CN105794724A - 一种方便观察和饲养稻飞虱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便观察和饲养稻飞虱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94724A
CN105794724A CN201610142820.3A CN201610142820A CN105794724A CN 105794724 A CN105794724 A CN 105794724A CN 201610142820 A CN201610142820 A CN 201610142820A CN 105794724 A CN105794724 A CN 1057947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reservoir
rice
planthopper
observ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4282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94724B (zh
Inventor
李向永
尹艳琼
谌爱东
赵雪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of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of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of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of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61014282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947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94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47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947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472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1/00Soilless cultivation, e.g. hydropon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1/00Soilless cultivation, e.g. hydroponics
    • A01G31/02Special apparatu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方便研究稻飞虱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由上部观察容器和营养液容器组成,所述的观察容器由侧壁围成圆锥形,有上下两个开口;营养液容器由底部和侧壁围成并有一个开口;上部观察容器与营养液容器以可拆卸的方式组合;(b)、在上部观察容器的上、下部开口分别塞上厚度1cm的圆形海绵垫,将5‑10粒已催芽的稻种用镊子点种在海绵垫上,放入25℃的恒温培养箱内育苗,10‑15天后稻苗即可使用。使用这样的装置可以显著提高稻飞虱成虫的寿命,可以获得发育一致的雌虫卵巢和更多数量的稻飞虱虫卵,这些不仅可以提供更多的稻飞虱数量,而且有利于长期观察该害虫的生物学习性。

Description

一种方便观察和饲养稻飞虱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植物保护领域,更具体的讲,属于研究稻飞虱等水稻害虫的装置和方法或者用于大量生产稻飞虱卵。
背景技术
稻飞虱有2种常见类型,分别为褐飞虱、白背飞虱。白背飞虱在水稻生长前中期发生,与二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的时间接近,在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同时可得到控制。而有些年份在水稻生长中后期造成为害最重的是褐飞虱。该虫有群集为害的习性,成虫、幼虫吸食稻丛下部汁液,叶片发黄干枯。成虫趋光性强,喜在嫩绿苴湿的稗草上和稻丛下部叶鞘及嫩茎组织内产卵。一头雌虫能产卵200粒~300粒。食料丰富、田间湿度较大、温度25~30℃时,有利于产卵、孵化和幼虫成活。虫害发生时多呈点片状现象,先在下部为害,很快暴发成灾。
稻飞虱聚集在水稻茎秆处取食危害,在生活习性观察和调查实验数据时,常规方法是将稻苗和稻飞虱活虫放置在大玻璃管内观察,由于通透性性差,管内湿度非常大,稻苗容易腐烂发霉,且管壁上的雾珠会影响观察,若需要调查稻苗上的稻飞虱数量时,难于精确计算,会给实验数据带来较大的误差,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这就需要提供一种新的装置来对稻飞虱进行观察和调查实验数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同时也可以大量生产用于实验的稻飞虱卵或成虫的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培养稻飞虱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该装置由上部观察容器和营养液容器组成,所述的观察容器由侧壁围成圆锥形,有上下两个开口,体积为500毫升空间;所述的营养液容器由底部和侧壁围成并有一个营养液容器开口;上部观察容器的下开口位于营养容器内,而且观察容器与营养液容器以可拆卸的方式组合,其中营养液容器中装有10毫升的营养液;
在上部观察容器的上、下部开口塞有厚度为1cm的圆形海绵垫,其中,在下部开口的海绵上种植有5-10粒已催芽(感虫水稻品种TN1,国际水稻研究所提供,本实验室留种)的稻种子,25℃条件下培育15天的稻苗即可使用,其中,水稻的根穿过海绵并与营养液接触。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饲养和观察稻飞虱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提供一种用于饲养和观察稻飞虱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该装置由上部观察容器和营养液容器组成,所述的观察容器由侧壁围成圆锥形,有上下两个开口,体积为500毫升空间;所述的营养液容器由底部和侧壁围成并有一个营养液容器开口;上部观察容器的下开口位于营养容器内,而且观察容器与营养液容器以可拆卸的方式组合,其中营养液容器中装有10毫升的营养液;在上部观察容器的上、下部开口塞有厚度为1cm的圆形海绵垫,其中,在下部开口的海绵上设置有苗岭为15天的水稻苗,其中,水稻苗的根穿过下部开口的海绵并与营养液接触;
把羽化1天后的稻飞虱雌虫接虫在观察容器内的稻苗上后,再把观察容器放置在营养液容器内,让稻苗的根系浸泡在营养液容器的液面下并密封营养液容其器的开口;
然后,再把该装置放置在人工光照气候箱中培养,人工光照气候箱设定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8摄氏度,L:D=16:8h光照度为5500lx,相对湿度为75%—80%。
优选的,也可以在下部开口的海绵上播种已经催芽的水稻种子,然后放置于放入25℃的恒温培养箱内育苗,10-15天后稻苗根系会从海绵垫中穿出;提供苗龄在15天左右的稻苗。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把组装在一起的上部观察容器和营养液容器放置在自然条件或设置好温湿度的人工气候箱内进行试验观察。
在另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需要调查稻飞虱的成活情况时,取下上部观察容器,透过外壁就可观察到稻飞虱的活动状况;调查结束后,再把上部观察容器放置在营养液容器上。
优选的,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让上部观察容器和营养液容器都为透明的,或仅观察容器为透明的。
优选的,让几乎全部的根系穿过上部观察容器的圆孔并露出在外2-3cm,根系可浸泡在营养液中。
在另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需精确计数时,将上部观察容器取下并倒置在玻璃烧杯内,轻敲容器使稻苗上的飞虱震落在烧杯内即可计数,调查完后又将飞虱重新接虫在稻苗上,实验结束后,将观察容器放置在营养液容器内。
通过海绵垫分割出上下两个干湿不同的局部微环境,上部较为干燥的环境解决了稻苗发霉腐烂和管壁雾珠影响的问题,下部的营养液则为稻苗的根系吸收营养提供条件,保证稻苗能够存活较长时间,满足实验观察需求,减少更换寄主植物的次数。同时,由于下口的海绵垫将稻苗固定住,利于将稻苗上的稻飞虱震落后倒出精确计数,提高准确性。本发明为稻飞虱研究者们提供了一套研究稻飞虱等害虫的简易方法和装置,另外,通过本装置的不同实验条件的研究,可以大量产卵,也可以用于生产大量的虫卵供实验研究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试管饲养稻飞虱的装置示意图,其中100表示玻璃试管,200表示水稻苗,300表示试管底部的营养液,400表示密封试管的海绵。
图2为本发明装置的饲养和观察稻飞虱的装置示意图,其中20表示密封上部开口的海绵,10表示容纳水稻的空间,30表示水稻苗,40表示密封下部开口的海绵,50表示水稻苗的根,60表示营养液容器,70表示营养液体。
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为进行稻飞虱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一种实用、简洁、方便的研究方法,通过适当分隔出干湿不同的局部微环境,并培育健壮的稻苗供稻飞虱取食,营养液能延长稻苗的存活时间,减少更换寄主植物的次数,避免稻苗的发霉腐烂和因雾珠影响不易观察的问题,保证实验误差最小化。(2)、所述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避免了开展研究时因稻飞虱逃逸而影响实验结果。(3)、本方法还具有易观察,占用空间小等优点,适合于研究水稻根茎部害虫的科研研究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1材料与方法
1.1、装置的准备。
提供一种装置(如图2所示),该装置由上部观察容器10和营养液容器60组成,所述的观察容器由侧壁围成圆锥形,有上下两个开口21,41,体积为500毫升的内部空间;一营养液容器由底部和侧壁围成并有一个开口;观察容器的下开口41位于营养液容器内并不接触营养液70,上部的观察容器与营养液容器以可拆卸的方式组合,其中营养液容器中装有10毫升的营养液;
在事先准备好上部观察容器的上、下部开口21,41塞上厚度1cm的圆形海绵垫(20,40),将5-10粒已催芽(感虫水稻品种TN1(国际水稻研究所提供,本实验室留种)的稻种用镊子点种在海绵垫上(海绵上吸收大约10毫升的营养液),放入25℃的恒温培养箱内育苗,15天后稻苗即可使用,其中水稻的根穿过海绵并与营养液接触,吸收营养供持续生长。当然,也可以直接在下部开口的海绵上移栽苗龄为15天的水稻苗30,并让根50穿过海绵并与下部营养液容器中营养液接触,其中,营养液的配方为:NH4NO3:114.3mg/L,NaH2PO4·2H2O:50.4mg/L,K2SO4:89.3mg/L,CaCl2:158.2mg/L,MgSO4·7H2O:405mg/L。
1.2、培养条件:采用人工光照气候箱(RXZ-380B型宁波江南仪器厂)设置系列恒定温度:20、24、28和32摄氏度。所有处理的L:D=16:8h,光照度为5500lx,相对湿度为75%—80%。
实施例子1:试虫卵巢发育观察
将新羽化的雌虫从第1天开始,接入本发明的装置内,按照1.2节的方式进行培养,然后解剖观察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卵巢发育级别,每个温度3个重复,每个重复约10头雌虫,记录卵巢的发育级别和卵管中的成熟卵粒数,这些羽化的雌性虫子仍然在本发明装置的进行继续饲养。稻飞虱的卵巢发育分为5个级别:0级-1级,卵巢未发育,2级,成熟前期,3-4级,卵巢成熟,产卵盛期;5级,卵巢衰退,产卵结束。通过解剖分级,可判断稻飞虱的卵巢发育程度。
同时,把在常规试管法(稻苗和稻飞虱活虫放置在大玻璃管内(500毫升体积的空间),同时在试管内放置相同体积(10毫升)的营养液供给稻苗生长,其中让试管的体积与本发明的空间体积一致)条件饲养的雌虫从第2天开始,也按照前述方法进行解剖分级作为比较。
结果:温度对羽化后不同日龄雌虫卵巢发育的影响
羽化后不同时期白背飞虱的总体卵巢发育情况来看:随着温度的上升,卵巢发育速度加快,但是,只有在羽化后第6天,Ⅲ-Ⅳ级分别为92%,说明在温度为28℃下卵巢发育的质量最好,有利于后期的大量产卵。用本装置饲养的白背飞虱的卵巢发育进度要快于常规的试管法(表1.1、表1.2)。相反,采用传统的装置来饲养白背飞虱,无论在什么温度下,各个卵巢发育阶段都有不同的比例,而且分布比较均匀,不利于后期的产卵,因为都希望尽量在用哪些卵巢在Ⅲ-Ⅳ级雌虫进行产卵,这样可以大量的产卵。
表1.1白背飞虱雌虫卵巢发育进度(本装置)
常规试管法实验获得的数据如表1.2.
表1.2白背飞虱雌虫卵巢发育进度(试管法)
(表中Ⅲ-Ⅳ级卵巢所占比例越高,说明越利于白背飞虱的繁殖和发育)。
实施例子2:卵期观察。
与实施例子1相似,将单头稻飞虱雌虫接入稻苗(本发明装置)上,在不同温度下饲养已交配的雌虫,每天更换新鲜稻苗供雌虫产卵,统计记录各温度条件下的雌虫产卵数量,直至成虫全部死亡,统计各温度条件下的稻飞虱卵粒数。同时与试管法作比较。装置的培养条件与实施例子1相同。结果如下。
表2.1白背飞虱雌虫卵管的成熟卵粒数量(本装置)
表2.2白背飞虱雌虫卵管的成熟卵粒数量(试管法)
从表2.1和2.2的结果中可以看出白背飞虱在本发明装置里面的产卵量要显著高于试管法,而且采用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可以发现,本发明装置在不同温度下,产卵的数量也不相同,如果采用羽化后6天进行产卵,则可以比其它处理显著提高产卵的数量,这可能与雌虫的卵巢发育处于成熟而且处于的级数相同的缘故。这有利于后期大量获得成虫用于生物学实验。相反,传统的试管法的效果不理想。
实施例子3成虫寿命观察(本发明装置)
将新羽化的成虫接入到本发明装置中,放置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光照培养箱内,观察记录成虫的寿命。同时与试管法作比较。
表3温度对白背飞虱雌成虫寿命影响(天)
从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在本装置内,白背飞虱的寿命要长于试管法,更利于实验观察,同时在28℃的温度下显著延长寿命。

Claims (4)

1.一种用于观察或饲养稻飞虱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一种用于饲养和观察稻飞虱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该装置由上部观察容器和营养液容器组成,所述的观察容器由侧壁围成圆锥形,有上下两个开口,体积为500毫升的空间;所述的营养液容器由底部和侧壁围成并有一个营养液容器开口;上部观察容器的下开口位于营养容器内,而且观察容器与营养液容器以可拆卸的方式组合,其中营养液容器中装有10毫升的营养液;在上部观察容器的上、下部开口塞有厚度为1cm的圆形海绵垫,其中,在下部开口的海绵上设置有苗龄为15天的水稻苗,其中,水稻苗的根穿过下部开口的海绵并与营养液接触;
把羽化1天后的交配雌虫稻飞虱接虫在观察容器内的稻苗上后,再把观察容器放置在营养液容器内,让稻苗的根系浸泡在营养液容器的液面下并密封营养液容其器的开口;
然后,再把该装置放置在人工光照气候箱中进行产卵培养,人工光照气候箱设定的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8摄氏度,摄氏度,L:D=16:8h光照度为5500lx,相对湿度为75%—80%。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下部开口的海绵上也可以播种已经催芽的水稻种子,然后放置于放入25℃的恒温培养箱内育苗,10-15天后稻苗根系会从海绵垫中穿出;提供苗龄在15天左右的稻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把组装在一起的上部观察容器和营养液容器放置在自然条件或设置好温湿度的人工气候箱内进行试验观察。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当需要调查稻飞虱的成活情况时,取下上部观察容器,透过外壁就可观察到稻飞虱的活动状况;调查结束后,再把上部观察容器放置在营养液容器上。
CN201610142820.3A 2016-03-14 2016-03-14 一种方便观察和饲养稻飞虱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947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42820.3A CN105794724B (zh) 2016-03-14 2016-03-14 一种方便观察和饲养稻飞虱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42820.3A CN105794724B (zh) 2016-03-14 2016-03-14 一种方便观察和饲养稻飞虱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94724A true CN105794724A (zh) 2016-07-27
CN105794724B CN105794724B (zh) 2018-09-21

Family

ID=56468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4282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94724B (zh) 2016-03-14 2016-03-14 一种方便观察和饲养稻飞虱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94724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14403A (zh) * 2016-12-30 2017-05-10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一种稻飞虱饲养观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7549121A (zh) * 2017-09-27 2018-01-09 中国水稻研究所 室内饲养稻飞虱的饲养方法、饲养装置及饲养装置的应用
CN108371149A (zh) * 2018-04-27 2018-08-07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室内大量饲养稻飞虱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0742021A (zh) * 2019-10-18 2020-02-04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一种昆虫饲养和捕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715491A (zh) * 2021-01-18 2021-04-30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江西省经济作物研究所) 利用植物枝条高效饲养和繁育昆虫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13180011A (zh) * 2021-05-07 2021-07-30 中山大学 一种稻虱缨小蜂规模化繁育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64022U (zh) * 2012-08-07 2013-01-16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一种适合于昆虫饲养与生物学观察的装置
CN103371081A (zh) * 2013-07-30 2013-10-30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一种简易研究根部蚜虫的方法
CN104509493A (zh) * 2014-12-09 2015-04-15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灰飞虱产卵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4443741U (zh) * 2015-02-05 2015-07-08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稻飞虱饲养与生物学观察的装置
CN105265398A (zh) * 2015-11-26 2016-01-27 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能观察林木种实害虫生活史的绿枝养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64022U (zh) * 2012-08-07 2013-01-16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一种适合于昆虫饲养与生物学观察的装置
CN103371081A (zh) * 2013-07-30 2013-10-30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一种简易研究根部蚜虫的方法
CN104509493A (zh) * 2014-12-09 2015-04-15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灰飞虱产卵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4443741U (zh) * 2015-02-05 2015-07-08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稻飞虱饲养与生物学观察的装置
CN105265398A (zh) * 2015-11-26 2016-01-27 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能观察林木种实害虫生活史的绿枝养虫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USCH F ET AL.: "Increased air temperature during simulated autumn conditions impairs photosynthetic electron transport between photosystem II and photosystem I", 《PLANT PHYSIOLOGY》 *
SHOU Z B.: "Introduction of the test on releasing and recapturing of marked planthoppers", 《ENTOMOL KNOWL》 *
张爱民等: "室内饲养灰飞虱的一种简便方法", 《昆虫知识》 *
沈慧梅等: "云南白背飞虱标记释放回收试验与轨迹模拟_", 《中国水稻科学》 *
石保坤等: "温度对褐飞虱发育、存活和产卵影响的关系模型", 《生态学报》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14403A (zh) * 2016-12-30 2017-05-10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一种稻飞虱饲养观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7549121A (zh) * 2017-09-27 2018-01-09 中国水稻研究所 室内饲养稻飞虱的饲养方法、饲养装置及饲养装置的应用
CN108371149A (zh) * 2018-04-27 2018-08-07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室内大量饲养稻飞虱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0742021A (zh) * 2019-10-18 2020-02-04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一种昆虫饲养和捕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715491A (zh) * 2021-01-18 2021-04-30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江西省经济作物研究所) 利用植物枝条高效饲养和繁育昆虫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13180011A (zh) * 2021-05-07 2021-07-30 中山大学 一种稻虱缨小蜂规模化繁育方法
CN113180011B (zh) * 2021-05-07 2022-10-28 中山大学 一种稻虱缨小蜂规模化繁育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94724B (zh) 2018-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94724B (zh) 一种方便观察和饲养稻飞虱的方法
CN105724206B (zh) 马铃薯种芽漂浮育苗方法
CN211558513U (zh) 一种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饲养装置及系统
CN205695091U (zh) 一种方便观察和饲养稻飞虱的装置
CN103503836A (zh) 菜蛾盘绒茧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
CN106489846A (zh) 小菜蛾人工繁殖生产方法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CN102124839B (zh) 一种牡丹种子育苗容器和采用该容器的快速育苗方法
CN105379683A (zh) 一种麦蛾人工饲养方法
CN105340837A (zh) 一种麦蚜全纯人工饲料及人工大量饲养方法
CN106106375A (zh) 一种用水培甘蓝室内大量饲养小菜蛾的方法
CN211671573U (zh) 一种甘薯育苗用培养架
CN106386710B (zh) 板栗象甲为中间寄主扩繁复壮管氏肿腿蜂的方法及其用途
CN108371149A (zh) 一种室内大量饲养稻飞虱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4579614U (zh) 一种椰子织蛾产卵诱集的装置
CN210746787U (zh) 一种研究二化螟产卵选择行为的人工基质
CN102771446B (zh) 利用豌豆彩潜蝇扩繁豌豆潜蝇姬小蜂的方法
CN103125451A (zh) 一种扩繁伞群追寄蝇的方法
CN114586675B (zh) 一种植物在体体细胞杂交的方法
CN109757231A (zh) 一种山药种质资源快速繁殖与保存的方法
CN109258152A (zh) 一种泰山紫草瓶内微茎扦插繁殖方法
CN213881068U (zh) 一种农业种植用育种装置
CN107410218A (zh) 一种病毒媒介昆虫烟粉虱的人工饲养方法
CN105557527B (zh) 一种大花蕙兰人工种子制作方法
CN103168752A (zh) 利用麦二叉蚜扩繁烟蚜茧蜂的方法
CN102696438A (zh) 一种用于建立飞虱种群的水稻苗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1

Termination date: 201903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