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71149A - 一种室内大量饲养稻飞虱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内大量饲养稻飞虱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71149A
CN108371149A CN201810388894.4A CN201810388894A CN108371149A CN 108371149 A CN108371149 A CN 108371149A CN 201810388894 A CN201810388894 A CN 201810388894A CN 108371149 A CN108371149 A CN 1083711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hopper
tube body
transparent tube
rice
nurs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888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良妙
占志雄
刘其全
施龙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of FA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of FA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of FA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of FAAS
Priority to CN20181038889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71149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71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11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室内大量饲养稻飞虱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上下均设置有开口的透明管体,管体的下部开口可拆连接有封闭管体下部开口的育苗盘,育苗盘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支撑脚置于能盛放营养液的托盘内,管体上方具有封闭管体上部防止飞虱飞出的网状盖板本装置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操作使用方法简便,工作效率高,不但可以进行稻飞虱种群的大量饲养和保种,还可以方便地在室内大量繁殖获取虫龄一致的稻飞虱,为科学试验提供大量的标准试虫,同时也可以作为稻飞虱生物学、生态学观察的装置使用,提高了稻飞虱科学研究的工作效率及相关科学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室内大量饲养稻飞虱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室内大量饲养稻飞虱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尤其应用于水稻稻飞虱标准试虫的大量繁殖与饲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稻飞虱属迁飞性害虫,是亚州地区水稻重要害虫,尤其是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亚州水稻粮食生产中的头号重大害虫。稻飞虱以成虫、若虫在水稻基部刺吸水稻汁液为害,严重发生为在时造成稻田 “踏圈”甚至成片枯死,此外,稻飞虱还会传播水稻病毒,如白背飞虱是水稻矮缩病毒的传播媒介昆虫,危害极大。目前,褐飞虱是我国稻区的常发性害虫。随着全求气候环境变化及我国种植制度的不断调整,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的在不断推广应用、生产上缺乏抗虫水稻品种,加上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投入使用等诸多因素,褐飞虱的发生为害及灾变规律也在不断发生剧烈的变化,近年来褐飞虱发生为害呈不断加重趋势,暴发频率、发生为害面积、田间虫口数量等指标都不断创历史新高,近30多年来,我国褐飞虱有9次大暴发,21世纪以来,2005年,全国范围内褐飞虱大发生,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暴发成灾,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15年福建省局部地区褐飞虱大发生,防治不及时田块减产严重,个别田块甚至绝收。总之,褐飞虱的暴发成灾对我国水稻粮食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在3种稻飞虱中,由于褐飞虱寄主单一,只为害水稻,而且褐飞虱的种群繁殖力大,取食量大,因此其对水稻的危害最大。如何将褐飞虱持续有效控制是我国植物保护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这需要不断加强基础研究,需要系统深入地开展褐飞虱生物学特性、迁飞规律、种群动态、生长发育及抗药性机理等一系列科学问题研究,所有这些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大量的标准试验昆虫,由于褐飞虱田间世代重叠严重,直接从田间获取同日龄的褐飞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此外,在非水稻生产季节无法从田间采集褐飞虱开展科学试验,因此,如何方便、高效地在室内大量饲养褐飞虱种群并获取标准试虫对于开展褐飞虱科学研究试验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开展水稻重大害虫防治的基础性工作。
根据已有资料报道,目前有关稻飞虱室内饲养的方法及存在的普遍存在以下2个不足或缺陷:一是稻苗更换操作工作量大;二是稻飞虱试虫采集和转移难度大,过程繁琐。因此,当前有关褐飞虱的科学研究试验工作中,急需一种新的褐飞虱室内大量饲养装置和技术方法,针对上述问题是本发明的研究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一是稻苗更换操作工作量大;二是稻飞虱试虫采集和转移难度大,过程繁琐。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室内大量饲养稻飞虱的装置,包括上下均设置有开口的透明管体,所述管体的下部开口可拆连接有封闭管体下部开口的育苗盘,所述育苗盘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置于能盛放营养液的托盘内,管体上方具有封闭管体上部防止飞虱飞出的网状盖板。
进一步的,所述网状盖板下表面具有扣于透明管体上表面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网状盖板包括外部与透明管体配合的固定圈,所述固定圈内设置有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滤网的孔径大小为0.125mm。
进一步的,所述透明管体的直径为10~15厘米,高20~50cm。
进一步的,所述育苗盘包括外周与透明管体内壁贴合的盘体,所述盘体中部均匀分布有用于插入稻苗的插孔。
进一步的,所述插孔的孔径大小为0.25~0.40 cm,育苗盘可拆卸式嵌套在透明管体下口端的外缘。
进一步的,所述育苗盘上外具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外表面具有外螺纹,所述管体内壁具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室内大量饲养稻飞虱的装置使用方法,利用如上所述一种室内大量饲养稻飞虱的装置,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1:育苗:按常规方法将水稻种子浸种催芽,将发芽的种子均匀平铺在育苗盘,然后将育苗盘直立在营养液容器托盘上,然后在营养液容器托盘装入适量的清水,使水稻种子保持充足水分确保正常出苗生长,稻苗生长整齐后将营养液容器托盘内的清水更换成水稻专用营养液;
步骤2:接虫:当水稻苗生长至一叶一心,将设有透明管体嵌套在育苗盘上,从透明管体的上口端接入若干稻飞虱,将网状盖板连接在透明管体的上口端,网状盖板能使透明管体保持通风透气状态又能防止稻飞虱逃逸,将饲养装置放置于温度25-28℃,相对湿度70-80%,日光照时间14小时,光照强度5500lx的人工气侯室内,定期更换营养液,即可实现室内大量饲养稻飞虱或保种;
步骤3:换苗:当水稻苗被稻飞虱取食干枯时,把饲养装置从营养液容器托盘移出,然后将饲养装置倒置,将干枯稻苗的育苗盘与透明管体分离,轻轻拍动稻苗,使稻飞虱落在网状盖板,然后将育有新稻苗的育苗盘嵌入透明管体,最后将整个饲养装置重新直立放置于营养液容器托盘内,完成换苗操作,操作简单,方便快速;
步骤4:同日龄稻飞虱的繁殖与获取转移:在需要同日龄的稻飞虱进行科学试验时,按步骤1育苗,步骤2接虫处理时,挑选若干稻飞虱怀卵雌成虫接入透明管体内,24小时后移除稻飞虱怀卵雌成虫,然后正常饲养,7天左右即可获得同日孵化的稻飞虱1龄若虫,根据稻飞虱在不同温度条件若虫的发育速率,即可分别繁殖获得不同日龄或不同虫龄的稻飞虱;饲养过程需要更换稻苗时的方法同步骤3;
步骤5:同日龄稻飞虱的获取转移:按步骤4繁殖获得同日龄的稻飞虱,当需要将标准同日龄稻飞虱转移试验时,将饲养装置移出营养液容器托盘,将网状盖板与饲养装置分离,将透明管体的上口端与待装标准稻飞虱试虫的容器口对准,然后将饲养装置倒置,轻轻拍动稻苗,使同日龄稻飞虱进入待装标准稻飞虱试虫的容器,完成同日龄标准稻飞虱试虫的获取转移,操作简单,方便快速,工作效率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装置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操作使用方法简便,工作效率高,不但可以进行稻飞虱种群的大量饲养和保种,还可以方便地在室内大量繁殖获取虫龄一致的稻飞虱,为科学试验提供大量的标准试虫,同时也可以作为稻飞虱生物学、生态学观察的装置使用,本发明同时也解决了已有稻飞虱室内饲养过程有关稻苗更换操作工作量大和稻飞虱试虫采集和转移过程繁琐及效率低等方面的缺陷。总之,该发明装置和使用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稻飞虱科学研究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劳动强度,有效提高了稻飞虱相关科学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本发明具有显著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和相关附图,对本发明及使用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装置实施例构造及使用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装置实施例透明管体与网状盖板及育苗盘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网状盖板、11-固定圈,12-滤网、2-透明管体、21-透气窗、3-育苗盘、31-支撑脚、32-环形凸起、4-营养液容器托盘、5-水稻苗、6-稻飞虱、7-水稻营养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如图1所示,一种室内大量饲养稻飞虱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网状盖板1、透明管体2、育苗盘3、装有营养液的营养液容器托盘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网状盖板1包括外部与透明管体配合的固定圈11,所述固定圈11内设置有滤网12,本实施例中,所述网状盖板1下表面具有扣于透明管体上表面的凹槽,网状盖板1直接扣于透明管体2上,滤网孔径大小为0.125mm,网状盖板1与透明柱装体2的上口端呈可拆卸式紧密连接,网状盖板1有两个功能,一个是使透明管体2的内腔保持通风透气,另一个作用是将稻飞虱接入透明管体2后防止其逃逸。
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管体2的直径10-15厘米,高20-50cm,在透明管体2的中部设有2个透气窗21,透气窗21安装滤网,滤网的孔径大为0.125mm。透气窗2-1的作用主要是使透明管体2与外界保持通风透气,确保稻飞虱所处的温湿度条件与科学试验设计相一致。
所述的育苗盘3内分布有用于插入稻苗的插孔,插孔的孔径大小为0.25-0.40厘米,育苗盘3可拆卸式嵌套在透明管体2的下口端的外缘,育苗盘3底面下缘设有2个对称的支撑脚31,支撑脚31的宽度3-5厘米,高度1-3cm。
支撑脚31可以为弧形状,也可以是竖直状,支撑脚3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计。
所述的育苗盘3的孔径大小为0.25-0.40厘米,该尺寸设计可以使发芽的水稻种子可以平铺在育苗盘上方而不会落入营养液容器托盘4,并保证稻苗的根部生长至育苗盘3的下方的营养液容器托盘4内,确保根系在营养液容器托盘4内的营养液中正常生长。
所述的育苗盘3可拆卸式嵌套在透明管体2的下口端,本实施例中,育苗盘3上外具有环形凸起32,所述环形凸起32外表面具有外螺纹,所述管体内壁具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使透明管体与育苗盘能够螺纹连接。
当然还可以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实现育苗盘与管体内壁的连接。
该设计的主要作用是可以将育苗盘3方便地更换,育苗盘3上的稻苗被稻飞虱6取食干枯时,只需要将预先育好稻苗的育苗盘3更换嵌套入透明管体2的下口端,保证新鲜稻苗提供足够营养大量饲养稻飞虱。
所述的育苗盘3的底面下缘设有2个对称的支撑脚31,支撑脚31的宽度3~5厘米,高度1~3cm,支撑脚31的设计是保证水稻根部在营养液容器托盘4内吸收营养并正常生长,并保证稻苗5的生长,支撑脚31的另一个作用是确保整个饲养装置稳定直立于营养液容器托盘4。
所述的营养液容器托盘4的深度为3-5厘米,所述育苗盘3的底面边缘2个支撑脚31可使整个饲养装置平稳地直立于营养液容器托盘4的底部。
一种室内大量饲养稻飞虱的装置的使用步骤和具体操作方法:
步骤1:育苗:按常规方法将水稻种子浸种催芽,将发芽的种子均匀平铺在育苗盘3,然后将育苗盘3直立在营养液容器托盘4上,然后在营养液容器托盘4装入适量的清水,使水稻种子保持充足水分确保正常出苗生长,稻苗生长整齐后将营养液容器托盘4内的清水更换成水稻专用营养液;
步骤2:接虫:当水稻苗生长至1叶1心,将设有透气窗21的透明管体2嵌套在育苗盘3上,从透明管体2的上口端接入若干稻飞虱,将网状盖板1连接在透明管体的上口端,网状盖板能使透明管体保持通风透气状态又能防止稻飞虱逃逸,将饲养装置放置于温度25-28℃,相对湿度70-80%,日光照时间14小时,光照强度5500lx的人工气侯室内,定期更换营养液,即可实现室内大量饲养稻飞虱或保种。
步骤3:换苗:当水稻苗被稻飞虱取食干枯时,把饲养装置从营养液容器托盘4移出,然后将饲养装置倒置,将干枯稻苗的育苗盘与透明管体4分离,轻轻拍动稻苗,使稻飞虱落在网状盖板1,然后将育有新稻苗的育苗盘嵌入透明管体4,最后将整个饲养装置重新直立放置于营养液容器托盘4内,完成换苗操作,操作简单,方便快速。
步骤4:同日龄稻飞虱的繁殖与获取转移:在需要同日龄的稻飞虱进行科学试验时,按步骤1育苗,步骤2接虫处理时,挑选若干稻飞虱怀卵雌成虫接入透明管体内,24小时后移除稻飞虱怀卵雌成虫,然后正常饲养,7天左右即可获得同日孵化的稻飞虱1龄若虫,根据稻飞虱在不同温度条件若虫的发育速率,即可分别繁殖获得不同日龄或不同虫龄的稻飞虱。饲养过程需要更换稻苗时的方法同步骤3。
步骤5:同日龄稻飞虱的获取转移:按步骤4繁殖获得同日龄的稻飞虱,当需要将标准同日龄稻飞虱转移试验时,将饲养装置移出营养液容器托盘4,将网状盖板1与饲养装置分离,将透明管体4的上口端与待装标准稻飞虱试虫的容器口对准,然后将饲养装置倒置,轻轻拍动稻苗,使同日龄稻飞虱进入待装标准稻飞虱试虫的容器,完成同日龄标准稻飞虱试虫的获取转移,操作简单,方便快速,工作效率高。
本发明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 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 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 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另外,上述本发明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本发明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室内大量饲养稻飞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均设置有开口的透明管体,所述管体的下部开口可拆连接有封闭管体下部开口的育苗盘,所述育苗盘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置于能营养液的托盘内,管体上方具有封闭管体上部防止飞虱飞出的网状盖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大量饲养稻飞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盖板下表面具有扣于透明管体上表面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室内大量饲养稻飞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盖板包括外部与透明管体配合的固定圈,所述固定圈内设置有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室内大量饲养稻飞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的孔径大小为0.12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大量饲养稻飞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管体的直径为10~15厘米,高20~5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大量饲养稻飞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盘包括外周与透明管体内壁贴合的盘体,所述盘体中部均匀分布有用于插入稻苗的插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室内大量饲养稻飞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的孔径大小为0.25~0.40 cm,育苗盘可拆卸式嵌套在透明管体下口端的外缘。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室内大量饲养稻飞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盘上外具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外表面具有外螺纹,所述管体内壁具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大量饲养稻飞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透明管体具有透气窗。
10.一种室内大量饲养稻飞虱的装置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大量饲养稻飞虱的装置,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1:育苗:按常规方法将水稻种子浸种催芽,将发芽的种子均匀平铺在育苗盘,然后将育苗盘直立在营养液容器托盘上,然后在营养液容器托盘装入适量的清水,使水稻种子保持充足水分确保正常出苗生长,稻苗生长整齐后将营养液容器托盘内的清水更换成水稻专用营养液;
步骤2:接虫:当水稻苗生长至一叶一心,将设有透明管体嵌套在育苗盘上,从透明管体的上口端接入若干稻飞虱,将网状盖板连接在透明管体的上口端,网状盖板能使透明管体保持通风透气状态又能防止稻飞虱逃逸,将饲养装置放置于温度25-28℃,相对湿度70-80%,日光照时间14小时,光照强度5500lx的人工气侯室内,定期更换营养液,即可实现室内大量饲养稻飞虱或保种;
步骤3:换苗:当水稻苗被稻飞虱取食干枯时,把饲养装置从营养液容器托盘移出,然后将饲养装置倒置,将干枯稻苗的育苗盘与透明管体分离,轻轻拍动稻苗,使稻飞虱落在网状盖板,然后将育有新稻苗的育苗盘嵌入透明管体,最后将整个饲养装置重新直立放置于营养液容器托盘内,完成换苗操作,操作简单,方便快速;
步骤4:同日龄稻飞虱的繁殖与获取转移:在需要同日龄的稻飞虱进行科学试验时,按步骤1育苗,步骤2接虫处理时,挑选若干稻飞虱怀卵雌成虫接入透明管体内,24小时后移除稻飞虱怀卵雌成虫,然后正常饲养,7天左右即可获得同日孵化的稻飞虱1龄若虫,根据稻飞虱在不同温度条件若虫的发育速率,即可分别繁殖获得不同日龄或不同虫龄的稻飞虱;饲养过程需要更换稻苗时的方法同步骤3;
步骤5:同日龄稻飞虱的获取转移:按步骤4繁殖获得同日龄的稻飞虱,当需要将标准同日龄稻飞虱转移试验时,将饲养装置移出营养液容器托盘,将网状盖板与饲养装置分离,将透明管体的上口端与待装标准稻飞虱试虫的容器口对准,然后将饲养装置倒置,轻轻拍动稻苗,使同日龄稻飞虱进入待装标准稻飞虱试虫的容器,完成同日龄标准稻飞虱试虫的获取转移,操作简单,方便快速,工作效率高。
CN201810388894.4A 2018-04-27 2018-04-27 一种室内大量饲养稻飞虱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083711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88894.4A CN108371149A (zh) 2018-04-27 2018-04-27 一种室内大量饲养稻飞虱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88894.4A CN108371149A (zh) 2018-04-27 2018-04-27 一种室内大量饲养稻飞虱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71149A true CN108371149A (zh) 2018-08-07

Family

ID=63032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88894.4A Pending CN108371149A (zh) 2018-04-27 2018-04-27 一种室内大量饲养稻飞虱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7114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42021A (zh) * 2019-10-18 2020-02-04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一种昆虫饲养和捕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167173A (zh) * 2020-09-28 2021-01-05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一种害虫天敌饲养和释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4831084A (zh) * 2022-06-13 2022-08-02 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利用再生稻饲养稻飞虱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43832A (ja) * 1993-11-25 1995-06-06 Kawakami Nojo:Kk イトトンボ類の屋内飼育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飼育容器
CN204933930U (zh) * 2015-08-11 2016-01-06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水稻褐飞虱过滤分检装置
CN105794724A (zh) * 2016-03-14 2016-07-27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一种方便观察和饲养稻飞虱的方法
CN206413614U (zh) * 2016-12-30 2017-08-18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一种稻飞虱饲养观察装置
CN107549121A (zh) * 2017-09-27 2018-01-09 中国水稻研究所 室内饲养稻飞虱的饲养方法、饲养装置及饲养装置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43832A (ja) * 1993-11-25 1995-06-06 Kawakami Nojo:Kk イトトンボ類の屋内飼育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飼育容器
CN204933930U (zh) * 2015-08-11 2016-01-06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水稻褐飞虱过滤分检装置
CN105794724A (zh) * 2016-03-14 2016-07-27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一种方便观察和饲养稻飞虱的方法
CN206413614U (zh) * 2016-12-30 2017-08-18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一种稻飞虱饲养观察装置
CN107549121A (zh) * 2017-09-27 2018-01-09 中国水稻研究所 室内饲养稻飞虱的饲养方法、饲养装置及饲养装置的应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42021A (zh) * 2019-10-18 2020-02-04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一种昆虫饲养和捕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167173A (zh) * 2020-09-28 2021-01-05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一种害虫天敌饲养和释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4831084A (zh) * 2022-06-13 2022-08-02 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利用再生稻饲养稻飞虱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43728B (zh) 一种利用液体培养基繁殖果蝇的方法及装置
CN208875040U (zh) 一种植物种子或幼苗水培装置
CN108371149A (zh) 一种室内大量饲养稻飞虱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5794724B (zh) 一种方便观察和饲养稻飞虱的方法
CN205962177U (zh) 一种高通量植物水培装置
CN207443840U (zh) 抗旱型棉花育苗装置
CN104872068B (zh) 一种黄胸蓟马室内养虫装置和饲养方法
CN207836413U (zh) 一种马铃薯栽培箱
CN205695091U (zh) 一种方便观察和饲养稻飞虱的装置
CN213486257U (zh) 一种芝麻全生育期耐盐性鉴定装置
CN211671573U (zh) 一种甘薯育苗用培养架
CN207355280U (zh) 一种室内饲养稻飞虱的饲养装置
CN206182034U (zh) 实验室用种子发芽及育苗于一体的自动控制水培装置
CN208211263U (zh) 一种室内大量饲养稻飞虱的装置
CN203952165U (zh) 一种饲养刺吸式昆虫的新型装置
CN105519494A (zh) 一种试验用养虫养苗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CN109952869A (zh) 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繁育工艺
CN205511724U (zh) 一种试验用养虫养苗装置
CN105660335B (zh) 一种鉴定耐湿大麦品种的方法及系统
CN107801547B (zh) 八角的扦插育苗方法
CN210275261U (zh) 一种苏打盐碱地水稻育苗装置
CN107821340A (zh) 一种柑橘木虱的饲养装置及木虱饲养方法
CN210746275U (zh) 一种金银花漂浮育苗装置
CN104351503B (zh) 一种绿盲蝽人工饲料
CN107801501B (zh) 八角的嫁接育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