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58513U - 一种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饲养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饲养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58513U
CN211558513U CN201921961984.4U CN201921961984U CN211558513U CN 211558513 U CN211558513 U CN 211558513U CN 201921961984 U CN201921961984 U CN 201921961984U CN 211558513 U CN211558513 U CN 2115585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 body
rice
cup
raising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6198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红星
杨亚军
钱佳宁
王国荣
刘桂良
吕仲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92196198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585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585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585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饲养装置,该装置包括顶端具有开口的杯体和两端具有开口的盖体,所述盖体的底端开口与杯体的顶端开口相连通,所述盖体的顶端开口上设有筛网,其中,在所述杯体靠近底端的侧壁上具有至少一个透水孔。该装置通过杯体侧壁上的透水孔,可根据需要通过该透水孔对饲养装置内的寄主植物进行灌溉,一方面可以方便地调节杯体内的湿度,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寄主植物的持续生长,使得在试虫饲养过程中无需更换寄主植物或减少更换寄主植物的次数,减少室内饲养的工作量以及试虫的死亡率和逃逸率,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饲养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养虫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饲养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是我国及亚洲其他稻区的主要害虫,严重威胁着水稻的安全生产。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以其幼虫为害水稻,缀叶成纵苞,躲藏其中取食上表皮及叶肉,仅留白色下表皮,严重影响水稻光合作用。此外,稻纵卷叶螟还可取食大麦、小麦、甘蔗、粟等作物及稗、李氏禾、雀稗、双穗雀稗、马唐、狗尾草、蟋蟀草、茅草、芦苇等杂草。稻飞虱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等,稻飞虱除直接刺吸稻株的韧皮部汁液,造成水稻生长缓慢、分蘖延迟、瘪粒增加以外,还能传播黑条矮缩病(灰飞虱)、南方黑条矮缩病(白背飞虱)和条纹叶枯病(灰飞虱)等病毒病,引起严重危害。研究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生物学特性、迁飞规律、种群动态、生长发育和抗药性机理等已成为水稻安全生产的当务之急,而这些研究都离不开大量的标准试虫。
目前,用于研究的供试虫源大多从田间直接采集,然后从田间移栽稻秧至室内进行短期饲养以供各种测试所用,这不可避免地受到田间虫源的数量、气候以及季节的限制。现有的室内饲养是在培养皿中利用活体植物叶片或盆栽苗进行饲养,需要保湿且需要定期更换,或采用一次性杯种植小苗进行饲养,当叶片被取食完后需要进行换苗,上述饲养方法工作量较大,而且难以获得大量发育一致的虫源。
综上所述,需要开发一种操作简单、方便快捷、能够高效饲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饲养装置及系统,为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大量繁殖提供技术支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饲养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装置包括顶端具有开口的杯体和两端具有开口的盖体,所述盖体的底端开口与杯体的顶端开口相连通,所述盖体的顶端开口上设有筛网,其中,在所述杯体靠近底端的侧壁上具有至少一个透水孔。
作为优选,所述透水孔与杯体底端之间的距离为1.5~2.5cm。
作为优选,所述透水孔与杯体底端之间的距离为2.0cm
作为优选,所述透水孔上设有筛网。
作为优选,所述盖体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透气窗,所述透气窗上设有筛网。
作为优选,所述杯体与盖体以可拆卸的方式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杯体和盖体通过一连接头相连通,所述连接头包括中空上连接部和中空下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用于卡入所述盖体的底端开口,所述下连接部用于卡入所述杯体的顶端开口。
作为优选,所述上连接部用于接触盖体的边缘和所述下连接部用于接触杯体的边缘具有若干限位凸起。
作为优选,所述筛网为80~120目。
作为优选,所述筛网为100目
作为优选,所述杯体和/或盖体为透明材质。
作为优选,所述杯体和盖体的高度相等,或所述盖体的高度比杯体的高度高5~1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饲养系统。
作为优选,所述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饲养系统包括本申请所述的饲养装置,在所述饲养装置内种植有用于饲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寄主植物。
作为优选,所述寄主植物为水稻或小麦。
作为优选,所述的饲养系统还包括用于盛放供寄主植物生长所需水或营养液的托盘,所述饲养装置设置在所述托盘中。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饲养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通过在杯体靠近底端的侧壁上设置至少一个透水孔,可根据需要通过该透水孔对饲养装置内的寄主植物进行灌溉,一方面可以方便地调节杯体内的湿度,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寄主植物的持续生长,使得在试虫饲养过程中无需更换寄主植物或减少更换寄主植物的次数,减少室内饲养的工作量以及试虫的死亡率和逃逸率,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头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头的后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头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杯体;2盖体;3连接头;301上连接部,302下连接部,303限位凸起,304限位凸起;4透水孔;5窗口;6筛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相关发明内容,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发明内容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饲养装置及系统
参照图1和2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饲养装置,该装置包括杯体1和盖体2,所述杯体1由底部和侧壁围合而成,其顶端具有开口,所述盖体2由侧壁围合而成,其两端具有开口,其中,盖体2的底端开口与杯体1的顶端开口相连通,盖体2的顶端开口上设有筛网6,即盖体2盖合在杯体1上后形成一个用于饲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空间,盖体2的顶端开口使用筛网6封口是为了保证装置内空气通畅,并防止试虫逃逸,并且可通过打开筛网6将试虫从装置内取出,其中,在杯体1靠近底端的侧壁上具有至少一个透水孔4。
本实施例的饲养装置的杯体1内填装有用于培养寄主植物的培养基质,寄主植物种植在培养基质上,稻纵卷叶螟或稻飞虱的试虫接种在寄主植物上,供试虫取食或产卵,其中,培养基质可以为营养土,也可以直接用营养液进行水培。在本实施例中,当杯体1内的培养基质或寄主植物出现例如干燥等不良状况时,可通过杯体1侧壁上的至少一个透水孔4向杯体1内灌入水或营养液,培养基质吸收保持寄主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或营养,以保证杯体内的寄主植物能够持续生长,无需在试虫饲养过程中频繁更换寄主植物,大大减少了寄主植物更换的次数。本实施例的饲养装置无需打开饲养装置即可实现寄主植物的灌溉,并且还能有效防止杯体1内出现水层或湿度太高,这一方面能够减少饲养工作的工作量,提高饲养效率,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减少寄主植物更换过程中所导致的试虫死亡、逃逸和混杂,以及能够防止装置内出现水层或湿度太高而引发试虫死亡。
进一步地,所述透水孔4与杯体1底端之间的距离为1.5~2.5cm。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水孔4与杯体1底端之间的距离为2.0cm。
进一步地,所述透水孔4上设有筛网,该筛网能够防止培养基质从杯体1内漏出。
进一步地,在所述盖体2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透气窗5,所述透气窗5上设有筛网。透气窗5的作用主要使装置内与外界保持通风透气,确保稻纵卷叶螟或稻飞虱所处的温湿度条件与科学试验设计相一致,覆盖筛网的作用是防止试虫逃逸。
进一步地,所述杯体1与盖体2以可拆卸的方式相连通,即杯体1的顶端开口与盖体2的底端开口以可拆卸的方式相连通。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杯体1与盖体2可通过螺纹或卡扣的方式相连接,例如在杯体1的顶端开口处具有外螺纹,盖体2的底端开口处具有相匹配的内螺纹,或在杯体1的顶端开口处具有内螺纹,盖体2的底端开口处具有相匹配的外螺纹。通过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能够便于杯体1与盖体2的分离,便于寄主植物的种植、更换以及试虫的接种、取种。
进一步地,所述杯体1和盖体2通过一连接头3相连通,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头3包括中空的上连接部301和中空的下连接部302,所述上连接部301用于卡入所述盖体2的底端开口,所述下连接部302用于卡入所述杯体1的顶端开口,当杯体1与盖体2通过设置于它们两者之间的连接头3连接后,在杯体1与盖体2之间形成饲养试虫的空间。其中,连接头3的形状与杯体1和盖体2的形状相匹配。其中,种植于杯体1中的寄主植物的枝干和叶片可贯穿连接头3进入盖体2中。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连接部301用于接触盖体的边缘和所述下连接部302用于接触杯体的边缘具有若干限位凸起303和304,上述限位凸起303和304用于使连接头3分别与盖体2和杯体1卡合。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在所述盖体2靠近底端开口处的内壁上和所述杯体1靠近顶端开口处的内壁上分别具有与所述限位凸起303和304相匹配的限位凹槽。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头3为透明材质。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头3的材质为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塑料或有机玻璃。
进一步地,所述覆盖于盖体2顶端开口、盖体2侧壁透气窗5和杯体1侧壁透水孔4上的筛网的筛孔密度为80~120目。可以理解的是,筛网的筛孔密度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调整,可以为80目、90目、100目、110目或120目等。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筛网6可以为不锈钢筛网,或塑料筛网或棉纱布。其中,筛网可通过采用胶粘剂或胶带的方式粘接于杯体和盖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杯体1和/或盖体2为透明材质,便于观察装置内的寄主植物生长状况以及试虫发育状况。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杯体1和/或盖体2的材质为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塑料或有机玻璃。
进一步地,所述杯体1和盖体2的形状相同,可以为如图1所示的长方体,或如图2所示的圆柱体,可以理解的是,杯体1与盖体2的形状不限于上述两种方式,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五面体或六面体等。
进一步地,所述杯体1和盖体2的高度相等,或所述盖体2的高度比杯体1的高度高5~10cm。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饲养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在杯体1内倒入营养土,将寄主植物幼苗接种于营养土中,待寄主植物苗长至10cm时,接入稻纵卷叶螟或稻飞虱初孵幼虫20头,将盖体2连接于杯体1上,于D:L=14:8、温度26℃±1℃人工气候室内培育,每天观察,当杯体1内营养土表面干后,通过杯体1侧壁的透水孔4向杯体1内注入水或营养液,保证寄主植物持续生长。
当需要将标准同日龄试虫转移进行试验时,将盖体2顶端开口处的筛网6与饲养装置分离,将盖体2顶端开口与待装试虫的容器口对准,然后将饲养装置倾斜,轻轻拍动,试虫进入待装试虫的容器,完成试虫的获取转移,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工作效率高。或通过吸虫器进行试虫的转移,或将盖体2与杯体1分离后进行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进行试虫转移。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饲养系统。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饲养系统包括前述的饲养装置,在所述饲养装置内种植有用于饲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寄主植物。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寄主植物为水稻或小麦。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饲养系统还包括用于盛放供寄主植物生长所需水或营养液的托盘,所述饲养装置设置在所述托盘中,即所述饲养装置的杯体1的底部放置在托盘中。
采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饲养系统饲养稻纵卷叶螟或稻飞虱的过程为:在杯体1内倒入营养土,将寄主植物幼苗接种于营养土中,将播种后的杯体1置于保持有1.5~2.5cm左右水深的托盘中(托盘中的水的量,即水深与透水孔4距离杯体1底端的距离相关,例如需要灌溉时,若透水孔4与杯体1底端的距离为2cm,此时托盘中的水深可以为2.5cm,即水位没过透水孔4),待寄主植物苗长至10cm时,接入稻纵卷叶螟或稻飞虱初孵幼虫20头,将盖体2连接于杯体1上,于D:L=14:8、温度26℃±1℃人工气候室内培育,每天观察,在饲养过程中定时或根据实际培育状态向托盘中加水或营养液,水或营养液通过杯体1侧壁上的至少一个透水孔4自然进入杯体1内用于灌溉寄主植物,而不至于杯体1内有水层或湿度太高,从而保证寄主植物持续生长,无需更换寄主植物。并且本申请的饲养系统的托盘中有一水层,不会有蚂蚁等钻入饲养装置中。
实施例2不同装置饲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比较
采用不同的装置进行稻纵卷叶螟的饲养,(1)培养皿+离体叶片(参照如下文献中所述方法:不同饲料对稻纵卷叶螟取食代谢及消化酶活性影响,李传明,应用昆虫学报,2019):分别截取长度约5cm的小麦叶片20段,置于直径为9cm的塑料培养皿中,培养皿底部垫有湿滤纸,叶片两端以湿棉花包裹保湿,接入初孵幼虫20头。在叶片变黄即更换新鲜叶片;(2)一次性杯种植幼苗(参照如下文献中所述方法:利用小麦苗饲养稻纵卷叶螟的方法,朱阿秀,应用昆虫学报,2015):小麦苗种植于底部打孔的一次性塑料杯中(下底直径5.8cm,顶部直径8.4cm,高10cm)。杯中装入营养土,用喷壶浇湿土表后,按每杯约45粒种子进行撒种,并盖上营养土,用手指轻轻按压至平整后,喷洒清水至表土湿润。播种后的苗杯置于保持有1cm左右水深的托盘中。待麦苗长至10cm,每杯接入初孵幼虫20头,每天观察,当小麦苗被幼虫取食至几片叶缀合于一起,且叶片只剩薄薄一层表皮而枯黄时,取出笼罩内一半苗杯并用新鲜的小麦苗补齐;(3)本申请图1所示的装置:将小麦苗种植于长方体杯体1内(材料为透明有机玻璃,长宽高分别为8cm×8cm×10cm,杯体1的前侧壁上具有一个透水孔4,透水孔4上覆盖有100纱网,透水孔4与杯体1底端的距离为2cm),播种后的杯体1置于保持有2cm水深的托盘中,待麦苗长至10cm,每杯接入稻纵卷叶螟初孵幼虫20头,然后将盖体2通过连接头3盖合在杯体1的开口上,其中,连接头3和盖体2的材料为透明有机玻璃,盖体2的长宽高分别为8cm×8cm×15cm,盖体2的顶端具有开口,盖体2的左右两个侧面具有透气窗5,其中,在顶端开口和透气窗5上粘有100目纱网,将接种试虫后的饲养装置置于光照D:L=14:8、温度26℃±1℃人工气候室内进行培养,每天观察,当杯体内营养土表面干后,在托盘中加水至2.5cm深度,水由透水孔4自然灌入杯体1中,保证杯体1内的麦苗持续生长。
结果表明,采用申请的装置时,从接入幼虫开始到稻纵卷叶螟化蛹整个生长过程中无需更换寄主植物,仅需要根据杯体内湿度调节托盘中水位即可,且稻纵卷叶螟幼虫死亡率最低;其次为利用一次性杯中种植幼苗饲养;效果最差的为培养皿+离体叶片,需要更换4次以上。另外,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利用一次性杯种植幼苗饲养时,一次性杯由于重心高、受力面小而容易倒翻,而本申请的装置稳固、整齐且搬移方便。
表1不同装置饲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
Figure BDA0002272672340000081
实施例3:不同寄主植物饲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比较
采用本申请图2所示的装置,将水稻和小麦分别将于一个圆柱体杯体1内(材料为透明塑料,直径为8cm,高度为8cm,杯体1的侧壁上具有一个透水孔4,透水孔4上覆盖有100纱网,透水孔4与杯体1底端的距离为2cm),播种后的杯体1置于保持有2cm水深的托盘中,待麦苗长至10cm,每杯接入稻纵卷叶螟初孵幼虫30头,然后将盖体2通过连接头3盖合在杯体1的开口上,其中,连接头3和盖体2的材料为透明塑料,盖体2为圆柱体,其直径为8cm,高度为18cm,盖体2的顶端具有开口,盖体2的侧壁具有一个透气窗5,其中,在顶端开口和透气窗5上粘有100目纱网,将接种试虫后的饲养装置置于光照D:L=14:8、温度26℃±1℃人工气候室内进行培养,每天观察,当杯体1内营养土表面干后,在托盘中加水至2.5cm深度,水由透水孔4自然灌入杯体1中,保证杯体1内的水稻苗或小麦苗持续生长。
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图2装置,寄主植物分别为水稻苗和小麦苗时,饲养效果无显著差异。
表2不同寄主植物饲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
Figure BDA0002272672340000082
实施例4:饲养不同地理种群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
采用本申请的饲养装置种植水稻苗,具体参照实施例2,分别隔离饲养采自越南、泰国、缅甸和国内广西、海南、湖南和浙江等的稻纵卷叶螟和褐飞虱种群,实验发现因接虫后不用换苗,使得饲养过程中试虫不会逃逸,隔离性好,不会发生混杂的情况。
实施例5:隔离饲养不同种的水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
采用本申请的饲养装置种植水稻苗,体参照实施例2,分别饲养稻纵卷叶螟、显纹稻纵卷叶螟和宽纹刷须野螟三种不同种的水稻卷叶螟以及白背飞虱、褐飞虱和灰飞虱,实验发现因接虫后不用换苗,使得饲养过程中试虫不会逃逸,隔离性好,不会发生混杂的情况。
本文中用来描述方法的术语和表达方式并不是唯一不变的,并且我们没有任何意图使用这些术语和表达方式来排除描述本发明或者特征的任何相同意义的表达方式,我们认同在本发明声明的范围内的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我们认为尽管在本文中本发明已经用各种具体方案和任意的特征描述清楚地展示出来,但是改变本文中揭示的设计的表达方式还要求助于那些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士,并且这些改变要与本发明附带的声明一致。文章、专利、专利应用和所有其它文档的内容以及本文中提到的和引证的有用的电子化信息是结合在一起的,必须作为一个完整的内容来参考,发表其中任何一个部分都要特别指明这一点。申请者具有将任何和全部的这些文章、专利、专利应用或其它文档的信息和材料合并入该申请书作为本专利说明书揭示的一部分的权利。

Claims (10)

1.一种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端具有开口的杯体和两端具有开口的盖体,所述盖体的底端开口与杯体的顶端开口相连通,所述盖体的顶端开口上设有筛网,其中,在所述杯体靠近底端的侧壁上具有至少一个透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与杯体底端之间的距离为1.5~2.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上设有筛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透气窗,所述透气窗上设有筛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与盖体以可拆卸的方式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和盖体通过一连接头相连通,所述连接头包括中空上连接部和中空下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用于卡入所述盖体的底端开口,所述下连接部用于卡入所述杯体的顶端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用于接触盖体的边缘和所述下连接部用于接触杯体的边缘具有若干限位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网为80~120目。
9.一种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饲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或权利要求8所述的饲养装置,在所述饲养装置内种植有用于饲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寄主植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饲养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盛放供寄主植物生长所需水或营养液的托盘,所述饲养装置设置在所述托盘中。
CN201921961984.4U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饲养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2115585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61984.4U CN211558513U (zh)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饲养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61984.4U CN211558513U (zh)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饲养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58513U true CN211558513U (zh) 2020-09-25

Family

ID=72530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61984.4U Active CN211558513U (zh)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饲养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58513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67173A (zh) * 2020-09-28 2021-01-05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一种害虫天敌饲养和释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273547A (zh) * 2021-05-24 2021-08-20 吉林农业大学 一种黄蓟马的饲养装置及饲养方法
CN113711797A (zh) * 2021-09-22 2021-11-30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一种通过计数橡胶叶螨评估为害叶片程度的方法
CN115486414A (zh) * 2021-06-18 2022-12-20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区分迁飞起飞和自由扩散起飞的昆虫的装置
CN116171941A (zh) * 2023-03-08 2023-05-30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小麦苗在冷藏长突寡索赤眼蜂中的应用及冷藏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67173A (zh) * 2020-09-28 2021-01-05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一种害虫天敌饲养和释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273547A (zh) * 2021-05-24 2021-08-20 吉林农业大学 一种黄蓟马的饲养装置及饲养方法
CN115486414A (zh) * 2021-06-18 2022-12-20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区分迁飞起飞和自由扩散起飞的昆虫的装置
CN113711797A (zh) * 2021-09-22 2021-11-30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一种通过计数橡胶叶螨评估为害叶片程度的方法
CN116171941A (zh) * 2023-03-08 2023-05-30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小麦苗在冷藏长突寡索赤眼蜂中的应用及冷藏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58513U (zh) 一种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饲养装置及系统
CN101707991B (zh) 一种适合刺吸式小型昆虫的人工产卵及饲养装置
CN109315356B (zh) 一种适用于粉虱类或寄生蜂类昆虫孵化、饲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3960201A (zh) 一种小菜蛾室内繁殖方法
CN101731183A (zh) 一种牛角花齿蓟马的饲养方法
WO2010076954A2 (ko) 바이오리액터 배양기에 의한 조직배양 감자종서의 대량생산 및 씨감자 생산방법
CN104026078B (zh) 一种散白蚁室内集约化饲养方法
CN112042598B (zh) 一种饲养异色瓢虫的成套方法
CN113519468B (zh) 一种黄曲条跳甲室内世代饲养的方法
CN106489846A (zh) 小菜蛾人工繁殖生产方法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CN106106375B (zh) 一种用水培甘蓝室内大量饲养小菜蛾的方法
CN104938262A (zh) 一种以麦苗与麦管蚜为储蓄载体的蚜虫生物防治方法
CN104904531B (zh) 一种以蚕豆苗与苜蓿蚜为储蓄载体的蚜虫生物防治方法
CN108918785B (zh) 一种运用活体植物测定粉虱类害虫毒力的装置及方法
CN103125451A (zh) 一种扩繁伞群追寄蝇的方法
CN110876360B (zh) 一种黏虫饲养装置及方法
CN205695091U (zh) 一种方便观察和饲养稻飞虱的装置
CN104872068A (zh) 一种黄胸蓟马室内养虫室和饲养方法
CN111616108A (zh) 一种烟粉虱野外便携采集及饲养为一体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5393986B (zh) 一种释放二化螟幼虫的寄生蜂的方法
WO2023103304A1 (zh) 一种二化螟室内稻苗精准规模化饲养方法
CN102771446B (zh) 利用豌豆彩潜蝇扩繁豌豆潜蝇姬小蜂的方法
CN110122426B (zh) 一种诱集七星瓢虫产卵的方法
CN106472431B (zh) 一种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与日本刀角瓢虫人工大规模繁殖方法
CN112430639A (zh) 一种测定柑橘木虱虫生真菌致病力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