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93118B -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93118B
CN105793118B CN201480065126.5A CN201480065126A CN105793118B CN 105793118 B CN105793118 B CN 105793118B CN 201480065126 A CN201480065126 A CN 201480065126A CN 105793118 B CN105793118 B CN 1057931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base fabric
inflatable chamber
cloth
passe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512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93118A (zh
Inventor
二井孝彰
藤泽直树
中村真也
铃木裕之
西村俊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Motor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7931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31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931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311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13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9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ven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13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 B60R2021/23146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seat moun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 B60R2021/23324Inner walls crating separate compartments, e.g. communicating with v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60R2021/23382Internal tether means
    • B60R2021/23384Internal tether means having ends which are movable or detachable during deploy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021/2609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characterised by fluid flow controlling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一种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包括安全气囊(56),该安全气囊设置有形成可膨胀气囊的第一基布(60)和第二基布(62),并且在车辆侧面碰撞期间,安全气囊(56)在乘客(P)与车门(30)之间展开。分割布(66)设置在第一基布与第二基布之间。分割布划分膨胀室,形成对应于乘客的肩膀(P1)的第一可膨胀室(92)和第二可膨胀室(94)。分割布设置有气门机构,当第一可膨胀室已经完全膨胀时,该气门机构打开并且连通第一可膨胀室与第二可膨胀室。

Description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文描述的实施例通常涉及一种构造成在车辆座椅的侧部展开安全气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如果发生横向碰撞,安装在车辆中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在通过在乘客与车门之间展开安全气囊而主要地保护就坐乘客的侧部方面是有效的。
就坐的乘客的肩膀比身体的其他部位诸如腰部和腹部更靠近车门。因此,为了保护肩膀,优选地使侧面安全气囊的对应于肩膀的部分比其他部分更快地膨胀。
此外,还已知,倘若发生横向碰撞,如果侧面安全气囊以接住乘客的肩胛骨附近的身体部位的方式而展开,则该侧面安全气囊在保护乘客方面是更有效的。另外,存在根据乘客的身材来展开安全气囊的技术。
文献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13-159305A
专利文献2:WO 2013/014773 A1
专利文献3:JP 5252000 B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传统的侧面安全气囊形成为袋的形状,并且在中央部具有较大的厚度,并且在周部具有较小的厚度。因此,为了可靠地保护乘客的肩膀,需要增加接住乘客的肩膀的侧面安全气囊的上部的厚度。
然而,在向上地增大侧面安全气囊的上部的厚度的情况下,侧面安全气囊的体积和尺寸增加,并且结果,使气囊完全膨胀需要花费时间。此外,存在一种在上端处设置有基布的侧面安全气囊,即,具有平坦的上部的侧面安全气囊。然而,如果侧面安全气囊的厚度设定为适合肩膀的厚度,则对于身体的其他部位,难以确保充分的厚度。
此外,还存在一种使接触肩胛骨的后部更靠近车辆内部的侧面安全气囊,然而在该情况下,必须分别对左侧座椅和右侧座椅制造侧面安全气囊。此外,难以将气囊的结构简单地保持为根据乘客的身材来展开气囊。
本实施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且提供一种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能够在发生车辆的横向碰撞时更可靠地保护乘客。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施例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被构造为在乘客与车门之间展开,并且包含安全气囊,该安全气囊包括:第一基布,该第一基布构成所述安全气囊的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中的一个表面;以及第二基布,该第二基布与所述第一基布对置,构成所述安全气囊的所述左侧表面和所述右侧表面中的另一个表面,并且与所述第一基布一起构成可膨胀气囊。此外,安全气囊还包括:分割布,该分割布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布与所述第二基布之间,在侧边缘处装接到所述第一基布和所述第二基布,并且将所述可膨胀气囊分割为对应于乘客的肩膀的第一可膨胀室和第二可膨胀室;以及气门机构,该气门机构设置在所述分割布中,并且被构造为仅当所述第一可膨胀室完全膨胀时打开以连通所述第一可膨胀室与所述第二可膨胀室。
发明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具有简单结构的并且能够在车辆横向碰撞事件中更可靠地保护乘客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完全膨胀的安全气囊的透视图。
图2是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尚未膨胀的安全气囊的透视图。
图3是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完全膨胀的安全气囊的前视图。
图4是乘客在配备有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座椅中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乘客在座椅中的状态的前视图。
图6是安全气囊的上布的平面图。
图7是第一分割布的平面图。
图8是第二分割布的平面图。
图9是在安全气囊的第一可膨胀室处于膨胀的过程中的状态下的第一分割布和阀片的截面图。
图10是在第一可膨胀室完全膨胀的状态下的第一分割布和阀片的截面图。
图11是在第一可膨胀室处于膨胀的过程中的状态下的侧面安全气囊的透视图。
图12是在第一可膨胀室完全膨胀的状态下的侧面安全气囊的透视图。
图13是在普通身材的乘客在座椅中时安全气囊展开的状态的前视图。
图14是在普通身材的乘客在座椅中时安全气囊展开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5是当相对小的乘客在座椅中时安全气囊展开的状态的前视图。
图16是当相对小的乘客在座椅中时安全气囊展开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7是另一实施例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分割布的平面图。
参考标记列表
10: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4:座椅,16:坐垫,18:椅背,30:车门,36:车窗,50:安全气囊模块,52:碰撞检测器,54:控制器,56:安全气囊,58:气体发生器,60:第一基布,62:第二基布,64:上布,66: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分割布,66a:前半部分,66b:后半部分,68:第二分割布,71:通气口,78:阀片,80:排气喷嘴,92:第一可膨胀室,94:第二可膨胀室,98:第三可膨胀室,100: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分割布,100a:前半部分,100b:后半部分,102:重叠部,A:柱状障碍物。P:乘客(具有比普通身材大的身材),PS:相对小的乘客,P1:肩膀,P2:腹部(胸部和腹部),P3:腰部,P4:大腿,P5: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描述实施例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图1是安全气囊完全膨胀的状态下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的透视图。图2是在安全气囊56还未完全膨胀(刚展开)的状态下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的侧视图。图3是安全气囊56完全膨胀的状态下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的前视图。
下文将基于如下假设: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中,前方是车辆的行驶方向,后方是其相反方向,并且据此决定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的右侧和左侧。此外,假设下方是重力方向,并且上方是其相反方向,并且内侧是车辆的内侧,并且外侧是内侧的相反侧。
<第一实施例>
如图1和2所示,车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包括安全气囊模块50、碰撞检测器52以及控制器54。安全气囊模块50安装在车辆的座椅14(图4)中。座椅14是车辆的前排座椅,并且以面向前的方式安装。
注意,假设座椅14是汽车的座椅,但不限于此。此外,配备有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的座椅14不必须是车辆的前排座椅。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关于彼此大致对称地在车辆的两侧上安装在座椅14中,但下面仅描述在车辆的左侧上,即当从车辆的前方观看时在右手侧上安装在座椅14中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
图4和5示出当乘客P在座椅14中的状态。座椅14包括坐垫(乘坐部)16、椅背(靠背部)18以及头枕20。如图5所示,在座椅14的侧方,具有车门30。车门30以能够打开和能够关闭的方式装接到车辆。车门30包括门体32和车窗玻璃36。门体32包含门外板38、门内板40以及门饰板42。门外板38在车辆的外侧上。门内板40和门饰板42在内侧,更具体地,在车辆的内侧,装接到门外板38。
坐垫16经由支脚22装接到车辆的地板。在坐垫16与支脚22之间设置了座椅位置调节机构。座椅位置调节机构被构造为以如下方式支撑坐垫16:坐垫16的位置能够向前和向后或者向上和向下调节,以确保坐垫16在期望的状态下。
椅背18经由倾斜机构装接到坐垫16。倾斜机构被构造为以如下方式支撑椅背18:椅背18相对于坐垫16的角度能够向前和向后调节,以确保椅背18在期望的位置。安全气囊模块50设置在椅背18中。
如图1和2所示,安全气囊模块50包括安全气囊56和气体发生器58。碰撞检测器52和控制器54例如装接到车辆。
碰撞检测器52被配置为检测在事故等的瞬间所产生的加速度,并且将检测信号传输到控制器54。在接收到来自碰撞检测器52的检测信号时,控制器54与所存储的阈值比较,并且如果加速度超过阈值,则将操作信号传输到气体发生器58。
气体发生器58也成为充气机,并且包括易燃材料和点火器。气体发生器58设置在安全气囊56中,并且被构造为当从控制器54接收到操作信号时,操作点火器以点燃易燃材料。易燃材料在其燃烧时产生气体,并且产生的气体从排气喷嘴80供应到安全气囊56。排气喷嘴80以面向前方的方式设置在气体发生器58的上部中。即,气体发生器58被构造为在向前的方向上在后文将描述的第一分割布66上方排出气体。注意,气体发生器58可以被构造为在罐等中存储压缩气体,并且响应操作信号释放压缩气体。
在安全气囊56折叠的情况下,安全气囊模块50固定在椅背18的内侧。如图4所示,椅背18在车门30侧上的前侧边缘处具有开口部26。开口部26通常由装接部件闭合,但是当操作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并且安全气囊56展开时,装接部件破碎,并且开口部26打开。
如图1和3所示,当从前侧观看时,完全膨胀的安全气囊56包括在右手侧上的第一基布60、在左手侧上的第二基布62以及在顶部的上布64。此外,第一分割布66和第二分割布68设置在第一基布60与第二基布62之间以竖直分割安全气囊58。此外,在安全气囊56的后端处,设置了管状部件59,其穿过第一可膨胀室92竖直地延伸至第三可膨胀室98。注意,在排气喷嘴80在第一分割布66附近的状态下,气体发生器58容纳在管状部件59中。
在安全气囊56中,可膨胀气囊通过第一分割布66和第二分割布68而竖直地分割为第一可膨胀室92、第二可膨胀室94和第三可膨胀室98。安全气囊56的上布64与第一分割布66之间的部分是第一可膨胀室92,其要针对乘客P的肩膀P1展开。第一分割布66与第二分割布68之间的部分是第二可膨胀室94,其要针对乘客P的腹部(胸部和腹部)P2展开。第二分割布68与安全气囊56的下边缘之间的部分是第三可膨胀室98,其针对乘客P的腰部P3展开。
下面将描述安全气囊56的各个部件(布部件)的结构。第一基布60和第二基布62构成安全气囊56的右侧和左侧表面,并且当第一基布60与第二基布62在它们的周围装接到彼此时,它们构成袋状。
如图2所示,第一基布60和第二基布62形状大致相同,并且具有充分地覆盖图4的座椅14中的乘客P的侧部的高度H和长度L。更具体地,膨胀的安全气囊56具有足以覆盖乘客P的肩膀P1到腰部P3的高度,即,高度H,并且具有从椅背18足以到达乘客P的肩膀P1和腰部P3或者甚至大腿P4中间的长度,即,长度L。
上布64设置在第一基布60和第二基布62上方,并且构成安全气囊56的上表面。如图6所示,上布64在向前方向上渐缩,使得前部的宽度W1变得比后部的宽度W3小,并且上布64的边部70装接到第一基布60和第二基布62的上边缘44。在图2中,上布64沿着中心线C1向下折叠,并且存储在第一基布60与第二基布62之间。注意,上布64以如下方式调控安全气囊56的展开宽度:当安全气囊56展开并且膨胀时,安全气囊56的上表面在向上的方向上变为渐缩的。
第一分割布66分割出第一可膨胀室92和第二可膨胀室94。如图7所示,第一分割布66包括:前半部分66a,其具有基本恒定的宽度W2;后半部分66b,其位于前半部分66a的后方,并且具有朝着后端逐渐增加的宽度W4。前半部分66a具有几乎矩形的形状,并且宽度W2比上布64的前部的宽度W1小。后半部分66b具有几乎三角形的形状,并且后半部分66b的后端的宽度W4与上布64的后端的宽度W3基本相同。此处,除非另外地具体描述,假设宽度W是处于未折叠的自由状态的横向上的尺寸。说明书的宽度对应于权利要求的宽度。
前半部分66a和后半部分66b以如下方式装接到彼此:在车辆的行驶方向上延伸的各自的中心线是相同的直线,即,是第一分割布66的中心线C2,并且左右侧边缘74分别装接到第一基布60和第二基布62。当装接到第一基布60和第二基布62时,第一分割布66以使前半部分66a和后半部分66b中的左右侧边缘74变直的方式沿着中心线C2向下折叠。此外,第一分割布66的前后边缘也装接到第一基布60和第二基布62。
如图1和2所示,第一分割布66设置在气体发生器58的排气喷嘴80的下方。即,如图2所示,在安全气囊56不展开的状态下,将第一分割布66沿着中心线C2向下折叠,以便成当从侧部观看时,侧边缘74在车辆的行驶方向上直线地延伸,而后半部分66b的中心线C向下倾斜的状态。在第一分割布66的前半部分66a和后半部分66b的分界处,设置了连通第一可膨胀室92和第二可膨胀室94的通气口71。
如图7所示,通气口71在前半部分66a侧上形成为直线状,并且在后半部分66b侧上形成为具有顶点的三角形状。更具体地,通气口71是关于第一分割布66的中心线C2对称的等腰三角形。通气口71以如下方式形成:当第一分割布66以左右边缘74直线地延伸的方式沿着中心线C2向下折叠时,前半部分66a和后半部分66b将难以互相重叠。注意,阀片78设置在通气口71上方以覆盖通气口71。
如图11所示,阀片78由布片制成,阀片78的尺寸足以全部覆盖通气口71并且重叠在第一分割布66上。阀片78是几乎菱形的形状,并且以如下方式布置:关于阀片78的中点彼此相对的一对角部E1和E2布置在横轴上。此外,阀片78在布置在横轴上的该一对角部E1和E2处装接到第一基布60和第二基布62。
此外,以如下方式形成阀片78:角部E1和E2的对角线的长度,即阀片78的宽度小于其中设置了通气口71的第一分割布66的前半部分66a的部分的宽度,即,宽度W2。即,以如下方式设置阀片78:阀片78重叠在通气口71的上平面上,其中通气口71形成在第一分割布66的前半部分66a与后半部分66b互相连接的部分处,并且阀片78被构造为调控在该部分中的安全气囊56的展开宽度。
以该方式,如图10所示,当安全气囊56(第一可膨胀室92)完全膨胀时,第一分割布66的对应于通气口71的部分处于松垂或稍微向下折叠的状态。注意,在阀片78中,菱形的其它未装接的一对角部E3和E4沿着车辆的行驶方向布置,并且布置在当从上方观看时的第一分割布66的中心线C2上。
此外,第一分割布66的通气口71和阀片78具有以下功能。如图9和11所示,当第一可膨胀室92处于膨胀的过程中时,即,当第一基布60与第二基布62之间的缝隙还不大并且第一分割布66还处于折叠状态时,阀片78松垂,并且随着由于流入第一可膨胀室92中的气体的压力而被向下推动,该阀片78接触通气口71周围的第一分割布66。即,阀片78以沿着第一分割布66的折叠而延伸的方式重叠在第一分割布66上,并且从而阀片78闭合通气口71。注意,此时,阀片78的角部E3和E4配合到第一分割布66(图11)的折叠线中,并且阀片78与第一分割布66之间的空间被完全闭合。
然后,如图10和12所示,当安全气囊56的第一可膨胀室92完全膨胀,并且第一基布60与第二基布62之间的间隙大时,在第一分割布66被拉动且完全伸展之前,第一分割布66被拉动且伸展到一对角部E1和E2的最大宽度。此时,阀片78防止第一分割布66的前半部分66a与后半部分66b的连接部伸展到宽度W2,并且从而第一分割布66的通气口71周围松垂,并且在第一分割布66与阀片78之间形成空间,如图10所示。即,由于通气口71将不被阀片78闭合,所以第一可膨胀室92与第二可膨胀室94经由通气口71互相连通。
以该方式,通气口71和阀片78构成第一分割布66中的气门机构,该气门机构被构造为仅当第一可膨胀室92完全膨胀(宽度到达其最大值)时打开。注意,图9和10是沿着通气口71的部分中的横轴截取的安全气囊56的截面图,并且图9示出安全气囊56处于膨胀的过程中的状态下的第一分割布66和阀片78,并且图10示出安全气囊56完全膨胀的状态下的第一分割布66和阀片78。图11和12是安全气囊56的透视图,并且图11示出正在膨胀状态下的安全气囊56,并且图12示出完全膨胀状态下的安全气囊56。
第二分割布68分割出第二可膨胀室94和第三可膨胀室98。如图8所示,第二分割布68整体呈几乎矩形形状,包含四个切孔82和在后端处的一个切口84。第二分割布68沿着中心线C3向下折叠,并且在左右侧边缘86处,第二分割布68装接到第一基布60和第二基布62。此外,随着沿着中心线C3的折叠,第二分割布68的前缘88和后缘90装接到第一基布60和第二基布62。
管状部件59是沿着安全气囊56的后端竖直延伸的管状部件,并且其内容纳气体发生器58。管状部件59的上部位于第一分割布66的上方,并且在第一可膨胀室92中开口。此外,管状部件59的上部在前侧上在对应于排气喷嘴80的位置处包含切口65。即,管状部件59具有将气体从气体发生器58向前排出的结构。管状部件59的下部(后文中称为下开口部63)位于第二分割布68的下方,并且在第三可膨胀室98中开口。
接着,将参考图9至16描述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的功能和效果。图13和14是车门30已经与柱状障碍物A碰撞的状态,即,车辆已经与柱状障碍物A横向碰撞的状态的前视图和平面图。
当车辆与柱状障碍物A横向碰撞时,碰撞检测器52(图1和2)检测碰撞的瞬间所产生的加速度,并且将检测值传输到控制器54。例如,当判定横向加速度值超过阈值时,控制器54将操作信号传输到气体发生器58。然后,在接收到操作信号时,气体发生器58进行操作以从排气喷嘴80排出气体。
在安全气囊56折叠容纳在椅背18中的情况下,第一分割布66位于排气喷嘴80下方。因此,从排气喷嘴80排出的气体流入第一可膨胀室92并且使该第一可膨胀室92膨胀。此外,与此同时,从排气喷嘴80排出的气体经过管状部件59与气体发生器58之间的空间,并且从下开口部63流入第三可膨胀室98,并且使该第三可膨胀室98膨胀。
由于大量的气体供应到第一可膨胀室92,所以第一可膨胀室92迅速膨胀以接住乘客P的肩膀P1。此外,由于排气喷嘴80面向前,所以第一可膨胀室92向前膨胀,并且安全气囊56在座椅14侧面处在乘客P与车门30之间膨胀。当第一可膨胀室92膨胀,并且第一基布60与第二基布62之间的缝隙变大时,第一分割布66相应地被拉动且伸展。
在第一可膨胀室92的膨胀的过程中,如图9和11所示,第一分割布66向下折叠,并且阀片78以沿着第一分割布66的折叠的而延伸的方式重叠在第一分割布66上。因此,阀片78接触通气口71的周围并且闭合通气口71。结果,供给到第一可膨胀室92的气体将不通过通气口71流入第二可膨胀室94,而是继续使第一可膨胀室92膨胀。
然后,当第一可膨胀室92膨胀到阀片78被拉动到最大宽度的程度时,如图10和12所示,阀片78在角部E1和E2处的装接部之间被直线状地拉动,但是由于第一分割布66对应于通气口71的部分松垂,所以在阀片78与通气口71之间形成空间a,并且结果第一可膨胀室92与第二可膨胀室94经由通气口71互相连通。在该状态下,第一可膨胀室92的内部压力高于第二可膨胀室94的内部压力,并且从而在第一可膨胀室92中的气体从空间a经过通气口71并且流入第二可膨胀室94。
此外,已经充满第三可膨胀室98的气体随后通过切孔82流入第二可膨胀室94并且使该第二可膨胀室94膨胀。由于第二分割布68的宽度大于第一分割布66的宽度,如图3所示,所以第二可膨胀室94比第一可膨胀室92更横向地膨胀。
因此,在气体发生器58开始生成气体时,气体流入第一可膨胀室92并且使该第一可膨胀室92膨胀。然后,当第一可膨胀室92几乎完全膨胀时,通气口71从阀片78释放,并且然后气体从第一可膨胀室92流入第二可膨胀室94,并且开始使该第二可膨胀室94膨胀。
以该方式,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首先针对肩膀P1使第一可膨胀室92膨胀,并且从而保护最靠近车门30的肩膀P1。如图7所示,当从上方观看时,膨胀的第一可膨胀室92具有在后部的较宽的宽度以及从中心到前方的恒定的宽度,并且从而第一可膨胀室92能够可靠地接住乘客P的肩膀P1。此外,第三可膨胀室98膨胀,以保护乘客P的腰部P3,并且然后第二可膨胀室94膨胀以保护乘客P的腹部(胸部和腹部)P2。
优选的是第一分割布66应该在各边缘处与第一基布60和第二基布62紧密接触,并且还应该与管状部件59紧密接触,并且应该除了通气口71之外,使第一可膨胀室92与第二可膨胀室94连通的部分尽可能少。
此外,本申请的具有上述结构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能够根据乘客P的身材适当地保护乘客P。即,本申请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具有如下结构,安全气囊56的第一可膨胀室92对于具有不同身材的乘客,诸如具有相对大的身材的乘客,即,具有比普通体型大的身材地乘客,和具有相对小的身材的乘客,不同地起作用。
接着,将具体描述该点。注意,在后文中,具有比普通体型大的身材的乘客将称为乘客P,并且具有相对小的身材的乘客将成为乘客PS,从而区分这两种乘客。此外,图13和14是在相对大的乘客P乘坐的状态下的完全膨胀的安全气囊56的前视图和平面图,并且图15和16是在相对小的乘客PS乘坐的状态下的完全膨胀的安全气囊56的前视图和平面图。
如图13和14所示,当相对大的乘客P在座椅14中时,乘客P与车门30之间的距离小,并且因此在发生横向碰撞时,乘客P将在第一可膨胀室92完全膨胀之前接触第一可膨胀室92。即,在膨胀的过程中,第一可膨胀室92被乘客P横向阻断。
此时,如图9和11所示,第一分割布66处于松垂或向下折叠状态。由于阀片78尚未被完全推动和伸展,所以阀片78覆盖通气口71并且闭合该通气口71。
此处,如图11所示,阀片78的一对角部E3和E4配合在第一分割布66的折叠线中,并且从而阀片78与第一分割布66之间的空间被完全闭合。注意,阀片78被供给到第一可膨胀室92的气体的压力强力地压向第一分割布66。因此,在第一可膨胀室92中的气体将不经过通气口71,而第一可膨胀室92中的内压将被得以保持。
结果,第一可膨胀室92维持在相对大的乘客P上的足够的反作用力。以该方式,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能够保护相对大的乘客P的肩膀P1,即,位于距离车门30相对短的距离处的肩膀P1。
另一方面,如图15和16所示,当相对小的乘客PS在座椅14中时,乘客PS与车门30之间的距离大,并且因此消耗时间使乘客PS接触安全气囊56。因此,乘客PS将在第一可膨胀室92完全膨胀之后接触第一可膨胀室92。
即,如图10和12所示,在安全气囊56中,阀片78被拉动并且伸展到一对角部E1和E2的最大宽度,而第一分割布66松垂,并且从而在通气口71与阀片78之间形成空间a。结果,第一可膨胀室92与第二可膨胀室94经由通气口71互相连通,并且气体从第一可膨胀室92通过通气口71流入第二可膨胀室94。
以该方式,第一可膨胀室92的内压降低,并且从而能够降低第一可膨胀室92对乘客PS的反作用力。因此,能够在降低冲击的同时保护相对小的乘客PS,例如,娇小的女士等的肩膀P1。
此外,如图15所示,存在相对小的乘客PS的头部P5位于第一可膨胀室92附近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头部可能撞击第一可膨胀室92,但是由于此时第一可膨胀室92的内压降低,所以能够降低安全气囊56在头部P5上的冲击。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具有以下技术效果。当安全气囊56在发生车辆的横向碰撞时展开时,第一可膨胀室92首先膨胀。因此,即使当在碰撞之后的短时间内肩膀P1接近车门30时,在对应于乘客P的肩膀P1的位置处,第一可膨胀室92也立即膨胀以可靠地保护肩膀P1。
由于第一可膨胀室92由上布64和第一分割布66形成并且具有上部和后部比下部和前部更宽的形状,所以第一可膨胀室92具有合适的厚度以更可靠地保护肩膀P1。此外,除了相对大的乘客P,还能够通过降低安全气囊56的压力和减小对乘客PS的冲击而保护相对小的乘客PS,即,能够根据乘客的身材可靠地保护乘客P(PS)。
第一可膨胀室92和第三可膨胀室98顺序地膨胀,并且在第一可膨胀室92和第三可膨胀室98完全膨胀之后,用于乘客P的腹部(胸部和腹部)P2的第二可膨胀室94膨胀。因此,乘客P的肩膀P1、腰部P3和腹部(胸部和腹部)P2按照该顺序被保护。
由于在腹部(胸部和腹部)P2与车门30之间存在距离,因此不论乘客P的身材,都能够甚至通过在第一可膨胀室92和第三可膨胀室98之后使第二可膨胀室94膨胀而适当地保护腹部(胸部和腹部)P2。此外,由于完全膨胀的第二可膨胀室94比完全膨胀的第一可膨胀室92宽,所以能够可靠地保护腹部(胸部和腹部)P2。
由于阀片78基于第一基布60和第二基布62中膨胀的程度而从第一可膨胀室92的膨胀切换到第二可膨胀室94的膨胀,所以能够保持结构简单和成本低廉。此外,由于安全气囊56是对称的并且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能够装接到座椅14的两侧,所以能够保持结构较简单。
<第二实施例>
接着,将描述第二实施例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除了第一分割布100与第一实施例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的第一分割布66不同之外,第二实施例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1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类似的结构,并且产生大致相同的技术效果。在下面的说明中,将利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原件,并且省略其描述。
在图17中示出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1的第一分割布100。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分割布66相同,第一分割布100包括矩形的前半部分100a和几乎三角形的后半部分100b。在前半部分100a与后半部分100b的分界处,后半部分100b局部重叠在前半部分100a上,从而形成重叠部102。此外,第一分割布100以如下状态装接到第一基布60和第二基布62:以前半部分100a和后半部分100b中的左右侧边缘104变直的方式沿着中心线C4向下折叠。
在重叠部102中,前半部分100a和后半部分100b仅在左右端处互相装接,并且前半部分100a与后半部分100b之间的中间部开放。此外,前半部分100a和后半部分100b基本互相重叠,但是在重叠部102中前半部分100a的宽度W5比后半部分100b的宽度W6稍大。
接着,将描述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1的功能和效果。在检测横向碰撞时,处于被容纳在椅背18中的状态下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1向安全气囊56供应气体并且首先使第一可膨胀室92膨胀。随着第一可膨胀室92膨胀,第一基布60与第二基布62之间的缝隙变大,并且从而横向地拉动和伸展第一分割布100。此处,当安全气囊56(第一可膨胀室92)处于膨胀的过程中时,由于第一分割布100尚未被拉动和伸展到最大宽度,所以第一分割布100处于松垂或向下折叠的状态。因此,在重叠部102中,前半部分100a和后半部分100b互相重叠,并且其间的空间被闭合。
然后,随着第一可膨胀室92进一步膨胀,第三分割布76被第一基布60和第二基布62拉动和伸展,并且从而拉动和伸展重叠部102。当重叠部102被完全拉动和伸展时,宽度W6的后半部分100b拉紧而宽度W5的前半部分100a仍然松垂,并且该松垂制造了前半部分100a与后半部分100b之间空间。
因此,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1中,前半部分100a与后半部分100b之间的重叠部102中的空间将被闭合,或者直到第一可膨胀室92完全膨胀,气体才将从第一可膨胀室92通过该空间流入第二可膨胀室94。结果,第一可膨胀室92在第二可膨胀室94之前膨胀。
然后,当第一可膨胀室92完全膨胀时,在前半部分100a与后半部分100b之间的重叠部102中形成空间,并且从而气体通过该形成在重叠部102中的空间而从第一可膨胀室92流入第二可膨胀室94,并且第二可膨胀室94膨胀。即,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1中,气门机构形成在第一分割布100的前半部分100a与后半部分100b互相重叠的部分中,即,重叠部102中。
因此,即使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1中,也能够通过以类似于侧面安全气囊10的方式立即使第一可膨胀室92膨胀来保护肩膀P1。此外,即使在乘客P具有不同身材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身材通过使用重叠部102以类似于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的方法合适地调节第一可膨胀室92的膨胀和第二可膨胀室94的膨胀而提供保护。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包含在乘客与车门之间展开的安全气囊。

Claims (4)

1.一种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安装在车辆座椅(14)中并且被构造成为在乘客(P)与车门(30)之间展开安全气囊(56),
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56)包括:
第一基布(60),该第一基布构成所述安全气囊(56)的在横向方向上互相对置的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中的一个表面;
第二基布(62),该第二基布与所述第一基布(60)对置,构成所述安全气囊(56)的所述左侧表面和所述右侧表面中的另一个表面,并且与所述第一基布(60)一起构成可膨胀气囊;
分割布(66),该分割布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布(60)与所述第二基布(62)之间,在侧边缘处装接到所述第一基布(60)和所述第二基布(62),并且将所述可膨胀气囊分割为与所述座椅(14)中的乘客(P)的肩膀(P1)相对应的第一可膨胀室(92)和位于所述第一可膨胀室(92)的下方的第二可膨胀室(94);以及
气门机构,该气门机构设置在所述分割布(66)中,并且被构造为仅当所述第一可膨胀室(92)完全膨胀时打开,以连通所述第一可膨胀室(92)与所述第二可膨胀室(94),
其中,所述气门机构包括:通气口(71),该通气口设置在所述分割布(66)中并且将所述第一可膨胀室(92)与所述第二可膨胀室(94)互相连通;以及阀片(78),该阀片重叠在所述分割布(66)的所述通气口(71)的上表面上,覆盖所述通气口(71),并且装接到所述第一基布(60)和所述第二基布(62),并且
所述阀片(78)具有比所述分割布(66)的其中设置了所述通气口(71)的部分的宽度更小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割布(66)包括:前半部分(66a),该前半部分形成为具有恒定宽度的矩形形状;以及后半部分(66b),该后半部分具有朝着该后半部分的后端逐渐增加的宽度,并且
所述通气口(71)形成在所述前半部分(66a)与所述后半部分(66b)的分界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割布(66)以沿着在车辆行驶方向上延伸的中心线(C2)向下折叠的状态下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布(60)与第二基布(62)之间,并且
所述阀片(78)形成为菱形形状,以各对角部分别在所述车辆行驶方向上和横向方向上互相对置的方式布置在所述安全气囊(56)中,所述各对角部包括在所述横向方向上互相对置并且装接到所述第一基布(60)和所述第二基布(62)的一对角部(E1、E2),并且包括在所述车辆行驶方向上互相对置并且布置在所述分割布(66)的所述中心线(C2)上的另一对角部(E3、E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分割布(100)包括前半部分(100a)和位于所述前半部分(100a)后方的后半部分(100b),
在所述前半部分(100a)与所述后半部分(100b)分界处形成重叠部(102),其中所述前半部分(100a)部分地重叠在所述后半部分(100b)上,并且所述前半部分(100a)与所述后半部分(100b)之间的中间部分开放,并且
所述重叠部(102)被构造为:当所述前半部分(100a)在所述重叠部(102)中的宽度设定为大于所述后半部分(100b)的宽度时,充当所述气门机构。
CN201480065126.5A 2013-11-29 2014-11-26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931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47503 2013-11-29
JP2013247503A JP6217350B2 (ja) 2013-11-29 2013-11-29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PCT/JP2014/081238 WO2015080151A1 (ja) 2013-11-29 2014-11-26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93118A CN105793118A (zh) 2016-07-20
CN105793118B true CN105793118B (zh) 2017-11-21

Family

ID=53199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512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93118B (zh) 2013-11-29 2014-11-26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616841B2 (zh)
EP (1) EP3085585B1 (zh)
JP (1) JP6217350B2 (zh)
CN (1) CN105793118B (zh)
WO (1) WO20150801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50462B2 (ja) * 2015-09-11 2018-07-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後席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738416B2 (ja) * 2016-05-20 2020-08-12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583145B2 (ja) * 2016-06-03 2019-10-0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537197B2 (ja) * 2017-03-31 2019-07-03 株式会社Subaru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
US11059442B2 (en) * 2019-03-26 2021-07-13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Adaptive side airbag for protecting occupants in a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48804A (en) * 1996-05-29 1998-12-15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Side impact air bag module
JP2004322704A (ja) * 2003-04-22 2004-11-18 Mitsubishi Motors Corp シートベルトアンカ
DE102004009013B4 (de) * 2004-02-25 2006-03-16 Trw Automotive Gmbh Seitenaufprall-Rückhaltevorrichtung
JP2007001362A (ja) * 2005-06-22 2007-01-11 Nippon Plast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556817B2 (ja) * 2005-09-21 2010-10-0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EP1790538A3 (en) 2005-11-28 2008-09-03 Toyoda Gosei Co., Ltd. Airbag apparatus
JP2007307990A (ja) * 2006-05-17 2007-11-29 Toyoda Gosei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7276522A (ja) * 2006-04-03 2007-10-25 Toyoda Gosei Co Ltd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0120505A (ja) * 2008-11-19 2010-06-03 Toyota Motor Corp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472294B2 (ja) * 2009-05-11 2014-04-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2695634B (zh) * 2009-12-21 2014-11-1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及侧面安全气囊的缝制方法
EP2412585B1 (en) 2010-07-28 2015-09-09 Toyoda Gosei Co., Ltd. Airbag apparatus
JP5605266B2 (ja) * 2010-07-28 2014-10-1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252000B2 (ja) 2011-02-04 2013-07-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2179956A (ja) * 2011-02-28 2012-09-20 Fuji Heavy Ind Ltd 乗員保護装置及び乗員保護方法
EP2738049B1 (en) 2011-07-27 2015-08-26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Side airba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5655799B2 (ja) 2012-02-08 2015-01-2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918621B2 (ja) * 2012-05-09 2016-05-18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WO2014098027A1 (ja) * 2012-12-20 2014-06-26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070217B2 (ja) * 2013-01-25 2017-02-0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962563B2 (ja) * 2013-01-25 2016-08-03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の製造方法
JP6536963B2 (ja) * 2014-01-21 2019-07-03 ジョイソン セイフティ システムズ アクイジション エルエルシー 乗客側エアバッ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17350B2 (ja) 2017-10-25
EP3085585B1 (en) 2019-01-02
JP2015104986A (ja) 2015-06-08
WO2015080151A1 (ja) 2015-06-04
CN105793118A (zh) 2016-07-20
US9616841B2 (en) 2017-04-11
US20160272144A1 (en) 2016-09-22
EP3085585A1 (en) 2016-10-26
EP3085585A4 (en) 2017-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73409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защиты пассажира
JP6935492B2 (ja) 乗員の頭部の回転速度を低下させるための前面エアバッグアセンブリ
RU2587189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оковой подушки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автомобиля
JP4720753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9751491B2 (en) Side airbag device
US9108587B2 (en) 3-layer “C” shaped side airbag
US7350811B2 (en) Side airbag apparatus
CN105793118B (zh)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JP2012131503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KR102656154B1 (ko) 에어백 장치
KR20090016965A (ko) 사이드 에어백의 파이프형 가변 벤트홀
KR101637205B1 (ko) 자동차용 측면 에어백
JP2011143805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1260819B2 (en) Airbag apparatus
KR200431748Y1 (ko) 디퓨저포켓을 구비한 사이드 에어백
CN109955822B (zh) 车辆用侧气囊装置
KR20100031370A (ko) 에어백 모듈
JP5157981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195734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466462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9334605A (zh) 一种后排中置安全气囊及其控制方法
JP6217330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461595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211139244U (zh) 双层结构中央气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1

Termination date: 201911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