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85691A - 一种配光装置以及具备该配光装置的闪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光装置以及具备该配光装置的闪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85691A
CN105785691A CN201610003032.6A CN201610003032A CN105785691A CN 105785691 A CN105785691 A CN 105785691A CN 201610003032 A CN201610003032 A CN 201610003032A CN 105785691 A CN105785691 A CN 1057856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effect
light
effect plate
luminous intensity
intensity distrib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030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85691B (zh
Inventor
金井守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Ima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Ima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Ima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Imag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785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856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856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856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 G03B15/03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lighting apparatus; Flash units
    • G03B15/05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electronic flash apparatus; Electronic flash uni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 G03B15/06Special arrangements of screening, diffusing, or reflecting devices, e.g. in studio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oboscope Apparatus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在所要求的配光范围内自然地配光的配光装置以及具备该配光装置的闪光装置。所述配光装置具备光学作用板,其用于将来自沿着规定的轴向而配置的发光部的光配光于规定的范围,所述光学作用板具有配光变更结构,其用于变更来自所述发光部的光的配光;所述光学作用板的配光变更结构沿着所述规定的轴向而设置在所述发光部的有效发光长度的外侧部分上;所述光学作用板的配光变更结构,相对于与所述规定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仅仅配置在所述光学作用板的有效光学范围内侧的一部分范围内。

Description

一种配光装置以及具备该配光装置的闪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光装置以及具备该配光装置的闪光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用于摄影的人工光源(闪光装置)中,为了将来自棒状发光管(发光部)的光束自然地(均匀地)配光到规定的被摄体范围(规定拍摄镜头的视角范围)内,在发光管的被摄体一侧配置有扩散板或菲涅耳透镜。此外,通过使其与该扩散板或菲涅耳透镜重叠,而设置用于扩散配光范围的附件。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将来自闪光装置(闪光灯装置)发光部的出射光扩散为广角的光扩散器。该光扩散器,呈在前面部(光学作用面)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用于向闪光装置进行安装的折弯部的截面コ字形状,并且在前面部的内面(光入射面)中除折弯部之外的区域以及在前面部的外面(光出射面)中与折弯部相对应的区域分别形成有多个四角锥形状的突出部(将四角锥形状的突出部分别配置在前面部的内外)。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内置于闪光装置(闪光灯装置)的光学组件中,在靠近发光管(发光部)一侧的面上设置扩散作用部,并在距离发光管(发光部)较远一侧的面上设置聚光透镜部(菲涅耳透镜)。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2-1692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6-175203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根据本发明人的专心研究发现,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具有如下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因为来自闪光装置的发光部的总光通量受同样的扩散作用,所以存在因光量损失(由于全反射或散射而未向目标方向射出的光线、到达所要求的配光范围以外的光能量)过多所造成的对所要求配光范围的光量不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2中,因为相对于扩散作用部的射出侧上配置有聚光透镜部,所以存在一经扩散作用部扩散的光线再次聚集到聚光透镜部,通过扩散作用部来扩大光线照射范围的效果减弱,无法确保较大照射范围的问题。此外,专利文献2,相对于发光管的左右方向(轴向),扩散作用部的配置过短,所以存在向左右方向(轴向)的扩散作用不足的问题。
本发明是基于对以上问题的认识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在所要求的配光范围内自然地配光的配光装置以及具备该配光装置的闪光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种配光装置,具备用于将来自沿着规定的轴向而配置的发光部的光配光于规定范围的光学作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作用板具有配光变更结构,其用于变更来自所述发光部的光的配光;所述光学作用板的配光变更结构,沿着所述规定的轴向而设置在所述发光部的有效发光长度的外侧部分上;所述光学作用板的配光变更结构,相对于与所述规定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仅仅配置在所述光学作用板的有效光学范围内侧的一部分范围内。
所述光学作用板的配光变更结构,沿着所述规定的轴向而仅仅配置在有效光学范围中的一部分范围内。
所述光学作用板的配光变更结构仅仅设置在所述光学作用板的光的入射面和出射面中的任意一个面上。
所述光学作用板中未设有所述配光变更结构一侧的面,具有相对于与所述规定的轴向平行的轴呈轴对称的形状。
所述光学作用板中除所述配光变更结构之外的所述垂直方向的外侧部分,具有相对于与所述规定的轴向平行的轴呈轴对称的形状。
所述光学作用板中除所述配光变更结构之外的所述垂直方向的外侧部分,具有相对于与所述规定的轴向平行的轴呈轴对称的倾斜面(楔面)。
所述光学作用板中除所述配光变更结构之外的所述垂直方向的外侧部分,具有相对于与所述规定的轴向平行的轴呈轴对称的曲面(圆柱面)。
所述光学作用板的配光变更结构,由使来自所述发光部的光扩散的扩散面构成,并且该扩散面在所述光学作用板的中央部和边缘部上其扩散力互不相同。
所述扩散面,在沿着所述规定的轴向观察时,与所述光学作用板的中央侧相比,边缘侧的扩散力变强。
所述扩散面由四角锥形状的多个凹入部或突出部构成。
所述光学作用板可以从来自所述发光部的光的光路上进行插拔。
本发明的一种闪光装置,其具备上面任意一项所述的配光装置。
本发明的一种闪光装置,具备:发光部,沿着规定的轴向而配置;光学作用板,其对来自该发光部的光配光于规定范围;所述光学作用板具有配光变更结构,其用于变更来自所述发光部的光的配光;所述光学作用板的配光变更结构,沿着所述规定的轴向而设置在所述发光部的有效发光长度的外侧部分上;所述光学作用板的配光变更结构,相对于与所述规定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仅仅配置在所述光学作用板的有效光学范围内侧的一部分范围内。
本发明的另一种闪光装置,具备:发光部,其在规定的轴向上延伸;反射器,其对来自该发光部的光进行反射;中介配光作用板,其至少在一个面上具有菲涅尔形状;以及光学作用板,其用于将从该中介配光作用板照射的光配光于规定的范围,所述光学作用板具有配光变更结构,其用于变更来自所述发光部的光的配光;所述光学作用板的配光变更结构,相对于与所述规定的轴垂直的方向,仅仅配置在所述光学作用板的有效光学范围内侧的一部分范围内。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一种能够在所要求的配光范围内自然地配光的配光装置以及具备该配光装置的闪光装置。
附图说明
图1(A)、图1(B)是为说明发光部的有效发光长度的图,图1(A)示出存在来自发光部的轴向两端部的光的遮光部,图1(B)示出不存在来自发光部的轴向两端部的光的遮光部。另外,图1(C)是图1(B)的发光部与反射器(反射板)组合在一起的图,其示出遮盖发光部的部分上的反射器的两端部,其结构有时比发光部还短,此时,从反射器伸出的发光部的两端被视为与图1(A)一样的遮光部;
图2(A)、图2(B)、图2(C)是为说明光学作用板的有效光学范围的图,图2(A)示出根据光学作用板的遮光部来规定光学作用板上的有效光学范围,在图2(B)示出根据发光部的反射器来规定光学作用板上的有效光学范围,图2(C)示出光学作用板整个面成为有效光学范围;
图3(A)、图3(B)表示光学作用板的配光变更结构(扩散面)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截面图;
图4是可以插拔的光学作用板脱离状态的闪光装置的外观斜视图;
图5是可以插拔的光学作用板脱离状态的闪光装置的外观截面图;
图6是可以插拔的光学作用板插入状态的闪光装置的外观斜视图;
图7是可以插拔的光学作用板插入状态的闪光装置的外观截面图;
图8A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光学作用板的配光变更结构(扩散面)的平面图;
图8B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光学作用板的配光变更结构(扩散面)的截面图;
图9是将如图8一样构成的光学作用板的光照度比分布在被摄体距离3m的平面上示出的图;
图10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光学作用板的配光变更结构(扩散面)的平面图;
图11是将如图10一样构成的光学作用板的光照度比分布在被摄体距离3m的平面上示出的图;
图12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光学作用板的配光变更结构(扩散面)的平面图;
图13是将如图12一样构成的光学作用板的光照度比分布在被摄体距离3m的平面上示出的图;
图14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光学作用板的配光变更结构(扩散面)的平面图;
图15是将如图14一样构成的光学作用板的光照度比分布在被摄体距离3m的平面上示出的图;
图16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光学作用板的配光变更结构(扩散面)的平面图;
图17是将如图16一样构成的光学作用板的光照度比分布在被摄体距离3m的平面上示出的图;
图18是将本发明的光学作用板处于脱离状态时的仅在主光学系统中的光照度比分布在被摄体距离3m的平面上示出的图;
图19是用于显示本发明的优点的比较例,其将在光学作用板的有效光学范围的整个范围内设置配光变更结构(扩散面)时的光照度比分布在被摄体距离3m的平面上示出的图。
符号说明
10闪光装置
100发光部
110光源
120反射器
130中介光学作用板(中介配光作用板、第1配光作用板)
135菲涅尔面(菲涅尔形状)
200光学作用板(配光作用板、配光装置、第2配光作用板)
210210A210B210C210C1210C2210D210E210E1210E2配光变更结构(扩散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原理说明>
首先,参照图1至图3对权利要求书的发明特定构件的语句进行定义,同时对根据本发明的配光装置以及具备该配光装置的闪光装置的原理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闪光装置具有在规定的轴向上延伸(沿规定的轴向配置)的发光部100、以及用于将来自该发光部100的光配光于规定范围的光学作用板(配光作用板、配光装置、第2配光作用板)200。光学作用板200由位于与发光部100的轴向平行的面中且在该轴向上较长的平面视图近似于矩形的板状构件构成。以下,将与光学作用板200的发光部100的轴向平行的方向定义为长度方向,而将与该长度方向正交(垂直)的方向定义为宽度方向。
发光部100可以由在规定的轴向上延伸的氙气灯等各种灯管或者闪光管以及在规定的轴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LED光源(排列有LED芯片的一体式LED阵列光源)构成,其光源具有自由度(只要在轴向上延伸的发光部能够朝向光学作用板200发光即可)。
如图1(A)所示,当存在来自发光部100的轴向两端部的光的遮光部时,根据该遮光部来规定“发光部100的有效发光长度”。如图1(B)所示,当不存在来自发光部100的轴向两端部的光的遮光部时,根据发光部100的全长(轴向两端部)来规定“发光部100的有效发光长度”。此外,如图1(C)所示,在将图1(B)的发光部100与反射器组合在一起的示例中,遮盖发光部100的部分上的反射器的两端部,其结构有时比发光部还短。此时,从反射器伸出的发光部100,从其两端发出的光不能被利用,所以可以根据遮盖发光部100的反射器部分的长度来规定“发光部100的有效发光长度”。
光学作用板200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构成,其一部分或者全部处于有效光学范围。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光学作用板200的有效光学范围”意味着在光学作用板200中来自发光部100的光源的光线所到达的范围。
在图2(A)中,根据光学作用板200的宽度方向(轴正交方向)上两端部的遮光部来规定光学作用板200的宽度方向(轴正交方向)上的有效光学范围。在图2(B)中,根据发光部100的反射器来规定光学作用板200的宽度方向(轴正交方向)上的有效光学范围。反射器和光学作用板200通常保持一定的间隔,所以光学作用板200的入射面的有效光学范围略大于反射器的开口部。另外,光学作用板200的射出面的有效光学范围比入射面的有效光学范围大。此外,光学作用板200的射出面的有效光学范围至少受光学作用板200的厚度和折射作用的影响。在图2(C)中,不存在对光学作用板200的有效光学范围进行规定的遮光部或反射器,光学作用板200的整个面成为有效光学范围。
光学作用板200具有用于变更来自发光部100的光的配光(也包括通过反射器或菲涅耳透镜等而到达光学作用板200的光的配光)的配光变更结构210(有时称其为发明特定构件1)。以下,举例说明将光学作用板200的配光变更结构210作为使来自发光部100的光扩散的扩散面的情况。
图3(A)、(B)表示光学作用板200的配光变更结构(扩散面)210的一个例子,其以光学作用板200的整个面为有效光学范围(图2(C))作为前提。在该图中,光学作用板200的扩散面210,在矩形区域内设有两个配置有四角锥形状的多个凹入部或突出部的相同形状的部分,该两个扩散面210使宽度方向(与发光部100延伸规定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相同,且在长度方向(发光部100延伸的规定轴向)上分离配置。
两个扩散面210,分别沿着长度方向(发光部100延伸规定的轴向),跨设在发光部100的有效发光长度的内侧和外侧部分上。即,光学作用板200的扩散面210,沿着长度方向(发光部100延伸规定的轴向),延伸设置在发光部100的有效发光长度的外侧部分上(有时称其为发明特定构件2)。此外,光学作用板200的扩散面210仅仅配置在沿长度方向(发光部100延伸规定的轴向)的有效光学范围中的一部分范围内。
光学作用板200的扩散面210,相对于宽度方向(与发光部100延伸规定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仅仅配置在光学作用板200的有效光学范围内侧的一部分范围内(有时称其为发明特定构件3)。
光学作用板200中扩散面210以外的宽度方向(与发光部100延伸规定的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外侧部分,可以是相对于与长度方向(发光部100延伸规定的轴向)平行的轴呈轴对称的形状,例如倾斜面(楔面)或曲面(圆柱面)。据此,特别是在宽度方向(与发光部100延伸规定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可以得到确保较大照射范围的显著效果。
光学作用板200的配光变更结构(扩散面)210,可以是仅设置在光学作用板200的光的入射面和出射面中的任意一个面上的方式,以及设置在光学作用板200的光的入射面和出射面的两个面上的方式。在前一种方式中,在光学作用板200中未设有配光变更结构(扩散面)210一侧的面,可以具有相对于与长度方向(发光部100延伸的规定的轴向)平行的轴呈轴对称的形状。据此,能够得到确保较大照射范围的显著效果。另外,在前一种方式中,不需要加工入射面和出射面两个面部分的成型模,所以在制造方面和成本方面均有利。
本发明人经过专心研究之结果发现,通过满足以上所述的发明特定构件1~3不仅可以确保较大的照射范围,并且还能够以更少的光量损失将较高照度的光均匀自然地配光于所要求的配光范围。即,本发明的理念在于考虑纵截面(轴正交方向的截面)和横截面(轴向的截面)的二维配光的不均匀,并为使光线均匀地到达所要求的范围,对配光变更结构(扩散面)210的配置进行优化的这一点。此外,通过将入射到光学作用板200的光线适当地分配为进行配光变更(扩散)的部分和不进行配光变更(扩散)的部分,可以减少光量损失,并将较高照度的光维持在较大的范围内。
<包括主光学系统和光学作用板的插拔机构的闪光装置的结构说明>
接下来,参照图4~图7对具有可以插拔的光学作用板(通常称为宽面板)的闪光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其中,该光学作用板包括主光学系统和光学作用板的插拔机构。
闪光装置10作为预先单元化的主光学系统,具有:光源110(发光部100),发射出用于供给至被摄体的光;反射器120(发光部100),对该光源110发出的光进行反射;以及中介光学作用板(中介配光作用板、第1配光作用板)130,对该反射器120反射的光和直接光源110发出的光进行配光。在中介光学作用板130的出射面(被摄体一侧的面)上形成有菲涅尔面(菲涅尔形状)135。
光学作用板(配光作用板、配光装置、第2配光作用板)200,可以在位于来自主光学系统的光的光路上的插入位置(图6、图7)与从来自主光学系统的光的光路上脱离的脱离位置(图4、图5)之间进行插拔。光学作用板200,能够以在光轴方向(图5、图7的左右方向)上滑动自如的铰链轴205为中心进行转动。如图6、图7所示,当铰链轴205向光轴方向的前方一端移动时,光学作用板200处于以铰链轴205为中心转动而位于中介光学作用板130前方的插入状态。如图4、图5所示,当铰链轴205向光轴方向的后方一端移动时,光学作用板200处于连同铰链轴205收纳在主光学系统的上方空间的脱离状态。
<光学作用板的配光变更结构(扩散面)的变化说明>
接下来,参照具体实施例1~5对光学作用板200的配光变更结构(扩散面)210的变化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8A、图8B分别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光学作用板200的配光变更结构(扩散面)210A的平面图、截面图(在图10、图12、图14、图16中仅显示平面图而省略了截面图)。图9是根据将如图8A、图8B一样构成的光学作用板200组合在主光学系统的状态的光照度比分布的示意图。另外,下段和右侧折线图分别显示光照度比分布图的中央横截面和中央纵截面。
如图8A、图8B所示,光学作用板200的扩散面210A,设置在光学作用板200的光的入射面上,而光学作用板200的光的出射面是平面。光学作用板200的扩散面210A,在矩形区域设有两个配置有四角锥形状的多个凹入部或突出部的相同形状的部分,该两个扩散面210A使宽度方向(与发光部100延伸的规定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相同,且在长度方向(发光部100延伸的规定的轴向)上分离配置。
两个扩散面210A,分别沿着长度方向(发光部100延伸规定的轴向),跨设在发光部100的有效发光长度的内侧和外侧部分上。即,光学作用板200的扩散面210A,沿着长度方向(发光部100延伸规定的轴向),设置在发光部100的有效发光长度的外侧部分上。此外,光学作用板200的扩散面210A仅仅配置在沿长度方向(发光部100延伸规定的轴向)的有效光学范围中的一部分范围内。
光学作用板200的扩散面210A,相对于宽度方向(与发光部100延伸规定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仅仅配置在光学作用板200的有效光学范围内侧的一部分范围内。
光学作用板200中扩散面210A以外的宽度方向(与发光部100延伸规定的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外侧部分,是相对于与长度方向(发光部100延伸规定的轴向)平行的轴呈轴对称的曲面(圆柱面)。
如图9如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光学作用板200的配光变更结构(扩散面)210A,不仅可以确保较大的照射范围,还能够以更少的光量损失将较高照度的光自然地配光于所要求的配光范围内。
(实施例2)
图10为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光学作用板200的配光变更结构(扩散面)210B的图。图11为根据将如图10一样构成的光学作用板200组合在主光学系统的状态的光照度比分布的示意图。另外,下段和右侧折线图分别显示光照度比分布图的中央横截面和中央纵截面。
如图10所示,光学作用板200的扩散面210B,设置在光学作用板200的光的入射面上,并且光学作用板200的光的出射面是曲面(圆柱面)。光学作用板200的扩散面210B具有与实施例1的扩散面210A(图8)相同的形状,并且减小了(缩小了)其长度方向的尺寸(宽度)。光学作用板200中扩散面210B以外的宽度方向(与发光部100延伸规定的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外侧部分是平面。
如图11如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光学作用板200的配光变更结构(扩散面)210B,不仅可以确保较大的照射范围,并且还能够以更少的光量损失将较高照度的光自然地配光于所要求的配光范围内。
(实施例3)
图12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光学作用板200的配光变更结构(扩散面)210C的图。图13是根据将如图12一样构成的光学作用板200组合在主光学系统的状态的光照度比分布的示意图。另外,下段和右侧折线图分别显示光照度比分布图的中央横截面和中央纵截面。
如图12所示,光学作用板200的扩散面210C设置在光学作用板200的光的入射面。光学作用板200的光的出射面,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为平面,而宽度方向的边缘部为倾斜面(楔面)。光学作用板200的扩散面210C具有在长度方向中央的矩形区域内配置有四角锥形状的多个凹入部或突出部的扩散面210C1,以及与该扩散面210C1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相邻(连续)的矩形区域内配置有四角锥形状的多个凹入部或突出部的两个相同形状的扩散面210C2。中央部的扩散面210C1,其扩散面比边缘部的扩散面210C2浅(或者粗),扩散面210C的扩散力在光学作用板200的中央部和边缘部上互为不同。更具体地说,扩散面210C,在沿着长度方向(发光部100延伸规定的轴向)观察时,其扩散力随着从光学作用板200的中央部朝向边缘部而变强(与中央侧相比,边缘侧的扩散力变强)。
扩散面210C,沿着长度方向(发光部100延伸规定的轴向),跨设在发光部100的有效发光长度的内侧和外侧部分上。即,光学作用板200的扩散面210C,沿着长度方向(发光部100延伸的规定的轴向),设置在发光部100的有效发光长度的外侧部分上。此外,光学作用板200的扩散面210C,仅仅配置在沿长度方向(发光部100延伸规定的轴向)的有效光学范围中的一部分范围内。
光学作用板200的扩散面210C,相对于宽度方向(与发光部100延伸规定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仅仅配置在光学作用板200的有效光学范围内侧的一部分范围内。
光学作用板200中扩散面210C以外的宽度方向(与发光部100延伸规定的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外侧部分是平面。
如图13如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光学作用板200的配光变更结构(扩散面)210C,不仅可以确保较大的照射范围,而且还能够以更少的光量损失将较高照度的光自然地配光于所要求的配光范围内。
(实施例4)
图14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光学作用板200的配光变更结构(扩散面)210D的图。图15是根据将如图14一样构成的光学作用板200组合在主光学系统的状态的光照度比分布的示意图。另外,下段和右侧折线图分别显示光照度比分布图的中央横截面和中央纵截面。
如图14所示,光学作用板200的扩散面210D,设置在光学作用板200的光的入射面上,并且光学作用板200的光的出射面是曲面(圆柱面)。光学作用板200的扩散面210D,除了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之外,形成为包围该中央部的框状。
扩散面210D,沿着长度方向(发光部100延伸规定的轴向),跨设在发光部100的有效发光长度的内侧和外侧部分上。即,光学作用板200的扩散面210D,沿着长度方向(发光部100延伸规定的轴向),设置在发光部100的有效发光长度的外侧部分上。此外,光学作用板200的扩散面210D,仅仅配置在沿长度方向(发光部100延伸规定的轴向)的有效光学范围中的一部分范围内。
光学作用板200的扩散面210D,相对于宽度方向(与发光部100延伸规定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仅仅配置在光学作用板200的有效光学范围内侧的一部分范围内。
光学作用板200中扩散面210D以外的宽度方向(与发光部100延伸规定的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外侧部分是平面。
如图15如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光学作用板200的配光变更结构(扩散面)210D,不仅可以确保较大的照射范围,而且还能够以更少的光量损失将较高照度的光自然地配光于所要求的配光范围内。
(实施例5)
图16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光学作用板200的配光变更结构(扩散面)210E的图。图17是根据将如图16一样构成的光学作用板200组合在主光学系统的状态的光照度比分布的示意图。另外,下段和右侧折线图分别显示光照度比分布图的中央横截面和中央纵截面。
如图16所示,光学作用板200的扩散面210E,设置在光学作用板200的光的入射面上,并且光学作用板200的光的出射面是平面。光学作用板200的扩散面210E具有在长度方向中央的矩形区域内配置有四角锥形状的多个凹入部或突出部的扩散面210E1,以及与该扩散面210E1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相邻(连续)的矩形区域内配置有四角锥形状的多个凹入部或突出部的两个相同形状的扩散面210E2。中央部的扩散面210E1,被设定为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边缘部的扩散面210E2长。中央部的扩散面210E1,其扩散面比边缘部的扩散面210E2浅(或粗),扩散面210E的扩散力在光学作用板200的中央部和边缘部上互为不同。更具体地说,扩散面210E,在沿着长度方向(发光部100延伸规定的轴向)观察时,其扩散力随着从光学作用板200的中央部朝向边缘部而变强(与中央侧相比,边缘侧的扩散力变强)。
扩散面210E,沿着长度方向(发光部100延伸规定的轴向),跨设在发光部100的有效发光长度的内侧和外侧部分上。即,光学作用板200的扩散面210E,沿着长度方向(发光部100延伸规定的轴向),设置在发光部100的有效发光长度的外侧部分上。此外,光学作用板200的扩散面210E,仅仅配置在沿长度方向(发光部100延伸规定的轴向)的有效光学范围中的一部分范围内。
光学作用板200的扩散面210E,相对于宽度方向(与发光部100延伸规定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仅仅配置在光学作用板200的有效光学范围内侧的一部分范围内。
光学作用板200中扩散面210E以外的宽度方向(与发光部100延伸规定的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外侧部分是平面。
如图17如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光学作用板200的配光变更结构(扩散面)210E,不仅可以确保较大的照射范围,而且还能够以更少的光量损失将较高照度的光自然地配光于所要求的配光范围内。
图18显示在光学作用板200处于脱离状态时仅在主光学系统中的光照度比分布。另外,下段和右侧折线图分别显示光照度比分布图的中央横截面和中央纵截面。唯独主光学系统是以明亮地照射狭小的配光范围为目的而设计的。具体地说,是以照亮限定在图18的照度比分布图中央附近75%的范围内的部分为目的,因此中央部的照度水平具有较高的配光特性。
图19是用于显示本发明的优点的比较例,其显示在光学作用板200的有效光学范围的整个范围内设置均匀的配光变更结构(扩散面)并将其组合到主光学系统的状态的光照度分布。另外,下段和右侧折线图分别显示光照度比分布图的中央横截面和中央纵截面。在该图的比较例中,配光时(扩散时)的光量损失变得过大,大大地降低了平均照度水平。另外,发生较明显的配光不均,光学作用板200的扩散效果使到达中央部的大部分光扩散,因此特别是中央部的照度变得非常低。
在以上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将光学作用板的配光变更结构作为扩散面的情况,但也可以采用将光学作用板的配光变更结构作为聚光面的方式,光学作用板的配光变更结构具有功能上的自由度。

Claims (13)

1.一种配光装置,具备用于将来自沿着规定的轴向而配置的发光部的光配光于规定范围的光学作用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作用板具有配光变更结构,其用于变更来自所述发光部的光的配光;
所述光学作用板的配光变更结构,沿着所述规定的轴向而设置在所述发光部的有效发光长度的外侧部分上;
所述光学作用板的配光变更结构,相对于与所述规定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仅仅配置在所述光学作用板的有效光学范围内侧的一部分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光装置,其中,所述光学作用板的配光变更结构,沿着所述规定的轴向而仅仅配置在有效光学范围中的一部分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光装置,其中,所述光学作用板的配光变更结构仅仅设置在所述光学作用板的光的入射面和出射面中的任意一个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光装置,其中,所述光学作用板中未设有所述配光变更结构一侧的面,具有相对于与所述规定的轴向平行的轴呈轴对称的形状。
5.如权利要求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配光装置,其中,所述光学作用板中除所述配光变更结构之外的所述垂直方向的外侧部分,具有相对于与所述规定的轴向平行的轴呈轴对称的形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光装置,其中,所述光学作用板中除所述配光变更结构之外的所述垂直方向的外侧部分,具有相对于与所述规定的轴向平行的轴呈轴对称的倾斜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光装置,其中,所述光学作用板中除所述配光变更结构之外的所述垂直方向的外侧部分,具有相对于与所述规定的轴向平行的轴呈轴对称的曲面。
8.如权利要求1~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配光装置,其中,所述光学作用板的配光变更结构,由使来自所述发光部的光扩散的扩散面构成,并且该扩散面在所述光学作用板的中央部和边缘部上其扩散力互不相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光装置,其中,所述扩散面,在沿着所述规定的轴向观察时,与所述光学作用板的中央侧相比,边缘侧的扩散力变强。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配光装置,其中,所述扩散面由四角锥形状的多个凹入部或突出部构成。
11.如权利要求1~10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配光装置,其中,所述光学作用板可以从来自所述发光部的光的光路上进行插拔。
12.一种闪光装置,其具备权利要求1~11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配光装置。
13.一种闪光装置,具备:发光部,其在规定的轴向上延伸;反射器,其对来自该发光部的光进行反射;中介配光作用板,其至少在一个面上具有菲涅尔形状;以及光学作用板,其用于将从所述中介配光作用板照射的光配光于规定的范围,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作用板具有配光变更结构,其用于变更来自所述发光部的光的配光;
所述光学作用板的配光变更结构,相对于与所述规定的轴垂直的方向,仅仅配置在所述光学作用板的有效光学范围内侧的一部分范围内。
CN201610003032.6A 2015-01-09 2016-01-06 一种配光装置以及具备该配光装置的闪光装置 Active CN1057856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03435 2015-01-09
JP2015003435A JP6428276B2 (ja) 2015-01-09 2015-01-09 配光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フラッシ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85691A true CN105785691A (zh) 2016-07-20
CN105785691B CN105785691B (zh) 2020-09-18

Family

ID=56384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03032.6A Active CN105785691B (zh) 2015-01-09 2016-01-06 一种配光装置以及具备该配光装置的闪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428276B2 (zh)
CN (1) CN10578569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75203A (ja) * 1992-12-11 1994-06-24 Canon Inc ストロボ装置及びカメラ
CN1177122A (zh) * 1996-07-29 1998-03-25 韦斯特电气株式会社 照射角度可变的闪光装置
JP2002169202A (ja) * 2000-11-30 2002-06-14 West Electric Co Ltd ストロボ装置用の光拡散アダプタ
JP2004138784A (ja) * 2002-10-17 2004-05-13 West Electric Co Ltd 照射角可変ストロボ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97819A (en) * 1977-01-27 1978-08-26 West Electric Co Electrooflashing device
JP3135165B2 (ja) * 1992-06-08 2001-02-13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ストロボ装置
JP2001117144A (ja) * 1999-08-12 2001-04-27 Konica Corp ストロボ装置
JP2005017814A (ja) * 2003-06-27 2005-01-20 Kyocera Corp ストロボ装置並びに撮影装置及び無線通信端末
US20070041722A1 (en) * 2005-08-22 2007-02-22 Fong Gary M Light diffus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75203A (ja) * 1992-12-11 1994-06-24 Canon Inc ストロボ装置及びカメラ
CN1177122A (zh) * 1996-07-29 1998-03-25 韦斯特电气株式会社 照射角度可变的闪光装置
JP2002169202A (ja) * 2000-11-30 2002-06-14 West Electric Co Ltd ストロボ装置用の光拡散アダプタ
JP2004138784A (ja) * 2002-10-17 2004-05-13 West Electric Co Ltd 照射角可変ストロボ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28276B2 (ja) 2018-11-28
CN105785691B (zh) 2020-09-18
JP2016128883A (ja) 2016-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89697B2 (en) Vehicle lamp
RU2552610C2 (ru) Освет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линза, подходящая для такого осветитель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US8042982B2 (en) Headlight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3582833B (zh) 照明器
JP6264789B2 (ja) 車両用灯具
US10174902B2 (en) Vehicle lighting fixture
EP2538260A1 (en) Condenser lens made of glass, lamp and camera
JP2014007014A (ja) 車両用灯具
CN101922632A (zh) Led照明装置
KR20080080325A (ko) 조명 장치
CN105465711A (zh) 灯具
US20220034463A1 (en) Multi-beam vehicle light
EP3626425B1 (en) Lamp component for forming a lamp having a large emission angle, lamp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uch a lamp component
JP7083830B2 (ja) 自動車ヘッドライト用の導光板を有する発光モジュール
CN101424769B (zh) 导光板
CN106594675B (zh) Led全反射透镜和led线光源
US20140226354A1 (en) Optical system for an illumination device for vehicles
KR20220002531A (ko) 차량용 램프 광학 소자, 차량용 램프 모듈, 차량용 헤드램프 및 차량
JP6706183B2 (ja) 光学素子
WO2020233573A1 (zh) 一种矩阵式车灯光学装置、车灯及车辆
JP2019204729A (ja) 車両用灯具
JP2017041370A (ja) 導光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灯具
CN105785691A (zh) 一种配光装置以及具备该配光装置的闪光装置
JP2013161708A (ja) 灯具ユニット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EP2592334B1 (en) Lighting for a car park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