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74717A - 车用吸能盒 - Google Patents

车用吸能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74717A
CN105774717A CN201610147448.5A CN201610147448A CN105774717A CN 105774717 A CN105774717 A CN 105774717A CN 201610147448 A CN201610147448 A CN 201610147448A CN 105774717 A CN105774717 A CN 1057747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absorption box
energy absorption
hollow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4744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永周
陈琪
岳鹏
欧阳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4744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74717A/zh
Publication of CN1057747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747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2019/026Buffers, i.e. bumpers of limited ext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碰撞安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用吸能盒,其包括多个嵌套在一起的空心壳体,相邻两个空心壳体之间通过吸能筋连接,结构可为整体式和分体式,吸能筋上设有第一变形诱导槽,该第一变形诱导槽沿空心壳体的径向延伸设置。本发明设有多个嵌套的空心壳体,相邻的两个空心壳体通过吸能筋连接在一起,吸能盒的吸能筋上开有第一变形诱导槽,在发生碰撞时第一变形诱导槽引导空心壳体和吸能筋的溃缩变形,吸收能量,本发明有效解决了吸能盒强度、吸能效率低、压溃弯曲的问题,提升了汽车正面碰撞的安全性;同时,实现了吸能盒结构的优化,缩短了吸能盒长度,增加了机舱件布置和乘员乘坐空间,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escription

车用吸能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碰撞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用吸能盒。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吸能盒是车身前部最重要的吸能元件之一,其能够在正面碰撞过程中通过材料的塑性变形吸能碰撞动能。吸能盒的吸能特性及变形模式决定了整车在正面碰撞过程中减速度响应及力的传递途径,正面碰撞过程中的吸能表现对正面碰撞安全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如何提高吸能盒结构耐撞性能和吸能效率并且增加机舱件布置和乘员乘坐空间,是一项吸能盒设计的关键技术。
目前,车辆碰撞吸能盒一般为单层、无吸能筋且厚度均匀的钢板制成的整体结构,该结构也是现有技术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吸能盒纵向剖视图,由图1可知,该吸能盒包括由厚度均匀的钢板制成的壳体10,其在壳体10的壁面上设置变形诱导槽20,该变形诱导槽20的作用是使吸能盒在碰撞过程中进行合理稳定的压溃变形。该结构存在的缺陷是:吸能盒的厚度应满足其所需强度的最大值,其长度较长,吸能盒的强度及结构吸能效率低,且占用较大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车用吸能盒的强度和结构吸能效率较低、且长度较长占用较大空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吸能盒,其包括多个嵌套在一起的空心壳体,相邻两个空心壳体之间通过吸能筋连接,所述吸能筋上设有第一变形诱导槽,所述第一变形诱导槽沿所述空心壳体的径向延伸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空心壳体上设有多个沿其轴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变形诱导槽,所述第二变形诱导槽为沿所述空心壳体的周向设置的环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吸能筋上设有多个沿所述空心壳体的轴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变形诱导槽。
作为优选方案,多个所述第一变形诱导槽的深度不同。
作为优选方案,多个所述第二变形诱导槽的深度不同。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变形诱导槽的深度不大于所述吸能筋厚度的三分之一;所述第二变形诱导槽的深度不大于所述空心壳体厚度的三分之一。
作为优选方案,多个所述空心壳体同心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空心壳体为空心圆柱体、空心圆台或空心多面体;
当所述空心壳体为空心多面体时,多个所述空心多面体的结构相同且相互平行地嵌套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相邻两个所述空心多面体的角区域通过吸能筋连接和/或相邻两个所述空心多面体的侧面之间通过吸能筋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变形诱导槽和/或第二变形诱导槽为方形槽或弧形槽。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车用吸能盒,设有多个嵌套的空心壳体,相邻的两个空心壳体通过吸能筋连接在一起,吸能盒的吸能筋上开有第一变形诱导槽,在发生碰撞时第一变形诱导槽引导空心壳体和吸能筋的溃缩变形,吸收能量,本发明有效解决了吸能盒强度、吸能效率低、压溃弯曲的问题,提升了汽车正面碰撞的安全性;同时,实现了吸能盒结构的优化,缩短了吸能盒长度,增加了机舱件布置和乘员乘坐空间,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的车用吸能盒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车用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吸能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车用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5-8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车用吸能盒的三种不同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车用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壳体;20、变形诱导槽;1、空心壳体;2、吸能筋;3、第一变形诱导槽;4、第二变形诱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2和3所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用吸能盒,其包括多个嵌套在一起的空心壳体1,相邻两个空心壳体1之间通过吸能筋2连接,空心壳体1的层数和吸能筋2的个数可根据开发车型吸能量的要求来决定,此外,吸能筋2上设有第一变形诱导槽3,该第一变形诱导槽3沿空心壳体1的径向延伸设置。本发明的吸能盒设有多个嵌套的空心壳体1,相邻的两个空心壳体1通过吸能筋2连接在一起,可将吸能盒做成一个整体件、两个分体件(沿对称轴线分开的两个件)或将吸能盒做成多个组成部分然后通过焊接或其它方式连接起来,吸能盒的吸能筋2上开有第一变形诱导槽3,在发生碰撞时第一变形诱导槽3引导空心壳体1和吸能筋2的溃缩变形方向,保证吸能盒的稳定压溃,能够有效吸收碰撞能量;此外,设置多个空心壳体1嵌套的结构,可提高吸能盒的强度,缩短吸能盒的长度;因此,本发明有效解决了吸能盒强度、吸能效率低、压溃弯曲的问题,提升了汽车正面碰撞的安全性。同时,实现了吸能盒结构的优化,缩短了吸能盒长度,增加了机舱件布置和乘员乘坐空间,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吸能筋2上可以设有多个沿空心壳体1的轴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变形诱导槽3,多个第一变形诱导槽3可提高吸能筋2的压溃变形能力。为了保证吸能筋2的强度,使其不易弯折,第一变形诱导槽3的深度应不大于吸能筋2厚度的三分之一。
多个空心壳体1可同心或不同心设置,为了便于变形吸能,该多个空心壳体1同心设置。空心壳体1可以设置成空心圆柱体、空心圆台或空心多面体的结构,其中,空心多面体包括了空心棱柱体或空心棱台,优选地,本实施例的空心壳体1为空心圆柱体。
第一变形诱导槽3可以为方形槽或弧形槽或者是其它形状的槽体,可根据具体情况而设置。
本实施例的吸能筋2上多个第一变形诱导槽3的深度可以相同或不相同,优选地,吸能筋2上设有多个深度不同的第一变形诱导槽3,由此可以提高吸能筋2乃至整个吸能盒的强度,并利于吸能筋2进行压溃弯曲变形和吸能。深度不同的多个第一变形诱导槽3一深一浅交替且均匀地设置,由此可保证吸能盒具有均匀的强度,以提高吸能效果。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车用吸能盒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二者区别仅在于,为了在发生碰撞时更好的引导吸能盒变形,本实施例的空心壳体1上设有第二变形诱导槽4,该第二变形诱导槽4为沿空心壳体1的周向设置的环形。更进一步地,第二变形诱导槽4为沿空心壳体1的轴向间隔分布的多个。
第二变形诱导槽4可以为方形槽或弧形槽或者是其它形状的槽体,可根据具体情况而设置。
为了保证空心壳体1的强度,第二变形诱导槽4的深度应不大于空心壳体1厚度的三分之一。本实施例的空心壳体1上多个第二变形诱导槽4的深度可以相同或不相同,优选地,空心壳体1上设有多个深度不同的第二变形诱导槽4,由此可以提高空心壳体1乃至整个吸能盒的强度,并利于空心壳体1进行压溃弯曲变形和吸能。深度不同的多个第二变形诱导槽4一深一浅交替且均匀地设置,由此可保证吸能盒具有均匀的强度,以提高吸能效果。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车用吸能盒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的空心壳体1为空心多面体,可以是空心四面体、空心六面体、空心八面体或其它多边形截面的空心多面体,本实施例以空心四面体为例。此外,多个空心多面体的结构相同且相互平行地嵌套设置。
本实施例相邻两个空心多面体之间通过吸能筋2连接的结构有以下几种方式:
如图5和图6所示,相邻两个空心多面体的角区域通过吸能筋2连接,具体地,吸能筋2的一端连接于空心壳体1的两个连接面,吸能筋2的另一端连接于另一个空心壳体1的两个连接面。
如图7所示,相邻两个空心多面体的侧面之间通过吸能筋2连接,具体地,吸能筋2的一端连接于空心壳体1的侧面,吸能筋2的另一端连接于另一个空心壳体1的侧面;
为了进一步补充吸能效率,如图8所示,相邻两个空心多面体的角区域之间、侧面之间均通过吸能筋2连接。
本实施例的吸能盒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结构相同。
实施例四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车用吸能盒是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二者区别仅在于,为了在发生碰撞时更好的引导吸能盒变形,本实施例的空心壳体1上设有第二变形诱导槽4,该第二变形诱导槽4为沿空心壳体1的周向设置的环形。更进一步地,第二变形诱导槽4为沿空心壳体1的轴向间隔分布的多个。
综上,本发明的车用吸能盒,设置了多层空心壳体1的结构,层与层之间有吸能筋2,层数和吸能筋2个数根据开发车型吸能量要求决定,其中,吸能盒壳体及吸能筋2上有压溃诱导槽。本发明有效解决了吸能盒强度、吸能效率低、压溃弯曲的问题,提升了汽车正面碰撞的安全性。同时,实现了吸能盒结构的优化,缩短了吸能盒长度,增加了机舱件布置和乘员乘坐空间,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用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嵌套在一起的空心壳体,相邻两个空心壳体之间通过吸能筋连接,所述吸能筋上设有第一变形诱导槽,所述第一变形诱导槽沿所述空心壳体的径向延伸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壳体上设有多个沿其轴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变形诱导槽,所述第二变形诱导槽为沿所述空心壳体的周向设置的环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筋上设有多个沿所述空心壳体的轴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变形诱导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变形诱导槽的深度不同。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变形诱导槽的深度不同。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形诱导槽的深度不大于所述吸能筋厚度的三分之一;所述第二变形诱导槽的深度不大于所述空心壳体厚度的三分之一。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空心壳体同心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壳体为空心圆柱体、空心圆台或空心多面体;
当所述空心壳体为空心多面体时,多个所述空心多面体的结构相同且相互平行地嵌套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用吸能盒,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空心多面体的角区域通过吸能筋连接和/或相邻两个所述空心多面体的侧面之间通过吸能筋连接。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形诱导槽和/或第二变形诱导槽为方形槽或弧形槽。
CN201610147448.5A 2016-03-15 2016-03-15 车用吸能盒 Pending CN1057747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47448.5A CN105774717A (zh) 2016-03-15 2016-03-15 车用吸能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47448.5A CN105774717A (zh) 2016-03-15 2016-03-15 车用吸能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74717A true CN105774717A (zh) 2016-07-20

Family

ID=56393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47448.5A Pending CN105774717A (zh) 2016-03-15 2016-03-15 车用吸能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74717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15630A (zh) * 2016-11-11 2017-03-22 吉林大学 仿竹子结构的保险杠系统
CN107600016A (zh) * 2017-09-18 2018-01-19 华侨大学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
CN108819889A (zh) * 2018-07-05 2018-11-16 颜涛 一种连接汽车防撞梁与车架纵梁的六棱柱形吸能装置
CN110077345A (zh) * 2019-04-22 2019-08-02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负泊松比汽车碰撞吸能盒
CN110588702A (zh) * 2019-09-18 2019-12-20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轨道车辆诱导式压溃吸能装置
CN111005924A (zh) * 2019-12-07 2020-04-14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溃缩式螺母及汽车
CN112158159A (zh) * 2020-09-22 2021-01-01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盒
CN113445451A (zh) * 2021-06-25 2021-09-28 南京科邦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客车用防冲击吸能的防护栏及其制造方法
CN114148366A (zh) * 2021-12-08 2022-03-08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碰撞吸能的双层方管组合式吸能结构
CN110588702B (zh) * 2019-09-18 2024-06-11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轨道车辆诱导式压溃吸能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94642U (zh) * 2011-07-22 2012-07-04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吸能盒
CN202783043U (zh) * 2012-08-30 2013-03-13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一种汽车吸能盒
CN103386941A (zh) * 2013-07-30 2013-11-1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能盒
CN104002753A (zh) * 2014-05-23 2014-08-27 河南速达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六角不等边新式汽车前防撞梁用的吸能盒结构
CN204077582U (zh) * 2014-09-15 2015-01-0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身吸能盒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94642U (zh) * 2011-07-22 2012-07-04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吸能盒
CN202783043U (zh) * 2012-08-30 2013-03-13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一种汽车吸能盒
CN103386941A (zh) * 2013-07-30 2013-11-1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能盒
CN104002753A (zh) * 2014-05-23 2014-08-27 河南速达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六角不等边新式汽车前防撞梁用的吸能盒结构
CN204077582U (zh) * 2014-09-15 2015-01-0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身吸能盒结构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15630A (zh) * 2016-11-11 2017-03-22 吉林大学 仿竹子结构的保险杠系统
CN107600016A (zh) * 2017-09-18 2018-01-19 华侨大学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
CN107600016B (zh) * 2017-09-18 2023-09-29 华侨大学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
CN108819889A (zh) * 2018-07-05 2018-11-16 颜涛 一种连接汽车防撞梁与车架纵梁的六棱柱形吸能装置
CN110077345A (zh) * 2019-04-22 2019-08-02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负泊松比汽车碰撞吸能盒
CN110588702A (zh) * 2019-09-18 2019-12-20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轨道车辆诱导式压溃吸能装置
CN110588702B (zh) * 2019-09-18 2024-06-11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轨道车辆诱导式压溃吸能装置
CN111005924A (zh) * 2019-12-07 2020-04-14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溃缩式螺母及汽车
CN112158159A (zh) * 2020-09-22 2021-01-01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盒
CN113445451A (zh) * 2021-06-25 2021-09-28 南京科邦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客车用防冲击吸能的防护栏及其制造方法
CN113445451B (zh) * 2021-06-25 2022-08-26 南京科邦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客车用防冲击吸能的防护栏及其制造方法
CN114148366A (zh) * 2021-12-08 2022-03-08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碰撞吸能的双层方管组合式吸能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74717A (zh) 车用吸能盒
JP6555236B2 (ja) 車体下部構造
JP6555235B2 (ja) 車体下部構造
CN107600016B (zh)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
CN202294642U (zh) 吸能盒
US9598035B2 (en) Impact absorber
CN105073505A (zh) 汽车用保险杠装置
CN204340947U (zh) 一种连续变厚度的汽车吸能盒
CN106005022A (zh) 电动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US9481333B2 (en) Bumper back beam for vehicle
CN101857001B (zh) 一种具有显著吸能效果的小型轿车前防撞梁
CN104760554A (zh) 车用插片填充式泡沫铝吸能盒
CN204077582U (zh) 一种汽车车身吸能盒结构
CN106043183A (zh) 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US20150137538A1 (en) Bumper back beam made of composite material and having improved energy absorption rate, and bumper including same
JP5256979B2 (ja) 車体メンバ構造
CN106985919B (zh) 车身前地板组件及电动汽车
Mozafari 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crushing analysis of a novel multibody thin-walled circular tube under axial impact loading
CN210652995U (zh) 一种电动车用吸能盒
CN207773073U (zh) 性能可调汽车碰撞吸能装置
ITMI20002251A1 (it) Dispositivo per l'assorbimento di urti ad efficienza migliorata
CN101186218A (zh) 汽车纵梁前段碰撞吸能结构
CN215361235U (zh) 一种复合吸能装置
JP2016180445A (ja) エネルギ吸収構造体
CN107972617B (zh) 性能可调汽车碰撞吸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