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65927B - 数据交换装置以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交换装置以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65927B
CN105765927B CN201480058453.8A CN201480058453A CN105765927B CN 105765927 B CN105765927 B CN 105765927B CN 201480058453 A CN201480058453 A CN 201480058453A CN 105765927 B CN105765927 B CN 1057659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acket
unit
data
data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845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65927A (zh
Inventor
王岩
杨小玲
马会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7659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659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659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659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4Hybri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6418Hybrid trans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7Arrangements for networ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11/0066Provisions for optical burst or packe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5/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wherein two or more subscriber stations are connected by the same line to the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交换装置及系统,所述数据交换装置包括:光电转换单元、识别单元、电交换单元、电光转换单元,光交换控制单元、光交换单元。光电转换单元用于对第一光数据包和光标签进行光电转换,所述光标签携带第二光数据包的交换信息,所述第一光数据包和所述第二光数据包分别为要采用电包交换和光包交换的待交换数据包;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光电转换单元输出的电信号来自所述光标签还是所述第一光数据包。本发明的数据交换装置及系统能够充分发挥电包交换技术和光包交换技术的优势,将待交换数据包快速交换。完成电包交换需要的光电转换和光包交换提取数据包交换信息需要的光电转换采用同一个光电转换单元,节约了光电转换设备。

Description

数据交换装置以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交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交换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网络业务的要求越来越多,需要在数据交换网络中设计高效的数据交换方案,以实现更高的带宽利用率和更低的数据传输延迟。
目前,数据交换主要通过电交换技术或光交换技术来实现,电交换技术就是将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光电转换为电信号并解析,得到数据包的交换信息后,将数据包交换至目的端口,并经过电光转换为光信号后发出。由于背板、能耗等技术的限制,电交换技术无法满足高速增长的数据中心容量以及低时延传输数据的需求。
常见的光交换技术有光包交换,具体步骤为,对进入光交换节点的信号,经过解复用装置将携带交换信息的光标签发送至交换控制单元,交换控制单元对光标签进行光电转换以提取并产生控制信号,并根据所产生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光交换单元建立光链路,从而能够实现对光包的交换。光包交换没有将整个数据包进行光电转换及解析,能够明显降低处理时延及能耗,并且能够显著增加交换容量。然而,由于受到光开关的规模和开关切换时间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数据包都能够由光包交换装置完成交换。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数据交换网络中数据的高效、快速交换。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交换装置,包括:光电转换单元,用于对第一光数据包和光标签进行光电转换,所述第一光数据包为要采用电包交换的待交换数据包,所述光标签携带第二光数据包的交换信息,所述第二光数据包为要采用光包交换的待交换数据包;识别单元,与所述光电转换单元连接,用于识别所述光电转换单元输出的电信号来自所述光标签还是所述第一光数据包;电交换单元,与所述识别单元连接,用于对所述识别单元输出的来自所述第一光数据包的电信号进行交换;电光转换单元,与所述电交换单元连接,用于对所述电交换单元输出的电信号进行电光转换;光交换控制单元,与所述识别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识别单元输出的来自所述光标签的电信号生成控制信号;光交换单元,与所述光交换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二光数据包经由光链路输出。
对上述数据交换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复用单元,所述复用单元与所述电光转换单元以及所述光交换单元连接,用于将所述电光转换单元与所述光交换单元输出至相同目的端口的数据包复用为一路。
对上述数据交换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缓存单元,与所述电交换单元以及所述电光转换单元连接,用于存储所述电交换单元输出的电信号;发送控制单元,与所述缓存单元以及所述光交换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光数据包的交换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光数据包的交换信息生成发送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发送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缓存单元以及所述光交换控制单元。
对上述数据交换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解复用单元,所述解复用单元与所述光电转换单元以及所述光交换单元连接,用于从所接收到的光信号中分离出第一波长的光和第二波长的光,并将所述第一波长的光输出至所述光电转换单元,将所述第二波长的光输出至所述光交换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光数据包和所述光标签被调制在所述第一波长的光上,所述第二光数据包被调制在所述第二波长的光上。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交换系统,包括:第一处理装置,用于按照预定规则确定待交换数据包的交换方式为电包交换还是光包交换,并针对第二光数据包生成光标签,其中所述第二光数据包为被确定为采用光包交换的待交换数据包;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至实施例3所述的数据交换装置,其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连接,用于对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接收到的第一光数据包进行电包交换,以及对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接收到的第二光数据包进行光包交换,其中所述第一光数据包为被确定为采用电包交换的待交换数据包。
对上述数据交换系统,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处理装置还被配置为,将所述光标签和所述第一光数据包调制在第一波长的光上,将所述第二光数据包调制在第二波长的光上;所述数据交换装置还包括解复用单元,所述解复用单元与所述光电转换单元以及所述光交换单元连接,用于从所接收到的光信号中分离出所述第一波长的光和所述第二波长的光,并将所述第一波长的光输出至所述光电转换单元,将所述第二波长的光输出至所述光交换单元。
对上述数据交换系统,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处理装置还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光数据包协议转换为特定的帧格式,以使得所述第二光数据包能够被所述数据交换装置的光交换单元交换。
对上述数据交换系统,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二处理装置,与所述数据交换装置连接,用于将所述电光转换单元与所述光交换单元输出的数据包协议转换为特定的帧格式,以使得所述数据包能够被网络设备识别。
对上述数据交换系统,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定规则包括:所述待交换数据包的长度是否超过预定阈值、所述待交换数据包的优先级是否超过预定等级。
有益效果
通过首先确定待交换数据包的交换方式为电包交换还是光包交换,然后将所述待交换数据包按照确定的交换方式交换至目的端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包交换装置及系统,能够充分发挥光交换技术和电交换技术各自的优点,从而实现数据交换网络中数据的高效、快速交换。另外,电交换需要的光电转换和光包交换提取数据包交换信息需要的光电转换是由同一光电转换设备完成的,节约了光电转换设备。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数据交换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标签格式的示意图;
图3示出图2所示数据交换装置中的识别单元进行第一光数据包和光标签识别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数据交换装置的部分组件的示例性结构框图;
图5示出利用图4所示复用单元进行波分复用的数据流的示意图;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数据交换装置的又一部分组件的示例性结构框图;
图7示出图6所示光交换控制单元通过光标签掌握光交换单元中链路状态的原理示意图;
图8示出利用图6所示光交换控制单元和缓存单元进行分时复用的数据流的示意图;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数据交换装置的又一部分组件的示例性结构框图;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数据交换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11示出经图10所示数据交换系统的第一处理装置调制之后输出的第一光数据包、第二光数据包以及光标签的时域及频域关系的示意图;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本发明希望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是如何实现数据交换网络中数据的高效、快速交换。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如发明内容部分所述,本发明人独创性地想到,将光包交换和传统的电交换有效的结合,并且利用同一光电转换设备完成电交换需要的光电转换和光包交换提取数据包交换信息需要的光电转换,在充分发挥光交换技术和电交换技术各自优点,以实现数据交换网络中数据的高效、快速交换的同时,节约了光电转换设备。
具言之,首先通过第一处理装置按照预定规则确定待交换数据包的交换方式为电包交换还是光包交换;然后数据交换装置采用所述第一处理装置确定的交换方式将所述待交换数据包交换至目的端口。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交换装置及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具体流程可以为,标准以太网信号、也就是待交换数据包经第一处理装置解析识别,确定交换方式并针对第二光数据包生成光标签,其中,所述第二光数据包为采用光包交换的待交换数据包,然后输出至数据交换装置;其中,包含所述第二光数据包的信号输出至光交换单元,包含第一光数据包以及光标签的信号输出至同一光电转换单元完成光电转换,其中,所述第一光数据包为采用电包交换的数据包,然后将转换为电信号的所述第一光数据包通过电交换单元输出至其目的端口,转换为电信号的光标签携带的所述第二光数据包交换信息在光交换控制单元中转换为控制信号,以使得光交换单元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二光数据包输出至其目的端口;输出至目的端口的数据包经由第二处理装置的处理,重新恢复成标准的以太网信号。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发明同样可以实施。在另外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发明的主旨。
实施例1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数据交换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该数据交换装置主要包括:光电转换单元110、识别单元120、电交换单元130、电光转换单元140、光交换控制单元150、以及光交换单元160。
其中,所述光电转换单元110用于对第一光数据包和光标签进行光电转换,所述第一光数据包为要采用电包交换的待交换数据包,所述光标签携带第二光数据包的交换信息,所述第二光数据包为要采用光包交换的待交换数据包;所述识别单元120与所述光电转换单元110连接,用于识别所述光电转换单元输出的电信号来自所述光标签还是所述第一光数据包;所述电交换单元130与所述识别单元120连接,用于对所述识别单元120输出的来自所述第一光数据包的电信号进行交换;所述电光转换单元140与所述电交换单元130连接,用于对所述电交换单元输出的电信号进行电光转换;所述光交换控制单元150与所述识别单元120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识别单元120输出的来自所述光标签的电信号生成控制信号;所述光交换单元160与所述光交换控制单元150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二光数据包经由光链路输出。
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电包交换技术和光包交换技术的优势,将待交换数据包快速交换至目的端口。另外,由于完成电包交换需要的光电转换和光包交换提取数据包交换信息需要的光电转换采用同一个光电转换单元,节约了光电转换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所述待交换数据包的长度是否超过预定阈值或者所述待交换数据包的优先级是否超过预定等级来确定所述待交换数据包的交换方式。例如,令长度大于预定阈值的待交换数据包进行光包交换,令长度小于预定阈值的待交换数据包进行电包交换,令优先级大于预定等级的数据包进行光包交换,令优先级小于预定等级的数据包进行电包交换,这样能够保证待交换数据包高效、快速地交换至目的端口。
图2给出了光标签的一种可能的格式及内容,如图2所示,光标签可以包括光标签定界符和第二光数据包交换信息两部分,其中,光标签定界符用于标识光标签的开始,第二光数据包交换信息可以包括所述光标签对应的第二光数据包的目的端口、长度以及优先级等信息,用于产生建立光交换单元160中光开关路径的控制信号。
第一光数据包和光标签采用同一光电转换单元110进行光电转换,因此需要识别单元120将光电转换单元110输出的电信号分离,将光电转换为电信号的第一光数据包输出至电交换单元130,将光电转换为电信号的光标签输出至光交换控制单元15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识别单元120的处理流程图如图3所示,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S310、在识别单元120中预设关键字序列及光标签的长度,其中,关键字序列与光标签定界符相同;
步骤S320、判断当前输入的序列与预设的关键字序列是否匹配;
步骤S330、若当前输入的序列与预设的关键字序列不匹配,则认为当前输入的序列是第一光数据包的部分,将其发送至电交换单元130;
步骤S340、若当前输入的序列与预设的关键字序列匹配,则认为当前输入的序列是光标签定界符,将光标签定界符与之后预定长度的序列、即光标签发送至光交换控制单元150,所述预定长度为在识别单元120中预设的光标签的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交换单元130可以是标准的以太网交换芯片,电交换单元130将识别单元120输出的来自第一光数据包的电信号进行解析,并根据其携带的目的地址比如目的MAC地址或者目的IP地址将其输出至第一光数据包的目的端口D1。
光交换控制单元150根据接收到的来自光标签的电信号,提取所述光标签对应的第二光数据包的交换信息,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并输出至光交换单元160,所述控制信号可以控制光交换单元160实现对第二光数据包的交换。具体地,光交换单元160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调整每个开关单元的状态,从而可以按照第二光数据包的目的端口建立相应的光链路,从而可以使得所述第二光数据包输出至其目的端口D2。
本实施例中,如果所述第一光数据包的目的端口D1与所述第二光数据包的目的端口D2相同,则将二者在不同的光纤中传输,相应地,需要在后续处理装置中设置不同的物理端口。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数据交换装置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数据交换装置还可以包括复用单元410。其中复用单元410与电光转换单元140以及光交换单元160连接,用于将电光转换单元140与光交换单元160输出至相同目的端口的数据包复用为一路。
这样,经过电光转换单元140与光交换单元160输出至相同目的端口D的数据包经由复用单元410复用为一路光信号,然后通过同一根光纤传输并经过同一个物理端口进入后续处理装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图4给出的复用单元410可以是3dB耦合器。图5给出了经复用单元410复用后的数据流的示意图,第一光数据包经电光转换单元140调制在与第二光数据包所在波长λ1不同的波长λ2的光上,由于二者在不同波长的光上,传输时互不干扰,因此可以在一根光纤中同时传输。
本实施例的数据交换装置的其他组件与实施例1描述的一致,这里不赘述。这样,通过对交换至相同目的端口的数据包采用波分复用的方式,即将电光转换单元以及光交换单元输出至相同目的端口的第一光数据包和第二光数据包调制在不同的波长上,然后经由同一根光纤传输,并经后续处理装置的同一个物理端口接收,能够节约后续处理装置的端口数目。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数据交换装置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数据交换装置还可以包括缓存单元610以及发送控制单元620。其中缓存单元610与电交换单元130以及电光转换单元140连接,用于存储电交换单元130输出的电信号;发送控制单元620,与缓存单元610以及光交换控制单元150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光数据包的交换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光数据包的交换信息生成发送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发送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缓存单元610以及所述光交换控制单元150。
发送控制单元620根据光交换控制单元150输出的第二光数据包的交换信息以及缓存单元810输出的第一光数据包的交换信息生成发送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发送控制信号控制缓存单元610向电光转换单元140的输出以及光交换控制单元150对光交换单元160的控制,从而使得电光转换单元140与光交换单元160在不同的时间向目的端口D进行输出。其中,所述交换信息包括待交换数据包的目的端口、长度以及优先级等信息。
具体地,识别单元120将转换为电信号的第一光数据包输出至电交换单元130,电交换单元130将所述第一光数据包输出至与其目的端口相连的发送端口之后,并不将所述第一光数据包输出至电光转换单元140进行电光转换,而是将所述第一光数据包输出至与电光转换单元140相连的缓存单元610中。缓存单元610中存储的数据包对应的目的端口相同,由发送控制单元620控制所述数据包的发送时刻。
光交换控制单元150一方面根据接收到的光标签携带的交换信息,发出控制信号,控制光交换单元160建立链路,来实现与光标签对应的第二光数据包在光交换单元160中的交换。另一方面通过整合光交换单元160中各链路的光标签信息,掌握光交换单元160中各链路的状态,并将所述光标签对应的第二光数据包的交换信息输出至发送控制单元620。
图7给出了光交换控制单元150通过光标签掌握光交换单元160中各链路状态的原理示意图,如图7所示,虚线框代表输出至光交换单元160的第二光数据包,实线框代表与所述第二光数据包对应的光标签,第二光数据包与光标签上的数字代表目的端口号。根据光标签到达的时刻以及携带的第二光数据包的交换信息,光交换控制单元150可以掌握光交换单元160的输出端口也就是数据包的目的端口被占用情况,例如,图7中竖直方向的虚线代表该数据包占用3号目的端口结束的时刻,也就是说在该时刻3号目的端口空闲。
发送控制单元620与光交换控制单元150的互相协商过程为可以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发送控制单元620与光交换控制单元150互相协商,从而确定缓存单元610中存储的第一光数据包发送至光电转换单元140的时刻。光交换控制单元150将所述光交换单元160中待交换数据包的交换信息,发送至发送控制单元620,从而使得发送控制单元620能够在目的端口D空闲的时刻,向缓存单元610发出发送控制信号,令缓存单元610中对应目的端口D的电信号输出至光电转换单元140,同时缓存单元610将其中的第一光数据包的交换信息发送至发送控制单元620,从而使得发送控制单元620能够确定所述目的端口空闲的时刻。
第二方面,发送控制单元620与光交换控制单元150协商,通过控制光交换状态实现第一光数据包与第二光数据包的复用无冲突。如果目的端口D被缓存单元610输出的第一光数据包占用,且光交换单元160中有第二光数据包请求输出至目的端口D时,光交换控制单元150可以控制光交换单元160将所述第二光数据包先输出至当前某一空闲端口,经过光纤延迟线或电缓存的延迟后,发送控制单元620在目的端口D空闲时发出发送控制信号,使得光交换控制单元150控制光交换单元160将所述第二光数据包输出至目的端口D。
图8示出了输出至同一目的端口D的第一光数据包与第二光数据包分时复用前后数据流情况,可以看出,通过缓存单元、发送控制单元以及光交换控制单元之间的互相协商,能够使得输出的第一光数据包无冲突的插于相同目的端口的第二光数据包之间。
本实施例的数据交换装置的其他组件与实施例1描述的一致,这里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交换装置中,通过将输出至相同目的端口的第一光数据包与第二光数据包分时复用,能够使得所述第一光数据包与第二光数据包无冲突地共同占用相同的链路。从而可以使得交换后的数据包能够在同一根光纤中传输,并经由同一个物理端口进入后续处理装置,节约了物理端口数量。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数据交换装置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如图9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数据处理装置还包括解复用单元910。其中,解复用单元910与光电转换单元110以及光交换单元160连接,用于从所接收到的光信号中分离出第一波长的光和第二波长的光,并将所述第一波长的光输出至所述光电转换单元110,将所述第二波长的光输出至所述光交换单元160,其中,所述第一光数据包和所述光标签被调制在所述第一波长的光上,所述第二光数据包被调制在所述第二波长的光上。
具体地,所述第一光数据包和所述光标签被调制在波长为λ2的光上,所述第二光数据包被调制在波长为λ1的光上。调制在不同波长上的光信号互不干扰,因此可以在一根光纤中同时传输,并在进行光交换和光电转换前被解复用单元910分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解复用单元910可以为滤波器。经过解复用单元910解复用之后的光被分为两路,波长为λ1的光、即第二光数据包进入光交换单元160进行光交换;只有波长为λ2的光、即第一光数据包、光标签进入光电转换单元110进行光电转换,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光电转换。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以上述实施例作为示例介绍了数据交换装置如上,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应不限于此。事实上,用户完全可根据个人喜好和/或实际应用场景灵活设定解复用单元、复用单元、以及缓存单元和发送控制单元的组合。
例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交换装置还可以包括复用单元,其中,本实施例的复用单元可以与实施例2所述的复用单元410的结构、功能相同,并且能够实现相同的有益效果。
再例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交换装置还可以包括缓存单元和发送控制单元,其中,本实施例的缓存单元和发送控制单元可以与实施例3所述的缓存单元610和发送控制单元620的结构、功能相同,并且能够实现相同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5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数据转换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10所示,该数据交换系统主要包括:第一处理装置1010以及实施例1至实施例3所描述的数据交换装置1020。其中,第一处理装置1010用于按照预定规则确定待交换数据包的交换方式为电包交换还是光包交换,并针对第二光数据包生成光标签,其中所述第二光数据包为被确定为采用光包交换的待交换数据包;数据交换装置1020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1010连接,用于对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1010接收到的第一光数据包进行电包交换,以及对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1010接收到的第二光数据包进行光包交换,其中所述第一光数据包为被确定为采用电包交换的待交换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定规则可以为所述待交换数据包的长度是否超过预定阈值、所述待交换数据包的优先级是否超过预定等级。也就是说,可以根据所述待交换数据包的长度信息,令长度大于预定阈值的数据包进行光包交换,令长度小于预定阈值的数据包进行电包交换;也可以根据所述待交换数据包的优先级,令优先级大于预定等级的数据包进行光包交换,令优先级小于预定等级的数据包进行电包交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交换系统可以充分发挥电包交换技术和光包交换技术的优势,从而能够将数据包快速交换至目的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处理装置1010还被配置为,将所述光标签和所述第一光数据包调制在第一波长的光上,将所述第二光数据包调制在第二波长的光上;所述数据交换装置1020采用实施例4所描述的数据交换装置,即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3的结构的基础上包括解复用单元。
具体地,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光数据包和所述光标签被第一处理装置1010调制在波长为λ2的光上,所述第二光数据包被调制在波长为λ1的光上。调制在不同波长上的光信号互不干扰,因此可以在一根光纤中同时传输,并在进行光交换和光电转换前被解复用单元分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处理装置1010还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光数据包协议转换为特定的帧格式,以使得所述第二光数据包能够被所述数据交换装置的光交换单元交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数据交换系统还包括第二处理装置1030,与所述数据交换装置1020连接,用于将所述电光转换单元与所述光交换单元输出的数据包协议转换为特定的帧格式,以使得所述数据包能够被网络设备识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处理装置1030的结构框图可以如图12所示,经过复用单元输出的数据包经过滤波器1210后,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分开,分别输出至光电转换单元1221和光电转换单元1222,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分别输出至数据处理单元1231和数据处理单元1232,数据处理单元将所述电信号恢复为以太网协议的数据包,经过MUX(multiplexer,多路复用器)复用器汇聚后,输出至网络设备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数据交换装置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装置时,第二处理装置1030可以不包括滤波器1210,第二处理装置1030包括两个物理端口,输出至相同目的端口的数据包分别经两个物理端口输出至光电转换单元1221以及光电转换单元1222;在数据交换装置采用实施例3所述的装置时,第二处理装置1030可以不包括滤波器1210,仅包括一对光电转换单元以及数据处理单元就能够实现将待交换数据包恢复为以太网协议的数据包,并输出至网络设备中。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完全可根据个人喜好和/或实际应用场景灵活选择本实施例1至4所述的数据交换装置,并选择合适的第二处理装置与其相匹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电转换单元,用于对第一光数据包和光标签进行光电转换,所述第一光数据包为要采用电包交换的待交换数据包,所述光标签携带第二光数据包的交换信息,所述第二光数据包为要采用光包交换的待交换数据包;
识别单元,与所述光电转换单元连接,用于识别所述光电转换单元输出的电信号来自所述光标签还是所述第一光数据包;
电交换单元,与所述识别单元连接,用于对所述识别单元输出的来自所述第一光数据包的电信号进行交换;
电光转换单元,与所述电交换单元连接,用于对所述电交换单元输出的电信号进行电光转换;
光交换控制单元,与所述识别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识别单元输出的来自所述光标签的电信号生成控制信号;
光交换单元,与所述光交换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二光数据包经由光链路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用单元,所述复用单元与所述电光转换单元以及所述光交换单元连接,用于将所述电光转换单元与所述光交换单元输出至相同目的端口的数据包复用为一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缓存单元,与所述电交换单元以及所述电光转换单元连接,用于存储所述电交换单元输出的电信号;
发送控制单元,与所述缓存单元以及所述光交换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光数据包的交换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光数据包的交换信息生成发送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发送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缓存单元以及所述光交换控制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解复用单元,所述解复用单元与所述光电转换单元以及所述光交换单元连接,用于从所接收到的光信号中分离出第一波长的光和第二波长的光,并将所述第一波长的光输出至所述光电转换单元,将所述第二波长的光输出至所述光交换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光数据包和所述光标签被调制在所述第一波长的光上,所述第二光数据包被调制在所述第二波长的光上。
5.一种数据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处理装置,用于按照预定规则确定待交换数据包的交换方式为电包交换还是光包交换,并针对第二光数据包生成光标签,其中所述第二光数据包为被确定为采用光包交换的待交换数据包;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交换装置,其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连接,用于对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接收到的第一光数据包进行电包交换,以及对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接收到的第二光数据包进行光包交换,其中所述第一光数据包为被确定为采用电包交换的待交换数据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处理装置还被配置为,将所述光标签和所述第一光数据包调制在第一波长的光上,将所述第二光数据包调制在第二波长的光上;
所述数据交换装置还包括解复用单元,所述解复用单元与所述光电转换单元以及所述光交换单元连接,用于从所接收到的光信号中分离出所述第一波长的光和所述第二波长的光,并将所述第一波长的光输出至所述光电转换单元,将所述第二波长的光输出至所述光交换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数据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还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光数据包协议转换为特定的帧格式,以使得所述第二光数据包能够被所述数据交换装置的光交换单元交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处理装置,与所述数据交换装置连接,用于将所述电光转换单元与所述光交换单元输出的数据包协议转换为特定的帧格式,以使得所述数据包能够被网络设备识别。
9.根据权利要求5-6、8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规则包括:所述待交换数据包的长度是否超过预定阈值、所述待交换数据包的优先级是否超过预定等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规则包括:所述待交换数据包的长度是否超过预定阈值、所述待交换数据包的优先级是否超过预定等级。
CN201480058453.8A 2014-01-27 2014-01-27 数据交换装置以及系统 Active CN1057659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71591 WO2015109606A1 (zh) 2014-01-27 2014-01-27 数据交换装置以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65927A CN105765927A (zh) 2016-07-13
CN105765927B true CN105765927B (zh) 2019-03-08

Family

ID=53680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8453.8A Active CN105765927B (zh) 2014-01-27 2014-01-27 数据交换装置以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06909B2 (zh)
CN (1) CN105765927B (zh)
WO (1) WO20151096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4616B (zh) 2013-04-03 2019-04-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调度和交换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269747B (zh) * 2020-10-19 2022-04-15 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复用缓存实现时隙数据包重组的方法
CN113141549B (zh) * 2021-04-23 2022-02-22 航天新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混合共封装交换芯片架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6550A (zh) * 1999-08-26 2001-03-07 西门子公司 光数据包流的数据包的路由选择的方法
CN1610286A (zh) * 2003-10-23 2005-04-27 英特尔公司 光网络中的控制处理单元的设备结构和操作方法
CN1633104A (zh) * 2004-12-09 2005-06-29 上海交通大学 支持阻塞模式和多路复用控制的光标记交换结构
CN1633105A (zh) * 2004-12-09 2005-06-29 上海交通大学 千兆光以太标记交换网络打包拆包实现方法
CN101370312A (zh) * 2007-08-17 2009-02-1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环路的混合交换光网络的构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57277B1 (en) * 2002-09-20 2008-11-25 Mahi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layer protocol routing in a peer model integrated optical network
US6834135B2 (en) * 2002-11-28 2004-12-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switching system
CN1717113A (zh) * 2004-07-02 2006-01-0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支持光突发/分组交换的光电混合交换结构
CN104104616B (zh) * 2013-04-03 2019-04-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调度和交换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6550A (zh) * 1999-08-26 2001-03-07 西门子公司 光数据包流的数据包的路由选择的方法
CN1610286A (zh) * 2003-10-23 2005-04-27 英特尔公司 光网络中的控制处理单元的设备结构和操作方法
CN1633104A (zh) * 2004-12-09 2005-06-29 上海交通大学 支持阻塞模式和多路复用控制的光标记交换结构
CN1633105A (zh) * 2004-12-09 2005-06-29 上海交通大学 千兆光以太标记交换网络打包拆包实现方法
CN101370312A (zh) * 2007-08-17 2009-02-1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环路的混合交换光网络的构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65927A (zh) 2016-07-13
US20160337147A1 (en) 2016-11-17
US9806909B2 (en) 2017-10-31
WO2015109606A1 (zh) 2015-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5485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hotonic switching
JP6218930B2 (ja) フォトニックスイッチ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3578960B2 (ja) 超高速光パケット転送リングネットワーク、光挿入分岐型多重分離ノード装置及び光挿入分岐型多重分離ノード装置の動作方法
US946235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hotonic switching
JP3923477B2 (ja) 電気バッファを利用した大容量光ルータ
KR100493096B1 (ko) 고속 광 라우팅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5411195B2 (ja) 光パケット交換システム
US11368768B2 (en) Optical network system
CN105765927B (zh) 数据交换装置以及系统
CN102427567B (zh) 基于光分组交换的异步多波长网状网自适应节点系统
CN105594222B (zh) 一种计算机系统互连装置和信号传输方法
CN202385242U (zh) 基于光分组交换的异步多波长网状网自适应节点装置
CN102299866B (zh) 基于光时分复用技术的光包交换方法及节点汇聚装置
Furukawa et al. First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optical packet and circuit switching node for new-generation networks
CN103414660A (zh) 一种支持传感接入和光分组传输的传感网络的节点装置
Cheng et al. Router offload strategies with an optical flow switch based on LCoS technologies
JP2009188447A (ja) 階層ヘッダを用いた光パケット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CN103401739A (zh) 一种支持传感接入和光分组传输的传感网络的节点装置
JP2017204821A (ja) 光集線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光伝送装置及び光伝送方法
KR20170006743A (ko) 파장-공간-시간 광 스위칭을 위한 전광 스위칭 네트워크 장치 및 그 방법
Gumaste et al. Achieving multi-rate dynamic sub-wavelength service provisioning in strongly connected light-trails (SLiTs)
Ishida Recent progress in Terabit-LAN challenges in Japan
Oguchi et al. Campus-scale wavelength routing network testbed for large contents distribution applications
KR20050065871A (ko) 파장 대역 경로 기반의 광패킷 레이블 스위칭 장치
JP2005354185A (ja) パケット交換装置及びパケット交換装置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