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64683A - 金属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金属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64683A
CN105764683A CN201480053243.XA CN201480053243A CN105764683A CN 105764683 A CN105764683 A CN 105764683A CN 201480053243 A CN201480053243 A CN 201480053243A CN 105764683 A CN105764683 A CN 1057646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ynamic
solution
dynamically
metal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324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柱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COHITE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SCOHIT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3011427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398429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4000611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398432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4000610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398431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COHIT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ISCOHITE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764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646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22/00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reaction of the surface with a reactive liquid,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e.g. conversion coatings, passivation of metals
    • C23C22/02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reaction of the surface with a reactive liquid,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e.g. conversion coatings, passivation of metals using non-aqueous solu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5/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to obtain special surface effects, finishes or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7/00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7/14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metal, e.g. car bo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7/00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7/50Multilayers
    • B05D7/56Three layers or mo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28/00Coating for obtaining at least two superposed coatings either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C23C2/00 - C23C26/00 or by combinations of method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es C23C and C25C or C25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14Inert, i.e. inert to chemical degradation, corro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对镁、镁合金、铝、铝合金、钛、钛合金、铜、铜合金、银、银合金等表面容易氧化的金属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形成不动态层(不动态层)在内的保护层、指纹防止层等使得具有金属质感的同时,提高耐蚀性、耐指纹性,以及能够屏蔽电磁波等的技术方案。上述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基材层的一侧表面的结构物图案(Pattern);形成于所述结构物图案的不动态层(不动态层);形成于所述不动态层上的保护层;形成于与所述保护层相对的所述基材层的另一侧表面的不动态层。

Description

金属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手机、笔记本及各种电子设备等的外壳(Case)、壳体(Housing)等(以下称为“本体”)的金属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对镁、镁合金、铝、铝合金、钛、钛合金、铜、铜合金、银、银合金等(以下称为“金属”)表面容易氧化的金属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形成不动态层(不动态层)在内的保护层、指纹防止层等使得具有金属质感的同时,提高耐蚀性、耐指纹性,以及能够屏蔽电磁波等的金属部件。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镁、镁合金材料轻量且具有良好的电磁波屏蔽性及散热性等,因此不仅用于各种电子产品或电子设备乃至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摄像机、手机,还广泛用于汽车、飞行器等多种领域。
但为了实用化具有氧化性高、耐蚀性低等问题的镁或镁合金等材料,必须专门进行表面处理才能够确保各种内装部件及外装部件等的耐久性。
另外,韩国公开专利第2002-0077150号(2002年10月11日)公开的‘镁合金用化学处理液、表面处理方法及镁合金基材’(将其称为‘文献1’)已广为人知。
参见上述文献1,公开了一种特征在于含磷酸根离子及高锰酸根离子且pH为1.5至7,用于使镁合金具有涂装密着性、耐蚀性及防锈性的镁合金用化学处理液及表面处理方法。
但根据这种现有方法,需要使化学处理液为强酸性处理条件即pH2.0至4.0范围,例如,化学处理液的pH超过7的情况下高锰酸根离子的氧化力下降,因此覆膜析出量极度减少,覆膜再现可靠性下降,因此无法得到充分的耐蚀性及涂膜密着性。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表面处理在表面容易氧化的金属构成的基材层形成不动态层(不动态层)及保护层,从而能够提高耐蚀性等的金属部件。
并且,本发明金属部件的另一目的在于通过在基材层的表面形成多种形状的结构物图案使得具有金属(Metal)质感。
并且,本发明金属部件的又一目的在于通过在基材层上形成指纹防止层,防止沾染指纹或人体油脂等痕迹。
并且,本发明金属部件的又一目的在于通过导电材料形成,从而通过屏蔽各种电子设备等发生的电磁波保护人体。
技术方案
根据用于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的金属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基材层的一侧表面的结构物图案(pattern)。
并且,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所述结构物图案的不动态层(不动态层)及形成于所述不动态层上的涂膜形式的保护层。
并且,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与所述保护层相对的所述基材层的另一侧表面的不动态层。
根据用于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的另一金属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基材层的一侧表面的结构物图案(pattern)。
并且,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所述结构物图案的不动态层(不动态层)及形成于所述不动态层上的保护层。
并且,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所述保护层上的指纹防止层。
并且,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与所述指纹防止层相对的所述基材层的另一侧表面的不动态层。
另外,根据用于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的又一金属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基材层的一侧表面的结构物图案(pattern)。
并且,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所述结构物图案的不动态层。
并且,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与所述不动态层相对的所述基材层的另一侧表面的不动态层。
并且,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所述不动态层上的保护层。
另外,根据用于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的又一金属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基材层的一侧表面的结构物图案(pattern)。
并且,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所述结构物图案的不动态层。
并且,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与所述不动态层相对的所述基材层的另一侧表面的不动态层。
并且,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所述不动态层上的保护层及形成于形成有保护层的所述结构物图案上的指纹防止层。
另外,根据用于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的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基材层的表面形成结构物图案(pattern)的步骤。
并且,包括将所述基材层沉积到加热至不动态处理热温度的不动态溶液的状态下与所述不动态溶液反应形成不动态层的步骤。
并且,包括在所述不动态层上形成用于保护结构物图案的保护层的步骤。
另外,根据用于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的金属部件的另一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基材层的表面形成结构物图案(pattern)的步骤。
并且,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所述基材层沉积到加热至不动态处理热温度的不动态溶液的状态下与所述不动态溶液反应形成不动态层的步骤。
并且,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不动态层上形成用于保护结构物图案的保护层,在没有形成结构物图案的另一侧表面的不动态层上形成保护层的步骤。
通过以下对附图所示多种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可明确理解用于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的构成及多种过程。
技术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通过表面处理在表面容易氧化的金属构成的基材层形成不动态层(不动态层)及保护层,从而能够提高耐蚀性等。
并且,本发明通过在基材层的表面形成多种形状的结构物图案,使得具有金属(Metal)质感,从而能够使产品外观更为高级。
并且,本发明通过形成于基材层的指纹防止层防止沾染指纹或人体油脂等痕迹,从而能够使表面状态始终保持洁净。
并且,将本发明的由导电材料构成的金属部件附着到本体外面的情况下能够屏蔽各种电子设备等发生的电磁波,从而能够保护人体免受电磁波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简要显示适用本发明的金属部件的状态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显示本发明的图1中形成于基材层表面的结构物图案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显示本发明的图1中形成于基材层表面的结构物图案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显示本发明的图1中形成于基材层表面的结构物图案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显示本发明的图1中形成于基材层表面的结构物图案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简要显示本发明的金属部件的制造过程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简要显示本发明的金属部件的制造过程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简要显示本发明的金属部件的制造过程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为简要显示本发明的金属部件的制造过程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金属部件100a:基材层
101,101a:表面102:结构物图案(Pattern)
102a:细线条(Hairline)102b:图形
102c:图像(Image)102d:徽标(Logo)
102-1:峰102-2:谷
102-3:凹102-4:凸
110:不动态溶液120,120a:不动态层
130,130a:保护层140:指纹防止层
150:粘接层200:本体
300:溶液槽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显示于本发明的附图且其中的构成部分及动作至少作为一个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与核心构成部件及一个实施例不受其限制。
作为参考,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本发明说明的各附图添加附图标记时,即使同一构成要素出现在其他附图也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以下,参照图1至图9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金属部件100的特征在于,包括表面容易氧化的如镁、镁合金在内的铝、铝合金、钛、钛合金、铜、铜合金、银、银合金等(以下称为“金属”)金属材料。
并且,本发明金属部件100的特征在于,在利用上述金属材料通过压铸(DieCasting)或注塑、挤出、轧制、冲压(press)或刻蚀(Etching)等多种方式形成的基材层100a(或称为“母材层”)上形成不动态层(不动态层)120、120a(或称为“不动态(不动态)”)及保护层130、130a、指纹防止层140使得所述金属部件100具有金属(Metal)质感的同时,提高耐蚀性、耐盐性、防锈性、涂装密着性、耐指纹性等,并且能够屏蔽电磁波。
本发明的所述基材层100a只包括镁(Mg)或包括镁(Mg)与Al、Cu、Ti、Ag、Ni、Si、Cr、Mn、Zn、Zr、Fe、Ca、Li、Be中任意一种以上的镁合金。
另外,本发明的所述基材层100a只包括铝(Al)或包括铝(Al)与Mg、Cu、Ti、Ag、Ni、Si、Cr、Mn、Zn、Zr、Fe、Ca、Li、Be中任意一种以上的铝合金。
另外,本发明的所述基材层100a只包括铜(Cu)或包括铜(Cu)与Mg、Al、Ti、Ag、Ni、Si、Cr、Mn、Zn、Zr、Fe、Ca、Li、Be中任意一种以上的铜合金。
另外,本发明的所述基材层100a只包括钛(Ti)或包括钛(Ti)与Mg、Al、Cu、Ag、Ni、Si、Cr、Mn、Zn、Zr、Fe、Ca、Li、Be中任意一种以上的钛合金。
另外,本发明的所述基材层100a只包括银(Ag)或包括银(Ag)与Mg、Al、Cu、Ti、Ni、Si、Cr、Mn、Zn、Zr、Fe、Ca、Li、Be中任意一种以上的银合金。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100a的厚度t1为0.02至6mm。
例如,所述基材层100a的厚度t1为0.02mm以下的话过薄,这种情况下难以通过刻蚀(Etching)等进行薄膜加工,并且形成下述结构物图案(Pattern)102及不动态层120、120a方面也存在困难,相反,厚度为6mm以上的话虽然便于加工,但不仅重量感增大,材料所需量也不必要地上升。
因此,优选的是本发明根据金属材料的化学特性、物理特性及加工性等乃至使用目的或用途等,将其厚度t1设为2mm左右,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还包括在0.02至6mm范围内略薄或略厚的厚度。
另外,对本发明的金属部件100的可靠性测试条件,即温度为60℃、湿度为90%的条件下实施24小时的恒温恒湿试验、从温度-40℃实施30分钟到80℃实施30分钟为止经24循环周期(Cycle)实施的冷温热冲击试验及盐水5%条件下实施48小时的耐盐水试验的情况下不得发生变形或变质,因此表面处理技术无比重要。
首先,参照附图具体说明用于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的金属部件100的构成部分及其一个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是手机、笔记本电脑及各种电子设备等的外壳(Case)、壳体(Housing)(以下称为“本体”)等由合成树脂、氨基甲酸乙酯(Urethane)、橡胶树脂等构成的情况下,在金属部件100形成作为附着构件的粘接层150使得不动态层120a如图7所示地接触到上述本体200的外面,或在金属部件100形成作为附着构件的粘接层150使得保护层130a如图9所示地接触到上述本体200的外面。
或者,本发明的所述金属部件100也可以通过本体200上的凸台(Boss)、筋(Rib)、钩(Hook)等锁定(Lockin)结构使不动态层120a或保护层130a接触到外面,但所述本体200不限于上述材料。
并且,本发明如图1及图2至图5所示,特征在于包含于金属部件100的基材层100a的一侧表面101形成有多种结构物图案(Pattern)102,所述结构物图案102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方式形象化成细线条(Hairline)102a、图形102b、图像(Image)102c、徽标(Logo)102d等以视觉显示。
例如,上述结构物图案102如图2所示,可包括峰102-1与谷102-2按相同或不同周期连续形成的细线条(Hairline)102a。
此处,所述细线条102a的特征在于,在1cm间隔L1内形成有10至400周期的峰102-1与谷102-2。
换而言之,1cm间隔L1内形成的所述细线条102a的峰102-1与谷102-2为10周期以下,即,峰102-1或谷102-2的形成个数为五个以下的情况下间隔太稀疏,因此会降低金属(Metal)质感,容易导致产品外观性下降,相反,在1cm间隔L1内形成400周期以上的峰102-1与谷102-2,即,峰102-1或谷102-2的形成个数为200个以上的情况下太稠密,具有良好的金属(Metal)质感或外观性、精致性等,但会增加刻蚀或加工所需时间与费用等,因此考虑这些问题,优选的是在1cm间隔L1内形成200周期左右,本发明更为优选的是形成10至400周期。
另外,所述结构物图案102如图3所示,可包括在基材层100a的表面101配置一个或多个通过凹102-3与凸102-4组合形成的相同大小或不同大小的图形102b的构成。
例如,所述图形102b可包括圆形、三角形、四角形、五角形、六角形、菱形等多种图形102b,但不限于以上列举的图形102b。
此处,所述图形102b的特征在于1cm2内形成有4至400个凹102-3或凸102-4的部分。
换而言之,形成4个以下所述凹102-3的情况下同样太稀疏,因此会降低金属(Metal)质感,容易导致产品外观性下降,相反,形成400个以上凹102-3的情况下太稠密,具有良好的金属(Metal)质感或外观性、精致性等,但会增加刻蚀或加工所需时间与费用等,因此考虑这些问题,优选的是形成200个左右,本发明更为优选的是形成4个至400个。
另外,所述结构物图案102如图4所示,可包括在基材层100a的表面101配置一个或多个通过凹102-3与凸102-4的组合形成的图像(Image)102c的构成。
例如,所述图像102c可包括花或叶、树等植物,以及蝴蝶、蜜蜂等昆虫,另外还包括狗或猪等动物,另外可以包括人物或肖像画等,但不限于以上列举的图像102c。
另外,所述结构物图案102如图5所示,可包括在基材层100a的表面101配置一个或多个通过凹102-3与凸102-4的组合形成的徽标(Logo)102d的构成。
例如,所述徽标102d包括企业名称或学校名称、学院名称、商店名称、社团名称、地方自治团体名称等,还可以包括人名或名片等,这同样不限于以上列举的徽标102d。
另外,本发明中的所述结构物图案102可包括以上述细线条102a为基底,通过凹102-3与凸102-4的组合形成图形102b、图像102c、徽标102d中的任意一种,或从图形102b、图像102c、徽标102d中选择至少两个以上并通过凹102-3与凸102-4的组合形成的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结构物图案102用于进一部加强金属质感及设计感。
此处,优选的是使所述图形102b、图像102c、徽标102d从形成有细线条102a的基材层100a的表面101凸出0.01至0.6mm的高度使得与所述细线条102a差别化。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对凸出形成的所述图形102b、图像102c、徽标102d的表面(未示出)进行镜面处理或剖面(Hatching)处理使得与所述细线条102a差别化,并且进一步凸显视觉效果。
例如,所述图形102b、图像102c、徽标102d的凸出高度为0.01mm以下的情况下,相比于作为基底的细线条102a无明显差别,因此可能会降低视觉效果,相反,形成高度为0.6mm以上的情况下,相比于所述细线条102a视觉差别化效果显著,但由于过度凸出而可能破坏基材层100a的表面101,因此考虑到这些问题,本发明优选的是形成0.01至0.6mm的高度。
并且,本发明中包含于上述结构物图案(Pattern)102的凹102-3与凸102-4还可以通过阴刻与阳刻方式显示或形成,这是显而易见的。
并且,本发明如图6至图9所示,其特征在于上述结构物图案102在基材层100a的表面101形成0.01至20μm的深度D1。
此处,所述结构物图案102的深度D1浅到0.01μm以下的情况下,因无法用肉眼即视觉进行区分,因此反而会降低金属(Metal)质感,相反,深度深至20μm以上的情况下,极其容易破坏金属部件100的基材层100a,因此考虑到这些问题,优选的是本发明形成0.01至20μm的深度D1。
如上构成的本发明如图6及图7所示,是在所述结构物图案102上形成不动态层(不动态层)120,并在所述不动态层120上形成作为涂膜的保护层130构成的。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130是均匀形成的厚度为0.2至20μm的涂膜,其保护结构物图案102以防止被破坏,并且提高形成有不动态层120的基材层100a的耐蚀性。
此处,所述保护层130的厚度为0.2μm以下的情况下,即便是细微的结构物图案102也能够很好地体现,因此能够强化金属质感,但由于涂膜的厚度过薄,因此保护性可能会下降,相反,其厚度厚至20μm以上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保护性及耐蚀性,但可能会降低细微的结构物图案102的体现性,不仅如此,还可能因为外部光的反射光相互干涉造成细致的结构物图案102的金属质感下降。
因此,优选的是根据基材层100a即金属材料的化学特性、物理特性及其使用目的或用途等,从0.2至20μm范围适当选择所述保护层130的厚度,防止厚度过薄或过厚。
并且,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保护层130相对且位于所述基材层100a下部,即没有形成结构物图案102的另一侧表面101a也形成有不动态层(不动态层)120a的构成。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所述保护层130上形成有厚度为0.01至2μm的下述指纹防止层140。
并且,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指纹防止层140相对的所述基材层100a的另一侧表面101a形成有不动态层120a的构成。
根据本发明,如图6及图7中(丙)所示,溶液槽300中装有下述不动态溶液110,将所述基材层100a沉积(或称为“浸渍(Dipping)”)于通过加热器(Heater)等专门的加热装置加热(或称为“加温(Heating)”)至不动态处理热温度(T1)的不动态溶液110的状态下与所述不动态溶液110反应,从而在基材层100a的表面101、101a形成所述不动态层120、120a。
此处,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动态层120、120a的厚度为0.001至10μm,相当于保护层130厚度的0.005至0.5倍。
例如,所述不动态层120、120a的厚度薄至0.001μm以下的情况下对细微结构物图案102的破坏少,因此能够很好地强化金属质感,但由于形成的氧化覆膜(或称为“氧化膜”)过薄,因此耐蚀性可能会下降,相反,其厚度厚至10μm以上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耐蚀性,但可能会破坏细微的结构物图案102。
因此,本发明中所述不动态层120、120a的厚度可能因基材层100a而异,例如,因金属材料的材质、下述不动态处理热温度(T1)及不动态溶液110,即反应物质的种类或沉积时间等而异,但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形成0.001至10μm的厚度。
并且,本发明如图7所示,在没有形成结构物图案102的所述不动态层120a上形成具有粘着性的粘接层150并附着到本体200的外面。
另外,本发明如图6所示,金属部件100上形成作为附着构件的粘接层150使得保护层130a接触本体200的外面,在基材层100a的一侧表面101形成结构物图案(Pattern)102。
或者,本发明的所述金属部件100可通过本体200上的凸台(Boss)、筋(Rib)、钩(Hook)等锁定(Lockin)结构使保护层130a接触本体200的外面。
并且,形成于所述结构物图案102的不动态层(不动态层)120及与所述不动态层120相对且位于基材层100a下部的另一侧表面101a也形成有不动态层(不动态层)120a。
此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101a上没有形成结构物图案102。
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动态层120、120a上形成有以涂膜方式形成的保护层130、130a。
如上所述,本发明中所述保护层130、130a是均匀形成的厚度为0.2至20μm的涂膜,其保护结构物图案102以防止被破坏,并且提高形成有不动态层120、120a的基材层100a的耐蚀性。
进一步地,本发明是在所述保护层130即形成于结构物图案102上的保护层130上形成厚度为0.01至2μm的下述指纹防止层140。
并且如上所述,所述不动态层120、120a的厚度为0.001至10μm,相当于保护层130、130a厚度的0.005至0.5倍。
另外,根据本发明,如图8及9中(丙)所示,溶液槽300中装有下述不动态溶液110,将所述基材层100a沉积于通过加热器(Heater)等专门的加热装置加热(或称为“加温(Heating)”)至不动态处理热温度(T1)的不动态溶液110的状态下与所述不动态溶液110反应,从而在基材层100a的表面101、101a形成所述不动态层120、120a。
*并且,本发明如图6所示,在没有形成结构物图案102的保护层130a上形成具有粘着性的粘接层150并附着到本体200的外面。
此处,所述粘接层150是通过涂布选自硅胶(silicone)系、丙烯酸(acrylic)系、氨基甲酸乙酯(Urethane)系、合成树脂系、氟树脂系、环氧树脂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系的至少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粘接剂形成。
或者,所述粘接层150包括选自聚酰胺系、聚酰亚胺系、硅胶系、氟树脂系、环氧树脂系、氨基甲酸乙酯(Urethane)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系、丙烯酸系、合成树脂系中至少任意一种的双面胶带。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用于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的金属部件100的制造过程及其一个实施例。
首先,如图6所示,包括在上述由金属材料形成的基材层100a的表面101形成结构物图案(Pattern)102的步骤。
并且,包括将所述基材层100a沉积到加热至不动态处理热温度(T1)的不动态溶液110的状态下与所述不动态溶液110反应形成不动态层(不动态层)120、120a的步骤。
本发明如图6中(丙)所示,溶液槽300中装有不动态溶液110,将基材层100a沉积于通过加热器(Heater)等专门的加热装置加热(或称为“加温(Heating)”)至不动态处理热温度(T1)的不动态溶液110的状态下与所述不动态溶液110反应,从而在基材层100a的表面101形成所述不动态层120、120a。
并且,包括在所述不动态层120上如上通过涂膜处理形成用于保护结构物图案102的保护层130的步骤。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130由透明树脂或彩色(Color)树脂形成,具体通过电泳沉积法、合成树脂涂装法、粉体涂装法、静电涂装法中至少任意一种涂膜处理形成。
并且,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保护层130上形成指纹防止层140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所述指纹防止层140是将防指纹溶液(省略示出)吸附到保护层130(或称为“接触”)后在40至120℃的热温度通过1至15分钟的热处理进行涂布(Coating)形成的厚度为0.01至2μm的构成。
并且,优选的是按1至3∶7至9的重量比混合氟溶剂与挥发性溶剂并喷射到保护层130的表面或沉积(或称为“浸渍(Dipping)”)到防指纹溶液等吸附方式吸附所述防指纹溶液。
此处,由于防指纹溶液含挥发性物质,因此所述热处理方式可以采用自然干燥方式,但更优选的是采用红外线或热风干燥。
进一步地,将所述防指纹溶液中氟溶剂的重量比设为1以下的话过低,这种情况下通过热处理去除挥发性溶剂后残余的氟溶剂容易造成指纹防止层140的厚度为0.01μm以下,涂布(Coating)过低,相反,将氟溶剂的重量比设为3以上的话指纹防止层140的厚度为2μm以上,涂布过厚,反而不容易去除指纹或人体油脂等,不仅如此,外部光的反射光相互干涉容易造成细致的结构物图案102的金属质感下降,因此考虑到这些问题。优选的是均匀地形成0.01至2μm的厚度。
并且,将用于所述热处理的热温度设为40℃以下的情况下无法正常执行挥发性溶剂涂布处理,因此指纹防止层140容易脱落,相反,将热温度设为120℃以上的话过高,这种情况下由于挥发性溶剂干燥过快而可能造成指纹防止层140剥离现象,因此考虑到这些问题,优选的是从40至120℃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作为热温度。
并且,将在所述热温度进行热处理的时间设为一分钟以下的话过短,这种情况下也无法正常执行挥发性溶剂涂布处理,因此指纹防止层140容易脱落,相反,设为15分钟以上的话过长,这种情况下虽能够得到完美的指纹防止层140,但热处理所需的处理时间不必要地增加,造成经济浪费,因此优选的是从1至15分钟范围选择合适的时间。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指纹防止层140是利用聚合物(Polymer)或低聚物(Oligomer)树脂涂布(Coating)0.01至2μm的厚度得到的。所述指纹防止层140涂布成0.01μm以下厚度的话过薄,容易脱落或遭到破坏,相反,涂布成2μm以上厚度的话过厚,反而难以去除指纹或人体油脂等,不仅如此,外部光的反射光相互干涉容易造成细致的结构物图案102的金属质感下降,因此考虑到这些问题,优选的是均匀地形成0.01至2μm的厚度,以免过薄或过厚。
并且,本发明中所述指纹防止层140可包括聚合物膜(PolymerFilm)形成。此处,所述聚合物膜通过上述具有粘着性的粘接层(省略示出)形成0.01至2μm的厚度,其厚度为0.01μm以下的话过薄,容易脱落或遭到破损,相反,厚度为2μm以上的话过厚,反而难以去除指纹或人体油脂等,不仅如此,外部光的反射光相互干涉容易造成细致的结构物图案102的金属质感下降,因此优选的是均匀地形成0.01至2μm的厚度,以免过薄或过厚。
并且,为了更加凸显细致的结构物图案102的金属质感,优选的是形成透明的所述指纹防止层140。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用于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的金属部件100的另一制造过程及其一个实施例。
首先,如图7所示,包括在上述由金属材料形成的基材层100a的表面101形成结构物图案(Pattern)102的步骤。
并且,包括将所述基材层100a沉积到加热至不动态处理热温度(T1)的不动态溶液110的状态下与所述不动态溶液110反应形成不动态层(不动态层)120、120a的步骤。
并且,包括在所述不动态层120上形成用于保护结构物图案102的保护层130的步骤。
此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130由透明树脂或彩色(Color)树脂形成,具体通过电泳沉积法、合成树脂涂装法、粉体涂装法、静电涂装法中至少任意一种涂膜处理形成。
并且,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与所述保护层130相对且没有形成结构物图案102的其他不动态层120a上形成具有粘着性的粘接层150后通过所述粘接层150附着到本体200的外面的步骤。
另外,本发明如图7中(丙)所示,溶液槽300中装有不动态溶液110,将基材层100a沉积于通过加热器(Heater)等专门的加热装置加热(或称为“加温(Heating)”)至不动态处理热温度(T1)的不动态溶液110的状态下与所述不动态溶液110反应,从而在基材层100a的表面101、101a形成所述不动态层120、120a。
并且,所述粘接层150是通过涂布选自硅胶(silicone)系、丙烯酸(acrylic)系、氨基甲酸乙酯(Urethane)系、合成树脂系、氟树脂系、环氧树脂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系的至少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粘接剂形成。
或者,所述粘接层150包括选自聚酰胺系、聚酰亚胺系、硅胶系、氟树脂系、环氧树脂系、氨基甲酸乙酯(Urethane)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系、丙烯酸系、合成树脂系中至少任意一种的双面胶带。
此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150的厚度为0.02至0.2mm。例如,粘接层150的厚度为0.02mm以下的话过薄,这种情况下由于粘接性低,因此金属部件100容易从本体200的外面脱落,相反,0.2mm以上的话过厚,这种情况下虽然粘接力强,但由于包括本体200在内的整体厚度变厚,阻碍产品的薄型化,因此优选的是根据适用本发明的金属部件100的产品或目的、用途等选定合适的厚度。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用于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的金属部件100的又一制造过程及其一个实施例。
首先,如图6所示,包括在上述由金属材料形成的基材层100a的表面101形成结构物图案(Pattern)102的步骤。
并且,包括将所述基材层100a沉积到加热至不动态处理热温度(T1)的不动态溶液110的状态下与所述不动态溶液110反应形成不动态层(不动态层)120、120a的步骤。
并且,包括在所述不动态层120上形成用于保护结构物图案102的保护层130的步骤。
并且,包括在所述保护层130上形成上述指纹防止层140的步骤。
并且,包括在与所述指纹防止层140相对且没有形成结构物图案102的另一侧表面101a的不动态层120a上形成保护层130a的步骤。
另外,本发明中所述不动态层120、120a如图6中(丙)所示,溶液槽300中装有不动态溶液110,将基材层100a沉积于通过加热器(Heater)等专门的加热装置加热(或称为“加温(Heating)”)至不动态处理热温度(T1)的不动态溶液110的状态下与所述不动态溶液110反应,从而在基材层100a的表面101、101a形成所述不动态层120、120a。
并且,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保护层130a上形成具有粘着性的粘接层150后,通过所述粘接层150附着到本体200的外面的步骤。
此处,所述保护层130、130a由透明树脂或彩色(Color)树脂形成,具体通过电泳沉积法、合成树脂涂装法、粉体涂装法、静电涂装法中至少任意一种涂膜处理形成。
*以下进一步具体说明由上述制造过程构成的本发明的多种实施例。
首先,本发明的所述结构物图案102如图2-1所示,可包括峰102-1与谷102-2按相同或不同周期连续形成的细线条(Hairline)102a。
此处,所述细线条102a如上具体说明,其特征在于在1cm间隔L1内形成有10至400周期的峰102-1与谷102-2。
另外,本发明的所述结构物图案102如图2-2所示,可包括通过凹102-3与凸102-4的组合形成相同大小或不同大小的图形102b的构成。
此处,所述图形102b如上所述,其特征在于在1cm2内形成有4至400个凹102-3或凸102-4部分。
另外,本发明的所述结构物图案102如图2-3所示,可包括通过凹102-3与凸102-4组合形成的图像102c。
另外,本发明的所述结构物图案102如图2-4所示,可包括通过凹102-3与凸102-4的组合形成的徽标(Logo)102d。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上述结构物图案102是通过激光加工、切削加工、磨削加工、腐蚀加工、喷砂(SandBlast)加工中的至少任意一种如上形成的深度D1为0.01至20μm的构成。
另外,本发明中用于在所述基材层100a的表面101、101a形成不动态层120、120a的不动态溶液110,即用于形成氧化覆膜的反应物质可包括乙醇(Ethanol)、甲醇(Methanol)、异丙醇(IsopropylAlcohol)、丁醇(ButylAlcohol)、辛醇(Octylalcohol)中的至少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而成的挥发性醇(Alcohol)系物质。
并且,所述不动态溶液110可包括丙酮(Acetone)、甲基乙基酮(MethylEthylKetone)、甲基异丁基甲酮(MethylIsobutylKetone)中的至少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而成的挥发性酮(Ketone)系物质。
另外,关于本发明中用于在所述基材层100a的表面101、101a形成不动态层120、120a的不动态处理热温度(T1),优选的是将装在溶液槽300的醇(Alcohol)系或酮(Ketone)系物质的不动态溶液110加热至40℃至沸点范围使得用于形成不动态层120、120a的反应易于进行。
并且,所述不动态处理热温度(T1)是将装在溶液槽300的醇(Alcohol)系或酮(Ketone)系物质的不动态溶液110加热至40至220℃范围使得用于形成不动态层120、120a的反应易于进行。
例如,将所述不动态处理热温度(T1)设为40℃以下的情况下不动态溶液110的反应下降,因此可能无法在基材层100a的表面101、101a形成致密的不动态层120、120a,相反,将不动态处理热温度(T1)设为沸点以上或220℃以上的情况下,由醇系或酮系的挥发性物质组成的不动态溶液110严重蒸发损失,因此在经济方面不利,并且可能无法形成均匀的不动态层120、120a,因此优选的是考虑组成的不动态溶液110,从40℃至沸点范围或40至220℃范围选择适当的不动态处理热温度(T1)。
换而言之,关于包含于所述不动态溶液110的醇系反应物质的沸点,乙醇为78.3℃,甲醇为64.65℃,异丙醇为82℃,丁醇为117.7℃,辛醇为194.5℃,相反,关于包含于不动态溶液110的酮系反应物质的沸点,丙酮为56.5℃,甲基乙基酮为79.6℃,甲基异丁基甲酮为115.9℃,因此优选的是本发明根据其中任意一种单独组成或两种以上混合组成的反应物质的种类,从40℃至沸点范围或40至220℃范围适当地选择不动态处理热温度(T1)。
并且,本发明中用于在所述基材层100a的表面101、101a形成不动态层120、120a的沉积时间,例如,将基材层100a沉积到加热至不动态处理热温度(T1)的不动态溶液110的时间可能因包含于上述不动态溶液110的醇系或酮系反应物质的种类而异,但更为优选的是沉积1秒至30分钟范围。
例如,将所述沉积时间设为1秒以下的情况下过短,不动态溶液110反应下降,因此可能无法在基材层100a的表面101、101a致密地形成不动态层120、120a,相反,设为30分钟以上的情况下不动态层120、120a的致密度上升,但形成不动态层120、120a即用于不动态处理的处理时间不必要地加长,造成经济浪费,因此本发明中更为优选的是从1秒至30分钟范围进行适当选择。
如上,形成于基材层100a表面101、101a的不动态层120、120a的厚度可能因溶液槽300中加热的不动态处理热温度(T1)及不动态溶液110,即反应物质的种类或沉积时间等而异,但其特征在于优选地形成0.001至10μm范围的厚度。
例如,所述不动态层120、120a的厚度为0.001μm以下的话过薄,这种情况下对细微的结构物图案102的破坏较少,因此能够强化金属质感,但由于形成的氧化覆膜(或称为“氧化膜”)过薄,因此耐蚀性可能会下降,相反,其厚度为10μm以上的话过厚,这种情况下虽然具有良好的耐蚀性,但反而可能会破坏细微的结构物图案102。
如上形成的所述不动态层120、120a的作用是提高耐蚀性的同时,在通过涂装形成保护层130、130a时提高涂膜的吸附力,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金属部件100的耐蚀性及防锈性、金属(Metal)质感性。
另外,优选的是本发明在将上述基材层100a沉积到装有不动态溶液110的溶液槽300之前,通过充分的脱脂及清洗处理充分去除附着于表面101、101a的异物。
换而言之,所述基材层100a的表面101、101a附着有异物的情况下,表面张力导致无法整体均匀地沾染不动态溶液110,因此可能会对不动态层120、120a的形成起到不利影响。
并且,还可以包括形成所述不动态层120、120a后对基材层100a进行干燥的步骤。
例如,由于所述不动态溶液110是挥发性物质,因此可以在常温进行自然干燥。但更为优选的是在20至60℃范围的热温度进行红外线或热风干燥,或通过超声波进行干燥。
通过以上说明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种变更及修正等。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多种实施例中所记载的内容,而是应该以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金属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部件(100)包括:
结构物图案(Pattern)(102),其形成于基材层(100a)的一侧表面(101);
不动态层(不动态层)(120),其形成于所述结构物图案(102);
保护层(130),是厚度为0.2至20μm的涂膜,用于保护形成有所述不动态层(120)的结构物图案(102);以及
不动态层(120a),其形成于与所述保护层(130)相对的基材层(100a)的另一侧表面(101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保护层(130a),是形成于所述不动态层(120a)上且厚度为0.2至20μm的涂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动态层(120,120a)是将基材层(100a)在加热至不动态处理热温度(T1)的醇(Alcohol)系的不动态溶液(110)沉积1秒至30分钟范围的状态下与所述不动态溶液(110)反应形成,
所述不动态处理热温度(T1)是将不动态溶液(110)加热至40℃至沸点范围或加热至40℃至220℃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动态溶液(110)是乙醇(Ethanol)、甲醇(Methanol)、异丙醇(IsopropylAlcohol)、丁醇(ButylAlcohol)、辛醇(OctylAlcohol)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组成的物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动态层(120,120a)是将基材层(100a)在加热至不动态处理热温度(T1)的酮(Ketone)系的不动态溶液(110)沉积1秒至30分钟范围的状态下与所述不动态溶液(110)反应形成,
所述不动态处理热温度(T1)是将不动态溶液(110)加热至40℃至沸点范围或加热至40℃至220℃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金属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动态溶液(110)是丙酮(Acetone)、甲基乙基酮(MethylEthylKetone)、甲基异丁基甲酮(MethylIsobutylKetone)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组成的物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动态层(120,120a)的厚度为保护层(130)厚度的0.005至0.5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层(130)上形成有指纹防止层(140),所述指纹防止层(140)是通过将氟溶剂与挥发性溶剂按1至3∶7至9的重量比混合组成的防指纹溶液吸附到所述保护层(130)后,在40至120℃的热温度热处理1至30分钟形成的。
9.一种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基材层(100a)的一侧表面(101)形成结构物图案(Pattern)(102)的步骤;
在加热至40℃至沸点范围或40℃至220℃范围的不动态处理热温度(T1)的醇(Alcohol)系或酮(Ketone)系的不动态溶液110沉积所述基材层(100a)1秒至30分钟范围的状态下,通过与所述不动态溶液(110)反应形成不动态层(不动态层)(120,120a)的步骤;以及
在所述不动态层(120)上形成用于保护结构物图案(102)的保护层(130)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没有形成所述结构物图案(102)的另一侧表面(101a)的不动态层(120a)上形成保护层(130a)的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动态溶液(110)是乙醇(Ethanol)、甲醇(Methanol)、异丙醇(IsopropylAlcohol)、丁醇(ButylAlcohol)、辛醇(OctylAlcohol)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组成的物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动态溶液(110)是丙酮(Acetone)、甲基乙基酮(MethylEthylKetone)、甲基异丁基甲酮(MethylIsobutylKetone)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组成的物质。
13.一种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由镁或镁合金形成的基材层(100a)的一侧表面(101)形成结构物图案(Pattern)(102)的步骤;
将所述基材层(100a)沉积于加热至不动态处理热温度(T1)的醇(Alcohol)系或酮(Ketone)系的不动态溶液(110)的状态下与所述不动态溶液(110)反应形成不动态层(不动态层)(120,120a)的步骤;以及
形成用于保护形成有所述不动态层(120)的结构物图案(102)的涂膜保护层(130)的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没有形成所述结构物图案(102)的另一侧表面(101a)的不动态层(120a)上形成涂膜保护层(130a)的步骤。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动态溶液(110)是乙醇(Ethanol)、甲醇(Methanol)、异丙醇(IsopropylAlcohol)、丁醇(ButylAlcohol)、辛醇(OctylAlcohol)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组成的物质。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动态溶液(110)是丙酮(Acetone)、甲基乙基酮(MethylEthylKetone)、甲基异丁基甲酮(MethylIsobutylKetone)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组成的物质。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基材层(100a)沉积到不动态溶液(110)的时间为1秒至30分钟范围。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动态处理热温度(T1)是将不动态溶液(110)加热至40℃至沸点范围或40℃至220℃范围。
CN201480053243.XA 2013-09-26 2014-09-23 金属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57646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114272A KR101398429B1 (ko) 2013-09-26 2013-09-26 금속부재의 제조방법
KR10-2013-0114272 2013-09-26
KR10-2014-0006110 2014-01-17
KR1020140006110A KR101398432B1 (ko) 2014-01-17 2014-01-17 금속부재
KR1020140006109A KR101398431B1 (ko) 2014-01-17 2014-01-17 금속부재 제조방법
KR10-2014-0006109 2014-01-17
PCT/KR2014/008803 WO2015046846A1 (ko) 2013-09-26 2014-09-23 금속부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64683A true CN105764683A (zh) 2016-07-13

Family

ID=52743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3243.XA Pending CN105764683A (zh) 2013-09-26 2014-09-23 金属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208388A1 (zh)
CN (1) CN105764683A (zh)
WO (1) WO2015046846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01245A (ja) * 2003-06-12 2005-01-06 Nisshin Steel Co Ltd シルバー調クリア塗装ステンレス鋼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05545A (ja) * 2008-06-27 2010-01-14 Furukawa-Sky Aluminum Corp 電子電気機器用プレコート金属板
JP2010143147A (ja) * 2008-12-19 2010-07-01 Canon Inc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該液体吐出ヘッド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CN101883477A (zh) * 2009-05-04 2010-11-10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壳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88753A (zh) * 2009-05-14 2010-11-17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壳体及其制造方法
KR101172870B1 (ko) * 2010-06-17 2012-08-10 유니온스틸 주식회사 논크롬형 클리어 도장 스테인리스 강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37080B2 (ja) * 2008-12-19 2013-07-17 古河スカイ株式会社 電子電気機器用プレコート金属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01245A (ja) * 2003-06-12 2005-01-06 Nisshin Steel Co Ltd シルバー調クリア塗装ステンレス鋼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05545A (ja) * 2008-06-27 2010-01-14 Furukawa-Sky Aluminum Corp 電子電気機器用プレコート金属板
JP2010143147A (ja) * 2008-12-19 2010-07-01 Canon Inc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該液体吐出ヘッド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CN101883477A (zh) * 2009-05-04 2010-11-10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壳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88753A (zh) * 2009-05-14 2010-11-17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壳体及其制造方法
KR101172870B1 (ko) * 2010-06-17 2012-08-10 유니온스틸 주식회사 논크롬형 클리어 도장 스테인리스 강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46846A1 (ko) 2015-04-02
US20160208388A1 (en) 2016-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61539B2 (ja) 樹脂製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金属皮膜の成膜方法
US20140159285A1 (en) Composition for laser direct structuring and laser direct structuring method using same
BRPI0608867A2 (pt) produto de metal revestido, método para produzi-lo e uso do método
CN101044214A (zh) 具有铁磁芯的导电颜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JP2011096992A (ja) 蓋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92602B2 (ja) 金属薄膜転写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184411A (zh) 镀膜件及镀膜件的制作方法
CN105764683A (zh) 金属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240058494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asing
KR101398431B1 (ko) 금속부재 제조방법
Viechineski et al. Preparation of transparent hydrophobic polymeric films spray-deposited on substrates
CN102378510A (zh) 电子装置外壳及其制备方法
JP3643904B1 (ja) 金属蒸着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金属蒸着フィルム
KR980007876A (ko) 프린트회로기판용 구리박 및 그 제조방법과 이 구리박을 사용한 적층체 및 프린트회로기판
KR101520838B1 (ko) 금속 나노와이어의 표면처리방법
KR101398432B1 (ko) 금속부재
KR102461590B1 (ko) 방열용 구리박 및 방열 부재
JP2007326300A (ja) 耐腐食性に優れた絶縁性転写フイルム、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て得る成形品
KR101398429B1 (ko) 금속부재의 제조방법
KR102169231B1 (ko) 시트재, 메탈 메쉬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1452166B1 (ko) 금속기재의 표면처리 방법
US20130071684A1 (en) Household appliance including a fascia panel having a metallic film
KR101520836B1 (ko) 기판부재 및 기판부재의 연속적인 제조방법
KR101483035B1 (ko) 금속 기재의 표면처리방법
KR101528108B1 (ko) 금속기재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71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