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54607A - 微生物土壤改良剂 - Google Patents

微生物土壤改良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54607A
CN105754607A CN201610188969.5A CN201610188969A CN105754607A CN 105754607 A CN105754607 A CN 105754607A CN 201610188969 A CN201610188969 A CN 201610188969A CN 105754607 A CN105754607 A CN 1057546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bacillus
soil
soil conditioner
bacter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8896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18896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54607A/zh
Publication of CN105754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546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7/00Soil-conditioning materials or soil-stabilising materials
    • C09K17/14Soil-conditioning materials or soil-stabilising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n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animals or substances produced by, or obtained from,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or animals, e.g. enzymes or ferment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animals or substances produced by, or obtained from,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or animals, e.g. enzymes or fermentates
    • A01N63/30Microbial fungi; Substances produced thereby or obtained therefro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101/00Agricultural us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ycolog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土壤改良剂,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趋磁石头菌1050份,短链脂肪酸535份,淡紫拟青霉1040份,枯草芽孢杆菌1040份,地衣芽孢杆菌1040份,胶质芽孢杆菌534份,巨大芽孢杆菌534份,绿色木霉菌525份,绿僵菌530份,白僵菌525份。本发明提出的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可以对板结或者被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改良土壤环境,修复土壤自身的活力,同时可以抑制、防治泥土中的土传病虫害,不污染环境、无残留、不会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同时能够促进作物自身的抗病性、抗虫性、抗逆性,从而达到持久抗病、治病的作用,减少病虫害发生,降低土壤改良和种植的成本。

Description

微生物土壤改良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微生物土壤改良剂。
背景技术
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土壤中养分的多少及土壤的透气性强弱对蔬菜的生长尤为重要。在土壤板结或过湿的情况下,氧气不足,土壤浓度呈还原状态,会形成多种有害物质,影响蔬菜根系活动,导致各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与资源矛盾最尖锐的国家之一,我们用全球9%的耕地和6%的水资源养活了全世界21%的人口,成绩伟大举世公认。但在总结巨大经验的同时,这其中也蕴含着风险,需要早警惕、早应对。比如我们为养活全球1/5人口而使用的化肥量,现在已经接近了全球总用量的1/3。大量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而不适合种植,有机质不达标的占到87%,缺磷的占到81.4%,缺钾的41.7%,硫的含量低于临界值的占到30%,缺锌的占51.1%。
土壤板结导致了在节能温室中栽培的瓜类、茄果类、豆类等蔬菜已经发现的病害有100多种,经常发生、危害比较严重的有50余种,绝大多数真菌性、细菌性病害和部分病毒性病害,其病菌都是在土壤中或借助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这些病害的初次侵染,几乎都是来自土壤。
大量施用化肥尤其氮肥可刺激土传病菌中的镰刀菌、轮枝菌和丝核菌生长,从而加重了土传病害的发生。土壤线虫可造成植物根系的伤口,有利病菌侵染而使病害加重,往往线虫与真菌病害同时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可以对板结或者被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改良土壤环境,修复土壤自身的活力,同时可以抑制、防治泥土中的土传病虫害,不污染环境、无残留、不会产生抗药性,对人畜无害、安全安心、杀虫灭菌促生长等优点,同时能够促进作物自身的抗病性、抗虫性、抗逆性,从而达到持久抗病、治病的作用,减少病虫害发生,降低土壤改良和种植的成本。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微生物土壤改良剂,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趋磁石头菌10-50份,短链脂肪酸5-35份,淡紫拟青霉10-40份,枯草芽孢杆菌10-40份,地衣芽孢杆菌10-40份,胶质芽孢杆菌5-34份,巨大芽孢杆菌5-34份,绿色木霉菌5-25份,绿僵菌5-30份,白僵菌5-25份。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微生物土壤改良剂,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趋磁石头菌10份,短链脂肪酸5份,淡紫拟青霉10份,枯草芽孢杆菌10份,地衣芽孢杆菌10份,胶质芽孢杆菌5份,巨大芽孢杆菌5份,绿色木霉菌5份,绿僵菌5份,白僵菌5份。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微生物土壤改良剂,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趋磁石头菌25份,短链脂肪酸15份,淡紫拟青霉20份,枯草芽孢杆菌20份,地衣芽孢杆菌20份,胶质芽孢杆菌15份,巨大芽孢杆菌15份,绿色木霉菌10份,绿僵菌10份,白僵菌10份。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微生物土壤改良剂,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趋磁石头菌35份,短链脂肪酸25份,淡紫拟青霉30份,枯草芽孢杆菌30份,地衣芽孢杆菌30份,胶质芽孢杆菌25份,巨大芽孢杆菌25份,绿色木霉菌20份,绿僵菌20份,白僵菌20份。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微生物土壤改良剂,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趋磁石头菌50份,短链脂肪酸35份,淡紫拟青霉40份,枯草芽孢杆菌40份,地衣芽孢杆菌40份,胶质芽孢杆菌34份,巨大芽孢杆菌34份,绿色木霉菌25份,绿僵菌30份,白僵菌25份。
本发明中,还至少包括通过生物发酵后的活性微量元素:钾、钙、镁、铁、锌、铜、硒、钼、锰、钒、镍、锂、铬、钛、锶中的一种。
本发明中,还至少包括5-20重量份的解钾细菌或5-20重量份的固氮菌。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至少包括5重量份的解钾细菌或5重量份的固氮菌。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至少包括13重量份的解钾细菌或13重量份的固氮菌。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至少包括20重量份的解钾细菌或20重量份的固氮菌。
本发明提出的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可用于瓜果蔬菜大田作物等叶面喷施、滴灌、泼浇和灌根。对板结或者被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改良土壤环境,修复土壤自身的活力,同时可以抑制、防治泥土中的土传病虫害,不污染环境、无残留、不会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同时能够促进作物自身的抗病性、抗虫性、抗逆性,从而达到持久抗病、治病的作用,减少病虫害发生,降低土壤改良和种植的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微生物土壤改良剂,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趋磁石头菌10-50份,短链脂肪酸5-35份,淡紫拟青霉10-40份,枯草芽孢杆菌10-40份,地衣芽孢杆菌10-40份,胶质芽孢杆菌5-34份,巨大芽孢杆菌5-34份,绿色木霉菌5-25份,绿僵菌5-30份,白僵菌5-25份。
施用方法:
在作物生产发育的每个时期均可使用,例如:可以将上述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均匀混合后取3000-5000g,兑水1000kg滴灌作物根部;或者在作物前期稀释浓度2000倍、后期稀释浓度1000倍喷施叶面,每亩每次用量按照作物的叶面积确定,一般为300-500g;或者与大量元素混配使用,每亩用量300-500g;或者与农药混合,选取浓度2000-3000倍;或者以5000g/亩的用量拌入土壤中等等。
实施例2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微生物土壤改良剂,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趋磁石头菌10份,短链脂肪酸5份,淡紫拟青霉10份,枯草芽孢杆菌10份,地衣芽孢杆菌10份,胶质芽孢杆菌5份,巨大芽孢杆菌5份,绿色木霉菌5份,绿僵菌5份,白僵菌5份。
施用方法:
在作物生产发育的每个时期均可使用,例如:可以将上述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均匀混合后取3000-5000g,兑水1000kg滴灌作物根部;或者在作物前期稀释浓度2000倍、后期稀释浓度1000倍喷施叶面,每亩每次用量按照作物的叶面积确定,一般为300-500g;或者与大量元素混配使用,每亩用量300-500g;或者与农药混合,选取浓度2000-3000倍;或者以5000g/亩的用量拌入土壤中等等。
实施例3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微生物土壤改良剂,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趋磁石头菌25份,短链脂肪酸15份,淡紫拟青霉20份,枯草芽孢杆菌20份,地衣芽孢杆菌20份,胶质芽孢杆菌15份,巨大芽孢杆菌15份,绿色木霉菌10份,绿僵菌10份,白僵菌10份。
施用方法:
在作物生产发育的每个时期均可使用,例如:可以将上述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均匀混合后取3000-5000g,兑水1000kg滴灌作物根部;或者在作物前期稀释浓度2000倍、后期稀释浓度1000倍喷施叶面,每亩每次用量按照作物的叶面积确定,一般为300-500g;或者与大量元素混配使用,每亩用量300-500g;或者与农药混合,选取浓度2000-3000倍;或者以5000g/亩的用量拌入土壤中等等。
实施例4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微生物土壤改良剂,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趋磁石头菌35份,短链脂肪酸25份,淡紫拟青霉30份,枯草芽孢杆菌30份,地衣芽孢杆菌30份,胶质芽孢杆菌25份,巨大芽孢杆菌25份,绿色木霉菌20份,绿僵菌20份,白僵菌20份。
施用方法:
在作物生产发育的每个时期均可使用,例如:可以将上述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均匀混合后取3000-5000g,兑水1000kg滴灌作物根部;或者在作物前期稀释浓度2000倍、后期稀释浓度1000倍喷施叶面,每亩每次用量按照作物的叶面积确定,一般为300-500g;或者与大量元素混配使用,每亩用量300-500g;或者与农药混合,选取浓度2000-3000倍;或者以5000g/亩的用量拌入土壤中等等。
实施例5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微生物土壤改良剂,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趋磁石头菌50份,短链脂肪酸35份,淡紫拟青霉40份,枯草芽孢杆菌40份,地衣芽孢杆菌40份,胶质芽孢杆菌34份,巨大芽孢杆菌34份,绿色木霉菌25份,绿僵菌30份,白僵菌25份。
施用方法:
在作物生产发育的每个时期均可使用,例如:可以将上述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均匀混合后取3000-5000g,兑水1000kg滴灌作物根部;或者在作物前期稀释浓度2000倍、后期稀释浓度1000倍喷施叶面,每亩每次用量按照作物的叶面积确定,一般为300-500g;或者与大量元素混配使用,每亩用量300-500g;或者与农药混合,选取浓度2000-3000倍;或者以5000g/亩的用量拌入土壤中等等。
实施例6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微生物土壤改良剂,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趋磁石头菌10-50份,短链脂肪酸5-35份,淡紫拟青霉10-40份,枯草芽孢杆菌10-40份,地衣芽孢杆菌10-40份,胶质芽孢杆菌5-34份,巨大芽孢杆菌5-34份,绿色木霉菌5-25份,绿僵菌5-30份,白僵菌5-25份,还至少包括通过生物发酵后的活性微量元素:钾、钙、镁、铁、锌、铜、硒、钼、锰、钒、镍、锂、铬、钛、锶中的一种。
施用方法:
在作物生产发育的每个时期均可使用,例如:可以将上述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均匀混合后取3000-5000g,兑水1000kg滴灌作物根部;或者在作物前期稀释浓度2000倍、后期稀释浓度1000倍喷施叶面,每亩每次用量按照作物的叶面积确定,一般为300-500g;或者与大量元素混配使用,每亩用量300-500g;或者与农药混合,选取浓度2000-3000倍;或者以5000g/亩的用量拌入土壤中等等。
实施例7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微生物土壤改良剂,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趋磁石头菌10份,短链脂肪酸5份,淡紫拟青霉10份,枯草芽孢杆菌10份,地衣芽孢杆菌10份,胶质芽孢杆菌5份,巨大芽孢杆菌5份,绿色木霉菌5份,绿僵菌5份,白僵菌5份,还至少包括通过生物发酵后的活性微量元素:钾、钙、镁、铁、锌、铜、硒、钼、锰、钒、镍、锂、铬、钛、锶中的一种。
施用方法:
在作物生产发育的每个时期均可使用,例如:可以将上述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均匀混合后取3000-5000g,兑水1000kg滴灌作物根部;或者在作物前期稀释浓度2000倍、后期稀释浓度1000倍喷施叶面,每亩每次用量按照作物的叶面积确定,一般为300-500g;或者与大量元素混配使用,每亩用量300-500g;或者与农药混合,选取浓度2000-3000倍;或者以5000g/亩的用量拌入土壤中等等。
实施例8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微生物土壤改良剂,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趋磁石头菌25份,短链脂肪酸15份,淡紫拟青霉20份,枯草芽孢杆菌20份,地衣芽孢杆菌20份,胶质芽孢杆菌15份,巨大芽孢杆菌15份,绿色木霉菌10份,绿僵菌10份,白僵菌10份,还至少包括通过生物发酵后的活性微量元素:钾、钙、镁、铁、锌、铜、硒、钼、锰、钒、镍、锂、铬、钛、锶中的一种。
施用方法:
在作物生产发育的每个时期均可使用,例如:可以将上述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均匀混合后取3000-5000g,兑水1000kg滴灌作物根部;或者在作物前期稀释浓度2000倍、后期稀释浓度1000倍喷施叶面,每亩每次用量按照作物的叶面积确定,一般为300-500g;或者与大量元素混配使用,每亩用量300-500g;或者与农药混合,选取浓度2000-3000倍;或者以5000g/亩的用量拌入土壤中等等。
实施例9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微生物土壤改良剂,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趋磁石头菌35份,短链脂肪酸25份,淡紫拟青霉30份,枯草芽孢杆菌30份,地衣芽孢杆菌30份,胶质芽孢杆菌25份,巨大芽孢杆菌25份,绿色木霉菌20份,绿僵菌20份,白僵菌20份,还至少包括通过生物发酵后的活性微量元素:钾、钙、镁、铁、锌、铜、硒、钼、锰、钒、镍、锂、铬、钛、锶中的一种。
施用方法:
在作物生产发育的每个时期均可使用,例如:可以将上述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均匀混合后取3000-5000g,兑水1000kg滴灌作物根部;或者在作物前期稀释浓度2000倍、后期稀释浓度1000倍喷施叶面,每亩每次用量按照作物的叶面积确定,一般为300-500g;或者与大量元素混配使用,每亩用量300-500g;或者与农药混合,选取浓度2000-3000倍;或者以5000g/亩的用量拌入土壤中等等。
实施例10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微生物土壤改良剂,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趋磁石头菌50份,短链脂肪酸35份,淡紫拟青霉40份,枯草芽孢杆菌40份,地衣芽孢杆菌40份,胶质芽孢杆菌34份,巨大芽孢杆菌34份,绿色木霉菌25份,绿僵菌30份,白僵菌25份,还至少包括通过生物发酵后的活性微量元素:钾、钙、镁、铁、锌、铜、硒、钼、锰、钒、镍、锂、铬、钛、锶中的一种。
施用方法:
在作物生产发育的每个时期均可使用,例如:可以将上述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均匀混合后取3000-5000g,兑水1000kg滴灌作物根部;或者在作物前期稀释浓度2000倍、后期稀释浓度1000倍喷施叶面,每亩每次用量按照作物的叶面积确定,一般为300-500g;或者与大量元素混配使用,每亩用量300-500g;或者与农药混合,选取浓度2000-3000倍;或者以5000g/亩的用量拌入土壤中等等。
实施例11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微生物土壤改良剂,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趋磁石头菌10-50份,短链脂肪酸5-35份,淡紫拟青霉10-40份,枯草芽孢杆菌10-40份,地衣芽孢杆菌10-40份,胶质芽孢杆菌5-34份,巨大芽孢杆菌5-34份,绿色木霉菌5-25份,绿僵菌5-30份,白僵菌5-25份,还至少包括5-20重量份的解钾细菌或5-20重量份的固氮菌。
施用方法:
在作物生产发育的每个时期均可使用,例如:可以将上述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均匀混合后取3000-5000g,兑水1000kg滴灌作物根部;或者在作物前期稀释浓度2000倍、后期稀释浓度1000倍喷施叶面,每亩每次用量按照作物的叶面积确定,一般为300-500g;或者与大量元素混配使用,每亩用量300-500g;或者与农药混合,选取浓度2000-3000倍;或者以5000g/亩的用量拌入土壤中等等。
实施例12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微生物土壤改良剂,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趋磁石头菌10份,短链脂肪酸5份,淡紫拟青霉10份,枯草芽孢杆菌10份,地衣芽孢杆菌10份,胶质芽孢杆菌5份,巨大芽孢杆菌5份,绿色木霉菌5份,绿僵菌5份,白僵菌5份,还至少包括5重量份的解钾细菌或5重量份的固氮菌。
施用方法:
在作物生产发育的每个时期均可使用,例如:可以将上述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均匀混合后取3000-5000g,兑水1000kg滴灌作物根部;或者在作物前期稀释浓度2000倍、后期稀释浓度1000倍喷施叶面,每亩每次用量按照作物的叶面积确定,一般为300-500g;或者与大量元素混配使用,每亩用量300-500g;或者与农药混合,选取浓度2000-3000倍;或者以5000g/亩的用量拌入土壤中等等。
实施例13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微生物土壤改良剂,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趋磁石头菌25份,短链脂肪酸15份,淡紫拟青霉20份,枯草芽孢杆菌20份,地衣芽孢杆菌20份,胶质芽孢杆菌15份,巨大芽孢杆菌15份,绿色木霉菌10份,绿僵菌10份,白僵菌10份,还至少包括通过生物发酵后的活性微量元素:钾、钙、镁、铁、锌、铜、硒、钼、锰、钒、镍、锂、铬、钛、锶中的一种,还至少包括13重量份的解钾细菌或13重量份的固氮菌。。
施用方法:
在作物生产发育的每个时期均可使用,例如:可以将上述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均匀混合后取3000-5000g,兑水1000kg滴灌作物根部;或者在作物前期稀释浓度2000倍、后期稀释浓度1000倍喷施叶面,每亩每次用量按照作物的叶面积确定,一般为300-500g;或者与大量元素混配使用,每亩用量300-500g;或者与农药混合,选取浓度2000-3000倍;或者以5000g/亩的用量拌入土壤中等等。
实施例14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微生物土壤改良剂,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趋磁石头菌35份,短链脂肪酸25份,淡紫拟青霉30份,枯草芽孢杆菌30份,地衣芽孢杆菌30份,胶质芽孢杆菌25份,巨大芽孢杆菌25份,绿色木霉菌20份,绿僵菌20份,白僵菌20份,还至少包括通过生物发酵后的活性微量元素:钾、钙、镁、铁、锌、铜、硒、钼、锰、钒、镍、锂、铬、钛、锶中的一种,还至少包括20重量份的解钾细菌或20重量份的固氮菌。
施用方法:
在作物生产发育的每个时期均可使用,例如:可以将上述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均匀混合后取3000-5000g,兑水1000kg滴灌作物根部;或者在作物前期稀释浓度2000倍、后期稀释浓度1000倍喷施叶面,每亩每次用量按照作物的叶面积确定,一般为300-500g;或者与大量元素混配使用,每亩用量300-500g;或者与农药混合,选取浓度2000-3000倍;或者以5000g/亩的用量拌入土壤中等等。
实施例15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微生物土壤改良剂,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趋磁石头菌50份,短链脂肪酸35份,淡紫拟青霉40份,枯草芽孢杆菌40份,地衣芽孢杆菌40份,胶质芽孢杆菌34份,巨大芽孢杆菌34份,绿色木霉菌25份,绿僵菌30份,白僵菌25份,还至少包括通过生物发酵后的活性微量元素:钾、钙、镁、铁、锌、铜、硒、钼、锰、钒、镍、锂、铬、钛、锶中的一种,还至少包括20重量份的解钾细菌或20重量份的固氮菌。
施用方法:
在作物生产发育的每个时期均可使用,例如:可以将上述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均匀混合后取3000-5000g,兑水1000kg滴灌作物根部;或者在作物前期稀释浓度2000倍、后期稀释浓度1000倍喷施叶面,每亩每次用量按照作物的叶面积确定,一般为300-500g;或者与大量元素混配使用,每亩用量300-500g;或者与农药混合,选取浓度2000-3000倍;或者以5000g/亩的用量拌入土壤中等等。
本发明提出的微生物土壤改良剂的主要成分的作用机理如下:
趋磁石头菌:是一类在外磁场的作用下能作定向运动并在体内形成纳米磁性颗粒-磁小体的细菌,其主要分布于土壤、湖泊和海洋中。这些细菌中含有大小均匀、数目不等的磁小体,其主要成分为Fe3O4和Fe3S4。目前磁小体来自活体细胞,不会产生任何毒性且因其颗粒小而均匀(20~100nm),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体积比,且磁小体外有一层磷脂、蛋白质或糖蛋白生物膜包被,为单磁畴晶体,颗粒间不聚集,也没有细胞毒性,每个细胞内有2~10颗。形状为平截八面体、平行六面体或六棱柱体等。其功能是导向作用,即借助鞭毛游向对该菌最有力的泥、水界面微氧环境处生活,因而将在许多领域有潜在的不可估量的应用价值。
短链脂肪酸:也称挥发性脂肪酸,根据碳链中碳原子的多少,把碳原子数为1-6的有机脂肪酸成为短链脂肪酸,主要包括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短链脂肪酸包括甲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被后肠迅速吸收后,既储存了能量又降低了渗透压,并且短链脂肪酸对于维持大肠的正常功能和结肠上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短链脂肪酸还可促进钠的吸收,丁酸在这方面的作用比乙酸和丙酸更强并且丁酸可增加乳酸杆菌的产量而减少大肠杆菌的数量。
淡紫拟青霉是根结线虫与白色胞囊线虫卵的有效寄生菌,对根结线虫的卵寄生率高达60%~70%。对多种线虫都有防治效能,其寄主有根结线虫、胞囊线虫、金色线虫、异皮线虫、甚至人畜肠道蛔虫,是防治根结线虫最有前途的生防制剂。淡紫拟青霉菌对根结线虫的抑制机理是淡紫拟青霉与线虫卵囊接触后,在粘性基质中,生防菌菌丝包围整个卵,菌丝末端变粗,由于外源性代谢物和真菌几丁质酶的活动使卵壳表层破裂,随后真菌侵入并取而代之,也能分泌毒素对线虫起毒杀作用。
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能抑制土壤中病原菌的繁殖和对植物根部的侵袭,减少植物土传病害,预防多种害虫爆发。大量的芽孢杆菌和其他有益微生物比致病微生物更有争夺营养源的优势,能较快而稳定地占领土壤中的生态位,形成有益微生物的优势群落。抑制生长环境中的有害菌的滋生繁殖,降低和预防各种菌类病害的发生。分解土壤中有机物质,提高肥效。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蓄水、蓄能和地温,缓解重茬障碍。
胶质芽孢杆菌:又称硅酸盐细菌,其重要特性是能够分解出长石、云母等矿物中的钾、硅,也能分解出磷灰石中的磷,以及分泌植物生长刺激素及多种酶,以增强作物对一些病害的抵抗力。
巨大芽孢杆菌:为产孢杆菌,且为革兰氏阳性菌及好氧菌,也为常见的油中腐生菌。在工业上用于生产葡萄糖异构酶,同时也是有机磷的分解菌,因此,在农业上可用于制造磷细菌肥料。
绿色木霉菌:通过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抗生作用、诱导植物抗性作用、水解酶启动植物的防御反应、保护酶增强植物抗病性、毒性蛋白作用、协同拮抗作用等机制,对于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功效,可有效防治土传性真菌病害,在苗床使用木霉菌剂,可提高育苗与移植的成活率,保持秧苗健壮生长。也可用于防治灰霉病。
绿僵菌、白僵菌:能够寄生于多种害虫,通过体表或取食作用进入害虫体内,在害虫体内不断增繁殖通过消耗营养、机械穿透、产生毒素,并不断在害虫种群中传播,使害虫致死。绿僵菌具有一定的专一性,对人畜无害,同时还具有不污染环境、无残留、害虫不会产生抗药性等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所能达到的效果:
防止病害:可以防治灰霉病、立枯病、腐霉病、猝倒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同时增强植物抗逆性,可以排除大多数非传染性病害,即各种生理性病害。
生物防虫:可以用于防治根结线虫、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蝼蛄等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地下害虫,也可用于防治家蝇、介壳虫、白粉虱、蚜虫、蓟马、马铃薯叶甲、蜚蠊、蝗虫、蚱蜢、蟋蟀、棉铃象、棉跳盲蝽、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豆荚螟、菜螟、瓜绢螟、玉米螟、天牛、甘蔗金龟子、松毛虫、玉米螟、茶小绿叶蝉、桃小食心虫等直翅目(蝗虫)、鳞翅目(蛾类害虫)、双翅目(蚊蝇类害虫)和鞘翅目(甲虫)等,对7目200多种昆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通过体表或取食作用进入线虫等害虫体内,可以在害虫体内不断增繁殖通过消耗营养、机械穿透、产生毒素,并不断在害虫种群中传播,使害虫致死,有效控制虫口密度,对人畜无害,同时不会污染环境、无农药残留、不会产生抗药性等优点。
较强的内吸作用:可以有效地在植物体内传导,持效期可以达到一个季度。
抗重茬:高效防控土传病害,大量有益菌渗入土壤,通过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抗生作用、诱导植物抗性作用、水解酶启动植物的防御反应,增强植物抗病性、防范病毒性蛋白侵入作用、协同拮抗作用等,对于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功效,可有效防治土传性真菌病害。
提质增产:本发明可以促使植物产生细胞分裂素、吲哚乙酸、赤霉素等活性物质,提高对大中微量元素的利用率,促根壮苗,提质增产,一般可以增幅30%-50%。
生根壮苗:本发明可以疏松土壤,打破土壤板结,从而起到通透作用,促进根系生长。同时可以修复植物基因,防止畸形,改善色泽与外观,提高瓜果蔬菜品味和口感;同时可以延长保鲜期、保质期。
激活肥效:一般来说,作物根部对土壤中氮、磷、钾的吸收利用率大概只有30%左右,氮最容易流失,而磷、钾不易吸收。本发明能分解出土壤中作物无法吸收的氮磷钾营养元素,减少氮元素的流失,减轻土壤对磷、钾及其他中微量元素的固定,打开离子通道,可以提高化肥使用效果约30%以上。
培肥养地:本品能够增加作物根系周围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有益微生物的数量,从而调整作物的根际生态环境,提高土壤的理化指标。
促进光合作用:在正常或者阴天等不良条件下均能加强光合作用,合成氨基酸、糖类、维生素等各种生理活性物质,促进生长,调节碳氮比,增强免疫力。
分解残留:分解化肥、农药残留,使农产品达到有机标准。
修复作用:对作物因药害、肥害、冻害、涝害造成的损伤,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本发明提出的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可用于瓜果蔬菜大田作物等叶面喷施、滴灌、浇淋和灌根。对板结或者被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改良土壤环境,修复土壤自身的活力,同时可以抑制、防治泥土中的土传病虫害,不污染环境、无残留、不会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同时能够促进作物自身的抗病性、抗虫性、抗逆性,从而达到持久抗病、治病的作用,减少病虫害发生,降低土壤改良和种植的成本,土壤改良和修复时间提高30-50%的速度。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趋磁石头菌10-50份,短链脂肪酸5-35份,淡紫拟青霉10-40份,枯草芽孢杆菌10-40份,地衣芽孢杆菌10-40份,胶质芽孢杆菌5-34份,巨大芽孢杆菌5-34份,绿色木霉菌5-25份,绿僵菌5-30份,白僵菌5-2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趋磁石头菌10份,短链脂肪酸5份,淡紫拟青霉10份,枯草芽孢杆菌10份,地衣芽孢杆菌10份,胶质芽孢杆菌5份,巨大芽孢杆菌5份,绿色木霉菌5份,绿僵菌5份,白僵菌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趋磁石头菌25份,短链脂肪酸15份,淡紫拟青霉20份,枯草芽孢杆菌20份,地衣芽孢杆菌20份,胶质芽孢杆菌15份,巨大芽孢杆菌15份,绿色木霉菌10份,绿僵菌10份,白僵菌1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趋磁石头菌35份,短链脂肪酸25份,淡紫拟青霉30份,枯草芽孢杆菌30份,地衣芽孢杆菌30份,胶质芽孢杆菌25份,巨大芽孢杆菌25份,绿色木霉菌20份,绿僵菌20份,白僵菌20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趋磁石头菌50份,短链脂肪酸35份,淡紫拟青霉40份,枯草芽孢杆菌40份,地衣芽孢杆菌40份,胶质芽孢杆菌34份,巨大芽孢杆菌34份,绿色木霉菌25份,绿僵菌30份,白僵菌25份。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还至少包括通过生物发酵后的活性微量元素:钾、钙、镁、铁、锌、铜、硒、钼、锰、钒、镍、锂、铬、钛、锶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还至少包括5-20重量份的解钾细菌或5-20重量份的固氮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还至少包括5重量份的解钾细菌或5重量份的固氮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还至少包括13重量份的解钾细菌或13重量份的固氮菌。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还至少包括20重量份的解钾细菌或20重量份的固氮菌。
CN201610188969.5A 2016-03-29 2016-03-29 微生物土壤改良剂 Pending CN1057546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88969.5A CN105754607A (zh) 2016-03-29 2016-03-29 微生物土壤改良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88969.5A CN105754607A (zh) 2016-03-29 2016-03-29 微生物土壤改良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54607A true CN105754607A (zh) 2016-07-13

Family

ID=56345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88969.5A Pending CN105754607A (zh) 2016-03-29 2016-03-29 微生物土壤改良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54607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4417A (zh) * 2016-08-10 2016-12-21 潍坊维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土壤改良剂的菌剂
CN108395893A (zh) * 2017-02-08 2018-08-14 山东中创亿丰肥料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土壤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42189A (zh) * 2018-07-27 2018-12-21 上海环垦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重楼病害的种植方法
CN110724534A (zh) * 2019-10-11 2020-01-24 云南探花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粉状生物土壤改良剂
CN111528237A (zh) * 2020-05-04 2020-08-14 江苏春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发酵制剂在生物防治茶小绿叶蝉中的应用
CN113647413A (zh) * 2021-08-19 2021-11-16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防治造成果实腐烂的黄皮梢腐病和炭疽病的含纳米锌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75478A (zh) * 2021-10-25 2022-01-04 山东农业大学 普通青霉和罗伊式乳杆菌混合发酵产物在减轻苹果连作障碍中的应用
CN114031451A (zh) * 2021-12-21 2022-02-11 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一种保水保肥的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3604A (zh) * 2002-06-03 2003-12-31 杨爱民 含有多种微生物的病虫害防治剂
CN105127195A (zh) * 2015-09-30 2015-12-09 河南行知专利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3604A (zh) * 2002-06-03 2003-12-31 杨爱民 含有多种微生物的病虫害防治剂
CN105127195A (zh) * 2015-09-30 2015-12-09 河南行知专利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4417A (zh) * 2016-08-10 2016-12-21 潍坊维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土壤改良剂的菌剂
CN108395893A (zh) * 2017-02-08 2018-08-14 山东中创亿丰肥料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土壤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42189A (zh) * 2018-07-27 2018-12-21 上海环垦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重楼病害的种植方法
CN110724534A (zh) * 2019-10-11 2020-01-24 云南探花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粉状生物土壤改良剂
CN111528237A (zh) * 2020-05-04 2020-08-14 江苏春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发酵制剂在生物防治茶小绿叶蝉中的应用
CN113647413A (zh) * 2021-08-19 2021-11-16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防治造成果实腐烂的黄皮梢腐病和炭疽病的含纳米锌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47413B (zh) * 2021-08-19 2022-05-3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防治造成果实腐烂的黄皮梢腐病和炭疽病的含纳米锌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75478A (zh) * 2021-10-25 2022-01-04 山东农业大学 普通青霉和罗伊式乳杆菌混合发酵产物在减轻苹果连作障碍中的应用
CN113875478B (zh) * 2021-10-25 2022-09-06 山东农业大学 普通青霉和罗伊式乳杆菌混合发酵产物在减轻苹果连作障碍中的应用
CN114031451A (zh) * 2021-12-21 2022-02-11 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一种保水保肥的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31451B (zh) * 2021-12-21 2023-03-14 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一种保水保肥的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54607A (zh) 微生物土壤改良剂
Kloepper et al. Application for rhizobacteria in transplant production and yield enhancement
Ajwa et al. Alternatives to methyl bromide in strawberry produ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
Utkhede et al. Biological treatments to control bacterial canker of greenhouse tomatoes
KR100954297B1 (ko) 표면 미생물의 밀도증진 조성물과 그 용도
CN106686983A (zh)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作为植物生长刺激剂和生物控制要素的应用、以及该物种的分离物
CN1875719A (zh) 三七根腐病田土壤的快速生态修复组合剂
CN105061078A (zh) 一种保健生物有机肥及其制法
CN104663728A (zh) 防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农药组合物
Visalakshi et al. Field evaluation of entomopathogenic fungi against white grub, Holotrichia consanguinea Blanch in sugarcane.
Sheikh et al. Efficacy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and Rhizobium meliloti with nursery fertilizers in the control of root infecting fungi on mung bean and okra plants
CN105494448A (zh) 一种防治蔬菜线虫病的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
RU2764789C1 (ru) Способ 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й защиты в технологии возделывания картофеля на светло-каштановых почвах Нижнего Поволжья
Kumar et al. The role of indigenous knowledge in biological control of plant pathogens: logistics of new research initiatives
CN108834461A (zh) 一种蔬菜土壤消毒方法
KR101064829B1 (ko) 표면 미생물의 밀도증진 조성물
Akrami et al. Effect of seed Treatment with Trichoderma harzianum and Trichoderma asperellum species for controlling Fusarium rot of common bean
El-Marzoky et al. Management of crown and root rot diseases in strawberry commercial fields in Egypt
KR20230005934A (ko) 작물 수확량 향상을 위한 미생물 조합
CN113248304A (zh) 一种猕猴桃根癌病防治多效营养组合物及其应用
RU2676161C1 (ru) Способ защиты дыни от дынной мухи
Noweer Effects of some nematodetrapping fungi on the root-knot nematode Meloidogyne sp. infesting white bean Phaseolus vulgaris and sugar beet Beta vulgaris sp. vulgaris under field conditions
KR100758007B1 (ko) 버크홀데리아 종 ppk003 균주 및 이를 이용한 잔디생장및 잔디병 발생 억제 방법
CN109355236A (zh) 一种具有防治线虫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制备方法
RU2041585C1 (ru) Способ возделывания картофел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