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48250A - 人体晕眩治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人体晕眩治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48250A
CN105748250A CN201610064816.XA CN201610064816A CN105748250A CN 105748250 A CN105748250 A CN 105748250A CN 201610064816 A CN201610064816 A CN 201610064816A CN 105748250 A CN105748250 A CN 1057482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olving part
control circuit
camera head
human body
dizz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6481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48250B (zh
Inventor
殷善开
于栋祯
周建荣
李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eixuan Medical Devices Co ltd
Shanghai Sixth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eixua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eixua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eixua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6481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482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48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482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482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482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00Apparatus for passive exercising; Vibrating apparatus; Chiropractic devices, e.g. body impacting devices, external devices for briefly extending or aligning unbroken bones
    • A61H1/001Apparatus for applying movements to the whole body
    • A61H1/003Rocking or oscillating around a horizontal axis transverse to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13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for determining or recording eye move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19Support for the device
    • A61H2201/0138Support for the device incorporated in furniture
    • A61H2201/0149Seat or chai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人体晕眩治疗装置,包括三维旋转装置,还包括一检测眼球震动情况的眼震仪,眼震仪内设有摄像装置,眼震仪上设有与摄像装置通信连接的第一通信接口;三维旋转装置上固定有一座椅,座椅设有一座椅面,座椅面的下方设有第一控制电路板,座椅还设有一靠背,靠背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通信连接的第二通信接口,第一通信接口与第二通信接口通过一数据线相连,第一控制电路板上设有一无线收发模块,第一控制电路板通过无线收发模块连接一显示屏。本发明通过摄像装置实时监控眼球的情况,传输到显示屏。本发明通过数据线,实现摄像装置的信号经座椅下方的第一控制电路板对外发送。

Description

人体晕眩治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治疗眩晕症的设备。
背景技术
前庭是人体平衡的主要器官,前庭中感受人体姿势变换的重要结构是半规管,半规管分为水平半规管、上半规管及后半规管,三者所在平面相互垂直,感应不同平面人体的变化姿势。当人体姿势发生变化时,不同半规管所受的刺激强度不同,双侧刺激不平衡时,会出现眼震,眼震方向朝向所受强刺激一侧。所以通过对不同半规管平面的加速或减速旋转,可以刺激相应的半规管,故在进行不同方向、不同平面的加速或减速旋转时,通过对眼震的检查,可以知道双侧前庭功能的平衡状况以及相应的半规管功能情况。
目前已存有采用三维旋转装置进行晕眩症的治疗,现有三维旋转装置无法实现对眼震情况的监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人体晕眩治疗装置,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人体晕眩治疗装置,包括三维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检测眼球震动情况的眼震仪,所述眼震仪内设有摄像装置,所述眼震仪上设有与所述摄像装置通信连接的第一通信接口;
所述三维旋转装置上固定有一座椅,所述座椅设有一座椅面,所述座椅面的下方设有第一控制电路板,所述座椅还设有一靠背,所述靠背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通信连接的第二通信接口,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通过一数据线相连,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上设有一无线收发模块,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通过所述无线收发模块连接一显示屏。
本发明通过摄像装置实时监控眼球的情况,传输到显示屏,便于根据眼球情况调整三维旋转装置的旋转情况,实现晕眩症的治疗。本发明通过数据线,实现摄像装置的信号经座椅下方的第一控制电路板对外发送。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连接一气泵,所述座椅上设有用于固定双脚的小腿处的两个U型小腿固定位、用于固定大腿处的大腿固定位、用于固定肩部的肩部固定位,所述小腿固定位、所述大腿固定位、所述肩部固定位的两侧均设有一气囊,所述气囊与所述气泵导通;
所述小腿固定位还设有第一安全带,所述第一安全带与所述小腿固定位最低端的距离为10cm~15cm;
所述靠背上设有第二安全带与第三安全带,所述第二安全带与所述第三安全带呈交叉式排布。
第二安全带与第三安全带实行交叉型安装,操作简便,免去了传统繁琐而繁多的安全带类型。第一安全带防止座椅在设备运动过程中,小腿抬起,造成伤害。全部安全带均配有插扣安全检测功能,安全带未插进,设备无法运转,防止安全带在未插牢固的状态下,设备运转造成伤害。
气泵位于所述座椅面的下方,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连接一遥控器。通过座椅底部的气泵工作,使座椅肩部气囊、大腿侧气囊、小腿气囊、腰部气囊充气。通过遥控器上按钮(遥控器可有线连接,也可无线连接可选择一键充气或各部位独立充气两种形式。遥控器与座椅底部电路板控制通过座椅侧部的无线接收器实现无线遥控操作,考虑成本等因素,也可做成有线控制连接。传统体位固定座椅对人体体型要求高,偏胖型病人不适用,偏瘦型病人需要用垫块。气囊充气,可以满足不同体型病人需要。同时也起到固定的辅助作用,提高舒适度与安全性。
所述靠背上设有头枕,所述头枕通过第一电动推杆调节头枕上下运动;所述头枕通过第二电动推杆调节头枕前倾、后仰的角度,前倾后仰角度可通过电路程序任意设定;头枕下部的滑槽结构,使头枕左右转动。
所述靠背上设有一压杆,所述压杆通过棘轮调节机构控制。传统电力控制结构受供电限制,液压结构受空间限制。棘轮调节机构包括一棘轮和棘爪,棘轮的棘轮轴一端安装拉簧,棘爪底部连接钢丝绳,通过压簧作用,使棘爪始终抓住棘轮。手动下拉压杆,通过棘轮和棘爪的结构,在任意需要位置停止。若要打开压杆,可手动扳动椅子侧面的扳手,通过钢丝绳松开棘爪,此时由弹簧给压杆拉力,防止压杆突然急速上抬。
所述三维旋转装置包括第一旋转件、第二旋转件,所述座椅与所述第二旋转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件的内壁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第二旋转件的外壁,所述第一旋转件的旋转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旋转件的旋转中心轴线;
所述第一旋转件连接第一减速电机,所述第二旋转件固定连接驱动第二旋转件相对于第一旋转件转动的第二减速电机;所述第一减速电机与所述第二减速电机均与第二控制电路板相连。
本发明通过第一减速电机、第二减速电机分别驱动第一旋转件与第二旋转件的运动,实现了三维方向不同形式的旋转。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板上设有用于安装无线通信模块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不低于2mm;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板上设有第三通信接口,所述第三通信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三通信接口上设有导电体,所述导电体为由钕铁硼永磁体构成的导电体。
本发明通过第二控制电路板上设有安装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第一凹槽,便于无线通信模块在控制电路板上的定位安装。本发明通过优化传统通信接口内的导电体,在便于实现导电性的同时,还能实现连接稳定性。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板通过无线通信模块无线连接一显示屏。
所述第一旋转件与所述第二旋转件均是由铸铝构成;
所述第一旋转件包括一圆环、至少三个L型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以所述圆环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线呈环状等角度排布于所述圆环的内壁上;
所述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圆环的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支撑臂的另一端与一用于连接驱动电机的旋转主轴固定连接,所述圆环的外壁上设有一开口向外的环状凹槽;
所述三维旋转装置还包括固定支撑件,所述固定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旋转件的下方,所述固定支撑件上设有至少两个滚轮,所述滚轮平行排布成一直线,所述直线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滚轮的中心轴线方向;
所述滚轮与所述环状凹槽接触连接。
本发明通过优化传统的三维旋转用的支架,通过由铸铝制成,在减轻质量的同时,保证了支架的自身强度,此外,本发明通过优化支架主体的第一旋转件通过圆环与支撑臂的结构便于安装的同时,减少第一旋转件的重量。本发明第一旋转件在转动过程中,两个滚轮支撑受力。减轻了旋转主轴的切向力,延长旋转主轴使用寿命。
所述旋转主轴还与一发电机同轴连接,所述发电机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外设有一用于固定到三维旋转装置的固定机构,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一惯性转动机构;所述惯性转动机构包括一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一联动的配重物;所述转轴与所述发电机的转子联动,所述发电机的电能输出端与一蓄电池的电能输入端连接,所述蓄电池的电能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的电能输入端。
本发明通过将晕眩治疗仪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在蓄电池中,能合理利用资源,节约成本。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的电能输入端连接一用于连接市电的电源线,所述电源线连接市电,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的电能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线之间设有一UPS电源装置,所述UPS电源装置包括一蓄电池和一逆变器;
所述电源线与所述逆变器连接,所述逆变器与所述蓄电池的电能输入端连接,所述蓄电池的电能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的电能输入端连接。
实现了不间断供电。
所述支撑臂上设有至少五个通孔,相邻通孔的间距不小于10cm,所述通孔的面积不小于5cm2,且不大于10cm2
本发明通过在支撑臂上设有通孔,便于减轻支架的重量的同时,保证强度。
便于实现第一旋转件在旋转时的重心保持稳定,保证旋转平稳性。
所述滚轮设有偶数个,偶数个所述滚轮的外径沿着所述直线的长度方向依次递减后递增。
本发明通过不同外径的滚轮,实现与所述环状凹槽接触连接的同时,保证对第一旋转件的支撑作用。
所述第二旋转件的内壁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嵌设有一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由磁铁构成磁铁层,所述磁铁层的厚度为1mm~2mm;
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设有由磁性金属构成的磁性金属层;
所述位移传感器是一无线位移传感器。
本发明通过在第二旋转件的内壁上设有一位移传感器,便于检测座椅的运动情况。
所述滚轮包括轮体,所述轮体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的硬度大于所述外层的硬度,所述外层的厚度不小于1mm,且不大于10mm。
本发明通过优化滚轮的结构,提高了滚轮耐磨性的同时,实现支撑。
所述第一减速电机与所述第一旋转件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导电滑环,所述第一旋转件与所述第二旋转件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导电滑环。
防止线路的缠绕。
所述第一减速电机与所述第一旋转件的连接处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导电滑环,至少两个第一导电滑环的排布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导电滑环的中心轴线方向。保证电性连接稳定性。
所述第一旋转件设有一旋转主轴,所述旋转主轴外套有所述第一导电滑环,所述第一导电滑环的内圈与所述旋转主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滑环的外圈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速电机固定与所述机架上。
所述第一导电滑环上设有三个接近开关,所述三个接近开关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电滑环旋转角度在0°、90°、180°处。
便于实现旋转的定位性。
所述转轴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导电滑环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滑环的外圈与第一旋转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二减速电机。
本发明通过第一转轴设有第二导电滑环实现电能的输送,通过第二转轴连接第二转速电机,实现第二旋转件的转动。
便于通过座椅内的信号处理模块实现眼震仪观测到的信号的传递。
所述第二减速电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直角减速机与电机,所述直角减速机的动力输出轴为所述第二减速电机的动力输出轴;
所述第二减速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设有轴承与轴承套,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第一减速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盖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从而实现,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旋转件静止,所述第一减速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件静止,形成第二旋转件相对于第一旋转件的旋转。
所述第一导电滑环的内圈与外圈的连接处设有至少三个平行排布的导电片。便于实现第一导电滑环电性连接的稳定性。
所述第一导电滑环的内圈与外圈的连接处设有至少三个平行排布的电刷、V型槽,所述电刷设有至少两个并联的导电单元,每个导电单元由与V型槽个数一致的片状导电体构成,导电单元处于同一平面,每个导电单元设有的片状导电体的排布方向平行于V型槽的排布方向,且排布方向为片状导电体的厚度方向。所述片状导电体设有与所述V型槽电相连的接触端,所述接触端呈外凸状,所述接触端与所述V型槽处接触连接。
便于实现第一导电滑环电性连接的稳定性。
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均为USB插口。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WIFI模块、蓝牙模块、3G网络通信模块、Zigbee通信模块中的至少两种通信模块。
便于实现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所述眼震仪包括一头戴式支架,所述头戴式支架上固定有至少一个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的摄像方向垂直向下,所述头戴式支架上还固定有一反光机构,所述反光机构位于所述摄像装置的正下方,所述反光机构设有一反光面,所述反光面倾斜向上,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
所述头戴式支架上设有目视处,所述反光机构位于所述目视处的正前方,且所述反光面朝向所述目视处;
所述摄像装置包括一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连接一图像处理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与所述图像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相连。
本发明通过优化传统的摄像装置,设有一头戴式支架,便于穿戴固定,此外,本发明通过设有反光机构与摄像装置,在保证光路的正常传输的同时,缩小器件的占用面积。本发明通过设有USB插口,便于实现信号输出。
所述头戴式支架设有一用于调节头围宽度的调节带。便于适宜不同的头围。
所述第一通信接口是一USB插口;
所述图像处理模块通过所述USB插口与一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设有与所述USB插口相匹配的USB插头。
便于实现信号的无线传输。
所述头戴式支架上固定有两个摄像装置,分别为用于检测左眼的第一摄像装置、用于检测右眼的第二摄像装置,所述第一摄像装置与所述第二摄像装置均设有一调焦机构,所述调焦机构包括调焦旋钮,所述调焦旋钮位于所述头戴式支架的上端部。
本发明通过设有两个摄像装置用于分别检测左右两眼的眼球运动,通过调焦旋钮,便于保证第一摄像装置与第二摄像装置的监测精度。
所述头戴式支架上固定有一主动式红外传感器,所述主动式红外传感器连接一信号处理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摄像装置;
所述主动式红外传感器的检测方向朝后。
本发明通过设有一主动式红外传感器,便于检测是否有人讲头戴式支架进行携带,如若携带,通过信号处理模块控制摄像装置开启进行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照图1、图2,人体晕眩治疗装置,包括三维旋转装置,还包括一检测眼球震动情况的眼震仪,眼震仪内设有摄像装置,眼震仪上设有与摄像装置通信连接的第一通信接口;三维旋转装置上固定有一座椅,座椅设有一座椅面,座椅面的下方设有第一控制电路板,座椅还设有一靠背,靠背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通信连接的第二通信接口,第一通信接口与第二通信接口通过一数据线相连,第一控制电路板上设有一无线收发模块,第一控制电路板通过无线收发模块连接一显示屏。本发明通过摄像装置实时监控眼球的情况,传输到显示屏,便于根据眼球情况调整三维旋转装置的旋转情况,实现晕眩症的治疗。本发明通过数据线,实现摄像装置的信号经座椅下方的第一控制电路板对外发送。
第一控制电路板连接一气泵,座椅上设有用于固定双脚的小腿处的两个U型小腿固定位34、用于固定大腿处的大腿固定位35、用于固定肩部的肩部固定位32,小腿固定位34、大腿固定位35、肩部固定位32的两侧均设有一气囊,气囊与气泵导通;小腿固定位还设有第一安全带,第一安全带与小腿固定位34最低端的距离为10cm~15cm;靠背上设有第二安全带36与第三安全带,第二安全带36与第三安全带呈交叉式排布。第二安全带36与第三安全带实行交叉型安装,操作简便,免去了传统繁琐而繁多的安全带类型。第一安全带防止座椅在设备运动过程中,小腿抬起,造成伤害。全部安全带均配有插扣安全检测功能,安全带未插进,设备无法运转,防止安全带在未插牢固的状态下,设备运转造成伤害。气泵位于座椅面的下方,控制电路板通过无线通信模块连接一遥控器。通过座椅底部的气泵工作,使座椅肩部气囊、大腿侧气囊、小腿气囊、腰部气囊充气。通过遥控器上按钮(遥控器可有线连接,也可无线连接可选择一键充气或各部位独立充气两种形式。遥控器与座椅底部电路板控制通过座椅侧部的无线接收器实现无线遥控操作,考虑成本等因素,也可做成有线控制连接。传统体位固定座椅对人体体型要求高,偏胖型病人不适用,偏瘦型病人需要用垫块。气囊充气,可以满足不同体型病人需要。同时也起到固定的辅助作用,提高舒适度与安全性。靠背上设有头枕31,头枕31通过第一电动推杆调节头枕31上下运动;头枕31通过第二电动推杆调节头枕31前倾、后仰的角度,前倾后仰角度可通过电路程序任意设定;头枕31下部的滑槽结构,使头枕31左右转动。靠背上设有一压杆33,压杆33通过棘轮调节机构控制。传统电力控制结构受供电限制,液压结构受空间限制。棘轮调节机构包括一棘轮和棘爪,棘轮的棘轮轴一端安装拉簧,棘爪底部连接钢丝绳,通过压簧作用,使棘爪始终抓住棘轮。手动下拉压杆,通过棘轮和棘爪的结构,在任意需要位置停止。若要打开压杆,可手动扳动椅子侧面的扳手,通过钢丝绳松开棘爪,此时由弹簧给压杆拉力,防止压杆突然急速上抬。头枕的内部埋设有至少三个磁石,至少三个磁石呈阵列排布在头枕的内部。
三维旋转装置包括第一旋转件11、第二旋转件12,座椅与第二旋转件12固定连接,第一旋转件11的内壁通过转轴连接第二旋转件12的外壁,第一旋转件11的旋转中心轴线垂直于第二旋转件12的旋转中心轴线;第一旋转件11连接第一减速电机21,第二旋转件12固定连接驱动第二旋转件12相对于第一旋转件11转动的第二减速电机22;第一减速电机21与第二减速电机22均与第二控制电路板相连。本发明通过第一减速电机21、第二减速电机22分别驱动第一旋转件11与第二旋转件12的运动,实现了三维方向不同形式的旋转。第一减速电机包括壳体,壳体内嵌设有一水冷模块,水冷模块内设有一水流通道,水流通道与一泵体相连,壳体内还嵌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感应面与水冷模块的距离不小于2cm,温度传感器内设有无线发送模块,温度传感器通过无线发送模块连接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连接泵体。便于实现温度检测的同时,对第一减速电机进行降温。
第二控制电路板上设有用于安装无线通信模块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深度不低于2mm;第二控制电路板上设有第三通信接口,第三通信接口位于第一凹槽内,第三通信接口上设有导电体,导电体为由钕铁硼永磁体构成的导电体。本发明通过第二控制电路板上设有安装无线通信模块的第一凹槽,便于无线通信模块在控制电路板上的定位安装。本发明通过优化传统通信接口内的导电体,在便于实现导电性的同时,还能实现连接稳定性。
第一旋转件11与第二旋转件12均是由铸铝构成;第一旋转件11包括一圆环、至少三个L型支撑臂,支撑臂以圆环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线呈环状等角度排布于圆环的内壁上;支撑臂的一端与圆环的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支撑臂的另一端与一用于连接驱动电机的旋转主轴固定连接,圆环的外壁上设有一开口向外的环状凹槽;三维旋转装置还包括固定支撑件,固定支撑件位于第一旋转件11的下方,固定支撑件上设有至少两个滚轮,滚轮平行排布成一直线,直线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滚轮的中心轴线方向;滚轮与环状凹槽接触连接。本发明通过优化传统的三维旋转用的支架,通过由铸铝制成,在减轻质量的同时,保证了支架的自身强度,此外,本发明通过优化支架主体的第一旋转件11通过圆环与支撑臂的结构便于安装的同时,减少第一旋转件11的重量。本发明第一旋转件11在转动过程中,两个滚轮支撑受力。减轻了旋转主轴的切向力,延长旋转主轴使用寿命。
旋转主轴还与一发电机同轴连接,发电机包括一壳体,壳体外设有一用于固定到三维旋转装置的固定机构,壳体内还设有一惯性转动机构;惯性转动机构包括一转轴,转轴上设有一联动的配重物;转轴与发电机的转子联动,发电机的电能输出端与一蓄电池的电能输入端连接,蓄电池的电能输入端连接第一控制电路板的电能输入端。本发明通过将晕眩治疗仪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在蓄电池中,能合理利用资源,节约成本。
第一控制电路板的电能输入端连接一用于连接市电的电源线,电源线连接市电,第一控制电路板的电能输入端与电源线之间设有一UPS电源装置,UPS电源装置包括一蓄电池和一逆变器;电源线与逆变器连接,逆变器与蓄电池的电能输入端连接,蓄电池的电能输出端与第一控制电路板的电能输入端连接。实现了不间断供电。
支撑臂上设有至少五个通孔,相邻通孔的间距不小于10cm,通孔的面积不小于5cm2,且不大于10cm2。本发明通过在支撑臂上设有通孔,便于减轻支架的重量的同时,保证强度。便于实现第一旋转件11在旋转时的重心保持稳定,保证旋转平稳性。
滚轮设有偶数个,偶数个滚轮的外径沿着直线的长度方向依次递减后递增。本发明通过不同外径的滚轮,实现与环状凹槽接触连接的同时,保证对第一旋转件11的支撑作用。
第二旋转件12的内壁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嵌设有一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由磁铁构成磁铁层,磁铁层的厚度为1mm~2mm;第二凹槽的底部设有由磁性金属构成的磁性金属层;位移传感器是一无线位移传感器。本发明通过在第二旋转件12的内壁上设有一位移传感器,便于检测座椅的运动情况。
滚轮包括轮体,轮体包括内层和外层,内层的硬度大于外层的硬度,外层的厚度不小于1mm,且不大于10mm。本发明通过优化滚轮的结构,提高了滚轮耐磨性的同时,实现支撑。
第一减速电机21与第一旋转件11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导电滑环,第一旋转件11与第二旋转件12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导电滑环。防止线路的缠绕。第一减速电机21与第一旋转件11的连接处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导电滑环,至少两个第一导电滑环的排布方向平行于第一导电滑环的中心轴线方向。保证电性连接稳定性。第一旋转件11设有一旋转主轴,旋转主轴外套有第一导电滑环,第一导电滑环的内圈与旋转主轴固定连接,第一导电滑环的外圈与机架固定连接,第一减速电机21固定与机架上。第一导电滑环的内圈与外圈的连接处设有至少三个平行排布的电刷、V型槽,电刷设有至少两个并联的导电单元,每个导电单元由与V型槽个数一致的片状导电体构成,导电单元处于同一平面,每个导电单元设有的片状导电体的排布方向平行于V型槽的排布方向,且排布方向为片状导电体的厚度方向。片状导电体设有与V型槽电相连的接触端,接触端呈外凸状,接触端与V型槽处接触连接。便于实现第一导电滑环电性连接的稳定性。
第一导电滑环上设有三个接近开关,三个接近开关分别位于第一导电滑环旋转角度在0°、90°、180°处。便于实现旋转的定位性。
转轴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转轴与第二导电滑环的内圈固定连接,第二导电滑环的外圈与第一旋转件11固定连接;第二转轴连接第二减速电机22。本发明通过第一转轴设有第二导电滑环实现电能的输送,通过第二转轴连接第二转速电机,实现第二旋转件12的转动。便于通过座椅内的信号处理模块实现眼震仪观测到的信号的传递。
第二减速电机22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直角减速机与电机,直角减速机的动力输出轴为第二减速电机22的动力输出轴;第二减速电机22的动力输出轴上设有轴承与轴承套,轴承的内圈与第一减速电机21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轴承的外圈与壳体固定连接,轴承盖与壳体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壳体相对于第二旋转件12静止,第一减速电机21的动力输出轴相对于第一旋转件11静止,形成第二旋转件12相对于第一旋转件11的旋转。第一导电滑环的内圈与外圈的连接处设有至少三个平行排布的导电片。便于实现第一导电滑环电性连接的稳定性。
第一通信接口与第二通信接口均为USB插口。
无线通信模块包括WIFI模块、蓝牙模块、3G网络通信模块、Zigbee通信模块中的至少两种通信模块。便于实现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眼震仪包括一头戴式支架,头戴式支架上固定有至少一个摄像装置,摄像装置的摄像方向垂直向下,头戴式支架上还固定有一反光机构,反光机构位于摄像装置的正下方,反光机构设有一反光面,反光面倾斜向上,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头戴式支架上设有目视处,反光机构位于目视处的正前方,且反光面朝向目视处;摄像装置包括一图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连接一图像处理模块,第一通信接口与图像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本发明通过优化传统的摄像装置,设有一头戴式支架,便于穿戴固定,此外,本发明通过设有反光机构与摄像装置,在保证光路的正常传输的同时,缩小器件的占用面积。本发明通过设有USB插口,便于实现信号输出。
头戴式支架设有一用于调节头围宽度的调节带。便于适宜不同的头围。
第一通信接口是一USB插口;图像处理模块通过USB插口与一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无线通信模块设有与USB插口相匹配的USB插头。便于实现信号的无线传输。
头戴式支架上固定有两个摄像装置,分别为用于检测左眼的第一摄像装置、用于检测右眼的第二摄像装置,第一摄像装置与第二摄像装置均设有一调焦机构,调焦机构包括调焦旋钮,调焦旋钮位于头戴式支架的上端部。本发明通过设有两个摄像装置用于分别检测左右两眼的眼球运动,通过调焦旋钮,便于保证第一摄像装置与第二摄像装置的监测精度。
头戴式支架上固定有一主动式红外传感器,主动式红外传感器连接一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连接摄像装置;主动式红外传感器的检测方向朝后。本发明通过设有一主动式红外传感器,便于检测是否有人讲头戴式支架进行携带,如若携带,通过信号处理模块控制摄像装置开启进行工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人体晕眩治疗装置,包括三维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检测眼球震动情况的眼震仪,所述眼震仪内设有摄像装置,所述眼震仪上设有与所述摄像装置通信连接的第一通信接口;
所述三维旋转装置上固定有一座椅,所述座椅设有一座椅面,所述座椅面的下方设有第一控制电路板,所述座椅还设有一靠背,所述靠背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通信连接的第二通信接口,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通过一数据线相连,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上设有一无线收发模块,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通过所述无线收发模块连接一显示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晕眩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旋转装置包括第一旋转件、第二旋转件,所述座椅与所述第二旋转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件的内壁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第二旋转件的外壁,所述第一旋转件的旋转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旋转件的旋转中心轴线;
所述第一旋转件连接第一减速电机,所述第二旋转件固定连接驱动第二旋转件相对于第一旋转件转动的第二减速电机;所述第一减速电机与所述第二减速电机均与第二控制电路板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晕眩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板上设有用于安装无线通信模块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不低于2mm;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板上设有第三通信接口,所述第三通信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三通信接口上设有导电体,所述导电体为由钕铁硼永磁体构成的导电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晕眩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件与所述第二旋转件均是由铸铝构成;
所述第一旋转件包括一圆环、至少三个L型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以所述圆环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线呈环状等角度排布于所述圆环的内壁上;
所述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圆环的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支撑臂的另一端与一用于连接驱动电机的旋转主轴固定连接,所述圆环的外壁上设有一开口向外的环状凹槽;
所述三维旋转装置还包括固定支撑件,所述固定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旋转件的下方,所述固定支撑件上设有至少两个滚轮,所述滚轮平行排布成一直线,所述直线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滚轮的中心轴线方向;
所述滚轮与所述环状凹槽接触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体晕眩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设有偶数个,偶数个所述滚轮的外径沿着所述直线的长度方向依次递减后递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晕眩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件的内壁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嵌设有一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由磁铁构成磁铁层,所述磁铁层的厚度为1mm~2mm;
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设有由磁性金属构成的磁性金属层;
所述位移传感器是一无线位移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晕眩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速电机与所述第一旋转件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导电滑环,所述第一旋转件与所述第二旋转件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导电滑环;
所述第一旋转件设有一旋转主轴,所述旋转主轴外套有所述第一导电滑环,所述第一导电滑环的内圈与所述旋转主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滑环的外圈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速电机固定与所述机架上;
所述转轴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导电滑环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滑环的外圈与第一旋转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二减速电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晕眩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眼震仪包括一头戴式支架,所述头戴式支架上固定有至少一个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的摄像方向垂直向下,所述头戴式支架上还固定有一反光机构,所述反光机构位于所述摄像装置的正下方,所述反光机构设有一反光面,所述反光面倾斜向上,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
所述头戴式支架上设有目视处,所述反光机构位于所述目视处的正前方,且所述反光面朝向所述目视处;
所述摄像装置包括一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连接一图像处理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与所述图像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体晕眩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支架上固定有两个摄像装置,分别为用于检测左眼的第一摄像装置、用于检测右眼的第二摄像装置,所述第一摄像装置与所述第二摄像装置均设有一调焦机构,所述调焦机构包括调焦旋钮,所述调焦旋钮位于所述头戴式支架的上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晕眩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连接一气泵,所述座椅上设有用于固定双脚的小腿处的两个U型小腿固定位、用于固定大腿处的大腿固定位、用于固定肩部的肩部固定位,所述小腿固定位、所述大腿固定位、所述肩部固定位的两侧均设有一气囊,所述气囊与所述气泵导通;
所述小腿固定位还设有第一安全带,所述第一安全带与所述小腿固定位最低端的距离为10cm~15cm;
所述靠背上设有第二安全带与第三安全带,所述第二安全带与所述第三安全带呈交叉式排布。
CN201610064816.XA 2016-01-29 2016-01-29 人体晕眩治疗装置 Active CN1057482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64816.XA CN105748250B (zh) 2016-01-29 2016-01-29 人体晕眩治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64816.XA CN105748250B (zh) 2016-01-29 2016-01-29 人体晕眩治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48250A true CN105748250A (zh) 2016-07-13
CN105748250B CN105748250B (zh) 2019-05-21

Family

ID=56342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64816.XA Active CN105748250B (zh) 2016-01-29 2016-01-29 人体晕眩治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4825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8418A (zh) * 2018-06-27 2020-01-03 方小玉 一种眩晕病症鉴别诊断系统
TWI702029B (zh) * 2019-01-17 2020-08-21 高雄醫學大學 三軸旋轉平台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0670A (zh) * 2004-04-01 2007-05-09 威廉·C·托奇 用于监控眼睛运动的生物传感器、通信器、和控制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1779948A (zh) * 2009-01-16 2010-07-21 北京斯睿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体位旋转装置和系统
CN202198570U (zh) * 2011-08-09 2012-04-25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 一种直透式眼动检测装置
CN102499849A (zh) * 2011-10-12 2012-06-20 张凤 耳石复位治疗机
CN102626304A (zh) * 2012-04-19 2012-08-08 重庆大学 一种头盔式无线视频眼动仪
CN202395284U (zh) * 2011-12-27 2012-08-22 杭州驰宏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导电环
CN202890675U (zh) * 2012-11-28 2013-04-24 顾忠航 多功能智能鞋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0670A (zh) * 2004-04-01 2007-05-09 威廉·C·托奇 用于监控眼睛运动的生物传感器、通信器、和控制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1779948A (zh) * 2009-01-16 2010-07-21 北京斯睿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体位旋转装置和系统
CN202198570U (zh) * 2011-08-09 2012-04-25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 一种直透式眼动检测装置
CN102499849A (zh) * 2011-10-12 2012-06-20 张凤 耳石复位治疗机
CN202395284U (zh) * 2011-12-27 2012-08-22 杭州驰宏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导电环
CN102626304A (zh) * 2012-04-19 2012-08-08 重庆大学 一种头盔式无线视频眼动仪
CN202890675U (zh) * 2012-11-28 2013-04-24 顾忠航 多功能智能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8418A (zh) * 2018-06-27 2020-01-03 方小玉 一种眩晕病症鉴别诊断系统
TWI702029B (zh) * 2019-01-17 2020-08-21 高雄醫學大學 三軸旋轉平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48250B (zh) 2019-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9948B (zh) 一种体位旋转装置和系统
EP3534862B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exercise or analysis of the neck region
KR101849678B1 (ko) 원격 자동제어가 가능한 이석증 치료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석증 치료방법
CN105748250A (zh) 人体晕眩治疗装置
CN109528170A (zh) 一种用于眩晕诊疗系统的安全座椅
WO2019037674A1 (zh) 一种眩晕症诊疗系统
CN108175392A (zh) 基于脉搏血氧实时监测的疲劳驾驶监测提醒方法及装置
KR101894662B1 (ko) 드론 및 드론 운용 시스템
CN205458599U (zh) 一种眩晕症综合诊疗系统
CN201441362U (zh) 一种体位旋转装置和系统
KR101689079B1 (ko) 손목 관절 재활훈련용 로봇
CN105326625A (zh) 可穿戴仿生外骨骼机械腿康复装置的坐下模式控制方法
JP2015047313A (ja) パワーアシストスーツ
JP5304585B2 (ja) 移乗支援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200113776A1 (en) Security system and massage machine including security system
US11660245B2 (en) Hippotherapy device
JP6284318B2 (ja) パワーアシストスーツ
KR20170069423A (ko) 낙상경보기능 휠체어
CN113974675A (zh) 一种核医学科pet-ct检查用头托
CN108498931A (zh) 一种防打瞌睡装置
CN103944211A (zh) 一种具有支架的无线充电装置
CN114159750B (zh) 运动员空间能力测试仪器
KR20160047764A (ko) 욕창 방지 휠체어
CN218356195U (zh) 一种前庭功能转椅
KR20210054316A (ko) 환자 이송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8

Address after: 201712 No. 23, Xuezi Road, Xianghuaqiao street, 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WEIXUAN MEDICAL DEVICES CO.,LTD.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SIXTH PEOPLE'S Hospital

Address before: 201712 Building 8, No. 23, Xuezi Road, 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WEIXUAN MEDICAL DEVIC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