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38350B - 一种基于钴掺杂二维纳米复合材料的电致化学发光氨基甲酸酯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钴掺杂二维纳米复合材料的电致化学发光氨基甲酸酯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38350B
CN105738350B CN201610101691.3A CN201610101691A CN105738350B CN 105738350 B CN105738350 B CN 105738350B CN 201610101691 A CN201610101691 A CN 201610101691A CN 105738350 B CN105738350 B CN 1057383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amate
electrode
solution
moo
t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016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38350A (zh
Inventor
张勇
孙旭
魏琴
李燕
马洪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Jinan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Jin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Jinan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Jinan
Priority to CN20161010169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383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38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383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383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3835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75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 G01N21/76Chemiluminescence; Bioluminescen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Rea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钴掺杂二维纳米复合材料的电致化学发光氨基甲酸酯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属于新型纳米功能材料与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制备了一种新型二维纳米材料Co‑MoO3/TiO2@g‑C3N4,利用该材料的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大的比表面积和铁磁性,负载上氨基甲酸酯抗体,然后通过戊二醛的交联作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在进行检测时,由于辣根过氧化物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原位产生氧气,并进而为与底液进行电化学反应,产生高而稳定的电致化学发光信号,再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定量结合对电子传输能力的影响,使得电致化学发光信号相应降低,最终制得了成本低、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检测快速、制备简单的检测氨基甲酸酯的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钴掺杂二维纳米复合材料的电致化学发光氨基甲酸 酯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致化学发光氨基甲酸酯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属于新型纳米功能材料与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氨基甲酸酯是氨基或胺基直接与甲酸酯的羰基相连的化合物,用作农药的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农药急性中毒的主要原因,也是时下蔬菜中农药残留的重点检测品种,因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具体中毒症状在连续工作3小时后开始出现,开始的中毒症状为中毒者感觉不适并可能有呕吐、恶心、头痛和眩晕,疲乏和胸闷;以后病人开始大量出汗和流唾液(流口水),视觉模糊,肌肉自发性收缩、抽搐,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少数人可能出现阵发痉挛和进入昏迷。
目前,检测氨基甲酸酯的方法主要有色谱法、质谱法等。此类方法仪器贵重、操作复杂,化验人员需要专业培训后才能进行检测。因此,研发成本低、检测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氨基甲酸酯传感器具有重要意义。
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由于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药物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制备性能优越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其最关键技术就是发光强度及稳定性和免疫分子的有效固定及重现性等性能的提高。二氧化钛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光催化剂材料,由于片状二氧化钛纳米材料能够暴露更多的高指数晶面,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二氧化钛纳米片具有比纳米粒子更好地应用前景,对于二氧化钛纳米片的研究也备受关注。同时,二氧化钛导电性差也限制了由单一二氧化钛纳米材料构建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灵敏度普遍不高,不利于实际应用。但是,在半导体纳米材料上修饰或复合特殊的纳米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半导体表面的共振能量转移,产生更强的发光强度,并大大提高检测灵敏度。因此,设计、制备高效、稳定的二氧化钛纳米片及其修饰物是制备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关键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简单、灵敏度高、检测快速、特异性强的电致化学发光氨基甲酸酯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传感器,可用于氨基甲酸酯的快速、灵敏检测。基于此目的,本发明首先制备了一种新型二维纳米复合材料,即氮化碳上原位复合钴掺杂的氧化钼/二氧化钛纳米片Co-MoO3/TiO2@g-C3N4,利用该材料的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大的比表面积,负载上氨基甲酸酯抗体,然后通过戊二醛的交联作用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酯,在进行检测时,由于辣根过氧化物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原位生成O2,并与底液中的K2S2O8进行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致化学发光信号,再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定量结合对电子传输能力的影响,使得电流强度降低,从而降低发光强度,最终实现了采用无标记的电致化学发光方法检测氨基甲酸酯的生物传感器的构建。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1. 一种基于钴掺杂二维纳米复合材料的电致化学发光氨基甲酸酯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所述的钴掺杂二维纳米复合材料为氮化碳上原位复合钴掺杂的氧化钼/二氧化钛纳米片的二维纳米复合材料Co-MoO3/TiO2@g-C3N4;所述的电致化学发光氨基甲酸酯传感器由工作电极、Co-MoO3/TiO2@g-C3N4、氨基甲酸酯抗体、牛血清白蛋白、戊二醛、辣根过氧化物酶组成;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a. Co-MoO3/TiO2@g-C3N4的制备;
b. 电致化学发光氨基甲酸酯传感器的制备;
其中,步骤a制备Co-MoO3/TiO2@g-C3N4的具体步骤为:
首先,取0.6~1.0 mmol钼酸钠和0.8~1.2 mmol钴盐加入到5 mL钛酸四丁酯中,搅拌过程中,缓慢加入0.5~0.8 mL氢氟酸,160~200 ℃下在反应釜中反应18~24小时,冷却至室温后,用超纯水和无水乙醇离心洗涤三次后,50℃下真空干燥;其次,取150~250 mg干燥后的固体与400 mg三聚氰胺混合,并研磨成粉末;然后,将研磨的粉末放入马弗炉中,升温速度为1~3 ℃/min,在 480~560℃下煅烧0.5~5小时;最后,将煅烧后的粉末冷却至室温,即制得Co-MoO3/TiO2@g-C3N4
所述的钴盐选自下列之一:硫酸钴、氯化钴、硝酸钴;
步骤b制备电致化学发光氨基甲酸酯传感器的具体步骤为:
(1)以ITO导电玻璃为工作电极,在电极表面滴涂8~12 µL的Co-MoO3/TiO2@g-C3N4溶胶,室温下晾干;
(2)将步骤(1)中得到的电极用缓冲溶液PBS清洗,继续在电极表面滴涂8~12 µL10 µg/mL的氨基甲酸酯抗体溶液,4 ℃ 冰箱中保存晾干;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电极用PBS清洗,继续在电极表面滴涂8~12 µL 浓度为100µg/mL的牛血清白蛋白溶液,4 ℃ 冰箱中保存晾干;
(4)将步骤(3)中得到的电极用PBS清洗,继续在电极表面滴涂2~4 µL 的戊二醛溶液,4 ℃ 冰箱中保存晾干;
(5)将步骤(4)中得到的电极用PBS清洗,继续在电极表面滴涂6~10 µL 浓度为20µg/mL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溶液,4 ℃ 冰箱中保存晾干;
(6)将步骤(5)中得到的电极用PBS清洗,在4 ℃ 冰箱中保存晾干后,即制得电致化学发光氨基甲酸酯传感器;
所述的Co-MoO3/TiO2@g-C3N4溶胶为将50 mg 的Co-MoO3/TiO2@g-C3N4粉末溶于10mL超纯水中,并超声30 min后制得的水溶胶;
所述的PBS为10m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所述的磷酸盐缓冲溶液的pH值为7.4;
所述的戊二醛溶液为体积比为2.5%的戊二醛水溶液。
2.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电致化学发光氨基甲酸酯传感器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应用步骤:
a. 标准溶液配制:配制一组包括空白标样在内的不同浓度的氨基甲酸酯标准溶液;
b. 工作电极修饰:将如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电致化学发光氨基甲酸酯传感器为工作电极,将步骤a中配制的不同浓度的氨基甲酸酯标准溶液分别滴涂到工作电极表面,4 ℃ 冰箱中保存;
c. 工作曲线绘制:将Ag/AgCl电极作为参比电极,铂丝电极作为对电极,与步骤b所修饰好的工作电极组成三电极系统,连接到电致化学发光检测设备上;在电解槽中先后加入15 mL的K2S2O8溶液和100 µL 的H2O2溶液;用循环伏安法对组装的工作电极施加循环电压;根据所得的电致化学发光的光信号强度与氨基甲酸酯标准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绘制工作曲线;空白标样的光信号强度记为D 0,含有不同浓度的氨基甲酸酯标准溶液的光信号强度记为D i,响应光信号强度降低的差值为ΔD = D 0-D i,ΔD与氨基甲酸酯标准溶液的质量浓度C之间成线性关系,绘制ΔDC工作曲线;
d. 氨基甲酸酯的检测:用待测样品代替步骤a中的氨基甲酸酯标准溶液,按照步骤b和c中的方法进行检测,根据响应光信号强度降低的差值ΔD和工作曲线,得到待测样品中氨基甲酸酯的含量;
所述的K2S2O8溶液由1 mol K2S2O8和1 mol KCl溶于10 L 的pH=6.5缓冲溶液中制备得到,所述的pH=6.5缓冲溶液为pH值为6.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
所述的H2O2溶液为过氧化氢水溶液,所述的过氧化氢水溶液的浓度为10%。
本发明的有益成果
(1)本发明所述的电致化学发光氨基甲酸酯传感器制备简单,操作方便,实现了对样品的快速、灵敏、高选择性检测,并且成本低,可应用于便携式检测,具有市场发展前景;
(2)本发明首次制备了新型二维纳米材料Co-MoO3/TiO2@g-C3N4,由于钴在氧化钼/二氧化钛纳米片上的原位生长而充分与二氧化钛纳米片接触,利用钴的金属表面等离子体作用以及氧化钼和二氧化钛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有效提高了半导体基质共振能量转移能力,解决了二氧化钛纳米片虽然比表面积比较大及介孔特性适用于电致化学发光基质材料,但是电致化学发光信号不稳定的技术问题;同时由于氮化碳g-C3N4的良好的导电性和电致化学发光的特性,再加上二氧化钛纳米片在其上的充分分散,极大地增大了电致化学发光强度,解决了二氧化钛纳米片导电性差和电致化学发光强度弱而不利于制备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技术问题,因此,该材料的有效制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3)本发明首次将Co-MoO3/TiO2@g-C3N4应用于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制备中,显著提高了电致化学发光的强度和稳定性,大大提高了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使得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实现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该材料的应用,也为相关生物传感器,如光电化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等提供了技术参考,具有广泛的潜在使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Co-MoO3/TiO2@g-C3N4的制备
首先,取0.6 mmol钼酸钠和0.8 mmol钴盐加入到5 mL钛酸四丁酯中,搅拌过程中,缓慢加入0.5 mL氢氟酸,160 ℃下在反应釜中反应24小时,冷却至室温后,用超纯水和无水乙醇离心洗涤三次后,50℃下真空干燥;其次,取150 mg干燥后的固体与400 mg三聚氰胺混合,并研磨成粉末;然后,将研磨的粉末放入马弗炉中,升温速度为1 ℃/min,在 480 ℃下煅烧5小时;最后,将煅烧后的粉末冷却至室温,即制得Co-MoO3/TiO2@g-C3N4
所述的钴盐为硫酸钴。
实施例2 Co-MoO3/TiO2@g-C3N4的制备
首先,取0.8 mmol钼酸钠和1.0 mmol钴盐加入到5 mL钛酸四丁酯中,搅拌过程中,缓慢加入0.65 mL氢氟酸,180 ℃下在反应釜中反应21小时,冷却至室温后,用超纯水和无水乙醇离心洗涤三次后,50℃下真空干燥;其次,取200 mg干燥后的固体与400 mg三聚氰胺混合,并研磨成粉末;然后,将研磨的粉末放入马弗炉中,升温速度为2 ℃/min,在 520 ℃下煅烧2小时;最后,将煅烧后的粉末冷却至室温,即制得Co-MoO3/TiO2@g-C3N4
所述的钴盐为氯化钴。
实施例3 Co-MoO3/TiO2@g-C3N4的制备
首先,取1.0 mmol钼酸钠和1.2 mmol钴盐加入到5 mL钛酸四丁酯中,搅拌过程中,缓慢加入0.8 mL氢氟酸, 200 ℃下在反应釜中反应18小时,冷却至室温后,用超纯水和无水乙醇离心洗涤三次后,50℃下真空干燥;其次,取250 mg干燥后的固体与400 mg三聚氰胺混合,并研磨成粉末;然后,将研磨的粉末放入马弗炉中,升温速度为3 ℃/min,在 560℃下煅烧0.5小时;最后,将煅烧后的粉末冷却至室温,即制得Co-MoO3/TiO2@g-C3N4
所述的钴盐为硝酸钴。
实施例4 电致化学发光氨基甲酸酯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1)将宽为1 cm、长为4 cm的ITO导电玻璃作为工作电极,在电极表面滴涂8 µL的Co-MoO3/TiO2@g-C3N4溶胶,室温下晾干;
(2)将步骤(1)中得到的电极用缓冲溶液PBS清洗,继续在电极表面滴涂8 µL 10 µg/mL的氨基甲酸酯抗体溶液,4 ℃ 冰箱中保存晾干;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电极用PBS清洗,继续在电极表面滴涂8 µL 浓度为100 µg/mL的牛血清白蛋白溶液,4 ℃ 冰箱中保存晾干;
(4)将步骤(3)中得到的电极用PBS清洗,继续在电极表面滴涂2 µL 的戊二醛溶液,4 ℃ 冰箱中保存晾干;
(5)将步骤(4)中得到的电极用PBS清洗,继续在电极表面滴涂6 µL 浓度为20 µg/mL的辣根过氧化物酯溶液,4 ℃ 冰箱中保存晾干;
(6)将步骤(5)中得到的电极用PBS清洗,在4 ℃ 冰箱中保存晾干后,即制得电致化学发光氨基甲酸酯传感器;
所述的Co-MoO3/TiO2@g-C3N4溶胶为将50 mg 的Co-MoO3/TiO2@g-C3N4粉末溶于10mL超纯水中,并超声30 min后制得的水溶胶;
所述的PBS为10m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所述的磷酸盐缓冲溶液的pH值为7.4;
所述的戊二醛溶液为体积比为2.5%的戊二醛水溶液。
实施例5 电致化学发光氨基甲酸酯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1)将宽为1 cm、长为4 cm的ITO导电玻璃作为工作电极,在电极表面滴涂10 µL的Co-MoO3/TiO2@g-C3N4溶胶,室温下晾干;
(2)将步骤(1)中得到的电极用缓冲溶液PBS清洗,继续在电极表面滴涂10 µL 10µg/mL的氨基甲酸酯抗体溶液,4 ℃ 冰箱中保存晾干;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电极用PBS清洗,继续在电极表面滴涂10 µL 浓度为100 µg/mL的牛血清白蛋白溶液,4 ℃ 冰箱中保存晾干;
(4)将步骤(3)中得到的电极用PBS清洗,继续在电极表面滴涂3 µL 的戊二醛溶液,4 ℃ 冰箱中保存晾干;
(5)将步骤(4)中得到的电极用PBS清洗,继续在电极表面滴涂8 µL 浓度为20µg/mL的辣根过氧化物酯溶液,4 ℃ 冰箱中保存晾干;
(6)将步骤(5)中得到的电极用PBS清洗,在4 ℃ 冰箱中保存晾干后,即制得电致化学发光氨基甲酸酯传感器;
所述的Co-MoO3/TiO2@g-C3N4溶胶为将50 mg 的Co-MoO3/TiO2@g-C3N4粉末溶于10mL超纯水中,并超声30 min后制得的水溶胶;
所述的PBS为10 m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所述的磷酸盐缓冲溶液的pH值为7.4;
所述的戊二醛溶液为体积比为2.5%的戊二醛水溶液。
实施例6 电致化学发光氨基甲酸酯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1)将宽为1 cm、长为4 cm的ITO导电玻璃作为工作电极,在电极表面滴涂12 µL的Co-MoO3/TiO2@g-C3N4溶胶,室温下晾干;
(2)将步骤(1)中得到的电极用缓冲溶液PBS清洗,继续在电极表面滴涂12 µL 10µg/mL的氨基甲酸酯抗体溶液,4 ℃ 冰箱中保存晾干;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电极用PBS清洗,继续在电极表面滴涂12 µL 浓度为100 µg/mL的牛血清白蛋白溶液,4 ℃ 冰箱中保存晾干;
(4)将步骤(3)中得到的电极用PBS清洗,继续在电极表面滴涂4 µL 的戊二醛溶液,4 ℃ 冰箱中保存晾干;
(5)将步骤(4)中得到的电极用PBS清洗,继续在电极表面滴涂10 µL 浓度为20µg/mL的辣根过氧化物酯溶液,4 ℃ 冰箱中保存晾干;
(6)将步骤(5)中得到的电极用PBS清洗,在4 ℃ 冰箱中保存晾干后,即制得电致化学发光氨基甲酸酯传感器;
所述的Co-MoO3/TiO2@g-C3N4溶胶为将50 mg 的Co-MoO3/TiO2@g-C3N4粉末溶于10mL超纯水中,并超声30 min后制得的水溶胶;
所述的PBS为10 m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所述的磷酸盐缓冲溶液的pH值为7.4;
所述的戊二醛溶液为体积比为2.5%的戊二醛水溶液。
实施例7 实施例1~6制备的电致化学发光氨基甲酸酯传感器,应用于氨基甲酸酯的检测,步骤如下:
(1)标准溶液配制:配制一组包括空白标样在内的不同浓度的氨基甲酸酯标准溶液;
(2)工作电极修饰:将如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电致化学发光氨基甲酸酯传感器为工作电极,将步骤(1)中配制的不同浓度的氨基甲酸酯标准溶液分别滴涂到工作电极表面,4 ℃ 冰箱中保存;
(3)工作曲线绘制:将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铂丝电极作为辅助电极,与步骤(2)所修饰好的工作电极组成三电极系统,连接到电致化学发光检测设备上;在电解槽中先后加入15 mL的K2S2O8溶液和100 µL 的H2O2溶液;用循环伏安法对组装的工作电极施加循环电压;根据所得的电致化学发光的光信号强度与氨基甲酸酯标准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绘制工作曲线;空白标样的光信号强度记为D 0,含有不同浓度的氨基甲酸酯标准溶液的光信号强度记为D i,响应光信号强度降低的差值为ΔD = D 0-D i,ΔD与氨基甲酸酯标准溶液的质量浓度C之间成线性关系,绘制ΔDC工作曲线;氨基甲酸酯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06~200 ng/mL,检出限为:1.9 pg/mL;
(4)氨基甲酸酯的检测:用待测样品代替步骤a中的氨基甲酸酯标准溶液,按照步骤b和c中的方法进行检测,根据响应光信号强度降低的差值ΔD和工作曲线,得到待测样品中氨基甲酸酯的含量;
所述的K2S2O8溶液由1 mol K2S2O8和1 mol KCl溶于10 L 的pH=6.5缓冲溶液中制备得到,所述的pH=6.5缓冲溶液为pH值为6.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
所述的H2O2溶液为过氧化氢水溶液,所述的过氧化氢水溶液的浓度为10%。

Claims (2)

1.一种基于钴掺杂二维纳米复合材料的电致化学发光氨基甲酸酯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所述的钴掺杂二维纳米复合材料为氮化碳上原位复合钴掺杂的氧化钼/二氧化钛纳米片的二维纳米复合材料Co-MoO3/TiO2@g-C3N4;所述的电致化学发光氨基甲酸酯传感器由工作电极、Co-MoO3/TiO2@g-C3N4、氨基甲酸酯抗体、牛血清白蛋白、戊二醛、辣根过氧化物酶组成;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a. Co-MoO3/TiO2@g-C3N4的制备;
b. 电致化学发光氨基甲酸酯传感器的制备;
其中,步骤a制备Co-MoO3/TiO2@g-C3N4的具体步骤为:
首先,取0.6~1.0 mmol钼酸钠和0.8~1.2 mmol钴盐加入到5 mL钛酸四丁酯中,搅拌过程中,缓慢加入0.5~0.8 mL氢氟酸,160~200 ℃下在反应釜中反应18~24小时,冷却至室温后,用超纯水和无水乙醇离心洗涤三次后,50℃下真空干燥;其次,取150~250 mg干燥后的固体与400 mg三聚氰胺混合,并研磨成粉末;然后,将研磨的粉末放入马弗炉中,升温速度为1~3 ℃/min,在 480~560℃下煅烧0.5~5小时;最后,将煅烧后的粉末冷却至室温,即制得Co-MoO3/TiO2@g-C3N4
所述的钴盐选自下列之一:硫酸钴、氯化钴、硝酸钴;
步骤b制备电致化学发光氨基甲酸酯传感器的具体步骤为:
(1)以ITO导电玻璃为工作电极,在电极表面滴涂8~12 µL的Co-MoO3/TiO2@g-C3N4溶胶,室温下晾干;
(2)将步骤(1)中得到的电极用缓冲溶液PBS清洗,继续在电极表面滴涂8~12 µL 10 µg/mL的氨基甲酸酯抗体溶液,4 ℃ 冰箱中保存晾干;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电极用PBS清洗,继续在电极表面滴涂8~12 µL 浓度为100 µg/mL的牛血清白蛋白溶液,4 ℃ 冰箱中保存晾干;
(4)将步骤(3)中得到的电极用PBS清洗,继续在电极表面滴涂2~4 µL 的戊二醛溶液,4℃ 冰箱中保存晾干;
(5)将步骤(4)中得到的电极用PBS清洗,继续在电极表面滴涂6~10 µL 浓度为20µg/mL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溶液,4 ℃ 冰箱中保存晾干;
(6)将步骤(5)中得到的电极用PBS清洗,在4 ℃ 冰箱中保存晾干后,即制得电致化学发光氨基甲酸酯传感器;
所述的Co-MoO3/TiO2@g-C3N4溶胶为将50 mg 的Co-MoO3/TiO2@g-C3N4粉末溶于10 mL超纯水中,并超声30 min后制得的水溶胶;
所述的PBS为10m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所述的磷酸盐缓冲溶液的pH值为7.4;
所述的戊二醛溶液为体积比为2.5%的戊二醛水溶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电致化学发光氨基甲酸酯传感器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应用步骤:
a. 标准溶液配制:配制一组包括空白标样在内的不同浓度的氨基甲酸酯标准溶液;
b. 工作电极修饰: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电致化学发光氨基甲酸酯传感器为工作电极,将步骤a中配制的不同浓度的氨基甲酸酯标准溶液分别滴涂到工作电极表面,4 ℃ 冰箱中保存;
c. 工作曲线绘制:将Ag/AgCl电极作为参比电极,铂丝电极作为对电极,与步骤b所修饰好的工作电极组成三电极系统,连接到电致化学发光检测设备上;在电解槽中先后加入15 mL的K2S2O8溶液和100 µL 的H2O2溶液;用循环伏安法对组装的工作电极施加循环电压;根据所得的电致化学发光的光信号强度与氨基甲酸酯标准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绘制工作曲线;空白标样的光信号强度记为D 0,含有不同浓度的氨基甲酸酯标准溶液的光信号强度记为D i,响应光信号强度降低的差值为ΔD = D 0-D i,ΔD与氨基甲酸酯标准溶液的质量浓度C之间成线性关系,绘制ΔDC工作曲线;
d. 氨基甲酸酯的检测:用待测样品代替步骤a中的氨基甲酸酯标准溶液,按照步骤b和c中的方法进行检测,根据响应光信号强度降低的差值ΔD和工作曲线,得到待测样品中氨基甲酸酯的含量;
所述的K2S2O8溶液由1 mol K2S2O8和1 mol KCl溶于10 L 的pH=6.5缓冲溶液中制备得到,所述的pH=6.5缓冲溶液为pH值为6.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
所述的H2O2溶液为过氧化氢水溶液,所述的过氧化氢水溶液的浓度为10%。
CN201610101691.3A 2016-02-25 2016-02-25 一种基于钴掺杂二维纳米复合材料的电致化学发光氨基甲酸酯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383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01691.3A CN105738350B (zh) 2016-02-25 2016-02-25 一种基于钴掺杂二维纳米复合材料的电致化学发光氨基甲酸酯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01691.3A CN105738350B (zh) 2016-02-25 2016-02-25 一种基于钴掺杂二维纳米复合材料的电致化学发光氨基甲酸酯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38350A CN105738350A (zh) 2016-07-06
CN105738350B true CN105738350B (zh) 2017-12-05

Family

ID=56248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0169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38350B (zh) 2016-02-25 2016-02-25 一种基于钴掺杂二维纳米复合材料的电致化学发光氨基甲酸酯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383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7079B (zh) * 2017-07-19 2020-01-21 济南大学 一种简易的草甘膦农药的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方法
CN108940342A (zh) * 2018-07-19 2018-12-07 广州大学 一种原位掺杂型钴系芬顿催化剂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4689A (zh) * 2013-07-01 2013-10-09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Fe3O4-AuNPs磁性复合纳米粒子固定化乙酰胆碱酯酶的磁性电极、制备及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00603B2 (ja) * 1987-08-17 1995-11-0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複合炭窒化物の製造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4689A (zh) * 2013-07-01 2013-10-09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Fe3O4-AuNPs磁性复合纳米粒子固定化乙酰胆碱酯酶的磁性电极、制备及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C3N4/TiO2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分析;傅遍红 等;《功能材料》;20140630;第45卷(第12期);12138-12144 *
Visible-light-induced blue MoO3–C3N4 composite with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Yeping Li,et al.;《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20150512;第70卷;500-505 *
负载金属对MoO3-TiO2光催化剂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影响;梅长松 等;《燃料化学学报》;20050425;第33卷(第2期);229-23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38350A (zh) 2016-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28758B (zh) 一种基于二维纳米光敏材料的光电化学对硫磷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699645B (zh) 一种电化学沙丁胺醇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572108B (zh) 一种电致化学发光内吸磷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717181B (zh) 一种基于双金属原位复合二维纳米材料的电化学马拉硫磷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572193A (zh) 一种基于复合铈掺杂的多孔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杀虫脒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738437B (zh) 一种基于金属及金属氧化物共掺杂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对硫磷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198501B (zh) 一种检测黄曲霉毒素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CN105738447B (zh) 一种电化学氯霉素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717178B (zh) 一种基于二氧化钛基二维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己烯雌酚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124588B (zh) 一种基于掺杂二氧化钛/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壬基酚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CN105738350B (zh) 一种基于钴掺杂二维纳米复合材料的电致化学发光氨基甲酸酯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675685B (zh) 一种基于锰掺杂二维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杀虫脒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738353B (zh) 一种光电化学溴氰菊酯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717098B (zh) 一种基于氮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片的电致化学发光双酚a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717099B (zh) 一种电致化学发光呋喃唑酮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124591B (zh) 一种基于二氧化钛/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的雌二醇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CN106053572B (zh) 一种电化学双酚a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CN106124589B (zh) 一种基于铁掺杂二维纳米材料构建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CN106198672B (zh) 一种检测氨基甲酸酯的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CN106053442B (zh) 一种基于铁钴共掺杂二维纳米材料的电致化学发光溴氰菊酯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CN105699646B (zh) 一种基于二氧化钛纳米片复合材料的电致化学发光壬基酚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738352B (zh) 一种基于双金属共掺杂二维纳米材料的光电化学莱克多巴胺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717179B (zh) 一种光电化学有机氯农药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738351B (zh) 一种基于磁性二维纳米复合材料的电致化学发光克伦特罗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053566B (zh) 一种基于二维磁性纳米光电材料的光电化学沙丁胺醇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