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34816A - 送纱轮 - Google Patents

送纱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34816A
CN105734816A CN201511022377.8A CN201511022377A CN105734816A CN 105734816 A CN105734816 A CN 105734816A CN 201511022377 A CN201511022377 A CN 201511022377A CN 105734816 A CN105734816 A CN 1057348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send
bar
wheel disc
yarn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2237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34816B (zh
Inventor
陈伯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5734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348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348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348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8Devices for supplying, feeding, or guiding threads to nee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送纱轮,该送纱轮进一步包括有:一第一轮盘;一第二轮盘,该第二轮盘与该第一轮盘相固结;一送纱杆组,设置于该第一轮盘与该第二轮盘之间,该送纱杆组包括有多数第一送纱杆及多数第二送纱杆,该第一送纱杆及该第二送纱杆分别呈一波浪形齿块体,该第一送纱杆及该第二送纱杆分别具有一凸齿部;藉此,能使送纱轮具有陶瓷送纱杆所自然造成送纱摩擦作用力,而得以免除轮胶圈的设置,同时,利用波浪形构造块体相互错开所组成的陶瓷送纱轮,使送纱效果达到积极的顺畅性、制作便利性且又不易出现故障。

Description

送纱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送纱轮,特别是指一种利用波浪形构造相互错开所组成的陶瓷送纱轮,使送纱效果达到顺畅、制作容易且又不易故障的送纱轮。
背景技术
按,送纱轮是安装在圆盘针织机上用以送纱的构件,现有送纱轮上套有橡胶或塑料的轮胶圈,藉纱线与送纱轮表面上的轮胶圈的摩擦力来输送纱线。由于轮胶圈受到纱线不停的摩擦后,将使轮胶圈表面变得不光滑而导致不良送纱现象,影响织品质量,故该轮胶圈必须定期更换。但由于每台针织机上的送纱轮及绕设的纱线数量庞大,因此更换一台针织机的送纱轮轮胶圈相当繁琐费时,且停机及更换工时都将产生效益及成本受到影响的问题发生。
为解决上述问题,相关技术有大陆专利公告第CN201068506Y号专利案,其揭示一种交叉结构的耐用送纱轮,包括有上轮盘、下轮盘及其间数值交叉安装的纱线送纱杆,该纱线送纱杆总体轮廓呈直角三角形状,其中的一条水平直角边或其上的两个端点顺着上轮盘或下轮盘的径向与上轮盘的下侧面或下轮盘的上侧面安装紧固;另一条竖直直角边或其上的两个端点与上轮盘的下侧面靠内缘及下轮盘的上侧面靠内缘安装紧固;水平直角边安装紧固在下轮盘上侧面的纱线支撑杆与水平直角边安装紧固在上轮盘下侧面的纱线支撑杆交叉相间设置。
前述该现有技术(第CN201068506Y号)是由上、下轮盘间多数交叉安装三角形纱线送纱杆所组成,其不仅构造复杂,且每一三角形纱线支撑杆的制作相当费时,而其纱线送纱杆由金属制成,其每一三角形纱线支撑杆的品质及角度的均一性控管难度相当高、导致成本提高。又金属纱线送纱杆在长时间被纱线的绕设,尤其在针织机大量吃纱时,纱线的锐利状形同刀刃在切割,三角形纱线送纱杆往往易于被纱线割伤而造成割伤杆上的毛边再来刮坏纱线表面组织,显非理想的设计。
因此,本发明人有鉴于现有送纱轮结构其制造、使用上的缺点及其结构设计上未臻理想的事实,本案发明人即着手研发其解决方案,希望能开发出一种更具制作容易性、送纱效果顺畅性及不易故障的送纱轮,以促进此业的发展,遂经多时的构思而有本发明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送纱轮,其能使送纱轮具有陶瓷送纱杆所自然造成送纱摩擦作用力,而得以免除轮胶圈的设置,进而达成其使用的稳定性、维修便利性及经济效益性。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种送纱轮,其能利用波浪形构造块体相互错开所组成的陶瓷送纱轮,使送纱效果达到积极的顺畅性、制作便利性且又不易出现故障。
本发明为达上述目的所实行的技术手段包括:一第一轮盘;一第二轮盘,该第二轮盘与该第一轮盘相固结;一送纱杆组,设置于该第一轮盘与该第二轮盘之间,该送纱杆组包括有多数第一送纱杆及多数第二送纱杆,该第一送纱杆及该第二送纱杆分别具有一凸齿部而呈波浪形齿块体。
所述的第一送纱杆一侧为一呈平面的背部,该背部两端分别为与该第一轮盘相接的一端杆部及与该第二轮盘相接的一端齿部,该凸齿部其中一边斜向往端杆部延伸并交会于一凹部,该端齿部一边为呈平面,另一边为斜向的一斜面部,且该斜面部往该凸齿部的另一边延伸并交会于一齿凹部,该第一送纱杆的凸齿部、该斜面部、该齿凹部及该凹部处是呈弧接面设置,且该第一送纱杆是以陶瓷所制成的陶瓷波浪形齿块体,该第一送纱杆的凸齿部与该底凸部往同一侧延伸凸出,该齿凹部的夹角为60~90度,以供一纱线绕设二至三圈,该齿凹部的夹角较佳为75度,该凸齿部具有一呈弧形的顶端。
所述的第二送纱杆一侧为一呈平面的背部,该背部两端分别为与该第一轮盘相接的一端齿部及与该第二轮盘相接的一端杆部,该第二送纱杆由该背部往另一侧延出一凸齿部,该端齿部一边为呈平面,另一边为斜向的一斜面部,该凸齿部其中一边斜向往该斜面部延伸并交会于一齿凹部,而该凸齿部另一边斜向往该端杆部延伸并交会于一底凹部,该第二送纱杆的凸齿部与该端齿部往同一侧延伸凸出,该第二送纱杆的凸齿部、该斜面部、该齿凹部、该凹部及该端杆部处是呈弧接面设置,且该第二送纱杆是以陶瓷所制成的陶瓷波浪形齿块体,该凸齿部具有一呈弧形的顶端。
所述的第一送纱杆一侧为一呈平面的背部并往另一侧延出一凸齿部,该第一送纱杆的背部两端分别为与该第一、二轮盘相接,该第二送纱杆一侧为一呈平面的背部并往另一侧延出一凸齿部,该第二送纱杆的背部两端分别为与该第一、二轮盘相接,该第一送纱杆与该第二送纱杆为相同结构并上下颠倒而交错环设于该第一轮盘与该第二轮盘之间。
所述的第一送纱杆与该第二送纱杆为相同结构并上下颠倒而交错环设于该第一轮盘与该第二轮盘之间。
所述的第一轮盘设有一中央部位的穿孔,该穿孔周边设有多数固定螺孔及多数向下凸伸的定位柱,该第一轮盘底面外环部位设有多数较短的第一顶凹槽及多数较长的第二顶凹槽,该第一顶凹槽及该第二顶凹槽呈交错的环状布设。
所述的第二轮盘设有一轮盘体,该轮盘体上设有一径宽较小而凸升的轮座体,该轮座体上方凸伸有一定位轴筒,该定位轴筒具有一轴孔,该轮座体上于该定位轴筒的周边处设有多数定位孔及多数固定螺孔,该轮座体周边设有环状布列而用以设置该送纱杆组的凹槽组,该凹槽组包括有多数交错设置的第一定位凹槽及第二定位凹槽,该第一定位凹槽及该第二定位凹槽分别深入该轮座体,并分别向下延伸于该轮盘体上形成第一底凹槽及第二底凹槽,该第一底凹槽向外环方向延伸的长度大于第二底凹槽向外环方向延伸的长度。
所述的送纱轮组装于一送纱本体,该送纱本体包括有一基座本体,该基座本体上方设有一入纱单元及驱动轮组,该入纱单元上设有多数纱孔,该驱动轮组连动设有一传动轴,该传动轴传动连结于该送纱轮,该基座本体下方固设有一导纱板,该导纱板上设有多数导纱眼,该多数导纱眼至少包括位于该导纱板两侧且上下成对的第一入纱孔、第二入纱孔及第一出纱孔、第二出纱孔;一导纱单元固设于该导纱板上,该导纱单元一端枢设有一第一导纱臂及第二导纱臂,该第一导纱臂的末端设有一第一导纱眼及第二导纱眼,该第二导纱臂的末端设有一第三导纱眼及第四导纱眼,一纱线穿设该入纱单元、该导纱板的该多数导纱眼、该第一导纱臂的该第一导纱眼及该第二导纱眼、该第二导纱臂的该第三导纱眼及该第四导纱眼,当该送纱轮不进行送纱线时,藉该第一导纱臂、该第二导纱臂的导引,使该纱线不与该送纱轮接触且呈围设于该送纱轮的外部。
本发明为达上述目的所实行的另一技术手段包括:一第一轮盘;一第二轮盘,该第二轮盘与该第一轮盘相固结;一送纱杆组,设置于该第一轮盘与该第二轮盘之间,该送纱杆组包括有多数第一送纱杆及多数第二送纱杆,该第一送纱杆及该第二送纱杆分别具有一端窄部及端宽部。
所述的第一送纱杆一侧为呈平面的背部,该端宽部由背部往另一侧延伸出而形同略呈一半齿形的构成,该端宽部一边为呈平面,另一边为斜向的斜面部,该斜面部与该端窄部的向下延伸交会形成一凹部。
所述的第一送纱杆与该第二送纱杆为相同结构并上下颠倒而交错环设于该第一轮盘与该第二轮盘之间。
本发明为达上述目的所实行的又一技术手段包括:一第一轮盘,该第一轮盘底面凸设有一轮座体,该轮座体的周边环设有凸出的多数第一边肋;一第二轮盘,设有一轮盘体,该轮盘体上凸设有一轮座体,该轮座体的周边环设有凸出的多数第二边肋;一送纱杆组,固设于该第一轮盘与该第二轮盘之间,该送纱杆组包括有多数第一送纱杆及多数第二送纱杆,该第一送纱杆呈一对应设于该第一边肋上的弧弯状罩板,第二送纱杆呈一对应设于该第二边肋上的弧弯状罩板。
所述的第一送纱杆及第二送纱杆为相同构件并呈相互交错的反向设置于该第一、二边肋上。
所述的第一轮盘设有一中央部位的穿孔,该穿孔周边设有多数固定螺孔及多数向下凸伸的定位柱,该轮座体呈内缩的椎状圆柱而具有一底环接面及顶侧环接面,该第一边肋与该顶侧环接面间设有插缝。
所述的轮座体呈内缩的椎状圆柱而具有一顶环接面及底侧环接面,该第二边肋与该底侧环接面间设有插缝,该轮座体中央部位的上方凸伸有一定位轴柱,该定位轴柱具有一槽孔,该轮座体上于该定位轴柱的周边处设有多数定位孔及固定螺孔。
本发明为达上述目的所实行的再一技术手段包括:一第一轮盘,该第一轮盘底面凸设有一轮座体,该轮座体的周边环设有内凹的多数第一凹肋;一第二轮盘,设有一轮盘体,该轮盘体上凸设有一轮座体,该轮座体的周边环设有内凹的多数第二凹肋;一送纱杆组,固设于该第一轮盘与该第二轮盘之间,该送纱杆组包括有多数第一送纱杆及多数第二送纱杆,该第一送纱杆呈一对应设于该第一凹肋上的柱状体,第二送纱杆呈一对应设于该第二凹肋上的柱状体。
所述的第一送纱杆及第二送纱杆为相同构件并呈相互交错的反向设置于该第一、二凹肋上。
所述的第一轮盘设有一中央部位的穿孔,该穿孔周边设有多数固定螺孔及多数向下凸伸的定位柱,该轮座体呈内缩的椎状圆柱而具有一底环接面及顶侧环接面,该第一凹肋在该顶侧环接面上形成有多数插槽,并在各该插槽之间设有一接槽。
所述的轮座体呈内缩的椎状圆柱而具有一顶环接面及底侧环接面,该第二凹肋在该底侧环接面上形成有多数插槽,并在各该插槽之间设有一接槽,该轮座体中央部位的上方凸伸有一定位轴柱,该定位轴柱具有一槽孔,该轮座体上于该定位轴柱的周边处设有多数定位孔及固定螺孔。
有关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详细说明,配合如下附图的实施例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送纱轮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A为第一实施例的齿凹部角度示意图;
图3为图2实施例的倒转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绕纱状态平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送纱本体的送纱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送纱本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送纱本体于送纱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送纱本体于不送纱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送纱轮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绕纱状态平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齿凹部角度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绕纱状态平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5A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第一轮盘的倒转立体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纱线绕设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8A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第一轮盘的倒转立体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纱线绕设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1A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第一轮盘的倒转立体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纱线绕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发明送纱轮1进一步包括有一第一轮盘10、第二轮盘20及设于该第一轮盘10、第二轮盘20之间的送纱杆组30。
该第一轮盘10设有一中央部位的穿孔11,该穿孔11周边设有多数固定螺孔12及多数向下凸伸的定位柱14(参图3),另该第一轮盘10底面外环部位设有多数较短的第一顶凹槽15及多数较长的第二顶凹槽16,且该第一顶凹槽15及第二顶凹槽16是呈交错的环状布设
该第二轮盘20设有一轮盘体201,该轮盘体201上设有一径宽较小而凸升的轮座体21,该轮座体21上方(相对该第一轮盘10方向)凸伸有一定位轴柱22,该定位轴柱22具有一槽孔221,另该轮座体21上于该定位轴柱22的周边处设有多数定位孔211及固定螺孔216;再者,该轮座体21周边设有环状布列的凹槽组210,该凹槽组210包括有多数交错设置的第一定位凹槽212及第二定位凹槽213,该第一定位凹槽212、第二定位凹槽213是深入该轮座体21,并分别向下延伸于该轮盘体201上形成第一底凹槽214及第二底凹槽215,而该第一底凹槽214向外环方向延伸的长度大于第二底凹槽215向外环方向延伸的长度。
该送纱杆组30设于该轮座体21周边的凹槽组210处,该送纱杆组30包括有多数第一送纱杆31及多数第二送纱杆32,该第一送纱杆31或第二送纱杆32是呈具波浪形齿块体。
第一送纱杆31一侧为呈平面的背部310,背部310两端分别为与第一轮盘10相接的端杆部311及与第二轮盘20相接的端齿部312,且由背部310往另一侧延出一凸齿部313与该端齿部312,使该端齿部312形同略呈一半齿形的构成,即端齿部312一边为呈平面,另一边为斜向的斜面部315。该凸齿部313其中一斜面与端杆部311的向下延伸交会形成一凹部314;该端齿部312的斜面部315与该凸齿部313另一斜面交会形成一齿凹部316。
第二送纱杆32一侧为呈平面的背部320,背部320两端分别为与第一轮盘10相接的端齿部321及与第二轮盘20相接的端杆部322,且由背部320往另一侧延出一凸齿部323与该端齿部321,使该端齿部321形同略呈一半齿形的构成,即端齿部321一边为呈平面,另一边为斜向的斜面部324。凸齿部323其中一斜面与该与端齿部321向上的延伸交会形成一凹部326;该端齿部321的斜面部324与该凸齿部323另一斜面交会形成一齿凹部325。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送纱杆31与第二送纱杆32可以设置为相同结构并以图2中第一送纱杆31为正向位置,第二送纱杆32为反向位置,依序上下颠倒组接于凹槽组210对应的定位凹槽中。又如图2A所示,其是以第一送纱杆31为例进行该齿凹部316角度设置的说明。该第一送纱杆31的齿凹部316(325)其夹角A可为60~90度,较佳夹角A为75度,使该送纱杆组30可绕上下共两圈的纱线Y。
第一送纱杆31的端杆部311、凸齿部313、凹部314、斜面部315及齿凹部316处与第二送纱杆32的端齿部321、凸齿部323、斜面部324、齿凹部325及凹部326均可用以承接或接触到纱线Y(参图4、图5)的部位是呈弧接面设置为佳,且该第一送纱杆31与第二送纱杆32是以陶瓷所制成的陶瓷波浪形齿块体,以确保其相对顺畅性而降低对纱线Y的伤害,并得以提升其耐用性。
请一并参阅图4、图5,本发明该送纱轮1组装时,该第一送纱杆31及第二送纱杆32是呈交错地设于该凹槽组210,即该第一送纱杆31以其背部310向着定位轴柱22方向设于该第一定位凹槽212,并使端杆部311对应置于该第一顶凹槽15及该端齿部312对应置于该第一底凹槽214;而该第二送纱杆32以其背部320向着定位轴柱22方向设于该第二定位凹槽213,并使该端齿部321对应置于该第二顶凹槽16及该端杆部322对应置于该第二底凹槽215,而呈该第一送纱杆31、第二送纱杆32的交错环状布设于该轮座体21的周环边上。
继组合该第一轮盘10与第二轮盘20,即将该第二轮盘20的定位轴柱22穿设组合于该第一轮盘的穿孔11,而该定位柱14则对应插设定位于该定位孔211,再以螺杆13螺锁于该固定螺孔12、216,而固结该第一轮盘10与第二轮盘20,并得以紧固定位该送纱杆组30,使该送纱杆组30安装于该第一轮盘10与第二轮盘20之间。
又如图5所示,相邻的齿凹部325、凹部314及相邻的凹部326、齿凹部316分别形成该送纱轮1的一上、下线环绕区域,用以供该纱线Y的绕设。
请参阅图4、图6及图7,本发明该送纱轮1组装于一送纱本体40,该送纱本体40包括有一基座本体41,该基座本体41后端部设有一固定凹部42,该固定凹部42可藉由螺件锁固在圆针织机的纱架环圈上(未图示);该基座本体41上方设有一入纱单元43及驱动轮组44,该入纱单元43可呈一入纱导板构成,其上设有多数纱孔431,该驱动轮组44用以提供该送纱本体40的旋转动力,该驱动轮组44连动设有一传动轴46,如图4所示,该传动轴46插设于该送纱轮1(第二轮盘20)其定位轴柱22的槽孔221,并以一螺固件47相固结,使该传动轴46得以带动该送纱轮1旋转;该基座本体41下方固设有一导纱板45,该导纱板45上设有多数导纱眼及定位孔,其中,该多数导纱眼至少包括位于该导纱板45两侧且上下成对的第一入纱孔451、第二入纱孔452及第一出纱孔453、第二出纱孔454;一导纱单元50,固设(螺固)于该导纱板45上,该导纱单元50前端枢设有一第一导纱臂51及第二导纱臂52,该第一导纱臂51及第二导纱臂52可呈曲杆构成,该第一导纱臂51的末端设有一第一导纱眼511及第二导纱眼512,该第二导纱臂52的末端设有一第三导纱眼521及第四导纱眼522。
请一并参阅图6、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送纱本体40进行纱线Y的送纱操作示意图,纱线Y从该入纱单元43进入,该纱线Y即经该纱孔431、第一入纱孔451而绕经该送纱轮1的上线环绕区域,继经该第一导纱眼511、第三导纱眼521、第一出纱孔453、第二入纱孔452而再次绕经该送纱轮1的下线环绕区域,又继经该第二导纱眼512、第四导纱眼522及该第二出纱孔454而出线。
而藉该第一导纱臂51及第二导纱臂52相对该送纱轮1的送纱、导纱作用,使纱线Y在快速送纱时可避免引起与送纱轮1有打滑现象,保持送纱的稳定性,且使纱线Y绕设在送纱轮1表面的疏密程度得以因应市场布匹特性需求调整至最适当状态。
由于该送纱轮1是由特殊形状设计成的两个陶瓷块来构成接触导引纱线Y的主体,即呈波浪形齿块体且可相互通用的第一送纱杆31与该第二送纱杆32,如此以相对位置呈不同外周波浪形而相互错开组成的送纱轮1,可自然造成送纱摩擦作用力,形同习知轮胶圈的作用力,不但可解决习知技术的缺失问题,更可达到耐磨耐用的实用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9,为本发明该送纱本体40不进行纱线Y的送纱操作示意图,藉该导纱单元50及其第一导纱臂51、第二导纱臂52的导引,可使纱线Y不与该送纱轮1接触,使该纱线Y仅呈外部围设而不接触该送纱轮1的状态,如图所示,该纱线Y呈梯形围设于该送纱轮1的外围。
本发明送纱轮藉由上述构成,其能使送纱轮具有陶瓷送纱杆所自然造成送纱摩擦作用力,而得以免除轮胶圈的设置,进而达其使用稳定性、维修便利性及经济效益性;且同时,本发明能利用波浪形构造块体相互错开所组成的陶瓷送纱轮,使积极达到送纱效果顺畅性、制作便利性且又不易故障。
请参阅图10、图1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及部分立体分解图,本实施例中主要组件均应第一实施例相同并具有同样的功效,故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差异在设于第一轮盘10与第二轮盘20之间的送纱杆组30A。
送纱杆组30A包括有多数第一送纱杆31A及多数第二送纱杆32A,第一送纱杆31A两端的端杆部311、端齿部312以及第二送纱杆32A两端的端齿部321、端杆部322的宽度分别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送纱杆31以及第二送纱杆32相同,所以能对应组装在第一轮盘10与第二轮盘20之间。
第一送纱杆31A的凸齿部313A具有呈弧形的顶端,其形状较第一送纱杆31的凸齿部313顶端圆弧,使得凸齿部313A其中一边呈弧状斜向往端杆部311延伸并交会于一凹部314A,端齿部312一边为呈平面,另一边为斜向的斜面部315A。凸齿部313A的另一边较凸齿部313更陡直地延伸,并与斜面部315A交会于一齿凹部316A,使齿凹部316A内凹的幅度更大。
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二送纱杆32A与第一实例中的第二送纱杆32差异在于第二送纱杆32A具有呈弧形顶端的凸齿部323A,其形状较第二送纱杆32的凸齿部323顶端圆弧。端齿部321一边为呈平面,另一边为斜向的斜面部324A,凸齿部323其中一边更陡直地斜向往斜面部324A延伸并交会于一第二齿凹部325A,使第二齿凹部325A内凹的幅度更大,而凸齿部323A另一边斜向往端杆部322延伸并交会于一底凹部326A。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送纱杆31A与第二送纱杆32A可以设置为相同结构并以图10中第一送纱杆31A为正向位置,第二送纱杆32A为反向位置,依序上下颠倒组接于凹槽组210对应的定位凹槽中。
如图11所示,相邻的第二齿凹部325A、凹部314A、及相邻的底凹部326A、齿凹部316A分别形成该送纱轮1的一上、下两圈环绕区域,用以供该纱线Y的绕设。
请参阅图12、图13及图1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基础构件与组装方式同于第一实施例,如该第一轮盘10、第二轮盘20及相互间的组装设置,故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差异在设于第一轮盘10与第二轮盘20之间的送纱杆组30B。
该送纱杆组30B设于该轮座体21周边的凹槽组210处,该送纱杆组30B包括有多数第一送纱杆31B及多数第二送纱杆32B,该第一送纱杆31B或第二送纱杆32B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近的结构亦呈具波浪形齿块体,差异在于图中所示的形动,故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送纱杆31B与第二送纱杆32B可以设置为相同结构并以图12中第一送纱杆31B为正向位置,第二送纱杆32B为反向位置,依序上下颠倒组接于凹槽组210对应的定位凹槽中。
第一送纱杆31B的端杆部311、凸齿部313B、凹部314B、斜面部315B及齿凹部316B处与第二送纱杆32B的端齿部321、凸齿部323B、斜面部324B、齿凹部325B及凹部326B均可用以承接或接触到纱线Y(参图5)的部位是呈弧接面设置为佳,且该第一送纱杆31B与第二送纱杆32B是以陶瓷所制成的陶瓷波浪形齿块体,以确保其相对顺畅性而降低对纱线Y的伤害,并得以提升其耐用性。
请参阅图13、图14,用以说明送纱杆组30B的绕线与角度设置关系,由于该第一送纱杆31B及第二送纱杆32B是呈相同构成而为一正一反的组装设置,故图示中仅以该第一送纱杆31B为代表进行说明。该第一送纱杆31B的齿凹部316B(325B)其夹角A可为60~90度,较佳夹角A为75度;当该齿凹部316B(325B)的夹角A为60~90度时,该送纱杆组30B可绕二至三圈的纱线Y,而当该齿凹部316B(325B)的夹角A为75度时,该送纱杆组30B可绕两圈的纱线Y。
该送纱杆组30B组合后,该凸齿部313B(323B)相对邻接位于该齿凹部325B(316B),使得该送纱杆组30B形成3个环绕区域,即为图标中的U环绕区域、M环绕区域及L环绕区域,用以供该纱线Y的绕设。其中该U、M环绕区域分别由该凸齿部313B、齿凹部325B所形成而位于该凸齿部313B两侧,而该M、L环绕区域同时也分别由该凸齿部313B、齿凹部316B所形成而位于该凸齿部323B两侧。
本实施例中的送纱杆组30B藉由特殊形状、角度设计成的两个陶瓷块来构成接触导引纱线Y的主体,即呈波浪形齿块体且可相互通用的第一送纱杆31B与该第二送纱杆32B,如此以相对位置呈不同外周波浪形而相互错开组成的送纱轮1可进行该纱线Y进行3圈(Y1、Y2、Y3)的绕设。
请参阅图15、图16,用以说明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主要构成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并具有同样的功效,故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送纱杆组60包括有多数第一送纱杆61及多数第二送纱杆62。该第一送纱杆61一侧为呈平面的背部610,背部610两端分别为与第一轮盘10相接的端窄部611及与第二轮盘20相接的端宽部612,该端宽部612由背部610往另一侧延伸出而形同略呈一半齿形的构成,即端宽部612一边(底边)为呈平面,另一边为斜向的斜面部613。该端宽部612的斜面部613与端窄部611的向下延伸交会形成一凹部614。
第二送纱杆62一侧为呈平面的背部620,背部620两端分别为与第一轮盘10相接的端齿部621及与第二轮盘20相接的端杆部622,该端杆部622由背部610往另一侧延伸出而形同略呈一半齿形的构成,即端齿部621一边(顶边)为呈平面,另一边为斜向的斜面部623。该端齿部621的斜面部623与端杆部622的向上延伸交会形成一凹部624。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送纱杆61与第二送纱杆62可以设置为相同结构并以第一送纱杆61为正向位置,第二送纱杆62为反向位置,依序上下颠倒组接于凹槽组210对应的定位凹槽中,使得该斜面部613、623间形成一M环绕区域,如图17所示。
前述该第一送纱杆61的端窄部611、端宽部612、斜面部613、凹部614处与第二送纱杆62的端齿部621、端齿部622、斜面部623、凹部624均可用以承接或接触到纱线Y(参图17)的部位是呈弧接面设置为佳,且该第一送纱杆61与第二送纱杆62是以陶瓷所制成的陶瓷波浪形齿块体,以确保其相对顺畅性而降低对纱线Y的伤害,并得以提升其耐用性。
请一并参阅图17,组装时,该第一送纱杆61及第二送纱杆62是呈交错地设于该凹槽组210,即该第一送纱杆61以其背部610向着定位轴柱22方向设于该第一定位凹槽212,并使端窄部611对应置于该第一顶凹槽15及该端宽部612对应置于该第一底凹槽214;而该第二送纱杆62以其背部620向着定位轴柱22方向设于该第二定位凹槽213,并使该端齿部621对应置于该第二顶凹槽16及该端杆部622对应置于该第二底凹槽215,而呈该第一送纱杆61、第二送纱杆62的交错环状布设于该轮座体21的周环边上。
继如图16所示,组合该第一轮盘10与第二轮盘20,即将该第二轮盘20的定位轴柱22穿设组合于该第一轮盘的穿孔11,使形成一下方组装层,并将该定位柱14则对应插设定位于该定位孔211。
继将前述另一送纱轮1作为上方组装层迭设其上,使形成两层结构体,再以螺杆13螺锁,以紧固定位其间的该送纱杆组60,使该送纱杆组60安装于各层的该第一轮盘10与第二轮盘20之间。如此设置,上下相邻的M环绕区域可分别形成一上、下环绕区域,用以供该纱线Y两圈的绕设。
请参阅图18、图19及图20,用以说明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并具有同样的功效,故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以下进行其差异说明:该第一轮盘10设有一中央部位的穿孔11,该穿孔11周边设有多数固定螺孔12及多数向下凸伸(参图18A)的定位柱14,另该第一轮盘10底面凸设有一轮座体17,该轮座体17是呈内缩的椎状圆柱,其具有一底环接面170及顶侧环接面172,该轮座体17的周边环设有多数第一边肋171,该多数第一边肋171是呈凸出该轮座体17周边的布设,该第一边肋171与该顶侧环接面172间设有插缝173。
该第二轮盘20设有一轮盘体201,该轮盘体201上凸设有一轮座体23,该轮座体23是呈内缩的椎状圆柱,其具有一顶环接面230及底侧环接面232,该轮座体21的周边环设有多数第二边肋231,该多数第二边肋231是呈凸出该轮座体21周边的布设,该第二边肋231与该底侧环接面232间设有插缝233。
该轮座体21中央部位的上方(相对该第一轮盘10方向)凸伸有一定位轴柱22,该定位轴柱22具有一槽孔221,另该轮座体21上于该定位轴柱22的周边处设有多数定位孔211及固定螺孔216。
该送纱杆组70包括有多数第一送纱杆71及多数第二送纱杆72,该第一送纱杆71呈一对应该第一边肋171的弧弯状罩板,其具有一顶端部711及底端部712;第二送纱杆72呈一对应该第二边肋231的弧弯状罩板,其具有一顶端部721及底端部722。该第一送纱杆71与第二送纱杆72用以承接或接触到纱线Y(参图20),其是以陶瓷所制成且具弧接面设置为佳。再者,该第一送纱杆71与第二送纱杆72可以为相同构件并呈相互交错的反向设置。
该第一送纱杆71及第二送纱杆72是呈交错地分别罩设于该第一边肋171、第二边肋231上,并使该第一送纱杆71的底端部712嵌设于该插缝233,而该第二送纱杆72的顶端部721嵌设于该插缝173。
组合该第一轮盘10与第二轮盘20,使该轮座体17的底环接面170抵接该轮座体23的顶环接面230,继将该第二轮盘20的定位轴柱22穿设组合于该第一轮盘的穿孔11,使形成一送纱轮1A组装层,并将该定位柱14则对应插设定位于该定位孔211。
第五实施例可与第四实施例相同将送纱轮1组装为两层结构体,使该第一送纱杆71与第二送纱杆72间呈斜向交错的设置形成一M环绕区域,而两层的组装层具有上下相邻的M环绕区域可分别形成上、下两环绕区域,用以供该纱线Y两圈的绕设。
请参阅图21、图22及图23,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图及部分立体分解图,本实施例中主要组件均应第五实施例相同并具有同样的功效,故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第六实施例与第五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其呈柱状体的送纱杆组70A以及供送纱杆组70A组装的第一轮盘10A与第二轮盘20A。
第一轮盘10A在其轮座体17A上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凹肋171A,第一凹肋171A一端在顶侧环接面172上形成有多数插槽174A,并在各插槽174A之间设有一接槽175A,而不同于第五实施例中向外凸的第一边肋171,其他部分均与第五实施例相同,而在第二轮盘20A其轮座体23A同样设有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二凹肋231A,第二凹肋231A一端在顶侧环接面232上形成有多数插槽234A,并在各插槽234A之间设有一接槽235A,其他部分均与第五实施例相同。
送纱杆组70A包括有多数第一送纱杆71A及多数第二送纱杆72A,该第一送纱杆71A为对应第一凹肋171A的柱状体,其具有一顶端部711A及底端部712A;第二送纱杆72A为对应第二凹肋231A的柱状体,其具有一顶端部721A及底端部722A。
该第一送纱杆71A与第二送纱杆72A用以承接或接触到纱线Y(参图23),其是以陶瓷所制成且具弧接面设置为佳。再者,该第一送纱杆71A与第二送纱杆72A可以为相同构件并呈相互交错的反向设置。
该第一送纱杆71A及第二送纱杆72A是呈交错地分别设于该第一、二凹肋231A、171A上,并使该第一送纱杆71A的底端部712A嵌设于该插槽234A,第一送纱杆71A的顶端部711A嵌设于接槽175A,而该第二送纱杆72A的顶端部721A嵌设于该插槽174A,第二送纱杆72A的底端部722A嵌设于接槽235A。
第六实施例可与第五实施例相同将送纱轮1组装为两层结构体,使该第一送纱杆71A与第二送纱杆72A间呈斜向交错的设置形成一M环绕区域,而两层的组装层具有上下相邻的M环绕区域可分别形成上、下两环绕区域,用以供该纱线Y两圈的绕设。
本发明经由上述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功能与特性可知,本发明的送纱轮除用于一般送纱外,特别适用于消极送纱、不规则送纱、变色送纱及提花送纱等。

Claims (31)

1.一种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送纱轮包括:
一第一轮盘;
一第二轮盘,该第二轮盘与该第一轮盘相固结;
一送纱杆组,设置于该第一轮盘与该第二轮盘之间,该送纱杆组包括有多数第一送纱杆及多数第二送纱杆,该第一送纱杆及该第二送纱杆分别具有一凸齿部而呈波浪形齿块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送纱杆一侧为一呈平面的背部,该背部两端分别为与该第一轮盘相接的一端杆部及与该第二轮盘相接的一端齿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凸齿部其中一边斜向往端杆部延伸并交会于一凹部,该端齿部一边为呈平面,另一边为斜向的一斜面部,且该斜面部往该凸齿部的另一边延伸并交会于一齿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送纱杆的凸齿部、该斜面部、该齿凹部及该凹部处是呈弧接面设置,且该第一送纱杆是以陶瓷所制成的陶瓷波浪形齿块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送纱杆的凸齿部与该底凸部往同一侧延伸凸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齿凹部的夹角为60~90度,以供一纱线绕设二至三圈。
7.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凸齿部具有一呈弧形的顶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齿凹部的夹角较佳为75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送纱杆一侧为一呈平面的背部,该背部两端分别为与该第一轮盘相接的一端齿部及与该第二轮盘相接的一端杆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送纱杆由该背部往另一侧延出一凸齿部,该端齿部一边为呈平面,另一边为斜向的一斜面部,该凸齿部其中一边斜向往该斜面部延伸并交会于一齿凹部,而该凸齿部另一边斜向往该端杆部延伸并交会于一底凹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送纱杆的凸齿部、该斜面部、该齿凹部、该凹部及该端杆部处是呈弧接面设置,且该第二送纱杆是以陶瓷所制成的陶瓷波浪形齿块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凸齿部具有一呈弧形的顶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送纱杆的凸齿部与该端齿部往同一侧延伸凸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送纱杆一侧为一呈平面的背部并往另一侧延出一凸齿部,该第一送纱杆的背部两端分别为与该第一、二轮盘相接,该第二送纱杆一侧为一呈平面的背部并往另一侧延出一凸齿部,该第二送纱杆的背部两端分别为与该第一、二轮盘相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送纱杆与该第二送纱杆为相同结构并上下颠倒而交错环设于该第一轮盘与该第二轮盘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送纱杆与该第二送纱杆为相同结构并上下颠倒而交错环设于该第一轮盘与该第二轮盘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9或14所述的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轮盘设有一中央部位的穿孔,该穿孔周边设有多数固定螺孔及多数向下凸伸的定位柱,该第一轮盘底面外环部位设有多数较短的第一顶凹槽及多数较长的第二顶凹槽,该第一顶凹槽及该第二顶凹槽呈交错的环状布设。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9或14所述的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轮盘设有一轮盘体,该轮盘体上设有一径宽较小而凸升的轮座体,该轮座体上方凸伸有一定位轴筒,该定位轴筒具有一轴孔,该轮座体上于该定位轴筒的周边处设有多数定位孔及多数固定螺孔,该轮座体周边设有环状布列而用以设置该送纱杆组的凹槽组,该凹槽组包括有多数交错设置的第一定位凹槽及第二定位凹槽,该第一定位凹槽及该第二定位凹槽分别深入该轮座体,并分别向下延伸于该轮盘体上形成第一底凹槽及第二底凹槽,该第一底凹槽向外环方向延伸的长度大于第二底凹槽向外环方向延伸的长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送纱轮组装于一送纱本体,该送纱本体包括有一基座本体,该基座本体上方设有一入纱单元及驱动轮组,该入纱单元上设有多数纱孔,该驱动轮组连动设有一传动轴,该传动轴传动连结于该送纱轮,该基座本体下方固设有一导纱板,该导纱板上设有多数导纱眼,该多数导纱眼至少包括位于该导纱板两侧且上下成对的第一入纱孔、第二入纱孔及第一出纱孔、第二出纱孔;一导纱单元固设于该导纱板上,该导纱单元一端枢设有一第一导纱臂及第二导纱臂,该第一导纱臂的末端设有一第一导纱眼及第二导纱眼,该第二导纱臂的末端设有一第三导纱眼及第四导纱眼。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送纱轮,其特征在于:一纱线穿设该入纱单元、该导纱板的该多数导纱眼、该第一导纱臂的该第一导纱眼及该第二导纱眼、该第二导纱臂的该第三导纱眼及该第四导纱眼,当该送纱轮不进行送纱线时,藉该第一导纱臂、该第二导纱臂的导引,使该纱线不与该送纱轮接触且呈围设于该送纱轮的外部。
21.一种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送纱轮包括:
一第一轮盘;
一第二轮盘,该第二轮盘与该第一轮盘相固结;
一送纱杆组,设置于该第一轮盘与该第二轮盘之间,该送纱杆组包括有多数第一送纱杆及多数第二送纱杆,该第一送纱杆及该第二送纱杆分别具有一端窄部及端宽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送纱杆一侧为呈平面的背部,该端宽部由背部往另一侧延伸出而形同略呈一半齿形的构成,该端宽部一边为呈平面,另一边为斜向的斜面部,该斜面部与该端窄部的向下延伸交会形成一凹部。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送纱杆与该第二送纱杆为相同结构并上下颠倒而交错环设于该第一轮盘与该第二轮盘之间。
24.一种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送纱轮包括:
一第一轮盘,该第一轮盘底面凸设有一轮座体,该轮座体的周边环设有凸出的多数第一边肋;
一第二轮盘,设有一轮盘体,该轮盘体上凸设有一轮座体,该轮座体的周边环设有凸出的多数第二边肋;
一送纱杆组,固设于该第一轮盘与该第二轮盘之间,该送纱杆组包括有多数第一送纱杆及多数第二送纱杆,该第一送纱杆呈一对应设于该第一边肋上的弧弯状罩板,第二送纱杆呈一对应设于该第二边肋上的弧弯状罩板。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送纱杆及第二送纱杆为相同构件并呈相互交错的反向设置于该第一、二边肋上。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轮盘设有一中央部位的穿孔,该穿孔周边设有多数固定螺孔及多数向下凸伸的定位柱,该轮座体呈内缩的椎状圆柱而具有一底环接面及顶侧环接面,该第一边肋与该顶侧环接面间设有插缝。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轮座体呈内缩的椎状圆柱而具有一顶环接面及底侧环接面,该第二边肋与该底侧环接面间设有插缝,该轮座体中央部位的上方凸伸有一定位轴柱,该定位轴柱具有一槽孔,该轮座体上于该定位轴柱的周边处设有多数定位孔及固定螺孔。
28.一种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送纱轮包括:
一第一轮盘,该第一轮盘底面凸设有一轮座体,该轮座体的周边环设有内凹的多数第一凹肋;
一第二轮盘,设有一轮盘体,该轮盘体上凸设有一轮座体,该轮座体的周边环设有内凹的多数第二凹肋;
一送纱杆组,固设于该第一轮盘与该第二轮盘之间,该送纱杆组包括有多数第一送纱杆及多数第二送纱杆,该第一送纱杆呈一对应设于该第一凹肋上的柱状体,第二送纱杆呈一对应设于该第二凹肋上的柱状体。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送纱杆及第二送纱杆为相同构件并呈相互交错的反向设置于该第一、二凹肋上。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轮盘设有一中央部位的穿孔,该穿孔周边设有多数固定螺孔及多数向下凸伸的定位柱,该轮座体呈内缩的椎状圆柱而具有一底环接面及顶侧环接面,该第一凹肋在该顶侧环接面上形成有多数插槽,并在各该插槽之间设有一接槽。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轮座体呈内缩的椎状圆柱而具有一顶环接面及底侧环接面,该第二凹肋在该底侧环接面上形成有多数插槽,并在各该插槽之间设有一接槽,该轮座体中央部位的上方凸伸有一定位轴柱,该定位轴柱具有一槽孔,该轮座体上于该定位轴柱的周边处设有多数定位孔及固定螺孔。
CN201511022377.8A 2014-12-30 2015-12-30 送纱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348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397122 2014-12-30
CN201410839712 2014-12-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34816A true CN105734816A (zh) 2016-07-06
CN105734816B CN105734816B (zh) 2019-07-26

Family

ID=5600031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2237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34816B (zh) 2014-12-30 2015-12-30 送纱轮
CN201521131123.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258776U (zh) 2014-12-30 2015-12-30 送纱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131123.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258776U (zh) 2014-12-30 2015-12-30 送纱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57348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4816B (zh) * 2014-12-30 2019-07-26 陈伯霖 送纱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30993U (en) * 2007-07-27 2008-04-21 Jin Fuji Entpr Co Ltd Non-linear striper feeder
CN201258393Y (zh) * 2008-07-23 2009-06-17 东莞今富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交叉结构的送纱轮
CN201593106U (zh) * 2009-12-16 2010-09-29 启圣(厦门)机械有限公司 针织机储纱轮的改进结构
CN202786672U (zh) * 2012-08-08 2013-03-13 陈仁惠 送纱轮改良构造
TWM500778U (zh) * 2014-12-29 2015-05-11 Po-Lin Chen 變色送紗輪
CN104674445A (zh) * 2013-11-28 2015-06-03 陈仁惠 陶瓷送纱轮
CN204401246U (zh) * 2014-12-30 2015-06-17 陈伯霖 变色送纱轮
CN205258776U (zh) * 2014-12-30 2016-05-25 陈伯霖 送纱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30993U (en) * 2007-07-27 2008-04-21 Jin Fuji Entpr Co Ltd Non-linear striper feeder
CN201258393Y (zh) * 2008-07-23 2009-06-17 东莞今富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交叉结构的送纱轮
CN201593106U (zh) * 2009-12-16 2010-09-29 启圣(厦门)机械有限公司 针织机储纱轮的改进结构
CN202786672U (zh) * 2012-08-08 2013-03-13 陈仁惠 送纱轮改良构造
CN104674445A (zh) * 2013-11-28 2015-06-03 陈仁惠 陶瓷送纱轮
TWM500778U (zh) * 2014-12-29 2015-05-11 Po-Lin Chen 變色送紗輪
CN204401246U (zh) * 2014-12-30 2015-06-17 陈伯霖 变色送纱轮
CN205258776U (zh) * 2014-12-30 2016-05-25 陈伯霖 送纱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58776U (zh) 2016-05-25
CN105734816B (zh) 2019-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82119B1 (ko) 섬유 기계용 바늘
CN105734816A (zh) 送纱轮
CN204401246U (zh) 变色送纱轮
CN103938357B (zh) 割圈绒圆机
KR102205272B1 (ko) 원반형 재봉물 투입모듈을 포함하는 오버록 재봉기
JP6794358B2 (ja) 編み物の製造のための機械および方法
TWI623661B (zh) Yarn feeding wheel
JP2018504528A5 (zh)
CN106757758B (zh) 拼接式三维支架及采用该支架的内曲面无轨三维编织机
CN210002091U (zh) 一种印染用磨毛辊的间距调节联动机构
KR20100092379A (ko) 섬유 기계용 바늘 홀더
CN2782725Y (zh) 针织机机头结构改良
CN104805578B (zh) 送纱装置的分纱杆构造
CN205099891U (zh) 变色送纱轮
CN206232930U (zh) 编织机及其凸轮连杆机构
CN104372511B (zh) 一种能调节分纱疏密的送纱装置
TW201741514A (zh) 送紗輪
CN106222869A (zh) 变色送纱轮
TWM516612U (zh) 變色送紗輪
TW201715114A (zh) 變色送紗輪
KR101290053B1 (ko) 횡편기를 위한 하방 압착 메시 장치 및 그 싱커
US3488938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nding yarn
CN211112467U (zh) 一种通用性强的纬纱桩
CN113293497B (zh) 纬编特高毛切割设备
CN108368659A (zh) 缝纫机针、用于制造缝纫机针的方法和缝纫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