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29377A - 一种轴承退卸套的装拆装置、安装方法和拆卸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承退卸套的装拆装置、安装方法和拆卸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729377A CN105729377A CN201410746351.7A CN201410746351A CN105729377A CN 105729377 A CN105729377 A CN 105729377A CN 201410746351 A CN201410746351 A CN 201410746351A CN 105729377 A CN105729377 A CN 1057293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ut against
- bearing
- fixture
- fixed part
- thru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Bearings Or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承退卸套的装拆装置、安装方法和拆卸方法,包括固定件、顶紧件以及推力件;其中固定件固定连接于轴承所在的轴体上或固定连接于轴承退卸套上,顶紧件抵靠轴承或轴承退卸套,推力件推动顶紧件远离固定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轴承退卸套的安装方法和拆卸方法,其通过上述装拆装置实现。使用本发明的装拆装置能够容易安装和拆卸轴承退卸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拆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承退卸套的装拆装置、安装方法和拆卸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机械结构中,经常会用到轴承,用以支撑机械旋转体,以降低机械传动过程中的机械载荷摩擦系数。根据摩擦性质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其中滚动轴承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圆柱滚子轴承、球面滚子轴承、滚针轴承、锥套轴承等等。
对于锥套轴承,因其独特的结构而得到广泛应用,这种锥套轴承包括轴承和退卸套,一般由轴承制作商成套供应,且成组使用,其中,轴承内孔设计为锥孔,退卸套安装于锥孔内实现轴和轴承的静配合状态。这种滚动轴承通常可以借助工具在常温下对退卸套进行装拆,以实现或解除轴和轴承的静配合状态,即实现滚动轴承的装配。
对于带锥套滚动轴承的装配,最早广泛使用的工具是带有卡槽的圆螺母加月牙扳手,在拆卸这种滚动轴承时,把圆螺母拧入退卸套端部螺纹直到靠紧轴承内圈,再用月牙扳手继续拧圆螺母,借助螺母反推力拔出退卸套,从而拆卸轴承;这种方式需要有容纳月牙扳手的空间,若轴承在深孔或槽内,此时可操作用空间很小,限制了月牙扳手的操作空间,导致装拆不便的问题。目前另外一种广泛使用的工具是液压螺母,其与手动高压泵配合,以一个环形液压缸取代月牙扳手对圆螺母实施推力,进而装拆退卸套,装拆轴承;由于液压螺母的价格昂贵,因此采用这种方式,使用者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轴承退卸套装拆装置、安装方法和拆卸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退卸套装拆装置成本较高,或在操作空间较小的情况无法装拆轴承退卸套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轴承退卸套的装拆装置,其包括:固定件,固定连接于轴承所在的轴体上或固定连接于轴承退卸套上;顶紧件,抵靠轴承或轴承退卸套;以及推力件,推动顶紧件远离固定件。
其中,顶紧件靠近固定件的一侧设置具有环状凹陷区,固定件容纳于环状凹陷区内,环状凹陷区的内环面与固定件的外环面贴合。
其中,顶紧件设置有开口朝向推力件的顶紧槽,推力件抵靠在顶紧槽内。
其中,顶紧件包括:主体部,推力件抵靠主体部;以及顶紧部,与主体部可拆卸连接,抵靠轴承或轴承退卸套。
其中,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部,可固定连接于轴体上;第二固定部,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固定部,且可固定连接于轴承退卸套上。
其中,推力件为第一柱体,第一柱体穿设于第二固定部并抵靠顶紧件。
其中,第一柱体为一螺栓,螺栓螺纹连接于于第二固定部内,其末端伸出第二固定部并抵靠顶紧件。
其中,推力件包括:推力套,套设于第二固定部上;推力轴承,设置于推力套和顶紧件之间。
其中,推力件进一步包括第二柱体,第二柱体穿设于推力套上并抵靠推力轴承。
其中,推力套外径上设置至少一个卡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又提供一种轴承退卸套的安装方法,其使用上述装拆装置,安装方法包括:提供装拆装置,其包括固定件、顶紧件以及推力件;将轴承退卸套小端推入轴承内圈和轴体之间的锥孔;将顶紧件套设于轴体上,并抵靠轴承退卸套;将固定件固定于轴体上;使推力件穿过或套设固定件并抵靠于顶紧件上;外力作用于推力件,使推力件推动顶紧件远离固定件。
其中,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顶紧件包括主体部和顶紧部;推力件为螺栓;提供装拆装置的步骤包括:将第一固定部连接于第二固定部;将顶紧部安装在柱体部上;使推力件穿过或套设固定件并抵靠于顶紧件上的步骤包括:将螺栓拧入第二固定部上的螺纹通孔,使螺栓末端抵靠在顶紧件上。
其中,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顶紧件包括主体部和顶紧部,主体部上设置有顶紧槽;推力件包括推力套和推力轴承;提供装拆装置的步骤包括:将第一固定部连接于第二固定部;将顶紧部安装在主体部上;将顶紧件套设于轴体上的步骤之后包括:将推力轴承设置在顶紧槽内;使推力件穿过或套设固定件并抵靠于顶紧件上的步骤包括:使推力套套设在第二固定部上,并抵靠在推力轴承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轴承退卸套的拆卸方法,其使用上述装拆装置,拆卸方法包括:提供装拆装置,其包括固定件、顶紧件以及推力件;将顶紧件套设于轴体上,并抵靠轴承内圈;将固定件固定于轴承退卸套上;使推力件穿过或套设固定件并抵靠于顶紧件上;外力作用于推力件,使推力件推动顶紧件远离固定件。
其中,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顶紧件包括主体部和顶紧部,主体部上设置有顶紧槽;推力件为螺栓;提供装拆装置的步骤包括:拆除连接在第二固定部上的第一固定部;将顶紧部安装在柱体部上;使推力件穿过或套设固定件并抵靠于顶紧件上的步骤包括:将螺栓拧入第二固定部上的螺纹通孔,使螺栓末端抵靠在顶紧件上。
其中,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顶紧件包括主体部和顶紧部,主体部上设置有顶紧槽;推力件包括推力套和推力轴承;提供装拆装置的步骤包括:拆除连接在第二固定部上的第一固定部;将顶紧部安装在柱体部上;将顶紧件套设于轴体上的步骤之后包括:将推力轴承设置在顶紧槽内;使推力件穿过或套设固定件并抵靠于顶紧件上的步骤包括:使推力套套设在第二固定部上,并抵靠在推力轴承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推力件推动顶紧件远离固定件实现对轴承退卸套的装拆,需要安装轴承退卸套时,将固定件固定连接于轴承所在的轴体上,且顶紧件抵靠轴承退卸套,推力件推动顶紧件即推动轴承退卸套远离固定件,即轴承退卸套相对轴体发生移动,继而将轴承退卸套推入轴承与轴体间形成的锥孔,是轴承与轴体实现静配合,当需要拆卸轴承退卸套时,将固定件固定连接于轴承退卸套,且顶紧件抵靠轴承,推力件推动顶紧件即推动轴承远离固定件,即轴承远离轴承退卸套,使轴承退卸套与轴承脱离,实现轴承退卸套的拆卸。如此,使用本发明的装拆装置使轴承退卸套的安装和拆卸都很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轴承退卸套的装拆装置第一实施例实现轴承退卸套安装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轴承退卸套的装拆装置第一实施例实现轴承退卸套拆卸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轴承退卸套的装拆装置第二实施例实现轴承退卸套安装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中I-I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轴承退卸套的安装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轴承退卸套的拆卸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及图2,图1是本发明轴承退卸套的装拆装置第一实施例实现轴承退卸套安装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轴承退卸套的装拆装置第一实施例实现轴承退卸套拆卸的剖面示意图。
图1和图2表示使用同一装拆装置实现轴承退卸套的安装和拆卸。因此在图1和图2中对于相同的部件标号相同。其中,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拆装置100,以实现轴承退卸套31的装拆,具体来说,是将轴承退卸套31推进或拉出轴承32与轴体33之间的锥孔。图1和图2中还给出了轴承32的一种常见的使用情况,轴承32设置在轴体33与转轮34之间,以实现转轮34相对轴体33的转动,由于轴承32处于转轮34的内孔中,因此装拆装置100要在转轮34内孔空间内实现轴承退卸套31的装拆。这种情况下,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圆螺母及月牙扳手很难实现轴承退卸套31的装拆。
容易得知,本实施例装拆装置100并不仅限于对上述轴承32使用情况下的轴承退卸套31实现装拆,还可对轴承32其他使用情况下的轴承退卸套31实现装拆。
装拆装置100包括固定件11、顶紧件12以及推力件13。
当需要安装轴承退卸套31时,固定件11固定连接轴体33,顶紧件12抵靠轴承退卸套31,推力件13推动顶紧件12远离固定件11,即推力件13通过顶紧件12推动轴承退卸套31相对轴体33发生移动,继而将轴承退卸套31推入轴承32与轴体33间的锥孔,实现轴承退卸套31的安装。
当需要拆卸轴承退卸套31时,固定件11固定连接轴承退卸套31,顶紧件12抵靠轴承32,推力件13推动顶紧件12远离固定件11,即推力件13通过顶紧件12推动轴承32相对轴承退卸套31发生移动,继而使轴承32与轴承退卸套31脱离,实现轴承退卸套31的拆卸。
以上述装拆装置100中各部件的运作原理为基础,本实施例给出各部件更为详细的结构,以使装拆装置100能够更加高效低能耗的运作且运作过程中机械损耗最小。
具体的,固定件11螺纹固定连接于轴体33或轴承退卸套31,因此相应的,固定件11、轴体33以及轴承退卸套31均具有相互配合的螺纹。在安装时,固定件11螺纹固定连接于轴体33上,此时固定件11需要较小内径的螺纹;在拆卸时,需要将固定件11螺纹连接于轴承退卸套31,此时固定件11需要较大内径的螺纹。因此,为了实现同一个固定件11能够固定在轴体33上也能够固定在轴承退卸套31上,将固定件11设计成第一固定部111和第二固定部112。
其中,第一固定部111为筒状结构,其具有与轴体33外螺纹配合的小内径内螺纹,以及与第二固定部112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第二固定部112为凸型的筒状结构,其具有一凸出部113,凸出部113具有与轴承退卸套31外螺纹配合的大内径内螺纹。由于凸出部113的内螺纹需要同时配合第一固定部111的外螺纹和轴承退卸套31的外螺纹,因此第一固定部111的外螺纹与轴承退卸套31的外螺纹规格相同,这里的螺纹规格包括:螺纹外径、内径、螺距、牙高、旋入方向、牙型、牙型角度等。以上所述的螺纹固定连接也可以用卡合固定连接代替。
在安装轴承退卸套31时,需要将第一固定部111螺纹连接在轴体33上;而拆卸轴承退卸套31时,又需要从轴体33上卸下第一固定部111;以上两种情况都需要对第一固定部111施加一个旋转力,而第一固定部111为环状结构,且同时具有外螺纹和内螺纹,因此为了在转动第一固定部111时不造成对螺纹的损坏,第一固定部111的端面上设置了多个拆装凹槽(未图示),在需要装拆时,可使用尖嘴钳或其他类似工具的尖端抵靠在拆装凹槽内,旋转第一固定部111,将其旋入或旋出。
第二固定部112上还设置有至少三个螺纹通孔,且凸出部113的端面和外环面圆弧过渡,此特征的设置均是为了实现与顶紧件12以及推力件13的配合,后续再对其配合做详细解释。
对于顶紧件12,其靠近固定件11一侧的端面设置有环状凹陷区123,使得顶紧件12大致呈凹型环状结构,其靠近固定件11一侧的环面内径大于远离固定件11一侧的环面内径。固定件11容纳于环状凹陷区123内,环状凹陷区123的内环面与固定件11的凸出部113的外环面贴合,此时,环状凹陷区123内环面的内径略大于凸出部113的外径,从而使得推力件13推动顶紧件12时,顶紧件12能够沿着凸出部113的外环面自由滑动,以远离所述固定件11。
此外凸出部113外环面与环状凹陷区123内环面的贴合,还对顶紧件12与轴承32或轴承退卸套31的位置关系有定位作用。具体说来,在安装轴承退卸套31时,顶紧件12抵靠在轴承退卸套31的端面,且顶紧件12靠近轴体33的环面内径大于轴体33的外径,而小于轴承退卸套31的最大端的外径,即顶紧件12靠近轴体33的环面与轴体33之间有一小段距离b,此距离b能够避免顶紧件12套在轴体33上时与轴体33产生的摩擦。本实施例中凸出部113外环面与环状凹陷区123内环面贴合,以支撑起顶紧件12,并使其与轴体33之间形成距离b,即实现对顶紧件12与轴承退卸套31相对位置的定位。同理,在拆卸轴承退卸套31时,顶紧件12抵靠在轴承32的内圈上,顶紧件12靠近轴承23的环面内径大于轴承退卸套31的大端外径,而小于轴承23内圈的外径,即顶紧套12靠近轴体33的环面与轴承退卸套31之间有一小段距离d,此距离d能够避免顶紧件12与轴承退卸套31接触而产生的摩擦。本实施例中的凸出部113外环面与环状凹陷区123内环面贴合,以支撑起顶紧件12,并使其与轴承退卸套31之间形成距离d,即实现对顶紧件12与轴承32相对位置的定位。
进一步的,环状凹陷区123的内端面和内环面也是圆弧过渡,与同样具有圆弧过渡的凸出部113配合,避免碰撞磨损。以上圆弧过渡的设计主要因为以下考虑,固定件11与顶紧件12相对移动时,凸出部113在环状凹陷区123内也会伸进或伸出,若将凸出部113和环状凹陷区123的端面和环面设计为直角过渡,则发生碰撞时,直角容易造成磨损,而圆弧过渡,能够有效的缓解撞击力。
为了使顶紧件12更好地抵靠在轴承32或轴承退卸套31上,在顶紧件12靠近轴承32的环面上设置一凸起124,顶紧件12通过凸起124抵靠在轴承32或轴承退卸套31上。凸起124尺寸的设计决定了轴承32或轴承退卸套31与顶紧件12之间的受力面,因此为了使力更加均匀有效的施加在轴承32或轴承退卸套31上,需要根据轴承32内圈的尺寸或轴承退卸套31的尺寸来设计凸起124的尺寸。具体来说,即凸起124的宽度a略小于轴承32内圈的厚度或轴承退卸套31大端面的厚度。
由以上描述可知,在安装和拆卸时顶紧件12的环面内径不同,即需要使用不同的顶紧件12,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顶紧件12设计为包括主体部121和顶紧部122。顶紧部122可拆卸连接于主体部121,两者可使用螺纹连接、卡合连接或插槽连接。对于安装和拆卸过程,主体部121为同一规格,顶紧部122采用不同规格,即采用不同环面内径的顶紧部122。对应不同规格的轴体33和轴承32,可相应的设计多组具有不同环面内径的顶紧部122。将顶紧件12拆分为主体部121和顶紧部122的设计可以使顶紧件12的使用更具柔性,利用同一主体部121和不同的顶紧部122即能配合不同的轴体33和轴承32,在此情况下,装拆装置100制造商仅需制造不同的顶紧部122即可,大大的节省了制造成本。且一般来说凸起124设置在顶紧部122上。
顶紧件12上还设置有开口朝向推力件13的顶紧槽125,推力件13抵靠在顶紧槽125内,具体的配合关系后续再做详细解释。
对于推力件13,其为第一柱体,穿设于第二固定部112并抵靠顶紧件12。本实施方式中推力件13为螺栓,其螺纹穿设于第二固定部112上的螺纹通孔,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推力件13与第二固定部112也可以采用滑槽等其他配合方式。显而易见的,螺栓长度大于螺纹通孔的孔深,其末端在通过第二固定部112后抵靠在顶紧件12上,施力端使用工具对螺栓施力,使螺栓抵靠顶紧件12的末端向远离第二固定部112的方向移动,继而推动顶紧件12远离固定件11,其中所使用的工具可以为扳手、改刀、内六角扳手、老虎钳等常见的施力工具。
由于在第二固定部112中设置有至少三个螺纹通孔,因此相应的推力件13包括至少三个螺栓,本实施方式中对螺栓施力时,是一个一个顺序进行的,因此为了使顶紧件12受力均匀且对称,一般设置4个或4个以上偶数个的螺纹通孔及对应的螺栓。其他实施方式中,若是采用特殊机械同时拧动螺栓,则对于顶紧件12的受力均匀及对称,奇数个或偶数个螺栓同等有效。并且,在拧动其中一个螺栓时,其他螺栓受力不均,使得螺栓末端抵靠在顶紧件12上的触点发生变动,从而导致在拧动触点发生变动的螺栓时,无法正常的实现推动顶紧件12。因此,将螺栓抵靠在顶紧件12的顶紧槽125内,限制螺栓末端触点的偏移,使得顶紧件12的受力更加均匀稳定,并且还可在顶紧槽125内设置推力轴承(未图示),螺栓末端抵靠在推力轴承上,使螺栓更容易被拧动,并通过推力轴承对顶紧件12施加推力。
进一步的,当轴承32处于深槽或深孔中时,还需要选用较长的螺栓,使其施力端能够露出深槽或深孔一段距离,以方便的对其施力,实现对轴承退卸套31的装拆。
具体来说,使用以上所述的装拆装置100装拆轴承退卸套31的过程如下:
(1)安装轴承退卸套31的过程。
S101:将安装有轴承32的转轮34套设在轴体33的固定位置;将轴承退卸套31套设在轴体33上,且将轴承退卸套31的小端朝向轴承32;将轴承退卸套31推入轴承32内圈与轴体33之间的锥孔。在本实施方式中可首先组装好装拆装置100,具体的,将第一固定部111连接于第二固定部112以组合为一个整体固定件11,且将顶紧部122安装在主体部121上以组合为一个整体顶紧件12。
S102:将顶紧件12套设在轴体33上,且其环状凹陷区123朝向轴承32的相反方向。
S103:将固定件11的凸出部113对准环状凹陷区123,并将其内螺纹拧入轴体33的外螺纹,使固定件11固定在轴体33上,且凸出部113容置于环状凹陷区123内,使顶紧件12的凸起124抵靠在轴承退卸套31的端面。
S104:将推力件13拧入第二固定部112上的螺纹通孔,使推力件13抵靠在顶紧件12的顶紧槽125内。
S105:以对称的方式拧动推力件13所包括的螺栓,使螺栓的末端朝远离第二固定部112的方向运动,继而推动顶紧件12远离固定件11,由于固定件11固定在轴体33上,因此顶紧件12在推力件13作用下沿轴线朝向轴承32的方向运动,继而推动轴承退卸套31锥面进入轴承32内圈和轴体33之间的锥孔,使轴体33与轴承32之间实现静配合。
(2)拆卸轴承退卸套31的过程。
S111:组装好装拆装置100,具体的,更换合适的顶紧部122并安装在主体部121上以组合为一个整体顶紧件12,且选取合适的固定件11或拆除连接在第二固定部112上的第一固定部111,即以第二固定部112作为固定件11。
S112:将顶紧件12套设在轴体33上,且其环状凹陷区123朝向轴承32的相反方向。
S113:将固定件11的凸出部113对准环状凹陷区123,并将其内螺纹拧入轴承退卸套31的外螺纹,使固定件11固定在轴承退卸套31上,且凸出部113容置于环状凹陷区123内,使顶紧件12的凸起124抵靠在轴承32内圈的端面。
S114:将推力件13拧入第二固定部112上的螺纹通孔,使推力件13抵靠在顶紧件12的顶紧槽125内。
S115:以对称的方式拧动推力件13所包括的螺栓,使螺栓的末端朝远离第二固定部112的方向运动,继而推动顶紧件12远离固定件11,由于固定件11固定在轴承退卸套31上,顶紧件12在推力件13的作用下沿轴线朝向轴承32的方向运动时,给轴承32一个推力,相对来说即固定件11给轴承退卸套31一个拉力,从而将轴承退卸套31从轴承32内圈与轴体33的锥孔中拔出。
请再参阅图3及图4,图3是本发明轴承退卸套的装拆装置第二实施例实现轴承退卸套安装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3中I-I方向的剖视图。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拆装置200,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装拆装置100,同样是为实现轴承退卸套31的装拆,即将轴承退卸套31推进或拉出轴承32与轴体33之间的锥孔。
装拆装置200包括固定件21、顶紧件22以及推力件23。
本实施例中顶紧件22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顶紧件12的结构相同,也同样包括主体部221、顶紧部222、环状凹陷区223、凸起224以及顶紧槽225,具体描述不再赘述。
固定件21包括第一固定部211以及第二固定部212,其中第一固定部211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部111相同,在此也不再赘述。
不同在于第二固定部212,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212为直筒状结构,其前端面和外环面为圆弧过渡,与环状凹陷区223配合,避免撞击力造成的损坏。第二固定部212不仅仅具有与第一固定部211外螺纹及轴承退卸套31配合的内螺纹,同时还具有与推力件23配合的外螺纹,当然,推力件23与第二固定部212除了螺纹连接外,还可卡合连接。由于第二固定部212同时具有外螺纹和内螺纹,为避免对螺纹的损坏,第二固定部212上也可设置拆装凹槽。
本实施例装拆装置200与第一实施例装拆装置100还有一处不同点,即推力件23的结构及作用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推力件21不同。
本实施方式中推力件23包括推力套231以及推力轴承232。推力套231套设在第二固定部212上;推力轴承232设置于推力套231和顶紧件23之间。
推力套231具有内螺纹,与实现与第二固定部212螺纹连接,转动推力套231使其相对第二固定部212沿着朝向轴承的方向移动,继而通过推力轴承232推动顶紧件22远离固定件21并朝向轴承的方向移动,以实现轴承退卸套31的安装和拆卸。
为了与顶紧件22中的顶紧槽225结合使用以实现对顶紧件22施加有效的推力,推力件23还设置有第二柱体233,第二柱体233穿设于推力套231上并抵靠推力轴承232。本实施例中,第二柱体233的数量最少为2个,由于推力件23通过推力轴承232对顶紧件22实现推动,因此只需两个第二柱体233,且对称抵靠在推力轴承232上即可。
在转动推力套231最终实现轴承退卸套31装拆的过程中,第二柱体233相对推力套231是固定的,因此第二柱体233是固定穿设在推力套231中的,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卡合固定连接等,也可以将第二柱体233与推力套231设置为一体。
进一步的,在推力套231外径上设置至少一个卡槽234,以方便使用工具如月牙扳手等对推力套231施力,当然也可以将推力套231外径设置为方形、六角形等,以方便使用活动扳手、钳子等对其施力。
使用本实施例的装拆装置200装拆轴承退卸套31的过程如下:
(1)安装轴承退卸套31的过程。
S201:将安装有轴承32的转轮34套设在轴体33的固定位置;将轴承退卸套31套设在轴体33上,且将轴承退卸套31的小端朝向轴承32;将轴承退卸套31推入轴承32内圈与轴体33之间的锥孔。在本实施方式中可首先组装好装拆装置200,具体的,将第一固定部211连接于第二固定部212以组合为一个整体固定件21,且将顶紧部222安装在主体部221上以组合为一个整体顶紧件22,将第二柱体233安装在推力套231上组合为一个整体。
S202:将顶紧件22套设在轴体33上,且其环状凹陷区223朝向轴承32的相反方向。
S203:将推力轴承232设置在顶紧件22的顶紧槽225内。
S204:将固定件21的前端对准环状凹陷区223,并将其内螺纹拧入轴体33的外螺纹,使固定件21固定在轴体33上,且第二固定部212容置于环状凹陷区223内,使顶紧件22的凸起224抵靠在轴承退卸套31的端面。
S205:将安装有第二柱体233的推力套231螺纹套设在第二固定部112上,使第二柱体233抵靠在顶紧槽225内的推力轴承232上。
S206:拧动推力套231,继而使固定穿设于推力套231的第二柱体233的末端朝远离第二固定部212的方向运动,继而推动顶紧件22远离固定件21,由于固定件21固定在轴体33上,因此顶紧件22在推力件23作用下沿轴线朝向轴承32的方向运动,继而推动轴承退卸套31锥面进入轴承32内圈和轴体33之间的锥孔,使轴体33与轴承32之间实现静配合。
(2)拆卸轴承退卸套31的过程。
S211:组装好装拆装置100,具体的,更换合适的顶紧部222并安装在主体部221上以组合为一个整体顶紧件22,且选取合适的固定件21或拆除连接在第二固定部212上的第一固定部211,即以第二固定部212作为固定件21。
S212:将顶紧件22套设在轴体33上,且其环状凹陷区223朝向轴承32的相反方向。
S213:将推力轴承232设置在顶紧件22的顶紧槽225内。
S214:将固定件21的前端对准环状凹陷区223,并将其内螺纹拧入轴承退卸套31的外螺纹,使固定件21固定在轴承退卸套31上,且第二固定部212容置于环状凹陷区223内,使顶紧件22的凸起224抵靠在轴承32内圈的端面。
S215:将安装有第二柱体233的推力套231螺纹套设在第二固定部112上,使第二柱体233抵靠在顶紧槽225内的推力轴承232上。
S216:拧动推力套231,继而使固定穿设于推力套231的第二柱体233的末端朝远离第二固定部112的方向运动,继而推动顶紧件22远离固定件21,由于固定件21固定在轴承退卸套31上,顶紧件22在推力件23的作用下沿轴线朝向轴承32的方向运动时,给轴承32一个推力,相对来说即固定件21给轴承退卸套31一个拉力,从而将轴承退卸套31从轴承32内圈与轴体33的锥孔中拔出。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轴承退卸套的安装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安装方法包括步骤:
S501:提供轴承退卸套的装拆装置,装拆装置包括固定件、顶紧件以及推力件;
此处所提供的装拆装置可以为上述装拆装置第一实施例或装拆装置第二实施例。
S502:将轴承退卸套小端推入轴承内圈和轴体之间的锥孔;
S503:将顶紧件套设于轴体上,并抵靠轴承退卸套;
S504:将固定件固定于轴体上;
S505:使推力件穿过或套设固定件并抵靠于顶紧件上;
S506:外力作用于推力件,使推力件推动顶紧件远离固定件。
上述步骤S501-S506对应于装拆装置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S105或装拆装置第二实施例中的步骤S201-S206,步骤S101-S105或步骤S201-S205对应于具有详细结构的装拆装置,因此可推知,对于不同结构的装拆装置,S501-S506也可相应的进行细化。具体的,在此不作赘述。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轴承退卸套的拆卸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拆卸方法包括步骤:
S601:提供轴承退卸套的装拆装置,装拆装置包括固定件、顶紧件以及推力件;
S602:将顶紧件套设于轴体上,并抵靠轴承内圈;
S603:将固定件固定于轴承退卸套上;
S604:使推力件穿过或套设固定件并抵靠于顶紧件上;
S605:外力作用于推力件,使推力件推动顶紧件远离固定件。
拆卸方法与上述安装方法相对,步骤S601-S605也对应于装拆装置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111-S115或装拆装置第二实施例中的步骤S211-S216。对应于不同的装拆装置,步骤S601-S605也可作相应的变化,具体不作赘述。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推力件推动顶紧件远离固定件实现对轴承退卸套的装拆,需要安装轴承退卸套时,将固定件固定连接于轴承所在的轴体上,且顶紧件抵靠轴承退卸套,推力件推动顶紧件即推动轴承退卸套远离固定件,即轴承退卸套相对轴体发生移动,继而将轴承退卸套推入轴承与轴体间形成的锥孔,是轴承与轴体实现静配合,当需要拆卸轴承退卸套时,将固定件固定连接于轴承退卸套,且顶紧件抵靠轴承,推力件推动顶紧件即推动轴承远离固定件,即轴承远离轴承退卸套,使轴承退卸套与轴承脱离,实现轴承退卸套的拆卸。如此,使用本发明的装拆装置使轴承退卸套的安装和拆卸都很便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轴承退卸套的装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拆装置包括:
一固定件,固定连接于轴承所在的轴体上或固定连接于所述轴承退卸套上;
一顶紧件,抵靠所述轴承或所述轴承退卸套;
一推力件,推动所述顶紧件远离所述固定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紧件靠近所述固定件的一侧设置具有环状凹陷区,所述固定件容纳于所述环状凹陷区内,所述环状凹陷区的内环面与所述固定件的外环面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紧件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推力件的顶紧槽,所述推力件抵靠在所述顶紧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紧件包括:
一主体部,所述推力件抵靠所述主体部;
一顶紧部,与所述主体部可拆卸连接,抵靠所述轴承或所述轴承退卸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
第一固定部,可固定连接于所述轴体上;
第二固定部,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且可固定连接于所述轴承退卸套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件为第一柱体,所述第一柱体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并抵靠所述顶紧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体为一螺栓,所述螺栓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内,其末端伸出所述第二固定部并抵靠所述顶紧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件包括:
一推力套,套设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上;
一推力轴承,设置于所述推力套和所述顶紧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件进一步包括第二柱体,所述第二柱体穿设于所述推力套上并抵靠所述推力轴承。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套外径上设置至少一个卡槽。
11.一种轴承退卸套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方法使用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拆装置,所述安装方法包括:
提供所述装拆装置,其包括固定件、顶紧件以及推力件;
将所述轴承退卸套小端推入轴承内圈和轴体之间的锥孔;
将所述顶紧件套设于所述轴体上,并抵靠所述轴承退卸套;
将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轴体上;
使所述推力件穿过或套设所述固定件并抵靠于所述顶紧件上;
外力作用于所述推力件,使所述推力件推动所述顶紧件远离所述固定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顶紧件包括主体部和顶紧部;所述推力件为螺栓;
所述提供所述装拆装置的步骤包括:
将第一固定部连接于第二固定部;将顶紧部安装在柱体部上;
所述使所述推力件穿过或套设所述固定件并抵靠于所述顶紧件上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螺栓拧入所述第二固定部上的螺纹通孔,使螺栓末端抵靠在顶紧件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顶紧件包括主体部和顶紧部,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顶紧槽;所述推力件包括推力套和推力轴承;
所述提供所述装拆装置的步骤包括:
将第一固定部连接于第二固定部;将顶紧部安装在主体部上;
所述将所述顶紧件套设于所述轴体上的步骤之后包括:
将所述推力轴承设置在所述顶紧槽内;
所述使所述推力件穿过或套设所述固定件并抵靠于所述顶紧件上的步骤包括:
使所述推力套套设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上,并抵靠在所述推力轴承上。
14.一种轴承退卸套的拆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方法使用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拆装置,所述拆卸方法包括:
提供所述装拆装置,其包括固定件、顶紧件以及推力件;
将所述顶紧件套设于轴体上,并抵靠轴承内圈;
将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轴承退卸套上;
使所述推力件穿过或套设所述固定件并抵靠于所述顶紧件上;
外力作用于所述推力件,使所述推力件推动所述顶紧件远离所述固定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拆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顶紧件包括主体部和顶紧部,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顶紧槽;所述推力件为螺栓;
所述提供所述装拆装置的步骤包括:
拆除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上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将顶紧部安装在柱体部上;
所述使所述推力件穿过或套设所述固定件并抵靠于所述顶紧件上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螺栓拧入所述第二固定部上的螺纹通孔,使螺栓末端抵靠在顶紧件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拆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顶紧件包括主体部和顶紧部,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顶紧槽;所述推力件包括推力套和推力轴承;
所述提供所述装拆装置的步骤包括:
拆除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上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将顶紧部安装在柱体部上;
所述将所述顶紧件套设于轴体上的步骤之后包括:
将所述推力轴承设置在所述顶紧槽内;
所述使所述推力件穿过或套设所述固定件并抵靠于所述顶紧件上的步骤包括:
使所述推力套套设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上,并抵靠在所述推力轴承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746351.7A CN105729377A (zh) | 2014-12-08 | 2014-12-08 | 一种轴承退卸套的装拆装置、安装方法和拆卸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746351.7A CN105729377A (zh) | 2014-12-08 | 2014-12-08 | 一种轴承退卸套的装拆装置、安装方法和拆卸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29377A true CN105729377A (zh) | 2016-07-06 |
Family
ID=56237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746351.7A Pending CN105729377A (zh) | 2014-12-08 | 2014-12-08 | 一种轴承退卸套的装拆装置、安装方法和拆卸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729377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227803Y (zh) * | 2008-07-19 | 2009-04-29 |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 轴用拉拔器 |
CN103153531A (zh) * | 2010-08-09 | 2013-06-12 | 金属连接件技术有限公司 | 轴向压接工具 |
CN203510100U (zh) * | 2013-09-27 | 2014-04-02 | 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轴承拆卸装置 |
WO2014146742A1 (de) * | 2013-03-19 | 2014-09-25 | TRANS-INNOVA GmbH | Wellen- und hülsengewinde-adapter für hydraulikmuttern |
CN203926468U (zh) * | 2014-05-09 | 2014-11-05 | 宁波斯立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轴承紧定装置 |
-
2014
- 2014-12-08 CN CN201410746351.7A patent/CN10572937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227803Y (zh) * | 2008-07-19 | 2009-04-29 |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 轴用拉拔器 |
CN103153531A (zh) * | 2010-08-09 | 2013-06-12 | 金属连接件技术有限公司 | 轴向压接工具 |
WO2014146742A1 (de) * | 2013-03-19 | 2014-09-25 | TRANS-INNOVA GmbH | Wellen- und hülsengewinde-adapter für hydraulikmuttern |
CN203510100U (zh) * | 2013-09-27 | 2014-04-02 | 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轴承拆卸装置 |
CN203926468U (zh) * | 2014-05-09 | 2014-11-05 | 宁波斯立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轴承紧定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76992B (zh) | 具有挠性销的行星齿轮系统 | |
CN202280717U (zh) | 一种液压紧配螺栓 | |
CN204004018U (zh) | 一种紧定套液压安装组件 | |
CN202531657U (zh) | 剖分圆柱滚子轴承 | |
CN204784182U (zh) | 间隙可调式滑动轴承 | |
CN105729377A (zh) | 一种轴承退卸套的装拆装置、安装方法和拆卸方法 | |
CN203993760U (zh) | 密闭空间衬套压合装置 | |
CN202867585U (zh) | 一种轴承固定装置 | |
CN205521149U (zh) | 一种用于安装管式换热器中内套管的安装机构 | |
CN105805179A (zh) | 联轴器锁紧装置 | |
CN204664169U (zh) | 一种方便脱离的轴承 | |
CN205309743U (zh) | 一种螺栓拉伸预紧装置及由该装置组成的组件 | |
CN202910550U (zh) | 用于将轴承安装到安装轴上的安装工具 | |
CN203879949U (zh) | 锥形套张紧联接机构 | |
CN203228177U (zh) | 一种安装皮带轮的专用工具 | |
CN202937570U (zh) | 展示架的t形管连接结构 | |
CN207082982U (zh) | 一种电机外部件拆卸用轴承保护装置 | |
CN205715309U (zh) | 一种轴承用紧定套 | |
CN104741893A (zh) | 离合器拆卸装置 | |
CN203527390U (zh) | 拆卸装置 | |
CN212744657U (zh) | 一种轴承退卸套拆卸螺母 | |
CN204061585U (zh) | 用于连接驱动轴和输出轴的连接套 | |
CN210265718U (zh) | 一种方便拆卸的传动轴装置 | |
CN201239933Y (zh) | 一种安装大尺寸液压缸活塞的导向环 | |
CN103122945A (zh) | 一种紧定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706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