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21022B - 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21022B
CN105721022B CN201610072752.8A CN201610072752A CN105721022B CN 105721022 B CN105721022 B CN 105721022B CN 201610072752 A CN201610072752 A CN 201610072752A CN 105721022 B CN105721022 B CN 1057210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relay
node
mode
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7275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21022A (zh
Inventor
洪升恩
张甲石
权亨晋
金龙仙
李禹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ETRI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E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ETRI filed Critical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ETRI
Publication of CN105721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10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210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10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2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techniqu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H04B5/24Inductive coupling
    • H04B5/26Inductive coupling 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92Adapting at the relay station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for supporting cooperative relaying, i.e. 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data via direct - and relay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4Scheduled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8Trunked mobile radi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0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 H04Q2209/4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using a wireless architecture
    • H04Q2209/43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using a wireless architecture using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 [WPAN], e.g. 802.15, 802.15.1, 802.15.4, Bluetooth or ZigBe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毫米波频带中使用指向性天线来执行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装置及方法。根据一个实施例,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方法是基于源节点和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所述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以及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来决定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当所述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被决定时,传输中继运作改变(ROC)请求消息,并接收对应于ROC请求消息的ROC应答消息。

Description

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及方法
本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11年3月4日、国家申请号为201180022452.4、发明名称为“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及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毫米波频带中使用指向性天线来执行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装置及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在支持类似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或无线个域网WPAN(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环境的基于预约的信道存取的无线系统中,使用指向性天线的情况下,中继通信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毫米波(millimeter wave:mmWave)频带(57-66GHz)在全世界作为用于解决频率资源不足的方案正被提出。
毫米波具有短波长、高频率、宽频带、以及与大气成分高度的交流等固有的特性。毫米波的优点在于:使用超宽频带从而可获得较高的数据传输率;直进性强不受周边干涉;安全性高;频率可重新使用等。此外,由于波长短,具有各种元件可小型化及轻量化的优点。
相反,毫米波的缺点在于由于氧气分子的吸收和降雨的衰减现象会造成电波距离短,并由于直进性的特征须确保视距(line of sight)。
为改善此类毫米波的缺点,使用指向性天线。由于指向性天线可将电力集中于特定方向来获得较高的增益效率,从而可扩大通信的范围。但是,就算使用指向性天线,在没有确保视距的情况下,根据信号的传输距离、信号的反射、贯通信号的障碍物所带来的信号的衰减也会很大。
因此,需要一种在没有确保视距的情况下可将信号的衰减最小化,同时执行通信的技术。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置及方法,在支持基于预约的信道存取的无线系统中,根据迂回路径及直接路径的信道状态,将中继运作方式在链路转换方式和链路协作方式之间变化。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装置及方法,根据源节点、中继节点、及目的节点之间所形成的链路的质量,以链路转换方式或链路协作方式来传输数据帧,来有效地应付不断变化的无线信道状态。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装置及方法,根据源节点、中继节点、目的节点之间所形成的链路的质量,将数据帧传输方式从链路协作方式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来减少链路协作方式中发生的目的节点的天线增益损失。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源节点和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所述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以及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来决定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当所述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被决定时,传输中继运作改变请求(Relay Operation Change request,ROCrequest)消息;以及接收用于应答所述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的中继运作改变应答(RelayOperation Change Response,ROC Response)消息。
所述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可以是包含媒体存取控制层头帧(MAC Header)字段、响应种类(Action Category)字段、响应值(Action Value)字段、对话标记(Dialog Token)字段、中继运作方式(Relay Operation Type)字段的响应帧。
所述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可以是媒体存取控制层头帧(MAC Header)字段、响应种类(Action Category)字段、响应值(Action Value)字段、对话标记(Dialog Token)字段、状态码字段的响应帧。
所述中继运作方式字段可包括链路协作(Link cooperating)位字段、中继链路(Relay-link)位字段、预留位元。
所述链路协作位字段,其为了显示链路协作方式可设定为1,且为了显示链路转换方式可设定为0,且当所述链路协作位字段的值被设定为0时,所述中继链路位字段具备有效值,并在迂回路径中进行链路转换时被设定为1,在直接路径中进行链路转换时可设定为0。
所述决定中继运作方式(type)的改变的步骤,是在以链路协作方式运作的状态下,当直接路径中不能进行信号传输或链路质量比预先设定的标准差时,决定将所述中继运作方式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且传输所述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的步骤,是将所述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传输至所述中继节点,且接收所述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的步骤,可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所述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其中,所述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包括所述目的节点和所述中继节点的中继运作方式改变的认可与否。
所述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包括链路协作位字段值被设定为0,且中继链路位字段被设定为1的中继运作方式字段,且所述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可包括所述目的节点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为显示所述中继运作方式改变的认可与否设有规定的位元的状态码字段。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方法,可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当所述中继运作方式改变被认可时,将数据帧传输至所述中继节点。
决定所述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的步骤,是在以链路协作方式运作的状态下,当迂回路径中不能进行信号传输或链路质量比预先设定的标准差时,决定将所述中继运作方式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且传输所述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的步骤,是将所述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传输至目的节点,且接收所述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的步骤,可从目的节点接收所述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所述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包括中继运作方式改变的认可与否。
所述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包括链路协作位字段值被设定为0,且中继链路位字段被设定为0的中继运作方式字段,且所述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可包括所述目的节点的为显示所述中继运作方式改变的认可与否设有规定的位元的状态码字段。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方法,可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当所述中继运作方式改变被认可时,将数据帧传输至所述目的节点。
决定所述中继运作方式(type)的改变的步骤,是在以链路转换方式运作的状态下,决定将所述中继运作方式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且传输所述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的步骤,是将所述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传输至所述中继节点,且接收所述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的步骤,是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所述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其中,所述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包括所述目的节点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中继运作方式改变的认可与否。
所述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包括链路协作位字段值被设定为1的中继运作方式字段,且所述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包括所述目的节点和所述中继节点的为显示所述中继运作方式改变的认可与否设有规定的位元的状态码字段。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方法,可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当所述中继运作方式改变被认可时,基于所述链路协作方式来将数据帧传输至所述中继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
所述目的节点,其被设定为从所述源节点及所述中继节点同时接收数据帧,且天线图案同时指向所述中继节点及所述源节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方法,可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判断所述源节点、所述中继节点、及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时间点调整TPA(Transmission Time-Point Adjustment)被执行与否;以及当所述传输时间点调整没有被执行时,执行所述源节点、所述中继节点、及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时间点调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方法,可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链路检测报告帧,且所述链路检测报告帧(Link MeasurementReport frame)包括显示所述源节点和所述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信息的第1链路余量元素(the first link margin element)、和显示所述中继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信息的第2链路余量元素(the second link margin element)。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所述源节点和所述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信息及所述中继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信息,来改变向所述中继节点及所述目的节点传输帧时所使用的调制及编码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一种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被决定时,从源节点接收中继运作改变请求(Relay OperationChange request,ROC request)消息;将接收的所述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传输至目的节点;从所述目的节点接收对应于所述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的中继运作改变应答(RelayOperation Change Response,ROC Response)消息;以及将接收的所述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传输至所述源节点。
所述传输至目的节点的步骤,是将中继节点的媒体存取控制MAC(Medium AccessControl)地址设定为媒体存取控制层头帧的传输地址TA(Transmitter address),并将所述目的节点的媒体存取控制地址设定为所述媒体存取控制层头帧的接收地址RA(ReceiverAddress),从而来传输所述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
此外,可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检测所述源节点与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所述中继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以及将链路检测报告帧(Link MeasurementReport frame)传送至所述源节点,所述链路检测报告帧包括显示所述源节点和所述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信息的第1链路余量元素(the first link margin element)以及显示所述中继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信息的第2链路余量元素(the secondlink margin element)。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被决定时,接收中继运作改变请求(Relay Operation Change request,ROCrequest)消息;以及传输对应于所述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的中继运作改变应答(RelayOperation Change Response,ROC Response)消息。
所述接收消息的步骤,是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直接路径中不能进行信号传输或链路质量比预先设定的标准差,决定将所述中继运作方式从链路协作方式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的情况下,从中继节点接收所述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且在所述源节点、所述中继节点、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迂回路径中不能进行信号传输或链路质量比预先设定的标准差,决定将所述中继运作方式从链路协作方式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的情况下,可从源节点接收所述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消息的步骤,是在决定将所述中继运作方式从链路转换方式改变为链路协作方式时,可从中继节点接收所述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
所述传输消息的步骤,是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直接路径中不能进行信号传输或链路质量比预先设定的标准差,决定将所述中继运作方式从链路协作方式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的情况下,将所述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传输至中继节点,且在所述源节点、所述中继节点、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迂回路径中不能进行信号传输或链路质量比预先设定的标准差,决定将所述中继运作方式从链路协作方式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的情况下,可将所述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传输至所述源节点。
所述传输消息的步骤,是在决定将所述中继运作方式从链路转换方式改变为链路协作方式时,可将所述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传输至中继节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可包括:控制单元,其基于源节点和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所述中继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来决定中继运作方式(type)的改变;传输单元,当所述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被决定时,所述传输单元传输中继运作改变请求(RelayOperation Change request,ROC request)消息;和接收单元,其接收对应于所述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的中继运作改变应答(Relay Operation Change Response,ROC Response)消息。
所述控制单元,在以链路协作方式运作的状态下,当直接路径中不能进行信号传输或链路质量比预先设定的标准差时,决定将所述中继运作方式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且所述传输单元,将所述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传输至所述中继节点,且所述接收单元,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所述目的节点和所述中继节点的包含中继运作方式改变认可与否的所述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
当所述中继运作方式改变被认可时,所述传输单元将数据帧传输至所述中继节点。
所述控制单元,在以链路协作方式运作的状态下,当迂回路径中不能进行信号传输或链路质量比预先设定的标准差时,决定将所述中继运作方式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且所述传输单元,将所述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传输至所述目的节点,且所述接收单元,可从所述目的节点接收包含中继运作方式改变认可与否的所述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
当所述中继运作方式改变被认可时,所述传输单元可将数据帧传输至所述目的节点。
所述控制单元,在以链路转换方式运作的状态下,决定将所述中继运作方式改变为链路协作方式,且所述传输单元,将所述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传输至所述中继节点,且所述接收单元,可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所述目的节点和所述中继节点的包含中继运作方式改变认可与否的所述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
所述控制单元,在计时器所设定的时间超过之前,决定将所述中继运作方式从所述链路转换方式改变为所述链路协作方式时,可重新使用现有的波束形成参数值及传输时间点调整参数值,且在所述计时器所设定的时间超过之后,可决定将所述中继运作方式从所述链路转换方式改变为所述链路协作方式时,重新执行波束形成过程及传输时间点调整过程。
当所述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被认可时,所述传输单元可基于所述链路协作方式,来将数据帧传输至所述中继节点及所述目的节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可进一步包括链路质量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源节点和所述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所述中继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以及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
技术效果
本发明在支持基于预约的信道存取的无线系统中,可根据迂回路径及直接路径的信道状态,将中继运作方式在链路转换方式和链路协作方式之间变化。
此外,本发明根据源节点、中继节点、及目的节点之间所形成的链路的质量,以链路转换方式或链路协作方式来传输数据帧,从而可有效地应付不断变化的无线信道状态。
此外,本发明根据源节点、中继节点、目的节点之间所形成的链路的质量,将数据帧传输方式从链路协作方式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从而可减少链路协作方式中发生的目的节点的天线增益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系统的示图。
图2(a)至(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方法中所使用的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及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的响应帧的示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继运作方式从链路协作方式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继运作方式从链路协作方式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的另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继运作方式从链路转换方式改变为链路协作方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6是从源节点的视点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从中继节点的视点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从目的节点的视点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在无线局域网WLAN和无线个域网WPAN中可提供通过争用方式和非争用方式来传输数据的方法。WLAN的接入AP(Access Point)或个人基本服务集控制点PCP(Personalbasic service set Control Point)以及WPAN的微微网协调PNC(Pico-Net Coordinator)将传输数据的时间区域分为争用期间和非争用期间。
在争用期间,网络的所有装置为获得信道通过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Avoidance)方式进行争用。
在非争用期间,AP、PCP、或PNC利用轮询(Polling)方式或传输调度信息的方法,使网络的特定终端可在非争用期间的特定时间区域中传输数据。
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源节点、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在非争用期间,通过源节点-目的节点之间的直接链路和源节点-中继节点-目的节点之间的迂回链路来收发数据和控制信息的装置及方法。
在以下的说明书中,源节点是指开始帧的传送的节点或终端。中继节点是指接收从源节点传输的帧,并将接收的帧传输至目的节点的节点或终端。目的节点是指将成为源节点传输帧的对象的节点或终端。
源节点可通过两种中继运作方式来将数据帧传输至目的节点。两种中继运作方式中分为链路转换方式(Link Switching type)和链路协作方式(Link Cooperating type)。
链路转换方式是在使用直接路径或迂回路径中的一个路径来传输数据帧时,使用的路径中发生问题从而转换至不使用的其它路径来传送数据帧的方式。上述问题是指直接路径或迂回路径上存在障碍物从而信号的传达被封锁,或是信号的质量被预先设定的标准要差的情况。
链路协作方式是将直接路径和迂回路径全部使用来传输数据帧的方式。源节点通过直接路径将数据帧传输至目的节点,且源节点通过迂回路径将相同的数据帧传输至目的节点。目的节点通过两个路径将同时接收的信号结合来复原接收的数据。在使用迂回路径时,由于中间中继节点从源节点接收数据帧传输至目的节点,因此,为了使目的节点通过两个路径同时接收信号,须执行传输时间点调整TPA(Transmission Time-PointAdjustment)。
在链路转换方式中,当直接路径和迂回路径的信号质量同时变差时,经常改变数据传输路径还是会存在目的节点中的接收状态没有改善的问题。
在链路协作方式中,直接路径或迂回路径中一个的路径中发生问题的情况下,继续使用链路协作方式时,由于目的节点通过问题发生的路径不能接收数据,因此,存在浪费分配的时间资源的问题。此外,由于目的节点为了从中继节点及源节点同时接收相同的数据,将天线图案分成中继节点的方向和源节点的方向来形成,因此,天线增益往两个方向分散。由此,直接路径或迂回路径中问题发生的路径中可能会发生天线增益的损失
因此,源节点需根据直接路径或迂回路径中问题发生的情况,将链路转换方式或链路协作方式适当地利用来传输数据。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系统的示图。
在本发明中,源节点110、中继节点120、目的节点130可执行链路转换(linkswitching)功能及链路协作(link cooperating)功能。
在与目的节点130的关系中,源节点110可向AP或PCP请求来获取为执行链路转换或链路协作所需要的有关可使用的中继节点120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AP或PCP可将有关中继节点120的信息也传输至目的节点。
参照图1,在以链路转换方式或链路协作方式传输数据时,源节点110可从目的节点130接收有关数据接收的确认应答消息(以下称ACK帧),来确认数据是否被传输至目的节点130。一般情况下,目的节点130通过路径113来将ACK帧传输给源节点110。
当源节点110在预先设定的时间期间一直不能从目的节点接收到ACK帧时,可判断直接路径113或迂回路径115中信号传达被封锁或信号质量在规定的标准之下被劣化。此外,源节点110可检测源节点110和中继节点120之间的链路111的质量、中继节点120和目的节点130之间的链路121的质量、以及源节点110和目的节点130之间的链路113的质量。源节点110不仅可判断ACK帧的接收与否,还可基于各链路的信号质量检测结果来判断哪个链路发生问题。
源节点110、中继节点120、及目的节点130各自在链路转换方式和链路协作方式中执行不同的功能。因此,为了将中继运作方式从链路转换方式改变为链路协作方式或是从链路协作方式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须执行用于源节点110、中继节点120、及目的节点130之间运作改变的信令。
作为运作改变的信令的一个例子,源节点110能够将中继运作改变请求(RelayOperation Change Request,ROC Request)消息和中继运作改变应答(Relay OperationChange Response,ROC Response)消息与中继节点120及目的节点130进行收发。信令的具体实例将在图3至图5中进行说明。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方法中所使用的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及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的响应帧的示图。
(a)显示出构成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的响应帧。该响应帧可包含媒体存取控制层头帧(Medium Access Control Header,以下称MAC层头帧)字段、响应种类(ActionCategory)字段、响应值(Action Value)字段、对话标记(Dialog Token)字段、中继运作方式(Relay Operation Type)字段210。
MAC层头帧字段可包含传输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的装置的传输地址和接收所述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的装置的传输地址。响应种类字段被设定为利用指向性天线来执行宽频带近距离通信的种类,且响应值字段被设定为已被分配给所述中继运作改变请求的值。对话标记字段被设定为不是0的值。中继运作方式字段210显示是否为链路协作方式或链路转换方式,更具体的将在(c)中进行说明。
(b)显示出构成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的响应帧。该响应帧可包含媒体存取控制层头帧(Medium Access Control Header,以下称MAC层头帧)字段、响应种类(ActionCategory)字段、响应值(Action Value)字段、对话标记(Dialog Token)字段、状态码字段220。
MAC层头帧字段可包含传输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的装置的传输地址和接收所述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的装置的传输地址。响应种类字段被设定为利用指向性天线来执行宽频带近距离通信的种类,且响应值字段被设定为已分配给所述中继运作改变应答的值。对话标记字段被设定为对应的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的对话标记字段的值。
状态码字段220显示出中继节点或目的节点的中继运作方式改变的认可与否。所述认可与否可通过设定预先设定的值来表现,例如,在认可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时可设定为0,且不认可时可设定为类似37的值。当从中继节点接收包含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的中继运作方式改变认可与否的状态码字段220时,只有在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全都认可的情况下,才可接收到包含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被认可的状态码字段220。当两个中的一个拒绝时,将接收到中继运作方式改变被拒绝的状态码字段220。
(c)显示出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的中继运作方式字段210。中继运作方式字段210可包括链路协作(Link cooperating)位字段230、中继链路(Relay-link)位字段240、预约位字段250。中继运作方式字段210可以是包含链路协作位字段230、中继链路位字段240、预留位元250的1字节域。
链路协作位字段230其为了显示链路协作可设定为1,且为了显示链路转换方式可设定为0。当所述链路协作位字段230的值被设定为0时,中继链路位字段240则具备链路转换运作时的有效值,并可在迂回路径中进行链路转换时被设定为1,在直接路径中进行链路转换时被设定为0。预留位元250为应付附加的应用而预先确保的位元。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继运作方式从链路协作方式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在步骤310中,源节点、中继节点、目的节点正在以链路协作方式进行运作。
在步骤320中,以链路协作方式运作期间直接路径中发生问题时,源节点可作出决定将中继运作方式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直接路径中发生的问题可以是指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不能进行信号传输或链路质量比预先设定的标准差。源节点可基于从目的节点接收到ACK帧与否和测定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来检测直接链路上的问题。
在步骤331中,源节点执行用于运作改变的信令使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以链路转换方式进行运作。由于直接链路上发生问题,源节点为了利用迂回路径,将中继运作改变请求(ROC Request)消息传输至中继节点。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将中继运作方式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并在迂回路径中开始链路转换,因此,构成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的响应帧的中继运作方式字段中,链路协作位字段被设定为0,且中继链路位字段被设定为1。
在步骤333中,中继节点在接收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后,将接收的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传输至目的节点。中继节点在以半双工方式(Half-Duplex)从源节点接收所述消息后,可将接收的所述消息传输至目的节点。中继节点可将中继节点的媒体存取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地址设定为MAC层头帧的传输地址TA(Transmitter address),且将目的节点的MAC地址设定为接收地址RA(Receiver Address),从而来传输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
在步骤335中,目的节点将对应于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的中继运作改变应答(ROC Response)消息传输至中继节点。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中包含显示目的节点的中继运作方式改变认可与否的状态码字段。
在步骤337中,中继节点在接收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后,将接收的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传输至源节点。在这种情况下,传输至源节点的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中包含显示目的节点和中继节点的中继运作方式改变认可与否的状态码字段。当目的节点和中继节点全都认可时,认可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的规定的位元被设定至状态码字段中。目的节点或中继节点中的一个拒绝时,拒绝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的其他规定的位元被设定至状态码字段中。
在步骤340中,源节点通过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来决定目的节点和中继节点的中继运作方式改变认可与否。目的节点和中继节点认可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时,源节点将数据帧传输至中继节点。即,源节点、中继节点、及目的节点在迂回路径中以链路转换方式运作。目的节点或中继节点中的一个拒绝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时,源节点必须继续以中继协作方式运作。以后,可根据预先设定的条件来执行中继运作改变信令。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继运作方式从链路协作方式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的另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在步骤410中,源节点、中继节点、目的节点正在以链路协作方式进行运作。
在步骤420中,以链路协作方式运作期间迂回路径中发生问题时,源节点可作出决定将中继运作方式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迂回路径中发生的问题可以是指源节点和中继节点之间或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不能进行信号传输,或是源节点和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或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比预先设定的标准差。源节点可基于从目的节点接收到ACK帧与否和测定的源节点和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测定的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来检测出迂回链路上的问题。
在步骤431中,源节点执行用于运作改变的信令使目的节点以链路转换方式运作。由于迂回链路上发生问题,源节点为了利用直接路径,将中继运作改变请求(ROC Request)消息传输至目的节点。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将中继运作方式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并在直接路径中开始链路转换,因此,构成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的响应帧的中继运作方式字段中,链路协作位字段被设定为0,且中继链路位字段被设定为1。
在步骤433中,目的节点将对应于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的中继运作改变应答(ROC Response)消息传输至中继节点。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中包含显示目的节点的中继运作方式改变认可与否的状态码字段。当目的节点认可时,认可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的规定的位元被设定至状态码字段中。目的节点拒绝时,拒绝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的其他规定的位元被设定至状态码字段中。
在步骤440中,源节点通过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来决定目的节点的中继运作方式改变认可与否。目的节点认可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时,源节点将数据帧传输至目的节点。即,源节点及目的节点在直接路径中以链路转换方式运作。目的节点拒绝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时,源节点必须继续以中继协作方式运作。以后,可根据预先设定的条件来执行中继运作改变信令。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继运作方式从链路转换方式改变为链路协作方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在步骤510中,源节点、中继节点、目的节点正在以链路转换方式进行运作。
在步骤520中,以链路转换方式运作期间发生活动时,源节点可作出决定将中继运作方式改变为链路协作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活动可包括计时器中预先设定的时间超过。计时器中预先设定的时间超过时,源节点可作出决定将中继运作方式改变为链路协作方式。此外,迂回路径和直接路径之间的链路转换可能会有经常发生超出预先设定的标准的情况。当迂回路径和直接路径之间的链路转换经常发生超出预先设定的标准时,表示迂回路径的链路质量及直接路径的链路质量较差,因此,通过改变为链路协作方式,可接收到更高质量的信号。
源节点可基于从目的节点接收到ACK帧与否和测定的源节点和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测定的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测定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来决定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
当源节点以链路转换方式运作时,可检测出不使用的直接路径或迂回路径的链路质量。根据检测结果,不使用的路径的链路质量在规定值以上时,可决定将中继运作方式改变为链路协作方式。
在步骤530中,为了使源节点、中继节点、目的节点之间以链路协作方式进行运作,源节点可判断利用指向性天线的波束是否形成。由于源节点、中继节点、目的节点使用指向性天线来进行通信,因此,作为用于执行通信的前提条件,源节点和中继节点之间以及源节点、中继节点、目的节点之间需要波束形成的过程。
当源节点、中继节点、目的节点没有波束形成时,可在步骤540中执行源节点、中继节点、目的节点之间的波束形成过程。
在步骤550中,源节点可判断源节点、中继节点、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时间点调整TPA(Transmission Time-Point Adjustment)被执行与否。为了使源节点、中继节点、目的节点之间以链路协作方式来运作,传输时间点调整须被成功地执行。
传输时间点调整是调整源节点及中继节点的帧传输时间点的过程,使源节点中传输的帧和中继节点中传输的帧在目的节点中同时被接收或在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中被接收。帧的传输时间点可根据源节点和中继节点之间的电波延迟时间、目的节点和源节点之间的电波延迟时间、目的节点和中继节点之间的电波延迟时间被调整。
此外,传输时间点调整可包括源节点和中继节点的频率偏移调整过程。
当源节点、中继节点、目的节点之间传输时间点调整没有被执行时,可在步骤560中执行源节点、中继节点、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时间点调整。
在步骤571中,源节点执行用于运作改变的信令使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以链路协作方式进行运作。由于源节点在链路协作方式中将直接路径和迂回路径全部使用,因此,为了使用迂回路径,将中继运作改变请求(ROC Request)消息传输至中继节点。在这种情况下,在构成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的响应帧的中继运作方式字段中,链路协作位字段被设定为1。
在步骤573中,中继节点在接收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后,将接收的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传输至目的节点。中继节点在以半双工方式(Half-Duplex)从源节点接收所述消息后,可将接收的所述消息传输至目的节点。中继节点可将中继节点的媒体存取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地址设定为MAC层头帧的传输地址TA(Transmitter address),并将目的节点的MAC地址设定为所述MAC层头帧的接收地址RA(Receiver Address),从而来传输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
在步骤575中,目的节点将对应于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的中继运作改变应答(ROC Response)消息传输至中继节点。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中包含显示目的节点的中继运作方式改变认可与否的状态码字段。
在步骤577中,中继节点在接收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后,将接收的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传输至源节点。在这种情况下,传输至源节点的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中包含显示目的节点和中继节点的中继运作方式改变认可与否的状态码字段。当目的节点和中继节点全都认可时,认可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的规定的位元被设定至状态码字段中。当目的节点或中继节点中的一个拒绝时,拒绝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的其他规定的位元被设定至状态码字段中。
在步骤580中,源节点通过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来决定目的节点和中继节点的中继运作方式改变认可与否。目的节点和中继节点认可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时,源节点将数据帧传输至中继节点及目的节点。但是,源节点根据由传输时间点调整过程被调整的时间,来将相同的数据帧传输至中继节点及目的节点。因此,目的节点可从源节点同时接收到相同的数据帧。在这种情况下,被设定为使目的节点可从源节点及中继节点同时接收数据帧,目的节点的天线图案同时指向(directed)源节点和中继节点。此外,目的节点的天线图案也可在步骤540中被预先设定,来同时指向源节点及中继节点。
目的节点或中继节点中的一个拒绝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时,源节点必须继续以中继协作方式运作。以后,可根据预先设定的条件来执行中继运作改变信令。
图6是从源节点的视点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在图6中,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可相当于源节点。
在步骤610中,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决定中继运作方式(type)的改变。当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在预先设定的时间期间不能从目的装置接收ACK帧时,基于源节点和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以及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来决定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
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可以是从链路协作方式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且也可以是从链路转换方式改变为链路协作方式。从链路协作方式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的情况可分为直接路径中发生问题、迂回路径中发生问题。
当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被决定时,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须执行用于运作改变的信令。源节点、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在链路协作方式中执行的功能和在链路转换方式中执行的功能互不相同。因此,要改变中继运作方式时,须针对源节点、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改变的运作方式进行准备。此外,由于根据各节点的状况可能不能执行被改变的运作,因此,同时须决定被改变的运作的认可与否。因此,源节点、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通过用于运作改变的信令可获知如上所述的认可与否。
在步骤620中,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传输中继运作改变请求(RelayOperation Change request,ROC request)消息。
当链路协作方式中直接路径发生问题从而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时,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为了利用迂回路径,可将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传输至中继节点。
当链路协作方式中迂回路径发生问题从而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时,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为了利用直接路径,可将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传输至目的节点。
当链路转换方式中发生活动从而改变为链路协作方式时,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为了将直接路径和迂回路径全部利用,可将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传输至中继节点。
在这种情况下,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由响应帧构成,且响应帧的中继运作方式字段中通过链路协作位字段来设定链路协作方式或链路转换方式。此外,中继运作方式字段中被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时,通过中继链路位字段来设定迂回路径中链路转换开始与否、直接路径中链路转换开始与否。
在步骤630中,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对应于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的中继运作改变应答(Relay Operation Change response,ROC response)消息。
当链路协作方式中直接路径发生问题从而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时,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从中继节点接收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中继节点从目的节点接收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从而再传达给源节点。
当链路协作方式中迂回路径发生问题从而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时,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从目的节点接收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
当链路转换方式中发生活动从而改变为链路协作方式时,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从中继节点接收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
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通过状态码位字段,来设定有关链路转换方式或链路协作方式中所使用的节点的中继运作改变的认可与否。对应认可或拒绝的位元可被设定在状态码位字段中。
在步骤640中,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可通过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来判断有关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的认可与否。当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被认可时,可对相关节点传输数据帧。
当链路协作方式中直接路径发生问题从而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且链路转换方式被认可时,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可将数据帧传输至中继节点。
当链路协作方式中迂回路径发生问题从而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且链路转换方式被认可时,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可将数据帧传输至目的节点。
当链路转换方式中发生活动从而改变为链路协作方式,且链路协作方式被认可时,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可将数据帧传输至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在这种情况下,当中继运作改变被认可时,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判断源节点、中继节点、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时间点调整(TPA)是否被执行,并可在传输时间点调整没有被执行的情况下,执行传输时间点调整。此外,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在中继运作改变被认可之前也可判断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时间点调整(TPA)是否被执行,并可在传输时间点调整没有被执行的情况下,执行传输时间点调整。
此外,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可从中继节点接收链路检测报告帧(LinkMeasurement Report frame)。链路检测报告帧可包括第1链路余量元素(the first linkmargin element)和第2链路余量元素(the second link margin element)。第1链路余量元素显示出中继节点中所测定的源节点和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信息,且第2链路余量元素显示出中继节点中所测定的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信息。
此外,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可基于源节点和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信息及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信息,来改变向中继节点及目的节点传输帧时所使用的调制及编码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即,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可根据迂回链路的链路质量,以适用于链路质量的方式将帧调制及编码。
此外,由于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无需另外的中继运作改变请求/应答消息的信令,便将链路协作位字段及中继链路位字段添加至数据帧的层头帧信息中来进行传输,因此,可将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进行信令。由此,通过消息的信令可克服数据帧的传达被中断的的缺点。
图7是从中继节点的视点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在图7中,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可相当于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系统的中继节点。
在此,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在链路协作方式中直接路径发生问题从而决定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的情况下,以及在链路转换方式中发生活动从而决定改变为链路协作方式的情况下被使用。
在步骤710中,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从源节点接收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
在步骤720中,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将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传输至目的节点。
在步骤730中,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从目的节点接收对应于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的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
在步骤740中,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将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传输至源节点。
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传输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及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
此外,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可检测源节点和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信息及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信息。此外,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可将链路检测报告帧传输至源节点。链路检测报告帧包括显示源节点和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信息的第1链路余量元素以及显示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信息的第2链路余量元素。
图8是从目的节点的视点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在图8中,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可相当于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系统的目的节点。
在步骤810中,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接收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
当链路协作方式中直接路径发生问题从而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时,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可从中继节点接收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
当链路协作方式中迂回路径发生问题从而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时,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可从源节点接收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
当链路转换方式中发生活动从而改变为链路协作方式时,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可从中继节点接收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
在步骤820中,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传输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
当链路协作方式中直接路径发生问题从而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时,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可决定链路转换方式改变认可与否,将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传输至中继节点。
当链路协作方式中迂回路径发生问题从而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时,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可决定链路转换方式改变认可与否,将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传输至源节点。
当链路转换方式中发生活动从而改变为链路协作方式时,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可决定链路协作方式改变认可与否,将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传输至中继节点。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的框图。参照图9,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可包括链路质量检测单元910、控制单元920、传输单元930、接收单元940。
链路质量检测单元910可检测源节点和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以及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
控制单元920决定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在预先设定的时间期间不能接收到ACK帧时,控制单元920基于源节点和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来决定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
当以链路协作方式运作的状态下,直接链路或迂回链路中发生问题时,控制单元920可作出决定将中继运作方式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直接路径或迂回路径中发生的问题可以是指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不能进行信号传输或链路质量比预先设定的标准要差的情况。
当以链路转换方式运作的状态下发生活动时,控制单元920可作出决定将中继运作方式改变为链路协作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活动可包括计时器中预先设定的时间超过的情况。
当计时器中预先设定的时间超过时,控制单元920可作出决定将中继运作方式从链路转换方式改变为链路协作方式。此外,也可包括迂回路径和直接路径之间的链路转换经常发生预先设定标准以上的情况。
此外,控制单元920可重新使用中继运作方式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之前执行链路协作方式时在所述链路协作方式中所获得的波束形成参数值。控制单元920可利用计时器,在计时器所设定的时间超过之前,决定将所述中继运作方式从链路转换方式改变为链路协作方式时,可重新使用现有的波束形成参数值。此外,控制单元920在计时器所设定的时间超过之后,决定将中继运作方式从链路转换方式改变为链路协作方式时,可重新执行波束形成过程来获取新的波束形成参数值。
此外,控制单元920可判断源节点、中继节点、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时间点调整TPA(Transmission Time-Point Adjustment)的执行与否,并在传输时间点调整没有被执行时,作出决定来执行传输时间点调整。
此外,控制单元920可重新使用中继运作方式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之前执行链路协作方式时在所述链路协作方式中所获得的传输时间点调整参数值。控制单元920可利用计时器,在计时器所设定的时间超过之前,决定将所述中继运作方式从链路转换方式改变为链路协作方式时,可重新使用现有的传输时间点调整参数值。此外,控制单元920在计时器所设定的时间超过之后,决定将中继运作方式从链路转换方式改变为链路协作方式时,可重新执行传输时间点调整来获取新的波束形成参数值。
此外,控制单元920可基源节点和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来改变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的帧传输中所使用的调制和编码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当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被决定时,传输单元930传输中继运作改变请求(RelayOperation Change request,ROC request)消息.
此外,当链路协作方式中直接路径发生问题从而将中继运作方式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时,传输单元930为了利用迂回路径,可将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传输至中继节点。
此外,当链路协作方式中迂回路径发生问题从而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时,传输单元930为了将直接路径和迂回路径全都利用,可将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传输至中继节点。
接收单元940接收对应于所述中继运作改变请求消息的中继运作改变应答(RelayOperation Change response,ROC response)消息。
当链路协作方式中直接路径发生问题从而将中继运作方式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时,接收单元940可从中继节点接收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中继节点从目的节点接收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从而再传达给源节点。在这种情况下,当链路转换方式的改变被认可时,传输单元930可将数据帧传输至中继节点。
此外,当链路协作方式中迂回路径发生问题从而将中继运作方式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时,接收单元940可从目的节点接收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在这种情况下,当链路转换方式的改变被认可时,传输单元930可将数据帧传输至目的节点。
此外,当链路转换方式中发生活动从而将中继运作方式改变为链路协作方式时,接收单元940可从中继节点接收中继运作改变应答消息。在这种情况下,当链路协作方式的改变被认可时,传输单元930可将数据帧传输至中继节点及目的节点。
此外,接收单元940可从中继节点接收链路检测报告帧(Link MeasurementReport frame)。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通过多种计算机手段被记录在执行各种操作的程序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媒体。该媒体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括独立的或结合的程序指令、数据文件、数据结构等。媒体和程序指令可专门为本发明的目的设计和创建,或为计算机软件技术人员熟知而应用。
如上所示,本发明虽然已参照有限的实施例和附图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在本发明所属领域中具备通常知识的人均可以从此记载中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形。
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受说明的实施例的局限或定义,而是由后附的权利要求范围以及与权利要求范围等同的内容来定义。

Claims (20)

1.一种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方法,该方法包含:
当不能通过直接链路或中继链路传输信号时,或者当链路质量比直接链路或中继链路处的预先设定的标准差时,决定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
响应于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的决定,传输中继运作改变ROC请求消息;以及
接收对应于ROC请求消息的ROC响应消息,其中,
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是从链路协作方式到链路转换方式的改变或者从链路转换方式到链路协作方式的改变,
链路协作方式是源节点经由直接链路以及经由通过中继节点的中继链路与目的节点进行通信的方式,
链路转换方式是源节点经由直接链路或者经由中继链路与目的节点进行通信的方式,并且
源节点在链路协作方式中通过中继链路和直接链路中的另一个、在链路转换方式中通过中继链路来传输ROC请求消息,无论该链路转换方式中是使用直接链路还是中继链路,并且
所述源节点、目的节点和中继节点执行传输时间点调整TPA以在链路协作方式中操作,所述TPA对应于用于调整所述源节点和所述中继节点的帧传输时间点以使得在所述目的节点同时接收从所述源节点传输的帧和从所述中继节点传输的帧的过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决定包含当在以链路协作方式运作的同时不能通过直接链路传输信号或者链路质量比直接链路处的预先设定的标准差时,将中继运作方式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
所述传输包含向中继节点传输ROC请求消息,并且
所述接收包含从中继节点接收包括目的节点和中继节点的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是否被认可的ROC响应消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
ROC请求消息包括中继运作方式字段,其中的链路协作位字段被设置为“0”并且中继链路位字段被设置为“1”,并且
ROC响应消息包括状态码字段,其中的位元被设置为指示目的节点和中继节点的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是否被认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还包含:
当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被认可时,向中继节点传输数据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决定包含当在以链路协作方式运作的同时不能通过中继链路传输信号或者链路质量比中继链路处的预先设定的标准差时,将中继运作方式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
所述传输包含向目的节点传输ROC请求消息,并且
所述接收包含从目的节点接收包括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是否被认可的ROC响应消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
ROC请求消息包括中继运作方式字段,其中的链路协作位字段被设置为“0”并且中继链路位字段被设置为“0”,并且
ROC响应消息包括状态码字段,其中的位元被设置为指示目的节点的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是否被认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含:
当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被认可时,向目的节点传输数据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决定包含当在以链路转换方式运作的同时,将中继运作方式改变为链路协作方式,
所述传输包含向中继节点传输ROC请求消息,并且
所述接收包含从中继节点接收包括目的节点和中继节点的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是否被认可的ROC响应消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
ROC请求消息包括中继运作方式字段,其中的链路协作位字段被设置为“1”,并且
ROC响应消息包括状态码字段,其中的位元被设置为指示目的节点和中继节点的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是否被认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含:
当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被认可时,基于链路协作方式的方式向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传输数据帧。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目的节点具有被设置为同时指向中继节点和源节点以同时从源节点和中继节点接收数据帧的天线图案。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含:
从中继节点接收链路检测报告帧,
其中,链路检测报告帧包括指示源节点和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信息的第1链路余量元素以及指示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信息的第2链路余量元素。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含:
基于源节点和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信息以及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信息来改变用于向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传输帧的调制及编码方式。
14.一种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方法,该方法包含:
响应于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的决定,由中继节点从源节点接收中继运作改变(ROC)请求消息,其中,当不能通过直接链路或中继链路传输信号时,或者当链路质量比直接链路或中继链路处的预先设定的标准差时,决定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
由中继节点向目的节点传输所接收的ROC请求消息;
由中继节点从目的节点接收对应于ROC请求消息的ROC响应消息;
由中继节点向源节点传输所接收的ROC响应消息,其中,
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是从链路协作方式到链路转换方式的改变或者从链路转换方式到链路协作方式的改变,
链路协作方式是源节点经由直接链路以及经由通过中继节点的中继链路与目的节点进行通信的方式,
链路转换方式是源节点经由直接链路或者经由通过中继节点的中继链路与目的节点进行通信的方式,并且
源节点在链路协作方式中通过中继链路和直接链路中的另一个、在链路转换方式中通过中继链路来传输ROC请求消息,无论该链路转换方式中是使用直接链路还是中继链路,并且
所述源节点、目的节点和中继节点执行传输时间点调整TPA以在链路协作方式中操作,所述TPA对应于用于调整所述源节点和所述中继节点的帧传输时间点以使得在所述目的节点同时接收从所述源节点传输的帧和从所述中继节点传输的帧的过程。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还包含:
检测源节点和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以及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以及
向源节点传输包括指示源节点和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信息的第1链路余量元素以及指示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信息的第2链路余量元素的链路检测报告帧。
16.一种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方法,该方法包含:
响应于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的决定,由目的节点接收中继运作改变(ROC)请求消息,其中,当不能通过直接链路或中继链路传输信号时,或者当链路质量比直接链路或中继链路处的预先设定的标准差时,决定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
由目的节点传输对应于ROC请求消息的ROC响应消息,其中,
中继运作方式的改变是从链路协作方式到链路转换方式的改变或者从链路转换方式到链路协作方式的改变,
链路协作方式是源节点经由直接链路以及经由通过中继节点的中继链路与目的节点进行通信的方式,
链路转换方式是源节点经由直接链路或者经由通过中继节点的中继链路与目的节点进行通信的方式,并且
源节点在链路协作方式中通过中继链路和直接链路中的另一个、在链路转换方式中通过中继链路来传输ROC请求消息,无论该链路转换方式中是使用直接链路还是中继链路,并且
所述源节点、目的节点和中继节点执行传输时间点调整TPA以在链路协作方式中操作,所述TPA对应于用于调整所述源节点和所述中继节点的帧传输时间点以使得在所述目的节点同时接收从所述源节点传输的帧和从所述中继节点传输的帧的过程。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包含:
当由于不能通过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直接链路传输信号或者由于链路质量比直接链路处的预先设定的标准差而将中继运作方式决定为从中继协作方式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时,从中继节点接收ROC请求消息;以及
当由于不能通过源节点、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中继链路传输信号或者由于链路质量比中继链路处的预先设定的标准差而将中继运作方式决定为从中继协作方式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时,从源节点接收ROC请求消息。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包含当中继运作方式被决定为从链路转换方式改变为链路协作方式时,从中继节点接收ROC请求消息。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输包含:
当由于不能通过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直接链路传输信号或者由于链路质量比直接链路处的预先设定的标准差而将中继运作方式决定为从中继协作方式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时,向中继节点传输ROC响应消息;以及
当由于不能通过源节点、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中继链路传输信号或者由于链路质量比中继链路处的预先设定的标准差而将中继运作方式决定为从中继协作方式改变为链路转换方式时,向源节点传输ROC响应消息。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输包含当中继运作方式被决定为从链路转换方式改变为链路协作方式时,向中继节点传输ROC响应消息。
CN201610072752.8A 2010-03-05 2011-03-04 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57210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00019807 2010-03-05
KR10-2010-0019807 2010-03-05
KR20100045444 2010-05-14
KR10-2010-0045444 2010-05-14
CN201180022452.4A CN102870348B (zh) 2010-03-05 2011-03-04 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及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2452.4A Division CN102870348B (zh) 2010-03-05 2011-03-04 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21022A CN105721022A (zh) 2016-06-29
CN105721022B true CN105721022B (zh) 2020-05-12

Family

ID=4454274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245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70348B (zh) 2010-03-05 2011-03-04 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及方法
CN201610072752.8A Active CN105721022B (zh) 2010-03-05 2011-03-04 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及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245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70348B (zh) 2010-03-05 2011-03-04 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9118360B2 (zh)
EP (3) EP3399664B1 (zh)
JP (1) JP5684293B2 (zh)
KR (5) KR101754389B1 (zh)
CN (2) CN102870348B (zh)
WO (1) WO2011108886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58358B2 (en) * 2009-06-24 2015-02-1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Network element for changing the timeslot type according to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EP3579455B1 (en) * 2010-02-16 2023-08-16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roadband wireless local area communication which use a relay in transceiving operation
KR101764888B1 (ko) * 2010-02-16 2017-08-1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광대역 근거리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GB2500180A (en) * 2012-03-09 2013-09-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termining a duration of a recruitment slot in a wireless relay network
US9124304B2 (en) * 2012-10-17 2015-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overhead for NFC data exchange protocol messages
US9287964B2 (en) * 2013-03-11 2016-03-15 Intel Corporation Millimeter-wave relay device with bounded delay and method for retransmission of symbols
CN104185269B (zh) * 2013-05-22 2019-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毫米波无线通信链路的建立方法及终端设备
JP6326748B2 (ja) * 2013-09-10 2018-05-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移動通信装置、マップ作成装置、リソース管理装置、無線局管理装置及び無線アクセスシステム
CN104640167A (zh) * 2013-11-06 2015-05-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毫米波定向链路切换方法及实现链路切换的设备
US9800693B2 (en) * 2014-01-28 2017-10-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n inductive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CN105101301A (zh) * 2014-05-23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用户协作通信场景下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618470B (zh) * 2015-01-23 2019-02-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音乐资源下载方法及相关设备
JP6446303B2 (ja) * 2015-03-19 2018-12-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04883391B (zh) * 2015-04-20 2019-10-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设备
US10230448B2 (en) * 2015-07-29 2019-03-1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bust relay communication
EP3348113B1 (en) * 2015-09-08 2021-05-19 Apple Inc. Active communication session handover between direct and relayed connections
US10524108B2 (en) * 2015-10-19 2019-12-31 Qualomm Incorporated D2D communication for eMTC design considerations
WO2017075489A1 (en) * 2015-10-30 2017-05-04 Kyocera Corporation Selection of decoding level at signal forwarding devices
EP3211959B1 (en) * 2016-02-02 2020-07-08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establishing a mix of d2d direct an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links between two devices for interaction
CN106452994A (zh) * 2016-09-22 2017-02-22 北京智能管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282251B (zh) * 2017-01-06 2021-03-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调整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KR102559576B1 (ko) 2017-01-10 2023-07-2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엑스홀 네트워크에서 저지연 서비스를 위한 통신 방법
JP7226170B2 (ja) * 2019-07-26 2023-02-21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通信システム、中継局、移動局
US11758595B2 (en) * 2019-12-23 2023-09-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in-vehicle networking architecture
WO2021261804A1 (ko) * 2020-06-25 2021-12-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기반의 중계 통신을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64105A2 (en) * 2007-11-12 2009-05-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electing the best path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O2009072825A2 (en) * 2007-12-05 2009-06-1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11275B2 (en) 2005-08-17 2013-12-17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n integrated multi-hop routing and cooperative diversity system
US7760678B2 (en) * 2006-11-27 2010-07-20 Intel Corporation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ATE477691T1 (de) * 2007-01-11 2010-08-15 Nds Ltd Drahtloses vernetzungssystem und verfahren
KR20080109617A (ko) * 2007-06-13 2008-12-1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다중 경로 관리 방법, 다중 경로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송수신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1399799B (zh) * 2007-09-25 2012-10-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数据中继方法及中继站
US20090116422A1 (en) * 2007-11-02 2009-05-07 Chia-Chin Cho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portunistic hybrid relay selection scheme for downlink transmission
US8094577B2 (en) * 2008-07-14 2012-01-1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data using relay de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centralized MAC
WO2010143894A2 (en) * 2009-06-10 2010-12-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frame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system
US8762543B2 (en) * 2009-12-15 2014-06-24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nomous peer discovery and enhancing link reliability for wireless peer direct link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64105A2 (en) * 2007-11-12 2009-05-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electing the best path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O2009072825A2 (en) * 2007-12-05 2009-06-1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081605A (ko) 2017-07-12
US9118360B2 (en) 2015-08-25
EP3399664A1 (en) 2018-11-07
KR101809238B1 (ko) 2017-12-14
EP2544382A4 (en) 2013-09-04
JP5684293B2 (ja) 2015-03-11
EP2544382B1 (en) 2018-06-13
CN105721022A (zh) 2016-06-29
KR101754389B1 (ko) 2017-07-20
KR101962235B1 (ko) 2019-07-17
EP3637635B1 (en) 2021-05-12
WO2011108886A3 (ko) 2011-12-29
KR101898872B1 (ko) 2018-09-17
EP3399664B1 (en) 2019-12-11
KR20180103030A (ko) 2018-09-18
US20120320763A1 (en) 2012-12-20
EP2544382A2 (en) 2013-01-09
KR20170141165A (ko) 2017-12-22
CN102870348B (zh) 2016-03-02
WO2011108886A2 (ko) 2011-09-09
US20150341107A1 (en) 2015-11-26
JP2013521738A (ja) 2013-06-10
EP3637635A1 (en) 2020-04-15
US9680534B2 (en) 2017-06-13
KR101857927B1 (ko) 2018-05-15
KR20110101085A (ko) 2011-09-15
CN102870348A (zh) 2013-01-09
KR20180051465A (ko) 2018-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21022B (zh) 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及方法
US11411636B2 (en) Method for wideband short-ran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a directional antenna
CN106134236B (zh) 跟踪上行链路波束的方法和装置
CN106470062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EP283213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eam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80594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schedul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beamforming
CN114731181A (zh) 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