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02386A - 一种电缆导电芯线拉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缆导电芯线拉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02386A
CN105702386A CN201610211797.9A CN201610211797A CN105702386A CN 105702386 A CN105702386 A CN 105702386A CN 201610211797 A CN201610211797 A CN 201610211797A CN 105702386 A CN105702386 A CN 1057023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support
fixing
supporting rod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117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21179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02386A/zh
Publication of CN105702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023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1/00Bending wire other than coiling; Straightening wire
    • B21F1/02Straighte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缆导电芯线拉直装置,包括底板、转动装置、推动装置、滚轮装置及夹持装置,底板上设有第一支撑杆、垫块及第一斜杆,转动装置包括拉杆、第一固定块、第二支撑杆、第一弯曲杆、第一夹持杆、第二夹持杆、第一握持架、第一横杆及第一弹簧,推动装置包括气缸、第一支架、第一定位架、推动杆、第三支撑杆、第一推动块、第二推动块、第二弹簧及第二固定块,滚轮装置包括第二支架、定位柱、第三弹簧、第一移动杆、第一滚轮、第二横杆、第四支撑杆、第二滚轮及固定杆,夹持装置包括第三支架、第一竖杆、第二移动杆、第三滚轮、第四弹簧、第四支架、第五支架、连接杆、第三夹持杆,本发明能够自动对电缆导电芯线进行拉直,拉直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电缆导电芯线拉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导电芯线拉直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电缆制造的包覆工序之前,需要把存放在收线盘中的电缆导电芯线放线并且拉直,传统的拉直装置结构复杂,拉直效率低,并且操作困难,增加了人工劳动强度。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电缆导电芯线拉直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导电芯线拉直装置,所述电缆导电芯线拉直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转动装置、位于所述转动装置下方的推动装置、位于所述转动装置左侧的滚轮装置及位于所述滚轮装置左侧的夹持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下方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下方的垫块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的第一斜杆,所述转动装置包括拉杆、位于所述拉杆下方的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下方的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拉杆上方的第一弯曲杆、位于所述第一弯曲杆右侧的第一夹持杆、位于所述第一夹持杆右侧的第二夹持杆、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持杆上的第一握持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右侧的第一横杆及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上方的第一弹簧,所述推动装置包括气缸、位于所述气缸右侧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方的第一定位架、位于所述气缸左侧的推动杆、位于所述气缸上方的第三支撑杆、位于所述推动杆左侧的第一推动块、位于所述第一推动块左侧的第二推动块、位于所述第二推动块左侧的第二弹簧及位于所述第二弹簧左侧的第二固定块,所述滚轮装置包括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右侧的定位柱、收容于所述定位柱内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第三弹簧下方的第一移动杆、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杆下端的第一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架左侧的第四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撑杆上的第二滚轮及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右侧的固定杆,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三支架左侧的第一竖杆、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的第二移动杆、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杆上的第三滚轮、位于所述第二移动杆右侧的第四弹簧、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下方的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架上方的第五支架、位于所述第五支架上方的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二移动杆右侧的第三夹持杆、位于所述第三夹持杆上方的第四夹持杆。
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垫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垫块设有两个其分别位于所述底板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垫块呈长方体,所述垫块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斜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
所述拉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拉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轴转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弯曲杆的两端与所述拉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杆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夹持杆的下端与所述拉杆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夹持杆呈弯曲状,所述第二夹持杆的下端与所述拉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杆的上端顶靠在所述第一夹持杆上,所述第一握持架呈T字形,所述第一握持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拉杆固定连接。
所述气缸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气缸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架呈L型,所述第一定位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三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气缸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推动杆呈长方体,所述推动杆水平放置,所述推动杆的右端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推动杆贯穿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推动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推动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推动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推动块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第二推动块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推动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块的上表面呈倾斜状,所述第二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块竖直放置,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推动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且与所述定位柱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方孔,所述定位柱呈长方体,所述定位柱竖直放置,所述定位柱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移动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移动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移动杆的上端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定位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杆的下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弹簧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三弹簧竖直放置,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移动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移动杆轴转连接。
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杆贯穿所述第二横杆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四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上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二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且与所述第四支撑杆轴转连接,所述固定杆呈长方体,所述固定杆水平放置,所述固定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左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且与所述第一竖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移动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移动杆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通孔,所述第三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三滚轮收容于所述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二移动杆轴转连接,所述第三滚轮顶靠在所述第三支架上,所述第四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四弹簧的右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二移动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五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二移动杆的下表面与所述第四支架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呈长方体,所述连接杆竖直放置,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五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夹持杆呈弯曲状,所述第三夹持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夹持杆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第四夹持杆上,所述第四夹持杆呈弯曲状,所述第四夹持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夹持杆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第三夹持杆上,所述第四夹持杆上设有第二握持架,所述第二握持架呈T字形,所述第二握持架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夹持杆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电缆导电芯线拉直装置结构简单,能够自动对电缆导电芯线进行拉直,拉直效率高,并且操作简便,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使得电缆导电芯线的拉直作业变得快捷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电缆导电芯线拉直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缆导电芯线拉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电缆导电芯线拉直装置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转动装置2、位于所述转动装置2下方的推动装置3、位于所述转动装置2左侧的滚轮装置4及位于所述滚轮装置4左侧的夹持装置5。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所述底板1水平放置,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其下方的第一支撑杆1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下方的垫块12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上的第一斜杆13。所述第一支撑杆1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底板1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杆1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11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上端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下端与所述垫块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垫块12设有两个其分别位于所述底板1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垫块12呈长方体,所述垫块12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斜杆13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斜杆13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13的上端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1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转动装置2包括拉杆21、位于所述拉杆21下方的第一固定块22、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22下方的第二支撑杆27、位于所述拉杆21上方的第一弯曲杆23、位于所述第一弯曲杆23右侧的第一夹持杆24、位于所述第一夹持杆24右侧的第二夹持杆25、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持杆25上的第一握持架26、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27右侧的第一横杆28及位于所述第一横杆28上方的第一弹簧29。所述拉杆2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块22的上表面与所述拉杆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22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7的上端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固定块22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7可以相对旋转。所述第二支撑杆27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杆27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27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23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弯曲杆23的两端与所述拉杆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23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弯曲杆23可以发生弹性变形。所述第一夹持杆24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夹持杆24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夹持杆24的下端与所述拉杆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杆25呈弯曲状,所述第二夹持杆25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夹持杆25的下端与所述拉杆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杆25的上端顶靠在所述第一夹持杆24上,从而可以将芯线放置在第一夹持杆24及第二夹持杆25之间将其夹持稳固。所述第一握持架26呈T字形,所述第一握持架2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杆25固定连接,从而方便使用者握住第一握持架26将第二夹持杆25及第一夹持杆24分开。所述第一横杆28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28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28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7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9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29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弹簧29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2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9的上端与所述拉杆21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推动装置3包括气缸31、位于所述气缸31右侧的第一支架32、位于所述第一支架32上方的第一定位架33、位于所述气缸31左侧的推动杆34、位于所述气缸31上方的第三支撑杆35、位于所述推动杆34左侧的第一推动块36、位于所述第一推动块36左侧的第二推动块37、位于所述第二推动块37左侧的第二弹簧38及位于所述第二弹簧38左侧的第二固定块39。所述气缸3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32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32的一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32的另一端与所述气缸3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架33呈L型,所述第一定位架3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架33的另一端呈水平状,从而防止所述拉杆21的右端过度向下移动。所述第三支撑杆35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支撑杆35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35的下端与所述气缸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35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2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34呈长方体,所述推动杆34水平放置,所述推动杆34的右端与所述气缸31连接,使得所述气缸31带动所述推动杆34左右移动,所述推动杆34贯穿所述第二支撑杆27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推动杆34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推动块36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块36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推动块36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推动块37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第二推动块37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推动块36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块37的上表面呈倾斜状,所述拉杆21在所述第一弹簧29的作用下,顶靠在第二推动块37的上表面上,此时所述第一弹簧29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二固定块39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块39竖直放置,所述第二固定块39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8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弹簧38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39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8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推动块37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滚轮装置4包括第二支架41、位于所述第二支架41右侧的定位柱42、收容于所述定位柱42内的第三弹簧43、位于所述第三弹簧43下方的第一移动杆44、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杆44下端的第一滚轮45、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41上的第二横杆46、位于所述第二支架41左侧的第四支撑杆47、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撑杆47上的第二滚轮48及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47右侧的固定杆49。所述第二支架41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41的一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41的另一端呈水平状且与所述定位柱42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41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方孔411,所述方孔411呈长方体状。所述定位柱42呈长方体,所述定位柱42竖直放置,所述定位柱42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凹槽421,所述第一凹槽421自所述定位柱42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所述第一凹槽42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移动杆44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移动杆44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移动杆44的上端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421内且与所述定位柱4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杆44的下端设有第二凹槽441,所述第二凹槽44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三弹簧43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421内,所述第三弹簧43竖直放置,所述第三弹簧4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凹槽421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4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移动杆4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轮45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45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441内且与所述第一移动杆44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45可以在所述第二凹槽441内旋转。所述第二横杆46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横杆46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46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架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杆44贯穿所述第二横杆46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47呈长方体,所述第四支撑杆47竖直放置,所述第四支撑杆47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47的上端设有第三凹槽471,所述第三凹槽47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二滚轮48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48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47内且与所述第四支撑杆47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滚轮48可以在所述第三凹槽47内旋转。所述固定杆49呈长方体,所述固定杆49水平放置,所述固定杆49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架4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49的左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杆47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49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夹持装置5包括第三支架51、位于所述第三支架51左侧的第一竖杆52、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51上的第二移动杆53、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杆53上的第三滚轮54、位于所述第二移动杆53右侧的第四弹簧55、位于所述第三支架51下方的第四支架56、位于所述第四支架56上方的第五支架57、位于所述第五支架57上方的连接杆58、位于所述第二移动杆53右侧的第三夹持杆50、位于所述第三夹持杆50上方的第四夹持杆59。所述第三支架51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51的一端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51的另一端呈水平状且与所述第一竖杆5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5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杆52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移动杆53呈长方体,所述第二移动杆53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通孔531,所述通孔531呈长方体状且供所述第三支架51穿过。所述第三滚轮5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支架51的上下方,所述第三滚轮54呈圆柱体,所述第三滚轮54收容于所述通孔531内且与所述第二移动杆53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滚轮54可以在所述通孔531内旋转,所述第三滚轮54顶靠在所述第三支架51上,使得所述第二移动杆53可以左右移动。所述第四弹簧55呈水平状,所述第四弹簧55的右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55的左端与所述第二移动杆5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二移动杆53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五支架57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57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架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5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56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56的一端与所述第五支架5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56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二移动杆53的下表面与所述第四支架56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58呈长方体,所述连接杆58竖直放置,所述连接杆58的上端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58的下端与所述第五支架57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夹持杆50呈弯曲状,所述第三夹持杆30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三夹持杆5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杆5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夹持杆50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第四夹持杆59上。所述第四夹持杆59呈弯曲状,所述第四夹持杆59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四夹持杆59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杆5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夹持杆59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第三夹持杆50上,方便夹住芯线,所述第四夹持杆59上设有第二握持架591,所述第二握持架591呈T字形,所述第二握持架591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夹持杆59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电缆导电芯线拉直装置使用时,首先握住第一握持架26,将第一夹持杆24及第二夹持杆25掰开,然后将芯线的一端夹持在第一夹持杆24与第二夹持杆25之间。然后将芯线的另一端穿过第一滚轮45的下方、通孔411及第二滚轮48的上方,然后用手握住第二握持架591,将第三夹持杆50及第四夹持杆59掰开,然后将导电芯线夹持在第三夹持杆50及第四夹持杆59之间,然后在第四弹簧55的作用下,使得第二移动53向左移动,从而可以将芯线拉直。当芯线较长时,可以启动启动31,使得推动杆34向左推动第一推动块36及第二推动块37向左移动,然后使得拉杆21顺时针旋转,从而可以将芯线拉直,当拉杆21顺时针旋转的角度较大时,使得所述芯线顶靠在第一弯曲杆23上,从而可以对芯线起到支撑作用,并且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拉直作用。同时第一滚轮45在第三弹簧43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并且顶靠在芯线上,使得芯线处于绷直状态。至此,本发明电缆导电芯线拉直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电缆导电芯线拉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导电芯线拉直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转动装置、位于所述转动装置下方的推动装置、位于所述转动装置左侧的滚轮装置及位于所述滚轮装置左侧的夹持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下方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下方的垫块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的第一斜杆,所述转动装置包括拉杆、位于所述拉杆下方的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下方的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拉杆上方的第一弯曲杆、位于所述第一弯曲杆右侧的第一夹持杆、位于所述第一夹持杆右侧的第二夹持杆、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持杆上的第一握持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右侧的第一横杆及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上方的第一弹簧,所述推动装置包括气缸、位于所述气缸右侧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方的第一定位架、位于所述气缸左侧的推动杆、位于所述气缸上方的第三支撑杆、位于所述推动杆左侧的第一推动块、位于所述第一推动块左侧的第二推动块、位于所述第二推动块左侧的第二弹簧及位于所述第二弹簧左侧的第二固定块,所述滚轮装置包括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右侧的定位柱、收容于所述定位柱内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第三弹簧下方的第一移动杆、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杆下端的第一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架左侧的第四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撑杆上的第二滚轮及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右侧的固定杆,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三支架左侧的第一竖杆、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的第二移动杆、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杆上的第三滚轮、位于所述第二移动杆右侧的第四弹簧、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下方的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架上方的第五支架、位于所述第五支架上方的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二移动杆右侧的第三夹持杆、位于所述第三夹持杆上方的第四夹持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导电芯线拉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垫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垫块设有两个其分别位于所述底板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垫块呈长方体,所述垫块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斜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导电芯线拉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拉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轴转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弯曲杆的两端与所述拉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杆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夹持杆的下端与所述拉杆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导电芯线拉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杆呈弯曲状,所述第二夹持杆的下端与所述拉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杆的上端顶靠在所述第一夹持杆上,所述第一握持架呈T字形,所述第一握持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拉杆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导电芯线拉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气缸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架呈L型,所述第一定位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三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气缸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导电芯线拉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杆呈长方体,所述推动杆水平放置,所述推动杆的右端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推动杆贯穿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推动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推动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推动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推动块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第二推动块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推动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块的上表面呈倾斜状,所述第二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块竖直放置,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推动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缆导电芯线拉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且与所述定位柱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方孔,所述定位柱呈长方体,所述定位柱竖直放置,所述定位柱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移动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移动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移动杆的上端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定位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杆的下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弹簧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三弹簧竖直放置,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移动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移动杆轴转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导电芯线拉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杆贯穿所述第二横杆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四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上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二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且与所述第四支撑杆轴转连接,所述固定杆呈长方体,所述固定杆水平放置,所述固定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左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缆导电芯线拉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且与所述第一竖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移动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移动杆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通孔,所述第三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三滚轮收容于所述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二移动杆轴转连接,所述第三滚轮顶靠在所述第三支架上,所述第四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四弹簧的右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二移动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五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二移动杆的下表面与所述第四支架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呈长方体,所述连接杆竖直放置,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五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夹持杆呈弯曲状,所述第三夹持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夹持杆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第四夹持杆上,所述第四夹持杆呈弯曲状,所述第四夹持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夹持杆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第三夹持杆上,所述第四夹持杆上设有第二握持架,所述第二握持架呈T字形,所述第二握持架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夹持杆固定连接。
CN201610211797.9A 2016-04-06 2016-04-06 一种电缆导电芯线拉直装置 Pending CN1057023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11797.9A CN105702386A (zh) 2016-04-06 2016-04-06 一种电缆导电芯线拉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11797.9A CN105702386A (zh) 2016-04-06 2016-04-06 一种电缆导电芯线拉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02386A true CN105702386A (zh) 2016-06-22

Family

ID=56219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11797.9A Pending CN105702386A (zh) 2016-04-06 2016-04-06 一种电缆导电芯线拉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02386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35290A (ja) * 2010-08-05 2012-02-23 Maruyasu Industries Co Ltd 線材の矯正装置
CN203003015U (zh) * 2013-01-19 2013-06-19 赣州金信诺电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电缆导电芯线放线拉直装置
CN205542181U (zh) * 2016-04-06 2016-08-31 林�智 一种电缆导电芯线拉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35290A (ja) * 2010-08-05 2012-02-23 Maruyasu Industries Co Ltd 線材の矯正装置
CN203003015U (zh) * 2013-01-19 2013-06-19 赣州金信诺电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电缆导电芯线放线拉直装置
CN205542181U (zh) * 2016-04-06 2016-08-31 林�智 一种电缆导电芯线拉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56309B (zh) 一种塑料圆筒体三点定位机构
CN106669881A (zh) 一种高中化学实验用试管夹
CN202068127U (zh) 电缆矫正装置
CN105281280A (zh) 一种电缆伸缩装置
CN217789180U (zh) 一种电气工程用穿线辅助装置
CN105772600A (zh) 一种建筑用钢筋弯曲装置
CN106984621A (zh) 一种滚轮清洁式汽车弧形板件夹持清洁机构
CN109178915B (zh) 一种航空航天用新型管道夹取稳定装置
CN103979479B (zh) 套被机
CN105702386A (zh) 一种电缆导电芯线拉直装置
CN204075815U (zh) 一种管体在线夹持装置
CN205542181U (zh) 一种电缆导电芯线拉直装置
CN105405536A (zh) 一种用于大直径线缆校直的校直机
CN105480779B (zh) 卷绕装置
CN202701699U (zh) 用于焊网机的钢筋夹紧装置
CN216302905U (zh) 一种电子导线生产用导线自动绕卷装置
CN203922717U (zh) 一种单驱动套被机
CN202290116U (zh) 带帽试管夹抓机构
CN214392110U (zh) 一种自动扭线校直装置
CN205513408U (zh) 一种医疗用多功能电动升降式收纳柜
CN205698206U (zh) 一种眼科手术专用限位镊
CN110987613B (zh) 一种金属材料用性能检测装置
CN208461356U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的线缆固定装置
CN107097160A (zh) 一种建筑用圆柱状材料夹持固定设备
CN105615945A (zh) 一种新型手术肿瘤取出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