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97215A - 水力机械 - Google Patents

水力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97215A
CN105697215A CN201510887846.6A CN201510887846A CN105697215A CN 105697215 A CN105697215 A CN 105697215A CN 201510887846 A CN201510887846 A CN 201510887846A CN 105697215 A CN105697215 A CN 1056972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vane
mentioned
component
plectane component
plect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8784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柯伯翰
武田英树
西本笃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697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972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B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 F03B3/00Machines or engines of reaction type; Parts or details peculiar thereto
    • F03B3/16Stators
    • F03B3/18Stator blades; Guide conduits or vanes, e.g. adjusta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B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 F03B3/00Machines or engines of reaction type; Parts or details peculiar thereto
    • F03B3/02Machines or engines of reaction type; Parts or details peculiar thereto with radial flow at high-pressure side and axial flow at low-pressure side of rotors, e.g. Francis turb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B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 F03B3/00Machines or engines of reaction type; Parts or details peculiar thereto
    • F03B3/12Blades; Blade-carrying rotors
    • F03B3/125Rotors for radial flow at high-pressure side and axial flow at low-pressure side, e.g. for Francis-type turb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B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 F03B3/00Machines or engines of reaction type; Parts or details peculiar thereto
    • F03B3/16Stators
    • F03B3/18Stator blades; Guide conduits or vanes, e.g. adjustable
    • F03B3/183Adjustable vanes, e.g. wicket g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aulic Turbines (AREA)

Abstract

实施方式的水力机械具备:流路划定构件,其划定流路;多个导流叶片,其设置在流路内,能分别以转动轴线为中心转动;以及转轮,其设于导流叶片的内周侧。导流叶片具有与流路划定构件相对的一对缘部。在导流叶片的至少一个缘部设有圆板构件,上述圆板构件买摄于流路划定构件内,以转动轴线为中心轴线。在从沿着转动轴线的方向观察时,圆板构件与导流叶片的上游端和下游端中的至少一方重叠。

Description

水力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水力机械。
背景技术
在法式水轮机、水泵水轮机等水力机械中,水从上池通过水压管流入螺旋状的外壳,流入外壳的水通过固定导叶和导流叶片转轮。利用该流入转轮的水来对转轮进行旋转驱动。当转轮被旋转驱动时,通过主轴与转轮连结的发电机被驱动,进行发电。对转轮进行了旋转驱动的水从转轮通过吸出管向下池(或者排水路)流出。
导流叶片配置在固定导叶的下游侧,转轮的上游侧,可转动地构成可动引导叶片(wicketgate:边门)。由此调整流入转轮的水的流量。另外,导流叶片转动导致流入转轮的水的流动方向改变。因此,能将转轮的入口处的水流相对速度矢量的方向设为沿着转轮叶片的形状。
这样,能与流量的变化无关地将水轮机的旋转速度维持为定格旋转速度,水轮机的性能能在广泛的运转范围中维持所希望的性能。
然而,为了使导流叶片转动而在导流叶片与其相邻的上盖、下罩体这样的流路划定构件(静止部)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称为导流叶片的侧隙(sidegap)。当水流过该侧隙时,会形成通过侧隙的泄漏水流,产生泄漏损失,有可能会降低水轮机的性能。该性能降低有水轮机的比速越高越显著的趋势。
发明内容
实施方式的水力机械具备:流路划定构件,划定流路;多个导流叶片,设于上述流路内,在周向上分离排列,能分别以转动轴线为中心转动;以及转轮,设于上述导流叶片的内周侧,利用经过上述导流叶片流入的水流进行旋转驱动,上述导流叶片具有与上述流路划定构件相对的一对缘部,在上述导流叶片中的至少一方的上述缘部设有圆板构件,上述圆板构件埋设在上述流路划定构件内,以上述转动轴线为中心轴线,在从沿着上述转动轴线的方向观察时,上述圆板构件与上述导流叶片的上游端和下游端中的至少一方重叠。
附图说明
图1是局部地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法式水轮机的子午面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是示出导流叶片的剖视图和俯视图。
图3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导流叶片的剖视图和俯视图。
图4是示出图3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和俯视图。
图5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追加叶片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水力机械具备:流路划定构件,其划定流路;多个导流叶片,其设于流路内,在周向上分离排列,能分别以转动轴线为中心转动;以及转轮,其设于导流叶片的内周侧,利用通过导流叶片流入的水流进行旋转驱动。导流叶片具有与流路划定构件相对的一对缘部。在导流叶片的至少一方的缘部设有圆板构件,上述圆板构件埋设在流路划定构件内,以转动轴线为中心轴线。在从沿着转动轴线的方向观察时,圆板构件与导流叶片的上游端和下游端中的至少一方重叠。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水力机械。
(第1实施方式)
利用图1和图2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水力机械。在此,首先利用图1说明作为水力机械的一个例子的法式水轮机。
如图1所示,法式水轮机1具备:在水轮机运转时水从上池通过水压管(均未图示)流入的螺旋状的外壳2;设于外壳2的内周侧的多个固定导叶3;设于固定导叶3的内周侧的多个导流叶片4a、4b;以及设于导流叶片4a、4b的内周侧的转轮6。
固定导叶3在周向上分离排列,在相互相邻的固定导叶3之间形成流路,从外壳2流入的水在各流路中流动(参照图1中的粗线箭头)。并且,固定导叶3将从外壳2流入的水流导向导流叶片4a、4b。
同样,导流叶片4a、4b在周向上分离排列(参照图2),在相互相邻的导流叶片4a、4b之间形成流路,从固定导叶3流入的水在各流路中流动(参照图2中的粗线箭头)。并且,导流叶片4a、4b将从固定导叶3流入的水流导至转轮6。
如图1所示,转轮6构成为利用从外壳2通过固定导叶3和导流叶片4a、4b而流入的水流进行旋转驱动。即,转轮6具有在周向上分离排列的多个转轮叶片6a,在相互相邻的转轮叶片6a之间形成流路,从导流叶片4a、4b流入的水在各流路中流动。并且,转轮6构成为能以旋转轴线X为中心旋转。这样,转轮叶片6a从通过导流叶片4a、4b流入的水受到压力从而对转轮6进行旋转驱动。
转轮6通过主轴7与发电机8连结。该发电机8构成为在水轮机运转时进行发电。另外,在转轮6的水轮机运转时的下游侧设有吸出管9。该吸出管9与未图示的下池(或者排水路)连结,使对转轮6进行了旋转驱动的水排出到下池。
本实施方式的法式水轮机1也可以进行泵运转(抽水运转)。在泵运转时(抽水运转时),发电机8发挥电动机的作用对转轮6进行旋转驱动,由此汲起吸出管9内的水来进行抽水。被转轮6汲起的水通过导流叶片4a、4b和固定导叶3流入外壳2,从外壳2通过水压管排出到上池。在这种情况下,导流叶片4a、4b和固定导叶3将从转轮6流入的水导至外壳2。
然而,如图2所示,各导流叶片4a、4b构成为能以与转轮6的旋转轴线X大致平行延伸的转动轴线10为中心转动,导流叶片4a、4b的角度可以变化。由此,在导流叶片4a、4b中,能调整在相互相邻的导流叶片4a、4b之间形成的流路面积(导流叶片开度)。因此,会改变对配置在下游侧的转轮6的水流流量,并且使对转轮6的水流相对速度矢量的方向为沿着转轮叶片6a的形状。在泵运转时,调整导流叶片4a、4b的开度从而与泵扬程相应地得到适当的抽水量。在从沿着转轮6的旋转轴线X的方向观察时,导流叶片4a、4b的转动轴线10配置在规定的节距圆C上。
另外,如图1所示,各导流叶片4a、4b通过对应的主轴11和导流叶片臂与导向环(均未图示)连结。导向环与导流叶片驱动部12(例如伺服电动机)连结。由此,构成为利用导流叶片驱动部12使各导流叶片4a、4b一体转动,调整导流叶片4a、4b的开度。另外,导流叶片驱动部12与控制部(未图示)连接,导流叶片驱动部12受控制部控制。这样,控制部控制导流叶片驱动部12,由此导流叶片驱动部12使导流叶片4a、4b在从沿着转动轴线10的方向观察时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转动来改变导流叶片开度。
如图2所示,设有导流叶片4a、4b的流路被流路划定构件15划定。流路划定构件15具有相互相对的上盖16和下罩体17。导流叶片4a、4b隔于上盖16和下罩体17之间,设于形成在上盖16和下罩体17之间的流路。更详细地说,上盖16包括设于导流叶片4a、4b的一侧(下侧)的流路划定面16a,下罩体17包括设于导流叶片4a、4b的一侧(上侧)的流路划定面17a,在这些流路划定面16a、17a之间形成流路,在形成的流路内设有导流叶片4a、4b。
导流叶片4a、4b具有:与上盖16相对的上侧缘部20;以及与下罩体17相对的下侧缘部21。上述主轴11与上侧缘部20连结,在上盖16内通过而延伸到导流叶片臂。导流叶片4a、4b的下侧缘部21与轴杆22连结。轴杆22延伸到下罩体17内,支撑导流叶片4a、4b使其可相对下罩体17转动。
在图2的俯视图中,示出了在周向上相互相邻的第1导流叶片4a和第2导流叶片4b。其中,在第1导流叶片4a与轴杆22之间隔有下侧圆板构件30(下侧盘构件)。即,下侧圆板构件30设于第1导流叶片4a的下侧缘部21,埋设在下罩体17内。另外,下侧圆板构件30以转动轴线10为中心轴线,与第1导流叶片4a固定而与第1导流叶片4a同心状地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导流叶片4a的上侧缘部20设有连结构件25。该连结构件25用于将第1导流叶片4a和主轴11连结起来,以比下侧圆板构件30小的直径形成为圆板状。连结构件25的直径根据所使用的材料强度而决定,通常大于第1导流叶片4a的最大厚度。
下侧圆板构件30在从沿着转动轴线10的方向观察时(例如视为俯视图时)与第1导流叶片4a的上游端23和下游端24两者重叠。即,下侧圆板构件30在第1导流叶片4a的下侧缘部21处涵盖上游端23到下游端24地形成,以覆盖第1导流叶片4a的下侧缘部21的整体的方式形成。此外,在从沿着转动轴线10的方向观察时,第1导流叶片4a的上游端23和下游端24可以与下侧圆板构件30的外缘一致,或者也可以配置在下侧圆板构件30的内侧。在后者的情况下,下侧圆板构件30的外缘比第1导流叶片4a的上游端23和下游端24配置在以转动轴线10为中心的情况下的半径方向外侧。
在与第1导流叶片4a在周向上(在下游侧)相邻的第2导流叶片4b的上侧缘部20设有与下侧圆板构件30同样的上侧圆板构件31(上侧盘构件)。另一方面,在第2导流叶片4b的下侧缘部21设有与上述的连结构件25同样的连结构件26。这样,与在周向上相互相邻的导流叶片4a、4b中的第2导流叶片4b对应的上侧圆板构件31设于第2导流叶片4b的上侧缘部20,与第1导流叶片4a对应的下侧圆板构件30设于第1导流叶片4a的下侧缘部21。换言之,在上侧缘部20设有上侧圆板构件31的第2导流叶片4b与在下侧缘部21设有下侧圆板构件30的第1导流叶片4a在周向上交替地配置。此外,与第2导流叶片4b对应的上侧圆板构件31介于第2导流叶片4b与主轴11之间,该上侧圆板构件31被埋设在上盖16内。
优选圆板构件30、31的导流叶片4a、4b一侧的面与上盖16和下罩体17的流路划定面16a、17a连续状地形成为流线状。由此,防止圆板构件30、31的导流叶片4a、4b一侧的面与上盖16和下罩体17的流路划定面16a、17a形成台阶,防止水流发生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圆板构件30、31不存在于在上盖16的流路划定面16a与下罩体17的流路划定面17a之间划定的流路内。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第1导流叶片4a的下侧缘部21定位于下侧圆板构件30的第1导流叶片4a一侧的面,避免了在第1导流叶片4a的下侧缘部21的附近形成侧隙(参照图2所示的G)。同样,第2导流叶片4b的上侧缘部20定位于上侧圆板构件31的第2导流叶片4b一侧的面,避免了在第2导流叶片4b的上侧缘部20的附近形成侧隙(参照图2所示的G)。
接下来,说明包括这种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水轮机进行运转的期间,水从固定导叶3经过导流叶片4a、4b流入转轮6。从固定导叶3流入导流叶片4a、4b的水被导流叶片4a、4b向所希望的方向引导而流出,流向转轮6。
如上所述,在第1导流叶片4a的下侧缘部21设有下侧圆板构件30,在沿着转动轴线10的方向观察时,下侧圆板构件30与第1导流叶片4a的上游端23和下游端24这两者重叠。由此,避免在第1导流叶片4a的下侧缘部21从上游端23跨越下游端24地形成侧隙。因此,在第1导流叶片4a的下侧缘部21的附近流动的水沿着第1导流叶片4a的压力面5a(外周侧面)或者负压面5b(内周侧面)流动,防止形成通过侧隙的泄漏水流。在与第1导流叶片4a在周向上相邻的第2导流叶片4b的上侧缘部20设有上侧圆板构件31,在第2导流叶片4b的上侧缘部20的附近流动的水沿着第2导流叶片4b的压力面5a或者负压面5b流动,防止形成通过侧隙的泄漏水流。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导流叶片4a、4b的下侧缘部21(或者上侧缘部20)设有下侧圆板构件30(或者上侧圆板构件31),在从沿着转动轴线10的方向观察时,下侧圆板构件30与导流叶片4a、4b的上游端23和下游端24两者重叠。由此,能避免在导流叶片4a、4b的下侧缘部21(或者上侧缘部20)从导流叶片4a、4b的上游端23跨越下游端24地形成侧隙。因此,能减少通过侧隙的泄漏水流,能提高水轮机性能。
然而,导流叶片4a、4b为了确保紧急情况下的自我闭锁特性,导流叶片4a、4b的上游端23在关闭时与在周向上相邻的导流叶片4a、4b的下游端24重叠。因此,如果在相互相邻的导流叶片4a、4b两者的下侧缘部21(或者上侧缘部20)设置下侧圆板构件30(或者上侧圆板构件31),下侧圆板构件30就有可能会彼此干扰。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与相互相邻的导流叶片4a、4b中的一方第1导流叶片4a对应的上侧圆板构件31设于第1导流叶片4a的上侧缘部20,与另一方第2导流叶片4b对应的下侧圆板构件30设于第2导流叶片4b的下侧缘部21。由此,能避免在相互相邻的导流叶片4a、4b两者的下侧缘部21(或者上侧缘部20)设有下侧圆板构件30(或者上侧圆板构件31),能避免下侧圆板构件30彼此发生干扰。换言之,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减少通过导流叶片4a、4b的侧隙的泄漏水流,并且能确保自我闭锁特性,在丧失控制电源等的紧急情况下,能使导流叶片4a、4b受到上游侧的水流压力而与开度无关地成为全闭状态,能使导流叶片4a、4b自动地关闭。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3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水力机械。
在图3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中,主要区别在于,在从沿着转动轴线的方向观察时,导流叶片的上游端和下游端中的一方配置在圆板构件的外侧,其它构成与图1和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此外,在图3中,对与图1和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3所示,在导流叶片4a、4b的上侧缘部20和下侧缘部21两者设有圆板构件30、31。即,在第1导流叶片4a和第2导流叶片4b的上侧缘部20分别设有上侧圆板构件31,在下侧缘部21分别设有下侧圆板构件30,这种导流叶片4a、4b配置在周向上。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在从沿着转动轴线10的方向观察时,导流叶片4a、4b的下游端24配置在圆板构件30、31的外侧。由此,图3所示的圆板构件30、31的直径变得小于图2所示的圆板构件30、31。并且,图3所示的圆板构件30、31的位置和转动轴线10的位置与图2所示的圆板构件30、31的位置和转动轴线10的位置相比分别向导流叶片4a、4b的上游端23一侧偏心。
优选圆板构件30、31在能避免相互相邻的圆板构件30、31彼此相互干扰的程度下具有尽可能大的直径。另一方面,只要圆板构件30、31覆盖形成于侧隙的比较容易形成泄漏水流的导流叶片4a、4b的上游端23一侧的区域,就能有效地抑制通过侧隙的泄漏水流,能有效地提高水轮机性能。因此,在从沿着转动轴线10的方向观察时,只要圆板构件30、31至少与导流叶片4a、4b的上游端23重叠即可。在这种情况下,导流叶片4a、4b的上游端23可以与圆板构件30、31的外缘一致,或者也可以配置在圆板构件30、31的内侧。并且,圆板构件30、31的直径只要能使导流叶片4a、4b平滑转动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例如优选为导流叶片4a、4b的翼弦长L的1/3以上,更优选为1/2以上。在后者的情况下,在从沿着转动轴线10的方向观察时,圆板构件30、31与导流叶片4a、4b的上游端23和翼弦的中心点两者重叠。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导流叶片4a、4b的上侧缘部20和下侧缘部21两者处分别设有圆板构件30、31。由此,能抑制在导流叶片4a、4b的上侧缘部20和下侧缘部21中形成导流叶片4a、4b的侧隙。因此,能减少通过侧隙的泄漏水流,能提高水轮机性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从沿着转动轴线10的方向观察时,导流叶片4a、4b的下游端24配置在圆板构件30、31的外侧。由此,在导流叶片4a、4b的上游端23以与关闭时相邻的导流叶片4a、4b的下游端24重叠的方式形成的情况下,也能防止在周向上相互相邻的圆板构件30、31彼此干扰。因此,能减少通过导流叶片4a、4b的侧隙的泄漏水流,并且能确保自我闭锁特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在从沿着转动轴线10的方向观察时,导流叶片4a、4b的上游端23与圆板构件30、31重叠,下游端24配置在圆板构件30、31的外侧。在这种情况下,圆板构件30、31能覆盖较易形成在侧隙形成的泄漏水流的导流叶片4a、4b的上游端23一侧的区域,能有效地抑制通过侧隙的泄漏水流,能有效地提高水轮机性能。
此外,上述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从沿着转动轴线10的方向观察时,导流叶片4a、4b的下游端24配置在圆板构件30、31的外侧的例子。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如图4所示,在从沿着转动轴线10的方向观察时,导流叶片4a、4b的上游端23配置在圆板构件30、31的外侧。在这种情况下,圆板构件30、31的直径小于图2所示的圆板构件30、31,图4所示的圆板构件30、31的位置和转动轴线10的位置与图2所示的圆板构件30、31的位置和转动轴线10的位置相比向导流叶片4a、4b的下游端24一侧偏心。在图4所示的形态中,也能使导流叶片4a、4b的下游端24一侧的区域覆盖圆板构件30、31,能抑制通过侧隙的泄漏水流,能提高水轮机性能。另外,转动轴线10的位置向导流叶片4a、4b的下游端24一侧偏心,因此能使转动轴线10与导流叶片4a、4b的上游端23之间的距离增大,能使导流叶片4a、4b的压力面5a从水流受到的压力中的在关闭方向上作用的压力增大。因此,能更可靠地得到自我闭锁特性。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水力机械。
在图5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中,主要区别在于,在圆板构件上设有配置在导流叶片的负压面一侧的追加叶片,其它构成与图3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大致相同。此外,在图5中,对与图3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圆板构件30、31为第2实施方式的图3所示的圆板构件30、31。即,如图3所示,上侧圆板构件31和下侧圆板构件30分别设于导流叶片4a、4b的上侧缘部20和下侧缘部21两者,在从沿着转动轴线10的方向观察时,导流叶片4a、4b的上游端23与圆板构件30、31重叠,而导流叶片4a、4b的下游端24配置在圆板构件30、31的外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圆板构件30、31上设有追加叶片32。该追加叶片32配置在导流叶片4a、4b的负压面5b一侧。另外,追加叶片32在设计点(日文原文:設計点;效率最优的导流叶片开度下的运转点)配置在其它导流叶片(例如第1导流叶片4a)的下游侧,该其它导流叶片是对应的导流叶片(例如第2导流叶片4b)在上游侧所相邻的导流叶片。追加叶片32以从设于导流叶片4a、4b的上侧缘部20的上侧圆板构件31向设于下侧缘部21的下侧圆板构件30延伸的方式形成。即,追加叶片32被该上侧圆板构件31和下侧圆板构件30支撑而被固定,以转动轴线10为中心随着对应的导流叶片4a、4b一起转动。
从导流叶片4a、4b流出的水流(后流)一般存在压力降低而产生损失的趋势。因此,将上述追加叶片32配置在导流叶片4a、4b的下游侧,由此能减少从导流叶片4a、4b流出的水流中产生的损失。因此,优选追加叶片32以能有效地减少这种损失的位置、角度形成。例如,追加叶片32也可以在导流叶片4a、4b的下游侧延长线上沿着从导流叶片4a、4b流出的水流配置。另外,追加叶片32优选具有翼状,但是只要能抑制水流损失的增大,也不限于翼状,可以是任意的形状。
追加叶片32的上游端33到下游端34的长度(或者翼弦长)也可以比导流叶片4a、4b的上游端23到下游端24的长度(或者翼弦长)短。即,追加叶片32也可以以从导流叶片4a、4b的上游端23延伸到下游端24的方式形成。由此,能抑制由于追加叶片32的原因而摩擦损失增大。
在图5所示的方式中,在从沿着转动轴线10的方向观察时,追加叶片32的上游端33和下游端34两者均与圆板构件30、31重叠。即,追加叶片32的下侧缘部定位于下侧圆板构件30的追加叶片32一侧的面,避免了在追加叶片32的下侧缘部的附近形成侧隙。同样,追加叶片32的上侧缘部定位于上侧圆板构件31的追加叶片32一侧的面,避免了在追加叶片32的上侧缘部的附近形成侧隙。
在水轮机运转时,追加叶片32与导流叶片4a、4b同样引导流向转轮6的水流。此时,追加叶片32从水流受到阻力(水的粘性带来的摩擦力)、法线力(从水流受到的压力)。这些力的大小取决于追加叶片32的位置、角度、形状等,能对导流叶片4a、4b施加在关闭方向上作用的力。因此,能更可靠地得到导流叶片4a、4b的自我闭锁特性。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圆板构件30、31上设有配置在导流叶片4a、4b的负压面5b一侧的追加叶片32。由此,能利用该追加叶片32从水流所受的力而使对导流叶片4a、4b在关闭方向上作用的力增大。因此,能更可靠地得到导流叶片4a、4b的自我闭锁特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追加叶片32在设计点配置在与对应的导流叶片4a、4b在上游侧相邻的其它导流叶片4b,4b的下游侧。由此,能减少从导流叶片4a、4b流出的水流所产生的损失。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圆板构件30、31设于导流叶片4a、4b的上侧缘部20和下侧缘部21两者,在从沿着转动轴线10的方向观察时,导流叶片4a、4b的上游端23与圆板构件30、31重叠,而导流叶片4a、4b的下游端24配置在圆板构件30、31的外侧。由此,能覆盖较易形成在侧隙形成的泄漏水流的导流叶片4a、4b的上游端23一侧的区域,能有效地抑制通过侧隙的泄漏水流从而有效地提高水轮机性能。并且,能利用追加叶片32使对这种导流叶片4a、4b在关闭方向上作用的力增大,能加强在关闭方向上的力来更可靠地得到自我闭锁特性。
此外,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图3所示的圆板构件30、31上设有追加叶片32的例子。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图4所示的圆板构件30、31上设置追加叶片32。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利用追加叶片32使对导流叶片4a、4b在关闭方向上作用的力增大,加强向关闭方向的力,能更可靠地得到自我闭锁特性。而且,只要能确保强度,也可以在图2所示的圆板构件30、31上设置追加叶片32。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减少通过导流叶片4a、4b的侧隙的泄漏水流,提高水轮机性能。
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出的,并不试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以其它各种方式实施,能在不脱离发明的要旨的范围能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要旨,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方案及其等同的范围。另外,当然也能在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将这些实施方式部分地适当组合。

Claims (5)

1.一种水力机械,其特征在于,具备:
流路划定构件,划定流路;
多个导流叶片,设于上述流路内,在周向上分离排列,能分别以转动轴线为中心转动;以及
转轮,设于上述导流叶片的内周侧,利用经过上述导流叶片流入的水流进行旋转驱动,
上述导流叶片具有与上述流路划定构件相对的一对缘部,
在上述导流叶片中的至少一方的上述缘部设有圆板构件,上述圆板构件埋设在上述流路划定构件内,以上述转动轴线为中心轴线,
在从沿着上述转动轴线的方向观察时,上述圆板构件与上述导流叶片的上游端和下游端中的至少一方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从沿着上述转动轴线的方向观察时,上述圆板构件与上述导流叶片的上述上游端和上述下游端的两方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导流叶片的两方的上述缘部设有上述圆板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力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圆板构件设有配置在上述导流叶片的负压面一侧的追加叶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力机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追加叶片在设计点配置于对应的上述导流叶片在上游侧所相邻的其它上述导流叶片的下游侧。
CN201510887846.6A 2014-12-09 2015-12-07 水力机械 Pending CN1056972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49235 2014-12-09
JP2014249235A JP2016109087A (ja) 2014-12-09 2014-12-09 水力機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97215A true CN105697215A (zh) 2016-06-22

Family

ID=56093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87846.6A Pending CN105697215A (zh) 2014-12-09 2015-12-07 水力机械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160834A1 (zh)
JP (1) JP2016109087A (zh)
CN (1) CN105697215A (zh)
BR (1) BR102015029546A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0099A (zh) * 2017-04-20 2018-11-02 株式会社东芝 水轮机的导流叶片装置以及具备该导流叶片装置的水轮机
CN110242615A (zh) * 2019-06-12 2019-09-17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导水机构及其使用方法以及含导水机构的水泵水轮机机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39275B2 (ja) * 2016-03-10 2020-02-05 株式会社東芝 水力機械のガイドベーン及び水力機械
EP3276157A1 (en) * 2016-07-25 2018-01-31 GE Renewable Technologies Hydraulic turbin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32441A (en) * 1964-09-02 1967-07-25 Allis Chalmers Mfg Co Wicket gate end seals
JPH09310670A (ja) * 1996-05-20 1997-12-02 Yoshiaki Hayashi 水車の流量調整構造
JPH11141449A (ja) * 1997-11-07 1999-05-25 Hitachi Ltd ポンプ水車のガイドベー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221970A (ja) * 2008-03-17 2009-10-01 Toshiba Corp 水力機械
US20110014034A1 (en) * 2008-01-21 2011-01-20 Bluemmel Dirk Turbocharger
CN102822450A (zh) * 2010-05-26 2012-12-12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密封结构、具备该密封结构的涡轮机、以及具备该涡轮机的发电设备
WO2013182210A1 (fr) * 2012-06-05 2013-12-12 Ferme Jean-Marc Distributeur mobile a deux degres de libert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32441A (en) * 1964-09-02 1967-07-25 Allis Chalmers Mfg Co Wicket gate end seals
JPH09310670A (ja) * 1996-05-20 1997-12-02 Yoshiaki Hayashi 水車の流量調整構造
JPH11141449A (ja) * 1997-11-07 1999-05-25 Hitachi Ltd ポンプ水車のガイドベー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10014034A1 (en) * 2008-01-21 2011-01-20 Bluemmel Dirk Turbocharger
JP2009221970A (ja) * 2008-03-17 2009-10-01 Toshiba Corp 水力機械
CN102822450A (zh) * 2010-05-26 2012-12-12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密封结构、具备该密封结构的涡轮机、以及具备该涡轮机的发电设备
WO2013182210A1 (fr) * 2012-06-05 2013-12-12 Ferme Jean-Marc Distributeur mobile a deux degres de libert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0099A (zh) * 2017-04-20 2018-11-02 株式会社东芝 水轮机的导流叶片装置以及具备该导流叶片装置的水轮机
CN110242615A (zh) * 2019-06-12 2019-09-17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导水机构及其使用方法以及含导水机构的水泵水轮机机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160834A1 (en) 2016-06-09
JP2016109087A (ja) 2016-06-20
BR102015029546A2 (pt) 2016-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97215A (zh) 水力机械
CN105658954B (zh) 风能设备转子叶片
CN102016291A (zh) 液动力涡轮机的配备形成尖头体的机件的轴同辐流式转轮和使用该转轮减小波动的方法
WO2014096141A1 (en) Francis-type runner for a turbine, and energy conversion plant comprising such a runner
JP6983530B2 (ja) 水車のガイドベーン装置及びそのガイドベーン装置を備えた水車
CN107109960B (zh) 在涡轮机械中、尤其压缩机中的导向器的导向叶片的轮廓部
JP2007154667A (ja) フランシス形水力機械
CN108131232B (zh) 水力机械
US2284295A (en) Rotary hydraulic machine
JP6074558B2 (ja) タービンにおける改良
JP6502641B2 (ja) 水力機械のガイドベーン及びその改修方法
CN110043476A (zh) 恒压涡流泵
JP5641971B2 (ja) 流体機械のガイドベーンおよび流体機械
US11306602B2 (en) Guide vane and fluid machine
US10012206B2 (en) Runner vane of axial hydraulic machine, runner of axial hydraulic machine, and axial hydraulic machine
US11118500B2 (en) Turbine with adjusting ring
JP6884672B2 (ja) 水力機械
CN104121136B (zh) 轴流式水轮机
JP7085406B2 (ja) 水力機械のランナおよび水力機械
JP2015010569A (ja) 水車ガイドベーンおよび水車
JP6132708B2 (ja) 水車ランナおよび水車
JP6126483B2 (ja) 軸流水車ランナ羽根、軸流水車ランナおよび軸流水車
JP6909665B2 (ja) ランナコーン及び軸流水車
JP2017075572A (ja) フランシス形ランナ及びそれを備える水力機械
EP3147497A1 (en) Runner unit for a hydro turb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