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91161B - 一种带辅助开关门装置的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辅助开关门装置的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91161B
CN105691161B CN201510043947.5A CN201510043947A CN105691161B CN 105691161 B CN105691161 B CN 105691161B CN 201510043947 A CN201510043947 A CN 201510043947A CN 105691161 B CN105691161 B CN 1056911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bar
resistance
resistor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439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91161A (zh
Inventor
叶大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Yinzhou Leke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Yinzhou Lek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on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Yinzhou Lek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on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Yinzhou Lek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on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4394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911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91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911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911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9116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带辅助开关门装置的汽车,包括汽车基体,设置于汽车基体上的电源,设置于汽车基体上的若干扇车门;其中至少一扇车门配置有辅助开关门装置,辅助开关门装置包括:角度感应装置,控制系统,转门装置;门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小称之为门倾角度,角度感应装置用以感应门倾角度并将感应信号输入控制系统;转门装置从电源处获得电力以产生转动车门的力矩;控制系统根据感应信号的输入控制电源向转门装置输出电力,以对抗车门的自转力矩。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这种汽车在各种停放状态下,车门自重力产生的转动力矩对车门的开关影响较小。

Description

一种带辅助开关门装置的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的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是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代步工具,但常见的汽车有一共同的缺点,当汽车停在斜坡上时,会给车门的开关带来很大不便,申请号为201210111584.0的中国专利作出了有益改进,提供一种用于车门控制的装置和方法,包括存储单元,其根据特定的车辆型号存储与多种倾斜多个方向和角度相对应的速度曲线;倾斜测量单元,测量车辆倾斜的方向和角度,以及开闭检测单元,当车门打开或关闭时进行检测。控制器,当开闭检测单元检测车门是否被打开或关闭时确定由倾斜测量单元测量的方向和角度,并控制车门驱动单元基于存储在存储单元中与所检测到的倾斜方向和角度相对应的速度曲线来控制车门的打开和关闭速度;因此,车门驱动单元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打开或关闭车门。但这一技术仍有其不可克服的缺点:一、这一技术的应用范围有限,该技术方案通过区分车辆停放时是处于垂直倾斜状态还是水平倾斜状态来决定车门开关的速度曲线,如图2所示,车Q1处于垂直倾斜状态,车Q2处于水平倾斜状态,但对车Q3来说,用垂直倾斜状态或水平倾斜状态来进行描述都是不合适的,换句话说,在同一斜坡上,车辆的朝向不同,其车门在自重力作用下产生的转矩亦不相同,所以用垂直倾斜或水平倾斜来描述车辆的停放状态在实际使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二、即使车辆在斜坡上的朝向得到确定,车门在自重力作用下产生的转矩还同车门的开度有关,即随着车门自身的转动,车门在自重力作用下产生的转矩可能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这一点在该专利中未有体现,所以说该专利的技术方案略显粗糙;三、在该专利中,车门驱动单元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打开或关闭车门,车门开关的主导权不在操作者手中,这在实际使用中会带来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汽车,这种汽车在各种停放状态下,车门自重力产生的转动力矩对车门的开关影响较小。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辅助开关门装置的汽车,包括汽车基体,设置于汽车基体上的电源,设置于汽车基体上的若干扇车门;车门绕着门轴线转动以实现车门的开关,门轴线是指纵贯门轴轴芯的直线,经过门轴线与车门重心的平面称之为门平面,车门在自重力作用下产生的转动力矩称之为自转力矩,其中至少一扇车门配置有辅助开关门装置,辅助开关门装置包括:角度感应装置,控制系统,转门装置;门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小称之为门倾角度,角度感应装置用以感应门倾角度并将感应信号输入控制系统;转门装置从电源处获得电力以产生转动车门的力矩,转门装置对车门产生的转动力矩与转门装置的运行行程无关;控制系统根据感应信号的输入控制电源向转门装置输出电力,以对抗车门的自转力矩。在本发明方案中,当汽车停在斜坡上时,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转门装置对车门产生的转动力矩可对抗车门的自转力矩,这样一来,当操作者用手开关车门时,车门自转力矩的影响就会减小,车门开关自如,车门的开关由手来执行,转门装置只是提供辅助动力,操作过程非常安全;本发明方案创造性地提出了通过角度感应装置来判断车门自转力矩,不管汽车以何种状态停放在斜坡上,不管车门的开度如何,车门自转力矩都能被检测出来;由力学原理可得到方程式一:J=G*cosθ*L1,其中J代表车门自转力矩,G代表车门重量,*代表乘号,cos代表余弦函数,θ代表门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小,L1代表车门重心到门轴线的距离,当角度感应装置确定后,可得到方程式二:θ=f1(X1,X2,…Xn),其中X1,X2,…Xn代表感应信号,由方程式一和方程式二可得到车门自转力矩关于感应信号的函数关系,即J=f2(X1,X2,…Xn),换句话说,车门自转力矩与门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小相关,门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小与感应信号相关,则可推出车门自转力矩与感应信号相关,也就是说,当一个感应信号生成时,车门形成一个与该感应信号相应的自转力矩;控制系统根据感应信号的输入控制电源向转门装置输出电力,可达到对抗车门自转力矩的目的;本发明方案突破了已有技术的局限性,适用于汽车停放的各种状态;控制系统控制电源向用电装置输出电力涉及已有技术,如控制系统可通过控制输出电压来实现目的,又或者通过控制输出电流来实现目的,这种技术在电动车的领域被大量应用,电动车的控制系统根据使用者的速度指令控制电瓶向电机输出电力,如市场上一种常见的遥控电动玩具车,其控制系统根据遥控器的指令控制电池向电机输出电力,以达到变换车速的目的,又或者一种无人直升机,其控制系统通过接收遥控信号来控制电池向驱动装置供电,以改变旋翼的旋转速度,申请号为201280007061.X的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910128711.6的中国专利,申请号为98116132.4的中国专利,申请号为98120839.8的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110085928.0的中国专利,都描述了控制系统控制电源向用电装置输出电力的技术方案,鉴于这一技术方案的多样性,下面不一一展开赘述;在本发明方案中,提出了门平面和门轴线的概念,一般而言,门轴为细长状,门轴自身及其延长线就构成了门轴线,但门轴毕竟还具有一定的粗度,为了更严谨起见,门轴线应该指纵贯门轴轴芯的直线,即门轴线通过门轴任一横截面的中心;车门一般具有一定弧度,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平面,其形状难于描述,所以引用门平面的概念来代替,显然,当车门安装好后,门轴线和车门重心也确定下来,门平面也自然确定下来。
控制系统根据感应信号的输入控制电源向转门装置输出电力,这对本发明来说尤为重要。
优选的,在门倾角度从一锐角向钝角的变化过程中,电源向转门装置输出电力作如下二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门倾角度从一锐角变化至九十度,电源向转门装置输出电力逐渐变小至零;第二阶段:门倾角度从九十度变化至钝角,电源向转门装置输出电力的绝对值从零逐渐变大,且这一输出电力的输出方向与第一阶段刚好相反。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表明了门倾角度与输出电力的关系,由于门倾角度与感应信号是相关联的,这一描述实质上也表明了感应信号与输出电力的关系,在实际使用中,当门倾角度从一锐角变化至九十度时,车门的自转力矩逐渐变小至零,相应的,用以对抗车门自转力矩的输出电力亦逐渐变小至零;门倾角度从九十度变化至钝角时,车门自转力矩的绝对值从零逐渐变大,且车门自转力矩的方向与第一阶段相比刚好相反,相应的,电源向转门装置输出电力的绝对值从零逐渐变大,且这一输出电力的输出方向与第一阶段刚好相反。在本技术方案中,明确了门倾角度的存在范围,即门倾角度可从一锐角变化至钝角,这是因为在车辆正常的停放状态下,门倾角度存在于一定的合理的范围内,门倾角度一般不可能过小,如门倾角度为10度,这样的门倾角度只有在车辆处于极陡的斜坡上且车门完全打开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同理门倾角度一般也不可能过大,如门倾角度为170度,在实际制造中,应根据车辆的用途,驾驶者的习惯来确定门倾角度的存在范围,如门倾角度的存在范围从30度至150度,当然门倾角度的存在范围从20度至162度也是可以的。
优选的,当车门静止在一门倾角度时,为抵消车门的自转力矩,转门装置必须从电源处获得一相应的输出电力,这一输出电力称之为该门倾角度的相应抵消电力;控制系统根据感应信号的输入控制电源向转门装置输出该感应信号对应的门倾角度的相应抵消电力。在本技术方案中,控制系统根据感应信号的输入控制电源向转门装置输出电力,以使转门装置对车门产生的转动力矩可抵消车门的自转力矩。也就是说,输出电力要与感应信号相匹配,才能使转门装置对车门产生的转动力矩可抵消车门的自转力矩,输出电力与感应信号之间的关系可用函数方式求得:方程式一:J=G*cosθ*L1,方程式二:θ=f1(X1,X2,…Xn),转门装置确定后,可得到方程式三:N=f3(U),其中N代表转门装置对车门产生的转动力矩,U代表输出电力,由于转门装置对车门产生的转动力矩可抵消车门的自转力矩,可得到方程式四:N=-J,由方程式一、方程式二、方程式三、方程式四可得出U=f5(X1,X2,…Xn);当然,在实际制造中,还可通过采集数据的方法来得出输出电力与感应信号之间的关系,先确定一个车门的静止状态,记录下感应信号,并测出抵消车门的自转力矩所需的输出电力,然后把感应信号和输出电力作为第一组数据存入控制系统,调整车门的静止状态,得到第二组数据存入控制系统,依此类推,控制系统存有几万组数据,在使用过程中,当控制系统接到一感应信号时,控制系统在数据库中找出一组数据作为执行数据,执行数据记录的感应信号与控制系统接到的感应信号最为接近,控制系统以执行数据记录的输出电力为准向转门装置输出电力。
显然,感应信号与输出电力的关系还可有更多的技术方案,在实际制造中,应根据车辆的用途,驾驶者的使用习惯来确定感应信号与输出电力的关系。
进一步的技术,还包括一第一识别装置,第一识别装置用以识别汽车是否处于行驶状态,第一识别装置向控制系统输入识别信号,当汽车处于行驶状态时,控制系统控制电源不向转门装置输出电力。如此设置之后,当汽车处于行驶状态时,电源不向转门装置输出电力,开关车门的安全性大大提高。第一识别装置涉及已有技术,很多汽车上就设置有这样的识别装置,如汽车的速度测量仪就能识别汽车是否处于行驶状态,汽车的发动机上都设置有识别单元,其用以识别发动机是否处于工作状态,这一识别单元实际上也能识别汽车是否处于行驶状态,另外,通过汽车的开启、关停单元也可得出汽车是否处于行驶状态。
进一步的技术,还包括一第二识别装置,第二识别装置用以识别车门是否被锁定在关闭状态,第二识别装置向控制系统输入识别信号,当车门被锁定在关闭状态时,控制系统控制电源不向转门装置输出电力。第二识别装置涉及已有技术,很多汽车上就设置有这样的识别装置,当车门被锁定在关闭状态时,仪表盘上的指示灯会熄灭。
进一步的技术,还包括一第三识别装置,第三识别装置用以识别人是否对车门进行开关操作,第三识别装置向控制系统输入识别信号,当人未对车门进行开关操作时,控制系统控制电源不向转门装置输出电力。第三识别装置用以识别人是否对车门进行开关操作,在实际制造中,第三识别装置一般设置在车门的把手上,如把第三识别装置设置成一按压开关,当手对把手进行操作时,按压开关处于开位,反之,当手未对把手进行操作时,按压开关处于关位,又或者把第三识别装置设置成一光敏原件,光敏原件与控制系统相连接,当手对把手进行操作时,光敏原件被手阻挡未受到光线照射,反之,当手未对把手进行操作时,光敏原件受到光线照射,控制系统据此得知手是否对把手进行操作。
角度感应装置用以感应门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小并将感应信号输入控制系统,对本发明来说尤为重要。
优选的,角度感应装置包括:一圆杯,直线状的第一电阻杆,直线状的第二电阻杆,直线状的第三电阻杆;圆杯的杯底的朝上面称之为圆杯底面,圆杯底面为平面;第一电阻杆矗立在圆杯底面上,且第一电阻杆与圆杯底面相互垂直,第一电阻杆的下端顶接圆杯底面;第二电阻杆矗立在圆杯底面上,且第二电阻杆与圆杯底面相互垂直,第二电阻杆的下端顶接圆杯底面;第三电阻杆矗立在圆杯底面上,且第三电阻杆与圆杯底面相互垂直,第三电阻杆的下端顶接圆杯底面;第一电阻杆的下端、第二电阻杆的下端、第三电阻杆的下端相互连接形成一正三角形;第一电阻杆右侧滑动连接一第一电触片,第一电触片可沿第一电阻杆上下滑动,第一电触片连接一第一细杆的上端,第一细杆的下端连接一第一浮珠,第一细杆与第一电阻杆朝向一致,第一电触片与一第一稳压电源的正极相连接,第一稳压电源的负极与一第一标准电阻的左端相连接,第一标准电阻的右端与第一电阻杆的上端相连接,第一标准电阻的左右两端各引出一导线连接控制系统用以向控制系统输入电压信号;第二电阻杆右侧滑动连接一第二电触片,第二电触片可沿第二电阻杆上下滑动,第二电触片连接一第二细杆的上端,第二细杆的下端连接一第二浮珠,第二细杆与第二电阻杆朝向一致,第二电触片与一第二稳压电源的正极相连接,第二稳压电源的负极与一第二标准电阻的左端相连接,第二标准电阻的右端与第二电阻杆的上端相连接,第二标准电阻的左右两端各引出一导线连接控制系统用以向控制系统输入电压信号;第三电阻杆右侧滑动连接一第三电触片,第三电触片可沿第三电阻杆上下滑动,第三电触片连接一第三细杆的上端,第三细杆的下端连接一第三浮珠,第三细杆与第三电阻杆朝向一致,第三电触片与一第三稳压电源的正极相连接,第三稳压电源的负极与一第三标准电阻的左端相连接,第三标准电阻的右端与第三电阻杆的上端相连接,第三标准电阻的左右两端各引出一导线连接控制系统用以向控制系统输入电压信号;圆杯中盛有液体,第一浮珠、第二浮珠、第三浮珠浮在液体的液平面上;第一电阻杆、第二电阻杆、第三电阻杆等同,第一电触片、第二电触片、第三电触片等同,第一细杆、第二细杆、第三细杆等同,第一浮珠、第二浮珠、第三浮珠等同,第一稳压电源、第二稳压电源、第三稳压电源等同,第一标准电阻、第二标准电阻、第三标准电阻等同;圆杯固定于车门上,第一电阻杆、第二电阻杆、第三电阻杆都与门轴线平行,第一电阻杆和第二电阻杆围成的平面与门平面平行,以车门内侧面为后、外侧面为前而论,第三电阻杆处于第一电阻杆和第二电阻杆围成的平面的前方。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标准电阻的左右两端各引出一导线连接控制系统用以向控制系统输入电压信号,由于电压信号与第一电触片到第一电阻杆上端的距离是一一对应的,如此根据这一电压信号,可得出第一电触片到第一电阻杆上端的距离,再加上第一细杆的长度,可得出第一浮珠到第一电阻杆上端的距离,同理可得到第二浮珠到第二电阻杆上端的距离,第三浮珠到第三电阻杆上端的距离,由此可计算得出由第一浮珠、第二浮珠、第三浮珠构成的平面与第一电阻杆和第二电阻杆围成平面之间的夹角大小;第一浮珠、第二浮珠、第三浮珠构成液平面,液平面实质上代表水平面,第一电阻杆和第二电阻杆围成的平面与门平面平行,实际上,门倾角度就得到了。
优选的,角度感应装置包括:一圆杯,直线状的第一电阻杆,直线状的第二电阻杆,直线状的第三电阻杆,圆弧状的电阻片,铜片;圆杯的杯底的朝上面称之为圆杯底面,圆杯底面为平面;第一电阻杆矗立在圆杯底面上,且第一电阻杆与圆杯底面相互垂直,第一电阻杆的下端顶接圆杯底面;第二电阻杆矗立在圆杯底面上,且第二电阻杆与圆杯底面相互垂直,第二电阻杆的下端顶接圆杯底面;第三电阻杆矗立在圆杯底面上,且第三电阻杆与圆杯底面相互垂直,第三电阻杆的下端顶接圆杯底面;第一电阻杆的下端、第二电阻杆的下端、第三电阻杆的下端相互连接形成一正三角形;第一电阻杆右侧滑动连接一第一电触片,第一电触片可沿第一电阻杆上下滑动,第一电触片连接一第一细杆的上端,第一细杆的下端连接一第一浮珠,第一细杆与第一电阻杆朝向一致,第一电触片与一第一稳压电源的正极相连接,第一稳压电源的负极与一第一标准电阻的左端相连接,第一标准电阻的右端与第一电阻杆的上端相连接,第一标准电阻的左右两端各引出一导线连接控制系统用以向控制系统输入电压信号;第二电阻杆右侧滑动连接一第二电触片,第二电触片可沿第二电阻杆上下滑动,第二电触片连接一第二细杆的上端,第二细杆的下端连接一第二浮珠,第二细杆与第二电阻杆朝向一致,第二电触片与一第二稳压电源的正极相连接,第二稳压电源的负极与一第二标准电阻的左端相连接,第二标准电阻的右端与第二电阻杆的上端相连接,第二标准电阻的左右两端各引出一导线连接控制系统用以向控制系统输入电压信号;第三电阻杆右侧滑动连接一第三电触片,第三电触片可沿第三电阻杆上下滑动,第三电触片连接一第三细杆的上端,第三细杆的下端连接一第三浮珠,第三细杆与第三电阻杆朝向一致,第三电触片与一第三稳压电源的正极相连接,第三稳压电源的负极与一第三标准电阻的左端相连接,第三标准电阻的右端与第三电阻杆的上端相连接,第三标准电阻的左右两端各引出一导线连接控制系统用以向控制系统输入电压信号;圆杯中盛有液体,第一浮珠、第二浮珠、第三浮珠浮在液体的液平面上;第一电阻杆、第二电阻杆、第三电阻杆等同,第一电触片、第二电触片、第三电触片等同,第一细杆、第二细杆、第三细杆等同,第一浮珠、第二浮珠、第三浮珠等同,第一稳压电源、第二稳压电源、第三稳压电源等同,第一标准电阻、第二标准电阻、第三标准电阻等同;圆杯固定于汽车基体上,圆杯底面与汽车底盘相平行,第一电阻杆的下端与第二电阻杆的下端的连线称之为底线,由底线的中点指向第三电阻杆的下端的方向与汽车朝向一致;铜片尾端设置于门轴上,随着门轴的转动铜片首端滑动在电阻片上;铜片与一第四稳压电源的正极相连接,第四稳压电源的负极与一第四标准电阻的左端相连接,第四标准电阻的右端与电阻片的左端相连接,第四标准电阻的左右两端各引出一导线连接控制系统用以向控制系统输入电压信号。本技术方案的角度感应装置通过两个步骤来得出门倾角度,一、通过第一标准电阻、第二标准电阻、第三标准电阻两端的电压输出来确定汽车基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关系,二、通过第四标准电阻两端的电压输出来确定汽车基体与车门之间的关系,车门的开度不同,第四标准电阻两端的电压输出亦不同,且两者成对应关系;上述两个关系确定后,车门与水平面之间的关系也自然确定下来,即可得出门倾角度;门倾角度与感应信号的关系可通过计算得出,在实际制造中,也可用采集数据的方法得出门倾角度与感应信号的关系,即不断调整汽车基体的倾斜状态和车门开度,同步记录门倾角度和相应的感应信号,把这些数据列表后即可得出门倾角度与感应信号的关系。
显然,角度感应装置还可有更多的技术方案,例如通过铅垂线来识别门倾角度,因为铅垂线与水平面相互垂直,测定了门平面与铅垂线的位置关系,则门平面与水平面的关系也自然确定下来,如在汽车基体上设置一与汽车底盘相垂直的立杆,立杆顶端挂一铅垂线,铅垂线尾端设置有发光件,发光件发出的光的方向处于铅垂线的延长线上,立杆底部设置一感光片,感光片与立杆相垂直,则根据感光片的感光位置可得出汽车基体与水平面的位置关系。又或者应用光线的反射原理来测定门倾角度,把光源固定在门平面上,车门上设置一液平面,光源射到液平面上的光线反射后进入一感光单元,通过分析反射光线就可得出门倾角度;在实际制造中,还可在车门上设置一碗状容器,容器的内壁为球面且铺有一层触摸屏,容器里放置一滚珠,控制系统通过触摸屏知晓滚珠接触容器内壁的部位,由于滚珠接触容器内壁的部位与门倾角度是相关联的,控制系统据此可得出门倾角度,由于角度感应装置技术方案的多样性,下面不一一展开赘述。
转门装置从电源处获得电力以产生转动车门的力矩,转门装置对车门产生的转动力矩与转门装置的运行行程无关;转门装置是一种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力矩的输出显然有两种方式,一些驱动装置的力矩的输出与其本身的运行行程相关,而另一些驱动装置的力矩的输出与其本身的运行行程无关;如对一垂直插接在墙壁上的转轴进行驱动,驱动装置为一铁杆,铁杆的一端连接转轴,铁杆在自重力作用下驱使转轴转动,由于铁杆自重力的力臂随着铁杆自身的转动不断发生变化,铁杆对转轴的力矩的输出显然与其本身的运行行程相关;如果把驱动装置换成一转盘,转盘的中心连接转轴的一端,转盘周侧绕有绳子,操作者以转盘的切线方向拉动绳子以转动转盘,显然转盘对转轴的力矩输出与其本身的运行行程无关,因为无论转盘旋转到什么位置,拉动转盘的拉力的力臂都没有发生变化,拉力的力臂即转盘的半径。
优选的,转门装置包括一第一电动机,第一电动机为慢速直流电动机,第一电动机的转轴与门轴对接,即第一电动机的转轴与门轴处于同一直线上。
优选的,转门装置包括一主动轮,第二电动机,被动轮,一圈闭合的皮带,若干绕件;被动轮设置在门轴上,如此被动轮的转动可带动车门转动;第二电动机为慢速直流电动机,第二电动机的转动带动主动轮转动;被动轮和主动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如此主动轮可带动被动轮转动;主动轮的半径大于被动轮半径的五倍;皮带被绕在若干绕件上。由于汽车内部设置有多个部件,皮带被绕在若干绕件上,可使皮带沿着各部件的边角设置,尽量不占用车内空间。
显然,转门装置还可有更多的技术方案,这里不一一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为一种带辅助开关门装置的汽车,包括汽车基体,设置于汽车基体上的电源,设置于汽车基体上的若干扇车门;其中至少一扇车门配置有辅助开关门装置,辅助开关门装置包括:角度感应装置,控制系统,转门装置;门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小称之为门倾角度,角度感应装置用以感应门倾角度并将感应信号输入控制系统;转门装置从电源处获得电力以产生转动车门的力矩;控制系统根据感应信号的输入控制电源向转门装置输出电力,以对抗车门的自转力矩。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这种汽车在各种停放状态下,车门自重力产生的转动力矩对车门的开关影响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车辆停放在斜坡上的各种状态;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门倾角度与车门自转力矩的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角度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转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第三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角度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转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带辅助开关门装置的汽车,包括汽车基体1,设置于汽车基体1上的电源2,设置于汽车基体1上的若干扇车门3;车门3绕着门轴线32转动以实现车门的开关,门轴线32是指纵贯门轴31轴芯的直线,经过门轴线32与车门重心33的平面称之为门平面36,车门3在自重力作用下产生的转动力矩称之为自转力矩,其中至少一扇车门3配置有辅助开关门装置,辅助开关门装置包括:角度感应装置6,控制系统7,转门装置8;门平面36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小称之为门倾角度,角度感应装置6用以感应门倾角度并将感应信号输入控制系统7;转门装置8从电源2处获得电力以产生转动车门的力矩,转门装置8对车门产生的转动力矩与转门装置8的运行行程无关;控制系统7根据感应信号的输入控制电源2向转门装置8输出电力,以对抗车门的自转力矩。
其中,当车门静止在一门倾角度时,为抵消车门的自转力矩,转门装置8必须从电源2处获得一相应的输出电力,这一输出电力称之为该门倾角度的相应抵消电力;控制系统7根据感应信号的输入控制电源2向转门装置8输出该感应信号对应的门倾角度的相应抵消电力。
其中,还包括一第一识别装置9,第一识别装置9用以识别汽车是否处于行驶状态,第一识别装置9向控制系统7输入识别信号,当汽车处于行驶状态时,控制系统7控制电源2不向转门装置8输出电力。
其中,还包括一第二识别装置10,第二识别装置10用以识别车门是否被锁定在关闭状态,第二识别装置10向控制系统7输入识别信号,当车门被锁定在关闭状态时,控制系统7控制电源2不向转门装置8输出电力。
其中,还包括一第三识别装置11,第三识别装置11用以识别人是否对车门进行开关操作,第三识别装置11向控制系统7输入识别信号,当人未对车门进行开关操作时,控制系统7控制电源2不向转门装置8输出电力。
其中,第三识别装置11为一光敏原件P1,光敏原件P1设置在车门3的把手P2上,光敏原件P1与控制系统7相连接,当手对把手P2进行操作时,光敏原件P1被手阻挡未受到光线照射,反之,当手未对把手P2进行操作时,光敏原件P1受到光线照射,控制系统7据此得知手是否对把手P2进行操作。
其中,角度感应装置6包括:一圆杯A5,直线状的第一电阻杆A1,直线状的第二电阻杆A2,直线状的第三电阻杆A3;圆杯A5的杯底的朝上面称之为圆杯底面A51,圆杯底面A51为平面;第一电阻杆A1矗立在圆杯底面A51上,且第一电阻杆A1与圆杯底面A51相互垂直,第一电阻杆A1的下端A11顶接圆杯底面A51;第二电阻杆A2矗立在圆杯底面A51上,且第二电阻杆A2与圆杯底面A51相互垂直,第二电阻杆A2的下端A21顶接圆杯底面A51;第三电阻杆A3矗立在圆杯底面A51上,且第三电阻杆A3与圆杯底面A51相互垂直,第三电阻杆A3的下端A31顶接圆杯底面A51;第一电阻杆A1的下端A11、第二电阻杆A2的下端A21、第三电阻杆A3的下端A31相互连接形成一正三角形;第一电阻杆A1右侧滑动连接一第一电触片A13,第一电触片A13可沿第一电阻杆A1上下滑动,第一电触片A13连接一第一细杆A15的上端,第一细杆A15的下端连接一第一浮珠A16,第一细杆A15与第一电阻杆A1朝向一致,第一电触片A13与一第一稳压电源A17的正极相连接,第一稳压电源A17的负极与一第一标准电阻A18的左端相连接,第一标准电阻A18的右端与第一电阻杆A1的上端相连接,第一标准电阻A18的左右两端各引出一导线连接控制系统7用以向控制系统7输入电压信号;第二电阻杆A2右侧滑动连接一第二电触片A23,第二电触片A23可沿第二电阻杆A2上下滑动,第二电触片A23连接一第二细杆A25的上端,第二细杆A25的下端连接一第二浮珠A26,第二细杆A25与第二电阻杆A2朝向一致,第二电触片A23与一第二稳压电源A27的正极相连接,第二稳压电源A27的负极与一第二标准电阻A28的左端相连接,第二标准电阻A28的右端与第二电阻杆A2的上端相连接,第二标准电阻A28的左右两端各引出一导线连接控制系统7用以向控制系统7输入电压信号;第三电阻杆A3右侧滑动连接一第三电触片A33,第三电触片A33可沿第三电阻杆A3上下滑动,第三电触片A33连接一第三细杆A35的上端,第三细杆A35的下端连接一第三浮珠A36,第三细杆A35与第三电阻杆A3朝向一致,第三电触片A33与一第三稳压电源A37的正极相连接,第三稳压电源A37的负极与一第三标准电阻A38的左端相连接,第三标准电阻A38的右端与第三电阻杆A3的上端相连接,第三标准电阻A38的左右两端各引出一导线连接控制系统7用以向控制系统7输入电压信号;圆杯A5中盛有液体Y,第一浮珠A16、第二浮珠A26、第三浮珠A36浮在液体Y的液平面上;第一电阻杆A1、第二电阻杆A2、第三电阻杆A3等同,第一电触片A13、第二电触片A23、第三电触片A33等同,第一细杆A15、第二细杆A25、第三细杆A35等同,第一浮珠A16、第二浮珠A26、第三浮珠A36等同,第一稳压电源A17、第二稳压电源A27、第三稳压电源A37等同,第一标准电阻A18、第二标准电阻A28、第三标准电阻A38等同;圆杯A5固定于车门3上,第一电阻杆A1、第二电阻杆A2、第三电阻杆A3都与门轴线32平行,第一电阻杆A1和第二电阻杆A2围成的平面与门平面36平行,以车门3内侧面为后、外侧面为前而论,第三电阻杆A3处于第一电阻杆A1和第二电阻杆A2围成的平面的前方。
其中,转门装置8包括一第一电动机B1,第一电动机B1为慢速直流电动机,第一电动机B1的转轴B2与门轴31对接,即第一电动机B1的转轴B2与门轴31处于同一直线上。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如图1所示,当汽车Q1、Q2、Q3以各种状态停放在斜坡X上时,在车门3的开关过程中,角度感应装置6都能感应到门平面36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小,门平面36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小与车门车门的自转力矩是相关的,如图2所示,门平面36与水平面S之间的夹角为θ,车门的自重力G可分解为两个分力F1和F2,其中F1与门平面36相垂直,F2位于门平面36上,F1对车门3产生转动力矩,由于F2位于门平面36上,F2对车门3的转动力矩不产生影响,由力的合成原理可知,F1=G*cosθ,以L1代表车门重心到门轴线的距离,可得到方程式一:J=G*cosθ*L1,其中J代表车门自转力矩,G代表车门重量,*代表乘号,cos代表余弦函数,θ代表门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小;控制系统7根据感应信号的输入控制电源2向转门装置8输出电力,以抵消车门的自转力矩,如此可使车门3开关自如,就像汽车Q停在平底上一样;角度感应装置6工作原理如下:根据第一标准电阻A18、第二标准电阻A28、第三标准电阻A38两端的电压输出可得出门倾角度,若第一标准电阻A18的两端的电压输出为V1,可得出第一电触片A13到第一电阻杆A1上端的距离为:[R*(V-V1)]/[V1*H],其中*代表乘号,/代表除号,R为第一标准电阻A18的电阻值,H为第一电阻杆A1的电阻率,电阻率表示单位长度的电阻值,V为第一稳压电源A17的输出电压,进而可得出第一浮珠A16到第一电阻杆A1上端的距离,即方程式五:L1=[R*(V-V1)]/[V1*H]+L0,其中L1为第一浮珠A16到第一电阻杆A1上端的距离,L0为第一细杆A15的长度,同理可得到方程式六:L2=[R*(V-V2)]/[V2*H]+L0,方程式七:L3=[R*(V-V3)]/[V3*H]+L0,由L1、L2、L3可得出第一浮珠A16、第二浮珠A26、第三浮珠A36构成的平面与第一电阻杆A1和第二电阻杆A2围成平面之间夹角的大小,具体步骤如下:第三浮珠A36在第一电阻杆A1和第二电阻杆A2围成平面上的投影点为O,第三浮珠A36到O点的距离为L5sin60°,其中L5为由第一电阻杆A1的下端A11、第二电阻杆A2的下端A21、第三电阻杆A3的下端A31相互连接形成的正三角形的边长,第一电阻杆A1的下端A11与第二电阻杆A2的下端A21的连线称之为相交线,由几何知识可计算出O点到相交线的距离为{[(L1+L2)/2]-L3}*{L5/[L5 2+(L1-L2)2]1/2},以θ表示第一浮珠A16、第二浮珠A26、第三浮珠A36构成的平面与第一电阻杆A1和第二电阻杆A2围成平面之间的夹角,则可得到方程式八:tgθ=L5sin60°/{[(L1+L2)/2]-L3}*{L5/[L5 2+(L1-L2)2]1/2},其中tg表示正切函数,由于第一浮珠、第二浮珠、第三浮珠构成液平面,液平面实质上代表水平面,第一电阻杆和第二电阻杆围成的平面与门平面平行,θ实际上就是门倾角度,由方程式五、六、七、八可计算出θ与V1、V2、V3之间的函数关系,即方程式二:θ=f1(V1,V2,V3),控制系统7根据感应信号的输入控制电源2向转门装置8输出电力,以抵消车门的自转力矩,实际上,这一输出电力可通过计算得出,转门装置确定后,可得到方程式三:N=f3(U),其中N代表转门装置对车门产生的转动力矩,U代表输出电力,由于转门装置对车门产生的转动力矩可抵消车门的自转力矩,可得到方程式四:N=-J,由方程式一、方程式二、方程式三、方程式四可得出U=f5(V1,V2,V3)。
实施例2
一种带辅助开关门装置的汽车,包括汽车基体1,设置于汽车基体1上的电源2,设置于汽车基体1上的若干扇车门3;车门3绕着门轴线32转动以实现车门的开关,门轴线32是指纵贯门轴31轴芯的直线,经过门轴线32与车门重心33的平面称之为门平面36,车门3在自重力作用下产生的转动力矩称之为自转力矩,其中至少一扇车门3配置有辅助开关门装置,辅助开关门装置包括:角度感应装置6,控制系统7,转门装置8;门平面36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小称之为门倾角度,角度感应装置6用以感应门倾角度并将感应信号输入控制系统7;转门装置8从电源2处获得电力以产生转动车门的力矩,转门装置8对车门产生的转动力矩与转门装置8的运行行程无关;控制系统7根据感应信号的输入控制电源2向转门装置8输出电力,以对抗车门的自转力矩。
其中,在门倾角度从一锐角向钝角的变化过程中,电源2向转门装置8输出电力作如下二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门倾角度从一锐角变化至九十度,电源2向转门装置8输出电力逐渐变小至零;第二阶段:门倾角度从九十度变化至钝角,电源2向转门装置8输出电力的绝对值从零逐渐变大,且这一输出电力的输出方向与第一阶段刚好相反。
其中,角度感应装置6包括:一圆杯A5,直线状的第一电阻杆A1,直线状的第二电阻杆A2,直线状的第三电阻杆A3,圆弧状的电阻片G1,铜片G2;圆杯A5的杯底的朝上面称之为圆杯底面A51,圆杯底面A51为平面;第一电阻杆A1矗立在圆杯底面A51上,且第一电阻杆A1与圆杯底面A51相互垂直,第一电阻杆A1的下端A11顶接圆杯底面A51;第二电阻杆A2矗立在圆杯底面A51上,且第二电阻杆A2与圆杯底面A51相互垂直,第二电阻杆A2的下端A21顶接圆杯底面A51;第三电阻杆A3矗立在圆杯底面A51上,且第三电阻杆A3与圆杯底面A51相互垂直,第三电阻杆A3的下端A31顶接圆杯底面A51;第一电阻杆A1的下端A11、第二电阻杆A2的下端A21、第三电阻杆A3的下端A31相互连接形成一正三角形;第一电阻杆A1右侧滑动连接一第一电触片A13,第一电触片A13可沿第一电阻杆A1上下滑动,第一电触片A13连接一第一细杆A15的上端,第一细杆A15的下端连接一第一浮珠A16,第一细杆A15与第一电阻杆A1朝向一致,第一电触片A13与一第一稳压电源A17的正极相连接,第一稳压电源A17的负极与一第一标准电阻A18的左端相连接,第一标准电阻A18的右端与第一电阻杆A1的上端相连接,第一标准电阻A18的左右两端各引出一导线连接控制系统7用以向控制系统7输入电压信号;第二电阻杆A2右侧滑动连接一第二电触片A23,第二电触片A23可沿第二电阻杆A2上下滑动,第二电触片A23连接一第二细杆A25的上端,第二细杆A25的下端连接一第二浮珠A26,第二细杆A25与第二电阻杆A2朝向一致,第二电触片A23与一第二稳压电源A27的正极相连接,第二稳压电源A27的负极与一第二标准电阻A28的左端相连接,第二标准电阻A28的右端与第二电阻杆A2的上端相连接,第二标准电阻A28的左右两端各引出一导线连接控制系统7用以向控制系统7输入电压信号;第三电阻杆A3右侧滑动连接一第三电触片A33,第三电触片A33可沿第三电阻杆A3上下滑动,第三电触片A33连接一第三细杆A35的上端,第三细杆A35的下端连接一第三浮珠A36,第三细杆A35与第三电阻杆A3朝向一致,第三电触片A33与一第三稳压电源A37的正极相连接,第三稳压电源A37的负极与一第三标准电阻A38的左端相连接,第三标准电阻A38的右端与第三电阻杆A3的上端相连接,第三标准电阻A38的左右两端各引出一导线连接控制系统7用以向控制系统7输入电压信号;圆杯A5中盛有液体Y,第一浮珠A16、第二浮珠A26、第三浮珠A36浮在液体Y的液平面上;第一电阻杆A1、第二电阻杆A2、第三电阻杆A3等同,第一电触片A13、第二电触片A23、第三电触片A33等同,第一细杆A15、第二细杆A25、第三细杆A35等同,第一浮珠A16、第二浮珠A26、第三浮珠A36等同,第一稳压电源A17、第二稳压电源A27、第三稳压电源A37等同,第一标准电阻A18、第二标准电阻A28、第三标准电阻A38等同;圆杯A5固定于汽车基体1上,圆杯底面A51与汽车底盘相平行,第一电阻杆A1的下端A11与第二电阻杆A2的下端A21的连线称之为底线,由底线的中点A111指向第三电阻杆A3的下端A31的方向与汽车朝向一致;铜片G2尾端设置于门轴31上,随着门轴31的转动铜片G2首端滑动在电阻片G1上;铜片G2与一第四稳压电源G3的正极相连接,第四稳压电源G3的负极与一第四标准电阻G4的左端相连接,第四标准电阻G4的右端与电阻片G1的左端相连接,第四标准电阻G4的左右两端各引出一导线连接控制系统7用以向控制系统7输入电压信号。
其中,转门装置8包括一主动轮D1,第二电动机D2,被动轮D3,一圈闭合的皮带D5,若干绕件D7;被动轮D3设置在门轴31上,如此被动轮D3的转动可带动车门3转动;第二电动机D2为慢速直流电动机,第二电动机D2的转动带动主动轮D1转动;被动轮D3和主动轮D1之间通过皮带D5连接,如此主动轮D1可带动被动轮D3转动;主动轮D1的半径大于被动轮D3半径的五倍;皮带D5被绕在若干绕件D7上。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在实际使用中,当门倾角度从一锐角变化至九十度时,车门3的自转力矩逐渐变小至零,相应的,用以对抗车门3自转力矩的输出电力亦逐渐变小至零;门倾角度从九十度变化至钝角时,车门3自转力矩的绝对值从零逐渐变大,且车门3自转力矩的方向与第一阶段相比刚好相反,相应的,电源2向转门装置8输出电力的绝对值从零逐渐变大,且这一输出电力的输出方向与第一阶段刚好相反。本技术方案的角度感应装置6通过两个步骤来得出门倾角度,一、通过第一标准电阻A18、第二标准电阻A28、第三标准电阻A38两端的电压输出来确定汽车基体1与水平面之间的关系,二、通过第四标准电阻G4两端的电压输出来确定汽车基体1与车门3之间的关系,车门3的开度不同,第四标准电阻G4两端的电压输出亦不同,且两者成对应关系;上述两个关系确定后,车门3与水平面之间的关系也自然确定下来,即可得出门倾角度;门倾角度与感应信号的关系可通过计算得出,在实际制造中,也可用采集数据的方法得出门倾角度与感应信号的关系,即不断调整汽车基体1的倾斜状态和车门开度,同步记录门倾角度和相应的感应信号,把这些数据列表后即可得出门倾角度与感应信号的关系。
虽然本发明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带辅助开关门装置的汽车,包括汽车基体(1),设置于所述汽车基体(1)上的电源(2),设置于所述汽车基体(1)上的若干扇车门(3);所述车门(3)绕着门轴线(32)转动以实现车门的开关,所述门轴线(32)是指纵贯门轴(31)轴芯的直线,经过所述门轴线(32)与车门重心(33)的平面称之为门平面(36),所述车门(3)在自重力作用下产生的转动力矩称之为自转力矩,其特征在于:其中至少一扇所述车门(3)配置有辅助开关门装置,所述辅助开关门装置包括:角度感应装置(6),控制系统(7),转门装置(8);所述门平面(36)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小称之为门倾角度,所述角度感应装置(6)用以感应所述门倾角度并将感应信号输入所述控制系统(7);所述转门装置(8)从所述电源(2)处获得电力以产生转动车门的力矩,所述转门装置(8)对车门产生的转动力矩与所述转门装置(8)的运行行程无关;所述控制系统(7)根据感应信号的输入控制所述电源(2)向所述转门装置(8)输出电力,以对抗车门的自转力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辅助开关门装置的汽车,其特征在于:在门倾角度从一锐角向钝角的变化过程中,所述电源(2)向所述转门装置(8)输出电力作如下二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门倾角度从一锐角变化至九十度,所述电源(2)向所述转门装置(8)输出电力逐渐变小至零;第二阶段:门倾角度从九十度变化至钝角,所述电源(2)向所述转门装置(8)输出电力的绝对值从零逐渐变大,且这一输出电力的输出方向与第一阶段刚好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辅助开关门装置的汽车,其特征在于:当车门静止在一门倾角度时,为抵消车门的自转力矩,所述转门装置(8)必须从所述电源(2)处获得一相应的输出电力,这一输出电力称之为该门倾角度的相应抵消电力;所述控制系统(7)根据感应信号的输入控制所述电源(2)向所述转门装置(8)输出该感应信号对应的门倾角度的相应抵消电力。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带辅助开关门装置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识别装置(9),所述第一识别装置(9)用以识别汽车是否处于行驶状态,所述第一识别装置(9)向所述控制系统(7)输入识别信号,当汽车处于行驶状态时,所述控制系统(7)控制所述电源(2)不向所述转门装置(8)输出电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辅助开关门装置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识别装置(10),所述第二识别装置(10)用以识别车门是否被锁定在关闭状态,所述第二识别装置(10)向所述控制系统(7)输入识别信号,当车门被锁定在关闭状态时,所述控制系统(7)控制所述电源(2)不向所述转门装置(8)输出电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辅助开关门装置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三识别装置(11),所述第三识别装置(11)用以识别人是否对车门进行开关操作,所述第三识别装置(11)向所述控制系统(7)输入识别信号,当人未对车门进行开关操作时,所述控制系统(7)控制所述电源(2)不向所述转门装置(8)输出电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辅助开关门装置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感应装置(6)包括:一圆杯(A5),直线状的第一电阻杆(A1),直线状的第二电阻杆(A2),直线状的第三电阻杆(A3);所述圆杯(A5)的杯底的朝上面称之为圆杯底面(A51),所述圆杯底面(A51)为平面;所述第一电阻杆(A1)矗立在所述圆杯底面(A51)上,且所述第一电阻杆(A1)与所述圆杯底面(A51)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电阻杆(A1)的下端(A11)顶接所述圆杯底面(A51);所述第二电阻杆(A2)矗立在所述圆杯底面(A51)上,且所述第二电阻杆(A2)与所述圆杯底面(A51)相互垂直,所述第二电阻杆(A2)的下端(A21)顶接所述圆杯底面(A51);所述第三电阻杆(A3)矗立在所述圆杯底面(A51)上,且所述第三电阻杆(A3)与所述圆杯底面(A51)相互垂直,所述第三电阻杆(A3)的下端(A31)顶接所述圆杯底面(A51);所述第一电阻杆(A1)的下端(A11)、所述第二电阻杆(A2)的下端(A21)、所述第三电阻杆(A3)的下端(A31)相互连接形成一正三角形;所述第一电阻杆(A1)右侧滑动连接一第一电触片(A13),所述第一电触片(A13)可沿所述第一电阻杆(A1)上下滑动,所述第一电触片(A13)连接一第一细杆(A15)的上端,所述第一细杆(A15)的下端连接一第一浮珠(A16),所述第一细杆(A15)与所述第一电阻杆(A1)朝向一致,所述第一电触片(A13)与一第一稳压电源(A17)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电源(A17)的负极与一第一标准电阻(A18)的左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标准电阻(A18)的右端与所述第一电阻杆(A1)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标准电阻(A18)的左右两端各引出一导线连接所述控制系统(7)用以向所述控制系统(7)输入电压信号;所述第二电阻杆(A2)右侧滑动连接一第二电触片(A23),所述第二电触片(A23)可沿所述第二电阻杆(A2)上下滑动,所述第二电触片(A23)连接一第二细杆(A25)的上端,所述第二细杆(A25)的下端连接一第二浮珠(A26),所述第二细杆(A25)与所述第二电阻杆(A2)朝向一致,所述第二电触片(A23)与一第二稳压电源(A27)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第二稳压电源(A27)的负极与一第二标准电阻(A28)的左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标准电阻(A28)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电阻杆(A2)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标准电阻(A28)的左右两端各引出一导线连接所述控制系统(7)用以向所述控制系统(7)输入电压信号;所述第三电阻杆(A3)右侧滑动连接一第三电触片(A33),所述第三电触片(A33)可沿所述第三电阻杆(A3)上下滑动,所述第三电触片(A33)连接一第三细杆(A35)的上端,所述第三细杆(A35)的下端连接一第三浮珠(A36),所述第三细杆(A35)与所述第三电阻杆(A3)朝向一致,所述第三电触片(A33)与一第三稳压电源(A37)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第三稳压电源(A37)的负极与一第三标准电阻(A38)的左端相连接,所述第三标准电阻(A38)的右端与所述第三电阻杆(A3)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第三标准电阻(A38)的左右两端各引出一导线连接所述控制系统(7)用以向所述控制系统(7)输入电压信号;所述圆杯(A5)中盛有液体(Y),所述第一浮珠(A16)、所述第二浮珠(A26)、所述第三浮珠(A36)浮在所述液体(Y)的液平面上;所述第一电阻杆(A1)、所述第二电阻杆(A2)、所述第三电阻杆(A3)等同,所述第一电触片(A13)、所述第二电触片(A23)、所述第三电触片(A33)等同,所述第一细杆(A15)、所述第二细杆(A25)、所述第三细杆(A35)等同,所述第一浮珠(A16)、所述第二浮珠(A26)、所述第三浮珠(A36)等同,所述第一稳压电源(A17)、所述第二稳压电源(A27)、所述第三稳压电源(A37)等同,所述第一标准电阻(A18)、所述第二标准电阻(A28)、所述第三标准电阻(A38)等同;所述圆杯(A5)固定于所述车门(3)上,所述第一电阻杆(A1)、所述第二电阻杆(A2)、所述第三电阻杆(A3)都与所述门轴线(32)平行,所述第一电阻杆(A1)和所述第二电阻杆(A2)围成的平面与所述门平面(36)平行,以所述车门(3)内侧面为后、外侧面为前而论,所述第三电阻杆(A3)处于所述第一电阻杆(A1)和所述第二电阻杆(A2)围成的平面的前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辅助开关门装置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感应装置(6)包括:一圆杯(A5),直线状的第一电阻杆(A1),直线状的第二电阻杆(A2),直线状的第三电阻杆(A3),圆弧状的电阻片(G1),铜片(G2);所述圆杯(A5)的杯底的朝上面称之为圆杯底面(A51),所述圆杯底面(A51)为平面;所述第一电阻杆(A1)矗立在所述圆杯底面(A51)上,且所述第一电阻杆(A1)与所述圆杯底面(A51)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电阻杆(A1)的下端(A11)顶接所述圆杯底面(A51);所述第二电阻杆(A2)矗立在所述圆杯底面(A51)上,且所述第二电阻杆(A2)与所述圆杯底面(A51)相互垂直,所述第二电阻杆(A2)的下端(A21)顶接所述圆杯底面(A51);所述第三电阻杆(A3)矗立在所述圆杯底面(A51)上,且所述第三电阻杆(A3)与所述圆杯底面(A51)相互垂直,所述第三电阻杆(A3)的下端(A31)顶接所述圆杯底面(A51);所述第一电阻杆(A1)的下端(A11)、所述第二电阻杆(A2)的下端(A21)、所述第三电阻杆(A3)的下端(A31)相互连接形成一正三角形;所述第一电阻杆(A1)右侧滑动连接一第一电触片(A13),所述第一电触片(A13)可沿所述第一电阻杆(A1)上下滑动,所述第一电触片(A13)连接一第一细杆(A15)的上端,所述第一细杆(A15)的下端连接一第一浮珠(A16),所述第一细杆(A15)与所述第一电阻杆(A1)朝向一致,所述第一电触片(A13)与一第一稳压电源(A17)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电源(A17)的负极与一第一标准电阻(A18)的左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标准电阻(A18)的右端与所述第一电阻杆(A1)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标准电阻(A18)的左右两端各引出一导线连接所述控制系统(7)用以向所述控制系统(7)输入电压信号;所述第二电阻杆(A2)右侧滑动连接一第二电触片(A23),所述第二电触片(A23)可沿所述第二电阻杆(A2)上下滑动,所述第二电触片(A23)连接一第二细杆(A25)的上端,所述第二细杆(A25)的下端连接一第二浮珠(A26),所述第二细杆(A25)与所述第二电阻杆(A2)朝向一致,所述第二电触片(A23)与一第二稳压电源(A27)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第二稳压电源(A27)的负极与一第二标准电阻(A28)的左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标准电阻(A28)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电阻杆(A2)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标准电阻(A28)的左右两端各引出一导线连接所述控制系统(7)用以向所述控制系统(7)输入电压信号;所述第三电阻杆(A3)右侧滑动连接一第三电触片(A33),所述第三电触片(A33)可沿所述第三电阻杆(A3)上下滑动,所述第三电触片(A33)连接一第三细杆(A35)的上端,所述第三细杆(A35)的下端连接一第三浮珠(A36),所述第三细杆(A35)与所述第三电阻杆(A3)朝向一致,所述第三电触片(A33)与一第三稳压电源(A37)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第三稳压电源(A37)的负极与一第三标准电阻(A38)的左端相连接,所述第三标准电阻(A38)的右端与所述第三电阻杆(A3)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第三标准电阻(A38)的左右两端各引出一导线连接所述控制系统(7)用以向所述控制系统(7)输入电压信号;所述圆杯(A5)中盛有液体(Y),所述第一浮珠(A16)、所述第二浮珠(A26)、所述第三浮珠(A36)浮在所述液体(Y)的液平面上;所述第一电阻杆(A1)、所述第二电阻杆(A2)、所述第三电阻杆(A3)等同,所述第一电触片(A13)、所述第二电触片(A23)、所述第三电触片(A33)等同,所述第一细杆(A15)、所述第二细杆(A25)、所述第三细杆(A35)等同,所述第一浮珠(A16)、所述第二浮珠(A26)、所述第三浮珠(A36)等同,所述第一稳压电源(A17)、所述第二稳压电源(A27)、所述第三稳压电源(A37)等同,所述第一标准电阻(A18)、所述第二标准电阻(A28)、所述第三标准电阻(A38)等同;所述圆杯(A5)固定于所述汽车基体(1)上,所述圆杯底面(A51)与汽车底盘相平行,所述第一电阻杆(A1)的下端(A11)与所述第二电阻杆(A2)的下端(A21)的连线称之为底线,由所述底线的中点(A111)指向所述第三电阻杆(A3)的下端(A31)的方向与汽车朝向一致;所述铜片(G2)尾端设置于所述门轴(31)上,随着所述门轴(31)的转动所述铜片(G2)首端滑动在所述电阻片(G1)上;所述铜片(G2)与一第四稳压电源(G3)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第四稳压电源(G3)的负极与一第四标准电阻(G4)的左端相连接,所述第四标准电阻(G4)的右端与所述电阻片(G1)的左端相连接,所述第四标准电阻(G4)的左右两端各引出一导线连接所述控制系统(7)用以向所述控制系统(7)输入电压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辅助开关门装置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门装置(8)包括一第一电动机(B1),所述第一电动机(B1)为慢速直流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B1)的转轴(B2)与所述门轴(31)对接,即所述第一电动机(B1)的转轴(B2)与所述门轴(31)处于同一直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辅助开关门装置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门装置(8)包括一主动轮(D1),第二电动机(D2),被动轮(D3),一圈闭合的皮带(D5),若干绕件(D7);所述被动轮(D3)设置在所述门轴(31)上,如此所述被动轮(D3)的转动可带动所述车门(3)转动;所述第二电动机(D2)为慢速直流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D2)的转动带动所述主动轮(D1)转动;所述被动轮(D3)和所述主动轮(D1)之间通过所述皮带(D5)连接,如此所述主动轮(D1)可带动所述被动轮(D3)转动;所述主动轮(D1)的半径大于所述被动轮(D3)半径的五倍;所述皮带(D5)被绕在若干所述绕件(D7)上。
CN201510043947.5A 2015-01-22 2015-01-22 一种带辅助开关门装置的汽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911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43947.5A CN105691161B (zh) 2015-01-22 2015-01-22 一种带辅助开关门装置的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43947.5A CN105691161B (zh) 2015-01-22 2015-01-22 一种带辅助开关门装置的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91161A CN105691161A (zh) 2016-06-22
CN105691161B true CN105691161B (zh) 2018-01-30

Family

ID=56227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4394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91161B (zh) 2015-01-22 2015-01-22 一种带辅助开关门装置的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911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208440A1 (de) * 2018-05-29 2019-12-05 Geze Gmbh Vorrichtung zur sensorischen absicherung der flügelbewegungen einer automatischen drehtür
CN112412236A (zh) * 2020-10-28 2021-02-26 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侧门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3027285B (zh) * 2021-04-01 2023-01-17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侧开门系统电机助力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70653A (en) * 1966-11-15 1969-10-07 Stanley Works Selective electromechanical operator
KR20040104128A (ko) * 2003-06-03 2004-12-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가변저항을 이용한 버스의 스윙도어 개폐장치
CA2628528A1 (en) * 2008-04-07 2009-10-07 Multimatic Inc. Automotive door check with energy storage body
KR20130061441A (ko) * 2011-12-01 2013-06-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도어 제어 장치 및 그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91161A (zh) 2016-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91161B (zh) 一种带辅助开关门装置的汽车
CN105365965B (zh) 一种自平衡和骑行两用的电动车
CN105575224A (zh) 无序排列的英语单词辅助记忆装置
CN202608975U (zh) 一种可变身为电动自行车的遥控电动滑板车
CN205737909U (zh) 一种基于app控制的电动独轮滑板平衡车
CN103558034A (zh) 自平衡两轮车模拟路试设备
CN105833514A (zh) 一种机电陀螺平衡滑板车
CN201917552U (zh) 一种基于玻璃微管的单纳米孔传感器
CN110181531B (zh) 一种商场导购用机器人
CN207527013U (zh) 一种手动变速器的操控手柄
CN206115767U (zh) 一种学车系统
CN207052102U (zh) 一种英语学习机
CN206862867U (zh) 一种螺丝检测用载具
CN211877379U (zh) 一种双轮平衡车模拟检测装置
CN206399951U (zh) 胶体金分析仪
CN105947075A (zh) 一种基于app控制的电动独轮滑板平衡车
CN109703686A (zh) 一种电动助力的移动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08044881U (zh) 学习转盘
CN207750489U (zh) 一种观光小火车捏杆式多信息指示操纵机构组合
CN103143142A (zh) 一种娱乐运动健身一体化跑步机及其手操作器
CN207177398U (zh) 一种立体停车场
CN108827270A (zh) 一种风箱式复古指南车
CN206510168U (zh) 陶艺机器
CN206819595U (zh) 一种英语单词记忆板
CN105696897A (zh) 一种设有辅助开关门装置的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227

Address after: 315142 Yinzhou District, Ningbo Tong Tong Town Dongshan Village

Applicant after: NINGBO YINZHOU LEKE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142 Yinzhou District, Ningbo Tong Tong Town Dongshan Village

Applicant before: Ye Dake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