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84232A - 插接型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接型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84232A
CN105684232A CN201480060490.2A CN201480060490A CN105684232A CN 105684232 A CN105684232 A CN 105684232A CN 201480060490 A CN201480060490 A CN 201480060490A CN 105684232 A CN105684232 A CN 1056842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crawl
splicing type
base component
sliding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049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84232B (zh
Inventor
S.耶格
M.斯特雷洛
C.H.施雷特林格
U.布克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5684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842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842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842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5Latching arms not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插接型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头,所述连接器头具有套状基部构件,所述套状基部构件具有壁和设置在端部侧的至少一个电缆连接元件;以及用于接收所述基部构件的滑套,所述滑套能够在插入方向x上轴向地适配在所述基部构件上。所述基部构件和所述滑套可以通过布置在所述滑套和所述基部构件之间的套状抓取套筒以不可释放的方式彼此连接。

Description

插接型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型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这样的插接型连接器是可锁定插接型系统的部分,其通过插接型连接器和插接型反向连接器的锁定装置来防止无意的脱离,插接型反向连接器与插接型连接器相关联且通过适配操作轴向地连接至插接型连接器。插接型连接器通常包括实质上两个外壳部分、连接器头和以轴向可移动的方式布置的滑套。该滑套通常作为插接型系统的解锁装置。当插接型系统被组装时,通过滑套来接合插接型反向连接器和插接型连接器,同时,当插接型系统被拆解时,滑套在远离插接型反向连接器定向的插入方向上偏移,以释放插接型系统的接合。通常,这样的插接型系统是电气插接型连接,其意在以相对应的坚固和持久的方式来构造。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发现插接型系统含有的外壳部分的缺点,例如,由例如金属的非弹性材料生产连接器头和滑套,由此之前的具有抓取连接的已知的插接型连接器是非常高成本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插接型系统的插接型连接器,一方面,其以简单和可靠的方式将不包括弹性材料的插接型连接器的外壳部分持久地彼此连接,另一方面,其可以以简单和可靠的方式可释放地连接至相对应的插接型反向连接器并具有长使用寿命。
该目的由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插接型连接器来实现。优选的改进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陈述。
一种插接型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头,所述连接器头具有套状基部构件,套状基部构件具有壁和提供在端部侧的至少一个电缆连接元件;以及用于接收基部构件的滑套,滑套能够在插入方向X上轴向地适配在基部构件上;基部构件和滑套可以通过布置在滑套和基部构件之间的套状抓取套筒而以不可释放的方式彼此连接。按照这种方式,可能独立于两个外壳构件、基部构件和滑套来生产抓取套筒。因此还可能使滑套和基部构件能够包括与至少部分地具有弹性材料的抓取套筒不同的材料。
相应的,在有益的实施例中,抓取套筒在其套壁的两个互相对立的区域处(其内侧通过至少第一距离c彼此分隔开)具有弹性锁定元件,其在套状抓取套筒的向外方向上和向内方向上部分地突出超出套壁。按照这种方式,可能使抓取套筒能够适配在基部构件的套状壁上,抓取套筒能够通过在内部方向上突出的区域在完全适配的位置与基部构件上的相对应的区域接合。
在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个锁定元件通过弹性舌部和锁定机构形成,弹性舌部在抓取套筒的轴向方向上延伸且在一侧连接至抓取套筒,锁定机构定位在舌部的自由端,锁定机构在第一侧横向地相对于插入方向(x)且径向地向内突出,并在第二侧横向地相对于插入方向(x)且径向地向外突出,第一侧和第二侧通过径向向外定向的第一外部滑动面和径向向内定向的内部滑动面彼此连接,且两个滑动面布置为彼此平行且彼此分隔开。结果,锁定机构基本上是平行四边形的形式。可替代的,两个滑动面可以在插入方向x上彼此分隔开,原则上必须通过实施例来确保的是,在抓取套筒适配在插接型连接器的基部构件上的同时,弹性锁定元件向外或向上弹出,以当其到达基部构件上的其端部位置并接合基部构件上的相对应的反向止停部(counter-stop)时,其随后回到其初始位置。在到达该端部位置后,因此不再可能从基部构件移除抓取箍(catchcollar)。
在抓取套筒的特别优选的变型中,套壁可以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弹性锁定元件从第二侧在互相对立的区域突出到凹陷中。该凹陷通过与锁定元件的自由端具有间隔的连结部区域在套壁的第一侧闭合,以使得抓取套筒在第一侧具有连续的边缘。按照这种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确保。在插入操作期间抓取套筒的套壁不会变形,由此抓取套筒固有地更稳定且因此更耐用。
基部构件优选地在其壁的至少两个互相对立的区域处(其外侧通过至少第二距离a彼此分隔开)具有凹陷,其形成为使得其以主动锁定(positivelock)的方式接收抓取套筒的弹性锁定元件的锁定机构。如果滑套适配在基部构件上以及适配在(适配在基部构件上的)抓取套筒上,滑套(其内壁通过至少第四距离d互相分隔开),首先在其第一侧使用其径向向内定向的末端将锁定机构压在凹陷的倾斜的面上,由此抓取凸起可以通过锁定机构。
根据优选的实施例,滑套在其壁的至少两个互相对立的区域上,具有抓取凸起,其向内定向的末端通过至少第三距离b彼此分隔开、且其形成为使得它们相对于抓取套筒的锁定机构形成主动锁定的连接。按照这种方式,确保了在连续的插入操作期间,抓取凸起在锁定机构的径向向外定向的外部滑动面上进一步的滑动直至锁定机构的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二侧。锁定机构由此被进一步的向下推动并弯曲,以使得锁定机构及其向内定向的滑动面以主动锁定的方式设置在凹陷的倾斜的面上。当抓取凸起已通过锁定机构后,或当滑套在其完全插入端部位置时,锁定机构再次变为直立(upright),且锁定元件弹回其对应的起始位置。在该位置,抓取凸起以主动锁定的方式接合在锁定机构的后面,从而滑套不再能从基部构件和适配的抓取套筒移除。
相应的,有益的是使第一距离c大于第二距离a,从而抓取套筒可以适配在基部构件上。
进一步有益的是使第三距离b大于第二距离a和第一距离c,从而滑套的抓取凸起也可以适配在基部构件上,且在这种情况下,抓取套筒的锁定机构可以尽可能远地压合凹陷的倾斜的面。
在这种情况下,第四距离d大于第一距离c、第二距离a和第三距离b,从而滑套的内壁可以在基部构件上和抓取套筒上滑动,且在完全适配的位置的锁定元件可以回弹进入其起始位置。
在特别有益的实施例中,基部构件和滑套是非弹性或非柔性材料,特别是金属,从而当它们被推动进入彼此时它们最大程度的不会变形。按照这种方式,插接型连接器是非常稳定的,由此可以确保长期的使用。
在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抓取套筒具有轨状引导元件,其对应于适配至滑套的轨状引导反向元件,以使得确保滑套在抓取套筒上的被引导的和居中的适配。
通过附图中示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下述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应用可能性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确保在附图中示出或描述的特征具有其自身的描述性质,或为本发明的主题事项的任何组合,而无论在专利权利要求或它们的从属项中的并入,也无论说明书中它们的用语或附图中它们的绘示,且不意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以下参考附图更详细的解释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插接型连接器的分解透视示意图;
图2是在连接操作期间的图1中示出的插接型连接器的透视示意截面图;
图3是相对于图2的完全组装状态的插接型连接器旋转90°的透视示意截面图;以及
图4是第一变型的抓取套筒的透视截面图;
图5是第二变型的抓取套筒的透视截面图;
图6是图5中示出的抓取套筒的透视示意纵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插接型连接器的实施例的分解、透视、示意图,其包括连接器头100、抓取套筒200、密封环300和套状滑套400。连接器头100包括套状基部构件110,套状基部构件110具有壁112且其构造为具有圆形边缘的矩形的方式。此外,基部构件110在其一端具有至少一个具有凸起113的箍112、以及轴向的布置在其上的端侧电缆连接元件114。电缆连接元件114构造为圆形的形式,并从其自由端至凸起113具有外螺纹。此外,在电缆连接元件114中形成有通道,其与由基部构件110界定的通道115相通。
电缆连接元件114优选的由金属形成,但是也可以由例如塑料材料的其它材料形成。可集成在箍112中的凸起113,以及基部构件110都由非柔性或非弹性的金属来生产,但可替代的,也可以由非柔性或或非弹性的含塑料材料来生产,例如通过注塑成型法。
基部构件110包括第一区域123和第二区域124,该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基部构件的壁122的互相对立的区域123、124处(其外侧通过距离a彼此分隔开)具有凹陷,该凹陷形成为使得它们以主动锁定的方式接收抓取套筒200的锁定机构。
基部构件110的壁122在与箍112的相反的一侧上形成滑动面,该滑动面在径向向内的方向的上游,在插入方向x上形成有外围凹槽150,且邻接外围凹槽150的外围端面160布置在上游。凹槽150可以例如接收优选为O型环的密封环300,以密封在连接器头110和滑套400之间的接合之后形成的中间的空间,从而在密封环300的插入状态下,确保基部构件110和滑套400之间的连接免受灰尘和水的影响。
基部构件110的前端面160具有与壁122相同的直径,且包括插槽165,插槽165横向地相对于插入方向延伸。插槽165可以接收连接器块600的抓钩610,抓钩610未在图1中示出、且其可以插入连接器头100中以将连接器块600与连接器头100接合。
连接器头100还包括抓取套筒200,其套状壁205形成为具有圆形边缘的矩形的形式,且其具有用于接收基部构件110的贯通开口210,从而抓取套筒200可以适配在基部构件110上。抓取套筒200具有第一区域213和第二区域214,其在套壁205上彼此相对。此外,抓取套筒200在这两个区域213、214中具有两个引导元件270和布置在引导元件270之间的弹性锁定元件240,锁定元件240在套状抓取套筒200的外部方向上和内部方向上部分地突出超出套壁205。弹性锁定元件240在其自由端241具有锁定机构242,一方面,锁定机构242在其第一侧243横向地相对于轴向方向并径向向内地突出,另一方面,在其第二侧244横向地相对于轴向方向并径向向外地突出,第一侧243和第二侧244通过径向向外定向的第一外部滑动面245和径向向内定向的内部滑动面246彼此连接,滑动面245、246布置为彼此平行且相互分隔开,以使得锁定机构242最大程度的构造为平行四边形的形式。
此外,基部构件110在其壁122的两个互相面对的区域123、124(其外侧以距离a彼此分隔开)中具有凹陷180,该凹陷180形成为使得其以主动锁定的方式接收抓取套筒200的锁定机构242。每个凹陷180在背离箍112的一侧181处与两个区域123、124形成直角,由此形成用于锁定机构242的第一侧243的反向止停部。相反,凹陷180的面朝箍112的一侧182径向向内延伸,并由此在每种情况下与壁122的两个区域123、124中的一个形成斜表面183。
锁定机构242的内滑动面246还形成斜引导面,从而在插入操作期间,锁定机构242分别在壁122的两个区域123、124中的一个上在抓取套筒200和基部构件110之间滑动。作为锁定机构242的斜滑动面246的结果,弹性锁定元件240(其在插入操作期间从起始位置启动)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弹性地变形,并且当锁定机构242及其自由端241到达基部构件110的凹陷180时,该弹性锁定元件弹回其对应的起始位置、并在该位置与背离箍112的一侧181接合,从而抓取套筒200不再能从基部构件110释放。
此外,抓取套筒200在套壁205上具有彼此相反的第三区域215和第四区域216。在这两个区域215、216中,抓取元件220具有两个弹性舌部221,两个弹性舌部221布置为彼此平行且彼此分隔开、且通过横向地相对于轴向方向延伸的连接元件230彼此连接。每个舌部221具有自由端222,自由端222具有抓钩223,抓钩223横向地相对于轴向方向且在径向向内的方向上突出。抓钩223的突出部分与舌部221的径向向内定向的下侧形成角α、并以径向倾斜的方式在轴向方向上向外延伸。由此形成的每个斜抓钩面224形成引导面,经由该引导面,抓取元件220与插接型反向连接器700的面(与抓钩面224相关联的面)一起滑动进入设置为接收抓钩223的凹陷,由此实现抓取套筒200以及从而整个连接器头100与插接型反向连接器700的的锁定。
滑套400具有通道410,通道410具有基本上对应于基部构件110的箍112的外径和适合于接收连接器头100的内径。在每种情况下,滑套400在与抓取套筒200的抓取元件220相关联的内侧包括解锁元件430(未在图1中示出)。解锁元件430以与滑套400集成的方式形成,且包括引导构件432和承载引导构件432的抬升构件434,抬升构件434形成在背离连接器头110的一侧,以使得引导构件432与抬升构件434形成大于90°的角度。由此在解锁元件430的面朝连接器头110的一侧处形成间隙,该间隙适合于接收抓取元件220的连接元件230。解锁元件430横向地相对于插入方向x居中在滑套400的内侧,并在插入方向x上布置为使得其使用形成的间隙接收连接元件230,以使得在滑套400已经适配至连接器头110和抓取套筒200后,连接元件230与引导构件432邻接。
滑套400还在其内侧具有四个轨状的引导反向元件470,其对应于在抓取套筒200的外侧的四个轨状的引导元件270,从而确保了滑套400在抓取套筒200上的居中适配。每个引导反向元件470和引导元件270构造为轨状的形式且平行于插入方向x延伸。锁定元件240布置在抓取套筒200的两个引导元件270之间,并且抓取凸起420布置在滑套400的引导反向元件470之间,引导元件270和引导反向元件470构造为在插入方向上具有预定的长度。引导反向元件470和抓取凸起420竖直地布置,以使得在插入操作期间,引导反向元件470在抓取套筒200的引导元件270上被引导,抓取凸起420的向内定向的末端423通过距离b彼此分隔开。此外,抓取凸起420的形状设定为使得它们与抓取套筒200的锁定机构242形成主动锁定的连接。
滑套400的抓取凸起420在背离连接器头100的一侧具有反向止停部421和从反向止停部421延伸面422,面422首先平行于滑套400的内侧且随后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延伸至滑套400的内侧。锁定机构242的上部的斜滑动面245还形成斜引导面,从而当滑套400适配在抓取机构200和基部构件110上时,锁定机构242在抓取凸起420的斜面422上方滑动。在这种情况下,滑套400的抓取凸起420(其向内定向的末端423通过至少第三距离b彼此分隔开)进一步的适配在锁定机构424的径向向外定向的外部滑动面245上,直至锁定机构242的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二侧244,由此在插入操作期间,从起始位置启动的锁定元件240在凹陷180的方向上被弹性地径向向内进一步向下按压并变形,以使得锁定机构242及其向内定向的下部滑动面246和邻接的舌部247以主动锁定的方式设置在凹陷180的斜面上。当抓取凸起420已通过抓取套筒200的锁定机构242之后,或当滑套400位于其完全适配的端部位置时,锁定元件240以及从而锁定机构242弹回其初始位置,由此锁定机构242以主动锁定的方式接合在抓取凸起420的后面,并在抓取凸起420的后面与滑套400的反向止停部421接合。在滑套400在基部构件110和抓取套筒200上的完全适配的位置中,锁定机构242从而被定位在未变形的起始位置。
由于锁定机构242在凹陷180面朝箍112的侧182处的配置,防止了滑套400滑走,由此在基部构件110和抓取套筒200之间产生了不可释放的连接。同时,在基部构件110和滑套400之间允许可释放的连接。当滑套400已适配至连接器头100后,滑套400与箍112接触并在插入方向上被限制。引导元件270和引导反向元件470进一步构造为使得其面朝连接器头100或滑套400的内侧的表面侧形成滑动接触。由此实现滑套400与连接器头100的水平邻接。
滑套400在与解锁元件430相反的外表面侧具有夹持条(grippingbar)440,以简化滑套400在连接器头100上的手动适配以及滑套400在连接器头100上的轴向移动。滑套400在夹持条440和与其相反的外表面侧边缘之间的外表面侧上进一步包括显示机构480,显示机构480集成在滑套400中且形成为凸起。
图2是当滑套400适配在连接器头100上时、图1中示出的插接型连接器的透视示意性截面图。滑套400已在连接器头100上被部分地推动,从而在这种情况下,具有端面160和形成在其中的插槽165的基部构件突出进入滑套400的贯通开口410中。抓取套筒200还没有完全的由滑套400覆盖。抓取凸起420在锁定元件240的锁定机构242上被稍微的推动,从而锁定机构242的上部斜滑动面245在抓取凸起420的斜面422上滑动。作为锁定机构242的斜外部滑动面245和抓取凸起420的斜面422的结果,在插入操作期间,从起始位置启动的锁定元件240在径向向内的方向上被弹性地按压到基部构件110的凹陷180中,从而滑套400可以和其抓取凸起420在弹性锁定元件240的锁定机构242上滑动。在基部构件110的贯通开口115中,连接器块600被插入并与基部构件110的插槽165接合。原则上,连接器块600可以具有任意插入面。在凹槽150中接收密封环300以用来密封,从而确保了基部构件110和滑套400之间的连接免受灰尘和水的影响。
图3是与滑套400相关联的锁定状态的组装的插接型连接器的相对于图2旋转90°的透视示意截面图。滑套400已被完全地适配在连接器头100上,从而连接器头100通过滑套400突出,并且其端面160和形成在其中的插槽165在滑套400外。滑套400与解锁元件430的引导构件432的径向向内定向的面一起停靠在基部构件110上。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引导构件432在端侧具有大致圆形的端部,由此该端部用作当滑套400适配在连接器头100上时的滑动斜坡。在这种情况下,该适配实现为使得引导元件270及引导反向元件470允许连接器头100在滑套400中的居中引导。
由于引导反向元件470在引导元件270的相对应的间隙中被引导,且连接器头100与抓取套筒200的引导元件270无间隙(play-free)地邻接抵靠滑套400,同时滑套400与引导反向元件470无间隙地邻接抵靠连接器头100,可以在适配期间最大程度的防止滑套400的旋转运动。当滑套400被进一步推动时,滑套400的抵靠连接器头100的水平的无间隙邻接额外地允许解锁元件430的引导构件432在基部构件110上的自由倾斜(tilt-free)、基本上无间隙邻接和容易的引导。在这种情况下,引导构件432的径向向外定向的一侧首先移动至与连接元件230的无预紧(pretension-free)的邻接。
由于滑套400的额外的位移,实现了连接元件230与解锁元件430以及解锁元件430与基部构件110的预紧的邻接,从而滑套400定位在锁定状态,这同时限定了适配操作的端部。在这种情况下,连接元件430与基部构件110的壁122在引导构件432的径向向外定向的一侧处预紧的邻接。在这种情况下,连接元件430在背离箍112的径向向内定向的一侧处具有对应于抬升构件434的倾斜的倾斜的部分。连接元件430由此额外地与抬升构件434邻接,因此实现了滑套400抵靠连接器头100的竖直邻接。由引导构件432和滑套400形成、且接收连接元件230的间隙具有一高度,使得当滑套400沿插入方向x移动以释放插接型连接、直到其可以移位至解锁状态的程度时,连接元件230抬升弹性锁定舌部221,由此可以以简单的方式从插接型反向连接器移除插接型连接器。
在该位移移动期间,如上文所述的,滑套400以无间隙的方式经由引导反向元件470与连接器头100水平地邻接、且同时经由解锁元件430与连接器头100竖直预紧地邻接。经由引导元件270、连接元件230和基部构件110的壁122,相应地实现了用于连接器头100的无间隙和预紧的邻接。由此当滑套400移动时,可靠地防止了滑套400绕移动轴线的转动。锁定舌部221因此以一致的方式通过连接元件230从基部构件110抬升,由此可以以简单的方式释放插接型连接。
在图3中示出的滑套400的锁定状态中,该滑套在靠近箍112的其端部处邻接在支撑箍117(其在插入方向上布置在箍112的上游)上。锁定舌部221的径向向外定向的表面和滑套400的与夹持条440相反的内侧之间的间隔进一步被选择为足以使得,当滑套400通过压力(其首先定向为径向向内在滑套400上且随后轴向定向)轴向地移动时,由于滑套400的接近箍112的端部在支撑箍117上的支撑,锁定舌部221的动作不会受损。即使当支撑箍117被示出为以连续的方式形成的状态时,支撑箍117可以构造为仅在基部构件110的表面侧上或具有类似的形式,其自身需要用于滑套400的支撑功能。
图4是第一变型的抓取套筒的透视截面图。在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具有包括第一侧202和第二侧204的套壁205的类型的抓取环是有益的。此外,套壁205具有多个彼此相反的区域。一方面,第一区域213定位在第二区域214的对面,另一方面,第三区域215在第四区域216的对面。
第一区域213和第二区域214在其套壁205上两个轨状引导元件270之间具有至少一个弹性锁定元件240。锁定元件240部分地径向向外和径向向内地突出超出套状抓取套筒200的套壁205。在这种情况下,锁定元件240通过弹性舌部247延伸,弹性舌部247在抓取套筒200的轴向方向上延伸且在一侧连接至抓取套筒200。在舌部247的自由端241构造有锁定机构242,其一方面在锁定机构242的第一侧243处横向地相对于插入方向x且径向向内地突出,以及另一方面,在锁定机构242的第二侧244处横向地相对于插入方向x且径向向外地突出。第一侧243和第二侧244彼此连接,一方面通过径向向外定向的第一外部滑动面245,且另一方面经由径向向内定向的内部滑动面246,两个滑动面245、246布置为彼此平行且彼此间隔开,从而锁定机构242最大程度地构造为平行四边形的形式。
抓取套筒200的第三区域215和第四区域216在其套壁205上具有抓取元件220,抓取元件220具有两个弹性的舌部221。两个弹性舌部221平行地布置在插入方向x上且彼此间隔开,并通过连接元件230彼此连接,连接元件230横向地相对于轴向方向延伸。每个舌部221具有自由端222,自由端222具有抓钩223,抓钩223横向地相对于轴向方向突出且径向向内地突出。抓钩223的突出部分与舌部221的径向向内定向的下侧形成角度α,并且当在轴向方向看去时从抓钩的末端径向倾斜地向外延伸。由此形成的斜抓钩表面224形成引导面,经由该引导面,抓取元件220和插接型反向连接器700的与斜抓钩表面224相关联的表面一起滑动进入设置为接收抓钩223的凹陷,由此实现了抓取套筒200以及从而整个连接器头100与插接型反向连接器700的锁定。
图5和图6示出的抓取套筒200的第二变型原则上构造为与图1至图4中的抓取套筒相同的方式,从而可以相应地采用之前使用的附图标记。抓取套筒200的第二变型与第一变型的区别在于,弹性锁定元件240突出进入套壁205的外围闭合的凹陷206。凹陷206在抓取套筒200的第一侧202通过套壁205的连结部区域271闭合,其在两个引导元件270之间延伸,与锁定元件240的自由端241分隔开,从而抓取套筒200在其第一侧202具有连续的边缘,由此可以确保在适配操作期间尤其更好的稳定性。
仍在第二变型中,锁定元件240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和径向向内的方向上部分地突出超出套状抓取套筒200的套壁205。在这种情况下,锁定元件240通过弹性舌部247延伸,弹性舌部247在抓取套筒200的轴向方向上延伸,且在一侧连接至抓取套筒200。在舌部247的自由端241形成有锁定机构242,其一方面在第一侧243处横向地相对于插入方向x且径向向内地突出,以及另一方面在第二侧244处横向地相对于插入方向x且径向向外地突出。第一侧243具有第一径向向内定向滑动面246,且第二侧244具有径向向外定向的滑动面245。此外,锁定机构242的第一侧243和第二侧244以及从而两个滑动面245、246也布置在插入方向x上彼此分隔开。
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但取而代之的还包括其它等价的实施例。附图中的描述仅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理解。

Claims (15)

1.一种插接型连接器,包括:
连接器头(100),所述连接器头(100)具有套状基部构件(110),所述套状基部构件具有壁(122)和设置在端部侧的至少一个电缆连接元件(114);以及
用于接收所述基部构件(110)的滑套(400),所述滑套(400)能够在插入方向(x)上轴向地适配在所述基部构件(110)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构件(100)和所述滑套(400)可以通过套状的抓取套筒(200)以不可释放的方式彼此连接,所述抓取套筒布置在所述滑套(400)和所述基部构件(100)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套筒(200)在其套壁(205)的两个互相对立的区域(213,214)处具有弹性锁定元件(240),所述套壁的两个相互对立的区域的内侧通过至少第一距离(c)彼此分隔开,所述弹性锁定元件在套状的抓取套筒(200)的向外方向上和向内方向上部分地突出超出所述套壁(20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接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锁定元件(240)通过弹性舌部(247)和锁定机构(242)形成,所述弹性舌部在所述抓取套筒(200)的轴向方向上延伸、且在一侧连接至所述抓取套筒(200),所述锁定机构定位在所述舌部(247)的自由端(241),所述锁定机构(242)在第一侧(243)横向地相对于插入方向(x)且径向地向内突出、并且在第二侧(244)横向地相对于所述插入方向(x)且径向地向外突出,所述第一侧(243)和所述第二侧(244)通过径向向外定向的第一外部滑动面(245)和径向向内定向的内部滑动面(246)彼此连接,两个所述滑动面(245,246)布置为彼此平行且彼此分隔开。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接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锁定元件(240)通过弹性舌部(247)和锁定机构(242)形成,所述弹性舌部在所述抓取套筒(200)的轴向方向上延伸、且在一侧连接至所述抓取套筒(200),所述锁定机构定位在所述舌部(247)的自由端(241),所述锁定机构(242)在第一侧(243)横向地相对于插入方向(x)且径向地向内突出、并形成内部滑动面(246),并在第二侧(244)横向地相对于插入方向(x)且径向地向外突出、并形成外部滑动面(245),两个所述滑动面(245,246)在插入方向(x)上布置为彼此分隔开。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插接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套筒(200)具有第一侧(202)和第二侧(204),弹性锁定元件(240)从所述第二侧(204)在所述互相对立的区域(213,214)突出进入凹陷(206)中,以及,在所述抓取套筒(200)的第一侧(202),所述套壁(205)的连结部区域(271)闭合所述凹陷(206)并且与所述锁定元件(240)的自由端(241)间隔开,以使得抓取套筒(200)在第一侧(202)具有连续的边缘。
6.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插接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构件(110)在其壁(122)的至少两个互相对立的区域(123,124)处具有凹陷(180),所述壁的至少两个互相对立的区域的外侧通过至少第二距离(a)彼此分隔开,所述凹陷形成为使得其以主动锁定的方式接收所述抓取套筒(200)的锁定元件(240)。
7.如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插接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400)在内壁(450)的至少两个互相对立的区域(451,452)处具有抓取凸起(420),所述内壁的至少两个互相对立的区域通过至少第四距离(d)彼此分隔开,所述抓取凸起的向内定向的末端(423)通过第三距离(b)彼此分隔开,且所述抓取凸起形成为使得其相对于所述抓取套筒(200)的锁定机构(242)形成主动锁定的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插接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抓取套筒(200)适配至所述基部构件(110)时,所述锁定元件(240)径向向外地移位,且所述锁定元件(240)在到达所述基部构件(110)的凹陷(180)中的完全插入位置后、弹回其初始位置并经由所述锁定机构(242)接合所述凹陷(180)。
9.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插接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构件(110)和所述滑套(400)包括非弹性或非柔性的材料,特别是金属。
10.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插接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滑套(400)适配在适配于所述基部构件(110)上的抓取套筒(200)上时,所述抓取凸起(420)将所述弹性锁定机构(242)按压到所述凹陷(180)中,使得所述抓取凸起(420)可以在所述锁定元件(240)上方移动。
11.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插接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抓取套筒(200)已完全适配在所述锁定元件(240)上时,所述锁定元件(240)再次弹回其初始位置,由此所述锁定机构(242)以主动锁定的方式接合在所述抓取凸起(420)的后面。
12.如权利要求6—11任一项所述的插接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c)大于所述第二距离(a)。
13.如权利要求7或12所述的插接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距离(b)大于所述第二距离(a)和所述第一距离(c)。
14.如权利要求7—13任一项所述的插接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距离(d)大于所述第一距离(c)、所述第二距离(a)和所述第三距离(b)。
15.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插接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套筒(200)具有至少两个轨状的引导元件(270),且所述滑套具有至少两个引导反向元件(470),所述引导元件(270)对应于所述引导反向元件(470),以使得确保所述滑套(400)在所述抓取套筒(200)上的居中适配。
CN201480060490.2A 2013-11-05 2014-11-04 插接型连接器 Active CN1056842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222411.7 2013-11-05
DE201310222411 DE102013222411A1 (de) 2013-11-05 2013-11-05 Steckverbinder
PCT/EP2014/073691 WO2015067600A1 (en) 2013-11-05 2014-11-04 Plug type connec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84232A true CN105684232A (zh) 2016-06-15
CN105684232B CN105684232B (zh) 2019-04-02

Family

ID=51846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0490.2A Active CN105684232B (zh) 2013-11-05 2014-11-04 插接型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698525B2 (zh)
EP (1) EP3066725B1 (zh)
JP (1) JP6513654B2 (zh)
CN (1) CN105684232B (zh)
DE (1) DE102013222411A1 (zh)
WO (1) WO20150676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87653B2 (ja) * 2017-05-26 2019-10-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DE102017127991B4 (de) * 2017-11-27 2021-06-10 HARTING Electronics GmbH Ver- und entriegelbarer Steckverbinder
DE102018104017A1 (de) * 2018-02-22 2019-08-22 HARTING Electronics GmbH Steckverbinder mit Polarisationselement sowie ein System und ein Verfahren zum Montieren, zum Stecken und zum Trennen dieses Steckverbinders
BE1026334B1 (de) 2018-05-30 2020-01-13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Steckverbinderbaugruppe mit akustischem Feedback
CN112636033B (zh) * 2019-09-23 2023-09-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板间浮动电源连接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229151A1 (zh) * 1973-05-08 1974-12-06 Lee Kemp Kenneth
EP0881713A1 (fr) * 1997-05-29 1998-12-02 Air-LB GmbH Connecteur électrique à verrouillage
DE102007031504A1 (de) * 2007-07-06 2009-01-08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Steckverbind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35572A (en) * 1961-08-24 1964-06-02 Curtis Dev & Mfg Co Electric terminal mounting
US3547274A (en) * 1968-04-25 1970-12-15 Thomas & Betts Corp Module mounting system
US3559813A (en) * 1968-08-02 1971-02-02 Thomas & Betts Corp Module mounting system
US3576520A (en) * 1969-04-11 1971-04-27 Amp Inc Mounting means for terminal junction modules
US3708780A (en) * 1970-02-11 1973-01-02 Microdot Inc Multiple wir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4090764A (en) * 1973-12-19 1978-05-23 The Deutsch Company Electronic Components Division Modular electrical connector
DE10045498C5 (de) * 2000-09-13 2006-06-08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Reihenklemme
DE10236275B3 (de) * 2002-08-08 2004-01-08 Harting Electronics Gmbh & Co. Kg Verriegelungseinrichtung
DE102005034497A1 (de) * 2005-07-20 2007-02-01 Ims Connector Systems Gmbh Steckverbinder und Gegenstecker
DE202005020026U1 (de) * 2005-12-22 2006-03-16 Harting Electric Gmbh & Co. Kg Halterahmen für Steckermodule
DE202006005177U1 (de) * 2006-03-31 2006-06-08 Harting Electronics Gmbh & Co. Kg Metallischer Steckverbinder
JP3134744U (ja) * 2007-06-12 2007-08-23 ▲きん▼▲ぎょく▼實業股▲ふん▼有限公司 Hdmiコネクターの構造
EP2930794B1 (de) * 2009-12-09 2020-10-28 Harting Electric GmbH & Co. KG Halterahmen mit separaten Steck-Modulen und Verfahren zur Bestückung eines Halterahmens mit Steck-Modulen
JP5358606B2 (ja) * 2011-03-28 2013-12-0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ロック機構付き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229151A1 (zh) * 1973-05-08 1974-12-06 Lee Kemp Kenneth
US3937547A (en) * 1973-05-08 1976-02-10 Lee Kemp Kenneth William Connector portion having releasable fastening means
EP0881713A1 (fr) * 1997-05-29 1998-12-02 Air-LB GmbH Connecteur électrique à verrouillage
DE102007031504A1 (de) * 2007-07-06 2009-01-08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Steckverbind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248200A1 (en) 2016-08-25
EP3066725A1 (en) 2016-09-14
JP6513654B2 (ja) 2019-05-15
US9698525B2 (en) 2017-07-04
CN105684232B (zh) 2019-04-02
JP2016535407A (ja) 2016-11-10
WO2015067600A1 (en) 2015-05-14
EP3066725B1 (en) 2020-02-19
DE102013222411A1 (de) 2015-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84232A (zh) 插接型连接器
US7267664B2 (en) Self-locking safety disposable syringe with needle protection after use
JP6311073B2 (ja) 自動接続部を有する管状コネクタ
KR101714178B1 (ko) 관형상체의 로크 기구
EP2637261B1 (en)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y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KR101849152B1 (ko) 관형 연결부용 록킹 부품
EP2637262A1 (en)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y and assembling/dis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CA2621721A1 (en) Bayonet luer lock connection for an insulin pump
US7824207B2 (en) Plug-in connector with a sleeve with an unlocking member
CN109716595B (zh) 电连接器
US10550980B2 (en) Detachable plug connection
CN109751301A (zh) 具有改进的装配过程的连接器
KR20150134399A (ko) 커넥터
US20090008928A1 (en) Plug-in part for a plug connector arrangement
US20080231045A1 (en) Quick-Action Coupling for Pipes
JP4813354B2 (ja) 流体ディスペンサヘッド
CN110043731A (zh) 快速连接器
KR102498882B1 (ko) 2 개의 튜브형 대상물의 연결 장치
JP6191510B2 (ja) 通信光検知用アダプタ及び通信光検知構造
US20180238479A1 (en) Quick Connector Coupling
US10164386B2 (en) Socket outlet adapter
EP2795737B1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seal protection cap
CN101636884A (zh) 可靠的可互连可反转usb连接器的系统
CN107280587B (zh) 插接管和配置该插接管的吸尘器
JP6094897B2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