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75316A - 转向架试验可调式承载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转向架试验可调式承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75316A
CN105675316A CN201610240530.2A CN201610240530A CN105675316A CN 105675316 A CN105675316 A CN 105675316A CN 201610240530 A CN201610240530 A CN 201610240530A CN 105675316 A CN105675316 A CN 1056753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axle head
wheel
supports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405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75316B (zh
Inventor
梁亚军
邵立鹏
宋阳
焦高军
孟凡鹏
庄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4053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753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75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753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753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753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8Railway vehicles

Abstract

转向架试验可调式承载系统,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条纵向基础平台,还包括轮对承载单元、辅助支撑平台、定距调整单元;轮对承载单元至少有两组,每组轮对承载单元包括两个轴端支撑平台,每个轴端支撑平台上设置有两组车轮支撑装置;轴端支撑平台可沿纵向基础平台运动;车轮支撑装置包括车轮支撑平台及安装在车轮支撑平台上的车轮承载架;辅助支撑平台位于两条纵向基础平台之间;每个轴端支撑平台下方均具有一插接部件,插接部件的位置与销槽的位置相对应,定距调整单元至少与一组轮对承载单元相接,安装在纵向基础平台上,可沿纵向基础平台运动。本发明针对转向架结构的差异性,设计了一种可调式转向架试验用承载系统。

Description

转向架试验可调式承载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车辆转向架测试设备,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列车转向架试验用转向架试验可调式承载系统。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铁路运输的质量。列车转向架是轨道车辆的功能结构,转向架结构的稳定性、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列车的稳定性和乘坐的舒适感。因此,列车研制过程中,需要进行转向架综合性能检测。
列车转向架的结构主要由构架、轮对组成、一系悬挂、二系悬挂等部件组成。其中轮对组成包括多组轮对,每组轮对又包括两个转向架轮。由于应用场合的不同,承重量需求的不同,列车的尺寸会有不同,转向架的结构和尺寸也会存在差异。转向架结构和尺寸的差异在轮对组成结构方面表现在轮对组成的组数不同、各个轮对组的间距不同、每组轮对组中的两个转向架轮的间距不同。转向架试验时,需要支撑起轮对组成,而不同转向架结构,转向架尺寸、轮对的数量、轮对间距等都会存在差异。常见的转向架具有两个轮对组,但也有一些转向架,具有更多数量的轮对组;例如,申请号为201510708113.1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转向架结构,其具有端轴轮对和中间轴轮对,即具有三个轮对组。对具有较多轮对组数的转向架而言,需要为每组转向架轮对都设置一个支撑单元,才可以进行稳定的性能试验;针对不同尺寸转向架轮对间距、转向架轮间距的不同的问题,需要调整转向架轮对承载结构的间距才能实现完成承载任务。
现有的轨道列车转向架试验台包括轮对承载间距,但其为固定系统,不同轮对承载系统间距不能调整,一个试验台只适用于一种规格的列车转向架系统,不能任意调节、匹配不同的转向架尺寸,不具备灵活性和通用性。这种结构使用不便,且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灵活,可适用于多种转向架结构的转向架试验可调式承载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转向架试验可调式承载系统,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条纵向基础平台,还包括轮对承载单元、辅助支撑平台、定距调整单元、控制系统;
轮对承载单元至少有两组,平行安装在两条纵向基础平台之间,每组轮对承载单元包括跨接在两个纵向基础平台上的两个轴端支撑平台,每个轴端支撑平台上设置有两组车轮支撑装置;沿纵向基础平台长度方向,在纵向基础平台的上端面设置有轨道槽,轴端支撑平台下端卡在轨道槽内,轴端支撑平台可沿纵向基础平台运动;车轮支撑装置包括车轮支撑平台及安装在车轮支撑平台上的车轮承载架;每个车轮承载架处均设置有举升单元;
辅助支撑平台位于两条纵向基础平台之间;辅助支撑平台上端面,沿辅助支撑平台长度方向上具有销槽,每个轴端支撑平台下方均具有一插接部件,插接部件的位置与销槽的位置相对应,装配后,插接部件插入在销槽内,并可固定;
定距调整单元至少与一组轮对承载单元相接,安装在纵向基础平台上,可沿纵向基础平台运动。
优选的是:还包括地轨,与纵向基础平台平行,位于两个纵向基础平台之间;地轨上端面,沿地轨长度方向,设置有地轨槽;辅助支撑平台的底部卡在地轨槽内。
优选的是:还包括轴距调整机构,与每组轮对承载单元中的至少一个轴端支撑平台相连;且安装在与同组轴端支撑平台不相对的一侧,可推动轴端支撑平台运动。
优选的是:轴距调整机构包括电机及调整丝杠,调整丝杠与电机输出轴连接,且调整丝杠同时与轴端支撑平台连接;电机接收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
优选的是:每个轴端支撑平台接有两个轴距调整机构,安装在轴端支撑平台同侧的两端。
优选的是:两个车轮支撑平台通过传动丝杠连接,且一个车轮支撑平台位于传动丝杠的末端,与传动丝杠间的相对位置固定,另一个车轮支撑平台位于传动丝杠中段,可沿传动丝杠运动;传动丝杠连接一调整轮盘。
优选的是:两个纵向基础平台相对的一面设置有齿条,定距调整单元包括减速机,减速机的两个输出轴的方向与纵向基础平台的方向垂直,两个输出轴分别经传动杆连接到齿轮减速箱,齿轮减速箱的输出端接齿轮,两个齿轮分别与对应侧的纵向基础平台上的齿条啮合;减速电机接收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
优选的是:还包括轴距辅助调整机构,包括滚轮和丝杠;轴端支撑平台内具有一与纵向基础平台上端面相通的空腔,滚轮位于空腔内,纵向基础平台上端面处;空腔具有一与轴端支撑平台外壁贯通的安装孔,丝杠安装在安装孔内;丝杠底端位于空腔内,安装一连接板,丝杠旋下,连接板与滚轮接触。轴距辅助调整机构的作用:在调节轴端支撑平台的位置时,借助滚轮的作用,避免轴端支撑平台与纵向基础平台之间直接接触产生摩擦。
优选的是:轴端支撑平台通过T型螺栓卡在轨道槽内,轴端支撑平台具有贯通其上端面和下端面的螺栓孔,T型螺栓的螺栓头卡在轨道槽内,螺栓杆穿过螺栓孔,伸出到轴端支撑平台的上端面外。当根据转向架的尺寸调整好轴端支撑平台的位置后,可将T型螺栓用螺母固定,从而固定轴端支撑平台的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针对转向架结构的差异性,设计了一种可调式转向架试验用承载系统。该结构可根据转向架轮对组数的不同,配置不同数量的轮对承载单元;该结构包括轴距调整单元、定距调整单元,根据不同转向架的尺寸结构,可调整几组轮对承载单元之间的间距、每组轮对承载单元的轴端支撑平台间的间距;还可以调整同组轴端支撑平台上两个车轮支撑平台之间的间距,结构灵活,调整便利,试验台可以满足多种结构转向架试验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轴端支撑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轴端支撑平台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轴端支撑平台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轴端支撑平台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为轴距调整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9为轴距调整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定距调整单元结构示意图。
其中:1-纵向基础平台,101-齿条,2-轴端支撑平台,201-插接部件,202-空腔,203-安装孔,3-车轮支撑平台,301-车轮支撑平台I,302-车轮支撑平台II,4-车轮承载架,5-轨道槽,6-传动丝杠,7-调整轮盘,8-轴距调整机构,801-电机,802-调整丝杠,803-滑座,9-辅助支撑平台,901-销槽,10-定距调整单元,1001-减速机,1002-传动杆,1003-齿轮减速箱,1004-齿轮,11-T型螺栓,1101-螺栓头,1102-螺栓杆,12螺栓孔,13-螺母,14-滚轮,15-丝杠,16-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转向架试验可调式承载系统,解决转向架轮对组数不同、转向架轮对间距不同、每组轮对中转向架轮间距不同,需要设计专用的承载试验台的技术问题,适用于多种尺寸的转向架试验。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条纵向基础平台1,还包括轮对承载单元、辅助支撑平台9、定距调整单元10和控制系统。
试验过程中,轮对承载单元用于支撑转向架轮对,视转向架轮对数量的不同,轮对承载单元可以设计多组。例如,本实施例中,针对具有两个轮对组的转向架结构,轮对承载单元有两组,两组轮对承载单元平行安装在两条纵向基础平台1之间。如图1至图2所示,每组轮对承载单元包括跨接在两个纵向基础平台1上的两个轴端支撑平台2,每个轴端支撑平台2上设置有两组车轮支撑装置。沿纵向基础平台1长度方向,在纵向基础平台1的上端面设置有轨道槽5,轴端支撑平台2下端卡在轨道槽5内,轴端支撑平台2可沿纵向基础平台1运动。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轴端支撑平台2通过T型螺栓11卡在轨道槽内,轴端支撑平台2具有贯通其上端面和下端面的螺栓孔12,螺栓孔12为竖直向,螺栓孔12的底部恰好位于轨道槽5处,使T型螺栓11的螺栓头1101可以卡在轨道槽内,螺栓杆1102穿过螺栓孔,伸出到轴端支撑平台2的上端面外。螺栓杆1102伸出轴端支撑平台2的位置旋入螺母13,当需要调整轴端支撑平台2的位置时,松动螺母13,当根据转向架的尺寸调整好轴端支撑平台2的位置后,可旋紧螺母13,从而固定轴端支撑平台2的位置。
如图3至图5所示,每个轴端支撑平台2上设置有两组车轮支撑装置。车轮支撑装置包括车轮支撑平台3及安装在车轮支撑平台3上的车轮承载架4;同一个轴端支撑平台2上的两个车轮支撑平台3通过传动丝杠6连。一个车轮支撑平台I301位于传动丝杠6的末端,与传动丝杠6间的相对位置固定,即转动传动丝杠6时,车轮支撑平台I301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另一个车轮支撑平台II302位于传动丝杠6中段,可沿传动丝杠6运动;即转动传动丝杠6时,车轮支撑平台II302将沿传动丝杠6运动;传动丝杠6连接一调整轮盘7,通过转动调整轮盘7可转动传动丝杠6。工作时,转动传动丝杠6,位于转动丝杠6中段的车轮支撑平台3沿转动丝杠6运动,从而可调整两个车轮支撑平台3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尺寸的转向架,每个轮对中转向架轮间距不同的技术问题。
每个车轮承载架4处均安装有一个举升单元,举升单元包括支撑机构、液压缸、负荷传感器、限位开关。支撑机构与液压缸相连,液压缸动作可带动支撑机构升降。液压缸接收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
辅助支撑平台9位于两条纵向基础平台1之间;辅助支撑平台9上端面,沿辅助支撑平台9长度方向上具有销槽901,每个轴端支撑平台2下方均具有一插接部件201,插接部件201的位置与销槽901的位置相对应,装配后,插接部件201插入在销槽901内,并可固定。辅助支撑平台9具有辅助支撑的作用;此外,由于轴端支撑平台2可移动,移动过程中,辅助平台9也具有导向及辅助定位的作用。
定距调整单元10的作用是调整多组轮对承载单元之间的距离。其与一组轮对承载单元相接,通过调整一组轮对承载单元的位置进而调整两队轮对承载单元之间的间距;其也可以与两组轮对承载单元均相接,根据需求,任意调整某一对轮对承载单元的位置。
两个纵向基础平台1相对的一面设置有齿条101,定距调整单元10包括减速机1001,减速机1001的两个输出轴的方向相反,并与纵向基础平台1的方向垂直,两个输出轴分别经传动杆1002连接到齿轮减速箱1003,齿轮减速箱1003的输出端接齿轮1004,两个齿轮1004分别与对应侧的纵向基础平台1上的齿条101啮合。整个定距调整单元10与轴端支撑平台2相接。
进行定距调整时,需要固定插接部件201与销槽901的位置,从而固定轴端支撑平台2与辅助支撑平台9之间的相对位置。减速机1001接收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减速机1001正反转将带动齿轮1004沿齿条101前后运动,定距调整单元10将推动一组轮对承载单元和辅助支撑平台9共同运动。
还包括地轨,与纵向基础平台1平行,位于两个纵向基础平台1之间。地轨是预设在地面以下的,地轨上端面与地平面齐平。沿地轨长度方向,设置有地轨槽;辅助支撑平台9的底部卡在地轨槽内。地轨的作用是限制辅助支撑平台9的运动方向,避免在定距调整的过程中,轮对承载单元的运动产生左右偏差。
试验时,轮对承载单元中,两个轴端支撑平台2上同侧的两个车轮承载架4共同支撑一个转向架轮对中的一个转向架轮。若转向架轮的大小不同,需要调整两个轴端支撑平台2间的间距才可以稳定支撑转向架轮。可以手动调整两个轴端支撑平台2的间距,但为了方便调整轴端支撑平台2的位置,设计了轴距调整机构8,其作用是更方便的调整轮对承载单元中两个轴端支撑平台2的相对位置。
如图8和图9所示,轴距调整机构8与每组轮对承载单元中的一个轴端支撑平台2相连;轴距调整机构8包括电机801及调整丝杠802,电机801底部通过滑座803安装在纵向基础平台1的轨道上,滑座803可沿轨道运动。调整丝杠802与电机801输出轴连接,且调整丝杠802同时与轴端支撑平台2连接。电机801接收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通过电机801的正反转可带动调整丝杠802正向或反向转动,从而推动这个轴端支撑平台2向靠近或远离另一个轴端支撑平台2的方向运动。
若轴端支撑平台2安装有一个轴距调整机构8,则轴距调整机构8需要安装在轴端支撑平台2长度方向的中心,调整支撑平台的位置时,一个轴距调整机构8会造成推动力集中在一点,而若这点不在支撑平台的中间,会造成支撑平台的位置扭转偏移。
为了更平衡的推动轴端支撑平台运动,每个轴端支撑平台2接有两个轴距调整机构8,安装在轴端支撑平台2同侧的两端,且两个轴距调整机构8的位置相对轴端支撑平台2长度方向的中心对称。
为每个轴端支撑平台2安装两个轴距调整机构8还有一个作用,即调整轴端支撑平台的摆角。便于理解的是,为了实现更好的对转向架轮对支撑的作用,需要保证同组轮对承载单元中的两个轴端支撑平台2相互平行,但在实际安装,或进行轴距、轨距调整的过程中,会发生轴端支撑平台2双侧运动不均衡,或安装不平行,导致两个轴端支撑平台2之间存在夹角。由于轴端支撑平台2下端与辅助支撑平台9之间为可固定、可不固定的安装结构,当出现两个轴端支撑平台2不平行的情况下,可根据摆角的情况,使一个轴距调整8机构工作,对轴端支撑平台2一侧的位置进行微调,最终使同组轮对承载单元中的两个轴端支撑平台2平行。
进行转向架试验时,启动系统,控制系统初始化,检测各硬件的状态。
操作人员根据转向架结构、尺寸,得到承载系统中各结构单元的以下信息:定距:两组轮对承载单元之间的距离;轴距:每组轮对承载单元中两个轴端支撑平台2之间的距离;轨距:每个轴端支撑平台2上,车轮支撑平台I301和车轮支撑平台II302之间的距离;
操作人员将以上信息输入控制系统,生成控制信号;定距调整单元10中,减速机1001根据控制系统信号,正转或反转,调整两组轮对承载单元之间的间距;定距调整结束后,轴距调整单元中电机801根据控制系统信号,正转或反转,调整两个轴端支撑平台2之间的距离;
定距及轴距调整到位后,进行轨距调整,操作人员手动转动调整轮盘7,调整同一个轴端支撑平台2上两个车轮支撑平台3之间的距离。
均调整到位后,先将车体整体吊装在本系统上,控制举升单元,举升车体称重。称重结束后下降举升机构,让转向架轮对分别落在车轮承载架4上。
控制中心采集负荷传感器采集的信号。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每组轮对承载单元中的两个轴端支撑平台2均接有轴距调整机构8;且安装在与同组轴端支撑平台2不相对的一侧,可以理解为安装在同组轴端支撑平台2的外侧,两个轴距调整机构8同时工作时,可推动两个轴端支撑平台2相向或相离的运动。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不同的是,还包括轴距辅助调整机构。在进行轴距调整或定距调整的过程中,都要调整轴端支撑平台的位置,轴距辅助调整机构的作用为使轴端支撑平台2位置的调整更便利。
如图7所示,轴端支撑平台2内具有一与纵向基础平台1上端面相通的空腔202,空腔102内设置有一滚轮14,滚轮14位于纵向基础平台1上端面处;空腔202具有一与轴端支撑平台1外壁贯通的安装孔203,丝杠15安装在安装孔203内;丝杠15底端位于空腔202内,安装一连接板16,丝杠15旋转将带动连接板16上下运动,丝杠15旋下到一定位置后,连接板16与滚轮16接触,此时,继续选下丝杠15,轴端支撑平台2将被顶起,与纵向基础平台1的商都安排产生间隙。在轴距调整结构或定距调整机构推动轴端支撑平台2运动的过程中,借助滚轮的作用,避免轴端支撑平台2与纵向基础平台1之间产生直接摩擦。

Claims (9)

1.转向架试验可调式承载系统,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条纵向基础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轮对承载单元、辅助支撑平台、定距调整单元,控制系统;
轮对承载单元至少有两组,平行安装在两条纵向基础平台之间,每组轮对承载单元包括跨接在两个纵向基础平台上的两个轴端支撑平台,每个轴端支撑平台上设置有两组车轮支撑装置;沿纵向基础平台长度方向,在纵向基础平台的上端面设置有轨道槽,所述轴端支撑平台下端卡在轨道槽内,轴端支撑平台可沿纵向基础平台运动;所述车轮支撑装置包括车轮支撑平台及安装在车轮支撑平台上的车轮承载架;每个车轮承载架处均设置有举升单元;
所述辅助支撑平台位于两条纵向基础平台之间;辅助支撑平台上端面,沿辅助支撑平台长度方向上具有销槽,每个轴端支撑平台下方均具有一插接部件,插接部件的位置与销槽的位置相对应,装配后,插接部件插入在销槽内,并可固定;
所述定距调整单元至少与一组轮对承载单元相接,安装在纵向基础平台上,可沿纵向基础平台运动;控制系统控制定距调整单元的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试验可调式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轨,与纵向基础平台平行,位于两个纵向基础平台之间;地轨上端面,沿地轨长度方向,设置有地轨槽;辅助支撑平台的底部卡在地轨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试验可调式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距调整机构,与每组轮对承载单元中的至少一个轴端支撑平台相连;且安装在与同组轴端支撑平台不相对的一侧,可推动轴端支撑平台运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架试验可调式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距调整机构包括电机及调整丝杠,所述调整丝杠与电机输出轴连接,且调整丝杠同时与轴端支撑平台连接;电机接收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转向架试验可调式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轴端支撑平台接有两个轴距调整机构,安装在轴端支撑平台同侧的两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试验可调式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同一个轴端支撑平台上的两个车轮支撑平台通过传动丝杠连接,且一个车轮支撑平台位于传动丝杠的末端,与传动丝杠间的相对位置固定,另一个车轮支撑平台位于传动丝杠中段,可沿传动丝杠运动;传动丝杠连接一调整轮盘。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试验可调式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纵向基础平台相对的一面设置有齿条,所述定距调整单元包括减速机,减速机的两个输出轴的方向与纵向基础平台的方向垂直,两个输出轴分别经传动杆连接到齿轮减速箱,齿轮减速箱的输出端接齿轮,两个齿轮分别与对应侧的纵向基础平台上的齿条啮合;减速电机接收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
8.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转向架试验可调式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距辅助调整机构,包括滚轮和丝杠;轴端支撑平台内具有一与纵向基础平台上端面相通的空腔,滚轮位于空腔内,纵向基础平台上端面处;空腔具有一与轴端支撑平台外壁贯通的安装孔,丝杠安装在安装孔内;丝杠底端位于空腔内,安装一连接板,丝杠旋下,连接板与滚轮接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试验可调式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轴端支撑平台通过T型螺栓卡在轨道槽内,轴端支撑平台具有贯通其上端面和下端面的螺栓孔,T型螺栓的螺栓头卡在轨道槽内,螺栓杆穿过螺栓孔,伸出到轴端支撑平台的上端面外。
CN201610240530.2A 2016-04-18 2016-04-18 转向架试验可调式承载系统 Active CN1056753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40530.2A CN105675316B (zh) 2016-04-18 2016-04-18 转向架试验可调式承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40530.2A CN105675316B (zh) 2016-04-18 2016-04-18 转向架试验可调式承载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75316A true CN105675316A (zh) 2016-06-15
CN105675316B CN105675316B (zh) 2018-04-20

Family

ID=56310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40530.2A Active CN105675316B (zh) 2016-04-18 2016-04-18 转向架试验可调式承载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7531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46235A (zh) * 2016-08-31 2017-01-25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架组装装置
CN106556520A (zh) * 2016-11-25 2017-04-05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转向架性能试验台
CN107036831A (zh) * 2016-11-24 2017-08-11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轨道轮集成单元及轨道轮集成单元的摆角调节方法
CN107132062A (zh) * 2017-05-31 2017-09-05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称重测试装置及转向架试验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52093Y (zh) * 2005-09-27 2006-12-27 北京铁道工程机电技术研究所 铁道机车试验台轨道轮轴距的调节装置
KR100934766B1 (ko) * 2008-09-26 2009-12-30 한국기계연구원 경대차프레임 시험장치
WO2010124686A2 (de) * 2009-04-27 2010-11-04 AGG Anlagen- und Gerätebau GmbH Prüfverfahren für drehgestelle sowie prüf- und montagestand
CN102279112A (zh) * 2011-06-27 2011-12-14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铁路机车整车试验台用轴距调节装置
CN102607681A (zh) * 2012-04-24 2012-07-25 济南金钟电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化整车称重台
CN102680256A (zh) * 2012-05-31 2012-09-19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电力机车试验台
CN103018057A (zh) * 2012-11-27 2013-04-03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转向架回转特性测试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52093Y (zh) * 2005-09-27 2006-12-27 北京铁道工程机电技术研究所 铁道机车试验台轨道轮轴距的调节装置
KR100934766B1 (ko) * 2008-09-26 2009-12-30 한국기계연구원 경대차프레임 시험장치
WO2010124686A2 (de) * 2009-04-27 2010-11-04 AGG Anlagen- und Gerätebau GmbH Prüfverfahren für drehgestelle sowie prüf- und montagestand
CN102279112A (zh) * 2011-06-27 2011-12-14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铁路机车整车试验台用轴距调节装置
CN102607681A (zh) * 2012-04-24 2012-07-25 济南金钟电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化整车称重台
CN102680256A (zh) * 2012-05-31 2012-09-19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电力机车试验台
CN103018057A (zh) * 2012-11-27 2013-04-03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转向架回转特性测试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46235A (zh) * 2016-08-31 2017-01-25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架组装装置
CN107036831A (zh) * 2016-11-24 2017-08-11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轨道轮集成单元及轨道轮集成单元的摆角调节方法
CN107036831B (zh) * 2016-11-24 2019-08-27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轨道轮集成单元及轨道轮集成单元的摆角调节方法
CN106556520A (zh) * 2016-11-25 2017-04-05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转向架性能试验台
CN107132062A (zh) * 2017-05-31 2017-09-05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称重测试装置及转向架试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75316B (zh) 2018-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75316A (zh) 转向架试验可调式承载系统
CN201065317Y (zh) 一种框架式雷达天线升降装置
CN104568478A (zh) 一种铁道机车驱动部件动态加载装置
CN104003324B (zh) 一种用于重型工件输送的升降机
CN204405342U (zh) 一种铁道机车驱动部件动态加载装置
CN205678082U (zh) 丝杠移动机构
WO2012075787A1 (zh) 双侧半弹簧式托头带载横向调整机构
CN103439117B (zh) 车辆电动轮多功能试验台
CN104483140A (zh) 白车身扭转刚度试验装置
CN203672555U (zh) 一种测力轮对标定试验台
CN101556203A (zh) 封闭可调止推式龙门装置
CN103470080A (zh) 一种无齿条式无避让立体停车设备
CN103434931A (zh) 起重机用水平导向装置
CN202578070U (zh) 一种三轨式无避让两层停车设备
CN204472596U (zh) 一种带有抓轨功能的铁路接触网检修车梯
CN202624224U (zh) 一种电力隧道巡检机器人行走结构
CN206438813U (zh) 一种高效摩擦存取载车板装置
CN201646256U (zh) 新型电动驱动轮连接装置
CN202352591U (zh) 一种拆装液压操动机构用辅助工具
CN202744281U (zh) 丝杠铰接提升架车机
CN203334742U (zh) 无齿条式无避让立体停车设备
CN112356655A (zh) 一种独立悬挂减振一体化的差速驱动轮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5865816A (zh) 转向架试验轮对承载结构
CN208630620U (zh) 一种适用各种轨距的铁路装备生产用变轨机构
CN107505132B (zh) 双向可倾斜双齿轮箱闭环扭转加载试验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ang Yajun

Inventor after: Li Hongwei

Inventor after: Song Yang

Inventor after: Shao Lipeng

Inventor after: Jiao Gaojun

Inventor after: Meng Fanpeng

Inventor after: Zhuang Jun

Inventor before: Liang Yajun

Inventor before: Shao Lipeng

Inventor before: Song Yang

Inventor before: Jiao Gaojun

Inventor before: Meng Fanpeng

Inventor before: Zhuang Ju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