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72445B - 雨水集合、弃流、溢流、净化无动力一体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雨水集合、弃流、溢流、净化无动力一体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72445B
CN105672445B CN201610172907.5A CN201610172907A CN105672445B CN 105672445 B CN105672445 B CN 105672445B CN 201610172907 A CN201610172907 A CN 201610172907A CN 105672445 B CN105672445 B CN 1056724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rainwater
abandoned stream
rotating shaft
over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729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72445A (zh
Inventor
周听昌
童薇
田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PURETOWN ENVIRONMENTAL TECH Inc Co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PURETOWN ENVIRONMENTAL TECH Inc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PURETOWN ENVIRONMENTAL TECH Inc Co filed Critical KUNMING PURETOWN ENVIRONMENTAL TECH Inc Co
Priority to CN20161017290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724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724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724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724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7244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1/00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 E03F1/002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with disposal into the ground, e.g. via dry w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1/00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C22C21/10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with zinc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4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0Collecting-tanks; Equalising-tanks for regulating the run-off; Laying-up basi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0Collecting-tanks; Equalising-tanks for regulating the run-off; Laying-up basins
    • E03F5/101Dedicated additional structures, interposed or parallel to the sewer syste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4Devices for separating liquid or solid substances from sewage, e.g. sand or sludge traps, rakes or grat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2201/00Details, devices or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E03F2201/10Dividing the first rain flush out of the stormwater flo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雨水集合、弃流、溢流、净化无动力一体化装置,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各种雨量,节省能源的一体化装置。该装置包括箅子,箅子下方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底端与进水管的入口连接,所述进水管下方设置前仓,前仓中设有弃流装置,所述弃流装置包括竖直设置在前仓内的空心转轴,空心转轴的内侧上端与进水管的出口连接,所述空心转轴的外侧分别通过轴承与上导轮、下导轮连接。微量降雨时,雨水流过下导流板与下底板之间的间隙后流入弃流管;降雨量较小时,雨水冲击下导流板使下导轮旋转,下导轮旋转一定时间内过滤管仍关闭,下导轮旋转的同时,上导流板受到雨水冲击,带动上导轮旋转一定角度,使过滤管打开。

Description

雨水集合、弃流、溢流、净化无动力一体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水回收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雨水集合、弃流、溢流、净化无动力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雨水排放一般都是有组织排水,地面的雨水通过径流汇集排至雨水管道,再通过雨水管道系统排入自然水体。由于降雨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降落地面后,又冲刷沥青油毡屋面、沥青混凝土道路、建筑工地等,使得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病原体、重金属、油脂、悬浮固体等污染物质,因此,初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较高,甚至超过了普通的城市污水的污染程度。为了有效地利用雨水,必须对初期雨水进行分离,将降雨初期的雨水分离出来排至污水管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经过一定的降雨过程后,地面的污染物大部分被初期雨水冲刷干净,后期雨水的污染程度大幅度降低,将后期雨水通过雨水管道排入自然水体,有效的保护自然水体的水质。
有研究表明,降雨开始后,当降雨量达到2cm一3cm时水质明显变好,此时收集雨水比较适宜。但是由于季节及地区的影响,初期降雨所需弃流量控制点并不为一个定值。并且,通过我们对降雨历时中雨水水质监测发现,降雨强度与雨水水质有具有一定的关系,当雨强越小,雨水水质越差,雨强越大,雨水水质越好,当雨强小于一个很小的值时,此时的雨水也必须弃流。目前国内外己有的雨水收集装置无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节初期降雨的弃流量,并且没有考虑雨量与雨水水质的关系,且弃流池能耗多,体积大,造价高。
现有技术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有两种结构,一类是利用水流的流量或冲击力推动弃流管和储水管的开闭阀门转换,实现弃流;该类结构不需要另外设置动力系统,工作可靠,但对于阀门开闭结构设计存在一定缺陷,导致这类结构只能适用于某个范围内流量的降雨情况,而对于小流量长时间的降雨判断较为困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而对于暴雨情况,在极短的时间内降雨的流量或冲击力很大,导致弃流装置转换过快,无法有效的将初期雨水弃流。如专利CN204126043中提到的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包括外箱,弃流箱和集水箱,弃流箱和集水箱装入外箱中,雨水首先通过第一入水口流入弃流箱中,随着弃流箱中雨水量的不断增加,弃流箱压缩底部的弹簧向下移动,直到位于弃流箱上部的通管体中的通管与集水箱的第二入水口相连通。若降雨为长时间小流量降雨,则该装置内的弹簧在很长时间才会被压缩至转换位置,此时部分干净的雨水已经和前期污水混合,造成了浪费;若降雨为短时间大流量降雨,则由于雨水速度、流量很大,弹簧在短时间内即被压缩,而此时前期污水还未排净,造成前期污水流入集水箱中,污染干净雨水。
另一类结构是设置传感器和动力系统,通过传感器判断雨水流量或降雨时间,然后由控制系统控制阀门转换,实现弃流。但这类装置对传感器的要求较高,需要设置电动阀门控制管道的开闭,增加了成本,且由于市政雨水管道多在地下,其环境阴暗潮湿,电动设备易受潮失效,维修更换困难。如专利CN103498507中提到的一种雨水弃流装置,弃流池上设置有与所述计时器电气连接的雨停传感器。通过弃流池和收集池的进水管道安装高度的不同,实现雨水的自动弃流,利用停雨传感器和计时器实现了雨水自动弃流流量的控制。但该专利需要使用传感器和计时器,成本较高,且在雨量变化较大的季节或地区需要经常调整传感器和计时器的相关参数,使用维护较麻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各种雨量,节省能源,结构紧凑的雨水集合、弃流、溢流、净化无动力一体化装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雨水集合、弃流、溢流、净化无动力一体化装置,包括设置在道路两侧的箅子,箅子下方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底端与进水管的入口连接,所述进水管下方设置前仓,,前仓底部两侧分别设有过滤管、弃流管,前仓附近设有后仓,所述过滤管的出口与后仓下部连接,弃流管的出口与市政污水管连接;
所述前仓中设有弃流装置,弃流装置包括竖直设置在前仓内的空心转轴,空心转轴的内侧上端与进水管的出口连接,所述空心转轴的外侧分别通过轴承与上导轮、下导轮连接;空心转轴内侧下端位于下底板的中央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上导轮还与设置在转轴上的扭杆机构连接,所述扭杆机构包括扭杆弹簧,扭杆弹簧的一端与上底板连接,另一端通过杠杆与过滤管上设置的第一开闭阀的开闭机构连接;所述下导轮还与棘轮机构连接,所述棘轮机构包括与下底板一起旋转的棘轮,棘轮与摇臂上设置的齿形相啮合,所述摇臂上缠绕拉绳,拉绳的另一端与第一开闭阀上的开闭机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导轮包括圆盘形上底板,上底板下表面设有筒形的上侧外壁,上侧外壁内侧面设有上导流板。
优选的,所述下导轮包括上窄下宽的漏斗形下底板,下底板上表面四周设有筒形的下侧外壁,所述下底板的上表面、下侧外壁的内侧设有螺旋形的下侧内壁,下侧内壁的侧壁上设有下导流板,下导流板上设有贯通的导流孔;所述下导流板与下底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下底板四周环形设置多个贯通的出水孔,所述下侧外壁与上侧外壁之间设有防水罩。
优选的,所述多个出水孔的流量之和小于进水管的流量。
优选的,所述上底板为上窄下宽的漏斗形状;所述上底板靠近空心转轴的位置环形设置多个贯通的溢流孔,所述多个溢流孔的流量之和大于进水管的流量。
优选的,所述后仓底部设有生物滤层,所述后仓的上部设有收集管,收集管的出口与调节池连接;调节池的上部设置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出口与雨水管网连接;所述调节池顶部设置调节管,调节管的一端伸入调节池内,另一端通过水泵,与深度净化池侧壁上的通孔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闭阀的开闭机构与弃流管上设置的第二开闭阀的开闭机构形成机械互锁。
优选的,所述摇臂上设有可使摇臂与棘轮机构分离的脱开机构,所述脱开机构通过脱离拉绳与进水管上设置的转阀的转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导流板、下侧内壁、下导流板的材料为铝合金材料,所述铝合金材料的组分按照以下质量组分配制:
Zn 2.5-3.5wt%、Mg 1.0-2.5wt%,、Zr 0.02-0.1wt%、Ti 0.02-0.05wt%、Si0.05-0.08wt%、0.1-0.2wt%的稀土元素,不可避免杂质元素的总含量≤0.3wt%、余量为纯铝,所述稀土元素由Sc、Y、La、Ce、Tm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组成。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微量降雨时,雨水流过下导流板与下底板之间的间隙后流入弃流管,实现微量降雨时全部雨水都流入弃流管。降雨量较小时,雨水冲击下导流板使下导轮旋转,下导轮旋转一定时间内过滤管仍关闭,实现降雨量较小时初期雨水弃流。雨量较大时,下导轮旋转的同时,上导流板受到雨水冲击,带动上导轮旋转一定角度,使过滤管打开,弃流管关闭,实现降雨量较大时初期雨水弃流。本装置可有效适应不同降雨量下的初期雨水弃流,有效的提高雨水的利用率;提高了储存雨水的品质,装置的弃流功能都是由机械结构实现,成本低且便于维护;利用了雨水旋转的动力,节省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雨水集合、弃流、溢流、净化无动力一体化装置示意图;
图2为前仓示意图;
图3为弃流装置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
图5为图3中B-B剖视图;
图6为图5中C-C剖视图;
图7为深度净化池中透水膜形状示意图;
图8为深度净化池轴测剖视图;
图9为图7中D-D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的雨水集合、弃流、溢流、净化无动力一体化装置,包括设置在道路两侧的箅子1,箅子1的形状可以是矩形的网格形状,也可以是菱形的网格状,所述箅子1下方设有集水槽2,所述集水槽2的底端与进水管3的入口连接,集水槽2与进水管3的入口之间设有阻挡树枝、石子的粗滤网,进水管3的入口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所述进水管3的下方设有前仓4,前仓4底部两侧分别设有过滤管6、弃流管7,前仓4附近设置后仓8,所述过滤管6的出口与后仓8下部连接,弃流管7的出口与市政污水管连接。
所述前仓4中设有弃流装置5,弃流装置5包括竖直设置在前仓4内的空心转轴51,空心转轴51的内侧上端与进水管3的出口连接,所述空心转轴51的外侧分别通过轴承与上导轮52、下导轮53连接,空心转轴51内侧下端位于下底板531的中央正上方。所述上导轮52包括圆盘形上底板521,上底板521下表面设有筒形的上侧外壁522,上侧外壁522内侧面设有上导流板523,所述上导轮52还与设置在转轴51上的扭杆机构连接,所述扭杆机构包括扭杆弹簧54,扭杆弹簧54的一端与上底板521连接,另一端通过杠杆与过滤管6上设置的第一开闭阀61的开闭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开闭阀61可以是常用的旋转阀,则其开闭机构为旋转轴以及旋转轴上套设的弹簧,这时扭杆弹簧54通过杠杆与旋转轴上套设的弹簧连接,所述第一开闭阀61也可以是闸门形式的开闭阀,这时其开闭机构为设置在过滤管6中的闸门,以及使闸门上下滑动的导轨和闸门拉索,扭杆弹簧54通过杠杆与闸门拉索连接。
所述下导轮53包括上窄下宽的漏斗形下底板531,下底板531上表面四周设有筒形的下侧外壁532,所述下底板531的上表面,下侧外壁532的内侧设有螺旋形的下侧内壁533,下侧内壁533的侧壁上设有下导流板534,下导流板534上设有贯通的导流孔535;所述下导流板534与下底板531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下底板531四周设置多个贯通的出水孔536,所述下侧外壁532与上侧外壁522之间设有防水罩55,所述防水罩55可保证上导轮52和下导轮53之间的水密性,且可相对于上导轮52、下导轮53旋转,所述防水罩55可以是螺栓连接的左右对称结构,在防水罩55上、下端设置密封压条,也可以设计成整体结构,在防水罩55上、下端设置轴承,轴承外设置法兰,与上导轮52、下导轮53通过法兰连接,在法兰连接处设置密封垫。
所述下导轮53还与棘轮机构56连接,所述棘轮机构56包括与下底板531一起旋转的棘轮,所述棘轮与摇臂57上设置的齿形相啮合,所述摇臂57上缠绕拉绳58,拉绳58的另一端与第一开闭阀61上的开闭机构连接。
所述摇臂57上设有可使摇臂57与棘轮机构56分离的脱开机构,所述脱开机构通过脱离拉绳32与进水管3上设置的转阀31的转轴连接;所述脱开机构可以是摇臂57可沿横向滑动,与棘轮脱开的结构,也可以是棘轮可沿横向滑动,与摇臂57脱开的结构。所述脱开结构通过脱离拉绳32与进水阀31的转轴连接,这样当雨水流入进水管3时,冲开进水阀31,使进水阀31旋转一定角度,这时棘轮和摇臂57啮合,当没有雨水流入进水管3时,进水阀31关闭,其转轴没有旋转,这时棘轮和摇臂57脱开。
更好的是,所述第一开闭阀61的开闭机构与第二开闭阀71的开闭机构形成机械互锁,这样可以在雨水弃流的时候保证后仓8内不会有雨水进入,而干净的雨水进入后仓8时,第二开闭阀71有效关闭,保证干净的雨水不产生浪费。所述第一开闭阀61的开闭机构与第二开闭阀71的开闭机构之间的机械互锁可以是通过拉锁联动实现,也可以通过多个连杆之间联动实现。
为了保证小雨量时下导轮53旋转,大雨量时上导轮52旋转,更好的实施方式是,所述多个出水孔536的流量之和小于进水管3的流量。为了保证在雨量很大,上导轮52中无法容纳更多雨水的情况下,保证弃流装置5不被损坏,更好的实施方式是,所述上底板521靠近空心转轴51的位置环形设置多个贯通的溢流孔524,所述多个溢流孔524的流量之和大于进水管3的流量。当过量的雨水从上底板521的溢流孔524中溢出时,为了保证上底板521不产生积水情况,更好的实施方式是,所述上底板521为上窄下宽的漏斗形状。
雨水集合、弃流、溢流、净化无动力一体化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没有雨水流入时,第一开闭阀61为闭合状态,第二开闭阀71为打开状态,进水阀31为关闭状态。
当降雨为微量降雨时,雨水从箅子1中流入集水槽2、进水管3,推动进水阀31旋转,进水阀31的转轴旋转带动脱离拉绳32动作,使棘轮和摇臂57相啮合,雨水从进水管3、空心转轴51流入下导轮53中,如图6所示的,雨水通过下底板531与下导流板534之间的缝隙,从出水孔536中留至前仓4的底部,最后由弃流管7流入市政污水管,实现弃流。
当降雨为小量短时降雨时,雨水从进水管3、空心转轴51流入下导轮53中,如图5-图6所示的,小部分雨水通过下底板531与下导流板534之间的缝隙流过,从出水孔536中留至前仓4的底部,另一部分雨水冲击下导流板534,并从导流孔535中流过,这时下导轮53受到雨水的冲击开始旋转,并带动棘轮、摇臂57动作,所述摇臂57转过一定角度,带动拉绳58动作,所述拉绳58有一定的空行程,因此在一定时间内,拉绳58不会带动第一开闭阀61上的开闭机构动作,这时降雨全部从弃流管7中流入市政污水管网。
当降雨为小量长时降雨时,拉绳58的空行程走完后,第一开闭阀61的开闭机构动作,使第一开闭阀61打开,由于第一开闭阀61与第二开闭阀71之间设有机械联锁机构,因此这时第二开闭阀71关闭,实现了初期雨水弃流,后期雨水收集的功能,降雨结束后,进水阀31回到原位,使棘轮和摇臂57脱开,这时拉绳58没有拉力,第一开闭阀61自动关闭,第二开闭阀71打开,为下一次降雨做准备。
当降雨为大量短时降雨时,首先下导流板534受到冲击,使下导轮53旋转,由于多个出水孔536的流量之和小于进水管3的流量,下导轮53内的雨水水位会逐渐升高,使雨水进入防水罩55包围的区域,拉绳58有一定的空行程,因此短时间内第一开闭阀61并不会开启,全部雨水仍然流入弃流管7,实现弃流。
当降雨为大量长时降雨时,首先下导流板534受到冲击,使下导轮53旋转,由于多个出水孔536的流量之和小于进水管3的流量,下导轮53内的雨水水位会逐渐升高,使雨水进入防水罩55包围的区域,在一定时间内前期雨水弃流,经过一定时间后,弃流装置5内的雨水水位升高至上导轮52内,雨水经过螺旋形状的下侧内壁533的引导,其流动方式为旋流,如图4所示的,上导轮52内的雨水会旋转冲击上导流板523,使上导轮52旋转,并带动扭杆机构54动作,扭杆机构54和第一开闭阀61的开闭机构联动,这时第一开闭阀61立即打开,第二开闭阀71关闭,实现后期雨水的收集。
由于弃流装置5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雨水的旋转冲击带动上导轮52、下导轮53旋转来对雨水是否弃流进行判断,因此弃流装置5内收到雨水冲击的部件不仅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还需要优良的防腐蚀性能,因此更好的是,所述上导流板523、下侧内壁533、下导流板534的材料为铝合金材料,所述铝合金材料的组分按照以下铝质量组分配制:Zn 2.5-3.5wt%、Mg 1.0-2.5wt%,、Zr 0.02-0.1wt%、Ti 0.02-0.05wt%、Si 0.05-0.08wt%、0.01-0.2wt%的稀土元素,不可避免杂质元素的总含量≤0.3wt%、余量为纯铝,所述稀土元素由Sc、Y、La、Ce、Tm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组成,经过验证,由以上组分配置的铝合金材料可长期承受冲击且防腐性能良好,提高弃流装置5的耐久性能。
所述后仓8底部设有生物滤层81,生物滤层81可以是生物海绵滤层,也可以是微生物滤层,也可以是其他方式的生物滤层,生物滤层81的作用是吸收雨水中的部分重金属、油脂、微生物等杂质。所述过滤管6伸入后仓8的部分管壁侧面开有多个过滤孔,雨水从过滤孔中均匀的流到生物滤层81上进行过滤。为了方便的检查弃流装置5,更换生物滤层81,更好的是,所述前仓4上部设有前仓检查口41,所述后仓8上部设有后仓检查口83。
所述后仓8的上部设有收集管82,收集管82的出口与调节池9连接。所述调节池9的上部设置溢流管91,所述溢流管91的出口与市政雨水管网连接。当降雨量很大,调节池9无法储存更多的雨水,多余的雨水通过溢流管91流入市政雨水管网。所述调节池9顶部设置调节管92,调节管92的一端伸入调节池9内,另一端通过水泵,与深度净化池10的侧壁上的通孔连接。
如图7-图9所示的,所述深度净化池10内设置透水膜101,透水膜101将深度净化池10分隔成上腔110、下腔120,所述透水膜101沿深度净化池10左右方向的截面为V型,所述透水膜101沿深度净化池的后方向前方设有逐渐降低的斜度;所述深度净化池10前部中央的侧壁上开有竖直的通槽,如图8所示的,所述透水膜101上、下侧分别设置可在竖直通槽内滑动的上密封板103、下密封板104,所述透水膜101靠近深度净化池10前部、V型截面的底部设置穿出竖直通槽的引流管102,引流管102沿深度净化池10的前后方向设有与透水膜101一致的斜度,所述引流管102的出口处设置引流调节阀105;所述上腔110的顶部通过气管与调节气室130的下气室连接,所述调节气室130的下气室与上气室之间设置具有气密性的气压调节板131,所述气压调节板131的上表面通过调压弹簧132与调节气室130的顶板连接。
深度净化池10的工作过程是:水泵将调节池9内的雨水抽入深度净化池10的下腔120内,由于水泵不停的抽水,使下腔120的压力大于上腔130的压力,这时透水膜101还来不及析出雨水,因此透水膜101和引流管102在下腔压力作用下向上运动,上腔110内的气体被压至调节气室130的下腔,推动气压调节板131向上运动,并压缩调压弹簧132;这个过程中上密封板103、下密封板104可保证上腔110、下腔120的密封性。下腔120内雨水的水位达到一定值时,水泵停止工作,然后透水膜101在其自身重力和调压弹簧132的压力作用下、慢慢向下运动,使下腔120内的水被析出到透水膜101的上表面,然后沿着透水膜101的斜面流动到引流管102内,当引流管102内的雨水聚集到一定量并对引流调节阀105产生足够的压力时,引流调节阀105被打开,净化后的雨水从引流管102内流出。净化过程是雨水从透水膜101的下表面析出至其上表面,雨水中的沙粒会聚集在透水膜101的下表面,并逐渐沉底,不会影响透水膜101的净化能力。
为了有效的对不同水质的雨水进行净化,所述调节气室130的上腔、下腔分别和气管、气泵连接并各自构成密闭的空气循环,所述下腔120内设置雨水品质传感器121。当下腔120内的雨水杂质较少时,可以通过增大调节气室130的上腔和下腔之间的压力差,以提高透水膜101的析水速度,当下腔120内的雨水污染程度较高时,则减小调节气室130的上腔和下腔之间的压力差,以降低透水膜101的析水速度,更好的净化雨水。所述调节气室130的下腔内,或上腔110内还设有空气净化装置140,以保证上腔110内的空气洁净,减少对透水膜101和雨水的影响。
由于后期雨水中仍然含有部分的重金属、微生物杂质、微粒杂质、油脂等污染物,透水膜101需要具有多种杂质的过滤功能,更好的是,如图9所示的,所述透水膜101的截面为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构自底向上依次为过滤层102、透水性支撑体层103、吸水层104、过滤层102,所述过滤层102、透水性支撑体层103、吸水层104之间使用耐水性粘接剂紧密连接,所述的耐水性粘接剂为不含有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等对人体产生危害添加剂的粘接剂;所述过滤层102为表面涂有硅酸钙涂层、含有多个透水孔的硬质塑料膜,硬质塑料膜可以是普通的PVC塑料膜、PP塑料膜,也可以是透水性更好的纳米分子材料的塑料膜;所述透水性支撑体层103的作用是保持透水膜101的形状,并且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因此其结构为为天然硅砂与无机碳材料形成的蜂窝状结构;蜂窝状结构中填充活性填料。
为了保证良好的透水性和一定的强度,所述透水性支撑体层103的制作方法为:将天然硅沙与白灰按10∶1的重量份混合,含水率3-5%,在充满氮气的密闭容器内储存2-3小时,再与活性炭粉按6-8∶1的重量份混合,放入模具中制成板状混合物;将板状混合物放入蒸压釜中,通入高压蒸汽,在170-220℃、0.5-0.8Mpa的压力下保持12h以上形成含有活性炭的硅酸钙蜂窝状网架;将蜂窝状网架放置在充满氮气的密闭容器内冷却5h以上;所述活性炭的炭质原料是生物质炭粉。
为了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所述吸水层104为改性海绵材料,为了提高改性海绵的使用寿命,所述改性海绵材料的制作方法为:将洗净、晾干后的海绵浸泡在体积分数为3-5%的HCl溶液中24-32h,取出后洗净、晾干,再将海绵浸泡在浓度为0.5-0.8mol/L的NaOH溶液中24-32h,取出后洗净、晾干。

Claims (6)

1.一种雨水集合、弃流、溢流、净化无动力一体化装置,包括设置在道路两侧的箅子(1),箅子(1)下方设有集水槽(2),所述集水槽(2)的底端与进水管(3)的入口连接,所述进水管(3)下方设置前仓(4),前仓(4)底部两侧分别设有过滤管(6)、弃流管(7),前仓(4)附近设有后仓(8),所述过滤管(6)的出口与后仓(8)下部连接,弃流管(7)的出口与市政污水管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仓(4)中设有弃流装置(5),弃流装置(5)包括竖直设置在前仓(4)内的空心转轴(51),空心转轴(51)的内侧上端与进水管(3)的出口连接,所述空心转轴(51)的外侧分别通过轴承与上导轮(52)、下导轮(53)连接;空心转轴(51)内侧下端位于下底板(531)的中央正上方;所述下导轮(53)包括上窄下宽的漏斗形下底板(531),下底板(531)上表面四周设有筒形的下侧外壁(532),所述下底板(531)的上表面、下侧外壁(532)的内侧设有螺旋形的下侧内壁(533),下侧内壁(533)的侧壁上设有下导流板(534),下导流板(534)上设有贯通的导流孔(535);所述下导流板(534)与下底板(531)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下底板(531)四周环形设置多个贯通的出水孔(536);
所述上导轮(52)包括圆盘形上底板(521),上底板(521)下表面设有筒形的上侧外壁(522),上侧外壁(522)内侧面设有上导流板(523);所述上导轮(52)还与设置在转轴(51)上的扭杆机构连接,所述扭杆机构包括扭杆弹簧(54),扭杆弹簧(54)的一端与上底板(521)连接,另一端通过杠杆与过滤管(6)上设置的第一开闭阀(61)的开闭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开闭阀(61)的开闭机构与弃流管(7)上设置的第二开闭阀(71)的开闭机构形成机械互锁;
所述下导轮(53)还与棘轮机构(56)连接,所述棘轮机构(56)包括与下底板(531)一起旋转的棘轮,棘轮与摇臂(57)上设置的齿形相啮合,所述摇臂(57)上缠绕拉绳(58),拉绳(58)的另一端与第一开闭阀(61)上的开闭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集合、弃流、溢流、净化无动力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侧外壁(532)与上侧外壁(522)之间设有防水罩(5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集合、弃流、溢流、净化无动力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出水孔(536)的流量之和小于进水管(3)的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集合、弃流、溢流、净化无动力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板(521)为上窄下宽的漏斗形状;所述上底板(521)靠近空心转轴(51)的位置环形设置多个贯通的溢流孔(524),所述多个溢流孔(524)的流量之和大于进水管(3)的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集合、弃流、溢流、净化无动力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仓(8)底部设有生物滤层(81),所述后仓(8)的上部设有收集管(82),收集管(82)的出口与调节池(9)连接;调节池(9)的上部设置溢流管(91),所述溢流管(91)的出口与雨水管网连接;所述调节池(9)顶部设置调节管(92),调节管(92)的一端伸入调节池(9)内,另一端通过水泵,与深度净化池(10)侧壁上的通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集合、弃流、溢流、净化无动力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57)上设有可使摇臂(57)与棘轮机构(56)分离的脱开机构,所述脱开机构通过脱离拉绳(32)与进水管(3)上设置的转阀(31)的转轴连接。
CN201610172907.5A 2016-03-24 2016-03-24 雨水集合、弃流、溢流、净化无动力一体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724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72907.5A CN105672445B (zh) 2016-03-24 2016-03-24 雨水集合、弃流、溢流、净化无动力一体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72907.5A CN105672445B (zh) 2016-03-24 2016-03-24 雨水集合、弃流、溢流、净化无动力一体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72445A CN105672445A (zh) 2016-06-15
CN105672445B true CN105672445B (zh) 2017-08-25

Family

ID=56214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7290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72445B (zh) 2016-03-24 2016-03-24 雨水集合、弃流、溢流、净化无动力一体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724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22449A (zh) * 2017-04-10 2017-07-07 重庆丰之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西瓜灌溉节水装置
CN111042265B (zh) * 2019-11-18 2021-01-08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一种雨水回收过滤系统
CN112144634B (zh) * 2020-09-29 2021-12-28 江苏亚太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市政工程雨水集合、弃流、溢流、净化无动力一体化装置
CN112177144B (zh) * 2020-09-29 2021-12-10 凤阳县和裕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雨水弃流装置
CN116349444B (zh) * 2023-04-23 2023-10-31 江苏沿海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标准农田灌排用盐碱地暗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47436B1 (ko) * 2013-07-19 2014-01-06 케이원에코텍 주식회사 무동력으로 여과통이 회전하는 교량의 드레인용 초기 우수 정화장치
KR20150095472A (ko) * 2014-02-13 2015-08-21 (주)고려환경 여재를 포함한 회전식 카트리지 빗물받이
CN203782853U (zh) * 2014-04-29 2014-08-20 合肥工业大学 水力自控式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CN204112464U (zh) * 2014-10-23 2015-01-21 郭家龙 雨水收集系统初期弃流装置
CN104763037B (zh) * 2015-04-27 2016-06-22 刘建华 初期雨水弃流雨水口
CN205502184U (zh) * 2016-03-24 2016-08-24 昆明普尔顿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雨水集合、弃流、溢流、净化无动力一体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72445A (zh) 2016-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72445B (zh) 雨水集合、弃流、溢流、净化无动力一体化装置
CN201695439U (zh) 雨水收集自动处理装置
CN205502184U (zh) 雨水集合、弃流、溢流、净化无动力一体化装置
CN207211547U (zh) 一种房屋雨水分流与收集装置
CN105672446B (zh) 雨水收集储存利用一体化系统
CN205314224U (zh) 一种新型初雨水力自动控制弃流井
CN102021930B (zh) 雨水收集自动分流站
CN105350607A (zh) 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CN205421504U (zh) 一种弃流式雨水口
CN112012306A (zh) 居民小区的污水截流井及其使用方法
CN205475586U (zh) 基于合流制管网的雨水分区处理系统
CN105672444B (zh) 基于合流制管网的雨水分区处理系统
CN208934081U (zh) 一种海绵小区雨水利用智能管理系统
CN209039909U (zh) 一种城市道路绿化带
CN212336238U (zh) 居民小区的污水截流井
CN205502120U (zh) 雨水收集储存利用一体化系统的控制系统
CN105649186A (zh) 一种高分子材料的弃流式雨水口
CN105386508A (zh) 一种新型初雨水力自动控制弃流井
CN205637026U (zh) 基于混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处理系统
CN102351317B (zh) 污水处理人工湿地系统
CN205604404U (zh) 雨水收集储存利用一体化系统
KR100927459B1 (ko) 빗물처리장치
CN107381954A (zh) 一种建筑用雨水净化装置
CN105672403B (zh) 雨水收集储存利用一体化系统的控制系统
CN107724512B (zh) 一种可自动调节降雨初期雨水弃流量的雨水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Rainwater collection, discarding, overflow and purification unpowered integrated devic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1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5

Pledgee: Kunm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Investment Co.,Ltd.

Pledgor: KUNMING PURETOWN ENVIRONMENTAL TECH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5300000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