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71246A - 一种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71246A
CN105671246A CN201610166049.3A CN201610166049A CN105671246A CN 105671246 A CN105671246 A CN 105671246A CN 201610166049 A CN201610166049 A CN 201610166049A CN 105671246 A CN105671246 A CN 1056712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rter
control
furnace
stove
bottom blo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660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71246B (zh
Inventor
高攀
李海波
王新华
张勇
刘风刚
彭开玉
王东
孙亮
张立国
赵晓东
尹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ouga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ouga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ugang Corp filed Critical Shougang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16604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712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71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712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712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712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CPROCESSING OF PIG-IRON, e.g. REFINING, MANUFACTURE OF WROUGHT-IRON OR STEEL; TREATMENT IN MOLTEN STATE OF FERROUS ALLOYS
    • C21C5/00Manufacture of carbon-steel, e.g. plain mild steel, medium carbon steel or cast steel or stainless steel
    • C21C5/28Manufacture of steel in the converter
    • C21C5/4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converters
    • C21C5/46Details or accessories
    • C21C5/48Bottoms or tuyéres of conver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CPROCESSING OF PIG-IRON, e.g. REFINING, MANUFACTURE OF WROUGHT-IRON OR STEEL; TREATMENT IN MOLTEN STATE OF FERROUS ALLOYS
    • C21C5/00Manufacture of carbon-steel, e.g. plain mild steel, medium carbon steel or cast steel or stainless steel
    • C21C5/28Manufacture of steel in the converter
    • C21C5/30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blowing
    • C21C5/35Blowing from above and through the ba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arbon Steel Or Casting Steel Manufactu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转炉砌炉时,控制炉底厚度为1390~1410mm;炉龄为1000炉以内时,控制炉底厚度为1350~1500mm;炉龄为1001~2000炉时,控制炉底厚度为1200~1350mm;炉龄为2001~3000炉时,控制炉底厚度为1050~1200mm;炉龄为3001~4000炉时,控制炉底厚度为900~1050mm;炉龄4001~5000炉时,控制炉底厚度为750~900mm;炉龄为5001~6000炉时,控制炉底厚度为600~750mm;炉龄大于6000炉时,控制炉底厚度为400~600mm。本发明提供的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通使得底吹孔裸露,降低了转炉终点碳氧积,提高了产品质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能够实现稳定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炼钢转炉采用溅渣护炉技术以后,转炉炉龄有了大幅的提升,为保证高效炼钢生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随着品种钢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表面缺陷、内生夹杂物等要求越来越严格。钢中的氧含量是影响钢质量的重要因素,而钢中氧含量的最根本的来源在于转炉炼钢过程。在相同的出钢碳含量条件下,转炉终点氧含量较低的炉次在脱氧过程中产生的夹杂物明显减少;相同的脱氧工艺脱氧终点氧含量更低,钢中具有更少的夹杂物,拥有更高的表面质量。钢中的氧含量主要依赖于转炉终点控制,转炉炉龄前期,基本能保证炉底底吹孔裸露;转炉冶炼中后期,因炉底侵蚀之后厚度较薄,为保证安全运行,溅渣层厚度经常较厚,不能保证底吹孔裸露,造成转炉终点碳氧积较高,产品质量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溅渣层厚度较厚,不能保证底吹孔裸露,造成转炉终点碳氧积较高的技术问题,在保证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保证了底吹孔的裸露,降低了转炉终点碳氧积,提高了产品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转炉砌炉时,控制炉底厚度为1390~1410mm;
当炉龄在1000炉以内时,控制炉底厚度为1350~1500mm;
当炉龄为1001~2000炉时,控制炉底厚度为1200~1350mm;
当炉龄为2001~3000炉时,控制炉底厚度为1050~1200mm;
当炉龄为3001~4000炉时,控制炉底厚度为900~1050mm;
当炉龄为4001~5000炉时,控制炉底厚度为750~900mm;
当炉龄为5001~6000炉时,控制炉底厚度为600~750mm;
当炉龄大于6000炉时,控制炉底厚度为400~600mm。
进一步地,还包括:当转炉冶炼连续5炉终点碳氧积小于0.0021,且炉底底吹风口清晰可见时,控制转炉终渣的MgO含量≥10%。
进一步地,在溅渣护炉时,控制溅渣护炉的总时间为3~5min;
控制溅渣护炉时底吹流量为300~400m3/h;
控制氧枪枪位在1080~1200mm的时间占溅渣总时间的50%以上。
进一步地,在溅渣护炉结束后,控制转炉摇炉3~5次,并进行挂渣操作。
进一步地,还包括:当转炉冶炼连续5炉终点碳氧积为0.0021~0.0025时,控制转炉终渣的MgO含量≥9%。
进一步地,溅渣护炉过程中,控制氧枪的枪位按照“高枪位-低枪位-高枪位-低枪位”的顺序变化,所述高枪位指枪位在1000-1080mm之间,所述低枪位指枪位在1000-1080mm之间;
控制溅渣护炉的总时间为2~5min。
进一步地,在溅渣护炉时,若所有底吹风孔清晰可见,则控制底吹流量为300~400m3/h,否则控制底吹流量为1200~1600m3/h;
若炉底底吹风口部分清晰可见,控制不可见底吹风口的底吹流量比可见底吹风口的底吹流量高10~30%。
进一步地,还包括:当转炉冶炼连续5炉终点碳氧积大于0.0025时,控制转炉终渣的MgO含量≥8%。
进一步地,在溅渣护炉时,控制氧枪枪位在1000-1080mm之间;
控制溅渣护炉的总时间≤2min;
控制溅渣护炉时底吹流量为1200~1600m3/h。
进一步地,在溅渣护炉时,若底吹风口部分清晰可见,则控制不可见底吹风口的底吹流量比可见底吹风口的底吹流量高10~3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或多种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或优点: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通过控制不同炉龄段转炉炉底厚度变化,并根据转炉冶炼前5炉的终点情况,通过控制转炉终渣的MgO含量、控制溅渣护炉枪位、溅渣护炉时间、溅渣护炉时底吹流量设定值及底吹流量分配方式等参数,在保证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使得底吹孔裸露,降低了转炉终点碳氧积,提高了产品质量。
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在转炉冶炼时进行,不干扰其它工艺流程,便于在冶金行业改造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能够实现稳定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炉冶炼过程中炉底厚度控制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转炉冶炼过程中炉底厚度控制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转炉炉龄后期溅渣层厚度较厚,不能保证底吹孔裸露,造成转炉终点碳氧积较高的技术问题,在保证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保证了底吹孔的裸露,降低了转炉终点碳氧积,提高了产品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包括:在转炉砌炉时,控制炉底厚度为1390~1410mm;当炉龄在1000炉以内时,控制炉底厚度为1350~1500mm;当炉龄为1001~2000炉时,控制炉底厚度为1200~1350mm;当炉龄为2001~3000炉时,控制炉底厚度为1050~1200mm;当炉龄为3001~4000炉时,控制炉底厚度为900~1050mm;当炉龄为4001~5000炉时,控制炉底厚度为750~900mm;当炉龄为5001~6000炉时,控制炉底厚度为600~750mm;当炉龄大于6000炉时,控制炉底厚度为400~600mm。
当转炉冶炼连续5炉终点碳氧积小于0.0021,且炉底底吹风口清晰可见时,控制转炉终渣的MgO含量≥10%。在溅渣护炉时,控制溅渣护炉的总时间为3~5min;控制溅渣护炉时底吹流量为300~400m3/h;控制氧枪枪位在1080~1200mm的时间占溅渣总时间的50%以上。在溅渣护炉结束后,控制转炉摇炉3~5次,并进行挂渣操作。
当转炉冶炼连续5炉终点碳氧积为0.0021~0.0025时,控制转炉终渣MgO含量≥9%。溅渣护炉过程中,控制氧枪的枪位按照“高枪位-低枪位-高枪位-低枪位”的顺序变化,高枪位指枪位在1000-1080mm之间,低枪位指枪位在1000-1080mm之间;控制溅渣护炉的总时间为2~5min。在溅渣护炉时,若所有底吹风孔清晰可见,则控制底吹流量为300~400m3/h,否则控制底吹流量为1200~1600m3/h;若炉底底吹风口部分清晰可见,控制不可见底吹风口的底吹流量比可见底吹风口的底吹流量高10~30%。
当转炉冶炼连续5炉终点碳氧积大于0.0025时,控制转炉终渣的MgO含量≥8%。在溅渣护炉时,控制氧枪枪位为低枪位;控制溅渣护炉的总时间≤2min;控制溅渣护炉时底吹总流量为1200~1600m3/h。在溅渣护炉时,若底吹风口部分清晰可见,则控制不可见底吹风口的底吹流量比可见底吹风口的底吹流量高10~30%。
当转炉冶炼连续5炉终点碳氧积小于0.0021、位于0.0021~0.0025以及大于0.0025时分别通过控制转炉终渣的MgO含量、控制溅渣护炉枪位、溅渣护炉时间、溅渣护炉时底吹流量设定值及底吹流量分配方式等参数,使得底吹孔裸露,降低了转炉终点碳氧积。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转炉底吹与炉龄同步的方法进行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采用210t转炉冶炼。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包括:
转炉砌炉结束,炉底厚度为1390mm,炉龄在1000炉以内时,炉底厚度在1350~1500mm之间波动,当炉龄为1001~2000炉时,炉底厚度在1200~1350mm之间波动,当炉龄为2001~3000炉时,炉底厚度在1050~1200mm之间波动,当炉龄为3001~4000炉时,炉底厚度在900~1050mm之间波动,当炉龄为4001~5000炉时,炉底厚度在750~900mm之间波动,当炉龄为5001~6000炉时,炉底厚度在600~750mm之间波动,当炉龄大于6000炉时,炉底厚度为在400~600mm之间波动,该转炉炉役结束时,炉龄6624炉,炉底厚度420mm。需要说明的是,炉龄与炉底厚度是一一对应的,一个炉龄值对应一个炉底厚度值。
当转炉冶炼连续5炉终点碳氧积小于0.0021时,如该转炉冶炼第101炉、第102炉、第103炉、第104炉及第105炉的终点碳氧积均小于0.0021时,且炉底底吹风口清晰可见时,则控制下一炉(如第106炉)转炉终渣的MgO含量为12%。溅渣护炉时,控制溅渣护炉的总时间为5min;控制溅渣护炉时底吹流量为360m3/h;控制氧枪枪位在1080~1200mm的时间占溅渣总时间的60%。溅渣护炉结束后,控制转炉摇炉4次,并进行挂渣操作。
当转炉冶炼连续5炉终点碳氧积为0.0021~0.0025时,如第201炉、第202炉、第203炉、第204炉及第205炉的炉终点碳氧积都在0.0021~0.0025之间时,控制下一炉(如第206炉)转炉终渣MgO含量为11%。溅渣护炉时,控制氧枪枪位按照“高-低-高-低”的顺序变化;控制溅渣护炉的总时间为4min。溅渣护炉时,若所有底吹风口清晰可见,则控制溅渣护炉时底吹流量为360m3/h,否则控制溅渣护炉时底吹流量为1300m3/h;若炉底底吹风口部分清晰可见,控制不可见底吹风口的底吹流量比可见底吹风口的底吹流量高20%。
当转炉冶炼连续5炉终点碳氧积大于0.0025时,如第301炉、第302炉、第303炉、第304炉及第305炉的终点碳氧积为都大于0.0025时,控制下一炉(如第306炉)转炉终渣的MgO含量为9%。溅渣护炉时,控制氧枪枪位为1050mm;控制溅渣护炉的总时间为1min;控制溅渣护炉时底吹流量为1300m3/h。溅渣护炉时,若炉底底吹风口部分清晰可见,则控制不可见底吹风口的底吹流量比可见底吹风口的底吹流量高20%。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采用300t转炉冶炼。参见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包括:
转炉砌炉结束,炉底厚度为1410mm,炉龄在1000炉以内时,炉底厚度在1350~1500mm之间波动,当炉龄为1001~2000炉时,炉底厚度在1200~1350mm之间波动,当炉龄为2001~3000炉时,炉底厚度在1050~1200mm之间波动,当炉龄为3001~4000炉时,炉底厚度在900~1050mm之间波动,当炉龄为4001~5000炉时,炉底厚度在750~900mm之间波动,当炉龄为5001~6000炉时,炉底厚度在600~750mm之间波动,当炉龄大于6000炉时,炉底厚度为在400~600mm之间波动,该转炉炉役结束时,炉龄6198炉,炉底厚度580mm。需要说明的是,炉龄与炉底厚度是一一对应的,一个炉龄值对应一个炉底厚度值。
当转炉冶炼连续5炉终点碳氧积小于0.0021时,如第1001炉、第1002炉、第1003炉、第1004炉及第1005炉的炉终点碳氧积小于0.0021时,且炉底底吹风口清晰可见时,控制下一炉次(如第1006炉)转炉终渣的MgO含量为10%。溅渣护炉时,控制溅渣护炉的总时间为4min;控制氧枪枪位在1080~1200mm的时间占溅渣总时间的52%。溅渣护炉结束后,控制转炉摇炉5次,并进行挂渣操作;控制溅渣护炉时底吹流量为400m3/h。
当转炉冶炼连续5炉终点碳氧积为0.0021~0.0025时,如第2001炉、第2002炉、第2003炉、第2004炉及第2005炉的终点碳氧积为0.0021~0.0025时,控制下一炉次(如第2006号炉)转炉终渣MgO含量为9%。溅渣护炉时,控制氧枪枪位按照“高-低-高-低”的顺序变化;控制溅渣护炉的总时间为3min。溅渣护炉时,若所有底吹风口清晰可见,则控制溅渣护炉时底吹流量为350m3/h,否则控制溅渣护炉时底吹流量为1400m3/h;若炉底底吹风口部分清晰可见,控制不可见底吹风口的底吹流量比可见底吹风口的底吹流量高19%。
当转炉冶炼连续5炉终点碳氧积大于0.0025时,如第3001炉、第3002炉、第3003炉、第3004炉及第3005炉的终点碳氧积大于0.0025时,控制下一炉次(如第3006炉)转炉终渣的MgO含量为8%。溅渣护炉时,控制氧枪枪位为1050mm;控制溅渣护炉的总时间为1.5min;控制溅渣护炉时底吹流量为1400m3/h。溅渣护炉时,若炉底底吹风口部分清晰可见,则控制不可见底吹风口的底吹流量比可见底吹风口的底吹流量高2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或多种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通过控制不同炉龄段转炉炉底厚度变化,并根据转炉冶炼前5炉的终点情况,通过控制转炉终渣的MgO含量、控制溅渣护炉枪位、溅渣护炉时间、溅渣护炉时底吹流量设定值及底吹流量分配方式等参数,在保证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使得底吹孔裸露,降低了转炉终点碳氧积,提高了产品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在转炉冶炼时进行,不干扰其它工艺流程,便于在冶金行业改造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能够实现稳定生产。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转炉砌炉时,控制炉底厚度为1390~1410mm;
当炉龄在1000炉以内时,控制炉底厚度为1350~1500mm;
当炉龄为1001~2000炉时,控制炉底厚度为1200~1350mm;
当炉龄为2001~3000炉时,控制炉底厚度为1050~1200mm;
当炉龄为3001~4000炉时,控制炉底厚度为900~1050mm;
当炉龄为4001~5000炉时,控制炉底厚度为750~900mm;
当炉龄为5001~6000炉时,控制炉底厚度为600~750mm;
当炉龄大于6000炉时,控制炉底厚度为400~600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转炉冶炼连续5炉终点碳氧积小于0.0021,且炉底底吹风口清晰可见时,控制转炉终渣的MgO含量≥1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溅渣护炉时,控制溅渣护炉的总时间为3~5min;
控制溅渣护炉时底吹流量为300~400m3/h;
控制氧枪枪位在1080~1200mm的时间占溅渣总时间的50%以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溅渣护炉结束后,控制转炉摇炉3~5次,并进行挂渣操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转炉冶炼连续5炉终点碳氧积为0.0021~0.0025时,控制转炉终渣的MgO含量≥9%。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溅渣护炉过程中,控制氧枪的枪位按照“高枪位-低枪位-高枪位-低枪位”的顺序变化,所述高枪位指枪位在1000-1080mm之间,所述低枪位指枪位在1000-1080mm之间;
控制溅渣护炉的总时间为2~5min。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溅渣护炉时,若所有底吹风孔清晰可见,则控制底吹流量为300~400m3/h,否则控制底吹流量为1200~1600m3/h;
若炉底底吹风口部分清晰可见,控制不可见底吹风口的底吹流量比可见底吹风口的底吹流量高10~3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转炉冶炼连续5炉终点碳氧积大于0.0025时,控制转炉终渣的MgO含量≥8%。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溅渣护炉时,控制氧枪枪位在1000-1080mm之间;
控制溅渣护炉的总时间≤2min;
控制溅渣护炉时底吹流量为1200~1600m3/h。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溅渣护炉时,若底吹风口部分清晰可见,则控制不可见底吹风口的底吹流量比可见底吹风口的底吹流量高10~30%。
CN201610166049.3A 2016-03-22 2016-03-22 一种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 Active CN1056712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66049.3A CN105671246B (zh) 2016-03-22 2016-03-22 一种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66049.3A CN105671246B (zh) 2016-03-22 2016-03-22 一种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71246A true CN105671246A (zh) 2016-06-15
CN105671246B CN105671246B (zh) 2017-12-22

Family

ID=56215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66049.3A Active CN105671246B (zh) 2016-03-22 2016-03-22 一种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7124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36537A (zh) * 2016-12-14 2017-05-10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延长转炉底吹寿命的方法
CN111254251A (zh) * 2018-11-30 2020-06-09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炉底厚度的转炉溅渣枪位自动控制方法
CN111321269A (zh) * 2020-04-08 2020-06-23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炉溅渣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27256B1 (en) * 1998-10-05 2003-09-30 Kawasaki Stee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lag coating of converter wall
CN102787200A (zh) * 2011-05-20 2012-11-21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转炉炉型的溅渣方法
CN102994687A (zh) * 2012-11-27 2013-03-27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转炉炉底厚度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27256B1 (en) * 1998-10-05 2003-09-30 Kawasaki Stee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lag coating of converter wall
CN102787200A (zh) * 2011-05-20 2012-11-21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转炉炉型的溅渣方法
CN102994687A (zh) * 2012-11-27 2013-03-27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转炉炉底厚度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海波等: "首钢转炉"留渣-双渣"炼钢工艺技术开发与应用", 《世界金属导报》 *
牟济宁等: "转炉有效底吹维护技术探讨", 《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 *
赵元等: "武钢三炼钢复吹与炉龄同步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第十四届全国炼钢学术会议论文集》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36537A (zh) * 2016-12-14 2017-05-10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延长转炉底吹寿命的方法
CN111254251A (zh) * 2018-11-30 2020-06-09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炉底厚度的转炉溅渣枪位自动控制方法
CN111321269A (zh) * 2020-04-08 2020-06-23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炉溅渣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71246B (zh) 2017-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51134C (zh) 双渣法生产高碳低磷钢水的转炉工艺
CN103773917B (zh) 含钒铁水提钒炼钢的冶炼方法
CN105671246A (zh) 一种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
CN105420446A (zh) 一种lf炉轻处理冶炼方法
JP6343844B2 (ja) 真空脱ガス設備における溶鋼の精錬方法
CN109182658B (zh) 一种rh精炼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416813A (zh) 一种稀土结构钢稀土合金的加入控制方法
CN107058679B (zh) 一种稳定半钢质量的方法
CN104451022B (zh) 一种降低脱磷炉终渣全铁含量的方法
CN107151725A (zh) 半钢冶炼去磷保碳的方法
CN106636537A (zh) 一种延长转炉底吹寿命的方法
JP2012153941A (ja) マンガン含有低炭素鋼の溶製方法
CN110257587A (zh) 一种在线及离线结合的双工位lf精炼炉系统
JP4687103B2 (ja) 低炭素アルミキルド鋼の溶製方法
CN104928435A (zh) 一种电炉全铁水冶炼工艺生产优特钢的方法
CN110218839B (zh) 一种轴承钢冶炼过程深脱硫的方法
CN108913846B (zh) 半钢炼钢转炉炉后脱硫方法
JP6766673B2 (ja) 溶鋼の昇温方法
CN110684883A (zh) 一种降低真空脱碳钢种转炉出钢温度的炼钢方法
JP5047634B2 (ja) 擬似溶銑の製造方法
CN115820956B (zh) 高炉炉缸分段侵蚀控制方法
CN114457205B (zh) 一种转炉稳定双联后铁水碳含量的操作方法
JP5685979B2 (ja) 溶鋼の精錬方法
KR100847777B1 (ko) 진공 탈가스설비의 정련방법
JP6627642B2 (ja) 鉄鉱石の還元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41 Shijingshan Road, Beijing, No. 68, No.

Patentee after: Shougang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41 Shijingshan Road, Beijing, No. 68, No.

Patentee before: Capital Iron & Steel General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