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82658B - 一种rh精炼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rh精炼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82658B
CN109182658B CN201811118699.6A CN201811118699A CN109182658B CN 109182658 B CN109182658 B CN 109182658B CN 201811118699 A CN201811118699 A CN 201811118699A CN 109182658 B CN109182658 B CN 1091826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ten steel
oxygen
decarburization
target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186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82658A (zh
Inventor
马文俊
李海波
刘道正
陈斌
刘国梁
高攀
朱克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ouga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ouga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ugang Corp filed Critical Shougang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111869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826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82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826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826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826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CPROCESSING OF PIG-IRON, e.g. REFINING, MANUFACTURE OF WROUGHT-IRON OR STEEL; TREATMENT IN MOLTEN STATE OF FERROUS ALLOYS
    • C21C7/00Treating molten ferrous alloys, e.g. steel, not covered by groups C21C1/00 - C21C5/00
    • C21C7/10Handling in a vacu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CPROCESSING OF PIG-IRON, e.g. REFINING, MANUFACTURE OF WROUGHT-IRON OR STEEL; TREATMENT IN MOLTEN STATE OF FERROUS ALLOYS
    • C21C7/00Treating molten ferrous alloys, e.g. steel, not covered by groups C21C1/00 - C21C5/00
    • C21C7/04Removing impurities by adding a treating agent
    • C21C7/068Decarburis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reatment Of Steel In Its Molten Stat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RH精炼控制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监测到钢液到达RH工位后,控制钢包顶升,使得所述钢液浸入上升浸渍管与下降浸渍管的深度达到预设深度;获得所述钢液的碳含量和初始氧含量,确定出目标脱碳模式,进而确定RH主枪与RH副枪各自的枪位、吹氧流量、吹氧时刻的参数值;开启真空系统,调整循环气体流量,使钢液开始循环脱碳;脱碳后,对所述钢液进行测温,获得第一温度,若所述第一温度在目标温度范围内,进行合金化;合金化完成后,保持真空度,增大循环气体流量,再循环5‑8min;完成循环后,破除真空,将钢包吊离所述RH工位。达到了有效提高二次燃烧率,减少真空室上部及热弯管顶部的粘渣,降低对抽真空的影响,延长热弯管寿命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RH精炼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炼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RH精炼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低碳、超低碳钢冶炼过程中,RH是最为常用的精炼工艺,其能够实现快速脱碳、合金化、调温、去除气体等功能。目前,国内外先进IF钢生产企业主要采用RH-OB、RH-KTB和RH-MFB三种工艺,这三种工艺的共同特点是均向真空室供氧来完成脱碳和升温,在强制脱碳期间,采用低枪位供氧,氧气主要与钢液中的C反应生成,大部分CO随废气排出,二次燃烧效率较低,一般在30-60%左右。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在脱碳期间采用低枪位供氧,C-O剧烈反应生成CO,燃烧不充分,而且钢液喷溅严重,由于真空室上部温度较低,喷溅钢液极易在耐材表面结瘤,从而造成热弯管堵塞,影响热弯管寿命和抽真空能力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RH精炼控制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脱碳期间采用低枪位供氧,C-O剧烈反应生成CO,燃烧不充分,而且钢液喷溅严重,由于真空室上部温度较低,喷溅钢液极易在耐材表面结瘤,从而造成热弯管堵塞,影响热弯管寿命和抽真空能力的技术问题,通过设置RH副枪,达到了有效提高RH脱碳过程中的二次燃烧率,减少RH真空室上部以及热弯管顶部的粘渣,从而降低对抽真空能力的影响,延长热弯管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RH精炼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监测到钢液到达RH工位后,控制钢包顶升,使得所述钢液浸入上升浸渍管与下降浸渍管的深度达到预设深度;在钢包顶升过程中,对所述钢液进行取样以获得所述钢液的碳含量,对所述钢液进行定氧以获得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根据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和所述钢液的碳含量,从多种脱碳模式中确定出目标脱碳模式;根据所述目标脱碳模式,确定出RH主枪与RH副枪各自的枪位、吹氧流量、吹氧时刻的参数值;控制开启真空系统,将循环气体流量调整至第一流量值,使得所述钢液通过所述上升浸渍管浸入RH真空室,再通过所述下降浸渍管回流至钢包,不断循环;根据所述RH主枪与所述RH副枪各自的枪位、吹氧流量、吹氧时刻的参数值,在所述钢液的循环过程中持续对所述钢液进行脱碳;在预设时间内完成脱碳,脱碳后对所述钢液进行测温,获得第一温度,若所述第一温度在目标温度的范围内,则进行合金化;若所述第一温度低于或超出所述目标温度,则进行调温,直到所述第一温度在所述目标温度的范围内,进行合金化;合金化完成后,保持真空度,再将所述循环气体流量调整至第二流量值,使得所述钢液循环5-8min;完成循环后,关闭所述真空系统,破除真空,将所述钢包吊离所述RH工位,完成对所述钢液的精炼。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和碳含量,从多种脱碳模式中确定出目标脱碳模式,具体包括:
若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和碳含量为[O]-[C]≥300ppm,所述目标脱碳模式为自然脱碳模式;
若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和碳含量为200≤[O]-[C]≤300ppm,所述目标脱碳模式为第一强制脱碳模式;
若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和碳含量为[O]-[C]≤200ppm,所述目标脱碳模式为第二强制脱碳模式。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脱碳模式,确定出RH主枪与RH副枪的枪位、吹氧流量、吹氧时刻的参数值,具体包括:
若所述目标脱碳模式为自然脱碳模式,所述RH主枪枪位为9.9m,吹氧流量为0Nm3/h/t;所述RH副枪在0-1min内枪位为9.9m,不吹氧,1-9min内枪位为8.5-9.5m,吹氧流量为2-5.5 Nm3/h/t,并按时间逐步降低;
若所述目标脱碳模式为第一强制脱碳模式,所述RH主枪在0-2min内枪位为9.9m,吹氧流量为0Nm3/h/t, 2-6min内枪位为4.5-6.5m,吹氧流量为5.5-6.5Nm3/h/t,6min后停止供氧;所述RH副枪在前2min内枪位为9.9m,不吹氧,2-9min内枪位为8.5-9.5m,吹氧流量为3-6.5Nm3/h/t,并按时间逐步降低;
若所述目标脱碳模式为第二强制脱碳模式,所述RH主枪在0-2min内枪位为9.9m,吹氧流量为0Nm3/h/t, 2-6min内枪位为4.5-6.5m,吹氧流量为6.5-7.5Nm3/h/t,6min后停止供氧;所述RH副枪前2min内枪位为9.9m,不吹氧,2-9min内枪位为8.5-9.5m,吹氧流量为3-6.5Nm3/h/t,并按时间逐步降低。
优选的,所述预设深度的范围为300-500mm。
优选的,所述第一流量值的范围为1500-2000NL/min,所述第二流量值的范围为2500-3000NL/min。
优选的,所述预设时间的范围为13-18min。
优选的,所述目标温度的范围为1595-1615℃。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RH精炼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RH真空室,所述RH真空室设置在钢包上方,且所述RH真空室的底部设有上升浸渍管与下降浸渍管;其中,所述上升浸渍管的进液端浸入所述钢包;所述下降浸渍管的出液端浸入所述钢包,且所述下降浸渍管与所述上升浸渍管相对设置;RH主枪,所述RH主枪设置在所述RH真空室的顶部;RH副枪,所述RH副枪设置在所述RH真空室的顶部,且所述RH副枪与所述RH主枪平行设置;RH热弯管,所述RH热弯管设置在所述RH真空室的上方一侧;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RH真空室中的钢液的精炼;其中,所述控制系统具体用于:监测到钢液到达RH工位后,控制钢包顶升,使得所述钢液浸入上升浸渍管与下降浸渍管的深度达到预设深度;在钢包顶升过程中,对所述钢液进行取样以获得所述钢液的碳含量,对所述钢液进行定氧以获得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根据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和所述钢液的碳含量,从多种脱碳模式中确定出目标脱碳模式;根据所述目标脱碳模式,确定出RH主枪与RH副枪各自的枪位、吹氧流量、吹氧时刻的参数值;控制开启真空系统,将循环气体流量调整至第一流量值,使得所述钢液通过所述上升浸渍管浸入RH真空室,再通过所述下降浸渍管回流至钢包,不断循环;根据所述RH主枪与所述RH副枪各自的枪位、吹氧流量、吹氧时刻的参数值,在所述钢液的循环过程中持续对所述钢液进行脱碳;在预设时间内完成脱碳,脱碳后对所述钢液进行测温,获得第一温度,若所述第一温度在目标温度的范围内,则进行合金化;若所述第一温度低于或超出所述目标温度,则进行调温,直到所述第一温度在所述目标温度的范围内,进行合金化;合金化完成后,保持真空度,再将所述循环气体流量调整至第二流量值,使得所述钢液循环5-8min;完成循环后,关闭所述真空系统,破除真空,将所述钢包吊离所述RH工位,完成对所述钢液的精炼。
优选的,所述RH主枪可垂直升降,且与所述RH真空室底部的距离为3.8-9.9m。
优选的,所述RH副枪可垂直升降,且与所述RH真空室底部的距离为8.5-9.9m。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RH精炼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监测到钢液到达RH工位后,控制钢包顶升,使得所述钢液浸入上升浸渍管与下降浸渍管的深度达到预设深度;在钢包顶升过程中,对所述钢液进行取样以获得所述钢液的碳含量,对所述钢液进行定氧以获得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根据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和所述钢液的碳含量,从多种脱碳模式中确定出目标脱碳模式;根据所述目标脱碳模式,确定出RH主枪与RH副枪各自的枪位、吹氧流量、吹氧时刻的参数值;控制开启真空系统,将循环气体流量调整至第一流量值,使得所述钢液通过所述上升浸渍管浸入RH真空室,再通过所述下降浸渍管回流至钢包,不断循环;根据所述RH主枪与所述RH副枪各自的枪位、吹氧流量、吹氧时刻的参数值,在所述钢液的循环过程中持续对所述钢液进行脱碳;在预设时间内完成脱碳,脱碳后对所述钢液进行测温,获得第一温度,若所述第一温度在目标温度的范围内,则进行合金化;若所述第一温度低于或超出所述目标温度,则进行调温,直到所述第一温度在所述目标温度的范围内,进行合金化;合金化完成后,保持真空度,再将所述循环气体流量调整至第二流量值,使得所述钢液循环5-8min;完成循环后,关闭所述真空系统,破除真空,将所述钢包吊离所述RH工位,完成对所述钢液的精炼。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脱碳期间采用低枪位供氧,C-O剧烈反应生成CO,燃烧不充分,而且钢液喷溅严重,由于真空室上部温度较低,喷溅钢液极易在耐材表面结瘤,从而造成热弯管堵塞,影响热弯管寿命和抽真空能力的技术问题,通过设置RH副枪,达到了有效提高RH脱碳过程中的二次燃烧率,减少RH真空室上部以及热弯管顶部的粘渣,从而降低对抽真空能力的影响,延长热弯管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H精炼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H精炼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RH副枪1,RH热弯管2,RH主枪3,RH真空室4,上升浸渍管5,下降浸渍管6,钢包7。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RH精炼控制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脱碳期间采用低枪位供氧,C-O剧烈反应生成CO,燃烧不充分,而且钢液喷溅严重,由于真空室上部温度较低,喷溅钢液极易在耐材表面结瘤,从而造成热弯管堵塞,影响热弯管寿命和抽真空能力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监测到钢液到达RH工位后,控制钢包顶升,使得所述钢液浸入上升浸渍管与下降浸渍管的深度达到预设深度;在钢包顶升过程中,对所述钢液进行取样以获得所述钢液的碳含量,对所述钢液进行定氧以获得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根据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和所述钢液的碳含量,从多种脱碳模式中确定出目标脱碳模式;根据所述目标脱碳模式,确定出RH主枪与RH副枪各自的枪位、吹氧流量、吹氧时刻的参数值;控制开启真空系统,将循环气体流量调整至第一流量值,使得所述钢液通过所述上升浸渍管浸入RH真空室,再通过所述下降浸渍管回流至钢包,不断循环;根据所述RH主枪与所述RH副枪各自的枪位、吹氧流量、吹氧时刻的参数值,在所述钢液的循环过程中持续对所述钢液进行脱碳;在预设时间内完成脱碳,脱碳后对所述钢液进行测温,获得第一温度,若所述第一温度在目标温度的范围内,则进行合金化;若所述第一温度低于或超出所述目标温度,则进行调温,直到所述第一温度在所述目标温度的范围内,进行合金化;合金化完成后,保持真空度,再将所述循环气体流量调整至第二流量值,使得所述钢液循环5-8min;完成循环后,关闭所述真空系统,破除真空,将所述钢包吊离所述RH工位,完成对所述钢液的精炼。通过RH副枪的设置,达到了有效提高RH脱碳过程中的二次燃烧率,减少RH真空室上部以及热弯管顶部的粘渣,从而降低对抽真空能力的影响,延长热弯管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RH精炼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10:监测到钢液到达RH工位后,控制钢包7顶升,使得所述钢液浸入上升浸渍管5与下降浸渍管6的深度达到预设深度;
步骤120:在钢包7顶升过程中,对所述钢液进行取样以获得所述钢液的碳含量,对所述钢液进行定氧以获得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
步骤130:根据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和所述钢液的碳含量,从多种脱碳模式中确定出目标脱碳模式;
步骤140:根据所述目标脱碳模式,确定出RH主枪3与RH副枪1各自的枪位、吹氧流量、吹氧时刻的参数值;
步骤150:控制开启真空系统,将循环气体流量调整至第一流量值,使得所述钢液通过所述上升浸渍管5浸入RH真空室4,再通过所述下降浸渍管6回流至钢包7,不断循环;
步骤160:根据所述RH主枪3与所述RH副枪1各自的枪位、吹氧流量、吹氧时刻的参数值,在所述钢液的循环过程中持续对所述钢液进行脱碳;
步骤170:在预设时间内完成脱碳,脱碳后对所述钢液进行测温,获得第一温度,若所述第一温度在目标温度的范围内,则进行合金化;若所述第一温度低于或超出所述目标温度,则进行调温,直到所述第一温度在所述目标温度的范围内,进行合金化;
步骤180:合金化完成后,保持真空度,再将所述循环气体流量调整至第二流量值,使得所述钢液循环5-8min;
步骤190:完成循环后,关闭所述真空系统,破除真空,将所述钢包7吊离所述RH工位,完成对所述钢液的精炼。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深度的范围为300-500mm;所述第一流量值的范围为1500-2000NL/min,所述第二流量值的范围为2500-3000NL/min。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时间的范围为13-18min;所述目标温度的范围为1595-1615℃。
具体而言,在需要对钢液进行RH精炼时,首先监测到所述钢液到达RH工位后,其中,所述RH工位为对所述钢液进行RH精炼的操作间,将钢包7运送至所述RH工位后,控制所述钢包7缓缓顶升,使得所述钢包7内的所述钢液浸入上升浸渍管5与下降浸渍管6的深度达到300-500mm,同时,在对所述钢包7顶升的过程中,对所述钢液进行测温,当所述钢液的温度符合要求时,对其进行取样,化验所述钢液的成分,以获得所述钢液的碳含量,同时对所述钢液进行定氧以获得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从而根据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和所述钢液的碳含量,从多种脱碳模式中确定出目标脱碳模式,进而确定出RH主枪3与RH副枪1各自的枪位、吹氧流量、吹氧时刻的参数值;控制开启真空系统,将循环气体流量调整至1500-2000NL/min,其中,所述循环气体为氩气,在所述氩气的作用下,使得所述钢液通过所述上升浸渍管5浸入RH真空室4,再通过所述下降浸渍管6回流至所述钢包7,不断反复循环;然后根据所述RH主枪3与所述RH副枪1各自的枪位、吹氧流量、吹氧时刻的参数值,在所述钢液的循环过程中,通过所述RH主枪3与所述RH副枪1对所述RH真空室4动态吹氧,达到对所述钢液进行脱碳的目的,即对所述钢液边循环边脱碳,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所述RH主枪3的基础上,增加所述RH副枪1,所述RH副枪1的枪位设置在RH热弯管2附近,根据废气中的CO含量,对所述RH真空室4上部进行动态吹氧,增大所述RH真空室4上部的氧含量,提高了二次燃烧率,提高所述RH真空室4上部的温度,有效避免喷溅钢液在耐材表面结瘤,减少了所述RH真空室4上部和所述RH热弯管2处的粘渣,从而有效改善RH热弯管2的堵塞降低对抽真空能力的影响,所述RH主枪3主要用于对所述RH真空室4底部进行动态吹氧,在所述RH副枪1的作用下,抽真空能力不会大幅下降,进一步达到了提高脱碳效率的技术效果;在13-18min内完成对所述钢液的脱碳,脱碳后对所述钢液进行测温,获得第一温度,若所述第一温度在目标温度的范围内,其中,所述目标温度的范围为1595-1615℃,若所述第一温度在所述目标温度的范围内,则进行合金化,若所述第一温度不在所述目标温度的范围内,即所述第一温度低于或高于所述目标温度,则进行调温,直到所述第一温度在所述目标温度的范围内,进行合金化;合金化完成后,保持真空度,再将所述循环气体流量调整至2500-3000NL/min,加大所述循环气体流量,使得所述钢液再循环5-8min,保证所述钢液的均匀性;循环完成后,控制关闭所述真空系统,破除真空,将所述钢包7吊离所述RH工位,此时即可完成对所述钢液的RH精炼。
在步骤130中,根据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和碳含量,从多种脱碳模式中确定出目标脱碳模式,具体包括:若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和碳含量为[O]-[C]≥300ppm,所述目标脱碳模式为自然脱碳模式;若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和碳含量为200≤[O]-[C]≤300ppm,所述目标脱碳模式为第一强制脱碳模式;若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和碳含量为[O]-[C]≤200ppm,所述目标脱碳模式为第二强制脱碳模式。即就是根据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和碳含量,选择不同的目标脱碳模式。
在步骤140中,若所述目标脱碳模式为自然脱碳模式,所述RH主枪3枪位为9.9m,吹氧流量为0 Nm3/h/t;所述RH副枪1在0-1min内枪位为9.9m,不吹氧,1-9min内枪位为8.5-9.5m,吹氧流量为2-5.5 Nm3/h/t,并按时间逐步降低;若所述目标脱碳模式为第一强制脱碳模式,所述RH主枪3在0-2min内枪位为9.9m,吹氧流量为0Nm3/h/t, 2-6min内枪位为4.5-6.5m,吹氧流量为5.5-6.5Nm3/h/t,6min后停止供氧;所述RH副枪1在前2min内枪位为9.9m,不吹氧,2-9min内枪位为8.5-9.5m,吹氧流量为3-6.5Nm3/h/t,并按时间逐步降低;若所述目标脱碳模式为第二强制脱碳模式,所述RH主枪3在0-2min内枪位为9.9m,吹氧流量为0Nm3/h/t, 2-6min内枪位为4.5-6.5m,吹氧流量为6.5-7.5Nm3/h/t,6min后停止供氧;所述RH副枪1前2min内枪位为9.9m,不吹氧,2-9min内枪位为8.5-9.5m,吹氧流量为3-6.5Nm3/h/t,并按时间逐步降低。进一步根据不同的目标脱碳模式,确定出所述RH主枪3与所述RH副枪1各自的枪位、吹氧流量、吹氧时刻的参数值,在所述钢液的循环过程中,对所述钢液进行动态供氧。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RH精炼控制装置,如图2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RH真空室4,所述RH真空室4设置在钢包7上方,且所述RH真空室4的底部设有上升浸渍管5与下降浸渍管6;
其中,所述上升浸渍管5的进液端浸入所述钢包7;
所述下降浸渍管6的出液端浸入所述钢包7,且所述下降浸渍管6与所述上升浸渍管5相对设置;
RH主枪3,所述RH主枪3设置在所述RH真空室4的顶部;
RH副枪1,所述RH副枪1设置在所述RH真空室4的顶部,且所述RH副枪1与所述RH主枪3平行设置;
RH热弯管2,所述RH热弯管2设置在所述RH真空室4的上方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RH主枪3可垂直升降,且与所述RH真空室4底部的距离为3.8-9.9m。
进一步的,所述RH副枪1可垂直升降,且与所述RH真空室4底部的距离为8.5-9.9m。
具体而言,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RH精炼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具体包括: RH真空室4,所述RH真空室4设置在待处理的钢包7上方,且所述RH真空室4的底部设有上升浸渍管5与下降浸渍管6,其中,所述上升浸渍管5的进液端浸入所述钢包7,所述下降浸渍管6的出液端浸入所述钢包7,且所述下降浸渍管6与所述上升浸渍管5相对设置,其中,所述上升浸渍管5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通气孔,且所述上升浸渍管5与外部供气管道连接,所述外部供气管道用于向所述上升浸渍管5提供氩气,所述RH热弯管2设置在所述RH真空室4的上方一侧,通过所述RH热弯管2可将脱碳过程中流经钢液的一氧化碳等气体排出去,从而达到脱碳的目的,且所述RH热弯管2与外部的所述真空系统连接,所述真空系统用于对所述RH真空室4进行抽真空。当开启所述真空系统进行抽真空时,在所述氩气的作用下,钢液通过所述上升浸渍管5浸入到所述RH真空室4内,再通过所述下降浸渍管6回流至所述钢包7内,如此不断反复循环。所述RH主枪3设置在所述RH真空室4的顶部,所述RH副枪1设置在所述RH真空室4的顶部,且所述RH副枪1与所述RH主枪3平行设置,其中,所述RH主枪3可垂直升降,且与所述RH真空室4底部的距离为3.8-9.9m,主要用于对所述RH真空室4底部进行吹氧,对所述钢液进行脱碳,在所述RH副枪1的配合下,从而提高了脱碳效率;所述RH副枪1可垂直升降,且与所述RH真空室4底部的距离为8.5-9.9m,所述RH副枪1的枪位位于所述RH热弯管2附近,在不同目标脱碳模式下,确定出所述RH副枪1的枪位、吹氧时刻以及吹氧流量,根据所述钢液产生的废气中CO含量,对所述RH真空室4上部进行动态供氧,达到了有效提高RH脱碳过程中的二次燃烧率,提高所述RH真空室4上部的温度,减少所述RH真空室4上部以及所述RH热弯管2顶部的粘渣,降低所述RH热弯管2堵塞对抽真空的影响的技术效果。在所述RH主枪3的基础上,增加所述RH副枪1,所述RH副枪1的枪位设置在RH热弯管2附近,根据废气中的CO含量,对所述RH真空室4上部进行动态吹氧,增大所述RH真空室4上部的氧含量,提高了二次燃烧率,提高所述RH真空室4上部的温度,有效避免喷溅钢液在耐材表面结瘤,减少了所述RH真空室4上部和所述RH热弯管2处的粘渣,从而有效改善RH热弯管2的堵塞降低对抽真空能力的影响,所述RH主枪3主要用于对所述RH真空室4底部进行动态吹氧,在所述RH副枪1的作用下,抽真空能力不会大幅下降,进一步达到了提高脱碳效率的技术效果;
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RH真空室4中的钢液的精炼;其中,所述控制系统具体用于:监测到钢液到达RH工位后,控制钢包7顶升,使得所述钢液浸入上升浸渍管5与下降浸渍管6的深度达到预设深度;在钢包7顶升过程中,对所述钢液进行取样以获得所述钢液的碳含量,对所述钢液进行定氧以获得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根据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和所述钢液的碳含量,从多种脱碳模式中确定出目标脱碳模式;根据所述目标脱碳模式,确定出RH主枪3与RH副枪1各自的枪位、吹氧流量、吹氧时刻的参数值;控制开启真空系统,将循环气体流量调整至第一流量值,使得所述钢液通过所述上升浸渍管5浸入RH真空室4,再通过所述下降浸渍管6回流至钢包7,不断循环;根据所述RH主枪3与所述RH副枪1各自的枪位、吹氧流量、吹氧时刻的参数值,在所述钢液的循环过程中持续对所述钢液进行脱碳;在预设时间内完成脱碳,脱碳后对所述钢液进行测温,获得第一温度,若所述第一温度在目标温度的范围内,则进行合金化;若所述第一温度低于或超出所述目标温度,则进行调温,直到所述第一温度在所述目标温度的范围内,进行合金化;合金化完成后,保持真空度,再将所述循环气体流量调整至第二流量值,使得所述钢液循环5-8min;完成循环后,关闭所述真空系统,破除真空,将所述钢包7吊离所述RH工位,完成对所述钢液的精炼。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详细的描述。这些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最佳实施方式的描述,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有任何的限制。
实施例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所述RH热弯管2处于寿命后期,本炉次RH热弯管2寿命为1476炉,传统工艺RH热弯管2寿命≤1200炉,待浇铸钢种为低碳钢SDC05。
监测到钢液到达RH工位后,控制钢包7顶升,使得所述钢液浸入上升浸渍管5与下降浸渍管6的深度达到400mm;
在钢包7顶升过程中,对所述钢液进行测温,钢液温度为1623℃,取样,获得所述钢液的初始碳含量为278ppm,对所述钢液进行定氧以获得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为582ppm,[O]-[C]≥300ppm,确定出目标脱碳模式为所述自然脱碳模式;
根据所述目标脱碳模式,确定出RH主枪3与RH副枪1各自的枪位、吹氧流量、吹氧时刻的参数值;
控制开启真空系统,将循环气体流量调整至1600NL/min,使得所述钢液通过所述上升浸渍管5浸入RH真空室4,再通过所述下降浸渍管6回流至钢包7,不断循环;
根据所述RH主枪3与所述RH副枪1各自的枪位、吹氧流量、吹氧时刻的参数值,在所述钢液的循环过程中持续对所述钢液进行脱碳,其中,所述RH主枪3:枪位9.9m,吹氧流量为0Nm3/h/t。所述RH副枪1:0-1min枪位9.9m,不吹氧,1-9min枪位8.5-9.5m,吹氧流量1-2min为5.0Nm3/h/t,吹氧流量2-3min为4.0Nm3/h/t,吹氧流量3-4min为3.0Nm3/h/t,吹氧流量4-9min为2.3Nm3/h/t,按时间逐步降低;
在15min内完成脱碳,终点碳含量为16ppm,脱碳后对所述钢液进行测温,获得第一温度为1604℃,所述第一温度在所述目标温度(1595-1615℃)范围内,此后进行合金化;
合金化完成后,保持真空度,再将所述循环气体流量调整至3000NL/min,使得所述钢液循环7min;
完成循环后,关闭所述真空系统,破除真空,将所述钢包7吊离所述RH工位,完成对所述钢液的精炼。
从开始抽真空到破真空周期为27min,全过程温度下降19℃,温降速率为0.7℃/min,传统工艺温降速率在1.5-2.5℃/min,比传统工艺温降速率减少0.8℃/min,同时对废气曲线进行分析,二次燃烧率达到83%。热弯管寿命已提高23%。
实施例四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所述RH热弯管2处于寿命后期,本炉次RH热弯管2寿命为1589炉,传统工艺RH热弯管2寿命≤1200炉,待浇铸钢种为低碳钢SDC06。
监测到钢液到达RH工位后,控制钢包7顶升,使得所述钢液浸入上升浸渍管5与下降浸渍管6的深度达到400mm;
在钢包7顶升过程中,对所述钢液进行测温,钢液温度为1629℃,取样,获得所述钢液的初始碳含量为317ppm,对所述钢液进行定氧以获得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为491ppm,[O]-[C]≤200ppm,确定出目标脱碳模式为所述第二强制脱碳模式;
根据所述目标脱碳模式,确定出RH主枪3与RH副枪1各自的枪位、吹氧流量、吹氧时刻的参数值;
控制开启真空系统,将循环气体流量调整至1500NL/min,使得所述钢液通过所述上升浸渍管5浸入RH真空室4,再通过所述下降浸渍管6回流至钢包7,不断循环;
根据所述RH主枪3与所述RH副枪1各自的枪位、吹氧流量、吹氧时刻的参数值,在所述钢液的循环过程中持续对所述钢液进行脱碳,其中,所述RH主枪3:0-2min枪位9.9m,吹氧流量为0Nm3/h/t;2-6min枪位5.0m,吹氧流量为6.7Nm3/h/t,6min后停止供氧;所述RH副枪1:0-1min枪位9.9m,不吹氧;1-9min枪位8.5-9.5m,吹氧流量1-2min为6.0Nm3/h/t,吹氧流量2-3min为5.0Nm3/h/t,吹氧流量3-4min为4.0Nm3/h/t,吹氧流量4-9min为3.1Nm3/h/t,按时间逐步降低;
在15min内完成脱碳,终点碳含量为13ppm,脱碳后对所述钢液进行测温,获得第一温度为1609℃,所述第一温度在所述目标温度(1595-1615℃)范围内,此后进行合金化;
合金化完成后,保持真空度,再将所述循环气体流量调整至3000NL/min,使得所述钢液循环7min;
完成循环后,关闭所述真空系统,破除真空,将所述钢包7吊离所述RH工位,完成对所述钢液的精炼。
从开始抽真空到破真空周期为25min,全过程温度下降20℃,温降速率为0.8℃/min,传统工艺温降速率在1.5-2.5℃/min,比传统工艺温降速率减少0.7℃/min,同时对废气曲线进行分析,二次燃烧率达到89%。热弯管寿命已提高32%。
实施例五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所述RH热弯管2处于寿命后期,本炉次RH热弯管2寿命为1621炉,传统工艺RH热弯管2寿命≤1200炉,待浇铸钢种为低碳钢SDC06。
监测到钢液到达RH工位后,控制钢包7顶升,使得所述钢液浸入上升浸渍管5与下降浸渍管6的深度达到400mm;
在钢包7顶升过程中,对所述钢液进行测温,钢液温度为1621℃,取样,获得所述钢液的初始碳含量为267ppm,对所述钢液进行定氧以获得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为532ppm,200≤[O]-[C]≤300ppm,确定出目标脱碳模式为所述第一强制脱碳模式;
根据所述目标脱碳模式,确定出RH主枪3与RH副枪1各自的枪位、吹氧流量、吹氧时刻的参数值;
控制开启真空系统,将循环气体流量调整至1500NL/min,使得所述钢液通过所述上升浸渍管5浸入RH真空室4,再通过所述下降浸渍管6回流至钢包7,不断循环;
根据所述RH主枪3与所述RH副枪1各自的枪位、吹氧流量、吹氧时刻的参数值,在所述钢液的循环过程中持续对所述钢液进行脱碳,其中,所述RH主枪3:0-2min枪位9.9m,吹氧流量为0Nm3/h/t;2-6min枪位5.0m,吹氧流量为5.8Nm3/h/t,6min后停止供氧;所述RH副枪1:0-1min枪位9.9m,不吹氧;1-9min枪位8.5-9.5m,吹氧流量1-2min为6.0Nm3/h/t,吹氧流量2-3min为5.0Nm3/h/t,吹氧流量3-4min为4.0Nm3/h/t,吹氧流量4-9min为3.1Nm3/h/t,按时间逐步降低;
在15min内完成脱碳,终点碳含量为18ppm,脱碳后对所述钢液进行测温,获得第一温度为1599℃,所述第一温度在所述目标温度(1595-1615℃)范围内,此后进行合金化;
合金化完成后,保持真空度,再将所述循环气体流量调整至3000NL/min,使得所述钢液循环7min;
完成循环后,关闭所述真空系统,破除真空,将所述钢包7吊离所述RH工位,完成对所述钢液的精炼。
从开始抽真空到破真空周期为26min,全过程温度下降22℃,温降速率为0.85℃/min,传统工艺温降速率在1.5-2.5℃/min,比传统工艺温降速率减少0.65℃/min,同时对废气曲线进行分析,二次燃烧率达到85%。热弯管寿命已提高35%。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RH精炼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监测到钢液到达RH工位后,控制钢包顶升,使得所述钢液浸入上升浸渍管与下降浸渍管的深度达到预设深度;在钢包顶升过程中,对所述钢液进行取样以获得所述钢液的碳含量,对所述钢液进行定氧以获得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根据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和所述钢液的碳含量,从多种脱碳模式中确定出目标脱碳模式;根据所述目标脱碳模式,确定出RH主枪与RH副枪各自的枪位、吹氧流量、吹氧时刻的参数值;控制开启真空系统,将循环气体流量调整至第一流量值,使得所述钢液通过所述上升浸渍管浸入RH真空室,再通过所述下降浸渍管回流至钢包,不断循环;根据所述RH主枪与所述RH副枪各自的枪位、吹氧流量、吹氧时刻的参数值,在所述钢液的循环过程中持续对所述钢液进行脱碳;在预设时间内完成脱碳,脱碳后对所述钢液进行测温,获得第一温度,若所述第一温度在目标温度的范围内,则进行合金化;若所述第一温度低于或超出所述目标温度,则进行调温,直到所述第一温度在所述目标温度的范围内,进行合金化;合金化完成后,保持真空度,再将所述循环气体流量调整至第二流量值,使得所述钢液循环5-8min;完成循环后,关闭所述真空系统,破除真空,将所述钢包吊离所述RH工位,完成对所述钢液的精炼。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脱碳期间采用低枪位供氧,C-O剧烈反应生成CO,燃烧不充分,而且钢液喷溅严重,由于真空室上部温度较低,喷溅钢液极易在耐材表面结瘤,从而造成热弯管堵塞,影响热弯管寿命和抽真空能力的技术问题,通过设置RH副枪,达到了有效提高RH脱碳过程中的二次燃烧率,减少RH真空室上部以及热弯管顶部的粘渣,从而降低对抽真空能力的影响,延长热弯管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6)

1.一种RH精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监测到钢液到达RH工位后,控制钢包顶升,使得所述钢液浸入上升浸渍管与下降浸渍管的深度达到预设深度;
在钢包顶升过程中,对所述钢液进行取样以获得所述钢液的碳含量,对所述钢液进行定氧以获得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
根据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和所述钢液的碳含量,从多种脱碳模式中确定出目标脱碳模式;
根据所述目标脱碳模式,确定出RH主枪与RH副枪各自的枪位、吹氧流量、吹氧时刻的参数值;
控制开启真空系统,将循环气体流量调整至第一流量值,使得所述钢液通过所述上升浸渍管浸入RH真空室,再通过所述下降浸渍管回流至钢包,不断循环;
根据所述RH主枪与所述RH副枪各自的枪位、吹氧流量、吹氧时刻的参数值,在所述钢液的循环过程中持续对所述钢液进行脱碳;
在预设时间内完成脱碳,脱碳后对所述钢液进行测温,获得第一温度,若所述第一温度在目标温度的范围内,则进行合金化;若所述第一温度低于或超出所述目标温度,则进行调温,直到所述第一温度在所述目标温度的范围内,进行合金化;
合金化完成后,保持真空度,再将所述循环气体流量调整至第二流量值,使得所述钢液循环5-8min;
完成循环后,关闭所述真空系统,破除真空,将所述钢包吊离所述RH工位,完成对所述钢液的精炼;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和碳含量,从多种脱碳模式中确定出目标脱碳模式,具体包括:
若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和碳含量为[O]-[C]≥300ppm,所述目标脱碳模式为自然脱碳模式;
若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和碳含量为200ppm<[O]-[C]<300ppm,所述目标脱碳模式为第一强制脱碳模式;
若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和碳含量为[O]-[C]≤200ppm,所述目标脱碳模式为第二强制脱碳模式;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脱碳模式,确定出RH主枪与RH副枪的枪位、吹氧流量、吹氧时刻的参数值,具体包括:
若所述目标脱碳模式为自然脱碳模式,所述RH主枪枪位为9.9m,吹氧流量为0 Nm3/h/t;所述RH副枪在(0min,1min]内枪位为9.9m,不吹氧,(1min,9min]内枪位为8.5-9.5m,吹氧流量为2-5.5 Nm3/h/t,并按时间逐步降低;
若所述目标脱碳模式为第一强制脱碳模式,所述RH主枪在(0min,2min]内枪位为9.9m,吹氧流量为0Nm3/h/t, (2min,6min]内枪位为4.5-6.5m,吹氧流量为5.5-6.5Nm3/h/t,大于6min后停止供氧;所述RH副枪在(0min,2min]内枪位为9.9m,不吹氧,(2min,9min]内枪位为8.5-9.5m,吹氧流量为3-6.5Nm3/h/t,并按时间逐步降低;
若所述目标脱碳模式为第二强制脱碳模式,所述RH主枪在(0min,2min]内枪位为9.9m,吹氧流量为0Nm3/h/t, (2min,6min]内枪位为4.5-6.5m,吹氧流量为6.5-7.5Nm3/h/t,大于6min后停止供氧;所述RH副枪(0min,2min]内枪位为9.9m,不吹氧,(2min,9min]内枪位为8.5-9.5m,吹氧流量为3-6.5Nm3/h/t,并按时间逐步降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深度的范围为300-5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量值的范围为1500-2000NL/min,所述第二流量值的范围为2500-3000NL/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时间的范围为13-18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温度的范围为1595-1615℃。
6.一种RH精炼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RH真空室,所述RH真空室设置在钢包上方,且所述RH真空室的底部设有上升浸渍管与下降浸渍管;其中,所述上升浸渍管的进液端浸入所述钢包;
所述下降浸渍管的出液端浸入所述钢包,且所述下降浸渍管与所述上升浸渍管相对设置;
RH主枪,所述RH主枪设置在所述RH真空室的顶部;所述RH主枪可垂直升降,且与所述RH真空室底部的距离为3.8-9.9m;
RH副枪,所述RH副枪设置在所述RH真空室的顶部,且所述RH副枪与所述RH主枪平行设置;所述RH副枪可垂直升降,且与所述RH真空室底部的距离为8.5-9.9m;
RH热弯管,所述RH热弯管设置在所述RH真空室的上方一侧;
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RH真空室中的钢液的精炼;其中,所述控制系统具体用于:
监测到钢液到达RH工位后,控制钢包顶升,使得所述钢液浸入上升浸渍管与下降浸渍管的深度达到预设深度;
在钢包顶升过程中,对所述钢液进行取样以获得所述钢液的碳含量,对所述钢液进行定氧以获得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
根据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和所述钢液的碳含量,从多种脱碳模式中确定出目标脱碳模式;
根据所述目标脱碳模式,确定出RH主枪与RH副枪各自的枪位、吹氧流量、吹氧时刻的参数值;
控制开启真空系统,将循环气体流量调整至第一流量值,使得所述钢液通过所述上升浸渍管浸入RH真空室,再通过所述下降浸渍管回流至钢包,不断循环;
根据所述RH主枪与所述RH副枪各自的枪位、吹氧流量、吹氧时刻的参数值,在所述钢液的循环过程中持续对所述钢液进行脱碳;
在预设时间内完成脱碳,脱碳后对所述钢液进行测温,获得第一温度,若所述第一温度在目标温度的范围内,则进行合金化;若所述第一温度低于或超出所述目标温度,则进行调温,直到所述第一温度在所述目标温度的范围内,进行合金化;
合金化完成后,保持真空度,再将所述循环气体流量调整至第二流量值,使得所述钢液循环5-8min;
完成循环后,关闭所述真空系统,破除真空,将所述钢包吊离所述RH工位,完成对所述钢液的精炼;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和碳含量,从多种脱碳模式中确定出目标脱碳模式,具体包括:
若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和碳含量为[O]-[C]≥300ppm,所述目标脱碳模式为自然脱碳模式;
若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和碳含量为200ppm<[O]-[C]<300ppm,所述目标脱碳模式为第一强制脱碳模式;
若所述钢液的初始氧含量和碳含量为[O]-[C]≤200ppm,所述目标脱碳模式为第二强制脱碳模式;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脱碳模式,确定出RH主枪与RH副枪的枪位、吹氧流量、吹氧时刻的参数值,具体包括:
若所述目标脱碳模式为自然脱碳模式,所述RH主枪枪位为9.9m,吹氧流量为0 Nm3/h/t;所述RH副枪在(0min,1min]内枪位为9.9m,不吹氧,(1min,9min]内枪位为8.5-9.5m,吹氧流量为2-5.5 Nm3/h/t,并按时间逐步降低;
若所述目标脱碳模式为第一强制脱碳模式,所述RH主枪在(0min,2min]内枪位为9.9m,吹氧流量为0Nm3/h/t, (2min,6min]内枪位为4.5-6.5m,吹氧流量为5.5-6.5Nm3/h/t,大于6min后停止供氧;所述RH副枪在(0min,2min]内枪位为9.9m,不吹氧,(2min,9min]内枪位为8.5-9.5m,吹氧流量为3-6.5Nm3/h/t,并按时间逐步降低;
若所述目标脱碳模式为第二强制脱碳模式,所述RH主枪在(0min,2min]内枪位为9.9m,吹氧流量为0Nm3/h/t, (2min,6min]内枪位为4.5-6.5m,吹氧流量为6.5-7.5Nm3/h/t,大于6min后停止供氧;所述RH副枪(0min,2min]内枪位为9.9m,不吹氧,(2min,9min]内枪位为8.5-9.5m,吹氧流量为3-6.5Nm3/h/t,并按时间逐步降低。
CN201811118699.6A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rh精炼控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1826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18699.6A CN109182658B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rh精炼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18699.6A CN109182658B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rh精炼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82658A CN109182658A (zh) 2019-01-11
CN109182658B true CN109182658B (zh) 2020-12-15

Family

ID=64909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18699.6A Active CN109182658B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rh精炼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826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71835A (zh) * 2020-04-10 2020-07-31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rh炉钢包提升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CN111549203B (zh) * 2020-05-11 2021-10-26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钢液温降和真空室冷钢的rh精炼方法
CN112680566B (zh) * 2020-12-18 2022-10-21 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精炼炉脱碳终点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CN114774636B (zh) * 2022-04-14 2023-12-12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超低碳钢可浇铸性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57613A (ja) * 2007-09-01 2009-03-19 Sanyo Special Steel Co Ltd ステンレス鋼のrh脱ガス槽における脱炭方法
CN101881981A (zh) * 2010-07-02 2010-11-10 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rh钢水温度、成分闭环控制系统
CN102645318A (zh) * 2012-04-25 2012-08-22 东北大学 一种rh-mfb冶金反应模拟试验装置
CN108060289B (zh) * 2017-12-12 2019-08-30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rh精炼炉生产if钢的温度补偿精炼工艺
CN108342540B (zh) * 2018-04-18 2019-12-03 武汉科技大学 一种炼钢厂rh精炼设备自动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82658A (zh) 2019-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82658B (zh) 一种rh精炼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549203B (zh) 一种减少钢液温降和真空室冷钢的rh精炼方法
JP5904237B2 (ja) 高窒素鋼の溶製方法
CN108148948B (zh) 一种高效单嘴精炼炉及特殊钢冶炼工艺
CN110438299B (zh) 一种去除rh真空槽冷钢渣的方法
CN108546799B (zh) 一种基于直筒真空精炼装置生产超低碳钢的方法
CN105671246B (zh) 一种复吹转炉的炉底控制方法
CN111154939B (zh) 一种降低转炉炉底高度的方法
CN111944955A (zh) 一种rh真空精炼方法
JP4207820B2 (ja) 真空脱ガス装置の利用方法
CN111621621A (zh) 一种RH真空处理过程钢液中Mn的控制方法
CN105886701B (zh) 高品质超低碳if钢的生产工艺
JP4687103B2 (ja) 低炭素アルミキルド鋼の溶製方法
CN113293262B (zh) 一种超低碳钢的rh精炼系统及生产方法
CN108148945A (zh) 一种可提高rh精炼炉二次燃烧效率的喷吹工艺
CN113025786B (zh) 一种超低碳钢的rh精炼方法及应用
CN110218841B (zh) 一种转炉生产超低磷钢的方法
CN106636537A (zh) 一种延长转炉底吹寿命的方法
CN112813230A (zh) 一种含钒铁水真空提钒的方法
JP4806863B2 (ja) Rh真空脱ガス装置における溶鋼の精錬方法
KR20120074613A (ko) 고크롬 저탄소 스테인리스강의 제조방법
KR20190076314A (ko) 저탄소강의 정련방법
KR20190143132A (ko) Rh 진공탈가스 공정시 탈탄시간 결정방법
CN115652029B (zh) 一种深冲钢硫含量的控制方法
CN115595395B (zh) 一种耐大气腐蚀钢HRB400aE转炉炼钢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