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68158A - 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68158A
CN105668158A CN201410686570.0A CN201410686570A CN105668158A CN 105668158 A CN105668158 A CN 105668158A CN 201410686570 A CN201410686570 A CN 201410686570A CN 105668158 A CN105668158 A CN 1056681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plate
air
bar
layer cylinder
tank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8657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68657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68158A/zh
Publication of CN105668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681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和滑轨。所述的输送装置包括多维零逸出密封装置的储气罐、货物箱。所述的多维零逸出密封装置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部的压气机和设置在机架下部的储气罐。所述的压气机包括内壳和外壳。外壳的底部开有第一出气口。所述的内壳设置在外壳内,上压板的侧面与外壳的内壁相贴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所使用的压气机增设了多个副气室,使得其对能量的利用率大幅增加;储气罐的罐体底部设置有金属薄板,其顶部安装第二进气口外盖,使得罐体内的气体可以被完全密封住,其逸出率为零;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使用电力作为其动力来源,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Description

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输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运输工具主要有汽车、火车,其行驶速度大致相当于音速的十分之一左右。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的运行速度一般可以超过声音的速度,而且它以电力作为其动力来源,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太大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解决现有运输工具行驶速度较慢、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技术缺陷。
为实现上述技术要求,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和滑轨。所述的输送装置包括多维零逸出密封装置的储气罐、货物箱。所述的多维零逸出密封装置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部的压气机和设置在机架下部的储气罐。
所述的压气机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的内壳包括上压板和双层圆筒板。所述的双层圆筒板包括第一层圆筒板、第二层圆筒板,第一层圆筒板与第二层圆筒板之间间隔一段距离。第一层圆筒板的形状为圆筒形,其口径大于第二层圆筒板的口径,而小于上压板的宽度;第二层圆筒板的形状也为圆筒形,其口径小于第一层圆筒板的口径。第二层圆筒板套在第一层圆筒板的里面。双层圆筒板的第一层圆筒板的顶部固定在上压板的下方,其第二层圆筒板的顶部也固定在上压板的下方。所述的外壳的上部开有第一进气口,外壳的底部设置与双层圆筒板相对应的双层圆筒板槽。所述的双层圆筒板槽分为第一层圆筒板槽、第二层圆筒板槽;所述的第一层圆筒板可在第一层圆筒板槽内上下活动;所述的第二层圆筒板可在第二层圆筒板槽内上下活动。外壳的底部还开有第一出气口。所述的内壳设置在外壳内,上压板的侧面与外壳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的第一层圆筒板与部分上压板、部分外壳合围形成第一副气室;所述的外壳的部分底部与第一层圆筒板、第二层圆筒板、部分上压板合围形成第二副气室;所述的第二层圆筒板与外壳的部分底部、部分上压板合围形成主气室。
所述的储气罐包括罐体。罐体的顶部开有与第一出气口相通的第二进气口;罐体的底部开有第二出气口,且罐体的底部贴着内壁设置有金属薄板(厚度为1微米左右);罐体的下方设置用于控制第二出气口开合的第二出气口闭合件。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的周围的部分罐体的上部开有凹槽,所述的第一出气口的底端设置在凹槽内;第二进气口处设置有第二进气口盖,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的纵向截面的形状类似于“U”形。所述的罐体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第一滑轮,第一滑轮通过第一固定杆固定在罐体上。
所述的货物箱由普通货物箱、第二滑轮、第二固定杆组成。所述的普通货物箱的左右两侧各有一第二滑轮,第二滑轮通过第二固定杆固定在普通货物箱上。货物箱的底部的形状为圆筒形,货物箱的圆筒形底部可以套在储气罐的罐体上,其作用是当高压气体从罐体底部的第二出气口向外喷出时,可以推动货物箱与罐体一起前行。
所述的滑轨包括左轨、右轨、地轨固定件。所述的左轨、右轨与地轨固定件固定连接,并通过地轨固定件固定在地面上。左轨、右轨的形状呈半方框形。所述的罐体的左右两侧的第一滑轮中的左侧的第一滑轮、货物箱的左右两侧的第二滑轮中的左侧的第二滑轮在左轨内滑行;罐体的左右两侧的第一滑轮中的右侧的第一滑轮、货物箱的左右两侧的第二滑轮中的右侧的第二滑轮在右轨内滑行。
所述的机架上部设置第一支架,机架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第二支架,机架下部的左右两侧亦各设置一第三支架。第一支架上设置用于驱动上压板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第二支架上设置用于驱动整个压气机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第三支架上设置可使第二出气口闭合件从第二出气口处脱离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的机架并非垂直于地面,而是与水平面成15°倾角。
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第一电机、设置在第一支架上并且由第一电机驱动的第一齿轮、竖直设置并且底端固定在上压板上的第一传力杆和设置在第一传力杆上的第一齿条,所述的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相啮合。所述的第一电机可以驱动第一齿轮旋转。
所述的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的第二电机、设置在第二支架上并且由第二电机驱动的第二齿轮、固定在外壳的外壁上的呈“L”型的第二传力杆和设置在第二传力杆上的第二齿条。所述的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相啮合。所述的第二电机可以驱动第二齿轮旋转。第二驱动装置的作用是当压气机压缩完气体之后,将整个压气机向上推动,以使压气机的第一出气口的底端脱离出凹槽。所述的机架的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架上各设置一第二驱动装置。
所述的第三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三支架上的第三电机、设置在第三支架上并且由第三电机驱动的第三齿轮、水平设置并且一端固定在支撑架上的第三传力杆和设置在第三传力杆的下方的第三齿条。所述的第三齿轮与第三齿条相啮合。所述的支撑架设置在第三支架上,支撑架上设置支撑槽。所述的第三电机可以驱动第三齿轮旋转。所述的第二出气口闭合件的两端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支撑槽内。第二出气口闭合件的上部设置有与第二出气口相配合的凸起。所述的第三电机可以驱动机架的左右两侧的支撑架反向运动(即左侧的支撑架向左运动时,右侧的支撑架会向右运动),从而使第二出气口闭合件的两端可以脱离出支撑槽。所述的机架下部的左右两侧的第三支架上各设置一第三驱动装置。
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处设置第二进气口盖托。第二进气口盖托的顶部固定在第二进气口的周围的部分罐体的下方。第二进气口盖托的一侧开有与罐体内部相通的第三进气口。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设置在第二进气口盖托内,并且第二进气口盖托的上部开有与第二进气口盖的上部相配合的盖槽;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的上部可在盖槽内上下活动。所述的上压板的下方设置可驱动第二进气口盖上下运动的第四驱动装置。
所述的第四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上压板的下方的第四传力杆、设置在第二进气口的左侧的导渠内的齿条杆、第四齿轮、第五传力杆和设置在第五传力杆的左侧的第四齿条。所述的第五传力杆的底端固定设置在第二进气口盖的上部。所述的第四传力杆的形状为长方体形;第四传力杆向下运动时,其底部可以与齿条杆的顶部相接触,然后推动齿条杆与它一起向下运动。
所述的导渠由两个呈“L”形的围栅和第二进气口的左侧的部分罐体围绕而成。两个围栅的一侧与第二进气口的左侧的部分罐体固定连接。所述的齿条杆设置在导渠内。齿条杆是由长方体形杆和设置在长方体形杆的右侧的第五齿条组成的。所述的第四齿条与第五齿条分别位于第四齿轮的左右两侧,并且均与第四齿轮相啮合。导渠的作用是限制齿条杆的活动范围,使得齿条杆只在导渠内上下活动。第四传力杆向下运动时可以推动齿条杆的长方体形杆与它一起向下运动,长方体形杆又带动第五齿条向下运动,然后第五齿条驱动第四齿轮旋转,并带动另一侧的第四齿条向上运动,第四齿条又带动第五传力杆向上运动,第五传力杆带动第二进气口盖向上运动;第二进气口盖进入到盖槽后可以对第二进气口进行自动密封。
所述的主气室的体积远大于罐体的体积。所述的第二层圆筒板的口径远大于第一副气室的宽度与第二副气室的宽度。所述的第一层圆筒板槽的高度与第二层圆筒板槽的高度相等;所述的第一层圆筒板的高度与第二层圆筒板的高度相等。所述的第二层圆筒板的高度与第一传力杆的高度、第一层圆筒板槽的高度相等。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的高度与盖槽的高度相等;第二进气口盖的顶端的宽度小于盖槽的宽度。
所述的齿条杆的底端与盖槽的底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的重量大于齿条杆的重量。由于齿条杆所受的重力小于第二进气口盖所受的重力,所以最初时齿条杆的第五齿条的最底端的齿条会与第四齿轮相啮合。当齿条杆的第五齿条的最底端的齿条与第四齿轮相啮合时,其底端与第二进气口盖的顶部之间的距离为齿条杆的长方体形杆的高度的两倍左右,这样长方体形杆向下运动相当于自身的高度的距离后,其底端就会与第二进气口盖的上部相接触。所述的第四传力杆的高度R由第一出气口的尺寸决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当压气机压缩完气体之后,第二电机驱动第二传力杆向上运动并带动压气机也一起往上运动,使得压气机的第一出气口的底端脱离出凹槽;然后将纵向截面呈“C”形的第二进气口外盖倒扣在凹槽上,并把第二进气口外盖与凹槽焊接起来,以对第二进气口彻底地进行密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所使用的压气机增设了多个副气室,使得其对能量的利用率大幅增加;二、储气罐的罐体底部设置有金属薄板,其顶部安装第二进气口外盖,使得罐体内的气体可以被完全密封住,其逸出率为零;三、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使用电力作为其动力来源,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多维零逸出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储气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二进气口外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二出气口闭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围栅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导渠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8是部分第四驱动装置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9是货物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部分部件的尺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和滑轨。所述的输送装置包括多维零逸出密封装置的储气罐、货物箱。所述的多维零逸出密封装置装置包括机架(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机架上部的压气机和设置在机架下部的储气罐。
所述的压气机包括内壳和外壳1;所述的内壳包括上压板2和双层圆筒板。所述的双层圆筒板包括第一层圆筒板3、第二层圆筒板36,第一层圆筒板3与第二层圆筒板36之间间隔一段距离。第一层圆筒板3的形状为圆筒形,其口径V大于第二层圆筒板36的口径Y,而小于上压板2的宽度N(如图11所示);第二层圆筒板36的形状也为圆筒形,其口径Y小于第一层圆筒板3的口径V。第二层圆筒板36套在第一层圆筒板3的里面。双层圆筒板的第一层圆筒板3的顶部固定在上压板2的下方,其第二层圆筒板36的顶部也固定在上压板2的下方。所述的外壳1的上部开有第一进气口7,外壳1的底部设置与双层圆筒板相对应的双层圆筒板槽。所述的双层圆筒板槽分为第一层圆筒板槽4、第二层圆筒板槽38;所述的第一层圆筒板3可在第一层圆筒板槽4内上下活动;所述的第二层圆筒板36可在第二层圆筒板槽38内上下活动。外壳1的底部还开有第一出气口5。所述的内壳设置在外壳1内,上压板2的侧面与外壳1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的第一层圆筒板3与部分上压板2、部分外壳1合围形成第一副气室10;所述的外壳1的部分底部与第一层圆筒板3、第二层圆筒板36、部分上压板2合围形成第二副气室37;所述的第二层圆筒板36与外壳1的部分底部、部分上压板2合围形成主气室6。
所述的储气罐包括罐体9(如图3所示)。罐体9的顶部开有与第一出气口5相通的第二进气口18;罐体9的底部开有第二出气口19,且罐体9的底部贴着内壁设置有金属薄板11(厚度为1微米左右);罐体9的下方设置用于控制第二出气口19开合的第二出气口闭合件12(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的第二进气口18的周围的部分罐体9的上部开有凹槽20,所述的第一出气口5的底端设置在凹槽20内;第二进气口18处设置有第二进气口盖14,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14的纵向截面的形状类似于“U”形。所述的罐体9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第一滑轮28,第一滑轮28通过第一固定杆29固定在罐体9上。
所述的货物箱由普通货物箱32、第二滑轮30、第二固定杆31组成。所述的普通货物箱32的左右两侧各有一第二滑轮30,第二滑轮30通过第二固定杆31固定在普通货物箱32上。货物箱的底部的形状为圆筒形,货物箱的圆筒形底部可以套在储气罐的罐体9上,其作用是当高压气体从罐体9底部的第二出气口19向外喷出时,可以推动货物箱与罐体9一起前行。
所述的滑轨包括左轨33、右轨34、地轨固定件35。所述的左轨33、右轨34与地轨固定件35固定连接,并通过地轨固定件35固定在地面上。左轨33、右轨34的形状呈半方框形。所述的罐体9的左右两侧的第一滑轮28中的左侧的第一滑轮28、货物箱的左右两侧的第二滑轮30中的左侧的第二滑轮30在左轨33内滑行;罐体9的左右两侧的第一滑轮28中的右侧的第一滑轮28、货物箱的左右两侧的第二滑轮30中的右侧的第二滑轮30在右轨34内滑行。
所述的机架上部设置第一支架(属现有设备,图中未示出),机架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第二支架(属现有设备,图中未示出),机架下部的左右两侧亦各设置一第三支架(属现有技术,图中未示出)。第一支架上设置用于驱动上压板2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第二支架上设置用于驱动整个压气机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第三支架上设置可使第二出气口闭合件12从第二出气口19处脱离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的机架并非垂直于地面,而是与水平面成15°倾角。
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第一电机2101、设置在第一支架上并且由第一电机2101驱动的第一齿轮2102、竖直设置并且底端固定在上压板2上的第一传力杆2103和设置在第一传力杆2103上的第一齿条2104,所述的第一齿轮2102与第一齿条2104相啮合。所述的第一电机2101可以驱动第一齿轮2102旋转。
所述的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的第二电机2201、设置在第二支架上并且由第二电机2201驱动的第二齿轮2202、固定在外壳1的外壁上的呈“L”型的第二传力杆2203和设置在第二传力杆2203上的第二齿条2204。所述的第二齿轮2202与第二齿条2204相啮合。所述的第二电机2201可以驱动第二齿轮2202旋转。第二驱动装置的作用是当压气机压缩完气体之后,将整个压气机向上推动,以使压气机的第一出气口5的底端脱离出凹槽20。所述的机架的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架上各设置一第二驱动装置。
所述的第三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三支架上的第三电机2601、设置在第三支架上并且由第三电机驱动的第三齿轮2602、水平设置并且一端固定在支撑架23上的第三传力杆2603和设置在第三传力杆2603的下方的第三齿条2604。所述的第三齿轮2602与第三齿条2604相啮合。所述的支撑架23设置在第三支架上,支撑架23上设置支撑槽24。所述的第三电机2601可以驱动第三齿轮2602旋转。所述的第二出气口闭合件12的两端设置在支撑架23上的支撑槽24内。第二出气口闭合件12的上部设置有与第二出气口19相配合的凸起25(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的第三电机2601可以驱动机架的左右两侧的支撑架23反向运动(即左侧的支撑架23向左运动时,右侧的支撑架23会向右运动),从而使第二出气口闭合件12的两端可以脱离出支撑槽24。所述的机架下部的左右两侧的第三支架上各设置一第三驱动装置。
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14处设置第二进气口盖托15。第二进气口盖托15的顶部固定在第二进气口18的周围的部分罐体9的下方。第二进气口盖托15的一侧开有与罐体9内部相通的第三进气口16。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14设置在第二进气口盖托15内,并且第二进气口盖托15的上部开有与第二进气口盖14的上部相配合的盖槽13;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14的上部可在盖槽13内上下活动。所述的上压板2的下方设置可驱动第二进气口盖14上下运动的第四驱动装置。
所述的第四驱动装置(如图8所示)包括固定设置在上压板2的下方的第四传力杆801、设置在第二进气口18的左侧的导渠(如图6和图7所示)内的齿条杆、第四齿轮804、第五传力杆805和设置在第五传力杆805的左侧的第四齿条806。所述的第五传力杆805的底端固定设置在第二进气口盖14的上部。所述的第四传力杆801的形状为长方体形;第四传力杆801向下运动时,其底部可以与齿条杆的顶部相接触,然后推动齿条杆与它一起向下运动。
所述的导渠(如图6、图7所示)由两个呈“L”形的围栅17(如图6所示)和第二进气口18的左侧的部分罐体9围绕而成。两个围栅17的一侧与第二进气口18的左侧的部分罐体9固定连接。所述的齿条杆设置在导渠内。齿条杆是由长方体形杆802和设置在长方体形杆802的右侧的第五齿条803组成的。所述的第四齿条806与第五齿条803分别位于第四齿轮804的左右两侧,并且均与第四齿轮804相啮合。导渠的作用是限制齿条杆的活动范围,使得齿条杆只在导渠内上下活动。第四传力杆801向下运动时可以推动齿条杆的长方体形杆802与它一起向下运动,长方体形杆802又带动第五齿条803向下运动,然后第五齿条803驱动第四齿轮804旋转,并带动另一侧的第四齿条806向上运动,第四齿条806又带动第五传力杆805向上运动,第五传力杆805带动第二进气口盖14向上运动;第二进气口盖14进入到盖槽13后可以对第二进气口18进行自动密封。
所述的主气室6的体积远大于罐体9的体积。所述的第二层圆筒板36的口径Y远大于第一副气室10的宽度Q与第二副气室37的宽度Z(如图11所示)。所述的第一层圆筒板槽4的高度与第二层圆筒板槽38的高度M相等;所述的第一层圆筒板3的高度与第二层圆筒板36的高度X相等。所述的第二层圆筒板36的高度X与第一传力杆2103的高度L、第一层圆筒板槽4的高度M相等。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14的高度E与盖槽13的高度U相等;第二进气口盖14的顶端的宽度H小于盖槽13的宽度T。
所述的齿条杆的底端与盖槽13的底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14的重量大于齿条杆的重量。由于齿条杆所受的重力小于第二进气口盖14所受的重力,所以最初时齿条杆的第五齿条803的最底端的齿条会与第四齿轮804相啮合。当齿条杆的第五齿条803的最底端的齿条与第四齿轮804相啮合时,其底端与第二进气口盖14的顶部之间的距离S为齿条杆的长方体形杆802的高度P的两倍左右(如图11所示),这样长方体形杆802向下运动相当于自身的高度P的距离后,其底端就会与第二进气口盖14的上部相接触。所述的第四传力杆801的高度R由第一出气口5的尺寸决定。
为进一步地增强本发明中罐体9的密封性能,本发明还设置一个纵向截面呈“C”型的第二进气口外盖27,如图4所示,当压气机压缩完气体压缩完之后,第二电机2201驱动第二传力杆2203向上运动并带动压气机也一起往上运动,使得第一出气口5的底端脱离出凹槽20;然后将第二进气口外盖27倒扣在凹槽20上,并把第二进气口外盖27与凹槽20焊接起来,以对第二进气口18彻底地进行密封。本发明中罐体9和金属薄板11均为钢材质的,且金属薄板11的厚度为1微米左右,以保证压缩气体能够冲破金属薄板11。
本发明的具体操作过程为:
1.外界气体从第一进气口7依次进入到第一副气室10、第一层圆筒板槽4、第二副气室37、第二层圆筒板槽38、主气室6内。
2.控制第一电机2101驱动第一传力杆2103向下运动,上压板2也随之向下运动并压缩主气室6内的气体。压缩过程中主气室6内的气体的压强与第一副气室10内的气体的压强、第一层圆筒板槽4内的气体的压强、第二副气室37内的气体的压强、第二层圆筒板槽38内的气体的压强基本相等,这样可以防止因压强差而造成的气体泄漏。
3.压缩后的气体从第一出气口5喷出并依次流入到第二进气口18、第三进气口16、罐体9内。
4.当第四传力杆801的底部运动到与齿条杆的顶部相接触时,第四传力杆801的底部推动齿条杆向下运动,齿条杆右侧的第五齿条803带动第四齿轮804旋转,第四齿轮804带动第四齿条806和第五传力杆805向上运动,同时带动第二进气口盖14也一起向上运动。第二进气口盖14进入到盖槽13内。当第二进气口盖14的顶部与盖槽13的顶部相贴合时,第一电机2101停止工作。
5.控制第二电机2201驱动第二传力杆2203向上运动,推动整个压气机向上运动,使压气机的第一出气口5的底端脱离出凹槽20。此时由于第二进气口盖14上方的气体所处的空间的体积迅速增大,使得第二进气口盖14上方的气体对第二进气口盖14的作用力瞬间小于第二进气口盖14下方的气体对第二进气口盖14的作用力,这样罐体9内的高压气体会反推第二进气口盖14,从而将第二进气口18自动密封住。
6.将第二进气口外盖27倒扣在凹槽20上,并把第二进气口外盖27与凹槽20焊接起来,以对第二进气口18彻底地进行密封。之后将货物箱套在罐体9上。
7.若需要使用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运送货物时,只需控制控制机架下部的左右两侧的第三电机2601驱动第三传力杆2603反向运动,使得第二出气口闭合件12的两端脱离出支撑槽24。
8.高压气体冲破金属薄板11从第二出气口19喷出。这些气体会推动罐体9与货物箱一起沿着滑轨滑行。另外,若一次滑行的距离不够长,可通过设立基站的方法将货物箱逐级传递下去,从而将货物箱最终送达目的地。
以上说明书中未作特别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或者通过现有技术即能实现。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如增加圆筒板的层数或改变其形状)都应作为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Claims (9)

1.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和滑轨;所述的输送装置包括多维零逸出密封装置的储气罐、货物箱;所述的多维零逸出密封装置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部的压气机和设置在机架下部的储气罐;
所述的压气机包括内壳和外壳(1);所述的内壳包括上压板(2)和双层圆筒板;所述的双层圆筒板包括第一层圆筒板(3)、第二层圆筒板(36),第一层圆筒板(3)与第二层圆筒板(36)之间间隔一段距离;第一层圆筒板(3)的形状为圆筒形,其口径V大于第二层圆筒板(36)的口径Y,而小于上压板(2)的宽度N;第二层圆筒板(36)的形状也为圆筒形,其口径Y小于第一层圆筒板(3)的口径V;第二层圆筒板(36)套在第一层圆筒板(3)的里面;双层圆筒板的第一层圆筒板(3)的顶部固定在上压板(2)的下方,其第二层圆筒板(36)的顶部也固定在上压板(2)的下方;所述的外壳(1)的上部开有第一进气口(7),外壳(1)的底部设置与双层圆筒板相对应的双层圆筒板槽;所述的双层圆筒板槽分为第一层圆筒板槽(4)、第二层圆筒板槽(38);所述的第一层圆筒板(3)可在第一层圆筒板槽(4)内上下活动;所述的第二层圆筒板(36)可在第二层圆筒板槽(38)内上下活动;外壳(1)的底部还开有第一出气口(5);所述的内壳设置在外壳(1)内,上压板(2)的侧面与外壳(1)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的第一层圆筒板(3)与部分上压板(2)、部分外壳(1)合围形成第一副气室(10);所述的外壳(1)的部分底部与第一层圆筒板(3)、第二层圆筒板(36)、部分上压板(2)合围形成第二副气室(37);所述的第二层圆筒板(36)与外壳(1)的部分底部、部分上压板(2)合围形成主气室(6);
所述的储气罐包括罐体(9);罐体(9)的顶部开有与第一出气口(5)相通的第二进气口(18);罐体(9)的底部开有第二出气口(19),且罐体(9)的底部贴着内壁设置有金属薄板(11);罐体(9)的下方设置用于控制第二出气口(19)开合的第二出气口闭合件(12);所述的第二进气口(18)的周围的部分罐体(9)的上部开有凹槽(20),所述的第一出气口(5)的底端设置在凹槽(20)内;第二进气口(18)处设置有第二进气口盖(14),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14)的纵向截面的形状类似于“U”形;所述的罐体(9)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第一滑轮(28),第一滑轮(28)通过第一固定杆(29)固定在罐体(9)上;
所述的货物箱由普通货物箱(32)、第二滑轮(30)、第二固定杆(31)组成;所述的普通货物箱(32)的左右两侧各有一第二滑轮(30),第二滑轮(30)通过第二固定杆(31)固定在普通货物箱(32)上;货物箱的底部的形状为圆筒形,货物箱的圆筒形底部可以套在储气罐的罐体(9)上,其作用是当高压气体从罐体(9)底部的第二出气口(19)向外喷出时,可以推动货物箱与罐体(9)一起前行;
所述的滑轨包括左轨(33)、右轨(34)、地轨固定件(35);所述的左轨(33)、右轨(34)与地轨固定件(35)固定连接,并通过地轨固定件(35)固定在地面上;左轨(33)、右轨(34)的形状呈半方框形;所述的罐体(9)的左右两侧的第一滑轮(28)中的左侧的第一滑轮(28)、货物箱的左右两侧的第二滑轮(30)中的左侧的第二滑轮(30)在左轨(33)内滑行;罐体(9)的左右两侧的第一滑轮(28)中的右侧的第一滑轮(28)、货物箱的左右两侧的第二滑轮(30)中的右侧的第二滑轮(30)在右轨(34)内滑行;
所述的机架上部设置第一支架,机架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第二支架,机架下部的左右两侧亦各设置一第三支架;第一支架上设置用于驱动上压板(2)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第二支架上设置用于驱动整个压气机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第三支架上设置可使第二出气口闭合件(12)从第二出气口(19)处脱离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的机架并非垂直于地面,而是与水平面成15倾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第一电机(2101)、设置在第一支架上并且由第一电机(2101)驱动的第一齿轮(2102)、竖直设置并且底端固定在上压板(2)上的第一传力杆(2103)和设置在第一传力杆(2103)上的第一齿条(2104),所述的第一齿轮(2102)与第一齿条(2104)相啮合;所述的第一电机(2101)可以驱动第一齿轮(2102)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的第二电机(2201)、设置在第二支架上并且由第二电机(2201)驱动的第二齿轮(2202)、固定在外壳(1)的外壁上的呈“L”型的第二传力杆(2203)和设置在第二传力杆(2203)上的第二齿条(2204);所述的第二齿轮(2202)与第二齿条(2204)相啮合;所述的第二电机(2201)可以驱动第二齿轮(2202)旋转;第二驱动装置的作用是当压气机压缩完气体之后,将整个压气机向上推动,以使压气机的第一出气口(5)的底端脱离出凹槽(20);所述的机架的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架上各设置一第二驱动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三支架上的第三电机(2601)、设置在第三支架上并且由第三电机驱动的第三齿轮(2602)、水平设置并且一端固定在支撑架(23)上的第三传力杆(2603)和设置在第三传力杆(2603)的下方的第三齿条(2604);所述的第三齿轮(2602)与第三齿条(2604)相啮合;所述的支撑架(23)设置在第三支架上,支撑架(23)上设置支撑槽(24);所述的第三电机(2601)可以驱动第三齿轮(2602)旋转;所述的第二出气口闭合件(12)的两端设置在支撑架(23)上的支撑槽(24)内;第二出气口闭合件(12)的上部设置有与第二出气口(19)相配合的凸起(25);所述的第三电机(2601)可以驱动机架的左右两侧的支撑架(23)反向运动(即左侧的支撑架向左运动时,右侧的支撑架会向右运动),从而使第二出气口闭合件(12)的两端可以脱离出支撑槽(24);所述的机架下部的左右两侧的第三支架上各设置一第三驱动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14)处设置第二进气口盖托(15);第二进气口盖托(15)的顶部固定在第二进气口(18)的周围的部分罐体(9)的下方;第二进气口盖托(15)的一侧开有与罐体(9)内部相通的第三进气口(16);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14)设置在第二进气口盖托(15)内,并且第二进气口盖托(15)的上部开有与第二进气口盖(14)的上部相配合的盖槽(13);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14)的上部可在盖槽(13)内上下活动;所述的上压板(2)的下方设置可驱动第二进气口盖(14)上下运动的第四驱动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第四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上压板(2)的下方的第四传力杆(801)、设置在第二进气口(18)的左侧的导渠内的齿条杆、第四齿轮(804)、第五传力杆(805)和设置在第五传力杆(805)的左侧的第四齿条(806);所述的第五传力杆(805)的底端固定设置在第二进气口盖(14)的上部;所述的第四传力杆(801)的形状为长方体形;第四传力杆(801)向下运动时,其底部可以与齿条杆的顶部相接触,然后推动齿条杆与它一起向下运动;
所述的导渠由两个呈“L”形的围栅(17)和第二进气口(18)的左侧的部分罐体(9)围绕而成;两个围栅(17)的一侧与第二进气口(18)的左侧的部分罐体(9)固定连接;所述的齿条杆设置在导渠内;齿条杆是由长方体形杆(802)和设置在长方体形杆(802)的右侧的第五齿条(803)组成的;所述的第四齿条(806)与第五齿条(803)分别位于第四齿轮(804)的左右两侧,并且均与第四齿轮(804)相啮合;导渠的作用是限制齿条杆的活动范围,使得齿条杆只在导渠内上下活动;第四传力杆(801)向下运动时可以推动齿条杆的长方体形杆(802)与它一起向下运动,长方体形杆(802)又带动第五齿条(803)向下运动,然后第五齿条(803)驱动第四齿轮(804)旋转,并带动另一侧的第四齿条(806)向上运动,第四齿条(806)又带动第五传力杆(805)向上运动,第五传力杆(805)带动第二进气口盖(14)向上运动;第二进气口盖(14)进入到盖槽(13)后可以对第二进气口(18)进行自动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气室(6)的体积远大于罐体(9)的体积;所述的第二层圆筒板(36)的口径Y远大于第一副气室(10)的宽度Q与第二副气室(37)的宽度Z;所述的第一层圆筒板槽(4)的高度与第二层圆筒板槽(38)的高度M相等;所述的第一层圆筒板(3)的高度与第二层圆筒板(36)的高度X相等;所述的第二层圆筒板(36)的高度X与第一传力杆(2103)的高度L、第一层圆筒板槽(4)的高度M相等;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14)的高度E与盖槽(13)的高度U相等;第二进气口盖(14)的顶端的宽度H小于盖槽(13)的宽度T。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条杆的底端与盖槽(13)的底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14)的重量大于齿条杆的重量;由于齿条杆所受的重力小于第二进气口盖(14)所受的重力,所以最初时齿条杆的第五齿条(803)的最底端的齿条会与第四齿轮(804)相啮合;当齿条杆的第五齿条(803)的最底端的齿条与第四齿轮(804)相啮合时,其底端与第二进气口盖(14)的顶部之间的距离S为齿条杆的长方体形杆(802)的高度P的两倍左右,这样长方体形杆(802)向下运动相当于自身的高度P的距离后,其底端就会与第二进气口盖(14)的上部相接触;所述的第四传力杆(801)的高度R由第一出气口(5)的尺寸决定。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压气机压缩完气体之后,第二电机(2201)驱动第二传力杆(2203)向上运动并带动压气机也一起往上运动,使得压气机的第一出气口(5)的底端脱离出凹槽(20);然后将纵向截面呈“C”形的第二进气口外盖(27)倒扣在凹槽(20)上,并把第二进气口外盖(27)与凹槽(20)焊接起来,以对第二进气口(18)彻底地进行密封。
CN201410686570.0A 2014-11-18 2014-11-18 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 Pending CN1056681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86570.0A CN105668158A (zh) 2014-11-18 2014-11-18 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86570.0A CN105668158A (zh) 2014-11-18 2014-11-18 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68158A true CN105668158A (zh) 2016-06-15

Family

ID=56957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86570.0A Pending CN105668158A (zh) 2014-11-18 2014-11-18 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6815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43508A (zh) * 2015-03-14 2016-11-23 陈小辉 节能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5602A (zh) * 1985-07-20 1986-03-10 贵州省科学院新技术研究所 减阻推进射流航具
CN1239534A (zh) * 1996-10-04 1999-12-22 耶夫盖尼·尼古拉耶维奇·扎哈洛夫 超音速喷气发动机混合动力装置的运行方法
US20030192303A1 (en) * 2002-04-15 2003-10-16 Paul Marius A. Integrated bypass turbojet engines for aircraft and other vehicles
CN101612941A (zh) * 2008-06-27 2009-12-30 丁公权 节能减排管道或槽道超高速地效气浮车运输系统
CN103967649A (zh) * 2013-01-24 2014-08-06 李吉光 涡轮喷气发动机
CN203783968U (zh) * 2014-04-02 2014-08-20 陈小辉 一种压气机
CN203822690U (zh) * 2014-04-30 2014-09-10 陈小辉 一种高压气体密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5602A (zh) * 1985-07-20 1986-03-10 贵州省科学院新技术研究所 减阻推进射流航具
CN1239534A (zh) * 1996-10-04 1999-12-22 耶夫盖尼·尼古拉耶维奇·扎哈洛夫 超音速喷气发动机混合动力装置的运行方法
US20030192303A1 (en) * 2002-04-15 2003-10-16 Paul Marius A. Integrated bypass turbojet engines for aircraft and other vehicles
CN101612941A (zh) * 2008-06-27 2009-12-30 丁公权 节能减排管道或槽道超高速地效气浮车运输系统
CN103967649A (zh) * 2013-01-24 2014-08-06 李吉光 涡轮喷气发动机
CN203783968U (zh) * 2014-04-02 2014-08-20 陈小辉 一种压气机
CN203822690U (zh) * 2014-04-30 2014-09-10 陈小辉 一种高压气体密封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43508A (zh) * 2015-03-14 2016-11-23 陈小辉 节能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0567B (zh) 隧道空气净化材料模块自动搬运、更换和吹扫装置
CN101618724B (zh) 火车
CN105151051A (zh) 一种通行磁浮车系统的低气压管道
CN204253329U (zh) 节能多维高压气体生产密封装置
CN202080361U (zh) 一种玻璃幕墙爬墙机器人的爬行机构
CN201186798Y (zh) 一种玻璃钢飞机发动机包装箱
CN105668158A (zh) 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
CN204341885U (zh) 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
CN106744151A (zh) 一种电梯坠梯缓冲装置
CN105966753A (zh) 一种用于客车舱门放置的工装架构
CN105757008A (zh) 一种真空发生器
CN105668157A (zh) 超音速运输装置
CN204400014U (zh) 超音速运输装置
CN102767670B (zh) 方舱及使用此方舱的发电机组
CN205602694U (zh) 一种用于lcd产品制造加工的单体上下料机
CN104999253B (zh) 一种盖片机械装配机构
CN101559864B (zh) 一种集装箱
CN105648427A (zh) 镀膜装置及镀膜系统
CA3184483A1 (en) Device applicable for dust removal in mine tanks
CN204283785U (zh) 零逸出密封装置
CN206053728U (zh) 一种平移气密门
CN205292390U (zh) 一种电动医药冷藏车
CN209193047U (zh) 镜钢磨砂生产线自动上、下料吸板机
CN211366916U (zh) 一种自动灌装机的充氮装置
CN210391626U (zh) 一种除胶剂专用灌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1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