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27298A - 具有燃烧室冷却结构的燃烧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燃烧室冷却结构的燃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27298A
CN105627298A CN201510829065.1A CN201510829065A CN105627298A CN 105627298 A CN105627298 A CN 105627298A CN 201510829065 A CN201510829065 A CN 201510829065A CN 105627298 A CN105627298 A CN 1056272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ustion chamber
outer panel
upper flanges
interior plat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290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27298B (zh
Inventor
朴埈吉
尹钟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ungdong Navi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yungdong Navi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ungdong Navi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Kyungdong Navi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6272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272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272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272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23D14/72Safety devices, e.g. operative in case of failure of gas supply
    • F23D14/78Cooling burner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3/00Combus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ombustion cha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5/00Disposition of burners with respect 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 or to one another; Mounting of burners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C5/08Disposition of burn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7/00Combus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air supply
    • F23C7/008Flow control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02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upstream of the combustion zo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12Radiant burners
    • F23D14/14Radiant burners using screens or perforated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MCASINGS, LININGS, WALLS OR DO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USTION CHAMBERS, e.g. FIREBRIDGES; DEVICES FOR DEFLECTING AIR, FLAMES OR COMBUSTION PRODUCTS IN COMBUSTION CHAMBERS; SAFETY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USTION APPARATUS; DETAILS OF COMBUSTION CHAMB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3M5/00Casings; Linings; Wa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1/00Water heaters, e.g. boilers, continuous-flow heaters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 F24H1/22Water heaters other than continuous-flow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e.g. water heaters for central heating
    • F24H1/24Water heaters other than continuous-flow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e.g. water heaters for central heating with water mantle surrounding the combustion chamber or cha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1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grates or heating means
    • F24H9/18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grates or heating means for water heaters
    • F24H9/183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mbustion heating means, e.g. grates or burners
    • F24H9/184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mbustion heating means, e.g. grates or burners using solid fu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0Technologies for a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or heat us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燃烧室冷却结构的燃烧装置,其通过简化围绕燃烧室的燃烧室内壁和燃烧室外壁的结合结构而简化制造工艺。为此,本发明的具有燃烧室冷却结构的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室内壁,围绕燃烧室;燃烧室外壁,围绕燃烧室内壁的外侧,以使该燃烧室外壁与燃烧室内壁之间形成用于使从送风机供应的空气流动的空气流动空间,其中,燃烧室内壁包括:第一空气引导板,以水平剖面为“匸”字的形状构成以隔断燃烧室的三面,并与燃烧室外壁结合;第二空气引导板,隔断被第一空气引导板隔断并结合于燃烧室外壁的三面之外的剩余的一面,其中,第一空气引导板包括:中央板;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分别在中央板的两侧端弯曲而形成。

Description

具有燃烧室冷却结构的燃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燃烧室冷却结构的燃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简化围绕燃烧室外侧的燃烧室内壁和外壁的结合结构,并且能够简化组装工艺的具有燃烧室冷却结构的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燃烧装置配备于供暖装置中,供暖装置利用燃料的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燃烧热而加热水,并使被加热的水沿着配管循环,从而用于室内供暖或者热水供应。
这种燃烧装置包括:燃烧燃料气体而产生高温的热能的燃烧器、以及利用所述燃烧器中产生的火焰而实现混合气体的燃烧的燃烧室。
此时,如果产生于燃烧室内部的高温的热能被传递到燃烧室外部,则会导致燃烧室周围装置的热损坏,所以为了防止该情况的发生,需要冷却燃烧室的装置。
用于冷却燃烧室的装置中,以往通常使用的结构可以分为:在燃烧室内壁使用绝热材料的干式法(Drytype)和将供暖水配管缠绕在燃烧室外壁的湿式法(Wettype)。
所述干式法需要使用绝热材料,所以会提高燃烧室的制造成本,并且即便使用绝热材料,也存在燃烧室的冷却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所述湿式法的热效率高于干式法的热效率,但是其结构复杂,并且可能在燃烧室20内壁产生冷凝水,且如果以铜管材料制成,则存在制造成本上升的问题。如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使用抗冷凝水的材料(例如不锈钢),则存在制造麻烦的问题。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现有技术中,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2-0136019号中公开了具有燃烧室冷却结构的冷却装置。
所述现有技术中,在燃烧室内壁和燃烧室外壁之间形成冷却通道,并且使从送风机供应的空气喷出到冷却通道,与此同时还向燃烧室内壁的内侧面喷出,从而不使用绝热材料也可以冷却燃烧室。
但是,围绕燃烧室外侧的燃烧室内壁与燃烧室外壁需要通过焊接多个板或者借助于固定部件的方式结合,然而为了实现内壁和外壁的二重壁结构,需要大量的构成部件,所以存在制造工艺复杂的问题。
并且,为了使燃烧室内壁与外壁之间形成冷却通道,需要使之以相互隔开并牢固不动的方式得到固定,但是存在用于部件之间的固定的结构复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诸多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通过简化围绕燃烧室的燃烧室内壁和燃烧室外壁的结合结构而简化制造工艺的具有燃烧室冷却结构的燃烧装置。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的一种具有燃烧室冷却结构的燃烧装置,包括:送风机10,用于供应空气;燃烧器20,燃烧所述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气体;热交换器30,利用所述燃烧器20的燃烧热而实现与内部的水的热交换;燃烧室40,形成于所述燃烧器20与热交换器30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燃烧室冷却结构的燃烧装置具有:燃烧室内壁120、140,围绕所述燃烧室40;燃烧室外壁110、130、150、160,围绕所述燃烧室内壁120、140的外侧,以使该燃烧室外壁110、130、150、160与所述燃烧室内壁120、140之间形成用于使从所述送风机10供应的空气流动的空气流动空间101,其中,所述燃烧室内壁120、140包括:第一空气引导板120,以水平剖面为“匸”字的形状构成以隔断所述燃烧室40的三面,并与所述燃烧室外壁110、150、160结合;第二空气引导板140,隔断被所述第一空气引导板120隔断并结合于所述燃烧室外壁130的三面之外的剩余的一面,其中,所述第一空气引导板120包括:中央板121;第一内侧板122a和第二内侧板122b,分别在所述中央板121的两侧端弯曲而形成。
所述燃烧装置可如下构成:在所述第一内侧板122a和第二内侧板122b的上端分别形成有分别向外侧方向弯曲的第一内侧板上端法兰123a和第二内侧板上端法兰123b,在所述第一内侧板122a与第一内侧板上端法兰123a的交界部分形成有沿着所述第一内侧板122a的长度方向切开的形状的第一插入孔124a,在所述第二内侧板122b与第二内侧板上端法兰123b的交界部分形成有沿着所述第二内侧板122b的长度方向切开的形状的第二插入孔124b,所述燃烧室外壁110、130、150、160由配备于所述第一内侧板122a的外侧的第一外侧板150和配备于所述第二内侧板122b的外侧的第二外侧板160构成,在所述第一外侧板150的上端形成有向上突出以插入到所述第一插入孔124a的第一插入部152,在所述第二外侧板160的上端形成有向上突出以插入到所述第二插入孔124b的第二插入部162。
所述燃烧装置可具有:第一外侧板上端法兰151,所述第一外侧板150的上部向内侧方向弯曲而形成,以使形成的第一外侧板上端法兰151相接于所述第一内侧板上端法兰123a的底面;第二外侧板上端法兰161,所述第二外侧板160的上部向内侧方向弯曲而形成,以使形成的第二外侧板上端法兰161相接于所述第二内侧板上端法兰123b的底面,其中,所述第一插入部152在所述第一外侧板上端法兰151的内侧端部向上突出,所述第二插入部162在所述第二外侧板上端法兰161的内侧端部向上突出。
所述燃烧装置可如下构成:所述中央板121中在所述中央板121与燃烧室外壁110之间形成有剖面为横折形状的结合片126,该结合片126相接于所述燃烧室外壁110以形成所述空气流动空间101,所述结合片126中,与所述燃烧室外壁110相接的部分中形成有结合片孔126a,以用于插入从所述燃烧室外壁110的内侧面突出的突起部113,在所述突起部113插入到所述结合片孔126a的状态下,将所述突起部113成型为所述突起部113的突出部分比所述结合片孔126a更大,从而防止所述突起部113从所述结合片孔126a脱离。
所述燃烧装置可如下构成:在所述第一内侧板122a和第二内测板122b的上端分别形成有分别向外侧方向弯曲的第一内侧板上端法兰123a和第二内测板上端法兰123b,在所述第一内侧板上端法兰123a和第二内侧板上端法兰123b的前方端部分别形成有向下方弯曲的“L”字形状的第一引导突起125a和第二引导突起125b,所述燃烧室外壁110、130、150、160由配备于所述第一内侧板122a的外侧的第一外侧板150和配备于所述第二内侧板122b的外侧的第二外侧板160构成,形成有第一外侧板上端法兰151和第二外侧板上端法兰161,该第一外侧板上端法兰151由所述第一外侧板150的上部向内侧方向弯曲而形成,以与所述第一内侧板上端法兰123a的底面相接,该第二外侧板上端法兰161由所述第二外侧板160的上部向内侧方向弯曲而形成,以与所述第二内侧板上端法兰123b的底面相接,在所述第一外侧板上端法兰151和第二外侧板上端法兰161中形成有第一引导孔154和第二引导孔164,以用于当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引导突起125a和第二引导突起125b之后向后方移动时得以实现引导。
根据本发明的具有燃烧室冷却结构的燃烧装置,可以减少围绕燃烧室的燃烧室内壁的部件数量,并且简化组装工艺。
并且,通过简化燃烧室内壁和燃烧室外壁的结合结构,可以简化组装工艺而减少制造成本。
并且,在结合燃烧室内壁和燃烧室外壁时,引导突起插入到引导孔中引导组装位置,从而可以简化燃烧室内壁和燃烧室外壁的结合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燃烧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燃烧装置的沿A-A线的剖面图。
图3为图1中的燃烧装置的沿B-B线的剖面图。
图4为图1中的燃烧装置的沿A-A方向切开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的燃烧室内壁和燃烧室外壁结合的状态下前板与第二空气引导板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为图5的沿C-C线的剖面图以及局部放大图。
图7为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外侧板和第二外侧板以及底板的立体图。
图8为示出本发明的后板的立体图。
图9为示出本发明的第一空气引导板的立体图。
图10为示出本发明的第二空气引导板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燃烧装置10:送风机
20:燃烧器30:热交换器
40:燃烧室101:空气流动空间
110:后板111:后板主体
113:突起部120:第一空气引导板
121:中央板122a:第一内侧板
122b:第二内侧板123a:第一内侧板上端法兰
123b:第二内侧板上端法兰124a:第一插入孔
124b:第二插入孔125a:第一引导突起
125b:第二引导突起126:结合片
126a:结合片孔140:第二空气引导板
141:第二空气引导板主体146:结合片
146a:结合片孔150:第一外侧板
151:第一外侧板上端法兰152:第一插入部
153:第一固定孔154:第一引导孔
160:第二外侧板161:第二外侧板上端法兰
162:第二插入部163:第二固定孔
164:第二引导孔170:底板
210:燃烧器主框架213:空气孔
220:燃烧器副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燃烧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的燃烧装置的沿A-A线的剖面图;图3为图1中的燃烧装置的沿B-B线的剖面图;图4为图1中的燃烧装置的沿A-A线切开的立体图。
本发明的燃烧装置1包括:送风机10,供应空气;燃烧器20,燃烧所述空气和气体的混合气体;热交换器30,利用所述燃烧器20的燃烧热而实现与内部的水的热交换;燃烧室40,形成于所述燃烧器20与热交换器30之间。
所述燃烧室40为进行燃烧的空间,并且包括:燃烧室内壁120、140,围绕燃烧室40的内部空间;燃烧室外壁110、130、150、160,围绕所述燃烧室内壁120、140的外侧,以使燃烧室外壁110、130、150、160与所述燃烧室内壁120、140之间形成能够使从送风机10供应的空气流动的空气流动空间101。
所述燃烧室外壁110、130、150、160包括:后板110,以围绕燃烧室40的后方外侧的方式配备;前板130,以围绕燃烧室40的前方外侧的方式配备;第一外侧板150和第二外侧板160,以围绕燃烧室40的左右外侧的方式配备。
其中,“前方”指的是以燃烧室40为基准而布置有前板130的方向,“后方”指的是以燃烧室40为基准而布置有后板110的方向。
所述燃烧室内壁120、140以从所述燃烧室外壁110、130、150、160向内侧方向分离的方式设置,以在燃烧室内壁120、140与所述燃烧室外壁110、130、150、160之间形成空气流动空间101。
所述燃烧室内壁120、140由第一空气引导板120和第二空气引导板140构成,所述第一空气引导板120被布置为在该第一空气引导板120与所述后板110、第一外侧板150以及第二外侧板160之间形成空气流动空间101,所述第二空气引导板140则布置为在该第二空气引导板140与所述前板130之间形成空气流动空间101。
所述空气流动空间101作为从送风机10供应的空气的一部分向上移动以冷却燃烧室40的空间,以围绕燃烧室内壁120、140的外侧的方式形成,从而阻断燃烧室40内部的高温热量传递到燃烧室外壁110、130、150、160。
所述燃烧室40的下部形成有燃烧器20,并且形成有用于支撑所述燃烧器20的燃烧器主框架210和燃烧器副框架220。
所述燃烧器主框架210和燃烧器副框架220中,燃烧器20的前端和后端插入到凹槽或者卡接于卡接部212,从而固定燃烧器20。
所述燃烧器主框架210的下部一体地形成有整流板211,该整流板211形成有多个空气通过孔211a。
所述整流板211针对燃烧器20的下部总面积而以预定比率分配由送风机10供应的空气,向上通过所述多个空气通过孔211a的空气被供应到空气流动空间101。
所述燃烧器主框架210的上端形成有多个空气孔213,所述空气孔213形成于所述第二空气引导板140的内侧,于是通过所述整流板211的空气通过孔211a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所述空气孔213而喷出到第二空气引导板140的内侧空间。
通过所述空气孔213而向上喷出的空气沿着第二空气引导板140的内侧壁面而向上侧形成空气的流动,从而阻止燃烧器20中燃烧时产生的高温的燃烧热传递到第二空气引导板140。
并且,燃烧器副框架220的上端与第一空气引导板120之间形成有缝隙102,于是通过所述整流板211的空气通过孔211a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所述缝隙102而喷出到第一空气引导板120的内侧空间。
通过所述缝隙102向上喷出的空气沿着第一空气引导板120的内侧壁面而向上侧形成空气流,从而阻断燃烧器20中燃烧产生的高温的燃烧热传递到第一空气引导板120。
所述送风机10与燃烧器20之间形成有用于使从所述送风机10供应的空气流动的空气流动通道15。所述空气流动通道15为形成于所述燃烧器20的下部的空间,从所述送风机10供应的空气向上移动而流入到所述空气流动通道15,然后其中一部分通过所述整流板211的空气通过孔211a喷出,其余的空气则沿着水平方向流动后,通过形成于所述空气流动通道15的一侧上部的燃烧器20的混合气体流入口21而与燃料气体混合并流入到燃烧器20内部。
所述燃烧器20的混合气体流入口21用于使燃料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流入,混合气体流入口21的侧部形成有用于喷出燃料气体的气体喷嘴230。
图5为本发明的燃烧室内壁和燃烧室外壁结合的状态下前板与第二空气引导板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为图5的沿C-C线的剖面图以及局部放大图;图7为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外侧板和第二外侧板以及底板的立体图;图8为示出本发明的后板的立体图;图9为示出本发明的第一空气引导板的立体图;图10为示出本发明的第二空气引导板的立体图。
参考图5,所述燃烧室内壁120、140包括:第一空气引导板120,水平剖面以“匸”字形构成,以用于隔断所述燃烧室40的左右侧面和后表面这三面;第二空气引导板140,用于隔断前表面,该前表面为除了第一空气引导板120隔断的三个面之外的剩余的一个面。
所述第一空气引导板120包括:中央板121、在所述中央板121的两侧端分别弯曲而形成的第一内侧板122a和第二内侧板122b。
所述中央板121与后板110结合,并且中央板121与后板110之间形成有空气流动空间101。
所述第一内侧板122a与第一外侧板150结合,并且在第一内侧板122a与第一外侧板150之间形成有空气流动空间101。
所述第二内侧板122b与第二外侧板160结合,并且在第二内侧板122b与第二外侧板160之间形成有空气流动空间101。
所述第二空气引导板140结合于前板130的内侧面,并且在第二空气引导板140与前板130之间形成有空气流动空间101。
参考图9,所述第一空气引导板120以如下方式形成:将一个薄板弯曲为剖面呈“匚”字形,从而一体地形成中央板121和第一内侧板122a以及第二内侧板122b。如果这样一体地形成“匚”字形剖面的第一空气引导板120,则需要组装的部件的数量减少,从而可以简化组装工艺。
在所述第一内侧板122a和第二内侧板122b的上端分别形成有分别向外侧方向弯曲的第一内侧板上端法兰123a和第二内侧板上端法兰123b。
在所述第一内侧板122a与第一内侧板上端法兰123a的交界部分形成有沿着所述第一内侧板122a的前后长度方向切开的形状的第一插入孔124a。
在所述第二内侧板122b与第二内侧板上端法兰123b的交界部分形成有沿着所述第二内侧板122b的前后长度方向切开的形状的第二插入孔124b。
在所述中央板121的下端部形成有剖面为“(横折)”形状的结合片126,该结合片126相接于所述后板110,以使所述中央板121与后板110之间形成所述空气流动空间101。
所述结合片126中与所述后板110相接的部分形成有结合片孔126a,该结合片孔126a用于插入从所述燃烧室外壁110的内侧面突出的突起部113。
在所述第一内侧板上端法兰123a和第二内侧板上端法兰123b的前方端部分别形成有向下方弯曲的“L”字形状的第一引导突起125a和第二引导突起125b。
参考图7,把一个薄板弯曲为“凵”字形状,从而一体地形成第一外侧板150和第二外侧板160以及底板170。
在所述第一外侧板150的上端形成有:第一外侧板上端法兰151,向内侧方向弯曲而形成,以与所述第一内侧板上端法兰123a的底面相接。
在所述第二外侧板160的上端形成有:第二外侧板上端法兰161,向内侧方向弯曲而形成,以与所述第二内侧板上端法兰123b的底面相接。
所述第一外侧板上端法兰151中形成有向上突出以插入到第一内侧板122a的第一插入孔124a中的第一插入部152。所述第一插入部152可以通过向上弯曲所述第一外侧板上端法兰151的内侧端部而形成。
所述第二外侧板上端法兰161中形成有向上突出以插入到第二内侧板122b的第二插入孔124b中的第二插入部162。所述第二插入部162可以通过向上弯曲所述第二外侧板上端法兰161的内侧端部而形成。
如上所述,在第一外侧板150和第二外侧板160上分别形成第一插入部152和第二插入部162,并在第一内侧板122a和第二内侧板122b上形成第一插入孔124a和第二插入孔124b,以使所述第一插入部152和第二插入部162分别插入,于是可以通过插入操作使“匚”字形剖面形状的第一空气引导板120简单地组装于第一外侧板150和第二外侧板160,从而可以简化组装工艺。
在所述第一外侧板上端法兰151和第二外侧板上端法兰161中分别形成有用于固定热交换器30的第一固定孔153和第二固定孔163。
在第一外侧板上端法兰151和第二外侧板上端法兰161中形成有第一引导孔154和第二引导孔164,以使当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引导突起125a和第二引导突起125b之后向后方移动时得以实现引导。
所述第一引导孔154和所述第二引导孔164沿着前后方向以预定的长度贯通第一外侧板上端法兰151和第二外侧板上端法兰161而形成,并且为了容易地插入所述第一引导突起125a和所述第二引导突起125b,以大于第一引导突起125a和第二引导突起125b的长度形成。
所述第一引导突起125a和第二引导突起125b以“L”字形构成,所以在分别插入到所述第一引导孔154和第二引导孔164之后,如果向后方牵引第一空气引导板120,则第一空气引导板120在向后方移动预定距离后,因“L”字形构造的所述第一引导突起125a和第二引导突起125b而被卡定,从而被限制更进一步的向后移动。
通过弯曲薄板而形成的大面积的第一空气引导板120无法牢固地维持形状并产生变形,如果将这样的第一空气引导板120结合于第一外侧板150和第二外侧板160以及后板110,则与对象物之间的组装位置无法精确匹配,所以存在组装作业困难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中具有分别插入到第一引导孔154和第二引导孔164的第一引导突起125a和第二引导突起125b,于是在将第一空气引导板120结合于第一外侧板150和第二外侧板160的情况下,可以向后方牵引第一空气引导板120而将其位置固定在预定的位置处,并在固定所述第一空气引导板120的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突起部113插入到所述中央板121的结合片孔126a中,从而在固定住与对象部件之间的结合位置的状态下,可以轻而易举地组装。
参考图8,配备用于构成燃烧室外壁的后板110。所述后板110包括:四边形平板形状的后板主体111;后板法兰112a、112b、112c,在所述后板主体111的两侧部和下端边缘处弯曲形成,并分别结合于第一外侧板150和第二外侧板160以及底板170的边缘;一双突起部113,在所述后板主体111的中央部向前方突出。
所述突起部113插入到形成于所述第一空气引导板120的结合片126的结合片孔126a。
参考图6,在第一空气引导板120的中央板121与后板110之间形成有空气流动空间101,并且后板110的突起部113插入到第一空气引导板120的结合片126上形成的结合片孔126a,在此状态下对朝向结合片孔126a的内侧突出的突起部113加压而成型,从而实现第一空气引导板120与后板110的结合。
如图6的(b)所示,所述突起部113在成型之前以圆筒形状构成并插入到结合片孔126a,并且在成型之后突起部113的直径形成为大于结合片孔126a的直径,从而防止突起部113从结合片孔126a脱离。
如果以如上所述地使插入到结合片孔126a的突起部113成型的方法进行组装,可以使第一空气引导板120的中央板121容易地结合于后板110,所以可以简化组装工艺。
参考图10,第二空气引导板140包括:第二空气引导板主体141,在该第二空气引导板140与前板130之间形成空气流动空间101;法兰部142,用于维持与前板130相隔的间距;多个结合片146,为了插入形成于前板130的突起部133而形成有结合片孔146a。
所述第二空气引导板140的结合片146以及结合片孔146a的功能同于第一空气引导板120的结合片126以及结合片孔126a的功能。并且,所述突起部133的结合构造也与后板110的突起部113的结构构造相同。
所以,第二空气引导板140和前板130也可以容易地结合,因而可以简化组装工艺。
以上已详细说明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请求保护的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实现多种显而易见的变形实施,这种变形实施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具有燃烧室冷却结构的燃烧装置,包括:
送风机(10),用于供应空气;
燃烧器(20),燃烧所述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气体;
热交换器(30),利用所述燃烧器(20)的燃烧热而实现与内部的水的热交换;
燃烧室(40),形成于所述燃烧器(20)与热交换器(30)之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燃烧室冷却结构的燃烧装置具有:
燃烧室内壁(120、140),围绕所述燃烧室(40);
燃烧室外壁(110、130、150、160),围绕所述燃烧室内壁(120、140)的外侧,以使该燃烧室外壁(110、130、150、160)与所述燃烧室内壁(120、140)之间形成用于使从所述送风机(10)供应的空气流动的空气流动空间(101),
其中,所述燃烧室内壁(120、140)包括:
第一空气引导板(120),以水平剖面为“匸”字的形状构成以隔断所述燃烧室(40)的三面,并与所述燃烧室外壁(110、150、160)结合;
第二空气引导板(140),隔断被所述第一空气引导板(120)隔断并结合于所述燃烧室外壁(130)的三面之外的剩余的一面,
其中,所述第一空气引导板(120)包括:
中央板(121);
第一内侧板(122a)和第二内侧板(122b),分别在所述中央板(121)的两侧端弯曲而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燃烧室冷却结构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内侧板(122a)和第二内侧板(122b)的上端分别形成有分别向外侧方向弯曲的第一内侧板上端法兰(123a)和第二内侧板上端法兰(123b),
在所述第一内侧板(122a)与第一内侧板上端法兰(123a)的交界部分形成有沿着所述第一内侧板(122a)的长度方向切开的形状的第一插入孔(124a),
在所述第二内侧板(122b)与第二内侧板上端法兰(123b)的交界部分形成有沿着所述第二内侧板(122b)的长度方向切开的形状的第二插入孔(124b),
所述燃烧室外壁(110、130、150、160)由配备于所述第一内侧板(122a)的外侧的第一外侧板(150)和配备于所述第二内侧板(122b)的外侧的第二外侧板(160)构成,
在所述第一外侧板(150)的上端形成有向上突出以插入到所述第一插入孔(124a)的第一插入部(152),
在所述第二外侧板(160)的上端形成有向上突出以插入到所述第二插入孔(124b)的第二插入部(16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燃烧室冷却结构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外侧板上端法兰(151),所述第一外侧板(150)的上部向内侧方向弯曲而形成,以使形成的第一外侧板上端法兰(151)相接于所述第一内侧板上端法兰(123a)的底面;
第二外侧板上端法兰(161),所述第二外侧板(160)的上部向内侧方向弯曲而形成,以使形成的第二外侧板上端法兰(161)相接于所述第二内侧板上端法兰(123b)的底面,
其中,所述第一插入部(152)在所述第一外侧板上端法兰(151)的内侧端部向上突出,所述第二插入部(162)在所述第二外侧板上端法兰(161)的内侧端部向上突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燃烧室冷却结构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板(121)中在所述中央板(121)与燃烧室外壁(110)之间形成有剖面为横折形状的结合片(126),该结合片(126)相接于所述燃烧室外壁(110)以形成所述空气流动空间(101),
所述结合片(126)中,与所述燃烧室外壁(110)相接的部分中形成有结合片孔(126a),以用于插入从所述燃烧室外壁(110)的内侧面突出的突起部(113),
在所述突起部(113)插入到所述结合片孔(126a)的状态下,将所述突起部(113)成型为所述突起部(113)的突出部分比所述结合片孔(126a)更大,从而防止所述突起部(113)从所述结合片孔(126a)脱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燃烧室冷却结构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内侧板(122a)和第二内测板(122b)的上端分别形成有分别向外侧方向弯曲的第一内侧板上端法兰(123a)和第二内测板上端法兰(123b),
在所述第一内侧板上端法兰(123a)和第二内侧板上端法兰(123b)的前方端部分别形成有向下方弯曲的“L”字形状的第一引导突起(125a)和第二引导突起(125b),
所述燃烧室外壁(110、130、150、160)由配备于所述第一内侧板(122a)的外侧的第一外侧板(150)和配备于所述第二内侧板(122b)的外侧的第二外侧板(160)构成,
形成有第一外侧板上端法兰(151)和第二外侧板上端法兰(161),该第一外侧板上端法兰(151)由所述第一外侧板(150)的上部向内侧方向弯曲而形成,以与所述第一内侧板上端法兰(123a)的底面相接,该第二外侧板上端法兰(161)由所述第二外侧板(160)的上部向内侧方向弯曲而形成,以与所述第二内侧板上端法兰(123b)的底面相接,
在所述第一外侧板上端法兰(151)和第二外侧板上端法兰(161)中形成有第一引导孔(154)和第二引导孔(164),以用于当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引导突起(125a)和第二引导突起(125b)之后向后方移动时得以实现引导。
CN201510829065.1A 2014-11-25 2015-11-25 具有燃烧室冷却结构的燃烧装置 Active CN1056272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165414A KR101596715B1 (ko) 2014-11-25 2014-11-25 연소실 냉각 구조를 갖는 연소장치
KR10-2014-0165414 2014-11-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27298A true CN105627298A (zh) 2016-06-01
CN105627298B CN105627298B (zh) 2018-07-17

Family

ID=55449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29065.1A Active CN105627298B (zh) 2014-11-25 2015-11-25 具有燃烧室冷却结构的燃烧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596715B1 (zh)
CN (1) CN10562729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54102A1 (zh) * 2018-02-10 2019-08-15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燃烧室结构和燃气热水器
CN112747469A (zh) * 2019-10-31 2021-05-04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燃烧室和燃气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47473A (zh) * 2019-10-31 2021-05-04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燃气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61516A (en) * 1979-10-22 1981-05-27 Gasutaa:Kk Forced air-cooling type instantaneous hot water heater
JPS58190644A (ja) * 1982-04-28 1983-11-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温風暖房装置
JPS60178213A (ja) * 1984-02-27 1985-09-12 Sanden Corp 給湯機
CN1052730A (zh) * 1989-12-22 1991-07-0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燃烧设备及此种设备中的燃烧方法
CN1199837A (zh) * 1997-05-17 1998-11-25 Abb研究有限公司 燃烧室
CN201368451Y (zh) * 2009-03-09 2009-12-23 徐州燃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墙体强制通风冷却式燃烧设备
CN202083022U (zh) * 2011-06-01 2011-12-21 普鲁卡姆电器(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取暖器
CN102741620A (zh) * 2009-11-20 2012-10-17 韦巴斯托股份公司 加热器
CN103196218A (zh) * 2013-04-18 2013-07-10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正压引射式全预混燃烧供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03126B1 (ko) * 2011-12-05 2013-09-09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연소장치
KR101186499B1 (ko) * 2012-04-30 2012-09-27 (주)닉스틸 조립식 화로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61516A (en) * 1979-10-22 1981-05-27 Gasutaa:Kk Forced air-cooling type instantaneous hot water heater
JPS58190644A (ja) * 1982-04-28 1983-11-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温風暖房装置
JPS60178213A (ja) * 1984-02-27 1985-09-12 Sanden Corp 給湯機
CN1052730A (zh) * 1989-12-22 1991-07-0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燃烧设备及此种设备中的燃烧方法
CN1199837A (zh) * 1997-05-17 1998-11-25 Abb研究有限公司 燃烧室
CN201368451Y (zh) * 2009-03-09 2009-12-23 徐州燃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墙体强制通风冷却式燃烧设备
CN102741620A (zh) * 2009-11-20 2012-10-17 韦巴斯托股份公司 加热器
CN202083022U (zh) * 2011-06-01 2011-12-21 普鲁卡姆电器(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取暖器
CN103196218A (zh) * 2013-04-18 2013-07-10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正压引射式全预混燃烧供热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54102A1 (zh) * 2018-02-10 2019-08-15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燃烧室结构和燃气热水器
CN112747469A (zh) * 2019-10-31 2021-05-04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燃烧室和燃气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596715B1 (ko) 2016-02-23
CN105627298B (zh) 2018-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07723B (zh) 空调送风装置及空调
US10094589B2 (en) Fin-and-tube type heat exchanger and water heater including the same
CN105627298A (zh) 具有燃烧室冷却结构的燃烧装置
CN101395433B (zh) 单罐式组合热源机
CN104929698B (zh) 具有受冷却圆角的涡轮导叶
JP2016183813A (ja) 燃焼装置
JP4252971B2 (ja) 1缶式複合熱源機
CN101206031B (zh) 强制供气式燃烧装置
CN102109281A (zh) 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热水装置
CN105737150A (zh) 燃烧装置
US10794640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water heater including same
CN103216848A (zh) 具有冲击套筒孔和扰流器的燃烧器组件
CN104930544A (zh) 具有冷却套管的燃烧室
JP2016011824A (ja) 燃焼装置
WO2015004292A4 (es) Intercambiador para calderas de calefacción
EP3477199B1 (en) Combustion apparatus
CN105091084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04180389A (zh) 排气箱以及具备该排气箱的燃烧装置
CN109654720B (zh) 燃烧装置
CN105737151A (zh) 燃烧装置
CN114396619A (zh) 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CN211903315U (zh) 一种燃烧器及热水器
CN108361699B (zh) 一种浓淡型燃气燃烧器及其安装方法
JP5612394B2 (ja) 液体加熱装置
JP2009030973A (ja) 1缶式複合熱源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