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24064A - 一种水质净化微生物菌及菌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质净化微生物菌及菌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24064A
CN105624064A CN201610105657.3A CN201610105657A CN105624064A CN 105624064 A CN105624064 A CN 105624064A CN 201610105657 A CN201610105657 A CN 201610105657A CN 105624064 A CN105624064 A CN 1056240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bial
strain
agent capable
days
composite bacter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0565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24064B (zh
Inventor
闫志英
袁月祥
许力山
廖银章
李志东
李东
刘晓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61010565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240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240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240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240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240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R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C12C - C12Q, RELATING TO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0Microorganisms ; Processes using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1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using 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5Bacterial isol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20Heavy metals or heavy metal compound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菌株及菌剂,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株光合细菌菌株HL,经鉴定为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sp.)CGMCC?No.11874,该菌株生长繁殖快、菌体浓度高、抗杂菌污染能力强,能够在光照或黑暗条件下降解和去除各种污染物。本发明还提供了含有该菌株的微生物菌剂及该菌株与另一株光合细菌菌株制成的复合菌剂。本发明提供的菌剂微生物可以在处理废水中良好生长,占据有利生态位,抑制致病微生物生长繁殖。

Description

一种水质净化微生物菌及菌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菌株及菌剂,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各种污水水质净化的微生物菌株及菌剂,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工业废水(如重金属废水、石油废水、造纸废水)和生活污水(如餐饮业含油废水、养殖废水)大量的产生。以上废水排入水体后,对水体及环境的生态系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严重时会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水生动物因急性或慢性中毒而死亡,进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并使经济严重受损。因此,水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水危机已经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水产养殖即各类水产生物(如鱼类、软体动物、甲壳类和植物)的养殖。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但伴随的渔业水质污染事故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养殖过程产生的大量残饵和粪便等主要污染物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各种藻类的大量繁殖,有些藻类有毒,使鱼类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小,影响和破坏水体生态平衡。或者直接产生毒性,影响水产动物生长和发育,给水产养殖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含油脂废水主要来自于食用油加工、屠宰、肉制品加工、餐饮等行业排放的废水。含油脂废水成份复杂,富含蛋白质及油脂,含有大量SS、动植物油、COD、BOD等污染物,是一种典型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污染。
重金属废水是一种对生态环境危害极大的工业废水,主要来源于采矿、选矿、冶炼、电镀、化工、制革和造纸工业,这些工业产生的含汞、铬、镉、镍、铜、铅等重金属废水具有较大的毒性,不仅对水生生物构成威胁,而且通过食物链能积累到较高的浓度,并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健康。
养殖废水、含油脂废水及重金属废水等各类废水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处理法。采用物理方法处理废水,能在短时间大幅度降低生化耗氧量(BOD)值,除污量大,见效快,但构建设施投资大,运行成本高,适用于高BOD值污水的处理。化学法是利用较强的氧化和杀菌能力杀灭废水中的病原菌,能使其快速分解水中的有机质和还原无机质,但化学药剂、抗生物及臭氧在降解污染物与消毒过程中的大量使用,会对水体及养殖的各种水产品产生二次污染。生物法是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微生物,来控制、消除水体的污染物。与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废水相比,生物法具有成本低,投资少,条件温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是目前污染治理的主流技术。
光合细菌(photopsyntheticbacteria,简称PSB)为万亿年前地球上出现最早的生物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田、湖泊、江河、海洋、活性污泥及土壤内,它以光作为能源、生长不受氧浓度的限制,能够随着生长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代谢类型,在厌氧光照或好氧黑暗条件下可以利用自然界中的有机物、硫化物、氨等作为供氢体兼碳源,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其中某些种类能够忍受高浓度有机物,具有较强的去除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并且对重金属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污染水体的修复与治理。
当前,制约光合细菌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障碍是现有光合细菌菌株一般生长缓慢,一般培养要7天以上才能达到一定的菌体浓度,并且对光照和营养底物要求苛刻,同时培养过程中极易杂菌污染,导致光合细菌应用成本相对高昂。所以培育生长繁殖快、菌体浓度高和抗杂菌污染能力强的高效光合细菌菌株对推动光合细菌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光合细菌菌株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光合细菌菌株HL,经鉴定为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sp.)CGMCCNo.11874,该菌株生长繁殖快、菌体浓度高、抗杂菌污染能力强,能够在光照或黑暗条件下降解和去除各种污染物。
该菌株从池塘底泥样品中筛选得到,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简称为CGMCC,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藏编号为:CGMCCNo.11874),保藏日期为:2015年12月14日。该菌性状特征如下:
(1)形态特征
菌体呈杆状,略弯,菌体大小0.7~0.9×1.2~2.3μm,在固体平板上菌落圆而小,呈鲜红至暗红。
(2)培养性质
在液体培养基中厌氧光照或微好氧光照下,30~40℃培养3天后,菌液均呈红色至鲜红色,后期转为红褐色,老培养物形成均质易扩散的沉淀;在固体培养基平板培养:30~40℃培养5天可大量生长,菌落表面凸起,边缘规则,小而圆,光滑无褶皱,菌落鲜红。
一株光合细菌菌株——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sphaeroides)LQCGMCCNo.12183,从河水样品中分离筛选得到,该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藏编号为:CGMCCNo.12183,保藏日期为:2012年1月8日。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环保无毒害净化水质的HL微生物菌剂。该菌剂可以用于各类废水净化处理。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环保无毒害净化水质的微生物复合菌剂,该复合菌剂含有一株光合细菌菌株——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sp.)HLCGMCCNO.11874和另一株光合细菌菌株——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sphaeroides)LQCGMCCNo.12183。该菌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所用菌株为红假单胞菌HL和类球红细菌LQ,类球红细菌LQ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购买获得;
(2)液态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制作方法:
1)将红假单胞菌HL和类球红细菌LQ的菌种分别接入固体斜面活化培养基活化备用。
2)将灭菌处理过的液体培养基定量备用。
3)将活化后的菌种分别接入灭菌处理过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微生物培养。
4)将培养好的各菌液计数调节(优选分别调二菌株的含菌量均大于等于109CFU/mL),再将两种菌液进行组合配伍成混合菌液(优选按比例为1~5:1~5(体积/体积)进行组合),即为液态微生物复合菌剂。
其中所述的固体斜面活化培养基成分为:酵母膏3g、蛋白胨3g、CaCl20.3g、MgSO4·7H2O0.5g、琼脂15-20g、加水至1000mL,调节pH至6.8。
其中所述的液体培养基成分为:酵母膏1g、MgCl20.2g、NH4Cl1g、K2HPO40.5g、NaCl1g、NaHCO31g、加水至1000mL,调节pH至6.8。
其中所述的培养基灭菌方法为:高压蒸汽121℃灭菌30min。
其中所述的微生物培养方法为:30℃、2000Lx光照下厌氧培养3-6d。
(3)固态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制作方法:
1)将灭菌处理过的沸石粉干燥定量,作吸附剂用。
2)将上述制备得到的液态微生物复合菌剂按照每升液体加入吸附剂1千克,搅拌混匀,然后在40℃恒温培养箱中烘干培养20-24小时,至含水量为15-20%,即为固态微生物复合菌剂,将菌剂在4℃-10℃低温下封包保存。
上述制备的微生物复合菌剂的主要指标为:
液态微生物复合菌剂:活菌数大于等于10亿CFU/mL;pH6-7;颜色呈红色、乳浊状。
固态微生物复合菌剂:活菌数大于等于10亿CFU/g;颗粒干燥。
(4)使用方法及条件:
该微生物复合菌剂用于水质改良,其使用方法为:液态微生物复合菌剂直接喷洒于待净化水体中,使用投加量为待净化水体体积的1-5‰;固态微生物复合菌剂先用生理盐水把菌剂调匀,在30℃环境下活化3-5小时,随后散撒于待净化水体中,所使用的固态微生物复合菌剂的用量为待净化水体体积的0.5-10%。
本发明的优越之处在于:
(1)本发明提供了一株新的光合细菌菌株——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sp.)HLCGMCCNO.11874,该菌株具有生长速度快,菌体密度高,抗杂菌污染能力强的特征,这些特征保证了该菌株在污染水体中与土著微生物竞争占位的绝对优势;并且菌体蛋白含量高,对固定水体中典型污染因子氨氮具有重要意义。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环保无毒害净化水质的微生物复合菌剂。
(3)菌剂微生物可以在处理废水中良好生长,占据有利生态位,抑制了致病微生物生长繁殖,降低有害物质滋生从而有效降低水产养殖损失及水体污染,并保证了养殖动物的安全性。
(4)实现了菌株的有效组合,组合后的菌剂比传统单菌改良水体效果明显提高。
(5)符合生物安全法规,菌剂中包含的菌株均从池塘底泥中筛选得到,不会对周围环境和生态平衡造成危害。
(6)使用方便,包装、运输便利,易形成商品化。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菌株HL选育及生理生化特征
(1)红假单胞菌菌株HL的选育方法,步骤如下:
1)将10g取自四川双流区永安镇新街村鱼塘的底泥研碎悬于90mL无菌蒸馏水中震荡均匀,煮沸15min,冷却后梯度稀释,并涂布于筛选培养基中,30℃下培养72h,得到菌落,筛选培养基为光合细菌固体培养基(g/L)的组成为:酵母膏1g、MgCl20.2g、NH4Cl1g、K2HPO40.5g、NaCl1g、NaHCO31g、补水至1000mL,调节pH至6.8。
2)挑选菌落鲜红、生长旺盛、表面光滑的菌落6株,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将这6株菌进行反复划线培养三次以上,以获得纯菌株,接种于光合细菌液体培养基中,于30℃下培养72h,得到纯菌株种子液。
3)将纯菌株种子液按照1~5%的接种量接种到含100ml液体发酵培养基的500ml血清瓶中,于30℃,100r/min发酵培养72h。选择发酵液鲜红、菌体浓度较高的第2号菌,命名为HL。
(2)红假单胞菌菌株HL的生理生化特征见下表1。
表1HL的生理生化性质
实施例2
菌株HL微生物菌剂制备。
(1)将高温灭菌处理(121℃、30分钟)的固体斜面培养基备用,固体斜面培养基的配方为:酵母膏3g、蛋白胨3g、CaCl20.3g、MgSO4·7H2O0.5g、琼脂15-20g、加水至1000mL,调节pH至6.8。
(2)将菌种HL接入灭菌处理过(121℃、30分钟)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中活化备用。
(3)将高温灭菌处理过(121℃、30分钟)的液体培养基定量备用,液体培养基配方为:酵母膏1g、MgCl20.2g、NH4Cl1g、K2HPO40.5g、NaCl1g、NaHCO31g、加水至1000mL,调节pH至6.8。
(4)将活化的菌种HL接入到液体培养基中振荡(30℃、100转/分钟)培养72小时,再将培养好的菌液计数调节,调HL菌株的含菌量大于等于109CFU/mL,即为液态HL微生物菌剂。
(5)将灭菌处理过的沸石粉干燥定量,作吸附剂用,将定量的液态HL微生物菌剂加入吸附剂中,加入量为:液态HL微生物菌剂1L+吸附剂1Kg,然后在40℃的恒温培养箱中烘干至含水量为15%~20%,即为固态HL微生物菌剂,最后在4℃-10℃低温下封包保存。
实施例3
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制备。
A、液态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
(1)将菌种HL和LQ分别接入固体斜面培养基活化备用,所述固体斜面培养基成分均为:酵母膏3g、蛋白胨3g、CaCl20.3g、MgSO4.7H2O0.5g、琼脂15-20g、加水至1000mL,调节pH至6.8。
(2)将灭菌处理过的液体培养基定量备用,所述液体培养基成分为:酵母膏1g、MgCl20.2g、NH4Cl1g、K2HPO40.5g、NaCl1g、NaHCO31g、加水至1000mL,调节pH至6.8。
(3)将活化后的两菌种分别接入灭菌处理过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微生物培养:培养基灭菌处理方法为:高压蒸汽121℃下灭菌30min;微生物培养方法为:30℃、2000Lx光照下厌氧培养3-6d。
(4)分别将培养好的各菌液计数调节,分别调二菌株的含菌量均大于等于109CFU/mL,然后将菌液按比例为1~5:1~5(体积/体积)进行组合,即为液态微生物复合菌剂。
B、固态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制作方法:
(1)将灭菌处理过的沸石粉干燥定量,作吸附剂用。
(2)每升液态微生物复合菌剂加入吸附剂1千克,搅拌混匀,然后在40℃恒温培养箱中烘干培养20-24小时,至含水量为15-20%,即为固态微生物复合菌剂,最后在4℃-10℃低温下封包保存。
实施例4
本发明所提供的菌株HL制备的微生物菌剂运用于水产养殖废水净化处理:
(1)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态HL微生物菌剂运用于水产养殖废水净化处理。
本试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试验设置如下:
试验组:向装有50L鲫鱼养殖废水的露天透明玻璃鱼缸中投加2.0%废水体积量的HL微生物菌剂。
对照组:向装有50L鲫鱼养殖废水的露天透明玻璃鱼缸中投加等量的液体培养基。
每隔两天测量对照组和试验组的COD、NH3-N二个指标变化,并根据试验数据计算COD去除率、NH3-N降解率,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液态HL微生物菌剂净化水质效果
由表2可知,养殖废水添加菌剂后,2天、4天、6天、8天和10天COD和NH3-N浓度均比对照明显降低,其中10天后对照组COD浓度为2008mg/L,试验组为461mg/L,比对照组降低77.04%;10天后对照组NH3-N浓度为401mg/L,试验组为157mg/L,比对照组降低60.85%。
(2)本发明所提供的固态HL微生物菌剂运用于水产养殖废水净化处理。
本试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试验设置如下:
试验组:向装有50L鲫鱼养殖废水的露天透明玻璃鱼缸中投加5.0%废水体积量的固态HL微生物菌剂。固态菌剂在投加前先用生理盐水调匀,再在30℃条件下活化3小时。
对照组:向装有50L鲫鱼养殖废水的露天透明玻璃鱼缸中投加等体积量的沸石粉。
每隔两天测量对照组和试验组COD、NH3-N二个指标变化,并根据试验数据计算COD去除率、NH3-N降解率,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固态HL微生物菌剂净化水质效果
由表3可知,养殖废水添加菌剂后,2天、4天、6天、8天和10天COD和NH3-N浓度均比对照明显降低,其中10天后对照组COD浓度为2228mg/L,试验组为486mg/L,比对照组降低78.19%;10天后对照组NH3-N浓度为372mg/L,试验组为138mg/L,比对照组降低62.90%。
实施例5
本发明所提供的菌株HL制备的微生物菌剂运用于食用油废水净化处理:
(1)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态HL微生物菌剂运用于食用油废水净化处理。
本试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试验设置如下:
试验组:向装有50L含油量为3000mg/L的食用油废水的处理装置中投加3.0%废水体积量的液态HL微生物菌剂。
对照组:向装有50L含油量为3000mg/L的食用油废水的处理装置中投加等体积量的液体培养基。
每隔两天测量对照组和试验组含油量指标变化,并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去油率,测定结果如表4:
表4液态HL微生物菌剂降油效果
由表4可知,废水添加菌剂后,2天、4天、6天和8天油浓度均比对照明显降低,其中8天后对照组油浓度为2661mg/L,试验组为321mg/L,比对照组降低87.94%。
(2)本发明所提供的固态HL微生物菌剂运用于食用油废水净化处理。
本试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试验设置如下:
试验组:向装有50L含油量为3000mg/L的食用油废水的处理装置中投加8.0%废水体积量的固态HL微生物菌剂。固态菌剂在投加前先用生理盐水调匀,再在30℃条件下活化5小时。
对照组:向装有50L含油量为3000mg/L的食用油废水的处理装置中投加等体积量的沸石粉。
每隔两天测量对照组和试验组含油量指标变化,并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去油率,测定结果如表5:
表5固态HL微生物菌剂的降油效果
由表5可知,废水添加菌剂后,2天、4天、6天和8天油浓度均比对照明显降低,其中8天后对照组油浓度为2581mg/L,试验组为141mg/L,比对照组降低94.54%。
实施例6
本发明所提供的菌株HL制备的微生物菌剂运用于含Cu2+重金属废水净化处理:
(1)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态HL微生物菌剂运用于含Cu2+重金属废水净化处理。
本试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试验设置如下:
试验组:向装有50L重金属废水的处理装置中投加5.0%废水体积量的液态HL微生物菌剂。
对照组:向装有50L重金属废水的处理装置中投加等体积量的液体培养基。
每隔两天测量对照组和试验组Cu2+浓度指标变化,并根据试验数据计算Cu2+去除率,测定结果如表6:
表6液态HL微生物菌剂去除重金属效果
由表8可知,重金属废水添加菌剂后,1天、2天、3天和4天CU2+浓度均比对照明显降低,其中4天后对照组Cu2+浓度为83.2mg/L,试验组为15.1mg/L,比对照组降低81.85%。
(2)本发明所提供的固态HL微生物菌剂运用于含Cu2+重金属废水净化处理。
本试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试验设置如下:
试验组:向装有50L重金属废水的处理装置中投加10.0%废水体积量的固态HL微生物菌剂。固态菌剂在投加前先用生理盐水调匀,在在30℃条件下活化4小时。
对照组:向装有50L重金属废水的处理装置中投加等体积量的沸石粉。
每隔两天测量对照组和试验组含油量指标变化,并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去油率,测定结果如表7:
表7固态HL微生物菌剂去除重金属效果
由表7可知,重金属废水添加菌剂后,1天、2天、3天和4天CU2+浓度均比对照明显降低,其中4天后对照组Cu2+浓度为76.5mg/L,试验组为14.4mg/L,比对照组降低81.18%。
实施例7
本发明所提供的微生物复合菌剂运用于水产养殖废水净化处理:
(1)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态微生物复合菌剂运用于水产养殖废水净化处理。
本试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试验设置如下:
试验组:向装有50L鲫鱼养殖废水的露天透明玻璃鱼缸中投加0.5%废水体积量的液态微生物复合菌剂。
对照组:向装有50L鲫鱼养殖废水的露天透明玻璃鱼缸中投加等体积量的液体培养基。
每隔两天测量对照组和试验组的COD、NH3-N二个指标变化,并根据试验数据计算COD去除率、NH3-N降解率,测定结果如表8所示。
表8液态微生物复合菌剂净化水质效果
由表8可知,养殖废水添加菌剂后,2天、4天、6天、8天和10天COD和NH3-N浓度均比对照明显降低,其中10天后对照组COD浓度为2012mg/L,试验组为223mg/L,比对照组降低88.92%;10天后对照组NH3-N浓度为405mg/L,试验组为121mg/L,比对照组降低70.12%。
(2)本发明所提供的固态微生物复合菌剂运用于水产养殖废水净化处理。
本试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试验设置如下:
试验组:向装有50L鲫鱼养殖废水的露天透明玻璃鱼缸中投加1.0%废水体积量的固态微生物复合菌剂。复合菌剂在投加前先用生理盐水调匀,在在30℃条件下活化3小时。
对照组:向装有50L鲫鱼养殖废水的露天透明玻璃鱼缸中投加等体积量的沸石粉。
每隔两天测量对照组和试验组COD、NH3-N二个指标变化,并根据试验数据计算COD去除率、NH3-N降解率,测定结果如表9所示。
表9固态微生物复合菌剂净化水质效果
由表9可知,养殖废水添加菌剂后,2天、4天、6天、8天和10天COD和NH3-N浓度均比对照明显降低,其中10天后对照组COD浓度为2123mg/L,试验组为251mg/L,比对照组降低88.18%;10天后对照组NH3-N浓度为386mg/L,试验组为116mg/L,比对照组降低69.95%。
实施例8
本发明所提供的微生物复合菌剂运用于食用油废水净化处理:
(1)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态微生物复合菌剂运用于食用油废水净化处理。
本试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试验设置如下:
试验组:向装有50L含油量为3000mg/L的食用油废水的处理装置中投加1.0%废水体积量的液态微生物复合菌剂。
对照组:向装有50L含油量为3000mg/L的食用油废水的处理装置中投加等体积量的液体培养基。
每隔两天测量对照组和试验组含油量指标变化,并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去油率,测定结果如表10:
表10液态微生物复合菌剂降油效果
由表10可知,废水添加菌剂后,2天、4天、6天和8天油浓度均比对照明显降低,其中8天后对照组油浓度为2674mg/L,试验组为256mg/L,比对照组降低90.43%。
(2)本发明所提供的固态微生物复合菌剂运用于食用油废水净化处理。
本试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试验设置如下:
试验组:向装有50L含油量为3000mg/L的食用油废水的处理装置中投加2.0%废水体积量的固态微生物复合菌剂。复合菌剂在投加前先用生理盐水调匀,在在30℃条件下活化5小时。
对照组:向装有50L含油量为3000mg/L的食用油废水的处理装置中投加等体积量的沸石粉。
每隔两天测量对照组和试验组含油量指标变化,并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去油率,测定结果如表11:
表11固态微生物复合菌剂降油效果
由表11可知,废水添加菌剂后,2天、4天、6天和8天油浓度均比对照明显降低,其中8天后对照组油浓度为2572mg/L,试验组为127mg/L,比对照组降低95.06%。
实施例9
本发明所提供的微生物复合菌剂运用于含Cu2+重金属废水净化处理:
(1)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态微生物复合菌剂运用于含Cu2+重金属废水净化处理。
本试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试验设置如下:
试验组:向装有50L重金属废水的处理装置中投加2.0%废水体积量的液态微生物复合菌剂。
对照组:向装有50L重金属废水的处理装置中投加等量的液体培养基。
每隔两天测量对照组和试验组Cu2+浓度指标变化,并根据试验数据计算Cu2+去除率,测定结果如表12:
表12液态微生物复合菌剂去除重金属效果
由表12可知,重金属废水添加菌剂后,1天、2天、3天和4天CU2+浓度均比对照明显降低,其中4天后对照组Cu2+浓度为81.7mg/L,试验组为10.5mg/L,比对照组降低87.15%。
(2)本发明所提供的固态微生物复合菌剂运用于含Cu2+重金属废水净化处理。
本试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试验设置如下:
试验组:向装有50L重金属废水的处理装置中投加5.0%废水体积量的固态微生物复合菌剂。复合菌剂在投加前先用生理盐水调匀,在在30℃条件下活化3小时。
对照组:向装有50L重金属废水的处理装置中投加等体积量的沸石粉。
每隔两天测量对照组和试验组含油量指标变化,并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去油率,测定结果如表13:
表13固态微生物复合菌剂去除重金属效果
由表13可知,重金属废水添加菌剂后,1天、2天、3天和4天CU2+浓度均比对照明显降低,其中4天后对照组Cu2+浓度为72.4mg/L,试验组为9.4mg/L,比对照组降低87.02%。

Claims (9)

1.一种水质净化微生物菌,其特征在于:菌株编号为HL,经鉴定为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sp.),于2015年12月1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No.11874;菌落鲜红,菌体呈杆状,略弯,菌体大小0.7~0.9×1.2~2.3μm,在固体平板上菌落圆而小,呈鲜红至暗红。
2.一种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该菌剂含有红假单胞菌HLCGMCCNo.11874,含菌量大于等于109CFU/mL。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生物菌剂在水产养殖废水、食用油废水、含Cu2+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4.一种水质净化微生物复合菌剂,其特征在于:该复合菌剂含有红假单胞菌HL和类球红细菌LQ,其中,所述红假单胞菌HL保藏号为:CGMCCNO.11874,所述类球红细菌LQ保藏号为:CGMCCNo.12183。
5.一种液态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红假单胞菌HLCGMCCNO.11874和类球红细菌LQCGMCCNo.12183的菌种分别接入固体斜面活化培养基活化备用;
2)将经过高压蒸汽121℃灭菌30min后的液体培养基定量备用;
3)将活化后的菌种分别接入灭菌处理过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微生物培养:30℃、2000Lx光照下厌氧培养3-6d;
4)将培养好的各菌液计数调节,再将两种菌液进行组合配伍成混合菌液,即为液态微生物复合菌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液态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红假单胞菌HLCGMCCNO.11874和类球红细菌LQCGMCCNo.12183的菌液中的含菌量均大于等于109CFU/mL。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液态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红假单胞菌HLCGMCCNO.11874和类球红细菌LQCGMCCNo.12183的菌液按1~5:1~5的体积比进行组合。
8.一种固态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灭菌处理过的沸石粉干燥定量,作吸附剂;
2)将权利要求5-7任一项中制备得到的液态微生物复合菌剂按照每升液体加入吸附剂1千克,搅拌混匀,然后在40℃恒温培养箱中烘干培养20-24小时,至含水量为15-20%,即为固态微生物复合菌剂,将菌剂在4℃-10℃低温下封包保存。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在水产养殖废水、食用油废水、含Cu2+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CN201610105657.3A 2016-02-26 2016-02-26 一种水质净化微生物菌及菌剂 Active CN1056240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05657.3A CN105624064B (zh) 2016-02-26 2016-02-26 一种水质净化微生物菌及菌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05657.3A CN105624064B (zh) 2016-02-26 2016-02-26 一种水质净化微生物菌及菌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24064A true CN105624064A (zh) 2016-06-01
CN105624064B CN105624064B (zh) 2019-02-22

Family

ID=56039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05657.3A Active CN105624064B (zh) 2016-02-26 2016-02-26 一种水质净化微生物菌及菌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2406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5843A (zh) * 2016-02-26 2016-04-20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一株光合细菌菌株、含该菌株的液体肥及制备方法、应用
CN105861393A (zh) * 2016-06-15 2016-08-17 李可俊 类球红细菌k73菌株及其在地表水体生态净化中的应用
CN110252803A (zh) * 2019-07-23 2019-09-20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一种镉污染土壤复合钝化剂及其应用
CN110551667A (zh) * 2019-10-09 2019-12-10 武汉欧瑞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复合菌培养液处理养殖废水的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1925A (zh) * 2014-10-17 2015-02-25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固态菌剂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1925A (zh) * 2014-10-17 2015-02-25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固态菌剂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昌宇奇等: "流化床固定化沼泽红假单胞菌处理废水的研究", 《四川化工》 *
韩庆莉等: "甘薯淀粉废水培养类球红细菌条件优化", 《安徽农学通报》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5843A (zh) * 2016-02-26 2016-04-20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一株光合细菌菌株、含该菌株的液体肥及制备方法、应用
CN105505843B (zh) * 2016-02-26 2019-02-22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一株光合细菌菌株、含该菌株的液体肥及制备方法、应用
CN105861393A (zh) * 2016-06-15 2016-08-17 李可俊 类球红细菌k73菌株及其在地表水体生态净化中的应用
CN110252803A (zh) * 2019-07-23 2019-09-20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一种镉污染土壤复合钝化剂及其应用
CN110252803B (zh) * 2019-07-23 2021-04-30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一种镉污染土壤复合钝化剂及其应用
CN110551667A (zh) * 2019-10-09 2019-12-10 武汉欧瑞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复合菌培养液处理养殖废水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24064B (zh) 2019-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u et al. Treatment of real aquaculture wastewater from a fishery utilizing phytoremediation with microalgae
Jais et al. The dual roles of phycoremediation of wet market wastewater for nutrients and heavy metals removal and microalgae biomass production
Yadavalli et al. Two stage treatment of dairy effluent using immobilized Chlorella pyrenoidosa
Kotteswari et al. Phycoremediation of dairy effluent by using the microalgae Nostoc sp
EP3095855A1 (en) Efficient bottom treatment bacillus, composite bottom treatment inoculant prepared using same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CN104673715B (zh) 对镉具有固定效应并能促进植物生长的肠杆菌及其应用
Bhuyar et al. Removal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agro-industrial wastewater by using microalgae collected from coastal region of peninsular Malaysia
Yadavalli et al. Dairy effluent treatment and lipids production by Chlorella pyrenoidosa and Euglena gracilis: study on open and closed systems
CN105985917B (zh) 一种提高小球藻在养猪废水中生物量的方法
CN105624064B (zh) 一种水质净化微生物菌及菌剂
CN102776125A (zh) 一种降解高盐苯系物的中度嗜盐菌群的构建方法及应用
CN105779322A (zh) 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及微生态制剂和应用
Wang et al. Efficiency of Nannochloropsis oculata and Bacillus polymyxa symbiotic composite at ammonium and phosphate removal from synthetic wastewater
CN104862244A (zh) 一种去除含混合油脂废水cod的高效复合菌剂及其应用
CN106635908A (zh) 一种海洋石油降解菌、菌剂及其应用
Ruas et al. Removal of pathogens from domestic wastewater by microalgal-bacterial systems under different cultivation conditions
Bhuyar et al. Salinity reduction from poly-chem-industrial wastewater by using microalgae (Chlorella sp.) collected from coastal region of peninsular Malaysia
CN102433284B (zh) 奶牛养殖废水专用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及所用菌株
Singh et al. Nitrogen and phosphorous scavenging potential in microalgae
CN105969698A (zh) 一种水质净化微生物复合菌剂
He et al. Cultivation of Chlorella pyrenoidosa and Scenedesmus obliquus in swine wastewater: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and microalgal growth
CN102965298B (zh) 赖氨酸芽孢杆菌及其降解mc-lr的方法
Tepe et al. Utilization of different nitrogen sources by cultures of Scenedesmus acuminatus
CN106148218A (zh) 水产用光合细菌微生态及其应用
CN113025507B (zh) 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和在畜禽场高浓度废水脱臭净化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