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19268B - 磨轮 - Google Patents

磨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19268B
CN105619268B CN201610055555.5A CN201610055555A CN105619268B CN 105619268 B CN105619268 B CN 105619268B CN 201610055555 A CN201610055555 A CN 201610055555A CN 105619268 B CN105619268 B CN 1056192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ar
pedestal
cover plate
emery wheel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555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19268A (zh
Inventor
顾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tuo Boda Superhard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ongtuo Boda Superhard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ongtuo Boda Superhard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ongtuo Boda Superhard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5555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192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19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92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192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92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DTOOLS FOR GRINDING, BUFFING OR SHARPENING
    • B24D7/00Bonded abrasive wheels, or wheels with inserted abrasive blocks, designed for acting otherwise than only by their periphery, e.g. by the front face; Bushings or mountings therefor
    • B24D7/18Wheels of special 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DTOOLS FOR GRINDING, BUFFING OR SHARPENING
    • B24D7/00Bonded abrasive wheels, or wheels with inserted abrasive blocks, designed for acting otherwise than only by their periphery, e.g. by the front face; Bushings or mountings therefor
    • B24D7/16Bushings; Mount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lishing Bodies And Polishing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磨轮,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磨轮为一次性使用品导致其基体部分难以回收利用的技术问题而发明。所述磨轮包括:具有中心凹槽的环形基座,所述中心凹槽的底面上形成有环形装配槽,所述基座的底端面上开设有增重孔或减重孔;环形工作结构,包括金刚石工作圈和贴合在所述工作圈下端面上的过渡圈,所述过渡圈卡接在所述基座的上端区域上,所述过渡圈的下端面上开设有增重孔或减重孔;环形盖板,其下端区域装配在所述环形装配槽中、且与所述基座通过螺纹方式连接,其上端区域与所述过渡圈卡接,所述基座和所述盖板配合夹紧所述过渡圈,所述工作圈的顶端面超出所述基座的顶端面和所述盖板的顶端面。

Description

磨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磨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磨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杯型或碗型的金刚石磨轮由磨具热加工工艺成型的金刚石工作圈和用于安装该工作圈的基体构成,该基体的材质为铝、钢等金属型材质,或为树脂材质。装配时,将工作圈和基体配车加工后,应用有机胶水或无机胶水使二者粘接为一体,再加工为成品,可在机器上使用;经过机器的使用,金刚石工作圈被磨完,磨轮整体即报废。
如果使用者希望重复利用磨轮的基体,以节约制造成本,则需对磨轮基体进行热加工,使之脱离金刚石工作圈,由于磨轮的动平衡是通过在基体背面打孔以产生增重效果或减重效果来实现,如果反复利用基体,每次装配磨轮时,为满足动平衡的要求,在基体的不同位置进行打孔以增重或减重,随着基体利用次数的增多,基体背面的打孔会越来越多,且分布没有规律,客户无法接受,因此,磨轮只能作为一次性使用品进行使用;磨轮报废后,由于工作圈和基体粘接在一起,基体不容易脱离工作圈,这使得基体的回收变得困难。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由于磨轮为一次性使用品导致其基体部分难以回收利用,进而导致制造成本非常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磨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磨轮为一次性使用品导致其基体部分难以回收利用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磨轮,包括:
具有中心凹槽的环形基座,所述中心凹槽的底面上形成有环形装配槽,所述基座的底端面上开设有增重孔或减重孔;
环形工作结构,包括金刚石工作圈和贴合在所述工作圈下端面上的过渡圈,所述过渡圈卡接在所述基座的上端区域上,所述过渡圈的下端面上开设有增重孔或减重孔;
环形盖板,其下端区域装配在所述环形装配槽中、且与所述基座通过螺纹方式连接,其上端区域与所述过渡圈卡接,所述基座和所述盖板配合固定所述过渡圈,所述工作圈的顶端面超出所述基座的顶端面和所述盖板的顶端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的上端区域上形成有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盖板的上端区域上形成有第二环形凸起,所述过渡圈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匹配的第一环形卡槽、与所述第二环形凸起匹配的第二环形卡槽,所述第一环形凸起与所述第一环形卡槽匹配卡接,所述第二环形凸起与所述第二环形卡槽匹配卡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的顶端面低于所述工作圈与所述过渡圈的贴合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的外径小于所述工作圈的外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为标准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为非标准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心凹槽的槽壁与所述盖板的外周面之间设有间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渡圈的材质为钢或铜合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作圈与所述过渡圈采用一体烧结方式、热压成型方式或焊接方式制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的横截面为两个相互对称的L型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磨轮,装配前,首先将环形工作结构安装到专用磨削卡具上,磨削该环形工作结构的外圆面和端面,使其外圆面和端面的尺寸和公差达到使用所要求的精度范围,再将该环形工作结构从磨削卡具上卸下,安装至专用动平衡卡具上,对其进行动平衡加工,即在该工作结构的过渡圈的下端面上开设增重孔或减重孔;再者,将环形盖板装配在环形基座的环形装配槽中,并使盖板与基座通过螺纹方式连接,对盖板和基座的组合体进行动平衡加工,即在该基座的底端面上开设增重孔或减重孔,完成动平衡加工后,需对螺纹连接方式所使用到的螺丝和螺丝孔进行编号,使螺丝和螺丝孔一一对应,以便下一次按照编号对应装配,保证盖板与基座组合体的动平衡性。装配时,分离盖板与基座,将环形工作结构的过渡圈卡接在基座的上端区域上,先将该工作结构定位,再将盖板的下端区域卡入基座的环形装配槽中,则盖板的上端区域与过渡圈匹配卡接,最后使基座和盖板固定连接,过渡圈被基座和盖板通过卡接方式夹紧,即环形工作结构被基座和盖板夹紧,整个磨轮装配完成。使用时,将该磨轮安装在机器上,机器磨削工作结构的金刚石工作圈的上表面,以达到在机器上安装磨轮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应用有机胶水或无机胶水将工作圈和基体粘接为一体,重复利用磨轮的基体,则需对磨轮基体进行热加工,使之脱离金刚石工作圈,由于磨轮的动平衡是通过在基体背面打孔以产生增重效果或减重效果来实现,如果反复利用基体,每次装配磨轮时,为满足动平衡的要求,在基体的不同位置进行打孔以增重或减重,随着基体利用次数的增多,基体背面的打孔会越来越多,且分布没有规律,客户无法接受,因此,磨轮只能作为一次性使用品进行使用;磨轮报废后,由于工作圈和基体粘接在一起,基体不容易脱离工作圈,这使得基体的回收变得困难。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磨轮,通过盖板与基座的机械匹配方式固定工作结构,即金刚石工作圈和过渡圈的结合体,替代现有技术使用的有机胶水或无机胶水,如此,盖板与基座很容易分离,很容易回收利用盖板和基座;装配前,对盖板和基座进行动平衡加工后,对所使用到的螺丝及其对应的螺丝孔进行顺序编号,回收利用盖板和基座后,无需再对盖板和基座进行动平衡加工,即不必重复在基座的底端面上开设增重孔或减重孔,因此,本发明提供的磨轮,其盖板和基座能够轻松实现完整的回收利用,使用过程中,只需更换环形工作结构,重复利用盖板和基座将其夹紧,盖板和基座可实现多次重复利用,大幅节约制造成本,以及防止现有技术中使用的胶水以及无法回收利用的基体对环境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磨轮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基座; 2-工作结构;
3-盖板; 11-中心凹槽;
12-环形装配槽; 13-第一环形凸起;
21-工作圈; 22-过渡圈;
23-第一环形卡槽; 24-第二环形卡槽;
31-第二环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磨轮的截面示意图,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磨轮,包括:
具有中心凹槽11的环形基座1,所述中心凹槽11的底面上形成有环形装配槽12,所述基座1的底端面上开设有增重孔或减重孔;
环形工作结构2,包括金刚石工作圈21和贴合在所述工作圈21下端面上的过渡圈22,所述过渡圈22卡接在所述基座1的上端区域上,所述过渡圈22的下端面上开设有增重孔或减重孔;
环形盖板3,其下端区域装配在所述环形装配槽12中、且与所述基座1通过螺纹方式连接,其上端区域与所述过渡圈22卡接,所述基座1和所述盖板3配合固定所述过渡圈22,所述工作圈21的顶端面超出所述基座1的顶端面和所述盖板3的顶端面。
本发明提供的磨轮,装配前,首先将环形工作结构安装到专用磨削卡具上,磨削该环形工作结构的外圆面和端面,使其外圆面和端面的尺寸和公差达到使用所要求的精度范围,再将该环形工作结构从磨削卡具上卸下,安装至专用动平衡卡具上,对其进行动平衡加工,即在该工作结构的过渡圈的下端面上开设增重孔或减重孔;再者,将环形盖板装配在环形基座的环形装配槽中,并使盖板与基座通过螺纹方式连接,对盖板和基座的组合体进行动平衡加工,即在该基座的底端面上开设增重孔或减重孔,完成动平衡加工后,需对螺纹连接方式所使用到的螺丝和螺丝孔进行编号,使螺丝和螺丝孔一一对应,以便下一次按照编号对应装配,保证盖板与基座组合体的动平衡性。装配时,分离盖板与基座,将环形工作结构的过渡圈卡接在基座的上端区域上,先将该工作结构定位,再将盖板的下端区域卡入基座的环形装配槽中,则盖板的上端区域与过渡圈匹配卡接,最后使基座和盖板固定连接,过渡圈被基座和盖板通过卡接方式夹紧,即环形工作结构被基座和盖板夹紧,整个磨轮装配完成。使用时,将该磨轮安装在机器上,机器磨削工作结构的金刚石工作圈的上表面,以达到在机器上安装磨轮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应用有机胶水或无机胶水将工作圈和基体粘接为一体,重复利用磨轮的基体,则需对磨轮基体进行热加工,使之脱离金刚石工作圈,由于磨轮的动平衡是通过在基体背面打孔以产生增重效果或减重效果来实现,如果反复利用基体,每次装配磨轮时,为满足动平衡的要求,在基体的不同位置进行打孔以增重或减重,随着基体利用次数的增多,基体背面的打孔会越来越多,且分布没有规律,客户无法接受,因此,磨轮只能作为一次性使用品进行使用;磨轮报废后,由于工作圈和基体粘接在一起,基体不容易脱离工作圈,这使得基体的回收变得困难。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磨轮,通过盖板与基座的机械匹配方式固定工作结构,即金刚石工作圈和过渡圈的结合体,替代现有技术使用的有机胶水或无机胶水,如此,盖板与基座很容易分离,很容易回收利用盖板和基座;装配前,对盖板和基座进行动平衡加工后,对所使用到的螺丝及其对应的螺丝孔进行顺序编号,回收利用盖板和基座后,无需再对盖板和基座进行动平衡加工,即不必重复在基座的底端面上开设增重孔或减重孔,因此,本发明提供的磨轮,其盖板和基座能够轻松实现完整的回收利用,使用过程中,只需更换环形工作结构,重复利用盖板和基座将其夹紧,盖板和基座可实现多次重复利用,大幅节约制造成本,以及防止现有技术中使用的胶水和无法回收利用的基体对环境造成污染。
请继续参阅图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针对所述基座与所述过渡圈的卡接,以及所述盖板与所述过渡圈的卡接,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的上端区域上形成有第一环形凸起13,该第一环形凸起13方向朝上,且其外周与基座1的外周平齐,所述盖板3的上端区域上形成有第二环形凸起31,该第二环形凸起31方向向右,其上侧面与盖板3的顶端面平齐,对应的,所述过渡圈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13匹配的第一环形卡槽23、与所述第二环形凸起31匹配的第二环形卡槽24,所述第一环形凸起13与所述第一环形卡槽24匹配卡接,所述第二环形凸起31与所述第二环形卡槽24匹配卡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盖板3的横截面为两个对称的L型结构,L型结构的下端区域装配在环形装配槽12中,设计时,使盖板的下端区域装配进装配槽中时,其上端区域正好与过渡圈卡接,即正好使第二环形凸起与第二环形卡槽卡接。具体地,装配时,先将工作结构的过渡圈装配在基座上,然后将盖板装配在环形装配槽中,正好,其上的第二环形凸起卡接在第二环形凹槽中,实现基座与盖板匹配夹紧环形工作结构的目的。
请继续参阅图1,进一步地,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该具体实施例中,为节约工作圈的金刚石材料成本,在使用时,保证金刚石工作圈能够被机器完全磨损利用,设置所述盖板3的顶端面低于所述工作圈21与所述过渡圈22的贴合面,更重要的是,在实现节省金刚石投入成本的同时,机器对盖板的顶端面不构成影响,即能够保证盖板的顶端面在使用过程中不被机器磨损,进一步保证盖板的完整回收利用,
基于上一段的描述,请继续参阅图1,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还设置所述基座1的外周直径小于所述工作圈21的外周直径,是为了保证机器对金刚石进行磨削时,避免机器对基座的外周面产生影响,即防止机器在运转过程中对基座产生摩擦或磨损,保证基座的完整回收利用。
基于上述磨轮,进一步地,为提高盖板的生产效率,以便于利用数控自动化设备生产盖板,本具体实施例中,可设置所述盖板为标准件,生产过程中,可对盖板进行统一生产。
上述盖板为标准件,而实际中,需要安装磨轮的机器的种类和尺寸各不相同,各种不同的机器上用于安装磨轮的安装孔的孔径大小亦不相同,为了适应各种不同孔径的安装孔,扩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磨轮的适用范围,设置所述基座为非标准件。在上述盖板为标准件的基础上,可根据机器上安装孔的孔径对基座的尺寸进行设定,使其外周适应机器上的安装孔的孔径,而将基座的中心凹槽的底面上的环形装配槽设计为一样的尺寸,将基座的高度设计为与盖板的高度匹配的尺寸,使相同的盖板适应结构相同、尺寸不同的多个基座,即,总体提高本发明所提供的磨轮的生产效率及降低磨轮的生产成本,同时,扩大该磨轮的适用范围,使该磨轮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尺寸的机器。
本领域内技术人员熟知,磨轮为机器上所需的具有高精度的部件,其公差尺寸所要求的范围较小,所以,在加工磨轮的各组成部分时,需加工人员花费很大的心力去调整及测量加工精度,并且需使相互匹配的加工面之间的精度相互匹配,请继续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减少加工人员的加工量,降低加工人员的工作强度,在所述中心凹槽11的槽壁与所述盖板3的外周面之间设有间隙,如此,中心凹槽11的槽壁与盖板3的外周面不接触,加工人员不必去调整及测量中心凹槽11的槽壁精度及盖板3外周面的精度,并且不必花费心力使两者的精度相互匹配,该间隙可根据磨轮的实际适用场合进行设定,该间隙的设定使得磨轮在实现其功能的基础上,降低磨轮的制造成本。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渡圈的材质为钢或铜合金,过渡圈的作用为间接连接基座、盖板与金刚石工作圈,其选用材质需具备一定的刚度,本实施例中,过渡圈的材质可选用金刚石或其他符合要求的材质,优先选择钢或铜合金的材质,在符合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可降低磨轮的制造成本。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作圈与所述过渡圈采用一体烧结方式或热压成型方式或焊接方式制成。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磨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中心凹槽的环形基座,所述中心凹槽的底面上形成有环形装配槽,所述基座的底端面上开设有增重孔或减重孔;
环形工作结构,包括金刚石工作圈和贴合在所述工作圈下端面上的过渡圈,所述过渡圈卡接在所述基座的上端区域上,所述过渡圈的下端面上开设有增重孔或减重孔;
环形盖板,其下端区域装配在所述环形装配槽中、且与所述基座通过螺纹方式连接,其上端区域与所述过渡圈卡接,所述基座和所述盖板配合夹紧所述过渡圈,所述工作圈的顶端面超出所述基座的顶端面和所述盖板的顶端面;
所述中心凹槽的槽壁与所述盖板的外周面之间设有间隙;
所述基座的上端区域上形成有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盖板的上端区域上形成有第二环形凸起,所述过渡圈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匹配的第一环形卡槽、与所述第二环形凸起匹配的第二环形卡槽,所述第一环形凸起与所述第一环形卡槽匹配卡接,所述第二环形凸起与所述第二环形卡槽匹配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顶端面低于所述工作圈与所述过渡圈的贴合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外径小于所述工作圈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为标准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为非标准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圈的材质为钢或铜合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圈与所述过渡圈采用一体烧结方式、热压成型方式或焊接方式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横截面为两个相互对称的L型结构。
CN201610055555.5A 2016-01-27 2016-01-27 磨轮 Active CN1056192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55555.5A CN105619268B (zh) 2016-01-27 2016-01-27 磨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55555.5A CN105619268B (zh) 2016-01-27 2016-01-27 磨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19268A CN105619268A (zh) 2016-06-01
CN105619268B true CN105619268B (zh) 2018-03-02

Family

ID=56034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55555.5A Active CN105619268B (zh) 2016-01-27 2016-01-27 磨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192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72119B (zh) * 2016-11-02 2018-12-25 北京中拓博大超硬材料有限公司 磨轮及磨床
CN110076701B (zh) * 2019-06-19 2023-06-02 郑州中岳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打磨钢轨的金属结合剂砂轮
CN113183048B (zh) * 2021-04-20 2022-08-26 淄博日新陶瓷磨削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进行废气处理的树脂砂轮烧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02689A (en) * 1927-12-20 1929-06-06 Carl Krug Grinding tool of reinforced single grinding bodies interchangeably mounted on a carrying disc
DE2500626A1 (de) * 1975-01-09 1976-07-15 Lohmann Dr Artifex Topffoermige schleif- oder polierscheibe
CN2815612Y (zh) * 2005-12-28 2006-09-13 高峻峰 一种组合式超硬磨料磨具
CN201394789Y (zh) * 2009-04-24 2010-02-03 卢广建 一种砂布轮
CN204621856U (zh) * 2015-05-29 2015-09-09 广州金谷钻石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金属结合剂钻石倒角砂轮
CN205363628U (zh) * 2016-01-27 2016-07-06 北京中拓博大超硬材料有限公司 磨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19268A (zh) 2016-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19268B (zh) 磨轮
US9327380B2 (en) Lens block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206533441U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摄像头装饰件组装结构
CN205363628U (zh) 磨轮
CN102840164A (zh) 可调叶片角度的叶轮及使用该叶轮的风扇离合器
CN205380488U (zh) 一种轮毂加工机床
CN105436954A (zh) 分中定位夹具
CN206140315U (zh) 磨轮及磨床
CN204312506U (zh) 调整螺母结构
CN103054656A (zh) 用于义齿坯料加工的夹具及其使用方法
CN106272119B (zh) 磨轮及磨床
CN201841424U (zh) 煤气流量计端盖数控车床工装
CN207140238U (zh) 模具定位装置及成型装置
CN203210205U (zh) 平磨砂轮及其磨削单元
CN207387350U (zh) 一种对加工面抛光精度适应力强的气囊抛光机
CN202336813U (zh) 一种金刚石磨块
CN205780706U (zh) 一种分体式柔轮
CN220006795U (zh) 一种离合器盖子夹具
CN216066417U (zh) 艉段壳体压紧工装
CN202591879U (zh) 一种颚式破碎机轴承座焊接辅助工具
CN206689941U (zh) 一种防止砂轮脱落的砂轮基体
CN212169421U (zh) 一种用于焊接限位支架的夹具
CN202684768U (zh) 一种金刚石磨轮
CN202111595U (zh) 砂轮机定子的安装结构
CN209902816U (zh) 一种可调节的外圆磨削靠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