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06698B - 便携式漏磁检测用试件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漏磁检测用试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06698B
CN105606698B CN201610119290.0A CN201610119290A CN105606698B CN 105606698 B CN105606698 B CN 105606698B CN 201610119290 A CN201610119290 A CN 201610119290A CN 105606698 B CN105606698 B CN 1056066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ibration
hole
magnetic flux
standard column
flux lea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192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06698A (zh
Inventor
王兵
李伟忠
廖晓玲
吕彪
刘延雷
陈涛
钱艳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pecial Equipment Detects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pecial Equipment Detect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pecial Equipment Detects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pecial Equipment Detect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61011929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066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06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066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066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066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7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N27/8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magnetic variables for 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漏磁检测用试件,包括一标定试块和若干标定标准柱,所述标定试块上设置有一个竖直的标定孔,所述标定标准柱用于填充在标定孔中,所述标定标准柱的外环面与标定孔孔壁紧密配合。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标定装置,减小了标定装置的体积,方便了移动和携带,减少了人力物力的使用,降低了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便携式漏磁检测用试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漏磁检测装置,尤其涉及漏磁检测仪器的标定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材料受周围介质的作用而损坏,称为金属腐蚀。金属的锈蚀是最常见的腐蚀形态。腐蚀时,在金属的界面上发生了化学或电化学多相反应,使金属转入氧化(离子)状态。这会显著降低金属材料的强度、塑性、韧性等力学性能,破坏金属构件的几何形状,增加零件间的磨损,恶化电学和光学等物理性能,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甚至造成火灾、爆炸等灾难性事故。美国1975年因金属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为700亿美元,占当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4.2%。据统计,每年由于金属腐蚀造成的钢铁损失约占当年钢产量的10~20%。金属腐蚀事故引起的停产、停电等间接损失就更无法计算。金属的腐蚀现象非常普遍。如铁制品生锈(Fe2O3·xH2O),铝制品表面出现白斑(Al2O3),铜制品表面产生铜绿[Cu2(OH)2CO3],银器表面变黑(Ag2S,Ag2O)等都属于金属腐蚀,其中用量最大的金属——铁制品的腐蚀最为常见。
一般埋地的金属储罐在相当一段埋地时间的作用下,会因为金属的腐蚀导致金属储罐的内壁或者外壁存在缺陷,从而影响金属储罐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而现有的埋地的金属储罐对于开罐检验容易实现,故而对于金属罐的内壁缺陷容易检测,但是在不开挖条件下检测其外壁缺陷则变得困难,且外壁缺陷一般为腐蚀缺陷;相反,如果内部储存危险介质的容器无法打开,则需从外部对其进行检验,特别是腐蚀介质的储罐,内部腐蚀缺陷一般通过常规无损检测无法实现。
目前金属储罐缺陷的检测采用漏磁检测仪器进行检测,根据国家标准,在每次检测前后都要先对漏磁检测仪器进行标定,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授权公告号为CN 204594931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于2015年8月26日公开了一种金属罐壁腐蚀检测模拟试板,可用于罐壁漏磁扫描检测仪的调校和试验,它包括固定支架、第一模拟罐壁板和第二模拟罐壁板,所述的固定支架上设有安装支座,所述的固定支架通过安装支座固定,所述的固定支架上设有联接焊缝,所述的第一模拟罐壁板和第二模拟罐壁板通过联接焊缝与固定支架连接,所述的第一模拟罐壁板上设有若干外壁模拟缺陷孔,所述的第二模拟罐壁板上设有若干内壁模拟缺陷孔。通过对第一模拟罐壁板设有若干外壁模拟缺陷孔以模拟金属罐壁外侧的腐蚀情况,通过对第二模拟罐壁板设有若干内壁模拟缺陷孔以模拟金属罐壁内侧的腐蚀情况,然后通过罐壁漏磁扫描检测仪来记录具体数值,并通过罐壁漏磁扫描检测仪检测埋地金属储罐的实时腐蚀参数,使之与该模拟试板上得到的数据进行比对,从而来了解埋地金属储罐的腐蚀情况,这样设计达到了适于检测铁磁性材料内外表面腐蚀缺陷的目的。
但是显而易见的,该专利金属罐壁腐蚀检测模拟试板体积较大,不便于移动携带,而每次模拟必须在检测现场进行,这就造成运输模拟试板要占用相当的人力物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漏磁检测用试件,减小体积,便于移动和携带,方便漏磁检测仪器的现场标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便携式漏磁检测用试件,包括一标定试块和若干标定标准柱,所述标定试块上设置有一个竖直的标定孔,所述标定标准柱用于填充在标定孔中,所述标定标准柱的外环面与标定孔孔壁紧密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标定试块的长度或者宽度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辅助支撑块。
作为优选,所述标定试块的长度或者宽度两端设有插槽,辅助支撑块的端面设有插条,所述插条插合在插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标定孔为螺纹孔,所述标定标准柱上设有外螺纹。
作为优选,所述标定标准柱的轴向一端或者两端端面中心均设置有与扳手配合的旋合孔。
作为优选,所述旋合孔为正六边形孔。
作为优选,所述标定标准柱设有五个,所述五个标定标准柱的高度依次为标定孔深度的20%、40%、60%、80%和100%。
作为优选,所述标定试块为平板状,所述辅助支撑块也为平板状。
作为优选,所述标定试块为圆弧状,所述辅助支撑块也为圆弧状。
作为优选,所述标定试块为圆管状,所述辅助支撑块也为圆管状。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只需要设置一标定试块和若干标定标准柱,在标定试块上设置有一个竖直的标定孔,通过在标定孔中旋入不同高度的标定标准柱来模拟不同的标定孔深度,来对漏磁检测仪器进行标定,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标定装置,减小了标定装置的体积,方便了移动和携带,减少了人力物力的使用,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实施例1中标定试块和辅助支撑块拼合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标定试块和辅助支撑块拼合后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标定标准柱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标定试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中标定试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多块拼合结构的标定试块第一种拼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多块拼合结构的标定试块第二种拼合结构示意图;
图8为多块拼合结构的标定试块第三种拼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便携式漏磁检测用试件,包括一标定试块1和若干标定标准柱3,所述标定试块1上设置有一个竖直的标定孔11,所述标定标准柱3的轴向两端端面均为平整的平面,以保证多个标定标准柱竖向排列时高度准确性,将标定标准柱3填充在标定孔11中,通过在标定孔11中旋入不同高度的标定标准柱3来模拟不同的标定孔11深度,来对漏磁检测仪器进行标定。
其中,标定标准柱3的外环面与标定孔孔壁紧密配合以达到无间隙的目的。若干标定标准柱的高度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相同时可以通过多个标定标准柱的配合模拟不同的标定孔11深度,不同时可以通过替换不同高度的标定标准柱的配合模拟不同的标定孔11深度,而且标定试块1和标定标准柱3均使用铁磁性材料制成。
为了提高标定的准确性,需要标定标准柱的外环面与标定孔孔壁紧密配合,以模拟出标定孔的深度,优选所述标定孔11为螺纹孔,所述标定标准柱3上设有外螺纹,通过螺纹配合实现标定标准柱3与标定孔11的紧配。
另外,标定标准柱3在标定孔11内的旋合深度可以调节,以模拟检测面缺陷孔的不同情况,如将标定标准柱3旋入标定孔11底部可以模拟检测面的表面深度坑缺陷,将标定标准柱3旋入标定孔11顶部可以模拟检测面的反面深度坑缺陷,而将标定标准柱3旋入标定孔11中部可以模拟检测面的表面及反面均存在深度坑缺陷的情况。
为了进一步增强标定装置的便携性,可以减小标定试块的体积,使标定孔位于标定试块的中心位置,标定试块的长度小于漏磁检测仪器前后车轮间的间距,同时在标定试块1的长度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辅助支撑块2,这样标定试块1长度两端的辅助支撑块2分别用于支撑漏磁检测仪器的前后车轮,而且辅助支撑块2可以与标定试块1进行分离。具体来说,在标定试块1的长度或者两端设有插槽12,辅助支撑块2的端面设有插条21,所述插条21插合在插槽12内,在使用时将辅助支撑块2与标定试块1进行拼合,而携带或者移动时将辅助支撑块2拆卸下来即可,并可以将辅助支撑块2与标定试块1一起放入手提箱中。本实施例中,标定试块上插槽与辅助支撑块上插条采用燕尾型结构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标定试块3为平板状,所述辅助支撑块2也为平板状。
另外,为了方便标定标准柱的拆卸,所述标定标准柱3的轴向一端或两端面中心均设置有与扳手配合的旋合孔31,通过扳手带动标定标准柱3旋转,实现标定标准柱3的旋紧和拆卸。优选所述旋合孔31为正六边形孔。
作为一般的情况,可以将标定标准柱3的数量设定为五个,所述五个标定标准柱的高度依次为标定孔深度的20%、40%、60%、80%和100%。
实施例2,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所述标定试块1为圆弧状,所述辅助支撑块2也为圆弧状,辅助支撑块2拼合在标定试块1的轴向两端。
实施例3,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所述标定试块1为圆管状,所述辅助支撑块2也为圆管状,辅助支撑块2拼合在标定试块1的轴向两端。
由于漏磁检测仪器上需要标定的传感器位置不同,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可以将标定试块1设计为由至少三块拼合块10组成,其中一个拼合块上设计一个标定孔11即可,在需要标定某个位置传感器,或者说对某个位置的传感器灵敏度有怀疑时,可以通过拼合组合,将标定孔位置与需要标定的传感器位置对应起来。这样可以根据需要标定的传感器位置进行不同的形式的拼合。以三块拼合块组合为例,如图6所示,如果需要标定传感器位于漏磁检测仪器中间,则将设计有标定孔的拼合块放置在中间,如图7所示,如果需要标定的传感器位于漏磁检测仪器右侧,则将设计有标定孔的拼合块放置在右侧,如图8所示,如果需要标定传感器位于漏磁检测仪器左侧,则将设计有标定孔的拼合块放置在左侧,至于各拼合块之间也可以采用类似标定试块与辅助支撑块之间的插合结构进行拼合连接。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标定试块和辅助支撑块的形状可以根据漏磁检测仪器检测的对象进行变化,此外旋合孔的形状也可以进一步变化,比如采用方孔或者扁圆结构,而标定试块上插槽与辅助支撑块上插条也可以采用T型结构配合。

Claims (8)

1.便携式漏磁检测用试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标定试块和若干标定标准柱,所述标定试块上设置有一个竖直的标定孔,所述标定标准柱用于填充在标定孔中,所述标定标准柱的外环面与标定孔孔壁紧密配合,所述标定孔为螺纹孔,所述标定标准柱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标定标准柱的轴向一端或者两端端面中心均设置有与扳手配合的旋合孔,标定标准柱在标定孔内的旋合深度可调节,以模拟检测面缺陷孔的不同情况,将标定标准柱旋入标定孔底部以模拟检测面的表面深度坑缺陷,将标定标准柱旋入标定孔顶部以模拟检测面的反面深度坑缺陷,将标定标准柱旋入标定孔中部以模拟检测面的表面及反面均存在深度坑缺陷的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漏磁检测用试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定试块的长度或者宽度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辅助支撑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漏磁检测用试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定试块的长度或者宽度两端设有插槽,辅助支撑块的端面设有插条,所述插条插合在插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漏磁检测用试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合孔为正六边形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漏磁检测用试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定标准柱设有五个,所述五个标定标准柱的高度依次为标定孔深度的20%、40%、60%、80%和100%。
6.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便携式漏磁检测用试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定试块为平板状,所述辅助支撑块也为平板状。
7.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便携式漏磁检测用试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定试块为圆弧状,所述辅助支撑块也为圆弧状。
8.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便携式漏磁检测用试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定试块为圆管状,所述辅助支撑块也为圆管状。
CN201610119290.0A 2016-03-02 2016-03-02 便携式漏磁检测用试件 Active CN1056066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19290.0A CN105606698B (zh) 2016-03-02 2016-03-02 便携式漏磁检测用试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19290.0A CN105606698B (zh) 2016-03-02 2016-03-02 便携式漏磁检测用试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06698A CN105606698A (zh) 2016-05-25
CN105606698B true CN105606698B (zh) 2019-03-05

Family

ID=55986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19290.0A Active CN105606698B (zh) 2016-03-02 2016-03-02 便携式漏磁检测用试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0669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99581Y (zh) * 2003-02-19 2004-01-14 中国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 轴承零件磁粉探伤实物试块
CN201732079U (zh) * 2009-11-18 2011-02-02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涡流检测人工缺陷对比试块
CN203164160U (zh) * 2013-04-11 2013-08-28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一种超声红外无损检测试块
CN203479765U (zh) * 2013-10-14 2014-03-12 江阴市至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玻璃钢声速校准试块
CN204594931U (zh) * 2015-04-22 2015-08-26 杭州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一种金属罐壁腐蚀检测模拟试板
CN205404479U (zh) * 2016-03-02 2016-07-27 杭州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便携式漏磁检测用试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40632A (ja) * 2003-11-06 2005-06-02 Sanyo Special Steel Co Ltd 磁気探傷機検出器用シュー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99581Y (zh) * 2003-02-19 2004-01-14 中国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 轴承零件磁粉探伤实物试块
CN201732079U (zh) * 2009-11-18 2011-02-02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涡流检测人工缺陷对比试块
CN203164160U (zh) * 2013-04-11 2013-08-28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一种超声红外无损检测试块
CN203479765U (zh) * 2013-10-14 2014-03-12 江阴市至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玻璃钢声速校准试块
CN204594931U (zh) * 2015-04-22 2015-08-26 杭州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一种金属罐壁腐蚀检测模拟试板
CN205404479U (zh) * 2016-03-02 2016-07-27 杭州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便携式漏磁检测用试件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漏磁技术在常压储罐检测中的应用;赵彦修 等;《无损检测》;20150210;第37卷(第2期);第52-55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06698A (zh) 2016-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07141A (zh) 一种抗硫化氢应力腐蚀开裂弯曲试验装置
CN105606698B (zh) 便携式漏磁检测用试件
CN205404479U (zh) 便携式漏磁检测用试件
CN203216822U (zh) 一种抗硫化氢应力腐蚀开裂弯曲试验装置
CN206160911U (zh) 一种用于零件中心孔深度的测量装置
CN204594931U (zh) 一种金属罐壁腐蚀检测模拟试板
CN208780096U (zh) 一种钢结构件的空间尺寸检测装置
CN202710520U (zh) 纵向斜探测曲面锻件沟槽对比试块
CN202522374U (zh) 隔膜式油水隔离器
CN203479759U (zh) 一种用于直探头超声检测的y型装置
CN104613850A (zh) 一种用于发动机摇臂轴紧固孔深度检测的装置
CN210742196U (zh) 一种超声波集成探测内孔零件缺陷用探头
CN209085947U (zh) 一种消防车水力性能测试装置及系统
CN108050920A (zh) 一种有垂直轴的工件的垂直度检测治具
CN203870073U (zh) 超声波探头阵列环的探头性能测试装置
CN210376236U (zh) 一种具有尺寸测量功能的钢管超声探伤装置
CN208140643U (zh) 一种地下储气井套管裂纹与开裂缺陷检测用标定样管
CN207300559U (zh) 一种自攻螺丝抗拔承载力检测装置
CN203551401U (zh) 一种检测在役电杆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仪器
CN206132553U (zh) 一种用于房地产评估的墙体缺陷检测设备
CN113188915A (zh) 高压环氧套管的性能检测方法
CN201740483U (zh) 改进结构的锥螺纹底孔塞规
CN205676762U (zh) 主动视觉的车载路面裂纹检测系统多尺度柔性检定靶标
CN110745401A (zh) 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煤仓煤位自动检测报警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5037857U (zh) 一种快速检测锚杆直线度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ao Xiaoling

Inventor after: Li Weizhong

Inventor after: Wang Bing

Inventor after: Lv Biao

Inventor after: Liu Yanlei

Inventor after: Chen Tao

Inventor after: Qian Yanling

Inventor before: Wang Bing

Inventor before: Li Weizhong

Inventor before: Liao Xiaoling

Inventor before: Lv Biao

Inventor before: Liu Yanlei

Inventor before: Chen Tao

Inventor before: Qian Yanli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