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05141B - 一种多筒式可协同工作的磁流变阻尼减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筒式可协同工作的磁流变阻尼减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05141B
CN105605141B CN201510846298.2A CN201510846298A CN105605141B CN 105605141 B CN105605141 B CN 105605141B CN 201510846298 A CN201510846298 A CN 201510846298A CN 105605141 B CN105605141 B CN 1056051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storage cylinder
liquid storage
magnetic flow
flow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462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05141A (zh
Inventor
康路路
罗平
罗一平
任洪娟
邵俊
孙玉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Priority to CN20151084629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051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05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05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051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051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筒式可协同工作的磁流变阻尼减振器,该磁流变阻尼减振器包括并联设置在底座上的至少一个第一阻尼器和至少一个第二阻尼器,第二阻尼器包括固定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二储液缸,第二储液缸内部设有磁流变液,第二储液缸内设有第二活塞组件,第二活塞组件顶部连接第二活塞杆,该第二活塞杆伸出第二储液缸顶部,并随第二活塞组件在第二储液缸内部上下移动,第二活塞组件内设有第二蛇形磁流变液通道,在第二活塞组件靠近第二储液缸内表面处设有第二外励磁线圈,第二储液缸的内表面上还设有多组同磁向的永磁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抗拉伸、压缩的调节范围广,通用性强,阻尼减振器不易损坏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多筒式可协同工作的磁流变阻尼减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尼减振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多筒式可协同工作的磁流变阻尼减振器。
背景技术
在车辆悬架系统中,阻尼减振器的主要功用是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对汽车而言,优良的乘坐舒适性与操作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而影响悬架系统特性的重要构件就是阻尼减振器,所以理想的阻尼可调节减振器可以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实现减振器阻尼可调的原理、结构、调节方式有许多种,性能各有不同。
目前调节节流口面积的阻尼可调减振器有:机械阻尼可调减振器、气体控制阻尼可调减振器、电磁阀控制阻尼可调减振器和电机控制阻尼可调减振器等。调节油液粘度系数的阻尼可调减振器有:电流变液减振器、抗拉伸、压缩能力较小的磁流变阻尼减振器。但这些阻尼可调减振器都存在抗拉伸、压缩能力范围小的缺点,同时单个阻尼减振器长期处于工作状态,使用寿命短。
中国专利201210449699.0公开一种汽车磁流变阻尼减振器,包括丝杠、丝杠支撑件、螺母件、推力轴承;活塞杆下端有丝杠通过盲孔;活塞杆与活塞本体推力轴承连接;丝杆支撑件固定在活塞本体与储气囊之间的工作缸上;工作缸内充满磁流变液;储气囊与工作缸封密空间充满惰性气体;丝杠支撑件上轴向有阻尼孔;丝杠下端固定在丝杠支撑件上;螺母件滑配非自锁安装在丝杠上;螺母件端部与活塞本体紧固连接,丝杠上端安装在活塞杆下端丝杠通过盲孔内;活塞杆上下往复带动与活塞本体紧固连接的螺母件沿丝杠旋转升降;活塞本体绕推力轴承旋转。该专利虽然也能实现阻尼范围的可调,但是因为其调节范围还是较小,进而无法满足乘客对汽车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的高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多筒式可协同工作的磁流变阻尼减振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多筒式可协同工作的磁流变阻尼减振器,该减振器包括并联设置在底座上的至少一个第一阻尼器和至少一个第二阻尼器,所述的第二阻尼器包括固定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二储液缸,该第二储液缸内部中空并与底座包围形成第二工作内腔,该第二工作内腔内设有磁流变液,所述的第二储液缸内设有与其内表面密封接触的第二活塞组件,并将第二工作内腔分隔为第二上部内腔和第二下部内腔,所述的第二活塞组件顶部连接第二活塞杆,该第二活塞杆伸出第二储液缸顶部,并随第二活塞组件在第二储液缸内部上下移动,所述的第二活塞组件内设有接通第二上部内腔和第二下部内腔的截面呈环形的第二蛇形磁流变液通道,在第二活塞组件靠近第二储液缸内表面处,设有围绕第二蛇形磁流变液通道并控制通过第二蛇形磁流变液通道的磁流变液的阻尼力大小的第二外励磁线圈,所述的第二储液缸的内表面上还设有多组同磁向的永磁环。永磁环均采用内环N级,外环S级的方式布置,使得第二阻尼器在不通电的情况下也能使磁流变液具有一定的阻尼。
所述的第一阻尼器包括固定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一储液缸,该第一储液缸内部中空并与底座包围形成第一工作内腔,该第一工作内腔内设有磁流变液,所述的第一储液缸内设有与其内表面密封接触的第一活塞组件,并将第一工作内腔分隔为第一上部内腔和第一下部内腔,所述的第一活塞组件顶部连接第一活塞杆,该第一活塞杆伸出第一储液缸顶部,并随第一活塞组件在第一储液缸内部上下移动,所述的第一活塞组件内设有接通第一上部内腔和第一下部内腔的截面呈环形的第一蛇形磁流变液通道,在第一活塞组件靠近第一储液缸内表面位置,设有围绕第一蛇形磁流变液通道并控制通过第一蛇形磁流变液通道的磁流变液的阻尼力大小的第一外励磁线圈,所述的第一活塞组件中心位置还设有贯通其上下两侧的管型磁流变液通道,在第一活塞组件内的中心位置处,还设有围绕管型磁流变液通道并控制通过管型磁流变液通道的磁流变液的阻尼力大小的第一内励磁线圈。蛇形磁流变液通道相比于一般的通道而言,通程更长,使得第一活塞组件受磁流变液中的阻尼力更大,此外,在中间设置管型磁流变液通道作为第二通道,不仅能有效的防止因蛇形磁流变液通道堵塞而无法实现阻尼器的功能,还能进一步提高第一阻尼器的缓震效果。
所述的第一储液缸的顶部处和底部处分别设有第一上移动活塞和第一下移动活塞,所述的第一上移动活塞围绕第一活塞杆,并与第一活塞杆和第一储液缸内表面紧密接触,所述的第一下移动活塞与第一储液缸内表面紧密接触,所述的第一上移动活塞和第一下移动活塞分别与第一储液缸内部的顶端与底端之间形成第一上补偿腔和第一下补偿腔,并均可沿第一储液缸内表面上下移动,所述的第一上补偿腔和第一下补偿腔内填充有缓冲气体。
所述的第一活塞组件的顶端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一凸起,该第一凸起外表面紧密环绕设置沿其上下移动的第一弹簧支撑杯座,该第一弹簧支撑杯座还通过第一碟片弹簧与第一活塞组件顶端表面连接,所述的第一弹簧支撑杯座上表面还与第一活塞杆连接,第一活塞杆的底部设有容纳所述第一凸起超出第一弹簧支撑杯座上表面的部分的空腔。
所述的管型磁流变液通道分别贯穿第一活塞组件的底端和其第一凸起的顶部,所述的第一活塞杆的下部设有横向贯通的通孔,管型磁流变液通道与所述通孔连接,从而接通第一上部内腔和第一下部内腔。
所述的通孔为垂直于第一活塞杆中心线的十字形四通孔。
所述的第二活塞组件包括与第二储液缸内表面紧密接触的第二活塞本体,其外径小于第二储液缸内径的栅格支撑架,以及与第二储液缸内表面紧密接触的的第二活塞环,所述的第二活塞本体通过栅格支撑架与第二活塞环接触,所述的第二活塞本体内设置第二外励磁线圈和第二蛇形磁流变液通道,所述的第二储液缸底部中心位置设有中心励磁线圈,该中心励磁线圈的外径小于第二活塞环的内径,并与第二活塞环之间形成环形磁流变液通道,通过中心励磁线圈控制流经环形磁流变液通道的磁流变液的阻尼力的大小。第二活塞组件的外径应小于第二储液缸的内径,这样可以避免外径过大而阻碍磁流变液的流通。此外,栅格支撑架的长度决定了第二活塞环相对中心励磁线圈的移动距离,其长度应略小于中心励磁线圈,若过长将影响第二活塞杆的移动距离,过短则容易脱离中心励磁线圈,导致第二活塞环无法产生相应的阻尼,失去该部分机构的意义,当磁流变液在栅格支撑架内外两侧进行流动时也有利于磁流变液散热,保证磁流变液的性能稳定。同时,由于第二储液缸内部装有永磁环,若磁流变液距离永磁环过近,将导致磁流变液始终处在高粘度状态,阻尼系数过大,所以将第二蛇形磁流变液通道设置在距永磁环一定距离处,同时蛇形磁流变液通道有利于增大与磁场的接触面积。提高粘度变化率。而由于中心励磁线圈匝数相对较多,同时与环形磁流变液通道的距离较近,在同等电流条件下,可产生更大的阻尼力,所以第二活塞环的长度可设置成小于第二活塞本体的长度。
所述的第二储液缸的顶部处和底部处分别设有第二上移动活塞和第二下移动活塞,所述的第二上移动活塞围绕第二活塞杆,并与第二活塞杆和第二储液缸内表面紧密接触,所述的第二下移动活塞围绕中心励磁线圈,并与中心励磁线圈和第二储液缸内表面紧密接触,所述的第二上移动活塞和第二下移动活塞分别与第二储液缸内部的顶端与底端之间形成第二上补偿腔和第二下补偿腔,并均可沿第二储液缸内表面上下移动,所述的第二上补偿腔和第二下补偿腔内填充有缓冲气体。当移动活塞受到活塞组件和磁流变液的压力突增时,会朝压力放下移动,压缩补偿腔内的气体,从而为活塞组件提供一定的移动空间,进而提高了阻尼器的反应速度。
所述的第二活塞本体的顶端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二凸起,该第二凸起外表面紧密环绕设置沿其上下移动的第二弹簧支撑杯座,该第二弹簧支撑杯座还通过第二碟片弹簧与第二活塞本体顶端表面连接,所述的第二弹簧支撑杯座上表面还与第二活塞杆连接,第二活塞杆的底部设有容纳所述第二凸起超出第二弹簧支撑杯座上表面的部分的空腔。当第二阻尼器在拉伸或压缩状况下时,第二活塞杆会带动第二弹簧支撑杯座相对于第二凸起而言,分别有一个向上和向下的运动,从而对第二碟片弹簧有一个拉伸或压缩的作用,从而第二弹簧支撑杯座和第二碟片弹簧的结构设置能进一步辅助缓冲第二活塞杆与第二活塞组件之间的冲击效果,进一步提高减振性能。
所述的栅格支撑架为由多块栅栏间隔环绕而成的圆筒形栅格结构。第二活塞组件移动时,磁流变液可以通过栅栏之间的间隔在栅格支撑架的内部空间与第二储液缸内表面之间移动,从而提高阻尼器的阻尼减振效果。
本发明的多筒式可协同工作的磁流变阻尼减振器通常采用双筒式结构,即在底座上只设置一个第一阻尼器和一个第二阻尼器,根据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的通电情况,本发明的双筒式可协同工作的磁流变阻尼减振器可以切换为四种工作状态:
(1)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均不通电,由于第二阻尼器装有永磁环,所以磁流变液具有一定的阻尼,进而阻尼减振器具有一定的阻尼力,保证故障安全性,适合于对抗拉伸和压缩能力要求特别低的场合;
(2)第一阻尼器通电,第二阻尼器不通电,阻尼减振器具有较小的抗拉伸、压缩能力,适用在抗拉伸、压缩能力要求较低的场合;
(3)第一阻尼器不通电,第二阻尼器通电,阻尼减振器具有较大的抗拉伸、压缩能力,适用在抗拉伸、压缩能力要求较高的场合;
(4)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均通电,阻尼减振器具有特别大的抗拉伸、压缩能力,适用在抗拉伸、压缩能力要求特别高的场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中的活塞组件均采用多个通道来接通上部、下部内腔,使得磁流变液经活塞组件在两个内腔之间流淌时与活塞组件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产生的流动阻尼力更大,进而缓震效果更好,此外,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中还设有补偿腔结构,活塞杆与活塞组件之间通过碟片弹簧缓冲连接,第二活塞组件之间还设有能加强磁流变液在第二储液缸内流动的栅格支撑架等结构,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两端均设有补偿腔结构,从而从多方面提高阻尼器的减震缓冲和抗拉伸、压缩等效果。
(2)本发明中的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可以协同工作,通过切换不同的工作状态可以提供非常大的抗拉伸、压缩能力范围,此外,切换不同阻尼器交换使用,还能有效避免单个阻尼器长时间使用易损坏的问题,延长阻尼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3)本发明的阻尼减震器的阻尼可以实现无级调节,应用范围广,可以以同种规格的减振器用于不同的场合,如匹配不同类型的汽车等,大大增加了减振器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轴向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拉伸行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底座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活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活塞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活塞杆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一活塞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二活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二活塞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第二活塞杆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第二活塞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二活塞杆,2-第二储液缸,3-第二上补偿腔,4-第二上移动活塞,5-密封圈,6-第二工作腔a,7-第二下移动活塞,8-第二外励磁线圈,9-第二活塞组件,10-第二工作腔b,11-永磁环,12-中心励磁线圈,13-第二工作腔c,14-第二阻尼器盖,15-底座,16-第一阻尼器盖,17-第一工作腔d,18-第一活塞组件,19-第一内励磁线圈,20-第一外励磁线圈,21-第一工作腔e,22-第一上移动活塞,23-第二下补偿腔,24-第一上补偿腔,25-第一储液缸,26-第一活塞杆,27-第一下补偿腔,28-第一下移动活塞,91-第二弹簧支撑杯座,92-第二碟片弹簧,93-第二蛇形磁流变液通道,94-栅格支撑架,95-第二活塞环,96-第二活塞本体,121-环形磁流变液通道,181-管型磁流变液通道,182-第一蛇形磁流变液通道,183-第一碟片弹簧,184-第一弹簧支撑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双筒式可协同工作的磁流变阻尼减振器,其结构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该减振器包括并联设置在底座15上的一个第一阻尼器和一个第二阻尼器,
第一阻尼器:其结构参见图1,包括固定设置在底座15上的第一储液缸25,该第一储液缸25内部中空并与固定在底座15的第一阻尼器盖16密封连接,并包围形成第一工作内腔,该第一工作内腔内设有磁流变液,第一储液缸25内设有与其内表面密封接触的第一活塞组件18,并将第一工作内腔分隔为第一上部内腔和第一下部内腔,第一活塞组件18结构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活塞组件18顶部连接第一活塞杆26,第一活塞杆26结构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活塞杆26伸出第一储液缸25顶部,并随第一活塞组件18在第一储液缸25内部上下移动,第一活塞组件18的顶端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一凸起,该第一凸起外表面紧密环绕设置沿其上下移动的第一弹簧支撑杯座184,该第一弹簧支撑杯座184还通过第一碟片弹簧183与第一活塞组件18顶端表面连接,第一弹簧支撑杯座184上表面还与第一活塞杆26连接,第一活塞杆26的底部设有容纳第一凸起超出第一弹簧支撑杯座184上表面的部分的空腔,第一活塞组件18内设有接通第一上部内腔和第一下部内腔的截面呈环形的第一蛇形磁流变液通道182,在第一活塞组件18靠近第一储液缸25内表面位置,设有围绕第一蛇形磁流变液通道182并控制通过第一蛇形磁流变液通道182的磁流变液的阻尼力大小的第一外励磁线圈20,第一活塞组件18中心位置还设有分别贯通第一活塞组件18的底端和其第一凸起的顶部的管型磁流变液通道181,第一活塞杆26的下部设有横向贯通的垂直于第一活塞杆26中心线的十字形四通孔,管型磁流变液通道181与十字形四通孔连接,从而接通第一上部内腔和第一下部内腔,在第一活塞组件18内的中心位置处,还设有围绕管型磁流变液通道181并控制通过管型磁流变液通道181的磁流变液的阻尼力大小的第一内励磁线圈19,第一储液缸25的顶部处和底部处分别设有第一上移动活塞22和第一下移动活塞28,第一上移动活塞22围绕第一活塞杆26,并与第一活塞杆26和第一储液缸25内表面紧密接触,第一上移动活塞22将第一上部内腔分隔成第一工作腔e21和第一上补偿腔24,第一下移动活塞28与第一储液缸25内表面紧密接触,并将第一下部内腔分隔成第一工作腔d17和第一下补偿腔27,第一上移动活塞22和第一下移动活塞28均可沿第一储液缸25内表面上下移动,第一上补偿腔24和第一下补偿腔27内填充有缓冲气体氮气。第一上移动活塞22和第一下移动活塞28的外侧边缘处均设有密封圈5,使其能够与第一储液缸25内表面接触密封。
第二阻尼器:其结构参见图1所示,包括固定设置在底座15上的第二储液缸2,该第二储液缸2内部中空并与固定在底座15上的第二阻尼器盖14密封连接,并包围形成第二工作内腔,该第二工作内腔内设有磁流变液,第二储液缸2内设有与其内表面密封接触的第二活塞组件9,第二活塞组件9结构如图9和图10所示,并将第二工作内腔分隔为第二上部内腔和第二下部内腔,第二活塞组件9顶部连接第二活塞杆1,第二活塞杆1结构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二活塞杆1伸出第二储液缸2顶部,并随第二活塞组件9在第二储液缸2内部上下移动,第二活塞组件9包括与第二储液缸2内表面紧密接触的第二活塞本体96,外径小于第二储液缸2内径的栅格支撑架94,以及与第二储液缸2内表面紧密接触的的第二活塞环95,第二活塞本体96通过栅格支撑架94与第二活塞环95接触,第二活塞本体96内设有接通第二上部内腔和第二下部内腔的截面呈环形的第二蛇形磁流变液通道93,在第二活塞本体96靠近第二储液缸2内表面处,设有围绕第二蛇形磁流变液通道93并控制通过第二蛇形磁流变液通道93的磁流变液的阻尼力大小的第二外励磁线圈8,第二储液缸2的内表面上还设有四组同磁向的永磁环11,第二储液缸2底部中心位置设有中心励磁线圈12,该中心励磁线圈12的外径小于第二活塞环95的内径,并与第二活塞环95之间形成环形磁流变液通道121,通过中心励磁线圈12控制流经环形磁流变液通道121的磁流变液的阻尼力的大小,栅格支撑架94、第二活塞环95和中心励磁线圈12之间还形成第二工作腔b10,第二储液缸2的顶部处和底部处分别设有第二上移动活塞4和第二下移动活塞7,第二上移动活塞4围绕第二活塞杆1,并与第二活塞杆1和第二储液缸2内表面紧密接触,第二上移动活塞4将第二上部内腔分隔成第二上补偿腔3和第二工作腔a6,第二下移动活塞7围绕中心励磁线圈12,并与中心励磁线圈12和第二储液缸2内表面紧密接触,第二下移动活塞7将第二活塞环95和第二阻尼器盖14之间的空间分隔成第二工作腔c13和第二下补偿腔27,第二上移动活塞4和第二下移动活塞7均可沿第二储液缸2内表面上下移动,第二上补偿腔3和第二下补偿腔23内填充有缓冲气体氮气。第二活塞本体96的顶端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二凸起,该第二凸起外表面紧密环绕设置沿其上下移动的第二弹簧支撑杯座91,该第二弹簧支撑杯座91还通过第二碟片弹簧92与第二活塞本体96顶端表面连接,第二弹簧支撑杯座91上表面还与第二活塞杆1连接,第二活塞杆1的底部设有容纳第二凸起超出第二弹簧支撑杯座91上表面的部分的空腔。栅格支撑架94为由四块栅栏间隔环绕而成的圆筒形栅格结构。第二上移动活塞4和第二下移动活塞7的外侧均设有密封圈5,使其能够与第二储液缸2内表面接触密封。
当阻尼减振器处于拉伸行程时,其结构及磁流变液流向如图3所示:以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均通电为例分析,对于第一阻尼器:第一活塞组件18向第一工作腔e21方向移动,磁流变液从第一工作腔e21经管型磁流变液通道181和第一蛇形磁流变液通道182流向第一工作腔d17,此时,由于第一内励磁线圈19和第一外励磁线圈20在通电状态下产生磁场的作用,会使经过管型磁流变液通道181和第一蛇形磁流变液通道182的磁流变液的状态发生变化,进而产生相应的阻尼力,消耗阻尼减振器拉伸的外力,使得第一阻尼器具有一定的抗拉伸能力,同时两端的第一上补偿腔24和第一下补偿腔27会给第一活塞组件18补偿一定的移动空间,进而提高阻尼器的反应速度;对于第二阻尼器而言:第二活塞组件9向第二工作腔a6方向移动,磁流变液从第二工作腔a6先经过第二蛇形磁流变液通道93,再经过第二工作腔b10和栅格支撑架94,最后经过环形磁流变液通道121流向第二工作腔c13,由于第二外励磁线圈8和中心励磁线圈12在通电状态下产生磁场的作用,会使经过第二蛇形磁流变液通道93和环形磁流变液通道121的磁流变液的状态发生变化,进而产生相应的阻尼力,消耗能量,使得第二阻尼器具有一定的抗拉伸能力,同时两端的第二上补偿腔3和第二下补偿腔23会补偿一定的移动空间,进而提高了第二阻尼器的反应速度。
当阻尼减振器处于压缩行程时:以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均通电为例分析,对于第一阻尼器:第一活塞组件18向第一工作腔d17方向移动,磁流变液从第一工作腔d17经管型磁流变液通道181和第一蛇形磁流变液通道182流向第一工作腔e21,此时,由于第一内励磁线圈19和第一外励磁线圈20在通电状态下产生磁场的作用,会使经过管型磁流变液通道181和第一蛇形磁流变液通道182的磁流变液的状态发生变化,进而产生相应的阻尼力,消耗使得阻尼减振器压缩的能量,使得第一阻尼器具有一定的抗压缩能力,同时两端的第一上补偿腔24和第一下补偿腔27会给第一活塞组件18补偿一定的移动空间,进而提高阻尼器的反应速度;对于第二阻尼器而言:第二活塞组件9向第二工作腔c13方向移动,磁流变液从第二工作腔c13先经过环形磁流变液通道121,再经过第二工作腔b10和栅格支撑架94,最后经过第二蛇形磁流变液通道93流向第二工作腔a6,由于第二外励磁线圈8和中心励磁线圈12在通电状态下产生磁场的作用,会使经过第二蛇形磁流变液通道93和环形磁流变液通道121的磁流变液的状态发生变化,进而产生相应的阻尼力,消耗能量,使得第二阻尼器具有一定的抗压缩能力,同时两端的第二上补偿腔3和第二下补偿腔23会补偿一定的移动空间,进而提高了第二阻尼器的反应速度。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多筒式可协同工作的磁流变阻尼减振器,该磁流变阻尼减振器包括并联设置在底座(15)上的至少一个第一阻尼器和至少一个第二阻尼器,所述的第二阻尼器包括固定设置在底座(15)上的第二储液缸(2),该第二储液缸(2)内部中空并与底座(15)包围形成第二工作内腔,该第二工作内腔内设有磁流变液,所述的第二储液缸(2)内设有与其内表面密封接触的第二活塞组件(9),并将第二工作内腔分隔为第二上部内腔和第二下部内腔,所述的第二活塞组件(9)顶部连接第二活塞杆(1),该第二活塞杆(1)伸出第二储液缸(2)顶部,并随第二活塞组件(9)在第二储液缸(2)内部上下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活塞组件(9)内设有接通第二上部内腔和第二下部内腔的截面呈环形的第二蛇形磁流变液通道(93),在第二活塞组件(9)靠近第二储液缸(2)内表面处,设有围绕第二蛇形磁流变液通道(93)并控制通过第二蛇形磁流变液通道(93)的磁流变液的阻尼力大小的第二外励磁线圈(8),所述的第二储液缸(2)的内表面上还设有多组同磁向的永磁环(11);
所述的第一阻尼器包括固定设置在底座(15)上的第一储液缸(25),该第一储液缸(25)内部中空并与底座(15)包围形成第一工作内腔,该第一工作内腔内设有磁流变液,所述的第一储液缸(25)内设有与其内表面密封接触的第一活塞组件(18),并将第一工作内腔分隔为第一上部内腔和第一下部内腔,所述的第一活塞组件(18)顶部连接第一活塞杆(26),该第一活塞杆(26)伸出第一储液缸(25)顶部,并随第一活塞组件(18)在第一储液缸(25)内部上下移动,所述的第一活塞组件(18)内设有接通第一上部内腔和第一下部内腔的截面呈环形的第一蛇形磁流变液通道(182),在第一活塞组件(18)靠近第一储液缸(25)内表面位置,设有围绕第一蛇形磁流变液通道(182)的第一外励磁线圈(20),所述的第一活塞组件(18)中心位置还设有贯通其上下两侧的管型磁流变液通道(181),在第一活塞组件(18)内的中心位置处,还设有围绕管型磁流变液通道(181)的第一内励磁线圈(19);
所述的第一储液缸(25)的顶部处和底部处分别设有第一上移动活塞(22)和第一下移动活塞(28),所述的第一上移动活塞(22)围绕第一活塞杆(26),并与第一活塞杆(26)和第一储液缸(25)内表面紧密接触,所述的第一下移动活塞(28)与第一储液缸(25)内表面紧密接触,所述的第一上移动活塞(22)和第一下移动活塞(28)分别与第一储液缸(25)内部的顶端与底端之间形成第一上补偿腔(24)和第一下补偿腔(27),并均可沿第一储液缸(25)内表面上下移动,所述的第一上补偿腔(24)和第一下补偿腔(27)内填充有缓冲气体;
所述的第二活塞组件(9)包括与第二储液缸(2)内表面紧密接触的第二活塞本体(96),外径小于第二储液缸(2)内径的栅格支撑架(94),以及与第二储液缸(2)内表面紧密接触的的第二活塞环(95),所述的第二活塞本体(96)通过栅格支撑架(94)与第二活塞环(95)接触,所述的第二活塞本体(96)内设置第二外励磁线圈(8)和第二蛇形磁流变液通道(93),所述的第二储液缸(2)底部中心位置设有中心励磁线圈(12),该中心励磁线圈(12)的外径小于第二活塞环(95)的内径,并与第二活塞环(95)之间形成环形磁流变液通道(121),通过中心励磁线圈(12)控制流经环形磁流变液通道(121)的磁流变液的阻尼力的大小;
所述的第二储液缸(2)的顶部处和底部处分别设有第二上移动活塞(4)和第二下移动活塞(7),所述的第二上移动活塞(4)围绕第二活塞杆(1),并与第二活塞杆(1)和第二储液缸(2)内表面紧密接触,所述的第二下移动活塞(7)紧密围绕中心励磁线圈(12),并与中心励磁线圈(12)和第二储液缸(2)内表面紧密接触,所述的第二上移动活塞(4)和第二下移动活塞(7)分别与第二储液缸(2)内部的顶端与底端之间形成第二上补偿腔(3)和第二下补偿腔(23),并均可沿第二储液缸(2)内表面上下移动,所述的第二上补偿腔(3)和第二下补偿腔(23)内填充有缓冲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筒式可协同工作的磁流变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活塞组件(18)的顶端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一凸起,该第一凸起外表面紧密环绕设置沿其上下移动的第一弹簧支撑杯座(184),该第一弹簧支撑杯座(184)还通过第一碟片弹簧(183)与第一活塞组件(18)顶端表面连接,所述的第一弹簧支撑杯座(184)上表面还与第一活塞杆(26)连接,第一活塞杆(26)的底部设有容纳所述第一凸起超出第一弹簧支撑杯座(184)上表面的部分的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筒式可协同工作的磁流变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型磁流变液通道(181)分别贯穿第一活塞组件(18)的底端和其第一凸起的顶部,所述的第一活塞杆(26)的下部设有横向贯通的通孔,管型磁流变液通道(181)与所述通孔连接,从而接通第一上部内腔和第一下部内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筒式可协同工作的磁流变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为垂直于第一活塞杆(26)中心线的十字形四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筒式可协同工作的磁流变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活塞本体(96)的顶端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二凸起,该第二凸起外表面紧密环绕设置沿其上下移动的第二弹簧支撑杯座(91),该第二弹簧支撑杯座(91)还通过第二碟片弹簧(92)与第二活塞本体(96)顶端表面连接,所述的第二弹簧支撑杯座(91)上表面还与第二活塞杆(1)连接,第二活塞杆(1)的底部设有容纳所述第二凸起超出第二弹簧支撑杯座(91)上表面的部分的空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筒式可协同工作的磁流变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栅格支撑架(94)为由多块栅栏间隔环绕而成的圆筒形栅格结构。
CN201510846298.2A 2015-11-27 2015-11-27 一种多筒式可协同工作的磁流变阻尼减振器 Active CN1056051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46298.2A CN105605141B (zh) 2015-11-27 2015-11-27 一种多筒式可协同工作的磁流变阻尼减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46298.2A CN105605141B (zh) 2015-11-27 2015-11-27 一种多筒式可协同工作的磁流变阻尼减振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05141A CN105605141A (zh) 2016-05-25
CN105605141B true CN105605141B (zh) 2018-02-02

Family

ID=55985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46298.2A Active CN105605141B (zh) 2015-11-27 2015-11-27 一种多筒式可协同工作的磁流变阻尼减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051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09722A (zh) * 2016-06-17 2016-08-31 江苏大学 一种磁流变液可调阻尼减震器
CN106838096B (zh) * 2017-03-24 2018-05-22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油气弹簧自润滑补偿浮动活塞
CN106828002A (zh) * 2017-04-12 2017-06-13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滚珠丝杠式电磁悬架装置
CN107313644B (zh) * 2017-07-13 2023-06-16 柳州东方工程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大承载力永磁调节式磁流变阻尼器
CN107869545B (zh) * 2017-12-13 2023-09-05 广东溢康通空气弹簧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复合减振装置
CN110388403A (zh) * 2019-07-17 2019-10-29 重庆大学 双通道变惯容变阻尼减振器
CN113339444A (zh) * 2020-03-01 2021-09-03 重庆大学 一种高效自承载磁流变可控阻尼器件
CN112923123B (zh) * 2021-02-05 2022-06-03 广西科技大学 一种混合式多通道磁流变阀
CN114791026B (zh) * 2021-10-11 2023-05-05 广西科技大学 一种混合型阀式磁流变阻尼器
CN114132228A (zh) * 2022-01-13 2022-03-04 中南大学 一种高速铁路用减振型接触网定位支架
CN115076282A (zh) * 2022-06-23 2022-09-20 西格迈股份有限公司 适合在新能源汽车上使用的多级线圈单缸磁流变阻尼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530336A (fr) * 1967-07-06 1968-06-21 Dispositif permettant de faire varier la puissance d'un ressort pneumatique et de larégler en fonction de l'effort à fournir
DE3226777A1 (de) * 1982-07-17 1984-01-19 Herbert 4690 Herne Grobe Gasfeder
CN202132434U (zh) * 2011-05-31 2012-02-01 安徽奥泰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器用活塞
CN102297233B (zh) * 2011-08-31 2012-11-07 谢宁 一种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
CN204164257U (zh) * 2014-10-20 2015-02-18 宁波奥格达汽配有限公司 双柱减震装置
CN105065555A (zh) * 2015-07-20 2015-11-18 常州大学 单杆多级绕射有源双控变阻尼磁流变阻尼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05141A (zh) 2016-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05141B (zh) 一种多筒式可协同工作的磁流变阻尼减振器
CN105673760A (zh) 一种基于压电自感知的可调阻尼减振器
CN103423364B (zh) 一种阻尼可调的液压减振器
CN104632979A (zh) 可调阻尼减震器
CN112283281B (zh) 一种减振器用阻尼调节阀及方法
CN108331876B (zh) 一种减振器阻尼调节阀
CN104747650A (zh) 一种减振方法及其减振器
CN108302149A (zh) 采用外置线圈与永磁铁共同作用的双筒式磁流变减振器
CN105003585A (zh) 变截面活塞式磁流变减振器
CN110242696A (zh) 一种多级可控变阻尼减振器的变阻尼控制方法
WO2020200278A1 (zh) 一种阻尼可调的液压减振活塞及液压减振器
CN2809329Y (zh) 新型磁力减振器
WO2023279748A1 (zh) 一种基于混合阻尼模式的高输出力隔振悬置
CN110107636B (zh) 一种双向磁流变阻尼调节阀
CN205896020U (zh) 刚度和阻尼可调式高速列车半主动空气悬挂装置
CN108730400B (zh) 利用温控元件保持阻尼力并防止空化畸变的双筒减振器
JP2002257189A (ja) 電磁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106151357B (zh) 一种刚度和阻尼可调式高速列车半主动空气悬挂装置
CN206000928U (zh) 比例电磁铁式汽车减震器
CN208010831U (zh) 采用外置线圈与永磁铁共同作用的双筒式磁流变减振器
CN114838082B (zh) 一种基于磁流变材料的多级变阻尼变刚度减振器
KR100204904B1 (ko) 자동차용 자력식 충격흡수기
CN201916409U (zh) 一种机动车减震器
CN204592119U (zh) 可调阻尼减震器
JPS62251220A (ja) 緩衝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