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97495A - 二氧化碳回收装置以及二氧化碳回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二氧化碳回收装置以及二氧化碳回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97495A
CN105597495A CN201510764920.5A CN201510764920A CN105597495A CN 105597495 A CN105597495 A CN 105597495A CN 201510764920 A CN201510764920 A CN 201510764920A CN 105597495 A CN105597495 A CN 1055974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arbon dioxide
case
adjustment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649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97495B (zh
Inventor
千叶典子
程塚正敏
江上法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597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974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974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974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B01D53/1412Controlling the absorption pro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B01D53/1425Regeneration of liquid absorb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B01D53/1456Removing acid components
    • B01D53/1475Removing carbon diox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B01D53/18Absorbing units; Liquid distributo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2/00Absorbents, i.e. solvents and liquid materials for gas absorption
    • B01D2252/10Inorganic absorbents
    • B01D2252/103Wa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50Carbon oxides
    • B01D2257/504Carbon dioxi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CCAPTURE, STORAGE, SEQUESTRATION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GHG]
    • Y02C20/0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 Y02C20/4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of CO2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回收装置以及二氧化碳回收方法,能够迅速地抑制吸收液的水分比率的变动,抑制二氧化碳的回收率的下降。基于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具备:使吸收液吸收废气(2)所含有的二氧化碳的吸收塔(20);以及使二氧化碳从自吸收塔供给的吸收了二氧化碳的吸收液放出从而排出含二氧化碳的气体的再生塔(30)。由吸收塔液位计测器(50)计测吸收塔内的吸收液的液位。用于调整吸收液的水分比率的含水的调整液(16)贮存于调整液箱(52)。由调整液控制阀(55)调整从调整液箱朝吸收塔或者再生塔供给的调整液的流量。控制部(56)基于由吸收塔液位计测器计测到的吸收液的液位控制调整液控制阀的开度。

Description

二氧化碳回收装置以及二氧化碳回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二氧化碳回收装置以及二氧化碳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温室效应问题的有效对策,二氧化碳回收贮存(CCS:CarbonDioxideCaptureandStorage)技术受到关注。例如,研究使用吸收液回收在火力发电站、钢铁厂、垃圾焚烧设备等产生的废气(燃烧废气或者工艺废气)所含有的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回收系统。
作为这种二氧化碳回收系统,通常公知有如下的装置,该装置具备:吸收塔,使吸收液吸收由送风机供给的废气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从而生成富液;以及再生塔,从自吸收塔供给的富液排出含二氧化碳的蒸气,使富液再生从而生成贫液。在再生塔中生成的贫液被朝吸收塔供给,贫液与富液利用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并且,在再生塔上连结有再沸器,利用从外部供给的蒸气对再生塔内的富液进行加热,从而从富液排出二氧化碳。从再生塔排出的含二氧化碳的蒸气由冷却器冷却,从而蒸气冷凝而生成冷凝水,所生成的冷凝水在气液分离器中被从二氧化碳分离。这样,废气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被回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236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52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4523691号公报
在这种二氧化碳回收装置运转的期间,吸收液的水分比率有时会变动。例如,由于朝吸收塔供给的废气中所含有的水分量或者流量的变动、或者吸收液的循环量的变动等,吸收液的水分比率可能变动。在该情况下,吸收液的浓度变动,会产生二氧化碳的吸收性能下降从而二氧化碳的回收率下降的顾虑。因此,为了抑制二氧化碳的回收率的下降,期望迅速地抑制吸收液的水分比率的变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考虑到这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迅速地抑制吸收液的水分比率的变动、抑制二氧化碳的回收率的下降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以及二氧化碳回收方法。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具备:吸收塔,使吸收液吸收废气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以及再生塔,使二氧化碳从自吸收塔供给的吸收了二氧化碳的吸收液放出,从而排出含二氧化碳的气体。由吸收塔液位计测器计测吸收塔内的吸收液的液位。在调整液箱中贮存有用于调整吸收液的水分比率的含水的调整液。由调整液供给驱动部从调整液箱朝吸收塔或者再生塔供给的调整液的流量由调整液控制阀调整。控制部基于由吸收塔液位计测器计测到的吸收液的液位来控制调整液控制阀的开度。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二氧化碳回收方法是在二氧化碳回收装置中回收二氧化碳的方法,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具备:吸收塔,使吸收液吸收废气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以及再生塔,从自吸收塔供给的吸收了二氧化碳的吸收液排出含二氧化碳的气体。该二氧化碳回收方法具备:在调整液箱中贮存用于调整吸收液的水分比率的调整液的工序;计测吸收塔内的吸收液的液位的工序;以及从调整液箱朝吸收塔或者再生塔供给调整液的工序。在供给调整液的工序中,基于所计测到的吸收液的液位,调整从调整液箱朝吸收塔或者再生塔供给的调整液的流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图4的变形例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中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标号说明
1:二氧化碳回收装置
2:废气
3:脱二氧化碳废气
4:富液
5:贫液
7:含二氧化碳的气体
8:二氧化碳气体
9:清洗水
10:清洗用冷却介质
12:第一冷凝水
13:第一冷却介质
14:第二冷凝水
15:第二冷却介质
16:调整液
20:吸收塔
21:水洗部
25:清洗用冷却器
26:清洗用冷却介质控制阀
30:再生塔
40:第一冷却器
41:第一气液分离器
42:第一冷却介质控制阀
44:压缩机
45:第二冷却器
46:第二气液分离器
47:第二冷却介质控制阀
50:吸收塔液位计测器
52:调整液箱
53:箱液位计测器
55:调整液控制阀
56:控制部
60:第一压力控制阀
61:第二压力控制阀
70:回收流量计测部
74:供给流量计测器
80:补给水供给管线
81:调整液排出管线
82:补给水控制阀
83:控制部
84:调整液排出控制阀
85:补给水
90:废气计测部
91:二氧化碳气体计测部
92:调整液计测部
93:补给液箱
95:补给液控制阀
97:控制部
98:补给液
100:废液处理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以及二氧化碳回收方法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图1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以及二氧化碳回收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具备:吸收塔20,使吸收液吸收废气2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以及再生塔30,使二氧化碳从自吸收塔20供给的吸收了二氧化碳的吸收液放出,从而对吸收液进行再生。在吸收塔20中二氧化碳由吸收液吸收后的废气2作为脱二氧化碳废气3被从吸收塔20排出。并且,二氧化碳与蒸气一起从再生塔30作为含二氧化碳的气体7(含二氧化碳的蒸气)被排出。另外,朝吸收塔20供给的废气2并无特殊限定,例如可以是火力发电站的锅炉(未图示)的燃烧废气、工艺废气等,可以在根据需要进行冷却处理后供给到吸收塔20。
吸收液在吸收塔20与再生塔30中循环,在吸收塔20中吸收二氧化碳而成为富液4,在再生塔30中放出二氧化碳而成为贫液5。另外,吸收液并无特殊限定,例如能够使用乙醇胺、二乙醇胺等胺系水溶液。
吸收塔20具有使贫液5吸收废气2所含有的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回收部20a(填充层)。在本实施方式中,二氧化碳回收部20a构成为对流型气液接触装置。在吸收塔20的上部设置有利用清洗水9清洗二氧化碳由贫液5吸收后的脱二氧化碳废气3的水洗部21。水洗部21设置在二氧化碳回收部20a的上方。
从上述的锅炉等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的外部排出的含有二氧化碳的废气2由送风机2供给至吸收塔20的下部,并在吸收塔20内朝二氧化碳回收部20a上升。另一方面,贫液5从再生塔30被朝二氧化碳回收部20a和水洗部21之间供给并在吸收塔20内分散落下,被朝二氧化碳回收部20a供给。在二氧化碳回收部20a中,废气2与贫液5气液接触,废气2所含有的二氧化碳由贫液5吸收,从而生成富液4。
所生成的富液4在吸收塔20的下部贮存于一端,并被从该下部排出。与富液5气液接触后的废气2的二氧化碳被除去,作为脱二氧化碳废气3在吸收塔20内上升,并流向水洗部21。
水洗部21具有:成分回收部21a,使清洗水9与脱二氧化碳废气3气液接触,从而从脱二氧化碳废气3回收吸收液成分(例如胺);以及清洗水贮存部21b,设置在成分回收部21a的下方,贮存从成分回收部21a流下的清洗水9。在水洗部21上连结有使清洗水9循环的循环管线23。即,在循环管线23上设置有清洗用泵24,抽出贮存于清洗水贮存部21b的清洗水9,并朝成分回收部21a的上方供给,使清洗水9循环。被供给至成分回收部21a的上方后的清洗水9分散落下而被朝成分回收部21a供给。
在循环管线23上设置有对清洗水9进行冷却的清洗用冷却器25。清洗水9由清洗用冷却器25冷却并被朝成分回收部21a供给。从外部朝清洗用冷却器25供给用于对清洗水9进行冷却的清洗用冷却介质10(例如冷却水)。朝清洗用冷却器25供给的清洗用冷却介质10的流量由清洗用冷却介质控制阀26调整。并且,在循环管线23上设置有用于计测清洗用冷却器25的出口温度(从清洗用冷却器25排出的清洗水9的温度)的清洗用温度计测器27。利用清洗用温度计测器27计测到的出口温度信息被传递至后述的控制部56,该控制部56调整清洗用冷却介质控制阀26的开度,以使得利用清洗用温度计测器27计测到的出口温度成为所期望的温度。
根据这种结构,在水洗部21的成分回收部21a中,脱二氧化碳废气3与清洗水9气液接触,脱二氧化碳废气3所含有的吸收液成分由清洗水9回收。由此,脱二氧化碳废气3被清洗。在成分回收部21a中对脱二氧化碳废气3进行清洗后的清洗水9从成分回收部21a流下而被贮存于清洗水贮存部21b。并且,在成分回收部21a中,脱二氧化碳废气3由冷却后的清洗水9清洗,因此脱二氧化碳废气3所含有的蒸气冷凝。冷凝后的水分被取入清洗水9,从成分回收部21a落下,并被贮存于清洗水贮存部21b。
在对脱二氧化碳废气3进行清洗时,吸收液成分溶入清洗水9。由此,若反复进行清洗则清洗水9中的吸收液成分的浓度上升,水洗部21的清洗能力可能下降。因此,作为清洗水9的水质管理,也可以始终将清洗水9替换成新的清洗水。或者,也可以进行清洗水9的pH测定,在超过预定的基准值的情况下,将清洗水9替换成新的清洗水。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循环管线23分支出将清洗水9朝调整液箱52(后述)供给的分支管线28。在分支管线28上设置有清洗用开闭阀29。该清洗用开闭阀29在贮存于水洗部21的清洗水贮存部21b的清洗水9的贮存量比预定的基准量多的情况下打开,将清洗水9朝后述的调整箱52供给。清洗用开闭阀29与由后述的箱液位计测器53计测的调整液箱52内的调整液16的液位无关地开闭。
在吸收塔20与再生塔30之间设置有热交换器31。在吸收塔20与热交换器31之间设置有富液用泵32,从吸收塔20被排出后的富液4由富液用泵32经由热交换器31朝再生塔30供给。热交换器31使从吸收塔20朝再生塔30供给的富液4与从再生塔30朝吸收塔20供给的贫液5热交换。由此,贫液5成为热源,富液4被加热至所期望的温度。换言之,富液4成为冷热源,贫液5被冷却至所期望的温度。
再生塔30具有从富液4排出二氧化碳的吸收液再生部30a(填充层)。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液再生部30a构成为对流型气液接触装置。
在再生塔30上连结有再沸器33。该再沸器33利用加热介质11对从再生塔30供给的贫液5进行加热而产生蒸气6,所产生的蒸气6被朝再生塔30供给。更具体地说,对再沸器33供给从再生塔30的下部排出的贫液5的一部分,并且,例如从汽轮机(未图示)等外部供给作为加热介质11的高温蒸气。被供给至再沸器33后的贫液5通过与加热介质11热交换而被加热,从而从贫液5生成蒸气6。所生成的蒸气6被朝再生塔30的下部供给。另外,加热介质11并不限于来自汽轮机的高温蒸气。
从再沸器33朝再生塔30的下部供给蒸气6,且蒸气6在再生塔30内朝吸收液再生部30a上升。另一方面,来自吸收塔20的富液4被供给至吸收液再生部30a的上方并分散落下,被供给至吸收液再生部30a。在吸收液再生部30a中,蒸气6与富液4气液接触,从富液4放出二氧化碳。由此,生成贫液5,吸收液被再生。
所生成的贫液5从再生塔30的下部被排出,与富液4气液接触后的蒸气6含有二氧化碳,作为含二氧化碳的气体7而从再生塔30的上部被排出。所排出的含二氧化碳的气体7也含有蒸气。
在再生塔30与热交换器31之间设置有贫液用泵34。从再生塔30排出后的贫液5由贫液用泵34经由上述的热交换器31朝吸收塔20供给。热交换器31如上所述使从再生塔30朝吸收塔20供给的贫液5与从吸收塔20朝再生塔30供给的富液4进行热交换而冷却。并且,在热交换器31与吸收塔20之间设置有贫液用冷却器35。贫液用冷却器35被从外部供给冷却水等冷却介质,将在热交换器31中被冷却后的贫液进一步冷却至所期望的温度。
在贫液用冷却器35中被冷却后的贫液5被朝吸收塔20的二氧化碳回收部20a与水洗部21的清洗水贮存部21b之间的区域供给,与废气2气液接触,从而贫液5吸收废气2所含有的二氧化碳而成为富液4。这样,在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中,吸收液成为贫液5的状态和成为富液4的状态反复出现并循环。
然而,图1所示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还具备:第一冷却器40,对从再生塔30的上部排出的含二氧化碳的气体7进行冷却而使蒸气冷凝,生成第一冷凝水12;以及第一气液分离器41,将由第一冷却器40生成的第一冷凝水12从含二氧化碳的气体7分离。这样,含二氧化碳的气体7所含有的水分降低,含二氧化碳的气体7被朝后述的压缩机44供给。第一冷凝水12被朝后述的调整液箱52供给。
从外部对第一冷却器40供给用于对含二氧化碳的气体7进行冷却的第一冷却介质13(例如冷却水)。朝第一冷却器40供给的第一冷却介质13的流量由第一冷却介质控制阀42调整。并且,在第一冷却器40与第一气液分离器41之间设置有第一温度计测器43,计测第一冷却器40的出口温度(从第一冷却器40排出的含二氧化碳的气体7以及第一冷凝水12的温度)。由第一温度计测器43计测到的出口温度信息被传递至后述的控制部56,该控制部56对第一冷却介质控制阀42的开度进行调整,以使得由第一温度计测器43计测到的出口温度成为所期望的温度。
并且,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还具备:压缩机44,对从第一气液分离器41排出的含二氧化碳的气体7进行压缩;第二冷却器45,对从压缩机44排出的含二氧化碳的气体7进一步进行冷却而使蒸气冷凝,生成第二冷凝水14;以及第二气液分离器46,将由第二冷却器45生成的第二冷凝水14从含二氧化碳的气体7分离。在其中的压缩机44中,含二氧化碳的气体7被压缩而升压至所期望压力。升压后的含二氧化碳的气体7在第二冷却器45中被冷却,含二氧化碳的气体7所含有的蒸气进一步被冷凝,含二氧化碳的气体7所含有的水分降低。这样,在第二气液分离器46中,含二氧化碳的气体7所含有的水分进一步降低,从第二气液分离器46作为二氧化碳气体8被排出,并被朝未图示的设备供给并贮存、或者利用、活用。第二冷凝水14被朝后述的调整液箱52供给。
从外部对第二冷却器45供给用于对含二氧化碳的气体7进行冷却的第二冷却介质15(例如冷却水)。朝第二冷却器45供给的第二冷却介质15的流量由第二冷却介质控制阀47调整。并且,在第二冷却器45与第二气液分离器46之间设置有第二温度计测器48,计测第二冷却器45的出口温度(从第二冷却器45排出的含二氧化碳的气体7以及第二冷凝水14的温度)。利用第二温度计测器48计测到的出口温度信息被传递至后述的控制部56,利用该控制部56调整第二冷却介质控制阀47的开度,以使得利用第二温度计测器48计测到的出口温度成为所期望的温度。
在吸收塔20中,设置有计测贮存在吸收塔20的下部的富液4的液位(吸收塔静态液位)的吸收塔液位计测器50。同样,在再生塔30中,设置有计测贮存在再生塔30的下部的贫液5的液位(再生塔静态液位)的再生塔液位计测器51。
在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的运转中,吸收液的水分比率可能变动。更具体地说,由于朝吸收塔20供给的废气2所含有的水分量或者流量的变动、或者吸收液的循环量的变化等,吸收液的水分比率可能变动。例如,通过增大废气2所含有的水分量,该水分在吸收塔20内被取入吸收液,吸收液的水分比率可能增大。另一方面,在从吸收塔20排出的脱二氧化碳废气3所含有的水分量、从第二气液分离器46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8所含有的水分量多的情况下,吸收液的水分比率可能下降。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调整朝再生塔30供给的富液4的流量或者从再生塔30被排出的贫液5的流量,使得再生塔30内的贫液5的液位维持恒定。因此,若在吸收塔20和再生塔30循环的吸收液的水分比率变动,则吸收塔20内的富液4的液位变动。即,能够根据吸收塔20内的富液4的液位来掌握在吸收塔20和再生塔30循环的吸收液的水分量。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根据该富液4的液位的变动朝吸收塔20供给水分。以下对该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吸收塔20上连结有调整液箱52,该调整液箱52贮存用于调整吸收液的水分比率的含水的调整液16。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调整液箱52中,作为调整液16回收并贮存:从上述的第一气液分离器排出的第一冷凝水12、从第二气液分离器46排出的第二冷凝水14、以及从水洗部21排除的清洗水9。在调整液箱52中设置有计测调整液箱52内的调整液16的液位的箱液位计测器53。
在调整液箱52与吸收塔20之间设置有从调整液箱52朝吸收塔20供给调整液16的调整液泵54(调整液供给驱动部)。借助该调整液泵54,贮存于调整液箱52的调整液16被朝吸收塔20的下部(更具体地说为二氧化碳回收部20a下方的区域)供给。
从调整液箱52朝吸收塔20供给的调整液16的流量由调整液控制阀55调整。调整液控制阀55的开度由控制部56控制。即,控制部56基于利用吸收塔液位计测器56计测到的吸收液的液位来控制调整液控制阀55的开度。
并且,控制部56形成为基于利用箱液位计测器53计测到的调整液16的液位而分别调整朝调整液箱52供给的第一冷凝水12的流量、第二冷凝水14的流量以及清洗水9的流量。更具体地说,控制部56基于调整液箱52内的调整液16的液位调整第一冷却器40的出口温度、第二冷却器45的出口温度、清洗用冷却器25的出口温度。第一冷却器40的出口温度的调整通过调整第一冷却介质控制阀42的开度来进行。同样,第二冷却器45的出口温度的调整通过调整第二冷却介质控制阀47的开度来进行,清洗用冷却器25的出口温度通过调整清洗用冷却介质控制阀26的开度来进行。
其次,说明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使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运转的期间,第一冷凝水12、第二冷凝水14以及清洗水9作为调整液16被回收并贮存于调整液箱52。在该情况下,能够从第一气液分离器41、第二气液分离器46以及水洗部21平衡良好地回收调整液16。另一方面,吸收塔20内的吸收液的液位由吸收塔液位计测器50计测。进而,基于所计测到的吸收液的液位,调整从调整液箱52朝吸收塔20供给的吸收液的流量。
例如,在吸收塔20内的富液4的液位比预定的基准液位低的情况下,利用吸收塔液位计测器50计测到的富液4的液位信息被传递至控制部56,控制部56增大调整液控制阀55的开度。由此,从调整液箱52朝吸收塔20供给的调整液16的流量增大,吸收塔20内的富液4的液位上升,能够返回基准液位。
另一方面,在富液4的液位比预定的基准液位高的情况下,利用吸收塔液位计测器50计测到的富液4的液位信息被传递至控制部56,控制部56缩小调整液控制阀55的开度。由此,从调整液箱52朝吸收塔20供给的调整液16的流量降低,吸收塔20内的富液4的液位下降,能够返回基准液位。
这样,在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的运转中,即便在吸收液的水分比率变动从而富液4的液位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富液4的液位的变动而调整从调整液箱52朝吸收塔20供给的调整液16的流量。因此,能够朝吸收塔20供给合适的量的调整液16,能够适当地维持吸收液的水分比率。
如上所述,由于根据吸收塔20内的富液4的液位而从调整液箱52朝吸收塔20供给的调整液16的流量变动,因此,根据朝调整液箱52供给的第一冷凝水12、第二冷凝水14以及清洗水9的流量,调整液箱52内的调整液16的液位可能变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下述方式实现调整液箱52内的调整液16的液位的变动防止。
例如,在利用箱液位计测器53计测到的、调整液箱52内的调整液16的液位比预定的基准液位(标准水位)低的情况下,控制部56使第一温度计测器43的设定温度比预定的基准温度低,并增大第一冷却介质控制阀42的开度,以使得利用第一温度计测器43计测的第一冷却器40的出口温度成为该设定温度。由此,朝第一冷却器40供给的第一冷却介质13的流量增大,第一冷却器40的冷却能力提高,第一冷却器40的出口温度下降。因此,能够增大第一冷凝水12的生成量,结果,能够增大朝调整液箱52供给的第一冷凝水12的流量。
同样,控制部56使第二温度计测器48的设定温度比预定的基准温度低,并增大第二冷却介质控制阀47的开度,以使得利用第二温度计测器48计测的第二冷却器45的出口温度成为该设定温度。由此,朝第二冷却器45供给的第二冷却介质15的流量增大,第二冷却器45的冷却能力提高,第二冷却器45的出口温度下降。因此,能够增大第二冷凝水14的生成量,结果,能够增大朝调整液箱52供给的第二冷凝水14的流量。
此外,控制部56使清洗用温度计测器27的设定温度比预定的基准温度低,并增大清洗用冷却介质控制阀26的开度,以使得利用清洗用温度计测器27计测的清洗用冷却器25的出口温度成为该设定温度。由此,朝清洗用冷却器25供给的清洗用冷却介质10的流量增大,清洗用冷却器25的冷却能力提高,清洗用冷却器25的出口温度下降。因此,在水洗部21的成分回收部21a中,能够使脱二氧化碳废气3所含有的蒸气的冷凝量增大,能够使清洗水9的量增大。结果,能够使朝调整液箱52供给的清洗水9的流量增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调整液16设置有清洗用开闭阀29,在如上所述使清洗水9的量增大的情况下,能够增多贮存于清洗水贮存部21b的清洗水9的贮存量,能够打开清洗用开闭阀29。
另一方面,在调整液箱52内的调整液16的液位比预定的基准液位高的情况下,控制部56使第一温度计测器43的设定温度比预定的基准温度高,减小第一冷却介质控制阀42的开度,以使得利用第一温度计测器43计测的第一冷却器40的出口温度成为该设定温度。由此,朝第一冷却器40供给的第一冷却介质13的流量减少,第一冷却器40的冷却能力被抑制,第一冷却器40的出口温度上升。因此,能够使第一冷凝水12的生成量减少,结果,能够使朝调整液箱52供给的第一冷凝水12的流量减少。对于第二冷却介质控制阀47以及清洗用冷却介质控制阀26也同样地进行调整,能够使第二冷凝水14的流量以及清洗水9的流量分别减少。
这样,即便在调整液箱52内的调整液16的液位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调整液16的液位调整朝调整液箱52供给的第一冷凝水12、第二冷凝水14以及清洗水9的流量,能够在调整液箱52中贮存合适的量的调整液。即,即便在调整液16的液位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调整液16的液位返回基准液位,能够在调整液箱52中预先贮存用于调整吸收液的水分比率的合适的量的调整液16。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基于利用吸收塔液位计测器50计测到的吸收塔20内的富液4的液位来调整调整液控制阀55的开度。由此,能够根据富液4的液位调整从调整液箱52朝吸收塔20供给的调整液16的流量,能够朝吸收塔20供给合适的量的水分。因此,能够适当地调整吸收液的水分比率,抑制水分比率的变动,结果,能够抑制二氧化碳的回收率的下降。并且,要朝吸收塔20供给的调整液16被贮存于调整液箱52,因此,当富液4的液位下降时,能够迅速地朝吸收塔20供给调整液16,能够迅速地抑制吸收液的水分比率的变动。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控制部56基于利用箱液位计测器53计测到的调整液16的液位来调整第一冷却器40的出口温度、第二冷却器45的出口温度以及清洗用冷却器25的出口温度。由此,能够调整第一冷凝水12的生成量、第二冷凝水14的生成量、清洗水9的量,能够根据调整液16的液位调整朝调整液箱52供给的第一冷凝水12、第二冷凝水14以及清洗水9的流量,能够朝调整液箱52供给合适的量的第一冷凝水12、第二冷凝水14以及清洗水9。因此,能够在调整液箱52中预先贮存合适的量的调整液16,在富液4的液位下降时,能够迅速地朝吸收塔20供给调整液16。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控制部56调整第一冷却介质控制阀42的开度、第二冷却介质控制阀47的开度、清洗用冷却介质控制阀26的开度。由此,能够调整朝第一冷却器40供给的第一冷却介质13的流量从而调整第一冷却器40的出口温度。同样,能够调整朝第二冷却器45供给的第二冷却介质15的流量从而调整第二冷却器45的出口温度,能够调整朝清洗用冷却器25供给的清洗用冷却介质10的流量从而调整清洗用冷却器25的出口温度。
另外,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冷凝水12、第二冷凝水14以及清洗水9被回收至调整液箱52,控制部56基于调整液箱52内的调整液16的液位来调整第一冷却器40的出口温度、第二冷却器45的出口温度、清洗用冷却器25的出口温度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于此,虽然第一冷凝水12、第二冷凝水14以及清洗水9被回收至调整液箱52,但控制部56只要调整第一冷却器40的出口温度、第二冷却器45的出口温度以及清洗用冷却器25的出口温度中的至少一个即可。即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在调整液箱52内贮存合适的量的调整液16。
并且,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对从第一气液分离器41供给的第一冷凝水12、从第二气液分离器46供给的第二冷凝水14以及从水洗部21排出的清洗水9作为调整液16被回收至调整液箱52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于此,只要第一冷凝水12、第二冷凝水14以及清洗水9中的至少一个被回收至调整液箱52即可。即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在调整液箱52中贮存调整液16。进一步说,可以形成为第一冷凝水12、第二冷凝水14以及清洗水9中的两个被回收至调整液箱52,在该情况下,调整与被回收至调整液箱52的水中的一方的水对应的冷却器的出口温度即可。即,控制部56只要调整第一冷凝水12被回收至调整液箱52的情况下的第一冷却器40的出口温度、第二冷凝水14被回收至调整液箱52的情况下的第二冷却器45的出口温度、以及清洗水9被回收至调整液箱52的情况下的清洗用冷却器25的出口温度中的至少一个即可。
并且,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对调整液16被从调整液箱52朝吸收塔20的二氧化碳回收部20a下方的区域供给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于此,调整液16也可以被朝二氧化碳回收部20a与水洗部21的清洗水贮存部21b之间的区域供给。在该情况下,例如可以与从贫液用冷却器35排出且被朝吸收塔20供给前的贫液5汇合并朝吸收塔20供给。此外,调整液16也可以朝再生塔30供给。在该情况下,调整液16可以被朝再生塔30的下部(再生塔30的吸收液再生部30a下方的区域)供给,或者也可以被朝再生塔30的上部(吸收液再生部30a上方的区域)供给。
(第二实施方式)
其次,使用图2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以及二氧化碳回收方法进行说明。
在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主要不同在于控制部调整第一气液分离器内的压力以及第二气液分离器内的压力这点,其他结构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另外,在图2中,对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从第一气液分离器41供给的第一冷凝水12以及从第二气液分离器46供给的第二冷凝水14被作为调整液16回收并贮存于调整液箱52。
基于本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还具备:第一压力控制阀60,调整从第一气液分离器41朝压缩机44供给的含二氧化碳的气体7的流量;以及第二压力控制阀61,调整从第二气液分离器46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8的流量。其中的第一压力控制阀60设置在第一气液分离器41与压缩机44之间,第二压力控制阀61设置在第二气液分离器46的下游侧。
在第一气液分离器41与第一压力控制阀60之间设置有第一压力计测器62,计测第一气液分离器41内的压力。利用第一压力计测器62计测到的压力信息被传递至控制部56,该控制部56调整第一压力控制阀60的开度,以使得利用第一压力计测器62计测到的压力成为所期望的压力。
在第二气液分离器46与第二压力控制阀61之间设置有第二压力计测器63,计测第二气液分离器46内的压力。利用第二压力计测器63计测到的压力信息被传递至控制部56,该控制部56调整第二压力控制阀61的开度,以使得利用第二压力计测器63计测到的压力成为所期望的压力。
基于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56基于调整液箱52内的调整液16的液位来调整第一气液分离器41内的压力和第二气液分离器46内的压力。第一气液分离器41内的压力的调整通过调整第一压力控制阀60的开度来进行。同样,第二气液分离器46内的压力的调整通过调整第二压力控制阀61的开度来进行。
在调整液箱52内的调整液16的液位比预定的基准液位低的情况下,控制部56使第一压力计测器62的设定压力比预定的基准压力(标准压力)高,缩小第一压力控制阀60的开度,以使得利用第一压力计测器62计测的第一气液分离器41内的压力成为该设定压力。由此,从第一气液分离器41朝压缩机44供给的含二氧化碳的气体7的流量减少,从而第一气液分离器41内的含二氧化碳的气体7的压力变高。因此,饱和温度上升,能够增大在第一气液分离器41内被分离的第一冷凝水12的量,从而增大朝调整液箱52供给的第一冷凝水12的流量。
同样,控制部56使第二压力计测器63的设定压力比预定的基准压力高,缩小第二压力控制阀61的开度,以使得利用第二压力计测器63计测的第二气液分离器46内的压力成为该设定压力。由此,从第二气液分离器46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8的流量减少,第二气液分离器46内的二氧化碳气体8的压力变高。因此,能够增大在第二气液分离器46内被分离的第二冷凝水14的量,从而能够增大朝调整液箱52供给的第二冷凝水14的流量。
另一方面,在调整液箱52内的调整液16的液位比预定的基准液位高的情况下,控制部56使第二压力计测器63的设定压力比预定的基准压力低,增大第一压力控制阀60的开度,以使得利用第一压力计测器62计测的第一气液分离器41内的压力成为该设定压力。由此,从第一气液分离器41朝压缩机44供给的含二氧化碳的气体7的流量增大,第一气液分离器41内的含二氧化碳的气体7的压力变低。因此,饱和温度下降,能够减少在第一气液分离器41内被分离的第一冷凝水12的量,能够减少朝调整液箱52供给的第一冷凝水12的流量。对于第二压力控制阀61也同样地进行调整,能够减少第二冷凝水14的流量。
这样,即便在调整液箱52内的调整液16的液位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调整液16的液位来调整朝调整液箱52供给的第一冷凝水12以及第二冷凝水14的流量,从而在调整液箱52中贮存合适的量的调整液16。即,即便在调整液16的液位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调整液16的液位返回基准液位,能够在调整液箱52中预先贮存用于调整吸收塔的水分比率的合适的量的调整液16。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控制部56基于利用箱液位计测器53计测到的调整液16的液位来调整第一气液分离器41内的压力以及第二气液分离器46内的压力。由此,能够调整分离的第一冷凝水12的量和分离的第二冷凝水14的量,能够根据调整液16的液位调整要朝调整液箱52供给的第一冷凝水12以及第二冷凝水14的流量,从而朝调整液箱52供给合适的量的第一冷凝水12以及第二冷凝水14。因此,能够在调整液箱52中预先贮存合适的量的调整液16。并且,在富液4的液位下降时,能够迅速地朝吸收塔20供给调整液16,能够迅速地抑制吸收液的水分比率的变动。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控制部56调整第一压力控制阀60的开度和第二压力控制阀61的开度。由此,能够调整从第一气液分离器41朝压缩机44供给的含二氧化碳的气体7的流量,从而调整第一气液分离器41内的含二氧化碳的气体7的压力。同样,能够调整从第二气液分离器46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8的流量,从而调整第二气液分离器46内的二氧化碳气体8的压力。
另外,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冷凝水12以及第二冷凝水14被回收至调整液箱52,控制部56基于调整液箱52内的调整液16的液位来调整第一气液分离器41内的压力和第二气液分离器46内的压力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虽然第一冷凝水12以及第二冷凝水14被回收至调整液箱52,但控制部56只要调整第一气液分离器41内的压力以及第二气液分离器46内的压力中的至少一个即可。即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在调整液箱52内贮存合适的量的调整液16。
并且,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对从第一气液分离器41供给的第一冷凝水12以及从第二气液分离器46供给的第二冷凝水14被作为调整液16回收至调整液箱52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于此,只要第一冷凝水12以及第二冷凝水14中的至少一方被回收至调整液箱52即可。即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在调整液箱52中贮存调整液16。进一步说,控制部56只要调整第一冷凝水12被回收至调整液箱52的情况下的第一气液分离器41内的压力、以及第二冷凝水14被回收至调整液箱52的情况下的第二气液分离器46内的压力中的至少一个即可。
(第三实施方式)
其次,使用图3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以及二氧化碳回收方法进行说明。
在图3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主要不同点在于:基于回收至调整液箱的调整液的流量和朝吸收塔供给的调整液的流量,调整第一冷却器的出口温度、第二冷却器的出口温度以及清洗用冷却器的出口温度,其他结构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另外,在图3中,对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还具备:计测回收至调整液箱52的调整液16的流量的回收流量计测部70;以及计测从调整液箱52朝吸收塔供给的调整液16的流量的供给流量计测器74(供给流量计测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调整液箱52中并未设置箱液位计测器53。
回收流量计测部70具有:计测清洗水9的流量的清洗水流量计测器71;计测第一冷凝水12的流量的第一冷凝水流量计测器72;以及计测第二冷凝水14的流量的第二冷凝水流量计测器73。其中,清洗水流量计测器71设置于分支管线28。利用清洗水流量计测器71计测到的清洗水流量信息被传递至控制部56。同样,利用第一冷凝水流量计测器72计测到的第一冷凝水流量信息、利用第二冷凝水流量计测器73计测到的第二冷凝水流量信息也被传递至控制部56。
供给流量计测器74在图3所示的方式中设置在调整液控制阀55与吸收塔20之间。然而,并不限于此,供给流量计测器74也可以设置在调整液箱52与调整液控制阀55之间。
基于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56基于利用第一冷凝水流量计测器72、第二冷凝水流量计测器73以及清洗水流量计测器71计测到的回收至调整液箱52的调整液16的流量、以及利用供给流量计测器74计测到的朝吸收塔20供给的调整液16的流量,调整朝调整液箱52供给的第一冷凝水12的流量、朝调整液箱52供给的第二冷凝水14的流量、以及朝调整液箱52供给的清洗水9的流量。更具体地说,控制部56调整第一冷却器40的出口温度、第二冷却器45的出口温度以及清洗用冷却器25的出口温度,以使得回收至调整液箱52的调整液16的流量和朝吸收塔20供给的调整液16的流量相等。第一冷却器40的出口温度的调整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通过调整第一冷却介质控制阀42的开度来进行。同样,第二冷却器45的出口温度的调整通过调整第二冷却介质控制阀47的开度来进行,清洗用冷却器25的出口温度通过调整清洗用冷却介质控制阀26的开度来进行。
在回收至调整液箱52的调整液16的流量比朝吸收塔20供给的调整液16的流量少的情况下,控制部56增大第一冷却介质控制阀42的开度,使第一冷却器40的出口温度下降。由此,能够使第一冷凝水12的生成量增大,使朝调整液箱52供给的第一冷凝水12的流量增大。
同样,控制部56增大第二冷却介质控制阀47的开度,使第二冷却器45的出口温度下降。由此,能够使第二冷凝水14的生成量增大,使朝调整液箱52供给的第二冷凝水14的流量增大。
此外,控制部56增大清洗用冷却介质控制阀26的开度,使清洗用冷却器25的出口温度下降。由此,能够使清洗水9的量增大,使朝调整液箱52供给的清洗水9的流量增大。
另一方面,在回收至调整液箱52的调整液16的流量比朝吸收塔20供给的调整液16的流量多的情况下,控制部56减小第一冷却介质控制阀42的开度,使第一冷却器40的出口温度上升。由此,能够使第一冷凝水12的生成量减少,使朝调整液箱52供给的第一冷凝水12的流量减少。对于第二冷却介质控制阀47以及清洗用冷却介质控制阀26也同样地调整,能够使第二冷凝水14的流量以及清洗水9的流量分别减少。
这样,即便在回收至调整液箱52的调整液16的流量与朝吸收塔20供给的调整液16的流量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调整朝调整液箱52供给的第一冷凝水12、第二冷凝水14以及清洗水9的流量,从而在调整液箱52中贮存合适的量的调整液16。因此,能够在调整液箱52中预先贮存用于调整吸收液的水分比率的合适的量的调整液16。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控制部56基于回收至调整液箱52的调整液16的流量和朝吸收塔20供给的调整液16的流量,调整第一冷却器40的出口温度、第二冷却器45的出口温度以及清洗用冷却器25的出口温度。由此,能够调整第一冷凝水12的生成量、第二冷凝水14的生成量以及清洗水9的量,能够根据回收至调整液箱52的调整液16的流量和朝吸收塔20供给的调整液16的流量,调整朝调整液箱52供给的第一冷凝水12、第二冷凝水14以及清洗水9的流量,从而朝调整液箱52供给合适的量的第一冷凝水12、第二冷凝水14以及清洗水9。因此,能够在调整液箱52中预先贮存合适的量的调整液16。并且,当富液4的液位下降时,能够迅速地朝吸收塔20供给调整液16,能够迅速地抑制吸收液的水分比率的变动。
另外,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冷凝水12、第二冷凝水14以及清洗水9被回收至调整液箱52,控制部56基于回收至调整液箱52的调整液16的流量和朝吸收塔20供给的调整液16的流量调整第一冷却器40的出口温度、第二冷却器45的出口温度以及清洗用冷却器25的出口温度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于此,虽然第一冷凝水12、第二冷凝水14以及清洗水9被回收至调整液箱52,但控制部56只要调整第一冷却器40的出口温度、第二冷却器45的出口温度以及清洗用冷却器25的出口温度中的至少一个即可。即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在调整液箱52内贮存合适的量的调整液16。
并且,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对从第一气液分离器供给的第一冷凝水12、从第二气液分离器46供给的第二冷凝水14以及水洗部21的清洗水9作为调整液16被回收至调整液箱52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于此,只要朝调整液箱52回收第一冷凝水12、第二冷凝水14以及清洗水9中的至少一个即可。即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在调整液箱52中贮存调整液16。进一步说,也可以为第一冷凝水12、第二冷凝水14以及清洗水9中的两个被回收至调整液箱52,在该情况下,可以调整与被回收至调整液箱52的水中的一方的水对应的冷却器的出口温度。即,控制部56只要调整第一冷凝水12被回收至调整液箱52的情况下的第一冷却器40的出口温度、第二冷凝水14被回收至调整液箱52的情况下的第二冷却器45的出口温度、以及清洗水9被回收至调整液箱52的情况下的清洗用冷却器25的出口温度中的至少一个即可。
(第四实施方式)
其次,使用图4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以及二氧化碳回收方法进行说明。
在图4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中,主要不同点在于:设置有朝调整液箱供给补给水的补给水供给管线、以及从调整液箱排出调整液的调整液排出管线,其他结构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另外,在图4中,对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4所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具备:朝调整液箱52供给补给水85(用于朝调整液箱52补给的水)的补给水供给管线80;以及从调整液箱52将调整液16朝系统外(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的外部)排出的调整液排出管线81。其中的补给水供给管线80例如优选与设置在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所被设置的工厂内的补给水供给源(未图示)连结。在补给水供给源的补给水85被加压的情况下,能够借助该压力将补给水85供给至调整液箱52,在补给水85未被加压的情况下,优选在补给水供给管线80上设置泵(未图示)。另外,在图4所示的方式中,并未设置第一冷却介质控制阀42、第二冷却介质控制阀47以及清洗用冷却介质控制阀26,并未设置第一温度计测器43、第二温度计测器48以及清洗用温度计测器27。
在补给水供给管线80上设置有调整朝调整液箱52供给的补给水85的流量的补给水控制阀82。
控制部83基于利用箱液位计测器53计测到的调整液16的液位来调整补给水控制阀82的开度。更具体地说,在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的运转中,当调整液箱52内的调整液16的液位比预定的基准液位低的情况下,控制部83增大补给水控制阀82的开度。由此,能够增大从补给水供给管线80朝调整液箱52供给的补给水85的流量。另一方面,在调整液箱52内的调整液16的液位比预定的基准液位高的情况下,控制部83减小补给水控制阀82的开度。由此,能够减少从补给水供给管线80朝调整液箱52供给的补给水85的流量。在该情况下,补给水控制阀82也可以关闭。
这样,即便在调整液箱52内的调整液16的液位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调整液16的液位调整朝调整液箱52供给的补给水85的流量,从而在调整液箱52中贮存合适的量的调整液16。即,即便在调整液16的液位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调整液16的液位返回基准液位,能够在调整液箱52中预先贮存用于调整吸收液的水分比率的合适的量的调整液16。
另一方面,在调整液排出管线81上设置有调整从调整液箱52排出的调整液16的流量的调整液排出控制阀84。
控制部83基于利用箱液位计测器53计测到的调整液16的液位来调整调整液排出控制阀84的开度。更具体地说,在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的运转中,当调整液箱52内的调整液16的液位比预定的基准液位高的情况下,控制部83增大调整液排出控制阀84的开度。由此,能够增大从调整液箱52排出的调整液16的流量。另一方面,在调整液箱52内的调整液16的液位比预定的基准液位低的情况下,控制部83减小调整液排出控制阀84的开度。由此,能够减少从调整液箱52排出的调整液16的流量。在该情况下,调整液排出控制阀84也可以关闭。
这样,即便在调整液箱52内的调整液16的液位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调整液16的液位调整从调整液箱52排出的调整液16的流量,在调整液箱52中贮存合适的量的调整液16。即,即便在调整液16的液位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调整液16的液位返回基准液位,能够在调整液箱52中预先贮存用于调整吸收液的水分比率的合适的量的调整液16。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基于利用箱液位计测器53计测到的调整液箱52内的调整液16的液位来调整朝调整液箱52供给的补给水85的流量。由此,能够根据调整液16的液位调整朝调整液箱52供给的补给水85的流量,对调整液箱52供给合适的量的调整液16。因此,能够在调整液箱52中预先贮存合适的量的调整液16。并且,当富液4的液位下降时,能够迅速地朝吸收塔20供给调整液16,能够迅速地抑制吸收液的水分比率的变动。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基于利用箱液位计测器53计测到的调整液箱53内的调整液16的液位来调整从调整液箱52排出的调整液16的流量。由此,能够根据调整液16的液位来调整从调整液箱52排出的调整液16的流量,从调整液箱52排出合适的量的调整液16。因此,能够在调整液箱52中预先贮存合适的量的调整液16。
另外,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对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具备补给水供给管线80和调整液排出管线8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于此,补给水供给管线80以及调整液排出管线81中的任一方也可以不设置。
并且,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对调整液箱52将从第一气液分离器41排出的第一冷凝水12、从第二气液分离器46排出的第二冷凝水14、以及从水洗部21排出的清洗水9作为调整液16回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朝调整液箱52回收第一冷凝水12、第二冷凝水14以及清洗水9中的至少一个。此外,也可以将第一冷凝水12、第二冷凝水14以及清洗水9的任一个均不朝调整液箱52回收。即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朝调整液箱52供给补给水85,从而将补给水85作为调整液16而预先贮存合适的量。并且,在富液4的液位下降时,能够迅速地朝吸收塔20供给调整液16,能够迅速地抑制吸收液的水分比率的变动。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并未设置第一冷却介质控制阀42、第二冷却介质控制阀47、清洗用冷却介质控制阀26、第一温度计测器43、第二温度计测器48以及清洗用温度计测器27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于此,如图5所示,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设置第一冷却介质控制阀42、第二冷却介质控制阀47、清洗用冷却介质控制阀26、第一温度计测器43、第二温度计测器48以及清洗用温度计测器27。即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在调整液箱52中预先贮存合适的量的调整液16。另外,在图5中,控制第一冷却介质控制阀42的开度、第二冷却介质控制阀47的开度以及清洗用冷却介质控制阀26的开度的控制部56,和控制补给水控制阀82的开度以及调整液排出控制阀84的开度的控制部83分体示出,但并不限于此,上述控制部56、83也可以构成一体。
(第五实施方式)
其次,使用图6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以及二氧化碳回收方法进行说明。
在图6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中,主要不同点在于:计算从二氧化碳回收装置排出的吸收液成分的排出量,并基于所计算出的吸收液成分的排出量来调整朝吸收塔供给的补给液的流量,其他结构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另外,在图6中,对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6所示,在基于本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中,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设置有补给水供给管线80、补给水控制阀82、调整液排出管线81、以及调整液排出控制阀84。
并且,基于本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还具备废气计测部90、二氧化碳气体计测部91、以及调整液计测部92。
废气计测部90计测从水洗部21排出的脱二氧化碳废气3的流量以及该脱二氧化碳废气3所含有的吸收液的浓度。利用废气计测部90计测到的流量信息以及浓度信息被传递至后述的控制部97。另外,对于废气计测部90,流量计测器和浓度计测器可以构成一体,或者也可以分体构成。
二氧化碳气体计测部91计测从第二气液分离器46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8的流量以及该二氧化碳气体8所含有的吸收液的浓度。利用二氧化碳气体计测部91计测到的流量信息以及浓度信息被传递至控制部97。另外,对于二氧化碳气体计测部91,流量计测器和浓度计测器可以构成一体,或者也可以分体构成。
调整液计测部92计测从调整液排出管线81排出的调整液16的流量以及该调整液16所含有的吸收液的浓度。利用调整液计测部92计测到的流量信息以及浓度信息被传递至控制部97。另外,对于调整液计测部92,流量计测器和浓度计测器可以构成一体,或者也可以分体构成。
如图6所示,在吸收塔20上连结有贮存至少包含吸收液成分的补给液98的补给液箱93。作为补给液98,能够使用具有所期望的浓度的新的吸收液,例如可以形成为在吸收塔20和再生塔30循环的吸收液的基准浓度(标准浓度),或者也可以形成为比吸收液的浓度高的浓度(包括100%浓度)。
在补给液箱93与吸收塔20之间设置有从补给液箱93朝吸收塔20供给补给液98的补给液泵94(补给液供给驱动部)。利用该补给液泵94朝吸收塔20的下部(更具体地说为二氧化碳回收部20a下方的区域)供给贮存于补给箱的补给液98。在补给液泵94的下游侧(吸收塔20侧)设置有补给液控制阀95。补给液控制阀95调整利用补给液泵94从补给液箱93朝吸收塔20供给的补给液98的流量。并且,在补给液控制阀95的下游侧设置有补给液流量计测器96,计测从补给液箱93朝吸收塔20供给的补给液98的流量。利用补给液流量计测器96计测到的补给液流量信息被传递至控制部97,由控制部97根据利用补给液控制阀95调整后的补给液98的流量来确认是否正朝吸收塔20供给补给液98。
基于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97基于废气计测部90的计测值(脱二氧化碳废气3的流量以及吸收液的浓度)、二氧化碳气体计测部91的计测值(二氧化碳气体8的流量以及吸收液的浓度)、以及调整液计测部92的计测值(调整液16的流量以及吸收液的浓度),计算从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排出的吸收液成分的排出量,并基于所计算出的吸收液成分的排出量调整补给液控制阀95的开度。即,通过将利用废气计测部90计测到的脱二氧化碳废气3的流量与该脱二氧化碳废气3所含有的吸收液的浓度相乘,能够计算出伴随脱二氧化碳废气3而从吸收塔20排出的吸收液成分的排出量。同样,通过将利用二氧化碳气体计测部91计测出的二氧化碳气体8的流量与该二氧化碳气体8所含有的吸收液的浓度相乘,能够计算出伴随二氧化碳气体8而从第二气液分离器46排出的吸收液成分的排出量。通过将利用调整液计测部92计测到的调整液16的流量与该调整液16所含有的吸收液的浓度相乘,能够计算出伴随调整液16而从调整液箱52排出的吸收液成分的排出量。
进而,对伴随脱二氧化碳废气3而被排出的吸收液成分的排出量、伴随二氧化碳气体8而被排出的吸收液成分的排出量、伴随调整液16而被从调整液箱52排出的吸收液成分的排出量相加,能够计算出从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排出的吸收液成分的排出量。利用所计算出的吸收液成分的排出量和贮存于补给液箱93的补给液98的浓度,计算出要从补给液箱93朝吸收塔20供给的补给液98的流量。根据所计算出的补给液98的流量调整补给液控制阀95的开度。
另外,在图6中,控制第一冷却介质控制阀42的开度、第二冷却介质控制阀47的开度以及清洗用冷却介质控制阀26的开度的控制部56、控制补给水控制阀82的开度以及调整液排出控制阀84的开度的控制部83、以及控制补给液控制阀95的开度的控制部97分体示出,但并不限于此,上述控制部56、83、97也可以构成一体。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基于废气计测部90的计测值、二氧化碳气体计测部91的计测值、调整液计测部92的计测值计算出从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排出的吸收液成分的排出量,并基于所计算出的吸收液成分的排出量来调整从补给液箱93朝吸收塔20供给的补给液98的流量。由此,能够补给从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排出的吸收液成分,能够抑制吸收液的浓度的下降。并且,要朝吸收塔20供给的补给液98贮存于补给液箱93,因此,在吸收液的浓度下降时,能够迅速地朝吸收塔20供给补给液98。因此,能够更迅速地抑制吸收液的浓度的下降,能够抑制吸收性能的下降,从而能够抑制二氧化碳的回收率的下降。
另外,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对控制部97基于利用废气计测部90计测到的脱二氧化碳废气3的流量以及吸收液的浓度计算伴随脱二氧化碳废气3而被排出的吸收液成分的排出量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于此,当在脱二氧化碳废气3的流量与该脱二氧化碳废气3所含有的吸收液的浓度之间能够发现普遍的关系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流量和浓度中的任一方和该普遍的关系来计算所被排出的吸收液成分的排出量。在该情况下,废气计测部90只要能够计测计算所需要的流量或者浓度即可。对于二氧化碳气体8、调整液16也同样。
并且,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对补给液98从补给液箱93朝吸收塔20的二氧化碳回收部20a下方的区域供给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于此,补给液98也可以被朝二氧化碳回收部20a与水洗部21的清洗水贮存部21b之间的区域供给。在该情况下,例如可以与从贫液用冷却器35排出并朝吸收塔20供给之前的贫液5合流而朝吸收塔20供给。此外,补给液98也可以朝再生塔30供给。在该情况下,补给液98可以朝再生塔30的下部(再生塔30的吸收液再生部30a下方的区域)供给,或者也可以朝再生塔30的上部(吸收液再生部30a上方的区域)供给。
(第六实施方式)
其次,使用图7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以及二氧化碳回收方法进行说明。
在图7所示的第六实施方式中,主要不同点在于:在调整液排出管线上设置有从所被排出的调整液将吸收液成分分离的废液处理设备,其他结构与图6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另外,在图7中,对与图6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7所示,在调整液排出管线81中的调整液排出控制阀84的下游侧,设置有从所被排出的调整液16将吸收液成分分离的废液处理设备100(成分分离装置)。作为废液处理设备100中的处理方法,并无特殊限定,但例如能够使用活性炭等吸附材料方式、电透析方式、离子交换树脂方式、蒸馏方式等从调整液16将吸收液成分分离。分离出的吸收液成分从废液处理设备100朝调整液排出管线81的外部排出。
在调整液排出管线81中的废液处理设备100的下游侧设置有水箱101。朝水箱101供给并贮存从废液处理设备101排出后的调整液16。
在水箱101的下游侧设置有水泵102,调整液排出管线81与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所被设置的工厂的各设备连结。由此,贮存于水箱101的调整液16被朝各设备供给。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调整液排出管线81也与补给水供给管线80连结。由此,贮存于水箱101的调整液16也被朝补给水供给管线80供给。
例如,在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的运转中,当调整液箱52内的调整液16的液位比规定的基准液位高的情况下,控制部83增大调整液排出控制阀84的开度。由此,从调整液箱52朝调整液排出管线81排出的调整液16的流量增大。被排出后的调整液16被朝废液处理设备100供给,吸收液成分被从调整液16分离。吸收液成分被分离后的调整液16被贮存于水箱101,然后被朝补给水供给管线80供给。被朝补给水供给管线80供给后的调整液16根据补给水控制阀82的开度而作为补给水85被朝调整液箱52供给。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吸收液成分被从自调整液箱52朝调整液排出管线81排出后的调整液16分离并被朝补给水供给管线80供给。由此,能够将调整液16所含有的吸收液成分分离后的调整液16朝调整液箱52供给并再利用。并且,由于能够将调整液16所含有的吸收液成分分离,因此,当推测在调整液16内劣化的吸收液成分增加时,通过打开调整液排出控制阀84,能够从调整液16除去劣化的吸收液成分。因此,能够抑制吸收性能的下降,抑制二氧化碳的回收率的下降。
根据以上叙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迅速地抑制吸收液的水分比率的变动,抑制二氧化碳的回收率的下降。
虽然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加以提出的,而并非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上述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的各种各样的方式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主旨中,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和与其等同的范围中。并且,当然,也能够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将上述实施方式局部地适当组合。

Claims (14)

1.一种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吸收塔,使吸收液吸收废气所含有的二氧化碳;
再生塔,使二氧化碳从自所述吸收塔供给的吸收了所述二氧化碳的所述吸收液放出,从而排出含二氧化碳的气体;
吸收塔液位计测器,计测所述吸收塔内的所述吸收液的液位;
调整液箱,贮存用于调整所述吸收液的水分比率的含水的调整液;
调整液控制阀,调整由调整液供给驱动部从所述调整液箱朝所述吸收塔或者所述再生塔供给的所述调整液的流量;以及
控制部,基于由所述吸收塔液位计测器计测到的所述吸收液的液位,控制所述调整液控制阀的开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一冷却器,对从所述再生塔排出的所述含二氧化碳的气体进行冷却而生成第一冷凝水;
第一气液分离器,将由所述第一冷却器生成的所述第一冷凝水从所述含二氧化碳的气体分离;
压缩机,对从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排出的所述含二氧化碳的气体进行压缩;
第二冷却器,对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所述含二氧化碳的气体进行冷却而生成第二冷凝水;
第二气液分离器,将由所述第二冷却器生成的所述第二冷凝水从所述含二氧化碳的气体分离;以及
水洗部,设置于所述吸收塔的上部,利用清洗水对所述二氧化碳由所述吸收液吸收后的所述废气进行清洗,
所述第一冷凝水、所述第二冷凝水以及所述清洗水中的至少一个被作为调整液回收至所述调整液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清洗用冷却器,对所述清洗水进行冷却;以及
箱液位计测器,计测所述调整液箱内的所述调整液的液位,
所述控制部基于由所述箱液位计测器计测到的所述调整液的液位来调整所述第一冷凝水被回收至所述调整液箱的情况下的所述第一冷却器的出口温度、所述第二冷凝水被回收至所述调整液箱的情况下的所述第二冷却器的出口温度、以及所述清洗水被回收至所述调整液箱的情况下的所述清洗用冷却器的出口温度中的至少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一冷却介质控制阀,调整朝所述第一冷却器供给的第一冷却介质的流量;
第二冷却介质控制阀,调整朝所述第二冷却器供给的第二冷却介质的流量;以及
清洗用冷却介质控制阀,调整朝所述清洗用冷却器供给的清洗用冷却介质的流量,
所述控制部在调整所述第一冷却器的出口温度的情况下调整所述第一冷却介质控制阀的开度,在调整所述第二冷却器的出口温度的情况下调整所述第二冷却介质控制阀的开度,在调整所述第三冷却器的出口温度的情况下调整所述清洗用冷却介质控制阀的开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一冷却器,对从所述再生塔排出的所述含二氧化碳的气体进行冷却而生成第一冷凝水;
第一气液分离器,将由所述第一冷却器生成的所述第一冷凝水从所述含二氧化碳的气体分离;
压缩机,对从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排出的所述含二氧化碳的气体进行压缩;
第二冷却器,对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所述含二氧化碳的气体进行冷却而生成第二冷凝水;
第二气液分离器,将由所述第二冷却器生成的所述第二冷凝水从所述含二氧化碳的气体分离;以及
箱液位计测器,计测所述调整液箱内的所述调整液的液位,
所述第一冷凝水以及所述第二冷凝水中的至少一个被作为调整液回收至所述调整液箱,
所述控制部基于由所述箱液位计测器计测到的所述调整液的液位,调整所述第一冷凝水被回收至所述调整液箱的情况下的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内的压力、以及所述第二冷凝水被回收至所述调整液箱的情况下的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内的压力中的至少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一压力控制阀,调整从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朝所述第二冷却器供给的所述含二氧化碳的气体的流量;以及
第二压力控制阀,调整从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流量,
所述控制部在调整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内的压力的情况下调整所述第一压力控制阀的开度,在调整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内的压力的情况下调整所述第二压力控制阀的开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清洗用冷却器,对所述清洗水进行冷却;
回收流量计测部,计测回收至所述调整液箱的所述调整液的流量;以及
供给流量计测部,计测从所述调整液箱朝所述吸收塔供给的所述调整液的流量,
所述控制部基于由所述回收流量计测部计测到的回收至所述调整液箱的所述调整液的流量和由所述供给流量计测部计测到的朝所述吸收塔供给的所述调整液的流量,调整所述第一冷凝水被回收至所述调整液箱的情况下的所述第一冷却器的出口温度、所述第二冷凝水被回收至所述调整液箱的情况下的所述第二冷却器的出口温度、以及所述清洗水被回收至所述调整液箱的情况下的所述清洗用冷却器的出口温度中的至少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补给水供给管线,朝所述调整液箱供给补给水;
补给水控制阀,设置于所述补给水供给管线,调整所述补给水的流量;以及
箱液位计测器,计测所述调整液箱内的所述调整液的液位,
所述控制部基于由所述箱液位计测器计测到的所述调整液的液位,调整所述补给水控制阀的开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调整液排出管线,从所述调整液箱排出所述调整液;以及
调整液排出控制阀,设置于所述调整液排出管线,调整所排出的所述调整液的流量,
所述控制部基于由所述箱液位计测器计测到的所述调整液的液位,调整所述调整液排出控制阀的开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废气计测部,计测从所述水洗部排出的所述废气的流量以及该废气所含有的所述吸收液的浓度中的至少一个;
二氧化碳气体计测部,计测从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流量以及该二氧化碳气体所含有的所述吸收液的浓度中的至少一个;
调整液计测部,计测从所述调整液排出管线排出的所述调整液的流量以及该调整液所含有的所述吸收液的浓度中的至少一个;
补给液箱,贮存至少包含所述吸收液成分的补给液;以及
补给液控制阀,调整由补给液供给驱动部从所述补给液箱朝所述吸收塔或者所述再生塔供给的所述补给液的流量,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废气计测部的计测值、所述二氧化碳气体计测部的计测值以及所述调整液计测部的计测值,计算所排出的所述吸收液成分的排出量,并基于所计算出的所述吸收液成分的排出量,调整所述补给液控制阀的开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成分分离装置,该成分分离装置设置于所述调整液排出管线中的所述调整液排出控制阀的下游侧,从所排出的所述调整液将所述吸收液成分分离,
从所述成分分离装置排出的所述调整液被朝所述补给水供给管线供给。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补给水供给管线,朝所述调整液箱供给补给水;
补给水控制阀,设置于所述补给水供给管线,调整所述补给水的流量;以及
箱液位计测器,计测所述调整液箱内的所述调整液的液位,
所述控制部基于由所述箱液位计测器计测到的所述调整液的液位,调整所述补给水控制阀的开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调整液排出管线,从所述调整液箱将所述调整液排出;以及
调整液排出控制阀,设置于所述调整液排出管线,调整所排出的所述调整液的流量,
所述控制部基于由所述箱液位计测器计测到的所述调整液的液位,调整所述调整液排出控制阀的开度。
14.一种二氧化碳回收方法,是在二氧化碳回收装置中回收二氧化碳的方法,所述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具备:吸收塔,使吸收液吸收废气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以及再生塔,从自所述吸收塔供给的吸收了所述二氧化碳的所述吸收液排出含二氧化碳的气体,该二氧化碳回收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
在调整液箱中贮存用于调整所述吸收液的水分比率的调整液的工序;
计测所述吸收塔内的所述吸收液的液位的工序;以及
从所述调整液箱朝所述吸收塔或者所述再生塔供给所述调整液的工序,
在供给所述调整液的工序中,基于所计测到的所述吸收液的液位,调整从所述调整液箱朝所述吸收塔或者所述再生塔供给的所述调整液的流量。
CN201510764920.5A 2014-11-14 2015-11-11 二氧化碳回收装置以及二氧化碳回收方法 Active CN1055974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31751A JP6392091B2 (ja) 2014-11-14 2014-11-14 二酸化炭素回収装置および二酸化炭素回収方法
JP2014-231751 2014-11-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97495A true CN105597495A (zh) 2016-05-25
CN105597495B CN105597495B (zh) 2019-01-29

Family

ID=54065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64920.5A Active CN105597495B (zh) 2014-11-14 2015-11-11 二氧化碳回收装置以及二氧化碳回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93766B2 (zh)
EP (1) EP3020463B1 (zh)
JP (1) JP6392091B2 (zh)
CN (1) CN105597495B (zh)
AU (1) AU2015205916B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5261A (zh) * 2016-10-07 2019-10-11 韩国电力公社 二氧化碳分离器
CN112473322A (zh) * 2019-09-12 2021-03-12 株式会社东芝 二氧化碳回收系统及其运转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89213B2 (en) * 2016-08-30 2020-03-17 Fluor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Variable side cooling for acid gas removal
US10625199B2 (en) * 2018-03-01 2020-04-21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Engineering, Ltd. CO2 recovery system and method of recovering CO2
US11071943B2 (en) * 2018-10-10 2021-07-27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Engineering, Ltd. Absorption liquid regeneration apparatus, CO2 recover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and absorption liquid regeneration method
CN114515505B (zh) * 2022-01-05 2022-09-13 中煤地第二勘探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高炉烟气碳捕捉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45162A1 (en) * 1998-03-23 1999-09-29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ocess and system for the removal of carbon dioxide present in gases
CN102350180A (zh) * 2011-09-01 2012-02-15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烟气二氧化碳捕集溶液的再生系统
CN102895860A (zh) * 2012-09-29 2013-01-30 华北电力大学 化学吸收co2捕获流程的降耗方法及系统
US20140127102A1 (en) * 2011-07-13 2014-05-08 Ihi Corporation Method of recovering carbon dioxide and recovery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23691B2 (ja) 2000-03-10 2010-08-1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脱炭酸設備の吸収液の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CA2619097C (en) 2005-08-16 2015-01-20 Barry Hooper Plant and process for removing carbon dioxide from gas streams
JP4746111B2 (ja) * 2009-02-27 2011-08-10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Co2回収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5331587B2 (ja) 2009-06-18 2013-10-30 株式会社東芝 二酸化炭素回収システム
US8309047B2 (en) * 2009-09-15 2012-11-13 Alstom Technology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moval of carbon dioxide from a process gas
JP5402842B2 (ja) * 2010-06-14 2014-01-29 株式会社Ihi 二酸化炭素の回収方法及び回収装置
CN101912718B (zh) 2010-08-20 2012-05-23 重庆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溶剂吸收硫化氢气体中二硫化碳的装置及方法
JP5522004B2 (ja) 2010-11-25 2014-06-18 株式会社Ihi 二酸化炭素の回収方法及び回収装置
JP5636306B2 (ja) * 2011-02-14 2014-12-03 バブコック日立株式会社 Co2化学吸収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5693295B2 (ja) 2011-02-28 2015-04-0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Co2回収装置およびco2回収装置の運転制御方法
US20120245737A1 (en) 2011-03-22 2012-09-27 Alstom Technology Ltd Real-time control method and gas purification system for solvent based capture systems
JP5875245B2 (ja) 2011-04-14 2016-03-0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Co2回収システム及びco2ガス含有水分の回収方法
JP2013208533A (ja) * 2012-03-30 2013-10-10 Babcock Hitachi Kk 二酸化炭素回収システム
JP2013208532A (ja) 2012-03-30 2013-10-10 Babcock Hitachi Kk 二酸化炭素化学吸収システム
CN103657381B (zh) 2013-11-25 2015-06-10 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烟气的预处理及二氧化碳捕集纯化回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45162A1 (en) * 1998-03-23 1999-09-29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ocess and system for the removal of carbon dioxide present in gases
US20140127102A1 (en) * 2011-07-13 2014-05-08 Ihi Corporation Method of recovering carbon dioxide and recovery apparatus
CN102350180A (zh) * 2011-09-01 2012-02-15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烟气二氧化碳捕集溶液的再生系统
CN102895860A (zh) * 2012-09-29 2013-01-30 华北电力大学 化学吸收co2捕获流程的降耗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5261A (zh) * 2016-10-07 2019-10-11 韩国电力公社 二氧化碳分离器
CN110325261B (zh) * 2016-10-07 2021-10-26 韩国电力公社 二氧化碳分离器
US11484830B2 (en) 2016-10-07 2022-11-01 Korea Electric Power Corporation Carbon dioxide separator
CN112473322A (zh) * 2019-09-12 2021-03-12 株式会社东芝 二氧化碳回收系统及其运转方法
CN112473322B (zh) * 2019-09-12 2023-03-03 株式会社东芝 二氧化碳回收系统及其运转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97495B (zh) 2019-01-29
US20160136566A1 (en) 2016-05-19
US9993766B2 (en) 2018-06-12
AU2015205916A1 (en) 2016-06-02
EP3020463B1 (en) 2019-09-11
EP3020463A1 (en) 2016-05-18
AU2015205916B2 (en) 2017-04-13
JP2016093788A (ja) 2016-05-26
JP6392091B2 (ja) 2018-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97495A (zh) 二氧化碳回收装置以及二氧化碳回收方法
CA2786997C (en) Water wash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carbon dioxide capture process
CA2902309C (en) Recovery method and recovery apparatus of carbon dioxide
JP5655593B2 (ja) 二酸化炭素の回収方法及び回収装置
JP5868741B2 (ja) 酸性ガス除去装置
AU2001269912A1 (en) Direct turbine air chiller/scrubber system
JP6847760B2 (ja) 二酸化炭素回収システムおよび二酸化炭素回収システムの運転方法
JP6216259B2 (ja) Co2回収装置及びco2回収装置のろ過膜装置の洗浄方法
US20140127102A1 (en) Method of recovering carbon dioxide and recovery apparatus
JP2016215174A (ja) 二酸化炭素回収システムおよび二酸化炭素回収システムの運転方法
JP2013226487A (ja) Co2回収装置およびco2回収方法
EP2644250B1 (en) Exhaust gas treatment system
CN107551785A (zh) 酸性气体回收装置及酸性气体回收方法
JPWO2019168180A1 (ja) Co2回収装置及びco2回収方法
JP6806833B2 (ja) 二酸化炭素回収システムおよび二酸化炭素回収システムの運転方法
US10967324B2 (en) Reclai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CO2 recovery device and method
RU2648803C1 (ru) Способ охлаждения и конденсации парогазовой смеси и смесительная конденсационн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JP2020151662A (ja) 吸収液再生装置及びco2回収装置並びに吸収液再生方法
AU2020281119B2 (en) Carbon dioxide capturing system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US12023623B2 (en) Absorption solvent regeneration device, CO2 recovery device, and absorption solvent regeneration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