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93868A -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93868A
CN105593868A CN201480035914.XA CN201480035914A CN105593868A CN 105593868 A CN105593868 A CN 105593868A CN 201480035914 A CN201480035914 A CN 201480035914A CN 105593868 A CN105593868 A CN 1055938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print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application program
recognition regio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591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93868B (zh
Inventor
汪婵
吴黄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5938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938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938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938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65Matching; Class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20Image preprocessing
    • G06V10/22Image preprocessing by selection of a specific region containing or referencing a pattern; Locating or processing of specific regions to guide the detection or recognition
    • G06V10/235Image preprocessing by selection of a specific region containing or referencing a pattern; Locating or processing of specific regions to guide the detection or recognition based on user input or intera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涉及信息识别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如何实现能够及时采集指纹的同时,降低移动终端的耗电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移动终端根据第一用户界面确定触摸屏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并检测用户对触摸屏的触摸操作,当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位置位于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激活第一指纹识别区域的指纹识别功能,并根据触摸操作获取对应的第一指纹信息,当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时,执行至少一个功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适于对指纹进行识别时采用。

Description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当今信息识别技术的发展不断进步,指纹识别作为信息识别技术的一种,逐渐被广泛运用到各式各样的移动终端上来满足人们保护个人隐私的需求。对于现有的基于移动终端的指纹识别技术,通过移动终端中用于进行采集指纹的采集指纹模块对指纹进行采集,然后将采集之后的指纹存储在移动终端的存储模块中。
通常,在现有的基于移动终端的指纹识别技术中,为了能够及时的采集指纹,在移动终端开机状态下,需要一直开启指纹识别功能,即移动终端一直为采集指纹模块进行供电。然而,为了达到及时采集指纹的目的,使得移动终端需要一直为采集指纹模块供电,导致增加移动终端耗电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用于解决如何实现能够及时采集指纹的同时,降低移动终端的耗电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用户界面确定触摸屏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一用户界面的至少一个对象,所述至少一个对象对应于至少一个功能;
检测用户对所述触摸屏的触摸操作;
确定所述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位置是否位于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
当所述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激活所述 第一指纹识别区域的指纹识别功能,根据所述触摸操作获取对应的第一指纹信息;
当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功能。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一方面,
所述至少一个对象为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控件。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一方面中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所述根据第一用户界面确定触摸屏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用户界面,确定与所述第一控件对应的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为至少显示所述第一控件的界面。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施例,在所述根据第一用户界面确定触摸屏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所述用户输入用于对所述第一控件对应的至少一个功能进行指纹识别的设置。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所述根据第一用户界面确定触摸屏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控件的类型,确定与所述第一控件对应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所述类型为需要进行指纹识别的类型。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一方面中的第一种至或第一方面中的第四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例,
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为桌面管理应用程序,所述第一控件为第二应用程序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功能为启动所述第二应用程序。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一方面中的第一种至或第一方面中的第四种中任一种可能的的实施例,
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为非桌面管理应用程序,所述第一控件为所述非桌面管理应用程序中的任意一个按钮,所述至少一个功能为启动所述任意一个按 钮对应的功能。
在第七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一方面中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例,
在所述接收用户输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控件添加特定标识,所述特定标识用于指示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功能需要进行指纹识别。
在第八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施例,在所述当所述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激活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的指纹识别功能,根据所述触摸操作获取对应的第一指纹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是否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匹配;
当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匹配,关闭所述指纹识别功能。
在第九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一方面中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例,在所述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是否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进行匹配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未检测到任意用户指纹信息,关闭所述指纹识别功能;或者,
当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检测的所述任意用户指纹信息均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一致,关闭所述指纹识别功能;或者,
当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验证错误次数超过次数阈值时,关闭所述指纹识别功能;或者,
当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并且检测到所述用户触摸非指纹识别区域时,关闭所述指纹识别功能,所述非指纹识别区域为除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之外的区域。
第二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界面确定触摸屏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一用户界面的至少一个对象,所述至少一个对象对应于至少一个功能;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位置是否位于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
激活模块,用于当所述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激活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的指纹识别功能;
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激活模块激活所述指纹识别功能之后,根据所述触摸操作获取对应的第一指纹信息,并将所述第一指纹信息提供给执行模块;
所述执行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功能。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二方面,
所述至少一个对象为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控件。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二方面中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例,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用户界面,确定与所述第一控件对应的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为至少显示所述第一控件的界面。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所述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所述用户输入用于对所述第一控件对应的至少一个功能进行指纹识别的设置。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例,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件的类型,确定与所述第一控件对应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所述类型为需要进行指纹识别的类型。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二方面中的第一种至或第二方面中的 第四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例,
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为桌面管理应用程序,所述第一控件为第二应用程序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功能为启动所述第二应用程序。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二方面中的第一种至或第二方面中的第四种中任一种可能的的实施例,
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为非桌面管理应用程序,所述第一控件为所述非桌面管理应用程序中的任意一个按钮,所述至少一个功能为启动所述任意一个按钮对应的功能。
在第七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二方面中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例,所述装置还包括:添加模块,
所述添加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控件添加特定标识,所述特定标识用于指示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功能需要进行指纹识别。
在第八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所述装置还包括:验证模块,关闭模块;
所述验证模块,用于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是否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匹配;
所述关闭模块,用于当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匹配,关闭所述指纹识别功能。
在第九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二方面中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例,
所述关闭模块,还用于当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未检测到任意用户指纹信息,关闭所述指纹识别功能;或者,当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检测的所述任意用户指纹信息均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一致,关闭所述指纹识别功能;或者,当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验证错误次数超过次数阈值时,关闭所述指纹识别功能;或者,当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并且检测到所述用户触摸 非指纹识别区域时,关闭所述指纹识别功能,所述非指纹识别区域为除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之外的区域。
第三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包括程序指令的信息;
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用于控制所述程序指令的执行,具体用于根据第一用户界面确定触摸屏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一用户界面的至少一个对象,所述至少一个对象对应于至少一个功能;检测用户对所述触摸屏的触摸操作;确定所述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位置是否位于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当所述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激活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的指纹识别功能,根据所述触摸操作获取对应的第一指纹信息;当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功能。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三方面,所述至少一个对象为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控件。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三方面中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例,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用户界面,确定与所述第一控件对应的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为至少显示所述第一控件的界面。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所述装置还包括接收器: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用户输入,所述用户输入用于对所述第一控件对应的至少一个功能进行指纹识别的设置。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例,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件的类型,确定与所述第一控件对应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所述类型为需要进行指纹识别的类型。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三方面中的第一种至或第三方面中的第四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例,
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为桌面管理应用程序,所述第一控件为第二应用程序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功能为启动所述第二应用程序。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三方面中的第一种至或第三方面中的第四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例,
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为非桌面管理应用程序,所述第一控件为所述非桌面管理应用程序中的任意一个按钮,所述至少一个功能为启动所述任意一个按钮对应的功能。
在第七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三方面中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例,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所述第一控件添加特定标识,所述特定标识用于指示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功能需要进行指纹识别。
在第八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施例,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是否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匹配;当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匹配,关闭所述指纹识别功能。
在第九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三方面中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例,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未检测到任意用户指纹信息,关闭所述指纹识别功能;或者,当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检测的所述任意用户指纹信息均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一致,关闭所述指纹识别功能;或者,当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验证错误次数超过次数阈值时,关闭所述指纹识别功能;或者,当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并且检测到所述用户触摸非指纹识别区域时,关闭所述指纹识别功能,所述非指纹识别区域为除所述第一指 纹识别区域之外的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与在现有技术的基于移动终端的指纹识别技术中,为了能够及时的采集指纹,在移动终端开机状态下,需要移动终端一直为采集指纹模块进行供电,导致增加移动终端耗电量的问题相比,本发明通过移动终端根据第一用户界面确定触摸屏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并检测用户对触摸屏的触摸操作,当用户的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位置位于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时,移动终端激活第一指纹识别区域的指纹识别功能,并根据触摸操作获取对应的第一指纹信息,当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时,执行至少一个功能,实现了指纹识别功能(即对应指纹识别功能的指纹采集模块)是在用户输入对触摸屏的触摸操作位于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时开启,然后采集用户输入的指纹,从而实现了及时采集指纹的同时,降低移动终端的耗电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方法中应用程序图标的一种布局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方法中第一控件对应的指纹识别区域的一种布局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方法中第一控件对应的指纹识别区域的另一种布局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方法中区分显示第一控件与其它应用程序标识的一种布局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方法中区分显示第一控件与其它应用程序标识的另一种布局示意图;
图3(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方法中区分第一控件与其它应用程序标识的又一种布局示意图;
图3(d)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方法中区分第一控件与其它应用程序标识的再一种布局示意图;
图3(e)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方法中区分第一控件与其它应用程序标识的还一种布局示意图;
图3(f)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方法中区分第一控件与其它应用程序标识的还又一种布局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方法中第一控件对应的识别区域的一种布局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方法中第一控件对应的识别区域的另一种布局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纹识别装置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指纹识别装置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该方法包括:
101,根据第一用户界面确定触摸屏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第一指纹识别 区域对应于第一用户界面的至少一个对象,至少一个对象对应于至少一个功能。
102,检测用户对触摸屏的触摸操作。
其中,用户的触摸操作可以是单击操作、双击操作、长按屏幕操作、滑动屏幕操作、拖动图标操作等。对应的,移动终端识别到当用户触摸屏幕一次,并且触摸时间小于预定时间时,判定为单击操作。当用户触摸屏幕两次,并且每次触摸时间均小于预定时间时,判定为双击操作。当用户触摸屏幕的触摸时间大于等于预定时间,并且检测到触摸轨迹时,判定为滑动屏幕操作。当用户触摸屏幕的触摸时间大于等于预定时间,检测到触摸轨迹,并且某一图标的移动轨迹与触摸轨迹相同时,判定为拖动图标操作。当然移动终端识别用户的触摸操作的判定方法不限于上述描述的这几种操作。
103,确定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位置是否位于第一指纹识别区域。
104,当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位置位于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激活第一指纹识别区域的指纹识别功能,根据触摸操作获取对应的第一指纹信息。
105,当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执行至少一个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方法,与在现有技术的基于移动终端的指纹识别技术中,为了能够及时的采集指纹,在移动终端开机状态下,需要移动终端一直为采集指纹模块进行供电,导致增加移动终端耗电量的问题相比,本发明通过移动终端根据第一用户界面确定触摸屏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并检测用户对触摸屏的触摸操作,当用户的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位置位于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时,移动终端激活第一指纹识别区域的指纹识别功能,并根据触摸操作获取对应的第一指纹信息,当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时,执行至少一个功能,实现了指纹识别功能(即对应指纹识别功能的指纹采集模块)是在用户输入对触摸屏的触摸操作位于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时开启,然后采集用户输入的指纹,从而实现了及时采集指纹的同时,降低移动终端的耗电量。
进一步的,在步骤101中,至少一个对象为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控件。
具体的,当第一应用程序为桌面管理应用程序时,第一控件为第二应用程序的标识,至少一个功能为启动第二应用程序。
其中,第二应用程序为需要进行指纹识别的隐私应用程序,第二应用程序的标识可以为该应用程序的应用名称、图标、应用版本号、应用安装包名称等。
当第一应用程序为非桌面管理应用程序时,第一控件为非桌面管理应用程序中的任意一个按钮,至少一个功能为启动任意一个按钮对应的功能。
其中,桌面管理应用程序用于管理桌面上的所有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非桌面管理应用程序中的任意一个按钮,通常出现在对话框中或工具栏上,用于用户可与该内部控件对应的应用程序进行交互。用户通过非桌面管理应用程序中的任意一个按钮可以输入数据或者执行某项功能。其中,这里启动任意一个按钮对应的功能时,需要进行指纹识别。
本步骤中的功能通常是指使用应用程序的某项功能,例如开启功能、登录功能以及支付功能等。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还包括移动终端确定至少一个对象。其中移动终端确定至少一个对象方法有多种,在此举例三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移动终端接收用户输入。其中,用户输入用于对第一控件对应的至少一个功能进行指纹识别的设置。
即用户输入为用户选择移动终端中的至少一种应用程序作为隐私应用程序的操作。
第二种方式,当某一应用程序本身携带需要用户进行指纹识别的特定信息时,移动终端根据该特定信息确定该应用程序为需要指纹识别的应用程序。
第三种方式,当某一应用程序本身不携带需要指纹识别的特定信息,但是当用户将该第一控件下载到移动终端后,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将该应用程 序设置为需要指纹识别的应用程序。
移动终端通过用户输入将用户输入中选择的应用程序作为需要进行指纹识别的应用程序(隐私应用程序)。从而使得移动终端仅保护需要进行指纹识别的应用程序,而无需像现有技术对整个移动终端中的应用程序进行保护,从而保证了需要进行指纹识别的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又避免了其它应用程序的使用繁琐问题,即提高了对移动终端中的信息的保护范围的准确度。
可选的,将需要进行指纹识别的应用程序记录到第一数据库中。其中第一数据库为存储第一控件的数据库。
进一步可选的,第一用户界面为至少显示第一控件的界面,本发明中移动终端确定触摸屏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方式有多种,在此列举三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当第一控件为第二应用程序的标识时,移动终端读取第一用户界面的布局。移动终端根据第一用户界面的布局,确定与第一控件对应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
如图2(a)所示,图2(a)展示了其中一种用户界面的布局。其中101表示第一用户界面的布局,102表示在该第一用户界面中的应用程序图标。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中的移动终端包括至少一个用户界面。
另外,第一用户界面中的图标位置的确定可以有多种方式。比如坐标。以图2(a)示出的第一用户界面和该第一用户界面中应用程序图标布局为例,设置第一用户界面中的左下角为坐标原点,则图标1为x(15,35)、y(110,130);图标2为x(50,70)、y(110,130);图标4为x(15,35)、y(80,100),其他图标的位置可以依次根据与原点的距离相应得出,在此不再赘述。
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中读取第一用户界面的布局是为了确定第一控件(即隐私应用程序)在第一用户界面中的图标位置,从而确定第一控件对应的指纹识别区域。
在移动终端读取第一界面的图标布局后,移动终端通过第一控件在第一用户界面中的图标位置确定第一控件对应的指纹识别区域,第一控件在第一 用户界面中的图标位置与第一控件对应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相同。
可以看出,该方式下移动终端是将第一控件在第一用户界面中的图标位置与该第一控件对应的指纹识别区域进行绑定。当第一控件在第一用户界面中的图标位置发生改变时,相应的将该第一控件对应的指纹识别区域做对应更改,以保证第一控件在第一用户界面中的图标位置与第一控件对应的指纹识别区域之间的一致性。
设定应用程序1、应用程序2和应用程序5为第一控件(对应的应用程序1对应图标1;应用程序2对应图标2;应用程序5对应图标5)。通过图2(a)在第一用户界面显示的应用程序图标布局,可以确定应用程序1、应用程序2和应用程序5对应的图标位置,从而确定应用程序1、应用程序2和应用程序5分别对应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如图2(b)所示。
第二种方式:移动终端通过用户的操作确定第一指纹识别区域。其中,用户的操作包括用户确定指纹识别区域的操作和用户的操作习惯。
对于用户的操作习惯,每个用户有各自触摸屏幕的习惯,移动终端可以收集用户操作习惯来判断屏幕中哪个区域是用户使用较高频率的区域,然后确定该区域为第一指纹识别区域。
可以看出,在该方式中,移动终端中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可以动态调整指纹识别区域。
第三种方式:移动终端通过第一控件规定的指纹输入区域,确定该第一控件指示的指纹输入区域为第一指纹识别区域。
其中第二种方式和第三种方式的第一控件可以为第二应用程序,也可以为非桌面管理应用程序中的任意一个按钮。
通过上述三种方式(第二种、第三种)确定的指纹识别区域可以看出,该方式中的指纹识别区域与第一控件在第一用户界面中的图标位置之间没有必然关系(即指纹识别区域的位置可以不随着第一控件在第一用户界面中的图标位置的改变而更改)。第一控件可以与指纹识别区域一一对应,或者第一 控件中的多个应用程序可以对应一个指纹识别区域。如图2(c)所示。在确定了第一控件之后,在第一用户界面20中,可以看出指纹识别区域与第一控件一一对应。其中应用程序1对应指纹识别区域201,应用程序2对应指纹识别区域202,应用程序5对应指纹识别区域203。在第一用户界面21中,可以看出三个应用程序(应用程序1、应用程序2和应用程序5)与指纹识别区域204对应。
因此,第一指纹识别区域为至少一个识别区域。即第一指纹识别区域可以为图2(c)中的201、202、203或者204中的任一种识别区域。
进一步可选的,在移动终端接收用户输入之后,当第一控件为第二应用程序的标识时,该指纹识别方法还包括:
对第一控件添加特定标识。其中,特定标识用于指示执行至少一个功能需要进行指纹识别。
具体的,移动终端通过对第一控件添加特定标识可以用来区分显示第一控件的方法包括:
(1)移动终端在第一控件上添加一个角标或徽章,用以表明第一控件需要进行指纹识别。例如:如图3(a)所示,特定标识可以为加锁图标。图3(b)所示,特定标识可以为指纹图标。角标或徽章至少部分覆盖第一控件的图标;或者,也可以在第一控件的图标周围显示。
(2)对于第一控件,移动终端通过播放声音提示用户扫描指纹。如图3(c)所示。
(3)对于第一控件,移动终端通过振动提示用户扫描指纹。
(4)对于第一控件,移动终端通过呼吸灯提示用户扫描指纹。
(5)对于第一控件,移动终端通过闪光灯提示用户扫描指纹。
(6)对于第一控件,移动终端通过弹出提示框,提示用户扫描指纹,如图3(d)所示。
(7)对于第一控件,移动终端通过图标显示亮度的不同提示用户扫描指 纹。
(8)对于第一控件,移动终端通过应用程序图标变形提示用户扫描指纹,比如,第一控件的图标尺寸大于或小于其它应用程序的图标尺寸,或第一控件的图标形状不同于其它应用程序的图标形状。如图3(e)所示,应用程序1、应用程序2和应用程序5中的图标尺寸大于其他其它应用程序的图标尺寸。
(9)对于第一控件,移动终端通过文字信息提示用户扫描指纹,比如,第一控件的图标上包含文字信息标记,提示用户扫描指纹。如图3(f)所示,文字信息标记可以为指纹。
(10)对于第一控件,移动终端通过可穿戴设备提示用户扫描指纹。
移动终端通过对第一控件添加特定标识使得第一控件区别于其它应用程序的标识,可以使用户在第一用户界面下很容易地区分第一控件,进而避免了用户在不能通过应用程序标识确定第一控件的情况下,误点击第一控件造成的移动终端开启指纹识别功能的而造成移动终端耗电量增高的问题,并且提高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在步骤103中,移动终端确定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位置是否位于第一指纹识别区域的方式有多种。比如,移动终端根据触摸操作所在的位置坐标来判断。具体的,移动终端确定该触摸操作所在的位置坐标所形成的面积与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所占的面积之间的重叠面积达到特定面积阈值时,确定该触摸操作位于第一指纹识别区域中。
进一步的,在步骤105中的第一指纹信息为发起触摸操作的手指的指纹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104中,激活第一指纹识别区域的指纹识别功能的其中一种方式为判断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位置是否位于第一指纹识别区域中,当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位置位于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时,移动终端激活该指纹识别功能。
进一步可选的,本发明还可以提供另外两种激活第一指纹识别区域的指 纹识别功能的方式。
第一种方式:移动终端在检测到显示第一用户界面时,激活指纹识别功能。
第二种方式:移动终端在检测到该触摸操作为开启任一个对象对应的至少一个功能的操作时,激活指纹识别功能。
这里的功能包括开启功能、登录功能和支付功能等。
进一步的,在步骤105之前,移动终端验证第一指纹信息是否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通过移动终端验证第一指纹信息的正确性来确定是否需要执行第一控件的至少一个功能。
进一步可选的,在验证第一指纹信息是否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之前,移动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纹;将用户特定输入的指纹作为预设指纹,预设指纹信息中包括预设指纹,该预设指纹用于开启第一控件的对应的至少一个功能。
其中,移动终端可以通过用于采集指纹模块进行指纹的采集。采集指纹模块可以为指纹传感器等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该预设指纹为用于验证第一指纹信息是否正确的比对指纹。在移动终端需要获取预设指纹时,可以提示用户进行指纹的输入,此时用户在特定条件下输入的指纹就为预设指纹。
然后,将预设指纹与至少一个对象(包括第二应用程序的标识或者非桌面管理应用程序中的任意一个按钮)进行绑定,以便于移动终端在用户输入的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包括预设指纹)匹配时,执行该至少一个对象对应的至少一个功能。
进一步可选的,为了达到减少移动终端耗电量的目的,移动终端需要关闭指纹识别功能。在本发明中,移动终端关闭指纹识别功能的方式有多种,在此列举几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当验证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后,移动终端关 闭指纹识别功能。
第二种方式:当验证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未检测到任意用户指纹信息,移动终端关闭指纹识别功能。
第三种方式:当验证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检测的任意用户指纹信息均与预设指纹信息不一致,移动终端关闭指纹识别功能。
其中,针对第二种方式中的第一预定时间和第三种方式中的第二预定时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他们之间只是为了区分不同场景。另外,本发明不限制对第一预定时间和第二预定时间的具体范围值。比如,第一预定时间可以为5s,第二预定时间可以为10s。
第四种方式:当验证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验证错误次数超过次数阈值时,移动终端关闭指纹识别功能。
同理,本发明不限于次数阈值的具体范围值。
第五种方式:当验证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并且检测到用户触摸非指纹识别区域时,移动终端关闭指纹识别功能。其中非指纹识别区域为除第一指纹识别区域之外的区域。
第六种方式:在获取第一指纹信息之后,移动终端关闭指纹识别功能。
第七种方式:当检测到显示非第一用户界面时,移动终端关闭指纹识别功能。其中非第一用户界面为除了第一用户界面和显示所有指纹识别区域的界面之外界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移动终端激活第一指纹识别区域对应的指纹识别功能的方式不同时,对应的关闭该指纹识别功能的方式亦不同。具体的,当移动终端是执行步骤104的方式激活指纹识别功能,对应的,移动终端采用上述第一种方式-第六种方式中的任一种方式来关闭指纹识别功能。当移动终端在检测到显示第一用户界面时,激活指纹识别功能,对应的,移动终端采用上述第七种方式来关闭指纹识别功能。当移动终端在检测到该触摸操作为开启 任一个对象对应的至少一个功能时,激活指纹识别功能,对应的,移动终端采用上述第一种方式-第六种方式中的任一种方式来关闭指纹识别功能。
为了进一步的降低移动终端的电量,可以对移动终端设置第三预定时间,在第三预定时间内重新启动第一控件或重新执行第一控件,不用重新接收第一指纹信息,即不用用户重新输入指纹,从而不用再次激活指纹识别功能。
同理,本发明不限制第三预定时间的具体范围值。当然第三预定时间可以为第一预定时间和/或第二预定时间的范围值相同。
进一步可选的,在移动终端确定当前界面的指纹识别区域后,还可以对指纹识别区域进行标记,标记的触发条件可以是确定指纹识别区域之后标记,也可以是检测到手指悬浮到指纹识别区域上方时进行标记,还可以是指纹验证失败之后进行标记。
进一步可选的,当移动终端在验证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时,本发明还可以提供另一种指纹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移动终端接收用户输入密码信息,当密码信息与预设密码信息匹配时,执行第一控件的至少一个功能。
具体的,当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时,移动终端可以显示输入密码的对话框,指示持有该移动终端的用户在输入密码的对话框中进行密码的输入,然后移动终端接收该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对该密码信息进行检测,当检测到用户输入密码信息与预设密码信息匹配时,激活第一控件的至少一个功能。其中,预设密码信息为开启第一控件的功能的密码。
可以理解的是,移动终端还需要获取用户特定输入的密码信息,然后将特定输入的密码信息作为预设密码信息。
可选的,在移动终端检测到用户的触摸操作为启动第一控件的方式,却没能获取触摸时的第一指纹信息时(说明第一控件对应的指纹识别区域与第一控件在第一用户界面中的图标位置不相同,移动终端不能在用户触摸第一控件的同时,获取该用户的目标指纹),可以仅显示该第一控件对应的指纹识 别区域,如图4(a)所示。
通过图4(a)可以看出,401中显示的为第一控件,当用户触发开启第一控件的功能(用户点击应用程序2对应的图标2,其中402为放大显示)时,先显示箭头标为①的第一用户界面41,在第一用户界面41中,移动终端仅显示该第一控件对应的指纹识别区域403,然后在移动终端接收用户的触摸操作,获取用户触摸时的目标指纹。以及检测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不一致之后,显示箭头标为②的第一用户界面42,在第一用户界面42中,移动终端仅显示该第一控件对应的密码识别区域404。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中,指纹识别的优先级高于密码识别的优先级。因此在图4(a)中优先显示该第一控件对应的指纹识别区域。
或者可以同时显示该第一控件对应的指纹识别区域和输入密码区域,如图4(b)所示。通过图4(b)中示出的第一用户界面43可以看出,指纹识别区域403和密码识别区域404在同一时间显示在屏幕中。
本发明可以将指纹识别技术与密码识别技术进行融合,使得进行使用指纹识别技术的同时,辅助增加密码识别技术,保证了移动终端中的隐私信息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结合上述图1-图4中任一种或者任几种的描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501,持有移动终端的用户在触摸屏进行输入。
502,移动终端接收用户在触摸屏进行的用户输入。
其中,用户输入用于对第一控件对应的至少一个功能进行指纹识别的设
置。503,移动终端确定至少一个对象。
移动终端通过用户输入等信息来确定至少一个对象。其中移动终端确定至少一个对象的的其他信息在上述有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至少一个对象为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控件。
可选的,移动终端对第一控件添加特定标识。特定标识用于指示执行至少一个功能需要进行指纹识别。
可以理解的是,本步骤为可选步骤。
504,移动终端根据第一用户界面确定触摸屏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
其中,第一指纹识别区域对应于第一用户界面的至少一个对象,至少一个对象对应于至少一个功能。
505,用户对触摸屏进行触摸操作。
506,移动终端检测用户对触摸屏的触摸操作。
507,移动终端确定用户的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位置是否位于第一指纹识别区域。
在移动终端确定用户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位置位于第一指纹识别区域后,继续执行步骤508。
508,移动终端检测用户的触摸操作是否为执行第一控件的功能的操作。
其中执行第一控件对应的功能的操作可以为单击第一控件的操作等。
当移动终端检测到用户的触摸操作为执行第一控件对应的功能的操作时继续执行步骤509。
509,移动终端激活第一指纹识别区域的指纹识别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步骤507-509为可选步骤。具体用于如何开启指纹识别功能。可选的,移动终端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激活指纹识别功能,如在第一用户界面下已开启指纹识别功能,则移动终端在检测用户在触摸屏的触摸操作为执行第一控件对应的功能的操作之后,获取第一指纹信息。
510,获取触摸屏的第一指纹信息。
511,移动终端验证第一指纹信息是否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
当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时,移动终端继续执行步骤512;
当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时,移动终端继续执行步骤513。
512,移动终端执行第一控件的至少一个功能。
513,移动终端关闭指纹识别功能。
该步骤对应于步骤507-509,因此为可选步骤。
其中,移动终端关闭指纹识别功能的方式有多种,例如,移动终端可以在检测到处于非第一用户界面时,关闭指纹识别功能。或者,当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时,移动终端也可以直接关闭指纹识别功能。
514,移动终端显示该第一控件对应的密码识别区域。
515,用户在该密码识别区域中输入密码。
516,移动终端获取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
517,移动终端对该密码信息进行验证,当验证到密码信息与预设密码信息匹配时,执行第一控件的至少一个功能。
当检测到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与预设密码信息不匹配时,移动终端禁止执行第一控件的至少一个功能。
步骤514-516可以参照图4(a)。即移动终端在判断用户输入的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一致之后,移动终端才会在屏幕中显示密码识别区域。
值得说明的是,图4(a)示出的实施例仅仅是一种执行第一控件的功能的方式。
可选的,本发明还可以提供如图4(b)示出的实施例。此时,步骤510-512与步骤516-517为并列步骤,两者中用户选择其中一种输入方式即可,对应的在步骤514中,移动终端显示该第一控件对应的区域包括指纹识别区域和密码识别区域。
本发明可以降低移动终端的耗电量,保证了隐私应用程序的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对移动终端中的信息的保护范围的准确度,以及本发明还可以将指纹识别技术与密码识别技术进行融合,使得进行使用指纹识别技术的同时,辅助增加密码识别技术,提高了对的隐私信息的安全力度,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结合上述图1-图5中任一种或者任几种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指纹识别装置60,如图6所示,在装置60中包括:确定模块601,检测模块602,激活模块603,获取模块604,执行模块605。
确定模块601,用于根据第一用户界面确定触摸屏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
其中,第一指纹识别区域对应于第一用户界面的至少一个对象,至少一个对象对应于至少一个功能。
检测模块602,用于检测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位置是否位于第一指纹识别区域,并将检测结果提供给激活模块603。
激活模块603,用于当检测结果为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位置位于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激活第一指纹识别区域的指纹识别功能。
获取模块604,根据触摸操作获取对应的第一指纹信息,并将第一指纹信息提供给执行模块605。
执行模块605,用于当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执行至少一个功能。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本发明还可以提供一种指纹识别装置70,该装置70还包括:接收模块606,添加模块607,验证模块608,关闭模块609。
其中,在确定模块601根据第一用户界面确定触摸屏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之前,接收模块606,用于接收用户输入,并将该用户输入提供给添加模块607。
其中,第一用户界面的至少一个对象中至少一个对象为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控件。用户输入用于对第一控件对应的至少一个功能进行指纹识别的设置。
进一步的,当第一应用程序为桌面管理应用程序时,第一控件为第二应用程序的标识,至少一个功能为启动第二应用程序。当第一应用程序为非桌面管理应用程序时,第一控件为非桌面管理应用程序中的任意一个按钮,至少一个功能为启动任意一个按钮对应的功能。
进一步可选的,添加模块607,用于在接收模块606接收用户输入之后对第一控件添加特定标识。
其中,特定标识用于指示执行至少一个功能需要进行指纹识别。
具体的,移动终端通过对第一控件添加特定标识可以用来区分显示第一控件。
添加模块60通过对第一控件添加特定标识使得第一控件区别于其它应用程序的标识,可以使用户在第一用户界面下很容易地区分第一控件,进而避免了用户在不能通过应用程序标识确定第一控件的情况下,误点击第一控件造成的移动终端开启指纹识别功能的而造成移动终端耗电量增高的问题,并且提高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可选的,确定模块601根据第一用户界面确定触摸屏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具体包括:
确定模块601,具体用于根据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用户界面,确定与第一控件对应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第一用户界面为至少显示第一控件的界面。
如,当第一控件为第二应用程序的标识时,获取模块604读取第一用户界面的布局。确定模块601根据第一用户界面的布局,确定第一控件对应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如图2(a)所示。图2(a)展示了其中一种用户界面的布局。其中101表示第一用户界面的布局,102表示在该第一用户界面中的应用程序图标。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中的移动终端包括至少一个用户界面。
另外,第一用户界面中的图标位置的确定可以有多种方式。比如坐标。以图2(a)示出的第一用户界面和该第一用户界面中应用程序图标布局为例,设置第一用户界面中的左下角为坐标原点,则图标1为x(15,35)、y(110,130);图标2为x(50,70)、y(110,130);图标4为x(15,35)、y(80,100),其他图标的位置可以依次根据与原点的距离相应得出,在此不再赘述。
在获取模块604读取第一界面的图标布局后,确定模块601通过第一控件在第一用户界面中的图标位置确定第一控件对应的指纹识别区域,第一控 件在第一用户界面中的图标位置与第一控件对应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相同。
可以看出,该方式下是将第一控件在第一用户界面中的图标位置与该第一控件对应的指纹识别区域进行绑定。当第一控件在第一用户界面中的图标位置发生改变时,相应的将该第一控件对应的指纹识别区域做对应更改,以保证第一控件在第一用户界面中的图标位置与第一控件对应的指纹识别区域之间的一致性。
设定应用程序1、应用程序2和应用程序5为第一控件(对应的应用程序1对应图标1;应用程序2对应图标2;应用程序5对应图标5)。通过图2(a)在第一用户界面显示的应用程序图标布局,可以确定应用程序1、应用程序2和应用程序5对应的图标位置,从而确定应用程序1、应用程序2和应用程序5分别对应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如图2(b)所示。
第二种方式:确定模块601通过用户的操作确定第一指纹识别区域。其中,用户的操作包括用户确定指纹识别区域的操作和用户的操作习惯。
对于用户的操作习惯,每个用户有各自触摸屏幕的习惯,获取模块604可以收集用户操作习惯来判断屏幕中哪个区域是用户使用较高频率的区域,然后确定该区域为第一指纹识别区域。
可以看出,在该方式中,移动终端中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可以动态调整指纹识别区域。
第三种方式:确定模块601通过第一控件规定的指纹输入区域,确定该第一控件指示的指纹输入区域为第一指纹识别区域。
其中第二种方式和第三种方式的第一控件可以为第二应用程序,也可以为非桌面管理应用程序中的任意一个按钮。
通过上述三种方式(第二种、第三种)确定的指纹识别区域可以看出,该方式中的指纹识别区域与第一控件在第一用户界面中的图标位置之间没有必然关系(即指纹识别区域的位置可以不随着第一控件在第一用户界面中的图标位置的改变而更改)。第一控件可以与指纹识别区域一一对应,或者第一 控件中的多个应用程序可以对应一个指纹识别区域。如图2(c)所示。在确定了第一控件之后,在第一用户界面20中,可以看出指纹识别区域与第一控件一一对应。其中应用程序1对应指纹识别区域201,应用程序2对应指纹识别区域202,应用程序5对应指纹识别区域203。在第一用户界面21中,可以看出三个应用程序(应用程序1、应用程序2和应用程序5)与指纹识别区域204对应。
因此,第一指纹识别区域为至少一个识别区域。即第一指纹识别区域可以为图2(c)中的201、202、203或者204中的任一种识别区域。
进一步可选的,确定模块601根据第一用户界面确定触摸屏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还可以包括:
确定模块601,还用于根据第一控件的类型,确定与第一控件对应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类型为需要进行指纹识别的类型。
其中,这里提到的类型为根据某一应用程序本身携带需要用户进行指纹识别的特定信息确定该应用程序为需要指纹识别的应用程序;或者根据某一应用程序本身不携带需要指纹识别的特定信息,当用户将该第一控件下载到移动终端后,操作系统将该应用程序设置为需要指纹识别的应用程序。
进一步可选的,激活模块603对于激活第一指纹识别区域的指纹识别功能的方式,不仅仅包括上述这一种(当检测结果为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位置位于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激活第一指纹识别区域的指纹识别功能)。还可以包括:
在检测到显示第一用户界面时,激活模块603激活指纹识别功能。以及,
在检测到该触摸操作为开启任一个对象对应的至少一个功能的操作时,激活模块603激活指纹识别功能。这里的功能包括开启功能、登录功能和支付功能等。
进一步可选的,当获取模块604获取触摸屏的第一指纹信息之后还用于将第一指纹信息提供给验证模块608。
验证模块608,用于验证第一指纹信息是否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并将验证结果提供给关闭模块609。
可以理解的是,预设指纹信息为用户预先输入的用于和第一指纹信息进行比对的指纹信息,并且该预设指纹信息提供给验证模块608中,当获取模块604将获取的第一指纹信息提供给验证模块608后,验证模块将第一指纹信息与存储的预设指纹信息进行比较,验证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是否匹配。
进一步可选的,为了达到减少移动终端耗电量的目的,关闭模块609需要关闭指纹识别功能。在本发明中,关闭模块609关闭指纹识别功能的方式有多种,在此列举几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当验证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后,关闭模块609关闭指纹识别功能。
第二种方式:当验证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未检测到任意用户指纹信息,关闭模块609关闭指纹识别功能。
第三种方式:当验证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检测的任意用户指纹信息均与预设指纹信息不一致,关闭模块609关闭指纹识别功能。
其中,针对第二种方式中的第一预定时间和第三种方式中的第二预定时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他们之间只是为了区分不同场景。另外,本发明不限制对第一预定时间和第二预定时间的具体范围值。比如,第一预定时间可以为5s,第二预定时间可以为10s。
第四种方式:当验证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验证错误次数超过次数阈值时,关闭模块609关闭指纹识别功能。
同理,本发明不限于次数阈值的具体范围值。
第五种方式:当验证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并且检测到用户触摸非指纹识别区域时,关闭模块609关闭指纹识别功能。其中非指纹 识别区域为除第一指纹识别区域之外的区域。
第六种方式:在获取第一指纹信息之后,关闭模块609关闭指纹识别功能。
第七种方式:当检测到显示非第一用户界面时,关闭模块609关闭指纹识别功能。其中非第一用户界面为除了第一用户界面和显示所有指纹识别区域的界面之外界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激活模块603激活第一指纹识别区域对应的指纹识别功能的方式不同时,对应的关闭该指纹识别功能的方式亦不同。具体的,当激活模块603执行的是:当检测结果为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位置位于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激活第一指纹识别区域的指纹识别功能的方式激活指纹识别功能,对应的,关闭模块609采用上述第一种方式-第六种方式中的任一种方式来关闭指纹识别功能。当检测模块602在检测到显示第一用户界面时,激活模块603激活指纹识别功能,对应的,关闭模块609采用上述第七种方式来关闭指纹识别功能。当检测模块602在检测到该触摸操作为开启任一个对象对应的至少一个功能时,激活模块603激活指纹识别功能,对应的,关闭模块609采用上述第一种方式-第六种方式中的任一种方式来关闭指纹识别功能。
为了进一步的降低移动终端的电量,可以对移动终端设置第三预定时间,在第三预定时间内重新启动第一控件或重新执行第一控件,不用重新接收第一指纹信息,即不用用户重新输入指纹,从而不用再次激活指纹识别功能。
同理,本发明不限制第三预定时间的具体范围值。当然第三预定时间可以为第一预定时间和/或第二预定时间的范围值相同。
进一步可选的,在确定模块601确定当前界面的指纹识别区域后,还可以对指纹识别区域进行标记,标记的触发条件可以是确定指纹识别区域之后标记,也可以是检测到手指悬浮到指纹识别区域上方时进行标记,还可以是指纹验证失败之后进行标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装置,本发明通过确定模块根据第一用户界面确定触摸屏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检测模块检测用户对触摸屏的触摸操作,当用户的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位置位于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时,激活模块激活第一指纹识别区域的指纹识别功能,获取模块根据触摸操作获取对应的第一指纹信息,当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时,执行模块执行至少一个功能,实现了指纹识别功能(即对应指纹识别功能的指纹采集模块)是在用户输入对触摸屏的触摸操作位于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时开启,然后采集用户输入的指纹,从而实现了及时采集指纹的同时,降低移动终端的耗电量。
结合上述图1-图5中任一种或者任几种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80,如图8所示,在装置80中包括:接收器801,处理器802,发送器803,通信模块804,射频电路805,存储器806,电源807。这些组件可以通过一条或多条总线进行通信,或者这些组件之间进行直接连接通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中示出的移动终端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它既可以是总线形结构,也可以是星型结构,还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可以是任何便携式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移动电脑、平板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智能电视、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手环等。应注意,尽管图8所示的装置仅仅示出了上述模块,但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该终端还包含实现正常运行所必须的其他器件。
接收器801,用于实现用户与移动终端的交互和/或信息输入到移动终端中。例如,接收器801可以接收用户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产生与用户设置或功能控制有关的信号输入。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接收器801可以是触控面板,也可以是其他人机交互界面,例如实体输入键、麦克风等,还可是其他外部信息撷取装置,例如摄像头等。触控面板,也称为触摸屏或 触控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触摸或接近的操作动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上或接近触控面板的位置的操作动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操作,并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转换为电信号,以及将电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电信号,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802。触摸控制器还可以接收处理器802发来的命令并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Infrared)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接收器801所采用的实体输入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麦克风形式的接收器801可以收集用户或环境输入的语音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形式的、处理器802可执行的命令。
处理器802,为移动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移动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806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806内的数据,以执行移动终端的各种功能和/或处理数据。处理器802可以由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组成,例如可以由单颗封装的IC所组成,也可以由连接多颗相同功能或不同功能的封装IC而组成。举例来说,处理器802可以仅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也可以是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及通信模块804中的控制芯片(例如基带芯片)的组合。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CPU可以是单运算核心,也可以包括多运算核心。
通信模块804,用于建立通信信道,使移动终端通过通信信道以连接至通信对端,并通过通信信道与通信对端交互数据。通信模块804可以包括Wireless 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模块、蓝牙模块、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基带(Base Band)模块等无线通信 模块和以太网、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闪电接口(Lightning,目前Apple用于iPhone5/5s/5c等设备)等有线通信模块。通信模块804用于移动终端中的各组件与通信对端的通信,并且可以支持DMA(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内存存取)。
在本发明的不同实施方式中,通信模块804中的各种通信模块一般以集成电路芯片(Integrated Circuit Chip)的形式出现,并可进行选择性组合,而不必包括所有通信模块。例如,通信模块804可以仅包括基带芯片、射频芯片以及相应的天线以在一个蜂窝通信系统中提供通信功能。经由通信模块804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例如无线局域网接入或WCDMA接入,移动终端可以连接至蜂窝网(Cellular Network)或因特网(Internet)。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通信模块804中的通信模块,例如基带模块可以集成到处理器802中,典型的如高通(Qualcomm)公司提供的APQ+MDM系列平台。
射频电路805用于信息收发或通话过程中接收和发送信号。例如,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802处理;另外,将设计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电路805包括用于执行这些功能的公知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系统、射频收发机、一个或多个放大器、调谐器、一个或多个振荡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编解码(Codec)芯片组、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存储器等等。此外,射频电路805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HSU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上行行链路分组接入技术)、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长期演进技术升级版(LTE-Advanced)等。
发送器803,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影像输出模块、声音输出和触感输出模块。 影像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文字、图片和/或视频。影像输出模块可包括显示面板,例如采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FED(Field Emission Display,场发射显示器)等形式来配置的显示面板。或者影像输出模块可以包括反射式显示器,例如电泳式(electrophoretic)显示器,或利用光干涉调变技术(Interferometric Modulation of Light)的显示器。影像输出模块可以包括单个显示器或不同尺寸的多个显示器。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接收器801所采用的触控面板亦可同时作为发送器803的显示面板。例如,当触控面板检测到在其上的触摸或接近的手势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802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802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8中,接收器801与发送器803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移动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集成一体而实现移动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例如,影像输出模块可以显示各种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图形化用户接口)以作为虚拟控制组件,包括但不限于窗口、卷动轴、图标及剪贴簿,以供用户通过触控方式进行操作。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影像输出模块包括滤波器及放大器,用来将处理器802所输出的视频滤波及放大。音频输出模块包括数字模拟转换器,用来将处理器802所输出的音频信号从数字格式转换为模拟格式。
存储器806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即存储包括程序指令的信息。处理器8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806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移动终端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实现数据处理。存储器806主要包括程序存储区和数据存储区,其中,程序存储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程序、图像播放程序等等;数据存储区可存储根据移动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存储器806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NVRAM(Nonvolatile  Random Access Memory,非挥发性动态随机存取内存)、PRAM(Phase Change RAM,相变化随机存取内存)、MRAM(Magetoresistive RAM,磁阻式随机存取内存)等,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子可抹除可规划只读存储器)、闪存器件,例如反或闪存(NOR flash memory)或是反及闪存(NAND flash memory)。非易失存储器储存处理模块所执行的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处理器802从非易失存储器加载运行程序与数据到内存并将数字内容储存于大量储存装置中。操作系统包括用于控制和管理常规系统任务,例如内存管理、存储设备控制、电源807管理等,以及有助于各种软硬件之间通信的各种组件和/或驱动器。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操作系统可以是Google公司的Android系统、Apple公司开发的iOS系统或Microsoft公司开发的Windows操作系统等,或者是Vxworks这类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电源807,用于给移动终端的不同部件进行供电以维持其运行。作为一般性理解,电源807可以是内置的电池,例如常见的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也包括直接向移动终端供电的外接电源,例如AC适配器等。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源807还可以作更为广泛的定义,例如还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充电系统、电源故障检测电路、电源转换器或逆变器、电源状态指示器(如发光二极管),以及与移动终端的电能生成、管理及分布相关联的其他任何组件。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应用程序包括安装在移动终端上的任何应用,包括但不限于浏览器、电子邮件、即时消息服务、文字处理、键盘虚拟、窗口小部件(Widget)、加密、数字版权管理、语音识别、语音复制、定位(例如由全球定位系统提供的功能)、音乐播放等等。
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处理器802,与接收器801,发送器803,通信模块804,射频电路805,存储器806,电源8耦合,用于控制程序指令的执行,具体用于根据第一用户界面确定触摸屏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第一 指纹识别区域对应于第一用户界面的至少一个对象,至少一个对象对应于至少一个功能;检测用户对触摸屏的触摸操作;确定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位置是否位于第一指纹识别区域,当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位置位于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激活第一指纹识别区域的指纹识别功能,并根据触摸操作获取对应的第一指纹信息,当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执行至少一个功能。
其中,至少一个对象为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控件。当第一应用程序为桌面管理应用程序时,第一控件为第二应用程序的标识,至少一个功能为启动第二应用程序。当第一应用程序为非桌面管理应用程序,第一控件为非桌面管理应用程序中的任意一个按钮,至少一个功能为启动任意一个按钮对应的功能。
进一步可选的,在处理器802根据第一用户界面确定触摸屏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之前:接收器801,还用于接收用户输入,并将该用户输入提供给处理器802。
其中,用户输入用于对第一控件对应的至少一个功能进行指纹识别的设置。
进一步可选的,在接收器801接收用户输入并将该输入提供给处理器802之后,处理器802,还用于对第一控件添加特定标识。其中,特定标识用于指示执行至少一个功能需要进行指纹识别。具体特定标识的举例可参考图3(a)-3(f)中示出任一种方式。
进一步可选的,处理器802根据第一用户界面确定触摸屏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包括:
处理器802,具体用于根据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用户界面,确定与第一控件对应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第一用户界面为至少显示第一控件的界面。
进一步可选的,处理器802根据第一用户界面确定触摸屏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还可以包括:
处理器802,还用于根据第一控件的类型,确定与第一控件对应的第一指 纹识别区域,类型为需要进行指纹识别的类型。
进一步可选的,当处理器802获取触摸屏的第一指纹信息之后,处理器802还用于验证第一指纹信息是否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当验证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关闭指纹识别功能。
进一步可选的,在处理器802验证第一指纹信息是否与预设指纹信息进行匹配之后,处理器802还用于当验证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时,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未检测到任意用户指纹信息,关闭指纹识别功能。
处理器802,还用当验证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检测的任意用户指纹信息均与预设指纹信息不一致,关闭指纹识别功能。
处理器802,还用当验证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验证错误次数超过次数阈值时,关闭指纹识别功能。
处理器802,还用当验证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并且检测到用户触摸非指纹识别区域时,关闭指纹识别功能,非指纹识别区域为除第一指纹识别区域之外的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本发明通过处理器根据第一用户界面确定触摸屏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并检测用户对触摸屏的触摸操作,当用户的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位置位于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时,激活第一指纹识别区域的指纹识别功能,并根据触摸操作获取对应的第一指纹信息,当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时,执行至少一个功能,实现了指纹识别功能(即对应指纹识别功能的指纹采集模块)是在用户输入对触摸屏的触摸操作位于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时开启,然后采集用户输入的指纹,从而实现了及时采集指纹的同时,降低移动终端的耗电量。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 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0)

  1.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第一用户界面确定触摸屏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一用户界面的至少一个对象,所述至少一个对象对应于至少一个功能;
    检测用户对所述触摸屏的触摸操作;
    确定所述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位置是否位于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
    当所述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激活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的指纹识别功能,根据所述触摸操作获取对应的第一指纹信息;
    当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功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对象为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控件。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用户界面确定触摸屏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用户界面,确定与所述第一控件对应的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为至少显示所述第一控件的界面。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第一用户界面确定触摸屏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所述用户输入用于对所述第一控件对应的至少一个功能进行指纹识别的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用户界面确定触摸屏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控件的类型,确定与所述第一控件对应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所述类型为需要进行指纹识别的类型。
  6. 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为桌面管理应用程序,所述第一控件为第二应用程序的 标识,所述至少一个功能为启动所述第二应用程序。
  7. 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为非桌面管理应用程序,所述第一控件为所述非桌面管理应用程序中的任意一个按钮,所述至少一个功能为启动所述任意一个按钮对应的功能。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用户输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控件添加特定标识,所述特定标识用于指示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功能需要进行指纹识别。
  9.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当所述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激活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的指纹识别功能,根据所述触摸操作获取对应的第一指纹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是否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匹配;
    当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匹配,关闭所述指纹识别功能。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是否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进行匹配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未检测到任意用户指纹信息,关闭所述指纹识别功能;或者,
    当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检测的所述任意用户指纹信息均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一致,关闭所述指纹识别功能;或者,
    当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验证错误次数超过次数阈值时,关闭所述指纹识别功能;或者,
    当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并且检测到所述用 户触摸非指纹识别区域时,关闭所述指纹识别功能,所述非指纹识别区域为除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之外的区域。
  11. 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界面确定触摸屏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一用户界面的至少一个对象,所述至少一个对象对应于至少一个功能;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位置是否位于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
    激活模块,用于当所述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激活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的指纹识别功能;
    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激活模块激活所述指纹识别功能之后,根据所述触摸操作获取对应的第一指纹信息,并将所述第一指纹信息提供给执行模块;
    所述执行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功能。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对象为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控件。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用户界面,确定与所述第一控件对应的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为至少显示所述第一控件的界面。
  14. 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所述用户输入用于对所述第一控件对应的至少一个功能进行指纹识别的设置。
  15.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件的类型,确定与所述第一控件对 应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所述类型为需要进行指纹识别的类型。
  16. 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为桌面管理应用程序,所述第一控件为第二应用程序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功能为启动所述第二应用程序。
  17. 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为非桌面管理应用程序,所述第一控件为所述非桌面管理应用程序中的任意一个按钮,所述至少一个功能为启动所述任意一个按钮对应的功能。
  18.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添加模块,
    所述添加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控件添加特定标识,所述特定标识用于指示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功能需要进行指纹识别。
  19. 根据权利要求1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验证模块,关闭模块;
    所述验证模块,用于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是否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匹配;
    所述关闭模块,用于当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匹配,关闭所述指纹识别功能。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关闭模块,还用于当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未检测到任意用户指纹信息,关闭所述指纹识别功能;或者,当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检测的所述任意用户指纹信息均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一致,关闭所述指纹识别功能;或者,当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验证错误次数超过次数阈值时,关闭所述指纹识别功能;或者,当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并且检测到所述用户触摸非指纹识别区域时,关闭所述指纹识别功能,所述非指纹识别区域为除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 之外的区域。
  21. 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包括程序指令的信息;
    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用于控制所述程序指令的执行,具体用于根据第一用户界面确定触摸屏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一用户界面的至少一个对象,所述至少一个对象对应于至少一个功能;检测用户对所述触摸屏的触摸操作;确定所述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位置是否位于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当所述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激活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的指纹识别功能,根据所述触摸操作获取对应的第一指纹信息;当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功能。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对象为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控件。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用户界面,确定与所述第一控件对应的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为至少显示所述第一控件的界面。
  24. 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接收器: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用户输入,所述用户输入用于对所述第一控件对应的至少一个功能进行指纹识别的设置。
  25. 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件的类型,确定与所述第一控件对应的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所述类型为需要进行指纹识别的类型。
  26. 根据权利要求22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为桌面管理应用程序,所述第一控件为第二应用程序的 标识,所述至少一个功能为启动所述第二应用程序。
  27. 根据权利要求22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为非桌面管理应用程序,所述第一控件为所述非桌面管理应用程序中的任意一个按钮,所述至少一个功能为启动所述任意一个按钮对应的功能。
  28.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所述第一控件添加特定标识,所述特定标识用于指示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功能需要进行指纹识别。
  29. 根据权利要求21-28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是否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匹配;当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匹配,关闭所述指纹识别功能。
  30.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未检测到任意用户指纹信息,关闭所述指纹识别功能;或者,当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检测的所述任意用户指纹信息均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一致,关闭所述指纹识别功能;或者,当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验证错误次数超过次数阈值时,关闭所述指纹识别功能;或者,当验证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并且检测到所述用户触摸非指纹识别区域时,关闭所述指纹识别功能,所述非指纹识别区域为除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之外的区域。
CN201480035914.XA 2014-09-09 2014-09-09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055938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86148 WO2016037318A1 (zh) 2014-09-09 2014-09-09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93868A true CN105593868A (zh) 2016-05-18
CN105593868B CN105593868B (zh) 2020-08-07

Family

ID=55458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5914.XA Active CN105593868B (zh) 2014-09-09 2014-09-09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63969B2 (zh)
EP (1) EP3182314B1 (zh)
CN (1) CN105593868B (zh)
WO (1) WO2016037318A1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29507A (zh) * 2016-12-07 2017-03-22 广州奥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及便携式移动终端
CN106973366A (zh) * 2017-03-31 2017-07-2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指纹的定位方法及服务器
CN107423601A (zh) * 2017-04-28 2017-12-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437014A (zh) * 2016-05-27 2017-12-05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电子装置及指纹识别方法
CN107977563A (zh) * 2017-12-12 2018-05-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8875394A (zh) * 2018-06-25 2018-11-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应用程序控制方法
CN109032442A (zh) * 2018-06-26 2018-12-18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内容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191138A (zh) * 2018-09-24 2019-01-11 刘兴丹 一种屏指纹识别同图标结合的方法、装置
CN110297654A (zh) * 2019-07-05 2019-10-01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的固件升级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
CN110431556A (zh) * 2017-03-20 2019-11-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识别生物测定信息的造假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CN112381545A (zh) * 2020-11-20 2021-02-1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86252A (zh) * 2021-09-24 2023-02-0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触控屏中的位置信息计算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6257836A (zh) * 2018-03-26 2023-06-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终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11124B2 (en) 2005-07-22 2018-03-06 Gtj Ventures, Llc Transaction security apparatus and method
EP3249568B1 (en) * 2015-02-15 2020-06-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application and pi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5388993B (zh) * 2015-11-09 2018-09-18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终端
US10719689B2 (en) * 2015-12-15 2020-07-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method
CN107656665A (zh) * 2016-07-25 2018-02-02 印象认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显示屏的指纹采集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210377B2 (en) 2016-12-14 2021-12-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6778183A (zh) * 2017-01-24 2017-05-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指纹识别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664177B (zh) * 2017-03-29 2021-11-12 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指纹识别开启应用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72266A (zh) * 2017-04-28 2017-09-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194324A (zh) * 2017-04-28 2017-09-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区域显示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074171B (zh) * 2017-05-16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输入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392108B (zh) * 2017-06-26 2020-06-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329688B (zh) * 2017-06-28 2020-05-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采集方法及终端
CN107491251B (zh) * 2017-08-07 2021-06-1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指纹控制方法
CN107609372A (zh) 2017-09-07 2018-01-1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480502A (zh) * 2017-09-07 2017-12-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US11048907B2 (en) * 2017-09-22 2021-06-29 Pix Art Imaging Inc. Object tracking method and object tracking system
SE1751355A1 (en) 2017-10-31 2019-05-01 Fingerprint Cards Ab Method of controll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7977606B (zh) * 2017-11-13 2023-09-29 深圳贝特莱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低待机功耗的嵌入式指纹识别装置及方法
CN107944242B (zh) * 2017-11-22 2024-01-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识别功能禁用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9839990A (zh) * 2017-11-29 2019-06-04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手持终端及其外壳、面板
CN108133180A (zh) * 2017-12-11 2018-06-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0032904B (zh) * 2018-01-11 2020-10-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图形码识别方法、移动终端
CN108319836A (zh) * 2018-01-31 2018-07-2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指纹识别执行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8712554A (zh) * 2018-02-08 2018-10-26 北京珠穆朗玛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来电显示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EP3752938A4 (en) * 2018-02-16 2021-11-03 Fingerprint Cards AB AUTHENTICATION PROCEDUR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8804008A (zh) * 2018-05-29 2018-11-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控制方法及其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763909A (zh) 2018-06-05 2018-11-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触摸响应方法及装置
CN108898126B (zh) * 2018-07-11 2022-04-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9657441B (zh) * 2018-11-27 2022-11-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打开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9634508B (zh) * 2018-12-12 2020-11-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信息加载方法及装置
CN109814972B (zh) * 2019-01-28 2021-04-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界面显示方法及终端
TWI784165B (zh) * 2019-05-06 2022-11-21 旺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Usb主機對主機晶片
CN110245591B (zh) * 2019-05-30 2022-09-13 宋西军 课堂监督系统及与之关联的作业评判系统
CN110298337B (zh) * 2019-07-29 2023-11-24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工作人员信息认证方法及电脑外置指纹采集仪
CN110531919A (zh) * 2019-07-31 2019-12-0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触控映射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80746B (zh) * 2019-10-09 2021-08-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结构、按键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339516A (zh) * 2020-02-28 2020-06-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操作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240028768A1 (en) * 2022-07-19 2024-01-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ling access to restricted and unrestricted software functionality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43613A (ja) * 2009-04-01 2010-10-28 Panasonic Corp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3685232A (zh) * 2013-11-11 2014-03-26 上海乐今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移动应用登录方法
CN103902865A (zh) * 2012-12-25 2014-07-0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93386A3 (en) 1992-10-16 1996-07-31 Ib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touch screen desktop objects via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US6067079A (en) * 1996-06-13 2000-05-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Virtual pointing device for touchscreens
US5933134A (en) * 1996-06-25 1999-08-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ouch screen virtual pointing device which goes into a translucent hibernation state when not in use
US7697729B2 (en) * 2004-01-29 2010-04-13 Authentec, Inc. System for and method of finger initiated actions
WO2006051462A1 (en) 2004-11-12 2006-05-1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istinctive user identification and authentication for multiple user access to display devices
US20060284853A1 (en) * 2005-06-16 2006-12-21 Xm Satellite Radio, Inc. Context sensitive data input using finger or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KR101549557B1 (ko) 2009-03-10 2015-09-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EP2742412B1 (en) 2011-08-09 2018-10-03 BlackBerry Limited Manipulating layers of multi-layer applications
CN102541547B (zh) * 2011-12-22 2015-1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为实现控制目标设备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3176727B (zh) 2011-12-23 2016-01-2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启动方法及通信终端
CN102917023B (zh) 2012-09-19 2016-01-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二维码访问网页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US20140115725A1 (en) * 2012-10-22 2014-04-24 Crucialsoft Company File using restriction method, user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US9075462B2 (en) * 2012-12-10 2015-07-07 Sap Se Finger-specific input on touchscreen devices
US9665762B2 (en) * 2013-01-11 2017-05-30 Synaptics Incorporated Tiered wakeup strategy
US9176614B2 (en) * 2013-05-28 2015-11-03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Adapative sensing component resolution based on touch location authentication
US9542783B2 (en) * 2013-11-15 2017-01-10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henticating access to a multi-level secure environment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US9465930B2 (en) * 2014-08-29 2016-10-11 Dropbox, Inc. Fingerprint gestures
TWI602129B (zh) * 2015-09-17 2017-10-11 速博思股份有限公司 多指指紋辨識裝置、具有多指指紋辨識功能之電子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CA3001740C (en) * 2015-10-13 2022-07-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peration method with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apparatus,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5388993B (zh) * 2015-11-09 2018-09-18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终端
US10719689B2 (en) * 2015-12-15 2020-07-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method
TWI647584B (zh) * 2016-04-12 2019-01-11 速博思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
US10599823B2 (en) * 2016-11-18 2020-03-24 Invensens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ordinating applications with a user interface
KR102488699B1 (ko) * 2018-02-27 2023-01-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그 지문 인증 인터페이스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43613A (ja) * 2009-04-01 2010-10-28 Panasonic Corp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3902865A (zh) * 2012-12-25 2014-07-0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685232A (zh) * 2013-11-11 2014-03-26 上海乐今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移动应用登录方法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7014A (zh) * 2016-05-27 2017-12-05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电子装置及指纹识别方法
CN107437014B (zh) * 2016-05-27 2022-08-26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电子装置及指纹识别方法
CN106529507A (zh) * 2016-12-07 2017-03-22 广州奥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及便携式移动终端
CN110431556A (zh) * 2017-03-20 2019-11-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识别生物测定信息的造假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CN110431556B (zh) * 2017-03-20 2023-11-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识别生物测定信息的造假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US11721127B2 (en) 2017-03-20 2023-08-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falsification of biometric information
CN106973366A (zh) * 2017-03-31 2017-07-2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指纹的定位方法及服务器
CN107423601A (zh) * 2017-04-28 2017-12-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423601B (zh) * 2017-04-28 2020-06-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计算机产品
CN107977563A (zh) * 2017-12-12 2018-05-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US11941101B2 (en) 2018-03-26 2024-03-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ngerprint unlocking method and terminal
CN116257836B (zh) * 2018-03-26 2023-1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终端
CN116257836A (zh) * 2018-03-26 2023-06-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终端
CN108875394A (zh) * 2018-06-25 2018-11-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应用程序控制方法
CN108875394B (zh) * 2018-06-25 2022-06-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应用程序控制方法
CN109032442A (zh) * 2018-06-26 2018-12-18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内容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191138B (zh) * 2018-09-24 2021-09-17 广东智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屏指纹识别同图标结合的方法、装置
CN109191138A (zh) * 2018-09-24 2019-01-11 刘兴丹 一种屏指纹识别同图标结合的方法、装置
CN110297654A (zh) * 2019-07-05 2019-10-01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的固件升级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
CN112381545A (zh) * 2020-11-20 2021-02-1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86252A (zh) * 2021-09-24 2023-02-0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触控屏中的位置信息计算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5686252B (zh) * 2021-09-24 2023-10-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触控屏中的位置信息计算方法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82314A4 (en) 2017-08-09
CN105593868B (zh) 2020-08-07
US11163969B2 (en) 2021-11-02
US20170308732A1 (en) 2017-10-26
EP3182314A1 (en) 2017-06-21
WO2016037318A1 (zh) 2016-03-17
EP3182314B1 (en) 2020-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93868A (zh)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3634294B (zh) 信息验证方法和装置
CN103616981B (zh) 应用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4636047B (zh) 对列表中的对象进行操作的方法、装置及触屏终端
US11042288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obtaining a touch gesture operation on a suspended button
CN106886703A (zh)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
JP5987121B2 (ja) 電池、電池保護方法、電池保護装置、電池保護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記録媒体
CN107480518A (zh) 一种白名单更新方法和装置
CN106331370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6484262A (zh) 一种分身应用的生成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062763A (zh) 一种显示应用、图片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227588A (zh) 一种多实例对象的创建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778175A (zh) 一种界面锁定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6170034B (zh) 一种音效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104656B (zh) 找回帐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04346276A (zh) 软件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75223A (zh) 悬浮按钮的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5721510A (zh) 一种账号登录方法与终端设备
CN107480996A (zh) 一种支付方法及终端
CN105807908B (zh) 一种切换工作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CN104573437A (zh) 信息认证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5843514B (zh) 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启动方法及装置
CN105471888B (zh) 基于生物特征信息的业务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07066860A (zh)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608725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