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66860A -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66860A
CN107066860A CN201710157560.1A CN201710157560A CN107066860A CN 107066860 A CN107066860 A CN 107066860A CN 201710157560 A CN201710157560 A CN 201710157560A CN 107066860 A CN107066860 A CN 1070668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printd
pid
fingerprintservice
fingerprint
cal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5756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66860B (zh
Inventor
王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5756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668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66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66860A/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03226 priority patent/WO2018166169A1/zh
Priority to EP17901172.1A priority patent/EP3584700A4/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66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66860B/zh
Priority to US16/566,850 priority patent/US20200004578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48Program initiating; Program switching, e.g. by interrupt
    • G06F9/4806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 G06F9/4843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by program, e.g. task dispatcher, supervisor, operating system
    • G06F9/485Task life-cycle, e.g. stopping, restarting, resuming execu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5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where tasks reside in different layers, e.g. user- and kernel-spa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00
    • G06F2209/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48
    • G06F2209/481Exception hand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应用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包括指纹应用FingerprintService和指纹通信进程fingerprintd,该方法包括:所述FingerprintService检测所述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是否被卡住;在所述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被卡住时,所述FingerprintService以预先存储在本地的指纹进程标识第一PID作为参数重启所述fingerprintd;所述fingerprintd获取第二PID,将其传递给所述FingerprintService,所述第二PID由所述第一PID在重启所述fingerprintd过程中更新得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可用于优化指纹生效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等)使用越来越普及,指纹识别技术作为移动终端的标配技术,已经在移动终端上进行了广泛使用。
通常情况下,指纹解锁的工作从用户触摸到指纹识别模组,到指纹识别完成,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指纹采集,图像匹配,交互界面显示。指纹解锁时间即上述三个阶段,最终匹配成功完成解锁的总耗时。但上述过程都是在指纹生效之后指纹识别阶段的耗时,实际使用过程中,从触摸到指纹识别模组,到指纹生效也是需要时间的,若用户触摸到指纹识别模组,此时,指纹生效尚未完成,则在指纹生效后,会提示用户重新按压指纹识别模组,因而,这部分重新按压指纹识别模组的时间降低了指纹识别效率,因此,如何提升指纹生效效率的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可用于优化指纹生效时间。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应用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指纹应用FingerprintService和指纹通信进程fingerprintd,包括:
所述FingerprintService检测所述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是否被卡住;
在所述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被卡住时,所述FingerprintService以预先存储在本地的指纹进程标识第一PID作为参数重启所述fingerprintd;
所述fingerprintd获取第二PID,将其传递给所述FingerprintService,所述第二PID由所述第一PID在重启所述fingerprintd过程中更新得到。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指纹应用FingerprintService和指纹通信进程fingerprintd且其安装有android操作系统,包括:
所述FingerprintService,用于检测所述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是否卡住;
所述FingerprintService还具体用于:
在所述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被卡住时,以预先存储在本地的指纹进程标识第一PID作为参数重启所述fingerprintd;
所述fingerprintd,用于获取第二PID,将其传递给所述FingerprintService,所述第二PID由所述第一PID在重启所述fingerprintd过程中更新得到。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代码或指令以执行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的部分或者全部步骤。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可以看出,通过本发明实施例,FingerprintService检测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是否被卡住,在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被卡住时,该FingerprintService以预先存储在本地的指纹进程标识第一PID作为参数重启fingerprintd,fingerprintd获取第二PID,将其传递给FingerprintService,第二PID由第一PID在重启fingerprintd过程中更新得到。如此,可在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被卡住的情况下,不必从其他接口获取PID,而是通过重启fingerprintd,并获取PID,重启fingerprintd获取PID所消耗的时间比从其他接口获取PID的方式更短,由此,可优化指纹生效时间,进而,可进行后续指纹解锁流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解锁应用底层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fingerprintd重启后传递PID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展示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Windows Phone手机等)、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ID,MobileInternet Devices)或穿戴式设备等,上述仅是举例,而非穷举,包含但不限于上述移动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指纹的生效需要指纹解锁应用申请使用指纹识别模组,软件申请流程从启动指纹解锁应用101开始,走到fingerprintManager102,再到FingerprintService103,然后到fingerprintd104,最后走到安全区(Trust Zone,TZ)105才能获得指纹使用权。如果是正确指纹放在指纹识别模组上则直接解锁,如果是错误指纹放在指纹识别模组上则会提示用户“错误指纹,抬起手指重试”。实际应用中,会遇到一个问题,即为何错误指纹存在“需要用户抬起手指再进行下次检测”这样一个交互?因为当前识别出是错误指纹会自动进行下一次的识别,如果此时用户没有抬起手指,采到的图像就会是一样的,结果会同样是错误指纹,一直循环直到达到最大指纹识别错误次数。因此,要求用户抬起手指是给予用户考虑换正确手指尝试的时间,或者,尝试换个指纹位置尝试。
从原理上,“要求用户抬起手指”是在每次进行指纹识别前,先检测手指有没有放上,如果有放上则要求用户抬起手指。假设用户并不是前述的发生了一次指纹识别错误,而是在第一次使用指纹生效前就放上手指,也会提示用户抬起手指重试,造成第一次指纹使用体验很差。因此,指纹生效速度就成为用户体验的关键。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指纹生效时间可以看作从用户有使用指纹操作,到用户放手指之间,如果这两个动作加快到人体极限,指纹仍生效,则用户体验良好,如果动作加快后,要求用户抬起手指重新放置,则用户体验较差。
其中,指纹生效时间包括:
(1)从用户操作到指纹解锁应用向系统申请指纹使用的时间。
(2)从系统收到指纹解锁应用申请,到指纹使用生效时间。
指纹生效时间包含两个阶段,其中第(2)阶段是系统方案,对于所有使用指纹的应用均有效。第(1)阶段是应用方案,仅对单个应用生效。
对于第(1)阶段,事实上应用(除锁屏)只要保证不在指纹交互申请指纹时使用耗时操作即可,但是锁屏是一类特殊的应用,指纹生效时间除了与应用本身的代码设计相关,还与Activity Manager Service(AMS)、电源管理服务(Power Manager Service,PMS)等系统模块相关。
需要说明的是,fingerprintd作为单线程服务,只能允许同时只有一个binder进程(即系统进程间通信的机制)被调用,因此,如果fingerprintd其中一次调用卡住,则会引起指纹被卡住。为了指纹的稳定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如下解决方案:
1、fingerprintd中有属性设置以便查询当前接口状态,而属性设置是读写系统的共享内存,效率低下,概率性出现写入属性值耗时8ms,其中,属性设置可包括:是否开始调用接口,接口调用完成标志等等。具体实现中,接口状态可包括:开始调用当前接口和当前接口运行完毕,可以监听当前接口的执行时间,以判断是否调用binder进程是否被卡住;
2、FingerprintService对调用binder进程是否被卡住进行监控,通过监控当前调用binder进程是否被卡住,卡住情况下,会通过fingerprintd的进程标识(ProcessIdentification,PID),让fingerprintd重启,因此,需要每次调用都要获取到当前fingerprintd的进程号(而FingerprintService查询另外一个进程的进程号耗时较多,大概80ms),因而,通过fingerprintd重启可缩短指纹生效时间。如图2所示,1、fingerprintd重启,获取新的PID,2、将其传递给FingerprintService。
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指纹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01、FingerprintService检测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是否被卡住。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若调用某一进程被卡住,则其可能会陷入一个循环操作过程,即多次执行某一段代码,如此,可通过该方式,判断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是否卡住了,如果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卡住了,则需要重新启动fingerprintd。
可选地,上述步骤301中,所述FingerprintService检测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是否被卡住,可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FingerprintService检测在预设时间长度内所述fingerprintd是否成功调用所述binder进程,在所述预设时间长度内所述fingerprintd未成功调用所述binder进程,则确认所述fingerprintd调用所述binder进程被卡住。
其中,上述预设时间长度可由用户自行设置或者系统默认。通常情况下,fingerprintd是否成功调用binder进程即为执行相应的代码的过程,执行每一行代码对应一个执行时间,如此,可通过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的代码执行时间作为预设时间长度,如此,只要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的时间长于预设时间长度,则可认为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失败,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的时间短于预设时间长度,则可认为fingerprintd成功调用binder进程失败。
302、在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被卡住时,FingerprintService以预先存储在本地的指纹进程标识第一PID作为参数重启fingerprintd。
其中,上述第一PID可保存在本地的存储器中,进而,在fingerprintd调用
binder进程被卡住时,FingerprintService以该第一PID作为参数重启fingerprintd。
可选地,上述步骤302中,所述FingerprintService以预先存储在本地的指纹进程标识第一PID作为参数重启所述fingerprintd,可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FingerprintService以kill命令结束所述fingerprintd,并以所述第一PID作为参数重启所述fingerprintd。
其中,FingerprintService可执行kill命令杀死fingerprintd,进而,以第一PID作为参数重启fingerprintd。
303、所述fingerprintd获取第二PID,将其传递给所述FingerprintService,所述第二PID由所述第一PID在重启所述fingerprintd过程中更新得到。
其中,在fingerprintd重启之后,可获取新的PID,即第二PID,如此,将该第二PID传递给FingerprintService。上述第二PID由第一PID在fingerprintd重启过程中更新得到。
可选地,在步骤303之后,所述fingerprintd获取第二PID,将其传递给所述FingerprintService,还可以包含如下步骤:
所述FingerprintService利用所述第二PID更新所述第一PID。
其中,FingerprintService可利用第二PID替代第一PID。
可以看出,通过本发明实施例,FingerprintService检测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是否被卡住,在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被卡住时,该FingerprintService以预先存储在本地的指纹进程标识第一PID作为参数重启fingerprintd,fingerprintd获取第二PID,将其传递给FingerprintService,第二PID由第一PID在重启fingerprintd过程中更新得到。如此,可在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被卡住的情况下,不必从其他接口获取PID,而是通过重启fingerprintd,并获取PID,重启fingerprintd获取PID所消耗的时间比从其他接口获取PID的方式更短,由此,可优化指纹生效时间,进而,可进行后续指纹解锁流程。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可在用户按压指纹识别模组后,若指纹识别失败,则可在用户抬起手指的时候,再次采集指纹图像,并对该指纹图像进行指纹识别,若识别成功,则直接指纹解锁。从而,不用等待用户再次按压指纹识别模组。
与上述一致地,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指纹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01、FingerprintService检测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是否被卡住;
402、在所述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被卡住时,所述FingerprintService以预先存储在本地的指纹进程标识第一PID作为参数重启所述fingerprintd;
403、所述fingerprintd获取第二PID,将其传递给所述FingerprintService,所述第二PID由所述第一PID在重启所述fingerprintd过程中更新得到;
其中,上述步骤401-步骤403的具体描述可参照图3所描述的指纹识别方法的对应步骤。
404、在所述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未被卡住时,所述FingerprintService从本地读取所述第一PID。
其中,在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未被卡住时,可直接由FingerprintService从本地读取第一PID。
可以看出,通过本发明实施例,FingerprintService检测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是否被卡住,在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被卡住时,该FingerprintService以预先存储在本地的指纹进程标识第一PID作为参数重启fingerprintd,fingerprintd获取第二PID,将其传递给FingerprintService,第二PID由第一PID在重启fingerprintd过程中更新得到。如此,可在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被卡住的情况下,不必从其他接口获取PID,而是通过重启fingerprintd,并获取PID,重启fingerprintd获取PID所消耗的时间比从其他接口获取PID的方式更短,由此,可优化指纹生效时间,进而,可进行后续指纹解锁流程。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可在用户按压指纹识别模组后,若指纹识别失败,则可在用户抬起手指的时候,再次采集指纹图像,并对该指纹图像进行指纹识别,若识别成功,则直接指纹解锁。从而,不用等待用户再次按压指纹识别模组。
与上述一致地,以下为实施上述指纹识别方法的装置,具体如下:
请参阅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移动终端,包括:FingerprintService501和fingerprintd502,具体如下:
FingerprintService501,用于检测fingerprintd502调用binder进程是否卡住;
所述FingerprintService501还具体用于:
在所述fingerprintd502调用binder进程被卡住时,以预先存储在本地的指纹进程标识第一PID作为参数重启所述fingerprintd502;
所述fingerprintd502,用于获取第二PID,将其传递给FingerprintService501,所述第二PID由所述第一PID在重启所述fingerprintd502过程中更新得到。
可选地,所述FingerprintService501检测fingerprintd502调用binder进程是否被卡住的具体实现方式为:
所述FingerprintService501检测在预设时间长度内所述fingerprintd502是否成功调用所述binder进程,在所述预设时间长度内所述fingerprintd502未成功调用所述binder进程,则确认所述fingerprintd502调用所述binder进程被卡住。
可选地,所述FingerprintService501以预先存储在本地的指纹进程标识第一PID作为参数重启所述fingerprintd502,包括:
所述FingerprintService501以kill命令结束所述fingerprintd502,并以所述第一PID作为参数重启所述fingerprintd502。
可选地,所述FingerprintService502还具体用于:
在所述fingerprintd501调用binder进程未被卡住时,所述FingerprintService502从本地读取所述第一PID。
可选地,在所述fingerprintd502获取第二PID,将其传递给所述FingerprintService501之后,所述FingerprintService501还具体用于:
所述FingerprintService501利用所述第二PID更新所述第一PID。
可以看出,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移动终端,FingerprintService检测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是否被卡住,在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被卡住时,该FingerprintService以预先存储在本地的指纹进程标识第一PID作为参数重启fingerprintd,fingerprintd获取第二PID,将其传递给FingerprintService,第二PID由第一PID在重启fingerprintd过程中更新得到。如此,可在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被卡住的情况下,不必从其他接口获取PID,而是通过重启fingerprintd,并获取PID,重启fingerprintd获取PID所消耗的时间比从其他接口获取PID的方式更短,由此,可优化指纹生效时间,进而,可进行后续指纹解锁流程。
与上述一致地,请参阅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移动终端,包括:至少一个输入设备1000;至少一个输出设备2000;至少一个处理器3000,例如CPU;和存储器4000,上述输入设备1000、输出设备2000、处理器3000和存储器4000通过总线5000连接。
其中,上述输入设备1000具体可为触控面板、物理按键或者鼠标。
上述输出设备2000具体可为显示屏。
其中,指纹应用FingerprintService和指纹通信进程fingerprintd可以由移动终端的处理器或控制器进行调用,该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上述存储器4000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为非易失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上述存储器4000用于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上述输入设备1000、输出设备2000和处理器3000用于调用存储器400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如下操作:
FingerprintService检测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是否被卡住;
在所述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被卡住时,所述FingerprintService以预先存储在本地的指纹进程标识第一PID作为参数重启所述fingerprintd;
所述fingerprintd获取第二PID,将其传递给所述FingerprintService,所述第二PID由所述第一PID在重启所述fingerprintd过程中更新得到。
可选地,所述FingerprintService检测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是否被卡住,包括:
所述FingerprintService检测在预设时间长度内所述fingerprintd是否成功调用所述binder进程,在所述预设时间长度内所述fingerprintd未成功调用所述binder进程,则确认所述fingerprintd调用所述binder进程被卡住。
可选地,所述FingerprintService以预先存储在本地的指纹进程标识第一PID作为参数重启所述fingerprintd,包括:
所述FingerprintService以kill命令结束所述fingerprintd,并以所述第一PID作为参数重启所述fingerprintd。
可选地,在所述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未被卡住时,所述FingerprintService从本地读取所述第一PID。
可选地,在所述fingerprintd获取第二PID,将其传递给所述FingerprintService之后,所述FingerprintService利用所述第二PID更新所述第一PID。
图7示出的是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相关的手机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参考图7,手机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710、存储器720、输入单元730、显示单元740、传感器750、音频电路760、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770、处理器780、以及电源79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手机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图7对手机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RF电路710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780处理;另外,将设计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710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Amplifier,LNA)、双工器等。此外,RF电路710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上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GPRS)、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SMS)等。
存储器7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7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7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7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7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输入单元7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手机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730可包括触控面板73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732。触控面板73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731上或在触控面板73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7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780,并能接收处理器78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731。除了触控面板731,输入单元7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73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7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单元7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的各种菜单。显示单元740可包括显示面板741,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741。进一步的,触控面板731可覆盖显示面板741,当触控面板73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78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78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74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7中,触控面板731与显示面板74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731与显示面板741集成而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手机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750,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74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手机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74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手机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760、扬声器761,传声器762可提供用户与手机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7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761,由扬声器7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7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7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780处理后,经RF电路71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720以便进一步处理。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手机通过Wi-Fi模块770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7示出了Wi-Fi模块770,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手机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发明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
处理器780是手机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7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720内的数据,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7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78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780中。
手机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790(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7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尽管未示出,手机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前述实施例中,各步骤方法流程可以基于该移动终端的结构实现。其中传感器770可包含接近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触控面板731可以作为指纹识别模组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何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所述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所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设备)、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计算机程序存储/分布在合适的介质中,与其它硬件一起提供或作为硬件的一部分,也可以采用其他分布形式,如通过Internet或其它有线或无线电信系统。
本发明是参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发明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发明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指纹应用FingerprintService和指纹通信进程fingerprintd,包括:
所述FingerprintService检测所述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是否被卡住;
在所述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被卡住时,所述FingerprintService以预先存储在本地的指纹进程标识第一PID作为参数重启所述fingerprintd;
所述fingerprintd获取第二PID,将其传递给所述FingerprintService,所述第二PID由所述第一PID在重启所述fingerprintd过程中更新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ingerprintService检测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是否被卡住,包括:
所述FingerprintService检测在预设时间长度内所述fingerprintd是否成功调用所述binder进程,在所述预设时间长度内所述fingerprintd未成功调用所述binder进程,则确认所述fingerprintd调用所述binder进程被卡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ingerprintService以预先存储在本地的指纹进程标识第一PID作为参数重启所述fingerprintd,包括:
所述FingerprintService以kill命令结束所述fingerprintd,并以所述第一PID作为参数重启所述fingerprintd。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未被卡住时,所述FingerprintService从本地读取所述第一PID。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fingerprintd获取第二PID,将其传递给所述FingerprintService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FingerprintService利用所述第二PID更新所述第一PID。
6.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指纹应用FingerprintService和指纹通信进程fingerprintd,且其安装有android操作系统,包括:
所述FingerprintService,用于检测所述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是否卡住;
所述FingerprintService还具体用于:
在所述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被卡住时,以预先存储在本地的指纹进程标识第一PID作为参数重启所述fingerprintd;
所述fingerprintd,用于获取第二PID,将其传递给所述FingerprintService,所述第二PID由所述第一PID在重启所述fingerprintd过程中更新得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FingerprintService检测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是否被卡住的具体实现方式为:
所述FingerprintService检测在预设时间长度内所述fingerprintd是否成功调用所述binder进程,在所述预设时间长度内所述fingerprintd未成功调用所述binder进程,则确认所述fingerprintd调用所述binder进程被卡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FingerprintService以预先存储在本地的指纹进程标识第一PID作为参数重启所述fingerprintd,包括:
所述FingerprintService以kill命令结束所述fingerprintd,并以所述第一PID作为参数重启所述fingerprintd。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FingerprintService还具体用于:
在所述fingerprintd调用binder进程未被卡住时,所述FingerprintService从本地读取所述第一PID。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fingerprintd获取第二PID,将其传递给所述FingerprintService之后,所述FingerprintService还具体用于:
所述FingerprintService利用所述第二PID更新所述第一PID。
1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代码或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10157560.1A 2017-03-16 2017-03-16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070668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57560.1A CN107066860B (zh) 2017-03-16 2017-03-16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PCT/CN2017/103226 WO2018166169A1 (zh) 2017-03-16 2017-09-25 指纹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EP17901172.1A EP3584700A4 (en) 2017-03-16 2017-09-25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
US16/566,850 US20200004578A1 (en) 2017-03-16 2019-09-10 Method for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and related product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57560.1A CN107066860B (zh) 2017-03-16 2017-03-16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66860A true CN107066860A (zh) 2017-08-18
CN107066860B CN107066860B (zh) 2019-08-30

Family

ID=59620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57560.1A Active CN107066860B (zh) 2017-03-16 2017-03-16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004578A1 (zh)
EP (1) EP3584700A4 (zh)
CN (1) CN107066860B (zh)
WO (1) WO201816616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66169A1 (zh) * 2017-03-16 2018-09-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3741712A (zh) * 2020-05-28 2021-12-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3223A (zh) * 2017-04-28 2017-08-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308955B (zh) * 2019-06-05 2023-03-31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口调用方法、系统及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6525A (zh) * 2008-01-24 2008-08-06 创新科存储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文件存储、读取、删除及复制方法及其相关系统
US20080263620A1 (en) * 2005-12-23 2008-10-2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 V. Script Synchronization Using Fingerprints Determined From a Content Stream
CN106066691A (zh) * 2016-05-30 2016-11-0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触发智能手表工作的装置及方法
CN106250817A (zh) * 2016-07-19 2016-12-21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6250740A (zh) * 2016-07-19 2016-12-21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73957B2 (en) * 2006-07-27 2011-01-18 Microsoft Corporation Minimizing user disruption during modification operations
CN102945193B (zh) * 2012-10-24 2018-11-16 广州市动景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运行数据的恢复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2999387B (zh) * 2012-11-09 2016-06-29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进程运行装置及方法
CN107066860B (zh) * 2017-03-16 2019-08-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63620A1 (en) * 2005-12-23 2008-10-2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 V. Script Synchronization Using Fingerprints Determined From a Content Stream
CN101427580A (zh) * 2005-12-23 2009-05-06 安布克斯英国有限公司 使用从内容流确定的指纹进行脚本同步
CN101236525A (zh) * 2008-01-24 2008-08-06 创新科存储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文件存储、读取、删除及复制方法及其相关系统
CN106066691A (zh) * 2016-05-30 2016-11-0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触发智能手表工作的装置及方法
CN106250817A (zh) * 2016-07-19 2016-12-21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6250740A (zh) * 2016-07-19 2016-12-21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66169A1 (zh) * 2017-03-16 2018-09-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3741712A (zh) * 2020-05-28 2021-12-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84700A1 (en) 2019-12-25
WO2018166169A1 (zh) 2018-09-20
CN107066860B (zh) 2019-08-30
EP3584700A4 (en) 2020-03-18
US20200004578A1 (en) 2020-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12918B (zh)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终端
CN106227437B (zh)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终端
CN106203290B (zh) 一种指纹图像采集方法及终端
CN106022075B (zh)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终端
CN105912919B (zh)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终端
CN106951170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分屏处理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
CN106126015A (zh) 一种应用程序启动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4901805B (zh) 一种身份鉴权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127000B (zh)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终端
CN106203034B (zh)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终端
CN107025395A (zh)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960146A (zh) 用于具有全屏指纹识别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066860B (zh)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951761A (zh)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装置
CN106331370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7422962A (zh) 一种亮屏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6371749A (zh) 一种终端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06951850A (zh) 一种控制指纹识别模组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820546B (zh) 功能信息展示方法和装置
CN106502681A (zh) 一种传感器的注册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484326A (zh) 一种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147186A (zh) 一种应用的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7715449A (zh) 一种账号登录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7193474A (zh)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369017A (zh) 快捷支付实现方法及相关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OPPO Guangdo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