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93709A - 装饰性微球制品 - Google Patents

装饰性微球制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93709A
CN105593709A CN201480053742.9A CN201480053742A CN105593709A CN 105593709 A CN105593709 A CN 105593709A CN 201480053742 A CN201480053742 A CN 201480053742A CN 105593709 A CN105593709 A CN 1055937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ject
stacked
light
approximately
light scat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374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93709B (zh
Inventor
维韦克·克里希南
马修·T·霍尔布鲁克
沙伦·王
宝拉·T·阿拉比
史蒂文·J·麦克曼
凯尔·E·库尔赛斯
史蒂文·H·贡
亚历山大·J·库格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Original Assignee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filed Critical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ublication of CN105593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937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937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937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3/00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ornamental structures
    • B44C3/02Superimposing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6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with positional variation of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e.g. gradient or patterned diffus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84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refle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可用作装饰性微球制品的多层叠堆。装饰性微球制品可以是阳极化铝和其它哑光金属表面的耐用且美观的替代品。装饰性微球制品是耐用的并且可具有任何期望颜色(例如白色、金色、银色、红色、或其它颜色)的明亮漫射外观,同时能够使用卷绕法制造。装饰性微球制品还可提供可在不同观察角下改变的新型光学效果,包括例如随着观察角改变颜色、随着观察角改变图像或图标的锐度或清晰度等等,这些可允许消费者区分它们的产品。

Description

装饰性微球制品
背景技术
装饰性保护表面具有许多消费和工业应用。家用电器、汽车内饰和油漆、消费电子设备诸如膝上型电脑和手持式装置,均为示例,其中消费者期望提供有对刮痕、磨损和磨蚀的相当保护同时在材料的整个使用寿命中保持优异的美观性的材料。低光泽度哑光表面由于其装饰和美观吸引力而特别受许多消费者的关注。
在电子工业所用的许多封装件材料中,阳极化铝由于其重量轻、耐久性和令人愉悦的美观性而广泛用于电子设备诸如膝上型电脑和移动电话中。期望可模仿阳极化铝的外观的材料诸如聚合物材料作为金属封装件的替代品。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可用作装饰性微球制品的多层叠堆。装饰性微球制品可以是阳极化铝和其它哑光金属表面的耐用且美观的替代品。装饰性微球制品是耐用的并且可具有任何期望颜色(例如白色、金色、银色、红色、或其它颜色)的明亮漫射外观,同时能够使用卷绕法制造。装饰性微球制品还能够提供可在不同观察角下改变的新型光学效果,包括例如随着观察角改变颜色、随着观察角改变图像或图标的锐度或清晰度等等,这些可允许消费者区分它们的产品。
在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多层叠堆,该多层叠堆包括:用于散射光的光散射层,该光散射层设置在多层叠堆的观察侧上并被适配成面向观察者;用于将信息显示给从观察侧观察多层叠堆的观察者的信息层,该信息层设置在多层叠堆的背对观察侧的背侧上并被适配成背向观察者;以及反射至少80%具有第一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的多层膜,该多层膜设置在光散射层和信息层之间,观察者沿垂直于多层叠堆的第一方向比沿与第一方向成锐角的第二方向从观察侧观察多层叠堆更不易观察到信息。在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包括多层叠堆的电子设备。
在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多层叠堆,该多层叠堆包括:具有小于5%的总光学透射率的光学不透明层;设置在光学不透明层上的包括标记的信息层;多层膜,该多层膜设置在信息层上并且通过光学干涉反射至少80%具有第一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和至少80%具有正交于第一偏振态的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以及光散射层,该光散射层设置在多层膜上,使得当从光散射侧观察多层叠堆并且与除了不具有光散射层之外具有相同构造的多层叠堆相比时,标记沿垂直于多层叠堆的第一方向基本上是可同等地辨别的并且沿与第一方向成锐角的第二方向基本上是可更容易辨别的。在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包括多层叠堆的电子设备。
在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多层叠堆,该多层叠堆包括:用于散射光的光散射层,该光散射层设置在多层叠堆的观察侧上并被适配成面向观察者;用于将信息显示给从观察侧观察多层叠堆的观察者的信息层,该信息层设置在多层叠堆的背对观察侧的背侧上并被适配成背向观察者,信息包括标记;以及反射至少80%具有第一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的多层膜,该多层膜设置在光散射层和信息层之间,观察者沿垂直于多层叠堆的第一方向和沿与第一方向成锐角的第二方向从观察侧观察多层叠堆可同等地观察到信息,锐角至少为40度。在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包括多层叠堆的电子设备。
在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多层叠堆,该多层叠堆包括:用于散射光的光散射层,该光散射层设置在多层叠堆的观察侧上并被适配成面向观察者;具有小于5%的总光学透射率的光学不透明层,该光学不透明层设置在多层叠堆的背对观察侧的背侧上并被适配成背向观察者;用于将信息显示给从观察侧观察多层叠堆的观察者的信息层,该信息层设置光散射层和光学不透明层之间;以及反射至少80%具有第一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的多层膜,该多层膜设置在光散射层和信息层之间,观察者沿垂直于多层叠堆的第一方向和沿与第一方向成锐角的第二方向从观察侧观察多层叠堆可同等地观察到信息。在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包括多层叠堆的电子设备。
在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多层叠堆,该多层叠堆包括:具有小于5%的总光学透射率的光学不透明层;设置在光学不透明层上的具有标记的信息层;以及多层膜,该多层膜设置在信息层上并且通过光学干涉反射两种相互正交的偏振态中的每一个的至少80%。在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包括多层叠堆的电子设备。
在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多层叠堆,该多层叠堆包括:具有小于5%的总光学透射率的光学不透明层;设置在光学不透明层上的包括标记的信息层;以及多层膜,该多层膜设置在信息层上并且通过光学干涉反射电磁波谱的可见范围的第一区域中的两种相互正交的偏振态中的每一个的至少80%并且通过光学干涉透射电磁波谱的可见范围的其余区域中的两种相互正交的偏振态中的每一个的至少80%。在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包括多层叠堆的电子设备。
上述发明内容并非旨在描述本公开所公开的每个公开的实施例或每种实施方式。以下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更具体地说明示例性实施例。
附图说明
整个说明书参考附图,在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号表示类似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示出了装饰性微球制品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示出了装饰性微球制品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示出了装饰性微球制品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示出了装饰性微球制品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5示出了装饰性微球制品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装饰性微球制品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装饰性微球制品的对比度相对于角度的曲线图;
图8示出了装饰性微球制品的对比度相对于角度的曲线图;
图9A示出了装饰性微球制品的对比度相对于角度的曲线图;并且
图9B示出了装饰性微球制品的对比度相对于角度的曲线图。
这些附图未必按比例绘制。附图中使用的相似标号指示相似的部件。然而,应当理解,在给定附图中使用标号指示部件并非意图限制另一附图中用相同标号标记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描述了可用作装饰性微球制品的多层叠堆。装饰性微球制品可以是阳极化铝和其它哑光金属表面的耐用且美观的替代品。装饰性微球制品是耐用的并且可具有任何期望颜色(例如白色、金色、银色、红色、或其它颜色)的明亮漫射外观,同时能够使用卷绕法制造。装饰性微球制品还可提供可在不同观察角下改变的新型光学效果,包括例如随着观察角改变颜色、随着观察角改变图像或图标的锐度或清晰度等等,这些可允许消费者区分它们的产品。
在一些情况下,可观察到新型色移效应,尤其是在使用透明粘结剂将部分暴露的微球(即小珠)堆叠到多层光学膜(MOF)诸如增强型镜面反射器(ESR)膜上时。例如,MOF膜的背侧涂布有黑色着色层在垂直入射角下产生淡淡的浅蓝色色调,当透过小珠侧以较高入射角观察样本时,该浅蓝色色调变成浓浓的蓝色。MOF膜顶部上的部分暴露的微球有助于产生非常清晰的图像(其可能是隐藏的图像),这可有利地用于印刷公司标志或如消费者要求的其它标记。还可以在MOF膜后面涂布或喷涂除黑色之外的颜色以实现类似效果。可以规则或不规则的图案涂布颜色。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已使用光散射元件诸如实心玻璃微球(也称为小珠)赋予装饰性膜表面保护和美观性。将玻璃微球至少部分地嵌入堆叠在膜诸如多层光学膜的顶部上的透明聚合物层中可产生低光泽度的漫反射膜。装饰性膜具有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阳极化铝的明亮的白色漫射外观并且更易制造。通过改变光学叠堆,可观察到不同的颜色和色移效应。玻璃珠还可赋予装饰性膜耐磨性和平滑触感。可使用至少部分地嵌入聚氨酯基质中的玻璃、陶瓷、聚合物或玻璃、陶瓷、或聚合物小珠的混合组合来制备装饰性膜,该聚氨酯基质粘结在载体或基底膜诸如多层光学膜的一个表面上。
根据本公开制备的制品可以是高度漫反射的并且具有低光泽度,这使得它们具有用作装饰性膜的吸引力。小珠表面可由于该表面上存在微球的单层而具有优异的平滑触感和耐磨性,这使得它们具有作为表面保护膜的价值。
在以下说明中参考附图,附图形成说明的一部分,并且其中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示出。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设想并可进行其它实施例。因此,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应被视为具有限制意义。
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本发明中使用的所有的科学和技术术语具有在本领域中所普遍使用的含义。本文给出的定义旨在有利于理解本文频繁使用的一些术语,并无限制本发明范围之意。
除非另外指明,否则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所有表达特征尺寸、量和物理特性的数值在所有情况下均应理解成由术语“约”修饰。因此,除非有相反的说明,否则在上述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示出的数值参数可根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使用本文公开的教导内容寻求获得的期望特性而变化。
除非内容明确指定,否则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种”和“所述”涵盖了具有多个指代对象的实施例。除非本文内容以其它方式明确指出,否则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或”一般以包括“和/或”的意义使用。
若在本文中使用空间相关的术语,包括但不限于“下部”、“上部”、“下面”、“下方”、“上方”、和“在顶部”,则用于方便描述一个或多个元件相对于另一个元件的空间关系。所述空间相对术语包括除图中所示和本文所述的具体定向之外,设备在使用中或操作中的不同定向。例如,如果将图中的物体翻转或倒转,则先前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之下”或“下面”的部分将为在那些其它元件“之上”。
如本文所用,例如当元件、组件或层描述为与另一元件、组件或层形成“一致界面”,或在另一元件、组件或层“上”、“连接到”、“耦合到”或“接触”另一元件、组件或层,其意为直接在...上,直接连接到,直接耦合到或直接接触,或例如居间的元件、组件或层可能在特定元件、组件或层上,或连接到、耦合到或接触特定元件、组件或层。例如当元件、组件或层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直接与另一元件耦合”或“直接与另一元件接触”时,则没有居间的元件、组件或层。
如本文所用,“具有”、“包括”、“包含”、“含有”等等均以其开放性意义使用,并且一般是指“包括但不限于”。应当理解,术语“由...组成”和“基本上由...组成”包含在术语“包括”等等之中。
如本文所用,术语“可见光透射性材料”意指通常可被人眼感知的光可通过其被传输的部件或材料。在一些情况下,该部件或材料还可表现出极低的光的吸收、散射、或色散,但这可能不是必须的。在一些情况下,该部件或材料可使得吸收、散射或色散得以调节以提供期望的光学效果,这些光学效果在部件或材料内可见、或者在从部件发射的光图案中可见。在一些情况下,该部件或材料还可包含任选的着色剂、荧光剂、波长降频转换元件等等,这并不影响短语“可见光透射性”的使用。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装饰性微球制品100的示意性截面图。装饰性微球制品100为多层叠堆,该多层叠堆包括设置在支撑层120的观察表面126上的光散射层110。任选的信息层130设置在支撑层120的背对观察表面126的背侧表面125上。任选的背衬层140邻近任选的信息层130、背对支撑层120设置。
光散射层110包括分散在粘结剂112中的多个散射元件114。在一些情况下,散射元件114可被定位于粘结剂112的表面处,并且向装饰性微球制品100赋予另外的耐磨性,如图1所示。在一些情况下,也如图1所示,多个散射元件114可接触支撑层并且还在粘结剂112的表面之上延伸,但这可能不是必要的,如任何其它地方所述。散射元件114可以是有效直径在约1微米至约400微米之间、或在约2微米至约200微米之间、或在约2微米和约100微米或更少之间的颗粒。在一些情况下,散射元件114可包括:有机颗粒,包括聚合物,诸如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等等;无机颗粒,包括玻璃诸如硼硅酸盐玻璃和陶瓷;混合颗粒,包括聚合物、玻璃、和/或陶瓷的混合物;或有机颗粒、无机颗粒或混合颗粒的组合。可将散射元件114均匀或不均匀地分布在观察表面126上,并且可存在没有散射元件114的区域。
粘结剂112可以是可与散射元件114混合且与其良好附着、并且还良好地附着到支撑层120的观察表面126的任何合适的粘结剂。合适的粘结剂包括例如聚氨酯、聚丙烯酸酯、聚碳酸酯、乙烯树脂、苯乙烯等等。粘结剂112和散射元件114的折射率优选为不同的以实现期望的光学效果;在一些情况下,例如,粘结剂和散射元件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至少为0.05、或优选为约0.1至约0.8、或更优选为约0.1至约0.2。
可选择支撑层120(或基底层)以提供期望的光学效果。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支撑层120可以是反射性的,诸如多层光学膜,该多层光学膜包括:聚合物多层光学膜,诸如增强型镜面反射(ESR)膜或反射偏振膜(DBEF),两者均购自3M公司(3MCompany);无机多层光学膜,诸如二向色反射器;或金属化膜,诸如铝或银涂布的聚酯膜。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支撑层120可以替代地是着色或染色的膜,诸如二向色滤光片、染色的聚合物膜、或染色的反射膜。
任选的信息层130在该层的不同局部区域之间包括成分或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能够在视觉上检测或通过光学传感器检测。在一些情况下,任选的信息层130包括变化,该变化可为:颜色变化,诸如从第一颜色到第二颜色的台阶式或梯度改变;色密度变化,诸如从柔和的颜色到鲜艳的颜色的台阶式或梯度改变;对比度变化,诸如从白色到灰色或黑色的台阶式或梯度改变;纹理变化,诸如表面特征的台阶式或梯度改变;荧光或磷光变化,诸如紫外荧光化合物的浓度的台阶式或梯度改变;等等。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变化可以是静态图像,诸如图标、标记、记号、图片、或符号。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变化可以是来自设备诸如显示器(例如电子纸)的动态变化,或者它可以是通过单独的设备(例如,图像投影仪)投影到任选的信息层上的图像。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任选的信息层130可以像记号一样简单,该记号例如通过印刷、压印、雕刻、或使用记号笔或其它如本领域中已知的技术写在支撑层120的背侧125上制成。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任选的信息层130可以是具有光漫射特性变化的光漫射层。
任选的背衬层140可被包括,例如,以保护任选的信息层130和/或支撑层120免受环境影响,或者向提供于任选的信息层130中的变化提供另外的对比度,例如光阻挡层,以防止光从背侧进入修饰性微球制品100。在一些情况下,任选的背衬层140可以是施加至支撑层120或含信息层130的着色的、不透明的、半透明或透明的压敏条带。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装饰性微球制品200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中所示出的元件210-240各自对应于图1中所示出的先前已描述的类似编号的元件110-140。例如,图2中所示的载体220对应于图1中所示的载体120,等等。在图2中,光散射层210为包括多个散射元件214的表面漫射层,这些散射元件214设置在粘结剂212的背对载体220的观察表面226的表面附近并且延伸超过该表面。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装饰性微球制品300的示意性截面图。图3中所示出的元件310-340各自对应于图1中所示出的先前已描述的类似编号的元件110-140。例如,图3中所示的载体320对应于图1中所示的载体120,等等。在图3中,光散射层310为包括多个散射元件314的体漫射层,这些散射元件314设置在整个光散射层310的粘结剂312上,而散射元件314未延伸超过粘结剂312的表面。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装饰性微球制品400的示意性截面图。图4中所示出的元件410-440各自对应于图1中所示出的先前已描述的类似编号的元件110-140。例如,图4中所示的载体420对应于图1中所示的载体120,等等。在图4中,光散射层410为表面和体漫射层,该漫射层包括设置在粘结剂412的背对载体420的观察表面426的表面附近且延伸超过该表面的多个散射元件414,并且还包括设置在整个光散射层410的粘结剂412上的散射元件414。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装饰性微球制品的示意图。图5中所示出的元件510-530各自对应于图1中所示出的先前已描述的类似编号的元件110-130。例如,图5中所示的载体520对应于图1中所示的载体120,等等。在图5中,信息层530包括暗对比区域531和亮对比区域532的变化。信息层530可例如为如任何其它地方所述的图标、标记、条形码等等。从锐角θ1观察信息层的观察者可看到暗对比区域531和亮对比区域532的变化,如图像“I”中所示,但是当将角度增加至垂直于信息层530时,暗对比区域531和亮对比区域532的变化变得更加漫射,如图像“II”中所示,并且难以辨别图像“II”的变化。以类似的方式,从锐角θ2观察信息层的观察者可看到暗对比区域531和亮对比区域532的变化,如图像“III”中所示,但是当角增加至垂直于信息层530时,暗对比区域531和亮对比区域532的变化再次变得更加漫射。在一些情况下,当观察角从与表面成锐角朝向垂直于表面增加时,在图像中可看到的改变连续变化。在一些情况下,改变可以是更突然的,并且甚至可发生图像的台阶式改变。
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装饰性微球制品的示意图。图6中所示出的元件610-630各自对应于图1中所示出的先前已描述的类似编号的元件110-130。例如,图6中所示的载体620对应于图1中所示的载体120,等等。在图6中,信息层630可包括如在任何其它地方所述的变化中的任一种。信息层630可例如为着色膜,从锐角θ1观察信息层的观察者可看到第一颜色“A”。在一些情况下,例如,信息层630可以是红色膜,并且第一颜色“A”是红色,但是当角度增加至垂直于信息层630时,颜色可改变为第二颜色“B”,例如金色。以类似的方式,从锐角θ2观察信息层的观察者可看到与第一颜色“A”相同或不同的第三颜色“C”,但是当角度增加至垂直于信息层630时,颜色再次改变为第二颜色“B”。在一些情况下,当观察角从与表面成锐角朝向垂直于表面增加时,在图像中可看到的改变连续变化。在一些情况下,改变可以是更突然的,并且甚至可发生图像的台阶式改变。
实例
实例1:装饰性微球制品
转移制品通过以下方式制备:将涂布有聚乙烯薄层的聚酯基底加热至140C的温度以使得表面发粘,之后将硼硅酸盐玻璃微球(密苏里州罗拉的MoSci公司(MoSciInc,Rolla,MO))手动喷洒在表面上使得产生直径的30-40%嵌入聚乙烯中的微球的单层。
然后通过以下方式制备聚氨酯涂布溶液:使用11g澄清的多元醇K-Flex188(购自康涅狄格州诺瓦克的国王工业公司(KingIndustriesNorwalkCT)的脂族聚酯多元醇)与10gDesmodurN3300A(来自拜耳股份公司(BayerAG)的脂族多异氰酸酯树脂)混合,向其中加入1滴锆螯合络合物K-KatXC-9213(购自康涅狄格州诺瓦克的国王工业公司)催化剂。
将所得的聚氨酯涂布溶液用切口棒涂布在先前所述的转移制品和3M增强型镜面反射器(ESR)膜(多层光学膜或MOF)之间,并且使其在70C下固化1小时。然后将样本从烘箱中移出并且剥离具有聚乙烯的聚酯基底以形成并暴露装饰性微球制品,该制品类似于图1中所示的装饰性微球制品(包括处于涂布在ESR支撑层120上的聚氨酯基质112中的硼硅酸盐玻璃小珠114的光散射层110)。装饰性微球制品的所得的最终厚度为200微米。
实例1具有非常类似于阳极化铝表面的明亮的漫反射外观。凸出玻璃微球的表面与电介质宽带镜面反射器的耦接产生高反射率值,并且产生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明亮的白色漫射外观。使用黑色记号笔在ESR膜的背对含珠层的背侧上做信息记号。类似于如图5中所示的视图,与以锐角观察时相比,当垂直于膜观察时,信息记号不易看见。
颜色和发光度测量
使用爱色丽(X-Rite)Colori7分光光度计(购自密歇根州大急流城(GrandRapids,MI)的爱色丽公司)通过积分球进行装饰性微球制品上的颜色(L*、a*、b*)和表面反射率测量。通常以排除镜面反射光(SpecularComponentExcluded)的模式进行测量以便表征样本的“外观”。
比较例1是由3M市售的3MESR多层光学膜的样本。
比较例2是通过将实例1的聚氨酯涂布溶液的5密耳厚的层涂布并固化在3MESR膜的顶部上制成。
实例3是通过首先将10g硼硅酸盐玻璃小珠分散在实例1的聚氨酯涂布溶液中,然后将负载小珠的溶液涂布并固化在3MESR膜的顶部上制成。
实例4是通过遵循实例1中所述的程序制成,不同的是使用了白色着色的K188溶液(购自宾夕法尼亚州哈特菲尔德的怡彩公司(PennColor,Hatfield,PA))代替澄清多元醇。
表1:颜色和发光度测量
根据本公开制备的制品可以是高度漫反射且低光泽度的,从而使得它们具有作为装饰性膜的吸引力。小珠表面可由于该表面上存在微球的单层而具有优异的平滑触感和耐磨性,这使它们具有作为表面保护膜的价值。
实例5
制备多层叠堆样本以测量若干装饰性微球制品的光学性能。使用实例1中所述的方法,并且将聚氨酯涂料(具有或不具有硼硅酸盐玻璃小珠)涂布到VikuitiTMESR膜、反射偏振膜(VikuitiTMDBEF)和着红色的反射器(CM590RadiantColorMirrorTM膜)(全部购自3M公司)的基底上。将黑色或红色条带的不透明背衬膜附接到基底的背对涂层的那侧上。在如所指出的一些样本中,硼硅酸盐玻璃的表面小珠如实例1所指出的那样存在、附接。表2示出了样本的构造、连同每个样本的所测量的适光漫反射率和镜面反射率值、以及镜面反射率与总反射率的比(SR/TR)。测量了不具有不透明背衬膜的样本的反射率值,如以下所述。
表2:用于对比度测量的多层叠堆
在进行和不进行镜面排除的情况下,对于每个样本使用瑞淀曦脉(RadiantZemax)的IS-SATM(用于散射和外观的成像球,购自华盛顿州雷德蒙德(Redmond,WA)的瑞淀曦脉公司)针对0°、16°、30°、45°、60°和75°的入射角(α)测量颜色BRDF(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在笛卡尔x-y-z坐标系中,入射角α是入射光束与样本的x-y平面的法线(即,z轴)形成的角,并且入射角α位于y-z平面(即,x=0)。将CIE-X、CIE-Y和CIE-ZBRDF数据从瑞淀曦脉IS-SA软件中导出、导入CSV文件中,使用以下设定:积分直径=4°、倾角分辨率=2°,并且方位角分辨率=2°。写入MATLAB程序以读取CSV文件并针对CSV文件中的每个数据点计算CIEu’、v’、L*、a*和b*。
由BRDF数据获得表2中呈现的镜面反射率和漫反射率值。对于漫反射率数据,入射角为零度(垂直入射),对于镜面反射率数据,入射角为16度。对于漫反射率测量,镜面排除口的尺寸为约10°×10°。通过对镜面排除的0°BRDF积分获得漫反射率。通过对围绕16度的镜面反射方向的BRDF的7°半径区域积分来获得镜面反射率。在16度处测量的镜面适光反射率与总适光反射率的比(SR/TR)作为最后一列包括在表2中。
对于所有样本,测量了背侧上具有条带的样本和背侧上没有条带的相同样本之间的颜色和亮度对比度。“条带对比度”越高,从前侧更易看见背侧条带。结果表明,对于许多样本来说,这些“条带对比度”值随角度变化。一般来讲,“条带对比度”(用对比度K(θ)表示)是指样本的背侧上没有条带的区域和背侧上具有条带的区域之间“外观”的差异的量值。此量值为所使用的任一颜色坐标集中的距离。例如,如果使用u’v’颜色坐标,那么该量值为u’v’颜色空间中的距离。如果使用a*b*颜色坐标,那么该量值为a*b*颜色空间中的距离。如果使用L*a*b*颜色坐标,那么该量值为L*a*b*颜色空间中的距离,其中CIE称为ΔE*。也可使用单一维度。L*条带对比度是指沿L*轴的距离。u'条带对比度是指沿u’轴的距离。
图7、8、9A和9B示出了表2中列出的样本中的每一个的沿水平(即x轴)横截面穿过16°入射角BRDF的中心的对比度K(θ)相对于角度θ的曲线图。u’v’条带对比度为背侧上具有条带的样本和背侧上没有条带的相同样本的u’v’坐标之间的u’v’颜色空间中的笛卡尔距离。曲线图中的对比度K(θ)与u’v’条带对比度成比例,这通过以下表达式给出:
K(θ)=100(u’v’条带对比度)=100[(u’具有条带–u’没有条带)2+(v’具有条带–v’没有条 )2]1/2
以下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列表。
项目1为一种多层叠堆,包括:用于散射光的光散射层,该光散射层设置在多层叠堆的观察侧上并被适配成面向观察者;用于将信息显示给从观察侧观察多层叠堆的观察者的信息层,该信息层设置在多层叠堆的背对观察侧的背侧上并被适配成背向观察者;以及反射至少80%具有第一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的多层膜,该多层膜设置在光散射层和信息层之间,观察者沿垂直于多层叠堆的第一方向比沿与第一方向成锐角的第二方向从观察侧观察多层叠堆更不易观察到信息。
项目2为项目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包括多层聚合物膜。
项目3为项目1或项目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包括多层无机膜。
项目4为项目1至项目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包括不散射光的至少一个第一区域和散射光的至少一个第二区域。
项目5为项目1至项目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的至少一个第一区域主要漫反射准直入射光并且光散射层的至少一个第二区域主要镜面反射准直入射光。
项目6为项目1至项目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叠堆中的所有的两个相邻主表面的主要部分彼此直接物理接触。
项目7为项目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叠堆中的所有的两个相邻主表面的至少50%彼此直接物理接触。
项目8为项目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叠堆中的所有的两个相邻主表面的至少70%彼此直接物理接触。
项目9为项目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叠堆中的所有的两个相邻主表面的至少90%彼此直接物理接触。
项目10为项目1至项目9所述的多层叠堆,在多层叠堆中的任两个相邻主表面之间没有气隙。
项目11为项目1至项目1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包括体光散射层。
项目12为项目1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体光散射层包括分散在粘结剂中的多个散射元件。
项目13为项目1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粘结剂和散射元件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至少为0.05。
项目14为项目12或项目1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粘结剂和散射元件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至少为0.1。
项目15为项目12至项目1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粘结剂和散射元件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在0.05至0.8的范围内。
项目16为项目12至项目1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粘结剂和散射元件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在0.1至0.5的范围内。
项目17为项目12至项目1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粘结剂和散射元件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在0.1至0.3的范围内。
项目18为项目11至项目1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体光散射层具有在100微米至250微米范围内的厚度。
项目19为项目12至项目18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个散射元件包括多个有机颗粒。
项目20为项目12至项目1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个散射元件包括多个无机颗粒。
项目21为项目19或项目2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颗粒的平均尺寸在2微米至200微米的范围内。
项目22为项目11至项目2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体光散射层包括按重量计约10%至约80%的散射元件。
项目23为项目1至项目2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包括表面光散射层。
项目24为项目2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表面光散射层包括设置在表面光散射层的主表面上的多个散射元件。
项目25为项目2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主表面处于多层叠堆的观察侧上。
项目26为项目2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主表面处于多层叠堆的背侧上。
项目27为项目1至项目2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包括体光散射层和表面光散射层。
项目28为项目2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由体光散射层散射的光多于由表面光散射层散射的光。
项目29为项目2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由体光散射层散射的光少于由表面光散射层散射的光。
项目30为项目1至项目2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为大体对称的光散射层。
项目31为项目3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以第一观察角AH沿第一散射方向散射垂直入射光,并且以第二观察角AV沿正交于第一散射方向的第二散射方向散射垂直入射光,AH/AV在0.8至1.2的范围内。
项目32为项目1至项目2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为大体不对称的光散射层。
项目33为项目3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以第一观察角AH沿第一散射方向散射垂直入射光,并且以第二观察角AV沿正交于第一散射方向的第二散射方向散射垂直入射光,AH/AV小于0.8或大于1.2。
项目34为项目1至项目29所述的多层叠堆,该多层叠堆以第一观察角AH沿第一散射方向散射从观察侧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光,并且以第二观察角AV沿正交于第一散射方向的第二散射方向散射从观察侧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光,AH/AV在0.8至1.2的范围内。
项目35为项目1至项目29所述的多层叠堆,该多层叠堆以第一观察角AH沿第一散射方向散射从观察侧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光,并且以第二观察角AV沿正交于第一散射方向的第二散射方向散射从观察侧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光,AH/AV小于0.8或大于1.2。
项目36为项目1至项目3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大体上是颗粒的单层。
项目37为项目1至项目36所述的多层叠堆,该多层叠堆具有至少5%的漫适光反射率。
项目38为项目1至项目37所述的多层叠堆,该多层叠堆具有至多70%的镜面适光反射率。
项目39为项目1至项目38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包括标记。
项目40为项目3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包括字母、单词、字母数字、符号、标志、文本、图片、图像和图案中的至少一种。
项目41为项目39或项目4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包括可见颜色标记。
项目42为项目1至项目4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包括包含标记的标记部分和不包含任何标记的背景部分。
项目43为项目4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部分包括第一颜色,第一颜色为黑色、红色、蓝色和绿色中的一个。
项目44为项目39至项目4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包括静态图像。
项目45为项目39至项目4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包括动态图像。
项目46为项目39至项目4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被印刷在多层膜的主表面上。
项目47为项目1至项目4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包括颜色。
项目48为项目1至项目4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为连续层。
项目49为项目1至项目48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为不连续层。
项目50为项目1至项目4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被印刷在多层膜的主表面上。
项目51为项目1至项目5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聚合物膜反射至少90%具有第一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52为项目1至项目5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聚合物膜反射至少95%具有第一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53为项目1至项目5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反射至少80%具有正交于第一偏振态的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54为项目5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反射至少80%具有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55为项目5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反射至少95%具有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56为项目1至项目5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镜面反射至少80%具有第一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57为项目1至项目5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透射至少80%具有正交于第一偏振态的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58为项目5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透射至少90%具有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59为项目5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透射至少95%具有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60为项目1至项目5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包括与第二聚合物光学层交替的双折射的第一聚合物光学层。
项目61为项目1至项目6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包括与各向同性的第二聚合物光学层交替的各向同性的第一聚合物光学层。
项目62为项目1至项目6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通过光学干涉反射光。
项目63为项目1至项目6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反射至少80%具有第一偏振态的波长范围为约440纳米至600纳米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64为项目1至项目6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包括标记部分和不包含任何标记的背景部分,使得对于从观察侧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α的入射方向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白光: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标记部分的第一区域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θ的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一光具有颜色坐标u1’和v1’;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背景部分的第二区域沿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二光具有颜色坐标u2’和v2’;多层叠堆沿第一反射方向的对比度定义为:K(θ)=100((u1’-u2’)2+(v1’-v2’))1/2;使得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0)至多为0.2并且K(45)至少为0.5。
项目65为项目6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入射白光具有的颜色坐标为约0.21的uo’和约0.47的vo’。
项目66为项目64或项目6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0)至多为0.2并且K(45)至少为0.5。
项目67为项目6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0)至多为0.1并且K(45)至少为0.75。
项目68为项目6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0)至多为0.1并且K(45)至少为1。
项目69为项目1至项目68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包括标记部分和不包含任何标记的背景部分,使得对于从观察侧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α的入射方向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白光: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标记部分的第一区域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θ的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一光具有颜色坐标u1’和v1’;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背景部分的第二区域沿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二光具有颜色坐标u2’和v2’;多层叠堆沿第一反射方向的对比度定义为:K(θ)=100((u1’-u2’)2+(v1’-v2’))1/2;使得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0)至多为0.2,并且对于在50度至80度范围内的θ,K(θ)至少为1。
项目70为项目6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0)至多为0.2,并且对于在50度至80度范围内的θ,K(θ)至少为1。
项目71为项目6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0)至多为0.2,并且对于在50度至80度范围内的θ,K(θ)至少为1.5。
项目72为项目1至项目7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包括标记部分和不包含任何标记的背景部分,使得对于从观察侧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α的入射方向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白光: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标记部分的第一区域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θ的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一光具有颜色坐标u1’和v1’;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背景部分的第二区域沿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二光具有颜色坐标u2’和v2’;多层叠堆沿第一反射方向的对比度定义为:K(θ)=100((u1’-u2’)2+(v1’-v2’))1/2;使得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θ)具有最大值Kmax,对于在15度至80度范围内的θ,Kmax大于K(15)。
项目73为项目7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Kmax至少为1。
项目74为项目7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Kmax至少为2。
项目75为项目7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Kmax至少为3。
项目76为项目1至项目7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包括标记部分和不包含任何标记的背景部分,使得对于从观察侧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α的入射方向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白光: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标记部分的第一区域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θ的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一光具有颜色坐标u1’和v1’;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背景部分的第二区域沿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二光具有颜色坐标u2’和v2’;多层叠堆沿第一反射方向的对比度定义为:K(θ)=100((u1’-u2’)2+(v1’-v2’))1/2;使得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45)大于K(0)。
项目77为项目7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60)大于K(45)。
项目78为项目1至项目77所述的多层叠堆,还包括设置在多层叠堆的背侧上且附着至信息层的光学不透明层。
项目79为项目78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设置在多层聚合物膜和光学不透明层之间。
项目80为项目78或项目7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学不透明层的总光学透射率小于5%。
项目81为项目1至项目8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包括标记部分和不包含任何标记的背景部分,使得对于从观察侧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α的入射方向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白光: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标记部分的第一区域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θ的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一光在CIEL*a*b*空间中具有L1*值;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背景部分的第二区域沿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二光在CIEL*a*b*空间中具有L2*值;多层叠堆沿第一反射方向的对比度定义为:L(θ)=│L1*-L2*│;使得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L(0)至多为2并且L(45)至少为3。
项目82为项目8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入射白光具有的颜色坐标为约0.21的uo’和约0.47的vo’。
项目83为项目81或项目8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L(0)至多为1.5并且L(45)至少为4。
项目84为项目81至项目8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L(θ)随着θ从0增加至60度而单调增加。
项目85为项目81至项目8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在从0至80度的θ的范围内,L(θ)具有峰值。
项目86为项目81至项目8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L(60)-L(0)至少为1.5。
项目87为项目81至项目8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L(60)-L(0)至少为4。
项目88为项目81至项目8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L(60)-L(0)至少为8。
项目89为项目81至项目88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L(60)-L(0)至少为10。
项目90为一种多层叠堆,包括:具有小于5%的总光学透射率的光学不透明层;设置在光学不透明层上的包括标记的信息层;多层膜,该多层膜设置在信息层上并且通过光学干涉反射至少80%具有第一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和至少80%具有正交于第一偏振态的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以及光散射层,该光散射层设置在多层膜上,使得当从光散射侧观察多层叠堆并且与除了不具有光散射层之外具有相同构造的多层叠堆相比时,标记沿垂直于多层叠堆的第一方向基本上是可同等地辨别的并且沿与第一方向成锐角的第二方向基本上是可更容易辨别的。
项目91为项目9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锐角至少为30度。
项目92为项目9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锐角在30和75度之间。
项目93为项目90至项目9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包括多层聚合物膜。
项目94为项目90至项目9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包括多层无机膜。
项目95为项目90至项目9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包括不散射光的至少一个第一区域和散射光的至少一个第二区域。
项目96为项目90至项目9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的至少一个第一区域主要漫反射准直入射光并且光散射层的至少一个第二区域主要镜面反射准直入射光。
项目97为根据项目90至项目9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叠堆中的所有的两个相邻主表面的主要部分彼此直接物理接触。
项目98为项目9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叠堆中的所有的两个相邻主表面的至少50%彼此直接物理接触。
项目99为项目9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叠堆中的所有的两个相邻主表面的至少70%彼此直接物理接触。
项目100为项目9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叠堆中的所有的两个相邻主表面的至少90%彼此直接物理接触。
项目101为项目90至项目100所述的多层叠堆,在多层叠堆中的任两个相邻主表面之间没有气隙。
项目102为项目90至项目10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包括体光散射层。
项目103为项目10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体光散射层包括分散在粘结剂中的多个散射元件。
项目104为项目10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粘结剂和散射元件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至少为0.05。
项目105为项目103或项目10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粘结剂和散射元件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至少为0.1。
项目106为项目103至项目10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粘结剂和散射元件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在0.05至0.8的范围内。
项目107为项目103至项目10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粘结剂和散射元件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在0.1至0.5的范围内。
项目108为项目103至项目10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粘结剂和散射元件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在0.1至0.3的范围内。
项目109为项目102至项目108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体光散射层具有在100微米至250微米范围内的厚度。
项目110为项目103至项目10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个散射元件包括多个有机颗粒。
项目111为项目103至项目11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个散射元件包括多个无机颗粒。
项目112为项目110或11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颗粒的平均尺寸在2微米至200微米的范围内。
项目113为项目102至项目11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体光散射层包括按重量计约10%至约80%的散射元件。
项目114为项目90至项目11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包括表面光散射层。
项目115为项目11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表面光散射层包括设置在表面光散射层的主表面上的多个散射元件。
项目116为项目11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主表面处于多层叠堆的观察侧上。
项目117为项目11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主表面处于多层叠堆的背侧上。
项目118为项目90至项目11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包括体光散射层和表面光散射层。
项目119为项目118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由体光散射层散射的光多于由表面光散射层散射的光。
项目120为项目118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由体光散射层散射的光少于由表面光散射层散射的光。
项目121为项目90至项目12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为大体对称的光散射层。
项目122为项目12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以第一观察角AH沿第一散射方向散射垂直入射光,并且以第二观察角AV沿正交于第一散射方向的第二散射方向散射垂直入射光,AH/AV在0.8至1.2的范围内。
项目123为项目90至项目12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为大体不对称的光散射层。
项目124为项目12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以第一观察角AH沿第一散射方向散射垂直入射光,并且以第二观察角AV沿正交于第一散射方向的第二散射方向散射垂直入射光,AH/AV小于0.8或大于1.2。
项目125为项目90至项目124所述的多层叠堆,该多层叠堆以第一观察角AH沿第一散射方向散射从观察侧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光,并且以第二观察角AV沿正交于第一散射方向的第二散射方向散射从观察侧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光,AH/AV在0.8至1.2的范围内。
项目126为项目90至项目125所述的多层叠堆,该多层叠堆以第一观察角AH沿第一散射方向散射从观察侧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光,并且以第二观察角AV沿正交于第一散射方向的第二散射方向散射从观察侧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光,AH/AV小于0.8或大于1.2。
项目127为项目90至项目12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大体上是颗粒的单层。
项目128为项目90至项目127所述的多层叠堆,该多层叠堆具有至少5%的漫适光反射率。
项目129为项目90至项目128所述的多层叠堆,该多层叠堆具有至多70%的镜面适光反射率。
项目130为项目90至项目12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包括字母、单词、字母数字、符号、标志、文本、图片、图像和图案中的至少一种。
项目131为项目90至项目13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包括可见颜色标记。
项目132为项目90至项目13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包括包含标记的标记部分和不包含任何标记的背景部分。
项目133为项目90至项目13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部分包括第一颜色,第一颜色为黑色、红色、蓝色和绿色中的一个。
项目134为项目90至项目13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包括静态图像。
项目135为项目90至项目13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包括动态图像。
项目136为项目90至项目13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被印刷在多层膜的主表面上。
项目137为项目90至项目13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包括颜色。
项目138为项目90至项目13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为连续层。
项目139为项目90至项目138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为不连续层。
项目140为项目90至项目13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被印刷在多层膜的主表面上。
项目141为项目90至项目14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反射至少90%具有第一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142为项目90至项目14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反射至少95%具有第一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143为项目90至项目14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反射至少80%具有正交于第一偏振态的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144为项目14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反射至少90%具有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145为项目14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反射至少95%具有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146为项目90至项目14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镜面反射至少80%具有第一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147为项目90至项目14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透射至少80%具有正交于第一偏振态的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148为项目14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透射至少90%具有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149为项目14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透射至少95%具有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150为项目90至项目14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包括与第二聚合物光学层交替的双折射的第一聚合物光学层。
项目151为项目90至项目15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包括与各向同性的第二聚合物光学层交替的各向同性的第一聚合物光学层。
项目152为项目90至项目15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通过光学干涉反射光。
项目153为项目90至项目15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反射至少80%具有第一偏振态的波长范围为约440纳米至600纳米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154为项目90至项目15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包括标记部分和不包含任何标记的背景部分,使得对于从观察侧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α的入射方向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白光: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标记部分的第一区域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θ的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一光具有颜色坐标u1’和v1’;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背景部分的第二区域沿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二光具有颜色坐标u2’和v2’;多层叠堆沿第一反射方向的对比度定义为:K(θ)=100((u1’-u2’)2+(v1’-v2’))1/2;使得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0)至多为0.2并且K(45)至少为0.5。
项目155为项目15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入射白光具有的颜色坐标为约0.21的uo’和约0.47的vo’。
项目156为项目154或项目15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0)至多为0.2并且K(45)至少为0.5。
项目157为项目154至项目15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0)至多为0.1并且K(45)至少为0.75。
项目158为项目154至项目15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0)至多为0.1并且K(45)至少为1。
项目159为项目90至项目158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包括标记部分和不包含任何标记的背景部分,使得对于从观察侧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α的入射方向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白光: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标记部分的第一区域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θ的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一光具有颜色坐标u1’和v1’;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背景部分的第二区域沿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二光具有颜色坐标u2’和v2’;多层叠堆沿第一反射方向的对比度定义为:K(θ)=100((u1’-u2’)2+(v1’-v2’))1/2;使得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0)至多为0.2,并且对于在50度至80度范围内的θ,K(θ)至少为1。
项目160为项目15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0)至多为0.2,并且对于在50度至80度范围内的θ,K(θ)至少为1。
项目161为项目159或16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0)至多为0.2,并且对于在50度至80度范围内的θ,K(θ)至少为1.5。
项目162为项目90至项目16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包括标记部分和不包含任何标记的背景部分,使得对于从观察侧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α的入射方向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白光: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标记部分的第一区域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θ的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一光具有颜色坐标u1’和v1’;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背景部分的第二区域沿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二光具有颜色坐标u2’和v2’;多层叠堆沿第一反射方向的对比度定义为:K(θ)=100((u1’-u2’)2+(v1’-v2’))1/2;使得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θ)具有最大值Kmax,对于在15度至80度范围内的θ,Kmax大于K(15)。
项目163为项目16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Kmax至少为1。
项目164为项目16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Kmax至少为2。
项目165为项目16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Kmax至少为3。
项目166为项目90至项目16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包括标记部分和不包含任何标记的背景部分,使得对于从观察侧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α的入射方向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白光: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标记部分的第一区域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θ的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一光具有颜色坐标u1’和v1’;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背景部分的第二区域沿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二光具有颜色坐标u2’和v2’;多层叠堆沿第一反射方向的对比度定义为:K(θ)=100((u1’-u2’)2+(v1’-v2’))1/2;使得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45)大于K(0)。
项目167为项目16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60)大于K(45)。
项目168为项目90至项目167所述的多层叠堆,还包括设置在多层叠堆的背侧上且附着至信息层的光学不透明层。
项目169为项目168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设置在多层膜和光学不透明层之间。
项目170为项目168或项目16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学不透明层的总光学透射率小于5%。
项目171为项目90至项目17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包括标记部分和不包含任何标记的背景部分,使得对于从观察侧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α的入射方向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白光: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标记部分的第一区域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θ的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一光在CIEL*a*b*空间中具有L1*值;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背景部分的第二区域沿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二光在CIEL*a*b*空间中具有L2*值;多层叠堆沿第一反射方向的对比度定义为:L(θ)=│L1*-L2*│;使得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L(0)至多为2并且L(45)至少为3。
项目172为项目17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入射白光具有的颜色坐标为约0.21的uo’和约0.47的vo’。
项目173为项目171或项目17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L(0)至多为1.5并且L(45)至少为4。
项目174为项目171至项目17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L(θ)随着θ从0增加至60度而单调增加。
项目175为项目171至项目17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在从0至80度的θ的范围内,L(θ)具有峰值。
项目176为项目171至项目17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L(60)-L(0)至少为1.5。
项目177为项目171至项目17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L(60)-L(0)至少为4。
项目178为项目171至项目17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L(60)-L(0)至少为8。
项目179为项目171至项目178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L(60)-L(0)至少为10。
项目180为一种多层叠堆,包括:用于散射光的光散射层,该光散射层设置在多层叠堆的观察侧上并被适配成面向观察者;用于将信息显示给从观察侧观察多层叠堆的观察者的信息层,该信息层设置在多层叠堆的背对观察侧的背侧上并被适配成背向观察者,信息包括标记;以及反射至少80%具有第一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的多层膜,该多层膜设置在光散射层和信息层之间,观察者沿垂直于多层叠堆的第一方向和沿与第一方向成锐角的第二方向从观察侧观察多层叠堆可同等地观察到信息,锐角至少为40度。
项目181为项目18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包括多层聚合物膜。
项目182为项目180或项目18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包括多层无机膜。
项目183为项目180至项目18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包括不散射光的至少一个第一区域和散射光的至少一个第二区域。
项目184为项目180至项目18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的至少一个第一区域主要漫反射准直入射光并且光散射层的至少一个第二区域主要镜面反射准直入射光。
项目185为项目180至项目18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叠堆中的所有的两个相邻主表面的主要部分彼此直接物理接触。
项目186为项目18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叠堆中的所有的两个相邻主表面的至少50%彼此直接物理接触。
项目187为项目18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叠堆中的所有的两个相邻主表面的至少70%彼此直接物理接触。
项目188为项目18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叠堆中的所有的两个相邻主表面的至少90%彼此直接物理接触。
项目189为项目180至项目188所述的多层叠堆,在多层叠堆中的任两个相邻主表面之间没有气隙。
项目190为项目180至项目18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包括体光散射层。
项目191为项目19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体光散射层包括分散在粘结剂中的多个散射元件。
项目192为项目19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粘结剂和散射元件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至少为0.05。
项目193为项目191或项目19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粘结剂和散射元件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至少为0.1。
项目194为项目191至项目19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粘结剂和散射元件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在0.05至0.8的范围内。
项目195为项目191至项目19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粘结剂和散射元件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在0.1至0.5的范围内。
项目196为项目191至项目19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粘结剂和散射元件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在0.1至0.3的范围内。
项目197为项目180至项目19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体光散射层具有在100微米至250微米范围内的厚度。
项目198为项目191至项目19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个散射元件包括多个有机颗粒。
项目199为项目191至项目198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个散射元件包括多个无机颗粒。
项目200为项目198或19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颗粒的平均尺寸在2微米至200微米的范围内。
项目201为项目180至项目20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体光散射层包括按重量计约10%至约80%的散射元件。
项目202为项目180至项目20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包括表面光散射层。
项目203为项目20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表面光散射层包括设置在表面光散射层的主表面上的多个散射元件。
项目204为项目20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主表面处于多层叠堆的观察侧上。
项目205为项目20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主表面处于多层叠堆的背侧上。
项目206为项目180至项目20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包括体光散射层和表面光散射层。
项目207为项目20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由体光散射层散射的光多于由表面光散射层散射的光。
项目208为项目20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由体光散射层散射的光少于由表面光散射层散射的光。
项目209为项目180至项目208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为大体对称的光散射层。
项目210为项目20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以第一观察角AH沿第一散射方向散射垂直入射光,并且以第二观察角AV沿正交于第一散射方向的第二散射方向散射垂直入射光,AH/AV在0.8至1.2的范围内。
项目211为项目180至项目21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为大体不对称的光散射层。
项目212为项目20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以第一观察角AH沿第一散射方向散射垂直入射光,并且以第二观察角AV沿正交于第一散射方向的第二散射方向散射垂直入射光,AH/AV小于0.8或大于1.2。
项目213为项目180至项目212所述的多层叠堆,该多层叠堆以第一观察角AH沿第一散射方向散射从观察侧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光,并且以第二观察角AV沿正交于第一散射方向的第二散射方向散射从观察侧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光,AH/AV在0.8至1.2的范围内。
项目214为项目180至项目213所述的多层叠堆,该多层叠堆以第一观察角AH沿第一散射方向散射从观察侧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光,并且以第二观察角AV沿正交于第一散射方向的第二散射方向散射从观察侧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光,AH/AV小于0.8或大于1.2。
项目215为项目180至项目21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大体上是颗粒的单层。
项目216为项目180至项目215所述的多层叠堆,该多层叠堆具有至少5%的漫适光反射率。
项目217为项目180至项目216所述的多层叠堆,该多层叠堆具有至多70%的镜面适光反射率。
项目218为项目180至项目21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包括标记。
项目219为项目218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包括字母、单词、字母数字、符号、标志、文本、图片、图像和图案中的至少一种。
项目220为项目218或项目21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包括可见颜色标记。
项目221为项目180至项目22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包括包含标记的标记部分和不包含任何标记的背景部分。
项目222为项目22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部分包括第一颜色,第一颜色为黑色、红色、蓝色和绿色中的一个。
项目223为项目218至项目22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包括静态图像。
项目224为项目218至项目22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包括动态图像。
项目225为项目218至项目22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被印刷在多层膜的主表面上。
项目226为项目180至项目22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包括颜色。
项目227为项目180至项目22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为连续层。
项目228为项目180至项目22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为不连续层。
项目229为项目218至项目228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被印刷在多层膜的主表面上。
项目230为项目180至项目22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反射至少90%具有第一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231为项目180至项目23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反射至少95%具有第一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232为项目180至项目23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反射至少80%具有正交于第一偏振态的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233为项目23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反射至少90%具有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234为项目23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反射至少95%具有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235为项目180至项目23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镜面反射至少80%具有第一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236为项目180至项目23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透射至少80%具有正交于第一偏振态的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237为项目23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透射至少90%具有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238为项目23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透射至少95%具有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239为项目180至项目238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包括与第二聚合物光学层交替的双折射的第一聚合物光学层。
项目240为项目180至项目23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包括与各向同性的第二聚合物光学层交替的各向同性的第一聚合物光学层。
项目241为项目180至项目24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通过光学干涉反射光。
项目242为项目180至项目24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反射至少80%具有第一偏振态的波长范围为约440纳米至600纳米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243为项目180至项目24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包括标记部分和不包含任何标记的背景部分,使得对于从观察侧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α的入射方向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白光: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标记部分的第一区域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θ的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一光具有颜色坐标u1’和v1’;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背景部分的第二区域沿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二光具有颜色坐标u2’和v2’;多层叠堆沿第一反射方向的对比度定义为:K(θ)=100((u1’-u2’)2+(v1’-v2’))1/2;使得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0)至多为0.2并且K(45)至少为0.5。
项目244为项目24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入射白光具有的颜色坐标为约0.21的uo’和约0.47的vo’。
项目245为项目243或项目24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0)至多为0.2并且K(45)至少为0.5。
项目246为项目243至项目24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0)至多为0.1并且K(45)至少为0.75。
项目247为项目243至项目24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0)至多为0.1并且K(45)至少为1。
项目248为项目180至项目24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包括标记部分和不包含任何标记的背景部分,使得对于从观察侧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α的入射方向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白光: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标记部分的第一区域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θ的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一光具有颜色坐标u1’和v1’;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背景部分的第二区域沿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二光具有颜色坐标u2’和v2’;多层叠堆沿第一反射方向的对比度定义为:K(θ)=100((u1’-u2’)2+(v1’-v2’))1/2;使得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0)至多为0.2,并且对于在50度至80度范围内的θ,K(θ)至少为1。
项目249为项目248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0)至多为0.2,并且对于在50度至80度范围内的θ,K(θ)至少为1。
项目250为项目248或项目24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0)至多为0.2,并且对于在50度至80度范围内的θ,K(θ)至少为1.5。
项目252为项目180至项目25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包括标记部分和不包含任何标记的背景部分,使得对于从观察侧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α的入射方向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白光: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标记部分的第一区域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θ的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一光具有颜色坐标u1’和v1’;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背景部分的第二区域沿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二光具有颜色坐标u2’和v2’;多层叠堆沿第一反射方向的对比度定义为:K(θ)=100((u1’-u2’)2+(v1’-v2’))1/2;使得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θ)具有最大值Kmax,对于在15度至80度范围内的θ,Kmax大于K(15)。
项目252为项目25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Kmax至少为1。
项目253为项目25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Kmax至少为2。
项目254为项目25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Kmax至少为3。
项目255为项目180至项目25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包括标记部分和不包含任何标记的背景部分,使得对于从观察侧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α的入射方向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白光: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标记部分的第一区域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θ的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一光具有颜色坐标u1’和v1’;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背景部分的第二区域沿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二光具有颜色坐标u2’和v2’;多层叠堆沿第一反射方向的对比度定义为:K(θ)=100((u1’-u2’)2+(v1’-v2’))1/2;使得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45)大于K(0)。
项目256为项目25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60)大于K(45)。
项目257为项目180至项目256所述的多层叠堆,还包括设置在多层叠堆的背侧上且附着至信息层的光学不透明层。
项目258为项目25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设置在多层膜和光学不透明层之间。
项目259为项目25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学不透明层的总光学透射率小于5%。
项目260为项目180至项目25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包括标记部分和不包含任何标记的背景部分,使得对于从观察侧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α的入射方向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白光: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标记部分的第一区域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θ的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一光在CIEL*a*b*空间中具有L1*值;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背景部分的第二区域沿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二光在CIEL*a*b*空间中具有L2*值;多层叠堆沿第一反射方向的对比度定义为:L(θ)=│L1*-L2*│;使得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L(0)至多为2并且L(45)至少为3。
项目261为项目26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入射白光具有的颜色坐标为约0.21的uo’和约0.47的vo’。
项目262为项目260或项目26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L(0)至多为1.5并且L(45)至少为4。
项目263为项目260至项目26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L(θ)随着θ从0增加至60度而单调增加。
项目264为项目260至项目26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在从0至80度的θ的范围内,L(θ)具有峰值。
项目265为项目260至项目26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L(60)-L(0)至少为1.5。
项目266为项目260至项目26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L(60)-L(0)至少为4。
项目267为项目260至项目26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L(60)-L(0)至少为8。
项目268为项目260至项目26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L(60)-L(0)至少为10。
项目269为一种多层叠堆,包括:用于散射光的光散射层,该光散射层设置在多层叠堆的观察侧上并被适配成面向观察者;具有小于5%的总光学透射率的光学不透明层,该光学不透明层设置在多层叠堆的背对观察侧的背侧上并被适配成背向观察者;用于将信息显示给从观察侧观察多层叠堆的观察者的信息层,该信息层设置光散射层和光学不透明层之间;以及反射至少80%具有第一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的多层膜,该多层膜设置在光散射层和信息层之间,观察者沿垂直于多层叠堆的第一方向和沿与第一方向成锐角的第二方向从观察侧观察多层叠堆可同等地观察到信息。
项目270为项目26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包括多层聚合物膜。
项目271为项目269或项目27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包括多层无机膜。
项目272为项目269至项目27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包括不散射光的至少一个第一区域和散射光的至少一个第二区域。
项目273为269至项目27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的至少一个第一区域主要漫反射准直入射光并且光散射层的至少一个第二区域主要镜面反射准直入射光。
项目274为269至项目27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叠堆中的所有的两个相邻主表面的主要部分彼此直接物理接触。
项目275为项目27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叠堆中的所有的两个相邻主表面的至少50%彼此直接物理接触。
项目276为项目27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叠堆中的所有的两个相邻主表面的至少70%彼此直接物理接触。
项目277为项目27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叠堆中的所有的两个相邻主表面的至少90%彼此直接物理接触。
项目278为269至项目277所述的多层叠堆,在多层叠堆中的任两个相邻主表面之间没有气隙。
项目279为269至项目278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包括体光散射层。
项目280为项目27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体光散射层包括分散在粘结剂中的多个散射元件。
项目281为项目28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粘结剂和散射元件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至少为0.05。
项目282为项目280或项目28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粘结剂和散射元件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至少为0.1。
项目283为项目280至项目28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粘结剂和散射元件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在0.05至0.8的范围内。
项目284为项目280至项目28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粘结剂和散射元件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在0.1至0.5的范围内。
项目285为项目280至项目28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粘结剂和散射元件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在0.1至0.3的范围内。
项目286为项目279至项目28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体光散射层具有在100微米至250微米范围内的厚度。
项目287为项目280至项目28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个散射元件包括多个有机颗粒。
项目288为项目280至项目28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个散射元件包括多个无机颗粒。
项目289为项目287或288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颗粒的平均尺寸在2微米至200微米的范围内。
项目290为项目279至项目28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体光散射层包括按重量计约10%至约80%的散射元件。
项目291为项目269至项目29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包括表面光散射层。
项目292为项目29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表面光散射层包括设置在表面光散射层的主表面上的多个散射元件。
项目293为项目29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主表面处于多层叠堆的观察侧上。
项目294为项目29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主表面处于多层叠堆的背侧上。
项目295为项目269至项目29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包括体光散射层和表面光散射层。
项目296为项目29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由体光散射层散射的光多于由表面光散射层散射的光。
项目297为项目29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由体光散射层散射的光少于由表面光散射层散射的光。
项目298为项目269至项目29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为大体对称的光散射层。
项目299为项目298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以第一观察角AH沿第一散射方向散射垂直入射光,并且以第二观察角AV沿正交于第一散射方向的第二散射方向散射垂直入射光,AH/AV在0.8至1.2的范围内。
项目300为项目269至项目29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为大体不对称的光散射层。
项目301为项目30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以第一观察角AH沿第一散射方向散射垂直入射光,并且以第二观察角AV沿正交于第一散射方向的第二散射方向散射垂直入射光,AH/AV小于0.8或大于1.2。
项目302为项目269至项目301所述的多层叠堆,该多层叠堆以第一观察角AH沿第一散射方向散射从观察侧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光,并且以第二观察角AV沿正交于第一散射方向的第二散射方向散射从观察侧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光,AH/AV在0.8至1.2的范围内。
项目303为项目269至项目302所述的多层叠堆,该多层叠堆以第一观察角AH沿第一散射方向散射从观察侧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光,并且以第二观察角AV沿正交于第一散射方向的第二散射方向散射从观察侧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光,AH/AV小于0.8或大于1.2。
项目304为项目269至项目30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光散射层大体上是颗粒的单层。
项目305为项目269至项目304所述的多层叠堆,该多层叠堆具有至少5%的漫适光反射率。
项目306为项目269至项目305所述的多层叠堆,该多层叠堆具有至多70%的镜面适光反射率。
项目307为项目269至项目30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包括标记。
项目308为项目30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包括字母、单词、字母数字、符号、标志、文本、图片、图像和图案中的至少一种。
项目309为项目307或项目308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包括可见颜色标记。
项目310为项目269至项目30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包括包含标记的标记部分和不包含任何标记的背景部分。
项目311为项目31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部分包括第一颜色,第一颜色为黑色、红色、蓝色和绿色中的一个。
项目312为项目307至项目31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包括静态图像。
项目313为项目307至项目31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包括动态图像。
项目314为项目307至项目31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被印刷在多层膜的主表面上。
项目315为项目269至项目31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包括颜色。
项目316为项目269至项目31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为连续层。
项目317为项目269至项目31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为不连续层。
项目318为项目307至项目31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被印刷在多层膜的主表面上。
项目319为项目269至项目318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反射至少90%具有第一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320为项目269至项目31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反射至少95%具有第一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321为项目269至项目32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反射至少80%具有正交于第一偏振态的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322为项目32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反射至少90%具有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323为项目32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反射至少95%具有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324为项目269至项目32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镜面反射至少80%具有第一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325为项目269至项目32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透射至少80%具有正交于第一偏振态的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326为项目32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透射至少90%具有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327为项目32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透射至少95%具有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328为项目269至项目32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包括与第二聚合物光学层交替的双折射的第一聚合物光学层。
项目329为项目269至项目328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包括与各向同性的第二聚合物光学层交替的各向同性的第一聚合物光学层。
项目330为项目269至项目32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通过光学干涉反射光。
项目331为项目269至项目33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反射至少80%具有第一偏振态的波长范围为约440纳米至600纳米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332为项目269至项目33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包括标记部分和不包含任何标记的背景部分,使得对于从观察侧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α的入射方向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白光: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标记部分的第一区域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θ的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一光具有颜色坐标u1’和v1’;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背景部分的第二区域沿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二光具有颜色坐标u2’和v2’;多层叠堆沿第一反射方向的对比度定义为:K(θ)=100((u1’-u2’)2+(v1’-v2’))1/2;使得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0)至多为0.2并且K(45)至少为0.5。
项目333为项目33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入射白光具有的颜色坐标为约0.21的uo’和约0.47的vo’。
项目334为项目332或项目33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0)至多为0.2并且K(45)至少为0.5。
项目335为项目332至项目33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0)至多为0.1并且K(45)至少为0.75。
项目336为项目332至项目33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0)至多为0.1并且K(45)至少为1。
项目337为项目269至项目33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包括标记部分和不包含任何标记的背景部分,使得对于从观察侧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α的入射方向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白光: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标记部分的第一区域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θ的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一光具有颜色坐标u1’和v1’;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背景部分的第二区域沿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二光具有颜色坐标u2’和v2’;多层叠堆沿第一反射方向的对比度定义为:K(θ)=100((u1’-u2’)2+(v1’-v2’))1/2;使得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0)至多为0.2,并且对于在50度至80度范围内的θ,K(θ)至少为1。
项目338为项目33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0)至多为0.2,并且对于在50度至80度范围内的θ,K(θ)至少为1。
项目339为项目337或项目338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0)至多为0.2,并且对于在50度至80度范围内的θ,K(θ)至少为1.5。
项目340为项目269至项目33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包括标记部分和不包含任何标记的背景部分,使得对于从观察侧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α的入射方向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白光: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标记部分的第一区域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θ的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一光具有颜色坐标u1’和v1’;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背景部分的第二区域沿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二光具有颜色坐标u2’和v2’;多层叠堆沿第一反射方向的对比度定义为:K(θ)=100((u1’-u2’)2+(v1’-v2’))1/2;使得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θ)具有最大值Kmax,对于在15度至80度范围内的θ,Kmax大于K(15)。
项目341为项目34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Kmax至少为1。
项目342为项目34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Kmax至少为2。
项目343为项目34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Kmax至少为3。
项目344为项目269至项目34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包括标记部分和不包含任何标记的背景部分,使得对于从观察侧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α的入射方向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白光: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标记部分的第一区域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θ的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一光具有颜色坐标u1’和v1’;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背景部分的第二区域沿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二光具有颜色坐标u2’和v2’;多层叠堆沿第一反射方向的对比度定义为:K(θ)=100((u1’-u2’)2+(v1’-v2’))1/2;使得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45)大于K(0)。
项目345为项目34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K(60)大于K(45)。
项目346为项目269至项目345所述的多层叠堆,还包括设置在多层叠堆的背侧上且附着至信息层的光学不透明层。
项目347为项目34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设置在多层膜和光学不透明层之间。
项目348为项目269至项目34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包括标记部分和不包含任何标记的背景部分,使得对于从观察侧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α的入射方向入射在多层叠堆上的白光: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标记部分的第一区域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θ的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一光在CIEL*a*b*空间中具有L1*值;从多层叠堆的对应于背景部分的第二区域沿第一反射方向反射的第二光在CIEL*a*b*空间中具有L2*值;多层叠堆沿第一反射方向的对比度定义为:L(θ)=│L1*-L2*│;使得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L(0)至多为2并且L(45)至少为3。
项目349为项目348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入射白光具有的颜色坐标为约0.21的uo’和约0.47的vo’。
项目350为项目348或项目34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L(0)至多为1.5并且L(45)至少为4。
项目351为项目348至项目35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5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L(θ)随着θ从0增加至60度而单调增加。
项目352为项目348至项目35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在从0至80度的θ的范围内,L(θ)具有峰值。
项目353为348至项目35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L(60)-L(0)至少为1.5。
项目354为348至项目35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L(60)-L(0)至少为4。
项目355为348至项目35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L(60)-L(0)至少为8。
项目356为348至项目35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对于在约10度至约20度范围内的α,L(60)-L(0)至少为10。
项目357为一种多层叠堆,包括:具有小于5%的总光学透射率的光学不透明层;设置在光学不透明层上的包括标记的信息层;以及多层膜,该多层膜设置在信息层上并且通过光学干涉反射两种相互正交的偏振态中的每一个的至少80%。
项目358为项目35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包括多层聚合物膜。
项目359为项目357或项目358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包括多层无机膜。
项目360为项目357至项目35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叠堆中的所有的两个相邻主表面的主要部分彼此直接物理接触。
项目361为项目36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叠堆中的所有的两个相邻主表面的至少50%彼此直接物理接触。
项目362为项目36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叠堆中的所有的两个相邻主表面的至少70%彼此直接物理接触。
项目363为项目36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叠堆中的所有的两个相邻主表面的至少90%彼此直接物理接触。
项目364为项目357至项目363所述的多层叠堆,在多层叠堆中的任两个相邻主表面之间没有气隙。
项目365为项目357至项目36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包括字母、单词、字母数字、符号、标志、文本、图片、图像和图案中的至少一种。
项目366为项目357至项目36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包括可见颜色标记。
项目367为项目357至项目36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包括包含标记的标记部分和不包含任何标记的背景部分。
项目368为项目36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部分包括第一颜色,第一颜色为黑色、红色、蓝色和绿色中的一个。
项目369为项目357至项目368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包括静态图像。
项目370为项目357至项目36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包括动态图像。
项目371为项目357至项目37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被印刷在多层膜的主表面上。
项目372为项目357至项目37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包括颜色。
项目373为项目357至项目37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为连续层。
项目374为项目357至项目37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为不连续层。
项目375为项目357至项目37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被印刷在多层膜的主表面上。
项目376为项目357至项目37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反射至少90%具有第一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377为项目357至项目37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反射至少95%具有第一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378为项目357至项目37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反射至少80%具有正交于第一偏振态的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379为项目378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反射至少90%具有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380为项目378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反射至少95%具有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381为项目357至项目38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镜面反射至少80%具有第一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382为项目357至项目38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透射至少80%具有正交于第一偏振态的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383为项目38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透射至少90%具有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384为项目38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透射至少95%具有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385为项目357至项目38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包括与第二聚合物光学层交替的双折射的第一聚合物光学层。
项目386为项目357至项目38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包括与各向同性的第二聚合物光学层交替的各向同性的第一聚合物光学层。
项目387为项目357至项目38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通过光学干涉反射光。
项目388为项目357至项目38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反射至少80%具有第一偏振态的波长范围为约440纳米至600纳米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389为一种多层叠堆,包括:具有小于5%的总光学透射率的光学不透明层;设置在光学不透明层上的包括标记的信息层;以及多层膜,该多层膜设置在信息层上并且通过光学干涉反射电磁波谱的可见范围的第一区域中的两种相互正交的偏振态中的每一个的至少80%并且通过光学干涉透射电磁波谱的可见范围的其余区域中的两种相互正交的偏振态中的每一个的至少80%。
项目390为项目389所述的多层叠堆,还包括设置在多层叠堆的观察侧上用于散射光的光散射层。
项目391为项目389或项目39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可见范围的第一区域为红色区域。
项目392为项目389至项目39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可见范围的第一区域为绿色区域。
项目393为项目389至项目39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可见范围的第一区域为蓝色区域。
项目394为项目389至项目39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包括多层聚合物膜。
项目395为项目389至项目39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包括多层无机膜。
项目396为项目389至项目39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叠堆中的所有的两个相邻主表面的主要部分彼此直接物理接触。
项目397为项目39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叠堆中的所有的两个相邻主表面的至少50%彼此直接物理接触。
项目398为项目39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叠堆中的所有的两个相邻主表面的至少70%彼此直接物理接触。
项目399为项目39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叠堆中的所有的两个相邻主表面的至少90%彼此直接物理接触。
项目400为项目389至项目399所述的多层叠堆,在多层叠堆中的任两个相邻主表面之间没有气隙。
项目401为项目389至项目40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包括字母、单词、字母数字、符号、标志、文本、图片、图像和图案中的至少一种。
项目402为项目389至项目40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包括可见颜色标记。
项目403为项目389至项目40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包括包含标记的标记部分和不包含任何标记的背景部分。
项目404为项目40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部分包括第一颜色,第一颜色为黑色、红色、蓝色和绿色中的一个。
项目405为项目389至项目40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包括静态图像。
项目406为项目389至项目405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包括动态图像。
项目407为项目389至项目40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标记被印刷在多层膜的主表面上。
项目408为项目389至项目40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包括颜色。
项目409为项目389至项目408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为连续层。
项目410为项目389至项目409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层为不连续层。
项目411为项目389至项目41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信息被印刷在多层膜的主表面上。
项目412为项目389至项目41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反射至少90%具有第一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413为项目389至项目41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反射至少95%具有第一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414为项目389至项目41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反射至少80%具有正交于第一偏振态的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415为项目41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反射至少90%具有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416为项目414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反射至少95%具有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417为项目389至项目41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镜面反射至少80%具有第一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418为项目389至项目417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透射至少80%具有正交于第一偏振态的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419为项目418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透射至少90%具有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420为项目418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透射至少95%具有第二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421为项目389至项目420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包括与第二聚合物光学层交替的双折射的第一聚合物光学层。
项目422为项目389至项目42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包括与各向同性的第二聚合物光学层交替的各向同性的第一聚合物光学层。
项目423为项目389至项目42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通过光学干涉反射光。
项目424为项目389至项目423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多层膜反射至少80%具有第一偏振态的波长范围为约440纳米至600纳米的垂直入射光。
项目425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包括项目1至项目424中任一个所述的多层叠堆的表面。
项目426为项目1至项目424中任一个所述的多层叠堆,该多层叠堆具有的镜面适光反射率与总适光反射率的比至多为70%。
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用的表示结构尺寸、量和物理特性的所有数字应理解为都由术语“约”来修饰。因此,除非有相反的说明,否则在上述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示出的数值参数可根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使用本文公开的教导内容寻求获得的期望特性而变化。
除能够与本公开直接冲突的部分之外,本文中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及出版物全文以引用方式明确地并入本文中。虽然本文已经举例说明并描述了具体实施例,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知道,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用多种另选和/或等同形式的具体实施来代替所示出的和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申请旨在涵盖本文所讨论的具体实施例的任何调整或变型。因此,本公开旨在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的内容限制。

Claims (20)

1.一种多层叠堆,包括:
用于散射光的光散射层,所述光散射层设置在所述多层叠堆的观察侧上并被适配成面向观察者;
用于将信息显示给从所述观察侧观察所述多层叠堆的观察者的信息层,所述信息层设置在所述多层叠堆的背对所述观察侧的背侧上并被适配成背向观察者;以及
反射至少80%具有第一偏振态的垂直入射光的多层膜,所述多层膜设置在所述光散射层和所述信息层之间,观察者沿垂直于所述多层叠堆的第一方向比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成锐角的第二方向从所述观察侧观察所述多层叠堆更不易观察到所述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所述多层膜包括多层聚合物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所述多层膜包括多层无机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所述光散射层包括不散射光的至少一个第一区域和散射光的至少一个第二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所述光散射层的至少一个第一区域主要漫反射准直入射光并且所述光散射层的至少一个第二区域主要镜面反射准直入射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所述多层叠堆中的所有的两个相邻主表面的主要部分彼此直接物理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所述多层叠堆中的所有的两个相邻主表面的至少50%彼此直接物理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所述多层叠堆中的所有的两个相邻主表面的至少70%彼此直接物理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所述多层叠堆中的所有的两个相邻主表面的至少90%彼此直接物理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叠堆,在所述多层叠堆中的任两个相邻主表面之间没有气隙。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所述光散射层包括体光散射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所述体光散射层包括分散在粘结剂中的多个散射元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所述粘结剂和所述散射元件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至少为0.05。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所述粘结剂和所述散射元件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至少为0.1。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所述粘结剂和所述散射元件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在0.05至0.8的范围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所述粘结剂和所述散射元件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在0.1至0.5的范围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所述粘结剂和所述散射元件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在0.1至0.3的范围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所述体光散射层具有在100微米至250微米范围内的厚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所述多个散射元件包括多个有机颗粒。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层叠堆,其中所述多个散射元件包括多个无机颗粒。
CN201480053742.9A 2013-10-04 2014-10-03 装饰性微球制品 Active CN1055937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886964P 2013-10-04 2013-10-04
US61/886,964 2013-10-04
PCT/US2014/059015 WO2015051237A1 (en) 2013-10-04 2014-10-03 Decorative microsphere articl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93709A true CN105593709A (zh) 2016-05-18
CN105593709B CN105593709B (zh) 2018-11-09

Family

ID=51844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3742.9A Active CN105593709B (zh) 2013-10-04 2014-10-03 装饰性微球制品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880332B2 (zh)
EP (1) EP3052973A1 (zh)
JP (1) JP6461115B2 (zh)
KR (1) KR20160067139A (zh)
CN (1) CN105593709B (zh)
WO (1) WO201505123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67822A (zh) * 2018-06-15 2020-10-30 株式会社Lg化学 装饰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52973A1 (en) * 2013-10-04 2016-08-1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Decorative microsphere articles
KR20180004265A (ko) * 2015-05-11 2018-01-10 코닝 인코포레이티드 불투명한 스크린을 가진 표면 디스플레이 유닛
US10975844B2 (en) 2015-06-30 2021-04-13 Vestas Wind Systems A/S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generating wind turbine control schedules
JP2021160182A (ja) * 2020-03-31 2021-10-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加飾用積層フィルム
JP2021160181A (ja) * 2020-03-31 2021-10-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加飾用積層フィルム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2409A (zh) * 1996-08-06 1999-10-20 科罗布有限公司 用于流体产品的分配设备
US6208466B1 (en) * 1998-11-25 2001-03-2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ultilayer reflector with selective transmission
EP1389537A1 (en) * 2001-04-26 2004-02-18 Japan as represented by Secretary of Agency of Printing Bureau, Ministry of Finance Forgery preventing printed matter having flip-flop or color flip-flop characteristic
CN1232409C (zh) * 2001-02-16 2005-12-21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图案化荧光和非荧光着色剂的色移膜
CN100533264C (zh) * 2004-02-27 2009-08-26 伯斯有限公司 选择性反射
US8111352B2 (en) * 2004-07-21 2012-02-07 Rolic Ag Anisotropic optical device with varying local imagewis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CN102648427A (zh) * 2009-12-08 2012-08-22 3M创新有限公司 采用光导和低折射率膜的光学构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46853B2 (ja) 1987-09-03 1996-10-23 オーツタイヤ株式会社 装飾性ビーズコート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0795137B1 (en) 1994-11-29 1998-08-26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Transparent decorative article having an etched appearing/prismatic image thereon
EP0855043B1 (en) 1995-06-26 2003-02-05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Diffusely reflecting multilayer polarizers and mirrors
US5620775A (en) 1995-11-03 1997-04-15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Low refractive index glass microsphere coated article having a smooth surface and a method for preparing same
AU2515200A (en) * 1999-09-20 2001-04-2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films having at least one particle-containing layer
WO2001022130A1 (en) * 1999-09-20 2001-03-2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films having at least one particle-containing layer
JP5677933B2 (ja) 2008-03-25 2015-02-25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多層物品並びにその多層物品の製造及び使用方法
US8420217B2 (en) 2008-07-25 2013-04-1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lastic bonding films
JP5338193B2 (ja) * 2008-08-14 2013-11-1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表示体、粘着ラベル、転写箔及びラベル付き物品
CN102612664A (zh) * 2009-11-17 2012-07-25 3M创新有限公司 偏振敏感型前投影屏幕
EP3052973A1 (en) * 2013-10-04 2016-08-1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Decorative microsphere article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2409A (zh) * 1996-08-06 1999-10-20 科罗布有限公司 用于流体产品的分配设备
US6208466B1 (en) * 1998-11-25 2001-03-2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ultilayer reflector with selective transmission
CN1232409C (zh) * 2001-02-16 2005-12-21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图案化荧光和非荧光着色剂的色移膜
EP1389537A1 (en) * 2001-04-26 2004-02-18 Japan as represented by Secretary of Agency of Printing Bureau, Ministry of Finance Forgery preventing printed matter having flip-flop or color flip-flop characteristic
CN100533264C (zh) * 2004-02-27 2009-08-26 伯斯有限公司 选择性反射
US8111352B2 (en) * 2004-07-21 2012-02-07 Rolic Ag Anisotropic optical device with varying local imagewis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CN102648427A (zh) * 2009-12-08 2012-08-22 3M创新有限公司 采用光导和低折射率膜的光学构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67822A (zh) * 2018-06-15 2020-10-30 株式会社Lg化学 装饰构件
CN111867822B (zh) * 2018-06-15 2022-06-10 株式会社Lg化学 装饰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238768A1 (en) 2016-08-18
KR20160067139A (ko) 2016-06-13
CN105593709B (zh) 2018-11-09
JP6461115B2 (ja) 2019-01-30
EP3052973A1 (en) 2016-08-10
JP2017502320A (ja) 2017-01-19
WO2015051237A1 (en) 2015-04-09
US9880332B2 (en) 2018-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93709B (zh) 装饰性微球制品
US8684544B2 (en) Retroreflective member producing iridescent reflected light
CN100365074C (zh) 全介质光学衍射颜料
TW201738587A (zh) 偽裝濾光片
CN101946192B (zh) 回射制品以及包括球芯和两个同心光学干涉层的回射元件
TW574103B (en) Color shifting film with a plurality of fluorescent colorants
JP2019507899A (ja) 光学カモフラージュフィルター
JP2009078458A (ja) 干渉色膜を有する機器用筐体及び機器用装飾体
US20110170193A1 (en) Retroreflective articles in the form of garments, fibers and filaments
JP6766875B2 (ja) 積層塗膜及び塗装物
TW200407407A (en) Luminescent-film-coated product
TW201936372A (zh) 包含局部色層的暴露透鏡復歸反射物品
CN109564303A (zh) 反射型显示装置用光漫射膜层叠体及使用该层叠体的反射型显示装置
JP3432507B1 (ja) カラー再帰性反射材
WO1997001776A1 (en) Rainbow sheeting having distinct color changes and/or hidden images
JP2005338799A5 (zh)
WO1999005568A1 (fr) Ecran contenant du mica synthetique
CN110546556A (zh) 多层显示器中的衍射防眩
JP2021501918A (ja)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含むシステム
JP2007283161A (ja) 加飾成形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6438018B (zh) 叠层涂膜及涂装物
KR20060038815A (ko) 전면투사용 반사 스크린
KR19980018023A (ko) 광투과 및 반사형 필름
TWI410508B (zh) 薄膜結構
Rossing et al. Sources of Col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Krishnan Vivek

Inventor after: Matthew T Holbrooke

Inventor after: Wang Sharon

Inventor after: Toure Bo - B - Arabi

Inventor after: Mcman Steven J.

Inventor after: Kell, E, Seth

Inventor after: KONG STEVEN H

Inventor after: Kugel Alexander J.

Inventor before: Krishnan Vivek

Inventor before: Matthew T Holbrooke

Inventor before: Wang Sharon

Inventor before: Treasured draws T, and I compares

Inventor before: Mcman Steven J.

Inventor before: Kell, E, Seth

Inventor before: KONG STEVEN H

Inventor before: Kugel Alexander J.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