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80473B - 移动节点和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节点和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80473B
CN105580473B CN201480052941.8A CN201480052941A CN105580473B CN 105580473 B CN105580473 B CN 105580473B CN 201480052941 A CN201480052941 A CN 201480052941A CN 105580473 B CN105580473 B CN 1055804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mobile node
main control
layer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29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80473A (zh
Inventor
P.巴苏马利克
J.洛尔
铃木秀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 Patent Trust Inc
Original Assignee
Sun Patent Trus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 Patent Trust Inc filed Critical Sun Patent Trust Inc
Priority to CN20191034398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823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80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04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804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04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7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2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bearers or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6Transport layer protocols, e.g. TCP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over wirel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5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private Base Stations, e.g. femto Base Stations, home Node B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涉及在UE处于双重连接性且UE的PDCP层在MeNB与SeNB的上行中共享的情形下,在UE中执行的缓冲区状态报告和逻辑信道优先化程序的改善。根据本发明,引入比率,根据所述比率,所述PDCP的缓冲区值根据所述比率而在所述UE中在所述SeNB与所述MeNB之间拆分。

Description

移动节点和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移动台与基站之间进行通信的方法。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用于管理对移动台、优选地对能够同时连接到一个以上小区的移动台的资源分配的改进方法。本发明还提供用于与本文所描述的方法相关的移动台。
背景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
基于WCDMA无线电接入技术的第三代移动系统(3G)正大规模地部署在全球各地。增强或演进此技术的第一步骤需要引入HSDPA(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分组接入)和也称为HSU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上行分组接入)的增强型上行链路,从而提供具有高度竞争性的无线接入技术。为了应对不断增加的用户需求且相对于新的无线接入技术具有竞争性,3GPP引入了称为LTE的新移动通信系统。LTE被设计成满足下一个十年对于高速数据和媒体传输以及高容量语音支持的载波需要。提供高位率的能力是LTE的关键措施。
称为UTRA(Evolved 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演进型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和UTRAN(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关于LTE的WI(work item,工作项目)规范,最终公布为版本8(版本8LTE)。LTE系统表示高效的基于数据包的无线电接入和以低延迟和低成本提供完全基于IP的功能性的无线电接入网络。在LTE中,指定可扩充的多个发送带宽,例如1.4、3.0、5.0、10.0、15.0和20.0MHz,以便使用给定频谱实现灵活的系统部署。在下行中,采用基于OFDM(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多路复用)的无线接入,因为所述无线接入归因于低符号率而对MPI(multipath interference,多路径干扰)具有固有免疫力、使用CP(cyclicprefix,循环首码)且所述无线接入可应对不同发送带宽构成。在上行中采用基于SC-FDMA(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的无线接入,这是因为考虑到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的发送功率受限,而使提供宽区域覆盖优先于改进峰值数据速率。使用包含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的许多关键数据包无线接入技术,且在版本8LTE中实现高效的控制信令结构。
LTE架构
LTE总体架构在图1中示出,且E-UTRAN架构更详细地表示在图2中。 E-UTRAN由若干eNB组成,该eNB对朝向UE的E-UTRA用户平面 (PDCP/RLC/MAC/PHY)和控制平面(RRC)协议进行终端处理。eNB代管 PHY(Physical,物理)层、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层、 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层和PDCP(Packet data ControlProtocol,数据包数据控制协议)层,所述各层包含用户平面标头压缩和加密功能性。eNB还提供对应于控制平面的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功能性。eNB执行许多功能,包含无线资源管理、许可控制、调度、实行协商的UL QoS、小区信息广播、用户平面数据和控制平面数据的加密解密、以及DL/UL用户平面数据包标头的压缩/解压缩等。eNB通过X2接口彼此互连。eNB还通过S1接口连接到EPC(Evolved Packet Core,演进型数据包核心),更具体来说,通过S1-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性管理实体)连接到MME且通过S1-U连接到S-GW(Serving Gateway,服务网关)。 S1接口支持MME/服务网关与eNB之间的多对多关系(many-to-many relation)。SGW路由且转送用户数据包,同时还在eNB间交握时充当用于用户平面的移动性锚点且充当LTE与其它3GPP技术之间的移动性锚点(端接S4接口且中继2G/3G系统与PDN GW之间的业务)。对于闲置状态UE,SGW 终止DL数据路径且在用于UE的DL数据到达时触发寻呼。SGW管理且存储UE上下文,例如IP载荷服务的参数、网络内部路由信息。SGW还在合法截取的情况下执行用户业务的复制。
MME是用于LTE接入网络的关键控制节点。MME负责闲置模式UE跟踪和寻呼程序,其包含重新发送。MME涉及载荷启动/去启动过程,且还负责在初始附接时和涉及CN(CoreNetwork,核心网络)节点重新分配的LTE内交握时选择用于UE的SGW。MME负责验证用户(通过与HSS互动)。 NAS(Non-Access Stratum,非接入层)信令在MME处终止,且NAS还负责为UE产生及分配暂时识别码。NAS检查对UE的验证以待接于服务提供者的 PLMN(Public LandMobile Network,公共陆地移动网络)上且实行UE漫游限制。MME是网络中用于对NAS信令进行加密/完整性保护的终止点,且处置安全密钥管理。MME还支持信令的合法截取。MME还提供LTE与2G/3G 接入网络(其中S3接口终止于来自SGSN的MME处)之间的移动性的控制平面功能。MME还使S6a接口朝向用于漫游UE的归属HSS终止。
LTE中的分量载波结构
3GPP LTE系统的下行分量载波在时间-频率域中细分成所谓的子帧。在 3GPP LTE中,每一子帧划分成两个下行时隙,如图3中所示,其中第一下行时隙包括在第一OFDM符号内的控制信道区域(PDCCH区域)。每一子帧由时域中的给定数目的OFDM符号(3GPP LTE(版本8)中为12或14个OFDM符号)组成,其中每一OFDM符号横跨分量载波的整个带宽。OFDM符号也如图4中所示那样,各自由在相应NDL RB*NRB sc子载波上发送的数个调制符号组成。
假定多载波通信系统例如使用OFDM(例如用于3GPP LTE中),可由调度器指派的最小资源单位是一个“资源块”。如在图4中所例示那样, 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定义为时域中的NDL symb个连续 OFDM符号(例如7个OFDM符号)和频域中的NRB sc个连续子载波(例如,一分量载波有12个子载波)。在3GPP LTE(版本8)中,物理资源块因此由NDL symb *NRB sc个资源要素组成,对应于时域中的一个时隙和频域中的180kHz(关于下行资源栅格的进一步细节,请见例如3GPP TS 36.211,“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物理信道和调变(版本8)(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PhysicalChannels and Modulation(Release 8))”,章节6.2,可在http://www.3gpp.org获得且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一个子帧由两个时隙组成,因此当使用所谓的“常规”CP时在一个子帧中存在14个OFDM符号,且当使用所谓的“扩展”CP时在一个子帧中存在12 个OFDM符号。出于术语目的,在下文中,等效于跨越整个子帧的相同的 NRB sc个连续子载波的时间-频率资源被称为“资源块对”、或者等效的“RB对”或“PRB对”。
术语“分量载波”是指频域中的若干资源块的组合。在LTE的未来版本中,不再使用术语“分量载波”;替代地,所述术语改为“小区”,其是指下行与视情况选用的上行资源的组合。下行资源的载波频率与上行资源的载波频率之间的链接指示于在下行资源上发送的系统消息中。
对于分量载波结构的类似假设也适用于后续版本。
OSI层的一般概述
图4提供LTE架构的进一步论述所基于的OSI模型的简要概述。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模型或OSI参考模型)是对于通信和计算机网络协议设计的分层式抽象描述。OSI模型将系统的功能划分成一系列层。每一层具有如下特性:其仅使用下方层的功能,且仅将功能性导出到上方层。实施由一系列这种层组成的协议行为的系统称为“协议堆叠”或“堆叠”。其主要功能是在各层之间的联合上,指示一个层与另一层互动的规范。这意味着由一家制造商写入的层可以与来自另一家的层协作。出于本发明的目的,仅前三个层将在下文加以更详细地描述。
物理层或层1的主要目的是经由特定物理媒体(例如,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空中接口,等)传送信息(位)。物理层将数据转换或调制成经由通信信道发送的信号(或符号)。
数据链路层(或层2)的目的是通过将输入数据分解成数据帧 (SAR(SegmentationAnd Re-assembly,分段与重新汇编)功能)而以与特定物理层兼容的方式来塑造信息流。此外,数据链路层可通过请求重新发送丢失的帧而检测且校正潜在发送错误。数据链路层通常提供寻址机制,且可提供流量控制算法以便使数据速率适合接收器能力。如果共享媒体由多个发送器和接收器同时使用,那么数据链路层通常提供调节和控制对物理媒体的接入的机制。
由于数据链路层提供众多功能,因此数据链路层常常细分成子层(例如, UMTS中的RLC和MAC子层)。层2协议的典型实例是用于固定线路网络的 PPP/HDLC、ATM、帧中继以及用于无线系统的RLC、LLC或MAC。稍后给出关于层2的子层PDCP、RLC和MAC的更信息详细。
网络层或层3提供用于经由一个或多个网络将可变长度数据包从源传送到目的地同时维持传输层所请求的服务质量的功能和程序构件。通常,网络层的主要目的尤其是执行网络路由、网络分段和拥塞控制功能。网络层协议的主要实例是IP因特网协议或X.25。
关于层4到7,应注意,取决于应用和服务,有时难以将应用或服务归于OSI模型的特定层,这是因为在层3上方操作的应用和服务常常实施归于 OSI模型的不同层的多种功能。因此,尤其在基于TCP(UDP)/IP的网络中,层4和上方的层有时加以组合且形成所谓的“应用层”。
层服务和数据交换
在下文中,结合图5定义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SDU(service data unit,服务数据单元)和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为了以通用方式正式地描述数据包在OSI模型中的各层之间的交换,已介绍SDU和PDU实体。 SDU是依据层N+1处的协议发送的信息单元(数据/信息块),所述层N+1经由所谓的SAP(service access point,服务接入点)依据位于层N处的协议请求服务。PDU是在位于相同层N处的相同协议的发送器和接收器处的对等过程之间交换的信息单元。
PDU通常是通过由层特定标头继之以所接收SDU的经处理版本组成的有效负载部分形成且视情况通过尾部(trailer)终止。由于这些对等过程之间不存在直接实体连接(除了层1),因此PDU被转发到层N-1进行处理。因此,层N PDU从层N-1观点来看是SDU。
LTE层2—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协议堆叠
LTE层2用户平面/控制平面协议堆叠包括如图6中所示的三个子层: PDCP、RLC和MAC。如先前所解释,在发送侧,每一层从所述层提供服务的较高层接收SDU,且输出PDU到下方的层。RLC层从PDCP层接收数据包。这些数据包从PDCP观点来看称为PDCP PDU,且从RLC观点来看表示 RLC SDU。RLC层创建提供到下方的层(即,MAC层)的数据包。由RLC提供到MAC层的数据包从RLC观点来看是RLC PDU,且从MAC观点来看是 MAC SDU。
在接收侧,所述过程反转,其中每一层将SDU向上传递到上方的层,在所述上方的层处,SDU被接收为PDU。
尽管实体层本质上提供受涡轮码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检查)保护的位管道(bitpipe),但链路层协议通过增加可靠性、安全性和完整性而增强到上层的服务。此外,链路层负责多用户媒体接入和调度。LTE 链路层设计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在其宽范围的不同服务和数据速率下提供用于 IP(Internet Protocol,因特网协议)数据流的所需可靠性等级和延迟。明确地说,必须缩放协议开销。举例来说,宽泛地假定VoIP(voice over IP,IP语音)流可允许约100ms的延迟和高达百分之一的数据包丢失。另一方面,众所周知, TCP文件下载经由具有低带宽延迟产品的链路将更好地执行。因此,在极高数据速率(例如,100Mb/s)下的下载需要更低的延迟,此外,与比VoIP业务相比,IP数据包丢失更敏感。
大体上,这是通过LTE链路层的三个部分交缠的子层而实现。
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子层主要负责IP标头压缩和加密。此外,PDCP子层在eNB间交握的情况下支持无损移动性,且为较高层控制协议提供完整性保护。
RLC子层主要包括ARQ功能性且支持数据分段和串联。后两者独立于数据速率而使协议开销最小化。
最终,MAC子层提供HARQ,且负责媒体接入所需的功能性,例如调度操作和随机接入。图7示范性地描绘IP数据包经由链路层协议向下到物理层的数据流动。本图展示每一协议子层将其自身的协议标头添加到数据单元。
PDCP
PDCP层在控制平面中处理RRC消息且在用户平面中处理IP数据包。取决于无线载荷特性和相关联RLC实体(AM、UM、TM)的模式,由PDCP层的PDCP实体执行的主要功能是:
-标头压缩和解压缩(例如使用用于DRB(user plane data,用户平面数据) 的ROHC(Robust header compression,鲁棒性标头压缩)
-安全性功能:
-对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数据的加密和解密(对于SRB和DRB)
-对控制平面数据的完整性保护和验证(对于SRB)
-维持SRB和DRB的PDCP序号
-交握支持功能:
-按顺序递送和在对于AMD RB的交握时对用于上方的层的PDU的重新排序
-对映射在RLC AM(Acknowledged Mode,确认模式)上的用户平面数据的无损交握;包含对AM DRB的状态报告以及对用于AM DRB的较低层SDU 的重复消除
-归因于超时而舍弃用户平面数据(对于SRB和DRB)。
PDCP层管理用户平面以及控制平面中的数据流(仅对于使用 DCCH(Dedicatedcontrol Channel,专用控制信道)或DTCH(Dedicated Transport Channel,专用传输信道)的无线载荷)。PDCP层的架构对于用户平面数据与控制平面数据有所不同。在LTE中定义两个不同类型的PDCP PDU:PDCP 数据PDU和PDCP控制PDU。PDCP数据PDU用于控制和用户平面数据两者。PDCP控制PDU仅用以传输用于标头压缩和PDCP状态报告(在交握的情况下使用且因此仅用于用户平面内)的反馈信息。
缓冲区状态报告
缓冲区状态报告程序用以向服务eNB提供关于可用于在UE的UL缓冲区中发送的数据量的信息。RRC通过配置两个计时器periodicBSR计时器和 retxBSR计时器且通过对于每一逻辑信道视情况用信号表示将逻辑信道分配给LCG的logicalChannelGroup而控制BSR报告。
对于缓冲区状态报告程序,UE应考虑未挂起的所有无线载荷且可考虑挂起的无线载荷。
如果以下事件中的任一者发生,那么应触发BSR(Buffer Status Report,缓冲区状态报告):
-用于属于LCG的逻辑信道的UL数据变得可用于在RLC实体或PDCP 实体中发送考虑(应认为什么数据可用于发送的定义,其被指定在文献 TS36.321-a.4.0的章节5.4中),且数据属于优先级比属于任何LCG且其数据已经可用于发送的逻辑频道的优先级高的逻辑信道,或对于属于LCG的逻辑频道中的任一者无数据可用于发送,在该情况下,BSR在下文称为“常规 BSR”;
-分配UL资源,且填充位的数目等于或大于缓冲区状态报告MAC控制元素加上其子标头的大小,在所述情况下,BSR在下文称为“填充BSR”;
-retxBSR计时器过期,且UE对于属于LCG的逻辑频道中的任一者具有可用于发送的数据,在所述情况下,BSR在下文称为“常规BSR”;
-periodicBSR计时器过期,在所述情况下,BSR在下文称为“周期性 BSR”。
对于常规和周期性BSR:
-如果一个以上LCG具有可用于在发送BSR的TTI中发送的数据:报告长BSR;
-否则报告短BSR。
对于填充BSR:
-如果填充位的数目等于或大于短BSR加上其子标头的大小但小于长 BSR加上其子标头的大小:
-如果一个以上LCG具有可用于在发送BSR的TTI中发送的数据:报告具有最高优先级逻辑信道(具有可用于发送的数据)的LCG的截断BSR;
-否则报告短BSR。
-否则,如果填充位的数目等于或大于长BSR加上其子标头的大小:报告长BSR。
如果缓冲区状态报告程序确定已触发但未消除至少一个BSR:
-如果UE具有经分配用于针对此TTI的新发送的UL资源:
-指示多路复用和汇编程序产生BSR MAC控制元素;
-启动或重新启动periodicBSR计时器,在所有所产生的BSR都是截断 BSR时除外;
-启动或重新启动retxBSR计时器。
-否则,如果已触发常规BSR:
-如果未配置上行授予或归因于数据对于通过上层设置了逻辑信道SR 掩码(logicalChannelSR掩码)的逻辑信道变得可用于发送而不触发常规BSR:
-应触发调度请求。
MAC PDU应最多含有一个MAC BSR控制元素,甚至在到可发送BSR 的时间之前多个事件触发BSR时也是这样,在所述情况下,常规BSR和周期性BSR应先于填充BSR。
UE在收到在任何UL-SCH上发送新数据的许可之后重新启动retxBSR计时器。
在此子帧中的UL授予可适应可用于发送的所有待定数据但不足以额外适应BSRMAC控制元素加上其子标头的情况下,应消除所有触发的BSR。当BSR包含在用于发送的MACPDU中时,应消除所有触发的BSR。
UE在一TTI中应最多发送一个常规/周期性BSR。如果请求UE在一TTI 中发送多个MAC PDU,那么UE可在不含有常规/周期性BSR的MAC PDU 中的任一者中包含填充BSR。
在一TTI中发送的所有BSR始终反映已对于此TTI建置所有MAC PDU 之后的缓冲区状态。每一LCG应每TTI最多报告一个缓冲区状态值,且应在报告此LCG的缓冲区状态的所有BSR中报告此值。
注意:不允许填充BSR消除触发的常规/周期性BSR。仅针对特定MAC PDU触发填充BSR,且当已构建此MAC PDU时消除触发事项。
逻辑信道优先化
当执行新的发送时,应用LCP(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逻辑信道优先化)程序。
RRC通过针对每一逻辑信道用信号表示以下各者来控制上行数据的调度:
-优先级,其中增大的优先级值指示较低优先级等级,
-设定PBR(Prioritized Bit Rate,优先化位速率)的prioritisedBitRate,
-设定BSD(Bucket Size Duration,存储桶大小持续时间)的bucketSizeDuration。
UE保持每一逻辑信道j的可变Bj。在建立相关的逻辑信道时,Bj应初始化为零,且对于每一TTI递增乘积PBR×TTI持续时间,其中PBR是逻辑信道j的优先化位速率。然而,Bj的值决不能超过存储桶大小,且如果Bj的值大于逻辑信道j的存储桶大小,那么应将所述值设定为存储桶大小。逻辑信道的存储桶大小等于PBR×BSD,其中PBR和BSD是由上层配置。
当执行新的发送时,UE应执行以下逻辑信道优先化程序。
-UE应按以下步骤将资源分配到逻辑频道:
-步骤1:为Bj>0的所有逻辑信道按减小的优先级次序分配资源。如果无线载荷的PBR设定为“无限大”,那么UE应在满足较低优先级无线载荷的 PBR之前为可用于在无线载荷上发送的所有数据分配资源;
-步骤2:UE应使Bj递减在步骤1中提供给逻辑信道j的MAC SDU的总大小
注意:Bj的值也可以为负值。
-步骤3:如果有任何资源剩余,那么按严格减小的优先级次序(不管Bj 的值)提供给所有逻辑信道,直到用于那一逻辑信道的数据或UL授予耗尽(以先发生者为准)。配置有相等优先级的逻辑信道应同等地提供。
-UE在上文的调度程序期间还应遵循以下规则:
-如果整个SDU(或部分发送的SDU或重新发送的RLC PDU)适合于剩余资源,那么UE不应对RLC SDU(或部分发送的SDU或重新发送的RLC PDU) 进行分段;
-如果UE对来自逻辑信道的RLC SDU进行分段,那么UE应使分段的大小最大化以尽可能多地填充所述授予;
-UE应使数据的发送最大化。
UE不发送对应于被挂起的无线载荷的逻辑信道的数据(无线载荷被视为挂起时的条件定义于TS 36.331中)。
对于逻辑信道优先化程序,UE应按减小的次序考虑以下相对优先级:
-用于C-RNTI的MAC控制元素或来自UL-CCCH的数据;
-用于BSR的MAC控制元素,经包含用于填充的BSR除外;
-用于PHR或扩展PHR的MAC控制元素;
-来自任何逻辑信道的数据,来自UL-CCCH的数据除外;
-用于经包含用于填充的BSR的MAC控制元素。
当请求UE在一个TTI中发送多个MAC PDU时,可将步骤1至3和相关联规则独立地应用于每一授予或应用于授予的容量的总和。而且,处理授予的次序取决于UE实施方案。UE实施方案决定在请求UE在一个TTI中发送多个MAC PDU时在哪一MAC PDU中包含MAC控制元素。
LTE的进一步进展(LTE-A和3GPP版本12)
用于高级IMT的频谱是在世界无线通信会议2007(WRC-07)上决定的。尽管决定了用于高级IMT的总体频谱,但实际可用频率带宽根据每一地区或国家而不同。然而,根据可用频谱大纲的决定,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中开始了无线接口的标准化。在3GPP TSG RAN第39次会议中,在3GPP中批准通过了关于“E-UTRA的进一步进展(高级LTE)”的研究项目描述。所述研究项目涵盖E-UTRA的演进所要考虑的技术组件,以(例如)满足高级IMT的要求。
另外,在版本12中,在下文描述当前针对LTE所考虑的一个主要技术组件。
小型小区
对移动数据的暴涨需求正驱动着移动运营商将需要对较高容量和改善的 QoE(quality user experience,用户体验质量)的挑战性要求作出响应的变化。当前,使用LTE的第四代无线接入系统由全球的许多运营商部署以便较之于 3G/3.5G以较低潜时和更高效率提供较快接入。然而,预期的未来业务增加是如此之大,以致存在对于进一步网络密化以解决容量要求的大量需要,尤其是在产生最高业务量的高业务区域(热点区域)中。网络密化(增大网络节点的数目,且由此使它们物理上较接近于用户终端)是改善业务容量和扩展无线通信系统的可实现用户数据速率的关键。除了宏部署的直接密化以外,可通过部署在现有宏节点层的覆盖下的补充性低电力节点相应小型小区而实现网络密化。在此种异质部署中,低电力节点在本地提供极高业务容量和极高用户输送量,例如在室内和室外热点位置。
同时,宏层确保经由整个覆盖区域的服务可用性和QoE。换句话说,含有低电力节点的层还可称为提供本地区域接入,这与宽区域覆盖宏层形成对比。低电力节点相应小型小区的安装以及异质部署已经可以在LTE的第一版本以后进行。就此而言,在LTE的新近版本(即,版本10/11)中已指定数个解决方案。更具体来说,这些版本引入额外工具来解决异质部署中的层间干扰。为了进一步优化性能且提供具成本/能量效益的操作,小型小区需要进一步增强且在许多情况下需要与现有宏小区互动或补充现有宏小区。将在LTE版本 12和以后版本的进一步演进期间研究此种解决方案。明确地说,将在新的版本12 SI(studyitem,研究项目)“关于E-UTRA和E-UTRAN的小型小区增强的研究”的框架下考虑与低电力节点和异质部署相关的进一步增强。这些活动中的一些活动将集中于实现宏层与低功率层之间的甚至更高的交互运作程度,包含对低功率层和双层连接性的不同形式的宏辅助。双重连接性意味着装置具有到宏层和低功率层两者的同时连接。
小型小区增强SI内的部署情形
此章节描述对小型小区增强的SI中假定的部署情形。在以下情形中,采用分类为TR 36.932中的非理想空载的空载技术。在此研究中不采用可用以部署RRH(Remote RadioHead,远程无线头端)的光纤接入。不排除HeNB,但HeNB在部署情形和挑战方面与微微eNB并无区别,尽管HeNB的发送功率低于微微eNB的发送功率。考虑在图8A~图8D中说明的以下3个情形:
第一情形。第一情形是其中在相同载波频率(频率内)上的宏小区与小型小区经由非理想空载连接的部署情形。
第二情形。第二情形是其中不同载波频率(频率间)上的宏小区与小型小区经由非理想空载连接的部署情形。本质上存在此处称为情形2a和情形2b的两种第2情形,差异为在情形2b中考虑室内小型小区部署。
第三情形。第三情形是其中在一或多个载波频率上的仅小型小区经由非理想空载连接的部署情形。
取决于部署情形,存在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不同挑战/问题。在研究项目阶段期间,已对于对应部署情形识别出此种挑战且在TS 36.842中述及。那里可发现关于那些挑战/问题的更多细节。
为了解决在TS 36.842的章节5中描述的所识别的课题,除了在TR 36.932 中指定的要求以外,还在此研究中考虑以下设计目标。
在移动性鲁棒性方面:对于RRC_CONNECTED中的UE,通过小型小区部署实现的移动性性能应与仅宏网络的性能相当。
在归因于频繁交握而增加信令负载方面:任何新的解决方案不应导致CN 的过量信令负载增加。然而,还应考虑由小型小区增强引起的额外信令和用户平面业务负载。
在改善每用户输送量和系统容量方面:应以利用跨越宏小区和小型小区的无线资源以便实现类似于理想空载部署的每用户输送量和系统容量同时考虑QoS要求为目标。
LCP
应在UE和无线载荷之间谨慎地分配和使用有限的无线资源。在下行中, eNB是所有下行数据流经由无线接口发送到每一UE之前所经由的焦点。因此,eNB可作出关于应首先发送哪一下行数据的一致决策。然而,在上行中,每一UE仅基于其自身缓冲区中的数据和所分配无线资源来作出个别决策。为确保每一UE在使用所分配无线资源方面作出最好和最一致的决策,引入 LCP处理。LCP处理通过决定来自每一逻辑信道的数据量和应包含在MACPDU中的MAC控制元素的类型来用于MAC PDU构造。通过使用LCP处理, UE可以最好且最可预测的方式满足每一无线载荷的QoS。
在利用来自多个逻辑信道的数据构造MAC PDU时,最简单且最直观的方法是基于绝对优先级的方法,其中MAC PDU空间以减小的逻辑信道优先级次序分配给逻辑信道。即,在MAC PDU中首先提供来自最高优先级逻辑信道的数据,随后为来自次高优先级逻辑信道的数据,如此继续直到MAC PDU空间耗尽。尽管基于绝对优先级的方法在UE实施方面相当简单,但所述方法有时导致来自低优先级逻辑信道的数据的匮乏。匮乏意味着来自低优先级逻辑信道的数据因为来自高优先级逻辑信道的数据占用了所有MAC PDU空间而不可发送。
在LTE中,针对每一逻辑信道定义PBR,以便以重要性次序发送数据同时避免具有较低优先级的数据的匮乏。PBR是为逻辑信道保证的最小数据速率。即使逻辑信道具有低优先级,也至少分配小量MAC PDU空间以保证 PBR。因此,匮乏问题可通过使用PBR而得以避免。
以PBR构造MAC PDU由两个轮次组成。在第一轮次中,以减小的逻辑信道优先级次序提供给每一逻辑信道,但来自包含于MAC PDU中的每一逻辑信道的数据量最初限于对应于逻辑信道的配置PBR值的量。在所有逻辑信道已接受提供达到其PBR值之后,如果MAC PDU中留有空间,那么执行第二轮次。在第二轮次中,再次以减小的优先级次序提供给每一逻辑信道。第二轮次与第一轮次相比的主要差异是较低优先级的每一逻辑信道仅在较高优先级的所有逻辑信道不具有更多数据要发送时才可分配MAC PDU空间。 MAC PDU不仅可包含来自每一配置逻辑信道的MAC SDU而且包含MAC CE。除了填充BSR之外,MAC CE具有的优先级比来自逻辑信道的MAC SDU 高,因为MAC CE控制MAC层的操作。因此,当组成MAC PDU时,如果存在,MAC CE将首先包含在内且剩余空间用于来自逻辑信道的MAC SDU。接着,如果留有额外空间且额外空间足够大以包含BSR,那么填充BSR被触发且包含在MAC PDU中。
下表展示当产生MAC PDU时所考虑的优先级次序。在若干类型的MAC CE和来自逻辑信道的数据当中,C-RNTI MAC CE和来自UL-CCCH的数据具有最高优先级。C-RNTI MAC CE和来自UL-CCCH的数据从不包含于相同 MAC PDU中。不同于来自其它逻辑信道的数据,来自UL-CCCH的数据具有的优先级比其它MAC CE高。因为UL-CCCH使用SRB0传输RRC消息,因此UL-CCCH数据必须具有比其它数据高的优先级。通常,来自UL-CCCH 的数据是在RA程序期间传输,且来自UL-CCCH的MAC PDU的大小受到限制。ENB已知其存在的UE在RA程序期间使用C-RNTI MAC CE。由于 RA程序经受冲突,因此具有eNB可借以识别每一UE的方式是重要的。因此,需要UE在RA程序期间尽可能早地将其C-RNTI包含为其识别码。
[表1]
MAC CE和来自逻辑信道的数据的优先级次序
下文说明如何执行LTE MAC多路复用的实例。在此实例中,假定以下各者:
-存在三个信道:信道1具有最高优先级,信道2具有中等优先级,且信道3具有最低优先级;
-信道1、信道2和信道3已被指派PBR值。
在第一轮次中,根据优先级次序向每一信道提供高达等于PBR的数据量。在此第一轮次中,不提供给不具有任何配置PBR值的信道。此外,如果可用于信道的数据量小于PBR的配置值,那么向信道提供达到缓冲区中可用的数据量为止。因此,向每一信道分配MAC PDU中达到PBR的配置值的空间。
在第二轮次中,仅当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提供逻辑信道:
-在已提供了优先级比相关逻辑信道高的逻辑信道之后;
-MAC PDU中存在剩余空间;
-信道的缓冲区中存在可用数据。
因此,如果PDU中存在剩余空间,那么首先提供信道1。因为用于信道 1的缓冲区中的剩余数据大于MAC PDU中的剩余空间,因此MAC PDU中的所有剩余空间都分配给信道1。因为不存在更多空间,因此在第二轮次中不提供于信道2和3。
上文描述是通用原理且并不在每次组成新的MAC PDU时实行。每一 MAC SDU对应于一个RLC PDU,且一个RLC PDU包括至少1字节的RLC PDU标头。对于每一MAC SDU,存在对应的至少1字节MAC子标头。因此,每当来自一个逻辑信道的小量数据包含在MAC PDU中时,其将招致至少2字节的标头开销。如果上文多路复用原理适用于每一MAC PDU,那么由MACPDU中的每一逻辑信道的MAC子标头和RLC PDU标头引起的总体开销将为巨大的。因此,并非对于每一子帧应用上文PBR要求,最好是在长时间周期内满足PBR要求。为减少开销且防止过多分段,应用具有PBR的令牌-存储桶模型(token-bucket model)。
在令牌-存储桶模型中,每一逻辑信道与两个参数相关联: bucketSizeDuration和prioritizedBitRate。在此模型中,假定向每一逻辑信道给出在每一子帧中发送prioritizedBitRate量数据的权利。如果某一逻辑信道未完全使用在某一子帧中发送其prioritizedBitRate量数据的权利,那么剩余权利可使用于另一子帧中。发送权利可累积达 (prioritizedBitRate×bucketSizeDuration)量的数据。当用于逻辑信道的一些数据包含在MAC PDU中时,发送权利减小包含在MAC PDU中的数据量。为防止某些逻辑信道累积过多发送权利,参数bucketSizeDuration设定逻辑信道可累积发送权利的限制。经由此令牌-存储桶模型,UE可平均在长时间周期内而非每个子帧地满足PBR原理。
在下文中,提供逻辑信道优先化的实例。此处,对于给定逻辑信道,假定bucketSizeDuration是4ms(子帧)且prioritizedBitRate是1Kb/ms。因此,逻辑信道不能累积超过等于4Kb的发送权利。换句话说,即使来自逻辑信道的数据未发送达长时间,所述逻辑信道可发送的最大位数目仍为4Kb。在所述实例中,逻辑信道在第1子帧到第5子帧尚未发送任何数据。但,因为令牌存储桶的有限大小,逻辑信道到第5子帧时累积的最大令牌是4Kb。在第6 子帧中,已发送来自逻辑信道的3Kb数据。因为到第7子帧累积了等于1Kb 的令牌,因此逻辑信道在第7子帧结束时累积的总令牌是2Kb。因此,即使逻辑信道尚未发送任何数据,其由于所累积令牌而仍可在稍后时间进行大量发送,但不会比最大令牌多。
双重连接性
当前在3GPP RAN工作群组中论述的一个有希望的解决方案是所谓的“双重连接性”概念。术语“双重连接性”用以指代给定UE消耗由利用非理想空载连接的至少两个不同网络节点提供的无线资源的操作。本质上,UE与宏小区(宏eNB)和小型小区(次级eNB)两者连接。此外,UE的双重连接性所涉及的每一eNB可承担不同角色。那些角色未必取决于eNB的功率类别,且可在 UE之间不同。
由于研究项目当前处于极早期阶段,因此尚未决定双重连接性的细节。举例来说,尚未就架构达成一致。因此,许多问题/细节,例如协议增强,当前仍是开放的。图9展示双重连接性的某一示范性架构。其仅应理解为一个潜在选项。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特定网络/协议架构,而可一般性地应用。此处进行关于架构的以下假设:
-每载荷等级决策,其中为提供于每一数据包,C/U平面拆分
-作为实例,UE RRC信令和例如VoLTE等高QoS数据可由宏小区提供,而最大努力数据(best effort data)卸载到小型小区。
-载荷之间无耦合,因此在宏小区与小型小区之间不需要共同PDCP或 RLC
-RAN节点之间的较宽松协作
-SeNB不具有到S-GW的连接,即数据包通过MeNB转发
-小型小区对CN是透明的。
关于最后两个要点,应注意,还有可能SeNB直接与S-GW连接,即S1-U 在S-GW与SeNB之间。本质上,关于载荷映射/拆分存在三个不同的选项:
-选项1:S1-U也在SeNB中终止;
-选项2:S1-U终止于MeNB终止,在RAN中无载荷拆分;
-选项3:S1-U终止于MeNB终止,载荷在RAN中拆分。
图10描绘那三个选项,取U平面数据的下行方向作为实例。贯穿描述采用选项2,且选项2也在图中展示。
任何无线通信系统的共同问题是资源有限且不可能在所有时间分配和使用所有资源,由于存在这些资源的一个以上潜在寻求者。
此要求由于有限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必须在以下视角下进行而变得复杂:最少需要什么(资源)来提供于每一UE的载荷的协商一致的QoS,以及不同 UE可能经历不同无线信道,且因此将需要不同量的资源来满足甚至类似的需要。资源分配的决策针对每一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发送时间间隔) 而进行,用于LTE,TTI为1ms。因此,每1ms,网络需要决定其朝向存在一些数据要发送到网络的UE中的每一者分配多少DL资源。类似地,每1ms,网络需要决定其朝向具有信息要发送的UE中的每一者分配多少UL资源。
然而,DL不同于UL。在DL中,eNB能完整地看到所有UE和其载荷的要求。即,将针对每一UE的载荷中的每一者将多少数据发送到每一UE、无线条件如何(且因此哪些资源良好/不良)、QoS等等。然而,在UL中,网络不知UE在其UL载荷中的每一者上已发送多少数据。因此,其不能为此 UE的UL载荷中的每一者分配正确量的资源。
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可为分配“足够”量的资源到UE,使得将至少“在统计上”满足所有UL载荷。然而,由于资源有限,因此此举常意味着浪费此种资源,且由此一些其它UE/载荷将停止。处于此原因,当满足在3GPP TS 36.321-a40中的章节5.4.5中指定的某些条件时,UE不时地发送BSR,以使得网络能一定程度上了解关于UE的UL发送要求。
另一课题是网络必须确保UE实施方案不会任意地完全使用所提供的授予,这可能使得难以满足载荷的QoS。为此目的,关于UE应如何跨越其载荷使用授予定义某些规则。这称为LCP,因为这主要是关于维持实现无线载荷的不同逻辑信道之间的某一优先级。缓冲区状态报告和逻辑信道优先化两者都是LTE协议堆叠的MAC子层的功能。
举例来说,在LTE版本8/9中,每UE仅存在一个MAC实体运行LCP 以跨越所有载荷分配授予,即向RLC实体中的每一者通知所得授予。即使当在LTE中引入载波聚合且结果同时从一个以上小区接收授予,单个MAC实体仍负责运行LCP且将可应用授予分配给每一RLC实体。此情况示于图11 的图中。
随着小型小区增强的引入,在可能架构选项中的一者中,有可能物理资源由一个以上小区分配给对应MAC实体。换句话说,在UE中存在的MAC 实体可与UL中的参与小区的数目一样多。例如图12中所说明的那样,由于这些MAC可运行它们自己的LCP或报告BSR,且向其对应RLC实体中的每一者通知所得授予,因此这从LCP/BSR报告观点来说不是问题。
例如,这是图13中展示的架构选项2(例如2C)中的情境。在架构选项2C 中,特定载荷的空中接口发送完全是经由特定小区;在图13的图中,左侧载荷发送是经由MeNB物理资源,且右侧载荷发送是经由SeNB物理资源。协议堆叠的对应UE侧情景展示于图14中。
示于图15和图16中的架构选项3(例如3C)中存在问题。明确地说,在选项3C中,小区1和小区2中的MAC由于尚未定义规则而不知道其应对于共享(虚线)载荷分配多少授予。因此,按如今,如果这些MAC调度器严格运行LCP,那么其可能最终过度分配授予(例如,分配到无线载荷的每一授予等于“prioritisedBitRate”)到现在将两次接收授予的虚线载荷。另一方面,其挫败了小型小区增强的基本目的,由于网络可能想要经由小区2(由于此小区是用于卸载增益的小区)分配待发送的最大数据。
类似地,不清楚将对于可用于发送的对应于虚线载荷的数据如何报告缓冲区状态。缓冲区状态报告程序用以向提供eNB提供关于可用于在UE的UL 缓冲区中发送的数据量的信息。可用于发送的数据量是PDCP中可用于发送的数据与RLC实体中可用于发送的数据的总和(其细节在3GPP文献TS 36.322和36.323中可为公众所用)。另外,由于(如图16中所示)PDCP是共同实体,因此拆分虚线载荷的个别RLC实体(即MeNB的RLC和SeNB的RLC) 从PDCP导出其SDU。因此,遵循本规范,对于可用于发送的数据,能够使尚未提交到RLC的相同PDCP SDU和PDCP PDU相对于每一MAC实体或小区计为两倍。
因此,优选的设定是,UE可与至少两个小区通信同时避免至少一些上文所说明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211,"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Access(E-UTRA);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Release 8),"version 8.9.0,December 2009
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6.321,"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Access(E-UTRA);Medium Access Control(MAC);Protocol specification (Release10),"version 10.4.0,December 2011
非专利文献3:3GPP TS 36.331,"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Access(E-UTRA);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Protocol specification (Release10),"version 10.10.0,March 2013
非专利文献4:3GPP TR 36.932,"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Access Network;Scenarios and Requirements for Small Cell Enhancements for E-UTRA and E-UTRAN(Release 12),"version 1.0.0,December 2012
非专利文献5:3GPP TS36.842,"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Study on Small Cell Enhancements for E-UTRA and E-UTRAN-Higher layeraspects(Release 12),"version 0.2.0,May 2013
非专利文献6:3GPP TS 36.322,"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Radio LinkControl(RLC)protocol specification(Release 10),"version 10.0.0, December 2010
非专利文献7:3GPP TS 36.323,"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specification(Release 11),"version 11.0.0,September 2012
发明内容
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启示来克服上述缺点。通过从属权利要求的启示实现进一步其他的优点。
本发明的一个非限制性和示范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节点的通信方法. 其能够通过使用跨越主控基站和次级基站拆分出的拆分载荷,而与所述主控基站和所述次级基站连接,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 (PDCP)层,被在所述主控基站与所述次级基站之间的所述拆分载荷所共享,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由所述移动节点基于拆分比率,在所述主控基站与所述次级基站之间,将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层的总缓冲区占用拆分成所述主控基站的第一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以及所述次级基站的第二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由所述移动节点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生成所述主控基站的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且基于所述第二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生成所述次级基站的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以及由所述移动节点将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发送到所述主控基站,且将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发送到所述次级基站。
根据可补充或替代上文而使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替代且有利变形方式,定义特定拆分比率,以使得所述第一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和第二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中的一者等于所述拆分载荷的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层的所述总缓冲区占用,且所述第一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和所述第二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中的另一者等于零,优选地所述特定拆分比率是1:0或0:1。
根据可补充或替代上文而使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替代且有利变形方式,当以所述特定拆分比率设定时,所述移动节点除了发送到各个基站的无线链路控制上行数据之外,根据所述特定拆分比率而将由所述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层处理过的所有上行数据发送到所述主控基站或所述次级基站。
根据可补充或替代上文而使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替代且有利变形方式,当以所述特定拆分比率设定时,所述移动节点根据所述特定拆分比率而停止到所述主控基站或所述次级基站的由所述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层处理过的上行数据的所述拆分载荷。
根据可补充或替代上文而使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替代且有利变形方式,通过所述主控基站向所述移动节点通知如下情况:如何通过与所述拆分载荷相关联的信息元素中的旗标,而在所述主控基站与所述次级基站之间拆分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层的所述总缓冲区占用。
根据可补充或替代上文而使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替代且有利变形方式,第一无线链路控制层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用于至所述主控基站的所述拆分载荷,第二无线链路控制层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用于至所述次级基站的所述拆分载荷,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是由所述移动节点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与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第一无线链路控制层的缓冲区占用值的总和而生成,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是由所述移动节点基于所述第二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与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第二无线链路控制层的缓冲区占用值的总和而生成。
根据可补充或替代上文而使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替代且有利变形方式,定义特定拆分比率,以使所述第一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和所述第二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中的一者等于所述拆分载荷的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层的所述总缓冲区占用,且所述第一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和所述第二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中的另一者等于零,在所述第一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或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是零的情况下,不发送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或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
根据可补充或替代上文而使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替代且有利变形方式,所述移动节点将关于在所述移动节点中接收到的发送控制协议下行数据的所述发送控制协议层的所有确认响应发送到所述主控基站,而与是否通过所述移动节点将剩余上行数据发送到所述主控基站无关。
根据可补充或替代上文而使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替代且有利变形方式,所述移动节点的所述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层检测发送控制协议确认,且在内部将检测到的所述发送控制协议确认转发到低位层以经由信道发送到所述主控基站。
根据可补充或替代上文而使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替代且有利变形方式,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的计算,考虑与所述拆分比率无关而将所述发送控制协议层的所有所述确认发送到所述主控基站。
根据可补充或替代上文而使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替代且有利变形方式,还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所述移动节点基于以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所报告的至所述主控基站的所述拆分载荷的所述缓冲区占用值,执行至所述主控基站的所述拆分载荷的第一逻辑信道优先化处理;以及通过所述移动节点基于以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所报告的至所述次级基站的所述拆分载荷的所述缓冲区占用值,执行至所述次级基站的所述拆分载荷的第二逻辑信道优先化处理。
根据可补充或替代上文而使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替代且有利变形方式,通过将资源提供到至所述主控基站的所述拆分载荷而在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优先化处理中考虑以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所报告的所述缓冲区占用值,所述值最大达到由用于至所述主控基站的所述拆分载荷的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所报告的所述缓冲区占用值,通过将资源提供到至所述次级基站的所述拆分载荷而在所述第二逻辑信道优先化处理中考虑意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所报告的所述缓冲区占用值,所述值最大达到随由用于到所述次级基站的所述拆分载荷的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所报告的所述缓冲区占用值。
根据可补充或替代上文而使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替代且有利变形方式,第一媒体接入控制层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用于到所述主控基站的所述拆分载荷,且第二媒体接入控制层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用于到所述次级基站的所述拆分载荷,所述通信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当归因于数据到达所述拆分载荷的所述缓冲区中而在所述第一媒体接入控制层中触发缓冲区状态报告时,通过所述第一媒体接入控制层触发在用于所述拆分载荷的所述第二媒体接入控制层中的所述缓冲区状态报告;以及当归因于数据到达所述拆分载荷的所述缓冲区中而在所述第二媒体接入控制层中触发缓冲区状态报告时,通过所述第二媒体接入控制层触发在用于所述拆分载荷的所述第一媒体接入控制层中的所述缓冲区状态报告。
根据可补充或替代上文而使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替代且有利变形方式,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是通过所述第一媒体接入控制层在被触发时产生,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是通过所述第二媒体接入控制层在被触发时产生,或者,在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调度为在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之前发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通过所述第一媒体接入控制层在将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调度为发送到所述主控基站时产生,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通过所述第二媒体接入控制层在将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调度为发送到所述主控基站时产生,或者,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通过所述第一媒体接入控制层在将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调度为发送到所述主控基站时产生,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是通过所述第二媒体接入控制层在将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调度为发送到所述次级基站时产生,或者,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通过所述第一媒体接入控制层在将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调度为发送到所述主控基站时或在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是在所述第一媒体接入控制层处触发时产生,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通过所述第二媒体接入控制层在将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调度为发送到所述次级基站时产生,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包含未由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进行报告的数据的值。
根据可补充或替代上文而使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替代且有利变形方式,第一媒体接入控制层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到所述主控基站的所述拆分载荷,且第二媒体接入控制层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到所述次级基站的所述拆分载荷。由于数据到达所述拆分载荷的所述缓冲区中而在所述第一MAC层中触发缓冲区状态报告。由于数据到达所述拆分载荷的所述缓冲区中而在所述第二媒体接入控制层中触发缓冲区状态报告。
所述实施例进一步提供移动节点,通过使用跨越主控基站和次级基站拆分的拆分载荷而连接到所述主控基站和所述次级基站,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层,被在所述主控基站与所述次级基站之间的所述拆分载荷所共享,所述移动节点包括:处理器,基于拆分比率,在所述主控基站与所述次级基站之间,将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层的总缓冲区占用拆分成所述主控基站的第一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和所述次级基站的第二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
处理器,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生成所述主控基站的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基于所述第二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生成所述次级基站的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以及发送器,适于将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发送到所述主控基站,且将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发送到所述次级基站。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节点的通信方法,其能够通过使用由主控基站和次级基站共享的逻辑信道连接到所述主控基站和所述次级基站。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且对于所述共享逻辑信道在所述主控基站与所述次级基站之间共享。所述移动节点基于拆分缓冲区比率在所述主控基站与所述次级基站之间将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PDCP层的总缓冲区占用拆分成所述主控基站的第一 PDCP缓冲区占用值和所述次级基站的第二PDCP缓冲区占用值。所述移动节点基于所述第一PDCP缓冲区占用值产生用于所述主控基站的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且基于所述第二PDCP缓冲区占用值产生用于所述次级基站的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所述移动节点将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发送到所述主控基站,且将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发送到所述次级基站。
根据可补充或替代上文而使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利变形方式,所述拆分缓冲区比率是通过所述主控基站优选地基于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确定:通过所述次级基站处置的负载、卸载要求、信道条件、提供质量。所述所确定的拆分缓冲区比率优选地使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媒体接入控制MAC信令而从所述主控基站发送到所述移动节点和/或所述次级基站。
根据可补充或替代上文而使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利变形方式,所述拆分缓冲区比率是通过所述移动节点优选地基于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确定:所述移动节点分别与所述主控基站和次级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的无线阈值、由所述移动节点接收的过去资源授予。所述所确定的拆分缓冲区比率优选地使用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或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信令而从所述移动节点发送到所述主控基站和/或所述次级基站。
根据可补充或替代上文而使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利变形方式,第一无线链路控制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层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用于到所述主控基站的所述共享逻辑信道,且第二RLC层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用于到所述次级基站的所述共享逻辑信道。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是由所述移动节点基于所述第一PDCP缓冲区占用值与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第一RLC层的第一PDCP缓冲区占用值的总和而产生。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是由所述移动节点基于所述第二PDCP缓冲区占用值与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第二RLC层的缓冲区占用值的总和而产生。
根据可补充或替代上文而使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利变形方式,所述移动节点可通过使用多个在所述主控基站与所述次级基站之间共享的逻辑信道而连接到所述主控基站和所述次级基站。所述拆分缓冲区比率仅应用于所述多个共享逻辑信道中的一个或一组逻辑信道,或所述拆分缓冲区比率应用于所有所述多个共享逻辑信道。
根据可补充或替代上文而使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利变形方式,确定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PDCP层和所述RLC层的总缓冲区占用是否超过预定阈值。如果是,那么执行拆分所述总缓冲区占用、产生和发送所述第一和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的步骤。如果否,那么不执行拆分所述总缓冲区占用、产生和发送所述第一和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的步骤,且所述移动节点产生其上行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且将所述上行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仅发送到所述主控基站或次级基站中的一者。
根据可补充或替代上文而使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利变形方式,所述移动节点将所述主控基站的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发送到所述次级基站,优选地供所述次级基站估计所述移动站在接下来的几个子帧中可能从所述主控基站分配的资源的量。所述移动节点将所述次级基站的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发送到所述主控基站,优选地供所述主控基站估计所述移动站在接下来的几个子帧中可能从所述次级基站分配的资源的量。
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一种移动节点,其能够通过使用由主控基站和次级基站共享的逻辑信道连接到所述主控基站和所述次级基站。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PDCP层对于所述共享逻辑信道在所述主控基站与所述次级基站之间共享。所述移动节点的处理器基于拆分载荷缓冲区比率在所述主控基站与所述次级基站之间将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PDCP 层的总缓冲区占用拆分成用于所述主控基站的第一PDCP缓冲区占用值和用于所述次级基站的第二PDCP缓冲区占用值。所述移动节点的处理器基于所述第一PDCP缓冲区占用值产生用于所述主控基站的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且基于所述第二PDCP缓冲区占用值产生用于所述次级基站的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所述移动节点的发送器将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发送到所述主控基站,且将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发送到所述次级基站。
根据可补充或替代上文而使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利变形方式,所述移动节点的接收器优选地使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媒体接入控制MAC 信令从所述主控基站接收由所述主控基站确定的所述拆分缓冲区比率。
根据可补充或替代上文而使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利变形方式,所述拆分缓冲区比率是通过所述移动节点优选地基于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确定:所述移动节点分别与所述主控基站和次级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的无线阈值、由所述移动节点接收的过去资源授予。所述发送器优选地使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媒体接入控制MAC信令将所述所确定的拆分缓冲区比率发送到所述主控基站和/或所述次级基站。
根据可补充或替代上文而使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利变形方式,第一无线链路控制RLC层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用于到所述主控基站的所述共享逻辑信道,且第二RLC层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用于到所述次级基站的所述共享逻辑信道。所述处理器基于所述第一PDCP缓冲区占用值与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第一RLC层的缓冲区占用值的总和而产生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所述处理器基于所述第二PDCP缓冲区占用值与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第二 RLC层的缓冲区占用值的总和而产生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
根据可补充或替代上文而使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利变形方式,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PDCP层和所述RLC层的总缓冲区占用是否超过预定阈值。若是,则执行拆分所述总缓冲区占用、产生和发送所述第一和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的步骤。若否,那么不执行拆分所述总缓冲区占用、产生和发送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和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的步骤,且所述移动节点产生其上行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且将所述上行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仅发送到所述主控基站或次级基站中的一者。
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一种供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主控基站,其中移动节点通过使用由所述主控基站与次级基站共享的逻辑信道而连接到所述主控基站和所述次级基站。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层 (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PDCP)对于所述共享逻辑信道在所述主控基站与所述次级基站之间共享。所述主控基站的处理器优选地基于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确定拆分缓冲区比率:通过所述次级基站处置的负载、卸载要求、信道条件、提供质量。所述拆分缓冲区比率用于供所述移动节点基于所述拆分缓冲区比率在所述主控基站与所述次级基站之间将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PDCP层的总缓冲区占用拆分成用于所述主控基站的第一PDCP缓冲区占用值和用于所述次级基站的第二PDCP缓冲区占用值。所述发送器优选地使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媒体接入控制MAC信令将所述所确定的拆分缓冲区比率发送到所述移动节点和/或所述次级基站。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可通过使用由主控基站和次级基站共享的逻辑信道连接到所述主控基站和所述次级基站的移动节点的方法。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PDCP层对于所述共享逻辑信道在所述主控基站与所述次级基站之间共享。第一无线链路控制RLC层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用于到所述主控基站的所述共享逻辑信道,且第二RLC层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用于到所述次级基站的所述共享逻辑信道。所述移动节点将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PDCP层的总缓冲区占用值、所述第一RLC层的缓冲区占用值和所述第二RLC层的缓冲区占用值发送到所述主控基站和/或所述次级基站。所述主控基站或所述次级基站基于所述所接收的所述PDCP层的总缓冲区占用值、所述第一RLC层的缓冲区占用值和所述第二RLC层的缓冲区占用值确定拆分比率。所述所确定的拆分比率发送到所述主控基站和所述次级基站中的另一者。所述主控基站和次级基站分别基于所述拆分比率执行对于所述共享逻辑信道的上行资源分配,使得针对如由所述所接收的所述 PDCP层的总占用值所指示的数据对于所述共享逻辑信道的所述上行资源分配根据所述拆分比率而在所述主控基站与所述次级基站之间拆分。
根据可补充或替代上文而使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利变形方式,所述主控基站配置所述共享逻辑信道在逻辑信道群组内是唯一的。
根据可补充或替代上文而使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利变形方式,所述移动节点优选地基于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而确定将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 PDCP层的所述总缓冲区占用值、所述第一RLC层的所述缓冲区占用值和所述第二RLC层的所述缓冲区占用值发送到哪一基站:
-从所述次级基站和主控基站接收的过去资源分配,
-无线链路阈值,
-缓冲区占用量,
-来自次级基站或主控基站的先前资源分配是否足够移动节点发送所有数据。
根据可补充或替代上文而使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利变形方式,所述移动节点确定将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PDCP层的所述总缓冲区占用值、所述第一RLC层的所述缓冲区占用值和所述第二RLC层的所述缓冲区占用值发送到哪一基站。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提供一种可通过使用由主控基站和次级基站共享的逻辑信道连接到所述主控基站和所述次级基站的移动节点。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PDCP层对于所述共享逻辑信道在所述主控基站与所述次级基站之间共享。第一无线链路控制RLC层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用于到所述主控基站的所述共享逻辑信道,且第二RLC层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用于到所述次级基站的所述共享逻辑信道。所述移动节点的发送器将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PDCP层的总缓冲区占用值、所述第一RLC层的缓冲区占用值和所述第二RLC层的缓冲区占用值发送到所述主控基站和所述次级基站,以使所述主控或次级基站确定拆分比率,基于所述拆分比率,对于所述共享逻辑信道的上行资源分配分别由所述主控基站与次级基站执行,使得针对如由所述所接收的所述PDCP层的总占用值所指示的数据对于所述共享逻辑信道的所述上行资源分配根据所述拆分比率而在所述主控基站与所述次级基站之间拆分。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主控基站,其中移动节点可通过使用由所述主控基站与次级基站共享的逻辑信道而连接到所述主控基站和所述次级基站。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 PDCP层对于所述共享逻辑信道在所述主控基站与所述次级基站之间共享。第一无线链路控制RLC层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用于到所述主控基站的所述共享逻辑信道,且第二RLC层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用于到所述次级基站的所述共享逻辑信道。所述主控基站的接收器从所述移动节点接收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PDCP层的总缓冲区占用值、所述第一RLC层的缓冲区占用值和所述第二RLC层的缓冲区占用值。所述主控基站的处理器基于所述所接收的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PDCP层的总缓冲区占用值、所述第一RLC层的缓冲区占用值和所述第二RLC层的缓冲区占用值而确定拆分比率。所述主控基站的发送器将所述所确定的拆分比率发送到所述次级基站。所述处理器基于所述拆分比率执行对于所述共享逻辑信道的上行资源分配,使得针对如由所述所接收的所述PDCP层的总占用值所指示的数据对于所述共享逻辑信道的所述上行资源分配根据所述拆分比率而在所述主控基站与所述次级基站之间拆分。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节点的通信方法,其能够通过使用由主控基站和次级基站共享的逻辑信道连接到所述主控基站和所述次级基站。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PDCP层对于所述共享逻辑信道在所述主控基站与所述次级基站之间共享。用于逻辑信道优先化LCP处理的优先化位速率参数拆分成用于到所述主控基站的所述共享逻辑信道的LCP处理的第一优先化位速率参数和用于到所述次级基站的所述共享逻辑的LCP处理的第二优先化位速率参数,所述移动节点基于所述第一优先化位速率参数执行用于到所述主控基站的所述共享逻辑信道的第一LCP处理。所述移动节点基于所述第二优先化位速率参数执行用于到所述次级基站的所述共享逻辑信道的第二LCP处理。
根据可补充或替代上文而使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利变形方式,所述第一LCP处理是由所述移动节点中负责所述主控基站的媒体接入控制MAC 实体执行,且所述LCP处理是由所述移动节点中负责所述次级基站的MAC 实体执行。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可通过使用由主控基站和次级基站共享的逻辑信道连接到所述主控基站和所述次级基站的移动节点。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PDCP层对于所述共享逻辑信道在所述主控基站与所述次级基站之间共享。所述移动节点的处理器将用于逻辑信道优先化 LCP处理的优先化位速率参数拆分成用于到所述主控基站的所述共享逻辑信道的LCP处理的第一优先化位速率参数和用于到所述次级基站的所述共享逻辑的LCP处理的第二优先化位速率参数。所述处理器基于所述第一优先化位速率参数执行用于到所述主控基站的所述共享逻辑信道的第一LCP处理,且基于所述第二优先化位速率参数执行用于到所述次级基站的所述共享逻辑信道的第二LCP处理。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节点的通信方法,其能够通过使用由主控基站和次级基站共享的逻辑信道连接到所述主控基站和所述次级基站的。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PDCP层对于所述共享逻辑信道在所述主控基站与所述次级基站之间共享。所述移动节点基于优先化位速率参数执行用于到所述主控基站或所述次级基站的所述共享逻辑信道的第一逻辑信道优先化LCP处理,包含由所述移动节点基于所述第一LCP处理更新所述优先化位速率参数。在由所述移动节点完成所述第一LCP处理之后,所述移动节点基于所述经更新优先化位速率参数执行到另一基站的所述共享逻辑信道的第二LCP处理。
根据可补充或替代上文而使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利变形方式,所述移动节点根据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确定用于所述共享逻辑信道的所述第一 LCP处理是针对所述主控基站还是所述次级基站:
-所述第一LCP处理始终用于到所述次级基站的所述共享逻辑信道,而所述第二LCP处理始终用于到所述主控基站的所述共享逻辑信道,
-所述第一LCP处理始终用于到所述主控基站的所述共享逻辑信道,而所述第二LCP处理始终用于到所述次级基站的所述共享逻辑信道,
-随机确定,
-基于从所述主控基站和所述次级基站接收的先前上行资源分配,
-基于用于到所述主控基站的所述共享逻辑信道的LCP处理的未满足优先化位速率的量,和/或基于用于到所述次级基站的所述共享逻辑信道的LCP 处理的未满足优先化位速率的量。
根据可补充或替代上文而使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利变形方式,执行所述第一和第二LCP处理的步骤是由所述移动节点在每一发送时间间隔执行。
此另一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一种可通过使用由主控基站和次级基站共享的逻辑信道连接到所述主控基站和所述次级基站的移动节点。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PDCP层对于所述共享逻辑信道在所述主控基站与所述次级基站之间共享。所述移动节点的处理器基于优先化位速率参数执行用于到所述主控基站或所述次级基站的所述共享逻辑信道的第一逻辑信道优先化LCP处理,包含由所述移动节点基于所述第一LCP处理更新所述优先化位速率参数。在完成所述第一LCP处理之后,所述处理器基于所述经更新优先化位速率参数执行到另一基站(次级基站或主控基站)的所述共享逻辑信道的第二LCP处理。
根据可补充或替代上文而使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利变形方式,执行所述第一LCP处理和所述第二LCP处理的步骤是由所述移动节点的处理器在每一发送时间间隔执行。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节点的通信方法,其能够通过使用由主控基站和次级基站共享的逻辑信道连接到所述主控基站和所述次级基站的。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PDCP层对于所述共享逻辑信道在所述主控基站与所述次级基站之间共享。所述移动节点中的第一媒体接入控制MAC实体负责执行关于所述主控基站的逻辑信道优先化LCP处理。所述移动节点中的第二MAC实体负责执行关于所述次级基站的LCP处理。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第一MAC实体或所述第二MAC实体中的一者在特定第一数目个发送时间间隔期间执行用于所述共享逻辑信道的第一LCP处理。在特定第一数目个发送时间间隔期间执行所述第一LCP处理之后,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第一MAC实体或所述第二MAC实体中的另一者在特定第二数目个发送时间间隔期间执行用于所述共享逻辑信道的第二LCP处理。
根据可补充或替代上文而使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利变形方式,所述第一MAC实体或所述第二MAC实体中的另一者在所述第一数目个发送时间间隔期间执行用于不同于所述共享逻辑信道的其它逻辑信道的第三LCP处理。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第一MAC实体或所述第二MAC实体中的一者在所述第二数目个发送时间间隔期间执行用于不同于所述共享逻辑信道的其它逻辑信道的第四LCP处理。
此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一种移动节点,其能够通过使用由主控基站与次级基站共享的逻辑信道而连接到所述主控基站和所述次级基站。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PDCP层对于所述共享逻辑信道在所述主控基站与所述次级基站之间共享。所述移动节点中的第一媒体接入控制MAC实体负责执行关于所述主控基站的逻辑信道优先化LCP处理。所述移动节点中的第二MAC实体负责执行关于所述次级基站的LCP处理。所述移动节点的处理器经由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第一MAC实体或所述第二MAC实体中的一者在特定第一数目个发送时间间隔期间执行用于所述共享逻辑信道的第一 LCP处理。在特定第一数目个发送时间间隔期间执行所述第一LCP处理之后,所述处理器经由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第一MAC实体或所述第二MAC实体中的另一者在特定第二数目个发送时间间隔期间执行用于所述共享逻辑信道的第二LCP处理。
根据可补充或替代上文而使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利变形方式,所述处理器经由所述第一MAC实体或所述第二MAC实体中的另一者在所述第一数目个发送时间间隔期间执行用于不同于所述共享逻辑信道的其它逻辑信道的第三LCP处理。所述处理器经由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第一MAC实体或所述第二MAC实体中的一者在所述第二数目个发送时间间隔期间执行用于不同于所述共享逻辑信道的其它逻辑信道的第四LCP处理。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节点的通信方法,其能够通过使用由主控基站和次级基站共享的逻辑信道连接到所述主控基站和所述次级基站。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对于所述共享逻辑信道在所述主控基站与所述次级基站之间共享。所述主控基站关于所述主控基站的多个逻辑信道(包含所述共享逻辑信道)确定对所述移动节点的第一资源分配,且将所述第一资源分配发送到所述移动节点。所述次级基站关于所述次级基站的所述多个逻辑信道(包含所述共享逻辑信道)确定对于所述移动节点的第二资源分配,且将所述第二资源分配发送到所述移动节点。所述移动节点基于所述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分配确定所述多个逻辑信道中的每一者(所述共享逻辑信道除外)的未满足优先化位速率或剩余缓冲区的量。所述移动节点以其中具有最高未满足优先化位速率的逻辑信道是第一者的逻辑信道次序将关于所述共享逻辑信道而来自所述所接收第一资源或所接收第二资源分配的资源重新分配到具有未满足优先化位速率或剩余缓冲区的逻辑信道。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通过使用由主控基站和次级基站共享的逻辑信道连接到所述主控基站和所述次级基站的移动节点。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PDCP层对于所述共享逻辑信道在所述主控基站与所述次级基站之间共享。所述移动节点的接收器从所述主控基站接收关于所述主控基站的多个逻辑信道(包含所述共享逻辑信道)对所述移动节点的第一资源分配。所述接收器从所述次级基站接收关于所述次级基站的多个逻辑信道(包含所述共享逻辑信道)对所述移动节点的第二资源分配。所述移动节点的处理器基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资源分配确定所述多个逻辑信道中的每一者(所述共享逻辑信道除外)的未满足优先化位速率或剩余缓冲区的量。所述处理器以其中具有最高未满足优先化位速率的逻辑信道是第一者的逻辑信道次序将关于所述共享逻辑信道而来自所述所接收第一或所接收第二资源分配的资源重新分配到具有未满足优先化位速率或剩余缓冲区的逻辑信道。
这些通用和特定方式可使用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以及系统、方法与计算机程序的任何组合来实施。所揭示实施例的额外益处和优势将从说明书和图式而变得显而易见。所述益处和/或优势可由说明书和附图的各种实施例和特征单独地提供,且不需要全部提供以便获得所述实施例和特征中的一者或多者。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对应实施例仅是可能配置,然而,其中如上文所述,个别特征可独立于彼此而实施或可被省略。附图中说明的相同元件具备相同参考符号。关于图中说明的相同元件的描述部分可能被省去。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3GPP LTE系统的示范性架构的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3GPP LTE的总体E-UTRAN架构的示范性概述的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如针对3GPP LTE(版本8/9)而定义的下行分量载波上的示范性子帧边界的图。
图4是示意性地说明具有用于通信的不同层的OSI模型的图。
图5是示意性地说明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与 SDU(servicedata unit,服务数据单元)的关系以及两者的层间交换的图。
图6是示意性地说明由三个子层PDCP、RLC和MAC组成的层2用户和控制平面协议堆叠的图。
图7是示意性地给出PDCP、RLC和MAC层中的不同功能的概述且说明各种层对SDU/PDU的示范性处理的图。
图8A~图8D是示意性地示出四个可能的双小区情形的图。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双重连接性的示范性架构的图。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在U平面数据的DL方向上的各种选项的图。
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从一个以上小区接收授予的单个MAC实体的图。
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从两个小区接收授予而不拆分载荷的两个MAC小区的图。
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网络侧、用户平面架构选项2C的图。
图14是示意性地示出UE侧、用户平面架构选项2C的图。
图15是示意性地示出网络侧、用户平面架构选项3C的图。
图16是示意性地示出UE侧、用户平面架构选项3C的图。
图17是示意性地示出PDCP为共同实体的、向上架构选项3C和3D的图。
图18是示意性地示出用于应用比率导出BSR的实例的图。
图19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UE侧用户平面架构选项3C的图。
图20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UE侧用户平面架构选项3C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以下术语。
“移动台”或“移动节点”是通信网络内的物理实体。一个节点可具有若干功能实体。功能实体是指实施和/或提供一组预定功能到节点或网络的其它功能实体的软件或硬件模块。节点可具有将所述节点附接到节点可借以通信的通信设施或媒体的一或多个接口。同样地,网络实体可具有将功能实体附接到网络实体可借以与其它功能实体或对应节点通信的通信设施或媒体的逻辑接口。
在权利要求书和本发明的描述中使用的术语“主控基站”应解释为是在 3GPPLTE-A的双重连接性领域中使用;因此,其它术语是宏基站或主控/宏 eNB,或提供基站或稍后将由3GPP决定的任何其它术语。同样地,在权利要求书和本发明的描述中使用的术语“次级基站”应解释为是在3GPP LTE-A的双重连接性领域中使用,因此,其它术语是从属基站或次级/从属eNB或稍后将由3GPP决定的任意其它术语。
在权利要求书和本发明的描述中使用的术语“无线载荷”应结合3GPP术语加以解释,且是指两个端点(即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虚拟连接,用于在这些端点之间传输数据;强调虚拟连接事实的术语提供“载荷服务”,即具有特定 QoS属性的传输服务。数据无线载荷还可称为用户平面无线载荷,且信令无线载荷还可称为控制平面无线载荷。无线载荷应与如3GPP定义的其它术语加以区分,例如S1载荷、E-RAB、S5/S8载荷、EPS载荷等。(还见LTE-The UMTS Long Term Evolution FROM THEORY TO PRACTICE的图2.8,Stefania Sesia、Issam Toufik、Matther Baker编辑,第二版,ISBN 978-0-470-66025-6,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在下文中,将详细地解释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仅出于示范性目的,大多数实施例关于根据3GPP LTE(版本8/9)和LTE-a(版本10/11)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方案加以概述,部分地在上文技术背景章节加以论述。应注意,如上文技术背景章节中所描述的那样,本发明可例如有利地用于例如3GPP LTE-a(版本12)通信系统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这些实施例描述为结合3GPP LTE和/或LTE-a中指定的功能性和/或用于增强所述功能性而使用的实施方案。就此而言,贯穿所述描述使用3GPP LTE和/或LTE-a的术语。另外,探索示范性配置以详述本发明的完整范围。
解释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发明,而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实例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认识到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概述的本发明的一般原理可以未在本文中明确描述的方式适用于不同情形。对应地,为各种实施例的例示目的而采用的以下情形不应如此限制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应能去除系列3的一些替代,例如3C和3D中的一些缺点。对应地,本发明提供改善的缓冲区状态报告和逻辑信道优先化程序中的若干实施例。
如先前在现有技术中所解释,至今仅存在一个MAC实体,甚至在载波聚合中也是这样。因此,其仅可应用逻辑信道优先化LCP程序一次,即使其从一个以上小区/链路接收到授予。当请求UE在一个TTI中发送多个MAC PDU时,可将标准LCP程序的步骤到3和相关联规则独立地应用于每一授予或应用于授予的容量总和。作为用户平面架构选项3的结果,UE将具有2个 MAC实体从对应小区接收分离授予;但LCP将如何运行(例如一个接一个或一起)尚不清楚,共享载荷尤其如此。因此,还不清楚PBR分配对于此种载荷如何起作用。
图15示意性地示出在MeNB中终止的S1-U以及在MeNB中拆分的无线载荷以及用于经拆分无线载荷的独立RLC。图17示意性地示出在向上架构选项3C和3D中,PDCP对于MeNB和SeNB是用于RLC、MAC和PHY层的共同实体。
在下文中,将首先考虑BSR。
在3GPP中,尤其在3GPP文献TR 36.842中考虑的用户平面架构选项系列3允许载荷拆分,使得可经由一个以上小区同时从/到UE接收/发送来自特定载荷的数据包。
为了满足在网络中提供的每一UE的所有载荷的QoS,例如LCP、BSR、 PHR和其它的不同UL活动可经链接以使得一旦UE知道例如如何将用于拆分载荷的BSR报告给每一链路/小区,UE还可得出应进行PBR导出以用于对应地在朝向个别参与小区的每一MAC实体中运行用于此拆分载荷的LCP,或反之亦然。此可进一步链接到PHR,使得特定PHR触发事项还可触发 BSR/PBR等、重新导出/重新计算或甚至报告(在那一意义上)对应的新触发事项。
选项由此是使用半统计使用(直到重新导出/重新配置)的固定比率来导出例如BSR和LCP参数,如PBR。比率可以是半统计固定的(下文称为“固定”),直到稍后在新导出/用信号表示所述比率之后改变。
其实例说明于图18中。如所述图中可以看出,对于比率为1:4的逻辑信道2(LC2)拆分,对于LCG1和LCG2分别报告110和99字节的MeNB中分 BSR。此外,对于LCG1和LCG2分别将133和78字节报告给SeNB。
更具体来说,图18示意性地说明UE侧情景。此处,假定仅用于那些信道的BSR于在对应MeNB-UE或SeNB-UE对之间实际接收/发送的LCG内部报告。如所说明的那样,在此实施例中,UE中存在两个MAC实体,即 MAC-MeNB和MAC-SeNB,来计算对应于其逻辑信道部分的缓冲区大小。明确地说,在此实例中,存在两个逻辑信道群组LCG1和LCG2,其中LCG1 具有逻辑信道LC1和LC4,而LCG2具有逻辑信道LC2和LC3。如图所示,仅LC2是数据包经由MeNB和SeNB两者发送/接收的拆分载荷。缓冲区状态报告的计算对于所有逻辑信道添加了BO。每一逻辑信道的BO是RLC缓冲区+PDCP缓冲区。进一步,由于RLC是按各eNB设置,因此RLC BO仅报告给对应节点,即不共享。PDCP缓冲区仅当相关逻辑信道拆分时才在对应 MAC之间共享/拆分,否则不共享/拆分。
因此,对于LC1,作为一实例,待由MAC-MeNB报告给MeNB的BSR 是用于LC1的PDCPBO(100字节)+用于LC1的RLC BO(10字节)的简单总和。因此,MAC-MeNB将对应于逻辑信道LC1的缓冲区大小计算为110字节。由于用于MAC-MeNB的LCG1仅由LC1(也属于LCG1的LC4是指SeNB) 组成,因此报告给用于LCG1的MeNB(通过MAC-MeNB)的缓冲区状态是110 字节。
取拆分载荷情况LC2的实例,由于实例比率是1:4,即一个部分到MeNB 且四个部分到SeNB,因此PDC PBO以此比率拆分。即,待由用于LC2的 MAC-MeNB报告给MeNB的PDCP BO是80×1/5=16字节。由于LC3也是 LCG2的部分,LC3不是拆分载荷,因此LC3的PDCP BO直接相加。因此,待通过MAC-MeNB报告给MeNB的用于LCG2的PDCP缓冲区占用是76字节、即16+60字节。此外,由于缓冲区状态报告是PDCP BO+RLC BO的总和,因此对应BSR使RLC BO相加到此值。因此,MAC-MeNB将对应于逻辑信道LCG2的缓冲区大小计算为99字节、即76+11+12字节。另一方面,为报告给SeNB,使用用于LC2的PDCP BO的剩余部分,即80×4/5=64字节, RLCBO(在此实例中为其他的14字节)相加到所述值,从而导致报告给SeNB 的总值为78字节。
在上文实例中,1:4仅取为示范性比率,还可以表示为1/5:4/5或0.2:0.8。作为另一实例,如果UE具有要在用于特定拆分载荷的UL中发送的100字节的数据,并且网络所导出且用信号表示的比率在用于相同载荷的MeNB与 SeNB之间是2:3,此时UE应将40字节的缓冲区占用报告给MeNB且将60 字节的缓冲区占用报告给SeNB。根据一个有利实施方式,此比率主要是基于网络要将多少业务卸载到小型小区(例如10%、50%、99%或100%)。
例如所述比率是100%,则所有业务应卸载到小型小区。考虑对应比率 0:1,即无任何内容到MeNB且全部到SeNB,相应地拆分PDCP BO。当预先假定图18的PDCP和RLC缓冲区时,此将导致以下情况。对于逻辑信道LC2,待通过MAC-MeNB报告给MeNB的PDCP BO是0字节。如前所述,由于逻辑信道LC3也是群组LCG2的部分,完全因为不是拆分载荷,因此添加用于逻辑信道LC3的60字节的PDCP BO。。因此,待报告给MeNB的用于群组 LCG2的PDCP BO是60字节。用于群组LCG2的对应RLC BO将相加到用于PDCP BO的60字节。此对于逻辑信道LC2和LC3分别另外添加了11字节和12字节。
另一方面,对于报告给SeNB的BSR,报告用于拆分载荷的全部PDCP 缓冲区。具体而言,用于LC2的PDCP缓冲区中的80字节完全相加到用于 LC2的14字节的RLC BO。因此,完整BSR报告总值94字节(80+14)。
其同样适用于特殊比率0%或1:0,即无业务卸载到小型小区的情况。在此情况下,用于拆分载荷LC2的全部PDCP缓冲区报告给MeNB(补充用于 LC3的60字节和用于LC2、LC3的RLC BO),且不将用于拆分载荷LC2的 PDCP缓冲区报告给SeNB(尽管用于LC2的RLC BO非零且仍报告给SeNB)。
1:0和0:1的特定拆分比率具有简化关于拆分载荷情况的BSR程序的UE 行为的优势。
仅当BSR的值不是零时才报告缓冲区状态时进行实际报告的情况是更为有利的。换句话说,尤其是在PDCP BO归因于特殊拆分比率1:0或0:1而可能是0的上述情况下,BSR基本上将用于RLC层的BO(即反映下行中的所接收RLC PDU的状态的RLC BO)报告给SeNB。然而,对于无数据处于用于 RLC层(在此情况下为LC2)的缓冲区中的那些情况,计算出的对应BSR将具有值0。因此,根据有利实施例,不应发送报告值0的这些种类的BSR。
举例来说,固定比率可通过网络导出且用信号通知UE。在一些实施方案中,MeNB负责界定比率值,例如通过从SeNB获取例如SeNB负载因数等输入。在一个实施例中,eNB可使用RRC信令(例如在(重新)配置载荷时)或使用MAC信令将比率值用信号通知UE。
此比率可告知UE需要将什么分数的缓冲区报告给特定拆分载荷的参与小区中的每一者,或替代地报告给所有拆分载荷,因此其可通过每UE仅使用一个比率来实施。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节点MeNB和SeNB可共享此所分配比率信息,以使得eNB不仅仅知道其它eNB会将多少UL授予提供给UE,例如在接下来的几个TTI中。此可给出其它链路的资源/UL功率使用率的指示,且由此每一链路可相应地提供其资源/UL功率使用率。
对于特定比率1:0和0:1(即无/全部卸载到小型小区),如将在下文加以解释的那样,网络可以不同方式用信号表示如何拆分PDCP层的总缓冲区占用。例如,如上文所解释的那样,网络可能已经在载荷配置中指示应使用哪一链路用于PDCP数据的BSR报告。此可例如通过RRC消息来进行,例如通过无线资源配置消息。根据第一信令实施方案,可引入旗标用于与拆分EPS载荷相关联的逻辑信道。旗标因此指示UE是否应报告用于此逻辑信道的BSR内的缓冲区中的PDCP数据。例如,旗标可包含在标准TS 36.331中定义的logicalChannelConfig信息元素中,其方式类似于logicalChannelSR掩码 IE(information element,信息元素)。或者,可在所述方面重新使用在技术标准TS 36.323、TS 36.322和TS 36.321中“数据变得可用”的定义,使得仅应在设定旗标时才考虑PDCP数据用于BSR报告且视情况还用于BSR触发,如“数据变得可用”。此旗标将基本上指示用于拆分载荷的两个逻辑信道中的哪一者用于PDCP数据的BSR报告。两个逻辑信道中的一者(用于朝向MeNB发送的逻辑信道或朝向SeNB的逻辑信道)将经启用用于PDCP数据的BSR报告,而另一者将被停用(或挂起)而不用于PDCP数据的BSR报告。
根据第二信令实施方案,可在MAC-MainConfig IE或DRB-ToAddMod IE(在TS36.331中已经标准化)中指定新信息元素,因此指示拆分载荷的PDCP 数据是否应由特定无线载荷或逻辑信道考虑用于BSR报告。
此外,即使链路中的一者经配置以被停用或挂起而不用于拆分载荷的 PDCP数据的BSR报告,此链路仍用于将拆分载荷的RLC数据,例如RLC 状态PDU,报告给对应eNB。也在上行中发送的如BSR或PHR的MAC控制元素(MAC CE)不是无线载荷特定数据,且因此不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例如MeNB的网络如何导出比率可以是基于一些特定规则,如参与小区的小区负载、卸载要求(例如需要将多少业务卸载到SeNB)、UE的UL信道条件(例如哪一链路较好/较差)、QoS因数(例如数据包延迟/载荷潜时要求)等。
BSR分配可仅应用于PDCP子层中的缓冲区占用,如在3GPP文献TS 36.323中,而不例如应用于可“原样”(即在MeNB与SeNB之间无任何进一步拆分)报告的RLC子层。
另外,上文基于比率的拆分可能经受可由UE配置或指定的某一“特定最小业务/缓冲区”。例如,特定最小范围将可配置,即当网络使用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配置到UE的载荷时,可考虑为直到表6.1.3.1-1(用于BSR的缓冲区大小等级(如3GPP TS 36.321-a40中所描述))的索引20都低于某特定的最小范围。
当组合PDCP和RLC的缓冲区占用小于此最小阈值时,那么UE可替代地将其UL数据仅发送到链路中的一者;链路自身可以是基于UE的选择或可以与最小业务/缓冲区占用一起预先配置。作为此增强的一个可能替代,载荷类型(例如信令或特定数据载荷,如流式传输、背景等)可确定UE仅可使用特定链路用于此数据发送。链路/载荷自身的选择可以预先配置/指定或基于UE 的实施选择。
根据可补充或替代上文和下文关于BSR拆分描述的实施例而使用的进一步实施例,与UE中接收的TCP下行数据相关联的TCP层的任何确认始终发送到MeNB。此与TCP ACK是否指代经由SeNB接收的数据无关,和/或与其它上行数据是否通过移动节点发送到MeNB或SeNB无关。
针对UE接收的每一TCP下行数据包在上行中发送TCP确认。通常,TCP 确认如图7中所例示而处理,因此囊封在IP层中且进一步通过PDCP层囊封为PDCP PDU等。为了迫使所有TCP ACK发送到MeNB,UE必须检测这些 TCP ACK(或至少本应发送到SeNB的那些TCP ACK)并将它们经由适当逻辑信道转发到MeNB(而非SeNB)。此可通过UE根据不同实施方案实现,一些实施方案将在下文加以解释。
根据第一实施方案,可在TCP与PDCP层之间定义层间通知,因此允许PDCP层识别TCP ACK并将它们转发到适当RLC实体用于进一步处理且发送到MeNB。
或者,PDCP层可例如基于一些实施规则而直接检测TCP ACK,即无需来自上层的任何层间通知。例如,通常TCP ACK具有固定PDCP PDU大小,且可因此与其它PDCP PDU区别开来。或者,TCP/IP标头识别与TCP ACK 相关的数据。
这些检测程序可通过PDCP层在IP标头压缩之前执行。
在任何情况下,UE应能够将所有TCP ACK引导到适当较低层用于发送到MeNB。
如模拟结果所证实,TCP性能与RTT(Round Trip Time,往返时间)/延迟直接相关。因此,当TCP ACK不在SeNB与MeNB之间经历额外2倍延迟时,下行输送量将优化/增加,且TCPRTT减小。
如前所述,在计算BSR时以及在撤销到用于MeNB和SeNB中的一者的拆分载荷的PDCP数据的上行发送时,所有TCP ACK待发送到MeNB的此特定实施例可结合关于拆分比率的实施例中的任一者使用。然而,在这些特定情况下,当撤销到MeNB的拆分载荷(即所有业务应卸载到SeNB)时,TCP ACK不应卸载,而应发送到MeNB(即使其实际上是由PDCP层处理)。此将允许业务卸载到在UE附近的SeNB,但同时将通过发送所有TCP ACK到 MeNB,从而如前文所述那样,使TCP性能增强。
出于所述原因,TCP上行ACK应视为所描述程序的例外,且必须还考虑用于缓冲区状态报告。如对于上文实施例所解释,当比率是0:1时(即所有 PDCP数据在上行中发送到SeNB,且BSR关于PDCP BO按照0:1拆分),TCP ACK的PDCP缓冲区占用应实际上考虑用于BSR报告,这是上述实施例的例外情况。明确地说,占用PDCP缓冲区的任何TCP ACK应在对应BSR中报告给MeNB,但不应报告给SeNB;TCP ACK因此应与PDCP缓冲区中的应实际上应用拆分比率的其它数据不同地对待。换句话说,甚至当经配置用于BSR报告时,拆分比率也不应应用于PDCP缓冲区中的TCP ACK。
作为替代网络确定比率的实施例的方法,固定比率可以通过UE自身基于多种输入参数而导出,所述输入参数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各者中的一或多者:
-无线阈值/HARQ重新发送(例如使用比不良无线链路好的无线链路)
-历史:接收的过去授予(从特定小区接收的较高授予将导致需要较高比率)
通常,UE的比率导出可为这些参数的函数,使得例如更青睐的小区(例如,在过去时间,例如10/100/1000ms中给出更多授予,或具有较小HARQ 操作点)接收较高BSR/PBR比率。
比率可以通过UL RRC或MAC信令通知网络,从而使得网络节点能够知道正将多少缓冲区占用报告给用于拆分载荷的其它节点。
此外,对于在UE与仅一个网络节点之间接收/发送的非拆分载荷,即所谓的单连接性载荷,这些载荷的缓冲区占用可以报告给“其它节点”。换句话说,例如在图18中,110和133字节可以报告给其它节点(分别为SeNB和 MeNB);此提供指示以确定UE是否将具有来自其它节点的高/低资源分配(例如,>1Mbps)。因此,MeNB/SeNB可在分配包含UE发送功率且受到该UE 发送功率影响的无线资源的期间,调度UE以使冲突最小化。
缓冲区状态由UE针对逻辑信道群组而并非每逻辑信道地加以报告。逻辑信道群组可含有用于拆分载荷的逻辑信道以及用于非拆分载荷的逻辑信道。用于非拆分载荷的逻辑信道的缓冲区状态可仅报告给对应eNB(即,用于朝向MeNB的非拆分载荷的缓冲区状态应仅报告给MeNB,且SeNB为类似情况)。作为进一步增强,用于朝向MeNB的非拆分载荷的缓冲区状态还可报告给SeNB,且反之亦然。举例来说,此将帮助主控基站(MeNB)确定UE在接下来的几个子帧中可能从次级基站接收多少调度,且相应地,主控基站可在分配无线资源的同时排程UE以使冲突最少。举例来说,这在估计UE在接下来的几个子帧中的总发送功率要求时是有帮助的。此增强可通过配置(通过朝向UE的网络)以及UE在缓冲区状态报告中包含2个部分(各自用于MeNB 和SeNB)而实现。
对于报告用于拆分载荷的逻辑信道的BSR:用于拆分载荷的逻辑信道应通过网络配置为单独的逻辑信道群组,即不将用于非拆分载荷的任何逻辑信道包含在此群组中。载荷到LCG的映射仍应根据载荷的优先级而进行。本质上仅相同优先级的载荷应映射到相同LCG。因此,如果拆分载荷具有不同优先级,那么它们应可假定在单独的LCG中结束。
因此,用于拆分载荷的所有逻辑信道的缓冲区状态可在其自身的LCG中一起报告。这可能需要网络配置多于4个的LCG,如同当前情况(最多4个 LCG)。在此情况下,网络可在内部决定(使用Xn接口)以指定比率提供于UE。
或者,作为替代方法,用于拆分载荷的逻辑信道的缓冲区状态可对于UE 计算为整体(不对于MeNB/SeNB分段,即使得报告所有PDCP BO)且报告给对应LCG内部的eNB中的一者/两者。
在将BSR(例如用于拆分载荷)仅报告给节点中的一者时的情况下,UE可以基于以下各者选择节点:
-历史,例如HARQ重新发送、先前分配等,以根据UE的UL信道条件和那一节点中的资源可用性使更适当的链路最大限度地使用。
-特定节点还能够配置成选择特定的节点作为网络策略的一部分,所述网络策略能够在以下情境中进行指示,以使UE选择特定小区用于BSR报告,即:
o无线阈值,例如DL RSRP、UL HARQ操作点等高于规定的阈值,则选择小区X用于BSR报告,
o缓冲区占用,例如BO小于规定值阈值1,则选择SeNB,
o选择小区来发送配置有D-SR、在PUCCH上的专用SR的BSR,其中,
o一些UE安装方法。
作为可能引起的增强,如果第一小区/链路在N(N是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个retxBSR计时器过期之后等在指定时间内未提供足够/任何授予时,) 例如第一小区提供UE所请求的授予小于50%的情况下,UE可将BSR发送到其它小区/链路。
作为又一解决方案,比率值0(0:1)、无限大(1:0)等能够用以完全切断链路中的一者。举例来说,如果使用MAC信令用信号表示比率0,那么UE将完全停止使用第一链路(例如MeNB)(对应拆分载荷或所有载荷取决于比率所指示的内容)。同样地,如果用信号表示比率无限大,那么UE将停止使用第二链路(例如SeNB)。
在更详细实施方案中,此外或替代地,已经考虑用于如上文解释的BSR 计算的拆分比率0:1和1:0可用以撤销到MeNB或SeNB的拆分载荷以用于在上行中从共享PDCP实体发送数据。例如,根据在对于拆分比率1:0PDCP BO 被完全报告给MeNB时的BSR报告,到SeNB的载荷可被撤销或挂起且因此不用于将通过PDCP层处理的任何上行数据发送到SeNB。相反,根据在对于拆分比率0:1PDCP BO被完全报告给SeNB时的BSR报告,到MeNB的载荷可被撤销或挂起且因此不用于将通过PDCP层处理的任何上行数据发送到 MeNB。
这具有以下优势:由于载荷拆分如此有效地仅发生于下行中,因此UE 行为对于用于那些拆分载荷的LCP处理得以简化。由于所有上行数据除了 RLC数据仅去往一个eNB,因此UE不需要确定如何在两个eNB之间拆分 PDCP缓冲区占用。
与图16同样地,图19例示出说明撤销到小区2(SeNB)的载荷,因为共享PDCP层(实体)将任何内容向下仅转发到用于小区1的RLC层实体(即朝向 MeNB)。图20描绘朝向MeNB的载荷被撤销且因此共享PDCP层(实体)将任何内容向下仅转发到用于小区2的RLC层实体(即朝向SeNB)的情况。
如前文已经所述,即使链路中的一者配置成以被停用或挂起而不用于拆分载荷的PDCP数据的上行发送,此链路仍用于将拆分载荷的RLC数据(例如RLC状态PDU)发送到对应eNB。换句话说,源于RLC实体的数据仍可独立于拆分比率和拆分载荷的撤销而发送到对应基站。此外,如也在上行中发送的BSR或PHR的MAC控制元素(MAC CE)不是无线载荷特定数据,因而不在本发明的范围中,所述控制元素进一步发送到对应基站。如从图19中可以明确,由PDCP的较低层(RLC、MAC)产生的数据仍经由小区2转发到 SeNB。
视情况而言,进一步例外涉及TCP确认,即响应于在UE中接收到的TCP 下行数据而从UE TCP层发送的确认。如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解释那样, TCP确认响应将始终发送到一个已设定的eNB、即MeNB。因此,在拆分载荷情况下,TCP ACK应从PDCP层转发到对应较低层,以进一步转发到 MeNB。对于与从SeNB接收到的TCP下行数据相关的TCP ACK,也应是这种情况,且对于上述情况,建议所有PDCP数据(包含通过PDCP层处理的TCP ACK)发送到SeNB。
这可能会例如导致将所有数据卸载到SeNB的情形,其中至少使所有TCP 上行ACK发送到MeNB是例外情况。根据任意的其他实施例,视情况,PDCP 状态PDU也始终发送到一个预定义eNB(例如MeNB)以避免额外Xn延迟。与TCP确认响应同样地,PDCP实体始终将PDCP状态报告转发到对应较低层,以独立于拆分比率或载荷的撤销而进一步发送到MeNB。这可能会例如导致所有数据卸载到SeNB的情形,其中至少使所有PDCP状态PDU发送到 MeNB是例外情况。
可向UE通知拆分比率,且因此通过MeNB以各种方式通知撤销PDCP 上行数据的拆分载荷的哪一链路。如已经结合与BSR计算结合使用的拆分比率而解释的那样,网络可能已经在载荷配置中指示是否应使用特定链路用于发送PDCP上行数据;即是否应关于发送PDCP上行数据撤销特定链路。这可通过RRC消息进行,例如通过无线资源配置消息。
根据第一信令实施方案,可针对与拆分EPS载荷相关联的逻辑信道引入旗标。旗标因此指示UE是否应使用特定逻辑信道用于发送PDCP上行数据(且可额外指示是否在BSR中报告用于此逻辑信道的PDCP数据)。例如,旗标可包含在标准36.331中定义的logicalChannelConfig信息元素中,其方式类似于logicalChannelSR掩码。或者,可在所述方面重新使用在技术标准TS 36.323、TS 36.322和TS 36.321中“数据变得可用”的定义。根据第二信令实施方案,可在MAC-MainConfig或DRB-ToAddMod(在TS 36.331中已经标准化)指定新信息元素,因此指示UE是否应使用特定无线载荷或逻辑信道用于发送PDCP上行数据(且可额外指示是否报告关于在此无线载荷或逻辑信道上发送的PDCP数据)。
上述BSR导出比率还可用以运行逻辑信道优先化程序(例如通过使用逻辑信道优先化程序或导出的比率)以拆分PBR(prioritisedBitRate)。举例来说,如果按比率1:3分配“kBps 128”的PBR(即每TTI 128个字节),即对于MeNB 上的每一字节,SeNB获得3个,那么那些链路上的有效PBR将分别是32和 96。通过这些导出的PBR,LCP程序如在TS 36.321.的章节5.4.3.1中所定义的逻辑信道优先化中所定义的那样,可在用于对应的2个不同小区/链路的2 个不同MAC子层中运行。
然而,在不需要使用固定比率方法的情况下,另一替代将使用虚拟存储桶方法。在此方法中,对应于小区/链路1的MAC-1可照常运行LCP且相应地更新拆分载荷所满足的PBR情境(如在TS 36.321的章节5.4.3.1中定义“Bj”,此处以引用的方式并入);对应于小区/链路2的MAC-2可照常运行 LCP,但为拆分载荷而取通过MAC-1相应地加以更新的新值(如在TS36.321 的章节5.4.3.1中的“Bj”)。
关于应首先启动用于哪一链路的哪一MAC实体来运行LCP程序,可存在若干机制。此可留给UE实施,例如一些UE实施方案可始终利用SeNB启动,且其它可始终利用MeNB启动;或者,其它UE实施方案可随机地或基于针对链路中的一者先前接收的授予来决定。
在一个可能实例中,如果例如多于50%的授予是由特定eNB提供,那么所述UE可利用此eNB的授予启动。作为进一步选项,UE可以基于同样的标准双态触发第一MAC(小区/链路)。或者UE可以通过网络配置,例如通过利用在将发送较不聚集的数据方面不适合的小区(与此小区对应的BO占用) 来启动。不适合性(Unhappiness)可通过将未满足PBR和/或缓冲区中的剩余数据量聚集来加以计算。另外,在以此方式选择的MAC实体中,最高优先级载荷的不适和性,可首先通过将额外授予分配给所述载荷且接着依序去往较低优先级不适合载荷来得以最小化。
作为不必使用固定比率方法时的替代解决方案,网络以TDM方式等配置哪一MAC将运行考虑拆分载荷的LCP时的时间划分。其它MAC对于这些时隙不考虑此拆分载荷,而另外正常运行用于所有其它载荷的LCP。
作为不必使用固定比率方法时的进一步替代解决方案,更多步骤可添加到在3GPPTS 36.321的章节5.4.3.1中描述的程序,使得第一CP在两个MAC 实体中正常运行且接着具有最高不适合的一个MAC试图通过取消到拆分载荷的分配,使得拆分载荷的负Bj(如果存在)刚刚返回到0来降低不适合性。在其Bj仍为正的情况下,这些授予接着分布到其它载荷,否则(或授予仍剩余的情况下),将授予分配到其它高优先级载荷,以仍在其缓冲区中具有任何数据的最高优先级载荷开始,使得最高优先级载荷的不适合性可首先通过将额外授予分配给所述载荷且接着依序去往较低优先级不适合载荷而得以最小化。
在下文中,将揭示进一步的替代方法。
作为当不必使用固定比率方法时的又一替代解决方案,来自所有小区/链路的授予可以聚集为一个授予,且接着可运行LCP程序,使得至此分配给小区中的逻辑信道的授予的总和不超过来自那一小区的授予,且当此发生时, LCP程序应将授予分配给其它MAC小区的剩余逻辑信道。
作为用于逻辑信道优先化的又一替代,网络(RRC)可在UE中将拆分载荷配置为对应于两个不同小区的两个单独配置,使得RRC控制的通过针对每一逻辑信道用信号表示而调度上行数据的PBR(prioritisedBitRate)或其它参数对于每一PBR(prioritisedBitRate)或RRC控制的用于调度上行数据的其它参数具有不同值。
此后,UE中的每一MAC实体可独立地运行其LCP。此种参数可配置的值可为类似于上文描述的“比率”导出的决策。作为一实施选项,UE还可以此类似方式配置自身,即在内部将拆分载荷配置为两个单独配置。
另外,可将不同UL调度程序放在一起,使得这些程序不仅共享(例如) 比率而且还共享触发事项。此可在例如以下情况下发生:小区中的一者出现故障(如满足RLF或出于类似原因而不可使用)。接着UE应报告BSR、PHR(假定对于不良链路不发送)且改变比率(用以算出BSR、LCP甚至PHR),使得所述比率对于接收网络节点是清楚的,以使其它链路消逝和/或其需要/可提供较高授予(功率、物理资源)给UE,且还使用例如交握程序起始包含到某一其它小区的UE移动性的后续必要程序。在此小区中,改变一个情境(如功率(PHR 报告))可随后触发如BSR的其它报告,而且UL逻辑信道优先化也应考虑这些变化,使得拆分载荷不在发送中遭受最低限度损害。因此,每当RLF发生时,UE可在这些报告/程序中的一者中使用特殊报告(隐式或显式)来用信号表示RLF已发生,此时网络可起始某种恢复机制。
在下文中,将描述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根据所述实施例,逻辑信道优先化程序考虑拆分载荷,且明确的说,在先前实施例中的任一者中引入的拆分缓冲区状态报告。
根据先前实施例中的一者,用于拆分载荷的PDCP缓冲区(例如图18中的LC2)在到MeNB的无线载荷与到SeNB的无线载荷之间共享。此可导致在 LCP程序期间浪费上行授予,如将通过以下情形所例示。
假定UE配置有仅映射到MeNB的eNB特定载荷RB1和“拆分载荷”RB2(两者都映射到MeNB和SeNB)。此外,用于拆分载荷RB2的BSR报告应以比率0.4:0.6加以配置。假定100字节的(PDCP)数据同时到达两个载荷,那么UE将对应地将具有140字节(100字节+0.4×100字节)的第一BSR1 发送到MeNB,且将具有60字节(0.6×100字节)的第二BSR2发送到SeNB。
首先,以来自MeNB的140字节的授予调度UE。假定RB2的逻辑信道优先级高于RB1的优先级且当对于拆分载荷执行如在上文实施例中描述的共同LCP程序时,UE经由RB2朝向MeNB发送100字节的数据,且经由RB1 朝向MeNB发送40字节的数据。稍后,UE从SeNB接收60字节的另一授予。然而,不存在留给朝向SeNB映射的任何载荷的数据,且UE不可使用来自SeNB的授予用于朝向MeNB的数据。因此,UE将填充字节发送到SeNB,且待定用于朝向MeNB的上行发送的RB1的数据在UE缓冲区中等待,直到 MeNB例如经由周期性BSR接收到关于缓冲区状态的新信息。显而易见地,当实施PDCP缓冲区占用被拆分且仅将拆分PDCP BO报告给eNB的实施例时,当前LCP程序效率低。
根据此进一步实施例,LCP程序经调适以考虑仅将PDCP BO的部分报告给两个eNB。具体而言,将以如下那样的类似方式指定LCP程序的至少第一步骤和第三步骤:
步骤1:Bj>0的所有逻辑信道按从大到小的优先级次序分配资源。如果无线载荷的PBR设定为“无限大”,那么UE应在满足较低优先级无线载荷的 PBR之前为可用于在无线载荷上发送的所有数据分配资源,但仅达到报告给基站的缓冲区占用的最大值;
步骤2:如果有任何资源剩余,那么按严格减小的优先级次序(不管Bj 的值)提供于所有逻辑信道,直到用于那一逻辑信道的所报告数据或UL授予耗尽(以先发生者为准)。具有相等优先级的逻辑信道应同等地提供提供。
因此,当执行两个LPC程序(一个用于拆分载荷的每一方向,朝向MeNB 和SeNB)时,在上述情形中,资源的浪费得以避免。在此实例中,当从MeNB 接收到140字节的第一授予时,替代提供于用于将RB2的数据的所有100字节发送到MeNB,仅40字节通过UE经由RB2发送到MeNB,这是因为仅 40字节关于RB2随BSR1一起报告。在来自MeNB的此第一授予的剩余100字节中,花费100字节来朝向MeNB发送等待RB1的数据的100字节。接着,当从SeNB接收到60字节的第二授予时,使用来自此第二授予的对应资源量发送等待RB2的剩余60字节。
对于拆分载荷的一个无线载荷或逻辑信道被停用或挂起以不用于PDCP 数据的UL发送的情况,LCP程序将仅考虑在此停用/挂起的逻辑信道的RLC 实体中的数据而不考虑在此停用/挂起的逻辑信道的PDCP实体中可用的数据。
根据另一进一步实施例,用于拆分载荷的LCP程序考虑拆分载荷在上行中正使用的用于链路/载荷中的每一者的虚拟PDCP缓冲区。由于PDCP实体在如图16中所示的拆分载荷的情况下在两个RLC/MAC实体之间共享,因此 UE对于在LCP程序中用于两个MAC实体中的小区中的每一者创建虚拟 PDCP缓冲区/实体。虚拟PDCP实体/缓冲区的PDCP缓冲区占用是通过共享 PDCP实体的PDCP缓冲区占用乘以配置拆分比率而计算。举例来说,在共享PDCP实体的PDCP缓冲区占用在一个时刻为100字节且配置的拆分比率是0.4:0.6的情况下,那么用于小区1(朝向MeNB)的虚拟PDCP缓冲区/实体的BO是40字节,而小区(朝向SeNB)的虚拟PDCP缓冲区/实体的BO是60 字节。如上文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那样,虚拟PDCP缓冲区/实体的优势是可对于拆分载荷进行正常LCP操作。
在下文中,将解释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假定存在拆分载荷,即跨越 MeNB和SeNB拆分EPS载荷。然而,尚未指定如何由UE处置MAC实体对 BSR的触发。当数据到达拆分载荷的缓冲区中且在MAC实体(不管其为 MAC-MeNB还是MAC-SeNB)中触发BSR时,另一MAC实体(MAC-SeNB 或MAC-MeNB)可能不触发。
根据第一选项,在用于拆分载荷的MAC实体中的一者中的BSR触发事项实际上并不传播到另一MAC实体。实际上,所述MAC实体应将BSR报告给其对应基站,而另一MAC实体在触发自身(例如通过数据的到达,通过周期性BSR触发)时应报告BSR。对应拆分比率可考虑用于两个BSR的相应计算。在此情况下,两个MAC实体对拆分载荷的报告完全独立,这促进实施。
根据第二选项,在MAC实体中的一者(不管其为MAC-MeNB还是 MAC-SeNB)中的触发事项传播到另一MAC实体,使得此另一将还在内部触发BSR;有效地,拆分载荷的MAC实体将始终一起触发以报告BSR且因此将发送两个缓冲区状态报告,一个发送到MeNB且一个发送到SeNB。然而,取决于用于BSR报告的上行资源如何调度,BSR的两个发送很可能在两个小区中在不同时间发生。因此,拆分载荷的缓冲区占用可能已改变,即新的数据可能在两个发送时刻之间到达缓冲区中,这引起如何处置此种情境的问题,尤其是关于稍后的BSR报告。
此实施例因此还应对两个BSR如何关于彼此进行计算的问题,且不同选项是可能的,将较详细地解释其中四者。T0应为两个MAC实体被触发用于 BSR报告的时间;T1应为调度第一BSR(不管其为BSR-MeNB还是BSR-SeNB) 进行发送的时间;对应地,T2应为调度第二BSR(不管其为BSR-SeNB还是 BSR-MeNB)进行发送的时间。
根据第一计算选项,基于在T0(即当触发BSR时)或T1(即当发送第一个时)的缓冲区占用计算两个BSR。拆分比率可分别应用于两个BSR的计算。 UE需要存储T0或T1时的PDCP缓冲区占用以在T2执行BSR的计算。
根据第二计算选项,利用T0或T1时的缓冲区占用计算第一时间BSR,且接着按调度在T1发送。接着,将第二时间BSR计算为时间T2的缓冲区占用减去第一时间BSR已经报告的内容;即,等于BO_T2-reported_BO_T1/0。因此,尽管在时间T0或T1,拆分比率可应用于此第一时间BSR,但对于第二时间BSR,不应应用拆分比率,这是因为此第二时间BSR的值反映T2的 BO与时间T1或T0的所报告BO的差异。此第二计算选项的优势是整个缓冲区占用报告给eNB。
根据第三计算选项,彼此独立地在基本上对应于其发送的时间计算两个 BSR。因此,基于时间T1时的BO计算第一时间BSR,而基于时间T2时的 BO计算第二时间BSR。再次,如之前论述的各种实施例中的一者中所解释的那样,在两个情况下,可分别应用拆分比率。此选项具有以下优势:可在两个MAC实体中独立地执行BSR报告程序,这从实施观点来看是优选的。
根据第四计算选项,在时间T1基于时间T1时的BO(使用对应拆分比率) 计算第一时间BSR(例如对于MeNB)。此外,还在时间T1,基于时间T1时的BO(使用对应拆分比率)计算其它BSR的值(例如对于SeNB);然而,此值不发送而仅存储以供稍后使用。明确地说,在时间T2,UE应基于新到达的数据(即在T1与T2之间到达的数据)(也相应地应用拆分比率)计算BSR,且将此BSR相加到如在时间T1计算的存储值(例如对于SeNB)。如此得到的值接着按调度在T2报告。
根据以下示范性情形说明这四个选项的差异。假定T0和T1的缓冲区状态为100字节。假定200字节的新数据在T1与T2之间到达。定义MeNB与 SeNB的0.3:0.7的拆分比率。在时间T1,调度用于MeNB的BSR;在时间 T2,调度用于SeNB的BSR。
[表2]
在T1报告的BO 在T2报告的BO
选项1 30(0.3*100) 70(0.7*100)
选项2 30(0.3*100) 270(300-30)
选项3 30(0.3*100) 210(0.7*300)
选项4 30(0.3*100) 210((0.7*200)+70)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使用UE-SeNB链路的层2调度/传输在MeNB与UE RRC之间传输信令无线载荷(RRC信令消息)的方面。
在信令无线载荷(RRC信令消息)的正常情况下,层2仅传输 RRC->PDCP->RLC-M->MAC-M可能已足够,但在一些特殊条件下,如当 MeNB想要具有RRC分集(即经由MeNB和SeNB链路两者发送RRC消息,以确保UE经由至少一个链路接收到RRC信令消息)时或当无线链路朝向eNB 中的一者发生故障且UE可能想要发送报告消息以将所述情境(包含测量结果) 报告给MeNB中的RRC(经由可用MeNB或SeNB链路)时,需要对于相同SRB 具有RRC->PDCP->RLC-S->MAC-S的其它可能性。
从UE的视角来看,在DL中的SRB的层2传输意味着UE需要配置成同样从SeNB接收一些SRB。由于MAC-S始终可用(对应于SeNB),因此唯一需要的进一步配置是针对RLC-S。如果RLC-S配置与RLC-M完全相同,那么UE实施方式能够确保SRB数据包例如在MAC-S与RLC-M之间同样具有SAP(Service Access Point,提供接入点),从而同样地通过MAC-M和MAC-S 两者递送到RRC。此增强的实施方式起作用而使得此SAP始终可用。或者,作为替代方法,网络应在其想要经由SeNB L2传输而发送DL RRC消息时激活此SAP(或配置/激活RLC-S)。UE实施方案“能够”确保SRB数据包通过 MAC-M和MAC-S实体(通过在其间始终具有专用SAP)的L2递送到RRC。然而,在一个进一步替代中,网络可通过MAC或RRC等级信令(由此激活 MAC-M与MAC-S实体之间的此链路)特定地控制何时递送来自SeNB L2的 SRB。
然而,在UL中,由于在正常情况下,RRC数据包不应不必要地重复且跨越2个链路而发送(而仅在特殊条件(使用相同/不同RRC交易识别符)下),由此RRC/PDCP可在较低层中触发/激活此情形且稍后回到1链路SRB发送。此可通过RRC在其需要以下操作时进行:
-响应于在SeNB L2链路上接收的RRC信令消息
-当MeNB L2链路归因于无线链路故障而不可用时起始在SeNB L2链路上的RRC信令消息
-当MeNB L2链路归因于无线链路故障而不可用时起始在MeNB L2链路上的RRC信令消息
-临界信息需要在上行中发送
对于与经由L2 SeNB链路递送SRB相关的以上增强,网络可能需要在 UE RRC和较低层中配置相关参数且在需要时启用MAC信令。此网络配置可允许在L2 SeNB链路上复制RRC消息,出于此目的使用MAC/RRC信令以及配置需要此新UE行为的情形。
本发明的硬件和软件实施方案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涉及使用硬件和软件实施上文描述的各种实施例。在此方面,本发明提供用户设备(移动终端)和eNodeB(主控和次级基站)。所述用户设备适于执行本文中描述的方法。
应进一步认识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可使用计算装置(处理器)实施或执行。计算装置或处理器可例如为通用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 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等。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还可通过这些装置的组合来执行或体现。
另外,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还可通过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构件或直接以硬件实施。而且,也能够进行软件模块与硬件实施方案的组合。软件模块可存储在任何种类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体上,例如RAM、EPROM、 EEPROM、闪存存储器、寄存器、硬盘、CD-ROM、DVD等。
应进一步注意,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的个别特征可单独地或以任意组合为另一本公开的主题。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可对如在特定实施例中示出的本发明进行许多变化和/或修改而不偏离宽泛地描述的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因此,当前实施例应在所有方面应被认为是例示性的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

Claims (14)

1.移动节点的通信方法,所述移动节点能够通过使用跨越主控基站和次级基站拆分出的拆分载荷,而与所述主控基站和所述次级基站连接,
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层,被在所述主控基站与所述次级基站之间的所述拆分载荷所共享,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由所述移动节点确定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层的总缓冲区占用值是否超过阈值;
当所述总缓冲区占用值超过所述阈值时,由所述移动节点基于拆分比率,在所述主控基站与所述次级基站之间,将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层的总缓冲区占用拆分成以下两者:所述主控基站的第一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以及所述次级基站的第二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
当所述总缓冲区占用值没有超过所述阈值时,由所述移动节点基于特定拆分比率,在所述主控基站与所述次级基站之间,将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层的总缓冲区占用拆分成所述第一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和第二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中的仅一者,其中所述特定拆分比率被定义为使得所述第一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和第二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中的一者等于所述拆分载荷的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层的所述总缓冲区占用,且所述第一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和所述第二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中的另一者等于零,所述特定拆分比率是1:0或0:1;
由所述移动节点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生成所述主控基站的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且基于所述第二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生成所述次级基站的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以及
由所述移动节点将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发送到所述主控基站,且将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发送到所述次级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
当以所述特定拆分比率设定时,所述移动节点除了发送到各个基站的无线链路控制上行数据之外,根据所述特定拆分比率而将由所述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层处理过的所有上行数据发送到所述主控基站或所述次级基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
当以所述特定拆分比率设定时,所述移动节点根据所述特定拆分比率而停止到所述主控基站或所述次级基站的由所述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层处理过的上行数据的所述拆分载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
通过所述主控基站向所述移动节点通知如下情况:如何通过与所述拆分载荷相关联的信息元素中的旗标,而在所述主控基站与所述次级基站之间拆分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层的所述总缓冲区占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一无线链路控制层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用于至所述主控基站的所述拆分载荷,第二无线链路控制层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用于至所述次级基站的所述拆分载荷,
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是由所述移动节点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与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第一无线链路控制层的缓冲区占用值的总和而生成,
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是由所述移动节点基于所述第二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与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第二无线链路控制层的缓冲区占用值的总和而生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方法,
在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是零的情况下,不发送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或在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是零的情况下,不发送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
所述移动节点将关于在所述移动节点中接收到的发送控制协议下行数据的所述发送控制协议层的所有确认发送到所述主控基站,而与是否通过所述移动节点将剩余上行数据发送到所述主控基站无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方法,
所述移动节点的所述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层检测发送控制协议确认,且在内部将检测到的所述发送控制协议确认转发到低位层以经由信道发送到所述主控基站。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方法,
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的计算,考虑与所述拆分比率无关而将所述发送控制协议层的所有所述确认发送到所述主控基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所述移动节点基于以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所报告的至所述主控基站的所述拆分载荷的所述缓冲区占用值,执行至所述主控基站的所述拆分载荷的第一逻辑信道优先化处理;以及
通过所述移动节点基于以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所报告的至所述次级基站的所述拆分载荷的所述缓冲区占用值,执行至所述次级基站的所述拆分载荷的第二逻辑信道优先化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方法,
通过将资源提供到至所述主控基站的所述拆分载荷而在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优先化处理中考虑以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所报告的所述缓冲区占用值,所述值最大达到由用于至所述主控基站的所述拆分载荷的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所报告的所述缓冲区占用值,
通过将资源提供到至所述次级基站的所述拆分载荷而在所述第二逻辑信道优先化处理中考虑以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所报告的所述缓冲区占用值,所述值最大达到由用于到所述次级基站的所述拆分载荷的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所报告的所述缓冲区占用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一媒体接入控制层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用于到所述主控基站的所述拆分载荷,且第二媒体接入控制层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用于到所述次级基站的所述拆分载荷,所述通信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当由于数据到达所述拆分载荷的所述缓冲区中而在所述第一媒体接入控制层中触发缓冲区状态报告时,通过所述第一媒体接入控制层触发在用于所述拆分载荷的所述第二媒体接入控制层中的所述缓冲区状态报告;以及
当由于数据到达所述拆分载荷的所述缓冲区中而在所述第二媒体接入控制层中触发缓冲区状态报告时,通过所述第二媒体接入控制层触发在用于所述拆分载荷的所述第一媒体接入控制层中的所述缓冲区状态报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方法,
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是通过所述第一媒体接入控制层在被触发时产生,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是通过所述第二媒体接入控制层在被触发时产生,
或者,
在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调度为在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之前发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通过所述第一媒体接入控制层在将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调度为发送到所述主控基站时产生,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通过所述第二媒体接入控制层在将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调度为发送到所述主控基站时产生,
或者,
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通过所述第一媒体接入控制层在将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调度为发送到所述主控基站时产生,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是通过所述第二媒体接入控制层在将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调度为发送到所述次级基站时产生,
或者,
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通过所述第一媒体接入控制层在将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调度为发送到所述主控基站时或在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在所述第一媒体接入控制层处被触发时产生,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通过所述第二媒体接入控制层在将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调度为发送到所述次级基站时产生,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包含未由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进行报告的数据的值。
14.移动节点,能够通过使用跨越主控基站和次级基站拆分的拆分载荷而连接到所述主控基站和所述次级基站,位于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层,被在所述主控基站与所述次级基站之间的所述拆分载荷所共享,
所述移动节点包括:
处理器,确定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层的总缓冲区占用值是否超过阈值,当所述总缓冲区占用值超过所述阈值时,基于拆分比率,在所述主控基站与所述次级基站之间,将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层的总缓冲区占用拆分成以下两者:所述主控基站的第一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和所述次级基站的第二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并且当所述总缓冲区占用值没有超过所述阈值时,基于特定拆分比率,在所述主控基站与所述次级基站之间,将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层的总缓冲区占用拆分成所述第一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和第二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中的仅一者,其中所述特定拆分比率被定义为使得所述第一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和第二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中的一者等于所述拆分载荷的所述移动节点中的所述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层的所述总缓冲区占用,且所述第一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和所述第二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中的另一者等于零,所述特定拆分比率是1:0或0:1;
处理器,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生成所述主控基站的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基于所述第二数据包数据收敛协议缓冲区占用值生成所述次级基站的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以及
发送器,适于将所述第一缓冲区状态报告发送到所述主控基站,且将所述第二缓冲区状态报告发送到所述次级基站。
CN201480052941.8A 2013-09-27 2014-08-22 移动节点和通信方法 Active CN1055804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3987.XA CN109982386B (zh) 2013-09-27 2014-08-22 集成电路、主控基站、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3004707.9 2013-09-27
EP13004707.9A EP2854444A1 (en) 2013-09-27 2013-09-27 Efficient uplink scheduling mechanism for dual connectivity
EP13198976.6 2013-12-20
EP13198976.6A EP2854445A1 (en) 2013-09-27 2013-12-20 Efficient uplink scheduling mechanisms for dual connectivity
PCT/JP2014/004323 WO2015045268A1 (en) 2013-09-27 2014-08-22 Efficient uplink scheduling mechanisms for dual connectivity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43987.XA Division CN109982386B (zh) 2013-09-27 2014-08-22 集成电路、主控基站、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80473A CN105580473A (zh) 2016-05-11
CN105580473B true CN105580473B (zh) 2019-05-28

Family

ID=4930368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43987.XA Active CN109982386B (zh) 2013-09-27 2014-08-22 集成电路、主控基站、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CN201480052941.8A Active CN105580473B (zh) 2013-09-27 2014-08-22 移动节点和通信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43987.XA Active CN109982386B (zh) 2013-09-27 2014-08-22 集成电路、主控基站、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6) US9883419B2 (zh)
EP (5) EP2854444A1 (zh)
JP (3) JP6391055B2 (zh)
KR (2) KR102242633B1 (zh)
CN (2) CN109982386B (zh)
BR (1) BR112016006377B1 (zh)
CA (1) CA2923943C (zh)
MY (1) MY188985A (zh)
RU (3) RU2644412C2 (zh)
WO (1) WO2015045268A1 (zh)
ZA (1) ZA2016019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33802B (zh) * 2012-08-15 2015-09-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及设备
EP2997784B1 (en) 2013-05-15 2019-12-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llocating uplink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EP2993954B1 (en) * 2013-05-20 2019-10-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cknowledgement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thereof
WO2015012545A1 (en) 2013-07-26 2015-01-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alculating an amount of data available for transmission and a device therefor
EP2854444A1 (en) 2013-09-27 2015-04-0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Efficient uplink scheduling mechanism for dual connectivity
WO2015060544A1 (en) 2013-10-21 2015-04-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data in a dual connectivity and a device therefor
EP3065484B1 (en) * 2013-10-31 2020-04-29 Ne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terminal
BR112015016146A2 (pt) 2013-10-31 2017-07-11 Huawei Tech Co Ltd nó de envio e método de reportação de estado de armazenamento temporário
WO2015099321A1 (en) * 2013-12-25 2015-07-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porting a buffer status and device therefor
US10075381B2 (en) 2014-01-28 2018-09-11 Mediatek Inc. Buffer status report and 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 for dual connectivity
JP6166189B2 (ja) * 2014-01-30 2017-07-1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局装置
WO2015119411A1 (en) * 2014-02-09 2015-08-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alculating and submittung an amount of data available for transmission and a device therefor
US10264484B2 (en) * 2014-03-12 2019-04-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alculating and reporting an amount of data available for transmission and a device therefor
CN104918232A (zh) * 2014-03-14 2015-09-1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缓存状态的上报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TWI628968B (zh) * 2014-03-14 2018-07-01 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在雙連結系統中觸發功率餘裕回報的方法及其裝置
US10285212B2 (en) * 2014-03-20 2019-05-07 Kyocera Corporation Master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JP6467719B2 (ja) * 2014-03-20 2019-02-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2211263B1 (ko) 2014-03-21 2021-02-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버퍼 상태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US10141983B2 (en) 2014-05-08 2018-11-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activating pSCell and SCel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ual connectivity
CN109548188B (zh) * 2014-08-08 2020-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承载处理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WO2016033810A1 (en) * 2014-09-05 2016-03-1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Band usage information generating and reporting method, charging method, enodeb, and mme
KR101917227B1 (ko) * 2014-10-08 2018-11-15 후지츠 코네쿠텟도 테크노로지즈 가부시키가이샤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무선 기지국, 이동국 및 무선 통신 제어 방법
CN107113794B (zh) * 2015-01-15 2020-08-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Mac控制元素的上行配置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US10555208B2 (en) * 2015-03-30 2020-02-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9762501B2 (en) 2015-04-01 2017-09-12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atic hybrid network scheduling for multiple traffic classes with host timing and phase constraints
US9769075B2 (en) 2015-04-01 2017-09-19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Interference cognizant network scheduling
US9769082B2 (en) * 2015-04-01 2017-09-19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bandwidth, buffers and timing management using hybrid scheduling of traffic with different priorities and guarantees
JP6723259B2 (ja) * 2015-04-09 2020-07-15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兔許スペクトルで動作する少なくとも一つのSCellを有する搬送波集成における論理チャネル優先順位決定を行う方法及びその端末
EP3270622A4 (en) 2015-04-10 2018-03-07 Kyocera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6303983B (zh) * 2015-05-13 2019-08-20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群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0104584B2 (en) 2015-05-14 2018-10-16 Blackberry Limited Uplink data splitting
EP3297382B1 (en) * 2015-05-15 2021-01-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scheduling request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6208829A1 (ko) * 2015-06-26 2016-12-29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20180199365A1 (en) * 2015-07-06 2018-07-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iggering buffer status report in dual connectivity and a device therefor
JPWO2017018538A1 (ja) * 2015-07-30 2018-05-31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
CN106488499A (zh) * 2015-08-25 2017-03-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分流方法及装置
US20180241687A1 (en) * 2015-09-11 2018-08-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chnique For Multi-Connectivity
CN108029129B (zh) * 2015-09-18 2021-11-23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JP7125840B2 (ja) * 2015-09-18 2022-08-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7049558A1 (zh) * 2015-09-24 2017-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11356986B2 (en) * 2015-10-15 2022-06-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providing an X2 interface between a network unit and a remote networ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3372003B1 (en) 2015-11-04 2021-04-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providing flow control in a split bearer environment
CN106937302A (zh) * 2015-12-29 2017-07-0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lte-tdd小区业务支持容量的方法及装置
KR20200045014A (ko) * 2016-01-08 2020-04-29 닛본 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무선국 시스템, 무선 단말, 및 이들을 위한 방법
EP3402224B1 (en) * 2016-01-08 2020-06-24 Nec Corporation Radio station system, radio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these
CN114079955A (zh) * 2016-02-05 2022-02-2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接收状态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WO2017164901A1 (en) * 2016-03-23 2017-09-28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uplink bearer split using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ggregation
US10602529B2 (en) * 2016-04-29 2020-03-24 Ofinno, Llc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KR102172469B1 (ko) 2016-05-13 2020-10-30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이종 무선 액세스 망 간의 연동 방법 및 그 장치
WO2017196106A1 (ko) * 2016-05-13 2017-11-16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이종 무선 액세스 망 간의 연동 방법 및 그 장치
WO2018026238A1 (en) * 2016-08-04 2018-02-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buffer status repor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10524277B2 (en) * 2016-08-13 2019-12-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ondary base station mobility
US10250725B2 (en) * 2016-08-23 2019-04-02 Acer Incorporated Method of L2 layer data packet processing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EP3301842A1 (en) * 2016-09-30 2018-04-0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Efficient user plane architecture for new rat
US10750410B2 (en) * 2016-09-30 2020-08-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nnection support in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10666383B2 (en) * 2016-10-07 2020-05-26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performing codec rate adap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528589B1 (en) * 2016-10-14 2021-02-24 NTT DoCoMo,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200910B1 (en) * 2016-10-31 2019-02-05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o dynamically modify a buffer status report (BSR) timer in a wireless relay
CN110996391B (zh) * 2016-11-01 2020-1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终端
EP3319252A1 (en) * 2016-11-04 2018-05-0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Efficient multiplexing of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ransport block
ES2933058T3 (es) * 2016-11-09 2023-01-31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étodo y aparato para el envío de una unidad de datos de protocolo (PDU) de control
EP3539317B1 (en) * 2016-11-12 2023-04-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unit,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eiving data unit
KR102324214B1 (ko) * 2017-01-06 2021-11-1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중 접속의 데이터 처리를 가속화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0448386B2 (en) * 2017-01-06 2019-10-15 K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redundant data transmission
MX2019008381A (es) * 2017-01-13 2019-09-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odo y dispositivo para transmitir un paquete de datos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on inalambrica.
KR102333327B1 (ko) * 2017-01-16 2021-12-0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JP6948388B2 (ja) * 2017-02-02 2021-10-13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Lg Electronics Inc. データユニット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10499448B2 (en) 2017-02-03 2019-12-03 Motorola Mobility Llc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for an inactive state
CN108401304B (zh) * 2017-02-04 2021-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缓存状态报告的触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80234839A1 (en) 2017-02-13 2018-08-1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EP3586561B1 (en) * 2017-02-21 2020-12-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s for dual connectivity between a dual protocol stack user equipment and two baseband units of a radio acc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1019527B2 (en) * 2017-03-01 2021-05-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TCP ACK packe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US11057953B2 (en) * 2017-03-08 2021-07-06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communications in a dual connectivity
KR102170530B1 (ko) * 2017-03-16 2020-10-28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제어 메시지 중복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EP3576480B1 (en) * 2017-03-16 2020-06-24 Ofinno, LLC Truncated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CN108924871B (zh) * 2017-03-23 2022-09-20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配置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8633093B (zh) * 2017-03-24 2019-08-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缓冲区状态上报方法、ue、缓冲区状态报告的处理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US10536878B2 (en) * 2017-03-24 2020-01-14 Mediatek Inc.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PDCP duplication in 5G RAN
US10237784B2 (en) 2017-03-24 2019-03-19 Motorola Mobility Llc Split bearer packet data converge protocol protocol data unit routing
US11291036B2 (en) * 2017-03-24 2022-03-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heduling requests and buffer status reports for low lat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X2019011641A (es) * 2017-04-02 2019-12-05 Fg innovation co ltd Metodo de transmision de paquete de datos de canal logico y sistema de comunicacion inalambrica.
WO2018200565A1 (en) 2017-04-24 2018-11-01 Motorola Mobility Llc Duplicating pdcp pdus for a radio bearer
US10785670B2 (en) 2017-04-26 2020-09-22 Motorola Mobility Llc Packet data converge protocol protocol data unit pre-processing
KR102318015B1 (ko) * 2017-04-28 2021-10-2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종류에 따른 길이를 지시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1032744B2 (en) 2017-05-04 2021-06-0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Inter-distributed unit beam switch procedure triggered by radio link interruption
US10470140B2 (en) * 2017-05-04 2019-1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headroom report for uplink split bearer communications
US10644974B2 (en) 2017-05-04 2020-05-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asurements and radio link monitor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11089504B2 (en) * 2017-05-16 2021-08-10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user equipment (UE) operating a split bearer
CN109246710B (zh) * 2017-06-09 2023-06-16 夏普株式会社 基站、用户设备和相关方法
KR102385420B1 (ko) 2017-06-15 2022-04-1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네트워크 요청 기반 버퍼 상태 보고를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2626164B1 (ko) 2017-06-15 2024-01-1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패킷 전송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20200187284A1 (en) * 2017-06-16 2020-06-11 Nokia Technologies Oy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EP3639615B1 (en) * 2017-06-16 2021-09-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connec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GB2563590B (en) * 2017-06-16 2021-12-29 Tcl Communication Ltd Methods and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n uplink split bearer in new radio
EP4243490A3 (en) * 2017-06-16 2023-10-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connec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386305B1 (ko) * 2017-07-25 2022-04-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네트워크 시스템에서 트래픽을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9023862A1 (zh) * 2017-07-31 2019-0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19024105A1 (zh) * 2017-08-04 2019-0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支持数据重复的方法、发射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WO2019030077A1 (en) * 2017-08-10 2019-02-14 Son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INFRASTRUCTURE
WO2019047211A1 (zh) * 2017-09-11 2019-03-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US10757615B2 (en) * 2017-09-13 2020-08-25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Radio link failure information for PDCP duplication
US10499398B2 (en) 2017-09-29 2019-12-0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ng mobile device-assisted mobility enhancement to improve user plane interruption time
US11277769B2 (en) * 2017-11-22 2022-03-15 Kyocera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processor
CN108476432B (zh) * 2017-12-08 2021-12-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缓存状态报告传输和装置
CN108401517B (zh) 2017-12-08 2022-01-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缓存状态报告传输和装置
KR102543090B1 (ko) * 2018-01-08 2023-06-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을 할당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WO2019136653A1 (en) * 2018-01-11 2019-07-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Impact of packet duplication on medium access control
WO2019140558A1 (zh) 2018-01-16 2019-07-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复制的数据量的上报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US11705982B2 (en) * 2018-01-23 2023-07-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tructure
US10616945B2 (en) * 2018-02-15 2020-04-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condary cell group failure handling
CN111937471A (zh) * 2018-03-28 2020-11-13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具有数据重复的多节点连接的urllc优化调度策略
CN110351038B (zh) * 2018-04-03 2021-08-10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激活pdcp复制功能的指示及获取方法、基站、终端、介质
CN111937484A (zh) * 2018-04-05 2020-11-1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无线电链路故障管理
CN110784904A (zh) * 2018-07-31 2020-02-11 夏普株式会社 接入控制方法及用户设备
WO2020033740A1 (en) * 2018-08-09 2020-02-13 Intel Corporation Flow control for uplink traffic in a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etwork
CN110958704B (zh) * 2018-09-26 2022-02-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US11570658B2 (en) * 2018-09-27 2023-01-31 Lenovo (Beijing) Limited Triggering a buffer status report
EP3871440A1 (en) * 2018-10-23 2021-09-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flow control in a split path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014953A1 (en) * 2018-10-30 2022-01-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in NR-DC
RU2700561C1 (ru) * 2018-10-31 2019-09-17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автоном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Москов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электронной техники" Способ импульсной пакетной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в сетях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пятого поколения
KR20200058070A (ko) * 2018-11-19 2020-05-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듀얼 커넥티비티 환경에서 세컨더리 노드 추가를 위한 신호 측정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US11864171B2 (en) 2019-03-20 2024-01-02 Ipcom Gmbh & Co. Kg Coordination of logical channel priorities
WO2020199181A1 (en) * 2019-04-04 2020-10-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message for dynamic radio link control (rlc) entity selection
KR20210009734A (ko) * 2019-07-17 2021-01-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플릿 베어러를 이용하여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KR20210009730A (ko) * 2019-07-17 2021-01-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플릿 베어러를 이용하여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WO2021030970A1 (en) * 2019-08-16 2021-02-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endc dual connection device
AU2019468802B2 (en) * 2019-09-30 2023-12-14 Nokia Technologies Oy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12788786A (zh) * 2019-11-07 2021-05-1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的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1152363A2 (en) * 2020-01-29 2021-08-05 Zeku Inc. Layer 2 uplink data inline processing using integrated circuits
KR102348188B1 (ko) * 2020-03-17 2022-01-06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스케줄링장치
WO2021188852A1 (en) * 2020-03-20 2021-09-23 Nokia Technologies Oy Ue-based energy efficient uplink data split in dual connectivity
WO2021194916A1 (en) * 2020-03-23 2021-09-30 Nokia Technologies Oy Network-based energy efficient uplink data split in dual connectivity
US11477832B2 (en) 2020-06-11 2022-10-18 T-Mobile Usa, Inc. Battery management using selective EN-DC enablement
US11432161B2 (en) * 2020-06-23 2022-08-3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Joint scheduling in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dynamic spectrum sharing
US11265945B1 (en) * 2020-07-09 2022-03-01 Sprint Spectrum L.P. Dynamic restriction of split-uplink-mode operation in response to high level of voice muting
US11337113B2 (en) 2020-08-05 2022-05-17 Sprint Spectrum L.P. Use of uplink communication quality as basis to control split-uplink operation for dual-connectivity service
US11304198B2 (en) 2020-08-19 2022-04-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traffic monitoring
US11343717B1 (en) 2020-08-28 2022-05-24 Sprint Spectrum L.P. Dynamic control of uplink communication from a dual-connected device, based on uplink backhaul congestion per connection
US11350313B1 (en) 2020-09-03 2022-05-31 Sprint Spectrum L.P. Dynamic control of uplink communication from a dual-connected device, based on antenna pattern efficiency per connection
US11290914B1 (en) * 2020-09-14 2022-03-29 T-Mobile Usa, Inc. Dual connectivity control based on downlink data at a 4G base station
US11323924B1 (en) 2020-10-26 2022-05-03 Sprint Spectrum L.P. Controlling intra-RAT handover under first RAT based on spectral efficiency under second RAT
US11419008B1 (en) 2020-11-13 2022-08-16 Sprint Spectrum L.P. Use of per-connection insertion loss as basis for dynamic control of air-interface communication with dual-connected device
US11418237B1 (en) 2020-11-13 2022-08-16 Sprint Spectrum L.P. Use of per-connection MIMO support as basis for dynamic control of air-interface communication with dual-connected device
US11582645B1 (en) 2020-11-13 2023-02-14 Sprint Spectrum Llc Use of per-connection frequency bandwidth as basis for dynamic control of air-interface communication with dual-connected device
US11363495B1 (en) 2020-11-13 2022-06-14 Sprint Spectrum L.P. Use of per-connection spectral efficiency as basis for dynamic control of air-interface communication with dual-connected device
US11533768B1 (en) * 2020-11-13 2022-12-20 Sprint Spectrum Lp Use of per-connection beamforming support as basis for dynamic control of air-interface communication with dual-connected device
US11516863B1 (en) 2020-11-13 2022-11-29 Sprint Spectrum Lp Use of per-connection fading as basis for dynamic control of Air-Interface communication with dual-connected device
US11546792B1 (en) 2021-02-18 2023-01-03 Sprint Spectrum Lp Dynamic control of split-uplink-mode operation to help facilitate resource availability for UEs served without split uplink
CN113507727A (zh) * 2021-07-14 2021-10-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分离承载模式下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以及终端设备
WO2023086705A1 (en) * 2021-11-12 2023-05-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energy allocation
US20230224904A1 (en) * 2022-01-13 2023-07-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asuring uplink latency
KR20230114115A (ko) * 2022-01-24 2023-08-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듀얼 커넥티비티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US20240007873A1 (en) * 2022-06-29 2024-01-04 EdgeQ,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channel information sharin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2556A (zh) * 2005-08-16 2008-10-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用于重新配置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介质访问控制层的方法和设备
CN101785214A (zh) * 2007-08-12 2010-07-21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和缓存器状态报告的方法、用于实现该方法的无线设备
CN102783234A (zh) * 2010-05-03 2012-11-1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用于发送缓冲状态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17606A1 (en) * 2004-07-16 2006-01-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cheduling mode switching for uplink transmissions
KR100938090B1 (ko) * 2006-10-19 2010-01-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KR100911304B1 (ko) 2007-06-18 2009-08-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우선순위를 갖는 무선베어러의 데이터전송 방법
EP2079202A1 (en) 2008-01-08 2009-07-15 NE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optimizing the triggering of the transmission of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BSR) information
KR101782759B1 (ko) * 2008-02-01 2017-09-27 옵티스 와이어리스 테크놀로지, 엘엘씨 통신 단말기 및 우선순위가 매겨진 제어 정보를 사용하는 방법
EP3664534A1 (en) * 2008-11-25 2020-06-1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tilizing a plurality of uplink carriers and a plurality of downlink carriers
KR101158279B1 (ko) * 2008-12-11 2012-06-1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캐리어 집적 기반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의 단말 장치 및 그것의버퍼 상태 보고 방법
CN101932019B (zh) * 2009-06-19 2015-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上报缓冲区状态报告的方法、终端及网络系统
EP4009733A1 (en) 2010-02-12 2022-06-0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Data split between multiple sites
WO2013116988A1 (en) 2012-02-07 2013-08-15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report and handle buffer status for user equipment working in inter-site carrier aggregation mode
WO2013168850A1 (ko) * 2012-05-09 2013-11-1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불연속 수신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2040883B1 (ko) 2012-08-23 2019-11-05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무선 시스템에서의 다중 스케줄러들을 이용한 동작
US9264930B2 (en) 2012-11-07 2016-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and 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 in multiflow operation
EP2984871B1 (en) 2013-04-12 2020-08-2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Pdcp operation for dual connection
EP2997784B1 (en) * 2013-05-15 2019-12-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llocating uplink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WO2015012545A1 (en) 2013-07-26 2015-01-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alculating an amount of data available for transmission and a device therefor
US9648514B2 (en) 2013-08-09 2017-05-09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tocol layer enhancements in data offload over small cells
US20150089382A1 (en) 2013-09-26 2015-03-26 Wu-chi Feng Application context migration framework and protocol
EP2854444A1 (en) 2013-09-27 2015-04-0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Efficient uplink scheduling mechanism for dual connectivity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2556A (zh) * 2005-08-16 2008-10-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用于重新配置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介质访问控制层的方法和设备
CN101785214A (zh) * 2007-08-12 2010-07-21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和缓存器状态报告的方法、用于实现该方法的无线设备
CN102783234A (zh) * 2010-05-03 2012-11-1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用于发送缓冲状态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On protocol stack impacts of dual connectivity;Renesas Mobile Europe;《3GPP TSG-RAN WG2 Meeting #83,R2-132405》;20130809;第1-5页
Throughput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of with and without UP bearer split;Intel Corporation;《3GPP TSG RAN WG2 Meeting #83,R2-132859》;20130810;第1-2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011448A (ko) 2021-02-01
EP3352494B1 (en) 2020-02-19
US20190297523A1 (en) 2019-09-26
EP3654688A1 (en) 2020-05-20
WO2015045268A1 (en) 2015-04-02
US20180139646A1 (en) 2018-05-17
EP3352494A1 (en) 2018-07-25
KR102242633B1 (ko) 2021-04-20
RU2017146614A (ru) 2018-10-17
CN105580473A (zh) 2016-05-11
BR112016006377A2 (pt) 2017-08-01
JP2020025319A (ja) 2020-02-13
JP2018196149A (ja) 2018-12-06
CN109982386B (zh) 2022-05-17
EP3654688B1 (en) 2021-08-04
JP6391055B2 (ja) 2018-09-19
RU2644412C2 (ru) 2018-02-12
EP3050379A1 (en) 2016-08-03
MY188985A (en) 2022-01-17
US9883419B2 (en) 2018-01-30
ZA201601986B (en) 2017-06-28
US20230269623A1 (en) 2023-08-24
US11096084B2 (en) 2021-08-17
CA2923943A1 (en) 2015-04-02
US20200260319A1 (en) 2020-08-13
JP6635350B2 (ja) 2020-01-22
US10667171B2 (en) 2020-05-26
JP2016532327A (ja) 2016-10-13
RU2016110781A (ru) 2017-11-01
KR102196588B1 (ko) 2020-12-30
BR112016006377B1 (pt) 2022-12-06
US11678217B2 (en) 2023-06-13
RU2017146614A3 (zh) 2018-10-17
RU2693859C1 (ru) 2019-07-05
US20210337424A1 (en) 2021-10-28
JP6868834B2 (ja) 2021-05-12
EP2854445A1 (en) 2015-04-01
US10368266B2 (en) 2019-07-30
CA2923943C (en) 2021-02-16
EP3050379A4 (en) 2016-09-21
CN109982386A (zh) 2019-07-05
KR20160062101A (ko) 2016-06-01
EP3050379B1 (en) 2018-05-02
RU2678691C2 (ru) 2019-01-31
US20160234714A1 (en) 2016-08-11
EP2854444A1 (en) 2015-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80473B (zh) 移动节点和通信方法
US11595977B2 (en) Semi-persistent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V2V traffic
CN105229941B (zh) 报告无线通信系统中可用于发送的数据的量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5594251B (zh) 用于移动性期间的双连接性中的用户终端的高效状态报告
CN110431876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与um rlc实体相关联的pdcp实体的重建的方法及其设备
US20190313375A1 (en) Improved semi-persistent resource allocation behavior for v2x transmissions
CN109314841A (zh) 对v2x传输的服务质量的改进的支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229

Address after: American New York

Applicant after: Sun Patent Trust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befor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