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79207A - 挤压成形装置及毛坯蜂窝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挤压成形装置及毛坯蜂窝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79207A
CN105579207A CN201480054319.0A CN201480054319A CN105579207A CN 105579207 A CN105579207 A CN 105579207A CN 201480054319 A CN201480054319 A CN 201480054319A CN 105579207 A CN105579207 A CN 1055792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hole
pipe
plywood
extrusion m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431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园田将人
松田雅人
土本和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5792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792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apparatus for shaping the material; Auxiliary measures taken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shaping
    • B28B17/009Changing the forming elements, e.g. exchanging moulds, 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3/00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using presses; 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28B3/20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using presses; 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wherein the material is extrud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3/00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using presses; 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28B3/20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using presses; 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wherein the material is extruded
    • B28B3/206Forcing the material through screens or slo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3/00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using presses; 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28B3/20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using presses; 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wherein the material is extruded
    • B28B3/22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using presses; 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wherein the material is extruded by screw or w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3/00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using presses; 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28B3/20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using presses; 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wherein the material is extruded
    • B28B3/26Extrusion dies
    • B28B3/2654Mean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the di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3/00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using presses; 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28B3/20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using presses; 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wherein the material is extruded
    • B28B3/26Extrusion dies
    • B28B3/2672Means for adjusting the flow inside the die, e.g. using choke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30Extrusion nozzles or 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3/00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using presses; 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28B3/20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using presses; 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wherein the material is extruded
    • B28B2003/203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using presses; 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wherein the material is extruded for multi-channelled structures, e.g. honeycomb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ress-Shaping Or Shaping Using Conveyers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挤压成形装置(1)具备:第一管(10);螺杆(2B),设在第一管(10)内;第二管(50),连接在第一管(10)的出口处;流动调整板(20),配置在第一管(10)与第二管(50)之间;及模具(90),连接在第二管(50)的出口处。第二管(50)从第一管(10)侧起,依次具有有恒定的内径的第一部分(32)、有越是离开第一部分(32)越小的内径的第二部分(34)、以及有恒定的内径的第三部分(36)。第二部分(34)以不能分离的方式一体化在第一部分(32)上,第三部分(36)以不能分离的方式一体化在第二部分(34)上。

Description

挤压成形装置及毛坯蜂窝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挤压成形装置及毛坯蜂窝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陶瓷蜂窝烧制体作为柴油机微粒过滤器(Dieselparticulatefilter)用等被周知。该陶瓷蜂窝烧制体具有将有许多贯通孔的蜂窝构造体的一部分的贯通孔的一端侧用封口材料封闭、并将其余的贯通孔的另一端侧用封口材料封闭的构造。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用于毛坯蜂窝成形体的制造的挤压成形装置。该装置依次具备具有螺杆的第一管、过滤网、锥管及模具。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01517号公报。
可是,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的挤压成形装置中,当将毛坯蜂窝成形体以希望的蜂窝形状挤压时,有希望在锥管的前后分别设置内径为恒定的延长管部的情况。
并且,在这样的结构的挤压成形装置中,在将成形的毛坯蜂窝成形体的外形形状改变的情况下等,从挤压成形装置将模具、延长管部、阻力管、延长管部拆下、接着将别的延长管部、阻力管、延长管部、模具向该挤压成形装置固定花费工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前述问题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换作业较容易的挤压成形装置及使用它的毛坯蜂窝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有关本发明的挤压装置具备第一管、螺杆、第二管、流动调整板、模具,前述螺杆设在前述第一管内,前述第二管连接在前述第一管的出口处,前述流动调整板配置在前述第一管与前述第二管之间,前述模具连接在前述第二管的出口处。前述第二管从前述第一管侧起,依次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前述第一部分有恒定的内径,前述第二部分有越离开前述第一部分越小的内径,前述第三部分有恒定的内径。前述第二部分以不能分离的方式一体化在前述第一部分上,前述第三部分以不能分离的方式一体化在前述第二部分上。
根据本发明,由于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被一体化,所以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间的拆装机构、以及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间的拆装机构不再需要,所以能实现第二管的轻量化及低成本化,而且在挤压成形体的外形(直径等)的变更时,能够迅速地进行第一部分~第三部分的替换。
也可以是,第二部分的内表面构成以对应于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内径渐减的方式倾斜的斜面,第二部分的内表面相对于第二部分的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对应于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阶段性地变小。在此情况下,能够将原料组成物朝向模具顺畅地引导。
前述挤压成形装置也可以还具备将前述第二管和前述第一管拆装自如地固定的油压夹具或磁夹具。在此情况下,第一部分~第三部分的更换变得更容易。
也可以是,在流动调整板上,形成有相对于从第一管朝向第二管的流路的中心轴线倾斜的倾斜贯通孔。在此情况下,流动调整板的上游侧的原料组成物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流动调整板的倾斜贯通孔,在流动调整板的下游侧以相对于流路的中心轴线倾斜的方向流动。通过形成相对于流路的中心轴线倾斜的流动,在与流路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上原料组成物彼此混合。因此,在与流路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上能够降低原料组成物的流动性的不均匀。
倾斜贯通孔也可以形成在流动调整板的中心的附近。在此情况下,由于在流路的中心部发生相对于流路的中心轴线倾斜的流动,所以在流路的中心部流动的原料组成物与在其周围流动的原料组成物混合。在挤压成形装置中,在流路的中心部流动的原料组成物的流动性有比在其周围流动的原料组成物的流动性高的趋势。因而,通过将在流路的中心部流动的原料组成物与在其周围流动的原料组成物混合,在与流路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上能够进一步降低原料组成物的流动性的不均匀。
倾斜贯通孔也可以形成为,随着从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向前述中心轴线接近。在此情况下,原料组成物穿过倾斜贯通孔,由此形成从流路的中心部朝向外侧的流动或从外侧朝向流路的中心部的流动。由此,在流路的中心部流动的原料组成物和在其周围流动的原料组成物更充分地混合,所以在与流路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上能够进一步降低原料组成物的流动性的不均匀。
也可以是,在流动调整板上形成有多个倾斜贯通孔,一部分的倾斜贯通孔形成为,随着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向中心轴线接近,其他的倾斜贯通孔形成为,随着从下游侧朝向上游侧,向中心轴线接近。在此情况下,原料组成物穿过倾斜贯通孔,由此形成从流路的中心部朝向外侧的流动及从外侧朝向流路的中心部的流动的两者。由此,在流路的中心部流动的原料组成物与在其周围流动的原料组成物更充分地混合,所以在与流路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上能够进一步降低原料组成物的流动性的不均匀。
也可以是,流动调整板具有在中心有开口部的主体部件和配置在开口部内的芯部件,倾斜贯通孔形成在芯部件上。在此情况下,例如可以准备倾斜贯通孔的内径、数量、配置或倾斜方向不同的多个芯部件,匹配于原料组成物的组成等来适当更换。因此,在与流路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上能够进一步降低原料组成物的流动性的不均匀。
也可以是,流动调整板具有沿着从第一管朝向第二管的流路的中心轴线层叠的多个层叠板,在各层叠板上形成有多个贯通孔,各层叠板的贯通孔与形成在相邻的层叠板上的多个贯通孔相连。在此情况下,流动调整板的上游侧的原料组成物的至少一部分穿过层叠板的贯通孔。各层叠板的贯通孔与相邻的层叠板的多个贯通孔相连。在上游侧的贯通孔与下游侧的多个贯通孔相连的地方,从1个贯通孔流出的原料组成物分离地向多个贯通孔流入。在下游侧的贯通孔与上游侧的多个贯通孔相连的地方,从多个贯通孔流出的原料组成物向1个贯通孔流入来合流。这样,在穿过多个层叠板的过程中发生原料组成物的分离和合流,在与流路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上原料组成物彼此混合。因此,在与流路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上能够降低原料组成物的流动性的不均匀。
各层叠板也可以配置在流动调整板的中心。在此情况下,由于原料组成物的分离和合流在流路的中心部发生,所以在流路的中心部流动的原料组成物与在其周围流动的原料组成物混合。在挤压成形装置中,有在流路的中心部流动的原料组成物的流动性比在其周围流动的原料组成物的流动性高的趋势。因而,通过使在流路的中心部流动的原料组成物与在其周围流动的原料组成物混合,在与流路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上能够进一步降低原料组成物的流动性的不均匀。
也可以是,多个层叠板包括上游侧的层叠板、下游侧的层叠板、和配置在上游侧及下游侧的层叠板之间的中间的层叠板,形成在下游侧的层叠板上的贯通孔经由形成在中间的层叠板上的贯通孔与形成在上游侧的层叠板的最中心侧及最外缘侧的多个贯通孔相连。在此情况下,流入到形成在上游侧的层叠板的最中心侧的贯通孔中的原料组成物和流入到形成在上游侧的层叠板的最外缘侧的贯通孔中的原料组成物向下游侧的层叠板的1个贯通孔流入来合流。由此,在流路的中心部流动的原料组成物与在其周围流动的原料组成物更充分地混合。因而,在与流路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上能够进一步降低原料组成物的流动性的不均匀。
也可以是,流动调整板具有在中心有开口部的主体部件和配置在开口部内的芯部件,多个层叠板构成芯部件。在此情况下,例如可以准备层叠板的片数或各层叠板上的贯通孔的内径、数量或配置不同的多个芯部件,匹配于原料组成物的组成等来适当更换。因此,在与流路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上能够进一步降低原料组成物的流动性的不均匀。
也可以是,多个层叠板包括上游侧的层叠板、下游侧的层叠板和配置在上游侧及下游侧的层叠板之间的中间的层叠板,在中间的层叠板上,形成有与上游侧及下游侧的层叠板的贯通孔相比内径较小且数量较多的贯通孔。在此情况下,由于原料组成物的分离和合流在更多处发生,所以在与流路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上,原料组成物彼此更充分地混合。因而,在与流路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上能够进一步降低原料组成物的流动性的不均匀。
也可以是,前述第二管还具有位于前述第三部分的下游侧的第四部分,在前述第四部分上,设有从该第四部分的内表面向中心侧突出的杆、和用来调整杆从该第四部分的内表面的突出长的致动器。在此情况下,通过调整杆74的突出长,能够调整第四部分的流路内的流量分布,抑制从模具挤出的成形体的弯曲。
有关本发明的毛坯蜂窝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具备用挤压成形装置将陶瓷原料挤出从而得到毛坯蜂窝成形体的工序。前述挤压成形装置是上述的挤压成形装置。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更换作业较容易的挤压成形装置及使用它的毛坯蜂窝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毛坯蜂窝成形体的一例的立体图,图1(b)是毛坯蜂窝成形体的局部放大图。
图2是表示挤压成形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概略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2的第一管的末端部及第二管的放大剖视图。
图4(a)及图4(b)是表示油压夹具60的动作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说明从第一管10将第二管50拆下的过程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挤压成形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概略剖视图。
图7是表示挤压成形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概略剖视图。
图8是图7中的主体部件的左侧视图。
图9是图7中的芯部件的放大图。
图10是图7中的芯部件的右侧视图。
图11是图7中的芯部件的左侧视图。
图12是沿着图10中的XII-XII线的剖视图。
图13是沿着图10中的XIII-XIII线的剖视图。
图14是沿着图10中的XIV-XIV线的剖视图。
图15是沿着图10中的XV-XV线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挤压成形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概略剖视图。
图17是图16中的最下游侧的层叠板的左侧视图。
图18是图16中的从下游侧起第2片层叠板的左侧视图。
图19是图16中的从下游侧起第3片层叠板的左侧视图。
图20是图16中的从下游侧起第4片层叠板的左侧视图。
图21是图16中的最上游侧的层叠板的左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首先,在有关本发明的挤压成形装置的说明之前,对毛坯蜂窝成形体进行说明。
<毛坯蜂窝成形体>
图1所示的毛坯蜂窝成形体70是通过将原料组成物用后述的挤压成形装置挤压成形来得到的。如图1(a)所示,毛坯蜂窝成形体70是圆柱体。毛坯蜂窝成形体70具有截面形状不同的相互大致平行的多个贯通孔71a、71b。多个贯通孔71a、71b由与毛坯蜂窝成形体70的中心轴大致平行地延伸的隔壁72形成。贯通孔71a其截面形状是正六边形。另一方面,贯通孔71b其截面形状是扁平六边形,6个贯通孔71b将一个贯通孔71a包围。这些多个贯通孔在毛坯蜂窝成形体70的端面上为正三角形配置,即,以贯通孔71a、71b的中心轴分别位于正三角形的顶点的方式配置。该正三角形的尺寸例如可以设为边长3.5~6mm。另外,通过将毛坯蜂窝成形体70在既定的温度下烧制来制造蜂窝构造体。将蜂窝构造体例如作为将从内燃机构排出的气体净化的过滤器使用。
毛坯蜂窝成形体70的贯通孔71a、71b延伸的方向的长度没有被特别限定,例如可以设为40~350mm。此外,毛坯蜂窝成形体70的外径也没有被特别限定,例如可以设为100~320mm。
形成毛坯蜂窝成形体70的原料组成物没有被特别限定,但包含作为陶瓷原料的无机化合物源粉末及甲基纤维素等的有机粘合剂、以及根据需要添加的添加剂。从蜂窝烧制体的高温耐性的观点看,作为优选的陶瓷材料,可以举出氧化铝、二氧化硅、富铝红柱石、堇青石、玻璃、钛酸铝等氧化物、碳化硅、氮化硅等。另外,钛酸铝可以还含有镁及/或硅。
例如,在制造钛酸铝的毛坯蜂窝成形体的情况下,无机化合物源粉末包含α氧化铝粉等铝源粉末、以及锐钛矿型或金红石型的二氧化钛粉末等钛源粉末,根据需要可以还包含氧化镁粉末或氧化镁尖晶石粉末等的镁源粉末及/或氧化硅粉末或玻璃料等硅源粉末。
作为有机粘合剂,可以举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羟烷基甲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等纤维素类,聚乙烯醇等醇类,木质素磺酸盐。
作为添加物,例如可以举出造孔剂、润滑剂及增塑剂、分散剂、溶剂。
作为造孔剂,可以举出石墨等碳材,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树脂类,淀粉、坚果壳、胡桃壳、玉米等植物材料,冰,及干冰等等。
作为润滑剂及增塑剂,可以举出甘油等醇类,辛酸、十二烷酸、棕榈酸、花生酸、油酸、硬脂酸等高级脂肪酸,硬脂酸铝等硬脂酸金属盐、聚氧乙烯烷基醚(POAAE)等。
作为分散剂,例如可以举出硝酸、盐酸、硫酸等无机酸,草酸、柠檬酸、醋酸、苹果酸、乳酸等有机酸,甲醇、乙醇、丙醇等醇类,聚羧酸铵、聚氧乙烯烷基醚等界面活性剂等。
作为溶剂,例如可以使用甲醇、乙醇、丁醇、丙醇等醇类,丙二醇、聚丙二醇、乙二醇等二醇类,及水等。
<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挤压成形装置>
参照图2~图5,对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挤压成形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图2~图5所示的挤压成形装置1是用来从粉末状或膏状的原料组成物制造毛坯蜂窝成形体70的。
挤压成形装置1主要具备第一管10、连接在第一管10的出口上的第二管50、设在第一管10与第二管50之间的流动调整板20、连接在第二管50的下游侧的模具90、以及设在第一管10内的螺杆2A、2B。
第一管10从上游侧起依次具有圆筒部12、延长部14、锥部16、调整板固定部18。
在圆筒部12的上层设有螺杆2A,在圆筒部12的下层设有螺杆2B。螺杆2A、2B将从圆筒部12的入口12a供给的原料组成物混匀并经由流路12b向圆筒部12的出口12e移送。
如图3所示,在延长部14内形成有与流路12b相连的流路14a。流路14a的内径是恒定的。延长部14的内径例如与圆筒部12的出口12e的内径相同。在图3中,螺杆2B的末端部位于延长部14内,但并不限于此。
在锥部16内,形成有与流路14a相连的流路16a。流路16a的内径越从圆筒部12离开越扩大。锥部16的上游侧的内径例如与流路14a的内径相同。
在调整板固定部18内形成有与流路16a相连的流路18b。在调整板固定部18的下游侧,在流路18b的周缘部,形成有用来将流动调整板20的周缘部收纳的凹部18c。在调整板固定部18的外周形成有凸缘部18d。
延长部14和锥部16被螺栓13固定,锥部16和调整板固定部18通过焊接被固定。虽然图示省略,但圆筒部12和延长部14被螺栓固定。
第二管50从上游侧(第一管10侧)起依次具有第一部分32、第二部分34、第三部分36、第四部分38、第五部分40。
在第一部分32内,形成有与流路18b相连的流路32b。流路32b的内径例如与流路18b的内径相同。流路32b的长度例如可以设为50~100mm。第一部分32具有与上游部连接的功能。在第一部分32的外周上,形成有与第一管10的凸缘部18d重叠的凸缘部32c。
第二部分34的流路34a具有对应于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变小的内径。具体而言,流路34a的内表面构成以对应于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内径渐减的方式倾斜的斜面。流路34a的内表面相对于流路34a的中心轴线CL1的倾斜角对应于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阶段性地变小。例如,流路34a的内表面被分为从上游侧到下游侧排列的3个区域35a、35b、35c。区域35a相对于中心轴线CL1的倾斜角比区域35b相对于中心轴线CL1的倾斜角大。区域35b相对于中心轴线CL1的倾斜角比区域35c相对于中心轴线CL1的倾斜角大。区域35c相对于中心轴线CL1的倾斜角大致是0°。即,区域35c相对于中心轴线CL1不倾斜。
流路34a与流路32b相连,流路34a的上游侧的内径例如与流路32b的内径相同。流路34a的下游侧的内径优选的是比圆筒部12的流路12b的内径小。流路34a的下游侧的内径相对于流路12b的内径优选的是60~100%。流路34a的长度例如优选的是100~200mm。流路34a的内表面相对于中心轴线CL1的倾斜角优选的是0~40°。流路34a具有膏状的原料组成物的流量调整的功能。
在第三部分36内,形成有与流路34a相连的流路36a。流路36a的内径是恒定的,例如与流路34a的下游侧的内径相同。流路36a的长度例如是50~150mm。流路36a具有膏状的原料组成物的流量调整的功能。
第一部分32焊接在第二部分34上,第三部分36焊接在第二部分34上。焊接的方法没有被特别限定,可以采用铜焊、电弧焊接等。焊接部位也没有被特别限定。进而,第一部分32和第二部分34的固定方法、第二部分34和第三部分36的固定方法并不限于焊接。第一部分32和第二部分34、第二部分34和第三部分36只要以不能分离的方式一体化就可以。所谓“以不能分离的方式一体化”,是指不伴随着固定部的破坏就不能分离。作为以不能分离的方式一体化的另一例,可以举出第一部分32和第二部分34、第二部分34和第三部分36由相同的原材料一体地形成的方式。
在第二部分34的外周上形成有外套构造34J,能够供给冷却水等冷却介质。
在第一管10的调整板固定部18与第二管50的第一部分32之间配置有流动调整板20,以将流路18b和流路32b分隔。流动调整板20被调整板固定部18和第一部分32夹持,流动调整板20的周缘部收纳在凹部18c中。流动调整板20也称作整流板,具有在流动方向上贯通的许多贯通孔。通过调整贯通孔的位置及大小,能够控制第二管50中的原料组成物的流动动态。此外,也能够用流动调整板20将异物除去。贯通孔的直径例如是1~10mm。
流动调整板20具有比调整板固定部18及第一部分32的流路18b、32b的内径大的外径,流动调整板20的中央部将流路18b和流路32b分隔。流动调整板20通过被调整板固定部18及第一部分32夹着,相对于第一管10及第二管50拆装自如地安装。
流动调整板20优选的是即使从上游侧受到压力也几乎不发生应变的构造体。从这样的观点看,作为流动调整板20的材质,例如优选的是碳素钢等。作为碳素钢以外的适合的材质,可以例示含有镍、铬、钨等的特殊钢。流动调整板20的厚度从确保充分的强度的观点看,优选的是10~100mm。
第一管10和第二管50例如由油压夹具60拆装自如地连结。如图3及图4所示,油压夹具60具有压力缸致动器62、杆64及卡止部66。压力缸致动器62配置为,与凸缘部32c协同作用来夹着凸缘部18d,固定在凸缘部18d上。杆64以将凸缘部18d、32c贯通的方式从压力缸致动器62突出。卡止部66形成在杆64的端部,比杆64的外周向外侧伸出。卡止部66从杆64的末端侧观察呈沿着一方向延伸的形状。在卡止部66的延伸方向上,相比与卡止部66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卡止部66相对于杆64的外周的伸出量变大。在凸缘部18d、32c上,分别形成有与卡止部66的形状对应的截面形状的贯通孔18a、32a。压力缸致动器62能够使杆64及卡止部66沿着杆64的轴线往复,并以杆64的轴线为中心旋转。
当将第一管10与第二管50连结时,将卡止部66插通到贯通孔18a、32a中。通过由压力缸致动器62使卡止部66旋转,如图4(a)所示,从末端部观察,成为卡止部66挂在贯通孔32a的边缘上的状态。由压力缸致动器62将卡止部66拉近。于是,由压力缸致动器62和卡止部66将凸缘部18d、32c夹持,将第二管50固定到第一管10上。
在将第一管10与第二管50分离时,使卡止部66从压力缸致动器62远离。通过由压力缸致动器62使卡止部66旋转,如图4(b)所示,从末端部观察,卡止部66和贯通孔18a、32a成为对齐的状态。由此,成为能够将卡止部66再次向贯通孔18a、32a插通的状态,如图5所示,能够将第一管10与第二管50分离。
回到图3,第四部分38具有与流路36a相连的流路38b、和使流路38b的内外连通的多个贯通孔38a。贯通孔38a以将流路38b包围的方式配置。在第四部分38上,设有多个杆74、和将多个杆74沿着长度方向分别移动的多个压力缸致动器76。多个杆74从第四部分38的外侧分别穿通到多个贯通孔38a中,其末端部从流路38b的内表面向流路38b的中心侧突出。压力缸致动器76被固定在第四部分38的外侧。通过由压力缸致动器76使杆74移动,调整杆74从流路38b的内表面的突出长。通过调整杆74的突出长,能够调整流路38b内的流量分布,抑制被从模具90挤出的成形体的弯曲。第四部分38的流路的长度例如是100~200mm。
在第五部分40内,形成有与流路38b相连的流路40a。流路40a的内径是恒定的,例如与流路38b的内径相同。第五部分40的流路的长度例如是20~300mm。在流路40a的下游侧设有模具90。模具90用来将原料组成物成形来得到图1所示的形状的成形体70,具有与其对应的格子状的流路(未图示)。
第二管50的材料没有被特别限定,可以使用铁、不锈钢等金属材料。第二管50的流路的内表面为了抑制磨损而优选的是具有碳化钨层。碳化钨层可以用热喷涂法等形成。
<毛坯蜂窝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使用挤压成形装置1制造毛坯蜂窝成形体70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将原料组成物从入口12a向流路12b内导入。通过使螺杆2A、2B工作,将原料组成物混匀并向第一管10的下游侧的出口12e移送。在使混匀物穿过流动调整板20的多个贯通孔来进行流速分布的均匀化等的流速分布的调整后,经由第二管50向模具90导入。模具90的下游侧的原料组成物的线速度可以为10~150cm/分左右。
将原料组成物从模具90挤出,将成形体70A回收到支承台95上。通过将成形体70A切断为既定的长度,得到毛坯蜂窝成形体70。这样,本方法具备用挤压成形装置1将陶瓷原料挤出来得到毛坯蜂窝成形体70的工序。如果将毛坯蜂窝成形体70的贯通孔的一端或另一端封口,然后烧制,则能够得到蜂窝构造体(蜂窝过滤器)。
在得到不同的外形的毛坯蜂窝成形体70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将油压夹具60驱动,将第一管10和第二管50的固定解除,将第二管50从第一管10分离。接着,只要将别的第二管50连结到第一管10上,然后将模具90安装到第二管50上就可以。作为别的第二管50,例如可以举出第二部分34的锥的程度或第三部分36~第五部分40的内径与原来的第二管50不同的结构。另外,当从第一管10将第二管50拆下时,也可以从第三部分36预先将模具90、第五部分40、第四部分38拆下。此外同样,当将别的第二管50向第一管10固定时,也可以在别的第二管50上不预先固定第四部分38、第五部分40、模具90。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第二管50的第一部分32、第二部分34、第三部分36相互借助焊接被固定,所以与第一管10的拆装较容易,并且能够实现轻量化。
<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挤压成形装置>
接着,参照图6,对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挤压成形装置进行说明。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挤压成形装置与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挤压成形装置的不同点仅是第一管10与第二管50的连结构造。详细地讲,该挤压成形装置1代替油压夹具60而具有磁夹具80。磁夹具80以面向第二管50的凸缘部32c的方式固定在第一管10的凸缘部18d上。
磁夹具80具有背芯85、多个硬磁性体81、多个硬磁性体83、多个软磁性体82。背芯85由沿着凸缘部18d的底部85a、和在凸缘部18d的内周侧和外周侧从底部85a向凸缘部32c侧突出的壁部85b、85c构成。背芯85具有软磁性。多个硬磁性体81和多个软磁性体82配置在壁部85b、85c之间,沿着与底部85a对置的面交替地排列。硬磁性体81构成永久磁铁。夹着软磁性体82的硬磁性体81以同极彼此夹着软磁性体82相对的方式配置。硬磁性体83分别架设在背芯85的底部85a与软磁性体82之间。在硬磁性体83上,设有用来使硬磁性体83的极倒转的线圈84。另外,硬磁性体81的例子是钕磁铁。硬磁性体83的例子是阿尔尼科磁铁。软磁性体82的例子是铁。第二管50的凸缘部32c由能够吸附到磁铁上的铁、马氏体类不锈钢、铁素体类不锈钢等软磁性材料形成。
如果使电流流过线圈84,由从线圈84产生的磁通量使硬磁性体83的极的朝向成为图6(a)那样,即各硬磁性体83朝向各软磁性体82的极成为与硬磁性体81朝向各软磁性体82的极相同,则来自软磁性体82的磁通量穿过凸缘部32c内,凸缘部32c被磁夹具80吸附。该状态即使将线圈84的电流停止也维持。
另一方面,如果使反方向的电流流过线圈84,从线圈84产生的磁通量使硬磁性体83的极的朝向成为图6(b)那样,即各硬磁性体83朝向各软磁性体82的极成为与硬磁性体81朝向各软磁性体82的极相反,则硬磁性体81与硬磁性体83之间的磁通量穿过软磁性体82内,几乎没有穿过凸缘部32c的磁通量。因而,凸缘部32c不被磁夹具80吸附。该状态即使将线圈84的电流停止也维持。
<有关第三实施方式的挤压成形装置>
接着,对有关第三实施方式的挤压成形装置进行说明。如图7及图8所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挤压成形装置将流动调整板20替换为流动调整板20A,在流路的中央部和周边部进一步实现了流速的均匀化。流动调整板20A具有主体部件201、薄片部件202及芯部件204。主体部件201呈在中心具有开口部203的圆板状。在主体部件201上,形成有与流路18b、32b的中心轴线CL1平行的多个贯通孔205。开口部203由从上游侧连接到下游侧的孔部203a、203b、203c构成(参照图9)。上游侧的孔部203a的内径比中间的孔部203b的内径大,下游侧的孔部203c的内径比孔部203b的内径小。薄片部件202配置在主体部件201的上游侧,将主体部件201的上游侧的面201a覆盖。在薄片部件202上,形成有使原料组成物透过的网眼(未图示)。
如图9~图11所示,芯部件204呈具有面向上游侧的平面204a和面向下游侧的平面204b的圆板形状,配置在主体部件201的开口部203内。芯部件204具有与开口部203的孔部203b嵌合的嵌合部204c、与嵌合部204c的平面204a侧相邻的粗径部204d、与嵌合部204c的平面204b侧相邻的细径部204e。外径比嵌合部204c大的粗径部204d被收纳到开口部203的上游侧的孔部203a中。外径比嵌合部204c小的细径部204e被插入到开口部203的下游侧的孔部203c中。
嵌合部204c嵌合到孔部203b中,由此与中心轴线CL1正交的方向上的芯部件204的位置确定。粗径部204d卡在开口部203的孔部203a、203b的边界部上,由此芯部件204向下游侧的移动被限制。另一方面,芯部件204向上游侧的移动被薄片部件202限制。由此,芯部件204被保持在开口部203内。
如图10~图15所示,在芯部件204上,形成有相对于中心轴线CL1倾斜的倾斜贯通孔206、207、208、209。倾斜贯通孔206、207、208、209的内径是相互相等的。倾斜贯通孔206、207、208、209形成为,在芯部件204内不相互交叉。由于芯部件204为流动调整板20的中心部,所以倾斜贯通孔206、207、208、209位于流动调整板20A的中心的附近。
如图10、图11及图12所示,倾斜贯通孔206形成在将仿形于芯部件204的外周的圆周等分的4处。各倾斜贯通孔206在包含中心轴线CL1的平面内相对于中心轴线CL1倾斜。各倾斜贯通孔206的上游侧的端部位于中心轴线CL1的附近。在上游侧的平面204a的中央,形成有内表面呈圆锥形状的凹部210,各倾斜贯通孔206的上游侧的端部在凹部210的内表面上开口。各倾斜贯通孔206的下游侧的端部位于芯部件204的外周的附近,在下游侧的平面204b上开口。这样,各倾斜贯通孔206形成为,随着从下游侧朝向上游侧而向中心轴线CL1接近。
如图10、图11及图13所示,倾斜贯通孔207形成在将仿形于芯部件204的外周的圆周等分的8处。各倾斜贯通孔207在包含中心轴线CL1的平面内相对于中心轴线CL1倾斜。各倾斜贯通孔207的上游侧的端部位于中心轴线CL1的附近,在凹部210的内表面上开口。各倾斜贯通孔207的下游侧的端部位于芯部件204的外周的附近,在平面204b上开口。这样,各倾斜贯通孔207形成为,随着从下游侧朝向上游侧而向中心轴线CL1接近。
倾斜贯通孔207的上游侧的端部与倾斜贯通孔206的上游侧的端部相比位于芯部件204的外周侧,在凹部210内将倾斜贯通孔206的上游侧的端部包围。倾斜贯通孔207的下游侧的端部与倾斜贯通孔206的下游侧的端部相比位于芯部件204的外周侧。
如图10、图11及图14所示,倾斜贯通孔208形成在将仿形于芯部件204的外周的圆周等分的4处。各倾斜贯通孔208在包含中心轴线CL1的平面内相对于中心轴线CL1倾斜。各倾斜贯通孔208的上游侧的端部位于芯部件204的外周的附近,在上游侧的平面204a上开口。各倾斜贯通孔208的下游侧的端部位于中心轴线CL1的附近。在下游侧的平面204b的中央,形成有内表面呈圆锥形状的凹部211。各倾斜贯通孔208的下游侧的端部在凹部211的内表面上开口。这样,各倾斜贯通孔208形成为,随着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向中心轴线CL接近。
如图10、图11及图15所示,倾斜贯通孔209形成在将仿形于芯部件204的外周的圆周等分的16处。各倾斜贯通孔209在包含芯部件204的中心轴线CL1的平面内相对于中心轴线CL1倾斜。各倾斜贯通孔209的上游侧的端部位于芯部件204的外周的附近。各倾斜贯通孔209的下游侧的端部也位于芯部件204的外周的附近,但与上游侧的端部相比位于中心轴线CL1侧。这样,各倾斜贯通孔209形成为,随着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向中心轴线CL1接近。
倾斜贯通孔209的上游侧的端部与倾斜贯通孔208的上游侧的端部相比位于芯部件204的外周侧。倾斜贯通孔209的下游侧的端部与倾斜贯通孔206、207的下游侧的端部相比位于中心轴线CL1侧。
根据本实施方式,流路18b内的原料组成物穿过贯通孔205或倾斜贯通孔206、207、208、209。穿过倾斜贯通孔206、207、208、209后的原料组成物在流路32b中以相对于中心轴线CL1倾斜的方向流动。通过形成相对于中心轴线CL1倾斜的流动,在与中心轴线CL1正交的方向上原料组成物彼此混合。因此,在与中心轴线CL1正交的方向上能够减少原料组成物的流动性的不均匀。
由于倾斜贯通孔206、207、208、209位于流动调整板20A的中心的附近,所以在从第一管10朝向第二管50的流路的中心部发生相对于中心轴线CL1倾斜的流动。由此,在流路的中心部流动的原料组成物与在其周围流动的原料组成物混合。在挤压成形装置中,在流路的中心部流动的原料组成物的流动性有比在其周围流动的原料组成物的流动性高的趋势。因而,通过使在流路的中心部流动的原料组成物与在其周围流动的原料组成物混合,能够在与中心轴线CL1正交的方向上进一步降低原料组成物的流动性的不均匀。
倾斜贯通孔206、207、208、209形成为,随着从一端侧(上游侧或下游侧)朝向另一端侧而向中心轴线CL1接近。因此,通过原料组成物穿过倾斜贯通孔206、207、208、209,形成从流路的中心部朝向外侧的流动或从流路的外侧朝向中心部的流动。由此,在流路的中心部流动的原料组成物与在其周围流动的原料组成物更充分地混合。因而,在与中心轴线CL1正交的方向上能够进一步降低原料组成物的流动性的不均匀。
特别是,倾斜贯通孔206、207形成为,随着从下游侧朝向上游侧而向中心轴线CL1接近。倾斜贯通孔208、209形成为,随着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向中心轴线CL1接近。因此,原料组成物穿过倾斜贯通孔206、207、208、209,由此形成从流路的中心部朝向外侧的流动及从流路的外侧朝向中心部的流动的两者。由此,在流路的中心部流动的原料组成物与在其周围流动的原料组成物更充分地混合。因而,在与中心轴线CL1正交的方向上能够进一步降低原料组成物的流动性的不均匀。
另外,可以准备倾斜贯通孔的内径、数量、配置或倾斜方向不同的多个芯部件204,匹配于原料组成物的组成等来适当更换。因此,在与中心轴线CL1正交的方向上能够进一步降低膏的流动性的不均匀。
倾斜贯通孔也可以并不一定形成在流动调整板20A的中心的附近,也可以形成在主体部件201上。此外,与中心轴线CL1平行的贯通孔也可以形成在芯部件204上。主体部件201和芯部件204也可以以不能分离的方式一体化。
<有关第四实施方式的挤压成形装置>
接着,对有关第四实施方式的挤压成形装置进行说明。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挤压成形装置是将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芯部件204替换为芯部件212的结构。芯部件212也是用来在流路的中央部和周边部实现流速的均匀化的。
如图16~图21所示,芯部件212呈具有面向上游侧的平面212a和面向下游侧的平面212b的圆板形状。芯部件212具有与开口部203的孔部203b嵌合的嵌合部212c、与嵌合部212c的平面212a侧相邻的粗径部212d、与嵌合部212c的平面212b侧相邻的细径部212e。外径比嵌合部212c大的粗径部212d被收纳到开口部203的上游侧的孔部203a中。外径比嵌合部212c小的细径部212e被插入到开口部203的下游侧的孔部203c中。
嵌合部212c嵌合到孔部203b中,由此与中心轴线CL1正交的方向上的芯部件212的位置确定。粗径部212d卡在开口部203的孔部203a、203b的边界部上,由此芯部件212向下游侧的移动被限制。另一方面,芯部件212向上游侧的移动被薄片部件202限制。由此,芯部件212被保持在开口部203内。
芯部件212由沿着中心轴线CL1从下游侧到上游侧层叠的圆形的层叠板213、214、215、216、217构成。粗径部212d设在上游侧的层叠板217上。细径部212e设在下游侧的层叠板213上。在除了下游侧的层叠板213以外的层叠板214、215、216、217的下游侧的面的外缘部上,形成有向下游侧突出的突起214a、215a、216a、217a。在除了上游侧的层叠板217以外的层叠板213、214、215、216的上游侧的面的外缘部上,形成有与突起214a、215a、216a、217a分别对应的凹部213b、214b、215b、216b。突起214a、215a、216a、217a分别嵌入到凹部213b、214b、215b、216b中,由此防止层叠板213、214、215、216、217彼此的相对的转动。由此,后述的贯通孔218、219、220、221、222彼此的相对的位置确定。层叠板213、214、215、216、217被螺栓等相互紧固连结。
如图16及图17所示,在最下游侧的层叠板213上形成有18个贯通孔218。其中3个贯通孔218A以将层叠板213的中心C1包围的方式配置。以3个贯通孔218A为中央,其他贯通孔218配置为正三角形的格子状。对于各贯通孔218的上游侧的端部实施了倒角加工。
如图16及图18所示,在与层叠板213的上游侧相邻的层叠板214上,形成有60个贯通孔219。其中3个贯通孔219A以将层叠板214的中心C2包围的方式配置。以3个贯通孔219A为中央,其他贯通孔219配置为正三角形的格子状。各贯通孔219的内径比层叠板213的贯通孔218的内径小。对于各贯通孔219的上游侧的端部实施了倒角加工。全部的贯通孔219与层叠板213的贯通孔218相连,一部分的贯通孔219与多个贯通孔218相连。另一方面,层叠板213的各贯通孔218与多个贯通孔219相连。
如图16及图19所示,在与层叠板214的上游侧相邻的层叠板215上,形成有19个贯通孔220。1个贯通孔220A配置在层叠板215的中心C3。以贯通孔220A为中央,其他贯通孔220配置为正三角形的格子状。各贯通孔220的内径比层叠板214的贯通孔219的内径大,与层叠板213的贯通孔218的内径相同。对于各贯通孔220的上游侧的端部实施了倒角加工。各贯通孔220与层叠板214的多个贯通孔219相连。另一方面,层叠板214的全部的贯通孔219与贯通孔220相连,一部分的贯通孔219与多个贯通孔220相连。
如图16及图20所示,在与层叠板215的上游侧相邻的层叠板216上,形成有51个贯通孔221。其中3个贯通孔221A以将层叠板216的中心C4包围的方式配置。以3个贯通孔221A为中央,其他贯通孔221配置为正三角形的格子状。各贯通孔221的内径比层叠板213、215的贯通孔218、220的内径小,与层叠板214的贯通孔219的内径相同。对于各贯通孔221的上游侧的端部实施了倒角加工。全部的贯通孔221与层叠板215的贯通孔220相连,一部分的贯通孔221与多个贯通孔220相连。另一方面,层叠板215的各贯通孔220与多个贯通孔221相连。
如图16及图21所示,在最上游侧的层叠板217上,形成有18个贯通孔222。其中3个贯通孔222A以将层叠板217的中心C5包围的方式配置。以3个贯通孔222A为中央,其他贯通孔222配置为正三角形的格子状。即,贯通孔222与最下游侧的层叠板213的贯通孔218同样地配置。各贯通孔222的内径比层叠板214、216的贯通孔219、221的内径大,与层叠板213、215的贯通孔218、220的内径相同。对于各贯通孔222的上游侧的端部实施了倒角加工。各贯通孔222与层叠板216的多个贯通孔221相连。另一方面,层叠板216的全部的贯通孔221与贯通孔222相连,一部分的贯通孔221与多个贯通孔222相连。此外,在层叠板213中,将最中心C1侧的3个贯通孔218A包围的9个贯通孔218B分别经由层叠板214、215、216的贯通孔219、220、221与层叠板217的最中心C5侧及最外缘侧的贯通孔222A、222B相连。
根据本实施方式,流路18b内的原料组成物向贯通孔205或贯通孔222流入。流入到贯通孔222中的原料组成物向与贯通孔222相连的贯通孔221流入。各贯通孔222与多个贯通孔221相连,所以穿过了各贯通孔222的原料组成物分离地向多个贯通孔221流入。由于一部分的贯通孔221与多个贯通孔222相邻,原料组成物从多个贯通孔222向该贯通孔221流入来合流。
流入到贯通孔221中的原料组成物向与贯通孔221相连的贯通孔220流入。由于一部分的贯通孔221与多个贯通孔220相邻,穿过了该贯通孔221的原料组成物分离地向多个贯通孔220流入。由于各贯通孔220与多个贯通孔221相连,所以原料组成物从多个贯通孔221向各贯通孔220流入来合流。
流入到贯通孔220中的原料组成物向与贯通孔220相连的贯通孔219流入。由于各贯通孔220与多个贯通孔219相连,所以穿过了各贯通孔220的原料组成物分离地向多个贯通孔219流入。由于一部分的贯通孔219与多个贯通孔220相连,所以原料组成物从多个贯通孔220向该贯通孔219流入来合流。
流入到贯通孔219中的原料组成物向与贯通孔219相连的贯通孔218流入。由于一部分的贯通孔219与多个贯通孔218相连,所以穿过了该贯通孔219的原料组成物分离地向多个贯通孔218流入。由于各贯通孔218与多个贯通孔219相连,所以原料组成物从多个贯通孔219向各贯通孔218流入来合流。
这样,在穿过5片层叠板217、216、215、214、213的过程中发生原料组成物的分离和合流,在与中心轴线CL1正交的方向上原料组成物彼此混合。因此,在与中心轴线CL1正交的方向上能够降低原料组成物的流动性的不均匀。
各层叠板213、214、215、216、217配置在流动调整板20A的中心。由此,由于原料组成物的分离和合流在流路的中心部发生,在流路的中心部流动的原料组成物与在其周围流动的原料组成物混合。如上述那样,在流路的中心部流动的原料组成物的流动性有比在其周围流动的原料组成物的流动性高的趋势。因而,通过将在流路的中心部流动的原料组成物与在其周围流动的原料组成物混合,在与中心轴线CL1正交的方向上能够进一步降低原料组成物的流动性的不均匀。
形成在下游侧的层叠板213上的贯通孔218B经由形成在中间的层叠板214、215、216上的贯通孔219、220、221与形成在上游侧的层叠板217的最中心C5侧及最外缘侧的多个贯通孔222A、222B相连。因此,流入到形成在上游侧的层叠板217的最中心C5侧的贯通孔222A中的原料组成物和流入到形成在上游侧的层叠板的最外缘侧的贯通孔222B中的原料组成物向下游侧的层叠板213的1个贯通孔218流入来合流。由此,在流路的中心部流动的原料组成物与在其周围流动的原料组成物更充分地混合。因而,在与中心轴线CL1正交的方向上能够进一步降低原料组成物的流动性的不均匀。
在中间的层叠板214、216上,形成有与上游侧及下游侧的层叠板213、217的贯通孔218、222相比内径较小且数量较多的贯通孔219、221。因此,原料组成物的分离和合流在更多处发生,所以在与中心轴线CL1正交的方向上原料组成物彼此更充分地混合。因而,在与中心轴线CL1正交的方向上能够进一步降低原料组成物的流动性的不均匀。
另外,可以准备层叠板的片数或各层叠板的贯通孔的内径、数量或配置不同的多个芯部件212,匹配于原料组成物的组成等来适当更换。因此,在与中心轴线CL1正交的方向上能够进一步降低原料组成物的流动性的不均匀。
层叠板也可以并不一定配置在流动调整板20A的中心,也可以配置在偏心的位置。此外,流动调整板20A也可以不分为主体部件201和芯部件212,也可以是流动调整板20A的整体由层叠板构成。
以上,对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第一管10具有延长部14、锥部16、调整板固定部18的方式,但如果流动调整板20、20A设在圆筒部12的出口上也能够实施。即,第一管10的方式没有被特别限定,只要在上游侧配置1个以上的螺杆,在第二管50的上游侧配置流动调整板20、20A就可以。另外,如果第一管10具有内径比圆筒部12扩展的锥部16,则有能够制造比流路12b的内径大的直径的成形体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管50具有第四部分38及第五部分40,但也可以不具有第四部分38及第五部分40,而是模具90直接固定在第三部分36的出口处。此外,第二管50也可以在比第三部分36靠下游侧具有除了第四部分38或第五部分40以外的另外的管状部。
此外,流动调整板20的方式、及第一管10与第二管50之间的流动调整板20、20A的固定构造也没有被特别限定。
此外,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油压夹具60及磁夹具80的构造、向这些第一管10的安装构造及它们和第二管50的夹具构造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油压夹具60及磁夹具80,但如果通过螺纹件等的另外的固定方法将第一管10和第二管50的第一部分32固定也能够实施。
第一管10及第二管50的流路的截面形状也并不限于圆,也可以是椭圆或多边形。在此情况下,可以将流路的内径用圆当量直径表示。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圆柱体的毛坯蜂窝成形体70,但模具90成形的成形体的形状及构造并不限定于此。毛坯蜂窝成形体70的外形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四角柱等方柱或椭圆柱。此外,贯通孔71a、71b的配置也没有被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不是正三角形配置,例如也可以是正方形配置、六边形配置等。进而,贯通孔71a、71b的形状也可以不是六边形,例如也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八边形、圆形及它们的组合。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毛坯蜂窝成形体的制造。
附图标记说明
1挤压成形装置;2A、2B螺杆;10第一管;20、20A流动调整板;32第一部分;34第二部分;35a、35b、35c区域;36第三部分;50第二管;60油压夹具;70毛坯蜂窝成形体;80磁夹具;90模具;201主体部件;203开口部;204、212芯部件;206、207、208、209倾斜贯通孔;212芯部件;213、214、215、216、217层叠板;218、219、220、221、222贯通孔;CL1中心轴线。

Claims (15)

1.一种挤压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一管、螺杆、第二管、流动调整板、模具,
前述螺杆设在前述第一管内,
前述第二管连接在前述第一管的出口处,
前述流动调整板配置在前述第一管与前述第二管之间,
前述模具连接在前述第二管的出口处,
前述第二管从前述第一管侧起,依次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
前述第一部分有恒定的内径,前述第二部分有越离开前述第一部分越小的内径,前述第三部分有恒定的内径,
前述第二部分以不能分离的方式一体化在前述第一部分上,前述第三部分以不能分离的方式一体化在前述第二部分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二部分的内表面构成以对应于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内径渐减的方式倾斜的斜面,前述第二部分的内表面相对于前述第二部分的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对应于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阶段性地变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前述第二管和前述第一管拆装自如地固定的油压夹具或磁夹具。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挤压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流动调整板上,形成有相对于从前述第一管朝向前述第二管的流路的中心轴线倾斜的倾斜贯通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挤压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倾斜贯通孔形成在前述流动调整板的中心的附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挤压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倾斜贯通孔形成为,随着从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向前述中心轴线接近。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挤压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流动调整板上形成有多个前述倾斜贯通孔,
一部分的前述倾斜贯通孔形成为,随着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向前述中心轴线接近,
其他的前述倾斜贯通孔形成为,随着从下游侧朝向上游侧,向前述中心轴线接近。
8.如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挤压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流动调整板具有在中心有开口部的主体部件和配置在前述开口部内的芯部件,
前述倾斜贯通孔形成在前述芯部件上。
9.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挤压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流动调整板具有沿着从前述第一管朝向前述第二管的流路的中心轴线层叠的多个层叠板,
在前述各层叠板上形成有多个贯通孔,
前述各层叠板的前述贯通孔与形成在相邻的前述层叠板上的多个前述贯通孔相连。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挤压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各层叠板配置在前述流动调整板的中心。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挤压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多个层叠板包括上游侧的层叠板、下游侧的层叠板、和配置在前述上游侧及下游侧的层叠板之间的中间的层叠板,
形成在前述下游侧的层叠板上的前述贯通孔经由形成在前述中间的层叠板上的前述贯通孔与形成在前述上游侧的层叠板的最中心侧及最外缘侧的多个前述贯通孔相连。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挤压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流动调整板具有在中心有开口部的主体部件和配置在前述开口部内的芯部件,
前述多个层叠板构成前述芯部件。
13.如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挤压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多个层叠板包括上游侧的层叠板、下游侧的层叠板和配置在前述上游侧及下游侧的层叠板之间的中间的层叠板,
在前述中间的层叠板上,形成有与前述上游侧及下游侧的层叠板的前述贯通孔相比内径较小且数量较多的前述贯通孔。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挤压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二管还具有位于前述第三部分的下游侧的第四部分,
在前述第四部分上,设有从该第四部分的内表面向中心侧突出的杆、和用来调整前述杆从该第四部分的内表面的突出长的致动器。
15.一种毛坯蜂窝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备用挤压成形装置将陶瓷原料挤出从而得到毛坯蜂窝成形体的工序,
前述挤压成形装置是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挤压成形装置。
CN201480054319.0A 2013-10-04 2014-10-02 挤压成形装置及毛坯蜂窝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55792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09377 2013-10-04
JP2013-209377 2013-10-04
PCT/JP2014/076426 WO2015050214A1 (ja) 2013-10-04 2014-10-02 押出成形装置及びグリーンハニカム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79207A true CN105579207A (zh) 2016-05-11

Family

ID=52778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4319.0A Pending CN105579207A (zh) 2013-10-04 2014-10-02 挤压成形装置及毛坯蜂窝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236373A1 (zh)
EP (1) EP3053721A1 (zh)
JP (1) JPWO2015050214A1 (zh)
CN (1) CN105579207A (zh)
MX (1) MX2016003604A (zh)
WO (1) WO201505021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5777A (zh) * 2019-09-17 2019-12-24 苏州可川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3d立体云母表面贴胶的模具及其工艺
CN112074386A (zh) * 2019-04-10 2020-12-11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挤出成型机以及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CN114347222A (zh) * 2020-10-12 2022-04-15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挤出成型机及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60280A1 (en) * 2017-09-21 2019-03-28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NANOSTRUCTURED PLASMONIC MATERIAL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CN114940619B (zh) * 2021-02-15 2024-06-18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加热式载体的制造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19019A (ja) * 1996-06-17 1998-05-12 Corning Inc 流動逆転ホモジナイザ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方法
CN1418146A (zh) * 2000-03-17 2003-05-14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陶瓷蜂窝状物件的挤压方法和设备
CN1842405A (zh) * 2003-08-29 2006-10-04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挤出陶瓷材料的方法和设备
JP2008110536A (ja) * 2006-10-31 2008-05-15 Denso Corp ハニカム構造体の押出成形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2011025656A (ja) * 2009-06-24 2011-02-10 Kyocera Corp 押出成形機用ブレーカプレー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押出成形機
JP2013193278A (ja) * 2012-03-16 2013-09-30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押出成形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99896B2 (ja) 1999-04-21 2008-06-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ハニカム構造体の押出成形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19019A (ja) * 1996-06-17 1998-05-12 Corning Inc 流動逆転ホモジナイザ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方法
CN1418146A (zh) * 2000-03-17 2003-05-14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陶瓷蜂窝状物件的挤压方法和设备
CN1842405A (zh) * 2003-08-29 2006-10-04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挤出陶瓷材料的方法和设备
JP2008110536A (ja) * 2006-10-31 2008-05-15 Denso Corp ハニカム構造体の押出成形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2011025656A (ja) * 2009-06-24 2011-02-10 Kyocera Corp 押出成形機用ブレーカプレー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押出成形機
JP2013193278A (ja) * 2012-03-16 2013-09-30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押出成形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4386A (zh) * 2019-04-10 2020-12-11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挤出成型机以及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CN112074386B (zh) * 2019-04-10 2021-12-14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挤出成型机以及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CN110605777A (zh) * 2019-09-17 2019-12-24 苏州可川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3d立体云母表面贴胶的模具及其工艺
CN110605777B (zh) * 2019-09-17 2024-04-30 苏州可川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3d立体云母表面贴胶的工艺
CN114347222A (zh) * 2020-10-12 2022-04-15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挤出成型机及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236373A1 (en) 2016-08-18
MX2016003604A (es) 2016-07-21
EP3053721A1 (en) 2016-08-10
JPWO2015050214A1 (ja) 2017-03-09
WO2015050214A1 (ja) 2015-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79207A (zh) 挤压成形装置及毛坯蜂窝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ZA200704691B (en) Pipe part for conveying a solid particulate material
CN104661720A (zh) 过滤元件
CN104625632A (zh) 一种用于采暖散热器的不锈钢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5317802A (zh) 一种可调节夹层厚度范围的复合材料连接用抽芯铆钉
JP2012020577A (ja) 押出成形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WO2013137346A1 (ja) 押出成形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US20130228952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honeycomb structures
CN106536945B (zh) 用于致动器的引导单元
WO2011158915A1 (ja) 押出成形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5686709B2 (ja) 押出成形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CN104196648A (zh) 一种新型轴对称收敛喷管
CN103889544B (zh) 蜂窝构造体
CN202442555U (zh) 一种双向节流阀
CN102029396B (zh) 一种整体式无缝金属纤维多孔管的制备方法及缠结装置
CN205461313U (zh) 高压角式过滤器
JP6334739B2 (ja) 触媒ユニット、触媒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排ガス触媒コンバータ
US9353953B1 (en) Horizontal venturi burner construction
CN207576138U (zh) 一种scr法脱硝烟气导流装置
JP5908345B2 (ja) ハニカム構造体成形用金型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ハニカム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CN203147084U (zh) 大口径薄壁不锈钢螺旋焊管
CN204254944U (zh) 用于制冷系统的过滤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5860633B2 (ja) ハニカム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CN103341969B (zh) 胶管组装尼龙编织护套的加工装置
CN202417448U (zh) 一种具有新型缝腔的割缝筛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