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57049A -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终端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终端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57049A
CN105557049A CN201480051164.5A CN201480051164A CN105557049A CN 105557049 A CN105557049 A CN 105557049A CN 201480051164 A CN201480051164 A CN 201480051164A CN 105557049 A CN105557049 A CN 1055570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 beam
dimensional wave
information
control unit
communicatio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116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57049B (zh
Inventor
水泽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557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70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570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70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技术问题]为了能够在减小波束成形的过程中涉及的负载的同时减少干扰的增加。[解决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控制装置,该通信控制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其获取被分派给由能够形成三维波束的定向天线形成的各个三维波束的小区识别信息;以及控制单元,其基于所述小区识别信息,控制使用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参考信号的传送。控制单元控制所述传送,使得在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中传送参考信号。

Description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终端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终端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被称为“波束成形(beamforming)”的技术已广为人知,具有多个天线元件的基站使用该技术来形成指向使用这多个天线元件的终端装置的波束。例如,长期演进(LTE)版本10指定基站配备有八个天线。
根据波束成形,通过将每个天线元件的信号与权重系数相乘,形成指向所期望方向的波束。例如,在LTE中,终端装置基于接收到由基站传送的参考信号,从包含在码本中的多个权重系数集合(即,预编码矩阵)中选择推荐的集合并且将推荐的集合通知给基站。可供选择地,基站基于接收到由终端装置传送的参考信号来计算权重系数集合。
例如,专利文献1指示终端装置从包含在码本中的权重系数集合中选择所期望的集合,并且将所期望的集合反馈回基站,使得可灵活地确定权重系数集合。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10-537595T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根据包括以上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技术的背景技术,基站拥有的天线元件的数量增加可伴随着波束成形中涉及的负载增加。举例来说,天线元件的数量增加伴随着权重系数的数量增加,这进而增加了用于计算权重系数集合的过程。
可设想到,为了减少负载的增加,给各个波束分派小区ID,使得将对应于波束的通信区域(例如,被波束覆盖的区域)作为虚拟小区来处理。然而,针对各小区传送的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RS)的资源分配模式(即,资源块中将资源单元分配到CRS的模式)的数量受限制,并且因此,在CRS之间会出现干扰。举例来说,在使用波束传送的CRS和在相邻小区中传送的CRS之间会出现干扰。
考虑以上内容,期望提供一种能够在减少波束成形中涉及的负载的同时减少干扰的增加的布置。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通信控制装置,该通信控制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其被构造成获取被分派给由能够形成三维波束的定向天线形成的各个三维波束的小区识别信息;以及控制单元,其被构造成基于小区识别信息,控制使用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参考信号的传送。控制单元控制传送,使得在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内传送参考信号。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通信控制方法,该通信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被分派给由能够形成三维波束的定向天线形成的各个三维波束的小区识别信息;以及基于小区识别信息,由处理器控制使用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参考信号的传送。在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内传送参考信号。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终端装置,该终端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其被构造成,当被构造成基于分派给各个三维波束的小区识别信息来控制使用由能够形成三维波束的定向天线形成的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参考信号的传送的基站传送用于指定其中参考信号被传送的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的信息时,获取信息;以及通信控制单元,其被构造成测量在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内传送的参考信号。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通信控制方法,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当被构造成基于分派给各个三维波束的小区识别信息来控制使用由能够形成三维波束的定向天线形成的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参考信号的传送的基站传送用于指定其中参考信号被传送的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的信息时,获取信息;以及由处理器测量在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内传送的参考信号。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存储器,其被构造成存储程序;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其能够执行该程序。当被构造成基于分派给各个三维波束的小区识别信息来控制使用由能够形成三维波束的定向天线形成的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参考信号的传送的基站传送用于指定其中参考信号被传送的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的信息时,该程序执行获取信息,以及测量在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内传送的参考信号。
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在波束成形中涉及的负载可减少的同时,干扰的增加可减少。注意的是,上述的效果不一定受限制,并且连同这些效果或者作为这些效果的替代,可表现出期望在本说明书中介绍的任何效果或可根据本说明书预期的其它效果。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用于描述每个天线元件的位置和波束的三维方向之间的关系的例证性示图。
[图2]图2是用于描述使用权重系数进行波束成形的技术示例的例证性示图。
[图3]图3是用于描述由扇区天线形成的小区示例的例证性示图。
[图4]图4是用于描述通过波束提高增益的示例的例证性示图。
[图5]图5是用于描述天线元件的数量和天线增益的峰值之间的关系示例的例证性示图。
[图6]图6是用于描述针对CRS的资源分配模式的第一示例的例证性示图。
[图7]图7是用于描述针对CRS的资源分配模式的第二示例的例证性示图。
[图8]图8是用于描述在不使用三维波束传送信号的情况下的小区的例证性示图。
[图9]图9是用于描述在使用三维波束传送信号的情况下的小区的例证性示图。
[图10]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意性构造的示例的例证性示图。
[图11]图11是用于描述由基站形成的三维波束的示例的例证性示图。
[图12]图12是用于描述用三维波束进行信号的传送和接收的示例的例证性示图。
[图13]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构造示例的框图。
[图14]图14是用于描述其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CRS的无线电帧示例的例证性示图。
[图15]图15是用于描述其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CRS的频带示例的例证性示图。
[图16]图1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装置的构造示例的框图。
[图17]图1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中进行的第一通信控制过程的示意性流程示例的流程图。
[图18]图1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中进行的第二通信控制过程的示意性流程示例的流程图。
[图19]图1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中进行的第三通信控制过程的示意性流程示例的流程图。
[图20]图2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中进行的第四通信控制过程的示意性流程示例的流程图。
[图21]图2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中进行的第五通信控制过程的示意性流程示例的流程图。
[图22]图2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中进行的第六通信控制过程的示意性流程示例的流程图。
[图23]图2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装置中的通信控制过程的示意性流程示例的流程图。
[图24]图24是说明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应用到的eNB的示意性构造的第一示例的框图。
[图25]图25是说明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应用到的eNB的示意性构造的第二示例的框图。
[图26]图26是说明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应用到的智能电话的示意性构造的示例的框图。
[图27]图27是说明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应用到的汽车导航装置的示意性构造的示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在这个说明书和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具有基本上相同功能和结构的元件,并且省略重复说明。
另外,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通过添加到相同参考符号上的不同的字母文字,具有基本上相同功能构造的元件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有必要时将具有基本上相同功能构造的多个元件彼此区分开,如终端装置200A、200B和200C。注意的是,当不必特别将具有基本上相同功能构造的多个元件彼此区分开时,只用相同的参考符号指示这些元件。例如,当不必特别将终端装置200A、200B和200C彼此区分开时,这些终端装置被简称为终端装置200。
注意的是,将按以下次序提供描述。
1.介绍
2.通信系统的示意性构造
3.基站的构造
4.终端装置的构造
5.过程的流程
6.应用示例
6.1关于基站的应用示例
6.2关于终端装置的应用示例
7.结论
<<1.介绍>>
首先,将参照图1至图9描述有关波束成形的趋势、有关波束成形的讨论和有关波束成形的问题。
(有关波束成形的趋势)
鉴于移动数据通信终端近来的广泛使用,迫切地需要处理爆炸性增长的流量。为此目的,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正在研究增加通信能力的技术(诸如,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协作式多点传送/接收(CoMP)等)。
LET版本10指定基站配备有八个天线。因此,在单用户MIMO(SU-MIMO)的情况下,可使用天线实现八层多输入多输出(MIMO)。八层MIMO是将八个分离的流在空间上多路复用的技术。另外,可实现四用户双层MU-MIMO。
终端装置只具有用于容纳天线的小空间和有限的处理能力,并且因此,难以增加终端装置中的天线数量。同时,天线安装技术近期的发展使得能够在基站中提供大约100个天线。
预期因此配备有大约100个天线的基站将具有由天线形成的波束的较窄半宽(使天线增益是-3dB的角度)。换句话讲,预期将能够形成锐波束(sharpbeam)。此外,将天线元件布置在平面上,将允许形成指向所期望三维方向的波束。已经提出,使用这种指向三维方向的波束将信号传送到位置高于基站的特定建筑物。
另外,天线数量增加,允许MU-MIMO用户数量增加。当终端装置的天线数量是2时,对于每个终端装置而言,空间上分离的流的数量是2,并且因此,增加MU-MIMO用户的数量比增加针对每个终端装置的流的数量更合理。出于以上各种原因,预期要发展LTE的下行链路中的波束成形。
随着天线的数量增加,可形成更尖锐的波束,并且可形成更多扇形,并且因此,可增加每个基站多路复用的用户的数量。
(用于为3D波束成形计算权重系数的技术)
通过复数代表用于波束成形的每个天线元件的权重系数。将参照图1对此进行具体描述。
图1是用于描述每个天线元件的位置和波束的三维方向之间的关系的例证性示图。参照图1,示出布置成栅格图案的天线元件。另外,示出在其上布置天线元件的平面上的两个正交轴x和y和垂直于该平面的轴z。这里,通过例如角度(希腊字母)和角度θ(希腊字母)代表将形成的波束的方向。角度(希腊字母)是波束方向的xy平面分量和z轴之间的角度。另外,角度θ(希腊字母)是波束方向和z平面之间的角度。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如下地代表作为x轴方向上的第m个且y轴方向上的第n个的天线元件的权重系数Vm,n。
[算术式1]
在以上的公式中,f是频率,并且c是光速。另外,j是复数的虚数单位。另外,dx是x轴方向上的每个天线元件之间的间隔,并且dy是y轴方向上的每个天线元件之间的间隔。注意的是,如下地代表天线元件的坐标。
[算术式2]
x=(m-1)dx,y=(n-1)dy
在确定了所期望的三维方向之后,可基于方向和频率f得到每个天线元件的权重系数。如例如图2中示出地,使用这些权重系数。
图2是用于描述使用权重系数进行波束成形的技术示例的例证性示图。参照图2,将对应于每个天线元件71的传送信号73与天线元件71的权重系数75进行复数乘法。此后,从天线元件71传送与权重系数75进行复数乘法的传送信号。例如,对数字信号执行权重系数75的复数乘法。
尽管已经描述了计算权重系数的技术示例,但权重系数计算技术不限于此。各种计算技术可以是可应用的。
(LTE中的波束成形)
LTE中的波束成形被大致划分成使用基于码本进行预编码的方案和使用不基于码本进行预编码的方案。另外,使用基于码本进行预编码的方案包括闭环技术和开环技术。
(使用三维波束成形虚拟小区)
根据一般的波束成形,基站拥有的天线元件的数量的增加可伴随着波束成形中涉及的负载的增加。举例来说,天线元件的数量的增加伴随着权重系数的数量的增加,进而增加了用于计算权重系数集合的过程。换句话讲,终端装置或基站执行的过程方面负载增加。又如,天线元件的数量的增加伴随着码本的大小的增加,并且因此,必须分配更多的无线电资源用于被推荐的权重系数集合的通知,从而导致开销(overhead)增加。换句话讲,在无线电资源方面负载增加。
可设想到,为了减少负载增加,各个三维波束(即,指向三维方向的波束)被分派小区ID,使得将对应于三维波束的通信区域(即,被波束覆盖的区域)作为虚拟小区来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设想到,基站使用各个三维波束来传送针对各个三维波束的CRS。此外,例如,可设想到,基站使用各个三维波束来传送针对各个三维波束的同步信号、系统信息等。同步信号包含(例如)主同步信号(PSS)和辅同步信号(SSS)。另外,系统信息包含例如主信息块(MIB)和系统信息块(SIB)。
例如,当终端装置进入对应于三维波束的通信区域(即,虚拟小区)时,使用利用三维波束传送的同步信号将终端装置同步,并且终端装置获取使用三维波束传送的系统信息。此后,终端装置测量使用三维波束传送的CRS,并且如果测量结果满足预定条件,则将关于测量的报告发送到基站。此后,例如,基站执行将终端装置切换至通信区域(即,虚拟小区)。
例如,基站将通向属于与三维波束对应的虚拟小区的终端装置的下行链路信号与权重系数相乘,并且使用三维波束传送该下行链路信号。注意的是,基站可将来自终端装置的上行链路信号与权重系数相乘,以执行上行链路波束成形过程。
(基站的小区的大小)
根据所使用频带中的传送损失特征,计算背景技术中的基站的服务区的大小(即,小区的大小)。注意的是,根据必要的终端装置的接收功率、基站的传送功率、传送/接收天线的增益等,计算可接受的传送损失。
基站在下行链路中传送的CRS包括基于分派给每个基站的小区ID而唯一确定的信号序列。终端装置测量基站在下行链路中传送的接收到的CRS的强度,并且如果例如针对特定小区的接收强度超过预定强度,则将报告发送到基站。此后,例如,基站决定执行将终端装置切换至特定小区。换句话讲,CRS的传送功率影响服务区的大小。
(非定向区域)
例如,位于小区中心并且向整个小区提供服务的基站具有非定向天线。非定向天线是不具有水平平面上的定向性并且将无线电波均匀地在所有方向上辐射的天线。通过基站的传送功率和传送损失来确定由非定向天线形成的服务区的大小。
另外,例如,在存在大量终端装置的区域(诸如,城区)中,基站位于三个小区相交(也被称为“扇区”)的位置,而不是位于小区的中心。结果,单个基站可向三个小区提供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基站具有用于将无线电波辐射到三个小区的扇区天线。通过在双极天线的背表面上提供金属反射体来实现扇区天线。现在,将参照图3描述通过扇区天线形成的小区的具体示例。
图3是用于描述由扇区天线形成的小区示例的例证性示图。参照图3,示出用于形成三个小区(扇区)的扇区天线的波束宽度(-60度至60度)。按使天线的增益是-3dB的宽度来定义波束宽度。通过将此波束指向三个方向,形成三个小区。通过基站的传送功率和传送损耗来确定形成的三个小区的大小。
注意的是,与在无波束成形的情况下生成的无线电波对应的服务区在本文中被称为非定向区域。无线电波可以例如是由非定向天线辐射的非定向无线电波或由扇区天线辐射的扇形波束。可供选择地,可由定向天线拥有的多个天线元件的一部分辐射无线电波。注意的是,非定向区域可以被认为是根据传送功率和传送损失被确定大小的服务区。
(定向区域)
与诸如三维波束的锐波束对应的服务区(通信区域)在本文中被称为定向区域。非定向区域中的无线电波的强度在接近小区中心时增加,并且在接近小区周缘时减少。同时,定向区域中的无线电波的强度保持相对一致。
(下行链路中的三维波束的干扰)
预期的是,向着高处位置(例如,高层建筑的上部位置)辐射三维波束。因此,例如,三维波束还可到达相邻小区中的高处位置(例如,相邻小区中的高层建筑的上部位置)。具体地讲,三维波束可到达相邻小区的非定向区域或相邻小区的定向区域。因此,三维波束可致使相邻小区中发生干扰,从而导致通信质量、用户通信能力等降低。
(波束宽度和天线增益)
随着波束变得更尖锐,被辐射的无线电波的能量更集中,并且因此,增益增加。现在,将参照图4更详细地对此进行描述。
图4是用于描述通过波束提高增益的示例的例证性示图。参照图4,示出其中提供天线的位置77。例如,当在位置77处提供非定向天线时,由非定向天线辐射的无线电波到达球形区域78。同时,当在位置77处提供能够形成三维波束的定向天线时,由定向天线辐射的具有辐射角θ(希腊字母)的无线电波(即,通过定向天线形成的具有辐射角θ的三维波束)到达区域79。因此,随着波束变得更尖锐,无线电波所到达的区域变得更窄,使得无线电波的能量集中在较窄区域中。举例来说,当用于辐射可到达球形区域78的无线电波的非定向天线的天线增益是1时,如下地表达用于形成具有辐射角θ的三维波束的定向天线的天线增益G。
[算术式3]
G = 2 ( 1 - c o s &theta; )
注意的是,随着定向天线的天线元件的数量增加,定向天线可形成更尖锐的波束。换句话讲,随着定向天线的天线元件的数量增加,定向天线的增益的峰值提高。现在,将参照图5描述其具体示例。
图5是用于描述天线元件的数量和天线增益的峰值之间的关系示例的例证性示图。参照图5,示出指示相对于天线元件数量的天线增益的曲线图。因此,随着天线元件的数量增加,天线增益的峰值提高。
(波束成形的问题)
如上所述,在一般的波束成形中,基站拥有的天线元件的数量的增加可伴随着波束成形中涉及的负载的增加。例如,用于计算权重系数集合的过程增加。换句话讲,由终端装置或基站执行的过程方面负载增加。另外,例如,必须分配更多无线电资源用于被推荐的权重系数集合的通知,从而导致开销增加。换句话讲,在无线电资源方面负载增加。
另外,如上所述,可设想到,为了减少负载的增加,各个波束被分派小区ID,使得将对应于波束的通信区域(即,被波束覆盖的区域)作为虚拟小区来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设想到,基站使用各个三维波束来传送针对各个三维波束的CRS。此外,例如,可设想到,基站使用各个三维波束来传送针对各个三维波束的同步信号(例如,PSS和SSS)、系统信息(例如,MIB和SIB)等。
·CRS之间的干扰
然而,对于针对每个小区传送的CRS的资源分配模式(即,资源块中将资源单元分配给CRS的模式)的数量受限制,并且因此,在CRS之间会出现干扰。举例来说,在使用波束传送的CRS和在相邻小区中传送的CRS之间会出现干扰。
更具体地讲,例如,准备504个信号序列(即,对应于504个小区ID的信号序列)作为CRS的信号序列。同时,只准备六个分配模式作为针对CRS的资源分配模式(即,频率方向上移位的模式)。容易确定小区ID,使得在基站之间针对CRS的资源分配模式并不重叠,并且从而避免CRS之间发生干扰。然而,当大量波束被分派不同小区ID时,波束和相邻小区中的任一个可具有相同的针对CRS的资源分配模式。因此,在CRS之间有发生干扰的可能性。现在,将参照图6和图7描述针对CRS的资源分配模式的具体示例。
图6是用于描述针对CRS的资源分配模式的第一示例的例证性示图。参照图6,示出子帧81中的在时间方向上并排布置的两个资源块83。每个资源块83在时间方向上具有一个时隙(即,七个OFDM符号)的宽度。另外,每个资源块83在频率方向上具有12个子载波的宽度85。在时间方向上具有一个OFDM的宽度并且在频率方向上具有一个子载波的宽度的无线电资源被称为资源单元。针对CRS分配每个资源块83中包含的一些资源单元,并且使用分配的资源单元传送CRS。具体地讲,在每个资源块中对应于第一OFDM符号的资源单元之中,针对CRS分配彼此分开达六个子载波的两个资源单元。另外,在资源块中对应于第三OFDM符号的资源单元之中,针对CRS分配彼此分开达六个子载波的两个资源单元。在这个示例中,使用资源单元87A至87F传送CRS。
图7是用于描述针对CRS的资源分配模式的第二示例的例证性示图。参照图7,如图6中,示出两个资源块83。在这个示例中,使用资源单元87I至87P传送CRS。在图7的示例中,相比于图6的示例,针对CRS分配的资源单元在频率方向上移位达一个子载波。在频率方向上的这种移位具有六种移位模式,并且因此,存在针对CRS的六种资源分配模式。
如上所述,针对CRS的资源分配模式受限制,并且因此,在CRS之间会出现干扰。
·针对非定向区域的传送功率的减少
另外,基站的传送功率不应该超过预定的最大传送功率,并且因此,如果除了在非定向区域中传送信号之外还使用各个三维波束传送信号(例如,CRS、同步信号、系统信息等),则针对非定向区域的传送功率可减小。这可导致用户通信能力降低、吞吐量减少、小区大小减小等。
举例来说,使用三维波束传送信号致使非定向区域中在下行链路中数据信号的传送功率减小。结果,用户通信能力会降低,并且吞吐量会减少。
又如,使用三维波束传送信号致使非定向区域中的CRS的传送功率减小。因此,其中接收到的CRS的强度超过预定接收强度的区域会减小,并且非定向区域会减小。结果,用户通信能力会降低,吞吐量会减少。将参照图8和图9描述其具体示例。
图8是用于描述在不使用三维波束传送信号的情况下的小区的例证性示图。参照图8,示出彼此相邻的基站91A和基站91B。另外,示出基站91A的小区93A和基站91B的小区93B。小区93A和小区93B是非定向区域。此外,示出位于小区93A中的终端装置95A至95C和位于小区93B中的终端装置95D至95H。终端装置95D至95H位于处于小区93B中的高层建筑97中。在这个示例中,基站91A不使用三维波束传送信号。
图9是用于描述在使用三维波束传送信号的情况下的小区的例证性示图。参照图9,如图8中一样,示出基站91A和基站91B和终端装置95A至95H。在这个示例中,基站91A使用三维波束99传送信号(例如,CRS、同步信号等)。另外,由于使用三维波束传送信号而导致的传送功率增加伴随着例如非定向区域中的CRS的传送功率减小。因此,在图9的示例中,相比于图8的示例,作为非定向区域的小区93A小,并且因此,终端装置95C不位于小区93A中,而是在通信覆盖范围之外。结果,例如,用户通信能力降低,并且吞吐量减少。
如上所述,针对非定向区域的传送功率会减小。另外,这会导致例如用户通信能力降低、吞吐量减少、小区大小减小等。
考虑上述情况,本公开的实施例被提供,以例如在减少波束成形中涉及的负载的同时将干扰的增加减少。另外,本公开的实施例被提供,以例如在减少波束成形中涉及的负载的同时减少针对非定向区域的传送功率的减小。
<<2.通信系统的示意性构造>>
接下来,将参照图10至图12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的示意性构造。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的示意性构造的示例的例证性示图。参照图10,通信系统1包括基站100和终端装置200。通信系统1遵从例如LTE、LTE-高级、或其它类似通信方案。
基站100与终端装置200执行无线电通信。
·非定向区域中的无线电通信
基站100与位于小区10内的终端装置200执行无线电通信。小区10是与在无波束成形的情况下生成的无线电波对应的通信区域(即,非定向区域)。
例如,基站100包括非定向天线,并且使用非定向无线电波传送信号。基站100使用非定向无线电波传送例如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RS)。另外,基站100使用非定向无线电波传送例如其它控制信号(例如,同步信号、系统信息等)和数据信号。
注意的是,基站100可包括扇区天线而不是非定向天线,并且可使用在无波束成形的情况下生成的扇形波束(而不是非定向波束)传送信号。另外,基站100可通过定向天线拥有的多个天线元件的一部分(而不是非定向天线和扇区天线),使用在无波束成形的情况下生成的无线电波传送信号。
·定向区域中的无线电通信
此外,特别地,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基站100包括能够形成三维波束(即,指向三维方向的波束)的定向天线,并且使用三维波束传送信号。现在,将参照图11描述其具体示例。
图11是用于描述由基站100形成的三维波束的示例的例证性示图。参照图11,示出定向天线101。定向天线101能够形成三维波束。如图11中所示,定向天线101形成指向不同三维方向的多个三维波束20。例如,因此,定向天线101被提供在高处位置,并且在任何方向(向下、向上、或水平方向)上辐射三维波束20。三维波束20到达各个对应的通信区域30。具体地讲,形成三维波束20A,并且三维波束20A到达通信区域30A。另外,形成三维波束20B,并且三维波束20B到达通信区域30B。因此,三维波束20到达通信区域30。结果,位于通信区域30内的终端装置200可接收使用三维波束20传送的信号。
此外,基站100将小区ID分派给由定向天线形成的各个三维波束,并且基于该小区ID使用各个三维波束传送CRS。换句话讲,基站100将对应于各个三维波束的通信区域(服务区)作为虚拟小区来处理。
具体地讲,例如,基站100将小区ID分派给由定向天线形成的三维波束,并且以与小区ID对应的资源分配模式传送针对与小区ID对应的信号序列的CRS。另外,例如,当通过终端装置200的CRS的测量结果满足预定条件时,基站100执行将终端装置200切换至对应于各个三维波束的通信区域(服务区)。此后,基站100使用各个三维波束向终端装置200传送信号。因此,将对应于各个三维波束的通信区域(服务区)作为虚拟小区来处理。将参照图12描述使用三维波束进行无线电通信的示例。
图12是用于描述使用三维波束进行信号的传送和接收的示例的例证性示图。参照图12,示出基站100和终端装置200A和终端装置200B。此外,示出由基站100形成的三维波束20A和对应的通信区域30A,以及由基站100形成的三维波束20B和对应的通信区域30B。基站100将第一小区ID分派给三维波束20A,并且以与第一小区ID对应的资源分配模式来传送针对与第一小区ID对应的信号序列的CRS。此后,终端装置200A测量CRS,并且如果测量结果满足预定条件,则将关于测量的报告发送到基站100。此后,例如,基站100执行将终端装置200A从小区10切换至通信区域30A(虚拟小区)。此后,基站100使用三维波束20A将信号向着终端装置200A传送。类似地,基站100将第二小区ID分派给三维波束20B,并且以与第二小区ID对应的资源分配模式来传送针对与第二小区ID对应的信号序列的CRS。此后,终端装置200B测量CRS,并且如果测量结果满足预定条件,则将关于测量的报告发送到基站100。此后,例如,基站100执行将终端装置200B从小区10切换至通信区域30B(虚拟小区)。此后,基站100使用三维波束20B将信号向着终端装置200B传送。
注意的是,基站100可使用相同的无线电资源(例如,相同的资源块)以使用三维波束20A和三维波束20B传送信号。这是因为,三维波束20A基本不到达三维波束20B所到达的通信区域30B,并且三维波束20B没有完全到达三维波束20A所到达的通信区域30A。因此,使用三维波束可多路复用用户。
可基于三维波束的波束宽度来设置使用三维波束传送的信号(例如,CRS、同步信号等)的传送功率。例如,用于形成三维波束的定向天线的天线增益大于非定向天线(或扇区天线)的天线增益。因此,随着通过从定向天线的天线增益中减去非定向天线(或扇区天线)的天线增益而得到的差异增大,可将通过三维波束传送的信号的传送功率设置成较小值。
另外,可基于用户条件(例如,用户的位置、用户的数量等)等,设置通过定向天线形成的三维波束的波束宽度和三维波束的方向。换句话讲,可基于用户条件等设置用于形成三维波束的权重系数集合。另外,可以可选地添加或去除通过定向天线形成的三维波束。换句话讲,各个三维波束可以另外地通过定向天线来形成,或者随后可不形成。
·频率方向和时间方向上的同步
例如,非定向区域(即,小区10)中的无线电通信和定向区域(即,对应于三维波束的通信区域(虚拟小区))中的无线电通信保持在频率方向和时间方向上同步(频率同步和定时同步)。另外,例如,相邻小区保持在频率方向和时间方向上同步(频率同步和定时同步)。
在上文中,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的示意性构造的示例。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可在减少波束成形中涉及的负载的同时,减少干扰的增加。作为具体技术,基站100基于分派给各个三维波束的小区ID,使用各个三维波束传送CRS。另外,基站100在限定部分的所有可用资源块中,而非所有资源块中,使用各个三维波束传送CRS。
<<3.基站的构造>>
接下来,将参照图13至图15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100的构造示例。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100的构造示例的框图。参照图13,基站100包括天线单元110、无线电通信单元120、网络通信单元130、存储单元140和处理单元150。
(天线单元110)
天线单元110将无线电通信单元120输出的无线电波形式的信号辐射到空间中。天线单元110还将空间中的无线电波转换成信号,并且将该信号输出到无线电通信单元120。
·在无波束成形的情况下生成的无线电波
天线单元110辐射在无波束成形的情况下生成的无线电波。例如,天线单元110包括非定向天线,并且传送非定向无线电波。换句话讲,天线单元110将非定向无线电波形式的信号辐射到空间中。
注意的是,天线单元110可包括扇区天线而非非定向天线,并且可将在无波束成形的情况下生成的扇形波束形式的信号辐射到空间中。另外,天线单元110可不包括非定向天线或扇区天线,并且可包括定向天线,并且例如可使用定向天线拥有的多个天线元件的一部分,将在无波束成形的情况下生成的无线电波形式的信号辐射到空间中。
·三维波束
特别地,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天线单元110包括能够形成三维波束(即,指向三维方向的波束)的定向天线,并且形成三维波束。换句话讲,天线单元110将三维波束形式的信号辐射到空间中。例如,天线单元110形成指向不同三维方向的多个三维波束。
基于对应于天线元件的权重系数集合,确定由天线单元110形成的三维波束的三维方向。例如,处理单元150(传送控制单元155)将信号与针对每个天线元件的权重系数相乘。结果,天线单元110形成指向基于权重系数确定的三维方向的三维波束。
(无线电通信单元120)
无线电通信单元120执行无线电通信。例如,无线电通信单元120向终端装置200传送下行链路信号,并且从终端装置200接收上行链路信号。
(网络通信单元130)
网络通信单元130与其它通信节点进行通信。例如,网络通信单元130与其它基站100或核心网络节点进行通信。
(存储单元140)
存储单元140存储用于基站100的操作的程序和数据。
(处理单元150)
处理单元150提供基站100的各种功能。处理单元150包括小区ID分派单元151、信息获取单元153、传送控制单元155和切换控制单元157。
(小区ID分派单元151)
小区ID分派单元151将小区识别信息(下文中被称为“小区ID”)分派给通过能够形成三维波束的定向天线形成的各个三维波束。
具体地讲,例如,小区ID分派单元151将不同的小区ID分派给通过定向天线形成的多个个体三维波束。结果,可将分别对应于多个三维波束的通信区域作为虚拟小区来处理。注意的是,分别分派给多个三维波束的小区ID被存储在例如存储单元140中。
·对应于小区ID的资源分配模式
例如,分派给各个三维波束的小区ID和分派给相邻小区的小区ID具有不同的针对CRS的资源分配模式。具体地讲,小区ID分派单元151向各个三维波束分派与对应于分派给相邻小区的小区ID的资源分配模式不同的资源分配模式对应的小区ID。例如,相邻小区不仅包括与小区10相邻的小区,而且包括其部分或全部被小区10覆盖的小型小区和/或位于小区10附近的小型小区。
具体地讲,例如,将对应于如图6中所示的资源分配模式的小区ID分派给与小区10相邻的小区。同时,没有将对应于如图7中所示的资源分配模式的小区ID分派给与小区10相邻的任何小区。在这种情况下,小区ID分派单元151将对应于如图7中所示的资源分配模式的任何小区ID分派给三维波束。
结果,即使当由基站100可形成的三维波束到达相邻小区时,使用三维波束传送的CRS没有干扰相邻小区(非定向区域)中的CRS。例如,因此,可减少CRS之间干扰的增加。
注意的是,相邻小区可以是位于各个三维波束的方向上的所有相邻小区中的任一个。换句话讲,可基于各个三维波束的方向分派被分派给各个三维波束的小区ID。例如,小区ID可被分派给各个三维波束,使得与分派给位于各个三维波束的方向上的相邻小区的小区ID对应的资源分配模式不同于与分配给各个三维波束的小区ID对应的资源分配模式。
此外,分派给各个三维波束的小区ID和分派给由相邻小区的基站形成的三维波束的小区ID可具有不同的针对CRS的资源分配模式。结果,即使当由基站100可形成的三维波束到达相邻小区时,使用三维波束传送的CRS没有干扰使用通过相邻小区的基站形成的三维波束传送的CRS。例如,因此,可进一步减少CRS之间的干扰的增加。
·获取小区ID的技术
小区ID分派单元151通过网络通信单元130从例如核心网络节点或者相邻小区的基站获取分派给相邻小区的小区ID。
注意的是,小区ID分派单元151可从来自终端装置200的测量报告中获取相邻小区的小区ID。特别地讲,小区ID分派单元151可从来自属于与三维波束对应的通信区域(虚拟小区)的终端装置209的测量报告中获取相邻小区的小区ID。结果,当干扰会造成问题时,可适当地向三维波束分派对应于资源分配模式的小区ID,该资源分配模式不同于分派给相邻小区的小区ID所对应的资源分配模式。例如,对于其中小型小区集中在三维波束方向上的情况,这样是有用的。
可供选择地,基站100可包括下行链路接收器,并且小区ID分派单元151可从由相邻小区传送的信号(例如,同步信号)获取分派给相邻小区的小区ID。
小区ID分派单元151可使用与用于获取分派给相邻小区的小区ID的技术类似的技术,获取被分派给由相邻小区的基站形成的波束的小区ID。
(信息获取单元153)
信息获取单元153获取分派给由能够形成三维波束的定向天线形成的各个三维波束的小区ID。
例如,如上所述,小区ID分派单元151分别向多个个体三维波束分派不同的小区ID。此后,信息获取单元153获取分别分派给多个三维波束的小区ID。此后,信息获取单元153将获取的小区ID提供到传送控制单元155。
(传送控制单元155)
传送控制单元155控制由基站100执行的信号的传送。
·使用三维波束传送CRS
特别地,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传送控制单元155基于分派给各个三维波束的小区ID,控制使用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CRS的传送。
具体地讲,例如,为了允许针对与分派给各个三维波束的小区ID对应的信号序列的CRS以对应于该小区ID的资源分配模式传送,传送控制单元155控制使用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CRS的传送。
举例来说,为了实现控制,传送控制单元155将针对与分派给各个三维波束的小区ID对应的信号序列的CRS插入与该小区ID对应的资源分配模式的资源单元中。此后,传送控制单元155将插入的CRS与针对各个三维波束的权重系数相乘。结果,以该资源分配模式使用三维波束传送针对信号序列的CRS。
使用三维波束进行的CRS的这种传送允许例如将对应于各个三维波束的通信区域作为虚拟小区来处理。因此,可减少波束成形中涉及的负载。例如,不必针对每个终端装置200为三维波束计算被推荐的权重系数集合。因此,即使当天线元件的数量增加时,计算权重系数集合的过程也不增加。换句话讲,终端装置200或基站100的过程方面,可减少负载。另外,例如,不必将推荐的权重系数集合通知给基站100。因此,即使当天线元件的数量增加时,不必使用大量的无线电资源来通知被推荐的权重系数集合。换句话讲,无线电资源方面,可减少负载。
·使用限定部分的资源块传送CRS
此外,特别地,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传送控制单元155控制使用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CRS的传送,使得使用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来传送CRS。换句话讲,使用限定部分的所有可用资源块中的而非使用所有可用资源块中的三维波束来传送CRS。
结果,例如,可减少干扰的增加。具体地讲,例如,在限定部分的资源块中,在使用由基站100形成的三维波束传送的CRS和相邻小区中传送的CRS之间会出现干扰。然而,在除了限定部分的资源块外的资源块中,没有出现干扰。因此,CRS之间的干扰的增加被减少。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波束成形中涉及的负载减少的同时,可减少干扰的增加。
另外,例如,可减少针对非定向区域的传送功率的减小。具体地讲,例如,其中CRS被传送的资源块的数量受限制,并且因此,使用三维波束传送的CRS的数量减少,使得使用三维波束进行的CRS的传送的功率减小。因此,减少针对非定向区域的传送功率的减小。结果,用户通信能力的降低、吞吐量的减少以及小区大小的减小也可减少。
现在,将描述限定部分的资源块的更具体示例。
-限定时间段内资源块中的CRS的传送
限定部分的资源块是例如限定时间段内的一个或多个资源块。另外,限定时间段是例如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换句话讲,在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CRS。现在,将参照图14描述其具体示例。
图14是用于描述其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CRS的无线电帧示例的例证性示图。参照图14,示出带有系统帧号(SFN)的无线电帧。在这个示例中,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是N个无线电帧之一。更具体地讲,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是带有SFN的无线电帧,SFN是N的整数倍(0、N、2N等)。换句话讲,在带有SFN的无线电帧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CRS,SFN是N的整数倍。
结果,例如,尽管在限定时间段(无线电帧)期间,在使用由基站100形成的三维波束传送的CRS和相邻小区中传送的CRS之间会出现干扰,在除了限定时间段外的时间段期间没有出现干扰。因此,CRS之间的干扰的增加限于限定时间段内。
另外,例如,期间CRS被传送的时间段(无线电帧)受限制,并且因此,为了使用三维波束传送CRS而进行的功率分配限于限定时间段(无线电帧)内。因此,针对非定向区域的传送功率的减小限于限定时间段内。结果,用户通信能力的降低、吞吐量的减少以及小区大小的减小还可限于限定时间段内。
此外,例如,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是针对每个小区确定的无线电帧,并且不同于针对相邻小区确定的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换句话讲,其中基站100使用三维波束传送CRS的无线电帧不同于其中相邻小区的基站使用三维波束传送CRS的无线电帧。
返回参照图14的示例,例如,在带有是N的整数倍(0、N、2N等)的SFN的无线电帧中,基站100使用三维波束传送CRS。同时,在带有是N的整数倍加1(1、N+1、2N+1等)的SFN的无线电帧中,相邻小区的基站使用三维波束传送CRS。
结果,例如,可减少使用由基站100形成的三维波束传送的CRS和使用由相邻小区的基站形成的三维波束传送的CRS之间的干扰。
注意的是,如上所述,虽然CRS可被在定向区域(即,对应于三维波束的虚拟小区或通信区域)中在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中传送,但CRS也可被在非定向区域中在所有无线电帧中传送。
-限定频带内的资源块中的CRS的传送
限定部分的资源块是例如限定部分的可用频带内的一个或多个资源块。换句话讲,在限定频带内使用三维波束传送CRS。现在,将参照图15描述其具体示例。
图15是用于描述其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CRS的频带示例的例证性示图。参照图15,示出无线电资源,即,分量载波41和无线电帧43。在这个示例中,可用频带是分量载波41,并且限定频带45是包括分量载波41的72个中心子载波的带(例如,1.4MHz的带)。换句话讲,CRS在布置在频率方向上的资源块的六个中心资源块传送。
结果,例如,尽管在限定频带内在使用由基站100形成的三维波束传送的CRS和相邻小区中传送的CRS之间会出现干扰,但在除了限定频带外的频带内没有出现干扰。因此,CRS之间的干扰的增加被限于限定频带内。
另外,例如,其中CRS被传送的频带受限制,并且因此,为使用三维波束传送CRS而进行的功率分配被限于限定频带内。因此,减少每个单位时间(无线电帧)针对非定向区域的传送功率的减小。结果,可减少每个单位时间(无线电帧)的用户通信能力的降低、吞吐量的减少和小区大小的减小。
尽管如上所述,在定向区域(即,对应于三维波束的虚拟小区或通信区域)中,CRS被在限定频带内的每个资源块中传送,但CRS也可被在非定向区域中在可用频带内的每个资源块中传送。
·用于指定限定部分的资源块的信息的传送
传送控制单元155控制用于指定其中CRS被传送的限定部分的资源块的信息的传送。
·第一时间信息的传送
如上所述,例如,其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CRS的限定部分的资源块是限定时间段内的一个或多个资源块。另外,传送控制单元155控制指示限定时间段的信息(下文中被称为“第一时间信息”)的传送。换句话讲,第一时间信息被传送。
例如,传送控制单元155控制包含第一时间信息的系统信息的传送。具体地讲,例如,传送控制单元155将包含第一时间信息的系统信息的信号插入针对系统信息分配的资源单元中。结果,将第一时间信息作为系统信息的一部分传送。
另外,例如,传送控制单元155控制使用在无波束成形的情况下生成的无线电波执行的第一时间信息的传送。具体地讲,例如,传送控制单元155没有将包含第一时间信息的系统信息的信号与用于波束成形的权重系数相乘。结果,在非定向区域(小区10)中传送包含第一时间信息的系统信息。
注意的是,第一时间信息可通过信令被单独传送到终端装置,而不是被作为系统信息的一部分来传送。
如上所述,传送指示期间CRS被传送的限定时间段(无线电帧)的第一时间信息。结果,终端装置200可得知期间使用三维波束传送CRS的限定时间段(无线电帧)。因此,终端装置200可测量在限定时间段(无线电帧)期间传送的CRS。换句话讲,针对对应于三维波束的通信区域(即,虚拟小区),适当地执行测量。结果,可适当地执行切换至对应于三维波束的通信区域。另外,例如,还可减少终端装置200进行测量的功耗。
-带宽信息的传送
如上所述,例如,其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CRS的限定部分的资源块是限定部分的可用频带内的一个或多个资源块。另外,传送控制单元155控制使用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主信息块(MIB)的传送。MIB包含指示限定频带的宽度的信息(下文中被称为“第一贷款信息”)。换句话讲,将第一频带信息作为MIB的一部分传送。
具体地讲,例如,传送控制单元155将包含第一带宽信息的MIB的信号插入MIB的资源单元(即,物理广播信道(PBCH)的资源单元)中。此后,传送控制单元155将MIB信号与权重系数相乘。结果,使用三维波束将第一带宽信息作为MIB的一部分传送。
结果,位于对应于三维波束的通信区域(虚拟小区)中的终端装置200可从包含在MIB中的带宽信息中得知其中CRS被传送的限定频带。因此,终端装置200可测量在限定频带中传送的CRS。结果,可适当地执行切换至对应于三维波束的通信区域。
此外,例如,传送控制单元155控制使用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系统信息块(SIB)的传送。SIB包含指示可用频带的信息(下文中被称为“第二带宽信息”)。换句话讲,将第二带宽信息作为SIB的一部分传送。
具体地讲,例如,传送控制单元155将包含第二带宽信息的SIB的信号插入针对SIB分配的资源单元(即,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资源单元)中。此后,传送控制单元155将SIB信号与权重系数相乘。结果,使用三维波束将第二带宽信息作为SIB的一部分传送。
结果,即使当关于限定频带的带宽的信息被包含在MIB中时,位于对应于三维波束的通信区域(虚拟小区)中的终端装置200可从包含在SIB中的带宽信息中得知实际可用频带。因此,终端装置200可在实际可用频带中使用分配的无线电资源来执行无线电通信。
注意的是,MIB包含指示限定频带的带宽的第一带宽信息,而不是指示可用频带的带宽的第二带宽信息。因此,例如,旧有终端装置在限定频带中执行无线电通信。
·限定时间段内的其它信号的传送
-限定时间段内的同步信号的传送
例如,传送控制单元155控制使用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同步信号的传送,使得在限定时间内传送针对各个三维波束的同步信号。另外,限定时间段是例如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换句话讲,在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同步信号。例如,同步信号包含PSS和SSS,并且PSS和SSS包含与分派给三维波束的小区ID对应的信号序列。
结果,例如,尽管在限定时间段(无线电帧)期间在使用由基站100形成的三维波束传送的同步信号和在相邻小区中传送的同步信号之间会出现干扰,但在除了限定时间段外的时间段期间没有出现干扰。因此,同步信号之间的干扰的增加限于限定时间段内。
另外,例如,期间传送同步信号的时间段(无线电帧)受限制,并且因此,为使用三维波束传送同步信号而进行的功率分配限于限定时间段(无线电帧)内。因此,针对非定向区域的传送功率的减小限于限定时间段内。结果,用户通信能力的降低、吞吐量的减少和小区大小的减小也可限于限定时间段内。
尽管如上所述,在定向区域(即,对应于三维波束的虚拟小区或通信区域)中,同步信号被在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中传送,但同步信号也可被在非定向区域中在所有无线电帧中传送。
-限定时间段内的系统信息的传送
例如,传送控制单元155控制使用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系统信息的传送,使得在限定时间段内传送针对各个三维波束的系统信息。另外,限定时间段是例如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换句话讲,在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系统信息。系统信息包含例如针对与各个三维波束对应的通信区域(虚拟小区)的MIB和SIB。
结果,例如,尽管在限定时间段(无线电帧)期间,在使用由基站100形成的三维波束传送的系统信息和在相邻小区中传送的系统信息之间会出现干扰,但在除了限定时间段外的时间段期间没有出现干扰。因此,每个条系统信息之间的干扰的增加限于限定时间段内。
另外,例如,期间系统信息被传送的时间段(无线电帧)受限制,并且因此,为使用三维波束传送系统信息而进行的功率分配被限于限定时间段(无线电帧)内。因此,针对非定向区域的传送功率的减小限于限定时间段内。结果,用户通信能力的降低、吞吐量的减少和小区大小的减小也可限于限定时间段内。
尽管如上所述,在定向区域(即,对应于三维波束的虚拟小区或通信区域)中,系统信息被在无线电帧的限定部分中传送,但系统信息也可被在其它无线电帧中以及非定向区域中传送。
另外,其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CRS的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其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同步信号的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以及其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系统信息的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都可以是彼此相同或者互不相同的。举例来说,其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同步信号的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和其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系统信息的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可以是其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CRS的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的子集。
·指示期间传送其它信号的限定时间段的时间信息的传送
如上所述,例如,在限定时间段期间,传送针对各个三维波束的同步信号。另外,例如,传送控制单元155控制指示期间同步信号被传送的限定时间段的信息(下文中被称为“第二时间信息”)的传送。例如,以与用于以上第一时间信息(即,指示期间CRS被传送的限定时间段的信息)的方式类似的方式来传送第二时间信息。换句话讲,例如,使用在无波束成形的情况下生成的无线电波将第二时间信息作为系统信息的一部分传送。
另外,如上所述,例如,在限定时间段期间,传送针对各个三维波束的系统信息。例如,传送控制单元155控制指示期间系统信息被传送的限定时间段的信息(下文中被称为“第三时间信息”)的传送。例如,以与用于第一时间信息(即,指示期间CRS被传送的限定时间段的信息)的方式类似的方式来传送第三时间信息。注意的是,第三时间信息包含例如指示期间MIB被传送的限定时间段的信息和指示期间SIB被传送的限定时间段的信息。换句话讲,例如,使用在无波束成形的情况下生成的无线电波将第三时间信息作为系统信息的一部分传送。
注意的是,除了每个时间信息之外,还可使用在无波束成形的情况下生成的无线电波将分派给各个三维波束的小区ID作为系统信息的一部分传送。例如,可将小区ID作为与相邻小区相关的信息的一部分传送。另外,指示小区ID被分派给虚拟小区(对应于三维波束的通信区域)的信息可连同小区ID一起传送。
(切换控制单元157)
切换控制单元157执行终端装置200的切换。
例如,当终端装置200测量CRS时,并且如果测量结果满足预定条件,则终端装置200将关于测量的报告传送到基站100。此后,例如,切换控制单元157基于该报告决定执行切换(切换决策)。此后,切换控制单元157执行切换执行过程。
切换包括将终端装置200从小区10切换至相邻小区。特别地,在这个实施例中,切换包括例如将终端装置200从小区10切换至虚拟小区(对应于三维波束的通信区域)。另外,切换包括例如将终端装置200从虚拟小区切换至小区10。
<<4.终端装置的构造>>
接下来,将参照图16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装置200的构造示例。图1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装置200的构造示例的框图。参照图16,终端装置200包括天线单元210、无线电通信单元220、存储单元230、输入单元240、显示单元250和处理单元260。
(天线单元210)
天线单元210将无线电通信单元220输出的无线电波形式的信号辐射到空间中。天线单元210还将空间中的无线电波转换成信号,并且将信号输出到无线电通信单元220。
(无线电通信单元220)
无线电通信单元220执行无线电通信。例如,无线电通信单元220从基站100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并且将上行链路信号传送到基站100。
(存储单元230)
存储单元230存储用于终端装置200的操作的程序和数据。
(输入单元240)
输入单元240接收由终端装置200的用户输入的输入。输入单元240将输入结果提供到处理单元260。
(显示单元250)
显示单元250显示呈现到终端装置200的用户的画面。例如,显示单元250通过处理单元260(显示控制单元265)的控制显示画面。
(处理单元260)
处理单元260提供终端装置200的各种功能。处理单元260包括信息获取单元261、通信控制单元263和显示控制单元265。
(信息获取单元261)
·用于指定限定部分的资源块的信息的获取
当基站100传送用于指定其中CRS被传送的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的信息时,信息获取单元261获取信息。
-第一时间信息的获取
如上所述,例如,限定部分的资源块是限定时间段内的一个或多个资源块。用于指定限定部分的资源块的信息包含指示限定时间段的信息(即,第一时间信息)。限定时间段是例如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
具体地讲,例如,在小区10中,使用在无波束成形的情况下生成的无线电波传送包含第一时间信息的系统信息。此后,当终端装置200位于小区10中时,信息获取单元261获取包含在系统信息中的第一时间信息。
-带信息的获取
如上所述,例如,限定部分的资源块是限定部分的可用频带内的一个或多个资源块。用于指定限定部分的资源块的信息包含指示限定频带的带宽的信息(即,第一带宽信息)。
具体地讲,例如,第一带宽信息被包含在使用各个三维波束传送的主信息块(MIB)中。换句话讲,使用各个三维波束传送包含第一带宽信息的MIB。例如,当终端装置200位于对应于各个三维波束的通信区域(虚拟小区)中时,信息获取单元261获取包含在MIB中的第一带宽信息。
此外,例如,当使用各个三维波束传送包含指示可用频带的带宽的信息(即,第二带宽信息)的系统信息块(SIB)时,信息获取单元261获取包含在SIB中的信息(即,第二带宽信息)。例如,当终端装置200位于对应于各个三维波束的通信区域(虚拟小区)中时,信息获取单元261获取包含在SIB中的第二带宽信息。
·使用其它信号传送的指示限定时间段的信息的获取
如上所述,例如,在限定时间段期间,基站100传送针对各个三维波束的同步信号。另外,例如,基站100还传送指示期间同步信号被传送的限定时间段的信息(即,第二时间信息)。此后,信息获取单元261获取指示限定时间段的信息(即,第二时间信息)。
另外,如上所述,例如,在限定时间段内,基站100传送针对各个三维波束的系统信息。另外,例如,基站100还传送指示期间系统信息被传送的限定时间段的信息(即,第三时间信息)。此后,信息获取单元261获取指示限定时间段的信息(即,第三时间信息)。注意的是,第三时间信息包含例如指示期间MIB被传送的限定时间段的信息和指示期间SIB被传送的限定时间段的信息。
(通信控制单元263)
·测量
通信控制单元263测量在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中传送的CRS。
具体地讲,例如,通信控制单元263测量在由第一时间信息指示的无线电帧的限定部分内的资源块中传送的CRS。另外,通信控制单元263测量在由第一带宽信息指示的带宽内的资源块中传送的CRS。换句话讲,在由第一时间信息指示的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中,通信控制单元263测量在由第一带宽信息指示的带宽内的资源块中传送的CRS。
通信控制单元263测量例如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PR)和/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等。
例如,当测量结果(例如,RSRP和/或RSRQ)满足预定条件时,通信控制单元263传送关于测量的报告。举例来说,当RSRP或RSRQ超过预定阈值时,通信控制单元263向基站100传送关于测量的报告。
·同步
例如,在限定时间段期间,通信控制单元263使用利用各个三维波束传送的同步信号来执行同步过程。具体地讲,例如,在由第二时间信息指示的无线电帧中,通信控制单元263使用利用三维波束传送的同步信号来执行同步过程。
·虚拟小区(定向区域)中的无线电通信的控制
例如,通信控制单元263控制由终端装置200执行的无线电通信,使得使用分配在可用频带中的无线电资源。
具体地讲,例如,通信控制单元263获取信息,该信息指示由第二带宽信息指示的带宽内的资源块(无线电资源)中分配给终端装置200的资源块。指示无线电资源的信息是在PDCCH中传送的调度信息。例如,通信控制单元263通过检测分配给终端装置200的下行链路资源块中的信号来控制下行链路无线电通信。另外,例如,通信控制单元263通过将信号插入分配给终端装置200的上行链路资源块中来控制上行链路无线电通信。
(显示控制单元265)
显示控制单元265控制由显示单元250执行的输出画面的显示。例如,显示控制单元265生成由显示单元250显示的输出画面,并且致使显示单元250显示输出画面。
<<5.过程的流程>>
接下来,将参照图17至图24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控制过程的示例。
(基站中的第一通信控制过程:小区ID的分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中的第一通信控制过程的示意性流程示例的流程图。在将小区ID分派给三维波束时涉及第一通信控制过程。
如果三维波束是由定向天线新形成的(S401:是),则小区ID分派单元151将小区ID分派到新形成的三维波束(S403)。此后,信息获取单元153获取被分派的小区ID(S405)。
另外,如果通过定向天线形成三维波束被停止(S407:是),则小区ID分派单元151撤销将小区ID分派到三维波束(即,没有形成三维波束)(S409)。此后,控制回到步骤S401。
(基站中的第二通信控制过程:时间信息的传送)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中的第二通信控制过程的示意性流程示例的流程图。在时间信息的传送中涉及第二通信控制过程。
信息获取单元153获取包含指示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的时间信息的系统信息(S411)。例如,系统信息包含指示其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CRS的无线电帧的第一时间信息、指示其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同步信号的无线电帧的第二时间信息和指示其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系统信息的无线电帧的第三时间信息。
此后,在传送控制单元155的控制下,基站100使用在无波束成形的情况下生成的无线电波来传送系统信息(S143)。无线电波可以是由非定向天线辐射的非定向无线电波,或者可以是由扇区天线辐射的扇形波束。可供选择地,无线电波可以是由定向天线拥有的多个天线元件的一部分辐射的无线电波。此后,控制回到步骤S411。
(基站中的第三通信控制过程:使用三维波束传送同步信号)
图1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中的第三通信控制过程的示意性流程示例的流程图。在使用三维波束传送同步信号的过程中涉及第三通信控制过程。
如果无线电帧属于其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同步信号的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S421:是),则基站100在传送控制单元155的控制下在无线电帧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同步信号(S423)。同步信号包含与分派给三维波束的小区ID对应的信号序列。
同时,如果无线电帧不属于其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同步信号的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S421:否),则基站100不在无线电帧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同步信号(S425)。
例如,针对每个无线电帧,重复此过程。
(基站中的第四通信控制过程:使用三维波束传送MIB)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中的第四通信控制过程的示意性流程示例的流程图。在使用三维波束传送MIB中涉及第四通信控制过程。
如果无线电帧属于其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MIB的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S441:是),则基站100在传送控制单元155的控制下在无线电帧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MIB(S443)。MIB包含指示其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CRS的限定频带的带宽的第一带宽信息。
同时,如果无线电帧不属于其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MIB的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S441:否),则基站100不在无线电帧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MIB(S445)。
例如,针对每个无线电帧,重复此过程。
(基站中的第五通信控制过程:使用三维波束传送SIB)
图2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中的第五通信控制过程的示意性流程示例的流程图。在使用三维波束传送SIB的过程中涉及第五通信控制过程。
如果无线电帧属于其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SIB的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S461:是),则基站100在传送控制单元155的控制下在无线电帧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SIB(S463)。SIB包含指示可用频带的带宽的第二带宽信息。
同时,如果无线电帧不属于其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SIB的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S461:否),则基站100不在无线电帧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SIB(S465)。
例如,针对每个无线电帧,重复此过程。
(基站中的第六通信控制过程:使用三维波束传送CRS)
图2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中的第六通信控制过程的示意性流程示例的流程图。在使用三维波束传送CRS中涉及第六通信控制过程。
如果无线电帧属于其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CRS的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S481:是),则基站100在传送控制单元155的控制下在限定频带内的资源块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CRS(S483)。CRS包含与分派给三维波束的小区ID对应的信号序列。另外,以对应于小区ID的资源分配模式在每个资源块中传送CRS。
同时,如果无线电帧不属于其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CRS的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S481:否),则基站100不在无线电帧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CRS(S485)。
例如,针对每个无线电帧,重复此过程。
(终端装置中的通信控制过程)
图2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装置中的通信控制过程的示意性流程示例的流程图。在使用利用三维波束传送的同步信号将终端装置200同步之后,在对应于三维波束的通信区域(虚拟小区)中开始通信控制过程。注意的是,在开始通信控制过程时,终端装置200已经获取每项时间信息(第一时间信息、第二时间信息和第三时间信息)。
初始地,信息获取单元261获取在由第三时间信息指示的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的MIB(S501)。MIB包含指示其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CRS的限定频带的带宽的第一带宽信息。
另外,信息获取单元261获取在由第三时间信息指示的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的SIB(S503)。SIB包含指示可用频带的第二带宽信息。
在由第一时间信息指示的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中,通信控制单元263测量限定频带内的资源块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的CRS(S505)。此后,如果测量结果满足预定条件(S507:是),则通信控制单元263将关于测量的报告发送到基站100(S509)。否则(S507:否),通信控制单元263不发送报告。
此后,如果通信控制单元263终止对应于三维波束的通信区域(虚拟小区)的测量(S511:是),则过程终止。否则(S511:否),控制回到步骤S505。注意的是,举例来说,当在对应于三维波束的通信区域(虚拟小区)中不可保持同步状态时,通信控制单元263终止测量。
注意的是,在重复步骤S505至S511的同时,可执行将终端装置200切换至与三维波束对应的通信区域(虚拟小区)。
<<6.应用示例>>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应用于各种产品。例如,基站100可被实现为任何类型的演进NodeB(eNB)(诸如宏eNB、小eNB)。小eNB可以是涵盖比宏小区小的小区的eNB(诸如,微小eNB、微eNB、家庭(毫微微)eNB等)。替代地,基站100可被实现为任何其它类型的基站(诸如,NodeB和基站收发台(BTS))。基站100可包括被构造成控制无线电通信的主体(也被称为基站装置)和设置在与主体不同的位置处的一个或多个射频拉远头(RRH)。另外,以下描述的各种类型的终端可通过暂时或半永久地执行基站功能来如起基站100的作用。
例如,终端装置200可被实现为诸如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PC、便携式游戏终端、便携式/电子狗型移动路由器和数字相机的移动终端,或者实现为诸如汽车导航装置的车载终端。终端装置200也可被实现为执行机器-机器(M2M)通信的终端(也被称为机器型通信(MTC)终端)。此外,终端装置200可以是安装在每个终端上的无线电通信模块(诸如,包括单个管芯的集成电路模块)。
<<6.1.关于基站的应用示例>>
(第一应用示例)
图24是示出本公开的技术可应用到的eNB的示意性构造的第一示例的框图。eNB8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810和基站装置820。每个天线810和基站装置820可经由RF线缆彼此连接。
每个天线810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被用于基站装置820以传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特别地,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天线810是能够形成三维波束的定向天线。如图24中所示的,eNB800可包括多个天线810。例如,该多个天线810可遵从eNB800所使用的多个频带。尽管图24示出其中eNB800包括多个天线810的示例,但eNB800也可包括单个天线810。
基站装置820包括控制器821、存储器822、网络接口823和无线电通信接口825。
控制器821可以是例如CPU或DSP,并且操作基站装置820的各种较高层功能。例如,控制器821从经无线电通信接口825处理的信号内的数据生成数据分组,并且经由网络接口823传递生成的分组。控制器821可绑定(bundle)来自多个基带处理器的数据来生成绑定分组,并且传递生成的绑定分组。控制器821可具有执行诸如无线电资源控制、无线电承载控制、移动性管理、接纳控制和调度的控制的逻辑功能。该控制可与附近的eNB或核心网络节点协作地执行。存储器8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由控制器821执行的程序以及各种类型的控制数据(诸如终端清单、传送功率数据和调度数据)。
网络接口823是用于将基站装置820连接到核心网络824的通信接口。控制器821可经由网络接口823与核心网络节点或另一个eNB通信。在这种情况下,eNB800和核心网络节点或其它eNB可通过逻辑接口(诸如,S1接口和X2接口)彼此连接。网络接口823还可以是有线通信接口或用于无线电回程的无线电通信接口。如果网络接口823是无线电通信接口,则网络接口823可使用比无线电通信接口825所使用的频带更高的频带进行无线电通信。
无线电通信接口825支持诸如长期演进(LTE)或LTE-高级的任何蜂窝通信方案,并且经由天线810提供到定位在eNB800的小区内的终端的无线电连接。无线电通信接口825通常可包括例如基带(BB)处理器826和RF电路827。BB处理器826可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和多路复用/解多路复用,并且执行各层(诸如,L1,介质访问控制(MAC)、无线链路控制(RLC)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中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BB处理器826而不是控制器821可具有上述逻辑功能中的一些或全部。BB处理器826可以是存储通信控制程序的存储器、或包括被构造成执行程序的处理器和相关电路的模块。更新程序可允许改变BB处理器826的功能。模块可以是插入基站装置820的槽中的卡或片(blade)。可供选择地,模块还可以是安装在卡或片上的芯片。同时,RF电路827可包括例如混合器、过滤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810传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
如图24中所示的,无线电通信接口825可包括多个BB处理器826。例如,该多个BB处理器826可与eNB800所使用的多个频带兼容。如图24中所示的,无线电通信接口825可包括多个RF电路827。例如,该多个RF电路827可与多个天线元件兼容。尽管图24示出其中无线电通信接口825包括多个BB处理器826和多个RF电路827的示例,但无线电通信接口825还可包括单个BB处理器826或单个RF电路827。
(第二应用示例)
图25是示出本公开的技术可应用到的eNB的示意性构造的第二示例的框图。eNB83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840、基站装置850和RRH860。每个天线840和RRH860可经由RF线缆彼此连接。基站装置850和RRH860可经由诸如光纤线缆的高速线路彼此连接。
每个天线840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被用于RRH860以传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特别地,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天线810是能够形成三维波束的定向天线。如图25中所示的,eNB830可包括多个天线840。例如,该多个天线840可与eNB830所使用的多个频带兼容。尽管图25示出其中eNB830包括多个天线840的示例,但eNB830还可包括单个天线840。
基站装置850包括控制器851、存储器852、网络接口853、无线电通信接口855和连接接口857。控制器851、存储器852和网络接口853与参照图24描述的控制器821、存储器822和网络接口823相同。
无线电通信接口855支持诸如LTE和LTE-高级的任何蜂窝通信方案,并且经由RRH860和天线840提供到定位于与RRH860对应的扇区中的终端的无线电通信。无线电通信接口855通常可包括例如BB处理器856。BB处理器856与参照图24描述的BB处理器826相同,不同之处在于,BB处理器856经由连接接口857连接到RRH860的RF电路864。如图25中所示的,无线电通信接口855可包括多个BB处理器856。例如,该多个BB处理器856可与eNB830所使用的多个频带兼容。尽管图25示出其中无线电通信接口855包括多个BB处理器856的示例,但无线电通信接口855还可包括单个BB处理器856。
连接接口857是用于将基站装置850(无线电通信接口855)连接到RRH860的接口。连接接口857还可以是用于在将基站装置850(无线电通信接口855)连接到RRH860的上述高速线路上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块。
RRH860包括连接接口861和无线电通信接口863。
连接接口861是用于将RRH860(无线电通信接口863)连接到基站装置850的接口。连接接口861还可以是用于在上述高速线路上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块。
无线电通信接口863经由天线840传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无线电通信接口863通常可包括例如RF电路864。RF电路864可包括例如混合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840传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如图25中所示的,无线电通信接口863可包括多个RF电路864。例如,该多个RF电路864可支持多个天线元件。尽管图25示出其中无线电通信接口863包括多个RF电路864的示例,但无线电通信接口863还可包括单个RF电路864。
在图24和图25中示出的eNB800和eNB830中,参照图13描述的小区ID分派单元151、信息获取单元153、传送控制单元155和切换控制单元157可提供在无线电通信接口825和无线电通信接口855和/或无线电通信接口863中。另外,这些功能中的至少一部分可通过控制器821和控制器851来实现。
<<6.2.关于终端装置的应用示例>>
(第一应用示例)
图26是示出本公开的技术可应用到的智能电话900的示意性构造的示例的框图。智能电话900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存储903、外部连接接口904、相机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设备909、显示设备910、扬声器911、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915、一个或多个天线916、总线917、电池918和辅助控制器919。
处理器901可以是例如CPU或片上系统(SoC),并且控制智能电话900的应用层和其它层的功能。存储器90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数据和由存储处理器901执行的程序。存储903可包括诸如半导体存储器和硬盘的存储介质。外部连接接口904是用于将诸如存储器卡和通用串行总线(USB)设备的外部设备连接到智能电话900的接口。
相机906包括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和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的图像传感器,并且生成拍摄图像。传感器907可包括诸如测量传感器、陀螺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器组。麦克风908将输入到智能电话900的声音转换成音频信号。输入设备909包括例如被构造成检测显示设备91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按键、键盘、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设备910包括诸如液晶显示器(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的屏幕,并且显示智能电话900的输出图像。扬声器911将从智能电话900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成声音。
无线电通信接口912支持诸如LTE或LTE-高级的任何蜂窝通信方案,并且执行无线电通信。无线电通信接口912通常可包括例如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BB处理器913可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和多路复用/解多路复用,并且执行用于无线电通信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914可包括例如混合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916传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无线电通信接口912还可以是上面集成了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的单芯片模块。如图26中所示的,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可包括多个BB处理器913和多个RF电路914。尽管图26示出其中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包括多个BB处理器913和多个RF电路914的示例,但无线电通信接口912还可包括单个BB处理器913或单个RF电路914。
此外,除了蜂窝通信方案之外,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可支持其它类型的无线电通信方案(诸如,短距离无线电通信方案、近场通信方案和无线电局域网(LAN)方案)。在这种情况下,针对每个无线电通信方案,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可包括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
每个天线开关915将天线916的连接目的地在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中包括的多个电路(诸如,用于不同无线电通信方案的电路)之间切换。
每个天线916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被用于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以传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如图26中所示的,智能电话900可包括多个天线916。尽管图26示出其中智能电话900包括多个天线916的示例,但智能电话900还可包括单个天线916。
此外,智能电话900可包括用于每个无线电通信方案的天线916。在这种情况下,可从智能电话900的构造中省去天线开关915。
总线917将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存储903、外部连接接口904、相机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设备909、显示设备910、扬声器911、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和辅助控制器919彼此连接。电池918经由图中示出为虚线的馈电线向图26中示出的智能电话900的各个块供电。例如在休眠模式中,辅助控制器919操作智能电话900的最少的必要功能。
在图26中示出的智能电话900中,参照图16描述的信息获取单元261和通信控制单元263可提供在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中。另外,这些功能中的至少一部分还可通过处理器901或辅助控制器919来实现。
(第二应用示例)
图27是示出本公开的技术可应用到的汽车导航装置920的示意性构造的示例的框图。汽车导航装置920包括处理器921、存储器922、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924、传感器925、数据接口926、内容播放器927、存储介质接口928、输入设备929、显示设备930、扬声器931、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936、一个或多个天线937和电池938。
处理器921可以是例如CPU或SoC,并且控制汽车导航装置920的导航功能和其它功能。存储器9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数据和由处理器921执行的程序。
GPS模块924使用从GPS卫星接收的GPS信号,测量汽车导航装置920的位置(诸如,维度、经度和海拔高度)。传感器925可包括诸如陀螺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空气压传感器的传感器组。数据接口926经由未示出的端子连接到例如车载网络941,并且获取由车辆生成的数据(诸如,车速数据)。
内容播放器927再现存储在插入存储介质接口928中的存储介质(诸如,CD和DVD)中的内容。输入设备929包括例如被构造成检测显示设备93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设备930包括诸如LCD或OLED显示器的屏幕,并且显示导航功能或被再现内容的图像。扬声器931输出导航功能或再现内容的声音。
无线电通信接口933支持诸如LTE或LTE-高级的任何蜂窝通信方案,并且执行无线电通信。无线电通信接口933通常可包括例如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等。BB处理器934可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和多路复用/解多路复用,并且执行用于无线电通信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935可包括例如混合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937传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无线电通信接口933可以是上面集成了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的单芯片模块。如图27中所示的,无线电通信接口933可包括多个BB处理器934和多个RF电路935。尽管图27示出其中无线电通信接口933包括多个BB处理器934和多个RF电路935的示例,但无线电通信接口933还可包括单个BB处理器934或单个RF电路935。
此外,除了蜂窝通信方案之外,无线电通信接口933还可支持其它类型的无线电通信方案(诸如,短距离无线电通信方案、近场通信方案、和无线电LAN方案)。在这种情况下,针对每个无线电通信方案,无线电通信接口933可包括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
每个天线开关936将天线937的连接目的地在包括在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中的多个电路(诸如,用于不同无线电通信方案的电路)之间切换。
每个天线937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被用于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以传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如图27中所示的,汽车导航装置920还可包括多个天线937。尽管图27示出其中汽车导航装置920包括多个天线937的示例,但汽车导航装置920还可包括单个天线937。
此外,汽车导航装置920可包括用于每个无线电通信方案的天线937。在这种情况下,可从汽车导航装置920的构造中省去天线开关936。
电池938经由图中部分示出为虚线的馈电线向图27中示出的汽车导航装置920的各块供电。电池938累积从车辆供应的电力。
在图27中示出的汽车导航装置920中,参照图16描述的信息获取单元261和通信控制单元263可提供在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中。另外,这些功能中的至少一部分可通过处理器921来实现。
本公开的技术还可被实现为车载系统(或车辆)940,车载系统(或车辆)940包括汽车导航装置920、车载网络941和车辆模块942的一个或多个块。车辆模块942生成诸如车速、发动机速度和故障信息的车辆数据,并且将生成的数据输出到车载网络941。
<<7.结论>>
以上,已参照图1至图27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及其功能。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信息获取单元153获取被分派给由能够形成三维波束的定向天线形成的各个三维波束的小区ID。此后,传送控制单元155基于分派给各个三维波束的小区ID,控制使用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CRS的传送。特别地,传送控制单元155控制使用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CRS的传送,使得在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中传送CRS。
这种使用三维波束执行的CRS的传送允许例如将对应于各个三维波束的通信区域作为虚拟小区来处理。因此,可减少波束成形中涉及的负载。例如,不必针对每个终端装置200为三维波束计算被推荐的权重系数集合。因此,即使当天线元件的数量增加时,计算权重系数集合的过程没有增加。换句话讲,终端装置200或基站100的过程方面可减少负载。另外,例如,不必将被推荐的权重系数集合通知给基站100。因此,即使当天线元件的数量增加时,被推荐的权重系数集合的通知不必使用大量无线电资源。换句话讲,无线电资源方面减可少负载。
此外,例如,可减少干扰的增加。具体地讲,例如,尽管在限定部分的资源块中,在使用由基站100形成的三维波束传送的CRS和相邻小区中传送的CRS之间会出现干扰,但在除了限定部分的资源块外的资源块中不出现干扰。因此,减少了CRS之间的干扰的增加。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波束成形中涉及的负载减小的同时,可减少干扰的增加。
另外,例如,可减少针对非定向区域的传送功率的减小。具体地讲,例如,其中CRS被传送的资源块的数量受限制,并且因此,使用三维波束传送的CRS的数量减少,使得使用三维波束进行的CRS传送的功率减小。因此,减少针对非定向区域的传送功率的减小。结果,还可减少用户通信能力的降低,吞吐量的减少和小区大小的减小。
·限定时间段内的资源块中的CRS的传送
限定部分的资源块是例如限定时间段内的一个或多个资源块。另外,限定时间段是例如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换句话讲,在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中使用三维波束传送CRS。
结果,例如,尽管在限定时间段(无线电帧)期间,在使用由基站100形成的三维波束传送的CRS和相邻小区中传送的CRS之间会出现干扰,但在除了限定时间段外的时间段期间没有出现干扰。因此,CRS之间的干扰的增加限于限定时间段内。
另外,例如,期间CRS被传送的时间段(无线电帧)受限制,并且因此,为了使用三维波束传送CRS而进行的功率分配限于限定时间段(无线电帧)内。因此,针对非定向区域的传送功率的减小限于限定时间段内。结果,用户通信能力的降低、吞吐量的减少和小区大小的减小还可限于限定时间段内。
此外,例如,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是针对每个小区确定的无线电帧,并且不同于针对相邻小区确定的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
结果,例如,可减少使用由基站100形成的三维波束传送的CRS和使用由相邻小区的基站形成的三维波束传送的CRS之间的干扰。
注意的是,例如,传送控制单元155控制指示限定时间段的信息(即,第一时间信息)的传送。
结果,终端装置200可得知期间使用三维波束传送CRS的限定时间段(无线电帧)。因此,终端装置200可测量限定时间段(无线电帧)期间传送的CRS。换句话讲,针对对应于三维波束的通信区域(即,虚拟小区)适当地执行测量。结果,可适当地执行切换至对应于三维波束的通信区域。另外,例如,还可减少终端装置200用于测量的功耗。
·限定频带内的资源块中的CRS的传送
限定部分的资源块是例如限定部分的可用频带内的一个或多个资源块。换句话讲,在限定频带内使用三维波束传送CRS。
结果,例如,尽管在限定频带内,在使用由基站100形成的三维波束传送的CRS和相邻小区中传送的CRS之间会出现干扰,但在除了限定频带外的频带内没有出现干扰。因此,CRS之间的干扰的增加限于限定时间段内。
另外,例如,期间CRS被传送的频带受限制,并且因此,为了使用三维波束传送CRS而进行的功率分配限于限定频带内。因此,减少单位时间(无线电帧)针对非定向区域的传送功率的减小。结果,可减少单位时间(无线电帧)用户通信能力的降低、吞吐量的减少和小区大小的减小。
注意的是,例如,传送控制单元155控制使用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主信息块(MIB)的传送。MIB包含指示限定频带的带宽的信息(即,第一带宽信息)。
结果,位于对应于三维波束的通信区域(虚拟小区)的终端装置200可从包含在MIB中的带宽信息中得知其中CRS被传送的限定频带。因此,终端装置200可测量限定频带中传送的CRS。结果,可适当地执行切换至对应于三维波束的通信区域。
此外,例如,传送控制单元155控制使用各个三维波束进行的系统信息块(SIB)的传送。SIB包含指示可用频带的信息(即,第二带宽信息)。
结果,即使当关于限定频带的带宽的信息被包含在MIB中时,位于对应于三维波束的通信区域(虚拟小区)中的终端装置200可从包含在SIB中的带宽信息中得知实际可用频带。因此,终端装置200可使用分配的无线电资源在实际可用的频带中执行无线电通信。
.限定时间段内的其它信号的传送
例如,传送控制单元155控制使用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系统信息的传送,使得在限定时间段内传送针对各个三维波束的系统信息。
结果,例如,尽管在限定时间段(无线电帧)期间,在使用由基站100形成的三维波束传送的同步信号和相邻小区中传送的同步信号之间会出现干扰,但在除了限定时间段外的时间段期间没有出现干扰。因此,同步信号之间的干扰的增加限于限定时间段内。
另外,例如,期间同步信号被传送的时间段(无线电帧)受限制,并且因此,为了使用三维波束传送同步信号而进行的功率分配限于限定时间段(无线电帧)内。因此,针对非定向区域的传送功率的减小限于限定时间段内。结果,用户通信能力的降低、吞吐量的减少和小区大小的减小还可限于限定时间段内。
另外,例如,传送控制单元155控制使用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系统信息的传送,使得在限定时间段内传送针对各个三维波束的系统信息。
结果,例如,尽管在限定时间段(无线电帧)期间,在使用由基站100形成的三维波束传送的系统信息和相邻小区中传送的系统信息之间会出现干扰,但在除了限定时间段外的时间段期间没有出现干扰。因此,每条系统信息之间的干扰的增加限于限定时间段内。
另外,例如,期间系统信息被传送的时间段(无线电帧)受限制,并且因此,为了使用三维波束传送系统信息而进行的功率分配限于限定时间段(无线电帧)内。因此,针对非定向区域的传送功率的减小限于限定时间段内。结果,用户通信能力的降低、吞吐量的减少和小区大小的减小还可限于限定时间段内。
.对应于小区ID的资源分配模式
例如,分派给各个三维波束的小区ID和分派给相邻小区的小区ID具有针对CRS的不同资源分配模式。
结果,即使当可由基站100形成的三维波束到达相邻小区时,使用三维波束传送的CRS没有干扰相邻小区(非定向区域)中的CRS。例如,因此,可减少CRS之间干扰的增加。
以上已经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一个或多个),但本公开不限于以上示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发现随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各种更改形式和修改形式,并且应该理解,它们将自然地归在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内。
例如,已描述了其中针对下行链路执行波束成形的示例。本公开不限于此示例。例如,可针对上行链路执行波束成形过程。换句话讲,可对传送到属于与三维波束对应的通信区域(虚拟小区)的终端装置的上行链路信号执行上行链路波束成形过程。
另外,用于非定向区域的频带和用于定向区域的频带可以彼此相同或互不相同,或者彼此重叠。例如,用于非定向区域的频带和用于定向区域的频带均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并且可以彼此相同或互不相同,或者彼此重叠。在任一种情况下,用于定向区域的分量载波可以与用于相邻小区的非定向区域(或定向区域)的分量载波相同。
另外,已经描述了其中通信系统遵从LTE、LTE-高级或其它类似通信方案的示例。本公开不限于此示例。例如,通信系统可遵从其它通信标准。
另外,本说明书中的通信控制过程中的处理步骤不严格限于遵循流程图中描述的顺序按时序执行。例如,通信控制过程中的处理步骤可以按与本文中描述为流程图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执行,并且此外可并行地执行。
另外,能够创建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用于致使诸如内置于通信控制设备(例如,基站设备)中的CPU、ROM和RAM的硬件或终端装置表现出与以上通信控制设备或以上终端装置的每个结构元件类似的功能。另外,还可提供其中存储有这种计算机程序的存储介质。另外,还可提供配备有存储此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例如,ROM和RAM)和可执行此计算机程序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CPU、DSP)的信息处理设备(例如,处理电路或芯片)。
另外,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效果只是例证性的和证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换句话讲,连同基于本说明书的效果或者作为基于本说明书的效果的替代,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表现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显然的其它效果。
另外,还可如下地构造本技术。
(1)一种通信控制装置,该通信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其被构造成获取被分派给由能够形成三维波束的定向天线形成的各个三维波束的小区识别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其被构造成基于小区识别信息,控制使用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参考信号的传送,
其中,控制单元控制传送,使得在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内传送参考信号。
(2)根据(1)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是限定时间段内的一个或多个资源块。
(3)根据(2)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控制单元控制使用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系统信息的传送,使得在限定时间段内传送针对各个三维波束的系统信息。
(4)根据(2)或(3)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控制单元控制使用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同步信号的传送,使得在限定时间段内传送针对各个三维波束的同步信号。
(5)根据(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控制单元控制指示限定时间段的信息的传送。
(6)根据(2)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限定时间段是针对每个小区确定的,并且不同于针对相邻小区确定的限定时间段。
(7)根据(2)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限定时间段是限定部分的无线电帧。
(8)根据(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是限定部分的可用频带内的一个或多个资源块。
(9)根据(8)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
其中,控制单元控制使用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主信息块的传送,以及
其中,主信息块包含指示限定部分的可用频带的带宽的信息。
(10)根据(9)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
其中,控制单元控制使用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系统信息块的传送,以及
其中,系统信息块包含指示可用频带的信息。
(11)根据(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在对于参考信号的资源分配模式中,小区识别信息不同于分派给相邻小区的小区识别信息。
(12)根据(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控制单元控制用于指定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的信息的传送。
(13)一种通信控制方法,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被分派给由能够形成三维波束的定向天线形成的各个三维波束的小区识别信息;以及
基于小区识别信息,由处理器控制使用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参考信号的传送,
其中,在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内传送参考信号。
(14)一种终端装置,所述终端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其被构造成,当被构造成基于分派给各个三维波束的小区识别信息来控制使用由能够形成三维波束的定向天线形成的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参考信号的传送的基站传送用于指定其中参考信号被传送的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的信息时,获取信息;以及
通信控制单元,其被构造成测量在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中传送的参考信号。
(15)根据(14)所述的终端装置,
其中,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是限定时间段内的一个或多个资源块,以及
其中,用于指定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的信息包含指示限定时间段的信息。
(16)根据(14)或(15)所述的终端装置,
其中,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是限定部分的可用频带内的一个或多个资源块,以及
其中,用于指定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的信息包含指示限定部分的可用频带的带宽的信息。
(17)根据(16)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指示限定部分的可用频带的带宽的信息被包含在使用各个三维波束传送的主信息块中。
(18)根据(17)所述的终端装置,
其中,当使用各个三维波束传送包含指示可用频带的带宽的信息的系统信息块时,获取单元获取包含在系统信息块中的信息,以及
其中,通信控制单元控制由终端装置执行的无线电通信,使得可用频带内分配的无线电资源被使用。
(19)一种通信控制方法,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当被构造成基于分派给各个三维波束的小区识别信息来控制使用由能够形成三维波束的定向天线形成的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参考信号的传送的基站传送用于指定其中参考信号被传送的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的信息时,获取信息;以及
由处理器测量在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中传送的参考信号。
(20)一种信息处理装置,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存储器,其被构造成存储程序;以及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其能够执行该程序,
其中,该程序执行:
当被构造成基于分派给各个三维波束的小区识别信息来控制使用由能够形成三维波束的定向天线形成的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参考信号的传送的基站传送用于指定其中参考信号被传送的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的信息时,获取信息,以及
测量在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中传送的参考信号。
参考符号列表
1通信系统
10小区
20三维波束
30通信区域
100基站
151小区ID分派单元
153信息获取单元
155传送控制单元
157切换控制单元
200终端装置
261信息获取单元
263通信控制单元

Claims (20)

1.一种通信控制装置,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其被构造成获取被分派给由能够形成三维波束的定向天线形成的各个三维波束的小区识别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其被构造成基于所述小区识别信息,控制使用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参考信号的传送,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传送,使得在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中传送所述参考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所述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是限定时间段内的资源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使用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系统信息的传送,使得在限定时间段内传送针对各个三维波束的系统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使用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同步信号的传送,使得在限定时间段内传送针对各个三维波束的同步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指示限定时间段的信息的传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所述限定时间段是针对每个小区确定的,并且不同于针对相邻小区确定的限定时间段。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所述限定时间段是无线电帧的限定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所述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是限定部分的可用频带内的资源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使用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主信息块的传送,以及
其中,所述主信息块包含指示所述限定部分的可用频带的带宽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使用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系统信息块的传送,以及
其中,所述系统信息块包含指示所述可用频带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在对于参考信号的资源分配模式中,所述小区识别信息不同于分派给相邻小区的小区识别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用于指定所述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的信息的传送。
13.一种通信控制方法,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被分派给由能够形成三维波束的定向天线形成的各个三维波束的小区识别信息;以及
基于所述小区识别信息,由处理器控制使用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参考信号的传送,
其中,在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中传送所述参考信号。
14.一种终端装置,所述终端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其被构造成,当被构造成基于分派给各个三维波束的小区识别信息来控制使用由能够形成三维波束的定向天线形成的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参考信号的传送的基站传送用于指定其中所述参考信号被传送的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的信息时,获取所述信息;以及
通信控制单元,其被构造成测量在所述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中传送的所述参考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装置,
其中,所述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是限定时间段内的资源块,以及
其中,用于指定所述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的信息包含指示所述限定时间段的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装置,
其中,所述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是限定部分的可用频带内的资源块,以及
其中,用于指定所述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的信息包含指示所述限定部分的可用频带的带宽的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指示所述限定部分的可用频带的带宽的信息被包含在使用各个三维波束传送的主信息块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装置,
其中,当使用各个三维波束传送包含指示所述可用频带的带宽的信息的系统信息块时,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包含在所述系统信息块中的信息,以及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控制由所述终端装置执行的无线电通信,使得所述可用频带内分配的无线电资源被使用。
19.一种通信控制方法,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当被构造成基于分派给各个三维波束的小区识别信息来控制使用由能够形成三维波束的定向天线形成的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参考信号的传送的基站传送用于指定其中所述参考信号被传送的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的信息时,获取所述信息;以及
由处理器测量在所述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中传送的所述参考信号。
20.一种信息处理装置,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存储器,其被构造成存储程序;以及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其能够执行所述程序,
其中,所述程序执行:
当被构造成基于分派给各个三维波束的小区识别信息来控制使用由能够形成三维波束的定向天线形成的各个三维波束执行的参考信号的传送的基站传送用于指定其中所述参考信号被传送的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的信息时,获取所述信息,以及
测量在所述限定部分的可用资源块中传送的所述参考信号。
CN201480051164.5A 2013-09-24 2014-08-11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终端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 Active CN1055570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97005 2013-09-24
JP2013197005 2013-09-24
PCT/JP2014/071244 WO2015045658A1 (ja) 2013-09-24 2014-08-11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端末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57049A true CN105557049A (zh) 2016-05-04
CN105557049B CN105557049B (zh) 2019-10-15

Family

ID=52742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1164.5A Active CN105557049B (zh) 2013-09-24 2014-08-11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终端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9998191B2 (zh)
EP (2) EP3448105B1 (zh)
JP (2) JPWO2015045658A1 (zh)
KR (1) KR102223418B1 (zh)
CN (1) CN105557049B (zh)
CA (1) CA2924029A1 (zh)
MY (1) MY177294A (zh)
PH (1) PH12016500513A1 (zh)
TR (1) TR201819276T4 (zh)
WO (1) WO2015045658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02232A (zh) * 2016-06-10 2018-10-23 Sk电信有限公司 用于发送同步信号的设备和用于发送同步信号的方法
WO2018196508A1 (zh) * 2017-04-28 2018-11-0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测量参数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9644076A (zh) * 2016-08-22 2019-04-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用于码块索引插入的方法和设备
CN110383916A (zh) * 2017-03-10 2019-10-2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管理小区特定参考信号的传输
US10749586B2 (en) 2015-11-17 2020-08-18 Sony Corporation Terminal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2087278A (zh) * 2019-06-14 2020-12-15 上海楷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犬载信号屏蔽器
US11102047B2 (en) 2016-08-22 2021-08-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ell initiating random access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2906B (zh) 2015-03-31 2019-0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调度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EP3331292B1 (en) * 2015-08-27 2021-12-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dicating synchronous signal period
CN106488509B (zh) * 2015-09-02 2021-10-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JP6230632B2 (ja) * 2016-01-20 2017-11-15 ソフトバン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端末装置
EP3442142B1 (en) * 2016-04-07 2021-01-06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terminal device, method, and program
KR102106581B1 (ko) 2016-04-20 2020-05-04 콘비다 와이어리스, 엘엘씨 시스템 정보 프로비저닝 및 경량 접속 시그널링
CN109644084B (zh) 2016-04-20 2021-10-26 康维达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新无线电中的物理信道
JP2019517182A (ja) 2016-04-20 2019-06-20 コンヴィーダ ワイヤレス, エルエルシー ダウンリンク同期
JP2019518364A (ja) 2016-04-20 2019-06-27 コンヴィーダ ワイヤレス, エルエルシー 構成可能基準信号
EP3455951B1 (en) 2016-05-11 2020-12-02 Sony Corporation Distributed control in wireless systems
EP3455985B1 (en) 2016-05-11 2022-03-09 Convida Wireless, LLC New radio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JP6938546B2 (ja) * 2016-05-26 2021-09-22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基準信号の伝送方法、ネットワーク設備及び端末設備
CN114727424A (zh) 2016-06-15 2022-07-08 康维达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新无线电的无许可上行链路传输
EP3473049A1 (en) 2016-06-15 2019-04-24 Convida Wireless, LLC Grant-less operations
WO2017218794A1 (en) 2016-06-15 2017-12-21 Convida Wireless, Llc Upload control signaling for new radio
KR102344657B1 (ko) 2016-06-30 2021-12-30 소니그룹주식회사 기지국 및 사용자 장비
KR20240006080A (ko) 2016-08-11 2024-01-12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뉴 라디오를 위한 유연한 프레임 구조에서의 빔포밍 스위핑 및 트레이닝
CN109845304B (zh) 2016-08-12 2024-01-1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网络规划和基于波束的通信系统的操作的方法和设备
GB2552953A (en) 2016-08-12 2018-02-21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501134B1 (en) 2016-08-19 2021-07-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istinguish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a beam-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8076362A1 (en) * 2016-10-31 2018-05-03 Southeast Universit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th per-beam signal synchronization
US10932276B2 (en) 2016-11-03 2021-02-23 Convida Wireless, Llc Frame structure in NR
US10321421B2 (en) * 2016-11-03 2019-06-1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nchronization and link acquisition in cellular wireless systems with directional antennas
JP6820813B2 (ja) * 2017-08-14 2021-01-2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BR112020014396A2 (pt) * 2018-01-22 2021-03-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trole de medições de sinal em dispositivos sem fio de formação de feixe
JP7115022B2 (ja) * 2018-05-09 2022-08-0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US11871451B2 (en) 2018-09-27 2024-01-0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ub-band operations in unlicensed spectrums of new radio
CN111526570A (zh) * 2019-02-01 2020-08-11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50064A (zh) * 2020-07-17 2022-0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节点和存储介质
CN113595599B (zh) * 2021-09-30 2021-12-10 华东交通大学 面向5g的群簇协作通信异构系统和干扰抑制的方法
CN116471684A (zh) * 2022-01-10 2023-07-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资源确定方法、装置、终端、网络侧设备和存储介质
EP4312441A1 (en) 2022-07-28 2024-01-31 Volkswagen Ag Method for a network entity for controlling a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a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method for a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apparatus, vehicle and computer program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96049A1 (ja) * 2011-01-14 2012-07-19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20120329498A1 (en) * 2010-03-05 2012-12-27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N103178886A (zh) * 2011-12-21 2013-06-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波束赋形方法、通信站及移动站
WO2013112971A1 (en) * 2012-01-27 2013-08-01 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anaging or improv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cells
EP2632058A1 (en) * 2012-02-24 2013-08-28 Alcatel Lucent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providing a composite beampattern
WO2013132920A1 (ja) * 2012-03-05 2013-09-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基地局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537595A (ja) 2007-08-31 2010-12-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0252049A (ja) * 2009-04-15 2010-11-04 Sony Corp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AU2010261281B2 (en) * 2009-06-16 2014-08-2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ransmitter apparatus, receiver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30343214A1 (en) 2011-01-14 2013-12-26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Base station device, terminal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EP4089928A1 (en) * 2011-07-28 2022-11-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eamform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3067657A1 (en) * 2011-11-11 2013-05-1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of antenna array dynamic configuration
JP6020837B2 (ja) 2012-01-19 2016-11-02 サン パテント トラスト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US8885752B2 (en) * 2012-07-27 2014-11-11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back in 3D MIMO wireless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329498A1 (en) * 2010-03-05 2012-12-27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WO2012096049A1 (ja) * 2011-01-14 2012-07-19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3178886A (zh) * 2011-12-21 2013-06-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波束赋形方法、通信站及移动站
WO2013112971A1 (en) * 2012-01-27 2013-08-01 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anaging or improv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cells
EP2632058A1 (en) * 2012-02-24 2013-08-28 Alcatel Lucent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providing a composite beampattern
WO2013132920A1 (ja) * 2012-03-05 2013-09-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基地局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Using AAS for coverage modification", 《3GPP TSG-RAN WG3 MEETING #81 R3-131531》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49586B2 (en) 2015-11-17 2020-08-18 Sony Corporation Terminal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8702232A (zh) * 2016-06-10 2018-10-23 Sk电信有限公司 用于发送同步信号的设备和用于发送同步信号的方法
US11071075B2 (en) 2016-06-10 2021-07-20 Sk Telecom Co., Lt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ynchronous signal, terminal for receiving synchronous signal and method thereof
CN109644076A (zh) * 2016-08-22 2019-04-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用于码块索引插入的方法和设备
CN109644076B (zh) * 2016-08-22 2021-06-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提供初始接入过程的各种参数的方法和设备
US11057259B2 (en) 2016-08-22 2021-07-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initial access subcarrier spacing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102047B2 (en) 2016-08-22 2021-08-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ell initiating random access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902076B2 (en) 2016-08-22 2024-02-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ell initial access and paging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383916A (zh) * 2017-03-10 2019-10-2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管理小区特定参考信号的传输
WO2018196508A1 (zh) * 2017-04-28 2018-11-0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测量参数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US11330481B2 (en) 2017-04-28 2022-05-10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figuring measurement parameter
CN112087278A (zh) * 2019-06-14 2020-12-15 上海楷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犬载信号屏蔽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998191B2 (en) 2018-06-12
US20160218786A1 (en) 2016-07-28
WO2015045658A1 (ja) 2015-04-02
EP3448105A1 (en) 2019-02-27
JP2020036364A (ja) 2020-03-05
EP3051906A1 (en) 2016-08-03
JPWO2015045658A1 (ja) 2017-03-09
CN105557049B (zh) 2019-10-15
KR102223418B1 (ko) 2021-03-05
TR201819276T4 (tr) 2019-01-21
EP3051906B1 (en) 2018-10-10
PH12016500513A1 (en) 2016-06-13
EP3051906A4 (en) 2017-04-26
EP3448105B1 (en) 2021-07-14
MY177294A (en) 2020-09-11
KR20160059480A (ko) 2016-05-26
CA2924029A1 (en) 2015-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57049A (zh)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终端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
US11139901B2 (en)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P3054730B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WO2016189990A1 (ja) 無線通信装置、端末装置及び方法
CN109391296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方法和介质
US10630350B2 (e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apparatus
EP3154293B1 (en) Terminal apparatus
US1115376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measurement restriction and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CN107211289B (zh) 装置和方法
CN106416346B (zh) 设备和方法
CN106686620A (zh) 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7294577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8063660A (zh)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介质
CN107211288A (zh) 一种设备
CN107547120A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CN106416104A (zh) 一种设备
CN108966247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