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66247A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66247A
CN108966247A CN201710384399.1A CN201710384399A CN108966247A CN 108966247 A CN108966247 A CN 108966247A CN 201710384399 A CN201710384399 A CN 201710384399A CN 108966247 A CN108966247 A CN 1089662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erence
leve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er
time sca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8439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新胜
陈常山
吕本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38439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66247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662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662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该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针对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多个层面中的每一个,设置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基于所述时间尺度获取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环境参数信息;以及基于所述无线环境参数信息和所述时间尺度,对所述多个层面中的每一个的干扰进行管理,其中,所述多个层面包括用户层面、小区层面和系统层面。使用根据本公开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可以保障多种干扰管理方法合理有序地运行,并尽可能减少由于干扰管理带来的信令传输开销。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提高频谱效率、功率效率和系统的吞吐量以满足未来无线通信业务成倍增长的需求,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大规模集中式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宏基站和宏小区内超密集重叠布置的低功率微基站组成的异构无线网络(HETNET)将成为一种基本的无线网络结构。在这种复杂的无线网络环境中,将呈现大规模MIMO多个天线之间、超密集微基站无线小区之间、宏基站与微基站无线小区之间、用户之间(上行/下行)、宏基站与微基站之间(下行/上行)等各种系统干扰。在同频组网或小区边缘用户等场景下,各种系统干扰尤为突出。针对上述各种不同类型系统干扰进行有效的干扰管理,是系统性能的保障。
针对如此复杂多样的干扰,现存的研究工作给出了各种不同域下的干扰管理方法。如何针对多种干扰有效地控制在各个域进行干扰消除的各种干扰管理方法,以保证其合理有序地运行和减少信令互传开销是未来5G复杂网络环境中干扰管理的技术问题之一。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无线通信技术方案,以针对HETNET系统中的多种干扰场景来控制多种干扰管理方法的协同工作,以便保障其合理有序地运行,并尽可能减少由于干扰管理带来的信令传输开销。
发明内容
这个部分提供了本公开的一般概要,而不是其全部范围或其全部特征的全面披露。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使得能够针对异构无线网络系统中的多种干扰场景来控制多种干扰管理方法的协同工作,以便保障多种干扰管理方法合理有序地运行,并尽可能减少由于干扰管理带来的信令传输开销。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针对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多个层面中的每一个,设置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基于所述时间尺度获取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环境参数信息;以及基于所述无线环境参数信息和所述时间尺度,对所述多个层面中的每一个的干扰进行管理,其中,所述多个层面包括用户层面、小区层面和系统层面。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收发机;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使所述收发机从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获取针对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多个层面中的每一个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使所述收发机基于所述时间尺度获取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环境参数信息;以及使所述收发机将所述无线环境参数信息发送到所述基站,其中,所述多个层面包括用户层面、小区层面和系统层面。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针对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多个层面中的每一个,设置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基于所述时间尺度获取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环境参数信息;以及基于所述无线环境参数信息和所述时间尺度,对所述多个层面中的每一个的干扰进行管理,其中,所述多个层面包括用户层面、小区层面和系统层面。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获取针对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多个层面中的每一个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基于所述时间尺度获取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环境参数信息;以及将所述无线环境参数信息发送到所述基站,其中,所述多个层面包括用户层面、小区层面和系统层面。
使用根据本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可以基于预先设置的统一时间尺度来获取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环境参数信息,并且可以基于获取的无线环境参数信息和时间尺度来管理无线通信系统的多个层面中的每一个的干扰。这样一来,就可以保障多种干扰管理方法合理有序地运行,并尽可能减少由于干扰管理带来的信令传输开销。
从在此提供的描述中,进一步的适用性区域将会变得明显。这个概要中的描述和特定例子只是为了示意的目的,而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只是为了所选实施例的示意的目的而非全部可能的实施,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附图中:
图1(a)和图1(b)是图示5G异构无线网络中的两种干扰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4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户层面时间尺度下的干扰管理方式的信令交互的示意图;
图5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小区层面时间尺度下的干扰管理方式的信令交互的示意图;
图6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系统层面时间尺度下的干扰管理方式的信令交互的示意图;
图7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的框图;
图8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适用于本公开的eNB(evolution Node Base Station,演进节点基站)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一示例的框图;
图11是示出适用于本公开的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二示例的框图;
图12是示出适用于本公开的智能电话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以及
图13是示出适用于本公开的汽车导航设备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虽然本公开容易经受各种修改和替换形式,但是其特定实施例已作为例子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此详细描述。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在此对特定实施例的描述并不打算将本公开限制到公开的具体形式,而是相反地,本公开目的是要覆盖落在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所有修改、等效和替换。要注意的是,贯穿几个附图,相应的标号指示相应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来更加充分地描述本公开的例子。以下描述实质上只是示例性的,而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应用或用途。
提供了示例实施例,以便本公开将会变得详尽,并且将会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传达其范围。阐述了众多特定细节如特定部件、装置和方法的例子,以提供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尽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会明显的是,不需要使用特定的细节,示例实施例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它们都不应当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某些示例实施例中,没有详细地描述众所周知的过程、众所周知的结构和众所周知的技术。
本公开所涉及的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终端、计算机、车载设备等具有无线通信尤其是蜂窝通信功能的终端。进一步,本公开所涉及的UE还可以是最终产品中的关键部件如芯片。此外,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基站可以例如是eNB(evolutionNode Base Station,演进节点基站)、gNB或者是eNB、gNB中的部件如芯片。
图1(a)和图1(b)图示了5G异构无线网络中的两种干扰场景。图1(a)示出了存在用户间干扰的场景。如图1(a)所示,小区1中的UE将会受到小区1和小区2的重叠区域中的UE的干扰。例如,在动态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工)模式下,邻小区UE上行传输时会对本小区UE的下行传输造成干扰。可以将图1(a)中的场景视为仅存在用户层面的干扰。这里的“用户层面”指的是所有UE。
图1(b)示出了存在用户间干扰、小区间干扰和层间干扰的场景。如图1(b)所示,微小区1中UE将会受到微小区1和微小区3的重叠区域中的UE的干扰、微小区2中的微基站的干扰以及宏小区中的宏基站的干扰。可以将图1(b)中的场景视为存在系统层面、小区层面以及用户层面的干扰。这里,“系统层面”是指HETNET系统中所包括的各层共存的无线网络(例如宏基站多小区网络和微基站密集网络),而“小区层面”则是指单层无线网络的宏小区或微小区网络。以图1(b)所示的场景为例,微小区1和微小区3的重叠区域中的UE对微小区1中UE的干扰属于用户层面的干扰,微小区2中的微基站对微小区1中UE的干扰属于小区层面的干扰,而宏小区中的宏基站对微小区1中UE的干扰则属于系统层面的干扰。
已知各种不同域下的干扰管理方法。例如,在空域上多天线的分组/分簇/天线选择和波束成形等方法、时域上的ABS(Almost Blank Subframe,几乎空白子帧)方法、功率域上的CRE(Cell Range Extension,小区范围扩展)以及发射功率调整方法,以及两个域上干扰控制技术联合进行的干扰管理方法等。然而,针对HETNET系统中进行一种单域或两个域的干扰管理方法无法完成在用户间干扰、小区间干扰和不同层之间干扰同时存在时的干扰管控,并且现存的各个域上干扰管理方式所需要的信息及其获取时间也不尽相同。进一步,每个域上的干扰管理的运行周期也存在差异。例如,ABS需要在整个发送周期内执行一次,而功率的调整则在几个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传输时间间隔)内进行一次。因此,在HETNET系统中,如何针对多种干扰有效地控制在各个域进行干扰消除的各种干扰管理方法,以保证其合理有序地运行和减少信令互传开销是未来5G复杂网络环境中干扰管理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了保障多种干扰管理方法合理有序地运行,并尽可能减少由于干扰管理带来的信令传输开销,提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200的结构。
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200可以包括处理电路210。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200既可以包括一个处理电路210,也可以包括多个处理电路210。另外,电子设备200还可以包括通信单元220等。
进一步,处理电路210可以包括各种分立的功能单元以执行各种不同的功能和/或操作。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功能单元可以是物理实体或逻辑实体,并且不同称谓的单元可能由同一个物理实体实现。
例如,如图2所示,处理电路210可以包括设置单元211、获取单元212和管理单元213。
针对无线通信系统的多个层面中的每一个,设置单元211可以设置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
基于设置单元211设置的时间尺度,获取单元212可以获取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环境参数信息。
基于获取单元212获取的无线环境参数信息和设置单元211设置的时间尺度,管理单元213可以对多个层面中的每一个的干扰进行管理。这里,多个层面可以包括用户层面、小区层面和系统层面。
使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200,可以基于预先设置的统一时间尺度来获取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环境参数信息,并且可以基于获取的无线环境参数信息和时间尺度来管理无线通信系统的多个层面中的每一个的干扰。这样一来,就可以保障多种干扰管理方法合理有序地运行,并尽可能减少由于干扰管理带来的信令传输开销。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多种干扰可以包括用户层面的干扰、小区层面的干扰和系统层面的干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可以同时存在用户层面的干扰、小区层面的干扰和系统层面的干扰,也可以仅存在这三种干扰中的任意两种,本公开对此并没有特殊限制。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管理单元213可以基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UE的规模和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来设置时间尺度。
例如在动态TDD模式下,可能在小区内的重叠部分带来上行和下行之间的干扰,也即用户间的干扰,此干扰主要是由于帧结构或用户调度方法引起。而用户的上下行调度一般在一个TTI完成,由此此种类型的干扰需要在一个TTI进行检测、处理。
以无线资源调度方法处理用户间干扰为例。假定无线资源调度周期为T_e(T_e为1~10TTI),那么只处理两个用户间的干扰时,可将用户层面的时间尺度设为T_e。而当用户规模扩大为L个时,也即L个用户均存在用户间干扰时,那么此时的无线资源调度周期需要相应延长,因为如果调度的时间较短,则仍可能存在干扰,由此可以将此时的用户层面时间尺度设为常数倍的T_e,如L*T_e。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管理单元213可以基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单层网络的规模和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来设置时间尺度。
例如在HETNET单层超密集网络中,由于微基站的密集布置,覆盖区域存在重叠,而由此产生单层小区间的干扰。此类型的干扰发生在小区重叠区域并且可能呈现多个用户同时出现干扰的情况。
以微小区分簇方法处理微小区间的干扰为例。因为引起小区间干扰的微小区数可能是多个,因此每个小区簇内的小区个数是不一样的,由此其实现分簇的处理时间也是不一样的。
假定两个微小区为一簇的处理周期为T_c(T_c与人群的聚集规律有关,比如学生上下课,在上课时间内学生聚集在教室区域,下课聚集在宿舍区域,因此可设T_c为分钟级或小时级),且这两个小区的覆盖的范围为某一教学区域,那么可将小区层面的时间尺度设置为T_c。
进一步,假定把M(M>2)个微小区分为一簇,且这M个微小区覆盖所有教学区域。由于学生上下课可能会从某一教学区域走向另外的教学区域,这间隔可能是一堂课的时间。而学生从这M个微小区覆盖的所有教学区域到宿舍区域的间隔可能是一上午或者一下午的时间。因此可将此微小区分簇规模(也即微小区的网络规模)下的小区层面时间尺度调整为常数倍的T_c,如4*T_c,因为一上午可能包含四堂课。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管理单元213可以基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双层网络的规模和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来设置时间尺度。
HETNET两层网络的规模决定着干扰处理方式的复杂度。复杂度越高,则干扰管理方式实现的时间周期越长,其时间尺度越长。
以发射功率调整这个层间干扰管理方式为例。假定发射功率调整周期设为T_tp(T_tp可设为10~100TTI)。若此时HETNET两层网络规模为一个宏小区和两个微小区,则由于网络规模较小,其发射功率调整所需时间相对较少。因此,发射功率周期可直接设为T_tp,也即此时系统层面的时间尺度为T_tp。
而当两层网络规模较大时,比如两个宏小区中有十几个微小区时,其发射功率调整的复杂度提高,此时执行发射功率的时间也越长,可将此情形下的系统时间尺度设为设为常数倍的T_tp如C*T_tp(这个常数C可由发射功率调整的复杂度等确定)。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管理单元213可以采用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及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来对多个层面中的每一个的干扰进行管理。
表1给出了针对各种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及其时间尺度的示例。
表1 干扰管理方式时间尺度示例
表1给出了可能的干扰管理方式,具体选择哪一种或同时选择哪几种干扰管理方式可以由系统自己定义。例如,如果在实施方式和时间上不冲突,则可选择所有的干扰管理方式依次执行,或者同时选择所有的干扰管理方式进行组合优化,或者根据系统的定义的效能指标(包括执行复杂度、执行后的性能提升程度等等),选择某一种或某几种干扰管理方式。另一方面,如果实施方式或者时间上冲突,则可根据系统定义的效能指标选择其中一种执行。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获取单元212获取的无线环境参数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统计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用户统计SINR(Signal 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信息、基站无线资源单元使用状态信息、用户设备和基站位置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信道质量指示)信息以及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接收信号强度指示)信息。
无线环境参数信息的收集可以是周期性进行的,而且每种信息的采集的周期可以是不一样的。周期的确定可以由每种信息的特性和在干扰管理中的作用确定。例如,用户的位置信息采集周期可以根据用户的速度来确定。若用户移动较快,则采集的周期相应变短;相反,若用户移动速度较慢,则采集的周期相应加长。
无线环境参数信息可以囊括各个层面的将要使用的各种干扰管理方式所需的全部信息。另外,如果长时间检测不到三个层面中某一层面的干扰,可以加长对某一层面干扰管理所需信息的采集周期,以减少信令的开销,当检测到时再恢复所需信息的采集周期。
获取单元212可以将多域干扰管理方式中所需要收集的信息包括一些共性信息(用户位置信息、信干噪比等)进行集中收集,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从而避免了各种单域或多域干扰管理方式每次执行时需要对所需信息进行重新收集的弊端,进而减少了信令的互传和信息收集的次数。例如,对于上述共性信息中用户的位置而言,小区做分簇的干扰管理方式时需要收集一次,而当进行空间空白干扰管理时又需要重新收集一次,而获取单元212仅需一次收集即可。
关于三个层面干扰类型的判断,可以依据收集到的无线环境参数信息如CQI、SINR、用户和基站位置信息以及来自其他基站的RSSI等信息来联合进行判断。下面的表2给出了干扰类型判断的示例。
表2 三个层面干扰类型判断示例
以表2中序号为5的干扰类型为例。若收集到的信息显示信道质量很好,但SINR值却很小,此时判断受到其他基站的干扰。再由位置信息和接收信号强度RSSI信息判断用户离服务基站较远,且接收到的邻小区基站信号的强度较强,则可以判断此干扰是小区层面的干扰。其他的干扰类型判断类似,并在表2中进行了标识。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设置单元211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可以包括检测周期、启动周期、运行周期和关闭周期。
表1列举的干扰管理方式的执行周期是检测周期、启动周期、运行周期和关闭周期的确定的依据。其中,运行周期可以直接由表1的执行周期给出。
当同时并行检测三个层面的干扰时,检测周期可以取所有干扰管理方式的执行周期的最小值。这样可以同时开始检测,从而可以在时间上对齐。当然,也可以按各自层面的执行周期来选择检测周期,使得各个层面互不相干,自行检测。当依次串行检测各个层面干扰时,则每个层面的检测周期可取每个层面所对应的单域或多域干扰管理方式执行周期相应的时间尺度。这里,相应的时间尺度可以理解为与单域或多域干扰管理方式执行周期相同量级的时间尺度,一般应小于或等于执行周期。例如,若执行周期为秒级,那么检测周期可以取秒级的时间尺度。
启动周期可以取与检测周期相同的时间尺度,并且关闭周期可以取整数倍的执行周期。因为若连续两个或三个检测周期均未检测到相应层面的干扰类型,则应当关闭正在执行的相应的干扰管理方式。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例子。下面结合图3来进一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如图3所示,首先,例如可以通过如图2所示的设置单元211对时间尺度中的检测时间周期、启动周期、运行周期和关闭周期进行初始化。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的管理单元213可以以串行的方式对用户层面的干扰、小区层面的干扰和系统层面的干扰进行管理,如图3中的实线所示。
更加优选地,在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检测周期中,如图2所示的管理单元213可以基于无线环境参数信息来判断是否存在用户层面的干扰。
在图3中,AV_SINR_UE表示用户层面统计平均的SINR,而TH_UE为指定的用户层面干扰门限值。当AV_SINR_UE>TH_UE时,判断存在用户层面的干扰。当然,图3中的判断条件仅仅是一个例子,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表2给出的三个层面干扰类型判断示例来进行判断。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在存在用户层面的干扰的情况下(图3中判断AV_SINR_UE>TH_UE为是),在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启动周期中,如图2所示的管理单元213可以启动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接下来,在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运行周期中,如图2所示的管理单元213可以运行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在这之后,在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关闭周期中,如果用户层面的干扰被消除(图3中判断AV_SINR_UE>TH_UE为否),则如图2所示的管理单元213可以关闭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
进一步,在不存在用户层面的干扰的情况下(图3中判断AV_SINR_UE>TH_UE为否),在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检测周期中,如图2所示的管理单元213可以基于无线环境参数信息来判断是否存在小区层面的干扰。
在图3中,AV_SINR_CELL表示小区层面统计平均的SINR,而TH_CELL为小区层面干扰门限值。当AV_SINR_CELL>TH_CELL时,判断存在小区层面的干扰。同样地,图3中的判断条件仅仅是一个例子,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表2给出的三个层面干扰类型判断示例来进行判断。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在存在小区层面的干扰的情况下(图3中判断AV_SINR_CELL>TH_CELL为是),在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启动周期中,如图2所示的管理单元213可以启动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接下来,在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运行周期中,如图2所示的管理单元213可以运行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在这之后,在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关闭周期中,如果小区层面的干扰被消除(图3中判断AV_SINR_CELL>TH_CELL为否),则如图2所示的管理单元213可以关闭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
进一步,在不存在小区层面的干扰的情况下(图3中判断AV_SINR_CELL>TH_CELL为否),在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检测周期中,如图2所示的管理单元213可以基于无线环境参数信息来判断是否存在系统层面的干扰。
在图3中,AV_SINR_SYS表示系统层面统计平均的SINR,而TH_SYS为系统层面干扰门限值。当AV_SINR_SYS>TH_SYS时,判断存在系统层面的干扰。同样地,图3中的判断条件仅仅是一个例子,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表2给出的三个层面干扰类型判断示例来进行判断。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在存在系统层面的干扰的情况下(图3中判断AV_SINR_SYS>TH_SYS为是),在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启动周期中,如图2所示的管理单元213可以启动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接下来,在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运行周期中,如图2所示的管理单元213可以运行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在这之后,在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关闭周期中,如果系统层面的干扰被消除(图3中判断AV_SINR_SYS>TH_SYS为否),则如图2所示的管理单元213可以关闭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
上面提到的各个统计平均SINR和干扰门限值可以根据实际系统的需求确定。基于时间尺度的定义,三个层面(系统、小区、用户层面)相应的干扰处理方式时间周期存在一定的差异,由此需要根据三个层面的时间尺度来合理控制多域干扰管理方式的有序进行。从而针对三个不同层面(系统、小区、用户层面)的干扰进行相应层面时间尺度上的干扰管理,如此可减少不必要的信令开销。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的管理单元213还可以以并行的方式对用户层面的干扰、小区层面的干扰和系统层面的干扰进行管理,如图3中的虚线所示。
更加优选地,如图3中的虚线所示,分别在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小区层面的干扰和系统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检测周期中,如图2所示的管理单元213可以基于无线环境参数信息来判断是否存在用户层面的干扰、小区层面的干扰和系统层面的干扰。
优选地,在存在用户层面的干扰的情况下(图3中判断AV_SINR_UE>TH_UE为是),在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启动周期中,如图2所示的管理单元213可以启动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接下来,在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运行周期中,如图2所示的管理单元213可以运行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在这之后,在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关闭周期中,如果用户层面的干扰被消除(图3中判断AV_SINR_UE>TH_UE为否),则如图2所示的管理单元213可以关闭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
优选地,在存在小区层面的干扰的情况下(图3中判断AV_SINR_CELL>TH_CELL为是),在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启动周期中,如图2所示的管理单元213可以启动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接下来,在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运行周期中,如图2所示的管理单元213可以运行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在这之后,在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关闭周期中,如果小区层面的干扰被消除(图3中判断AV_SINR_CELL>TH_CELL为否),则如图2所示的管理单元213可以关闭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
优选地,在存在系统层面的干扰的情况下(图3中判断AV_SINR_SYS>TH_SYS为是),在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启动周期中,如图2所示的管理单元213可以启动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接下来,在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运行周期中,如图2所示的管理单元213可以运行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在这之后,在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关闭周期中,如果系统层面的干扰被消除(图3中判断AV_SINR_SYS>TH_SYS为否),则如图2所示的管理单元213可以关闭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
如上面描述的那样,在进行串行判断时,可依次首先判断是否是用户层面、小区层面和系统层面干扰,并开启相应层面的干扰管理方式,如此可以清晰地判断是哪个层面的干扰,达到准确使用干扰管理方法的目标。
而在进行并行判断时,可以同时对三个层面干扰进行判断。这里三个层面的提出和定义是根据异构网络的组成特点区分的,从而可以达到进行三个层面干扰管理方法并行计算的目标。因为有了三个层面的区分,即可进行对应层面或三个层面的干扰判断。
如上面描述的那样,在存在相应层面的干扰的情况下,在针对所述相应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启动周期中,如图2所示的管理单元213可以启动针对所述相应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在针对所述相应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运行周期中,管理单元213可以运行针对所述相应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并且在针对所述相应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关闭周期中,如果所述相应层面的干扰被消除,则管理单元213可以关闭针对所述相应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其中,所述相应层面为用户层面、小区层面和系统层面中之一。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图1(a)和图1(b)的具体场景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于时间尺度的多域干扰管理方式控制方法的干扰管理示例。
首先参考图1(a)的场景来描述用户间干扰的管理示例。如图1(a)所示,此干扰主要是动态TDD模式下邻小区用户上行传输时对本小区用户下行的干扰。基于时间尺度的干扰管理的流程如下:
(1)判断用户间的干扰是否达到用户层面干扰所设定的门限值(可以由表2进行判断(序号为1的干扰),且为是);
(2)当用户层面的干扰管理周期(如上下行调度周期)达到时启动用于处理用户间干扰的干扰管理方式;
(3)根据(2)所确定的干扰管理方式进行本小区和邻小区基站的用户调度等信息的互传,并进行用户层面干扰管理时间尺度如用户调度周期的信令的互传来协调上下行传输以避免用户间的干扰;
(4)判断小区间干扰是否达到设定门限值,此时判断为否,当小区层面干扰管理方式到达关闭周期时,关闭小区层面的干扰管理方式及相应信令互传;以及
(5)判断层间干扰是否达到所设定门限值,此时判断为否,当系统层面干扰管理方式到达关闭周期时,关闭系统层面的干扰管理方式及相应信令互传。
接下来参考图1(b)的场景来描述多层干扰下的管理示例。如图1(b)所示,用户受到用户间干扰、小区间干扰、层间干扰等三种干扰。基于时间尺度的干扰管理流程如下:
(1)例如由表2序号11的干扰类型判断为三种类型的干扰并存,也即用户层面、小区层面、系统层面干扰均判断为是。
(2)当用户层面的干扰管理周期(如上下行调度周期)达到时启动用于处理用户间干扰的干扰管理方式,并进行在图1(b)中微小区1和微小区3用户调度信息互传及用户调度周期等时间尺度信令的互传。
(3)当小区层面干扰管理方式启动周期(如小区分组分簇或功率调整周期)达到时开始小区层面干扰管理方式。当小区层面干扰管理的信息收集周期达到时开启微小区1及相邻微小区2与协调器(也可置于宏基站)之间的相互通信。协调器通过感知到的也即收集的与小区层面干扰管理相应的信息并依据小区层面干扰管理方式进行微小区1和微小区2的发送信号的控制,并传输小区层面干扰管理执行周期(如小区功率调整时间)的信令。
(4)当系统层面的干扰管理方式的执行周期(如ABS发送周期)到达时启动系统层面的干扰管理方式。当系统层面干扰管理信息感知周期达到时开启微小区1与协调器、宏基站与协调器的通信。协调器根据所收集的信息及确定的系统层面干扰管理方式对宏基站的发送信号进行控制如增加ABS子帧,并将此ABS子帧的位置、发送时间等系统层面的时间尺度通过信令发送给微小区1和宏基站。微小区1根据系统层面的时间尺度信令进行发送信号的控制(如发送时间的控制)。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假定“用户层面的干扰”的管理方式采用“用户调度”,“小区层面的干扰”的管理方式采用“小区分组分簇处理”,并且“系统层面的干扰”的管理方式采用“空间空白”,并以此为例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于时间尺度的多域干扰管理方式控制方法的干扰管理示例。
首先,如图2所示的获取单元212可以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统计信干噪比信息SINR、信道质量CQI、信道状态信息、信号接收强度指示信息RSSI、微基站位置信息等信息。
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是,上述的前五个信息可以通过用户上报给所服务的微基站或宏基站,而最后一个信息则可通过X2接口由微基站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上报给宏基站。
通过收集到的这些信息,例如得知用户位于小区中心,但CQI小于门限值且SINR值小于门限值。
那么当用户层面的干扰的检测周期(如1~10TTI)到来时,根据上述的信息检测到用户受到本小区其他用户的上行干扰,因此需要进行用户调度。
而此时用户调度的启动周期到来,那么开始在用户调度的执行的时间尺度内进行用户调度。
用户调度完成后,TDD模式下基站需要分配给用户上行传输的时间和频率,并由控制信道发送给用户。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例如用户离开小区中心,此时收集到的信息显示,多个用户聚集在离服务基站较远的地区,且CQI值和SINR值均小于门限值,此外,微小区的层面RSSI值大于门限值。
当小区层面的检测周期(由于采用小区分组分簇,这里可设为秒级或分钟级)到达时,检测到用户未收到用户层面的干扰,那么当用户调度的关闭周期到达时关闭用户调度的方式。同时判断多个用户受到小区层面的干扰,因此适用小区分簇的方式进行干扰管理。
此时到达启动小区分簇的周期,那么开启并在小区分簇的干扰管理方式的执行周期内执行此干扰管理方式。此干扰管理方式下,用户的信道状态信息需要在进行分簇的微基站中进行互传,且微基站信号发射的时间、频率等控制信息可由协调器完成协调。
而后例如用户进入小区中心,收集的信息显示,用户的CQI未小于门限值,但SINR值较低,且微小区RSSI未大于门限值。进一步,例如发现一定范围内的用户均出现此类情况。
当系统层面的干扰检测周期到达时(由于采用空间空白的干扰管理方式,此时可设检测周期为分钟级乃至小时级别),检测到用户未受到用户层面和小区层面的干扰,但受到系统层面也即上层宏基站的干扰。那么当小区分簇的关闭周期到达时,关闭小区分簇的干扰管理方式。
而此时到达启动空间空白的周期,因此启动并在空间空白干扰管理方式的执行周期内执行此干扰管理方式。此干扰管理方式下,基站通过收集到的微基站和用户的位置信息,可以通过空间空白技术调整能量发射的角度,以减少对一定视野范围内用户的干扰。
通过上面的描述可得知,上述的三个干扰管理方式(包括用户调度、小区分组分簇、空间空白)可以依次合理有序地执行。另外,小区分组分簇、空间空白均需要用户和微小区的位置信息,而这些信息已完成收集,从而实现了共享,避免了这两种干扰管理方式单独执行时多次收集的弊端。通过运行这些干扰管理方式,可降低干扰并提高用户的SINR。最后,若用户同时受到用户层面、小区层面、系统层面这三个层面的干扰(例如表2中序号11的情况),则可同时检测这三个层面的干扰并可同时对这三个层面的干扰进行处理。
上述系统、小区、用户三个层面时间尺度下的干扰管理方式需要信息交互的设备是不同的。小区内用户层面时间尺度下的干扰管理仅需要服务基站与用户、干扰源基站之间的信令交互。小区层面时间尺度下的干扰管理需要多个微小区的基站与协调器之间或多个微小区基站之间的信令交互。系统层面时间尺度下的干扰管理需要不同层级之间的基站之间或各基站与协调器之间的信令交互。图4至6给出了具体信令交互方式的例子。在多个层面时间尺度下的干扰管理方法则需要所涉及的相应设备进行信令交互。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户层面时间尺度下的干扰管理方式的信令交互的示例。如图4所示,首先,用户(亦即UE)将无线环境参数信息如QoS(Quality ofService,服务质量)、SINR等传送到服务基站。当服务基站基于无线环境参数信息判断存在用户层面的干扰时,服务基站可以执行基于时间尺度的多域干扰管理控制方法所确定的用户层面时间尺度下的干扰管理方式。接下来,服务基站可以向干扰基站发送用户层面干扰管理信号控制及用户层面时间尺度信令,并且可以向用户发送用户层面信号控制的信令。这里,用户、服务基站和干扰基站之间的信令交互可以重复地进行,直到用户层面的干扰被消除为止。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小区层面时间尺度下的干扰管理方式的信令交互的示例。如图5所示,首先,多个单层基站向协调器发送小区层面干扰信息及请求干扰消除信息。这里,例如可以在网络建设时,指定某个宏基站或微基站作为协调器。基于从单层基站接收到的信息,协调器可以执行基于时间尺度的多域干扰管理控制方法所确定的小区层面时间尺度下的干扰管理方式。接下来,协调器可以向各个单层基站发送小区层面干扰管理信号控制及小区层面时间尺度信令。这里,单层基站和协调器之间的信令交互可以重复地进行,直到小区层面的干扰被消除为止。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系统层面时间尺度下的干扰管理方式的信令交互的示例。如图6所示,首先,微基站向协调器发送系统层面干扰信息及请求干扰消除信息,并且宏基站也向协调器发送系统层面干扰信息及请求干扰消除信息。基于从微基站和宏基站接收到的信息,协调器可以执行基于时间尺度的多域干扰管理控制方法所确定的系统层面时间尺度下的干扰管理方式。接下来,协调器可以向宏基站发送系统层面干扰管理信号控制及系统层面时间尺度信令,并且可以向微基站发送系统层面干扰管理信号控制及系统层面时间尺度信令。这里,微基站、宏基站和协调器之间的信令交互可以重复地进行,直到系统层面的干扰被消除为止。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如上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5G异构无线网络通信系统,电子设备200可以是基站,并且电子设备200还可以包括诸如收发机之类的通信单元220。通信单元200可以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和其它基站进行通信。
上面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本公开还可以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700的结构。该电子设备700可以是用户设备。
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700可以包括处理电路710和诸如收发机之类的通信单元720。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700既可以包括一个处理电路,也可以包括多个处理电路。
如上面提到的那样,同样地,处理电路710也可以包括各种分立的功能单元以执行各种不同的功能和/或操作。这些功能单元可以是物理实体或逻辑实体,并且不同称谓的单元可能由同一个物理实体实现。
处理电路710可以使通信单元720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获取针对无线通信系统的多个层面中的每一个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进一步,处理电路710可以使通信单元720基于获取的时间尺度获取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环境参数信息。进而,处理电路710可以使通信单元720将无线环境参数信息发送到基站。这里,多个层面可以包括用户层面、小区层面和系统层面。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多种干扰可以包括用户层面的干扰、小区层面的干扰和系统层面的干扰。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无线环境参数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统计信道状态信息、用户统计信干噪比信息、用户设备位置信息、信道质量指示信息以及接收信号强度指示信息。
上面结合附图概括地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接下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8所示,首先,在步骤S810中,针对无线通信系统的多个层面中的每一个,设置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
接下来,在步骤S820中,基于在步骤S810中设置的时间尺度获取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环境参数信息。
最后,在步骤S830中,基于在步骤S820中获取的无线环境参数信息和在步骤S810中设置的时间尺度,对多个层面中的每一个的干扰进行管理。这里,多个层面可以包括用户层面、小区层面和系统层面。
优选地,多种干扰可以包括用户层面的干扰、小区层面的干扰和系统层面的干扰。
优选地,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可以基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的规模和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来设置时间尺度;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可以基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单层网络的规模和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来设置时间尺度;并且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可以基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双层网络的规模和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来设置时间尺度。
优选地,可以采用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及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来对多个层面中的每一个的干扰进行管理。
优选地,无线环境参数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统计信道状态信息、用户统计信干噪比信息、基站无线资源单元使用状态信息、用户设备和基站位置信息、信道质量指示信息以及接收信号强度指示信息。
优选地,时间尺度可以包括检测周期、启动周期、运行周期和关闭周期。
优选地,可以以串行的方式对用户层面的干扰、小区层面的干扰和系统层面的干扰进行管理。
优选地,在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检测周期中,可以基于无线环境参数信息来判断是否存在用户层面的干扰。
优选地,在存在用户层面的干扰的情况下,在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启动周期中,可以启动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在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运行周期中,可以运行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并且在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关闭周期中,如果用户层面的干扰被消除,则可以关闭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
优选地,在不存在用户层面的干扰的情况下,在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检测周期中,可以基于无线环境参数信息来判断是否存在小区层面的干扰。
优选地,在存在小区层面的干扰的情况下,在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启动周期中,可以启动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在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运行周期中,可以运行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并且在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关闭周期中,如果小区层面的干扰被消除,则可以关闭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
优选地,在不存在小区层面的干扰的情况下,在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检测周期中,可以基于无线环境参数信息来判断是否存在系统层面的干扰。
优选地,在存在系统层面的干扰的情况下,在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启动周期中,可以启动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在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运行周期中,可以运行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并且在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关闭周期中,如果系统层面的干扰被消除,则可以关闭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
优选地,也可以以并行的方式对用户层面的干扰、小区层面的干扰和系统层面的干扰进行管理。
优选地,分别在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小区层面的干扰和系统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检测周期中,可以基于无线环境参数信息来判断是否存在用户层面的干扰、小区层面的干扰和系统层面的干扰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在存在用户层面的干扰的情况下,在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启动周期中,可以启动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在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运行周期中,可以运行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并且在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关闭周期中,如果用户层面的干扰被消除,则可以关闭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
优选地,在存在小区层面的干扰的情况下,在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启动周期中,可以启动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在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运行周期中,可以运行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并且在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关闭周期中,如果小区层面的干扰被消除,则可以关闭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
优选地,在存在系统层面的干扰的情况下,在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启动周期中,可以启动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在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运行周期中,可以运行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并且在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关闭周期中,如果系统层面的干扰被消除,则可以关闭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
优选地,在存在相应层面的干扰的情况下,在针对所述相应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启动周期中,可以启动针对所述相应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在针对所述相应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运行周期中,可以运行针对所述相应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并且在针对所述相应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关闭周期中,如果所述相应层面的干扰被消除,则可以关闭针对所述相应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其中,所述相应层面为用户层面、小区层面和系统层面中之一。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9所示,首先,在步骤S910中,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获取针对无线通信系统的多个层面中的每一个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这里,多个层面可以包括用户层面、小区层面和系统层面。
接下来,在步骤S920中,基于在步骤S910中获取的时间尺度获取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环境参数信息。
最后,在步骤S930中,将在步骤S920中获取的无线环境参数信息发送到基站。
优选地,多种干扰可以包括用户层面的干扰、小区层面的干扰和系统层面的干扰。
优选地,无线环境参数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统计信道状态信息、用户统计信干噪比信息、用户设备位置信息、信道质量指示信息以及接收信号强度指示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的上述各个步骤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前面已经作过详细描述,在此不再重复说明。
本公开的技术能够应用于各种产品。例如,本公开中提到的基站可以被实现为任何类型的基站,如NR通信系统提出的gNB或演进型节点B(eNB),诸如宏eNB和小eNB。小eNB可以为覆盖比宏小区小的小区的eNB,诸如微微eNB、微eNB和家庭(毫微微)eNB。代替地,基站可以被实现为任何其他类型的基站,诸如NodeB和基站收发台(BTS)。基站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控制无线通信的主体(也称为基站设备);以及设置在与主体不同的地方的一个或多个远程无线头端(RRH)。另外,下面将描述的各种类型的终端均可以通过暂时地或半持久性地执行基站功能而作为基站工作。
例如,本公开中提到的UE可以被实现为移动终端(诸如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式PC、便携式游戏终端、便携式/加密狗型移动路由器和数字摄像装置)或者车载终端(诸如汽车导航设备)。UE还可以被实现为执行机器对机器(M2M)通信的终端(也称为机器类型通信(MTC)终端)。此外,UE可以为安装在上述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上的无线通信模块(诸如包括单个晶片的集成电路模块)。
图10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一示例的框图。eNB10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1010以及基站设备1020。基站设备1020和每个天线1010可以经由RF线缆彼此连接。
天线1010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基站设备102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0所示,eNB 100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1010。例如,多个天线1010可以与eNB 1000使用的多个频带兼容。虽然图10示出其中eNB 1000包括多个天线1010的示例,但是eNB 100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1010。
基站设备1020包括控制器1021、存储器1022、网络接口1023以及无线通信接口1025。
控制器1021可以为例如CPU或DSP,并且操作基站设备1020的较高层的各种功能。例如,控制器1021根据由无线通信接口1025处理的信号中的数据来生成数据分组,并经由网络接口1023来传递所生成的分组。控制器1021可以对来自多个基带处理器的数据进行捆绑以生成捆绑分组,并传递所生成的捆绑分组。控制器1021可以具有执行如下控制的逻辑功能:该控制诸如为无线资源控制、无线承载控制、移动性管理、接纳控制和调度。该控制可以结合附近的eNB或核心网节点来执行。存储器10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由控制器1021执行的程序和各种类型的控制数据(诸如终端列表、传输功率数据以及调度数据)。
网络接口1023为用于将基站设备1020连接至核心网1024的通信接口。控制器1021可以经由网络接口1023而与核心网节点或另外的eNB进行通信。在此情况下,eNB 1000与核心网节点或其他eNB可以通过逻辑接口(诸如S1接口和X2接口)而彼此连接。网络接口1023还可以为有线通信接口或用于无线回程线路的无线通信接口。如果网络接口1023为无线通信接口,则与由无线通信接口1025使用的频带相比,网络接口1023可以使用较高频带用于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接口1025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长期演进(LTE)和LTE-先进),并且经由天线1010来提供到位于eNB 1000的小区中的终端的无线连接。无线通信接口1025通常可以包括例如基带(BB)处理器1026和RF电路1027。BB处理器1026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层(例如L1、介质访问控制(MAC)、无线链路控制(RLC)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代替控制器1021,BB处理器1026可以具有上述逻辑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BB处理器1026可以为存储通信控制程序的存储器,或者为包括被配置为执行程序的处理器和相关电路的模块。更新程序可以使BB处理器1026的功能改变。该模块可以为插入到基站设备1020的槽中的卡或刀片。可替代地,该模块也可以为安装在卡或刀片上的芯片。同时,RF电路1027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1010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
如图10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025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1026。例如,多个BB处理器1026可以与eNB 1000使用的多个频带兼容。如图10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025可以包括多个RF电路1027。例如,多个RF电路1027可以与多个天线元件兼容。虽然图10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1025包括多个BB处理器1026和多个RF电路1027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1025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1026或单个RF电路1027。
图11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二示例的框图。eNB113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1140、基站设备1150和RRH 1160。RRH 1160和每个天线1140可以经由RF线缆而彼此连接。基站设备1150和RRH 1160可以经由诸如光纤线缆的高速线路而彼此连接。
天线1140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RRH 116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1所示,eNB 113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1140。例如,多个天线1140可以与eNB 1130使用的多个频带兼容。虽然图11示出其中eNB1130包括多个天线1140的示例,但是eNB 113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1140。
基站设备1150包括控制器1151、存储器1152、网络接口1153、无线通信接口1155以及连接接口1157。控制器1151、存储器1152和网络接口1153与参照图10描述的控制器1021、存储器1022和网络接口1023相同。
无线通信接口1155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TE和LTE-先进),并且经由RRH1160和天线1140来提供到位于与RRH 1160对应的扇区中的终端的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1155通常可以包括例如BB处理器1156。除了BB处理器1156经由连接接口1157连接到RRH1160的RF电路1164之外,BB处理器1156与参照图10描述的BB处理器1026相同。如图11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155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1156。例如,多个BB处理器1156可以与eNB 1130使用的多个频带兼容。虽然图11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1155包括多个BB处理器1156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1155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1156。
连接接口1157为用于将基站设备1150(无线通信接口1155)连接至RRH 1160的接口。连接接口1157还可以为用于将基站设备1150(无线通信接口1155)连接至RRH 1160的上述高速线路中的通信的通信模块。
RRH 1160包括连接接口1161和无线通信接口1163。
连接接口1161为用于将RRH 1160(无线通信接口1163)连接至基站设备1150的接口。连接接口1161还可以为用于上述高速线路中的通信的通信模块。
无线通信接口1163经由天线1140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1163通常可以包括例如RF电路1164。RF电路1164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1140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1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163可以包括多个RF电路1164。例如,多个RF电路1164可以支持多个天线元件。虽然图11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1163包括多个RF电路1164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1163也可以包括单个RF电路1164。
在图10和图11所示的eNB 1000和eNB 1130中,通过使用图2所描述的处理电路210以及其中的设置单元211、获取单元212和管理单元213可以由控制器1021和/或控制器1151实现,并且通过使用图2所描述的通信单元220可以由无线通信接口1025以及无线通信接口1155和/或无线通信接口1163实现。功能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由控制器1021和控制器1151实现。例如,控制器1021和/或控制器1151可以通过执行相应的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而执行设置功能、获取功能和管理功能。
图12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智能电话120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智能电话1200包括处理器1201、存储器1202、存储装置1203、外部连接接口1204、摄像装置1206、传感器1207、麦克风1208、输入装置1209、显示装置1210、扬声器1211、无线通信接口1212、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1215、一个或多个天线1216、总线1217、电池1218以及辅助控制器1219。
处理器1201可以为例如CPU或片上系统(SoC),并且控制智能电话1200的应用层和另外层的功能。存储器120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数据和由处理器1201执行的程序。存储装置1203可以包括存储介质,诸如半导体存储器和硬盘。外部连接接口1204为用于将外部装置(诸如存储卡和通用串行总线(USB)装置)连接至智能电话1200的接口。
摄像装置1206包括图像传感器(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并且生成捕获图像。传感器1207可以包括一组传感器,诸如测量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麦克风1208将输入到智能电话1200的声音转换为音频信号。输入装置1209包括例如被配置为检测显示装置121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小键盘、键盘、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装置1210包括屏幕(诸如液晶显示器(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并且显示智能电话1200的输出图像。扬声器1211将从智能电话1200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
无线通信接口1212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TE和LTE-先进),并且执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1212通常可以包括例如BB处理器1213和RF电路1214。BB处理器1213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1214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1216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1212可以为其上集成有BB处理器1213和RF电路1214的一个芯片模块。如图12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212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1213和多个RF电路1214。虽然图12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1212包括多个BB处理器1213和多个RF电路1214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1212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1213或单个RF电路1214。
此外,除了蜂窝通信方案之外,无线通信接口1212可以支持另外类型的无线通信方案,诸如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近场通信方案和无线局域网(LAN)方案。在此情况下,无线通信接口1212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BB处理器1213和RF电路1214。
天线开关1215中的每一个在包括在无线通信接口1212中的多个电路(例如用于不同的无线通信方案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1216的连接目的地。
天线1216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无线通信接口1212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2所示,智能电话120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1216。虽然图12示出其中智能电话1200包括多个天线1216的示例,但是智能电话120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1216。
此外,智能电话1200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天线1216。在此情况下,天线开关1215可以从智能电话1200的配置中省略。
总线1217将处理器1201、存储器1202、存储装置1203、外部连接接口1204、摄像装置1206、传感器1207、麦克风1208、输入装置1209、显示装置1210、扬声器1211、无线通信接口1212以及辅助控制器1219彼此连接。电池1218经由馈线向图12所示的智能电话1200的各个块提供电力,馈线在图中被部分地示为虚线。辅助控制器1219例如在睡眠模式下操作智能电话1200的最小必需功能。
在图12所示的智能电话1200中,通过使用图7所描述的处理电路710可以由处理器1201或辅助控制器1219实现,并且通过使用图7所描述的通信单元720可以由无线通信接口1212实现。功能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由处理器1201或辅助控制器1219实现。例如,处理器1201或辅助控制器1219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器1202或存储装置1203中存储的指令而执行获取功能和发送功能。
图13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汽车导航设备132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汽车导航设备1320包括处理器1321、存储器1322、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1324、传感器1325、数据接口1326、内容播放器1327、存储介质接口1328、输入装置1329、显示装置1330、扬声器1331、无线通信接口1333、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1336、一个或多个天线1337以及电池1338。
处理器1321可以为例如CPU或SoC,并且控制汽车导航设备1320的导航功能和另外的功能。存储器13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数据和由处理器1321执行的程序。
GPS模块1324使用从GPS卫星接收的GPS信号来测量汽车导航设备1320的位置(诸如纬度、经度和高度)。传感器1325可以包括一组传感器,诸如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空气压力传感器。数据接口1326经由未示出的终端而连接到例如车载网络1341,并且获取由车辆生成的数据(诸如车速数据)。
内容播放器1327再现存储在存储介质(诸如CD和DVD)中的内容,该存储介质被插入到存储介质接口1328中。输入装置1329包括例如被配置为检测显示装置133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装置1330包括诸如LCD或OLED显示器的屏幕,并且显示导航功能的图像或再现的内容。扬声器1331输出导航功能的声音或再现的内容。
无线通信接口1333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TE和LTE-先进),并且执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1333通常可以包括例如BB处理器1334和RF电路1335。BB处理器1334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1335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1337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1333还可以为其上集成有BB处理器1334和RF电路1335的一个芯片模块。如图13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333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1334和多个RF电路1335。虽然图13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1333包括多个BB处理器1334和多个RF电路1335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1333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1334或单个RF电路1335。
此外,除了蜂窝通信方案之外,无线通信接口1333可以支持另外类型的无线通信方案,诸如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近场通信方案和无线LAN方案。在此情况下,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无线通信接口1333可以包括BB处理器1334和RF电路1335。
天线开关1336中的每一个在包括在无线通信接口1333中的多个电路(诸如用于不同的无线通信方案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1337的连接目的地。
天线1337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无线通信接口1333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3所示,汽车导航设备132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1337。虽然图13示出其中汽车导航设备1320包括多个天线1337的示例,但是汽车导航设备132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1337。
此外,汽车导航设备1320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天线1337。在此情况下,天线开关1336可以从汽车导航设备1320的配置中省略。
电池1338经由馈线向图13所示的汽车导航设备1320的各个块提供电力,馈线在图中被部分地示为虚线。电池1338累积从车辆提供的电力。
在图13示出的汽车导航设备1320中,通过使用图7所描述的处理电路710可以由处理器1321实现,并且通过使用图7所描述的通信单元720可以由无线通信接口1333实现。功能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由处理器1321实现。例如,处理器1321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器1322中存储的指令而执行获取功能和发送功能。
本公开的技术也可以被实现为包括汽车导航设备1320、车载网络1341以及车辆模块1342中的一个或多个块的车载系统(或车辆)1340。车辆模块1342生成车辆数据(诸如车速、发动机速度和故障信息),并且将所生成的数据输出至车载网络1341。
在本公开的系统和方法中,显然,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公开的等效方案。并且,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步骤可以自然地按照说明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但是并不需要一定按照时间顺序执行。某些步骤可以并行或彼此独立地执行。
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意识到的那样,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实施为系统、方法或装置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采用完全硬件实施方式的形式或采用包括软件的实施方式的形式,所述软件在本文中可以全部统称为“电路”、“单元”或“系统”。进而,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采用在(一个或多个)装置可读介质中实施的装置程序产品的形式,所述(一个或多个)装置可读介质具有与之实施的装置可读程序代码。
应当注意的是,可以使用存储在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如非信号存储装置上的、由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来实现本文中所描述的各种功能。存储装置可以是如电子的、磁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设备或装置,或前述的任何适当的组合。存储介质的更多的具体示例将包括如下: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装置、磁存储装置,或前述的任何适当的组合。在本文的上下文中,存储装置不是信号,并且“非暂态”包括除信号介质之外的全部介质。
可以使用任何适当的介质,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或前述的任何适当的组合,来传输在存储介质上所包含的程序代码。
用于执行操作的程序代码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或者可以是机器代码。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单个装置上执行、部分地在单个装置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执行、部分地在单个装置上以及部分地在另一装置上执行,或完全在其它装置上执行。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类型的连接或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来对装置进行连接,或可以通过其它装置(例如通过使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的因特网)、通过无线连接如近场通信或通过硬线连接(例如通过USB连接)来进行连接。
本文参考图示了根据各种示例实施方式的示例方法、装置和程序产品的附图来描述示例实施方式。将要理解的是,动作和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程序指令来实现。可以将这些程序指令提供给通用信息处理装置、专用信息处理装置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以产生机制,使得经由装置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实现指定的功能/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附图中使用了特定的块,并且已经图示了块的特定顺序,但这些都是非限制性的示例。由于明确说明的示例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合并两个或多个模块,可以将块分成两个或多个块,或者可以酌情将某些块重新排序或重新组织。
以上虽然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当明白,上面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只是用于说明本公开,而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更而没有背离本公开的实质和范围。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含义来限定。

Claims (13)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
针对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多个层面中的每一个,设置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
基于所述时间尺度获取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环境参数信息;以及
基于所述无线环境参数信息和所述时间尺度,对所述多个层面中的每一个的干扰进行管理,
其中,所述多个层面包括用户层面、小区层面和系统层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所述处理电路基于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的规模和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来设置所述时间尺度,
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所述处理电路基于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单层网络的规模和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来设置所述时间尺度,并且
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所述处理电路基于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双层网络的规模和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来设置所述时间尺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采用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及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处理电路对所述多个层面中的每一个的干扰进行管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无线环境参数信息包括用户统计信道状态信息、用户统计信干噪比信息、基站无线资源单元使用状态信息、用户设备和基站位置信息、信道质量指示信息以及接收信号强度指示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以串行的方式对用户层面的干扰、小区层面的干扰和系统层面的干扰进行管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在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检测周期中,所述处理电路基于所述无线环境参数信息来判断是否存在用户层面的干扰,
在不存在用户层面的干扰的情况下,在针对小区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检测周期中,所述处理电路基于所述无线环境参数信息来判断是否存在小区层面的干扰,并且
在不存在小区层面的干扰的情况下,在针对系统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检测周期中,所述处理电路基于所述无线环境参数信息来判断是否存在系统层面的干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以并行的方式对用户层面的干扰、小区层面的干扰和系统层面的干扰进行管理,并且
其中,分别在针对用户层面的干扰、小区层面的干扰和系统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检测周期中,所述处理电路基于所述无线环境参数信息来判断是否存在用户层面的干扰、小区层面的干扰和系统层面的干扰。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在存在相应层面的干扰的情况下,
在针对所述相应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启动周期中,所述处理电路启动针对所述相应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
在针对所述相应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运行周期中,所述处理电路运行针对所述相应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并且
在针对所述相应层面的干扰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下的关闭周期中,如果所述相应层面的干扰被消除,则所述处理电路关闭针对所述相应层面的干扰管理方法,
其中,所述相应层面为用户层面、小区层面和系统层面中之一。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为5G异构无线网络通信系统,所述电子设备为基站,并且还包括收发机,所述收发机被配置为与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和其它基站进行通信。
10.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包括:
收发机;以及
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
使所述收发机从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获取针对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多个层面中的每一个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
使所述收发机基于所述时间尺度获取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环境参数信息;以及
使所述收发机将所述无线环境参数信息发送到所述基站,
其中,所述多个层面包括用户层面、小区层面和系统层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无线环境参数信息包括用户统计信道状态信息、用户统计信干噪比信息、用户设备位置信息、信道质量指示信息以及接收信号强度指示信息。
12.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针对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多个层面中的每一个,设置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
基于所述时间尺度获取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环境参数信息;以及
基于所述无线环境参数信息和所述时间尺度,对所述多个层面中的每一个的干扰进行管理,
其中,所述多个层面包括用户层面、小区层面和系统层面。
13.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从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获取针对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多个层面中的每一个设置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时间尺度;
基于所述时间尺度获取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环境参数信息;以及
将所述无线环境参数信息发送到所述基站,
其中,所述多个层面包括用户层面、小区层面和系统层面。
CN201710384399.1A 2017-05-26 2017-05-26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Pending CN1089662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84399.1A CN108966247A (zh) 2017-05-26 2017-05-26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84399.1A CN108966247A (zh) 2017-05-26 2017-05-26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66247A true CN108966247A (zh) 2018-12-07

Family

ID=64494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84399.1A Pending CN108966247A (zh) 2017-05-26 2017-05-26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66247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6088A (zh) * 2011-04-28 2013-11-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在基站处进行模式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5075369A (zh) * 2013-04-04 2015-11-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多种服务的网络辅助的干扰消除/抑制
CN105993199A (zh) * 2013-11-28 2016-10-0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宏小区辅助的小小区发现和资源激活
CN106031062A (zh) * 2014-01-31 2016-10-1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干扰管理信息信令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6088A (zh) * 2011-04-28 2013-11-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在基站处进行模式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5075369A (zh) * 2013-04-04 2015-11-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多种服务的网络辅助的干扰消除/抑制
CN105993199A (zh) * 2013-11-28 2016-10-0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宏小区辅助的小小区发现和资源激活
CN106031062A (zh) * 2014-01-31 2016-10-1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干扰管理信息信令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57049B (zh)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终端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
CN109429261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CN110089045B (zh) 基站、终端设备、方法和记录介质
CN109391296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方法和介质
CN109391395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027599B (zh)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6559120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10234118A (zh) 电子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US10849129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terminal apparatus
CN106973430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用户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9788427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689820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服务器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294577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8810854A (zh) 电子设备及由电子设备执行的方法
CN110034798A (zh)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818721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13198A (zh) 终端设备、基站,控制设备、方法及记录介质
CN108347291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CN107078833B (zh) 通信控制设备、无线通信设备、通信控制方法、无线通信方法和程序
CN109587203A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电子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166189A (zh)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68363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CN106416104B (zh) 一种设备
CN110140406A (zh) 终端设备、基站设备、方法和记录介质
CN107005351A (zh) 通信控制设备、无线电通信设备、通信控制方法、无线电通信方法及程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209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