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91395A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91395A
CN109391395A CN201710676184.7A CN201710676184A CN109391395A CN 109391395 A CN109391395 A CN 109391395A CN 201710676184 A CN201710676184 A CN 201710676184A CN 109391395 A CN109391395 A CN 1093913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rs
user equipment
mapping structure
resource
processing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761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瑨
李东儒
杨航
陶小峰
曹建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67618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91395A/zh
Priority to AU2018314798A priority patent/AU2018314798A1/en
Priority to EP23195114.6A priority patent/EP4300867A1/en
Priority to US16/628,681 priority patent/US11050537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8/098294 priority patent/WO2019029428A1/zh
Priority to CN201880029867.6A priority patent/CN110582981B/zh
Priority to EP18843853.5A priority patent/EP3667985A4/en
Priority to CN202410023324.0A priority patent/CN117955622A/zh
Priority to JP2020505427A priority patent/JP2020529775A/ja
Priority to KR1020197037749A priority patent/KR20200035916A/ko
Publication of CN109391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1395A/zh
Priority to US17/331,633 priority patent/US11632212B2/en
Priority to JP2022192042A priority patent/JP2023029933A/ja
Priority to US18/115,839 priority patent/US11824806B2/en
Priority to US18/509,368 priority patent/US20240080155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phase diversity (e.g. phase swee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装置包括处理电路,该处理电路被配置成:基于至少用户设备的天线端口的数量和待扫描的发射波束和/或接收波束的数量,配置针对用户设备的探测参考信号(SRS)映射结构;以及将SRS映射结构通知给用户设备,其中,SRS映射结构至少包括用于同时实现上行波束管理和信道状态信息(CSI)获取的SRS资源设置。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至少一方面,设计了一种能够同时实现上行波束管理和CSI获取的SRS映射结构,从而减小了系统时延,同时提高了上行资源利用率。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地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在新无线接入技术-多输入输出(NR MIMO)背景下的探测参考信号(SRS)映射结构的设计和实现。
背景技术
在NR MIMO中,SRS需要实现两种功能,分别是上行波束管理功能和信道状态信息(CSI)获取功能。目前,已提出了设计功能独立的SRS映射结构来分别实现上述两种功能。但是,这种独立的SRS映射结构存在系统时延大并且上行资源利用率低的缺陷,从而对于一些对于系统时延较为敏感以及上行资源紧缺的应用场景,现有的SRS映射结构无法满足其通信需求。
发明内容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公开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但是,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公开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用来确定本公开的关键性部分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用来限定本公开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关于本公开的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给出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鉴于此,本公开的至少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配置能够同时实现上行波束管理和CSI获取的SRS映射结构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减小系统时延以及提高上行资源利用率。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电路,该处理电路被配置成:基于至少用户设备的天线端口的数量和待扫描的发射波束和/或接收波束的数量,配置针对用户设备的SRS映射结构;以及将SRS映射结构通知给用户设备,其中,SRS映射结构至少包括用于同时实现上行波束管理和CSI获取的SRS资源设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电路,该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根据基站通知的SRS映射结构,控制用户设备在相应的时频资源上向基站发送SRS,其中,该SRS映射结构至少包括用于同时实现上行波束管理和CSI获取的SRS资源设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至少用户设备的天线端口的数量和待扫描的发射波束和/或接收波束的数量,配置针对用户设备的SRS映射结构;以及将SRS映射结构通知给用户设备,其中,该SRS映射结构至少包括用于同时实现上行波束管理和CSI获取的SRS资源设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基站通知的SRS映射结构,控制用户设备在相应的时频资源上向基站发送SRS,其中,该SRS映射结构至少包括用于同时实现上行波束管理和CSI获取的SRS资源设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有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可执行指令当由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其它方面,还提供了用于实现上述根据本公开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为用户设备配置用于同时实现上行波束管理和CSI获取的SRS映射结构,相比于分别实现这两种功能的独立SRS映射结构,能够降低系统时延,同时提高上行传输速率和上行资源利用率。
在下面的说明书部分中给出本公开实施例的其它方面,其中,详细说明用于充分地公开本公开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而不对其施加限定。
附图说明
本公开可以通过参考下文中结合附图所给出的详细描述而得到更好的理解,其中在所有附图中使用了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者相似的部件。所述附图连同下面的详细说明一起包含在本说明书中并形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来进一步举例说明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和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和优点。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端的装置的功能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SRS映射结构的配置示例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具有不同参数配置的SRS映射结构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跳频方式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包括不同SRS资源设置的SRS映射结构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端的装置的功能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7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令交互过程的第一示例的流程图;
图7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令交互过程的第二示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端的方法的过程示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端的方法的过程示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作为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采用的信息处理设备的个人计算机的示例结构的框图;
图11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演进型节点(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一示例的框图;
图12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二示例的框图;
图13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智能电话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以及
图14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汽车导航设备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进行描述。为了清楚和简明起见,在说明书中并未描述实际实施方式的所有特征。然而,应该了解,在开发任何这种实际实施例的过程中必须做出很多特定于实施方式的决定,以便实现开发人员的具体目标,例如,符合与系统及业务相关的那些限制条件,并且这些限制条件可能会随着实施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此外,还应该了解,虽然开发工作有可能是非常复杂和费时的,但对得益于本公开内容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种开发工作仅仅是例行的任务。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公开,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公开的方案密切相关的设备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公开关系不大的其它细节。
下面将参照图1至图14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在下文中,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描述。
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端的配置示例
1-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SRS映射结构的配置示例的概述
1-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SRS映射结构的参数配置和通知
1-2-1.SRS资源的端口映射
1-2-2.子带SRS带宽
1-2-3.采样因子和梳齿偏移量
1-2-4.子带SRS的跳频方式
1-2-5.其他SRS资源设置
1-2-6.SRS映射结构的通知
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端的配置示例
3.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信令设计和交互
4.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
4-1.基站端的方法
4-2.用户设备端的方法
5.用以实施本公开的装置和方法的实施例的计算设备
6.本公开的技术的应用示例
6-1.关于基站的应用示例
6-2.关于用户设备的应用示例
[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端的配置示例]
(1-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SRS映射结构的配置示例的概述)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端的装置的功能配置示例的框图。
如图1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装置100可包括配置单元102和通知单元104。
配置单元102可被配置成基于至少用户设备的天线端口的数量和待扫描的发射波束和/或接收波束的数量,配置针对该用户设备的SRS映射结构,该SRS映射结构至少包括用于同时实现上行波束管理和CSI获取的SRS资源设置。
通知单元104可被配置成将所配置的SRS映射结构通知给用户设备。
针对波束管理功能,由于在频域中每个物理资源块(PRB)的空间参数相似从而不需要进行宽带测量,因此为考虑测量公平性,该功能所需的SRS更适合被映射到同一子载波中。另一方面,针对CSI获取功能,由于需要覆盖整个传输带宽以获得准确的CSI并且由于用户传输功率的限制,可以利用多个子带SRS和跳频技术来实现宽带测量。
基于此,优选地,配置单元102进一步被配置成配置SRS映射结构,使得上述SRS资源设置包括K组SRS资源并且每组SRS资源具有N个端口,其中,K为对应于待扫描的发射波束或接收波束的数量的正整数,并且N为对应于用户设备的天线端口的数量的正整数。
优选地,每组SRS资源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带SRS资源,并且每个子带SRS资源具有N个端口。
与NR MIMO中的下行波束管理过程相对应的,NR MIMO中的上行波束管理可包括三个过程:U1过程,支持同时进行上行发射波束扫描和接收波束扫描的过程;U2过程,仅支持进行上行接收波束扫描的过程;以及U3过程,仅支持进行上行发射波束扫描的过程。下面将结合图2详细描述针对各个过程的SRS映射结构的配置示例。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SRS映射结构的配置示例的示意图。图2的(a)是示出能同时实现U1过程和CSI获取的SRS映射结构的示例的示意图;图2的(b)是示出能同时实现U2过程和CSI获取的SRS映射结构的示例的示意图;以及图2的(c)是示出能同时实现U3过程和CSI获取的SRS映射结构的示例的示意图。
作为一个优选示例,配置单元102可进一步被配置成:针对同时进行发射波束扫描和接收波束扫描的U1过程,配置SRS映射结构,使得每组SRS资源分别对应于一个待扫描的发射波束以实现在时域进行发射波束扫描,并且使得采样因子大于或等于待扫描的接收波束的数量以构造IFDMA模型,以便实现在频域进行接收波束扫描以及实现CSI获取。
图2的(a)示出了用于U1过程和CSI获取的SRS映射结构的示例。如图所示,水平方向表示时域,并且垂直方向表示频域,该SRS映射结构中共包括六组SRS资源(对应于6个待扫描发射波束),各组SRS资源所占用的资源元素(RE)分别以不同的图案填充以区分不同组的SRS资源。代表一个RE的方格中所标注的数字表示端口编号,这同样适用于随后的描述。每组SRS资源分别对应于一个待扫描的发射波束,从而可以在时域实现对6个发射波束的扫描。采样因子(SF)为3(对应于(大于或等于)待扫描接收波束的数量),并基于该采样因子构造IFDMA(交织频分多址)模型,从而可以在频域实现对3个接收波束的扫描。这里的IFDMA模型是指将SRS信号在频域等间隔分配到同一个OFDM符号内的空闲RE上。如图2所示,填充有阴影的RE表示这些RE用于构造IFDMA模型。这样,如图2的(a)中的方框所指示的,每个波束扫描块可实现6发射波束*3接收波束的扫描。
针对CSI获取功能,每组SRS资源包括4个SRS端口(0、1、2、3,分别对应于用户设备的天线端口)以构造用于实现CSI获取的CSI获取块,如图2的最右侧示出了一个CSI获取块的示例。这样,在图2的(a)所示的示例中,每组SRS资源包括6个CSI获取块,这6个CSI获取块按照预定的跳频方式进行跳频(例如,如图所示,在时域上依次向右循环移位的同时,进行连续资源块(RB)跳频)以覆盖全部上行传输带宽,从而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CSI获取结果。
为了更好地说明CSI获取块通过向右循环移位的跳频方式来进行CSI获取,在图2中用粗实线框圈出了属于第一组SRS资源的全部CSI获取块。可以理解,由于每一个CSI获取块仅占用了一组SRS资源的部分带宽,因此这样的CSI获取块在下文中也可以称为子带SRS资源,并且每个CSI获取块的长度可以称为子带SRS带宽。此外,还应理解,尽管图2中未示出,但是对于第二组至第六组SRS资源中的各个子带SRS资源,通过相同的跳频方式将其映射至时频资源上。
作为另一优选示例,配置单元102可进一步被配置成:针对仅进行接收波束扫描的U2过程,配置SRS映射结构,使得各组SRS资源对应于同一发射波束以实现在时域进行接收波束扫描,并且根据采样因子构造IFDMA模型以实现CSI获取。
图2的(b)示出了用于U2过程和CSI获取的SRS映射结构的示例配置。在图2的(b)所示的SRS映射结构中,各组SRS资源填充有相同的图案以表明各组SRS资源都对应于同一发射波束,即,配置使得用户设备每次都用同一发射波束向基站发送SRS,从而可以在时域实现对6个接收波束的扫描。针对CSI获取功能,由于在图2的(b)所示的示例中仅需进行接收波束扫描,因此以采样因子3所构造的IFDMA模型仅用于实现CSI获取,这是由于为了获得准确的CSI结果,需要较为密集的SRS。
作为另一优选示例,配置单元102可进一步被配置成:针对仅进行发射波束扫描的U3过程,配置SRS映射结构,使得每组SRS资源对应于一个待扫描的发射波束以实现在时域进行发射波束扫描,并且根据采样因子构造IFDMA模型以实现CSI获取。
图2的(c)示出了用于U3过程和CSI获取的SRS映射结构的示例配置。仅从图案来看,图2的(c)所示的SRS映射结构与图2的(a)和(b)所示的SRS映射结构是基本上相同的,区别仅在于,从波束管理功能上来看,在图2的(c)所示的SRS映射结构中,各组SRS资源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待扫描发射波束,而基站端每次都用同一接收波束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不同发射波束的SRS,从而可以在时域实现对6个发射波束的扫描。针对CSI获取功能,由于在图2的(c)所示的示例中仅需进行发射波束扫描,因此以采样因子3所构造的IFDMA模型仅用于实现CSI获取(这是由于为了获得准确的CSI结果,需要较为密集的SRS),而无需如图2的(a)所示同时在频域进行接收波束扫描。
应指出,用户设备每次利用同一发射波束或不同发射波束所发射的SRS的内容(即,各组SRS资源对应的SRS内容)可相同或不同,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根据图2所示的SRS映射结构,针对波束管理功能,结构(a)实现了用户设备端6个发射波束与基站端3个接收波束的扫描过程,结构(b)实现了基站端6个接收波束的扫描过程,并且结构(c)实现了用户设备端6个发射波束的扫描过程;针对CSI获取功能,结构(a)获得了6个发射波束与3个接收波束相互组合的18组CSI获取结果,结构(b)获得了对应于6个接收波束的6组CSI获取结果,并且结构(c)获得了对应于6个发射波束的6组CSI获取结果。
返回参照图1,装置100还可包括确定单元106(可选的,以虚线框示出)。确定单元106可以被配置成根据对来自用户设备的SRS的测量结果,从待扫描的发射波束和/或接收波束中确定最佳发射-接收波束对,并且将与所确定的最佳发射-接收波束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确定为CSI获取结果。
然后,可以由通知单元104将所确定的最佳发射-接收波束对和CSI获取结果通知给用户设备。这样,根据图2所示的SRS映射结构,同时实现了波束管理功能和CSI获取功能,能够降低系统时延,提高上行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优选地装置100还可包括控制单元108(可选的,以虚线框示出)。控制单元108可被配置成针对U1过程或U2过程,控制基站分别利用不同的待扫描接收波束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SRS以实现接收波束扫描,而针对U3过程,则控制基站利用同一接收波束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SRS,以实现发射波束扫描。
(1-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SRS映射结构的参数配置和通知)
这里,应理解,尽管图2作为示例示出了针对不同的上行波束管理过程,用于同时实现上行波束管理和CSI获取功能的SRS映射结构,但是这仅是示例而非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结合实际情况而对上述SRS映射结构进行适当的修改。例如,用户设备的天线端口数目的不同、端口映射方案的不同、子带SRS带宽的不同、SRS占用OFDM符号位置的不同、跳频方式的不同、梳齿偏移量的不同以及除上述用于同时实现上行波束管理和CSI获取的SRS资源设置之外的其他SRS资源设置的布置等等因素,都会使得实际配置的SRS映射结构有所不同。换言之,在SRS映射结构中,至少以上列出的这些因素是可配置的。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SRS映射结构的基本参数的配置。
(1-2-1.SRS资源的端口映射)
在NR MIMO中,用户设备的天线端口的数量可以为1、2、4、8、12等整数,从而相对应的,上述每组SRS资源的端口数量也可以为1、2、4、8或12等整数。对于每个N(N=1、2、4、8、12等)端口的SRS资源中的每个子带SRS,其可以占用一个时隙内的一个或多个连续的OFDM符号(所占用的OFDM符号的数量例如可以表示为F,F为1到13之间的任意整数),这一个或多个连续的OFDM符号中的每个OFDM符号可以分布在一个或多个连续的RB中(即,可以跨RB布置)。
(1-2-2.子带SRS带宽)
返回参照图1,配置单元102可根据每组SRS资源的端口数量、每组SRS资源中的每个子带SRS资源所占用的OFDM符号的数量和采样因子来配置子带SRS带宽并且根据预定跳频方式和子带SRS带宽将每组SRS资源映射至时频资源以配置SRS映射结构,使得每组SRS资源覆盖全部上行传输带宽,子带SRS带宽是每个资源块(RB)所占带宽的整数倍。例如,作为一个示例,可以根据以下公式来计算子带SRS带宽Wsubband
其中,n为任意正整数,N表示每组SRS资源的端口数量,SF表示采样因子,并且F表示每个子带SRS资源所占用的OFDM符号的数量。Wsubband的单位为RB,即,子带SRS带宽Wsubband是每个RB所占带宽的整数倍。
优选地,用户设备也可以根据自身通信需求而向基站发送子带带宽配置请求,该子带带宽配置请求可以包括在专用信令中(例如,SRS_Subband_Request)或者上行调度请求信令(Scheduling Request,SR)中,以显示地或隐式地向基站指示用户设备期望配置的子带SRS带宽,从而基站端的装置100中的配置单元102可进一步根据来自用户设备的子带带宽配置请求来配置子带SRS带宽,即,合理地设置以上公式中的变量n的值。
然后,通知单元104可以通过利用专用信令(例如,对应于上述专用信令SRS_Subband_Request的BS_SRS_Subband_Response)或上行调度授权信令(UL grant),显式地或隐式地将所配置的子带SRS带宽通知给用户设备。
优选地,上述专用信令或上行调度授权信令中还可以包括所配置的SRS映射结构中的SRS资源设置的起始RB编号和结束RB编号。替选地,上述专用信令或上行调度授权信令中还可以包括所配置的SRS映射结构中的SRS资源设置的起始RB编号和上行传输带宽。这样,结合所通知的子带SRS带宽以及跳频方式,即可确定各个子带SRS的位置。
替选地,还可以通过将上述的显式方式和隐式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来向用户设备通知所配置的子带SRS带宽、起始RB编号、结束RB编号、上行传输带宽等等。
(1-2-3.采样因子和梳齿偏移量)
采样因子SF可以根据待扫描的接收波束的数量来设置,例如,SF为大于或等于待扫描的接收波束的数量的正整数,以构造IFDMA模型在频域实现接收波束扫描。另一方面,在U2过程和U3过程中,即使不需要在频域进行接收波束扫描,但是也可以设置采样因子SF,以使得所设计的SRS映射结构具有更普遍的适用性。
梳齿偏移量comb offset可以被设置为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采样因子SF的整数。基站可以为不同的用户设备配置相同或不同的梳齿偏移量,并且通过配置不同的梳齿偏移量,可以减小用户设备间的干扰。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具有不同参数配置的SRS映射结构的示例的示意图。
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以每组SRS资源具有8个端口为例,示出了具有不同的参数配置的SRS映射结构的示例。
在图3的(a)所示的SRS映射结构中,存在6组SRS资源,每组SRS资源包括8个端口并且占用跨两个RB的一个OFDM符号(即,F=1),采样因子SF=3并且梳齿偏移量comb offset=0。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在图3的(a)所示的示例中,子带SRS带宽可以为2RB的整数倍,并且图3的(a)示出了子带SRS带宽为2RB的SRS映射结构的示例。
在图3的(b)所示的SRS映射结构中,存在3组SRS资源,每组SRS资源包括8个端口并且占用一个RB内的两个OFDM符号(即,F=2),采样因子SF=3,梳齿偏移量comb offset=0。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在图3的(b)所示的示例中,子带SRS带宽可以为1RB的整数倍,并且图3的(b)示出了子带SRS带宽为1RB的SRS映射结构的示例。
图3的(c)所示的SRS映射结构与图3的(b)所示的SRS映射结构基本上相同,区别仅在于,在图3的(c)所示的示例中,梳齿偏移量comb offset=2,从而相比于图3的(b)所示的示例(SRS映射结构所占用的起始子载波的编号为0),图3的(c)所示的SRS映射结构所占用的起始子载波的编号为2。这样,有利于减小用户设备间发送SRS的相互干扰。
在图3的(d)所示的示例中,存在3组SRS资源,每组SRS资源包括8个端口并且占用跨两个RB的两个OFDM符号(即,F=2),采样因子SF=6,梳齿偏移量comb offset=5。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在图3的(d)所示的示例中,子带SRS带宽可以为2RB的整数倍,并且图3的(d)示出了子带SRS带宽为2RB的SRS映射结构的示例。
这里,应指出,在图3的(b)至(d)所示的示例中,为了形成正交交叉极化天线,在进行端口映射时,优选地使得各个天线端口以适当的方式错开。例如,取代使得天线端口按照(0,1)、(2,3)、(4,5)和(6,7)的顺序进行布置,使得天线端口按照(0,1)、(4,5)、(2,3)和(6,7)的顺序来布置。当然,这种端口映射方式仅是示例而非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而进行适当调整。
此外,还应指出,图3仅是作为示例而示出了具有不同参数配置的可能SRS映射结构的配置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和本公开的原理而设计适当的SRS映射结构,只要这样设计的SRS映射结构可以同时实现上行波束管理和CSI获取即可。
(1-2-4.子带SRS的跳频方式)
优选地,子带SRS的跳频方式支持连续RB跳频以及跨RB跳频,并且还支持时隙内跳频和时隙间跳频。例如,图2所示的向右循环移位的跳频方式即为时隙内的连续RB跳频,即,每组SRS资源的所有子带SRS均分布在同一时隙内,并且每次跳频都是在相邻的RB之间进行的。
更一般地,对于时隙内跳频,可以支持h-OFDM符号级的跳频,其中,h等于每组N端口的SRS资源中的子带SRS所占用的OFDM符号的数量,即,h=F。仍以图2所示的跳频方式为例,其为1-OFDM符号级的跳频。
为了有利于进一步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所支持的各种跳频方式,下面将参照图4进行详细描述。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跳频方式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4的(a)示出了时隙内跳频的示例。如图4的(a)所示,第一个子带SRS至第二个子带SRS跨越了4个RB,第二个子带SRS至第三个子带SRS跨越了3个RB,第三个子带SRS至第四个子带SRS跨越了2个RB,第四个子带SRS至第五个子带SRS跨越了一个RB,而第五个子带SRS至第六个子带SRS为连续RB跳频。
图4的(b)示出了时隙内跳频与时隙间跳频的混合示例。为了清楚起见,图4的(b)中仅绘出了针对第一组SRS资源(以粗实线框圈出)的跳频方式的示例,并且第二组至第六组SRS资源的跳频方式与第一组SRS资源是相同的。如图4的(b)所示,第一个子带SRS至第二个子带SRS、第二个子带SRS至第三个子带SRS以及第三个子带SRS至第四个子带SRS为时隙间跳频,而第四个子带SRS至第五个子带SRS以及第五个子带SRS至第六个子带SRS为时隙内跳频。
应指出,尽管图4作为示例分别示出了包括连续RB跳频与跨RB跳频以及时隙内跳频与时隙间跳频的不同跳频方式,但是这仅是示例而非限制,本公开不对具体的跳频方式进行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结合实际应用而设计各种各样的跳频图案。例如,针对图4的(a)所示的SRS映射结构,穷举所有的跳频图案,可以包括种跳频方式,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此外,还应指出,尽管本公开并不对具体的跳频方式进行限制,但是优选地,可以使得相邻两次跳频之间的频带差尽量大,即,使得相邻两次跳频所跨越的RB数量尽可能多,以便能够减小用户设备间的干扰。
(1-2-5.其他SRS资源设置)
以上图2至图4所示的示例假设用于同时实现上行波束管理和CSI获取的SRS资源设置的示例占用了一个时隙内的全部OFDM符号,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有可能该SRS资源设置并未占用全部的OFDM符号(例如,仅占用了第二至第四个OFDM符号)。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除了上述SRS资源设置之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SRS映射结构还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其他SRS资源设置。下面将参照图5详细描述该情况下的SRS映射结构的配置示例。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包括不同SRS资源设置的SRS映射结构的示例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在该SRS映射结构中,第二个至第四个OFDM符号所对应的SRS资源设置与前述用于同时实现上行波束管理和CSI获取的SRS资源设置基本上相同,在此不再重复进行描述。第五个至第七个OFDM符号包括分别用于实现U2过程、U3过程和U1过程的SRS资源设置的示例。
如图5所示,第一个RB中的第五个至第七个OFDM符号所对应的SRS资源设置构成了用于实现U2过程的SRS资源功能块(以虚线框示出),其可在时域实现对于3个接收波束的扫描,并且在该功能块中无需应用IFDMA模型。第二个RB中的第五个至第七个OFDM符号所对应的SRS资源设置构成了用于实现U3过程的SRS资源功能块(以虚线框示出),其可在时域实现对于3个发射波束的扫描,并且在该功能块中也无需应用IFDMA模型。第三个RB中的第五个至第七个OFDM符号所对应的SRS资源设置构成了用于实现U1过程的SRS资源功能块(以虚线框示出),该功能块需要应用IFDMA模型,以在时域实现对于3个发射波束的扫描,同时在频域实现对于3个接收波束的扫描。
可以看出,对于仅用于波束管理的SRS资源设置,由于不需要多端口测量,因此用于上行波束管理的SRS资源设置中的各组SRS资源的端口数量可以为1个,在图5中例如为端口0。
此外,应理解,尽管图中未示出,但是该SRS映射结构还可包括仅用于实现CSI获取的SRS资源设置,该SRS资源设置中的每组SRS资源的端口数量对应于用户设备的天线端口的数量,并且按照预定的跳频方式来实现宽带测量,这里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可以看出,图5所示的SRS映射结构包括多个SRS资源设置,以能够更灵活地适应各种情况下的需要以及充分利用上行传输资源。但是,一般来说,由于在进行上行传输时用户设备需要周期性地进行上行波束管理和CSI获取,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能够同时实现波束管理和CSI获取的SRS资源设置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1-2-6.SRS映射结构的通知)
可以以向量的形式来指示被SRS占用的OFDM符号的位置。具体地,例如,以每个时隙包括7个OFDM符号(或者也可以包括14个OFDM符号)为例,可以定义7比特的向量x。如果一个OFDM符号中的任一资源元素被SRS资源占用,则与该OFDM符号对应的比特位表示为1,否则表示为0。以图2的(a)为例,第一个OFDM符号通常用于控制信道,不能被SRS资源占用,第二至第七个OFDM符号均被SRS资源占用,则与该SRS资源设置对应的向量x可以表示为{0111111}。
替选地,如上所述,由于SRS映射结构中的各个SRS设置所包括的SRS资源通常连续地占用OFDM符号,因此也可以通过指示各个SRS资源设置的起始SRS资源的位置(例如,所占用的起始OFDM符号的编号)和总共占用的OFDM符号的数量来通知一个时隙内被SRS资源占用的OFDM符号的位置。
可以结合具体的SRS映射结构来选择适当的通知方式,以节省信令开销。例如,在SRS映射结构仅包括一个SRS资源设置的情况下,第二种通知方式(即,起始SRS资源位置+占用的OFDM符号数量)的信令开销可能较小,可以优先使用。另一方面,当SRS映射结构包括多个SRS资源设置的情况下,有可能第一种通知方式(即,使用向量x)的信令开销更小,因此该情况下可以优先使用该通知方式。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上行资源利用率,配置单元102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配置使得SRS资源所占用的OFDM符号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解调参考信号(DMRS)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中的至少一个占用的OFDM符号进行多路复用,并且在配置允许进行多路复用的情况下,将SRS资源设置为低优先级,从而在发生冲突或者SRS信号的传输影响了所复用的OFDM符号上的其他信号传输的情况下,丢弃所传输的SRS信号,以保证其他高优先级信号的传输。
例如,可以定义一个4比特的向量c来向用户设备通知是否允许上述四种情况的多路复用,其中允许多路复用的情况表示为1,禁止多路复用的情况表示为0。作为示例,假设基站配置为允许与PRACH的多路复用、禁止与PUCCH的多路复用、允许与DMRS的多路复用以及允许与PUSCH的多路复用,则向量c可以表示为{1011},从而通知单元104可以将向量c通知给用户设备,用户设备在接收到该有关多路复用的通知之后,可以通过与其他信号进行多路复用来传输SRS。
另一方面,在存在冲突从而基站丢弃了发生冲突的SRS之后,通知单元104需要通知用户设备(例如,可以设计信令SRS_Multiplexing_False),以告知用户设备所传输的SRS被丢弃并且需要进行重传。
作为优选示例,针对上述通知内容,可以设计信令SRS_OFDM_Symbol_Location,以向用户设备通知SRS所占用的OFDM符号的位置、关于多路复用情况的指示以及进行多路复用的OFDM符号的位置等信息。
另一方面,由于SRS映射结构通常是以子载波或RB为单位来构造的,因此,优选地,通知单元104可以通过以位图的形式来通知SRS映射结构。该位图例如可以如下方式生成:针对每个子载波,被SRS资源占用的RE表示为1,未被SRS资源占用的RE表示为0,从而每个子载波可以对应于一个7比特(或14比特)的向量b。
通知单元104可以例如通过RRC信令、DCI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向用户设备通知SRS映射结构对应的位图。已知RRC信令的通知周期较长但是可以承载较多的内容,DCI的通知周期短具有较高的实时性,但是由于物理层资源的紧缺从而承载内容有限,因此在实际进行通知时,可以结合具体情况(例如,SRS映射结构的规模、实时性要求等)而进行适当的选择,本公开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可以理解,包括能够同时实现上行波束管理和CSI获取的SRS资源设置的上述SRS映射结构能够减少系统时延提高上行资源利用率,但是存在增大系统开销的问题。另一方面,分别实现波束管理功能和CSI获取功能的独立SRS映射结构虽然增大了系统时延,但是可以减小系统开销。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和需求配置SRS映射结构。
作为一个示例,可以根据用户设备的天线端口的数量来确定SRS映射结构的配置。例如,如果用户设备的天线端口的数量低于预定阈值,则可以配置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能够同时实现上行波束管理和CSI获取的SRS映射结构,即,用户设备的天线端口的数量越少,越应该配置该SRS映射结构。反之,如果用户设备的天线端口的数量过大(即,高于该预定阈值),则可以配置分别实现上行波束管理和CSI获取的SRS映射结构(也称为独立SRS映射结构)。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SRS映射结构可以提高上行资源利用率。因此,还可以周期性地监测用户设备的上行资源利用率,并且在上行资源利用率低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为用户设备配置能够同时实现上行波束管理和CSI获取的SRS映射结构,即,上行资源利用率越低,越应该配置该SRS映射结构。
可以理解,针对天线端口数量的预定阈值和针对上行资源利用率的预定阈值设置得越大,则对根据本公开的SRS映射结构配置越有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合理地设置预定阈值,本公开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根据上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设计了一种能够同时实现上行波束管理和CSI获取的SRS映射结构,并且描述了该SRS映射结构的相关参数配置和通知方式。这样设计的SRS映射结构可以减少系统时延,提高上行资源利用效率。此外,还提供了动态地配置SRS映射结构的判断条件以兼顾系统时延和系统开销,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更加合理地配置所需的SRS映射结构。
应指出,上述装置100可以以芯片级来实现,或者也可通过包括其它外部部件而以设备级来实现。例如,装置100还可以包括通信单元(可选的,以虚线框示出)用于执行通信操作。例如,通信单元可用于执行向用户设备通知所配置的SRS映射结构和发生冲突的SRS的丢弃等以及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SRS资源配置请求、子带带宽配置请求、SRS等等。
[2.用户设备端的配置示例]
与上述基站端的装置的配置示例相对应的,下面将参照图6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端的装置的功能配置示例。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端的装置的功能配置示例的框图。
如图6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装置600包括控制单元602。
控制单元602可被配置成根据基站通知的SRS映射结构而控制用户设备在相应的时频资源上向基站发送SRS。该SRS映射结构至少包括用于同时实现上行波束管理和CSI获取的SRS资源设置。SRS映射结构的具体配置示例可参见以上相应位置的描述,在此不再重复进行描述。
优选地,控制单元602可进一步被配置成针对上述U1过程和U3过程,控制用户设备分别利用不同的待扫描发射波束依次向基站发送SRS以实现发射波束扫描,而针对上述U2过程,则控制用户设备利用同一发射波束依次向基站发送SRS以实现接收波束扫描。
优选地,控制单元602可进一步被配置成根据基站所通知的关于多路复用情况的指示(例如,以上定义的向量c,可包括在基站端的信令SRS_OFDM_Symbol_Location中),控制用户设备通过与其他信号进行多路复用来向基站发送SRS。此外,在从基站接收到通过多路复用传输的SRS由于冲突而被丢弃的通知的情况下,控制单元602可控制用户设备针对被丢弃的SRS进行重传。此外,优选地,为了避免传输功率的浪费,控制单元602还可以被配置成采用功率推进(power boosting)技术,将原本分配用于传输被丢弃的SRS的功率分配给与该SRS存在多路复用的其他信号。
优选地,控制单元602还可被配置成将用户设备的子带带宽配置请求包括在专用信令(例如,上述SRS_Subband_Request)或上行调度请求(SR)中以发送给基站,供基站确定子带SRS带宽。
此外,优选地,控制单元602还可生成用户设备的SRS资源配置请求(例如,SRS_Resource_Request),以请求基站为其配置所需数量的SRS资源。
可以理解,上述装置600可以以芯片级来实现,或者也可通过包括其它外部部件而以设备级来实现。例如,装置600还可以包括通信单元(可选的,以虚线框示出)用于执行通信操作。例如,通信单元可用于执行接收基站通知的SRS映射结构和其他相关参数设置以及向基站发送SRS资源配置请求、子带带宽配置请求、SRS等等。
应指出,这里描述的用户设备侧的装置600的实施例是与以上基站侧的装置100的实施例相对应的,因此在该实施例中未详细描述的内容可参见以上相应位置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应指出,以上参照图2和图6所描述的各个功能单元仅是根据其所实现的具体功能而划分的逻辑模块,而不是用于限制具体的实现方式。在实际实现时,上述各个功能单元和模块可被实现为独立的物理实体,或者也可由单个实体(例如,处理器(CPU或DSP等)、集成电路等)来实现。
此外,应指出,虽然以上参照图2和图6所示的框图描述了本公开的装置实施例,但是这仅是示例而非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公开的原理对所示出的功能配置示例进行修改,例如,对其中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组合等,并且所有这样的变型应认为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3.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信令设计和交互过程]
为了进一步有利于理解本公开的原理,下面将参照图7A和图7B所示的流程图来描述用以实施本公开的技术的信令设计和交互过程。
图7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信令交互过程的第一示例的流程图。
如图7A所示,首先,在步骤S701中,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SRS资源配置请求(例如,SRS_Resource_Request),以请求基站为用户设备配置SRS资源。然后,在步骤S702中,基站响应于来自用户设备的请求,判断用户设备的天线端口的数量是否小于预定阈值,并且在判断天线端口的数量小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按照上述方式为用户设备配置能够同时实现上行波束管理和CSI获取的SRS映射结构。接下来,在步骤S703中,基站将所确定的SRS映射结构通知给用户设备,例如,通过图中所示的信令SRS_Unified_Structure,该信令中可包括具体的SRS资源、端口映射、偏移量、采样因子等一系列配置信息。在步骤S704中,用户设备可向基站进行反馈(例如,图中所示的信令UE_SRS_Structure_Feedback),以指示用户设备是否成功接收到所配置的SRS映射结构。例如,如果反馈UE_SRS_Structure_Feedback=1,则表示用户设备接收配置成功,否则表示用户设备接收配置失败。在接收成功的情况下,在步骤S705中,用户设备根据所接收到的SRS映射结构,在相应的时频资源上向基站发送SRS。
图7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信令交互过程的第二示例的流程图。
图7B所示的流程图与图7A所示的流程图基本上相同,区别之处在于,在步骤S702’中,基站判断用户设备的天线端口的数量大于预定阈值,从而继续在步骤S703’中判断用户设备的上行资源利用率是否低于预定阈值,并且在判断上行资源利用率低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为用户设备配置能够同时实现上行波束管理和CSI获取的SRS映射结构,并且在步骤S704’中将所配置的SRS映射结构(SRS_Unified_Structure)通知给用户设备。
此外,由于用户设备的天线端口的数量一般情况下是固定的而上行资源利用率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在此后的操作中,基站需要周期性地监测用户设备的上行资源利用率,并且在判断上行资源利用率高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707’),为用户设备配置分别实现上行波束管理和CSI获取的独立SRS映射结构,并在步骤S708’中将所配置的独立SRS映射结构(例如,信令SRS_Independent_Structure)通知给用户设备。此后,用户设备在步骤S709’中执行类似的反馈操作,并且在接收配置成功的情况下在步骤S710’中根据所接收的SRS映射结构在相应的时频资源上向基站发送SRS。
可以理解,在确定为用户设备配置何种SRS映射结构时,如果天线端口的数量低于预定阈值和上行资源利用率低于预定阈值这两个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满足,则为用户设备配置能够同时实现上行波束管理和CSI获取的SRS映射结构(即,所谓的统一SRS映射结构),否则为用户设备配置分别实现这两种功能的SRS映射结构(即,所谓的独立SRS映射结构)。
应指出,图7A和图7B所示的信令交互流程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给出的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公开的原理而对其进行适当的变型,并且所有这样的变型都应认为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例如,在步骤S701和S701’中可取代向基站发送SRS资源配置请求而向基站发送子带带宽配置请求(SRS_Subband_Request),以向基站指示用户设备期望的子带SRS带宽配置,并且基站可针对该请求向用户设备进行反馈(例如,BS_SRS_Subband_Response),以指示基站是否接受用户设备的子带带宽配置请求;或者这两个步骤也可以省略,基站可以根据资源利用状况以及用户设备的相关信息(待扫描波束数量、天线端口数量等)而配置SRS映射结构,不考虑用户设备的资源需求。又例如,如上所述,在多路复用存在冲突从而SRS被丢弃的情况下,基站可以通知用户设备,以使得用户设备针对被丢弃的SRS进行重传。
此外,还应指出,尽管在图7A和图7B中为了便于描述而以时间序列对各个步骤进行了编号,但是这些编号并不表示这些步骤执行的先后顺序。实际上,一些步骤可以是并行执行的,或者顺序是可以相互调换的,等等。
[4.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
与上述装置实施例相对应的,下面将参照图8和图9描述根据本公开的方法实施例。
(4-1.基站端的方法)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端的方法的过程示例的流程图。
如图8所示,方法800开始于步骤S801。在步骤S801中,基于至少用户设备的天线端口的数量和待扫描的发射波束和/或接收波束的数量,配置针对该用户设备的探测参考信号SRS映射结构,该SRS映射结构至少包括能够同时实现上行波束管理和CSI获取的SRS资源设置。该SRS映射结构的具体配置可参见以上装置实施例中相应位置的描述,在此不再重复。
然后,该方法进行到步骤S802。在步骤S802中,将所配置的SRS映射结构通知给用户设备。具体的通知方式以及所需要通知的相关参数信息可参见以上装置实施例中相应位置的描述,在此不再重复。
(4-2.用户设备端的方法)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端的方法的过程示例的流程图。
如图9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方法900开始于步骤S901。在步骤S901中,获取基站所通知的SRS映射结构,该SRS映射结构至少包括能够同时实现上行波束管理和CSI获取的SRS资源设置。
然后,该方法进行到步骤S902。在步骤S902中,根据所获取的SRS映射结构,控制用户设备在相应的时频资源上向基站发送SRS。
应理解,这里参照图8和图9描述的方法实施例分别对应于以上参照图1和图6描述的装置实施例,因此在此未详细描述的内容可参见以上相应位置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应指出,尽管以上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的过程示例,但是这仅是示例而非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例如可对各个实施例中的步骤进行添加、删除或者组合等,并且这样的修改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应理解,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中的机器可执行的指令还可以被配置成执行与上述装置实施例相对应的方法,因此在此未详细描述的内容可参考先前相应位置的描述,在此不再重复进行描述。
相应地,用于承载上述包括机器可执行的指令的程序产品的存储介质也包括在本发明的公开中。该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软盘、光盘、磁光盘、存储卡、存储棒等等。
[5.用以实施本公开的装置和方法的计算设备]
另外,还应该指出的是,上述系列处理和装置也可以通过软件和/或固件实现。在通过软件和/或固件实现的情况下,从存储介质或网络向具有专用硬件结构的计算机,例如图10所示的通用个人计算机1000安装构成该软件的程序,该计算机在安装有各种程序时,能够执行各种功能等等。图10是示出作为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采用的信息处理设备的个人计算机的示例结构的框图。
在图10中,中央处理单元(CPU)1001根据只读存储器(ROM)1002中存储的程序或从存储部分1008加载到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003的程序执行各种处理。在RAM 1003中,也根据需要存储当CPU 1001执行各种处理等时所需的数据。
CPU 1001、ROM 1002和RAM 1003经由总线1004彼此连接。输入/输出接口1005也连接到总线1004。
下述部件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1005:输入部分1006,包括键盘、鼠标等;输出部分1007,包括显示器,比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和扬声器等;存储部分1008,包括硬盘等;和通信部分1009,包括网络接口卡比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通信部分1009经由网络比如因特网执行通信处理。
根据需要,驱动器1010也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1005。可拆卸介质1011比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被安装在驱动器1010上,使得从中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到存储部分1008中。
在通过软件实现上述系列处理的情况下,从网络比如因特网或存储介质比如可拆卸介质1011安装构成软件的程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种存储介质不局限于图10所示的其中存储有程序、与设备相分离地分发以向用户提供程序的可拆卸介质1011。可拆卸介质1011的例子包含磁盘(包含软盘(注册商标))、光盘(包含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和数字通用盘(DVD))、磁光盘(包含迷你盘(MD)(注册商标))和半导体存储器。或者,存储介质可以是ROM 1002、存储部分1008中包含的硬盘等等,其中存有程序,并且与包含它们的设备一起被分发给用户。
[6.本公开的技术的应用示例]
本公开的技术能够应用于各种产品。例如,本公开中提到的基站可以被实现为gNodeB(gNB)和任何类型的演进型节点B(eNB),诸如宏eNB和小eNB。小eNB可以为覆盖比宏小区小的小区的eNB,诸如微微eNB、微eNB和家庭(毫微微)eNB。代替地,基站可以被实现为任何其他类型的基站,诸如NodeB和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基站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控制无线通信的主体(也称为基站设备);以及设置在与主体不同的地方的一个或多个远程无线头端(Remote Radio Head,RRH)。另外,下面将描述的各种类型的终端均可以通过暂时地或半持久性地执行基站功能而作为基站工作。
例如,本公开中提到的UE可以被实现为移动终端(诸如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式PC、便携式游戏终端、便携式/加密狗型移动路由器和数字摄像装置)或者车载终端(诸如汽车导航设备)。UE还可以被实现为执行机器对机器(M2M)通信的终端(也称为机器类型通信(MTC)终端)。此外,UE可以为安装在上述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上的无线通信模块(诸如包括单个晶片的集成电路模块)。
以下将参照图11至图14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应用示例。
(6-1.关于基站的应用示例)
(第一应用示例)
图11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一示例的框图。eNB 11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1110以及基站设备1120。基站设备1120和每个天线1110可以经由RF线缆彼此连接。
天线1110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基站设备112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1所示,eNB 110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1110。例如,多个天线1110可以与eNB 1100使用的多个频段兼容。虽然图11示出其中eNB 1100包括多个天线1110的示例,但是eNB 110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1110。
基站设备1120包括控制器1121、存储器1122、网络接口1123以及无线通信接口1125。
控制器1121可以为例如CPU或DSP,并且操作基站设备1120的较高层的各种功能。例如,控制器1121根据由无线通信接口1125处理的信号中的数据来生成数据分组,并经由网络接口1123来传递所生成的分组。控制器1121可以对来自多个基带处理器的数据进行捆绑以生成捆绑分组,并传递所生成的捆绑分组。控制器1121可以具有执行如下控制的逻辑功能:该控制诸如为无线资源控制、无线承载控制、移动性管理、接纳控制和调度。该控制可以结合附近的eNB或核心网节点来执行。存储器11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由控制器1121执行的程序和各种类型的控制数据(诸如终端列表、传输功率数据以及调度数据)。
网络接口1123为用于将基站设备1120连接至核心网1124的通信接口。控制器1121可以经由网络接口1123而与核心网节点或另外的eNB进行通信。在此情况下,eNB 1100与核心网节点或其他eNB可以通过逻辑接口(诸如S1接口和X2接口)而彼此连接。网络接口1123还可以为有线通信接口或用于无线回程线路的无线通信接口。如果网络接口1123为无线通信接口,则与由无线通信接口1125使用的频段相比,网络接口1123可以使用较高频段用于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接口1125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长期演进(LTE)、LTE-先进和新无线接入技术(NR)),并且经由天线1110来提供到位于eNB 1100的小区中的终端的无线连接。无线通信接口1125通常可以包括例如基带(BB)处理器1126和RF电路1127。BB处理器1126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层(例如L1、介质访问控制(MAC)、无线链路控制(RLC)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代替控制器1121,BB处理器1126可以具有上述逻辑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BB处理器1126可以为存储通信控制程序的存储器,或者为包括被配置为执行程序的处理器和相关电路的模块。更新程序可以使BB处理器1126的功能改变。该模块可以为插入到基站设备1120的槽中的卡或刀片。可替代地,该模块也可以为安装在卡或刀片上的芯片。同时,RF电路1127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1110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
如图11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125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1126。例如,多个BB处理器1126可以与eNB 1100使用的多个频段兼容。如图11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125可以包括多个RF电路1127。例如,多个RF电路1127可以与多个天线元件兼容。虽然图11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1125包括多个BB处理器1126和多个RF电路1127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1125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1126或单个RF电路1127。
(第二应用示例)
图12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二示例的框图。eNB 123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1240、基站设备1250和RRH 1260。RRH 1260和每个天线1240可以经由RF线缆而彼此连接。基站设备1250和RRH 1260可以经由诸如光纤线缆的高速线路而彼此连接。
天线1240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RRH 126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2所示,eNB 123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1240。例如,多个天线1240可以与eNB1230使用的多个频段兼容。虽然图12示出其中eNB1230包括多个天线1240的示例,但是eNB 123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1240。
基站设备1250包括控制器1251、存储器1252、网络接口1253、无线通信接口1255以及连接接口1257。控制器1251、存储器1252和网络接口1253与参照图11描述的控制器1121、存储器1122和网络接口1123相同。
无线通信接口1255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TE、LTE-先进和NR),并且经由RRH 1260和天线1240来提供到位于与RRH 1260对应的扇区中的终端的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1255通常可以包括例如BB处理器1256。除了BB处理器1256经由连接接口1257连接到RRH 1260的RF电路1264之外,BB处理器1256与参照图11描述的BB处理器1126相同。如图12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255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1256。例如,多个BB处理器1256可以与eNB1230使用的多个频段兼容。虽然图12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1255包括多个BB处理器1256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1255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1256。
连接接口1257为用于将基站设备1250(无线通信接口1255)连接至RRH 1260的接口。连接接口1257还可以为用于将基站设备1250(无线通信接口1255)连接至RRH 1260的上述高速线路中的通信的通信模块。
RRH 1260包括连接接口1261和无线通信接口1263。
连接接口1261为用于将RRH 1260(无线通信接口1263)连接至基站设备1250的接口。连接接口1261还可以为用于上述高速线路中的通信的通信模块。
无线通信接口1263经由天线1240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1263通常可以包括例如RF电路1264。RF电路1264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1240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2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263可以包括多个RF电路1264。例如,多个RF电路1264可以支持多个天线元件。虽然图12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1263包括多个RF电路1264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1263也可以包括单个RF电路1264。
在图11和图12所示的eNB 1100和eNB 1230中,上述装置100中的通信单元可以由无线通信接口1125以及无线通信接口1255和/或无线通信接口1263实现。装置100中的配置单元102、确定单元106和控制单元108的功能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由控制器1121和控制器1251实现。
(6-2.关于用户设备的应用示例)
(第一应用示例)
图13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智能电话130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智能电话1300包括处理器1301、存储器1302、存储装置1303、外部连接接口1304、摄像装置1306、传感器1307、麦克风1308、输入装置1309、显示装置1310、扬声器1311、无线通信接口1312、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1315、一个或多个天线1316、总线1317、电池1318以及辅助控制器1319。
处理器1301可以为例如CPU或片上系统(SoC),并且控制智能电话1300的应用层和另外层的功能。存储器130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数据和由处理器1301执行的程序。存储装置1303可以包括存储介质,诸如半导体存储器和硬盘。外部连接接口1304为用于将外部装置(诸如存储卡和通用串行总线(USB)装置)连接至智能电话1300的接口。
摄像装置1306包括图像传感器(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并且生成捕获图像。传感器1307可以包括一组传感器,诸如测量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麦克风1308将输入到智能电话1300的声音转换为音频信号。输入装置1309包括例如被配置为检测显示装置131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小键盘、键盘、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装置1310包括屏幕(诸如液晶显示器(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并且显示智能电话1300的输出图像。扬声器1311将从智能电话1300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
无线通信接口1312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TE、LTE-先进和NR),并且执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1312通常可以包括例如BB处理器1313和RF电路1314。BB处理器1313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1314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1316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1312可以为其上集成有BB处理器1313和RF电路1314的一个芯片模块。如图13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312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1313和多个RF电路1314。虽然图13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1312包括多个BB处理器1313和多个RF电路1314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1312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1313或单个RF电路1314。
此外,除了蜂窝通信方案之外,无线通信接口1312还可以支持另外类型的无线通信方案,诸如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方案、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近场通信方案和无线局域网(LAN)方案。在此情况下,无线通信接口1312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BB处理器1313和RF电路1314。
天线开关1315中的每一个在包括在无线通信接口1312中的多个电路(例如用于不同的无线通信方案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1316的连接目的地。
天线1316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无线通信接口1312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3所示,智能电话130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1316。虽然图13示出其中智能电话1300包括多个天线1316的示例,但是智能电话130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1316。
此外,智能电话1300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天线1316。在此情况下,天线开关1315可以从智能电话1300的配置中省略。
总线1317将处理器1301、存储器1302、存储装置1303、外部连接接口1304、摄像装置1306、传感器1307、麦克风1308、输入装置1309、显示装置1310、扬声器1311、无线通信接口1312以及辅助控制器1319彼此连接。电池1318经由馈线向图13所示的智能电话1300的各个块提供电力,馈线在图中被部分地示为虚线。辅助控制器1319例如在睡眠模式下操作智能电话1300的最小必需功能。
在图13所示的智能电话1300中,上述装置600中的通信单元可以由无线通信接口1312实现。装置600中的控制单元602的功能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由处理器1301或辅助控制器1319实现。
(第二应用示例)
图14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汽车导航设备142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汽车导航设备1420包括处理器1421、存储器1422、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1424、传感器1425、数据接口1426、内容播放器1427、存储介质接口1428、输入装置1429、显示装置1430、扬声器1431、无线通信接口1433、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1436、一个或多个天线1437以及电池1438。
处理器1421可以为例如CPU或SoC,并且控制汽车导航设备1420的导航功能和另外的功能。存储器14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数据和由处理器1421执行的程序。
GPS模块1424使用从GPS卫星接收的GPS信号来测量汽车导航设备1420的位置(诸如纬度、经度和高度)。传感器1425可以包括一组传感器,诸如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空气压力传感器。数据接口1426经由未示出的终端而连接到例如车载网络1441,并且获取由车辆生成的数据(诸如车速数据)。
内容播放器1427再现存储在存储介质(诸如CD和DVD)中的内容,该存储介质被插入到存储介质接口1428中。输入装置1429包括例如被配置为检测显示装置143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装置1430包括诸如LCD或OLED显示器的屏幕,并且显示导航功能的图像或再现的内容。扬声器1431输出导航功能的声音或再现的内容。
无线通信接口1433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TE、LTE-先进和NR),并且执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1433通常可以包括例如BB处理器1434和RF电路1435。BB处理器1434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1435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1437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1433还可以为其上集成有BB处理器1434和RF电路1435的一个芯片模块。如图14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433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1434和多个RF电路1435。虽然图14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1433包括多个BB处理器1434和多个RF电路1435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1433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1434或单个RF电路1435。
此外,除了蜂窝通信方案之外,无线通信接口1433还可以支持另外类型的无线通信方案,诸如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方案、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近场通信方案和无线LAN方案。在此情况下,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无线通信接口1433可以包括BB处理器1434和RF电路1435。
天线开关1436中的每一个在包括在无线通信接口1433中的多个电路(诸如用于不同的无线通信方案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1437的连接目的地。
天线1437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无线通信接口1433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4所示,汽车导航设备142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1437。虽然图14示出其中汽车导航设备1420包括多个天线1437的示例,但是汽车导航设备142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1437。
此外,汽车导航设备1420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天线1437。在此情况下,天线开关1436可以从汽车导航设备1420的配置中省略。
电池1438经由馈线向图14所示的汽车导航设备1420的各个块提供电力,馈线在图中被部分地示为虚线。电池1438累积从车辆提供的电力。
在图14示出的汽车导航设备1420中,上述装置600中的通信单元可以由无线通信接口1433实现。装置600中的控制单元602的功能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由处理器1421实现。
本公开内容的技术也可以被实现为包括汽车导航设备1420、车载网络1441以及车辆模块1442中的一个或多个块的车载系统(或车辆)1440。车辆模块1442生成车辆数据(诸如车速、发动机速度和故障信息),并且将所生成的数据输出至车载网络1441。
以上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公开当然不限于以上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得到各种变更和修改,并且应理解这些变更和修改自然将落入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内。
例如,在以上实施例中包括在一个单元中的多个功能可以由分开的装置来实现。替选地,在以上实施例中由多个单元实现的多个功能可分别由分开的装置来实现。另外,以上功能之一可由多个单元来实现。无需说,这样的配置包括在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内。
在该说明书中,流程图中所描述的步骤不仅包括以所述顺序按时间序列执行的处理,而且包括并行地或单独地而不是必须按时间序列执行的处理。此外,甚至在按时间序列处理的步骤中,无需说,也可以适当地改变该顺序。
虽然已经详细说明了本公开及其优点,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替代和变换。而且,本公开实施例的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43)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成:
基于至少用户设备的天线端口的数量和待扫描的发射波束和/或接收波束的数量,配置针对所述用户设备的探测参考信号SRS映射结构;以及
将所述SRS映射结构通知给所述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SRS映射结构至少包括用于同时实现上行波束管理和信道状态信息CSI获取的SRS资源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配置所述SRS映射结构,使得所述SRS资源设置包括K组SRS资源并且每组SRS资源具有N个端口,K为对应于待扫描的发射波束或接收波束的数量的正整数,并且N为对应于所述用户设备的天线端口的数量的正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每组SRS资源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带SRS资源,并且每个子带SRS资源具有N个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针对同时进行发射波束扫描和接收波束扫描的U1过程,配置所述SRS映射结构,使得每组SRS资源分别对应于一个待扫描的发射波束以实现在时域进行发射波束扫描,并且使得采样因子大于或等于待扫描的接收波束的数量以构造IFDMA模型,以便实现在频域进行接收波束扫描以及实现CSI获取。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针对仅进行接收波束扫描的U2过程,配置所述SRS映射结构,使得各组SRS资源对应于同一发射波束以实现在时域进行接收波束扫描,并且根据采样因子构造IFDMA模型以实现CSI获取。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针对所述U1过程或U2过程,控制基站分别利用不同的待扫描接收波束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SRS。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针对仅进行发射波束扫描的U3过程,配置所述SRS映射结构,使得每组SRS资源分别对应于一个待扫描的发射波束以实现在时域进行发射波束扫描,并且根据采样因子构造IFDMA模型以实现CSI获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针对所述U3过程,控制基站利用同一接收波束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SRS。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根据每组SRS资源中的每个子带SRS资源的端口数量和所占用的OFDM符号的数量以及采样因子来配置子带SRS带宽,并且根据预定跳频方式和所述子带SRS带宽将每组SRS资源映射至时频资源以配置所述SRS映射结构,使得每组SRS资源覆盖全部上行传输带宽,所述子带SRS带宽是每个时频资源块所占带宽的整数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还根据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子带带宽配置请求来配置所述子带SRS带宽。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子带SRS资源占用一个时隙内的一个或多个连续的OFDM符号,并且所述一个或多个连续的OFDM符号中的每个OFDM符号分布在一个或多个资源块中。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跳频方式包括连续资源块跳频和/或跨资源块跳频。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跳频方式包括时隙内跳频和/或时隙间跳频。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时隙内跳频包括使得每组SRS资源内的各个子带SRS资源在时域上依次偏移h个OFDM符号,其中,h等于每个子带SRS资源所占用的OFDM符号的数量。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通过专用信令或上行调度授权信令将所述子带SRS带宽通知给所述用户设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专用信令或所述上行调度授权信令中还包括所述SRS映射结构的起始资源块编号和结束资源块编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专用信令或所述上行调度授权信令中还包括所述SRS映射结构的起始资源块编号和上行传输带宽。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配置所述SRS映射结构,使得所述SRS资源设置的梳齿偏移量为大于或等于0并且小于采样因子的整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户设备的梳齿偏移量与不同用户设备的梳齿偏移量相同或不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SRS映射结构还包括仅用于实现上行发射波束扫描的SRS资源设置、仅用于实现上行接收波束扫描的SRS资源设置、仅用于实现上行发射波束和接收波束扫描的SRS资源设置以及仅用于实现CSI获取的SRS资源设置中的一个或多个。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在向用户设备通知一个时隙内所述SRS映射结构所占用的OFDM符号的位置时,通过指示所述各个SRS资源设置的起始SRS资源的位置和所占用的OFDM符号的数量进行通知。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以位图的形式来通知所述SRS映射结构。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以如下方式来生成所述位图:针对每个子载波,被SRS资源占用的资源元素表示为1,未被SRS资源占用的资源元素表示为0。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对所述SRS映射结构所占用的OFDM符号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解调参考信号DMRS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中的至少一个占用的OFDM符号的多路复用进行配置,并将关于所配置的多路复用的指示通知给所述用户设备。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在所述多路复用存在冲突的情况下,丢弃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SRS,并向所述用户设备通知所述丢弃。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根据对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SRS的测量结果,从所述待扫描的发射波束和/或接收波束中确定最佳发射-接收波束对,并且将所确定的最佳发射-接收波束对通知给所述用户设备。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将与所确定的最佳发射-接收波束对对应的测量结果作为CSI获取结果通知给所述用户设备。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在所述用户设备的天线端口的数量低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为所述用户设备配置所述SRS映射结构。
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周期性地监测所述用户设备的上行资源利用率,并在所述上行资源利用率低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为所述用户设备配置所述SRS映射结构。
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响应于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SRS资源配置请求,为所述用户设备配置所述SRS映射结构。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工作为基站,并且所述装置还包括:
通信单元,被配置成执行通信操作。
32.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
根据基站通知的探测参考信号SRS映射结构,控制用户设备在相应的时频资源上向所述基站发送SRS,
其中,所述SRS映射结构至少包括用于同时实现上行波束管理和信道状态信息CSI获取的SRS资源设置。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针对同时进行发射波束扫描和接收波束扫描的U1过程和仅进行发射波束扫描的U3过程,控制所述用户设备分别利用不同的待扫描发射波束依次向所述基站发送SRS。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针对仅进行接收波束扫描的U2过程,控制所述用户设备利用同一发射波束依次向所述基站发送SRS。
35.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根据所述基站通知的关于所述SRS映射结构所占用的OFDM符号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解调参考信号DMRS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中的至少一个占用的OFDM符号的多路复用的指示,控制所述用户设备通过多路复用来向所述基站发送SRS。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在从所述基站接收到在所述多路复用中所传输的SRS被丢弃的通知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用户设备针对被丢弃的SRS进行重传。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在从所述基站接收到在所述多路复用中所传输的SRS被丢弃的通知的情况下,通过功率推进方式将原本分配给被丢弃的SRS的传输功率分配给与所述被丢弃的SRS存在多路复用的其他信号。
38.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将所述用户设备的子带带宽配置请求包括在专用信令或上行调度请求信令中,以供所述基站确定所述SRS资源设置中的每组SRS资源中的子带SRS资源的子带SRS带宽。
39.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生成SRS资源配置请求,以供所述基站响应于所述SRS资源配置请求而配置所述SRS映射结构。
40.根据权利要求32至3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工作为所述用户设备,并且所述装置还包括:
通信单元,被配置成执行通信操作。
4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至少用户设备的天线端口的数量和待扫描的发射波束和/或接收波束的数量,配置针对所述用户设备的探测参考信号SRS映射结构;以及
将所述SRS映射结构通知给所述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SRS映射结构至少包括用于同时实现上行波束管理和信道状态信息CSI获取的SRS资源设置。
42.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基站通知的探测参考信号SRS映射结构,控制用户设备在相应的时频资源上向基站发送SRS,
其中,所述SRS映射结构至少包括用于同时实现上行波束管理和信道状态信息CSI获取的SRS资源设置。
43.一种存储有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执行指令当由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41和4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10676184.7A 2017-08-09 2017-08-09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093913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76184.7A CN109391395A (zh) 2017-08-09 2017-08-09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2410023324.0A CN117955622A (zh) 2017-08-09 2018-08-02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20505427A JP2020529775A (ja) 2017-08-09 2018-08-02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装置と方法
US16/628,681 US11050537B2 (en) 2017-08-09 2018-08-02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PCT/CN2018/098294 WO2019029428A1 (zh) 2017-08-09 2018-08-02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1880029867.6A CN110582981B (zh) 2017-08-09 2018-08-02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18843853.5A EP3667985A4 (en) 2017-08-09 2018-08-02 DEVICE AND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U2018314798A AU2018314798A1 (en) 2017-08-09 2018-08-02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EP23195114.6A EP4300867A1 (en) 2017-08-09 2018-08-02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KR1020197037749A KR20200035916A (ko) 2017-08-09 2018-08-02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장치 및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한 저장 매체
US17/331,633 US11632212B2 (en) 2017-08-09 2021-05-27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2022192042A JP2023029933A (ja) 2017-08-09 2022-11-30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装置と方法、媒体
US18/115,839 US11824806B2 (en) 2017-08-09 2023-03-01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8/509,368 US20240080155A1 (en) 2017-08-09 2023-11-15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76184.7A CN109391395A (zh) 2017-08-09 2017-08-09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1395A true CN109391395A (zh) 2019-02-26

Family

ID=65273310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76184.7A Pending CN109391395A (zh) 2017-08-09 2017-08-09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1880029867.6A Active CN110582981B (zh) 2017-08-09 2018-08-02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2410023324.0A Pending CN117955622A (zh) 2017-08-09 2018-08-02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9867.6A Active CN110582981B (zh) 2017-08-09 2018-08-02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2410023324.0A Pending CN117955622A (zh) 2017-08-09 2018-08-02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4) US11050537B2 (zh)
EP (2) EP3667985A4 (zh)
JP (2) JP2020529775A (zh)
KR (1) KR20200035916A (zh)
CN (3) CN109391395A (zh)
AU (1) AU2018314798A1 (zh)
WO (1) WO2019029428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6752A (zh) * 2019-04-03 2020-10-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Csi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1835488A (zh) * 2019-08-15 2020-10-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天线端口映射方法和终端
WO2023131316A1 (zh) * 2022-01-07 2023-07-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探测参考信号的端口映射方法和终端
WO2023185588A1 (zh) * 2022-03-31 2023-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0431A (zh) * 2017-06-15 2019-01-0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探测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10736074B2 (en) 2017-07-31 2020-08-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to facilitate location determination by beamforming of a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CN115021879A (zh) * 2017-08-21 2022-09-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和存储介质
CN111435900B (zh) 2019-02-20 2022-04-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的方法和设备
US11777764B2 (en) * 2019-03-28 2023-10-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waveform desig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1239967B2 (en) 2019-05-02 2022-0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tterns for reference signals used for position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11206076B2 (en) * 2019-08-07 2021-12-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w-latency beam selection
US11082183B2 (en) 2019-09-16 2021-08-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b shift design
WO2022067662A1 (en) * 2020-09-30 2022-04-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non-codebook-based uplink mimo communication
US11552718B2 (en) * 2021-05-12 2023-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refinement and localization using true-time-delay analog arrays
WO2023204494A1 (ko) * 2022-04-22 2023-10-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20240022693A (ko) * 2022-08-12 2024-02-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기준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24584B2 (en) 2009-02-24 2014-09-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in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12060067A1 (ja) * 2010-11-05 2012-05-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端末装置及び電力割当方法
US9585083B2 (en) * 2011-06-17 2017-02-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network entry in a millimeter-wave mobile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3133645A1 (ko) * 2012-03-07 2013-09-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계층적 빔 포밍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853707B2 (en) 2014-09-16 2017-12-26 Mediatek In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beamforming
CN107852199B (zh) * 2015-08-10 2021-03-26 苹果公司 用于上行链路波束跟踪的增强型探测参考信令
EP3579465B1 (en) * 2017-02-05 2022-03-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10433312B2 (en) 2017-02-05 2019-10-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performing uplink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6752A (zh) * 2019-04-03 2020-10-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Csi测量方法及装置
EP3937411A4 (en) * 2019-04-03 2022-05-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CSI
CN111786752B (zh) * 2019-04-03 2023-0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Csi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1835488A (zh) * 2019-08-15 2020-10-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天线端口映射方法和终端
CN111835488B (zh) * 2019-08-15 2022-12-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天线端口映射方法和终端
WO2023131316A1 (zh) * 2022-01-07 2023-07-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探测参考信号的端口映射方法和终端
WO2023185588A1 (zh) * 2022-03-31 2023-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297217A1 (en) 2021-09-23
US20230208583A1 (en) 2023-06-29
US20240080155A1 (en) 2024-03-07
CN117955622A (zh) 2024-04-30
EP3667985A1 (en) 2020-06-17
CN110582981A (zh) 2019-12-17
EP3667985A4 (en) 2020-08-12
US11632212B2 (en) 2023-04-18
US20200220676A1 (en) 2020-07-09
CN110582981B (zh) 2024-01-19
EP4300867A1 (en) 2024-01-03
WO2019029428A1 (zh) 2019-02-14
AU2018314798A1 (en) 2020-03-26
JP2020529775A (ja) 2020-10-08
US11824806B2 (en) 2023-11-21
US11050537B2 (en) 2021-06-29
JP2023029933A (ja) 2023-03-07
KR20200035916A (ko) 2020-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91395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666478B2 (en) Device used a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side and user equipment side, and method
JP6589977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装置及び方法
CN106470096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基站侧和用户设备侧的装置及方法
CN107294577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9818721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67143A (zh)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92438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219145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CN110034798A (zh)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2010333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er equipment,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8668363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CN109219109A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CN109039530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
CN109246582A (zh) 电子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8882243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子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0505691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179981A1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61008A (zh) 用户设备、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08966247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2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