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56791B - 中继连接器和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中继连接器和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56791B
CN105556791B CN201480050410.5A CN201480050410A CN105556791B CN 105556791 B CN105556791 B CN 105556791B CN 201480050410 A CN201480050410 A CN 201480050410A CN 105556791 B CN105556791 B CN 1055567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attery
feeder line
relay linker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04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56791A (zh
Inventor
吉泽宏昌
筒井雄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556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67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567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67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battery or load disconnect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10/4257Smart batterie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side the housing of the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6Accumulators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charg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4Overcurrent prot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Protection Of Stat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中,防止杂散充电电流朝向负载流动,使电池的电压不输出至连接器的端子,并且使馈送路径导电或中断的所安装开关元件的数量被最小化。电池组(100)设置有向负载(20)提供电力并从充电器(40)获取电力的电池(10),该电池组(100)包括:中继连接器(36),其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第一馈电线(13),其将负载和中继连接器第一端子相连接;第二馈电线(11),其将电池的一个电极端子与中继连接器第二端子相连接;第三馈电线(16),该第三馈电线的一个端子连接至中继连接器第三端子;以及开关元件(16a),其连接在第三馈电线的另一个端子与电池的另一个电极端子之间。中继连接器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通过跨接插头(37)的跨接线(37a)被短路,并且中继连接器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通过充电连接器(38)分别被连接至充电器的一个电极馈电线和另一个电极馈电线。

Description

中继连接器和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继连接器和包括该中继连接器的电池组,该中继连接器被设置在从可再充电的电池到负载的馈送路径中和从充电器到电池的馈送路径中。
背景技术
在由可再充电的电池操作的设备(例如车辆)中,当电池的剩余容量降低时,需要将电池连接至外部充电器以进行充电。在从充电器对电池进行充电时,从电池到车辆的机座一侧的负载等的馈送路径暂时中断,而形成从充电器到电池的馈送路径。
图7示出了与电池、负载和充电器连接的各个馈送路径的常规示例性配置。在图7所示的示例性配置中,电池组100包括可再充电的电池10。电池10向负载20提供操作电流。充电连接器32连接至双极型连接器31,以便从充电器40提供充电电流。
在负载正电极馈线13内放入开关元件13a,该负载正电极馈线13将与电池10的正电极端子连接的电池正电极馈线11连接至负载20,并且在负载负电极馈线14内放入开关元件14a,该负载负电极馈线14将与电池10的负电极端子连接的电池负电极馈线12连接至负载20。
此外,在充电器正电极馈线15内放入开关元件15a,该充电器正电极馈线15将电池正电极馈线11与充电器40的正电极端子进行连接,并且在充电器负电极馈线16内放入开关元件16a,该充电器负电极馈线16将电池负电极馈线12与充电器40的负电极端子进行连接。
这四个开关元件13a、14a、15a和16a分别使负载正电极馈线13、负载负电极馈线14、充电器正电极馈线15和充电器负电极馈线16导电或中断。机械开关例如继电器或半导体开关如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可用于开关元件13a、14a、15a和16a。
在从电池10向负载20提供操作电流时,放入负载正电极馈线13内的开关元件13a和放入负载负电极馈线14内的开关元件14a被接通。此时,放入充电器正电极馈线15内的开关元件15a和放入充电器负电极馈线16内的开关元件16a被关断。
在从充电器40向电池10提供充电电流时,充电连接器32被连接至双极型连接器31,并且放入充电器正电极馈线15内的开关元件15a和放入充电器负电极馈线16内的开关元件16a被接通。此时,放入负载正电极馈线13内的开关元件13a和放入负载负电极馈线14内的开关元件14a被关断。
如上所述,当从电池10向负载20提供操作电流时,开关元件13a和14a被接通,并且开关元件15a和16a被关断。因此,能够防止电池10的电压输出至双极型连接器31的端子,其中充电连接器32已从该双极型连接器31的端子中抽出,并且即使当异物接触到双极型连接器31的端子时,仍然能够防止由接触而引起的电池10的短路故障。
此外,当从充电器40向电池10提供充电电流时,开关元件15a和16a被接通,并且开关元件13a和14a被关断。因此,能够避免使得来自充电器40的充电电流经由负载正电极馈线13和负载负电极馈线14流向负载20的潜行电流(sneak current)。
作为用于切换电池、负载和充电器的互连的另一示例性配置,已知的是通过插入或抽出连接器和跨接插头(jumper plug)来对电池与负载之间的连接和电池与充电器之间的连接进行切换的示例性配置。图8示出了通过插入或抽出连接器和跨接插头来对电池、负载和充电器的连接进行切换的示例性配置。在以下列出的专利文献1等中公开了该示例性配置。
在图8的示例性配置中,提供了:过电流阻断元件17,其用于中断过电流;热敏电阻10a,其用于在充电时监测电池10的温度;以及热断路器10b,其根据热敏电阻10a的信息来停止充电。还提供了中继连接器33,其中,跨接插头34和充电器40的充电连接器35可以兼容地插入到中继连接器33中或从中继连接器33抽出。
中继连接器33具有六个电极端子。电池正电极馈线11经由过电流阻断元件17被连接至作为正电极端子的第一端子(在图8中,第一端子被简单地表示为“1”;下文同样适用)。充电器负电极馈线16连接至第二端子。至负载20的负载正电极馈线13连接至第三端子。
热断路器10b的一个端子连接至中继连接器33的第四端子,热敏电阻器10a的一个端子连接至第五端子,并且热断路器10b的另一端子和热敏电阻10a的另一端子均连接至第六端子。
跨接插头34包括一对第一插脚和第三插脚(在图8中,第一插脚和第三插脚分别简单表示为“1”和“3”),所述第一插脚和第三插脚通过跨接线34a被电短路。通过将跨接插头34插入到中继连接器33中,中继连接器33的第一端子和第三端子被短路。
在从电池10向负载20提供操作电流时,跨接插头34被插入到中继连接器33中,使得操作电流经由下述路径被提供给负载20:电池10→电池正电极馈线11→过电流阻断元件17→中继连接器33的第一端子→跨接插头34的第一插脚→跨接线34a→跨接插头34的第三插脚→中继连接器33的第三端子→负载正电极馈线13→负载20→负载负电极馈线14→电池负电极馈线12→电池10。
充电器40包括:充电连接器35,其连接至中继连接器33;以及电源插头41,其连接至商用电源。充电连接器35包括第一插脚(在图8中,第一插脚被简单表示为“1”;下文同样适用)、第二插脚、第四插脚、第五插脚和第六插脚,所述第一插脚、第二插脚、第四插脚、第五插脚和第六插脚分别连接至中继连接器33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四端子、第五端子和第六端子。充电连接器35是在通过充电器40对电池10充电时被插入到中继连接器33中的连接器。
在从充电器40向电池10提供充电电流时,充电连接器35被插入到中继连接器33中,使得充电电流经由下述路径被提供给电池10:充电器40→充电连接器35的第一插脚→中继连接器33的第一端子→过电流阻断元件17→电池正电极馈线11→电池10→电池负电极馈线12→充电器负电极馈线16→中继连接器33的第二端子→充电连接器35的第二插脚→充电器40。
如上所述,在操作电流的馈送路径和充电电流的馈送路径中放入中继连接器33,并且准备了插入到中继连接器33中的跨接插头34和充电连接器35。当将操作电流提供给负载20时,将跨接插头34插入到中继连接器33中,使得电池10与负载20相连接。在负载20的非操作期间,从中继连接器33抽出跨接插头34,以便将负载正电极馈线13与电池10完全切断。
当对电池10充电时,将充电连接器35插入到中继连接器33中,使得充电电流经由充电连接器35的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和中继连接器33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被提供给电池10。因为负载正电极馈线13在充电期间被断开,所以来自充电器40的充电电流不会经由负载正电极馈线13而流向负载20,从而防止了充电电流潜行到负载20中。
在该示例性配置中,中继连接器33的与电池正电极馈线11连接的第一端子被用于从充电器40向电池10提供电力,以及经由跨接插头34通过负载正电极馈线13向负载20提供电力。结果,可以减少中继连接器33的端子的数量,并且还可以降低成本。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No.2003-70168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图7所示的电池、负载和充电器的示例性连接配置中,设置有使馈送路径导电或中断的四开关元件13a、14a、15a和16a,因此,增加了四个开关元件的成本。在负载20的操作期间,使放入负载正电极馈线13内的开关元件13a和放入负载负电极馈线14内的14a维持在ON状态的电流需要持续流动,并且这导致电池10的电流消耗增加。
在图8所示的将连接器和跨接插头插入或抽出的示例性配置中,当从中继连接器33抽出跨接插头34和充电连接器35二者时,电池10的电压被输出至中继连接器33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当异物接触到中继连接器33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时,所述接触导致电池10的短路故障。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中继连接器和电池组,在电池、负载和充电器的连接配置中,不会产生使来自充电器的充电电流流动至负载的潜行电流,电池的电压没有被输出至连接器的端子,以及使馈送路径导电或中断的所安装开关元件的数量可以被最小化。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根据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第一端子连接至向负载提供电力的馈线,第二端子连接至电池的一个电极端子,第三端子连接至开关元件的一个端子,开关元件的另一端子连接至电池的另一个电极端子和负载,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通过跨接插头的跨接线被短路,并且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通过使用充电连接器分别被连接至充电器的一个电极馈线和另一个电极馈线。
第二端子经由可以过电流阻断元件被连接至电池的一个电极端子。
过电流阻断元件可以放入至负载的馈送电流所流经的馈线的中部内,所述馈线是将电池的另一个电极端子与开关元件进行连接的馈线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组是包括电池的电池组,该电池向负载提供电力并且电力从充电器供应至所述电池。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组包括:中继连接器,其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第一馈线,其将负载连接至中继连接器的第一端子;第二馈线,其将电池的一个电极端子连接至中继连接器的第二端子;第三馈线,该第三馈线的一个端子连接至中继连接器的第三端子;以及开关元件,其连接在第三馈线的另一个端子与负载和电池的另一电极端子之间。中继连接器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通过跨接插头的跨接线被短路,并且中继连接器的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通过使用充电连接器分别被连接至充电器的一个电极馈线和另一个电极馈线。
过电流阻断元件可以在第二馈线中设置在电池的一个电极端子与中继连接器的第二端子之间。
过电流阻断元件可以放入至负载的馈送电流所流经的第四馈线的中部内,所述第四馈线是将电池的另一个电极端子与开关元件进行连接的馈线的一部分。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电池、负载和充电器的连接配置中,使用中继连接器、通过将跨接插头或充电连接器插入到中继连接器中或者将跨接插头或充电连接器从中继连接器抽出来将电池与负载连接或者将电池与充电器连接,并且在仅与充电器连接的馈线中布置有开关元件。因此,不会产生使充电电流从充电器流向负载的潜行电流,并且电池的电压不会输出至连接器的端子,使馈送路径导电或中断的所安装开关元件的数量可以被最小化,并且能够使在操作期间的电流消耗最小化。
此外,在充电电流和操作电流二者流经的馈送路径中设置有过电流阻断元件,因此,通过使用一个过电流阻断元件能够保护包括电池、零件等的元件不受操作电流的过电流或充电电流的过电流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使用中继连接器的关于电池、负载和充电器的示例性连接配置。
图2示出了在负载侧的机座等中布置中继连接器的示例性配置。
图3示出了还设置有过电流阻断元件的第一示例性配置。
图4示出了还设置有过电流阻断元件的第二示例性配置。
图5示出了在第一示例性配置中使用端子块的过电流阻断元件的示例性连接配置。
图6示出了在第二示例性配置中使用端子块的过电流阻断元件的示例性连接配置。
图7示出了与电池、负载和充电器连接的各个馈送路径的常规示例性配置。
图8示出了电池、负载和充电器的连接被切换的常规示例性配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使用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的关于电池、负载和充电器的示例性连接配置。在图1的示例性连接配置中,电池组100包括可再充电的电池10。当将跨接插头37连接至中继连接器36时,电池10向负载20提供操作电流,当将充电连接器38连接至中继连接器36时,从充电器40提供充电电流。
中继连接器36的第一端子(在图1中,第一端子被简单表示为“1”;下文同样适用)被连接至负载20的负载正电极馈线13,第二端子被连接至电池10的电池正电极馈线11,并且第三端子被连接至充电器负电极馈线16的仅与充电器40连接的一个端子。
充电器负电极馈线16的另一端子连接至开关元件16a的一个端子,并且开关元件16a的另一端子连接至电池10的负电极端子。可替代地,开关元件16a的另一端子连接至电池负电极馈线12,该电池负电极馈线12连接至电池10的负电极端子。
在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像负载正电极馈线13、电池正电极馈线11、充电器负电极馈线16、电池负电极馈线12等,术语“正电极”和“负电极”被添加至根据图1的示例性配置的各个馈线,以便简单区分和描述各个馈线。然而,具有相同功能和作用的配置甚至可以通过采用具有与图1的示例性配置的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路配置来实现,并且根据本发明的馈线不受术语“正电极”和“负电极”限制。
注意,在上述的解决问题的手段中所描述的第一馈线对应于负载正电极馈线13,第二馈线对应于电池正电极馈线11,第三馈线对应于充电器负电极馈线16,第四馈线对应于电池负电极馈线12。在上述的解决问题的手段中所描述的电池的一个电极端子对应于电池10的正电极端子,而电池的另一电极端子对应于电池10的负电极端子。
相应地,中继连接器36的第一端子连接至向负载20提供电力的馈线13,第二端子连接至电池10的一个电极端子,以及第三端子连接至开关元件16a的一个端子,开关元件16a的另一端子连接至负载20和电池10的另一电极端子。
在实施方式中,已经描述了具有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的中继连接器36。然而,在本发明中,可以设置具有至少三个端子即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的连接器,但并不总是需要提供具有仅三个端子的中继连接器。不言而喻的是,可以通过使用具有四个或更多个端子的四个或更多个电极连接器并且将与所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形式类似的连接形式应用于四个或更多个端子中的三个端子来实现与本发明的功能和作用类似的功能和作用。
在跨接插头37中设置有跨接线37a,跨接线37a将与中继连接器36的第一端子连接的第一插脚(在图1中,第一插脚被简单表示为“1”;以下同样适用)和与中继连接器36的第二端子连接的第二插脚进行电短路。跨接插头37在无连接状态下屏蔽与中继连接器36的第三端子连接的第三插脚。
在电池组100中,与负载20连接的负载负电极馈线14总是连接至电池10的负端子,或者总是连接至电池10的电池负电极馈线12。当从电池10向负载20提供操作电流时,将跨接插头37插入到中继连接器36中,使得电池正电极馈线11经由跨接插头37中的跨接线37a被连接至负载20的负载正电极馈线13,并且可以将操作电流提供给负载20。
也就是说,从电池10经由下述路径向负载20提供操作电流:电池10→电池正电极馈线11→中继连接器36的第二端子→跨接插头37的第二插脚→跨接线37a→跨接接头37的第一插脚→中继连接器36的第一端子→负载正电极馈线13→负载20→负载负电极馈线14→电池负电极馈线12→电池10。
用于从充电器40对电池10进行充电的充电连接器38在无连接状态下屏蔽与中继连接器36的第一端子连接的第一插脚(在图1中,第一插脚被简单表示为“1”;以下同样适用),充电连接器38将与中继连接器36的第二端子连接的第二插脚连接至充电器40的正电极馈线,并且充电连接器38将与中继连接器36的第三端子连接的第三插脚连接至充电器40的负电极馈线。
当从充电器40向电池10提供充电电流时,将充电连接器38插入到中继连接器36中并且将开关元件16a接通,使得充电电流从充电器40经由充电连接器38的第二插脚和第三插脚、中继连接器36的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以及开关元件16a被提供给电池10。
也就是说,充电电流从充电器40经由下述路径被提供给电池10:充电器40的正电极馈线→充电连接器38的第二插脚→中继连接器36的第二端子→电池正电极馈线11→电池10→电池负电极馈线12→开关元件16a→充电器负电极馈线16→中继连接器36的第三端子→充电连接器38的第三插脚→充电器40的负电极馈线。
如上所述,在负载20的操作期间,将跨接插头37插入到中继连接器36中,并且将开关元件16a关断。因此,在负载20的操作期间,操作电流可以从电池10被提供给负载20,而不会继续向开关元件16a施加电流。
此外,当对电池10充电时,从中继连接器36抽出跨接插头37,将充电连接器38插入到中继连接器36中,并且将开关元件16a接通。因此,来自充电器40的充电电流仅被提供给电池10,而负载20的负载正电极馈线13从电池正电极馈线11切断。相应地,不会产生至负载20的潜行电流。
此外,当从中继连接器36抽出了跨接插头37和充电连接器38时,将开关元件16a关断。作为结果,能够防止电池10的电压被输出至中继连接器36的端子,并且能够防止由于异物与中继连接器36的端子接触而引起电池10的短路故障。
防止电池10的电压被输出至中继连接器36的端子的开关元件16a并不总是需要具有如图1所示的开关元件16a被设置成放入仅与充电器40连接的充电器负电极馈线16内的配置;而是开关元件16a可以具有以下配置(1):其中,开关元件16a被设置成放入电池10的电池负电极馈线12内,该电池负电极馈线12是将操作电流馈送至负载20和从充电器40馈送充电电流的路径;或者开关元件16a可以具有以下配置(2):其中,开关元件16a被设置成放入电池正电极馈线11内,该电池正电极馈线11是将操作电流馈送至负载20和从充电器40馈送充电电流的路径。
然而,在这两种配置(1)和(2)中,在负载20的操作期间将放入电池负电极馈线12、电池正电极馈线11或负载正电极馈线13内的开关元件维持在ON(导通)状态的保持电流需要持续流动,这导致电池10的电流消耗增加。
另一方面,在如图1所示的在仅与充电器40连接的充电器负电极馈线16的中部内设置有开关元件16a的配置中,开关元件16a可以仅在充电期间处于ON状态,而开关元件16a可以在操作期间处于OFF状态。与上述配置(1)和(2)相比较,这使得操作期间的电流消耗能够被减少。
图1示出了中继连接器36被布置在电池组100中的示例性配置;然而,中继连接器36可以被配置成布置在负载20一侧的机座等中。图2示出了中继连接器36被布置在负载20一侧的机座等中的示例性配置。图2所示的中继连接器36、电池10、负载20和开关元件16a的连接配置与图1所示的连接配置相同,并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3示出了还设置有过电流阻断元件17例如保险丝的第一示例性配置。图3所示的第一示例性配置表示过电流阻断元件17被放入电池正电极馈线11的中部内的示例性配置。电池正电极馈线11是将来自电池10的操作电流馈送至负载20的路径和从充电器40向电池10馈送充电电流的路径。因此,通过在电池正电极馈线11中布置过电流阻断元件17,通过使用过电流阻断元件17能够保护包括电池10、部件等的元件不受操作电流的过电流或充电电流的过电流的影响。
图4示出了还设置有过电流阻断元件17例如保险丝的第二示例性配置。在图4所示的第二示例性配置表示过电流阻断元件17被放入电池10的电池负电极馈线12的中部内的示例性配置。电池10的电池负电极供馈线12是将来自电池10的操作电流馈送至负载20的路径的一部分和从充电器40向电池10馈送充电电流的路径的一部分。因此,通过在电池负电极供馈线12中布置过电流阻断元件17,通过使用过电流阻断元件17能够保护包括电池10、部件等的元件不受操作电流或充电电流的过电流的影响。
图5示出了在图3所示的第一示例性配置中使用端子块的过电流阻断元件17的示例性连接配置,并且图6示出了在图4所示的第二示例性配置中使用端子块的过电流阻断元件17的示例性连接配置。
作为示例,当三个电池10并联连接时,在第一示例性配置中,可以使用关于四个端子的端子块18a将三个电池10的正电极端子连接至一个电池正电极馈线11,并且可以使用关于五个端子的端子块18b将三个电池10的负电极端子连接至负载负电极馈线14和充电器负电极馈线16,如图5所示。在关于四个端子的端子块18a和关于五个端子的端子块18b中,各个端子经由共用连接线相连。
三个电池10的正电极端子连接至关于四个端子的端子块18a的三个端子,并且过电流阻断元件17被连接在关于四个端子的端子块18a的另一端子与第二中继连接器的第二端子之间。三个电池10的负电极端子连接至关于五个端子的端子块18b的三个端子,并且负载负电极馈线14和充电器负电极馈线16连接至关于五个端子的端子块18b的另外两个端子。如图5所示,在第一示例性配置中,可以通过使用关于四个端子的一个端子块18a和关于五个端子的一个端子块18b来连接过电流阻断元件17。
另一方面,在第二示例性配置中,准备了:关于四个端子的端子块18a,其用于将三个电池10的正电极端子连接至电池正电极馈线11;关于四个端子的端子块18c,其用于将三个电池10的负电极端子连接至过电流阻断元件17的一个端子;以及关于三个端子的端子块18d,其用于将过电流阻断元件17的另一端子连接至负载负电极馈线14和充电器负电极馈线16,如图6所示。
如图6所示,在第二示例性配置中,需要使用以下三个端子块来连接过电流阻断元件17:关于四个端子的两个端子块18a和18c和关于三个端子的一个端子块18d。因此,与第一示例性配置相比,需要提供多于一个的端子块。
此外,电池10和负载20通常被配置成:通过将电池10的负电极侧的馈线连接至负载20的接地线,使得电池10和负载20具有共同的接地电位。在此情况下,在过电流阻断元件17被设置在电池负电极馈线12中的示例性配置中,与第二示例性配置一样,当电池负电极馈线12被过电流断元件17中断时,电池10的负电极侧的馈线从负载20的接地线等切断,并且电池10和负载20不具有共同的接地电位。因此,在上述配置中,第一示例性配置优于第二示例性配置。
上面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前提下,可以实现各种配置或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列表
10 电池
11 电池正电极馈线
12 电池负电极馈线
13 负载正电极馈线
14 负载负电极馈线
16 充电器负电极馈线
16a 开关元件
100 电池组
20 负载
36 中继连接器
37 跨接插头
37a 跨接线
38 充电连接器
40 充电器

Claims (6)

1.一种中继连接器,所述中继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其中,
所述第一端子连接至向负载提供电力的第一馈线,
所述第二端子连接至电池的一个电极端子,
所述第三端子连接至开关元件的一个端子,所述开关元件的另一个端子连接至所述电池的另一个电极端子和所述负载,
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通过跨接插头的跨接线被短路,并且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第三端子通过使用充电连接器分别被连接至充电器的一个电极馈线和另一个电极馈线,以及
当所述跨接插头和所述充电连接器从所述中继连接器抽出时,所述开关元件关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二端子经由过电流阻断元件被连接至所述电池的所述一个电极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中,
在至负载的馈送电流所流经的第二馈线的途中放入过电流阻断元件,所述第二馈线是将所述电池的所述另一个电极端子与所述开关元件进行连接的馈线的一部分。
4.一种包括电池的电池组,所述电池向负载提供电力并且电力从充电器供应至所述电池,所述电池组包括:
中继连接器,所述中继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
第一馈线,所述第一馈线将所述负载连接至所述中继连接器的所述第一端子;
第二馈线,所述第二馈线将所述电池的一个电极端子连接至所述中继连接器的所述第二端子;
第三馈线,所述第三馈线的一个端子连接至所述中继连接器的所述第三端子;以及
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被连接在所述第三馈线的另一个端子与所述电池的另一个电极端子和所述负载之间,其中,
所述中继连接器的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通过跨接插头的跨接线被短路,并且所述中继连接器的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第三端子通过使用充电连接器分别被连接至所述充电器的一个电极馈线和另一个电极馈线,以及
当所述跨接插头和所述充电连接器从所述中继连接器中抽出时,所述开关元件被关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在所述第二馈线中在所述电池的所述一个电极端子与所述中继连接器的所述第二端子之间设置过电流阻断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
过电流阻断元件,至所述负载的馈送电流所流经的第四馈线的途中放入所述过电流阻断元件,所述第四馈线是将所述电池的所述另一个电极端子与所述开关元件进行连接的馈线的一部分。
CN201480050410.5A 2013-09-20 2014-06-09 中继连接器和电池组 Active CN1055567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94772A JP6098459B2 (ja) 2013-09-20 2013-09-20 中継コネクタ及び電池パック
JP2013-194772 2013-09-20
PCT/JP2014/065177 WO2015040900A1 (ja) 2013-09-20 2014-06-09 中継コネクタ及び電池パッ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56791A CN105556791A (zh) 2016-05-04
CN105556791B true CN105556791B (zh) 2018-07-10

Family

ID=52688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0410.5A Active CN105556791B (zh) 2013-09-20 2014-06-09 中继连接器和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06054B2 (zh)
EP (1) EP3048690B1 (zh)
JP (1) JP6098459B2 (zh)
CN (1) CN105556791B (zh)
WO (1) WO20150409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25093B2 (ja) * 2015-03-03 2018-11-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蓄電パック
JP6822047B2 (ja) * 2016-10-12 2021-01-2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
KR20180073838A (ko) * 2016-12-23 2018-07-03 주식회사 이엠따블유에너지 공기-아연 전지 모듈
JP6760106B2 (ja) * 2017-01-25 2020-09-2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
GB2591811B (en) * 2020-02-10 2023-09-13 Dyson Technology Ltd A portable electrical appliance
EP4099472A4 (en) * 2020-05-07 2023-07-12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BATTERY PACK AND POWER TOOL SYSTEM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10496A (en) * 1995-06-30 1997-03-11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Dual battery control system
EP2056423A3 (en) * 2007-10-30 2013-07-17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pack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08730A (ja) * 1992-04-30 1993-11-19 Suzuki Motor Corp 充電アダプタ
JP2916348B2 (ja) * 1993-07-22 1999-07-0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車充電用コネクタ
JP3223659B2 (ja) * 1993-09-13 2001-10-29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無停電電源装置
JP2003070168A (ja) * 2001-08-21 2003-03-07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作業機
JP2012196069A (ja) * 2011-03-17 2012-10-11 Honda Motor Co Ltd 充電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10496A (en) * 1995-06-30 1997-03-11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Dual battery control system
EP2056423A3 (en) * 2007-10-30 2013-07-17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pac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48690A4 (en) 2016-09-28
US20160211685A1 (en) 2016-07-21
EP3048690B1 (en) 2021-08-25
CN105556791A (zh) 2016-05-04
JP6098459B2 (ja) 2017-03-22
EP3048690A1 (en) 2016-07-27
JP2015061453A (ja) 2015-03-30
WO2015040900A1 (ja) 2015-03-26
US9906054B2 (en) 2018-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56791B (zh) 中继连接器和电池组
JP6127350B2 (ja) 電気車両用充放電装置
US9524838B2 (en) Method for protecting charging cable, and charging device
CN101689763B (zh) 电池保护ic及电池装置
CN207588156U (zh) 具有电路保护装置的电力电缆组件
JP6750445B2 (ja) 電池パック及び充電プラグ
CN105247751B (zh) 用于电池供电装置的电池反接保护
KR20140143407A (ko) 고 전류 어플리케이션용 안전 시스템
JP2006158195A (ja) バッテリパックの保護回路
CN108292841A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保护电路和电池组
US10298030B2 (en) Battery pack
CN103580107A (zh) 蓄电池管理系统、蓄电池模块、蓄电池系统和机动车
CN109904536A (zh) 二次电池保护集成电路、二次电池保护装置以及电池包
CN108886247A (zh) 电源装置
JP6087675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4969408A (zh) 电池包及电气设备
WO2012086633A1 (ja) 電源装置
CN104184116B (zh) 保护电路及具有该保护电路的电子装置
KR102609865B1 (ko) 배터리 팩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EP2284941A1 (en) Battery pack
CN114830461B (zh) 用于防止直流连接断开时产生电弧的插式接触装置
US10476067B2 (en)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al combination
CN106252766A (zh) 电池保护集成电路、电池保护装置以及电池组
CN110419152A (zh) 保护装置
CN108258751A (zh) 充放电控制电路以及电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