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56041A - 自动水龙头 - Google Patents

自动水龙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56041A
CN105556041A CN201480051918.7A CN201480051918A CN105556041A CN 105556041 A CN105556041 A CN 105556041A CN 201480051918 A CN201480051918 A CN 201480051918A CN 105556041 A CN105556041 A CN 1055560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shold value
threshold
test section
detected object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191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56041B (zh
Inventor
白井雄喜
镰田安住
Original Assignee
Lixi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xil Corp filed Critical Lixi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556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60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560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60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C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0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2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 E03C1/05Arrangements of devices on wash-basins, baths, sinks, or the like for remote control of taps
    • E03C1/055Electrical control devices, e.g. with push buttons, control panels or the like
    • E03C1/057Electrical control devices, e.g. with push buttons, control panels or the like touchless, i.e. using sens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C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0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2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 E03C1/05Arrangements of devices on wash-basins, baths, sinks, or the like for remote control of taps
    • E03C1/055Electrical control devices, e.g. with push buttons, control panels or the lik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4Systems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of a targe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08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46Indirect determination of position data
    • G01S17/48Active triangulation systems, i.e. using the transmission and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88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 G01S7/481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common to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 G01S7/4813Hous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 G01S7/481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of receivers alon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91Details of non-pulse systems
    • G01S7/493Extracting wanted echo sign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AREA)

Abstract

自动水龙头具备:水龙头;拍摄部(26),其设于水龙头的喷水口,拍摄来自测距对象的反射光;距离测量部(32),其以拍摄部(26)拍摄的拍摄数据为基础,测量从拍摄部(26)至测距对象的距离;阈值设定部(35),其设定距离的阈值;检测部(34),其在距离测量部(32)测量的距离比阈值设定部(35)设定的阈值短时,将该测距对象作为检测对象进行检测;以及供水控制部(33),其以检测部(34)检测到检测对象为契机使水龙头喷水,并且以检测部(34)没有检测到检测对象为契机使水龙头止水。阈值设定部(35)以检测部(34)检测到检测对象为契机,增大阈值的设定值。

Description

自动水龙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水龙头。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已知有如下自动水龙头:利用人体检测传感器来检测来自用户的手、放置于洗涤盆内的餐具等检测对象的反射光并自动地喷水。在这样的自动水龙头中,也存在有如下水龙头:当在除了来自检测对象的反射光以外还接收来自喷水流的反射光时,变更传感器的光接收量的阈值。
在检测到超过设定的阈值的光接收量时对检测对象进行检测的人体检测传感器中,如果例如较高地设定光接收量的阈值,则对检测对象的灵敏度降低。由此,变为被设定为难以检测到检测对象的状态,水龙头易于止水。由于能够减少噪声等的影响,因此能够抑制因检测到原本不应被检测到的物体而导致无法止水,水一直从水龙头流出的情况(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37289号公报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如上所述的技术中,考虑有例如易于在餐具清洗的过程中产生非用户意愿的止水。若为了抑制这样的非意愿的止水而较低地设定人体检测传感器针对光量的阈值,则有可能导致即使餐具清洗结束也无法止水。因此,谋求在利用了人体检测传感器的供水控制中提高用户的使用感的技术。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状况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利用了人体检测传感器的供水控制中提高用户的使用感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自动水龙头具备:水龙头;拍摄部,其设于水龙头的喷水口,拍摄来自测距对象的反射光;距离测量部,其以拍摄部拍摄的拍摄数据为基础,测量从拍摄部至测距对象的距离;阈值设定部,其设定距离的阈值;检测部,其在距离测量部测量的距离比阈值设定部设定的阈值短时,将该测距对象作为检测对象进行检测;以及供水控制部,其以检测部检测到检测对象为契机使水龙头喷水,并且以检测部没有检测到检测对象为契机使水龙头止水。阈值设定部以检测部检测到检测对象为契机,增大阈值的设定值。
采用该方式,在用户开始餐具清洗等时,一旦检测部检测到检测对象,阈值设定部便增大阈值。由此,检测部的检测区域变大,在用户清洗餐具的过程中检测对象偏离检测部的检测区域的可能性降低,产生非意愿的止水的可能性降低。因此,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感。
也可以是,检测部在距离测量部测量的距离为阈值设定部设定的阈值以上时,设为没有检测到检测对象。在此,阈值设定部以检测部没有检测到检测对象为契机,缩小阈值的设定值。在该情况下,在用户结束餐具清洗等时,若检测部没有检测到检测对象,则阈值设定部缩小阈值。由此,检测部的检测区域变小,检测部误检测到不存在的检测对象的可能性降低。作为结果,产生非意愿供水的可能性降低,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感。
也可以是,阈值设定部(1)在检测部没有检测到检测对象的期间内,设定第一阈值,(2)在检测部检测到检测对象的期间内,设定比第一阈值大的第二阈值,(3)如果在检测部检测到检测对象的期间内变为没有检测到,则在直到经过规定的期间为止的期间内,设定比第一阈值大且为第二阈值以下的第三阈值,(4)在经过了规定的期间之后,设定第一阈值。由此,即使在用户持续餐具清洗等时因某种理由而止水,用户也无需将手等接近喷水口即可再次开始供水,因此适用性提高。
也可以是,阈值设定部(1)在检测部没有检测到检测对象的期间内,设定第一阈值,(2)在检测部检测到检测对象的期间内,设定比第一阈值大的第二阈值,(3)如果在检测部检测到检测对象的期间内变为没有检测到,则边将阈值从第二阈值变更至第一阈值边进行设定。由此,即使在用户持续餐具清洗等时因某种理由而止水,用户也无需将手等接近喷水口即可再次开始供水,因此适用性提高。
也可以是,阈值设定部将比从积存水龙头的喷水的洗涤盆的溢出边缘至喷水口的距离小的值设定为第一阈值,并且将比从溢出边缘至喷水口的距离大的值设定为第二阈值。由此,在检测部没有检测到检测对象时,检测区域不检测积存于洗涤盆的盆部的积水等的反射光,从而能够抑制非意愿供水。
发明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一方式,能够提供在利用了人体检测传感器的供水控制中提高用户的使用感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实施方式的水龙头的洗涤盆的剖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检测传感器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行传感器的立体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控制部的功能结构的图。
图5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差分计算部所执行的差分数据的生成顺序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特征点指定部所执行的差分数据的特征点的计算顺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测距对象与拍摄部之间的距离同差分数据的特征点的位置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8是说明实施方式的控制部所执行的供水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的前半部分。
图9的(a)~(c)是说明实施方式的控制部所执行的供水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的后半部分。
图10的(a)~(c)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控制部所执行的供水控制处理的阈值的时间变化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自动水龙头16的洗涤盆15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洗涤盆15具备设于柜台上的呈凹状地凹陷的盆部151以及设有喷水口168的自动水龙头16。自动水龙头16位于形成柜台155的上表面的台面156上。虽未图示,但是盆部151在其最深部具备排水口。以下,作为洗涤盆15,以主要用于进行餐具清洗等的厨房用洗涤盆为前提来进行说明。
自动水龙头16具备:基部161,其形成相对于台面156的台座;以及大致圆弧状的管路160,其一端与基部161连接,并使另一端朝向盆部151。在管路160的另一端开设有喷水口168,并且具备形成检测传感器1的检测面的滤波片板165。滤波片板165是选择性地透过红外区域的光的树脂制滤波片。检测传感器1配置在管路160内。
自动水龙头16基于检测传感器1的人体的检测结果自动地控制喷水以及止水。另一方面,在基部161设有打开水龙头用的把手162,用户能够手动地调节喷水的流量、喷水温度。在洗涤盆15内置有控制部3。经由供水配管12以及设于供水配管12的水阀(电磁阀)、即螺线管11向管路160供给水。
图2是实施方式的检测传感器1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检测传感器1包括传感器单元2以及滤波片板165。检测传感器1的动作由内置于洗涤盆15的控制部3来控制。通过检测传感器1、控制部3以及螺线管11的组合能够实现自动水龙头。
如图2所示,传感器单元2是将LED(LightEmittingDiode)元件251以及行传感器261收纳于壳体21而成的单元。传感器单元2从控制部3接受电力供给而进行动作。在传感器单元2安装有发光部25以及拍摄部26。发光部25通过滤波片板165来照射红外光,拍摄部26拍摄该红外光的反射光。发出红外光的发光部25具备LED元件251和投射透镜255。拍摄部26具备行传感器261和聚光透镜265。发光部25和拍摄部26以夹着具备了遮光性的隔壁211并在水平方向上错开规定的偏置量的方式配置。此外,行传感器261能够通过使用例如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等已知的固体拍摄元件来实现。
LED元件251是通过透明树脂254来密封安装于封装基板的空腔的LED芯片250而成的发光元件,用于照射红外光。在发光部25,LED元件251被设置了纵向的狭缝孔253的遮光性的元件壳体252覆盖。由此,发光部25能够将抑制了扩展角的锐角的光向测距对象投射。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行传感器261的立体图。行传感器261是将像素260呈直线地排列而成的一维拍摄传感器,该像素260用于将光接收量变换为电学的物理量。对于行传感器261,作为有效像素而具备64个像素260。行传感器261通过这些64个像素260而形成有光接收区域263。行传感器261被安装为朝向盆部151的盆面150。只要是在行传感器261的视角内不存在手等遮挡物的状态下,则盆面150包含在其拍摄范围内。
行传感器261每当执行光接收动作时均输出拍摄数据。行传感器261所输出的拍摄数据是将表示光接收量的程度的256灰度的像素值按各像素260的排列顺序排列而成的一维的数字数据。此外,行传感器261具备电子快门(未图示)。行传感器261通过使用电子快门调整曝光时间,能够避免拍摄数据中的各像素260的光接收量的饱和。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控制部3的功能结构的图。控制部3从工业电源接受电力的供给而进行动作,从而控制传感器单元2以及螺线管11。为了实现该控制,控制部3具备拍摄控制部31、距离测量部32、供水控制部33、检测部34以及阈值设定部35。
拍摄控制部31控制拍摄部26中的行传感器261和LED元件251。更加具体地说,拍摄控制部31以进行交替出现动作期间与非动作期间的间歇动作的方式控制行传感器261,并且在动作期间内使LED元件251发光。虽未进行限定,但是作为一个例子,拍摄控制部31以0.3~0.5秒为单位设定动作期间与非动作期间并控制行传感器261。拍摄控制部31在上一次动作期间结束之后至经过间隔时间为止的期间内,停止向行传感器261的电源供给,从而设定非动作期间,在经过了间隔时间后再次开始电源供给,从而设定动作期间。
拍摄控制部31以在一次动作期间内执行两次光接收动作的方式控制行传感器261。第一次光接收动作在不伴随LED元件251的发光的情况下执行。第二次光接收动作在伴随着LED元件251的发光的情况下执行。拍摄控制部31以针对每次光接收动作输出拍摄数据的方式控制行传感器261。
距离测量部32基于行传感器261所拍摄的拍摄数据来测量从行传感器261至测距对象的距离。为了实现距离的测量,距离测量部32具备差分计算部321和特征点指定部322。以下,说明距离测量部32中的差分计算部321和特征点指定部322。
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差分计算部321所执行的差分数据的生成顺序的图。差分计算部321获取基于LED元件251不发光的第一次光接收动作的拍摄数据、即无发光时数据C(x)以及基于LED光(LED元件251的投射光)下的第二次光接收动作的发光时数据L(x)。差分计算部321将获取的数据记录在未图示的操作存储器。
差分计算部321从记录于操作存储器的发光时数据L(x)减去无发光时数据C(x),从而求得两者的差分数据D(x)。在此,x表示0~63的像素编号,L(n)等表示像素编号n的像素的像素值。从除了周围光还具有LED光的发光时数据L(x)减去仅具有周围光的无发光时数据C(x)所得的差分数据D(x)抑制了周围光的影响,形成为与LED光相应的反射光的成分。
特征点指定部322计算差分计算部321所求得的差分数据D(x)的特征点的位置。在此“差分数据D(x)的特征点的位置”是指为了测量测距对象的距离而使用的差分数据D(x)上的位置。更加具体地说,差分数据D(x)的特征点的位置由与差分数据D(x)上的位置相对应的行传感器261上的位置来表示。行传感器261上的位置例如能够由行传感器261的像素编号来表示。此外,行传感器261的像素编号并不一定为整数值,也可以是表示子像素的实数值。
特征点指定部322所计算的差分数据D(x)的特征点只要能够用于测量测距对象的距离,则可以是任意特征点,例如是将差分数据D(x)看作是频度分布时的、与众数(mode)、中值、重心等相对应的点。实施方式的特征点指定部322为了减少计算负荷而将通过简易的计算方法来进行计算的重心位置作为特征点。以下,参照将横轴规定为像素编号x,将纵轴规定为像素值(光接收量)D(x)的图6来说明该计算方法。
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特征点指定部322所执行的差分数据D(x)的特征点的计算顺序的一个例子的图。图6是将横轴设为x、即设为行传感器261的像素编号,将纵轴设为作为x的函数的差分数据D(x)的值、即设为反射光的光量的情况下的图表。
首先,特征点指定部322累计差分数据D(x),求得行传感器261的64像素的像素值的总和SD。在图6中,总和SD相当于向右上倾斜的阴影线所示的区域的面积。特征点指定部322从光接收区域263的左端的像素编号0的像素起依次累计各像素260的像素值,将该累计值达到SD/2时的像素编号N的像素(黑点所示)的位置设为差分数据D(x)的重心位置。在图6中,累计值SD/2相当于向右下倾斜的阴影线所示的区域的面积。该区域包含在总和SD的区域内,在图6中,作为交叉阴影线的区域而进行把握。此外,在后面描述图6中的“阈值T”。
用户的手、茶杯等待清洗物等测距对象的反射光的差分数据D(x)通常形成为如图6所示的山型的分布。在此,差分数据D(x)的特征点(例如重心位置)因从拍摄部26至测距对象的距离而不同。
图7是说明测距对象与拍摄部26之间的距离同差分数据D(x)的特征点的位置之间的关系的图。图7示意性地示出图1所示的洗涤盆15中的传感器单元2、盆部151的盆面150以及用户的手的位置关系。如图7所示,在LED元件251所照射的LED光中的、作为测距对象的手的反射光向行传感器261入射时,入射位置因拍摄部26与测距对象之间的距离而不同。
拍摄部26与测距对象之间的距离越短,则在图7中相对于行传感器261的入射位置越靠右侧,距离越长,则越靠左侧。具体地说,在拍摄部26与测距对象之间的距离为L1时,该反射光向行传感器261上的点P1入射。若拍摄部26与测距对象之间的距离为比L1长的L2,则该反射光向行传感器261上的点P2入射。在图7中,点P2比点P1靠左侧。此外,在图6中从左向右的x轴在图7中为从右向左。由此,拍摄部26与测距对象之间的距离越短,该反射光的差分数据D(x)的特征点的x坐标变得越小。即,从拍摄部26至测距对象的距离与作为特征点的重心的行传感器261中的x坐标的值是一一对应的。
以上,特征点指定部322通过求得测距对象的反射光的差分数据D(x)中的特征点的x坐标,能够求得拍摄部26与测距对象之间的距离。此外,在图7中,L3为从拍摄部26至盆面150的距离。
返回图4的说明。阈值设定部35设定距离测量部32所测量的距离L的阈值T。在距离测量部32中的特征点指定部322所测量出的距离L比阈值设定部35所设定的阈值T短时,检测部34将该测距对象作为检测对象并进行检测。另一方面,在特征点指定部322所测量的距离L为阈值设定部35所设定的阈值T以上时,设为检测部34没有检测到检测对象。由此,阈值设定部35所设定的阈值T是为了指定检测部34是否将测距对象作为检测对象,而决定的检测对象指定阈值。在阈值T的值较大时,与阈值T的值较小时相比,检测部34将测距对象作为检测对象的区域变大。阈值设定部35能够通过设定行传感器261的像素编号(也包含子像素)来实现阈值T的设定。
供水控制部33以检测部34检测到检测对象为契机开启螺线管11,使自动水龙头16喷水。供水控制部33在检测部34检测到检测对象的期间内持续喷水。此外,供水控制部33以检测部34没有检测到检测对象为契机闭合螺线管11,使自动水龙头16止水。供水控制部33在检测部34没有检测到检测对象的期间内持续止水。这样,供水控制部33与检测部34的检测结果相应地控制自动水龙头16的供水。由此,阈值设定部35所设定的阈值T也作为用于指定供水控制部33使自动水龙头16供水或止水的水龙头控制阈值而发挥功能。阈值T的值越大,自动水龙头16越易于供水,阈值T的值越小,自动水龙头16越易于止水。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的洗涤盆15设置于厨房等,假设为餐具清洗等的用途。如果将检测部34的检测的有无应用于供水控制,则餐具清洗的使用便利性因作为检测对象指定阈值的阈值T的设定值而大不相同。例如,若较小地设定阈值T而使检测部34的检测区域变窄,则难以产生因来自放置于洗涤盆15的餐具、积水等的镜面反射而导致的误检测。然而,例如在清洗大盘子等餐具的过程中,检测对象从检测部34的检测区域脱离的可能性增大,产生有非用户意愿的止水的可能性也增大。
另一方面,若较大地设定阈值T而扩大检测部34的检测区域,则在餐具清洗中难以产生非用户意愿的止水,但是易于产生因镜面反射而导致的误检测。
于是,实施方式的阈值设定部35使作为检测对象指定阈值的阈值T的设定具备滞后性。更加具体地说,阈值设定部35以检测部34检测到检测对象为契机,增大阈值T的设定值。此外,阈值设定部35以检测部34没有检测到检测对象为契机,缩小阈值T的设定值。
在用户开始餐具清洗等时,每当检测部34检测到检测对象时,阈值设定部35便增大阈值T。由此,检测部34的检测区域变大,在用户清洗餐具的过程中,检测对象从检测部34的检测区域脱离的可能性降低,产生有非意愿的止水的可能性降低。
此外,在用户结束餐具清洗时,当检测部34没有检测到检测对象时,阈值设定部35缩小阈值T。由此,检测部34的检测区域变窄,检测部34对不存在的检测对象进行误检测的可能性降低。作为结果,产生有非意愿供水的可能性降低。
以下,详细说明实施方式的阈值设定部35所设定的阈值。
具备实施方式的自动水龙头16的洗涤盆15设置于厨房等,当接入控制部3的电源时,阈值设定部35将第一阈值T1设定为检测对象指定阈值、即阈值T的默认的设定值。第一阈值T1是在检测部34没有检测到检测对象时阈值设定部35所设定的阈值。此外,阈值设定部35在检测部34检测到检测对象的期间内,设定比第一阈值大的第二阈值。
第一阈值T1以及第二阈值T2的具体的设定值在考虑了从自动水龙头16的喷水口168至洗涤盆15的台面156的距离、从喷水口168至盆部151的距离、假定的使用状况等基础上通过实验来确定即可。作为一个例子,第一阈值T1以检测部34的检测区域形成为从喷水口168起至80mm~140mm之间的任意距离的方式设定行传感器261的像素编号。当检测部34的检测区域比从喷水口168起的80mm短时,若不使检测物相当靠近喷水口168则检测部34无法进行检测,因此无法进行喷水,导致使用便利性降低。此外,当检测部34的检测区域比从喷水口168起的140mm长时,检测部34将位于洗涤盆15的盆部151的锅、积存在该锅内的水的晃动作为检测对象而进行误检测的比例增加,导致用户的使用便利性降低。
当以检测部34的检测区域形成为从喷水口168起80mm~140mm之间的任意距离的方式设定第一阈值T1时,检测部34的检测区域比从喷水口168至积存自动水龙头16的喷水的洗涤盆15的溢出边缘的距离短。由此,检测部34的检测区域不检测积存在洗涤盆15的盆部151的积水等的反射光,能够抑制非意愿供水。
作为第二阈值T2的设定例,以检测部34的检测区域形成为从喷水口168起至160mm~240mm之间的任意距离的方式设定行传感器261的像素编号。当喷水时检测部34的检测区域比从喷水口168起的160mm短时,易于产生进行餐具清洗等的用户的意料外的止水,导致用户的使用便利性降低。当喷水时检测部34的检测区域比从喷水口168起的240mm长时,检测到堆积在洗涤盆15的盆部151的餐具等,持续非意愿供水状态的可能性升高。
此外,当以检测部34的检测区域形成为从喷水口168起至160mm~240mm的任意距离的方式设定第二阈值T2时,检测部34的检测区域比从喷水口168至积存自动水龙头16的喷水的洗涤盆15的溢出边缘的距离长。此外,设定为第二阈值T2的值的上限值比从喷水口168至盆部151的盆面150的距离(图7中的L3)短。
图8是说明实施方式的控制部3所执行的供水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的前半部分。本流程图中的处理在接入控制部3的电源时开始。
阈值设定部35设定第一阈值T1(S2)。距离测量部32基于测距对象的反射光的差分数据D(x)来测量测距对象的距离(S4)。在测距对象的距离为第一阈值T1以上的期间内(S6的N),检测部34没有检测到检测对象,供水控制部33不使自动水龙头16喷水而返回步骤S4,继续测距对象的距离测量。
在测距对象的距离比第一阈值T1短时(S6的Y),检测部34将测距对象作为检测对象并进行检测。在此,也可以将测距对象的距离的测量(S4)和测距对象的距离是否比第一阈值T1短的判断重复多次来提高判断的可靠性。阈值设定部35设定第二阈值T2(S8)。在此,阈值设定部35以检测部34检测到检测对象为契机而设定的第二阈值T2是比检测部34没有检测到检测对象时设定的第一阈值T1大的值。
供水控制部33以检测部34检测到检测对象为契机,开启螺线管11而向自动水龙头16供水(S10)。距离测量部32即使在自动水龙头16供水的期间内也对测距对象的距离进行测量(S12)。由于测距对象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T2的期间(S14的Y)是检测部34检测到检测对象的期间,因此供水控制部33持续自动水龙头16的供水。
当测距对象的距离为第二阈值T2以上时(S14的N),本流程向图9所示的控制转移C转移。
图9的(a)~(c)是说明实施方式的控制部3所执行的阈值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的后半部分。
图9的(a)是表示控制部3所执行的供水控制处理的第一例的流程图的后半部分。在图9的(a)所示的流程图中,当测距对象的距离为第二阈值T2以上时,供水控制部33关闭螺线管11而使自动水龙头16止水(S16)。当供水控制部33使自动水龙头16止水时,本流程返回图8所示的控制转移A,重复从步骤S2所示的第一阈值设定处理至步骤S16所示的止水处理的处理。
图9的(a)是表示阈值设定部35在检测部34检测到检测对象的期间内变为没有检测到时立即使阈值T返回第一阈值T1的情况的例子的流程图。在此,在用户进行餐具清洗等时,作为从检测部34检测到检测对象的期间变为没有检测到的状况,其中之一考虑有餐具清洗结束而检测对象物从洗涤盆15的盆部151消失的情况。作为其他状况,也考虑有在用户持续餐具清洗的期间内,例如,因大幅度地移动清洗物等理由而导致测距对象暂时脱离检测部34的检测区域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当阈值T形成为第一阈值T1时,用户若不将手等靠近喷水口168,则不会喷水,是不方便的。
于是,也可以是,阈值设定部35在检测部34检测到检测对象的期间内变为没有检测到时,将直到经过规定的期间为止的期间设定为比第一阈值T1大且为第二阈值T2以下的第三阈值T3(T1<T3≤T2),在经过了规定的期间之后,设定为第一阈值T1。由此,即使用户在持续餐具清洗的期间内因某种理由而导致止水,也能够容易地再次开始供水,因此适用性提高。
即使用户在持续餐具清洗的期间内因某种理由而导致止水,用户也无需将手等靠近喷水口168即可进行供水,因此适用性提高。由此,能够将“规定的期间”称作在产生非用户意愿的止水时,为了便于立即再次开始供水而设定的阈值变更延迟期间。对于阈值变更延迟期间的具体长度,在考虑了假定的自动水龙头16的使用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来确定即可。此外,第三阈值T3也可以不小于第二阈值T2,第三阈值T3与第二阈值T2也可以是相同的大小。
作为其它的例子,也可以是,阈值设定部35在检测部34检测到检测对象的期间内变为没有检测到时,边从第二阈值T2至第一阈值T1为止连续地或阶段性地变更阈值边进行设定。在该情况下,也与设定上述第三阈值T3的情况相同,即使用户在持续餐具清洗的期间内因某种理由而导致止水,也能够容易地再次开始供水,因此适用性提高。
图9的(b)是表示控制部3所执行的供水控制处理的第二例的流程图的后半部分。图9的(b)所示的流程图也与图9的(a)所示的流程图相同,当测距对象的距离形成为第二阈值T2以上时,供水控制部33关闭螺线管11而使自动水龙头16止水(S18)。
阈值设定部35以检测部在检测到检测对象的期间内变为没有检测到为契机,设定第三阈值T3(T1<T3≤T2)(S20)。阈值设定部35开始未图示的计时器(S22)。
在从计时器开始至经过规定的阈值变更延迟期间为止的期间内(S24的N),距离测量部32测量测距对象的距离(S26)。在距离测量部32所测量的距离比第三阈值T3长时(S28的N),返回作为时间比较处理的步骤24。在距离测量部32所测量的距离小于第三阈值T3时(S28的Y),本流程返回图8所示的控制转移B。其结果是,阈值T被设定为第二阈值T2,自动水龙头16形成为供水状态。
当从计时器开始经过规定的阈值变更延迟期间后(S24的Y),本流程返回图8所示的控制转移A。其结果是,阈值T被设定为第一阈值T1,自动水龙头16确定止水状态。
图9的(c)是表示控制部3所执行的供水控制处理的第三例的流程图的后半部分。图9的(c)所示的流程图也和图9的(a)所示的流程图相同,当测距对象的距离为第二阈值T2以上时,供水控制部33关闭螺线管11而使自动水龙头16止水(S30)。
阈值设定部35将当前设定中的阈值T的值变更为T-ΔT(S32)。在此,ΔT是变更阈值T的值所使用的阈值T的变更量,0<ΔT<T2-T1。作为一个例子,ΔT是将第二阈值T2与第一阈值T1的差六等分所得的值,即ΔT=(T2-T1)/6。在该情况下,当将作为阈值T的修正处理的步骤S32重复六次时,阈值T形成为第一阈值T1。此外,阈值设定部35将阈值T的值变更为T-ΔT的结果是,在阈值T的值形成为小于第一阈值T1时,向上舍入至第一阈值T1。
如上所述,拍摄控制部31以0.3~0.5秒为单位设定动作期间和非动作期间,并控制行传感器261。由此,距离测量部32能够以0.6~1.0秒为单位获得差分数据D(x)。因此,距离测量部32测量测距对象的距离所需的时间为0.6~1.0秒。通过设定ΔT=(T2-T1)/6,阈值T从第二阈值T2返回至第一阈值T1的时间为3.0~5.0秒,形成为与上述阈值变更延迟期间的具体例同等程度的时间。这样,以关闭螺线管11所需的时间和拍摄部26的拍摄周期为基础来决定阈值T的变更量ΔT即可。
返回图9的(c)的说明。在阈值设定部35所设定变更的阈值T的值比第一阈值T1大时(S34的Y),距离测量部32测量测距对象的距离(S36)。在距离测量部32所测量的距离比当前设定的阈值T长时(S38的N),返回作为阈值T的修正处理的步骤S32。在距离测量部32所测量的距离小于第三阈值T3时(S38的Y),本流程返回图8所示的控制转移B。其结果是,阈值T被设定为第二阈值T2,自动水龙头16形成为供水状态。
当阈值设定部35所设定变更的阈值T的值形成为第一阈值T1时(S34的N),本流程返回图8所示的控制转移A。其结果是,阈值T被设定为第一阈值T1,自动水龙头16确定止水状态。
图10的(a)~(c)是表示基于实施方式的控制部3所执行的供水控制处理的阈值T的时间变化的图。更加具体地说,图10的(a)是表示基于图9的(a)所示的第一例中的供水控制处理的阈值T的时间变化的图。
在图10的(a)中示出如下内容:在时刻t1下,以检测部34检测出检测对象为契机,阈值设定部35将阈值T的设定值从第一阈值T1变更为第二阈值T2。之后,在时刻t2下,变为检测部34没有检测到检测对象,因此阈值设定部35将阈值T的设定值从第二阈值T2变更为第一阈值T1。进而,在时刻t3下,检测部34检测到检测对象,因此阈值设定部35将阈值T的设定值变更为第二阈值T2,在时刻t4下,变为检测部34没有检测到检测对象,因此阈值设定部35使阈值T的设定值返回第一阈值T1。在图10的(a)中,在从时刻t1至t2的期间以及从时刻t3至t4的期间,自动水龙头16为供水状态,除此以外为止水状态。
图10的(b)是表示基于图9的(b)所示的第二例的供水控制处理的阈值T的时间变化的图。与图10的(a)的情况相同,在时刻t1下,以检测部34检测出检测对象为契机,阈值设定部35将阈值T的设定值从第一阈值T1变更为第二阈值T2。之后,在时刻t2下,变为检测部34没有检测到检测对象,因此阈值设定部35将阈值T的设定值从第二阈值T2变更为第三阈值T3。进而,在时刻t3下,检测部34检测到检测对象,因此阈值设定部35再次将阈值T的设定值变更为第二阈值T2,在时刻t4下,变为检测部34没有检测到检测对象,因此阈值设定部35将阈值T的设定值设定为第三阈值T3。在时刻t5下,以检测部34没有检测到检测对象的状态经过了阈值变更延迟期间,因此阈值设定部35使阈值T的设定值返回第一阈值T1。
在图10的(b)中,也与图10的(a)的情况相同,在从时刻t1至t2的期间以及从时刻t3至t4的期间,自动水龙头16为供水状态。另一方面,在图10的(b)中,在从时刻t2至时刻t3期间以及从时刻t4至时刻t5期间,自动水龙头16为阈值变更延迟状态。除此以外的时刻、即从0至t1的期间以及时刻t5以后的期间,自动水龙头16为止水状态。
图10的(c)是表示基于图9的(c)所示的第三例的供水控制处理的阈值T的时间变化的图。与图10的(a)的情况相同,在时刻t1下,以检测部34检测到检测对象为契机,阈值设定部35将阈值T的设定值从第一阈值T1变更为第二阈值T2。之后,在时刻t2下,变为检测部34没有检测到检测对象,因此阈值设定部35直到时刻t3为止重复两次将阈值T的设定值设为T=T-ΔT的处理。
在时刻t3下,检测部34检测到检测对象,阈值设定部35再次将阈值T的设定值变更为第二阈值T2,在时刻t4下,变为检测部34没有检测到检测对象,因此阈值设定部35直到阈值T的设定值形成为第一阈值T1为止重复阈值T的减去处理。在时刻t5下,阈值T的设定值形成为第一阈值T1。
在图10的(c)中,也与图10的(a)的情况相同,在从时刻t1至t2的期间以及从时刻t3至t4的期间,自动水龙头16为供水状态。另一方面,在图10的(c)中,在从时刻t2至时刻t3的期间以及从时刻t4至时刻t5的期间,自动水龙头16形成为阈值变更中的状态。在除此以外的时刻、即从0至t1的期间以及时刻t5以后的期间,自动水龙头16为止水状态。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采用实施方式的自动水龙头,能够在应用了人体检测传感器的供水控制中提高用户的使用感。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实施方式为示例,对于上述各结构要素、各处理工序的组合,能够采取各种各样的变形例,此外,这样的变形例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发明也可以通过以下记载的项目来确定。
(项目)
检测传感器的特征在于,该检测传感器具备:距离测量部,其设于水龙头的喷水口,测量从喷水口至测距对象的距离;阈值设定部,其设定距离的阈值;以及检测部,其在所述距离测量部所测量的距离比所述阈值设定部所设定的阈值短时,将该测距对象作为检测对象并进行检测,在所述距离测量部所测量的距离为所述阈值设定部所设定的阈值以上时,设为没有检测到检测对象,所述阈值设定部将在所述检测部没有检测到检测对象的期间内设定的第一阈值设定为比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检测对象的期间内设定的第二阈值小的值。
符号说明
1、检测传感器2、传感器单元
3、控制部11、螺线管(水龙头)
15、洗涤盆16、自动水龙头
25、发光部26、拍摄部
31、拍摄控制部32、距离测量部
33、供水控制部34、检测部
35、阈值设定部168、喷水口。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自动水龙头。

Claims (5)

1.一种自动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具备:
水龙头;
拍摄部,其设于所述水龙头的喷水口,拍摄来自测距对象的反射光;
距离测量部,其以所述拍摄部拍摄的拍摄数据为基础,测量从所述拍摄部至测距对象的距离;
阈值设定部,其设定距离的阈值;
检测部,其在所述距离测量部测量的距离比所述阈值设定部设定的阈值短时,将该测距对象作为检测对象进行检测;以及
供水控制部,其以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检测对象为契机使所述水龙头喷水,并且以所述检测部没有检测到检测对象为契机使所述水龙头止水,
所述阈值设定部以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检测对象为契机,增大阈值的设定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水龙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在所述距离测量部测量的距离为所述阈值设定部设定的阈值以上时,设为没有检测到检测对象,
所述阈值设定部以所述检测部没有检测到检测对象为契机,缩小阈值的设定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水龙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阈值设定部
(1)在所述检测部没有检测到检测对象的期间内,设定第一阈值,
(2)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检测对象的期间内,设定比第一阈值大的第二阈值,
(3)如果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检测对象的期间内变为没有检测到,则在直到经过规定的期间为止的期间内,设定比第一阈值大且为第二阈值以下的第三阈值,
(4)在经过了规定的期间后,设定第一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水龙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阈值设定部
(1)在所述检测部没有检测到检测对象的期间内,设定第一阈值,
(2)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检测对象的期间内,设定比第一阈值大的第二阈值,
(3)如果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检测对象的期间内变为没有检测到,则边将阈值从第二阈值变更至第一阈值边进行设定。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水龙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阈值设定部将比从积存所述水龙头的喷水的洗涤盆的溢出边缘至所述喷水口的距离小的值设定为第一阈值,并且将比从所述溢出边缘至所述喷水口的距离大的值设定为第二阈值。
CN201480051918.7A 2013-09-30 2014-05-29 自动水龙头 Active CN1055560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05103A JP6169935B2 (ja) 2013-09-30 2013-09-30 自動水栓
JP2013-205103 2013-09-30
PCT/JP2014/002841 WO2015045215A1 (ja) 2013-09-30 2014-05-29 自動水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56041A true CN105556041A (zh) 2016-05-04
CN105556041B CN105556041B (zh) 2017-06-23

Family

ID=52742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1918.7A Active CN105556041B (zh) 2013-09-30 2014-05-29 自动水龙头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98846B2 (zh)
EP (1) EP3054057B1 (zh)
JP (1) JP6169935B2 (zh)
CN (1) CN105556041B (zh)
WO (1) WO201504521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1439A (zh) * 2018-03-30 2020-11-20 骊住株式会社 喷水控制装置、喷水控制系统以及喷水控制方法
CN111989443A (zh) * 2018-04-19 2020-11-24 骊住株式会社 喷水控制装置、喷水控制系统以及喷水控制方法
CN114929973A (zh) * 2019-12-19 2022-08-19 艾默生电气公司 可配置水龙头设备及其实施和操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92872B2 (ja) * 2015-05-11 2019-10-23 Toto株式会社 吐水装置
US10835912B2 (en) 2015-11-04 2020-11-17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Detector and spray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said detector
AU2016350486B2 (en) * 2015-11-04 2021-01-28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Drive device and spray device using said drive device
US10429067B2 (en) * 2016-11-30 2019-10-01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Dynamic multi-legs ejector for use in emergency flare gas recovery system
CN114224174B (zh) * 2021-11-25 2023-06-20 广东纯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净饮机自动停水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78A (zh) * 1993-12-20 1996-03-06 东陶机器株式会社 自动水龙头
JP2003147823A (ja) * 2001-11-16 2003-05-21 Inax Corp 自動水栓
JP2005207012A (ja) * 2004-01-20 2005-08-04 Seiko Precision Inc 自動水栓装置及び感知センサ
JP2011137289A (ja) * 2009-12-25 2011-07-14 Inax Corp 自動水栓
CN102261504A (zh) * 2010-05-25 2011-11-30 骊住株式会社 自动水龙头
CN202767187U (zh) * 2012-09-28 2013-03-06 成都市新津事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感应式水槽
US20130074938A1 (en) * 2011-09-26 2013-03-28 Jui-Chien Chen Faucet with a monitoring device and a monitoring method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04113B2 (en) * 2005-03-14 2012-01-31 Masco Corporation Of Indiana Position-sensing detector arrangement for controlling a faucet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78A (zh) * 1993-12-20 1996-03-06 东陶机器株式会社 自动水龙头
JP2003147823A (ja) * 2001-11-16 2003-05-21 Inax Corp 自動水栓
JP2005207012A (ja) * 2004-01-20 2005-08-04 Seiko Precision Inc 自動水栓装置及び感知センサ
JP2011137289A (ja) * 2009-12-25 2011-07-14 Inax Corp 自動水栓
CN102261504A (zh) * 2010-05-25 2011-11-30 骊住株式会社 自动水龙头
US20130074938A1 (en) * 2011-09-26 2013-03-28 Jui-Chien Chen Faucet with a monitoring device and a monitoring method thereof
CN202767187U (zh) * 2012-09-28 2013-03-06 成都市新津事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感应式水槽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1439A (zh) * 2018-03-30 2020-11-20 骊住株式会社 喷水控制装置、喷水控制系统以及喷水控制方法
CN111989443A (zh) * 2018-04-19 2020-11-24 骊住株式会社 喷水控制装置、喷水控制系统以及喷水控制方法
CN114929973A (zh) * 2019-12-19 2022-08-19 艾默生电气公司 可配置水龙头设备及其实施和操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45215A1 (ja) 2015-04-02
JP6169935B2 (ja) 2017-07-26
US20160201306A1 (en) 2016-07-14
EP3054057A4 (en) 2017-06-28
JP2015068120A (ja) 2015-04-13
EP3054057A1 (en) 2016-08-10
CN105556041B (zh) 2017-06-23
EP3054057B1 (en) 2020-05-06
US9598846B2 (en) 2017-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56041A (zh) 自动水龙头
CN104685383A (zh) 人体检测传感器以及自动水龙头
CN105229493B (zh) 人体检测传感器及自动水栓
CN107075845A (zh) 自动水龙头及厨房
KR101279103B1 (ko) 거리 측정 장치
US747243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when hands are under a faucet for lavatory applications
CN104871034B (zh) 人体检测传感器及自动龙头
JP2015511162A5 (zh)
CN103119475A (zh) 感测人体感应器及自动水龙头
US1002137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d depth sensing
JPWO2017183114A1 (ja) 距離画像生成装置および距離画像生成方法
US9664791B2 (en) Person-detecting sensor and automatic water faucet
CN105468035A (zh) 用于水龙头的出水控制方法及装置
US9459351B2 (en) Image system
KR102580304B1 (ko) 카메라 시스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정수기
KR20170065161A (ko) 카메라 시스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정수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물 공급 방법
EP3663801B1 (en) Time of flight sensor module,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determining distance information based on time of flight sensor data
CN108955519B (zh) 一种快递活物检测系统和方法
US11763475B2 (en) Dishwasher and method for acquiring three-dimensional image thereof
US2020020989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a faucet
JP5909170B2 (ja) 人体検知センサ及び自動水栓
CN106254730B (zh) 具有两个测光单元的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KR101602377B1 (ko) 3차원 형상 측정 방법
JP5909171B2 (ja) 人体検知センサ及び自動水栓
JP2021130916A (ja) 給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LIXIL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Lishu Group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2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Lishu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LIXIL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