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25811A - 门挡用地面侧构件和门挡 - Google Patents

门挡用地面侧构件和门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25811A
CN105525811A CN201510686569.2A CN201510686569A CN105525811A CN 105525811 A CN105525811 A CN 105525811A CN 201510686569 A CN201510686569 A CN 201510686569A CN 105525811 A CN105525811 A CN 1055258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tunnel
door
door shield
catching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865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25811B (zh
Inventor
尾苗则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waju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waju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wajun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waju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525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58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258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58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17/00Devices for holding wings open; Devices for limiting opening of wings or for holding wings open by a movable member extending between frame and wing; Braking devices, stops or buffers, combined therewith
    • E05C17/02Devices for holding wings open; Devices for limiting opening of wings or for holding wings open by a movable member extending between frame and wing; Braking devices, stops or buffers, combined therewith by mechanical means
    • E05C17/46Devices for holding wings open; Devices for limiting opening of wings or for holding wings open by a movable member extending between frame and wing; Braking devices, stops or buffers, combined therewith by mechanical means in which the wing or a member fixed thereon is engaged by a movable fastening member in a fixed position; in which a movable fastening member mounted on the wing engages a stationary mem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osing And Opening Devices For Wings, And Checks For Wing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门被打开并被保持的捕捉感、门被解除保持的释放感可靠地传递至操作者的门挡用地面侧构件以及一种使用了该门挡用地面侧构件的门挡。本发明提供一种门挡用地面侧构件以及一种包括该门挡用地面侧构件的门挡,该门挡用地面侧构件具有:第1路,其自销出入口到第1捕捉位置的入口为止,且向上倾斜;第2路,其自第1捕捉位置到销最终捕捉位置为止;第3路,其自销最终捕捉位置到第2捕捉位置的入口为止,且向上倾斜;以及第4路,其自第2捕捉位置到销出入口为止,第1路与第2路是门的捕捉工序中的路,第3路和第4路是门的释放工序中的路,第1路~第4路分别在俯视时呈弯曲状并且具有两侧壁,该门挡用地面侧构件在俯视时为心形。

Description

门挡用地面侧构件和门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利用开门和关门的操作对门侧构件的销(冲击销)进行捕捉和释放时、捕捉感和释放感可靠地传递至操作者的门挡用地面侧构件,以及一种使用了该门挡用地面侧构件的门挡。
背景技术
以往,在打开设于房屋的各房间的门时,作为防止向墙壁表面的撞击并且维持开门状态的部件,已知有一种安装在地面上的门挡。通常使用如下的结构,该结构包括:安装在地面上的门挡,其在避免撞击的墙壁的近前的地面设有环状的卡具,该卡具在与门相对的表面附设缓冲件;以及卡合构件,其为钩状,附设于门的大致顶端部,供该卡具卡挂。
近年来,提出了改进了的各种形态的门挡。在专利文献1的日本特开2000-45606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一种门挡:该门挡由门挡主体和卡定体构成,该门挡主体固定于地面,该卡定体固定于门并形成为能够与该门挡主体的上端部进行保持,在门挡主体和卡定体中的任一者配置有保持力调整部件。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日本特开2000-248808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一种门挡装置:其是在弹性材料制的门挡部并列设置门临时保持部而成,使该门临时保持部卡合于该门挡部,该门临时保持部是由磁体或者磁性材料制成的,用于对设于门的磁吸引部进行磁吸引。这些门挡均在仅通过开门操作来临时固定或者保持门挡主体和卡定体的方面较为有用。
在日本特开2005-344315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一种门挡,该门挡包括:门挡用地面侧构件,其是固定于地面的构件,该门挡用地面侧构件供安装于门侧的冲击销在开门操作下嵌入,从而将门维持在开放状态,其中,该门挡用地面侧构件在中央具有供冲击销嵌入的凹部,侧面的至少冲击销的轨道面为向内侧上升倾斜的倾斜面;以及冲击销,其是门侧构件,该冲击销在自然状态下被自重或者弹性力朝下方施力,且在外力的作用下上升。该门挡的可操作性、美观性、施工性、安全性以及耐久性较为优越。以往的门挡通过推(开)门来捕捉门,通过拉(关)门来释放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45606号公报(权利要求书、图1、图2)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48808号公报(权利要求书、图1)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344315(权利要求书、图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存在如下这样的问题:仅通过推(开)门这一个工序、拉(关)门这一个工序,无法将门被打开并被保持的捕捉感、门被解除保持的释放感可靠地传递至操作者。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被打开并被保持的捕捉感、门被解除保持的释放感可靠地传递至操作者的门挡用地面侧构件以及一种使用了该门挡用地面侧构件的门挡。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即,本发明解决了上述以往的课题,提供一种门挡用地面侧构件,其用于捕捉门侧的销,其特征在于,该门挡用地面侧构件具有:第1路,其自销出入口到第1捕捉位置的入口为止,且向上倾斜,该第1捕捉位置位于比销最终捕捉位置靠与销出入口所在侧相反的一侧的位置;第2路,其自该第1捕捉位置到该销最终捕捉位置为止;第3路,其自该销最终捕捉位置到第2捕捉位置的入口为止,且向上倾斜,该第2捕捉位置位于比该销最终捕捉位置靠与销出入口所在侧相反的一侧的位置;以及第4路,其自第2捕捉位置到销出入口为止,该第1路和该第2路与该第3路和该第4路以将该销出入口的中心与该销最终捕捉位置的中心连结起来的线为界,彼此位于相反侧,该第1路和该第2路是在门的捕捉工序中供销通过的路,该第3路和该第4路是在门的释放工序中供销通过的路,该第1路~该第4路分别俯视呈弯曲状并且具有两侧壁。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门挡用地面侧构件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门挡用地面侧构件,其特征在于,该门挡用地面侧构件的高度为10mm以下。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门挡用地面侧构件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门挡用地面侧构件,其特征在于,该销最终捕捉位置在俯视下位于该门挡用地面侧构件的大致中央。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门挡用地面侧构件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门挡用地面侧构件,其特征在于,由该第1路~该第4路所形成的俯视形状为心形。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门挡,其特征在于,该门挡包括:所述门挡用地面侧构件;以及门侧构件,其具有销,该销能够在水平方向上转动,该销被弹性力向下方施力,并在外力的作用下上升。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门挡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门挡,其特征在于,该销包括:主轴,其沿铅垂方向延伸;臂部,其自主轴的顶端弯曲而沿横向延伸;以及顶端销部,其自该臂部的顶端弯曲而向下方延伸。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门挡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门挡,其特征在于,在该门侧构件具有用于支承该销的固定侧支承部,在该销的上部具有销侧引导构件,该销侧引导构件形成有将该销定位于与该销出入口相对应的位置的定位用的凹状或者凸状的销侧卡定部,在该固定侧支承部形成有用于与该销侧卡定部卡定的凸状或者凹状的固定侧卡定部。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在开门的捕捉工序中,经过推门的操作和拉门的操作这两个工序,销被捕捉于销最终捕捉位置。另外,在拉门的释放工序中,经过推门的操作和拉门的操作这两个工序,销被自销最终捕捉位置释放并返回至原来的位置。因此,门被打开并被保持的捕捉感、门被解除保持的释放感可靠地传递至操作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门挡用地面侧构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门挡用地面侧构件的另一立体图。
图3是图1的门挡用地面侧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构成图1的门挡用地面侧构件的缓冲件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门侧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构成图5的门侧构件的主要零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构成图5的门侧构件的销侧引导构件的立体图。
图8是说明销侧引导构件与固定侧壳之间的卡定关系的图。
图9是图5的门侧构件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门挡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在捕捉工序中、顶端销位于销出入口的状态的图。
图12是表示在捕捉工序中、顶端销位于第1捕捉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13是表示在捕捉工序中、顶端销被捕捉了的状态的图。
图14是表示在释放工序中、顶端销位于第2捕捉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15是表示在释放工序中、顶端销完全被释放了的状态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1路
2:第2路
3:第3路
4:第4路
10A:树脂制的缓冲件
10B:缓冲件保持座
11:缓冲件的销出入口
14:销最终捕捉位置
15:外周壁
19a:缓冲件容纳部
19c:缓冲件保持座的销出入口
20:门侧构件
20A:固定侧支承构件
22:销
26:销侧引导构件
91:门
111、112:第1路的两壁
113、114:第2路的两壁
115、116:第3路的两壁
117、118:第4路的两壁
219:固定侧卡定部
221:销主轴
223:顶端销
261:销侧卡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门挡用地面侧构件(以下,也简称为“地面侧构件”。)。本说明书中,“向上”和“俯视点”指的是在将地面侧构件安装于地面的状态下的方向或者位置。地面侧构件10用于捕捉门侧的销(冲击销),并包括树脂制的缓冲件10A和缓冲件保持座10B。缓冲件保持座10B是在高度为10mm以下的扁平的大致半圆锥状体的表面部挖出缓冲件形状而成的。在缓冲件保持座10B的缓冲件容纳部19a的底部19b形成有用于将缓冲件保持座10B固定于地面的未图示的螺纹孔。另外,形成缓冲件容纳部19a的周壁的局部被切除而成为销出入口19c。当以彼此的销出入口19c、11对齐的方式将缓冲件10A嵌入于缓冲件保持座10B的缓冲件容纳部19a时,缓冲件10A的顶面与缓冲件保持座10B的顶面平齐。
缓冲件10A的俯视形状为心形,具有供顶端销223通过的第1路1、第2路2、第3路3以及第4路4。第1路1是自销出入口11到第1捕捉位置12的入口为止的向上倾斜的供顶端销223通过的通路。第1捕捉位置12位于比销最终捕捉位置14靠与销出入口所在侧相反侧的位置。销出入口11位于缓冲件10A的与门侧构件20的顶端销223的正常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以比顶端销223的宽度尺寸稍大的宽度尺寸对外周壁15进行切除而成,并且是使底板部的厚度尽量薄的部分。由此,易于使顶端销223进入。销出入口11与第1路1之间的分界501几乎没有高度差(图2和图3)。
在本例中,第1路1是俯视时朝向顺时针方向的稍微弯曲状(弧状)。通过使第1路1向上倾斜,能够将第1捕捉位置12设为深度较浅的凹坑形状。第1路1的路宽度比顶端销223的直径稍大,并且在路的两侧具有作为引导壁的两侧壁111、112。另外,顶端销223以主轴221为中心转动自如。由此,仅通过将门推入的操作,顶端销223就通过第1路1。第1捕捉位置12位于比销最终捕捉位置14稍微靠里侧(与销出入口11所在侧相反的一侧)的位置,能够实施捕捉工序中的返回工序(拉门的操作)。
第2路2是自第1捕捉位置12到销最终捕捉位置14为止的、供顶端销223通过的通路。销最终捕捉位置14是在俯视角度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位于大致中央、能容纳顶端销223的部位。另外,为了使顶端销223通过向关门的方向拉门而容纳于销最终捕捉位置14,在销最终捕捉位置14的销出入口侧形成止挡壁16。止挡壁16呈包围销最终捕捉位置14的销出入口侧的半周的形状。由此,即使强力地拉门,顶端销223也不脱离。销最终捕捉位置14的深度比第1捕捉位置12的深度深。因此,经过了第2路2的顶端销223落入到销最终捕捉位置14。第2路2的路宽度比顶端销223的直径稍大,并且具有作为引导壁的两侧壁113、114。由于第2路2比第1路1深,因此侧壁113的第1路1的端面成为壁。另外,侧壁114是缓冲件10A的外壁。另外,顶端销223以主轴221为中心转动自如。由此,通过向关门的方向拉门,顶端销223被两侧壁113、114引导而通过第2路2。在本例中,第2路2呈在俯视角度下朝向顺时针方向的轻微的弯曲状(弧状),几乎没有少许的向上倾斜或梯度。另外,第2路2的长度比第1路1的长度小。由此,在捕捉工序中,拉门的操作比推门的操作短,能够使操作者识别推门的操作与拉门的操作的差异。在图4中,第1路1和第2路2以将销出入口11的中心与销最终捕捉位置14的中心连结起来的线为界位于下方侧,成为在门的捕捉工序中供销通过的路。
第3路3是自销最终捕捉位置14到第2捕捉位置13的入口为止的向上倾斜的、供顶端销223通过的通路。第2捕捉位置13位于比销最终捕捉位置14靠与销出入口所在侧相反侧的位置。在本例中,第3路3是俯视时朝向顺时针方向的稍微弯曲状(弧状)。通过使第3路3稍微向上倾斜,能够将第2捕捉位置13设为深度较浅的凹坑形状。第3路3的向上倾斜梯度与第1路1的倾斜梯度相同为佳。第3路3的路宽度比顶端销223的直径稍大,并且具有作为引导壁的两侧壁115、116。侧壁115是缓冲件10A的外壁,侧壁116是止挡壁116。由此,在释放工序中,仅通过推门的操作,顶端销223就被两侧壁115、116引导而通过第3路3。另外,第3路3的长度比第4路4的长度小。由此,在释放工序中,推门的操作比拉门的操作短,能够使操作者识别拉门的操作与推门的操作的差异。另外,第2捕捉位置13位于比销最终捕捉位置14稍微靠里侧(与销出入口11所在侧相反的一侧)的位置,能够实施释放工序中的返回工序(向关门的方向拉门的操作)。销最终捕捉位置14与第3路3之间的分界502几乎没有高度差(图2和图3)。
第4路4是自第2捕捉位置13到销出入口11为止的、供顶端销223通过的通路。在本例中,第4路4呈在俯视角度下朝向顺时针方向的稍微弯曲状(弧状),几乎没有少许的向上倾斜或梯度。由此,能够使销出入口11相对于第4路4成为凹坑。第4路4与第1路1大致长度相同,第4路4的路宽度比顶端销223的直径稍大,并且具有作为引导壁的两侧壁117、118。侧壁117是止挡壁116,侧壁118是缓冲件10A的外壁。由此,仅通过拉门的操作,顶端销223被两侧壁117、118引导而通过第4路4。销出入口11自第4路4凹陷。即,第4路4的最终端成为销出入口11的壁44(参照图1)。因此,在捕捉工序的推入门的工序中,顶端销223不进入到第4路4。第3路3和第4路4以将销出入口11的中心与销最终捕捉位置14的中心连结起来的线为界位于与第1路1和第2路2所在侧相反的一侧(在图4中,上方侧),成为在门的释放工序中供销通过的路。即,第1路1和第2路2、与第3路3和第4路4以将销出入口11的中心与销最终捕捉位置14的中心连结起来的线为界,互相位于相反侧。
本发明的门挡50包括地面侧构件10和门侧构件20。参照图5~图9说明门侧构件20。门侧构件20具有销22,该销22的顶端销223能够在水平方向上转动,且该销22在弹性力的作用下被朝下方施力而在外力的作用下上升。销22包括:主轴221,其沿铅垂方向延伸;臂部222,其自主轴221的顶端弯曲而沿横向延伸;以及顶端销223,其自臂部222的顶端弯曲而朝下方延伸。如此,通过使顶端销部223相对于主轴221的位置在俯视时偏心,能够使顶端销部223以主轴221为中心在水平方向上转动。另外,若进行如下这样的设定,即:使顶端销223的顶端不与地面接触、而与销出入口11的底面相接触,则当开门时顶端销223的顶端进入销出入口11,之后,利用对门进行推拉的操作,顶端销223能够在按压第1路1~第4路4的底面的同时以画出心形形状的方式移动。
门侧构件20具有:销22;弹簧构件24,其对销22朝下方施力;固定侧支承部20A,其用于支承销22;以及壳20B,其用于覆盖除顶端销223之外的固定侧支承部20A的部分。固定侧支承部20A具有:圆筒部211,其内部容纳与销22相关的构成零件;上部凸缘212,其用于堵塞圆筒部211的上端,在中央具有开口215;下部凸缘213,其用于堵塞圆筒部211的下端,在中央具有开口;以及背板部214,其固定于门表面。上部凸缘212的开口215切割有供止动螺钉23螺纹接合的内螺纹,该止动螺钉23用于对线圈弹簧24的上端进行固定,下部凸缘213的开口216成为供销22的主轴221通过的开口。
固定侧支承部20A是固定于门表面的构件,在圆筒部211的下方内周面并且是地面侧构件10侧的中央形成有与销侧卡定部261卡定的山形状的突起(凸状)219(参照图8)。另外,在固定侧支承部20A的圆筒部211的下方内周面,在与地面侧构件10所在侧相反侧的中央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状的止挡部217(参照图8)。山形状的突起219同销侧的与山形形状相对应的凹状的缺口部261卡定,例如,在释放工序的最后,顶端销223从销出入口111出来了之后,销22产生轻微的横向振动,但形成突起的山的一侧的表面与形成缺口的山的一侧的表面相抵接,并且,销22被弹簧向下方施力,因此销22的横向振动被纠正,销22返回至正面位置。当销22转动时,板状的止挡部217通过与销侧引导构件26的半圆筒部的侧端面262接触而限制转动。在本例中,顶端销223以主轴221为中心转动180°程度,而不转动180°程度以上。即,将顶端销223的转动抑制在地面侧构件10侧的180°的理由如下所述。例如在捕捉工序的初始阶段,即使销顶端223进入销出入口11之前,由于小孩儿的脚等的障碍物而使销顶端223自中心转动了90°,只要在该状态下继续爬上地面侧构件10即可。此时,即使顶端销223不经由销出入口11,爬上并进入第1路1或者第3路3,只要通过在此之后的操作来推门或者使门返回,在该状态下,顶端销223也进入最终捕捉位置14或者返回至销出入口11。
在固定侧支承部20A,销22和销侧引导构件26被弹簧向下方施力,并且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被支承。销22和销侧引导构件26利用螺钉25一体化。将销22和销侧引导构件26在固定侧支承部20A内一体化的理由如下,由于销22的臂部222的最小长度比上部凸缘212的开口215的直径和下部凸缘213的开口216的直径大,并且销侧引导构件26的径向的最小长度比下部凸缘213的开口216的直径大,因此在固定侧支承部20A外一体化了之后无法安装于固定侧支承部20A内。销侧引导构件26是图6和图7所示的构造,圆筒构件26A的下方且是后方侧被切除,由此,在圆筒构件26A的下方,圆周方向上的180°程度的部分成为部分圆筒体,形成周向上的端面262。在销22以主轴为中心转动时,该端面262通过抵接于固定侧支承部20A的止挡部217来防止销22振动过度(转动过度)。在圆筒构件26A的上部形成有较短圆筒突起26B,该较短圆筒突起26B形成有螺钉孔263。另外,较短圆筒突起26B支承螺旋弹簧24的一端。附图标记27是O型密封圈。
说明将销22类安装于固定侧支承部20A的方法。使销22位于固定侧支承部20A的下方,并使主轴221自下部凸缘213的开口216进入。接下来,使销侧引导构件26位于固定侧支承部20A的上方,并自上部凸缘212的开口215落入。此外,销侧引导构件26的最大外径比上部凸缘212的开口215的直径小。销22与销侧引导构件26以将销22的定位卡定部225和销侧引导构件26的定位卡定部263进行卡定的方式成为一体化。接着,使螺钉25自上部凸缘212的开口215进入,拧入螺钉25直到到达销侧引导构件26的螺钉孔263和销22的螺钉孔224。由此,能够在固定侧支承部20A内,使销22和销侧引导构件26一体化。销22与销侧引导构件26的一体化部件在固定侧支承部20A内自然落下,销侧引导构件26的下端264与固定侧支承部20A的下部凸缘213的上表面接触,载置于下部凸缘213上。然后,若使销侧引导构件26的销侧卡定部261卡定于固定侧支承部20A的山形状的突起219,则顶端销223来到与地面侧构件10的销出入口11相对应的位置(准备位置)。接着,使螺旋弹簧24自上部凸缘212的开口215进入,并利用止动螺钉23进行固定。由此,若在销22和销侧引导构件26的一体化部件被弹簧向下方施力的同时横向的外力作用于顶端销223,则销22和销侧引导构件26的一体化部件能够自由地转动直到预定的角度。若在将销22类安装于固定侧支承部20A之后安装罩20B,接着将固定侧支承部20A安装于门表面,则门侧构件20的安装结束(图9)。
接下来,说明门挡50的使用方法。在门挡50的使用方法中包括:捕捉工序,其用于保持开门,且在该捕捉工序中,销22卡定于地面侧构件10;以及释放工序,在该释放工序中,解除被捕捉于地面侧构件10的销22的卡定来关门。接下来,参照图10~图13说明捕捉工序。在图10~图13中,对与图1~图9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主要说明不同点。捕捉工序首先通过开门的操作开始(图10)。此时,顶端销223向销出入口11前进。此时,即使少许外力作用于销22而顶端销223稍微横向振动,固定侧支承部20A的山形状的突起219与销侧引导构件26的销侧卡定部261的卡定也能够复原,维持原来的卡定。接着,顶端销22进入销出入口11(图11)。
接着,进一步门91被推向地面侧构件10侧。此时,顶端销223不在存在最终端的壁44的第4路4中前进,而在第1路1中前进。第1路1的通路的两侧成为引导壁111、112,并且顶端销223以主轴221为中心转动自如,并且即使进一步上升倾斜,销22也能够克服弹簧24的弹簧施力而上升,从而顶端销223在第1路1中顺利地前进,到达第1捕捉位置12(图12)。此时,第1捕捉位置12相对于第1路1成为凹坑,并且通过弹簧施力,喀擦这样的声音或者触感被传递至操作者。接着,向关门91的方向拉门91。自第2路2到第1捕捉位置12几乎没有高度差,通过拉门91,顶端销22进入第2路2。第2路2的通路的两侧成为引导壁113、114,并且顶端销223以主轴221为中心转动自如,因此顶端销223在第2路2中顺利地前进,并到达最终捕捉位置14(图13)。此时,最终捕捉位置14相对于第2路2成为凹坑,并且通过弹簧施力,喀擦这样的声音或者触感传递至操作者。如此,捕捉工序通过进行推门的操作和拉门的操作这两个操作而结束。
接下来,参照图14~图15说明释放工序。在图14~图15中,对与图10~图13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主要说明不同点。释放工序自顶端销223嵌于最终捕捉位置14的状态开始。首先推门91。此时,自最终捕捉位置14到第3路3几乎不存在高度差。另外,由于第2路2的最终端成为壁面,因此顶端销223不在第2路2中前进,而在第3路3中前进。第3路3的通路的两侧成为引导壁115、116,并且顶端销223以主轴221为中心转动自如,顶端销223在第3路3中顺利地前进,并到达第2捕捉位置13(图14)。此时,第2捕捉位置13相对于第3路3成为凹坑,并且通过弹簧施力,喀擦这样的声音或者触感被传递至操作者。接着,进行拉门91的操作。由于第3路3的最终端成为壁面,因此顶端销223不在第3路3中前进,而在第4路4中前进。另外,自第4路4到第2捕捉位置13几乎没有高度差,通过拉门91,顶端销22进入第4路4。第4路4的通路的两侧成为引导壁117、118,并且顶端销223以主轴221为中心转动自如,因此顶端销223在第4路4中顺利地前进,到达销出入口11,最终自销出入口11向外脱离(图15)。如此,与捕捉工序同样地,释放工序通过进行推门91的操作和拉门91的操作这两个操作而结束。
接下来,说明门挡50的另一使用方法。例如,在顶端销223进入销出入口11之前碰到障碍物,销侧引导构件26与固定侧支承部20A的止挡部217接触,顶端销223较大程度地(例如,自正常位置转动90°)偏心了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该状态下进入到捕捉工序。即,以使顶端销223与地面侧构件10的缓冲件保持座10B的外壁相碰撞的方式推入顶端销223。此时,由于存在固定侧支承部20A的止挡部217,因此销22不进一步转动。因此,顶端销223越过缓冲件保持座10B的外壁而进入第1路1或者第4路4。接着,若进行推门91或者拉门91的操作,则顶端销223进入到销出入口11或者最终捕捉位置14,从而结束捕捉工序或者结束释放工序。此外,在本例中,设想了这样的越过外壁的操作,而使缓冲件保持座10B的前方部的外壁的倾斜比后方部的外壁的倾斜缓和。
本发明的地面侧构件和门挡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能够采用各种变形。在门侧构件20中,销22和销侧引导构件26不限于如上述那样通过螺钉固定来将各个构件一体化,也可以从开始就是一体的。此时,为了能够自上方插入到固定侧支承部20A内,只要将固定侧支承部20A的上方凸缘212的开口215变大即可。另外,在门侧构件20中,销侧引导构件26的销侧卡定部261、固定侧支承部20A的止挡部217也可以省略。在该情况下,虽然顶端销223以主轴221为中心转动360°,或者无法将顶端销223的少许横向振动自动复原,但顶端销223的位置通过手动进行修正即可。即使是这样的变形例,也能够产生与实施方式例相同的效果。另外,在圆筒构件26A的下方,圆周方向上的180°程度的部分成为部分圆筒体,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圆周方向上的120°以上且小于180°的部分圆筒体。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采用本发明,在开门的捕捉工序和关门的释放工序中,都进行推门的操作和拉门的操作,并且此时顶端销喀擦地嵌于第1捕捉位置、第2捕捉位置或者最终捕捉位置,因此门被打开并被保持的捕捉感、门被解除保持的释放感可靠地传递至操作者。

Claims (7)

1.一种门挡用地面侧构件,其用于捕捉门侧的销,其特征在于,
该门挡用地面侧构件具有:
第1路,其自销出入口到第1捕捉位置的入口为止,且向上倾斜,该第1捕捉位置位于比销最终捕捉位置靠与销出入口所在侧相反的一侧的位置;
第2路,其自该第1捕捉位置到该销最终捕捉位置为止;
第3路,其自该销最终捕捉位置到第2捕捉位置的入口为止,且向上倾斜,该第2捕捉位置位于比该销最终捕捉位置靠与销出入口所在侧相反的一侧的位置;以及
第4路,其自第2捕捉位置到销出入口为止,
该第1路和该第2路与该第3路和该第4路以将该销出入口的中心与该销最终捕捉位置的中心连结起来的线为界,彼此位于相反侧,
该第1路和该第2路是在门的捕捉工序中供销通过的路,
该第3路和该第4路是在门的释放工序中供销通过的路,
该第1路~该第4路分别俯视呈弯曲状并且具有两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挡用地面侧构件,其特征在于,
该门挡用地面侧构件的高度为10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挡用地面侧构件,其特征在于,
该销最终捕捉位置在俯视下位于该门挡用地面侧构件的大致中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门挡用地面侧构件,其特征在于,
由该第1路~该第4路所形成的俯视形状为心形。
5.一种门挡,其特征在于,
该门挡包括:
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门挡用地面侧构件;以及
门侧构件,其具有销,该销能够在水平方向上转动,且该销被弹性力向下方施力并在外力的作用下上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挡,其特征在于,
该销包括:
主轴,其沿铅垂方向延伸;
臂部,其自主轴的顶端弯曲而沿横向延伸;以及
顶端销部,其自该臂部的顶端弯曲而向下方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门挡,其特征在于,
在该门侧构件具有用于支承该销的固定侧支承部,在该销的上部具有销侧引导构件,该销侧引导构件形成有将该销定位于与该销出入口相对应的位置的定位用的凹状或者凸状的销侧卡定部,在该固定侧支承部形成有用于与该销侧卡定部卡定的凸状或者凹状的固定侧卡定部。
CN201510686569.2A 2014-10-21 2015-10-21 门挡用地面侧构件和门挡 Active CN1055258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14661 2014-10-21
JP2014-214661 2014-10-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25811A true CN105525811A (zh) 2016-04-27
CN105525811B CN105525811B (zh) 2018-06-29

Family

ID=55768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86569.2A Active CN105525811B (zh) 2014-10-21 2015-10-21 门挡用地面侧构件和门挡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611515B2 (zh)
KR (1) KR102430852B1 (zh)
CN (1) CN105525811B (zh)
TW (1) TWI67845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65257A1 (en) * 2014-04-01 2016-09-15 Mitsubishi Steel Mfg, Co., Ltd. Locking member, door stop, and rod locking syste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011267A1 (de) * 2017-12-07 2019-06-13 Thorsten Russ Sicher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Tü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44315A (ja) * 2004-06-01 2005-12-15 Kawajun Co Ltd 戸当たり用床側部材及び戸当り
CN102182372A (zh) * 2011-03-22 2011-09-14 太田益大 门挡
JP5382422B2 (ja) * 2009-02-26 2014-01-08 株式会社ユニオン ドア保持部材及びドア保持装置
JP2014194144A (ja) * 2013-03-01 2014-10-09 Mitsubishi Steel Mfg Co Ltd 戸当たり及びロッド係止機構及びロッド機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33723Y2 (zh) * 1972-05-01 1977-08-01
JPS5926062Y2 (ja) * 1981-05-14 1984-07-30 東京マグネツト応用製品株式会社 扉の開閉ロック装置
JP2683717B2 (ja) * 1994-02-07 1997-12-03 博 橘▲高▼ 閉じ方向への自動回動機能を備えた蝶番
JPH10252336A (ja) * 1997-03-11 1998-09-22 Osaka Kanagu Kk 戸当り
JP2000045606A (ja) 1998-07-29 2000-02-15 Osaka Kanagu Kk 戸当たり
JP2000248808A (ja) 1999-02-26 2000-09-1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戸当たり装置
JP3814517B2 (ja) * 2001-11-01 2006-08-30 株式会社ニフコ オルタネート式ロック装置
JP4960077B2 (ja) * 2006-12-20 2012-06-27 株式会社 ニッショー 戸当り装置の扉用器具及び戸当り装置
JP5096935B2 (ja) * 2008-01-15 2012-12-12 株式会社中西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戸当り
JP2010040327A (ja) * 2008-08-05 2010-02-18 Alps Electric Co Ltd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5960975B2 (ja) * 2011-12-01 2016-08-02 下西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ラッチ
JP6078318B2 (ja) * 2012-09-14 2017-02-08 株式会社ベスト 戸当り
TWM479971U (zh) * 2013-12-18 2014-06-11 Ming-Hsing Tien 伸縮柱定位式門擋裝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44315A (ja) * 2004-06-01 2005-12-15 Kawajun Co Ltd 戸当たり用床側部材及び戸当り
JP5382422B2 (ja) * 2009-02-26 2014-01-08 株式会社ユニオン ドア保持部材及びドア保持装置
CN102182372A (zh) * 2011-03-22 2011-09-14 太田益大 门挡
JP2014194144A (ja) * 2013-03-01 2014-10-09 Mitsubishi Steel Mfg Co Ltd 戸当たり及びロッド係止機構及びロッド機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65257A1 (en) * 2014-04-01 2016-09-15 Mitsubishi Steel Mfg, Co., Ltd. Locking member, door stop, and rod locking system
US9598885B2 (en) * 2014-04-01 2017-03-21 Mitsubishi Steel Mfg. Co., Ltd. Locking member, door stop, and rod locking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79797A (ja) 2016-05-16
KR102430852B1 (ko) 2022-08-09
TWI678457B (zh) 2019-12-01
JP6611515B2 (ja) 2019-11-27
TW201621135A (zh) 2016-06-16
CN105525811B (zh) 2018-06-29
KR20160046720A (ko) 2016-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25811A (zh) 门挡用地面侧构件和门挡
CN102681429B (zh) 报时钟表的闹钟报时机构的报时机构单元和驱动机构
CN106088849A (zh) 一种转舌锁
US20140053621A1 (en) Hybrid lock cylinder
CN102681426B (zh) 钟表机构的持续时间限制机构
JP2014138690A (ja) 巻き爪矯正具
CN100527542C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104847199B (zh) 盒闭锁组件
US9901089B2 (en) Animal trap
CN105431042B (zh) 用于捕捉动物、特别是鼠科的诱捕器
EP1353028A1 (en) Safety lock with dual control of the latch and antipanic function
US7770260B2 (en) Device for blocking an articulation axis in the housing of a crown member, such as a grid or a buffer, in a road porthole
DE102015108395A1 (de) Halteelement für eine Fahrzeughaube
CN206753242U (zh) 一种由叶片变码实现锁芯abc升级的结构
AU2012203951B2 (en) A socket with a shutter
CN104975760A (zh) 自动隐芯防盗锁具
CN204876842U (zh) 一种自动隐芯防盗锁具
CN102570184B (zh) 卡连接器
CN204876832U (zh) 一种防盗锁具的回位离合拨片结构组件导向槽两侧的突起
CN105098480B (zh) 杆式连接器
US2247632A (en) Animal trap
CN205531820U (zh) 一种公共租赁自行车车锁
CN204960620U (zh) 一种室门制动插销
RU2641803C1 (ru) Элеватор корпусной
CN104989176A (zh) 防盗锁具的回位离合拨片结构组件导向槽两侧的突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