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18929A - 电池组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组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18929A
CN105518929A CN201480048689.3A CN201480048689A CN105518929A CN 105518929 A CN105518929 A CN 105518929A CN 201480048689 A CN201480048689 A CN 201480048689A CN 105518929 A CN105518929 A CN 1055189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battery module
battery
thermistor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868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18929B (zh
Inventor
井口礼树
桥本浩明
佐伯正义
齐藤弘明
清田茂之
田中良幸
岩田弘志
星浩
小泷彰
山地那由他
吉田敏之
吉川生
芳贺武志
Original Assignee
Nissan Motor Co Ltd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an Motor Co Ltd,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Nissan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518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89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189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89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10/4257Smart batterie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side the housing of the cells or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8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f two or more battery modu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6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coo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2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6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reversible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e.g. NTC, PTC or bimetal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of the internal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the cells, e.g. by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3Gases with forced flow, e.g. by blow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6Means within the gas flow to guide the flow around one or more cells, e.g. manifolds, baffles or other b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3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40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54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related to batteries
    • B60L2240/545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algorithms, flow charts, software detail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4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10/643Cylindrical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8Systems for data transfer from batteries, e.g. transfer of battery parameters to a controller, data transferred between battery controller and main controll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Abstract

将温度传感器的设置数量抑制为最小限度,同时进行电池温度控制、电池输入输出控制、电池模块的孔眼堵塞诊断。将由多个电池罐(31a)构成的电池模块(31)、(32)、(33)以具有冷却通路的方式设定在电池组壳体(1)的内部空间中,利用在冷却通路中流动的冷却风对电池模块(31)、(32)、(33)进行冷却。在该电池组冷却系统中,将冷却通路构成为具有冷却风导入通路(51)、冷却风排出通路(71)、以及配置为并列地将冷却风导入通路(51)和冷却风排出通路(71)相连的冷却分支通路(61)、(62)、(63)。在冷却分支通路(61)、(62)、(63)上分别设定电池模块(31)、(32)、(33)。在多个电池模块(31)、(32)、(33)中,在一个第2电池模块(32)中的上游位置处和下游位置处分别设置第2热敏电阻(12L)、(12h)。

Description

电池组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在电池组壳体的内部空间所具有的冷却通路中流动的冷却风对电池模块进行冷却的电池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具有:电池组,其对多个电池进行收纳;高效导热部件,其在制冷时达到最低温度的电池组内的位置和制冷时达到最高温度的电池组内的位置之间配置;以及温度测定单元,其对该高效导热部件的温度进行测定。而且,已知基于温度测定单元的温度测定结果而将电池组内的温度控制在最佳温度范围内的电池组的温度控制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303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当前的电池组的温度控制装置中,将在冷却通路中设置的热敏电阻作为对高效导热部件的温度进行测定的温度测定单元。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能够对电池组整体的温度进行测定,但无法对每一个冷却通路的温度分布进行检测,还无法对阻碍冷却风的流动的孔眼堵塞进行检测。另一方面,存在如下问题,即,为了能够对冷却通路的温度分布、孔眼堵塞进行检测,针对每一个冷却通路都需要多个热敏电阻,从而热敏电阻的设置数量增大。
本发明就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将温度传感器的设置数量抑制为最小限度,又能进行电池温度控制、电池输入输出控制、电池模块的孔眼堵塞诊断的电池组冷却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将由多个电池构成的电池模块以具有冷却通路的方式设定在电池组壳体的内部空间中,利用在所述冷却通路中流动的冷却风对所述电池模块进行冷却。
在该电池组冷却系统中,将所述冷却通路构成为具有冷却风导入通路、冷却风排出通路、以及配置为并列地将所述冷却风导入通路和所述冷却风排出通路相连的多个冷却分支通路。
在所述多个冷却分支通路上分别设定所述电池模块。
在所述多个电池模块中,在一个电池模块中的上游位置处和下游位置处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
发明的效果
因此,在配置为并列地将冷却风导入通路和冷却风排出通路相连的多个冷却分支通路上分别设定电池模块。而且,在多个电池模块中,在一个电池模块中的上游位置处和下游位置处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
即,从在开始进行冷却风的导入的电池模块中的上游位置处所设置的温度传感器获得最低温区域温度信息,从在将夺取热之后的冷却风排出的电池模块中的下游位置处所设置的温度传感器获得最高温区域温度信息。因此,能够利用最高温区域温度信息进行电池温度控制,能够利用最低温区域温度信息和最高温区域温度信息进行电池输入输出控制,并能够利用最高温区域温度与最低温区域温度的温度差信息进行电池模块的孔眼堵塞诊断。
其结果,既能将温度传感器的设置数量抑制为最小限度,又能进行电池温度控制、电池输入输出控制、电池模块的孔眼堵塞诊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搭载有电池组的混合动力车中应用的实施例1的电池组冷却系统的整体系统图。
图2是表示在实施例1的电池组冷却系统中设定于电池组壳体内的电池模块的斜视图。
图3是表示在实施例1的电池组冷却系统中设定于电池组壳体内的电池模块中的冷却风的流动方向与温度的关系的电池罐斜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电池组冷却系统的由混合控制模块(HCM)执行的风扇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电池组冷却系统的由锂离子电池控制器(LBC)以及混合控制模块(HCM)执行的电池输入输出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容许输入输出相对于电池温度的关系的容许输入输出特性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电池组冷却系统的由混合控制模块(HCM)执行的诊断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由锂离子电池控制器(LBC)直接执行风扇控制处理的其他例子、且表示电池组冷却系统的整体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例1对实现本发明的电池组冷却系统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首先,对结构进行说明。
将实施例1的电池组冷却系统的结构分为[整体系统结构]、[风扇控制结构]、[电池输入输出控制结构]、[诊断处理结构]而进行说明。
[整体系统结构]
图1表示在搭载有电池组的混合动力车中应用的实施例1的电池组冷却系统,图2及图3表示电池模块的结构及温度变化。下面,基于图1~图3对整体系统结构进行说明。
所述电池组冷却系统是将由多个电池构成的电池模块以具有冷却通路的方式设定在电池组壳体的内部空间中,并利用在冷却通路中流动的冷却风对电池模块进行冷却的系统。作为电池组BP的结构,如图1所示,具备电池组壳体1、第1分隔壁21、第2分隔壁22、第3分隔壁23、第1电池模块31、第2电池模块32以及第3电池模块33。
所述电池组BP是作为附图外的行驶用的电动机/发电机的电源而搭载的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电池组壳体1由相互接合的下壳体和上壳体构成,利用第1分隔壁21、第2分隔壁22以及第3分隔壁23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划分成4个室。
所述第1电池模块31、第2电池模块32以及第3电池模块33在电池组壳体1的内部划分成的4个室中的3个室内分别配置有一个模块。而且,在剩余的1个室内配置有:接线盒8(J/B),其将进行强电系统的供给/切断/分配的继电器电路集中到一起;以及锂离子电池控制器9(LBC),其对电池充电容量(电池SOC)、电池温度等进行监视。
作为所述电池模块31、32、33的冷却结构,如图1所示,具备冷却风扇4、冷却风导入管道5、冷却分支通路6以及冷却风排出管道7。
所述冷却通路构成为具有冷却风导入通路51、冷却风排出通路71、以及配置为并列地将冷却风导入通路51和冷却风排出通路71相连的3个分支通路即第1冷却分支通路61、第2冷却分支通路62、第3冷却分支通路63。
所述冷却风扇4将来自一端在车室内开口的吸入管道41的车室内空气(冷却空气)向冷却风导入管道5排出。
所述冷却风导入管道5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为筒状,并在电池组壳体1的长边侧面上被固定。由该冷却风导入管道5的管道内空间形成冷却风导入通路51,冷却风导入通路51与冷却分支通路6(第1冷却分支通路61、第2冷却分支通路62以及第3冷却分支通路63)的各入口连通。
所述冷却分支通路6由第1冷却分支通路61、第2冷却分支通路62以及第3冷却分支通路63这3个分支通路构成。
所述第1冷却分支通路61在从冷却风流动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并列配置的3个分支通路中配置于最上游侧的位置,在该第1冷却分支通路61上设定第1电池模块31。
所述第2冷却分支通路62在从冷却风流动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并列配置的3个分支通路中配置于中间位置,在该第2冷却分支通路62上设定第2电池模块32。
所述第3冷却分支通路63在从冷却风流动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并列配置的3个分支通路中配置于最下游侧的位置,在该第3冷却分支通路63上设定第3电池模块33。
所述冷却风排出管道7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为筒状,并在与冷却风导入管道5相对的电池组壳体1的长边侧面上被固定。由该冷却风导入管道5的管道内空间形成冷却风排出通路71,冷却风排出通路71与冷却分支通路6(第1冷却分支通路61、第2冷却分支通路62以及第3冷却分支通路63)的各出口连通。来自该冷却风排出管道7的冷却后的冷却风被向车外排出。
所述各电池模块31、32、33使用相同结构的模块,作为代表,利用图2对第1电池模块31的结构进行说明。将7个圆筒状的电池罐31a设为罐轴相互平行排列的第1电池罐列31b和第2电池罐列31c。而且,以如下方式构成,即,使第2电池罐列31c相对于第1电池罐列31b以使得罐轴间隔错开半个间距的方式重合为两层,并且在彼此相邻的罐主体之间确保冷风通过间隙t(例如几mm)的状态下利用模块保持件31d进行保持。此时,在模块保持件31d和电池罐31a之间也确保冷风通过间隙t。因此,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在相对于电池罐31a的罐轴正交的方向上导入的冷却风一边描绘出沿电池罐31a的罐主体的表面穿过的流线一边流动。
对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向所述各电池模块31、32、33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作为利用相对于温度变化的电阻变化对温度进行测量的热敏电阻,具备第1热敏电阻11h(第1最高温度传感器)、第2热敏电阻12L(第2最低温度传感器)、第2热敏电阻12h(第2最高温度传感器)以及第3热敏电阻13L(第3最低温度传感器)这4个热敏电阻。
所述第1热敏电阻11h在成为电池组整体中温度最高的区域的第1电池模块31的下游位置处设置。该第1热敏电阻11h安装于在第1电池模块31的下游侧的最靠端部的位置处所配置的电池罐的罐底面上。这里,对第1电池模块31的下游位置成为电池组整体中温度最高的区域的理由进行说明。根据冷却风导入管道5的形状,朝向距冷却风扇4最近一侧的第1电池模块31的冷却风量小,与此相应地,在3个电池模块中对第1电池模块31的冷却效果降低。
所述第2热敏电阻12L在第2电池模块32中温度最低的上游位置处设置,所述第2热敏电阻12h在第2电池模块32中温度最高的下游位置处设置。该第2热敏电阻12L、12h分别安装于在第2电池模块32的两端位置处所配置的电池罐的罐底面上。这里,对将第2热敏电阻12L和第2热敏电阻12h分开配置于第2电池模块32的两端位置处的理由进行说明。在利用沿一个方向流动的冷却风对电池模块进行冷却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利用从冷却风扇4排出的低温的冷却风进行冷却的上游位置的电池罐的温度变为第2电池模块32中最低的温度。与此相对,利用从冷却风所通过的多个电池罐夺取热而变为高温的冷却风进行冷却的下游位置的电池罐的温度变为第2电池模块32中最高的温度。
所述第3热敏电阻13L在成为电池组整体中温度最低的区域的第3电池模块33的上游位置处设置。该第3热敏电阻13L安装于在第3电池模块33的上游侧的最靠端部的位置所配置的电池罐的罐底面上。这里,对第3电池模块33的上游位置成为电池组整体中温度最低的区域的理由进行说明。根据冷却风导入管道5的形状,朝向距冷却风扇4最远一侧的第3电池模块33的冷却风量大,与此相应地,在3个电池模块中对第3电池模块33的冷却效果提高。
对利用来自所述第1热敏电阻11h、第2热敏电阻12L、第2热敏电阻12h、第3热敏电阻13L的温度信息的控制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
所述锂离子电池控制器9通过CAN通信线等而与混合控制模块14(HCM)连接。该混合控制模块14中输入有来自锂离子电池控制器9的信息、车速信息、发动机ON/OFF信息等。而且,进行根据针对风扇驱动电路15的风扇驱动指示的风扇控制(电池温度控制)、根据针对电动机控制器16(MC)的上限扭矩指示的电池输入输出控制、电池模块的孔眼堵塞诊断等的诊断处理。下面,对风扇控制、电池输入输出控制、诊断处理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风扇控制结构]
图4表示由混合控制模块14(HCM)执行的风扇控制处理的流程。下面,基于图4对表示控制电池冷却风量的风扇控制部的结构的各步骤进行说明。
在步骤S1中,判断点火开关是否为ON。在YES(IGNON)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及步骤S5,在NO(IGNOFF)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1的判断。
在步骤S2中,在步骤S1或步骤S12中判断为IGNON之后,接着读入来自第1热敏电阻11h、第2热敏电阻12L、第2热敏电阻12h、第3热敏电阻13L的热敏电阻温度Th1、TL2、Th2、TL3,并进入步骤S3。
在步骤S3中,在步骤S2中读入热敏电阻温度Th1、TL2、Th2、TL3之后,接着读入表示FAN速度相对于热敏电阻温度的关系的电池FAN速度对应图,并进入步骤S4。
这里,在电池FAN速度对应图中,设定为从FAN速度=0(风扇停止)至FAN速度=6(风扇最大速度)为止的阶梯式的FAN速度中选择确保电池性能的FAN速度。例如,设为热敏电阻温度越高则FAN速度越高。
在步骤S4中,在步骤S3中读入电池FAN速度对应图之后,接着利用电池组整体中最高的热敏电阻温度Th1和电池FAN速度对应图而对电池要求FAN速度进行运算,并进入步骤S8。
在步骤S5中,在步骤S1或步骤S12中判断为IGNON之后,接着读入车速和ENGON/OFF,并进入步骤S6。
在步骤S6中,在步骤S5中读入车速和ENGON/OFF之后,接着读入表示FAN速度相对于车速和ENGON/OFF的关系的声振FAN速度对应图,并进入步骤S7。
这里,在声振FAN速度对应图中,设定为从FAN速度=0(风扇停止)至FAN速度=6(风扇最大速度)为止的阶梯式的FAN速度中选择确保声振性能FAN速度。例如,车速越高则越容许高FAN速度。另外,在发动机ON的HEV行驶时,容许与发动机OFF的EV行驶时相比更高的FAN速度。
在步骤S7中,在步骤S6中读入声振FAN速度对应图之后,接着利用车速、ENGON/OFF以及声振FAN速度对应图而对声振要求FAN速度进行运算,并进入步骤S8。
此外,与步骤S2~S4并行地对步骤S5~S7进行处理。
在步骤S8中,在步骤S4中对电池要求FAN速度的运算以及步骤S7中对声振要求FAN速度的运算之后,接着判断电池要求FAN速度是否为FAN速度=6(紧急)。在YES(电池要求FAN速度=6)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9,在NO(电池要求FAN速度≠6)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
在步骤S9中,在步骤S8中判断为电池要求FAN速度=6之后,接着对风扇驱动电路15指示FAN速度=6时的Duty(占空比),并进入步骤S11。
在步骤S10中,在步骤S8中判断为电池要求FAN速度≠6之后,接着对风扇驱动电路15指示电池要求FAN速度和声振要求FAN速度中较小的FAN速度时的Duty,并进入步骤S11。
在步骤S11中,在步骤S9或步骤S10中对风扇驱动电路15的指示之后,接着将FAN速度变更的情况下抑制FAN转速的变化的指示输出,并进入步骤S12。
在步骤S12中,判断点火开关是否为OFF。在YES(IGNOFF)的情况下进入结束步骤,在NO(IGNON)的情况下向步骤S2和步骤S5返回。
[电池输入输出控制结构]
图5表示由锂离子电池控制器9(LBC)以及混合控制模块14(HCM)执行的电池输入输出控制处理的流程,图6表示容许输入输出相对于电池温度的关系。下面,基于图5及图6对表示控制电池输入输出的输入输出控制部的结构的各步骤进行说明。
在步骤S21中,如果开始进行输入输出控制,则根据第1热敏电阻11h、第2热敏电阻12L、第2热敏电阻12h、第3热敏电阻13L而对电池最低温度的热敏电阻温度TL3进行测量,并进入步骤S23。
在步骤S22中,如果开始进行输入输出控制,则根据第1热敏电阻11h、第2热敏电阻12L、第2热敏电阻12h、第3热敏电阻13L而对电池最高温度的热敏电阻温度Th1进行测量,并进入步骤S23。
在步骤S23中,在步骤S21中对电池最低温度的热敏电阻温度TL3的测量以及步骤S22中对电池最高温度的热敏电阻温度Th1的测量之后,接着读入表示容许输入输出扭矩相对于电池温度的关系的输入输出MAP(图6),并进入步骤S24。
这里,如图6所示,对于输入输出MAP而言,在电池温度为T1~T2之间时,容许输入输出扭矩为最大值。然而,在小于或等于电池温度T1的低温区域中,电池温度越低,容许输入输出扭矩越受到限制。另外,在大于或等于电池温度T2的高温区域内,电池温度越高,容许输入输出扭矩越受到限制。
在步骤S24中,在步骤S23中读入输入输出MAP之后,接着利用电池最低温度的热敏电阻温度TL3(MIN)、电池最高温度的热敏电阻温度Th1(MAX)以及输入输出MAP,并通过选择最低值(select-low)而决定容许输入输出扭矩,将容许输入输出扭矩信息发送至混合控制模块14(HCM),并进入步骤S25。
在步骤S25中,在步骤S24中向HCM的容许输入输出扭矩信息的发送之后,接着从混合控制模块14向电动机控制器16(MC)输出上限扭矩指示,并进入结束步骤。
[诊断处理结构]
图7表示由混合控制模块14(HCM)执行的诊断处理的流程。下面,基于图7对表示进行导致各模块31、32、33中的冷却风流动不良的孔眼堵塞的诊断以及传感器合理性诊断的诊断部的各步骤进行说明。此外,在将点火开关设为ON之后,以规定的FAN速度对冷却风扇4进行驱动,在一边维持风扇驱动状态一边进行电池冷却时,如果温度传感器正常则热敏电阻温度Th1、TL2、Th2、TL3表现出规定的变化,在该状况(诊断条件的成立状况)下执行该诊断处理。
在步骤S31中,在点火开关变为ON之后开始进行诊断处理,在恒定的周期内将来自第1热敏电阻11h、第2热敏电阻12L、第2热敏电阻12h、第3热敏电阻13L的热敏电阻温度Th1、TL2、Th2、TL3读入多次,并进入步骤S32。
在步骤S32中,在步骤S31中读入热敏电阻温度Th1、TL2、Th2、TL3之后,接着判断从第1热敏电阻11h、第2热敏电阻12L、第2热敏电阻12h、第3热敏电阻13L输出的信号电压Txv是否偏离正常范围(常数1≤Txv≤常数2)。在YES(Txv<常数1或者Txv>常数2)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4,在NO(常数1≤Txv≤常数2)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3。
在步骤S33中,在步骤S32中判断为常数1≤Txv≤常数2之后,基于来自第1热敏电阻11h、第2热敏电阻12L、第2热敏电阻12h、第3热敏电阻13L的热敏电阻温度Th1、TL2、Th2、TL3而进行是否不合理的传感器合理性诊断。在YES(无合理性)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4,在NO(有合理性)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5。
对于传感器合理性诊断而言,在从低温侧的热敏电阻温度TL2的下降梯度ΔTL2减去低温侧的热敏电阻温度TL3的下降梯度ΔTL3所得的值小于常数时(ΔTL2-ΔTL3<常数),诊断为无合理性。这是因为原本为ΔTL2(冷却风量小)>ΔTL3(冷却风量大)。另外,在从高温侧的热敏电阻温度Th1的下降梯度ΔTh1减去高温侧的热敏电阻温度Th2的下降梯度ΔTh2所得的值小于常数时(ΔTh1-ΔTh2<常数),诊断为无合理性。这是因为原本为ΔTh1(冷却风量小)>ΔTh2(冷却风量大)。
在步骤S34中,在步骤S32中判断为YES、或者在步骤S33中判断为YES之后,接着将第1热敏电阻11h、第2热敏电阻12L、第2热敏电阻12h、第3热敏电阻13L的传感器异常的诊断结果输出。
在步骤S35中,在步骤S33中判断为有合理性之后,接着对来自2个高温侧热敏电阻即第1热敏电阻11h和第2热敏电阻12h的热敏电阻温度Th1、Th2的比较值α进行计算,并进入步骤S36。
这里,根据热敏电阻温度Th1与热敏电阻温度Th2之差的绝对值(α=ABS(Th1-Th2))而对比较值α进行计算。
在步骤S36中,在步骤S35中的高温侧热敏电阻比较之后,对来自在一个第2电池模块32中所安装的低高温侧热敏电阻即第2热敏电阻12h和第2热敏电阻12L的热敏电阻温度Th2、TL2的比较值β进行计算,并进入步骤S37。
这里,根据热敏电阻温度Th2与热敏电阻温度TL2之差(β=Th2-TL2))而对比较值β进行计算。
在步骤S37中,在步骤S36中的低高温侧热敏电阻比较之后,接着对来自2个低温侧热敏电阻即第2热敏电阻12L和第3热敏电阻13L的热敏电阻温度TL2、TL3的比较值γ进行计算,并进入步骤S38。
这里,根据热敏电阻温度TL2与热敏电阻温度TL3之差的绝对值(γ=ABS(TL2-TL3))而对比较值γ进行计算。
在步骤S38中,在步骤S37中的低温侧热敏电阻比较之后,接着利用比较值α和比较值β而诊断第1电池模块31中是否存在孔眼堵塞。在YES(MD1中存在孔眼堵塞)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9。在NO(MD1中不存在孔眼堵塞)的情况下进入S40。
在β<阈值、且α>阈值的条件成立时,诊断为第1电池模块31中存在孔眼堵塞。这是因为,如果因朝向第1冷却分支通路61的侵入物而产生孔眼堵塞,则第1冷却分支通路61中的冷却风的流动停滞,第2冷却分支通路62和第3冷却分支通路63中的冷却风的流动也因阻抗增加而变得迟缓。因此,第2电池模块32的下游侧与上游侧的温度差减小(β<阈值),热敏电阻温度Th1升高(α>阈值)。
在步骤S39中,在步骤S38中诊断为MD1中存在孔眼堵塞之后,接着将在第1冷却分支通路61上设定的第1电池模块31中存在孔眼堵塞的诊断结果输出。
在步骤S40中,在步骤S38中诊断为MD1中不存在孔眼堵塞之后,接着利用比较值β、热敏电阻温度Th1以及热敏电阻温度Th2而诊断第2电池模块32中是否存在孔眼堵塞。在YES(MD2中存在孔眼堵塞)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1。在NO(MD2中不存在孔眼堵塞)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2。
在β<阈值、且Th1&Th2>阈值(或者TL2&TL3>阈值)的条件成立时,诊断为第2电池模块32中存在孔眼堵塞。这是因为,如果因朝向第2冷却分支通路62的侵入物而产生孔眼堵塞,则第2冷却分支通路62中的冷却风的流动停滞,第1冷却分支通路61和第3冷却分支通路63中的冷却风的流动也因阻抗增加而变得迟缓。因此,第2电池模块32的下游侧与上游侧的温度差减小(β<阈值),热敏电阻温度Th1、Th2、TL2、TL3升高(Th1&Th2>阈值、TL2&TL3>阈值)。
在步骤S41中,在步骤S40中诊断为MD2中存在孔眼堵塞之后,接着将在第2冷却分支通路62上设定的第2电池模块32中存在孔眼堵塞的诊断结果输出。
在步骤S42中,在步骤S40中诊断为MD2中不存在孔眼堵塞之后,接着利用比较值β和比较值γ而诊断第3电池模块33中是否存在孔眼堵塞。在YES(MD3中存在孔眼堵塞)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3,在NO(MD3中不存在孔眼堵塞)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4。
在β<阈值、且γ>阈值的条件成立时,诊断为第3电池模块33中存在孔眼堵塞。这是因为,如果因朝向第3冷却分支通路63的侵入物而产生孔眼堵塞,则第3冷却分支通路63中的冷却风的流动停滞,第1冷却分支通路61和第2冷却分支通路62中的冷却风的流动也因阻抗增加而变得迟缓。因此,第2电池模块32的下游侧与上游侧的温度差减小(β<阈值),热敏电阻温度TL2升高(γ>阈值)。
在步骤S43中,在步骤S42中诊断为MD3中存在孔眼堵塞之后,接着将在第3冷却分支通路63上设定的第3电池模块33中存在孔眼堵塞的诊断结果输出。
在步骤S44中,在步骤S42中诊断为MD3中不存在孔眼堵塞之后,接着诊断为温度传感器即第1热敏电阻11h、第2热敏电阻12L、第2热敏电阻12h、第3热敏电阻13L正常。
下面,对作用进行说明。
在配置为并列地将冷却风导入通路和冷却风排出通路相连的多个冷却分支通路中的每一个冷却分支通路上设定有电池模块的电池组中,在对本发明的安装热敏电阻的作用进行说明时,如果将热敏电阻安装模式分为3种模式,则如下所示。
·热敏电阻安装模式1
在多个电池模块中,仅在一个电池模块中的上游位置处和下游位置处分别设置热敏电阻的模式。
·热敏电阻安装模式2
在多个电池模块中,在一个电池模块中的上游位置处和下游位置处分别设置热敏电阻。在此基础上,在另一个电池模块中设置对最高温度或最低温度中的任一个温度进行测量的热敏电阻的模式。
·热敏电阻安装模式3
在多个电池模块中,在一个电池模块中的上游位置处和下游位置处分别设置热敏电阻。在此基础上,在另一个电池模块中设置对最高温度进行测量的热敏电阻,在与上述这两个电池模块不同的电池模块中设置对最低温度进行测量的热敏电阻的模式(实施例1的模式)。
下面,将电池组冷却系统的作用分为[热敏电阻安装模式1的作用]、[热敏电阻安装模式2的作用]、[热敏电阻安装模式3的作用]而进行说明。
[热敏电阻安装模式1的作用]
热敏电阻安装模式1是在实施例1中将第2热敏电阻12L设置于第2电池模块32中的上游位置处、且将第2热敏电阻12h设置于第2电池模块32中的下游位置处的模式。即,是在实施例1中将第1热敏电阻11h和第3热敏电阻13L省略的模式。
在该热敏电阻安装模式1的情况下,从在开始进行冷却风的导入的第2电池模块32中的上游位置处所设置的第2热敏电阻12L获得最低温区域温度信息。另一方面,从在将夺取热之后的冷却风排出的第2电池模块32中的下游位置处所设置的第2热敏电阻12h获得最高温区域温度信息。
因此,能够利用来自第2热敏电阻12h的最高温区域温度信息(热敏电阻温度Th2)而进行风扇控制(电池温度控制)。
即,在实施例1中,具有对电池组整体中最高的温度进行测量的第1热敏电阻11h。因此,通过图4所示的风扇控制中的电池要求FAN速度的运算,并利用来自第1热敏电阻11h的热敏电阻温度Th1和电池FAN速度对应图,对电池要求FAN速度进行运算。
与此相对,以热敏电阻温度Th1取代热敏电阻温度Th2,并利用热敏电阻温度Th2和电池FAN速度对应图而对电池要求FAN速度进行运算。然而,热敏电阻温度Th2是热敏电阻温度Th1之后最高的温度,因此能够以足够的精度对电池要求FAN速度进行运算。
另外,能够利用来自第2热敏电阻12L的最低温区域温度信息(热敏电阻温度TL2)和来自第2热敏电阻12h的最高温区域温度信息(热敏电阻温度Th2)而进行电池输入输出控制。
即,在实施例1中,具有对电池组整体中最高的温度进行测量的第1热敏电阻11h、以及对最低的温度进行测量的第3热敏电阻13L。因此,通过图5所示的电池输入输出控制中的容许输入输出扭矩的运算,并利用热敏电阻温度Th1、热敏电阻温度TL3以及输入输出MAP而对容许输入输出扭矩进行运算。
与此相对,以热敏电阻温度Th1取代热敏电阻温度Th2,以热敏电阻温度TL3取代热敏电阻温度TL2,并利用热敏电阻温度Th2、热敏电阻温度TL2以及输入输出MAP而对容许输入输出扭矩进行运算。然而,热敏电阻温度Th2是热敏电阻温度Th1之后最高的温度,热敏电阻温度TL2是热敏电阻温度TL3之后最低的温度,因此能够以足够的精度对容许输入输出扭矩进行运算。
并且,能够利用最高温区域温度(热敏电阻温度Th2)和最低温区域温度(热敏电阻温度TL2)的温度差信息(=比较值β)而进行各电池模块31、32、33中的某一个电池模块是否产生了孔眼堵塞的诊断。
即,在实施例1中,具有对电池组整体中最高的温度进行测量的第1热敏电阻11h、以及对最低的温度进行测量的第3热敏电阻13L。因此,在图7所示的诊断处理中,能够进行对各电池模块31、32、33中的哪个电池模块产生了孔眼堵塞进行确定的孔眼堵塞诊断。
与此相对,根据图7所示的步骤S38、步骤S40、步骤S42的各诊断条件明确可知,所有诊断条件都通用、且包含β<阈值的条件。因此,既然能够对β<阈值的条件进行诊断,那么,虽然无法确定产生孔眼堵塞的电池模块,但却能够进行各电池模块31、32、33中的某一个电池模块产生了孔眼堵塞的诊断。
其结果,在热敏电阻安装模式1的情况下,能够将温度传感器的设置数量(第2热敏电阻12L、第2热敏电阻12h)抑制为最小限度的2个,并能够进行风扇控制(电池温度控制)、电池输入输出控制、电池模块的孔眼堵塞诊断。
[热敏电阻安装模式2的作用]
对于热敏电阻安装模式2而言,在实施例1中,将第2热敏电阻12L设置于第2电池模块32中的上游位置处,将第2热敏电阻12h设置于第2电池模块32中的下游位置处。模式2-1是在此基础上将第1热敏电阻11h设置于第1电池模块31中的下游位置处,或者模式2-2是在此基础上将第3热敏电阻13L设置于第3电池模块33中的上游位置处。即,是在实施例1中将第1热敏电阻11h或者第3热敏电阻13L的任一个省略的模式。
在上述热敏电阻安装模式2-1的情况下,从第2热敏电阻12L获得最低温区域温度信息,从第2热敏电阻12h获得最高温区域温度信息,从第1热敏电阻11h获得电池组整体中最高的最高温度信息。
因此,能够利用来自第1热敏电阻11h的最高温度信息(热敏电阻温度Th1)而进行风扇控制(电池温度控制)。
即,能够通过图4所示的风扇控制中的电池要求FAN速度的运算,并利用来自第1热敏电阻11h的热敏电阻温度Th1以及电池FAN速度对应图而与实施例1同样地对高精度的电池要求FAN速度进行运算。
另外,能够利用来自第2热敏电阻12L的最低温区域温度信息(热敏电阻温度TL2)和来自第1热敏电阻11h的最高温度信息(热敏电阻温度Th1)而进行电池输入输出控制。
即,通过图5所示的电池输入输出控制中的容许输入输出扭矩的运算,并利用热敏电阻温度Th1、热敏电阻温度TL2以及输入输出MAP而获得最高温度信息,与此相应地,能够以比热敏电阻安装模式1更好的精度对容许输入输出扭矩进行运算。
并且,能够利用高温侧热敏电阻的比较值α(=ABS(Th1-Th2))、低高温侧热敏电阻的比较值β(=Th2-TL2)、以及高温侧的2个热敏电阻温度Th1、Th2而进行电池模块的孔眼堵塞诊断以及传感器合理性诊断。
即,在图7所示的诊断处理中,无法获得低温侧热敏电阻的比较值γ(=ABS(TL2-TL3)),但利用比较值α、β以及热敏电阻温度Th1、Th2而能够确定第1电池模块31和第2电池模块32中的某一个电池模块产生了孔眼堵塞。而且,在诊断为除上述电池模块以外的电池模块产生了孔眼堵塞时,能够确定为第3电池模块33产生了孔眼堵塞。
在上述热敏电阻安装模式2-2的情况下,从第2热敏电阻12L获得最低温区域温度信息,从第2热敏电阻12h获得最高温区域温度信息,从第3热敏电阻13L获得电池组整体中最低的最低温度信息。
因此,能够利用来自第2热敏电阻12h的最高温区域温度信息(热敏电阻温度Th2)而进行风扇控制(电池温度控制)。
即,能够通过图4所示的风扇控制中的电池要求FAN速度的运算,并利用来自第2热敏电阻12h的热敏电阻温度Th2和电池FAN速度对应图而与热敏电阻安装模式1同样地对足够高的精度的电池要求FAN速度进行运算。
另外,能够利用来自第3热敏电阻13L的最低温度信息(热敏电阻温度TL3)和来自第2热敏电阻12h的最高温区域温度信息(热敏电阻温度Th2)而进行电池输入输出控制。
即,通过图5所示的电池输入输出控制中的容许输入输出扭矩的运算、且利用热敏电阻温度Th2、热敏电阻温度TL3以及输入输出MAP而获得最低温度信息,与此相应地,能够以比热敏电阻安装模式1更好的精度对容许输入输出扭矩进行运算。
并且,能够利用低高温侧热敏电阻的比较值β(=Th2-TL2)、低温侧热敏电阻的比较值γ(=ABS(TL2-TL3))以及低温侧的2个热敏电阻温度TL2、TL3而进行电池模块的孔眼堵塞诊断以及传感器合理性诊断。
即,在图7所示的诊断处理中,无法获得高温侧热敏电阻的比较值α,但利用比较值α、γ和热敏电阻温度TL2、TL3而能够确定第2电池模块32和第3电池模块33中的某一个电池模块产生了孔眼堵塞。而且,在诊断为除上述电池模块以外的电池模块产生了孔眼堵塞时,能够确定为第1电池模块31产生了孔眼堵塞。
其结果,在热敏电阻安装模式2的情况下,能够将温度传感器的设置数量抑制为3个,并能够进行风扇控制(电池温度控制)、电池输入输出控制、电池模块的孔眼堵塞诊断、传感器合理性诊断。而且,在热敏电阻安装模式2-1的情况下,通过在热敏电阻安装模式1的基础上追加获得最高温度信息的第1热敏电阻11h,而提高了风扇控制的控制精度。
[热敏电阻安装模式3的作用]
对于热敏电阻安装模式3而言,将第2热敏电阻12L和第2热敏电阻12h设置于第2电池模块32中的上游位置处和下游位置处。在此基础上,实施例1的模式是将第1热敏电阻11h设置于第1电池模块31中的下游位置处、且将第3热敏电阻13L设置于第3电池模块33中的上游位置处。
热敏电阻安装模式1是能够掌握电池模块31、32、33的3个电池模块中作为代表而选择的电池模块(第2电池模块32)的电池温度分布的模式。热敏电阻安装模式2是能够掌握使第2电池模块32的电池温度分布向高温侧扩大或者向低温侧扩大后的电池温度分布的模式。与此相对,热敏电阻安装模式3是能够掌握以第2电池模块32的电池温度分布为基准、且使电池温度分布从最低温度扩大至最高温度的电池温度分布的模式。
因此,能够利用来自第1热敏电阻11h的最高温度信息(热敏电阻温度Th1)而进行风扇控制(电池温度控制)。
即,能够通过图4所示的风扇控制中的电池要求FAN速度的运算,并利用来自第1热敏电阻11h的热敏电阻温度Th1和电池FAN速度对应图而对高精度的电池要求FAN速度进行运算。
另外,能够利用来自第3热敏电阻13L的最低温度信息(热敏电阻温度TL3)和来自第1热敏电阻11h的最高温度信息(热敏电阻温度Th1)而进行电池输入输出控制。
即,能够通过图5所示的电池输入输出控制中的容许输入输出扭矩的运算,并利用热敏电阻温度Th1、热敏电阻温度TL3以及输入输出MAP而对高精度的容许输入输出扭矩进行运算。
并且,能够利用高温侧热敏电阻的比较值α、低高温侧热敏电阻的比较值β、低温侧热敏电阻的比较值γ、高温侧的2个热敏电阻温度Th1、Th2、以及低温侧的2个热敏电阻温度TL2、TL3而进行电池模块的孔眼堵塞诊断以及传感器合理性诊断。
即,在图7所示的诊断处理中,能够利用比较值α、β、γ和热敏电阻温度Th1、Th2、TL2、TL3而对第1电池模块31、第2电池模块32以及第3电池模块33中的某一个电池模块产生了孔眼堵塞进行诊断。
另外,在图7所示的诊断处理中,能够利用高温侧的2个热敏电阻温度Th1、Th2、以及低温侧的2个热敏电阻温度TL2、TL3而以高精度进行传感器合理性诊断。
其结果,在热敏电阻安装模式3的情况下,能够将温度传感器的设置数量抑制为4个,并能够以高精度进行风扇控制(电池温度控制)、电池输入输出控制、电池模块的孔眼堵塞诊断、传感器合理性诊断中的任一个。
并且,例如与针对电池模块31、32、33的3个电池模块分别设置2个热敏电阻的情况(热敏电阻数量为6个)相比,能够减少所设置的热敏电阻数(4个)和与其相关的部件件数。因此,能够实现重量的降低以及成本的降低。另外,通过热敏电阻数量的减少而能够降低产生故障的概率。
在此基础上,能够以高精度进行4个热敏电阻11h、12L、12h、13L的传感器诊断。因此,能够在产生电池故障之前检测出电池冷却不良,从而能够降低电池修理费用、电池更换费用。并且,通过正确地诊断热敏电阻11h、12L、12h、13L的异常,能够提高车载(on-board)诊断功能而减少误诊断。
下面,对效果进行说明。
在实施例1的电池组冷却系统中,能够获得下面列举的效果。
(1)一种电池组冷却系统,将由多个电池(电池罐31a)构成的电池模块31、32、33以具有冷却通路的方式设定在电池组壳体1的内部空间中,利用在冷却通路中流动的冷却风对所述电池模块31、32、33进行冷却,
将冷却通路构成为具有冷却风导入通路51、冷却风排出通路71、以及配置为并列地将冷却风导入通路51和冷却风排出通路71相连的多个冷却分支通路61、62、63,
在多个冷却分支通路61、62、63上分别设定电池模块31、32、33,
在多个电池模块31、32、33中,在一个电池模块(第2电池模块32)中的上游位置处和下游位置处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第2热敏电阻12L、12h)(图1)。
因此,能够将温度传感器(第2热敏电阻12L、12h)的设置数量抑制为最小限度(2个),并能够进行电池温度控制(风扇控制)、电池输入输出控制、电池模块的孔眼堵塞诊断。
(2)在多个电池模块31、32、33中,在一个电池模块(第2电池模块32)中的处于最低温度的上游位置处设置最低温度传感器(第2热敏电阻12L),在处于最高温度的下游位置处设置最高温度传感器(第2热敏电阻12h),
在多个电池模块31、32、33中,在另一个电池模块(第1电池模块31或第3电池模块33)中设置对最高温度或最低温度中的任一个温度进行测量的温度传感器(第1热敏电阻11h或第3热敏电阻13L)(图1)。
因此,在(1)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将温度传感器(第2热敏电阻12L、12h以及第1热敏电阻11h或者第3热敏电阻13L)的设置数量抑制为3个,并能够进行电池温度控制(风扇控制)、电池输入输出控制、电池模块的孔眼堵塞诊断、传感器合理性诊断。
(3)在多个电池模块31、32、33中,在一个电池模块(第2电池模块32)中的处于最低温度的上游位置处设置最低温度传感器(第2热敏电阻12L),在处于最高温度的下游位置处设置最高温度传感器(第2热敏电阻12h),
在多个电池模块31、32、33中,在另一个电池模块(第1电池模块31)中设置对最高温度进行测量的最高温度传感器(第1热敏电阻11h),
在多个电池模块31、32、33中,在与上述两个电池模块不同的电池模块(第3电池模块33)中设置对最低温度进行测量的最低温度传感器(第3热敏电阻13L)(图1)。
因此,在(1)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将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11h、12L、12h、13L)的设置数量抑制为4个,并能够均以高精度进行风扇控制(电池温度控制)、电池输入输出控制、电池模块的孔眼堵塞诊断、传感器合理性诊断。
(4)对最高温度进行测量的温度传感器(第1热敏电阻11h)设置于成为电池组整体中温度最高的区域的电池模块(第1电池模块31)中的下游位置,
对最低温度进行测量的温度传感器(第3热敏电阻13L)设置于成为电池组整体中温度最低的区域的电池模块(第3电池模块33)中的上游位置(图1)。
因此,在(3)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将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11h、12L、12h、13L)的设置数量抑制为4个,并能够实现风扇控制(电池温度控制)、电池输入输出控制、电池模块的孔眼堵塞诊断、传感器合理性诊断的精度的进一步提高。
(5)作为电池模块,在从冷却风流动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并列配置的第1冷却分支通路61、第2冷却分支通路62以及第3冷却分支通路63上分别设定第1电池模块31、第2电池模块32以及第3电池模块33,
在第1电池模块31中的下游位置处设置第1最高温度传感器(第1热敏电阻11h),在第2电池模块32中的上游位置处和下游位置处分别设置第2最低温度传感器(第2热敏电阻12L)和第2最高温度传感器(第2热敏电阻12h),在第3电池模块33中的上游位置处设置第3最低温度传感器(第3热敏电阻13L)(图1)。
因此,在(1)~(4)的效果的基础上,在3个冷却分支通路61、62、63上分别设定有电池模块31、32、33的电池组BP中,能够利用4个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11h、12L、12h、13L)而进行高精度的风扇控制(电池温度控制)、电池输入输出控制、电池模块的孔眼堵塞诊断、传感器合理性诊断。
(6)电池模块31以如下方式构成,即,对于将多个圆筒状的电池罐31a以使得罐轴相互平行的方式排列而成的第1电池罐列31b和第2电池罐列31c,使它们以罐轴间隔错开半个间距的方式重合为两层,并且在彼此相邻的罐主体之间确保有冷风通过间隙t的状态下进行保持(图2)。
因此,在(1)~(5)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将相对于电池模块31从上游侧向下游侧通过的冷却风的通过阻力抑制得较小,并能够利用冷却风而有效地进行多个电池罐31a的冷却。
(7)温度传感器是利用相对于温度变化的电阻变化而对温度进行测量的热敏电阻11h、12L、12h、13L,
将热敏电阻11h、12L、12h、13L安装于在各电池模块31、32、33中的端部位置处所配置的圆筒状的电池罐的罐底面上(图3)。
因此,在(6)的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电池罐本身的温度进行检测而并非对气氛温度进行检测的结构,能够以良好的精度获得各电池模块31、32、33的最高电池温度和最低电池温度。
(8)设置进行基于来自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11h、12L、12h、13L)的温度信息的运算处理的控制器(混合控制模块14),
控制器(混合控制模块14)具有诊断部(图7),该诊断部利用来自一个电池模块(第2电池模块32)的最高温度信息(热敏电阻温度Th2)与最低温度信息(热敏电阻温度TL2)的差值(比较值β:β=Th2-TL2),对导致各模块31、32、33中的冷却风流动不良的孔眼堵塞进行诊断。
因此,在(1)~(7)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通过掌握电池模块31、32、33中的一个电池模块(第2电池模块32)的电池温度分布,进行孔眼堵塞诊断。
(9)诊断部(图7)利用来自能够对最低温度进行比较的2个最低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12L、13L)的温度变化梯度的差值(ΔTL2-ΔTL3)、以及来自能够对最高温度进行比较的2个最高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11h、12h)的温度变化梯度的差值(ΔTh1-ΔTh2),进行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11h,12L,12h,13L)的合理性诊断。
因此,在(8)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利用2个低温侧温度信息的温度变化梯度、2个高温侧温度信息的温度变化梯度,以良好的精度进行传感器合理性诊断。
(10)设置进行基于来自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11h、12L、12h、13L)的温度信息的运算处理的控制器(锂离子电池控制器9、混合控制模块14),
控制器(锂离子电池控制器9、混合控制模块14)具有输入输出控制部(图5、6),该输入输出控制部利用最低温度信息(热敏电阻温度TL2或TL3)及最高温度信息(热敏电阻温度Th1或Th2),对电池输入输出进行控制。
因此,在(1)~(9)的效果的基础上,关于电池的温度依赖性,能够利用最低温度信息和最高温度信息这2个温度信息,进行以良好的精度获得容许输入输出扭矩的电池输入输出控制。
(11)设置进行基于来自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11h、12L、12h、13L)的温度信息的运算处理的控制器(混合控制模块14),
控制器(混合控制模块14)具有风扇控制部(图4),该风扇控制部利用最高温度信息(热敏电阻温度Th1或Th2),对电池冷却风量进行控制。
因此,在(1)~(10)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利用最高温度信息,进行以良好的精度使电池温度降低的风扇控制。
以上基于实施例1而对本发明的电池组冷却系统进行了说明,但其具体结构并不局限于该实施例1,只要未脱离权利要求书中各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发明的主旨,就容许设计的变更、追加等。
在实施例1中,示出了由混合控制模块14(HCM)执行风扇控制处理的例子。然而,如图8所示,可以由锂离子电池控制器9(LBC)直接执行风扇控制处理。
在实施例1中,示出了作为电池模块而将3个电池模块31、32、33设定于3个冷却分支通路61、62、63上的例子。然而,作为电池模块,只要是多个电池模块,可以具有2个电池模块,也可以具有大于或等于4个的电池模块。
在实施例1中,作为热敏电阻安装模式而示出了如下例子,即,在第1电池模块31中的下游位置处设置第1热敏电阻11h,在第2电池模块32中的上游位置处和下游位置处分别设置第2热敏电阻12L和第2热敏电阻12h,在第3电池模块33中的上游位置处设置第3热敏电阻13L。然而,作为热敏电阻安装模式,并不局限于实施例1的热敏电阻安装模式3,可以是仅在多个电池模块中的一个电池模块中的上游位置处和下游位置处分别设置热敏电阻的热敏电阻安装模式1。并且,可以是如下热敏电阻安装模式2,即,在多个电池模块中的一个电池模块中的上游位置处和下游位置处分别设置热敏电阻,在此基础上,在另一个电池模块中设置对最高温度或者最低温度的任一个温度进行测量的热敏电阻。
在实施例1中,作为电池模块31,如图2所示,示出了利用多个圆筒状的电池罐31a的例子。然而,作为电池模块,只要是能确保冷却风的流动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如多个电池箱等利用形状不同的电池的结构。
在实施例1中,示出了在搭载于FF混合动力车、FR混合动力车上的电池组中应用本发明的电池组冷却系统的例子。然而,即使对于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中所搭载的电池组也能够应用本发明的电池组冷却系统。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3年9月6日向日本特许厅申请的特愿2013-184608而主张优先权,并通过参照的方式将其公开的全部内容完全并入本说明书中。

Claims (11)

1.一种电池组冷却系统,其将由多个电池构成的电池模块以具有冷却通路的方式设定在电池组壳体的内部空间中,利用在所述冷却通路中流动的冷却风对所述电池模块进行冷却,
所述电池组冷却系统的特征在于,
使所述冷却通路构成为具有冷却风导入通路、冷却风排出通路、以及配置为并列地将所述冷却风导入通路和所述冷却风排出通路相连的多个冷却分支通路,
在所述多个冷却分支通路上分别设定所述电池模块,
在所述多个电池模块中,在一个电池模块中的上游位置处和下游位置处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电池模块中,在一个电池模块中的处于最低温度的上游位置处设置最低温度传感器,在处于最高温度的下游位置处设置最高温度传感器,
在所述多个电池模块中,在另一个电池模块中设置对最高温度或最低温度中的任一个温度进行测量的温度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电池模块中,在一个电池模块中的处于最低温度的上游位置处设置最低温度传感器,在处于最高温度的下游位置处设置最高温度传感器,
在所述多个电池模块中,在另一个电池模块中设置对最高温度进行测量的最高温度传感器,
在所述多个电池模块中,在与所述两个电池模块不同的电池模块中设置对最低温度进行测量的最低温度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最高温度进行测量的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成为电池组整体中温度最高的区域的电池模块中的下游位置,
对所述最低温度进行测量的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成为电池组整体中温度最低的区域的电池模块中的上游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电池模块,在从冷却风流动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并列配置的第1冷却分支通路、第2冷却分支通路以及第3冷却分支通路上分别设定第1电池模块、第2电池模块以及第3电池模块,
在所述第1电池模块中的下游位置处设置第1最高温度传感器,在所述第2电池模块中的上游位置处和下游位置处分别设置第2最低温度传感器和第2最高温度传感器,在所述第3电池模块中的上游位置处设置第3最低温度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模块以如下方式构成,即,对于将多个圆筒状的电池罐以使得罐轴相互平行的方式排列而成的第1电池罐列和第2电池罐列,使它们以罐轴间隔错开半个间距的方式重合为两层,并且在彼此相邻的罐主体之间确保有冷风通过间隙的状态下进行保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传感器是利用相对于温度变化的电阻变化而对温度进行测量的热敏电阻,
将所述热敏电阻安装于在各电池模块中的端部位置处所配置的圆筒状的电池罐的罐底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设置进行基于来自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的运算处理的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具有诊断部,该诊断部利用来自一个电池模块的最高温度信息与最低温度信息的差值,对导致各模块中的冷却风流动不良的孔眼堵塞进行诊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诊断部利用来自能够对最低温度进行比较的2个最低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梯度的差值、以及来自能够对最高温度进行比较的2个最高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梯度的差值,进行温度传感器的合理性诊断。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设置进行基于来自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的运算处理的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具有输入输出控制部,该输入输出控制部利用最低温度信息及最高温度信息,对电池输入输出进行控制。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设置进行基于来自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的运算处理的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具有风扇控制部,该风扇控制部利用最高温度信息,对电池冷却风量进行控制。
CN201480048689.3A 2013-09-06 2014-07-24 电池组冷却系统 Active CN1055189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84608 2013-09-06
JP2013-184608 2013-09-06
PCT/JP2014/069557 WO2015033694A1 (ja) 2013-09-06 2014-07-24 バッテリパック冷却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8929A true CN105518929A (zh) 2016-04-20
CN105518929B CN105518929B (zh) 2018-04-20

Family

ID=52628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8689.3A Active CN105518929B (zh) 2013-09-06 2014-07-24 电池组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249913B2 (zh)
EP (1) EP3043417B1 (zh)
JP (1) JP6173469B2 (zh)
CN (1) CN105518929B (zh)
WO (1) WO201503369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5567A (zh) * 2017-03-30 2018-10-23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并联电池串中电流的控制
CN111361454A (zh) * 2020-03-18 2020-07-03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诊断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976372A (zh) * 2021-02-22 2022-08-30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储能系统及电动汽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28489B1 (ko) * 2014-09-25 2016-06-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고전압 배터리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JP6299549B2 (ja) * 2014-09-29 2018-03-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の冷却装置
KR101829093B1 (ko) * 2014-10-22 2018-03-2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시스템의 냉각 공기 흐름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16192353A (ja) * 2015-03-31 2016-11-10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JP6516577B2 (ja) * 2015-06-15 2019-05-22 株式会社Subaru バッテリパックの冷却装置
US20200127345A2 (en) * 2015-07-24 2020-04-2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Temperature conditioning unit, temperature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vehicle
WO2017057924A1 (ko) 2015-10-02 2017-04-0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냉각 덕트의 실링성이 개선된 전지 모듈
US10195953B2 (en) * 2016-12-30 2019-02-05 Textron Innovations Inc. Charging a lithium battery on a utility vehicle
US10322688B2 (en) 2016-12-30 2019-06-18 Textron Innovations Inc. Controlling electrical access to a lithium battery on a utility vehicle
KR102322856B1 (ko) * 2017-04-28 2021-11-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배터리 냉각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그리고 차량 시스템
JP6820810B2 (ja) * 2017-07-27 2021-01-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テン センサ選択装置およびセンサ選択方法
DE102017216161B4 (de) * 2017-09-13 2024-02-2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überwachen der funktionsfähigkeit des kühlsystems eines hochvoltspeichers
US11056895B2 (en) * 2017-10-18 2021-07-06 Black & Decker Inc. Multi-port charger
CN108107940A (zh) * 2018-01-31 2018-06-01 北京国能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温度调控集成控制系统及电池组
DE102018206487A1 (de) 2018-04-26 2019-10-31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r Ermittlung eines Zustandes der thermischen Anbindung mindestens einer Komponente innerhalb eines elektrischen Energiespeichersystems an eine Wärmequelle oder Wärmesenke
US10654372B2 (en) 2018-10-18 2020-05-19 Textron Innovations Inc. Controlling power to a utility vehicle
US11437665B2 (en) * 2020-06-29 2022-09-06 Rocky Research Battery thermal and power control system
DE102020130993A1 (de) * 2020-11-24 2022-05-25 Audi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Ermitteln eines Maximalwerts für einen Parameterbereich eines Fahrbetriebsparameters eines Kraftfahrzeugs und Kraftfahrzeug
KR20220100464A (ko) 2021-01-08 2022-07-15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배터리 팩 진단 장치 및 방법
CN113013529B (zh) * 2021-02-18 2022-07-26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电池冷却系统及冷却流道设计方法
CN113097605A (zh) * 2021-03-31 2021-07-09 阳光三星(合肥)储能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储能系统
CN217606896U (zh) * 2022-05-12 2022-10-18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 用于储能系统的液冷管路、液冷系统以及储能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4756A (zh) * 2006-09-27 2008-04-02 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
CN101552351A (zh) * 2008-04-03 2009-10-0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池模块、具有该电池模块的蓄电装置和电机系统
JP2010244802A (ja) * 2009-04-03 2010-10-28 Honda Motor Co Ltd 組電池の冷却構造
JP2013030375A (ja) * 2011-07-29 2013-02-07 Toyota Industries Corp 電池パックの温度制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13707B2 (ja) 2001-09-28 2011-11-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JP2005011757A (ja) * 2003-06-20 2005-01-13 Toyota Motor Corp 二次電池の温度異常検知装置および異常検知方法
JP4899339B2 (ja) 2005-05-16 2012-03-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のセパレータ
JP4781071B2 (ja) * 2005-09-28 2011-09-2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と電池の冷却方法
JP2007311065A (ja) * 2006-05-16 2007-11-29 Toyota Motor Corp 電池装置、これを搭載した車両、および電池装置の異常判定方法
JP5343512B2 (ja) * 2008-10-30 2013-11-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入出力制御装置
JP5880822B2 (ja) 2011-10-31 2016-03-0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JP2013099167A (ja) * 2011-11-02 2013-05-20 Toyota Motor Corp 蓄電システムを搭載した車両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4756A (zh) * 2006-09-27 2008-04-02 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
CN101552351A (zh) * 2008-04-03 2009-10-0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池模块、具有该电池模块的蓄电装置和电机系统
JP2010244802A (ja) * 2009-04-03 2010-10-28 Honda Motor Co Ltd 組電池の冷却構造
JP2013030375A (ja) * 2011-07-29 2013-02-07 Toyota Industries Corp 電池パックの温度制御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5567A (zh) * 2017-03-30 2018-10-23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并联电池串中电流的控制
CN108695567B (zh) * 2017-03-30 2021-04-1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并联电池串中电流的控制
CN111361454A (zh) * 2020-03-18 2020-07-03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诊断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976372A (zh) * 2021-02-22 2022-08-30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储能系统及电动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73469B2 (ja) 2017-08-09
EP3043417B1 (en) 2018-05-02
EP3043417A4 (en) 2016-10-26
EP3043417A1 (en) 2016-07-13
US20160204478A1 (en) 2016-07-14
WO2015033694A1 (ja) 2015-03-12
US10249913B2 (en) 2019-04-02
JPWO2015033694A1 (ja) 2017-03-02
US20190173135A1 (en) 2019-06-06
US10511066B2 (en) 2019-12-17
CN105518929B (zh) 2018-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18929A (zh) 电池组冷却系统
US9415700B2 (en) Battery thermal system and diagnostic method
CN106252782B (zh) 牵引电池的冷却系统
US10800284B2 (en) Charging strategies to mitigate lithium plating in electrified vehicle battery
US878165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target thermal conditioning value to control a rechargeable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103775221B (zh) 用于控制具有电加热器的车辆的系统和方法
CN101443673B (zh) 电池装置、装有该装置的车辆及电池装置的异常判定方法
US20180222286A1 (en) Method to heat the cabin while cooling the battery during fast charge
CN109935867B (zh) 用于诊断燃料电池的温度传感器故障的方法和系统
US9552678B2 (en) Distance to empty energy compensation
US20140318481A1 (en) Thermoelectric power generating device
US20160031340A1 (en)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running state of a coolant pump in a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an electrified vehicle
CN203995651U (zh) 格栅风门装置
US20130274975A1 (en) Diversion of energy from regenerative braking
US20150291054A1 (en) Traction Battery Air Thermal 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
CN103048543A (zh) 用于车辆蓄电池的方法和系统
US9261093B2 (en) Heater and pump performance diagnostic for a hybrid battery thermal system
US20150268102A1 (en)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temperatures of vehicle
CN104704666B (zh) 燃料电池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CN109975711A (zh) 电池组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US20160025789A1 (en) Harness anomaly det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JP2008235155A (ja) 蓄電装置
US9448131B2 (en) Battery pack leak detection assembly and method
US11505085B2 (en) Power supply system in vehicle
JP7206079B2 (ja) 蓄電池の冷却制御装置及び電動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18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NISSAN MO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Co-patentee befor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atentee before: NISSAN MOTOR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