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18261B - 作业车辆 - Google Patents

作业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18261B
CN105518261B CN201480047242.4A CN201480047242A CN105518261B CN 105518261 B CN105518261 B CN 105518261B CN 201480047242 A CN201480047242 A CN 201480047242A CN 105518261 B CN105518261 B CN 1055182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
speed
switch
regeneration
regeneratio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72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18261A (zh
Inventor
小池雄介
岩田明道
横山和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m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m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ma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518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82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182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82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01N3/02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 F01N3/021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by means of filters
    • F01N3/023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by means of filters using means for regenerating the filters, e.g. by burning trapped p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49/00Tra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01N3/02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 F01N3/021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by means of filters
    • F01N3/023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by means of filters using means for regenerating the filters, e.g. by burning trapped particles
    • F01N3/0235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by means of filters using means for regenerating the filters, e.g. by burning trapped particles using exhaust gas throttl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9/00Electrical control of exhaust gas treating apparatus
    • F01N9/002Electrical control of exhaust gas treating apparatus of filter regeneration, e.g. detection of clogg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control signals
    • F02D41/021Introducing corrections for particular conditions exterior to the engine
    • F02D41/0235Introducing corrections for particular conditions exterior to the engine in relation with the state of the exhaust gas treating apparatus
    • F02D41/027Introducing corrections for particular conditions exterior to the engine in relation with the state of the exhaust gas treating apparatus to purge or regenerate the exhaust gas treating apparatus
    • F02D41/029Introducing corrections for particular conditions exterior to the engine in relation with the state of the exhaust gas treating apparatus to purge or regenerate the exhaust gas treating apparatus the exhaust gas treating apparatus being a particulate fil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30Controlling fuel injection
    • F02D41/38Controlling fuel injection of the high pressure type
    • F02D41/40Controlling fuel injection of the high pressure type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njection timing or duration
    • F02D41/402Multiple injections
    • F02D41/405Multiple injections with post inj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2590/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adapted to particular use, e.g. for military applications, airplanes, submarines
    • F01N2590/08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adapted to particular use, e.g. for military applications, airplanes, submarines for heavy duty applications, e.g. trucks, buses, tractors, locomoti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01N3/02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 F01N3/021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by means of filters
    • F01N3/033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by means of filte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devices
    • F01N3/035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by means of filte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devices with catalytic reactors, e.g. catalysed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22Safety or indicating devices for abnormal conditions
    • F02D2041/228Warning displ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2200/00Input parameters for engine control
    • F02D2200/60Input parameters for engine control said parameters being related to the driver demands or status
    • F02D2200/604Engine control mode selected by driver, e.g. to manually start particle filter regeneration or to select driving sty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rocesses For Solid Components From Exhaust (AREA)
  • Lifting Devices For Agricultural Implements (AREA)
  • Control Of Vehicle Eng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fic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作业车辆,该作业车辆具有搭载于行驶机体的发动机和配置于发动机的排气路径的废气净化装置,且该作业车辆防止违背操作者的意愿执行废气净化装置的再生控制。本发明的作业车辆具有:执行废气净化装置(50)的再生控制的再生开关(329);显示行驶机体(2)的运转操作状况的仪表盘(246);以及作业装置(15)。并且,当推定在废气净化装置(50)内积存了规定以上的颗粒状物质时,仪表盘(246)通知再生控制要求警报,并进行催促停止作业装置(15)的作业以及行驶机体(2)的行驶的文字显示。

Description

作业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发明涉及一种在发动机的上部侧搭载了废气净化装置的农作业车等作业车辆。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针对柴油发动机(以下简称为发动机)适用了高度的排气限制,需要在搭载有发动机的农作业车辆、建筑土木机械中搭载对废气中的大气污染物质进行净化处理的废气净化装置。作为废气净化装置,公知有收集废气中的颗粒状物质等的柴油颗粒过滤器(废气净化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等)。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19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专利文献1的作业车辆那样,在搭载了具备废气净化装置的发动机的作业车辆中,通过缩短与排气歧管之间的距离,抑制废气净化装置内的废气温度下降。然而,在使发动机长时间以低负荷连续运转的情况下,由于废气温度变低,因此颗粒状物质(PM)在废气净化装置内积存,废气净化装置的净化能力下降。
因此,以往存在进行利用增大发动机的负荷来使废气温度上升的再生控制的情况,使该再生控制自动执行。然而,在再生控制自动执行的情况下,发动机自动在高负荷状态下驱动,因此在进行低负荷状态下的作业时,不仅发动机进行违背操作者的指示的动作,而且会使发动机、作业机产生驱动故障。另外,根据再生控制的情况,有时需要使作业车辆的行驶机体、作业机停止,但是如果只要求操作者执行再生控制,则存在操作者不能判断实际所需要的操作的情况。
本申请发明的技术课题是提供一种在对上述现状进行研究后进行了改善的作业车辆。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技术方案一的发明是一种作业车辆,具有:搭载于行驶机体的发动机;显示所述行驶机体的运转操作状况的运转操作显示装置;配置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路径的废气净化装置;以及搭载于所述行驶机体的作业装置,所述作业车辆能够根据再生开关的手动操作执行除去所述废气净化装置内的颗粒状物质的再生控制,在推定为所述废气净化装置内的颗粒状物质积存成规定以上的情况下,所述运转操作显示装置通知再生控制要求警报,并进行催促停止作业装置进行的作业以及行驶机体进行的行驶的文字显示。
技术方案二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一记载的作业车辆中,当用于开始所述再生控制的再生转移条件不完备时,在所述运转操作显示装置中进行所述再生转移条件中不完备的条件的文字显示。
技术方案三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二记载的作业车辆中,当满足了所述再生转移条件时,所述运转操作显示装置进行催促对所述再生开关进行操作的显示。
技术方案四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一至三中任一项所记载的作业车辆中,具有:控制所述发动机的驱动的发动机控制器;以及控制所述运转操作显示装置的显示动作的运转操作显示控制器,并且将所述各控制器之间相互电连接,所述运转操作显示控制器只有在使所述再生控制要求警报显示于所述运转操作显示装置后,对通过所述再生开关接受了手动操作进行了确认时,才向所述发动机控制器发送执行所述废气净化装置的再生控制的指令。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申请发明,作业车辆具有:搭载于行驶机体的发动机;显示所述行驶机体的运转操作状况的运转操作显示装置;配置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路径的废气净化装置;以及搭载于所述行驶机体的作业装置,所述作业车辆能够根据再生开关的手动操作执行除去所述废气净化装置内的颗粒状物质的再生控制,在推定为所述废气净化装置内的颗粒状物质积存成规定以上的情况下,所述运转操作显示装置通知再生控制要求警报,并进行催促停止作业装置进行的作业以及行驶机体进行的行驶的文字显示,因此操作者能够容易确认再生控制要求警报的原因,通过操作者的手动操作迅速地执行所述废气净化装置的再生控制动作,所述废气净化装置适当地再生。
根据技术方案二的发明,当用于开始所述再生控制的再生转移条件不完备时,在所述运转操作显示装置中进行所述再生转移条件中不完备的条件的文字显示,因此操作者能够简单地对再生不完备内容进行确认。因此,操作者根据所确认的再生不完备内容进行各种操作,从而能够顺利地开始所述废气净化装置的再生。
根据技术方案三的发明,当满足了所述再生转移条件时,所述运转操作显示装置进行催促对所述再生开关进行操作的显示,因此操作者能够对满足了再生转移条件进行确认,并且能够明确地判断再生开关操作时期。并且,如果没有所述再生开关的打开操作、即没有操作者的意愿,就不执行所述再生控制,因此操作者能够预料到扭矩变动的冲击、发动机声音的变化,不会因所述再生控制而导致操作者的不适感。
根据技术方案四的发明,具有:控制所述发动机的驱动的发动机控制器;以及控制所述运转操作显示装置的显示动作的运转操作显示控制器,并且将所述各控制器之间相互电连接,所述运转操作显示控制器只有在使所述再生控制要求警报显示于所述运转操作显示装置后,对通过所述再生开关接受了手动操作进行了确认时,才向所述发动机控制器发送执行所述废气净化装置的再生控制的指令,因此能够减轻作用于所述发动机控制器的负荷,无故障地执行所述各再生控制。并且,能够将所述再生开关组装到所述运转操作显示控制器。因此,不必特别增设控制器并设置所述再生开关,能够低成本地配置所述再生开关。
附图说明
图1是拖拉机的左侧视图。
图2是拖拉机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动力传递系统的概略的框图。
图4是驾驶室的俯视图。
图5是驾驶室内的左侧视图。
图6是从驾驶座侧观察到的仪表盘的主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中的发动机的主视图。
图8是发动机的后视图。
图9是发动机的左侧视图。
图10是发动机的右侧视图。
图11是发动机的俯视图。
图12是控制器的功能框图。
图13是发动机的燃料系统说明图。
图14是辅助再生控制以及复位再生控制的流程图。
图15是非作业再生控制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非作业再生控制时的文字显示的时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以作为农作业车的拖拉机为例,对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以及图2,对拖拉机的概要进行说明。实施方式中的拖拉机1的行驶机体2被作为行驶部的左右一对的前车轮3和相同的左右一对的后车轮4支承。拖拉机1构成为通过利用搭载于行驶机体2的前部的作为动力源的共轨式的柴油发动机5(以下简称为发动机)驱动后车轮4以及前车轮3而前进后退行驶。发动机5被发动机罩6覆盖。在行驶机体2的上表面设置有驾驶室7,在该驾驶室7的内部配置有:驾驶座8;以及通过转向而使前车轮3的操纵方向左右移动的操纵手柄(方向盘)9。在比驾驶室7的底部靠下侧的位置设置有向发动机5供给燃料的燃料箱11。另外,在图2中为了方便省略驾驶室的图示。
行驶机体2由具有前保险杠12以及前车轴壳体13的发动机支架14和借助螺栓装卸自如地固定于发动机支架14的后部的左右的机体支架16构成。在机体支架16的后部搭载有用于将来自发动机5的旋转动力适当变速地传递到前后四轮3、3、4、4的变速箱体17。后车轮4经由从变速箱体17的外侧面向外突出地装配的后车轴壳体18而安装于变速箱体17。左右的后车轮4的上方被固定于机体支架16的翼子板19覆盖。
用于使作为作业部的旋耕机15升降移动的液压式升降机构20能够装卸地安装于变速箱体17的后部上表面。旋耕机15通过由一对左右下部连杆21以及上部连杆22构成的三点连杆机构与变速箱体17的后部连结,在变速箱体17的后侧面,用于向旋耕机15传递PTO驱动力的PTO轴朝后突出设置。
如图3所示,在发动机5的后侧面向后突出设置有发动机输出轴24,在发动机输出轴24以直接连结的方式安装有飞轮25。通过主离合器140与该飞轮25连结且向后延伸的主动轴26通过在两端具有万向联轴器的伸缩式的动力传递轴28与在变速箱体17向前突出设置的主变速输入轴27连结。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从前车轴壳体13向后突出的前车轮传递轴(未图示)与从变速箱体17的前侧面向前突出的前车轮输出轴(未图示)通过前车轮驱动轴85连结。
并且,在变速箱体17内配置有:液压无级变速器29;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0;行驶副变速齿轮机构31;以及差动齿轮机构58。发动机5的旋转动力经由动力传递轴28传递至变速箱体17的主变速输入轴27,接着,利用液压式无级变速器29和行驶副变速齿轮机构31适当变速。该变速动力经由差动齿轮机构58传递至左右的后车轮4。并且,通过经由前车轮驱动轴85传递至前车轴壳体13,所述变速动力也被传递至左右的前车轮3。
液压式无级变速器29是将主变速输出轴36与主变速输入轴27同心状地配置的串列式,包括:可变容量型的液压泵部150;以及利用从该液压泵部150喷出的高压的液压油进行工作的定容量型的变速用液压马达部151。在液压泵部150设置有泵斜盘159,所述泵斜盘159能够相对于主变速输入轴27的轴线改变倾斜角从而调节液压油供给量。泵斜盘159与主变速液压缸相关联,所述主变速液压缸变更调节泵斜盘159相对于主变速输入轴27的轴线的倾斜角。通过利用该主变速液压缸(未图示)的驱动来改变泵斜盘159的倾斜角,变更调节从液压泵部150供给到液压马达部151的液压油量,进行液压式无级变速器29的主变速动作。
即,在切换阀(未图示)利用来自与主变速杆290(详细情况在下文描述)的操作量成比例工作的比例控制阀123(参照图12)的液压油工作时,未图示的主变速液压缸驱动,泵斜盘159相对于主变速输入轴27的轴线的倾斜角也随之改变。实施方式中的泵斜盘159以如下方式设定:能够夹着倾斜大致为零(包括零在内的前后)的中位角度,且在一方(正)的最大倾斜角度与另一方(负)的最大倾斜角度之间的范围内调节角度,且在行驶机体2的车速最低时,变为向任意一方倾斜的角度(在此情况下是负值且接近最大的倾斜角度)。
在泵斜盘159的倾斜角大致为零(中位角度)时,液压马达部151不利用液压泵部150进行驱动,主变速输出轴237以与主变速输入轴27大致相同的旋转速度旋转。在使泵斜盘159相对于主变速输入轴27的轴线向一方向(正的倾斜角)侧倾斜时,液压泵部150使液压马达部151增速工作,主变速输出轴36以比主变速输入轴27快的旋转速度旋转。其结果是,主变速输入轴27的旋转速度加上液压马达部151的旋转而传递到主变速输出轴36。因此,在比主变速输入轴27的旋转速度快的旋转速度的范围内,与泵斜盘159的倾斜角(正的倾斜角)成比例地改变来自主变速输出轴36的变速动力(车速)。在泵斜盘159为正值且接近最大的倾斜角度时,行驶机体2的车速最快。
在使泵斜盘159相对于主变速输入轴27的轴线向另一方向(负的倾斜角)侧倾斜时,液压泵部150使液压马达部151减速(反转)工作,主变速输出轴36以比主变速输入轴27慢的旋转速度旋转。其结果是,从主变速输入轴27的旋转速度中减掉液压马达部151的旋转速度而传递到主变速输出轴36。因此,在比主变速输入轴27的旋转速度慢的旋转速度的范围内,与泵斜盘159的倾斜角(负的倾斜角)成比例地改变来自主变速输出轴36的变速动力。在泵斜盘159为负值且接近最大的倾斜角度时,行驶机体2的车速最慢。
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0接受来自液压式无级变速器29的主变速输出轴36的旋转动力。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0具有用于进行行驶机体2的前进后退切换的前进齿轮(未图示)以及后退齿轮(未图示),通过借助前进用以及后退用液压离合器(未图示)择一地选择前进齿轮以及后退齿轮并使其旋转,向副变速机构31传递动力。此时,在没有对前进后退切换杆(换向杆)252进行推倒操作的中位状态下,未图示的前进用以及后退用液压离合器均为动力切断状态。构成为从主变速输出轴36朝向前后车轮3、4的旋转动力大致为零(与断开主离合器140相同的状态)。
并且,通过对前进后退切换杆252(参照图1以及图2)进行前进侧推倒操作,驱动前进用离合器电磁阀46(参照图12)从而使前进用离合器气缸(未图示)工作。由此,主变速输出轴36的旋转动力经由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0的未图示的前进齿轮传递至副变速机构31。另一方面,通过对前进后退切换杆252进行后退侧推倒操作,驱动后退用离合器电磁阀48(参照图12),使后退用离合器气缸(未图示)工作。由此,主变速输出轴36的旋转动力经由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0的未图示的后退齿轮传递至副变速机构31。
副变速机构31接受来自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0的旋转动力,并且将经由了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0的旋转动力变速输出。副变速机构31具有:副变速用的低速齿轮(未图示)、以及高速齿轮(未图示),通过借助低速离合器(未图示)以及高速离合器(未图示)择一地选择低速齿轮以及高速齿轮并使其旋转,将来自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0的旋转动力变速,并传递至后级的各机构。
通过对副变速杆258(参照图1以及图2)进行低速侧推倒操作,根据高速离合器电磁阀136(参照图12)的切换动作,使副变速液压缸(未图示)的活塞杆的位置向低速侧位移。因此,与未图示的副变速液压缸的活塞杆顶端连结的副变速换挡装置(未图示)使未图示的低速离合器成为动力连接状态,将来自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0的旋转动力变速为低速,传递至差动齿轮机构58。
另一方面,通过对副变速杆258进行高速侧推倒操作,根据高速离合器电磁阀136(参照图12)的切换动作,使未图示的副变速液压缸的活塞杆的位置向高速侧位移。因此,未图示的副变速换挡装置(未图示)使未图示的高速离合器成为动力连接状态,将来自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0的旋转动力变速为高速,传递至差动齿轮机构58。
差动齿轮机构58接受来自副变速机构31的旋转动力,并且将由副变速机构31变速了的变速动力传递至左右的后车轮4。此时,差动齿轮机构58通过差动齿轮(未图示)将由副变速机构31变速了的变速动力分别分配传递至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差动输出轴62(差动动作)。并且,差动输出轴62经由末端传动齿轮63等与后车轴64连结,在后车轴64的顶端部安装有后车轮4。并且,在差动输出轴62对应地设置有制动工作机构65a、65b,通过对位于转向柱245的右侧的制动踏板251(参照图2)进行踩踏操作,制动工作机构65a、65b进行制动动作。
并且,当操纵手柄9(参照图1以及图2)的转向角为规定角度以上时,通过与转弯内侧的后车轮4对应的自动制动电磁阀67a(67b)的驱动而使制动气缸(未图示)工作,与转弯内侧的后车轮4相对的制动工作机构65a(65b)自动进行制动动作。因此,能够执行U形转弯等小弯转弯行驶。并且,差动齿轮机构58具有用于使上述差动动作停止(一直以相同速度驱动左右的差动输出轴62)的差速锁止机构(未图示)。在这种情况下,构成为通过对差速器锁止踏板257(参照图2)进行踩踏操作使出入自由地设置的锁销与差动齿轮卡合,差动齿轮被固定而使差动功能停止,以相同的速度驱动左右的差动输出轴62旋转。
并且,上述结构的变速箱体17在其内部具有:切换PTO轴23的驱动速度的PTO变速齿轮机构(未图示);以及能够连接和断开主变速输入轴27与PTO变速齿轮机构之间的动力传递的PTO离合器(未图示)。通过该PTO变速齿轮机构以及PTO离合器的动作,来自发动机5的动力被传递至PTO轴23。
在这种情况下,在对后述的PTO离合器开关225进行接通操作时,通过PTO离合器液压电磁阀104(参照图12)的驱动,使未图示的PTO离合器成为动力连接状态。其结果是,通过主变速输入轴27传递的来自发动机5的旋转动力从未图示的PTO变速齿轮机构向PTO轴23输出。此时,在对PTO变速杆256进行变速操作时,通过择一地使未图示的PTO变速齿轮机构内的多个齿轮旋转动作,一档~四档以及反转的各PTO变速输出被传递至PTO轴23。
参照图4以及图5对驾驶座8及其周边的结构进行说明。在驾驶室7内的驾驶座8的前方配置有包围发动机5的后部侧的转向柱245。俯视观察时呈大致圆形的操纵手柄9安装于从转向柱245的上表面突出的手柄轴的上端。因此,操纵手柄9的大致环状的转向盘247成为相对于水平朝向斜后下方倾斜的姿态。
在转向柱245的右侧配置有:设定并保持发动机5的输出转速的节流杆250;以及用于对行驶机体2进行制动操作的左右一对的制动踏板251。在转向柱245的左侧配置有:用于对行驶机体2的行进方向进行前进和后退切换操作的前进后退切换杆(换向杆)252;以及用于使动力连接和断开用的主离合器140进行断开工作的离合器踏板253。在转向柱245的背面侧配置有用于将左右制动踏板251保持在踩踏位置的停车制动杆254。
并且,在转向柱245的左侧的前进后退切换杆252的下方,从转向柱245突出设置有从下侧覆盖前进后退切换杆252的误操作防止体(换向护罩)261。通过在前进后退切换杆252的下方配置有该误操作防止体261,从而防止了操作者在上下作业车辆时与前进后退切换杆252接触。
在驾驶室7内的地板248中转向柱245的右侧配置有油门踏板255,所述油门踏板255以由所述节流杆250设定的发动机转速作为最低转速,并用于在超过该最低转速的范围内使发动机转速加速减速。在驾驶座8的下方配置有用于切换操作后述的PTO轴23的驱动速度的PTO变速杆256;以及用于执行以相同的速度驱动左右的后车轮4旋转的操作的差速器锁止踏板257。在驾驶座8的左侧配置有用于以低速和高速切换行驶副变速齿轮机构30(参照图3)的输出范围的副变速杆258。
在驾驶座8的右侧设置有扶手部259,所述扶手部259用于放置就座于驾驶座8的操作者的臂部、肘部。扶手部259与驾驶座8分体构成,并且具有作为行驶系统操作部件的主变速杆290、以及作为作业系统操作部件的作业部位置盘(升降盘)300。主变速杆290作为主变速操作体能够前后倾斜移动操作地设置。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主变速杆290向前倾斜移动操作时行驶机体2的车速增加,而在使主变速杆290向后倾斜移动操作时行驶机体2的车速下降。作业部位置盘300是用于通过手动变更调节旋耕机15的高度位置的盘式机构。
扶手部259的下端后部例如能够起伏(上下)转动地枢接于立设在载置有驾驶座8的座椅支架(未图示)等的托架(未图示),能够弹起转动。扶手部259以能够多级(实施方式中为四级)调节起伏转动的转动姿态的方式构成。另外,扶手部259也可构成为与驾驶座8的前后滑动彼此独立,能够沿着行驶机体2的行进方向(前后反向)进行位置调节(能够前后滑动)。
若采用上述的能够起伏转动的结构,则能够根据就座于驾驶座8的操作者的体格、作业姿态分级调节扶手部259的转动姿态,因此能够设定成可靠地支承操作者的臂部并不与膝盖碰撞。并且,在将扶手部259构成为能够调节前后滑动位置的情况下,与驾驶座8的前后滑动位置调节功能、扶手部259的能够起伏转动的结构共同作用,有效地减少因长时间作业导致的操作者的疲劳。
并且,在扶手部259的右侧,设置有各种操作部件的操作台260固定于翼子板19的上方。并且,在操作台260的上表面配置有:旋耕深度设定盘224;PTO离合器开关225;以及倾斜手动开关228。旋耕深度设定盘224是用于预先设定旋耕机15的目标旋耕深度的盘式机构。PTO离合器开关225用于对PTO离合器100进行接通操作,对从PTO轴23向旋耕机15的动力传递进行连接和断开操作。倾斜手动开关228用于通过手动变更调节旋耕机15的左右倾斜角度。
PTO离合器开关225是一种按压开关,在按下开关并呈俯视观察绕顺时针方向旋转时被锁定于按下的位置,使从PTO轴23向旋耕机15的动力传递成为连接状态,再按一下则回归到原来的位置,使从PTO轴23向旋耕机15的动力传递成为切断状态。倾斜手动开关228是能够向左右方向倾斜移动的自行复原型(瞬时型)的杆开关,旋耕机15的左右倾斜角度只在操作倾斜手动开关228期间改变。
扶手部259具有前后较长的基部(扶手部后方部分)281、以及从基部281向前延伸的伸出部(扶手部前方部分)282。伸出部282相对于与驾驶座8平行排列地延伸设置的基部281,朝向与驾驶座8分离的方向(实施方式中的右方向)弯曲配置,扶手部259整体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く字状。
扶手部259在伸出部282前端的驾驶座8侧具有从上表面向下凹陷的前方切口部283,从前方切口部283的上表面突出设置有主变速杆290。伸出部282在前方切口部283的后方(与基部281的连接侧)的驾驶座8侧具有从上表面向下凹陷的台阶部284,在该台阶部284的上表面配置有:后述的转速/车速设定盘(设定盘)226和后述的转速/车速选择开关(选择开关)227。
另外,台阶部284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比前方切口部283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高,且比基部281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低。由此,即使操作者将臂部、肘部放置在扶手部259的基部281上并对伸出部282前方的主变速杆290进行操作,也能够减少操作者与台阶部284的设定盘226以及选择开关227意外接触的风险。因此,能够特别减少或者防止设定盘226以及选择开关227的误操作。
转速/车速设定盘226用于预先设定发动机5的最高旋转速度或者行驶机体2的最高行驶速度。转速/车速选择开关227用于将由转速/车速设定盘226设定的值指定为发动机5的最高旋转速度或者行驶机体2的最高行驶速度中的哪一个,转速/车速选择开关227由位置保持型(交替型)开关(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是位置保持型的摇臂开关)构成。由此,在通过转速/车速选择开关227指定旋转速度时,通过转速/车速设定盘226设定发动机5的最高旋转速度。另一方面,在通过转速/车速选择开关227指定行驶速度时,通过转速/车速设定盘226设定行驶机体2的最高行驶速度。
扶手部259的基部281在后方的驾驶座8侧埋入有开关箱286。开关箱286的上表面具有朝向与驾驶座8相反的一侧打开的上表面盖。该开关箱286通常为关闭上表面盖的状态,上表面盖的上表面设定成扶手部259的基部281的上表面的高度,操作者将臂部、肘部放置在上表面盖上。并且,开关箱286具有:倾斜设定盘233、最上升位置设定盘234、以及下降速度设定盘235。即,在打开上表面盖时,在开关箱286的内侧上表面,各设定盘233~235分别排成一列。倾斜设定盘233用于预先设定旋耕机15相对于行驶机体2的相对的目标左右倾斜角度。最上升位置设定盘234用于设定旋耕机15的最上升位置。下降速度设定盘235用于为了减少旋耕机15下降时的冲击而设定旋耕机15下降时的速度。
在使主变速杆290向前侧(操纵手柄9侧)倾斜移动时,主变速电位器222根据主变速杆290检测出的主变速杆290的操作位置,使泵斜盘159(参照图3)朝向正的倾斜角侧倾斜,使行驶机体2的行驶速度加速。另一方面,在使主变速杆290向后侧(驾驶座8侧)倾斜移动时,主变速电位器222根据主变速杆290检测出的主变速杆290的操作位置,使泵斜盘159(参照图3)朝向负的倾斜角侧倾斜,使行驶机体2的行驶速度减速。
操作者能够在将臂部放置在扶手部259上的状态下操作主变速杆290。因此,主变速杆290特别容易操作,能够高效地发挥提高拖拉机1的行驶操作性的效果。此时,上述的台阶部284的位置是在将臂部放置在扶手部259上的状态下,在俯视观察时不与手腕附近等重叠的位置。因此,扶手部259上的臂部等不会与设定盘226以及选择开关227意外碰撞(不干扰),能够减少设定盘226以及选择开关227的误操作。
主变速杆290在前表面配置自动升降开关229,在侧表面(左侧面)配置升降微调节开关230(参照图12)。并且,主变速杆290在左侧面配置显示切换开关231(参照图12),与此同时在右侧面配置模式切换开关232(参照图12)。自动升降开关229用于将旋耕机15强制升降操作至规定高度。升降微调节开关230用于对旋耕机15的高度位置进行微调节操作。显示切换开关231用于切换液晶面板330的显示内容。模式切换开关232用于变更、调节转弯时以及后退时的行驶速度。
自动升降开关229是朝向上下方向倾斜移动的自行复原型(瞬时型)的杆开关。在使自动升降开关229朝向上侧倾斜移动时,旋耕机15上升至由最上升位置设定盘234所设定的最上升位置,而在使自动升降开关229朝向下侧倾斜移动时,旋耕机15下降至由作业部位置盘300所设定的位置。升降微调节开关230由自行复原型(瞬时型)的摇臂开关构成,旋耕机15只在操作升降微调节开关230期间升降。
如此,主变速杆290具有自动升降开关229、升降微调整开关230、显示切换开关231、以及模式切换开关232,由此操作者只需用右手操作主变速杆290就能够简单地进行与行驶状况对应的控制。即,通过一边对主变速杆290进行倾斜移动操作,一边操作自动升降开关229以及升降微调整开关230,能够调整旋耕机15的高度位置。并且,即使在操作者想要切换液晶面板330的显示内容的情况下,也不必使手离开主变速杆290,只要操作显示切换开关231即可。并且,仅通过操作主变速杆290的模式切换开关232,就能够在拖拉机1转弯或者后退时轻易地将速度调整为预先设定的最佳行驶速度。
在扶手部259的伸出部282的右侧面(翼子板19侧的侧表面)插嵌有作业部位置盘(升降盘)300。作业部位置盘300在其外周面中的伸出部282上表面侧具有向外侧(上侧)突起的捏起部(操作用突起)。作业部位置盘300的捏起部即使位于作业部位置盘300的最上位位置,其上端位置也比伸出部282上表面低。
该作业部位置盘300比伸出部282右侧面向外侧(翼子板19侧)突出。由此,操作者不仅能够从扶手部259的上侧用手指等使捏起部前后移动,对作业部位置盘300进行旋转操作,并且即使从扶手部259的右侧(翼子板19侧)握持外周面,也能够对作业部位置盘300进行旋转操作。因此,操作者能够在将臂部放置在上表面盖287上(扶手部259上)的状态下,容易地对作业部位置盘300进行操作。
当将向前方旋转操作该作业部位置盘300时,控制电磁阀121进行切换工作,驱动未图示的单动式液压缸缩短,使提升臂193(参照图1)向下转动。其结果是,通过下部连杆21旋耕机15进行下降动作。相反地,当向后方倾斜移动操作作业部位置盘300时,控制电磁阀121进行切换工作,驱动未图示的单动式液压缸伸长,使提升臂193向上转动。其结果是,通过下部连杆21而使旋耕机15进行上升动作。
在实施方式中,在作为扶手部259的前方部分的伸出部282的上表面配置主变速杆290、设定盘226、以及选择开关227,在伸出部282的侧表面配置作业部位置盘300。并且,在伸出部282的左侧(驾驶座8侧)配置主变速杆290、设定盘226、以及选择开关227,在伸出部282的右侧(翼子板19侧)配置作业部位置盘300。因此,操作者在拖拉机1的运转过程中也容易识别行驶系统操作部件以及作业系统操作部件,有效防止误操作。并且,由于将作为行驶系统操作部件的主变速杆290、设定盘226、以及选择开关227集中配置,因此操作性(处理性)优异。
并且,如果使位于扶手部259上的手以肘部为支点向左右方向移动,则手容易地够到主变速杆290、作业部位置盘300。因此,具有只通过位于扶手部259上的手就能够操作主变速杆290、操作作业部位置盘300这一优点。并且,在将肘部放置在扶手部259时,能够以手腕不向下弯曲的自然的手的姿态操作伸出部282上的主变速杆290、作业部位置盘300。因此,能够特别提高主变速杆290、作业部位置盘300的操作性,并且有利于手的稳定支承。
如图4~图6所示,仪表盘246以在转向盘247的前方下侧的位置与就座于驾驶座8的操作者面对面的方式,且以其面板表面从后方稍微向上方倾斜的状态配置。并且,仪表盘246的外缘被从内侧朝向外侧隆起的仪表罩262覆盖。并且,被仪表罩262覆盖的仪表盘246配置于转向柱245的前方上部的仪表板263的后表面(背面)。仪表板263与转向柱245一体构成操纵柱。
如图5所示,仪表板263的背面由以法线朝向后方上侧的方式倾斜的仪表设置面263a以及开关设置面263b这两个平面构成。仪表设置面263a和开关设置面263b是法线的倾斜度不同的平面,仪表设置面263a是以法线朝向后方的方式倾斜的平面,而开关设置面263b是以法线朝向上方的方式倾斜的平面。
即,如图5以及图6所示,配置于仪表板263的背面上部的仪表设置面263a配置于转向柱245的前方,并且在其内侧设置有仪表盘246。另一方面,配置于仪表板263的背面上部的开关设置面263b在转向柱245的左右两侧的前进后退切换杆252的下侧前方位置,以比仪表设置面263a朝向上侧的方式配置,并且在开关设置面263b配置有开关264a~264d。开关264a~264d例如被分配为用于在车辆转弯时或者车辆后退时指定旋耕机15自动上升的转弯上升开关或者后退上升开关、用于在旋耕机15进行耕耘作业时使水平控制或者旋耕深度控制自动化的作业机控制开关、用于使紧急停止灯闪烁的危险警告灯开关、用于支持作业灯的开灯、关灯的侧灯开关等。
仪表盘246作为运转操作显示装置,如图6所示,在其中央显示区域具有通过指针表示发动机5的转速的发动机转速表265,在发动机转速表265的左右外侧的显示区域具有由LED等构成的显示灯266a~266d、267a~267d。上述结构的仪表盘246的显示灯266a~266d、267a~267d用作表示拖拉机1的各部的异常的警告灯或者表示拖拉机1的行驶状态或者旋耕机15的工作状态等的显示灯。并且,显示灯266a~266d、267a~267d中的一个被分配为与废气净化装置50的再生动作对应地闪烁的再生灯332(参照图12)。并且,仪表盘246在发动机转速表265的下侧具有后述的液晶面板330。
仪表罩262具有从仪表盘246的设置部分朝向外周向后方隆起的构造。即,仪表罩262具有:包围仪表盘246外侧并朝向后方立设的内周侧面268;以包围内周侧面268外侧的左右以及上侧的方式设置的コ字状的后方背面269;以及为后方背面269的外周且从仪表板263的仪表设置面263a立设的外周侧面270。
仪表罩262的后方背面269是与仪表设置面263a大致平行的面。并且,在后方背面269中的左侧面设置有开关271,且在后方背面269的右侧面设置有后述的再生开关329。另外,开关271例如被分配为处理设置于驾驶室7(参照图1)的作业灯的开灯/关灯的工作灯开关、分别对除去驾驶室7的前窗玻璃(参照图1)、后窗玻璃(参照图1)的水滴的雨刷42、43(参照图1)进行驱动的雨刷开关等。
再生开关329是瞬时动作型的开关。即,再生开关329是通过按下一次而发出接通(ON)脉冲信号的锁定型的按压开关。操作者按压再生开关329的时间采用判断可否执行复位再生控制(详细情况在后文描述)以后的各再生控制的基准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再生开关329由内置了再生开关灯345的带灯开关构成。
如上所述,在作为操作箱的一部分的仪表板263中,在作为运转操作显示部的仪表盘246的外侧的仪表罩262上配置有再生开关329。并且,在实施方式中,仪表盘246的配置于发动机转速表265右侧区域的最上部的显示灯267a充当再生灯332(参照图12)。由此,在通过显示灯267a显示后述的再生要求警报的仪表盘246附近配置再生开关329,因此操作者能够在目视确认了仪表盘246的显示的状态下进行再生开关329的操作。因此,能够防止操作者对再生开关329的误操作。
并且,在实施方式中,再生开关329配置于用作再生灯332(参照图12)的仪表盘246的显示灯267a的附近。即,在作为运转操作显示部的仪表盘246中的再生控制要求警报的显示区域的附近配置再生开关329。因此,在通过显示灯267a的显示通知再生要求警报时,操作者容易识别再生开关329的操作位置。
接下来,参照图7~图11对实施方式的共轨式的发动机5的概略构造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沿着发动机输出轴24的两侧部(夹着发动机输出轴24的两侧部)称为左右,将冷却风扇56配置侧称为前侧,将飞轮25配置侧称为后侧,将排气歧管54配置侧称为左侧,将进气歧管53配置侧称为右侧,为了方便,将此作为发动机5的四方以及上下的位置关系的基准。
如图7~图11所示,作为搭载于拖拉机等的作业车辆的原动机的发动机5具有连续再生式的废气净化装置50(DPF)。通过废气净化装置50除去从发动机5排出的废气中的颗粒状物质(PM),并且减少废气中的一氧化碳(CO)、碳化氢(HC)。
发动机5具有气缸体51,所述气缸体51内置有发动机输出轴24(曲轴)和活塞(省略图示)。在气缸体51上搭载气缸盖52。在气缸盖52的右侧面配置进气歧管53。在气缸盖52的左侧面配置排气歧管54。即,在发动机5中的沿着发动机输出轴24的两侧面分别配置进气歧管53和排气歧管54。在气缸盖52的上表面配置气缸盖罩55。在发动机5中与发动机输出轴24交叉的一侧面,具体地说在气缸体51的前表面设置冷却风扇56。从发动机输出轴24的前端侧经由冷却风扇用V型传送带72a向冷却风扇56传递旋转动力。
在气缸体51的后表面设置飞轮机壳57。在飞轮机壳57内配置飞轮25。在发动机输出轴24的后端侧轴支承飞轮25。以作业车辆的工作部经由发动机输出轴24获取发动机5的动力的方式构成。并且,在气缸体51的下表面配置油盘59。油盘59内的润滑油通过配置于气缸体51的右侧面的滤油器60供给至发动机5的各润滑部。
在气缸体51的右侧面中滤油器60的上方(进气歧管53的下方)安装用于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泵327。将带电磁开闭控制型的燃料喷射阀328(参照图13)的喷射器340设置于发动机5。将搭载于作业车辆的燃料箱344(参照图13)通过燃料供给泵327、圆筒状的共轨341以及燃料过滤器343与各喷射器340连接。
燃料箱344的燃料经由燃料过滤器343从燃料供给泵327加压输送到共轨341,高压的燃料储存在共轨341中。通过分别对各喷射器340的燃料喷射阀328进行开闭控制,将共轨341内的高压的燃料从各喷射器340喷射到发动机5的各气缸。另外,在飞轮机壳57设置发动机起动用起动器61。发动机起动用起动器61的小齿轮与飞轮25的环形齿轮啮合。在起动发动机5时,通过利用起动器61的旋转力使飞轮25的环形齿轮旋转,发动机输出轴24开始旋转(执行所谓的摇动)。
在气缸盖52的前表面侧(冷却风扇56侧),冷却水泵71与冷却风扇56的风扇轴同轴状地配置。在发动机5的左侧,具体地说在冷却水泵71的左侧方设置有作为利用发动机5的动力发电的发电机的交流发电机73。从发动机输出轴24的前端侧经由冷却风扇用V型传送带72a向冷却风扇56和冷却水泵71传递旋转动力。并且,从发动机输出轴24的前端侧经由交流发电机用V型传送带72b向交流发电机73传递旋转动力。搭载于作业车辆的散热器内的冷却水通过冷却水泵71的驱动供给至气缸体51以及气缸盖52,从而冷却发动机5。
在油盘59的左右侧面分别设置发动机支腿安装部74。能够分别将具有防振橡胶的发动机支腿(省略图示)螺栓紧固于各发动机支腿安装部74。在实施方式中,使作业车辆的左右一对发动机支架夹持油盘59,通过将油盘59侧的发动机支腿安装部74螺栓紧固于各发动机支架,作业车辆的两个发动机支架支承发动机5。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进气歧管53的入口部经由EGR装置76(废气再循环装置)连结空气净化器。EGR装置76主要位于发动机5的右侧,具体地说位于气缸盖52的右侧方。吸入空气净化器的新气体(外部空气)通过该空气净化器除尘以及净化后,经由涡轮增压机90的压缩机壳体92以及EGR装置76输送至进气歧管53,供给至发动机5的各气缸。
EGR装置76具有:使发动机5的废气的一部分(EGR气体)与新气体混合并供给至进气歧管53的EGR主体壳体、使EGR主体壳体与空气净化器连通的进气节流部件78、经由EGR冷却器79与排气歧管54连接的再循环废气管80;以及使EGR主体壳体与再循环废气管80连通的EGR阀部件81。在实施方式中,进气歧管53的进气吸入侧构成EGR主体壳体。
即,在进气歧管53的进气吸入侧连结进气节流部件78。并且,在进气歧管53的进气吸入侧还连接再循环废气管80的出口侧。再循环废气管80的入口侧经由EGR冷却器79与排气歧管54连接。通过调节位于EGR阀部件81内的EGR阀的开度,调节EGR气体向进气歧管53的进气吸入侧的供给量。
在上述的结构中,从空气净化器经由进气节流部件78向进气歧管53的进气吸入侧供给新气体,另一方面从排气歧管54向进气歧管53的进气吸入侧供给EGR气体。来自空气净化器的新气体与来自排气歧管54的EGR气体在进气歧管53的进气吸入侧混合。通过将从发动机5排出至排气歧管54的废气的一部分从进气歧管53还流至发动机5,高负荷运转时的最高燃烧温度下降,来自发动机5的NOX(氮氧化物)的排出量减少。
在气缸盖52的左侧方的排气歧管54的上方配置涡轮增压机90。涡轮增压机90具有内置有涡轮机叶轮的涡轮机壳体91、以及内置有鼓风机叶轮的压缩机壳体92。排气歧管54的出口部与涡轮机壳体91的排气吸入侧连结。涡轮机壳体91的排气排出侧与设置于废气净化装置50的排气吸入侧的外周部的净化入口管86连结。即,从发动机5的各气缸排出至排气歧管54的废气经由涡轮增压机90以及废气净化装置50等排放到外部。
压缩机壳体92的进气吸入侧经由给气管95与空气净化器的进气排出侧连接。压缩机壳体92的进气排出侧经由增压管96以及EGR装置76与进气歧管53连接。即,由空气净化器进行了除尘的新气体从压缩机壳体92经由增压管96输送到EGR装置76后,被供给到发动机5的各气缸。
在发动机5的上表面侧中的排气歧管54以及涡轮增压机90的上方,即在气缸盖52的左侧方的排气歧管54以及涡轮增压机90的上方配置废气净化装置50。在这种情况下,废气净化装置50的姿态设置成废气净化装置50的长边方向与发动机5的发动机输出轴24平行地延伸。
对废气净化装置50的构造进行说明。废气净化装置50包括具有净化入口管86的净化机壳87。在净化机壳87的内部,在废气移动方向上直列地排列生成二氧化氮(NO2)的铂等柴油氧化催化剂88和在比较低的温度下连续地将收集了的颗粒状物质(PM)氧化除去的蜂窝构造的烟尘过滤器89。柴油氧化催化剂88以及烟尘过滤器89相当于容纳在净化机壳87中的废气净化装置。另外,净化机壳87的废气出口93经由排气管与例如消音器、排气尾管连结,从废气出口93经由消音器、排气尾管将废气排放到外部。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柴油氧化催化剂88的氧化作用生成的二氧化氮(NO2)被吸入烟尘过滤器89内。发动机5的废气中所含有的颗粒状物质被烟尘过滤器89收集,被二氧化氮(NO2)连续地氧化除去。除了除去发动机5的废气中的粒状物质(PM)之外,发动机5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CO)、碳化氢(HC)的含有量也减少。
接下来,参照图12对用于执行拖拉机1的各种控制(变速控制、自动水平控制以及旋耕深度自动控制等)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拖拉机1包括:控制发动机5的驱动的发动机控制器311;控制搭载于转向柱(操作箱)245的仪表盘246的显示动作的仪表控制器(运转操作显示控制器)312;进行行驶机体2的速度控制等的主机控制器313;以及进行旋耕机15的状态控制等的作业机控制器314。
上述控制器311~314各自除了具有执行各种运算处理、控制的CPU之外,还具有用于存储控制程序、数据的只读存储器(ROM)、用于临时存储控制程序、数据的随机只读存储器(RAM);时间测量用的计时器;以及输入输出接口等,通过CAN通信总线315连接为能够相互通信。发动机控制器311以及仪表控制器312通过电源施加用钥匙开关201与电池202连接。钥匙开关201是能够利用插入钥匙孔的规定的钥匙而旋转操作的旋转式开关,如图6所示,安装于仪表板263的靠转向柱245的右侧位置。
仪表控制器312的输入侧连接有:检测操纵手柄9的转动量(转向角度)的转向电位器210;切换液晶面板330的显示的显示切换开关231;以及作为允许废气净化装置50的再生动作的输入部件的再生开关329。并且,仪表控制器312的输出侧连接有:仪表盘246的液晶面板330;与废气净化装置50的再生动作等对应地鸣动的警报蜂鸣器331;以及作为与废气净化装置50的再生动作对应地闪烁的警报灯的再生灯332。
在主机控制器313的输入侧连接有:检测前进后退切换杆252的操作位置的前进后退电位器211;检测主变速输出轴36的输出转速的主变速输出轴旋转传感器212;检测前后车轮3、4的旋转速度(行驶速度)的车速传感器213;检测制动踏板251是否被踩踏的制动踏板开关220;切换操作自动制动电磁阀67a、67b的自动制动开关221;检测主变速杆290的操作位置的主变速电位器222;在通过停车制动杆254保持左右制动踏板251踩踏位置的状态(通过停车制动杆254形成锁定状态)下接通的停车制动开关236;转速/车速设定盘226;转速/车速选择开关227;以及模式切换开关232。
在主机控制器313的输出侧连接有:使前进用离合器气缸(未图示)工作的前进用离合器电磁阀46;使后退用离合器气缸(未图示)工作的后退用离合器电磁阀48;使副变速液压缸(未图示)工作的高速离合器电磁阀136;使主变速液压缸(未图示)与主变速杆290的倾斜移动操作量成比例地工作的比例控制阀123;以及分别使左右的制动工作机构65a、65b工作的自动制动电磁阀67a、67b。
在作业机控制器314的输入侧连接有:对行驶机体2的左右倾斜角度进行检测的振动子型的侧滚传感器214;对旋耕机15相对于行驶机体2的相对的左右倾斜角度进行检测的电位器仪表型的作业部位置传感器215;对将液压式升降机构20与左右下部连杆21相连的提升臂(未图示)的转动角度进行检测的电位器仪表型的提升角传感器216;对伴随旋耕机15的旋耕深度变动而上下转动的旋耕后罩195(参照图1以及图2)的上下转动角度进行检测的电位器仪表型的后罩传感器217;对通过手动变更调节旋耕机15的高度位置的作业部位置盘300的操作位置进行检测的位置盘传感器223;旋耕深度设定盘224;PTO离合器开关225;倾斜手动开关228;自动升降开关229;升降微调节开关230;倾斜设定盘233;最上升位置设定盘234;以及下降速度设定盘235。
在作业机控制器314的输出侧连接有:使未图示的PTO离合器100工作的PTO离合器液压电磁阀104;用于向液压式升降机构20的单动式液压缸(未图示)供给液压油的控制电磁阀121;以及内置于再生开关329并根据废气净化装置50的再生动作而闪烁的再生开关灯345。
并且,如图13所示,在发动机控制器311的输入侧至少连接有:检测共轨341内的燃料压力的轨压传感器321;使燃料供给泵327旋转或者停止的电磁离合器342;检测发动机5的旋转速度(发动机输出轴24的凸轮轴位置)的发动机旋转传感器322;检测以及设定喷射器340的燃料喷射次数(一个冲程的燃料喷射期间中的次数)的喷射设定器333;检测油门操作件的操作位置的节流位置传感器334;检测进气路径中的进气温度的进气温度传感器335;检测排气路径中的废气温度的排气温度传感器336;检测发动机5的冷却水温度的冷却水温传感器323;检测共轨341内的燃料温度的燃料温度传感器324;检测EGR气体的温度的EGR温度传感器337;检测排气过滤器50内的烟尘过滤器89前后(上下游)的废气的差压的差压传感器325;以及检测排气过滤器50内的废气温度的DPF温度传感器326。
在发动机控制器311的输出侧至少分别连接有各燃料喷射阀328的电磁螺线管。即,以如下方式构成:储存于共轨341中的高压燃料在控制燃料喷射压力、喷射时期以及喷射期间等的同时在一个冲程中分成多次而从燃料喷射阀328喷出,由此抑制氮氧化物(NOX)的产生,并且执行也减少了烟尘、二氧化碳(CO2)等的产生的完全燃烧,使燃料利用率提高。并且,在发动机控制器311的输出侧还连接有调节发动机5的进气压(进气量)的进气节流部件78、以及调节EGR气体向进气歧管53的供给量的EGR阀部件81等。
发动机控制器311基本上根据由发动机旋转传感器322检测出的旋转速度和由节流位置传感器334检测出的节流位置求得发动机5的转矩,使用转矩和输出特性运算目标燃料喷射量,根据该运算结果执行使共轨341工作的燃料喷射控制。另外,共轨341的燃料喷射量主要通过调节各燃料喷射阀328的开阀期间而改变向各喷射器340的喷射期间来调节。
作为发动机5的控制方式(再生控制方式)具有:只通过发动机5的通常运转而使排气过滤器50自发地再生的通常运转控制(自行再生控制);当排气过滤器50的堵塞状态达到规定水准以上时,利用发动机5的负荷增大而使废气温度自动上升的辅助再生控制;使用次后喷射使废气温度上升的复位再生控制;将次后喷射与发动机5的高怠速旋转速度组合来使废气温度上升的非作业再生控制(也可称作停车再生控制或者紧急再生控制)。
通常运转控制是路上行驶时或者农作业时的控制形式。在通常运转控制中,发动机5的旋转速度N与转矩T的关系位于输出特性图的自行再生区域,发动机5的废气温度达到排气过滤器50内的PM氧化量超过PM收集量的程度的状态。
在辅助再生控制中,通过进气节流部件78的开度调节和后喷射使排气过滤器50再生。即,在辅助再生控制中,通过对EGR阀部件81进行闭阀并对进气节流部件78进行闭阀至规定开度(节流),从而限制向发动机5的进气量。如此一来,由于发动机5的负荷增大,因此为了维持设定旋转速度,共轨341的燃料喷射量增加,使发动机5的废气温度上升。与此对应,通过相对于主喷射稍稍滞后地进行喷射的后喷射使扩散燃烧活性化,使发动机5的废气温度上升。其结果是,燃烧除去了排气过滤器50内的PM。另外,在下文说明的再生控制中EGR阀部件81均为闭阀。
复位再生控制在辅助再生控制失败的情况(排气过滤器50的堵塞状态未得到改善,残留PM的情况)下和发动机5的累积驱动时间TI达到设定时间TI1(例如100小时左右)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在复位再生控制中,除了辅助再生控制的方式,还借助进行次后喷射而使排气过滤器50再生。即,在复位再生控制中,除了进气节流部件78的开度调节和后喷射之外,还通过次后喷射向排气过滤器50内直接供给未燃燃料,通过借助柴油氧化催化剂88使未燃燃料燃烧,使排气过滤器50内的废气温度上升(约560℃左右)。其结果是,强制性地燃烧除去排气过滤器50内的PM。
非作业再生控制在复位再生控制失败等情况(排气过滤器50的堵塞状态未得到改善,残留PM的情况)下进行。在非作业再生控制中,除了复位再生控制的方式,还通过将发动机5的旋转速度N维持在高怠速旋转速度(最高转速,例如2200rpm),使发动机5的废气温度上升后,在排气过滤器50内也通过次后喷射使废气温度上升(约600℃左右)。其结果是,在比复位再生控制更好的条件下,强制性地燃烧除去排气过滤器50内的PM。另外,非作业再生控制中的进气节流部件78不节流,而是完全闭阀。非作业再生控制中的后喷射比辅助再生控制、复位再生控制延迟点火(滞后)进行。
在非作业再生控制中,将发动机5的输出限制为比最大输出低的停车时最大输出(例如为最大输出的8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将发动机5的旋转速度N维持在高怠速旋转速度,因此将共轨341的燃料喷射量调节成抑制转矩T并成为停车时最大输出。
接下来,参照图14以及图15的流程图对由发动机控制器311进行的排气过滤器50的再生控制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所述各再生控制基于仪表控制器312的指令由发动机控制器311执行。即,图14以及图15的流程图中示出的算法(程序)存储于仪表控制器312的ROM中,在将该算法调出至RAM后在CPU进行处理,通过CAN通信总线315向发动机控制器311发送指令,通过发动机控制器311处理仪表控制器312的指令,执行所述各再生控制。
如图14所示,在排气过滤器50再生控制中,首先,如果钥匙开关201为接通(S101:是),则对发动机旋转传感器322、冷却水温传感器323、差压传感器325以及DPF温度传感器326的检测值、进气节流部件78以及EGR阀部件81的开度、共轨341的燃料喷射量进行读取(S102)。即,发动机控制器311对发动机旋转传感器322、冷却水温传感器323、差压传感器325以及DPF温度传感器326的检测值、进气节流部件78以及EGR阀部件81的开度、共轨341的燃料喷射量进行读取,并发送到仪表控制器312。
接下来,如果在过去执行了复位再生控制或者非作业再生控制后的累积驱动时间TI不到设定时间TI1(例如50小时)(S103:否),则推定排气过滤器50内的PM堆积量(S104)。PM堆积量推定使用基于差压传感器325的检测值和废气流量图的P方法和基于发动机旋转传感器322的检测值、燃料喷射量、PM排出量图以及废气流量图的C方法进行。若PM堆积量为规定量Ma(例如8g/l)以上(S105:是),则执行辅助再生控制(S106)。即,仪表控制器312向发动机控制器311发送用于执行辅助再生控制的指令信号。
在进行辅助再生控制时,基于发动机旋转传感器322的检测值、燃料喷射量、PM排出量图以及废气流量图,推定排气过滤器50内的PM堆积量(S107)。如果PM堆积量不到规定量Ma(例如6g/l)(S108:是),则结束辅助再生控制返回至通常运转控制。在PM堆积量为规定量Ma以上的情况下(S108:否),在这种状态下经过了规定时间TI4(例如10分钟)的情况下(S109:是),转向作为复位再生控制之前的复位待机模式的步骤S201。
返回步骤S103,在累积驱动时间TI为设定时间TI1以上的情况下(S103:是),转向作为复位待机模式的步骤S201,执行复位再生要求。在此阶段,再生灯332以及再生开关灯345低速闪烁(例如0.5Hz),并且警报蜂鸣器331间歇地低速鸣动(例如0.5Hz)。此时,仪表控制器312使再生灯332低速闪烁的同时使警报蜂鸣器331低速鸣动。并且,作业机控制器314通过CAN通信总线315接收来自仪表控制器312的指令信号,使再生开关灯345低速闪烁。
如此一来,在步骤S201中,通过仪表控制器312进行复位再生要求,警报蜂鸣器331、再生灯332以及再生开关灯345各自驱动。此时,使再生灯332以及再生开关灯345的闪烁周期同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的结构所示,在使仪表盘246的显示灯264a闪烁显示的同时,使内置于显示灯264a附近的再生开关329的再生开关灯345闪烁。因此,操作者能够通过基于警报蜂鸣器331、再生灯332以及再生开关灯345各自的驱动而产生的再生控制要求警报,即刻上确认被催促手动操作的再生开关329的位置。
并且,在步骤S201中,仪表控制器312将液晶面板330的画面显示切换为显示催促执行复位再生控制的复位再生要求信息,由此例如在液晶面板330上显示“请长按再生开关”的文字数据等的操作指示标识。此时,意味着通过操作显示切换开关231将液晶面板330的画面显示从复位再生要求信息返回到通常信息(通常运转时的显示信息)。在此,如果不对再生开关329进行接通操作而在液晶面板330的画面上显示复位再生要求信息的状态下对显示切换开关231进行操作,则液晶面板330的画面显示以规定的时机(例如每两秒)交替变化通常信息和复位再生要求信息。在需要复位再生控制的情况下,操作者能够对通常信息和复位再生要求双方进行确认,不会妨碍在路上行驶过程中、农作业过程中对拖拉机的操纵。
在再生开关329被接通操作规定时间(例如三秒)的情况下,(S202:是),执行复位再生控制(S203)。在此阶段,使再生灯332以及再生开关灯345开灯,与此同时使警报蜂鸣器331停止鸣动。并且,使液晶面板330的画面显示从复位再生要求信息变化为“复位再生中”这样的文字数据等通知标识所代表的复位再生执行信息。因此,操作者能够通过确认仪表盘246的显示内容和再生灯332的状态,简单地目视确认复位再生控制处于执行中的情况,能够唤起操作者的注意。另外,通过操作显示切换开关231,将液晶面板330的画面显示从复位再生执行信息返回至通常信息。
在复位再生控制的执行过程中,推定排气过滤器50内的PM堆积量(S204),在PM堆积量不到规定量Mr(例如10g/l)的情况下(S205:否),如果从开始复位再生控制经过了规定时间TI8(例如30分钟)(S206:是),则结束复位再生控制,返回通常运转控制。此时,由于结束了复位再生控制,因此使再生灯332以及再生开关灯345关灯。并且,使液晶面板330的画面显示从复位再生执行信息变化为通常信息。另一方面,若PM堆积量为规定量Mr以上(S205:是),则视为复位再生控制失败,由于担心存在PM过堆积的可能性,因此转向作为非作业再生控制之前的停车待机模式、即步骤S301。
如图15所示,在停车待机模式开始时,推定排气过滤器50内的PM堆积量(S301)。然后,如果PM堆积量不到规定量Mb(例如12g/l)(S302:否)且在规定时间TI9(例如10小时)内(S303:否),执行第一非作业再生要求(S304)。在此阶段,虽然再生灯332还是关灯的状态,但是警报蜂鸣器331间歇地高速鸣动(例如1.0Hz)。并且,液晶面板330的画面显示切换为预告非作业再生控制的执行的第一非作业再生要求指标的显示。该第一非作业再生要求指标例如是交替切换显示“停止农作业部”的文字数据和“在安全的场所停车”的文字数据的显示。
另一方面,在PM堆积量为规定量Mb以上(S302:是),或者在停车待机模式的状态下经过了规定时间TI9(例如10小时)的情况下(S303:是),由于担心存在PM过堆积的可能性,因此通知排气过滤器50的异常(STEP401)。此时,高速闪烁再生灯332(例如1.0Hz),警报蜂鸣器331高速鸣动(例如1.0Hz)。并且,液晶面板330的画面显示切换为“排气过滤器异常”的文字数据和“联络销售店”的文字数据交替切换的异常警报标识的显示。
在上述步骤S304中执行了第一非作业再生要求后,待机至预先设定的非作业再生转移条件(互锁解除条件)成立为止(S305)。步骤S305所示的非作业再生转移条件由前进后退电位器211位于中位位置(前进后退切换杆252的中位状态)、停车制动开关236接通(通过停车制动杆254形成锁定状态)、PTO离合器开关225为断开状态、发动机5为低怠速旋转速度(无负荷时的最低限度的旋转速度)、以及冷却水温传感器323的检测值为规定值(例如65℃)以上(发动机5的暖气运转结束)这些条件构成。
在步骤S305中,在上述非作业再生转移条件(互锁解除条件)成立(是)时,则执行第二非作业再生要求(S306)。在此阶段,切换为再生灯332以及再生开关灯345低速闪烁、警报蜂鸣器331间歇地低速鸣动。并且,液晶面板330的画面显示变化为催促执行非作业再生控制的第二非作业再生要求信息的显示。即,在液晶面板330,与步骤S201中的复位再生要求信息的显示同样地,显示“请长按再生开关”的文字数据等的操作指示标识。
如此一来,在步骤S306中,通过仪表控制器312执行第二非作业再生要求,警报蜂鸣器331、再生灯332以及再生开关灯345各自驱动。此时,使再生灯332以及再生开关灯345的闪烁周期同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的结构所示,在使仪表盘246的显示灯264a闪烁显示的同时,使内置于显示灯264a附近的再生开关329的再生开关灯345闪烁。因此,操作者能够在通过基于警报蜂鸣器331、再生灯332以及再生开关灯345各自的驱动而产生的再生控制要求警报,识别非作业再生转移条件(互锁解除条件)的成立的同时,即刻确认被催促手动操作的再生开关329的位置。
然后,如果再生开关329接通规定时间(S307:是),则执行非作业再生控制(S308)。在此阶段,使再生灯332以及再生开关灯345开灯,而使警报蜂鸣器331停止鸣动。并且,使液晶面板330的画面显示从第二非作业再生要求信息变化为非作业再生执行信息。即,在液晶面板330显示交替切换“排气过滤器再生中”的文字数据和“待机至再生结束”的文字数据的非作业再生通知标识。即,构成为直到再生控制结束为止,都显示禁止操作主机,由此能够阻止操作者的误操作。
在非作业再生控制的执行过程中,推定排气过滤器50内的PM堆积量(S309)。如果PM堆积量不到规定量Ms(例如8g/l)(S310:是),且从开始非作业再生控制经过了规定时间TI11(例如30分钟)(S311:是),则结束非作业再生控制,返回通常运转控制。在PM堆积量为规定量Ms以上的情况下(S310:否),如果在该状态下经过了规定时间TI12(例如30分钟)(S312:是),则认作非作业再生控制失败,由于担心存在PM过堆积的可能性,因此转向通知排气过滤器50的异常的步骤S401。
在非作业再生控制的执行过程中,若通过利用停车制动杆254解除锁定状态等,非作业再生转移条件(互锁解除条件)变为不成立的状态(S313:是),则在非作业再生控制中断后(S314),转向步骤S304,执行第一非作业再生要求。另外,在S312中,虽然通过非作业再生转移条件(互锁解除条件)不成立的状态判定了非作业再生控制可否中断,但是在非作业再生控制的执行过程中按下再生开关329的情况下,也可中断非作业再生控制。由此,不必进行使发动机5停止、使排气过滤器50的非作业再生控制中断的操作等复杂的操作,就能够使排气过滤器50的非作业再生控制中断。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发动机5的累积驱动时间经过了规定时间以上时,仪表控制器312进行复位再生的再生控制要求,在仪表盘246显示再生控制要求警报。只有在操作者根据该仪表盘246的再生控制要求警报手动操作再生开关329时,才开始排气过滤器(废气净化装置)50的再生控制。因此,通过操作者的手动操作执行发动机5的再生控制动作,排气过滤器50适当地再生。即,能够阻止违背操作者的意愿而使发动机5非本意地自动控制,能够抑制发动机5或者农作业部的驱动故障。
并且,通过操作者的手动操作进行的排气过滤器50的再生控制的开始指示是对再生开关329的长按操作(规定时间(例如3秒)的接通操作)。即,构成为:在能够判断出是操作者的手动操作还是误操作的操作时间以上使再生开关329连续动作时,开始排气过滤器50的再生控制。因此,能够阻止操作者预料之外的再生控制动作。
并且,具有控制发动机5的驱动的发动机控制器311和控制仪表盘246的各显示部(再生灯332、液晶面板330)的显示动作的仪表控制器312,并且各控制器311、312之间相互电连接。并且,仪表控制器312只有在将再生控制要求警报显示于仪表盘246后,确认了在再生开关329受到手动操作时,才向发动机控制器311发送执行排气过滤器50的再生控制的指令。
并且,构成为:在排气过滤器50的再生控制中,操作者对钥匙开关进行断开操作而使发动机5停止,接下来在使发动机5再次开始动作时,排气过滤器50的再生控制复位,由此能够将操作者预料之外的再生控制防范于未然。
如上所述,在进行再生控制时,仪表控制器312在仪表盘246的液晶面板330显示文字数据,向操作者通知动作状态,并催促所需要的操作。尤其是,在执行非作业再生控制的情况下,需要将发动机5的旋转速度N维持在高怠速旋转速度(最高旋转速度,例如2200rpm),将发动机5的输出限制在比最大输出低的停车时最大输出(例如位最大输出的80%左右)。因此,优选设定成若不满足由多个条件构成的非作业再生转移条件,则不执行非作业再生控制,并通过液晶面板330的文字数据显示向操作者通知不足的条件,引导所需要的操作。
以下根据图16的流程图,对执行非作业再生控制时的液晶面板330的显示动作进行说明。若在上述步骤S304中执行第一非作业再生要求(S501:是),则仪表控制器312在液晶面板330显示交替切换显示“停止农作业部”的文字数据和“在安全的场所停车”的文字数据的第一非作业再生要求指标(S502)。然后,仪表控制器312与主机控制器313通信,根据来自前进后退电位器211的信号,确认前进后退切换杆252是否处于中位状态(S503)。在前进后退切换杆252位于前进侧或者后退侧的情况下(S503:否),为了催促操作者使前进后退切换杆252成为中位状态,在液晶面板330显示“使换向中位”的文字数据的操作指标(S504)。
接下来,仪表控制器312与作业机控制器314通信,基于来自PTO离合器开关225的信号,对PTO离合器开关225是否处于断开状态进行确认(S505)。在PTO离合器开关225处于接通状态的情况下(S505:否),为了催促操作者断开PTO离合器开关225,在液晶面板330显示“断开PTO开关“的文字数据的操作指标(S506)。
接下来,仪表控制器312与主机控制器313通信,基于来自停车制动开关236的信号,对是否处于通过停车制动杆254形成的锁定状态进行确认(S507)。在停车制动开关236处于断开状态的情况下(S507:否),为了催促操作者成为通过停车制动杆254形成的锁定状态,在液晶面板330显示“进行停车制动”的文字数据的操作指标(S508)。
接下来,仪表控制器312与发动机控制器311通信,基于来自冷却水温传感器322的信号,对暖气运转是否结束进行确认(S509)。在由冷却水温传感器323检测出的检测值低于规定值(例如65℃)的情况下(S509:否),为了催促操作者使暖气运转结束,在液晶面板330显示“进行暖气运转”的文字数据的操作指标(S510)。
接下来,仪表控制器312与发动机控制器311通信,基于来自发动机旋转传感器323的信号,对发动机5是否为低怠速旋转速度进行确认(S511)。在发动机5没有以低怠速旋转速度动作的情况下(S511:否),为了催促操作者使发动机5以低怠速动作,在液晶面板330显示“进行怠速”的文字数据的操作指标(S512)。由于在全部满足上述步骤S503、S505、S507、S509、S511的各条件的情况下,非作业再生转移条件成立,因此执行上述步骤S306中的第二非作业再生要求,在液晶面板330显示“请长按再生开关”的文字数据的操作指示指标(S513)。
然后,与上述步骤S307同样地,判断是否对再生开关329进行了长按操作(S514)。此时,若再生开关329接通规定时间(S514:是),则在液晶面板330显示交替切换“排气过滤器再生中”的文字数据和“待机至再生结束”的文字数据的非作业再生通知标识(S515)。
另外,本申请发明的各部分的结构不限定为图示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申请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5 发动机
50 排气过滤器
225 PTO离合器开关
236 停车制动开关
245 转向柱
246 仪表盘
261 误操作防止体
262 仪表罩
263 仪表板
263a 仪表设置面
263b 开关设置面
264a~264d 开关
265 发动机转速表
266a~266d 显示灯
267a~267d 显示灯
311 发动机控制器
312 仪表控制器
313 主机控制器
314 作业机控制器
315 CAN通信总线
322 发动机旋转传感器
323 冷却水温传感器
324 燃料温度传感器
325 差压传感器
326 DPF温度传感器
329 再生开关
330 液晶面板
331 警报蜂鸣器
332 再生灯
345 再生开关灯

Claims (3)

1.一种作业车辆,具有:搭载于行驶机体的发动机;显示所述行驶机体的运转操作状况的运转操作显示装置;配置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路径的废气净化装置;以及搭载于所述行驶机体的作业装置,所述作业车辆能够根据再生开关的手动操作执行除去所述废气净化装置内的颗粒状物质的再生控制,所述作业车辆的特征在于,
在推定为所述废气净化装置内的颗粒状物质积存成规定以上的情况下,所述运转操作显示装置通知再生控制要求警报,并进行催促停止作业装置进行的作业以及行驶机体进行的行驶的文字显示之后,对于催促将前进后退切换杆操作为中位状态的文字显示、催促将PTO离合器开关操作为断开的文字显示、催促利用停车制动杆操作为锁定状态的文字显示、催促将所述发动机的发动机旋转速度操作为怠速旋转速度的文字显示,仅显示还未执行的操作,直到各个操作被执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当满足了所有操作条件时,所述运转操作显示装置进行催促对所述再生开关进行操作的显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
控制所述发动机的驱动的发动机控制器;以及控制所述运转操作显示装置的显示动作的运转操作显示控制器,并且将所述各控制器之间相互电连接,
所述运转操作显示控制器只有在使所述再生控制要求警报显示于所述运转操作显示装置后,对通过所述再生开关接受了手动操作进行了确认时,才向所述发动机控制器发送执行所述废气净化装置的再生控制的指令。
CN201480047242.4A 2013-08-29 2014-08-29 作业车辆 Active CN1055182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78596 2013-08-29
JP2013178596A JP2015048713A (ja) 2013-08-29 2013-08-29 作業車両
PCT/JP2014/072702 WO2015030160A1 (ja) 2013-08-29 2014-08-29 作業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8261A CN105518261A (zh) 2016-04-20
CN105518261B true CN105518261B (zh) 2018-09-04

Family

ID=52586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7242.4A Active CN105518261B (zh) 2013-08-29 2014-08-29 作业车辆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631530B2 (zh)
EP (1) EP3040529B1 (zh)
JP (1) JP2015048713A (zh)
KR (2) KR102332863B1 (zh)
CN (1) CN105518261B (zh)
WO (1) WO20150301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56516B1 (ko) * 2014-03-27 2019-12-16 얀마 가부시키가이샤 작업 차량
US9631344B1 (en) * 2015-10-09 2017-04-25 Komatsu Ltd. Work vehicl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work vehicle
DE102016220763A1 (de) * 2016-10-21 2018-04-26 Zf Friedrichshafen Ag Verfahren zum Ermitteln von Betriebszuständen einer einen Fahrzeugantriebsstrang umfassenden Arbeitsmaschine während eines Betriebs der Arbeitsmaschine
US20220279718A1 (en) * 2021-03-04 2022-09-08 Deere & Company State-based mechanism for performing engine regeneration procedure
US11879405B2 (en) * 2021-07-23 2024-01-23 Cummins Power Generation Inc. Aftertreatment system loading tool
CN115111034A (zh) * 2022-01-27 2022-09-2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颗粒捕集器的无感知主动再生方法及具有其的车辆
US11781463B2 (en) * 2022-01-31 2023-10-10 Kubota Corporation Work vehicle including DPF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93794A (ja) * 1988-01-28 1989-08-03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JPH01209864A (ja) * 1988-02-17 1989-08-23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JPH03275960A (ja) * 1990-03-23 1991-12-06 Honda Motor Co Ltd 作業車両のエンジン回転制御装置
US6497095B2 (en) * 2000-12-21 2002-12-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Regeneration of diesel engine particulate filter only above low fuel levels
JP3793425B2 (ja) * 2001-05-18 2006-07-05 新キャタピラー三菱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表示装置
JP4285192B2 (ja) * 2003-10-23 2009-06-24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
JP4221592B2 (ja) * 2004-03-31 2009-02-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パティキュレートフィルタの再生処理装置
JP4437771B2 (ja) * 2005-06-17 2010-03-24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走行式作業機械のエンジン制御装置
JP3979437B1 (ja) * 2006-03-17 2007-09-19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排気ガス浄化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排気ガス浄化システム
JP2008031955A (ja) 2006-07-31 2008-02-14 Iseki & Co Ltd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
US7793492B2 (en) * 2007-02-27 2010-09-14 International Truck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Diesel engine exhaust after-treatment operator interface algorithm
US8265819B2 (en) * 2008-02-05 2012-09-11 Volvo Group North America,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erator interface with a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 regeneration system
JP5662006B2 (ja) * 2008-03-17 2015-01-28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微粒子除去フィルターの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9257181A (ja) * 2008-04-16 2009-11-05 Kubota Corp 作業車
JP4852127B2 (ja) * 2009-06-25 2012-01-11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作業機械
JP5367665B2 (ja) * 2010-09-17 2013-12-11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作業機械の表示システム
JP4948643B1 (ja) * 2010-12-24 2012-06-06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ガイダンス出力装置、ガイダンス出力方法、及びガイダンス出力装置を備えた建設機械
JP2012154302A (ja) * 2011-01-28 2012-08-16 Iseki & Co Ltd トラクタのエンジン制御
JP2013160056A (ja) * 2012-02-01 2013-08-19 Kubota Corp 作業機
JP2013113215A (ja) * 2011-11-29 2013-06-10 Kubota Corp 作業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40529A4 (en) 2017-04-26
KR20160046799A (ko) 2016-04-29
EP3040529A1 (en) 2016-07-06
EP3040529B1 (en) 2019-01-16
US20160208665A1 (en) 2016-07-21
KR20200003257A (ko) 2020-01-08
US9631530B2 (en) 2017-04-25
KR102332863B1 (ko) 2021-11-29
CN105518261A (zh) 2016-04-20
JP2015048713A (ja) 2015-03-16
WO2015030160A1 (ja) 2015-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18261B (zh) 作业车辆
CN105531450B (zh) 作业车辆
CN106103926B (zh) 发动机装置
WO2014208578A1 (ja) 農作業車
JP6080754B2 (ja) 作業車両
CN106133297B (zh) 作业车辆
JP2015166585A (ja) 農作業車
JP2015151909A (ja) 農作業車
JP6147216B2 (ja) エンジン装置
JP6143618B2 (ja) 作業車両
JP6109022B2 (ja) 作業車両
JP6109021B2 (ja) トラクタ
JP6147217B2 (ja) エンジン装置
JP2015010476A (ja) 農作業車
JP6010574B2 (ja) 作業車両
WO2014208663A1 (ja) 農作業車
JP6143666B2 (ja) 農作業車
JP2015059499A (ja) 農作業車
JP2015121098A (ja) 農作業車
JP2015059500A (ja) 農作業車
JP2015055238A (ja) 作業車両
JP2015124732A (ja) 農作業車
JP2015148174A (ja) 作業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Yangm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YANMAR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