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16436A - 通讯提示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讯提示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16436A
CN105516436A CN201510850257.0A CN201510850257A CN105516436A CN 105516436 A CN105516436 A CN 105516436A CN 201510850257 A CN201510850257 A CN 201510850257A CN 105516436 A CN105516436 A CN 1055164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posite end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local terminal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502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16436B (zh
Inventor
王广健
邹易兴
朱瑞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Technology Co Ltd
Xiaomi Inc
Original Assignee
Xiaomi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mi Inc filed Critical Xiaomi Inc
Priority to CN20151085025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164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164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64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164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64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6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r fraudulent calling
    • H04M1/663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to a telephone s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025Calling or Called party identification service
    • H04M3/42085Called party identification service
    • H04M3/42093Notifying the calling party of information on the called or connected par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12Detection or prevention of frau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通讯提示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监听对端向本端发送的第一通讯请求;当本端的联系人数据库中不存在对端的联系信息且对端不存在号码标记信息时,查找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通讯特征信息包括对端发起的通讯次数;当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向本端发送提示信息。该技术方案,在监听对端向本端发送的第一通讯请求,可以自动查找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当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进一步说明该对端的联系方式可能是骚扰联系方式,则为了防止用户受到干扰、或欺骗,则可以向本端发送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该对端的联系方式可能是骚扰联系方式,从而给予用户足够的提醒。

Description

通讯提示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提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通讯提示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话成为用户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后,骚扰、诈骗电话比例也不断提高,而用户可以标记骚扰、诈骗号码,当一个此类号码被一定数量的不同用户标记后,此号码再次给其他用户去电,客户端便会提醒用户是骚扰、诈骗电话,以防止用户被骗;但同一个号码被一定数量的不同用户标记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该骚扰、诈骗电话给用户去电是没有任何提醒的,用户很容易受骗,接通该来电。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通讯提示方法及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讯提示方法,包括:
监听对端向本端发送的第一通讯请求;
当所述本端的联系人数据库中不存在所述对端的联系信息且所述对端不存在号码标记信息时,查找所述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所述通讯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对端发起的通讯的通讯次数;
当所述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所述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包括:
当所述对端发起的所述通讯次数小于预设次数阈值时,向所述本端发送第一提示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所述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包括:
当所述对端发起的所述通讯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阈值时,获取所述对端发起的通讯在时间上的分布状况;
当所述对端发起的通讯在时间段上呈集中分布时,向所述本端发送第二提示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所述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还包括:
在向所述本端发送第二提示信息之前,获取所述对端发起的呼叫请求的呼叫时长、所述对端发起的呼叫请求中未被响应的次数、所述对端发起的呼叫请求中被响应的呼叫请求的平均通话时长、所述对端发起的呼叫请求被响应后由被请求设备挂断的次数中的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
判断所述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是否满足相应的预设特征信息条件;
当所述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满足所述相应的预设特征信息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第三提示信息;
当所述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不满足所述相应的预设特征信息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所述第二提示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时,根据所述通讯特征信息的当前内容,确定所述提示信息的内容和所述提示信息的提示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之后,确定所述本端是否响应所述第一通讯请求;
当响应所述第一通讯请求、且接收到所述本端发送的取消提示的确认信息后,再次监听到所述对端发送的第二通讯请求时,不再向所述本端发送所述提示信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讯提示装置,包括:
监听模块,用于监听对端向本端发送的第一通讯请求;
查找模块,用于在所述监听模块监听到所述第一通讯请求后,当所述本端的联系人数据库中不存在所述对端的联系信息且所述对端不存在号码标记信息时,查找所述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所述通讯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对端发起的通讯次数;
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查找模板查找到的所述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查找模板查找到的所述对端发起的所述通讯次数小于预设次数阈值时,向所述本端发送第一提示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对端发起的所述通讯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阈值时,获取所述对端发起的通讯在时间上的分布状况;
第二发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获取子模块获取的所述对端发起的通讯在时间段上呈集中分布时,向所述本端发送第二提示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模块还包括:
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在向所述本端发送第二提示信息之前,获取所述对端发起的呼叫请求的呼叫时长、所述对端发起的呼叫请求中未被响应的次数、所述对端发起的呼叫请求中被响应的呼叫请求的平均通话时长、所述对端发起呼叫请求被响应后由被请求设备挂断的次数中的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二获取子模块获取的所述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是否满足相应的预设特征信息条件;
第三发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判断子模块判定所述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满足所述相应的预设特征信息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第三提示信息;
第四发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判断子模块判定所述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不满足所述相应的预设特征信息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所述第二提示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时,根据所述通讯特征信息的当前内容,确定所述提示信息的内容和所述提示信息的提示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之后,确定所述本端是否响应所述第一通讯请求;
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响应所述第一通讯请求、且接收到所述本端发送的取消提示的确认信息后,再次监听到所述对端发送的第二通讯请求时,不再向所述本端发送所述提示信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讯提示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监听对端向本端发送的第一通讯请求;
当所述本端的联系人数据库中不存在所述对端的联系信息且所述对端不存在号码标记信息时,查找所述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所述通讯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对端发起的通讯次数;
当所述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监听对端向本端发送的第一通讯请求,可以自动查找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当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进一步说明该对端的联系方式可能是刚刚开始投入使用,尚未被用户标记的骚扰联系方式,则为了防止用户受到干扰、或欺骗,则可以向本端发送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该对端的联系方式可能是骚扰联系方式,从而给予用户足够的提醒。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讯提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讯提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一示出的又一种通讯提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一示出的再一种通讯提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一示出的再一种通讯提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一示出的再一种通讯提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讯提示装置的框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讯提示装置的框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通讯提示装置的框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再一种通讯提示装置的框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再一种通讯提示装置的框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再一种通讯提示装置的框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适用于通讯提示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目前,随着电话成为用户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后,骚扰、诈骗电话比例也不断提高,而用户可以标记骚扰、诈骗号码,当一个此类号码被一定数量的不同用户标记后,此号码再次给其他用户去电,客户端便会提醒用户是骚扰、诈骗电话,以防止用户被骗;但同一个号码被一定数量的不同用户标记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该骚扰、诈骗电话给用户去电是没有任何提醒的,用户很容易受骗,接通该来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讯提示方法,该方法可用于通讯提示程序、系统或装置中,且该方法对应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服务器,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101-S103:
在步骤S101中,监听对端向本端发送的第一通讯请求;
其中,该第一通讯请求可以是通话请求、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发送的语音请求、会话请求等。对端和本端是相对而言的,两者可以是不同的终端。
监听第一通讯请求时,可以实时监听,也可以按照预设时间间隔监听。
在步骤S102中,当所述本端的联系人数据库中不存在所述对端的联系信息且所述对端不存在号码标记信息时,查找所述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所述通讯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对端发起的通讯的通讯次数;
其中,该对端的联系信息可以是该对端的联系方式(如联系电话、即时聊天工具的账号等),也可以是该对端根据该联系方式向本端发送的通讯信息等;且该对端发起的通讯可以是截止监听到该第一通讯请求时,该对端向其他终端(或本端)发起的各种通讯的总次数。
当本端的的联系人数据库中不存在对端的联系信息时,说明该对端不是本端的本地联系人,该对端可能是第一次向本端发起通讯请求;而当本端同时不存在号码标记信息(如不存在表示该号码是广告推销、理财推销、保险推销、外卖等各种骚扰标记)时,说明该对端的联系方式尚不属于服务器端的骚扰联系方式数据库中记录的骚扰联系方式,因而尚未对该对端的联系方式做什么标记,但该对端的联系方式可能处于刚刚开始投入使用,尚未被用户标记为骚扰联系方式的阶段,此时,为了确认该对端的联系方式是否是骚扰联系方式,需要进一步在服务器中查找该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该通讯特征信息可以包括对端发起的通讯次数。
在步骤S103中,当所述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
当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进一步说明该对端的联系方式可能是刚刚开始投入使用,尚未被用户标记的骚扰联系方式,则为了防止用户受到干扰、或欺骗,则可以向本端发送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该对端的联系方式可能是骚扰联系方式,从而给予用户足够的提醒,当然,该提示信息的具体提示内容和提示方式,可以根据该通讯特征信息具体的当前内容而异,以确保可以向本端发送提示程度较为合适的提示信息,这样既可以避免提示信息的提示程度过重、或者过轻,而给用户带来误导,又可以起到最佳的提示效果。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3可被执行为:
在步骤A1中,当所述对端发起的所述通讯次数小于预设次数阈值时,向所述本端发送第一提示信息。
当该对端向其他终端和/或本端,发起的通讯次数小于预设次数阈值(如5次、或者8次)时,可以初步进一步确定该对端的联系方式确实刚刚开始投入使用,尚未被用户标记的骚扰联系方式,则为了防止用户受到干扰、或欺骗,则可以向本端发送提示程度较轻的第一提示信息,以稍微提示用户该对端的联系方式可能是骚扰联系方式,例如:该第一提示信息可以是新使用的号码,请注意等。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讯特征信息还可以包括:对端发起的通讯在时间上的分布状况,上述步骤S103可被执行为:
在步骤B1中,当所述对端发起的所述通讯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阈值时,获取所述对端发起的通讯在时间上的分布状况;其中该预设次数阈值可以与步骤A1中的预设次数阈值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步骤B2中,当所述对端发起的通讯在时间段上呈集中分布时,向所述本端发送第二提示信息。
当该对端发起的通讯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阈值时,说明该对端的联系方式已使用一段时间了,只是尚未被标记,而由于骚扰联系方式与其他正常联系方式的通讯分布状况是不同的,因而可以进一步获取该对端发起的通讯在时间上的分布状况,如果该对端发起的通讯的分布状况为在时间段上呈集中分布,即该对端发起的通讯都集中在某一天、某天上午、某天下午、或者连续几天的某个时间段如20:00~21:00,则进一步增强了该对端的联系方式就是骚扰联系方式的可能,则可以向本端发送提示程度较重的第二提示信息,以强化对用户的提示,防止用户受骗或者受到干扰,例如:该第二提示信息可以是号码可疑,请注意等。
另外,通讯特征信息还可以包括:对端发起的通讯在地域上的分布状况,这样,当对端发起的通讯在地域上呈集中分布时,即该对端发起的通讯都集中某一个地区、或者某一个地区中的某个小区时,也进一步增强了该对端的联系方式是骚扰联系方式的可能,则同样可以向本端发送提示程度较重的第二提示信息,当然,在进一步判断是否为骚扰联系方式时,也可以综合这两种分布状态来共同判定,以增加判定该联系方式就是骚扰联系方式的正确率。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还可以包括:该对端发起的呼叫请求的呼叫时长、该对端发起的呼叫请求中未被响应的次数、该对端发起的呼叫请求中被响应的呼叫请求的平均通话时长、该对端发起的呼叫请求被响应后由被请求设备挂断的次数中的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上述步骤S103还可被执行为:
在步骤C1中,在向所述本端发送第二提示信息之前,获取所述对端发起的呼叫请求的呼叫时长、所述对端发起的呼叫请求中未被响应的次数、所述对端发起的呼叫请求中被响应的呼叫请求的平均通话时长、所述对端发起的呼叫请求被响应后由被请求设备挂断的次数中的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
其中,对端发起的呼叫请求可以是对端向本端和/或向其他终端,发起的呼叫。
在步骤C2中,判断所述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是否满足相应的预设特征信息条件;
在步骤C3中,当所述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满足所述相应的预设特征信息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第三提示信息;
由于骚扰联系方式的呼叫请求的呼叫时长往往比较短、要短于正常联系方式的呼叫请求(例如:呼叫时长为3~8s等),骚扰联系方式的呼叫请求中未被响应的次数也比正常联系方式的呼叫请求未被响应的次数较多(例如:呼叫总次数为5次时,未被响应的次数可能就是4次),骚扰联系方式的呼叫请求中被响应的呼叫请求的平均通话时长也比正常联系方式的呼叫请求被响应的呼叫请求的平均通话时长较短(例如:一般推销诈骗类电话平均通话时长都在10秒内),且骚扰联系方式的呼叫请求被响应后,由被请求设备挂断的次数相比于正常联系方式的呼叫请求被响应后,由被请求设备挂断的次数要较多,因此,当上述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满足相应的预设特征信息条件时,自然又会进一步增强该对端的联系方式是骚扰联系方式的可能性,因而可以向本端发送提示程度更重的第三提示信息,以对用户进行充分提醒,尽可能地防止用户受骗或者受到干扰,例如:该第三提示信息可以是疑似骚扰号码,请防范受骗等。
在步骤C4中,当所述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不满足所述相应的预设特征信息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所述第二提示信息。
当然,如果上述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不满足相应的预设特征信息条件,则并没有进一步增强该对端的联系方式是骚扰联系方式的可能性,则依然可以向本端发送提示程度较重的第二提示信息,以稍微强化对用户的提示即可。
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步骤S501中,在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时,根据所述通讯特征信息的当前内容,确定所述提示信息的内容和所述提示信息的提示方式。
在向该本端发送提示信息时,可以根据该通讯特征信息的当前内容,具体确定该提示信息的内容和该提示信息的提示方式,从而实现针对不同的通讯特征信息,向本端发送不同程度、不同内容和不同提示方式的提示信息,这样既可以避免提示信息的提示程度过重、或者过轻,而给用户带来误导,又可以确保提示效果最佳,该提示信息的内容即第一提示信息、第二提示信息和第三提示信息,提示方式可以是短信提示、通知提示、语音提示、文字提示、指示灯提示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当第一通讯请求是呼叫请求,则且使用文字提示时,相应的提示信息的文字内容可以显示在本端接收呼叫请求的呼叫界面上。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步骤S601中,在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之后,确定所述本端是否响应所述第一通讯请求;
在步骤S602中,当响应所述第一通讯请求、且接收到所述本端发送的取消提示的确认信息后,再次监听到所述对端发送的第二通讯请求时,不再向所述本端发送所述提示信息。
在向本端发送提示信息之后,确定本端是否响应第一通讯请求,如果响应第一通讯请求,则可以初步说明该对端的联系方式很可能不是骚扰联系方式,在此基础上如果接收到本端发送的取消提示的确认信息,则说明该对端的联系方式是本端用户允许的正常联系方式,不是骚扰联系方式则再次监听到对端发送的第二通讯请求时,不再向本端发送提示信息,以避免给用户带来不便。
另外,当接收到本端发送的取消提示的确认信息,该对端再次使用其联系方式向其他设备发起通讯请求时,可以不再向该其他设备发送提示信息,以避免给用户带来不便。
对应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通讯提示方法,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讯提示装置,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
监听模块701,用于监听对端向本端发送的第一通讯请求;
其中,该第一通讯请求可以是通话请求、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发送的语音请求、会话请求等。
监听第一通讯请求时,可以实时监听,也可以按照预设时间间隔监听。
查找模块702,用于在所述监听模块701监听到所述第一通讯请求后,当所述本端的联系人数据库中不存在所述对端的联系信息且所述对端不存在号码标记信息时,查找所述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所述通讯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对端发起的通讯次数;
其中,该对端的联系信息可以是该对端的联系方式(如联系电话、即时聊天工具的账号等),也可以是该对端根据该联系方式向本端发送的通讯信息等;且该对端发起的通讯可以是截止监听到该第一通讯请求时,该对端向其他终端(或本端)发起的各种通讯的总次数。
当本端的的联系人数据库中不存在对端的联系信息时,说明该对端不是本端的本地联系人,该对端可能是第一次向本端发起通讯请求;而当本端同时不存在号码标记信息(如不存在表示该号码是广告推销、理财推销、保险推销、外卖等各种骚扰标记)时,说明该对端的联系方式尚不属于服务器端的骚扰联系方式数据库中记录的骚扰联系方式,因而尚未对该对端的联系方式做什么标记,但该对端的联系方式可能处于刚刚开始投入使用,尚未被用户标记为骚扰联系方式的阶段,此时,为了确认该对端的联系方式是否是骚扰联系方式,需要进一步在服务器中查找该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该通讯特征信息可以包括对端发起的通讯的通讯次数。
发送模块703,用于当所述查找模板702查找到的所述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
当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进一步说明该对端的联系方式可能是刚刚开始投入使用,尚未被用户标记的骚扰联系方式,则为了防止用户受到干扰、或欺骗,则可以向本端发送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该对端的联系方式可能是骚扰联系方式,从而给予用户足够的提醒,当然,该提示信息的具体提示内容和提示方式,可以根据该通讯特征信息具体的当前内容而异,以确保可以向本端发送提示程度较为合适的提示信息,这样既可以避免提示信息的提示程度过重、或者过轻,而给用户带来误导,又可以起到最佳的提示效果。
如图8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模块703包括:
第一发送子模块7031,用于当所述查找模板702查找到的所述对端发起的所述通讯次数小于预设次数阈值时,向所述本端发送第一提示信息。
当该对端向其他终端和/或本端,发起的通讯的通讯次数小于预设次数阈值(如5次、或者8次)时,可以初步进一步确定该对端的联系方式确实刚刚开始投入使用,尚未被用户标记的骚扰联系方式,则为了防止用户受到干扰、或欺骗,则可以向本端发送提示程度较轻的第一提示信息,以稍微提示用户该对端的联系方式可能是骚扰联系方式,例如:该第一提示信息可以是新使用的号码,请注意等。
如图9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模块703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7032,用于当所述对端发起的所述通讯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阈值时,获取所述对端发起的通讯在时间上的分布状况;
第二发送子模块7033,用于当所述第一获取子模块7032获取的所述对端发起的通讯在时间段上呈集中分布时,向所述本端发送第二提示信息。
当该对端发起的通讯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阈值时,说明该对端的联系方式已使用一段时间了,只是尚未被标记,而由于骚扰联系方式与其他正常联系方式的通讯分布状况是不同的,因而可以进一步获取该对端发起的通讯在时间上的分布状况,如果该对端发起的通讯的分布状况为在时间段上呈集中分布,即该对端发起的通讯都集中在某一天、某天上午、某天下午、或者连续几天的某个时间段如20:00~21:00,则进一步增强了该对端的联系方式就是骚扰联系方式的可能,则可以向本端发送提示程度较重的第二提示信息,以强化对用户的提示,防止用户受骗或者受到干扰,例如:该第二提示信息可以是号码可疑,请注意等。
另外,通讯特征信息还可以包括:对端发起的通讯在地域上的分布状况,这样,当对端发起的通讯在地域上呈集中分布时,即该对端发起的通讯都集中某一个地区、或者某一个地区中的某个小区时,也进一步增强了该对端的联系方式是骚扰联系方式的可能,则同样可以向本端发送提示程度较重的第二提示信息,当然,在进一步判断是否为骚扰联系方式时,也可以综合这两种分布状态来共同判定,以增加判定该联系方式就是骚扰联系方式的正确率。
如图10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模块703还包括:
第二获取子模块7034,用于在向所述本端发送第二提示信息之前,获取所述对端发起的呼叫请求的呼叫时长、所述对端发起的呼叫请求中未被响应的次数、所述对端发起的呼叫请求中被响应的呼叫请求的平均通话时长、所述对端发起呼叫请求被响应后由被请求设备挂断的次数中的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
判断子模块7035,用于判断所述第二获取子模块7034获取的所述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是否满足相应的预设特征信息条件;
第三发送子模块7036,用于当所述判断子模块7035判定所述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满足所述相应的预设特征信息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第三提示信息;
由于骚扰联系方式的呼叫请求的呼叫时长往往比较短、要短于正常联系方式的呼叫请求(例如:呼叫时长为3~8s等),骚扰联系方式的呼叫请求中未被响应的次数也比正常联系方式的呼叫请求未被响应的次数较多(例如:呼叫总次数为5次时,未被响应的次数可能就是4次),骚扰联系方式的呼叫请求中被响应的呼叫请求的平均通话时长也比正常联系方式的呼叫请求被响应的呼叫请求的平均通话时长较短(例如:一般推销诈骗类电话平均通话时长都在10秒内),且骚扰联系方式的呼叫请求被响应后,由被请求设备挂断的次数相比于正常联系方式的呼叫请求被响应后,由被请求设备挂断的次数要较多,因此,当上述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满足相应的预设特征信息条件时,自然又会进一步增强该对端的联系方式是骚扰联系方式的可能性,因而可以向本端发送提示程度更重的第三提示信息,以对用户进行充分提醒,尽可能地防止用户受骗或者受到干扰,例如:该第三提示信息可以是疑似骚扰号码,请防范受骗等。
第四发送子模块7037,用于当所述判断子模块7035判定所述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不满足所述相应的预设特征信息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所述第二提示信息。
当然,如果上述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不满足相应的预设特征信息条件,则并没有进一步增强该对端的联系方式是骚扰联系方式的可能性,则依然可以向本端发送提示程度较重的第二提示信息,以稍微强化对用户的提示即可。
如图1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1101,用于在所述发送模块703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时,根据所述通讯特征信息的当前内容,确定所述提示信息的内容和所述提示信息的提示方式。
在向该本端发送提示信息时,可以根据该通讯特征信息的当前内容,具体确定该提示信息的内容和该提示信息的提示方式,从而实现针对不同的通讯特征信息,向本端发送不同程度、不同内容和不同提示方式的提示信息,这样既可以避免提示信息的提示程度过重、或者过轻,而给用户带来误导,又可以确保提示效果最佳,该提示信息的内容即第一提示信息、第二提示信息和第三提示信息,提示方式可以是短信提示、通知提示、语音提示、文字提示、指示灯提示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当第一通讯请求是呼叫请求,则且使用文字提示时,相应的提示信息的文字内容可以显示在本端接收呼叫请求的呼叫界面上。
如图1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1201,用于在所述发送模块703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之后,确定所述本端是否响应所述第一通讯请求;
处理模块1202,用于当所述第二确定模块1201确定响应所述第一通讯请求、且接收到所述本端发送的取消提示的确认信息后,再次监听到所述对端发送的第二通讯请求时,不再向所述本端发送所述提示信息。
在向本端发送提示信息之后,确定本端是否响应第一通讯请求,如果响应第一通讯请求,则可以初步说明该对端的联系方式很可能不是骚扰联系方式,在此基础上如果接收到本端发送的取消提示的确认信息,则说明该对端的联系方式是本端用户允许的正常联系方式,则再次监听到对端发送的第二通讯请求时,不再向本端发送提示信息,以避免给用户带来不便。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讯提示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
监听对端向本端发送的第一通讯请求;
当所述本端的联系人数据库中不存在所述对端的联系信息且所述对端不存在号码标记信息时,查找所述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所述通讯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对端发起的通讯次数;
当所述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
上述处理器还可被配置为:
所述当所述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包括:
当所述对端发起的所述通讯次数小于预设次数阈值时,向所述本端发送第一提示信息。
上述处理器还可被配置为:
所述当所述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包括:
当所述对端发起的所述通讯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阈值时,获取所述对端发起的通讯在时间上的分布状况;
当所述对端发起的通讯在时间段上呈集中分布时,向所述本端发送第二提示信息。
上述处理器还可被配置为:
所述当所述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还包括:
在向所述本端发送第二提示信息之前,获取所述对端发起的呼叫请求的呼叫时长、所述对端发起的呼叫请求中未被响应的次数、所述对端发起的呼叫请求中被响应的呼叫请求的平均通话时长、所述对端发起的呼叫请求被响应后由被请求设备挂断的次数中的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
判断所述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是否满足相应的预设特征信息条件;
当所述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满足所述相应的预设特征信息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第三提示信息;
当所述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不满足所述相应的预设特征信息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所述第二提示信息。
上述处理器还可被配置为: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时,根据所述通讯特征信息的当前内容,确定所述提示信息的内容和所述提示信息的提示方式。
上述处理器还可被配置为: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之后,确定所述本端是否响应所述第一通讯请求;
当响应所述第一通讯请求、且接收到所述本端发送的取消提示的确认信息后,再次监听到所述对端发送的第二通讯请求时,不再向所述本端发送所述提示信息。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通讯提示装置1300的框图。例如,装置1300可以被提供为一服务器。参照图13,装置1300包括处理组件1322,其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由存储器1332所代表的存储器资源,用于存储可由处理组件1322的执行的指令,例如应用程序。存储器133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每一个对应于一组指令的模块。此外,处理组件1322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方法。
装置1300还可以包括一个电源组件1326被配置为执行装置1300的电源管理,一个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1350被配置为将装置1300连接到网络,和一个输入输出(I/O)接口1358。装置1300可以操作基于存储在存储器1332的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ServerTM,MacOSXTM,UnixTM,LinuxTM,FreeBSDTM或类似。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1332,上述指令可由装置1300的处理组件1322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上述装置1300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上述装置1300能够执行一种通讯提示方法,包括:
监听对端向本端发送的第一通讯请求;
当所述本端的联系人数据库中不存在所述对端的联系信息且所述对端不存在号码标记信息时,查找所述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所述通讯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对端发起的通讯的通讯次数;
当所述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所述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包括:
当所述对端发起的所述通讯次数小于预设次数阈值时,向所述本端发送第一提示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所述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包括:
当所述对端发起的所述通讯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阈值时,获取所述对端发起的通讯在时间上的分布状况;
当所述对端发起的通讯在时间段上呈集中分布时,向所述本端发送第二提示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所述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还包括:
在向所述本端发送第二提示信息之前,获取所述对端发起的呼叫请求的呼叫时长、所述对端发起的呼叫请求中未被响应的次数、所述对端发起的呼叫请求中被响应的呼叫请求的平均通话时长、所述对端发起的呼叫请求被响应后由被请求设备挂断的次数中的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
判断所述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是否满足相应的预设特征信息条件;
当所述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满足所述相应的预设特征信息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第三提示信息;
当所述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不满足所述相应的预设特征信息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所述第二提示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时,根据所述通讯特征信息的当前内容,确定所述提示信息的内容和所述提示信息的提示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之后,确定所述本端是否响应所述第一通讯请求;
当响应所述第一通讯请求、且接收到所述本端发送的取消提示的确认信息后,再次监听到所述对端发送的第二通讯请求时,不再向所述本端发送所述提示信息。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3)

1.一种通讯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听对端向本端发送的第一通讯请求;
当所述本端的联系人数据库中不存在所述对端的联系信息且所述对端不存在号码标记信息时,查找所述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所述通讯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对端发起的通讯次数;
当所述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当所述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包括:
当所述对端发起的所述通讯次数小于预设次数阈值时,向所述本端发送第一提示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当所述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包括:
当所述对端发起的所述通讯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阈值时,获取所述对端发起的通讯在时间上的分布状况;
当所述对端发起的通讯在时间段上呈集中分布时,向所述本端发送第二提示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当所述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还包括:
在向所述本端发送第二提示信息之前,获取所述对端发起的呼叫请求的呼叫时长、所述对端发起的呼叫请求中未被响应的次数、所述对端发起的呼叫请求中被响应的呼叫请求的平均通话时长、所述对端发起的呼叫请求被响应后由被请求设备挂断的次数中的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
判断所述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是否满足相应的预设特征信息条件;
当所述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满足所述相应的预设特征信息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第三提示信息;
当所述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不满足所述相应的预设特征信息条件时,再向所述本端发送所述第二提示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时,根据所述通讯特征信息的当前内容,确定所述提示信息的内容和所述提示信息的提示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之后,确定所述本端是否响应所述第一通讯请求;
当响应所述第一通讯请求、且接收到所述本端发送的取消提示的确认信息后,再次监听到所述对端发送的第二通讯请求时,不再向所述本端发送所述提示信息。
7.一种通讯提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听模块,用于监听对端向本端发送的第一通讯请求;
查找模块,用于在所述监听模块监听到所述第一通讯请求后,当所述本端的联系人数据库中不存在所述对端的联系信息且所述对端不存在号码标记信息时,查找所述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所述通讯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对端发起的通讯次数;
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查找模板查找到的所述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查找模板查找到的所述对端发起的所述通讯次数小于预设次数阈值时,向所述本端发送第一提示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对端发起的所述通讯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阈值时,获取所述对端发起的通讯在时间上的分布状况;
第二发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获取子模块获取的所述对端发起的通讯在时间段上呈集中分布时,向所述本端发送第二提示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包括:
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在向所述本端发送第二提示信息之前,获取所述对端发起的呼叫请求的呼叫时长、所述对端发起的呼叫请求中未被响应的次数、所述对端发起的呼叫请求中被响应的呼叫请求的平均通话时长、所述对端发起呼叫请求被响应后由被请求设备挂断的次数中的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二获取子模块获取的所述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是否满足相应的预设特征信息条件;
第三发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判断子模块判定所述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满足所述相应的预设特征信息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第三提示信息;
第四发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判断子模块判定所述一项或多项特征信息不满足所述相应的预设特征信息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所述第二提示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时,根据所述通讯特征信息的当前内容,确定所述提示信息的内容和所述提示信息的提示方式。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之后,确定所述本端是否响应所述第一通讯请求;
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响应所述第一通讯请求、且接收到所述本端发送的取消提示的确认信息后,再次监听到所述对端发送的第二通讯请求时,不再向所述本端发送所述提示信息。
13.一种通讯提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监听对端向本端发送的第一通讯请求;
当所述本端的联系人数据库中不存在所述对端的联系信息且所述对端不存在号码标记信息时,查找所述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所述通讯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对端发起的通讯的通讯次数;
当所述对端的通讯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向所述本端发送提示信息。
CN201510850257.0A 2015-11-27 2015-11-27 通讯提示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5164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50257.0A CN105516436B (zh) 2015-11-27 2015-11-27 通讯提示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50257.0A CN105516436B (zh) 2015-11-27 2015-11-27 通讯提示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6436A true CN105516436A (zh) 2016-04-20
CN105516436B CN105516436B (zh) 2019-02-15

Family

ID=55724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50257.0A Active CN105516436B (zh) 2015-11-27 2015-11-27 通讯提示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16436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02937A (zh) * 2016-08-18 2017-01-04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通讯骚扰的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6412332A (zh) * 2016-11-18 2017-02-15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来电显示的方法及移动通信终端
CN106686261A (zh) * 2017-01-19 2017-05-1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6937007A (zh) * 2017-04-05 2017-07-07 广州市景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骚扰电话提醒的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07404589A (zh) * 2017-08-10 2017-11-28 北京泰迪熊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呼叫号码的类型识别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7705126A (zh) * 2017-09-04 2018-02-16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判断交易风险的方法及装置
CN107766709A (zh) * 2017-11-08 2018-03-06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输入法控制移动终端操作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833728A (zh) * 2018-07-31 2018-11-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调整来电提示音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10458570A (zh) * 2019-07-02 2019-11-1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风险交易管控和配置方法及其系统
CN114095609A (zh) * 2020-06-30 2022-02-2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来电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12235A (ja) * 2003-04-04 2004-11-04 Nec Fielding Ltd 顧客からの連絡要求受付システム,方法,受付サーバ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1242287A (zh) * 2008-03-24 2008-08-1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付费软件的费用支付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426203A (zh) * 2007-11-02 2009-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恶意骚扰电话的方法和设备
CN102056153A (zh) * 2009-10-30 2011-05-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 一种骚扰电话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4023109A (zh) * 2014-06-27 2014-09-03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来电提示方法和装置及分类方法和装置
CN104301492A (zh) * 2014-10-16 2015-01-21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陌生号码管理方法和通信终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12235A (ja) * 2003-04-04 2004-11-04 Nec Fielding Ltd 顧客からの連絡要求受付システム,方法,受付サーバ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1426203A (zh) * 2007-11-02 2009-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恶意骚扰电话的方法和设备
CN101242287A (zh) * 2008-03-24 2008-08-1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付费软件的费用支付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056153A (zh) * 2009-10-30 2011-05-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 一种骚扰电话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4023109A (zh) * 2014-06-27 2014-09-03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来电提示方法和装置及分类方法和装置
CN104301492A (zh) * 2014-10-16 2015-01-21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陌生号码管理方法和通信终端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02937A (zh) * 2016-08-18 2017-01-04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通讯骚扰的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6412332A (zh) * 2016-11-18 2017-02-15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来电显示的方法及移动通信终端
CN106686261B (zh) * 2017-01-19 2021-03-1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6686261A (zh) * 2017-01-19 2017-05-1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6937007A (zh) * 2017-04-05 2017-07-07 广州市景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骚扰电话提醒的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07404589A (zh) * 2017-08-10 2017-11-28 北京泰迪熊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呼叫号码的类型识别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7705126A (zh) * 2017-09-04 2018-02-16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判断交易风险的方法及装置
CN107766709A (zh) * 2017-11-08 2018-03-06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输入法控制移动终端操作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833728A (zh) * 2018-07-31 2018-11-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调整来电提示音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10458570A (zh) * 2019-07-02 2019-11-1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风险交易管控和配置方法及其系统
CN110458570B (zh) * 2019-07-02 2023-08-08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风险交易管控和配置方法及其系统
CN114095609A (zh) * 2020-06-30 2022-02-2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来电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095609B (zh) * 2020-06-30 2023-08-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来电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6436B (zh) 2019-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16436A (zh) 通讯提示方法及装置
US11838443B2 (en) Collaborative phone reputation system
CN109672786B (zh) 一种来电接听方法及装置
CN110891124B (zh) 一种人工智能代接来电的系统
CN104202491B (zh) 客服电话处理方法及装置
US7123904B2 (en) Method for reception and processing of incoming calls and messaging service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based on relevant conditions
US8234289B2 (en) Restoration of conversation stub for recognized experts
US9444934B2 (en) Speech to text train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05450827B (zh) 呼叫处理方法、用户终端及服务器
US20080189108A1 (en) Text messaging in a telephony network
US11431854B1 (en) Visual interfaces for telephone calls
EP4080853B1 (en) Telephone call screener based on call characteristics
US20050047394A1 (en) Automatic contact navigation system
US10244107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using display of a reputation indicator associated with a called party
CN101127949A (zh) 一种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即时录音服务的方法
CN102082882A (zh) 呼叫管理方法、装置和终端
JP2011502426A (ja) 無料ディレクトリ・アシスタンス・サービスと有料ディレクトリ・アシスタンス・サービス間の自動切換方法およびそのシステム
US9654626B2 (en) Recording and playing back portions of a telephone call
CN104243729A (zh) 话务管家
WO202008161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 for control of telephone calls over cellular networks
CN114157763A (zh) 交互过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JP6368666B2 (ja) 迷惑電話対策システム、および、迷惑電話対策方法
TWM591212U (zh) 自動客服代理系統
CN111669458B (zh) 一种电话号码存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6170129B (zh) 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