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14883A - 一种双向抽气电缆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抽气电缆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14883A
CN105514883A CN201510869121.4A CN201510869121A CN105514883A CN 105514883 A CN105514883 A CN 105514883A CN 201510869121 A CN201510869121 A CN 201510869121A CN 105514883 A CN105514883 A CN 1055148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framework
support
water tank
lays respective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691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86912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14883A/zh
Publication of CN105514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48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3Cooling

Abstract

一种双向抽气电缆冷却装置,包括底板装置、框体、固定装置、拉直装置、第一进气装置、第二进气装置、吸气装置及过滤装置,底板装置包括底板、第一支撑杆、第一斜杆及第一支架,框体上设有第一固定架、第一档板、第一弹簧、第一固定环、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横杆、第一竖杆、第二固定环、第二弹簧及第一握持杆,拉直装置第三固定环、弹性片、连接线、第一定滑轮、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二横杆、第一电机、输出轴及第二档板,第一进气装置包括第一进气管、第一水箱、第一管道、第一阀门、过滤框及第一档柱,第二进气装置包括第二进气管、第一过滤网、第二水箱、第二管道、第二阀门。本发明能够对电缆进行双向抽气,冷却效果显著。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抽气电缆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向抽气电缆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厂中的大型用电设备通畅需要配备大型配电箱,由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需要大型的这种配电箱,因此,在工厂的配电车间中通畅设置有对应的大量配电箱。由于工业设备的用电量和功率较大,因此,向配电箱供电的电缆在长时间大电流作用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热量积聚。尤其是在配电箱内部走线的电缆,由于配电箱内部散热情况不佳,而且配电箱内部的电气元件本身也在散发热量,因此,这些情况的叠加就更加加剧了热量的积聚。累积的热量对于工厂的配电车间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由于配电车间人员较少,设备较多,长时间的热量积聚容易造成电缆外皮软化,加重老化程度而且在接触其他物体的情况下容易逐渐引燃接触物体,造成火灾。现有的一些冷却装置,通常是在配电箱上加装排风扇,以便将热量散开。但是这种装置只是将热量排放到车间环境中,不能实现车间整体的降温;而且,配电箱中通常电气元件密集,在某些热量积聚的区域中,排风效果往往不好,因此,这种装置也难以对具体的部件进行针对性降温。而鲜有技术中也对于特定的具体部件加装风扇的设备。但是,这样仅仅是将具体部件的热量排放到其他部件周围,并不利于整体的降温。而且现有技术中的电缆冷却器结构比较复杂,操作可靠性不高,需要耗费额外的电力。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双向抽气电缆冷却装置。
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向抽气电缆冷却装置,包括底板装置、位于所述底板装置上方的框体、位于所述框体左端的固定装置、位于所述框体右侧的拉直装置、位于所述框体下方的第一进气装置、位于所述框体上方的第二进气装置、位于所述框体上方的吸气装置及位于所述框体内部的过滤装置,所述底板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侧的第一斜杆及位于所述第一斜杆一侧的第一支架,所述框体上设有位于内部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下方的第一档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的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弹簧上的第一固定环、位于所述框体下表面的第一通孔及位于上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位于上下两侧的第一横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杆上的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一竖杆一侧的第二固定环、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环上的第二弹簧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环上的第一握持杆,所述拉直装置第三固定环、位于所述第三固定环右侧的弹性片、设置于所述弹性片上的连接线、位于右侧的第一定滑轮、位于所述第一定滑轮下方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下方的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上方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二横杆上方的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上的输出轴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机右侧的第二档板,所述第一进气装置包括第一进气管、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气管上的第一水箱、位于所述第一水箱下方的第一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阀门、位于所述第一进气管下方的过滤框及位于所述第一进气管内的第一档柱,所述第二进气装置包括第二进气管、位于所述第二进气管内部的第一过滤网、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气管上的第二水箱、位于所述第二水箱右侧的第二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第二阀门及位于所述第二进气管内的第二挡柱,所述吸气装置包括吸气管、位于所述吸气管上方的第三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上的风机、位于所述第三管道上方的过滤板、位于所述第三管道内的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吸气管下方的第二支撑杆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一侧的第三支撑杆,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分流板、位于所述第一分流板一侧的第二分流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流板上的集流块、设置于所述集流块上的第一刷毛、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流板上的第一连接杆、设置于所述框体内表面的第二刷毛、位于所述第二刷毛之间的分流柱、位于所述第二分流板一侧的滚轮及设置于所述框体内表面的第三过滤网,所述第一分流板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分流板呈V字形,所述第一分流板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分流板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分流板呈倾斜状,所述第二分流板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分流板上设有第一竖杆,所述第一竖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竖杆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流板固定连接,所述集流块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集流块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集流块与所述第一分流板固定连接,所述集流块的上下表面呈平行状,所述第一刷毛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集流块的表面上,所述第一刷毛与所述集流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连接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分流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一方孔,所述第二刷毛设有若干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刷毛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刷毛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分流柱呈圆柱体,所述分流柱水平放置,所述滚轮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下两侧,所述滚轮呈圆柱体,所述滚轮水平放置,所述滚轮位于所述第二分流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架之间,所述滚轮上设有第三刷毛,所述第三刷毛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滚轮上,所述第三刷毛与所述滚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三过滤网竖直放置,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上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底板呈长方体,所述底板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
所述第一固定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架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第一固定架呈空心状的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架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档板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档板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档板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档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档板的下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有四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个,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内部,所述第一弹簧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环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呈环状,所述第一固定环竖直放置,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框体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框体的内部相通。
所述第一横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水平放置,位于下方的第一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档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下两侧,所述第一竖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环呈环状,所述第二固定环的侧面顶靠在所述第一竖杆的侧面上,所述第二弹簧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下两侧,所述第二弹簧竖直放置,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握持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握持杆呈L型,所述第一握持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环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握持杆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顶靠在所述第一横杆的侧面上。
所述第三固定环呈环状,所述弹性片呈凹字形,所述弹性片的两端与所述第三固定环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片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挡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挡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呈圆柱体,所述输出轴水平放置,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三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滑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一定滑轮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定滑轮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中且与所述第二支架轴转连接,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弹性片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进气管呈竖直状,所述第一进气管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箱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一水箱水平放置,所述第一管道贯穿所述第一水箱的上下表面且与所述第一水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箱的下表面上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一水箱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管道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水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框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过滤框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过滤框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管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过滤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柱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挡柱水平放置。
所述第二进气管呈竖直状,所述第二进气管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过滤网水平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二进气管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箱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二水箱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水箱与所述框体形成封闭的空间,所述第二管道贯穿所述第二水箱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箱的右表面设有第六通孔,所述第六通孔与所述第二水箱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管道呈L型,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水箱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柱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挡柱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挡柱收容于所述第二进气管中。
所述吸气管呈凹字形,所述吸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左表面及第一固定架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吸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框体及第一固定架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吸气管的上表面设有第七通孔,所述第七通孔与所述吸气管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管道呈竖直状,所述第三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且与所述吸气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板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过滤板的两端与所述第三管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呈圆柱体,所述第二过滤网水平放置,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三管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表面与所述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吸气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三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水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吸气管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双向抽气电缆冷却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双向抽气电缆冷却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电缆进行双向抽气,冷却效果显著且快速,可以节约冷却的时间,并且可以将空气排出到车间外,减少其对车间环境的影响,保证车间内工人舒适的工作环境,并且可以将吸入到内部的空气先进行过滤,防止灰尘等杂质对内部环境的影响,同时可以保证电缆处于水平拉直状态,使得冷却效果更好,保证了冷却的时间,同时可以将其固定在需要的位置以便长时间使用,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最后,可以实现对冷却液自动的更换,防止冷却液长时间的不更换影响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双向抽气电缆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双向抽气电缆冷却装置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双向抽气电缆冷却装置包括底板装置1、位于所述底板装置1上方的框体2、位于所述框体2左端的固定装置3、位于所述框体2右侧的拉直装置4、位于所述框体2下方的第一进气装置5、位于所述框体2上方的第二进气装置6、位于所述框体2上方的吸气装置7及位于所述框体2内部的过滤装置8。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装置1包括底板11、位于所述底板11上方的第一支撑杆1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2一侧的第一斜杆13及位于所述第一斜杆13一侧的第一支架14。所述底板11呈长方体,所述底板11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1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杆1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12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1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1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斜杆13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13的一端与所述底板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1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架14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14的一端与所述底板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4的另一端呈水平状。
如图1所示,所述框体2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框体2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12的上端与所述框体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框体2上设有位于内部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架21、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21下方的第一档板22、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架21上的第一弹簧23、设置于所述第一弹簧23上的第一固定环24、位于所述框体2下表面的第一通孔25及位于上表面的第二通孔26。所述第一固定架2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架21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第一固定架21呈空心状的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架21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档板2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档板22呈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档板22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档板2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档板22的下端与所述框体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气体防止从第一固定架21的下端流出,使得气体只能从所述第一固定架21的上方流出。所述第一弹簧23设有四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个,所述第一弹簧23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21的内部,所述第一弹簧23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弹簧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环24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24呈环状,所述第一固定环24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固定环24用于固定电缆。所述第一通孔25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一通孔25与所述框体2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通孔26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二通孔26与所述框体2的内部相通。
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位于上下两侧的第一横杆31、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杆31上的第一竖杆32、位于所述第一竖杆32一侧的第二固定环34、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环34上的第二弹簧33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环34上的第一握持杆35。所述所述第一横杆3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横杆3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31水平放置,位于下方的第一横杆31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档板22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3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下两侧,所述第一竖杆3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杆32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杆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环34呈环状,所述第二固定环34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固定环34的侧面顶靠在所述第一竖杆32的侧面上。所述第二弹簧3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下两侧,所述第二弹簧33竖直放置,所述第二弹簧3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杆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环34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固定环34紧紧的夹持住电缆。所述第一握持杆3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握持杆35呈L型,所述第一握持杆3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环34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握持杆35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顶靠在所述第一横杆31的侧面上,从而方便使得第二固定环34张开,方便拿取电缆。
如图1所示,所述拉直装置4第三固定环41、位于所述第三固定环41右侧的弹性片42、设置于所述弹性片42上的连接线43、位于右侧的第一定滑轮44、位于所述第一定滑轮44下方的第二支架45、位于所述第二支架45下方的第三支架46、位于所述第三支架46上方的第二横杆47、位于所属第二横杆47上方的第一电机48、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48上的输出轴49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机48右侧的第二档板40。所述第三固定环41呈环状,所述第三固定环41采用摩擦系数较大的材料制成,所述第三固定环41供所述电缆穿过。所述弹性片42呈凹字形,所述弹性片42的两端与所述第三固定环4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片42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三通孔421,所述第三通孔421呈圆柱体状,供所述电缆穿过。所述第二横杆47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横杆47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47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挡板2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48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横杆4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48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挡板2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49呈圆柱体,所述输出轴49水平放置,所述输出轴49与所述第一电机48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电机48带动所述输出轴49旋转。所述第二挡板40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挡板40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挡板40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横杆4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48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二挡板40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40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四通孔401,所述第四通孔401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二支架45呈凹字形,所述第二支架4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杆4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45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设有第一凹槽451,所述第一凹槽45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三支架46呈凹字形,所述第三支架4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杆4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4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4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滑轮44呈圆柱体,所述第一定滑轮44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定滑轮44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451中且与所述第二支架45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定滑轮44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451中旋转。所述连接线43的一端与所述弹性片4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43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44且穿过第四通孔401与所述输出轴49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输出轴49转动时,可以带动所述连接线43拉动弹性片42移动,从而使得第三固定环41将电缆拉紧拉直。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进气装置5包括第一进气管51、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气管51上的第一水箱52、位于所述第一水箱52下方的第一管道53、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53上的第一阀门54、位于所述第一进气管51下方的过滤框55及位于所述第一进气管51内的第一档柱56。所述第一进气管51呈竖直状,所述第一进气管51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25且与所述框体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进气管51的内部与所述框体2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水箱52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一水箱52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水箱52与所述框体2形成封闭的空间,方便储存冷却液,所述第一管道51贯穿所述第一水箱52的上下表面且与所述第一水箱52固定连接,使得进入所述第一管道51内的空气可以被冷却,所述第一水箱52的下表面上设有第五通孔521,所述第五通孔52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五通孔521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五通孔521与所述第一水箱52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管道53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管道53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521且与所述第一水箱5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管道53的内部与所述第一水箱52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阀门54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53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道53中冷却液的流量。所述过滤框55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过滤框55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过滤框55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管道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4的一端与所述过滤框55的侧面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对第一管道51及框体2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可以对进入到第一管道51内的空气进行过滤,防止杂质进入到框体2内影响冷却效果。所述第一挡柱56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挡柱56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挡柱56的表面上设有粘性物质,从而可以粘附空气中的杂质。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进气装置6包括第二进气管61、位于所述第二进气管61内部的第一过滤网62、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气管61上的第二水箱63、位于所述第二水箱63右侧的第二管道64、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64上的第二阀门65及位于所述第二进气管61内的第二挡柱66。所述第二进气管61呈竖直状,所述第二进气管61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26且与所述框体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进气管61的内部与所述框体2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过滤网62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过滤网62水平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62的侧面与所述第二进气管6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对进入到第二进气管61内的空气进行过滤。所述第二水箱63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二水箱63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水箱63与所述框体2形成封闭的空间用于存放冷却液,所述第二管道61贯穿所述第二水箱63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箱63的右表面设有第六通孔631,所述第六通孔631呈圆柱体,所述第六通孔631与所述第二水箱63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管道64呈L型,所述第二管道64的一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631且与所述第二水箱6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管道64与所述第二水箱63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管道64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其开口较大。所述第二阀门65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64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道64中冷却液的流量。所述第二挡柱66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挡柱66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挡柱66收容于所述第二进气管61中,所述第二挡柱66的表面上设有黏胶,从而可以粘附空气中的杂质。
如图1所示,所述吸气装置7包括吸气管71、位于所述吸气管71上方的第三管道72、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72上的风机73、位于所述第三管道72上方的过滤板74、位于所述第三管道72内的第二过滤网75、位于所述吸气管71下方的第二支撑杆76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76一侧的第三支撑杆77。所述吸气管71呈凹字形,所述吸气管71的一端与所述框体2的左表面及第一固定架2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吸气管71与所述框体2的内部相通,同时所述吸气管71与所述框体2与第一固定架21的左表面密封连接,所述吸气管71的另一端与所述框体2及第一固定架2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同时所述吸气管71与所述框体2及第一固定架21的右表面密封连接,防止空气流出去,所述吸气管71的上表面设有第七通孔711,所述第七通孔711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七通孔711与所述吸气管7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管道72呈竖直状,所述第三管道72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711且与所述吸气管7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三管道72的内部与所述吸气管71的内部相通。所述风机73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72上,用于将框体2内的空气吸入到吸气管71内。所述过滤板74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过滤板74套在所述第三管道72的上方,所述过滤板64的两端与所述第三管道72的侧面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对过滤板64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二过滤网75呈圆柱体,所述第二过滤网75水平放置,所述第二过滤网75的侧面与所述第三管道7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对从第三管道72喷出的气体进行过滤。所述第二支撑杆7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支撑杆76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杆76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76的下表面与所述框体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76的上端与所述吸气管7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77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三支撑杆77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支撑杆77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77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水箱6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77的上端与所述吸气管71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吸气管71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过滤装置8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电缆的上下两侧,所述过滤装置8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分流板81、位于所述第一分流板81一侧的第二分流板82、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流板81上的集流块83、设置于所述集流块83上的第一刷毛84、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流板81上的第一连接杆85、设置于所述框体2内表面的第二刷毛86、位于所述第二刷毛86之间的分流柱87、位于所述第二分流板82一侧的滚轮88及设置于所述框体2内表面的第三过滤网89。所述第一分流板8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分流板81呈V字形,所述第一分流板81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通孔26的正下方,使得从所述第二通孔26喷进来的气体可以从所述第一分流板81的上方以及下方向两侧流动。所述第二分流板8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分流板82呈倾斜状,所述第二分流板82的一端与所述框体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分流板82的另一端指向电缆,使得气体尽量与电缆接触,从而可以对电缆进行有效的冷却,所述第二分流板82上设有第一竖杆821,所述第一竖杆821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竖杆821的一端与所述框体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8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流板82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二分流板82起到支撑作用。所述集流块8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集流块83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集流块83有所述第一分流板81固定连接,所述集流块83的上下表面呈平行状。所述第一刷毛84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集流块83的表面上,所述第一刷毛84与所述集流块8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刷毛84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电缆上,从而不仅可以刷洗电缆上的灰尘,还可以对进入到框体2内部的气体进行过滤。所述第一连接杆8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杆85呈长方体,所述第一连接杆85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85的一端与所述框体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8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分流板8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85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一方孔851,所述第一方孔851呈长方体状,从而可以使得第一分流板81上方的气体向两侧流动。所述第二刷毛86设有若干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刷毛86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刷毛86与所述框体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对向两侧流动的气体进行过滤。所述分流柱87呈圆柱体,所述分流柱87水平放置,位于上下两侧的分流柱87位于位于所述第二通孔26的下方及第一通孔25的上方,从而使得从所述第二通孔26及第一通孔25进入大气体分流两股,有利于实现最快及最大面积的与电缆接触,提高冷却的效率。所述滚轮88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下两侧,所述滚轮88呈圆柱体,所述滚轮88水平放置,所述滚轮88位于所述第二分流板82与所述第一固定架21之间,所述滚轮88上设有第三刷毛881,所述第三刷毛881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滚轮88上,所述第三刷毛881与所述滚轮88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减缓气体向两侧流动,实现气体与电缆长时间接触,提高冷却效果,减少能源的浪费。所述第三过滤网89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三过滤网89竖直放置,所述第三过滤网89的上端与所述框体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89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对进入到吸气管71内的气体进行过滤。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双向抽气电缆冷却装置使用时,首先将需要冷却的电缆穿过第二固定环34、第一固定环24、第一固定架21及位于右侧的第一固定架21、第一固定环24、第三固定环41与弹性片42上的第三通孔421,此时第二固定环34顶靠在电缆上,可以对电缆进行固定。然后启动第一电机48,使得输出轴49旋转,进而带动连接线43移动,使得弹性片42向右移动,使得第三固定环41向右拉动电缆,使得电缆处于绷紧状态。然后启动风机73,使得气体从第一进气管51及第二进气管61进入到框体2内,且经过了过滤框55及第一过滤网62的过滤以及第一水箱52与第二水箱63的冷却,然后进入到框体2内部时,首先经过分流柱87及第一分流板81的分流作用,将空气分成两股,一股从第一分流板81的上方经过,一股从所述第一分流板81的下方经过,从下方经过的空气可以实现对电缆的快速接触,从而实现对电缆的快速冷却,然后经过第一刷毛84的过滤后向两侧流动,从而继续对电缆进行冷却。从上方经过的空气经过第二刷毛86的过滤后,经过第一方孔851及第二分流板82的作用与电缆接触,从而实现对电缆两侧的冷却,冷却效果好且快速,节约时间且提高了效率。然后由于滚轮88与第三刷毛881的设置,延长了空气与电缆的时间,实现对电缆的长时间冷却,然后穿过第三刷毛881经过第三过滤网89的过滤后进入到吸气管71内,然后经过第三管道72排出,且经过过滤板74及第二过滤网75的过滤后排出,减少环境污染。至此,本发明双向抽气电缆冷却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双向抽气电缆冷却装置,包括底板装置、位于所述底板装置上方的框体、位于所述框体左端的固定装置、位于所述框体右侧的拉直装置、位于所述框体下方的第一进气装置、位于所述框体上方的第二进气装置、位于所述框体上方的吸气装置及位于所述框体内部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侧的第一斜杆及位于所述第一斜杆一侧的第一支架,所述框体上设有位于内部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下方的第一档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的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弹簧上的第一固定环、位于所述框体下表面的第一通孔及位于上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位于上下两侧的第一横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杆上的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一竖杆一侧的第二固定环、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环上的第二弹簧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环上的第一握持杆,所述拉直装置第三固定环、位于所述第三固定环右侧的弹性片、设置于所述弹性片上的连接线、位于右侧的第一定滑轮、位于所述第一定滑轮下方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下方的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上方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二横杆上方的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上的输出轴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机右侧的第二档板,所述第一进气装置包括第一进气管、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气管上的第一水箱、位于所述第一水箱下方的第一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阀门、位于所述第一进气管下方的过滤框及位于所述第一进气管内的第一档柱,所述第二进气装置包括第二进气管、位于所述第二进气管内部的第一过滤网、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气管上的第二水箱、位于所述第二水箱右侧的第二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第二阀门及位于所述第二进气管内的第二挡柱,所述吸气装置包括吸气管、位于所述吸气管上方的第三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上的风机、位于所述第三管道上方的过滤板、位于所述第三管道内的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吸气管下方的第二支撑杆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一侧的第三支撑杆,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分流板、位于所述第一分流板一侧的第二分流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流板上的集流块、设置于所述集流块上的第一刷毛、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流板上的第一连接杆、设置于所述框体内表面的第二刷毛、位于所述第二刷毛之间的分流柱、位于所述第二分流板一侧的滚轮及设置于所述框体内表面的第三过滤网,所述第一分流板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分流板呈V字形,所述第一分流板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分流板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分流板呈倾斜状,所述第二分流板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分流板上设有第一竖杆,所述第一竖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竖杆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流板固定连接,所述集流块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集流块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集流块与所述第一分流板固定连接,所述集流块的上下表面呈平行状,所述第一刷毛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集流块的表面上,所述第一刷毛与所述集流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连接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分流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一方孔,所述第二刷毛设有若干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刷毛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刷毛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分流柱呈圆柱体,所述分流柱水平放置,所述滚轮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下两侧,所述滚轮呈圆柱体,所述滚轮水平放置,所述滚轮位于所述第二分流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架之间,所述滚轮上设有第三刷毛,所述第三刷毛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滚轮上,所述第三刷毛与所述滚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三过滤网竖直放置,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上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抽气电缆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呈长方体,所述底板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抽气电缆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架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第一固定架呈空心状的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架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档板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档板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档板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档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档板的下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有四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个,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内部,所述第一弹簧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环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呈环状,所述第一固定环竖直放置,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框体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框体的内部相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抽气电缆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水平放置,位于下方的第一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档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下两侧,所述第一竖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环呈环状,所述第二固定环的侧面顶靠在所述第一竖杆的侧面上,所述第二弹簧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下两侧,所述第二弹簧竖直放置,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握持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握持杆呈L型,所述第一握持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环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握持杆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顶靠在所述第一横杆的侧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抽气电缆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环呈环状,所述弹性片呈凹字形,所述弹性片的两端与所述第三固定环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片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挡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挡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呈圆柱体,所述输出轴水平放置,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抽气电缆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三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滑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一定滑轮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定滑轮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中且与所述第二支架轴转连接,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弹性片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抽气电缆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呈竖直状,所述第一进气管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箱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一水箱水平放置,所述第一管道贯穿所述第一水箱的上下表面且与所述第一水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箱的下表面上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一水箱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管道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水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框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过滤框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过滤框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管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过滤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柱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挡柱水平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抽气电缆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管呈竖直状,所述第二进气管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过滤网水平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二进气管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箱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二水箱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水箱与所述框体形成封闭的空间,所述第二管道贯穿所述第二水箱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箱的右表面设有第六通孔,所述第六通孔与所述第二水箱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管道呈L型,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水箱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柱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挡柱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挡柱收容于所述第二进气管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向抽气电缆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管呈凹字形,所述吸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左表面及第一固定架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吸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框体及第一固定架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吸气管的上表面设有第七通孔,所述第七通孔与所述吸气管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管道呈竖直状,所述第三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且与所述吸气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板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过滤板的两端与所述第三管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呈圆柱体,所述第二过滤网水平放置,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三管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向抽气电缆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表面与所述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吸气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三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水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吸气管固定连接。
CN201510869121.4A 2015-12-01 2015-12-01 一种双向抽气电缆冷却装置 Pending CN1055148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69121.4A CN105514883A (zh) 2015-12-01 2015-12-01 一种双向抽气电缆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69121.4A CN105514883A (zh) 2015-12-01 2015-12-01 一种双向抽气电缆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4883A true CN105514883A (zh) 2016-04-20

Family

ID=55722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69121.4A Pending CN105514883A (zh) 2015-12-01 2015-12-01 一种双向抽气电缆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14883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82684A (zh) * 2016-09-13 2016-12-07 深圳市奈士迪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大口径塑料管材牵引机用辅助牵引系统
CN106200822A (zh) * 2016-07-08 2016-12-07 淄博职业学院 一种计算机用内循环封闭式散热机箱
CN106298078A (zh) * 2016-10-07 2017-01-04 成都赋阳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及通讯用电缆除湿除尘器
CN106298079A (zh) * 2016-10-07 2017-01-04 成都赋阳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及工业用电缆去湿装置
CN106409430A (zh) * 2016-10-07 2017-02-15 成都赋阳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干燥除尘装置
CN106526779A (zh) * 2016-12-12 2017-03-22 深圳市奈士迪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光路调节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28890A1 (de) * 1982-08-03 1984-02-09 AEG-Telefunken Kabelwerke AG, Rheydt, 4050 Mönchengladbach 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kuehlung einer im erdreich verlegten elektrischen kabelanlage
CN1610955A (zh) * 2002-04-05 2005-04-27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超导电缆线的冷却方法
CN201261794Y (zh) * 2008-09-27 2009-06-24 杭州金舟电炉有限公司 密封快冷室
CN103262373A (zh) * 2010-10-14 2013-08-21 学校法人中部大学 电流引线装置
CN103500968A (zh) * 2013-10-23 2014-01-08 张建锋 一种双向抽气式电缆冷却器
CN103500969A (zh) * 2013-10-23 2014-01-08 范含晶 一种方形抽气式电缆冷却装置
CN103837004A (zh) * 2013-12-04 2014-06-04 无锡伊诺永利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多股流冷却式高压流体热交换器
CN204396745U (zh) * 2015-01-21 2015-06-17 绍兴春晖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一种热电偶用导电芯线的拉直装置
CN204424752U (zh) * 2015-02-13 2015-06-24 山东大学 一种箱变变压器室散热装置
CN104815819A (zh) * 2015-03-26 2015-08-05 昆山市苏元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单面板通孔除尘装置
CN104993404A (zh) * 2015-07-16 2015-10-21 张萍 一种具有散热装置的户外环网箱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28890A1 (de) * 1982-08-03 1984-02-09 AEG-Telefunken Kabelwerke AG, Rheydt, 4050 Mönchengladbach 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kuehlung einer im erdreich verlegten elektrischen kabelanlage
CN1610955A (zh) * 2002-04-05 2005-04-27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超导电缆线的冷却方法
CN201261794Y (zh) * 2008-09-27 2009-06-24 杭州金舟电炉有限公司 密封快冷室
CN103262373A (zh) * 2010-10-14 2013-08-21 学校法人中部大学 电流引线装置
CN103500968A (zh) * 2013-10-23 2014-01-08 张建锋 一种双向抽气式电缆冷却器
CN103500969A (zh) * 2013-10-23 2014-01-08 范含晶 一种方形抽气式电缆冷却装置
CN103837004A (zh) * 2013-12-04 2014-06-04 无锡伊诺永利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多股流冷却式高压流体热交换器
CN204396745U (zh) * 2015-01-21 2015-06-17 绍兴春晖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一种热电偶用导电芯线的拉直装置
CN204424752U (zh) * 2015-02-13 2015-06-24 山东大学 一种箱变变压器室散热装置
CN104815819A (zh) * 2015-03-26 2015-08-05 昆山市苏元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单面板通孔除尘装置
CN104993404A (zh) * 2015-07-16 2015-10-21 张萍 一种具有散热装置的户外环网箱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0822A (zh) * 2016-07-08 2016-12-07 淄博职业学院 一种计算机用内循环封闭式散热机箱
CN106200822B (zh) * 2016-07-08 2019-03-15 淄博职业学院 一种计算机用内循环封闭式散热机箱
CN106182684A (zh) * 2016-09-13 2016-12-07 深圳市奈士迪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大口径塑料管材牵引机用辅助牵引系统
CN106182684B (zh) * 2016-09-13 2019-04-05 深圳市奈士迪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大口径塑料管材牵引机用辅助牵引系统
CN106298078A (zh) * 2016-10-07 2017-01-04 成都赋阳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及通讯用电缆除湿除尘器
CN106298079A (zh) * 2016-10-07 2017-01-04 成都赋阳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及工业用电缆去湿装置
CN106409430A (zh) * 2016-10-07 2017-02-15 成都赋阳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干燥除尘装置
CN106298079B (zh) * 2016-10-07 2018-03-13 徐月苗 一种通讯及工业用电缆去湿装置
CN106526779A (zh) * 2016-12-12 2017-03-22 深圳市奈士迪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光路调节装置
CN106526779B (zh) * 2016-12-12 2019-04-05 深圳市奈士迪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光路调节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14883A (zh) 一种双向抽气电缆冷却装置
CN205252789U (zh) 一种工业气体净化除尘设备
WO2023088108A1 (zh) 一种钢结构车间焊接烟尘收集净化系统及方法
CN105283043A (zh) 一种户外用防潮散热性高的通信柜
CN206139613U (zh) 一种车间粉尘净化装置
CN205269910U (zh) 湿式电除尘器可调节式烟气导流装置
CN205746526U (zh) 一种能消除扬尘、雾霾的新型路灯
CN111701395A (zh) 一种电解铝车间二次烟气净化系统
CN210469141U (zh) 模块化多电平光伏并网逆变器
CN212132861U (zh) 一种酒店地下用新风过滤装置的安装结构
CN208120648U (zh) 电动葫芦降温装置
CN211922469U (zh) 一种道路施工用防扬尘装置
CN208448847U (zh) 一种运行噪音小的脉冲袋式除尘器
CN219272461U (zh) 一种具有阻燃效果的除尘滤袋
CN113198271A (zh) 一种动臂式机械车间焊烟净化装置
CN208553478U (zh) 有机废气收集装置
CN202762229U (zh) 车间内层流式烟尘油雾净化装置
CN204745909U (zh) 一种使用在烟囱上的空气净化装置
CN204283940U (zh) 降温清洁排风机
CN213175265U (zh) 一种气动排烟窗远程控制箱
CN211098188U (zh) 一种电线电缆燃烧烟气净化处理装置
CN205887187U (zh) 一种免清洗的湿式静电净化装置
CN205539998U (zh) 一种空冷机组冷端优化控制系统
CN21833395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CN211585808U (zh) 一种降尘机的壳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