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03519B - 碳酸二甲酯的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碳酸二甲酯的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03519B
CN105503519B CN201410497814.0A CN201410497814A CN105503519B CN 105503519 B CN105503519 B CN 105503519B CN 201410497814 A CN201410497814 A CN 201410497814A CN 105503519 B CN105503519 B CN 1055035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dimethyl carbonate
imidazoles
catalyst
production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9781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03519A (zh
Inventor
陈梁锋
何文军
费泰康
王嘉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49781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035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035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035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035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035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2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using catalysts, e.g. selective catalysts

Landscapes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酸二甲酯的生产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树脂易溶胀,活性下降快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以碳酸乙烯酯和甲醇为反应原料,在反应温度为60~160℃,甲醇和碳酸乙烯酯的摩尔比为2~10,催化剂与碳酸乙烯酯的重量比为0.005~1的条件下,原料与催化剂接触反应1~8小时得到碳酸二甲酯;所述催化剂为复合羧基咪唑树脂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碳酸二甲酯的工业生产中。

Description

碳酸二甲酯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酸二甲酯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碳酸二甲酯(DMC)化学性质活泼、物理性质优良,并且无毒、易生物降解,是一种新的低污染、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基础化工原料,可作为溶剂、汽油添加剂、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羰基化、甲基化和羰基甲氧基化试剂,被广泛应用在化学化工领域,目前各国都在积极研究基于DMC这一环境友好的化工原料的绿色化学过程。其中酯交换法优于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且联产乙二醇或丙二醇而成为现在极具工业前景的方法。
一般来说,酯交换反应多以碱金属氢氧化物、碱金属碳酸盐及碱金属醇等(F.Risse et al.,US2011040117;C.P.Allais et al.,WO2010063780)作为催化剂,但因其为均相催化剂,不易与产物分离,重复使用困难。常用的多相催化剂包括负载于载体上的碱金属或者碱金属盐、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碱(土)金属交换的沸石或粘土材料和离子交换树脂等。负载于载体上的碱金属或者碱金属盐,如KF/Al2O3、NaOH/壳聚糖和Cs2CO3/SiO2-Al2O3等(H.Zhang,CN101249452;Y.Zhao,CN101121147;C.D.Chang et al.,WO0156971A1),它们的缺点是容易受空气中水和CO2的影响,使得活性下降;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如Al2O3、MgO等(B.M.Bhanage,et al.Appl.Catal.A 219(2001)259-266;J.S.Buchanan et al.,US2005080287;Z.Z.Jiang et al.,US6207850),以及碱(土)金属交换的沸石或粘土材料,如Cs-ZSM-5、Mg-smectite等(C.D.Chang et al.,WO0073256;B.M.Bhanage etal.Catal.Lett.83(2002)137-141),这两类催化剂的缺点是活性或者选择性通常比较低;离子交换树脂,如季铵型或者叔胺型树脂(J.F.Knifton et al.,J.Mol.Catal.A 67(1991)389-399;M.Cao et al.React.Kinet.Catal.Lett.88(2006)251-259),这类催化剂通常不耐溶胀,且长时间活性下降比较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存在树脂易溶胀,活性下降快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碳酸二甲酯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具有催化剂耐溶胀,活性下降慢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碳酸二甲酯的生产方法,以碳酸乙烯酯和甲醇为反应原料,在反应温度为60~160℃,甲醇和碳酸乙烯酯的摩尔比为2~10,催化剂与碳酸乙烯酯的重量比为0.005~1的条件下,原料与催化剂接触反应1~8小时得到碳酸二甲酯;所述催化剂为复合羧基咪唑树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助剂一配成水溶液A;将单体、共聚单体、纳米材料、引发剂以及助剂二配成溶液B;
所述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4-丁基苯乙烯或丙烯腈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共聚单体选自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二丙烯基苯、二乙烯基苯基甲烷或二乙烯基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纳米材料选自多壁碳纳米管、单壁碳纳米管、C60或C70富勒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引发剂选自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月桂酰或异丙苯过氧化氢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助剂一选自聚乙烯醇、明胶、淀粉、甲基纤维素、膨润土或碳酸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助剂二选自脂肪烃、聚苯乙烯、汽油、脂肪酸或石蜡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以重量百分比计,单体的用量为85~95%,共聚单体的用量为2~5%,纳米材料的用量为0.1~3%,引发剂的用量为0.1~10%;助剂一的用量为单体用量的150~400%,助剂二的用量为单体用量的50~100%;
2)将溶液B与溶液A混合,反应得到复合微球;
3)向所述复合微球中加入氯甲基化试剂和氯化锌,得到复合氯球;
4)将含卤羧酸与咪唑反应后得到羧基咪唑;
5)向所述复合氯球中加入所述羧基咪唑,反应后得到所述复合羧基咪唑树脂。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水溶液A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0.5~2%。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步骤2)反应过程为:溶液B在60~75℃预聚合0.5~2.5小时,然后将溶液B与溶液A混合,升温至70~90℃反应5~15小时,再升温至90~100℃反应5~15小时;反应结束后,经抽提、洗涤、过滤、干燥、过筛,得到粒径范围0.35~0.60毫米的复合微球。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步骤3)反应过程为:向所述复合微球中加入相当于复合微球重量200~500%的氯甲基化试剂,以及相当于复合微球重量20~70%的氯化锌催化剂,在30~60℃下反应8~30小时,经过滤、洗涤得到复合氯球,烘干至恒重;所述氯甲基化试剂选自氯甲醚或1,4-二氯甲氧基丁烷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步骤4)反应过程为:向咪唑中加入相当于咪唑摩尔比1:1的含卤羧酸X-R-COOH和相当于咪唑质量比200~1000%的有机溶剂,回流状态下反应4~30小时,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后得到羧基咪唑;所述含卤羧酸中X为Cl、Br或I,R为亚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或正戊基;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乙腈、苯甲腈、甲苯、四氢呋喃、二甲基甲酰胺、氯仿或二氯乙烷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步骤5)反应过程为:向复合氯球中加入相当于复合微球重量200~700%的有机溶剂、30~300%的羧基咪唑,回流状态下反应4~30小时,经洗涤、烘干后得到复合羧基咪唑树脂;其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乙腈、苯甲腈、甲苯、四氢呋喃、二甲基甲酰胺、氯仿或二氯乙烷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单体选自苯乙烯。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共聚单体选自二乙烯基苯。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纳米材料选自多壁碳纳米管。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引发剂选自过氧化苯甲酰。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助剂一选自聚乙烯醇。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助剂二选自聚苯乙烯。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反应温度为80~140℃,甲醇和碳酸乙烯酯的摩尔比为2~8,催化剂与碳酸乙烯酯的重量比为0.01~0.5,反应时间为1~6小时。
本发明方法采用复合羧基咪唑树脂为催化剂,由于在树脂基底材料中掺入了高强度的纳米材料,从而增强了树脂的耐溶胀性能。另外,由于羧基基团与咪唑盐的协同作用,使得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本发明的催化剂用于碳酸乙烯酯和甲醇的酯交换反应制备碳酸二甲酯中,在反应温度120℃,甲醇与碳酸乙烯酯的摩尔比为4,催化剂与碳酸乙烯酯的重量比为0.1条件下,反应4小时,碳酸乙烯酯的转化率为69.8%,碳酸二甲酯的选择性为98.1%,乙二醇的选择性为99.1%,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活性下降小于5%,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500毫升三口烧瓶内加入58.0克苯乙烯、0.6克二乙烯基苯、30克聚苯乙烯和0.6克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于60℃下搅拌2.0小时;然后加入2.8克多壁碳纳米管,继续搅拌1小时进行预聚合。加入已溶解有2.5克聚乙烯醇的260毫升去离子水溶液。调节搅拌速度,同时逐步升温至至80℃,反应5小时;再升温到90℃,反应5小时,最后升温至98℃,反应6小时。反应结束后,倾倒出上层液体,用85℃热水洗涤,再用冷水洗涤,然后过滤,放入烘箱内80℃烘干,过筛,收集粒径在0.35~0.60毫米范围内的复合微球A。
复合微球的氯甲基化:在500毫升的三口烧瓶内,加入50克复合微球A和250毫升氯甲醚,室温静置4小时,开始搅拌,加入15克氯化锌为催化剂,升温至50℃反应8小时,氯化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滤出氯化母液,用甲醇反复洗涤,在100℃下烘干8小时,得到复合氯球A。
羧基咪唑的合成:在500毫升三口烧瓶中,加入20克咪唑、28.2克氯乙酸和120毫升四氢呋喃,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蒸去溶剂,得到羧基咪唑S1。
复合羧基咪唑树脂的合成:在500毫升三口烧瓶中加入20克复合微球,8克羧基咪唑S1和150毫升四氢呋喃,在回流状态下搅拌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过滤除去母液,分别依次用二氯甲烷、丙酮和水洗涤,在真空下烘干得到复合羧基咪唑树脂A1。
【实施例2】
复合微球与复合氯球的合成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
羧基咪唑的合成:在500毫升三口烧瓶中,加入20克咪唑、41.5克溴乙酸和120毫升乙腈,在回流状态下反应30小时,反应结束后,蒸去溶剂,得到羧基咪唑S2。
复合羧基咪唑树脂的合成:在500三口烧瓶中加入20克复合微球,38克羧基咪唑S2和120毫升甲苯,在回流状态下搅拌反应30小时,反应结束后过滤除去母液,分别依次用二氯甲烷、丙酮和水洗涤,在真空下烘干得到复合羧基咪唑树脂A2。
【实施例3】
在500毫升三口烧瓶内加入含有引发剂的单体混合物溶液(60.0克苯乙烯,1.7克二乙烯基苯,60克聚苯乙烯,1.6克多壁碳纳米管和1.0克过氧化苯甲酰,该溶液先于70℃搅拌反应0.5小时),开动搅拌器,加入200毫升去离子水和5克明胶的混合溶液,升温至85℃,反应3小时,再升温到90℃,反应9小时,最后升温至100℃,反应10小时。反应结束后,倾倒出上层液体,用85℃热水洗涤,再用冷水洗涤,然后过滤,放入烘箱内80℃烘干,过筛,收集粒径在0.35~0.60毫米范围内的复合微球B。
复合微球的氯甲基化:在500毫升的三口烧瓶内,加入50克复合微球B和150毫升氯甲醚,室温静置6小时,开始搅拌,加入30克氯化锌为催化剂,升温至50℃反应24小时,氯化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滤出氯化母液,用甲醇反复洗涤,在100℃下烘干8小时,得到复合氯球B。
羧基咪唑的合成:在500毫升三口烧瓶中,加入20克咪唑、45.7克3-溴丙酸和120毫升乙腈,在回流状态下反应30小时,反应结束后,蒸去溶剂,得到羧基咪唑S3。
复合羧基咪唑树脂的合成同【实施例2】,只是所使用的复合氯球和羟基咪唑分别为复合氯球B和羧基咪唑S3,得到复合羧基咪唑树脂B1。
【实施例4】
羧基咪唑的合成:在500毫升三口烧瓶中,加入20克咪唑、45.7克3-溴丙酸和120毫升乙腈,在回流状态下反应30小时,反应结束后,蒸去溶剂,得到羧基咪唑S4。
复合羧基咪唑树脂的合成同【实施例2】,只是所使用的复合氯球和羟基咪唑分别为复合氯球B和羧基咪唑S4,得到复合羧基咪唑树脂B2。
【实施例5】
改变【实施例3】中的单体混合物溶液(76.0克α-甲基苯乙烯,3.5克二乙烯基苯,75克汽油,2.4克多壁碳纳米管和1.4克过氧化苯甲酰),其余制备条件与【实施例3】相同,得到复合微球C。
复合微球的氯甲基化:在500毫升的三口烧瓶内,加入40克复合微球C和150毫升1,4-二氯甲氧基丁烷,室温静置6小时,开始搅拌,加入25克氯化锌为催化剂,升温至50℃反应24小时,氯化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滤出氯化母液,用甲醇反复洗涤,在100℃下烘干8小时,得到复合氯球C。
羧基咪唑的合成:在500毫升三口烧瓶中,加入20克咪唑、54.0克5-溴戊酸和120毫升乙腈,在回流状态下反应30小时,反应结束后,蒸去溶剂,得到羧基咪唑S5。
复合羧基咪唑树脂的合成同【实施例2】,只是所使用的复合氯球和羟基咪唑分别为复合氯球C和羧基咪唑S5,得到复合羧基咪唑树脂C1。
【实施例6】
羧基咪唑的合成:在500毫升三口烧瓶中,加入20克咪唑、50.0克4-溴丁酸和100毫升甲苯,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蒸去溶剂,得到羧基咪唑S6。
复合羧基咪唑树脂的合成同【实施例2】,只是所使用的复合氯球和羟基咪唑分别为复合氯球C和羧基咪唑S6,得到复合羧基咪唑树脂C2。
【对比例1】
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不加入多壁碳纳米管,得到复合羧基咪唑树脂CA1。
【实施例7】
将【实施例1】所制备的复合羧基咪唑树脂A2用于碳酸乙烯酯和甲醇酯交换制备碳酸二甲酯的反应中。将22.0克碳酸乙烯酯、32.0克甲醇和2.2克A1催化剂置于100毫升高压釜中(甲醇与碳酸乙烯酯的摩尔比为4,催化剂与碳酸乙烯酯的重量比为0.1),120℃反应4小时。反应结束后,将高压釜冷却至室温,放空。取液相产物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测得碳酸乙烯酯的转化率为69.8%,碳酸二甲酯的选择性为98.1%,乙二醇的选择性为99.1%,树脂催化剂的溶胀度为SSWELL为4.8%。
【对比例2】
催化剂活性测试条件与【实施例7】相同,只是所用的催化剂为强碱型咪唑基树脂CA2,得到碳酸乙烯酯的转化率为70.1%,碳酸二甲酯的选择性为98.5%,乙二醇的选择性为98.6%,树脂催化剂的溶胀度为SSWELL为17.5%。
【实施例8-12】
改变所使用的复合羧基咪唑树脂种类,其余条件与【实施例7】所述的相同,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实施例13】
同【实施例7】,只是反应温度为100℃。得到碳酸乙烯酯的转化率为59.1%,碳酸二甲酯的选择性为98.5%,乙二醇的选择性为97.5%。
【实施例14】
同【实施例7】,只是反应温度为140℃。得到碳酸乙烯酯的转化率为63.2%,碳酸乙烯酯的选择性为93.6%,乙二醇的选择性为91.9%。
【实施例15】
同【实施例7】,只是反应温度为80℃。得到碳酸乙烯酯的转化率为35.2%,碳酸乙烯酯的选择性为99.1%,乙二醇的选择性为97.3%。
【实施例16】
同【实施例7】,只是甲醇的质量为48克(甲醇与碳酸乙烯酯的摩尔比为6:1)。得到碳酸乙烯酯转化率为72.3%,碳酸二甲酯的选择性为96.8%,乙二醇的选择性为95.6%。
【实施例17】
同【实施例7】,只是甲醇的质量为16.0克(甲醇与碳酸乙烯酯的摩尔比为2:1)。得到碳酸乙烯酯转化率为55.2%,碳酸二甲酯的选择性为98.2%,乙二醇的选择性为99.1%。
【实施例18】
同【实施例7】,只是催化剂的质量为0.55克(催化剂与碳酸乙烯酯的质量比为0.025:1)。得到碳酸乙烯酯转化率为51.3%,碳酸二甲酯的选择性为98.0%,乙二醇的选择性为97.9%。
【实施例19】
同【实施例7】,只是催化剂的质量为1.1克(催化剂与碳酸乙烯酯的重量比例为0.05:1)。得到碳酸乙烯酯转化率为62.3%,碳酸二甲酯的选择性为99.1%,乙二醇的选择性为96.3%。
【实施例20】
同【实施例7】,只是催化剂的质量为8.8克(催化剂与碳酸乙烯酯的质量比为0.4:1)。得到碳酸乙烯酯转化率为71.5%,碳酸二甲酯的选择性为96.3%,乙二醇的选择性为97.1%。
【实施例21】
将【实施例7】反应结束后的催化剂按相同反应条件套用5次,活性没有明显下降。反应结果见表2所示。
表2
【对比例3】
将【对比例2】反应结束后的催化剂按相同反应条件套用5次,活性明显下降。反应结果见表3所示。
表3

Claims (9)

1.一种碳酸二甲酯的生产方法,以碳酸乙烯酯和甲醇为反应原料,在反应温度为60~160℃,甲醇和碳酸乙烯酯的摩尔比为2~10,催化剂与碳酸乙烯酯的重量比为0.005~1的条件下,原料与催化剂接触反应1~8小时得到碳酸二甲酯;所述催化剂为复合羧基咪唑树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助剂一配成水溶液A;将单体、共聚单体、纳米材料、引发剂以及助剂二配成溶液B;
所述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4-丁基苯乙烯或丙烯腈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共聚单体选自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二丙烯基苯、二乙烯基苯基甲烷或二乙烯基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纳米材料选自多壁碳纳米管、单壁碳纳米管、C60或C70富勒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引发剂选自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月桂酰或异丙苯过氧化氢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助剂一选自聚乙烯醇、明胶、淀粉、甲基纤维素、膨润土或碳酸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助剂二选自脂肪烃、聚苯乙烯、汽油、脂肪酸或石蜡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以重量百分比计,溶液B中单体的用量为85~95%,共聚单体的用量为2~5%,纳米材料的用量为0.1~3%,引发剂的用量为0.1~10%;助剂一的用量为单体用量的150~400%,助剂二的用量为单体用量的50~100%;
2)将溶液B与溶液A混合,反应得到复合微球;
3)向所述复合微球中加入氯甲基化试剂和氯化锌,得到复合氯球;
4)将含卤羧酸与咪唑反应后得到羧基咪唑;
5)向所述复合氯球中加入所述羧基咪唑,反应后得到所述复合羧基咪唑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酸二甲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液A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0.5~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酸二甲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反应过程为:溶液B在60~75℃预聚合0.5~2.5小时,然后将溶液B与溶液A混合,升温至70~90℃反应5~15小时,再升温至90~100℃反应5~15小时;反应结束后,经抽提、洗涤、过滤、干燥、过筛,得到粒径范围0.35~0.60毫米的复合微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酸二甲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反应过程为:向所述复合微球中加入相当于复合微球重量200~500%的氯甲基化试剂,以及相当于复合微球重量20~70%的氯化锌催化剂,在30~60℃下反应8~30小时,经过滤、洗涤得到复合氯球,烘干至恒重;所述氯甲基化试剂选自氯甲醚或1,4-二氯甲氧基丁烷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酸二甲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反应过程为:向咪唑中加入相当于咪唑摩尔比1:1的含卤羧酸X-R-COOH和相当于咪唑质量比200~1000%的有机溶剂,回流状态下反应4~30小时,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后得到羧基咪唑;所述含卤羧酸中X为Cl、Br或I,R为亚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或正戊基;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乙腈、苯甲腈、甲苯、四氢呋喃、二甲基甲酰胺、氯仿或二氯乙烷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酸二甲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反应过程为:向复合氯球中加入相当于复合微球重量200~700%的有机溶剂、30~300%的羧基咪唑,回流状态下反应4~30小时,经洗涤、烘干后得到复合羧基咪唑树脂;其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乙腈、苯甲腈、甲苯、四氢呋喃、二甲基甲酰胺、氯仿或二氯乙烷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酸二甲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选自苯乙烯;所述共聚单体选自二乙烯基苯;所述纳米材料选自多壁碳纳米管;所述引发剂选自过氧化苯甲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酸二甲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一选自聚乙烯醇;所述助剂二选自聚苯乙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酸二甲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温度为80~140℃,甲醇和碳酸乙烯酯的摩尔比为2~8,催化剂与碳酸乙烯酯的重量比为0.01~0.5,反应时间为1~6小时。
CN201410497814.0A 2014-09-25 2014-09-25 碳酸二甲酯的生产方法 Active CN1055035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97814.0A CN105503519B (zh) 2014-09-25 2014-09-25 碳酸二甲酯的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97814.0A CN105503519B (zh) 2014-09-25 2014-09-25 碳酸二甲酯的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03519A CN105503519A (zh) 2016-04-20
CN105503519B true CN105503519B (zh) 2017-11-21

Family

ID=55711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97814.0A Active CN105503519B (zh) 2014-09-25 2014-09-25 碳酸二甲酯的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035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3797B (zh) * 2021-01-29 2023-04-28 南京工业大学 金属配位三嗪聚离子液体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2134A (zh) * 2004-09-24 2006-03-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大孔纳米复合树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26927A (zh) * 2011-01-06 2011-07-20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非均相催化制备乙二醇和碳酸酯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2134A (zh) * 2004-09-24 2006-03-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大孔纳米复合树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26927A (zh) * 2011-01-06 2011-07-20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非均相催化制备乙二醇和碳酸酯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剂研究进展;赵峰等;《工业催化》;20061130;第14卷(第11期);6-11 *
酯交换法同时合成碳酸二甲酯及乙二醇;肖远胜等;《精细石油化工》;20000331(第2期);1-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03519A (zh) 2016-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40007B (zh) 合成碳酸乙烯酯的方法
CN103121987B (zh) 用于制备碳酸亚烷酯的方法
CN103122045B (zh) 纳米复合季鏻盐树脂
CN105503811A (zh) 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
CN105439866B (zh) 酯交换制备碳酸二甲酯的方法
CN106391115A (zh) 固载化的离子液体催化剂及用途
CN106391112A (zh) 固载化离子液体催化剂及其用途
CN101856624A (zh) 一种多相Pd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3028440B (zh) 用于制备碳酸亚烷酯的大孔型树脂催化剂
CN105618139B (zh) 一种基于钼多金属氧酸盐的木质纤维素降解方法
CN106391113A (zh) 固载化离子液体催化剂及用途
CN105272858B (zh) 碳酸二甲酯的生产方法
CN109569717A (zh) 离子交换树脂及用途
CN105503519B (zh) 碳酸二甲酯的生产方法
CN105503528B (zh) 碳酸乙烯酯水解生产乙二醇的方法
CN105503529B (zh) 用于碳酸乙烯酯水解制备乙二醇的方法
WO2021057835A1 (zh) 环氧烷烃加成反应催化剂及其应用
CN106391114A (zh) 固载化的离子液体催化剂及其用途
CN105503609B (zh) 生产碳酸二甲酯的方法
CN105085187B (zh) 碳酸乙烯酯水解制备乙二醇的方法
CN105503607B (zh) 制备碳酸二甲酯的方法
CN105503608B (zh) 生产碳酸乙烯酯的方法
CN106824283A (zh) 一种凹凸棒土增强树脂固体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03520B (zh) 碳酸乙烯酯水解制备乙二醇的方法
CN102850303A (zh) 介孔固体酸催化剂的一种新用途和用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