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92267A - 制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92267A
CN105492267A CN201480046850.3A CN201480046850A CN105492267A CN 105492267 A CN105492267 A CN 105492267A CN 201480046850 A CN201480046850 A CN 201480046850A CN 105492267 A CN105492267 A CN 1054922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rod
intercommunicating pore
piston
hydraulic pressure
pressur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68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92267B (zh
Inventor
鹤冈克磨
大塚幸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492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922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922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922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8/00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 B60T8/32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0T8/34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having a fluid pressure regulator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 B60T8/341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8/00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 B60T8/32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0T8/34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having a fluid pressure regulator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 B60T8/36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having a fluid pressure regulator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including a pilot valve responding to an electromagnetic force
    • B60T8/3615Electromagnetic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nti-lock brake and traction control systems
    • B60T8/3675Electromagnetic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nti-lock brake and traction control systems integrated in modulator units
    • B60T8/368Electromagnetic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nti-lock brake and traction control systems integrated in modulator units combined with other mechanical components, e.g. pump units, master cyl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8/00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 B60T8/32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0T8/34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having a fluid pressure regulator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 B60T8/48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having a fluid pressure regulator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connecting the brake actuator to an alternative or additional source of fluid pressure, e.g. traction control systems
    • B60T8/4809Traction control, stability control, using both the wheel brakes and other automatic braking systems
    • B60T8/4827Traction control, stability control, using both the wheel brakes and other automatic braking systems in hydraulic brake systems
    • B60T8/4863Traction control, stability control, using both the wheel brakes and other automatic braking systems in hydraulic brake systems closed systems
    • B60T8/4872Traction control, stability control, using both the wheel brakes and other automatic braking systems in hydraulic brake systems closed systems pump-back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通过变更座部件的构造来增大推杆的活塞侧的端部的直径,能够抑制活塞整体的轻量化与振动撞击声的产生。单向阀机构(25)的座部件(27)在与连通孔(27a)的一端开口相反的一侧的位置形成有朝液压室(20b)开口的凹部(27d),并且在凹部的开口端侧固定有保持件(31),该保持件在中央具有滑动自如地支承推杆(32)的滑动用孔(31c),并且在保持件的圆环部形成有将凹部与液压室连通的圆弧长孔状的通路孔(31e),推杆的球阀体(29)侧的小径杆部(32a)从滑动用孔经由凹部侧与连通孔向球阀体方向插入,另一方面,在向球阀体方向插入的状态下,液压室侧的大径杆部(32b)滑动自如地保持于滑动用孔。

Description

制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制动液控制对车辆的各车轮的制动力的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制动装置,已知有以下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制动装置。简单来说,制动装置具备:壳体,其在内部形成有使从主缸压送的制动液流过的油路;电动泵,其从设于该壳体内的储存箱吸引制动液;增压、减压电磁阀,其安装于所述壳体,对流向车轮的各轮缸的制动液进行控制;控制机构,其对该各增、减压电磁阀和所述电动式泵的工作进行控制。
所述储存箱具备:缸体,其形成于壳体的内部,与一端侧经由所述减压电磁阀连接于各轮缸的制动液通路的另一端侧连接,并且也与所述主缸连接;合成树脂制的活塞,其滑动自如地设于该缸体的内部,利用螺旋弹簧向使缸体的容积减少的方向施力;单向阀机构,其设于缸体的上部侧,对所述主缸与所述缸体的液压室之间的制动液进行控制。
该单向阀机构具备:座部件,其形成有将和所述主缸连通的制动液压的油路与所述缸体连通的连通孔;球阀体,其通过相对于该座部件所具有的阀座分离/落座来开闭所述连通孔的一端开口;阀簧,其对该球阀体向阀座方向施力;金属制的推杆,当所述活塞利用所述螺旋弹簧的弹簧力向上方滑动规定程度以上时,推杆通过被活塞上推,来经由所述连通孔使所述球阀体克服所述阀簧的弹簧力而离开阀座,使所述连通孔的一端开口部开放。
若驱动所述电动泵而排出所述缸体内的制动液压,则所述活塞在缸体内通过螺旋弹簧的弹簧力上升移动,上推所述推杆而使所述球阀体离开阀座而开放,经由所述连通孔从所述制动液压通路将主缸的制动液压导入到缸体内。另一方面,若经由所述减压电磁阀从轮缸向缸体内导入制动液压,则活塞克服螺旋弹簧的弹簧力而下降移动,解除推杆的上推,从而使所述球阀体利用阀簧的弹簧力落座于阀座,将连通孔的一端开口封闭。
不过,所述制动装置在单向阀机构的构造上为所述座部件的所述连通孔的内径在球阀体侧形成为大径,在活塞侧形成为小径,因此,当对各结构部件进行组装时,要将所述推杆从所述连通孔的上方亦即从球阀体侧向活塞方向(缸体方向)穿入。因此,所述推杆的外径为:球阀体侧的一端部形成为大径,活塞侧的另一端部形成为小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314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金属制推杆的小径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合成树脂材料的活塞的上表面之间的抵接时的面压高,有可能随着时间流逝而在活塞上表面形成凹陷。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现有的制动装置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提供这样一种制动装置:其通过变更座部件的构造来增大推杆的活塞侧的端部的直径,能够抑制推杆与活塞的面压的上升。
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特别是以如下技术内容为特征:推杆具有抵接于阀体的一端部和与活塞的上表面部抵接的另一端部,所述另一端部的面积形成为所述一端部的面积以上,并且,单向阀机构的座部件在与所述一端开口相反的一侧的位置形成有朝所述液压室开口的凹部,在该凹部的开口端侧固定有保持件,该保持件在中央具有滑动自如地支承所述推杆的所述另一端部的滑动用孔,并且,至少在所述推杆与保持件中的任一方上,形成有将所述凹部与液压室连通的通路部。
根据本发明,能够增大推杆的活塞侧的另一端部的直径,因此能够使推杆的另一端部与活塞上表面的面压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制动装置的实施方式所用的液压回路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用的储存箱与开阀的单向阀机构的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用的储存箱与闭阀的单向阀机构的纵剖视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所用的单向阀机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所用的单向阀机构的分解图。
图6是单向阀机构所用的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7是单向阀机构所用的过滤器的纵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用的单向阀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用的单向阀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用的单向阀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用的单向阀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2中(A)是第5实施方式所用的推杆的立体图,(B)是同一推杆的仰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所用的单向阀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所用的单向阀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所用的单向阀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所用的单向阀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10实施方式所用的单向阀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1实施方式所用的储存箱与开阀的单向阀机构的纵剖视图。
图19是本实施方式所用的单向阀机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制动装置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应用于车辆的通常的制动控制和防抱死制动控制(ABS)等的控制装置。
〔第1实施方式〕
如图1的液压回路所示,该制动装置形成在设于主缸1与各轮缸2之间的液压控制单元01内,该主缸1产生与制动踏板02的踏入量相应的高低的制动压。注意,连接有对主缸1的剩余制动液进行存储的主储存器18。该液压控制单元01具有由铝合金块形成的大致为长方体的壳体3,在该壳体3内具备一对主通路4、4、常开螺线管型的增压阀6、6及常闭螺线管型的减压阀7、7、两个储存箱10、10、一对柱塞泵9、9和一个泵马达11,一对主通路4、4使所述主缸1与前轮左右(FR、FL)侧及后轮左右(RR、RL)侧的各轮缸2连通,常开螺线管型的增压阀6、6及常闭螺线管型的减压阀7、7设于该各主通路4、4,对从主缸1向各轮缸2的制动液压进行控制,两个储存箱10、10经由所述减压阀7、7而将从所述各轮缸2内排出的制动液存储起来,一对柱塞泵9、9设于从各主通路4、4分支的副通路8、8,向各轮缸2(W/C)排出制动液压,并且将存储于所述储存箱10、10内的制动液向主缸1排出,一个泵马达11使所述各柱塞泵9、9工作。
所述各增压阀6与各轮缸2由各轮缸端口12连接,该各轮缸端口12贯穿设置于所述壳体3的上表面。
所述主缸1与液压控制单元01经由主缸端口4a、4a连接于主通路4、4,主缸端口4a、4a贯穿设置于壳体3的端口连接面。另外,所述主缸1与所述各储存箱10由分支通路13a、13a连接,分支通路13a、13a是从所述主通路4、4分支的油路,该各储存箱10与所述各柱塞泵9的吸入侧经由各液压通路13b、13b连通,各液压通路13b、13b是油路。所述各储存箱10与所述各减压阀7经由液压通路17、17连通,液压通路17、17是油路。
各柱塞泵9的排出侧与各轮缸2由所述各副通路8连接,在该各副通路8上设有与各轮缸2对应的所述各增压阀6。注意,在所述柱塞泵9上设有仅容许制动液从排出口向各增压阀6方向流动的单向阀14、14。
在所述主通路4的各增压阀6的上游侧设有流出闸阀(ゲートアウト弁)15、15,该各流出闸阀15是常开螺线管型的电磁开闭阀,在通常制动时及ABS工作时开阀,并在动作控制时闭阀。
在所述各流出闸阀15上具有液压通路4b、4b,该液压通路4b、4b分别设有阻止来自各柱塞泵9的制动液的流动的单向阀16、16。亦即,该各单向阀16仅容许制动液压从所述主缸1向朝向各轮缸2的方向的流动,阻止其相反方向的流动。
所述各增压阀6在通常制动操作时将来自主缸1的制动液压控制为能够供给到各轮缸2,另一方面,各减压阀7在车轮发生打滑的车辆的动作混乱时开阀,使所述各轮缸2内的制动液返回各储存箱10内并暂时对其进行存储。该各增压阀6、减压阀7利用从未图示的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电流进行开闭工作,由此对各轮缸2内的制动液压进行增压、减压、保持控制。
另外,各柱塞泵9利用所述泵马达11工作,使得暂时存储于所述各储存箱10的制动液从液压通路13b通过所述各流出闸阀15返回所述主缸1。
在该车辆的动作控制时,所述各柱塞泵9利用泵马达11工作,所述各流出闸阀15利用控制单元闭阀,并且希望施加所述液压的所述各轮缸2侧的增压阀6开阀。因此,从各柱塞泵9排出的制动液压通过所述副通路8经由各增压阀6被压送到规定的轮缸2,控制该各轮缸2的内压。
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各储存箱10具备有底圆筒状的缸体20、活塞21和作为第一施力部件的螺旋弹簧22,缸体20形成于所述壳体3的下端部内,活塞21上下滑动自如地设于该缸体20内,将缸体20内分隔成空气室20a与暂时存储制动液的液压室20b,螺旋弹簧22弹性安装于所述空气室20a内,对活塞21向所述液压室20b的容积减少的方向亦即图中上方施力。
所述缸体20的下端的底部开口被盖部件23封闭,并且一端部连接于所述主缸1的所述分支通路13a的另一端部连接在所述缸体20的上端部,并且一端部连接于所述各柱塞泵9的各液压通路13b的另一端部连接在所述缸体20的上端部。另外,在该各液压通路13b的侧部,连接有一端部连接于各减压阀7的所述液压通路17的另一端部。
所述盖部件23由金属材料形成为杯状横截面,外周的凸缘部23a通过铆接固定于所述缸体20的下端开口缘,并且在底部内表面弹性支承所述螺旋弹簧22的下端部22a,作为弹簧保持件发挥功能。另外,在中央贯通形成有与所述空气室20a连通而用于确保活塞21的良好滑动性的排气孔23b。
所述活塞21由合成树脂材料一体地形成,在面向所述液压室20b的上表面21a的外周侧一体地形成有圆环状凸部21b,并且在形成于上部外周面的嵌合槽21c内嵌装固定有与所述缸体20的内周面滑动接触而对所述液压室20b进行密封的油封24。另外,在活塞21的下部内部形成有凹槽21d,在该凹槽21d的底面弹性支承有所述螺旋弹簧22的上端部22b,并且在底面的大致中央位置一体地设有对所述螺旋弹簧22的上端部进行引导支承的圆筒状的引导部21e。
另外,在所述缸体20的面向所述液压室20b的位置亦即在各分支通路13a侧的位置,设有作为调压阀的单向阀机构25。
如图2~图5所示,该各单向阀机构25具备圆柱状的阀孔26、圆筒状的金属制座部件27、过滤器部件28、球阀体29、作为第二施力部件的阀簧30、金属制的保持件31和推杆32,阀孔26形成于缸体20的上方位置,金属制座部件27被铆接固定于该阀孔26的下端开口附近,过滤器部件28被压入固定于该座部件27的上部,球阀体29被收容配置于该过滤器部件28的内部,阀簧30设于所述过滤器部件28内,对所述球阀体29向座部件27方向施力,保持件31被压入固定于所述座部件27的下部,在中央贯通形成有后述的滑动用孔31c,推杆32滑动自如地支承于该保持件31的所述滑动用孔31c内,通过所述活塞21的上下移动使所述球阀体29进行开闭工作。
所述座部件27在大致中央贯通形成有将所述分支通路13a的另一端部与所述液压室20b连通的连通孔27a,并且在该连通孔27a的上端开口缘形成有供所述球阀体29分离/落座的圆环锥状的阀座27b。另外,该座部件27在外周侧一体地形成有向所述阀孔26的下端开口附近铆接固定的所述圆盘状的固定用凸缘27c,并且在该固定用凸缘27c的下部一体地形成有薄壁圆筒状的保持件固定部27d,在该下部内侧形成有大致截头圆锥状的凹部27e。
亦如图7所示,所述过滤器部件28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有盖圆筒状,形成于周壁28a的下端开口部周围的台阶部28b被压入固定于所述座部件27的形成所述连通孔27a的筒状上端部27f的外周,并且在周壁28a的圆周方向的四个位置一体地形成有网眼部28c。利用该各网眼部28c对从分支通路13a向液压室20b流入的制动液进行过滤。
另外,在该过滤器部件28的上壁28d的上表面一体地设有长方体状的四个突部28e。该各突起28e设于所述上壁28d上表面的外周侧,在过滤器部件28意外地脱离所述座部件27的筒状上端部27f的情况下,在所述上壁28d的上表面与阀孔26的上壁面之间形成间隙,利用该间隙形成通路。
所述球阀体29由金属材料形成,利用所述阀簧30的弹簧力向落座于座部件27的阀座27b的方向亦即向关闭连通孔27a的方向施力,并且伴随所述活塞21的规定程度以上的上升移动而克服所述阀簧30的弹簧力,被经由所述推杆32上推而离开阀座27b,从而使连通孔27a的一端开口开放。
亦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保持件31形成为阶梯圆筒状,具有被向所述座部件27的保持件固定部27d的内周面压入固定的上侧的大径筒部31a和一体地形成于该大径筒部31a的下部中央且面向所述缸体21的液压室20b的小径筒部31b。该小径筒部31b的内周面形成所述滑动用孔31c,后述的推杆32的大径杆部32b在该滑动用孔31c内滑动。
另外,在所述大径筒部31a与小径筒部31b之间的台阶部形成有平坦的圆环部31d,在该圆环部31d贯通形成有四个通路孔31e,该通路孔31e是将所述座部件27的凹部27e与液压室20d连通的通路部。该各通路孔31e沿圆环部31c的圆周方向形成为长孔状,向圆周方向等间隔地配置。
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推杆32由金属形成为阶梯轴状,具备小径杆部32a和大径杆32b,小径杆部32a是平坦的上端面(前端面)32c经由所述座部件27的连通孔27a相对于球阀体29分离/接触的一端部侧的第一部位,大径杆32b是一体地设于小径杆部32a的下端缘(另一端部侧)、下端面(前端面)32d相对于所述活塞21的上表面21a分离/接触的第二部位。
所述小径杆部32a的外径形成为比所述座部件27的连通孔27a的内径充分小而使该小径杆部32a始终配置于所述连通孔27a内,在所述小径杆部32a的外周面与连通孔27a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筒状通路27g。
所述大径杆部32b的轴向的长度形成为与小径杆部32a大致相同的长度,并且外径形成为比所述小径杆部32a充分大,因此,下端面32d的面积形成为比小径杆部32a的上端面32c充分大。另外,大径杆部32b在所述保持件31的滑动用孔31c中被滑动自如地引导支承。
在形成于所述小径杆部32a与大径杆部32b之间的台阶部,压入固定有限制推杆32向活塞21方向的最大移动位置的止挡部33。
该止挡部33由金属材料或合成树脂材料一体地形成,由中央的圆筒部33a和凸缘状的止挡片33b构成,止挡片33b从该圆筒部33a的下端缘向径向延伸设置。所述圆筒部33a的内径形成为比所述推杆32的台阶部的外径稍小,且该圆筒部33a被压入该小径杆部32a侧的台阶部。所述止挡片33b的外径形成为比所述保持件31的小径筒部31b的外径稍大,当向所述缸体20的液压室20b导入较多的制动液而使活塞21大幅度下降移动规定程度以上时,该止挡片33b抵接于所述圆环部31d的上表面而限制推杆32的最大下降移动位置,亦即阻止向下方的脱落。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首先,基于分解图图5说明所述各单向阀机构25的各结构部件的一个组装顺序。将在内部收容了所述阀簧30与球阀体29的过滤器部件28经由所述筒状台阶部28b压入固定于所述座部件27的筒状上端部27f。此时,球阀体29变为利用阀簧30的弹簧力落座于所述座部件7的阀座27b的状态。
另一方面,从所述保持件31的上方组装所述推杆32。即,预先将止挡部33的圆筒部33a压入固定于推杆32的小径杆部32a,在该状态下将所述推杆32的大径杆部32b从上方插入到保持件31的小径筒部31b的滑动用孔31c内,使所述止挡片33b抵接于保持件31的圆环部31d的上端面而保持推杆32的组装位置。
接下来,将组装了所述推杆32的保持件31从下方压入到所述座部件27。亦即,一边保持着保持件31一边将所述推杆32的小径杆部32a经由所述座部件27的凹部27e插入到连通孔27a内,同时将保持件31的大径筒部31a的外周面压入固定于保持件固定部27d的内周面。
接着,将该单向阀机构25这一单元定位于所述阀孔26的内部,并且经由所述座部件27的固定用凸缘27c铆接加工阀孔26的下端开口的周壁。由此,如图4所示,结束所述单向阀机构25单元相对于壳体3的组装。
之后,向所述缸体20内收容活塞21,并且经由盖部件23将螺旋弹簧22定位于活塞21的下部,同时将凸缘部23a定位保持于缸体20的下端开口。接着,只要对缸体20的下端开口的周壁进行铆接加工,即可固定所述盖部件23的凸缘部23a,结束储存箱10的各结构部件的组装。
在该状态下,如图2及图4所示,利用螺旋弹簧22的弹簧力对所述活塞21向上方位置施力,使得活塞21的上端外周部抵接于缸体20的上端周壁而被限制向上方的进一步移动。同时,由于活塞上表面21a抵接于推杆32的大径杆部32b的下表面32d同时上推该推杆32,因此,变为球阀体29离开阀座27b而使连通孔27a的上端开口开放的状态。
并且,通过车辆的行驶中、制动操作等将所述制动液经由各减压阀7导入到缸体20的液压室20b内,或者通过柱塞泵9的驱动将所述制动液从液压室29b向主缸1方向导出,由此使活塞21在缸体20内上下滑动,使所述大径杆部32b的下表面32d相对于活塞21的上表面21a接触/分离。
即,若所述液压室20b内的制动液压升高,则如图3所示,所述活塞21克服螺旋弹簧22的弹簧力在缸体20内下降移动规定程度以上,推杆32也利用阀簧30的弹簧力经由球阀体29在滑动用孔31c内向下方移动。由此,球阀体29落座于阀座27b而将连通孔27a的上端开口封闭,因此,阻止了制动液从所述分支通路13a向主缸1的液压室20b内的导入。
另一方面,若所述液压室20b内的制动液减少而使活塞21利用螺旋弹簧22的弹簧力上升移动,则如图2及图4所示,活塞上表面21a上推推杆32而使球阀体29克服阀簧30的弹簧力向上方移动。由此,球阀体29离开阀座27b而使连通孔27a的上端开口开放,因此能够使液压室20b内的制动液经由分支通路13a向主缸1供给。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推杆32的大径杆部32b的面积相对较大的下表面32d抵接于活塞21的上表面21a,因此对活塞上表面21a的面压充分地变小。因此,即使将活塞21整体形成为合成树脂材料,也能够抑制随着时间流逝而在上表面21a产生凹陷等。因此,不需要如所述现有技术那样利用金属形成活塞21整体、或者是在活塞21的上表面嵌入成形金属板,因此可实现活塞21的轻量化,并且能够抑制成形成本的上升。
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改进了单向阀机构25的构造,能够在将组装时的推杆32的大径杆部32b暂时从上方插入到保持件31的小径筒部31b的滑动用孔31c内,使止挡片33b抵接于保持件31的圆环部31d的上端面而保持推杆32的组装位置的基础上,将保持件31从下方压入到所述座部件27,将推杆32插入到座部件27内,因此能够尽可能地增大抵接于活塞21的上表面21a的所述推杆32的大径杆部32b的外径。由此,能够减小与活塞上表面21b抵接时的面压。其结果,可抑制活塞上表面21a产生凹陷,实现了耐久性的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仅是夹设保持件31,因此可实现构造的简化,能够抑制制造作业和组装作业的复杂化。在这点也能抑制成本上升。
而且,如前所述,增大了大径杆部32b的直径,并且推杆32所抵接的活塞21的上表面21a也是合成树脂材料的,因此能够抑制与金属制的推杆32产生较大的振动撞击声。其结果,能够消除乘员的不适感。注意,如前所述,从成本方面、轻量化、抑制振动撞击声的观点来看,活塞21的材质最好是合成树脂材料,但也可以使活塞21为金属制,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本实施方式抑制由活塞21与推杆32产生的面压。
〔第2实施方式〕
图8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其变更了推杆32的构造。具体而言,将推杆32整体的外径形成为与所述小径杆部32a的外径相同,并从下方向下端杆部32e的外周面压入固定纵截面为大致U字形状的嵌插部34。该嵌插部34的外径形成为与第1实施方式的大径杆部32b大致相同的大小,因此,该嵌插部34的下端面34a的面积也形成为与大径杆部32b的下端面32d大致相同的大小。另外,在该嵌插部34的上端缘,一体地形成有兼作所述止挡部33的凸缘状的止挡片34b。
其他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可获得相同的作用效果,特别是,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嵌插部34具有推杆32的扩径功能与止挡功能,因此,与如第1实施方式那样除了阶梯直径状的推杆32之外还设置止挡部33的情况相比,推杆32整体的制造作业变得容易,可实现成本的减少。
〔第3实施方式〕
图9表示第3实施方式,其使推杆32为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从下侧向大径杆部32b的外周面压入固定了外径比在第2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嵌插部更大的嵌插部35。该嵌插部35的下端面35a的面积进一步变大,并且在上端缘一体地形成有凸缘状的止挡片35b。注意,伴随所述嵌插部34的直径的变大,所述保持件31的小径筒部31b的内径、亦即供嵌插部34滑动的滑动用孔31c的内径也与之相应地形成为较大。
因此,根据该实施方式,利用嵌插部35使与活塞上表面21a之间的接触接触面压进一步变小,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活塞上表面21a产生凹陷、或者产生振动撞击声。
〔第4实施方式〕
图10表示第4实施方式,其更大地形成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推杆32的大径杆部32b的外径,并且在与小径杆部32a之间的台阶部的位置利用合成树脂材料一体地形成了凸缘状的止挡部33。注意,伴随大径杆部32b的直径的变大,所述保持件31的滑动用孔31c的内径也与之相应地形成为较大。
因此,该实施方式也是通过大径杆部32b的直径的进一步变大来使下端面32d的面积进一步变大,因此与第3实施方式等相同,与活塞1的上表面21a之间的面压进一步变小,能够进一步抑制活塞上表面21a产生凹陷、或者产生振动撞击声。
另外,通过使止挡部33与推杆32一体化,能够简化组装作业。
〔第5实施方式〕
图11表示第5实施方式,其变更了推杆32的大径杆部的构造。关于推杆32,如图12中(A)、(B)所示,小径杆部32a为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而大径杆部36由中心轴部36a和从该中心轴部36a沿径向延伸的横截面大致为十字形状的四个突起部36b构成。另外,在所述各突起部36b之间形成有圆弧状的槽部36c,该各槽部36c成为制动液的通路槽。
另外,在所述小径杆部32a与大径杆部36之间的台阶部,一体地设有凸缘状的止挡部33。
因此,根据该实施方式,大径杆部36的底面亦即中心轴部36a与各突起部36b的下表面整体为比较大的面积,因此能够充分地减小与活塞21的上表面21a之间的接触面压。特别是,利用各突起部36b大幅度分散了向活塞上表面21a抵接时的面压,因此可实现该面压的进一步降低。其结果,与活塞1的上表面21a之间的面压进一步变小,能够进一步抑制活塞上表面21a产生凹陷、或者产生振动撞击声。
而且,除了保持件31的各通路孔31e之外,各槽部36c也作为通路槽发挥功能,因此提高了球阀体29开阀时制动液从所述液压室20b经由凹部27e和分支通路13b向主缸1的流动性。
另外,通过使止挡片33与推杆32一体化而改善组装作业性这一点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
注意,还能够通过在所述大径杆部36形成各槽部36c,来省略所述保持件31的各通路孔31e。
〔第6~第10实施方式〕
图13~图17表示第6~第10实施方式,其基本上与所述第1~第5实施方式对应,不同之处在于:将各实施方式的保持件31的大径筒部31a的外径形成为比第1~第5实施方式大,并将所述大径筒部31a的内周面压入固定于所述座部件27的保持件固定部27d的外周面。
其他结构与对应的第1~第5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当然可获得与它们相同的作用效果,特别是,由于将大径筒部31a压入到保持件固定部27d的外侧,因此保持件31相对于座部件27的定位作业与压入作业变得容易。
〔第11实施方式〕
图18及图19表示第11实施方式,其基本上与所述图16所示的第9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构造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过滤器部件28沿轴向形成得较长,并且所述座部件27的连通孔27a的内径形成为比推杆32的大径杆部32b的外径小。
即,所述过滤器部件28的周壁28a形成为沿轴向延长,并且,伴随于此,网眼部28c整体的面积也向轴向较长地扩大形成。另外,在上壁28d的下端面中央位置一体地垂直设有限制轴部28f,该限制轴部28f利用前端面28g限制所述球阀体29伴随所述周壁28沿轴向的延长形成而向上方的过度移动。另外,该限制轴部28f对配置于外周侧的阀簧30的内周侧进行引导保持,还对该阀簧30在伸缩变形时向横向的挠曲变形进行限制。
所述连通孔27a的内径d整体形成为比推杆32的大径杆部32b的外径d1稍小。
因此,在如前所述地组装于各结构部件时,在想要误将所述推杆32的大径杆部32b侧组装于连通孔27a侧的情况下,外径大的大径杆部32b顶在小径的连通孔27a的下部孔缘而不能插入,因此能够防止误组装于未然。
另外,由于利用所述限制轴部28f限制了球阀体29向上方的过度移动,另外还能够抑制阀簧30向横向的挠曲变形,因此可实现所述球阀体29与阀簧30的动作的稳定化。
其他结构与所述其他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可获得与它们相同的作用效果。
注意,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在液压室20b内的制动液压升高、活塞21下降了规定程度以上的情况下,止挡部33或止挡片34b、35b抵接于圆环部31d的上表面而限制推杆32的最大下降移动位置,但也能够省略止挡部33或止挡片34b、35b。在该情况下,由于推杆32始终抵接活塞21的上表面21a,因此能够抑制撞击声,并且能够抑制成本。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各实施方式的结构,还能够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对结构进行变更。
以下对可从所述实施方式把握到的、所述权利要求书中的技术方案以外的发明的技术思想进行说明。
〔技术方案a〕根据技术方案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部件的凹部的轴向的长度比所述推杆被活塞推压至最大的行程量大。

Claims (19)

1.一种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装置具有储存箱,该储存箱具备:
有底圆筒状的缸体,其形成于壳体的内部,能够经由该壳体内的油路向内部存储制动液;
活塞,其滑动自如地设于该缸体的内部,将缸体内分隔成空气室与存储制动液的液压室;
第一施力部件,其对该活塞向所述液压室的容积减小的方向施力;
并且,所述制动装置具备:
座部件,其形成有将所述油路与液压室连通的连通孔,并且在该连通孔的一端开口缘形成有阀座;
阀体,其通过相对于所述阀座分离/落座来开闭所述连通孔;
第二施力部件,其对该阀体向所述阀座的方向施力;
推杆,其通过被所述活塞向所述座部件的方向推出,来经由所述连通孔使所述阀体克服所述第二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离开阀座,使所述连通孔的一端开口开放;
所述推杆具有抵接于所述阀体的一端部和与所述活塞的上表面部抵接的另一端部,所述另一端部的面积形成为所述一端部的面积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部件在与所述一端开口相反的一侧的位置形成有朝所述液压室开口的凹部,在该凹部的开口端侧固定有保持件,该保持件在中央具有滑动自如地支承所述推杆的所述另一端部的滑动用孔,并且至少在所述推杆与保持件中的任一方上,形成有将所述凹部与液压室连通的通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推杆的另一端部的前端面形成为比一端部的前端面的面积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杆的另一端部的外径形成为比所述连通孔的内径大,所述推杆的一端部的外径形成为比所述连通孔的内径小,所述一端部配置于所述连通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合成树脂材料形成所述活塞与推杆中的任一方或者两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推杆的外周面,设置限制该推杆向所述活塞的方向的最大滑动位置的止挡部,并且当所述活塞下降了规定程度以上时,所述止挡部抵接于所述滑动用孔的位于所述保持件的所述凹部侧的孔缘,限制所述推杆的进一步的下降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孔形成为所述推杆的一端部能够插入而另一端部不能插入的内径,所述一端部配置于所述连通孔内。
8.一种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装置具有储存箱,该储存箱具备:
有底圆筒状的缸体,其形成于壳体的内部,能够经由该壳体内的油路向内部存储制动液;
活塞,其滑动自如地设于该缸体的内部,将缸体内分隔成空气室与存储制动液的液压室;
第一施力部件,其对该活塞向所述液压室的容积减小的方向施力;
并且,所述制动装置具有调压阀,该调压阀具备:
座部件,其形成有将所述油路与液压室连通的连通孔,并且在该连通孔的一端开口缘形成有阀座;
阀体,其通过相对于所述阀座分离/落座来开闭所述连通孔;
第二施力部件,其对该阀体向所述阀座的方向施力;
推杆,其具有形成于所述阀体侧的第一部位和形成于所述活塞侧且外径比所述第一部位大的第二部位,通过使所述第二部位与所述活塞抵接而被上推,从而经由所述连通孔使所述阀体克服所述第二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离开阀座,使所述连通孔的一端开口开放。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杆在外周具有外径比所述第二部位大的突片,
所述座部件在与所述一端开口相反的一侧的位置形成有朝所述液压室开口的凹部,
所述调压阀具备保持件,该保持件设于所述凹部的开口端侧,具有使第二部位被滑动自如地保持的滑动用孔,并且当所述活塞下降移动了规定程度以上时,所述突片抵接于滑动用孔的所述凹部侧的孔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杆的第二部位的外径形成为比所述连通孔的内径小,所述第一部位配置于所述连通孔内。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孔形成为所述推杆的第一部位能够插入而第二部位不能插入的内径,所述第一部位配置于所述连通孔内。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部位的端面的面积形成为比所述第一部位的端面的面积大。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杆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塞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压阀至少在所述推杆与保持件中的任一方上形成有将所述凹部与液压室连通的通路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路部形成于所述保持件,
所述保持件具备:圆板部,其形成有所述通路部;筒状部,其组装于所述座部件的凹部的开口端,并从所述圆板部的外周侧立设;所述筒状部通过内嵌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凹部的开口端。
17.一种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装置具有储存箱,该储存箱具备:
有底圆筒状的缸体,其形成于壳体的内部,能够经由该壳体内的油路向内部存储制动液;
活塞,其滑动自如地设于该缸体的内部,将缸体内分隔成空气室与存储制动液的液压室;
第一施力部件,其对该活塞向所述液压室的容积减小的方向施力;
并且,所述制动装置具备:
座部件,其形成有将所述油路与液压室连通的连通孔,并且在该连通孔的一端开口缘形成有阀座;
阀体,其通过相对于所述阀座分离/落座来开闭所述连通孔;
第二施力部件,其对该阀体向所述阀座的方向施力;
推杆,其通过被所述活塞向所述座部件的方向推出,来经由所述连通孔使所述阀体克服所述第二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离开阀座,使所述连通孔的一端开口开放;
所述推杆具有抵接于所述阀体的一端部和与所述活塞的上表面部抵接的另一端部,所述另一端部的外径形成为比所述连通孔的内径小,所述一端部被设为位于所述连通孔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另一端部的前端面的面积形成为比所述一端部的前端面的面积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塞与推杆中的任一方或者两方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CN201480046850.3A 2013-09-20 2014-05-22 制动装置 Active CN1054922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95410 2013-09-20
JP2013-195410 2013-09-20
PCT/JP2014/063535 WO2015040889A1 (ja) 2013-09-20 2014-05-22 ブレー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92267A true CN105492267A (zh) 2016-04-13
CN105492267B CN105492267B (zh) 2018-03-16

Family

ID=52688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6850.3A Active CN105492267B (zh) 2013-09-20 2014-05-22 制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884613B2 (zh)
JP (1) JP6019243B2 (zh)
KR (1) KR101726142B1 (zh)
CN (1) CN105492267B (zh)
DE (1) DE112014004298T5 (zh)
WO (1) WO20150408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948898T3 (es) * 2017-02-22 2023-09-21 Filtration Tech Corporation Ensamblaje de filtros y método de filtración
DE102017204528A1 (de) * 2017-03-17 2018-09-20 Robert Bosch Gmbh Hydroaggregat zur Modulation eines Bremsdrucks einer mit dem Hydroaggregat fluidleitend koppelbaren Radbremse einer elektronisch schlupfregelbaren Fahrzeugbremsanlage
JP2019039542A (ja) * 2017-08-29 2019-03-14 日本電産トーソク株式会社 油圧制御装置
JP2019039541A (ja) * 2017-08-29 2019-03-14 日本電産トーソク株式会社 油圧制御装置
DE102018010167A1 (de) * 2018-12-28 2020-07-02 Zf Active Safety Gmbh Hydraulische Kraftfahrzeug-Brems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rselben
CN112849107B (zh) * 2021-02-25 2022-03-08 吉林大学 一种分级制动踏板模拟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50A (zh) * 1993-05-25 1995-03-08 亚力德希哥那欧洲技术服务公司 具有构成配流器的储能器的液压回路
CN1175527A (zh) * 1996-09-01 1998-03-11 李华新 一种高压、防抱汽车液压制动增力泵
US6336688B1 (en) * 2000-05-26 2002-01-08 Continental Teves, Inc. Hydraulic brake system with bleed valve
CN1374218A (zh) * 2000-12-28 2002-10-1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在主缸和制动缸之间带有高压源的制动系统
CN1934367A (zh) * 2004-03-26 2007-03-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驻车制动装置
US20100052417A1 (en) * 2008-08-28 2010-03-04 Advics Co., Ltd. Pressure regulating reservoir
CN102470846A (zh) * 2009-07-27 2012-05-23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液压的主制动缸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70369U (zh) * 1987-04-27 1988-11-07
JPH08230642A (ja) * 1995-02-27 1996-09-10 Toyota Motor Corp 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US6022085A (en) 1996-09-09 2000-02-08 Kelsey-Hayes Co. Supply valve for vehicular braking system
JP3845921B2 (ja) * 1996-11-29 2006-11-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ブレーキ液圧制御装置
JP5070750B2 (ja) * 2006-05-31 2012-11-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制動装置及びそのリザーバ
JP5220832B2 (ja) * 2010-12-06 2013-06-26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ブレーキ装置
JP5541146B2 (ja) * 2010-12-23 2014-07-09 株式会社アドヴィックス リザーバ
JP2013006521A (ja) * 2011-06-24 2013-01-10 Advics Co Ltd 車両用ブレーキ制御装置
DE102011089956A1 (de) * 2011-12-27 2013-06-27 Robert Bosch Gmbh Hydraulisch gesteuertes Speicherkammerventil
JP2013169923A (ja) 2012-02-22 2013-09-02 Nissin Kogyo Co Ltd 車両用ブレーキ液圧制御装置
JP5817701B2 (ja) * 2012-10-26 2015-11-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調圧リザーバ
CN104936838B (zh) * 2013-01-25 2017-05-03 日本奥托立夫日信制动器系统株式会社 车辆用制动液压控制装置
JP2015116878A (ja) * 2013-12-17 2015-06-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調圧リザーバ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50A (zh) * 1993-05-25 1995-03-08 亚力德希哥那欧洲技术服务公司 具有构成配流器的储能器的液压回路
CN1175527A (zh) * 1996-09-01 1998-03-11 李华新 一种高压、防抱汽车液压制动增力泵
US6336688B1 (en) * 2000-05-26 2002-01-08 Continental Teves, Inc. Hydraulic brake system with bleed valve
CN1374218A (zh) * 2000-12-28 2002-10-1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在主缸和制动缸之间带有高压源的制动系统
CN1934367A (zh) * 2004-03-26 2007-03-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驻车制动装置
CN100470078C (zh) * 2004-03-26 2009-03-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驻车制动装置
US20100052417A1 (en) * 2008-08-28 2010-03-04 Advics Co., Ltd. Pressure regulating reservoir
CN102470846A (zh) * 2009-07-27 2012-05-23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液压的主制动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60027153A (ko) 2016-03-09
JPWO2015040889A1 (ja) 2017-03-02
WO2015040889A1 (ja) 2015-03-26
US20160214587A1 (en) 2016-07-28
US9884613B2 (en) 2018-02-06
DE112014004298T5 (de) 2016-06-02
JP6019243B2 (ja) 2016-11-02
KR101726142B1 (ko) 2017-04-11
CN105492267B (zh) 2018-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92267A (zh) 制动装置
KR102476400B1 (ko) 체크밸브
KR101622146B1 (ko) 체크밸브
JP5086364B2 (ja) 電磁弁
CN105090562B (zh) 液压控制装置
CN102168771B (zh) 一种电磁阀结构
US9346447B2 (en) Solenoid valve for brake system
CN103085800B (zh) 用于制动系统的电磁阀
CN107021086A (zh) 止回阀
US20160123322A1 (en) Pressure reducing solenoid valve
EP3260730A1 (en) Front fork
US10479337B2 (en) Solenoid valve for brake system
EP2277753B1 (en) Vehicle brake device
CN102410200B (zh) 具有阀的活塞阀的泵元件
CN107264503A (zh) 电磁阀、车辆用制动液压控制装置及电磁阀的制造方法
US20190077388A1 (en) Solenoid valve for brake system
CN1734142B (zh) 阀门装置
US20150336553A1 (en) Electromagnetic Valve and Brake Device
KR102355367B1 (ko) 체크밸브
CN113631830A (zh) 带有配备有浮动嵌套塞的自适应行程末尾止挡的减振器
KR101979415B1 (ko) 체크밸브
JP5432945B2 (ja) 車両用ブレーキ液圧制御装置
KR100636358B1 (ko) 차량 제동용 솔레노이드 밸브
KR102037080B1 (ko) 체크밸브
KR20190108749A (ko) 체크밸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28

Address after: Ibaraki

Patentee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Ibaraki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