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87168B - 区域出光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区域出光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87168B
CN105487168B CN201610079749.9A CN201610079749A CN105487168B CN 105487168 B CN105487168 B CN 105487168B CN 201610079749 A CN201610079749 A CN 201610079749A CN 105487168 B CN105487168 B CN 1054871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lock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blind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797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87168A (zh
Inventor
吴升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lid State Opt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lid State Opt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lid State Opto Ltd filed Critical Solid State Opt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7974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871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87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871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871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871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1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2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by shaping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light guide, e.g. with collimating, focussing or diverging surfaces
    • G02B6/0021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by shaping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light guide, e.g. with collimating, focussing or diverging surfaces for hous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light source, e.g. by forming holes or reces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5Manufacturing aspects; Material aspec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区域出光的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导光板包括遮光件与透光件,透光件以一体成形的方式与遮光件连接,且遮光件与透光件之间形成供以埋设光源的盲孔,使光源的光线可受遮光件阻挡,而仅有侧向的光线被利用,进而于透光件形成出光。借此,遮光件可阻挡非入射至透光件的光线,防止光线于导光板上非透光件区域形成出光而造成漏光现象。当搭配显示面板使用时,即可仅显示特定图样区域,而不会同时点亮非处于显示状态的相邻图样。

Description

区域出光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组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区域出光的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背光模块是设置于各类电子装置如显示器、发光薄板或家电显示面板等的关键零组件之一,以使本身不具发光效能的面板图样或文字可借由发光模块提供光线达到显示的目的。常见的背光模块包括至少一光源及一导光板。背光模块以可视光源设置位置可分为直下式与侧入式两种样态: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光源设于导光板底侧,从而使光线直接入射至导光板并形成出光;侧入式背光模块的光源设于导光板侧边,从而使光源相对导光板产生侧向光线,进而于导光板出光面形成均匀出光。背光模块搭配具有显示图样的面板组件,即可利用导光板将光线投射至面板处以达到显示功效。
然而,无论是直下式或侧入式背光模块,在显示效果方面,若仅需显示特定图样或文字时,由于无法顺利限制导光板出光范围,因此多半会远超出面板图样或文字所在区域,造成驱动时同时点亮多个图样或文字的漏光现象,且因导光板为一大面积发光体,因此无论如何设置面板图样或文字的搭配,仍难以避免上述漏光现象产生。
因此,为了有效改善漏光情况,相关制造厂商采用在直下式背光模块中对应欲显示的各图样区域配置光源,应用时仅驱动欲显示区域所对应的光源,以使光线自导光板对应显示区域形成出光。虽然该方式可将光线较为集中于显示区域,但因受限于导光板的导光特性,仍会有光线超出显示范围,在实际应用上并不能确实解决漏光现象。且鉴于显示设备的轻薄化需求,由于直下式背光模块结构限制,因而整体厚度较高,故近年来逐渐趋于使用侧入式背光模块来降低背光模块所占厚度。
而后,为解决背光模块厚度问题,厂商遂转向针对侧入式背光模块进行设计改良,其方式为在导光板上对应欲组接面板的图样区所定义的出光区一侧开设安装孔,供以安装光源,再于各出光区之间开设穿孔以填充阻光材料如泡棉等,以期有效阻却光线,解决同时点亮多个出光区的问题。然而,此方式须经二次加工,并需通过人工操作逐一将阻光材料填入,并且阻光材料选用不易,需考虑如遮光效能强度或厚度等种种因素,故实际生产时仍遭遇众多阻碍,具体可参考中国台湾申请号为TW102133949(公开号为TW201512714A)的专利申请。因此,如何有效解决漏光现象以提升导光板的显示效能,并同时解决上述制造与应用上存在的缺陷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导光板存在漏光现象导致显示效能低且现有的导光板存在制造要求高、操作繁复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区域出光的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区域出光的导光板通过遮光件阻挡光源在非入射至透光件方向的光线,有效地控制了导光板的出光区域与状况,除可确保光线顺利相对透光件形成侧向入光外,还可防止光线自非属透光件区域出光的情况发生。本发明区域出光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快速并具有高良率。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区域出光的导光板,该导光板通过双料射出成形制成,并具有一遮光件与若干个透光件,该些透光件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嵌设于该遮光件,其中:
该遮光件与任一该些透光件之间形成一盲孔,供以埋设一光源,借此该光源的光线受该遮光件阻挡而仅有侧向的光线可被利用,进而于该透光件形成出光。
借此,光线受该盲孔的内侧面阻挡,仅可侧向入射至该透光件,其余方向的光线皆可被该遮光件阻挡,以提高显示效能。当与显示面板搭配使用时,即可借由控制光源发光状态使任一透光件出光,进而点亮特定图样,并防止光线超出透光件范围。
较佳地,任一该些透光件具有朝该盲孔凸伸的一导光部,供以接收该光源的光线于深入该遮光件的内部位置。借此,遮光件部分会位于导光部顶侧,以消除光线从导光部顶侧向外传递的可能性,从而达到更佳的阻光效能。
较佳地,任一该些透光件与该遮光件相接处的一侧面各具有相配合的至少一凸连接部与至少一凹连接部,以扩大接触面积。通过凸连接部与凹连接部即可组接多块导光板,提升使用上的自由度与变化性。
上述导光板是在导光板上区隔出对应显示面板图样的发光区域,并借由邻接于发光区域的遮光材料以有效避免应用时光线跨越预定出光范围而点亮非处于显示状态图样的漏光现象,以大幅提升显示效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区域出光的导光板,其包括:
一遮光件,该遮光件具有一第一挡块及一第二挡块,该第二挡块自该第一挡块一侧延伸形成,且该第二挡块与该第一挡块夹设形成一遮光凹部;及
一透光件,该透光件与该第二挡块一体成形连接,并具有一出光面及一入光面;其中,该第一挡块、该第二挡块与该透光件所夹设的空间形成一盲孔,供以安装一光源,且该光源的光线受该第一挡块及该第二挡块阻挡而仅自该入光面入射形成侧向入光,并于该出光面出光。
在此进一步定义遮光件的样态,以辅佐说明光线仅能侧向入射至透光件,其余方向的光线则受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阻挡以避免导光板在非透光件区域出光的情况发生。
同于前述,较佳地,该透光件对应该第二挡块具有一接合凹部,使该第二挡块位于该接合凹部内。借此当光源埋设于盲孔时,可防止部分光线自入光面顶侧向外传递,导致出光面周缘有光线透出的情况,从而达到更佳的阻光效能。
较佳地,任一该透光件与该遮光件相接处的一侧面还各具有相配合的至少一凸连接部与至少一凹连接部,以扩大接触面积。借由匹配的凸连接部与凹连接部可使多块导光板快速相互组接为一体而利于使用,提升样态自由度与变化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区域出光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第一公模仁及一母模仁,该母模仁内具有至少一盲孔块;
注入一第一材料于该第一公模仁及该母模仁间;
移除该第一公模仁,提供一第二公模仁;
注入一第二材料于该第二公模仁及该母模仁间;及
退出该盲孔块,并执行脱模动作以获得一导光板,其中,该盲孔块对应形成一盲孔以容置一光源。
较佳地,其还包括一滑块,该滑块与该盲孔块紧贴相邻设置,且该滑块的高度大于该盲孔块,该滑块于移除该第一公模仁时退出,使该第一材料与该第二材料于该盲孔块处呈阶梯状连接。
其中,较佳地,该第一材料为一遮光材料以形成一遮光件,该遮光件受该盲孔块与该滑块阻隔而形成一第一挡块与一第二挡块,且该第二挡块自该第一挡块一侧延伸形成并与该第一挡块夹设形成一遮光凹部。
其中,较佳地,该滑块于移除该第一公模仁时退出的方向为沿一第一方向。
其中,较佳地,该第二材料为一透光材料,以针点进胶方式形成至少一透光件,该透光件与该第二挡块一体成形连接且具有一出光面,该透光件并对应该盲孔块形成一入光面。
其中,较佳地,退出该盲孔块时的方向为沿相对该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
其中,该导光板于该第一挡块、该第二挡块与该透光件所夹设的空间形成供以安装一光源的一盲孔。借此,基于双料射出的制程概念,通过上述方法即可快速生产具有遮光效能的导光板,进而可提供面板极佳的显示效能。
其中,较佳地,该透光件与该遮光件相接处的一侧面各具有相配合的至少一凸连接部与至少一凹连接部,以扩大接触面积,从而达到将多个通过上述方法所生产的导光板相互组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区域出光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第一公模仁与一母模仁,该母模仁内具有至少一盲孔块及至少一滑块,该盲孔块固设于该母模仁内且高度低于该滑块,该盲孔块并与该滑块相邻设置,该滑块的一侧缘具有一塑形凹部;
注入一遮光材料以形成一遮光件,其中,该遮光件受该盲孔块与该滑块阻隔而具有一第一挡块与一第二挡块,且该第二挡块自该第一挡块延伸并对应该塑形凹部成形,该第二挡块并与该第一挡块夹设形成一遮光凹部;
退出该滑块,并移除该第一公模仁;提供一第二公模仁;
注入一透光材料以于该遮光件一侧形成至少一透光件,其中,该透光件对应该第二挡块形成有一接合凹部以与该第二挡块一体成形连接且具有一出光面,该透光件并对应该盲孔块形成一入光面;及
执行脱模动作以获得该导光板,且该导光板于该第一挡块、该第二挡块与该透光件所夹设的空间形成供以安装一光源的一盲孔。
基于双料射出概念,通过上述步骤即可生产具遮光效能的导光板,且特别一提的是,在透光件部分有对应及供以连接第二挡块的接合凹部,以使第二挡块相对突伸至入光面顶侧,防止部分光线进入透光件后向外传递而造成出光面边缘也有光线透出的情况。
同于前述,较佳地,该透光件与该遮光件相接处的一侧面各具有相配合的至少一凸连接部与至少一凹连接部,以扩大接触面积,从而达到将多个通过上述方法所生产的导光板相互组接。
从另一个角度观之,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有效率量产且有效达到隔光效果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提供一第一公模仁及一母模仁,母模仁内具有至少一盲孔块;
其次,注入一第一材料于第一公模仁及母模仁间;
然后,移除第一公模仁,并提供一第二公模仁;
接下来,注入一第二材料于第二公模仁及母模仁间;
最后,退出盲孔块,并执行脱模动作以获得一导光板,其中,盲孔块对应形成一盲孔以容置一光源。
借此,前述更换两种公模仁以进行双料射出加工的技术,结合盲孔块的合理配置,即可同时改善漏光问题并提升量产性。
较佳地,其还包括一滑块,该滑块与该盲孔块紧贴相邻设置,且该滑块的高度大于该盲孔块,该滑块于移除该第一公模仁时退出,使该第一材料与该第二材料于该盲孔块处呈阶梯状连接。此举有助于避免盲孔块将来在对应位置设置光源的正上方处出现热点缺陷(Hot Spot),又称萤火虫现象。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材料为一遮光材料以形成一遮光件,该遮光件受该盲孔块与该滑块阻隔而形成一第一挡块与一第二挡块,且该第二挡块自该第一挡块一侧延伸形成并与该第一挡块夹设形成一遮光凹部;该第二材料为一透光材料,以针点进胶方式形成至少一透光件,该透光件与该第二挡块一体成形连接且具有一出光面,该透光件并对应该盲孔块形成一入光面。这种做法较接近现有的双料射出技术,但本实施方式进一步考虑到光学设计时出光表面的均匀度与隔旋光性,而增加了盲孔块,甚至滑块的设计,以提升目前已经相当成熟的双料射出导光板技术,实现精益求精的效果。
在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迥异于现有双料射出导光板技术的工艺流程,具体为:该第一材料为一透光材料,以侧面进胶方式,注入该透光材料形成至少二透光件,该些透光件间是通过一支架部相连接,且使塑料结合线位于该支架部;该第二材料为一遮光材料,以侧面进胶方式形成至少一遮光件,进而部分包覆该些透光件。此举益处在于舍弃针点进胶,避免塑料结合线出现在光学可视区域内;本实施方式扬弃了一般双料射出的既定做法,从制造工艺上倒序加工,另行研发最符合光学件高精度需求的加工技术。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为避免侧面进胶,填入第二材料时,原塑料遭高压冲断,较佳地还增设了多个定位销,该些定位销位于该母模仁内,用以强固支架部。
本发明中,所述母模仁和公模仁均可由本领域常规使用的母模仁和公模仁加工而成。所述遮光材料和透光材料均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遮光材料和透光材料。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区域出光的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以有效地控制导光板的出光区域与状况,通过遮光件阻挡光源在非入射至透光件方向的光线,除可确保光线顺利相对透光件形成侧向入光外,还可防止光线自非属透光件区域出光的情况发生。
2、当本发明的区域出光的导光板搭配显示面板应用时,可设置使各透光件对应面板的各图样区。当欲显示特定的一图样时,通过遮光件即可避免光线超出透光件范围而点亮相邻其他图样的漏光现象,以有效提升显示效能与准确度。
3、本发明区域出光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基于双料射出概念,提出了可快速并具有高良率地生产上述导光板的方法步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对比例1的导光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对比例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导光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导光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导光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另一实施样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又一实施样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另一实施样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又一实施态样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12A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制程示意图(一)。
图12B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制程示意图(二)。
图12C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制程示意图(三)。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14A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制程示意图(一)。
图14B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制程示意图(二)。
图14C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制程示意图(三)。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A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制程示意图(一)。
图16B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制程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对比例1
1 导光板
10 非透光体
11 透光体
111 入光面
12 穿孔
2 光源
P 面板
G 间隙
实施例1
3 导光板
30 遮光件
31 透光件
311 导光部
32 盲孔
33 凸连接部
34 凹连接部
4 光源
实施例2、3、4和5
5 导光板
50 遮光件
501 第一挡块
502 第二挡块
503 遮光凹部
51 透光件
511 出光面
512 入光面
513 接合凹部
52 盲孔
53 凸连接部
54 凹连接部
55 支架部
6 光源
7 第一公模仁
70 第一注料口
71 凸块
711 塑料通道
8 母模仁
80 盲孔块
81 滑块
811 塑形凹部
82 第二注料口
83 导引道
84 定位销
9 第二公模仁
S101~S106 步骤
S201~S206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或按照商品说明书选择。
对比例1
为了解决目前导光板在出光效果以及制程上的不完善之处,本发明人构思了通过双料射出制程来成形导光板。请参阅图1及图2,其为本发明对比例1的导光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及内部结构示意图。本对比例所采用的方式为在双料射出制程中,先填入黑色的不透光材料,再填入透明的透光塑料,最后射出成形导光板1,并在导光板1形成非透光体10与透光体11。在透光体11与非透光体10之间则预留有供以设置光源2的穿孔12,使导光板1与光源2相互组接后,光源2的光线可自透光体11的入光面111入射,相对入光面111方向所发散的光线则受非透光体10阻挡,故与欲显示图样的面板P相互组设后,即可通过调整光源驱动而让对应透光体11的图样显示给用户。然而,如图2所示,由于光源2顶侧不具阻光效果,且面板P与导光板1之间会形成一间隙G,故部分光线会直接自光源2顶侧开口而从该间隙G向外传递,造成面板P在显示时,该些沿间隙G向外传递的光线会造成原对应为非透光体10的区域被点亮,以及进一步使邻近的透光体11区域产生出光,故漏光现象仍无法被改善。即使将面板P尽可能与导光板1靠近组设,但受限于面板P与导光板1彼此属异质组件以及光线出光的必要考虑,因此面板P与导光板1之间必然仍会存有间隙G,故通过该方式仍无法有效解决漏光现象。
实施例1
鉴于上述对比例仍无法有效解决漏光现象,本发明人继续构思而提出如以下所述的区域出光的导光板3,更为有效地通过阻挡方式控制光线发散方向,以确实达到遮光效能。请参阅图3A、图3B及图4,其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导光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平面结构示意图与内部结构示意图。区域出光的导光板3是通过双料射出成形制成,并具有一遮光件30与若干个透光件31,该些透光件31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嵌设于遮光件30,其中导光板3可应用于各类显示设备内,如家电控制面板,且透光件31对应显示面板的各图样位置设置。该导光板3的特征在于,遮光件30与任一透光件31之间形成有一盲孔32,供以埋设一光源4,借此光源4的光线受遮光件30阻挡而仅有侧向的光线可被利用,进而在透光件31形成出光。也即,如图4所示,受盲孔32内侧面阻挡,因此光线仅可侧向入射至透光件31,借此有效避免光线自非属透光件31区域出光而造成漏光现象。是以,当导光板3搭配具有显示图样的面板使用时,可确保光线仅会自该些透光件31出光,在非透光件31区域并不会具有光线射出,进而防止光线超出欲显示的图样范围,甚或点亮相邻的图样。例如,当欲显示其中的一透光件31位置所对应的图样时,通过遮光件30可使光线集中于透光件31形成出光而点亮该图样,其余未属当次须显示的图样,则因应遮光件30的阻挡而不会被点亮,以提升显示效果与准确度。
请一并参阅图5,其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另一实施样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样态中,任一透光件31具有朝盲孔32凸伸的一导光部311,供以接收光源4的光线于深入遮光件30的内部位置。借此,可更进一步确保光线的行进路线与被利用率,进而达到提升遮光效能的目的。如图5所示,也即通过导光部311结构的设计,使光源4发出的光线自导光部311入射至透光件31后,导光部311顶侧区域受遮光件30阻挡,因此光线不会具有向外传递的可能性,仅能于透光件31内部传递导引形成出光,其余未进入透光件31的光线则受遮光件30影响亦不会于非透光件31区域出光,进而可有效防止漏光现象产生。
请再一并参阅附图6,其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又一实施样态的平面示意图。在本实施样态中,任一透光件31与遮光件30相接处的一侧面各具有相配合的至少一凸连接部33与至少一凹连接部34,以扩大接触面积。通过凸连接部33与凹连接部34则可达到将多个导光板3相互组接的功效,以依据需求任意组接该些导光板3。其中,各导光板3可于一侧面具有凸连接部33,相对的另一侧面则具有对应的凹连接部34,或在导光板3的一侧面可同时具有凸连接部33与凹连接部34等样态,其皆可依据实际应用需求变化。在图6中,则以各导光板3的透光件31与遮光件30相接处一侧面具有一个凸连接部33,另一侧面则具有对应的一个凹连接部34的样态为例,以通过凸连接部33与凹连接部34的组配连接多个导光板3。
实施例2
请参阅图7及图8,其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及内部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说明了导光板5的具体结构,本发明在此揭示了一种具遮光功效的导光板5,包括一遮光件50及一透光件51。
遮光件50具有一第一挡块501及一第二挡块502,第二挡块502自第一挡块501一侧延伸形成,且第二挡块502与第一挡块501夹设形成一遮光凹部503。较佳地,第二挡块502与第一挡块501可相互垂直设置,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第一挡块501与第二挡块502的夹角亦可视需求调整。
透光件51与第二挡块502一体成形连接,并具有一出光面511及一入光面512,入光面512对应遮光凹部503设置。其中,第一挡块501、第二挡块502与透光件51所夹设的空间形成一盲孔52,供以安装一光源6,且光源6的光线受第一挡块501与第二挡块502阻挡而仅自入光面512入射形成侧向入光,并于出光面511出光。如图8所示,由于第二挡块502位于光源6顶侧,因此应用时,可防止部分光线自顶侧向外传递而导致邻近该出光面511边缘区域也形成出光的现象,搭配面板使用时,即可达到提升显示效能的功效。而在本实施例中,是以设置有若干个透光件51为例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9,其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导光板的另一实施样态的内部结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样态中,透光件51对应第二挡块502具有一接合凹部513,使第二挡块502位于接合凹部513内,而与透光件51一体成形组接,借此,位于盲孔52中的光源6所发出的光线,可更为准确地自入光面512入射至透光件51中。第二挡块502位于接合凹部513内的结构,相对即为部分第二挡块502会位于入光面512顶侧,因此光线入射至入光面512时,部分光线可受第二挡块502阻挡进而让光线前行至透光件51中再被导引至出光面511形成出光,让光线无法自非出光面511的其他区域向外射出。是以,在配合面板使用时,即可有效地点亮特定区域以显示欲显示的图样。
请一并参阅图10,其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导光板的又一实施样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该导光板5亦可彼此相互组接以提升可用面积,而在本实施样态中,透光件51与遮光件50相接处的一侧面各具有可相配合的至少一凸连接部53与至少一凹连接部54,以扩大接触面积,且在导光板5一侧面的凸连接部53或凹连接部54可对应位于透光件51或遮光件50处。在本实施样态中,其中的一导光板5的一侧面具有二个凸连接部53,另一导光板5的一侧面则有对应的二个凹连接部54,以与凸连接部53连接而将导光板5相互组合使用。
实施例3
本发明亦揭露了一种区域出光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所述步骤:提供一第一公模仁及一母模仁,该母模仁内具有至少一盲孔块,接着注入一第一材料于第一公模仁与母模仁间,然后,移除第一公模仁,并提供一第二公模仁;接下来,注入一第二材料于第二公模仁及母模仁间;最后,退出盲孔块,并执行脱模动作以获得一导光板,其中,该盲孔块对应形成一盲孔以容置一光源。借此通过更换两种公模仁并结合盲孔块的设置,以量产前述区域出光的导光板并改善漏光问题。
以下请参阅图11及图12A~12C,其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的的步骤流程示意图及各制程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材料为遮光材料,第二材料为透光材料为例,更进一步详细说明该制程方法。本发明的一种区域出光的导光板5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所述步骤:
步骤S101,提供一第一公模仁7及一母模仁8,母模仁8内具有至少一盲孔块80及至少一滑块81,且盲孔块80高度小于滑块81高度并与滑块81紧贴相邻设置。较佳地,盲孔块80与滑块81皆靠抵于母模仁8内侧面设置但非固设于母模仁8中或是与母模仁8为一体成形,而第一公模仁7具有一第一注料口70,母模仁8具有一第二注料口82,且由于盲孔块80位于母模仁8底侧面,故在本实施方式中母模仁8对应盲孔块80而具有一导引道83,使盲孔块80可自导引道83自由移入与移出。
步骤S102,注入一遮光材料以形成一遮光件50,遮光件50受盲孔块80与滑块81阻隔而形成一第一挡块501与一第二挡块502,第二挡块502自该第一挡块501一侧延伸形成并与第一挡块501夹设形成一遮光凹部503。遮光材料可自第一注料口70注入模具中,并使遮光件50与其上的第一挡块501及第二挡块502成形,且依据盲孔块80与滑块81而使第一挡块501与第二挡块502夹设形成遮光凹部503。
步骤S103,待遮光件50成形后,沿一第一方向退出滑块81,并移除第一公模仁7,在此可参照图12A。其中,第一方向可指滑块81由母模仁8内朝向第一公模仁7方向移除,因盲孔块80与滑块81紧贴相邻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若使滑块81为朝向母模仁8底侧方向退出,则会连动盲孔块80,使盲孔块80也产生位移,如此则会影响后续制程进行。是以,较佳地是使滑块81朝向第一公模仁7方向退除。而第一公模仁7可因应滑块81而预留有移除通道(图未标示),或是使滑块81与第一公模仁7同时移除亦可。
步骤S104,提供一第二公模仁9。
步骤S105,注入一透光材料以形成至少一透光件51,透光件51与第二挡块502一体成形连接且具有一出光面511,透光件51并对应盲孔块80形成一入光面512。在此可参照图12B,退出滑块81与第一公模仁7后,再组装第二公模仁9,接着由第二注料口82注入透光材料,以于原先设置滑块81的区域形成透光件51,并使第一材料即遮光材料所形成的遮光件50,与第二材料即透光材料所形成的透光件51可呈阶梯状连接,且透光件51受盲孔块80塑形而形成入光面512。
步骤S106,沿相对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退出盲孔块80,并执行脱模动作以获得导光板5,导光板5并于第一挡块501、第二挡块502与透光件51所夹设的空间形成供以安装一光源6的一盲孔52。在此可参阅图12C、图7及图8,盲孔块80可由母模仁8的导引道83以与滑块81相反方向退出,接着再将第二公模仁9与母模仁8退除,即可获得该导光板5,而导光板5的具体样态则如图7及图8所示。
其中,为利于组装多片导光板5,使透光件51与遮光件50相接处的一侧面各具有相配合的至少一凸连接部53与至少一凹连接部54,以扩大接触面积,具有凸连接部53与凹连接部54的导光板5样态则可参照图10。
实施例4
请参阅图13及图14A~14C,其为本发明实施4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及各制程示意图。本发明揭露了一种区域出光的导光板5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提供一第一公模7仁与一母模仁8,母模仁8内具有至少一盲孔块80及至少一滑块81,盲孔块80固设于母模仁8内且高度低于滑块81,盲孔块80并与滑块81相邻设置,且滑块81的一侧缘具有一塑形凹部811。其中,较佳地,滑块81呈贴抵母模仁8内侧面设置,第一公模仁7则具有一第一注料口70,母模仁8具有一第二注料口82。
步骤S202,注入一第一材料,在此以第一材料为一遮光材料为例,详细过程为注入一遮光材料以形成一遮光件50,遮光件50受盲孔块80与滑块81阻隔而具有一第一挡块501与一第二挡块502,且第二挡块502自第一挡块501延伸并对应塑形凹部811成形,第二挡块502并与第一挡块501夹设形成一遮光凹部503。由第一注料口70注入遮光材料后,受盲孔块80与滑块81影响,形成的遮光件50为具有第一挡块501与自第一挡块501延伸且对应塑形凹部811形状的第二挡块502的态样。
步骤S203,待遮光件50成形后,退出滑块81,并移除第一公模仁7,在此可参照图14A,而第一公模仁7可因应滑块81而预留有移除通道(图未标示),或是使滑块81与第一公模仁7同时移除亦可。
步骤S204,接着提供一第二公模仁9。
步骤S205,组接第二公模仁9后,即注入一第二材料,在此以第二材料为一透光材料为例,详细过程为注入一透光材料以于遮光件50一侧形成至少一透光件51,透光件51并对应第二挡块502形成有一接合凹部513以与第二挡块502一体成形连接且具有一出光面511,透光件51并对应盲孔块80形成一入光面512,如图14B所示。由第二注料口82注入透光材料后,透光材料与原先设置滑块81的空间内成形,且受第二挡块502塑形而形成与第二挡块502连接的接合凹部513,同时,亦受盲孔块80影响而形成有入光面512。
步骤S206,执行脱模动作以获得导光板5,且导光板5于第一挡块501、第二挡块502与透光件51所夹设的空间形成供以安装一光源6的一盲孔52,如图14C及图9所示。待透光件51成形后,即可执行脱模,移除第二公模仁9及母模仁8与其内的盲孔块80以获得具盲孔52的导光板5,而导光板5的具体样态可参照图9。
同于实施例3,在此透光件51与遮光件50相接处的一侧面亦可各设有相配合的至少一凸连接部53与至少一凹连接部54,以扩大接触面积及组接多个导光板5,具凸连接部53与凹连接部54的导光板5样态亦可参照图10所示。
实施例5
请参阅图15及图16A~16B,其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及各制程示意图。本发明揭露了一种区域出光的导光板5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提供一第一公模仁7及一母模仁8,第一公模仁7具有一凸块71,且该凸块71具有一塑料通道711,母模仁8中具有至少一滑块81、至少一盲孔块80及若干个定位销84,滑块81并与盲孔块80相邻设置,定位销84则可插设并凸出于母模仁8内表面。
较佳地,滑块81与盲孔块80并贴抵母模仁8内侧面设置,且各定位销84可沿塑料通道711边缘设置,且凸块71对应定位销84具有若干个凹槽(图未标示),使定位销84地一端可插设于凹槽内。此外,第一公模仁7的一侧面具有至少一第一注料口70,且第一注料口70对应塑料通道711设置。
接着,注入一第一材料,在此以第一材料为透光材料为例,详细过程为于第一注料口70以侧面进胶方式注入一透光材料,以形成至少二透光件51及一支架部55,其中,各透光件51受滑块81及盲孔块80阻隔成形且具有一出光面511,并对应滑块81形成一接合凹部513,对应盲孔块80形成一入光面512;支架部55由塑料通道711定型而成且厚度低于透光件51,而使支架部55形成连接各透光件51的之样态,如图15所示,较佳地,支架部55的一侧面与透光件51相对出光面511设置的底面为共平面,且使塑料结合线位于支架部55。待透光件51与支架部55成形后,移除第一公模仁7及滑块81,并保留设置于塑料通道711边缘的定位销84,借此避免后续在注入遮光材料时,因挤料速度及压力过大而使支架部55造成毁损,如图16A所示,其中为利于示意,在图16A中未显示凸块71。
接着提供一第二公模仁9,并注入一第二材料,此以第二材料为一遮光材料为例,详细过程为以侧面进胶方式注入一遮光材料以形成一遮光件50,进而部分包覆该些透光件51,遮光件50对应盲孔块80与接合凹部513而形成一第一挡块501及一第二挡块502,第二挡块502并与接合凹部513一体成形连接,第一挡块501与第二挡块502夹设形成一遮光凹部503,如图16B所示。最后执行脱模动作获得导光板,且导光板于第一挡块501、第二挡块502及透光件51所夹设的空间形成一盲孔。
此实施方式为借由一般侧面进胶的射出方式,先注入透光材料后再注入遮光材料,使其形成双料射出的导光板,其中,虽然先注入透光材料区域的面积较小,但可控制其结合线的位置,故当透光材料注入模仁内形成透光件51时不会有结合线或水波纹出现在可视区等问题产生,而后续注入遮光材料的区域较大,但由于遮光件50为成形于透光件51侧缘,且不具透光的作用,因此即使遮光件50在射出成形时产生结合线或水波纹等问题,亦不会影响该导光板的显示效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揭示的区域出光的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可有效地限制应用时的出光区域。在本发明揭示的导光板中,光源设置于盲孔中,因此,可进一步确保仅有侧向光线入射至透光件中,并通过其形成出光,非属透光件区域则可由遮光件阻挡其他方向的光线,使导光板在配合显示面板使用时,可因应各次所欲显示图样区域而控制导光板对应的出光样态,并确保出光时光线不会超出图样范围,避免造成同时显示其余图样而影响显示效能。在制程方面,本发明基于双料射出的技术概念,进而构思了如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步骤,以利于制造具有遮光件与透光件的双料导光板。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区域出光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通过双料射出成形制成,并具有一遮光件与若干个透光件,该些透光件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嵌设于该遮光件,该遮光件与任一该些透光件之间形成一盲孔,供以埋设一光源,借此该光源的光线受该遮光件阻挡而仅有侧向的光线可被利用,进而于该透光件形成出光;该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第一公模仁及一母模仁,该母模仁内具有至少一盲孔块;
注入一第一材料于该第一公模仁及该母模仁间;
移除该第一公模仁,提供一第二公模仁;
注入一第二材料于该第二公模仁及该母模仁间;及
退出该盲孔块,并执行脱模动作以获得该导光板,其中,该盲孔块对应形成一盲孔以容置一光源;
该母模仁还包括一滑块,该滑块与该盲孔块紧贴相邻设置,且该滑块的高度大于该盲孔块,该滑块于移除该第一公模仁时退出,使该第一材料与该第二材料于该盲孔块处呈阶梯状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出光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任一该透光件具有朝该盲孔凸伸的一导光部,供以接收该光源的光线于深入该遮光件的内部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区域出光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任一该透光件与该遮光件的相接处的一侧面各具有相配合的至少一凸连接部与至少一凹连接部,以扩大接触面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出光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材料为一遮光材料以形成该遮光件,该遮光件受该盲孔块与该滑块阻隔而形成一第一挡块与一第二挡块,且该第二挡块自该第一挡块一侧延伸形成并与该第一挡块夹设形成一遮光凹部;该第二材料为一透光材料,以针点进胶方式形成至少一个该透光件,该透光件与该第二挡块一体成形连接且具有一出光面,该透光件并对应该盲孔块形成一入光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出光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材料为一透光材料,以侧面进胶方式,注入该透光材料形成至少二透光件,该些透光件间是通过一支架部相连接,且使塑料结合线位于该支架部;该第二材料为一遮光材料,以侧面进胶方式形成至少一个该遮光件,进而部分包覆该些透光件。
6.一种区域出光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包括一遮光件,该遮光件具有一第一挡块及一第二挡块,该第二挡块自该第一挡块一侧延伸形成,且该第二挡块与该第一挡块夹设形成一遮光凹部;及一透光件,该透光件与该第二挡块一体成形连接,并具有一出光面及一入光面;其中,该第一挡块、该第二挡块与该透光件所夹设的空间形成一盲孔,供以安装一光源,且该光源的光线受该第一挡块及该第二挡块阻挡而仅自该入光面入射形成侧向入光,并于该出光面出光;该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第一公模仁及一母模仁,该母模仁内具有至少一盲孔块;
注入一第一材料于该第一公模仁及该母模仁间;
移除该第一公模仁,提供一第二公模仁;
注入一第二材料于该第二公模仁及该母模仁间;及
退出该盲孔块,并执行脱模动作以获得该导光板,其中,该盲孔块对应形成一盲孔以容置一光源;
该母模仁还包括一滑块,该滑块与该盲孔块紧贴相邻设置,且该滑块的高度大于该盲孔块,该滑块于移除该第一公模仁时退出,使该第一材料与该第二材料于该盲孔块处呈阶梯状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区域出光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透光件对应该第二挡块具有一接合凹部,使该第二挡块位于该接合凹部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区域出光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材料为一遮光材料以形成该遮光件,该遮光件受该盲孔块与该滑块阻隔而形成该第一挡块与该第二挡块;该第二材料为一透光材料,以针点进胶方式形成至少一个该透光件,该透光件对应该盲孔块形成该入光面。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区域出光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材料为一透光材料,以侧面进胶方式,注入该透光材料形成至少二个该透光件,该些透光件间是通过一支架部相连接,且使塑料结合线位于该支架部;该第二材料为一遮光材料,以侧面进胶方式形成至少一个该遮光件,进而部分包覆该些透光件。
CN201610079749.9A 2016-02-04 2016-02-04 区域出光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54871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79749.9A CN105487168B (zh) 2016-02-04 2016-02-04 区域出光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79749.9A CN105487168B (zh) 2016-02-04 2016-02-04 区域出光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87168A CN105487168A (zh) 2016-04-13
CN105487168B true CN105487168B (zh) 2019-01-01

Family

ID=55674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79749.9A Active CN105487168B (zh) 2016-02-04 2016-02-04 区域出光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871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4784B (zh) * 2016-09-10 2018-02-11 精元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導光板及發光鍵盤
CN106298330A (zh) * 2016-10-11 2017-01-04 精元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发光键盘
US9887052B1 (en) 2016-12-07 2018-02-06 Sunrex Technology Corp. Light guide plate and light emitting keyboard having the same
CN108682296A (zh) * 2018-06-27 2018-10-19 嘉兴市翊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隐形显示的电器显示面板及其加工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8111A (zh) * 2005-11-01 2006-04-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双料射出制造一背光模块的胶框以及导光板的方法
CN201100868Y (zh) * 2007-10-30 2008-08-13 天瑞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
CN202049255U (zh) * 2011-04-22 2011-11-23 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导光板结构及其侧光式背光模块
CN204345415U (zh) * 2014-12-30 2015-05-20 鋆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化背光模块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8111A (zh) * 2005-11-01 2006-04-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双料射出制造一背光模块的胶框以及导光板的方法
CN201100868Y (zh) * 2007-10-30 2008-08-13 天瑞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
CN202049255U (zh) * 2011-04-22 2011-11-23 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导光板结构及其侧光式背光模块
CN204345415U (zh) * 2014-12-30 2015-05-20 鋆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化背光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87168A (zh) 2016-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87168B (zh) 区域出光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
CN102705774B (zh) 车辆用灯具的灯罩
CN104416738B (zh) 偏光镜片制造方法
CN102486583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0410049C (zh) 车辆用灯具及其制造方法
CN103913797A (zh) 一种导光板、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TWI598652B (zh) 區域出光的導光板及其製造方法
CN101839445A (zh) 背光模块中导光板的区段导光结构
CN103256559B (zh) 一种结构牢固且耐久性好的led透镜组及照明装置
CN201434339Y (zh) 背光模块中导光板的区段导光结构
CN103698838A (zh) 一种导光板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源模组、显示装置
CN211529542U (zh) 一种匀光结构、背光源及指示灯
US20180370093A1 (en) Housing of an le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7669667U (zh) 制作导光板组件的模具
CN212541765U (zh) 一种改进型定位功能数码管
CN106090826B (zh) 光学透镜和发光装置
CN203478128U (zh) 用于水族箱的灯体座
TWI447449B (zh) 導光板的製作方法
CN100419532C (zh) 背光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CN204010596U (zh) 一种发光字壳体
CN104390180B (zh) Led模组与导光板的衔接治具、衔接方法及背光模组
CN207555510U (zh) 可拼接式led混光透镜
CN211925452U (zh) 一种led灯的组件及led灯
CN206861306U (zh) 一种led灯具用二次配光透镜
CN211312050U (zh) 一种透光的混凝土盲道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