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98652B - 區域出光的導光板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區域出光的導光板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98652B
TWI598652B TW105102840A TW105102840A TWI598652B TW I598652 B TWI598652 B TW I598652B TW 105102840 A TW105102840 A TW 105102840A TW 105102840 A TW105102840 A TW 105102840A TW I598652 B TWI598652 B TW I59865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lind hole
guide plate
shielding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2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27297A (zh
Inventor
吳昇峰
Original Assignee
茂林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茂林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茂林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028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9865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272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72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86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8652B/zh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Description

區域出光的導光板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光學元件領域,尤其是一種可有效改善漏光現象進而提升顯示效能之導光板及其製造方法。
背光模組係供以設置於各類電子裝置如顯示器、發光薄板或家電顯示面板等,以使本身不具發光效能之面板圖樣或文字可藉發光模組提供之光線達到顯示目的。常見之背光模組包括至少一光源及一導光板,背光模組並可視光源設置位置而分為直下式與側入式二種態樣,直下式背光模組之光源設於導光板底側,而使光線直接入射至導光板並形成出光,側入式背光模組之光源設於導光板側邊,使光源相對導光板產生側向光線,進而於導光板出光面形成均勻出光。背光模組搭配具有顯示圖樣之面板組件,即可利用導光板將光線投射至面板處以達顯示功效。
然而,無論是直下式或側入式背光模組,在顯示效果方面,若僅需顯示特定圖樣或文字時,由於無法順利限制導光板出光範圍,因此多半會遠超出面板圖樣或文字所在區域,造成驅動時同時點亮多個圖樣或文字之漏光現象,且因導光板為一大面積發光體,因此無論搭配之面板圖樣或文字如何設置,仍難以避免上述漏光現象產生。
是以,為有效改善漏光情況,相關製造廠商採用於直下式背光模組中,對應欲顯示的各圖樣區域配置光源,應用時僅驅動欲顯示區域 所對應的光源,以讓光線自導光板對應顯示區域形成出光。雖似可將光線較為集中於顯示區域,但受限於導光板的導光特性,仍會有光線超出顯示範圍,在實際應用上並無法確實解決漏光現象。且鑑於顯示裝置的輕薄化需求,由於直下式背光模組結構限制,因而整體厚度較高,故近年逐漸朝向使用側入式之背光模組來降低背光模組所佔厚度。
而後,為解決背光模組厚度問題,廠商遂轉向針對側入式背光模組進行設計改良,其方式為在導光板上對應欲組接面板之圖樣區所定義之出光區一側開設安裝孔,供以安裝光源,再於各出光區之間開設穿孔以填充阻光材料如泡棉等,希冀可有效阻卻光線同時點亮多個出光區的問題。惟此方式須經二次加工,並透過人工作業逐一將阻光材料填入,且阻光材料選用不易,需考量如遮光效能強度或厚度等種種因素,故實際生產時仍遭遇眾多阻礙,具體可參考台灣專利申請號102133949。有鑑於此,本發明人遂致力構思如何有效解決漏光現象以提升顯示效能之導光板,俾能解決上述製造與應用上之缺失。
本發明之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種區域出光的導光板及其製程方法,其係於導光板上區隔出對應顯示面板圖樣之發光區域,並藉由鄰接於發光區域之遮光材料以有效避免應用時,光線跨越預定出光範圍而點亮非處於顯示狀態圖樣之漏光現象,以大幅提升顯示效能。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於一實施方式中,揭露一種區域出光的導光板,係透過雙料射出成形製成,具有一遮光體與複數個透光件,該些透光件以一體成形的方式嵌設於該遮光體,其特徵在於:該遮光體與任 一該些透光件之間形成一盲孔,供以埋設一光源,藉此該光源之光線係受該遮光體阻擋而僅有側向的光線可被利用,進而於該透光件形成出光。藉此,受盲孔內側面阻擋,光線僅可側向入射至透光件,其餘方向之光線皆可被遮光體而阻擋,以提高顯示效能,當與顯示面板搭配使用時,即可藉由控制光源發光狀態使任一透光件出光進而點亮特定圖樣,並防止光線超出透光件範圍。
為達更佳之阻光效能,於一實施方式中,任一該透光件具有朝該盲孔凸伸之一導光部,供以接收該光源之光線於深入該遮光體的內部位置,藉此,遮光體部分會位於導光部頂側,以消除光線從導光部頂側向外傳遞的可能性。
於次一實施方式中,任一該透光件與該遮光體之相接處的一側面各具有相配合之至少一凸連接部與至少一凹連接部,以擴大接觸面積。透過凸連接部與凹連接部即可組接多塊導光板,提升使用上的自由度與變化性。
本發明於另一實施方式中,亦揭露一種區域出光的導光板,包括:一遮光件,具有一第一擋塊及一第二擋塊,該第二擋塊自該第一擋塊一側延伸形成,且該第二擋塊與該第一擋塊夾設形成一遮光凹部;及一透光件,與該第二擋塊一體成形連接,並具有一出光面及一入光面;其中,該第一擋塊、該第二擋塊與該透光件所夾設之空間形成一盲孔,供以安裝一光源,且該光源之光線受該第一擋塊及該第二擋塊阻擋而僅自該入光面入射形成側向入光,並於該出光面出光。於此係進一步定義遮光件之態樣,以輔佐說明光線僅能側向入射至透光件,其餘方向的光線則受第一擋塊與 第二擋塊阻擋以避免導光板在非透光件區域出光之情況發生。
同於前述,為達更佳之阻光效能,於一實施方式中,該透光件對應該第二擋塊具有一接合凹部,使該第二擋塊位於該接合凹部內,藉此當光源埋設於盲孔時,可防止部分光線自入光面頂側向外傳遞,導致出光面周緣有光線透出之情況。
為組接多塊導光板,本發明亦可於次一實施方式中,任一該透光件與該遮光體之相接處的一側面各具有相配合之至少一凸連接部與至少一凹連接部,以擴大接觸面積。藉由匹配的凸連接部與凹連接部可使多塊導光板快速相互組皆為一體而利於使用,提升態樣自由度與變化性。
接續,本發明於一實施方式中揭示一種區域出光的導光板之製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第一公模仁及一母模仁,該母模仁內具有至少一盲孔塊及至少一滑塊,其中,該盲孔塊之高度小於該滑塊且與該滑塊緊貼相鄰設置;注入一遮光材料以形成一遮光件,其中,該遮光件受該盲孔塊與該滑塊阻隔而形成一第一擋塊與一第二擋塊,且該第二擋塊自該第一擋塊一側延伸形成並與該第一擋塊夾設形成一遮光凹部;沿一第一方向退出該滑塊,並移除該第一公模仁;提供一第二公模仁;注入一透光材料以形成至少一透光件,其中,該透光件與該第二擋塊一體成形連接且具有一出光面,該透光件並對應該盲孔塊形成一入光面;及沿相對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退出該盲孔塊,並執行脫模動作以獲得該導光板,該導光板於該第一擋塊、該第二擋塊與該透光件所夾設之空間形成供以安裝一光源之一盲孔。藉此,基於雙料射出的製程概念,透過上述方法即可快速生產具有遮光效能之導光板,而可提供面板極佳之顯示效能。
其中,可將多個透過上述實施方式所生產之導光板相互組接,為達此一目的,於再一實施方式中係使該透光件與該遮光件之相接處的一側面各具有相配合之至少一凸連接部與至少一凹連接部,以擴大接觸面積。
本發明於另一實施方式中則提出一種區域出光的導光板之製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第一公模仁與一母模仁,該母模仁內具有至少一盲孔塊及至少一滑塊,該盲孔塊固設於該母模仁內且高度低於該滑塊,該盲孔塊並與該滑塊相鄰設置,該滑塊之一側緣具有一塑形凹部;注入一遮光材料以形成一遮光件,其中,該遮光件受該盲孔塊與該滑塊阻隔而具有一第一擋塊與一第二擋塊,且該第二擋塊係自該第一擋塊延伸並對應該塑形凹部成形,該第二擋塊並與該第一擋塊夾設形成一遮光凹部;退出該滑塊,並移除該第一公模仁;提供一第二公模仁;注入一透光材料以於該遮光件一側形成至少一透光件,其中,該透光件對應該第二擋塊形成有一接合凹部以與該第二擋塊一體成形連接且具有一出光面,該透光件並對應該盲孔塊形成一入光面;及執行脫模動作以獲得該導光板,且該導光板於該第一擋塊、該第二擋塊與該透光件所夾設之空間形成供以安裝一光源之一盲孔。基於雙料射出概念,透過上述步驟即可生產具遮光效能之導光板,且特別一提的是,在透光件部分係有對應及供以連接第二擋塊之接合凹部,以使第二擋塊相對突伸至入光面頂側,防止部分光線進入透光件後向外傳遞而造成出光面邊緣亦有光線透出之情況。
同於前述,為將多個透過上述實施方式所生產之導光板相互組接,於一實施方式中係使該透光件與該遮光件之相接處的一側面各具有 相配合之至少一凸連接部與至少一凹連接部,以擴大接觸面積。
從另一個角度觀之,本發明之目的在提供一種有效率量產且有效達到隔光效果的導光板之製造方法。
緣此,本發明於一實施方式中提出一種區域出光的導光板之製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首先,提供一第一公模仁及一母模仁,母模仁內具有至少一盲孔塊;其次,注入一第一材料於第一公模仁及母模仁間;然後,移除第一公模仁,並提供一第二公模仁;接下來,注入一第二材料於第二公模仁及母模仁間;最後,退出盲孔塊,並執行脫模動作以獲得一導光板,其中,盲孔塊對應形成一盲孔以容置一光源。藉此,前述更換兩種公模仁以進行雙料射出加工的技術,結合盲孔塊的合理配置,即可同時改善漏光問題並提升量產性。
更進一步地說,前述區域出光的導光板之製造方法,更可於一實施方式中,增設一滑塊,滑塊與盲孔塊緊貼相鄰設置,且高度大於盲孔塊。滑塊於移除第一公模仁時退出,使第一材料與第二材料於盲孔塊處呈階梯狀連接。此舉有助於避免盲孔塊對應位置將來設置光源處,於正上方的熱點缺陷(Hot Spot),又稱螢火蟲現象。
從另一個角度觀之,本發明可於一實施方式中,將前述第一材料設計為一遮光材料以形成一遮光件,遮光件受盲孔塊與滑塊阻隔而形成一第一擋塊與一第二擋塊,且第二擋塊自第一擋塊一側延伸形成並與第一擋塊夾設形成一遮光凹部;此時,第二材料可設計為一透光材料,以針點進膠方式形成至少一透光件,透光件與第二擋塊一體成形連接且具有一出光面,透光件並對應盲孔塊形成一入光面。這種做法較接近現有的雙料 射出技術,但本實施方式進一步考量到光學設計時,出光表面的均勻度與隔光性,而增加了盲孔塊,甚至滑塊的設計,以提升目前已經相當成熟的雙料射出導光板技藝,收精益求精之效。
反面思考之,本發明亦於一實施方式中,提出一種迥異於現有雙料射出導光板技術的工藝流程,本實施方式之區域出光的導光板之製造方法,係將第一材料設計為一透光材料,以側面進膠方式,注入透光材料形成至少二透光件,這些透光件係透過一支架部相連接,且使塑料結合線位於支架部;同理,第二材料被設計為一遮光材料,以側面進膠方式形成至少一遮光件,進而部分包覆這些透光件。此舉益處在於捨棄針點進膠,避免塑料結合線出現在光學可視區域內;本實施方式揚棄了一般雙料射出的既定做法,從製造工藝上倒序加工,另行研發最符合光學件高精度需求的加工技術。
承上所述,在本發明其他實施方式中,為避免側面進膠時,第二材料被填入時,原塑料遭高壓沖斷,更增設多個定位銷,位於母模仁,用以強固支架部。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區域出光的導光板及其製造方法,以有效地控制導光板的出光區域與狀況,透過遮光體或遮光件阻擋光源在非入射至透光件方向的光線,除可確保光線順利相對透光件形成側向入光外,亦可防止光線自非屬透光件區域出光之情況發生。當搭配顯示面板應用時,可使各透光件對應面板之各圖樣區設置。當欲顯示特定之一圖樣時,透過遮光件即可避免光線超出透光件範圍,而點亮相鄰其他圖樣之漏光現象,以有效提升顯示效能與準確度。而製造方法則基於雙料射出概 念,提出可快速並具有高良率之方法步驟,以生產上述之區域出光的導光板。
【實驗例】
1‧‧‧導光板
10‧‧‧非透光體
11‧‧‧透光體
111‧‧‧入光面
12‧‧‧穿孔
2‧‧‧光源
P‧‧‧面板
G‧‧‧間隙
【第一實施方式】
3‧‧‧導光板
30‧‧‧遮光體
31‧‧‧透光件
311‧‧‧導光部
32‧‧‧盲孔
33‧‧‧凸連接部
34‧‧‧凹連接部
4‧‧‧光源
【第二、三及四實施方式】
5‧‧‧導光板
50‧‧‧遮光件
501‧‧‧第一擋塊
502‧‧‧第二擋塊
503‧‧‧遮光凹部
51‧‧‧透光件
511‧‧‧出光面
512‧‧‧入光面
513‧‧‧接合凹部
52‧‧‧盲孔
53‧‧‧凸連接部
54‧‧‧凹連接部
55‧‧‧支架部
6‧‧‧光源
7‧‧‧第一公模仁
70‧‧‧第一注料口
71‧‧‧凸塊
711‧‧‧塑料通道
8‧‧‧母模仁
80‧‧‧盲孔塊
81‧‧‧滑塊
811‧‧‧塑形凹部
82‧‧‧第二注料口
83‧‧‧導引道
84‧‧‧定位銷
9‧‧‧第二公模仁
S101~S106‧‧‧步驟
S201~S206‧‧‧步驟
第1圖,為本發明實驗例之立體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實驗例之剖面應用示意圖。
第3A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立體示意圖。
第3B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平面示意圖。
第4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剖面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另一實施態樣之剖面示意圖。
第6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次一實施態樣之平面示意圖。
第7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之平面示意圖。
第8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之剖面示意圖。
第9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另一實施態樣之剖面示意圖。
第10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次一實施態樣之平面示意圖。
第11圖,為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之步驟流程圖。
第12A圖,為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之製程示意圖(一)。
第12B圖,為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之製程示意圖(二)。
第12C圖,為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之製程示意圖(三)。
第13圖,為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之步驟流程圖。
第14A圖,為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之製程示意圖(一)。
第14B圖,為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之製程示意圖(二)。
第14C圖,為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之製程示意圖(三)。
第15圖,為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之立體示意圖。
第16A圖,為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之製程示意圖(一)。
第16B圖,為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之製程示意圖(二)。
為了解決目前導光板於出光效果以及製程上不完善之處,本發明人進而構思透過雙料射出製程來成形導光板。請參閱第1及2圖,其係為本發明實驗例之立體示意圖及剖面應用示意圖。在本實驗例所採用之方式為在雙料射出製程中,先填入黑色的不透光材料,再填入透明之透光塑料,最後射出成形導光板1,並於導光板1形成非透光體10與透光體11。在透光體11與非透光體10之間則預留有供以設置光源2之穿孔12,使導光板1與光源2相互組接後,光源2之光線可自透光體11之入光面111入射,相對入光面111方向所發散之光線則受非透光體10阻擋,故與欲顯示圖樣之面板P相互組設後,即可透過調整光源驅動而讓對應透光體11之圖樣顯示予使用者。惟,如第2圖所示,由於光源2頂側不具阻光效果,且面板P與導光板1之間會形成一間隙G,故部分光線會直接自光源2頂側開口而從該間隙G向外傳遞,造成面板P於顯示時,該些沿間隙G向外傳遞之光線會造成原對應為非透光體10之區域被點亮,以及進一步使鄰近之透光體11區域產生出光,故漏光現象仍無法被改善。即使將面板P盡可能與導光板1靠近組設,但受限於面板P與導光板1彼此屬異質元件以及光線出光的必要考量,因此面板P與導光板1之間必然仍會存有間隙G,故透過該方式仍無法有效解決漏光現象。
是以,本發明人續構思而提出如以下所述之區域出光的導光板3,更為有效地透過阻擋方式控制光線發散方向,以確實達到遮光效能。請參閱第3A、3B及4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立體示意圖、平面示意圖與剖面示意圖。區域出光的導光板3係透過雙料射出成形製成,並具有一遮光體30與複數個透光件31,該些透光件31以一體成形的方式嵌設於遮光體30,其中導光板3可應用於各類顯示裝置內,如家電之控制面板,並透光件31係對應顯示面板之各圖樣位置設置。該導光板3之特徵在於,遮光體30與任一透光件31之間形成有一盲孔32,供以埋設一光源4,藉此光源4之光線受遮光體30阻擋而僅有側向的光線可被利用,進而於透光件31形成出光。亦即,如第4圖所示,受盲孔32內側面阻擋,因此光線僅可側向入射至透光件31,藉此有效避免光線自非屬透光件31區域出光而造成漏光現象。是以,當導光板3搭配具有顯示圖樣之面板使用時,可確保光線僅會自該些透光件31出光,在非透光件31區域並不會具有光線射出,進而防止光線超出欲顯示之圖樣範圍,甚或點亮相鄰之圖樣。例如,當欲顯示其中之一透光件31位置所對應之圖樣時,透過遮光體30可使光線集中於透光件31形成出光而點亮該圖樣,其餘未屬當次須顯示的圖樣,則因應遮光體30之阻擋而不會被點亮,以提升顯示效果與準確度。
請一併參閱第5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另一實施態樣之剖面示意圖。於本實施態樣中,任一透光件31係具有朝盲孔32凸伸之一導光部311,供以接收光源4之光線於深入遮光體30的內部位置。藉此,可更進一步確保光線之行進路線與被利用率,進而達到提升遮光效能之目的。如第5圖所示,亦即透過導光部311結構之設計,使光源4發出之光線 自導光部311入射至透光件31後,導光部311頂側區域受遮光體30阻擋,因此光線不會具有向外傳遞的可能性,僅能於透光件31內部傳遞導引形成出光,其餘未進入透光件31的光線則受遮光體30影響亦不會於非透光件31區域出光,而可有效防止漏光現象產生。
請再一併參閱第6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次一實施態樣之平面示意圖。於本實施態樣中,任一透光件31與遮光體30相接處的一側面各具有相配合之至少一凸連接部33與至少一凹連接部34,以擴大接觸面積。透過凸連接部33與凹連接部34則可達到將多個導光板3相互組接之功效,以依據需求任意組接該些導光板3。其中,各導光板3係可於一側面具有凸連接部33,相對之另一側面則具有對應之凹連接部34,或於導光板3之一側面可同時具有凸連接部33與凹連接部34等態樣,皆可依據實際應用需求變化。於第6圖中,則以各導光板3之透光件31與遮光體30相接處一側面具有一個凸連接部33,另一側面則具有對應之一個凹連接部34之態樣為例,以透過凸連接部33與凹連接部34之組配連接多個導光板3。
請參閱第7及8圖,其係為本創作第二實施方式之平面示意圖及剖面示意圖。於第二實施方式中,係進一步說明導光板5之具體結構,本發明於此揭示一種具遮光功效之導光板5,包括一遮光件50及一透光件51。
遮光件50具有一第一擋塊501及一第二擋塊502,第二擋塊502係自第一擋塊501一側延伸形成,且第二擋塊502與第一擋塊501夾設形成一遮光凹部503。較佳者,第二擋塊502與第一擋塊501可相互垂直設置,惟本發明不以此為限,第一擋塊501與第二擋塊502之夾角亦可視需求 調整。
透光件51與第二擋塊502一體成形連接,並具有一出光面511及一入光面512,入光面512對應遮光凹部503設置。其中,第一擋塊501、第二擋塊502與透光件51所夾設之空間形成一盲孔52,供以安裝一光源6,且光源6之光線受第一擋塊501與第二擋塊502阻擋而僅自入光面512入射形成側向入光,並於出光面511出光。如第8圖所示,由於第二擋塊502位於光源6頂側,因此應用時,係可防止部分光線自頂側向外傳遞而導致鄰近該出光面511邊緣區域亦形成出光之現象,搭配面板使用時,即可達到提升顯示效能之功效。而於本實施方式中,係以透光件51為複數設置為例說明。
請一併參閱第9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另一實施態樣之剖面示意圖。於本實施態樣中,透光件51對應第二擋塊502具有一接合凹部513,使第二擋塊502位於接合凹部513內,而與透光件51一體成形組接,藉此,位於盲孔52中之光源6所發出的光線,可更為準確地自入光面512入射至透光件51中。第二擋塊502位於接合凹部513內之結構,相對即為部分第二擋塊502會位於入光面512頂側,因此光線入射至入光面512時,部分光線可受第二擋塊502阻擋進而讓光線前行至透光件51中再被導引至出光面511形成出光,讓光線無法自非出光面511的其他區域向外射出。是以,在配合面板使用時,即可有效地點亮特定區域以顯示欲顯示之圖樣。
請一併參閱第10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次一實施態樣之平面示意圖。該導光板5亦可彼此相互組接以提升可用面積,而於 本實施態樣中,透光件51與遮光件50相接處的一側面各具有可相配合之至少一凸連接部53與至少一凹連接部54,以擴大接觸面積,且於導光板5一側面之凸連接部53或凹連接部54可對應位於透光件51或遮光件50處。於本實施態樣中,係以其中之一導光板5之一側面具有二個凸連接部53,另一導光板5之一側面則有對應之二個凹連接部54,以與凸連接部53連接而將導光板5相互組合使用。
本發明亦揭露一種區域出光的導光板之製造方法,包括如下所述步驟:提供一第一公模仁及一母模仁,該母模仁內具有至少一盲孔塊,接著注入一第一材料於第一公模仁與母模仁間,然後,移除第一公模仁,並提供一第二公模仁;接下來,注入一第二材料於第二公模仁及母模仁間;最後,退出盲孔塊,並執行脫模動作以獲得一導光板,其中,該盲孔塊對應形成一盲孔以容置一光源。藉此透過更換兩種公模仁並結合盲孔塊的設置,以量產前述之區域出光的導光板並改善漏光問題。
以下請參閱第11及12A~12C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之步驟流程圖及各製程示意圖。於本實施方式中係以第一材料為遮光材料,第二材料為透光材料為例,更進一步詳細說明該製程方法。本發明之一種區域出光的導光板5之製造方法,包括如下所述步驟。
首先,提供一第一公模仁7及一母模仁8,母模仁8內具有至少一盲孔塊80及至少一滑塊81,且盲孔塊80高度小於滑塊81高度並與滑塊81緊貼相鄰設置(步驟S101)。較佳者,盲孔塊80與滑塊81皆靠抵於母模仁8內側面設置但非固設於母模仁8中或是與母模仁8為一體成形,而第一公模仁7具有一第一注料口70,母模仁8具有一第二注料口82,且 由於盲孔塊80位於母模仁8底側面,故於本實施方式中母模仁8對應盲孔塊80而具有一導引道83,使盲孔塊80可自導引道83自由移入與移出。
接續,注入一遮光材料以形成一遮光件50,遮光件50受盲孔塊80與滑塊81阻隔而形成一第一擋塊501與一第二擋塊502,第二擋塊502自該第一擋塊501一側延伸形成並與第一擋塊501夾設形成一遮光凹部503(步驟S102)。遮光材料可自第一注料口70注入模具中,並使遮光件50與其上之第一擋塊501及第二擋塊502成形,且依據盲孔塊80與滑塊81而使第一擋塊501與第二擋塊502夾設形成遮光凹部503。
待遮光件50成形後,沿一第一方向退出滑塊81,並移除第一公模仁7(步驟S103),於此可參照第12A圖。其中,第一方向可指滑塊81由母模仁8內朝向第一公模仁7方向移除,因盲孔塊80與滑塊81緊貼相鄰設置,在本實施方式中,若使滑塊81為朝向母模仁8底側方向退出,則會連動盲孔塊80,使盲孔塊80亦產生位移,如此則會影響後續製程進行。是以,較佳者係使滑塊81朝向第一公模仁7方向退除。而第一公模仁7係可因應滑塊81而預留有移除通道(圖未標示),或是使滑塊81與第一公模仁7同時移除亦可。
接著,提供一第二公模仁9(步驟S104)。並注入一透光材料以形成至少一透光件51,透光件51係與第二擋塊502一體成形連接且具有一出光面511,透光件51並對應盲孔塊80形成一入光面512(步驟S105)。於此可參照第12B圖,退出滑塊81與第一公模仁7後,係再組裝第二公模仁9,接續由第二注料口82注入透光材料,以於原先設置滑塊81之區域形成透光件51,並使第一材料即遮光材料所形成之遮光件50,與第二材料即 透光材料所形成之透光件51可呈階梯狀連接,且透光件51受盲孔塊80塑形而形成入光面512。
最後,沿相對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退出盲孔塊80,並執行脫模動作以獲得導光板5,導光板5並於第一擋塊501、第二擋塊502與透光件51所夾設之空間形成供以安裝一光源6之一盲孔52(步驟S106)。於此係可參閱第12C圖、7及8圖,盲孔塊80可由母模仁8之導引道83以與滑塊81相反方向退出,接續再將第二公模仁9與母模仁8退除,即可獲得該導光板5,而導光板5之具體態樣則如第7及8圖所示。
其中,為利於組裝多片導光板5,係使透光件51與遮光件50之相接處的一側面各具有相配合之至少一凸連接部53與至少一凹連接部54,以擴大接觸面積,具有凸連接部53與凹連接部54之導光板5態樣則可參照第10圖。
接續請參閱第13及14A~14C圖,其係為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之步驟流程圖及各製程示意圖。本發明揭露一種區域出光的導光板5之製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首先,提供一第一公模仁7與一母模仁8,母模仁8內具有至少一盲孔塊80及至少一滑塊81,盲孔塊80固設於母模仁8內且高度低於滑塊81,盲孔塊80並與滑塊81相鄰設置,且滑塊81之一側緣具有一塑形凹部811(步驟S201)。其中,較佳者,滑塊81係呈貼抵母模仁8內側面設置,第一公模仁7則具有一第一注料口70,母模仁8具有一第二注料口82。
接續,注入一第一材料,於此係以第一材料為一遮光材料為例,詳細過程為注入一遮光材料以形成一遮光件50,遮光件50受盲孔塊80 與滑塊81阻隔而具有一第一擋塊501與一第二擋塊502,且第二擋塊502係自第一擋塊501延伸並對應塑形凹部811成形,第二擋塊502並與第一擋塊501夾設形成一遮光凹部503(步驟S202)。由第一注料口70注入遮光材料後,受盲孔塊80與滑塊81影響,形成之遮光件50為具有第一擋塊501與自第一擋塊501延伸且對應塑形凹部811形狀之第二擋塊502之態樣。
待遮光件50成形後,退出滑塊81,並移除第一公模仁7(步驟S203),於此係可參照第14A圖,而第一公模仁7係可因應滑塊81而預留有移除通道(圖未標示),或是使滑塊81與第一公模仁7同時移除亦可。接著提供一第二公模仁9(步驟S204)。
組接第二公模仁9後,即注入一第二材料,於此係以第二材料為一透光材料為例,詳細過程為注入一透光材料以於遮光件50一側形成至少一透光件51,透光件51並對應第二擋塊502形成有一接合凹部513以與第二擋塊502一體成形連接且具有一出光面511,透光件51並對應盲孔塊80形成一入光面512(步驟S205),而如第14B圖所示。由第二注料口82注入透光材料後,透光材料係與原先設置滑塊81之空間內成形,且受第二擋塊502塑形而形成與第二擋塊502連接之接合凹部513,同時,亦受盲孔塊80影響而形成有入光面512。
最後,執行脫模動作以獲得導光板5,且導光板5於第一擋塊501、第二擋塊502與透光件51所夾設之空間形成供以安裝一光源6之一盲孔52(步驟S206),如第14C及9圖所示。待透光件51成形後,即可執行脫模,移除第二公模仁9及母模仁8與其內之盲孔塊80以獲得具盲孔52之導光板5,而導光板5之具體態樣可參照第9圖。
同於第三實施方式,於此透光件51與遮光件50之相接處的一側面各亦可各設有相配合之至少一凸連接部53與至少一凹連接部54,以擴大接觸面積及組接多個導光板5,具凸連接部53與凹連接部54之導光板5態樣亦可參照第10圖所示。
接續請參閱第15及16A~16B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之立體示意圖及各製程示意圖。本發明揭露一種區域出光的導光板5之製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首先,提供一第一公模仁7及一母模仁8,第一公模仁7具有一凸塊71,且該凸塊71具有一塑料通道711,母模仁8中具有至少一滑塊81、至少一盲孔塊80及複數定位銷84,滑塊81並與盲孔塊80相鄰設置,定位銷84則可插設並凸出於母模仁8內表面。
較佳者,滑塊81與盲孔塊80並貼抵母模仁8內側面設置,且各定位銷84可沿塑料通道711邊緣設置,且凸塊71對應定位銷84具有複數凹槽(圖未標示),使定位銷84之一端可插設於凹槽內。此外,第一公模仁7之一側面具有至少一第一注料口70,且第一注料口70對應塑料通道711設置。
接續,注入一第一材料,於此係以第一材料為透光材料為例,詳細過程為於第一注料口70以側面進膠方式注入一透光材料,以形成至少二透光件51及一支架部55,其中,各透光件51受滑塊81及盲孔塊80阻隔成形且具有一出光面511,並對應滑塊81形成一接合凹部513,對應盲孔塊80形成一入光面512;支架部55由塑料通道711定型而成且厚度低於透光件51,而使支架部55形成連接各透光件51之態樣,如第15圖所示, 較佳者,支架部55之一側面與透光件51相對出光面511設置之底面為共平面,且使塑料結合線位於支架部55。待透光件51與支架部55成形後,移除第一公模仁7及滑塊81,並保留設置於塑料通道711邊緣之定位銷84,藉此避免後續於注入遮光材料時,因擠料速度及壓力過大而使支架部55造成毀損,如第16A圖所示,其中為利於示意,於第16A圖中未顯示凸塊71。
接續提供一第二公模仁9,並注入一第二材料,此第二材料係為一遮光材料為例,詳細過程為以側面進膠方式注入一遮光材料以形成一遮光件50,進而部分包覆該些透光件51,遮光件50對應盲孔塊80與接合凹部513而形成一第一擋塊501及一第二擋塊502,第二擋塊502並與接合凹部513一體成形連接,第一擋塊501與第二擋塊502夾設形成一遮光凹部503,如第16B圖所示。最後執行脫模動作獲得導光板,且導光板於第一擋塊501、第二擋塊502及透光件51所夾設之空間形成一盲孔。
此實施方式為藉由一般側面進膠之射出方式,先注入透光材料後再注入遮光材料,使其形成雙料射出之導光板,其中,雖然先注入透光材料區域之面積較小,但可控制其結合線的位置,故當透光材料注入模仁內形成透光件51時不會有結合線或水波紋出現在可視區等問題產生,而後續注入遮光材料之區域較大,但由於遮光件50為成形於透光件51側緣,且不具透光之作用,因此即使遮光件50於射出成形時產生結合線或水波紋等問題,亦不會影響該導光板之顯示效能。
綜上所述,本發明所揭示之區域出光的導光板及其製造方法,係可有效地限制應用時的出光區域。在本發明揭示之導光板中,光源係設置於盲孔中,因此,可進一步確保僅有側向光線入射至透光件中,並 透過其形成出光,非屬透光件區域則可由遮光件阻擋其他方向之光線,使導光板於配合顯示面板使用時,可因應各次所欲顯示圖樣區域而控制導光板對應之出光態樣,並確保出光時光線不會超出圖樣範圍,避免造成同時顯示其餘圖樣而影響顯示效能。在製程方面,本發明係基於雙料射出的技術概念,進而構思如本發明實施方式所述之方法步驟,以利於製造具有遮光件與透光件之雙料導光板。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圍下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涵蓋於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
3‧‧‧導光板
30‧‧‧遮光體
31‧‧‧透光件
32‧‧‧盲孔
4‧‧‧光源

Claims (6)

  1. 一種區域出光的導光板,係透過雙料射出成形製成,具有一遮光體與複數個透光件,該些透光件以一體成形的方式嵌設於該遮光體,其特徵在於:該遮光體與任一該些透光件之間形成一盲孔,供以埋設一光源,其中,任一該透光件具有朝該盲孔凸伸之一導光部,供以接收該光源之光線於深入該遮光體的內部位置,且任一該透光件與該遮光體之相接處的一側面各具有相配合之至少一凸連接部與至少一凹連接部,以擴大接觸面積;藉此該光源之光線係受該遮光體阻擋而僅有側向的光線可被利用,進而於該透光件形成出光。
  2. 一種區域出光的導光板之製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第一公模仁及一母模仁,該母模仁內具有至少一盲孔塊;注入一第一材料於該第一公模仁及該母模仁間;移除該第一公模仁,提供一第二公模仁;注入一第二材料於該第二公模仁及該母模仁間;及退出該盲孔塊,並執行脫模動作以獲得一導光板,其中,該盲孔塊對應形成一盲孔以容置一光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區域出光的導光板之製造方法,更包括一滑塊,與該盲孔塊緊貼相鄰設置,且高度大於該盲孔塊,該滑塊於移除該第一公模仁時退出,使該第一材料與該第二材料於該盲孔塊處呈階梯狀連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區域出光的導光板之製造方法,其中,該 第一材料為一遮光材料以形成一遮光件,該遮光件受該盲孔塊與該滑塊阻隔而形成一第一擋塊與一第二擋塊,且該第二擋塊自該第一擋塊一側延伸形成並與該第一擋塊夾設形成一遮光凹部;該第二材料為一透光材料,以針點進膠方式形成至少一透光件,該透光件與該第二擋塊一體成形連接且具有一出光面,該透光件並對應該盲孔塊形成一入光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區域出光的導光板之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一材料為一透光材料,以側面進膠方式,注入該透光材料形成至少二透光件,該些透光件係透過一支架部相連接,且使塑料結合線位於該支架部;該第二材料為一遮光材料,以側面進膠方式形成至少一遮光件,進而部分包覆該些透光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區域出光的導光板之製造方法,更包括複數定位銷,位於該母模仁,用以強固該支架部。
TW105102840A 2016-01-29 2016-01-29 區域出光的導光板及其製造方法 TWI5986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2840A TWI598652B (zh) 2016-01-29 2016-01-29 區域出光的導光板及其製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2840A TWI598652B (zh) 2016-01-29 2016-01-29 區域出光的導光板及其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7297A TW201727297A (zh) 2017-08-01
TWI598652B true TWI598652B (zh) 2017-09-11

Family

ID=60186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2840A TWI598652B (zh) 2016-01-29 2016-01-29 區域出光的導光板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986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35880B2 (en) 2019-01-30 2024-03-19 Adata Technology Co., Ltd.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7297A (zh) 2017-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6621B (zh) 發光單元、用於製造此單元之裝置與方法、用於模製其透鏡之裝置、以及其發光裝置封裝
TWI659249B (zh) 具降低之串擾的指向性背光
CN105487168B (zh) 区域出光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
US8696188B2 (en) Backlight module, light guide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 guide plate
TWI598652B (zh) 區域出光的導光板及其製造方法
US10656317B2 (en) Laminated printed circuit board with over-molded light guide
US8043672B2 (en) Lens for a vehicular lamp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US10768358B2 (en) Printed film with mounted light emitting diodes encapsulated in light guide
CN104235758B (zh) 透镜、具有该透镜的导光罩和使用该透镜的照明装置
KR20090014497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 제조방법 그리고 디스플레이 장치
EP2708809B1 (en) Light guide plate,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backlight unit
CN109958888A (zh) 层压光导和组件载体
CN211529542U (zh) 一种匀光结构、背光源及指示灯
JP2019525388A (ja) 車両用ランプおよびこれを含む車両
CN116964378A (zh) 具有面式光导体的装饰件
TWI447449B (zh) 導光板的製作方法
JP2009224253A (ja) 導光体、表示装置及び導光体の成形方法
CN111684202B (zh) 利用热点降减技术的经分段可挠光导
WO2016082309A1 (zh) Led模组与导光板的衔接治具、衔接方法及背光模组
CN219349178U (zh) 导光元件、照明装置和机动车辆
CN103797532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416745B (zh) 使用薄片层的注射成型工艺防浸湿方法
US10112327B2 (en) Housing of an LE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562773B1 (ko) 사이드뷰 led 패키지 및 그것의 몸체를 성형하기 위한 금형 세트 및 방법
CN203981915U (zh) 一种导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