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866A - 调谐系统稳定度检测的方法与装置 - Google Patents

调谐系统稳定度检测的方法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866A
CN1054866A CN91101532A CN91101532A CN1054866A CN 1054866 A CN1054866 A CN 1054866A CN 91101532 A CN91101532 A CN 91101532A CN 91101532 A CN91101532 A CN 91101532A CN 1054866 A CN1054866 A CN 10548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requency
signal
tuning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11015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095C (zh
Inventor
朱里·图尔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hnicolor USA Inc
Original Assignee
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48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8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09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09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JTUNING RESONANT CIRCUITS; SELECTING RESONANT CIRCUITS
    • H03J7/00Automatic frequency control; Automatic scanning over a band of frequenci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JTUNING RESONANT CIRCUITS; SELECTING RESONANT CIRCUITS
    • H03J7/00Automatic frequency control; Automatic scanning over a band of frequencies
    • H03J7/02Automatic frequency control
    • H03J7/04Automatic frequency control where the frequency control is accomplished by varying the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non-mechanically adjustable element or where the nature of the frequency controlling element is not significant
    • H03J7/06Automatic frequency control where the frequency control is accomplished by varying the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non-mechanically adjustable element or where the nature of the frequency controlling element is not significant using counters or frequency dividers
    • H03J7/065Automatic frequency control where the frequency control is accomplished by varying the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non-mechanically adjustable element or where the nature of the frequency controlling element is not significant using counters or frequency dividers the counter or frequency divider being used in a phase locked loop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JTUNING RESONANT CIRCUITS; SELECTING RESONANT CIRCUITS
    • H03J1/00Details of adjusting, driving, indicating, or mechanical 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resonant circuits in general
    • H03J1/0008Details of adjusting, driving, indicating, or mechanical 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resonant circuits in general using a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e.g. a microprocess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annel Selection Circuits, Automatic Tuning Circuits (AREA)
  • Television Receiver Circuits (AREA)
  •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s (AREA)

Abstract

在将本地振荡器频率变更至预定频率(例如在频 道变更操作期间相当于新频道或相当于新搜索频率 的频率)后,调谐系统的稳定度的指示藉在频率变换 操作期间监视自动微调(AFT)信号和在预定时间内 确定该调谐系统何时保持一致来提供。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用以确定调谐系统何时已达到稳定度(例如在已选择新频道以后)的装置的调谐系统。
射频电视信号可具有靠近各个标准(即“广播”)频率的非标准频率的载波。这种非标准频率的射频电视信号可由电缆分配纲路或诸如盒式录像机、录像唱片重放机、视频摄影机或视频游戏机之类的电视附件来提供。因此许多调谐系统都包括“改变”在新近选择频道所用的标称本地振荡器频率附近逐步搜索设施。希望调谐系统在选择新频道以后或在采取新步骤之后比较稳定以使搜索所使用的检测器的输出信号可予以信赖。
确定调谐系统在已选择新频道后或在搜索中采取新步骤已达到稳定度的一种方法提供一相应于达到稳定度所需时间的时间延迟。对于频道变动,所需的时间延迟则随先前频道与新频道之间的“间隔”而变化。亦即调谐系统在调谐频带(例如低VHF电视频带中之频道2及6)两对置端处的频道间频道变动要比相邻频道(例如频道2和3)间的频道变动所需的时间长。因此,时间延迟通常设定到最长的所需时间延长。考虑到电视系统的显示通常是空白的以防止在任何频道变更操作所需之最大时间期间产生的瞬时效应的显示,包括任何搜索,例如大约0.5秒,使用者招致的视在调谐时间可能较特定频道变换操作所需的实际调谐时间更大。此种恼怒问题在使用者使用常规方式提供的“频道升高”(CHANNEL  UP)及“频道下降”(CHANNEL  DOWN)扫描钮以便允许使用者依次浏览各种不同频道时更严重。
锁相环路(PLL)调谐系统有时包括所谓的“锁定”检测器用以确定何时调谐过程已达到实际稳定度。锁定检测器检查包括表示本地信号及参考频率信号间的相位差和频率差的脉冲的误差信号,并且当误差信号的脉冲已较预定宽度变窄时产生“锁定”信号。
最新的PLL调谐系统在很大的程度上被纳在集成电路(IC)内。虽然可用许多PLL集成电路,但许多集成电路并未包括锁定检测器。例如除开调谐控制外,如果PLL被包括在欲控制电视系统许多其他功能的控制集成电路内,并且集成电路(或芯片)面积非常宝贵时可不提供锁定检测器。由于希望节省外部连接端子和芯片面积,锁定检测器亦不被提供在专用于调谐控制的PLL集成电路中。
为此,需有一种方法及装置用以检测何时调谐系统(可不包括一锁定检测器)已达到稳定度,以及就每一调谐变动而言,该系统并非需要相同的最大时间延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频道变换或搜索操作期间开始调谐变换操作以后,调谐系统稳定度的指示可藉监视例如S型自动微调(AFT)信号的中频频率代表信号自适应地予以提供。
尤其,在本发明的实例中,在调谐变动开始后,调谐控制单元(例如微处理器)于调谐变动操作期间监视AFT(自动微调)信号。如果AFT信号具有一相当于例如20毫秒预定持续时间期间的两个AFT峰值之一的电平,则控制单元视此为调谐变动操作完成和调谐系统稳定度的一个指示。在此点上,例如细调或搜索操作的下一步调谐操作可以可靠地开始。
如果AFT信号不保持在相当应于预定持续时间期间(20毫秒)的自动微调峰值之一的电平上,则调谐变动操作在相应于调谐变动操作所需的所期望的最大持续时间期间的较大的一个持续时间期间(例如250毫秒)之终结时完成(稳定化)。
图1示出使用体现本发明调谐系统的电视接收机的方块图;
图1a显示可用来了解图1所示的调谐系统的操作的一个方面的自动微调信号波形;
图2a及2b示出表示图1调谐系统的搜索设施的调谐电压波形;
图3及4示出用以控制包括根据本发明很多方面的自适应稳定度指示算法的图1所示调谐系统的程序部分的流程图。
图1所示的电视接收机系统包括连接到调谐器3的射频输入端1。虽然图中未示出,如众所周知那样,调谐器3包括一响应于频带选择信号和调谐电压的射频级和本地振荡器,用以将与被选择频道有关的射频信号转换(外差)成一相应中频信号。频带选择信号根据被选频道的调谐频带决定射频级和本地振荡器的调谐形式。调谐电压值决定由射频级所选的射频信号和本地振荡器的频率。
中频信号以常规方式在中频部分5中予以处理,然后耦合到信号处理部分7。信号处理部分7对中频信号中的已调制的图像及声音载波进行解调以在各自的输出端处产生基带视频信号和声频信号。
表示中频信号图像载波频率与标称频率值例如美国的45.75MHz之差(如果有的话)的自动微调(AFT)信号由AFT检测器9产生。AFT信号的典型S型波形示于图1a中。相对于标称频率相应的幅度电平的AFT信号的极性表示相对于标称频率的频率偏差的方向及AFT信号的幅度表示该频率偏差的大小。例如,在标称频率相应的幅度电平下面的负偏移对应于负频率偏差,而正偏移则对应于正频率偏差。AFT信号用于下文将要描述的调谐过程中。
复合同步信号由同步分离器11从视频信号中得出。复合同步信号除了它的图像同步的常规应用以外,它还可用于下文将要解释的调谐过程中。
调谐器3的调谐电压由调谐电压发生器13产生以响应与被选频道有关的数字信号。调谐电压发生器13可以是内含数/模转换器的电压合成型的或是内含频率(或相位)锁定环路的频率合成型的。例如,在示范性实施例中使用了锁相环路(PLL)调谐电压发生器。
简单地说,锁相环路调谐电压发生器包括:两者串级连接的一个固定分频器(通常称为“预引比例器”)和一个可编程序分频器,其中,固定分频器用来对本地振荡器信号的频率用因数K来分频;可编程序分频器用来对预引比例器输出信号的频率用可编程序因数N来分频,固定分频器对晶体振荡器的输出信号的频率(fXTAL)用因数R来分频,以得出参考频率信号;以及一个相位比较器,用以将可编程序分频器的输出信号与频率参考信号比较以产生一“误差”信号,该误差信号具有代表可编程序分频器的输出信号与参考频率信号之间的相位和频率之偏差的脉冲。该误差信号经过滤波以产生调谐电压。调谐电压控制本地振荡器的频率(fLO)直到满足下式时为止:
fLO=(NK/R)fXTAL
因此,本地振荡器的信号频率可藉控制可编程序因数N予以控制。如果将K、R和fXTAL被选择得使(K/R)fXTAL等于1 MHz,则N等于本地振荡器信号的频率(MHz)。
微处理器15产生可编程因数N的数字表示法用以控制调谐器3的本地振荡器信号和频带选择信号的频率。微处理器15在已储存在只读存储器(ROM)17内的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下操作。与本发明有关的程序部分示于图3和4的流程图中。微处理器15的响应由使用者控制键盘19所产生的使用者命令信号,为了简化,虽然键盘19被表示得与微处理器15直接连接,但键盘19可包括其遥控单元的键盘。
键盘19包括用以控制电视接收机各功能诸如使接收机“开启”和“关闭”、控制音量电平和选择待调谐频道的键。只示出了与频道选择有关的键。
提供数位键(0-9)用以藉输入有关的两位数频道号的十位数和个位数来直接选择频道。
提供“频道升高”(CUP)及“频道下降”(CDU)键,用以起动“频道扫描”方式的频道选择,在这种情况下频道系予以连续地在频率增加中或减少中调谐直到有源频道表中的一个频道找到时为止。表中没有的那些频道在频道扫描方式期间将会自动跳过。
有源频道表存储在与微处理器15相关联的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RAM)21内。RAM  21包括各有关频道的多个一个比特的存储单元。逻辑“1”存储在每个有源频道的存储单元中,而逻辑“0”存储在每个无源频道的存储单元中。这些存储单元按照所选频道的频道号来寻址。
键盘19还包括一“自动程序”(A-P)键用以起动-“自动编程序”操作,在这种情况下RAM  21的有源频道表予以“自动被编程序”。在自动编程序操作期间,每个频道依序选择以便调谐,并且确定有效的射频电视信号是否存在。如果有效的射频电视信号存在则将逻辑“1”输入到RAM  21中有关的一比特存储单元中,如果有效射频电视信号不存在则将逻辑“0”予以输入。键盘19包括“擦抹”和“增加”键用以手动地从存储在RAM  21内的表中删除和在该表内增加频道。
射频输入端1可与广播接收天线、电缆分配纲路、或诸如盒式录像机、录像唱片重放机、视频摄像机或视频游戏机之类的电视附件相连接。空中频道的射频信号占用低的甚高频(VHF),高的VHF及特高频(UHF)调谐频带并具有由FC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所指定的标准频带的载波。电缆频道的射频信号也可占用低VHF、高VHF及UHF频带,及此外还可占用与低VHF、高VHF及UHF频带间布的中、高(super)、特高(hyper)和超高(ultra)的频带。
在本实施例中,相同的频道号可以辨认不同的空中和电缆的频道。因此,键盘19包括-“空中/电缆”(A/C)键用以选择是空中(广播)的还是电缆的频道将被调谐。指示“将要调谐的频道是空中的(例如(逻辑1)还是电缆频道(例如逻辑0)”的一个比特存在RAM  21内。分频因数N及频带选择信号由所选频道的频道号控制,以响应存储在RAM  21中的空中/电缆选择指示。
用于具有标准频率射频信号的空中频道的分频因数的数值对于每一接收地而言都是事先知道的。因此每一空中频道的N的准确数值可被存储以作为微处理器15的控制程序的一部分。
电缆频道和具有可能偏离各个标准频率的非标准射频信号电视附件的分频因数N数值对于每一接收地而言并不先知悉。故电缆频道和电视附件的具体N值不能事先存储。相反地,当电缆分配网路或电视附件与射频信号输入端1连接时,对每个待调谐的频道都要对N的正确数值进行搜索。在此搜索期间,N值在各个标准频率的N值附近同步变动,在每个N值处确定有效电视射频信号是否存在。在现在示例的调谐系统中,于某些情况下,有效射频电视信号的存在通过检查AFT信号及复合同步信号之状况来确定。与微处理机15相连接的AFT补偿器23a和23b以及同步检测器25都是为这个目的而供给的。
搜索设施既可用于正常调谐方式(在该方式下频道直接用十位和个位键或间接用“频道升高”和“频道降低”键予以选择)也可用于自动编程序方式。逐步搜索过程用示于图2a和2b中的调谐电压波形来说明。
参照图2a和2b,假定电缆分配网路连接到射频输入端1,空中/电缆键已被操作将调谐系统置于电缆频道调谐的状况下。
如图2a及2b所示,搜索是分步进行的。最初,在第一搜索中,射频信号的存在要在相应于“在使用“标准”的、HCR(谐波相关的载波)或IRC(间隔相关的载波)的频率分配的电缆分配网路中通常遇到的、可预测的频率的各本地振荡器搜索频率”的值中的每一第一较小组的数值里进行检测。其后,在第二搜索中,射频信号的存在要在N值的每一第二较大组里进行检测。这种搜索是很快的,因为最常遇到的并且因此最可能的频率先检测的缘故。在仅单一频道被选择以供调谐的正常调谐方式期间,两组本地振荡器搜索频率被使用。在所有频道连续地被选择以供调谐的自动编程序方式期间,仅第一组被使用。
为了能够调谐由电视附件所提供的非标准频率的射频信号,搜索设施并不是不能用于“空中”频道。然而,除了标准(即标称)频率以外,由于“空中”频道的射频信号将不可能在与电缆频道有关的第一组可预测频率之一处被发现,因此仅标准频率受到检查。
在第一或可预测组频率搜索期间,AFT信号受到检查。如图1a所示,AFT信号具有高于图像载波的标称频率156.25KHz处电平V的幅度,还具有低于标称频率156.25KHz处的电平V的幅度。高于电平V的AFT信号的幅度处于“正向”峰值区以内。而低于电平V的那个幅度则处于“负向”峰值区之内。自FAT比较器23a及23b分别对正向和负向峰值的检测表明所选频道的射频载波的存在。据此,在本地振荡器搜索频率的第一组的搜索期间,分频因数N值要被设定,以产生相对于标示在图2a及中的可预测的本地振荡器搜索频率±156.25KHz的频率对。
如果正向和负向AFT峰值在一具体的N值上未被AFT比较器23a和23b检测出来,则将N变动为第一组搜索值中的下一个搜索值。如果这两个AFT峰值尚未就第一组之任何搜索值检测出来,乃将使用第二组的搜索值的第二搜索予以起动。第二搜索将在下文中解释。
如果这两个AFT峰值已就第一组中搜索值检测出来,则该搜索结束,而由同步检测器25检查同步分离器11的输出信号。由于AFT比较器23a及23b检测的载波可能是声音载波而不是图像载波,因此复合同步信号受到检查。藉测量复合同步信号的脉冲频率和脉冲宽度进行操作的“适当同步有效度检测器”在J.Tults和M.P.French的美国专利4,405,947中已予描述。
如果复合同步信号具有正确特性,则射频电视信号的图像载波已经找到。其后,本地振荡器的频率被调整并保持在最佳调谐上。这种细调操作包括以小步距(例如31.25KHz)变更本地振荡器频率直到所检测的中频图像载波的频率被设定在这两峰值之间时为止。这种细调操作在J.Tults、W.J.Testin和M.F.Rumreich的美国专利第4,868,892中已予描述。
如果复合同步信号并不具有正确状况,则上述的第二搜索也开始。
在第二搜索期间,AFT比较器23a和23b再次用来在第二组的每一搜索频率上检测所选频道射频信号的存在。如图2a和2b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这种搜索以0.5MHz的步距来进行并在比标称频率高3.0MHz的本地振荡器频率开始,在较标准频率低3.0MHz的本地振荡器频率结束。当正向的AFT峰值在一步距上被检测而负向AFT峰值在下面的步距上被检测时,射频电视信号的图像载波的存在被指示。
在第二搜索期间,在已判明有效的射频信号的图像载波存在以后,用以优化和保持中频图像载波频率在如前所述的AFT峰值之间的相同操作得以使用。
如果在第二搜索期间射频载波未找到,则使相应于所选频道的标准频率的射频信号的标称的本地振荡器频率得以产生。
目前所述的调谐系统与带有CTC  156及CTC  157电子机壳的商售的RCA牌彩色电视接收机采用的调谐系统相似。上述机壳已在由印第安那州印第安那波尼斯市“THOMSON消费者电子产品”杂志发行的(RCA/GE彩色电视服务资料-CTC  156/157)中公开发表。
当选择新频道时,相当于新频道的N的新数值从微处理器15传送到调谐电压产生器13,其结果是,使调谐电压从相应于前一频道的前一电平变动到相应于新频道的新电平。调谐电压的变化不是瞬时快速的,而是具有一倾斜式的波形。变化的速率(或“转换速率”)取决于该调谐系统的时间常数和增益,该系统包括具有本施例中的调谐电压产生器13的锁相环路。在以可靠地进行搜索以找到新频道的射频信号以前,必须确定该调谐系统的操作已经稳定。如前文解释过的,在无“锁定”检测器或类似装置的情况下,这可藉提供相应于对于任何频道要达到稳定度所需的最长时间的预定时间延迟来实现。这将会使所有频道变动不管先前及新频道之间的间隔是多少,其视在的调谐时间都是很不合理地长。
本调谐系统使用一种用以确定调谐系统何时已达到适合以先前及新频道间之间间隔和不同调谐器的调谐速度差别的稳定度的过程。
在本示范性的实施例中,这是在相应于新频道的新N值已经输入以后藉连续地对AFT信号取样来完成的。如前文解释过,以图2a及2b中所示的搜索过程,N的初始值相当于所选频道的射频信号存在时期望找到的正向AFT峰值所在的频率(例如标称频率+156.25KHz)。如果AFT的电平比相应于预定最小时间间隔(例如20毫秒)正峰值的阈值电平V高,则它表明该调谐系统已达到稳定度。这个预定最小时间是需要的,因当调谐电压从相当于前一频道的电平变化为相应于新频频道的电平时,相应于另外频道的载波有可能会遇到并产生相应于正向峰值的AFT电平。在转换率例如每毫秒0.3伏时,这些中间频道的正向峰值将具有更短的持续时间,典型的是约为1毫秒而非20毫秒。如果至少20毫秒的正峰值存在,则调谐系统被认为已达到稳定度并在标称频率减156.25KHz(N-0.15625)处检查的负向峰值以核查所述的有效图像载波的存在。由于射频载波在N初始值处没有找到,故提供例如250毫秒的预定时间延迟,以便在至少20毫秒持续时间的正向峰值没出现时允许调谐系统稳定化。在这个操作中,AFT信号既用来确定该调谐系统何时已达到稳定度还指示射频信号的存在。
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此自适应技术用以确定在频道变换被既用正常方式也用于自动编程序方式以后何时已到过到稳定度。对于射频信号具有标准(即标称)频率的调谐环境,大多数但不是全部业已发现调谐速度显著增加。典型是,调谐时间按2至3的因数减少。
微处理机15之控制程序部分的流程图示于图3中。在下面的解释中,图3所示的程序的步骤适当地予以说明。
如图3中所示,一旦调谐新频道的命令已被输入(S1),微处理机15就将设定N值,以对应新频道标称本地振荡器频率(LONOM)加156.25KHz,亦即微处理机设定N,以对正向AFT峰值所期望的频率进行调谐。
此后,250毫秒时间间隔用的所谓“暂停”定时器由微处理器15启动(S3),微处理器15开始对“正”的AFT比较器23a的输出进行取样(S5)。该取样继续直到正向AFT峰值被检测为止(S6)或直到250毫秒暂停已期满到时为止(S4)。取样即以由被使用的具体的微处理器的指令周期时间所决定的速率进行。例如,内含MOTOROLA提供的6805型微处理器及锁相环路在内的所谓“TELEKAT”电视控制集成电路可以约50毫秒获得和处理一个取样值。
如果在250毫秒时间间隔内有正AFT峰值存在(S6),则启动20毫秒时间间隔的“暂停”计时器(S7),微处理器15继续对正AFT比较器23a的输出取样(S8)。如果在250毫秒时间间隔内有20毫秒的正AFT峰值存在(S8、S9、S10、S11),则将此种结果看作一个指示,亦即“本地振荡器频率是稳定的”。在此点上,本地振荡器频率减小2×156.25KHz,使其成为(LONOM-156.25KHz),“负”AFT比较器23b的输出被检查以核对负向AFT峰值(A17)。
如田正向AFT峰值在250毫秒时间间隔内未被检测出(S6,S4),或正向AFT峰值在250毫秒时间间隔内至少20毫秒都不存在(S9,S10,S11),则对正AFT比较器23a的输出进行取样另外20毫秒时间间隔,以就正向AFT峰值的存在进行最后一次核实(S12、S13、S14、S15)。如果在这个检测期间、在20毫秒时间间隔以内对任何取样值而言正AFT比较器23a的输出“高”(S14、S15),则这表明新频道的正向AFT峰值存在,然后核对负向峰值(S17)。因虽然图像载波可能存在,但它可能随着视频信息产生过调制,因此要进行这一最后的检测。除了在垂直回扫间隔期间(当图像载波通常仅用同步信息调制时)以外,过调制图像载波可以“下降”。对于这种检测,选择20毫秒时间间隔,因该间隔足够长,足以包括一完整的垂直时间间隔(约16.7毫秒)。如果正向AFT峰值未被检测到,则如前所述藉变动N的数值来开始搜索。
还希望在搜索操作时间进行一次变更以后确定该调谐系统何时已经稳定。虽然频率步进间隔较频道间隔(例如6MHz)小,但在调谐频带的上端(在这里锁相环路的环路增益低)处的频道进行搜索步骤时会发生持续数百毫秒的调谐电压之阻尼增振荡。为了在这样的频道上确保稳定性而提供的固定时间延迟将会使其它频道的搜索操作同样地慢。
类似于在频道变动后用以确定该调谐系统何时已稳定的算法的自适应暂停算法可用以在逐步变动后在图2a和2b所示的搜索操作期间来确定调谐系统何时已经稳定。然而,这并不是事先知道的,在搜索频率上正向AFT峰值可能会遇上。为此,在变动后的搜索过程期间与其在预定时间间隔(例如20毫秒)寻找正向AFT的继续存在,倒不如对AFT信号连续地取样以确定AFT电平是否在预定数目的连续时间间隔内基本保持不变。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这些时间间隔是每个20毫秒,以使垂直回扫间隔包括在内,在这期间图像载波没有过调制。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2个连续20毫秒的时间间隔(为此间隔内AFT电平系大致相同)表明小步进间隔的稳定性,而3个连续20毫秒时间间隔表明按0.5-1MHz的次序的较大步进间隔的稳定性。用以在每一步骤的搜索操作后来确定稳定性的微处理机15的程序部分的流程图示于图4中。
图4中所示的自适应暂停算法中所使用的一些参数按如下方式给定:
PP:如果正向AFT峰值在当前的20毫秒时间间隔内检测,则将PP设定为逻辑“1”(而当正向峰值不被检测时被设定为逻辑“0”)。
NP:当负向AFT峰值在当前的20毫秒时间间隔内被检测时将NP设定为“1”。
PRV.PP:如果正向峰值在先前的20毫秒时间间隔内被检测则PRV.PP是逻辑“1”。
PRV.NP:如果负向峰值在先前的20毫秒时间间隔内被检测则PRV.NP逻辑“1”。
EQCNT:表示在连续20毫秒时间间隔内稳定状况的相同结果的计数(数目)。下列状况使EQCNT加1:PP和PRV.PP皆为“1”;NP和PRV.NP皆为“1”;以及PP、NP、PRV.PP、PRV.NP皆为“0”。如果PP和NP或PRV.PP和PRV.NP在20毫秒时间间隔期间都已设定=“1”,则EQCNT不加1。识别稳定度的EQCNT的数值(表示为PRED.CNT)取决于步进间隔的大小(例如1表示31.25KHz的步进间隔,而2表示0.5MHz和更大的步进间隔)。
TOTCNT:表示连续20毫秒时间间隔的总计数(数目)。TOTCNT=12(相当于约12×20毫秒=240毫秒)表示一缺陷状况,在这种状态下主程序的搜索部分允许继续进行。
现在参照图4所示的流程图,当藉变动N值作成新搜索步进间隔时(S1),PRV.NP藉设定每一个“1”予以初始化,TOTCNT藉使之设定在“0”予以初始化(S2)。其后,将20毫秒暂定时器设定20毫秒时间间隔,PP和NP系藉设定它们每个都为“0”予以初始化(S3)。
然后,对每一个AFT比较器23a和23b的输出连续取样,并相应于PP和NP将该取样结果存储在寄存器中(S4)直至20毫秒时间间隔已经过期为止(S5)。在这里取样率视微处理器15之指令周期时间来决定。
当20毫秒时间间隔已经到时(S5),对相当于参数PP、NP、PRV.PP和PRV.NP的暂存器内容进行估计以确定AFT电平是否基本上与2个连续时间间隔相同(S6、S7、S8、S9、S10、S11、S12)。如果在先前的和当前的20毫秒时间间隔之间无AFT信号电平的相等性,则将EQCNT设定为“0”(S13)。如果正向和负向AFT峰值业已在先前的20毫秒时间间隔(S6),或在当前的20毫秒时间间隔内被检测(S7),则认为本地振荡器频率尚未稳定,可不理会在先前的和当前的20毫秒时间间隔之间的AFT信号电平相等性的任何指示。在此种情形下,EQCNT也被设定为“0”(S13)。(如前文所述,每当采用新的步进间隔时,PRV.PP及PRV.NP初始各设定为“1”)如果在先前的和当前的20毫秒时间间隔之间存在AFT信号电平相等性,则EQCNT加“1”(S14)。
在AFT信号电平相等性的估算以后,将相应于PP和NP的寄存器的内容分别存储相应于PRV.PP和PRV.NP的寄存器内(S15),以致可在下一20毫秒时间间隔内可以得到,并使TOTCNT加“1”(S16)。
然后,对参数TOTCNT和EQCNT估计以确定稳定度是否已经达到。如前所述,如果TOTCNT已达到12,相当于12×20毫秒=240毫秒(S17),则取搜索算法的下一步进间隔(S19)。然而,如果TOTCNT未达到12(S17),则估计EQCNT(S19)。如果EQCNT等于用在搜索算法的当前部分所使用的具体的步进间隔大小的预定计数(PRED.CNT),则取搜索算法中的下一步进间隔。否则,启用下一20毫秒时间间隔(S3)。
这个过程继续进行直到确定“相同”的连续的20毫秒间隔的所需个数已经出现时为止,或该过程的12个周期都已发生时为止。
如前所述,自适应的“暂停”的措施有效地减少调谐操作所需的时间。关于该调谐系统的自动编程序的特点,这就尤其重要。还要注意,本发明的自适应特性允许制造商使用具有不同特性的各种不同调谐器(包括射频、本地振荡器和混频器部分)而不改变调谐控制系统重要的硬件。只需要程序参数(例如EQCNT、TOCNT和250毫秒暂停)的变动。
可对示范性的实施例实施可以作出各种修改。
例如负向AFT峰值可在正向AFT峰值以前予以检测。AFT比较器23a和23b可由数字式比较装置来代替,在该装置中模拟AFT信号被转换为能与相应的阈值电平VH和VL的数字值相比较的数字表示法。同样地,将AFT检测器9用数字式计数器装置来代替,用以直接测量中频信号的频率。在此情形下,在选择新频道或采取新搜索步进间隔之后在被测的中频频率在一预定时间间隔内保持大致恒定予以确定稳定度。再者,根据同步检测器25的准确度,在同步检测器25的输出保持大致恒定一预定时间间隔时可以确定稳定度。已揭示在上述的Tults及French专利中同步检测器适合于这样的目的。
虽然本发明已参照锁相环路的频率合成调谐系统已予描述,但它可以有利于在其他型式的调谐系统中使用。
虽然与搜索操作的起动有关的、用以表明调谐系统何时已达到稳定度的自适应暂停设施已予描述,但它们亦可用于表明显示器何时应在频道变动后予以“开启”。
这些和其他修改全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限定的发明范围以内。

Claims (7)

1、一种调谐系统,包括:
用以提供射频信号的装置(1);
用以产生本地振荡器信号的装置(13);
用以将本地振荡器信号与上述射频信号相组合以在正确调谐状况存在时产生一具有标称频率的中频信号的装置(3);
响应于上述中频信号的装置用以产生具有上述中频信号的频率与标称频率关系的特性的信号的装置(19);
用以控制上述本地振荡器信号产生装置以将上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频率从第一频率改变为第二预定频率的装置(15、17、21),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15、17、21)监测上述中频代表信号,并当上述中频指示信号在第一预定时间周期内保持始终一致时和在比上述第一预定间隔长的第二预定时间周期以后,如果中频指示信号在上述第一预定时间周期内未保持始终一致时产生上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稳定度的一个指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谐系统,其特征在于:
响应于上述中频信号的上述信号具有振幅频率特性,此特性具有在上述中频信号频率与上述标称频率之间的第一方向频率偏差的第一幅度指向和在上述中频信号频率与上述标称频率之间的第二方向频率偏差的第二幅度指向;以及
上述控制装置(15、17、21)在上述中频频率指示信号具有超过上述第一预定时间周期预定阀值的幅度时产生上述稳定度指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谐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频率对应于第一频道,而上述第二频率对应于第二频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谐系统,其特征在于:
响应上述中频信号的上述信号具有振幅一频率特性,该特性具有在上述中频信号的频率与上述标称频率之间的第一方向频率偏差的第一幅度指向和在上述中频信号的频率与上述标称频率之间的第二方向频率偏差的第二幅度指向;以及
如果响应上述中频信号的上述信号以预定的第一时间间隔保持在振幅一频率特性的同一幅度区以内时上述控制装置(15、17、21)产生上述稳定度指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谐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15、17、21)在连续时间间隔期间对响应于上述中频信号的上述信号进行取样,并且在预定个数的连续时间间隔内的取样值与上述振幅-频率特性的相同幅度区相对应时产生上述的稳定度指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谐系统,在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和第二频率皆为搜索频率。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谐系统,在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5、17、21)在连续时间间隔期间对响应上述中频信号的上述信号取样并在预定个数的连续时间间隔内上述取样值是始终一致时产生上述稳定度指示。
CN91101532A 1990-03-09 1991-03-08 调谐系统稳定度检测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09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488,645 1990-03-09
US07/488,645 US5303398A (en) 1990-03-09 1990-03-09 Stability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tuning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866A true CN1054866A (zh) 1991-09-25
CN1025095C CN1025095C (zh) 1994-06-15

Family

ID=23940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11015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095C (zh) 1990-03-09 1991-03-08 调谐系统稳定度检测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5303398A (zh)
JP (1) JP2715347B2 (zh)
KR (1) KR0176719B1 (zh)
CN (1) CN1025095C (zh)
MY (1) MY106795A (zh)
TR (1) TR2639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3324B (zh) * 2008-01-30 2013-10-23 汤姆森特许公司 包括具有可控阻尼级的if滤波器的调谐器以及包括相应的调谐器的接收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80078925A (ko) * 1997-04-30 1998-11-25 배순훈 브이시알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 이동시 화면 안정화 방법
US6173164B1 (en) * 1997-09-15 2001-01-09 Wireless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de range automatic frequency control
US6671494B1 (en) * 1998-06-18 2003-12-30 Competive Technologies, Inc. Small, battery operated RF transmitter for portable audio devices for use with headphones with RF receiver
TWI266169B (en) * 2004-07-14 2006-11-1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Adaptive power management device and method
US7844237B2 (en) * 2006-04-27 2010-11-30 Microsoft Corporation Radio frequency signal for determining location
US8874056B2 (en) * 2008-08-26 2014-10-28 Cisco Technology, Inc. Identifying channel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509353B2 (en) * 2014-08-20 2016-11-29 Nxp B.V. Data process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18657A (en) * 1978-05-11 1980-08-19 Rca Corporation Hangup corrector useful in locked loop tuning system
US4405947A (en) * 1981-05-08 1983-09-20 Rca Corporation Dual search mode type tuning system
US4385315A (en) * 1981-05-08 1983-05-24 Rca Corporation Phase locked loop tuning control system including a timed sync activated AFT signal seeking arrangement
US4429415A (en) * 1981-11-30 1984-01-31 Rca Corporation Signal-seeking tuning system with signal loss protection for a television receiver
JPS61134130A (ja) * 1984-12-05 1986-06-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カ−ラジオ受信機
US4823387A (en) * 1987-05-08 1989-04-18 Rca Licensing Corporation Television tuning system with provisions for tuning RF signals with scrambled video information
US4868892A (en) * 1987-05-08 1989-09-19 Rca Licensing Corporation Tuning system with provisions for calculating the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y from an aft characteristic
JPS6429012A (en) * 1987-07-24 1989-01-31 Alps Electric Co Ltd Frequency control circuit for synthesizer tuner
US4897727A (en) * 1988-05-09 1990-01-30 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Inc. Television tuning system allowing rapid response to user initiated commands
JPH0619218Y2 (ja) * 1988-08-01 1994-05-18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受信機
US4995098A (en) * 1988-09-06 1991-02-19 Motorola, Inc. Adaptive scanning method
JP2844690B2 (ja) * 1989-07-11 1999-01-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Aft回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3324B (zh) * 2008-01-30 2013-10-23 汤姆森特许公司 包括具有可控阻尼级的if滤波器的调谐器以及包括相应的调谐器的接收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R26398A (tr) 1995-03-15
CN1025095C (zh) 1994-06-15
JPH05259821A (ja) 1993-10-08
US5303398A (en) 1994-04-12
JP2715347B2 (ja) 1998-02-18
KR910017742A (ko) 1991-11-05
KR0176719B1 (ko) 1999-04-01
MY106795A (en) 1995-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267980A (en) Television tuning system with provisions for quickly locating active cable channels
US4776038A (en) Automatic air/cable mode selection apparatus for a television tuner
CA1288860C (en) Television tuning system with provisions for tuning rf signals with scrambled video information
US5299011A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canning
CN1025095C (zh) 调谐系统稳定度检测的方法
US4868892A (en) Tuning system with provisions for calculating the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y from an aft characteristic
JP2685744B2 (ja) テレビジヨン信号選局装置
GB2081996A (en) Channel selecting device
CN1178387C (zh) 频道选择装置
CN1061504C (zh) 测量中频信号频率的数字方法和装置
US5245437A (en) Method for selecting channels in a video system using a 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 (NTSC) system
KR0155711B1 (ko) 케이블 텔레비젼의 방송모드 자동선택 및 선국시간 단축방법
JP2512922B2 (ja) 選局回路
KR100322583B1 (ko) 고속 채널 탐색 방법과 장치
JP2834874B2 (ja) 選局装置
KR0127231B1 (ko) 텔레비젼수상기의 오토서치시 채널 판별방법
KR200256714Y1 (ko) 방송 신호 수신 장치의 방송 채널 저장 장치
KR0147985B1 (ko) 다중 채널 자동 선국 방법
JP2728517B2 (ja) 選局装置
GB2226722A (en) Selecting channels in video systems
KR19990051241A (ko) 화상 처리 장치의 자동 선국 방법
JPH0340974B2 (zh)
JPH06232697A (ja) 選局装置
KR19990026333A (ko) 브이시알의 브이에스 튜너를 이용한 튜닝방법
JPH06216719A (ja) 選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5 Extension of patent right duration from 15 to 20 years for appl. with date before 31.12.1992 and still valid on 11.12.2001 (patent law change 1993)
OR01 Other related matters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19940615

Termination date: 201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