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73088B - 处理器具及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处理器具及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73088B
CN105473088B CN201480045545.2A CN201480045545A CN105473088B CN 105473088 B CN105473088 B CN 105473088B CN 201480045545 A CN201480045545 A CN 201480045545A CN 105473088 B CN105473088 B CN 1054730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one
action
tissue
bio
energy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554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73088A (zh
Inventor
市川裕章
笠原秀元
大石雄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473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30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730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30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82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having a long rigid shaft for accessing the inner body transcutaneously in minimal invasive surgery, e.g. laparoscop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607Coagulation and cutting with the same instru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619Weld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42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 A61B2018/145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wherein the effectors remain parallel during closing and open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42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 A61B2018/1452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including means for cutting
    • A61B2018/1457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including means for cutting having opposing blades cutting tissue grasped by the jaws, i.e. combined scissors and pli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处理器具(12)具有一对钳构件(52、54)。第1钳构件(52)在中央具有第1作用区域(82a),在两侧具有第2作用区域(82b)。第2钳构件(54)在中央具有第3作用区域(84a),在两侧具有第4作用区域(84b)。第1作用区域(82a)和第3作用区域(84a)突出。若在钳构件(52、54)之间夹持生物体组织(L1、L2),则对生物体组织(L1、L2)中的、第1作用区域(82a)与第3作用区域(84a)之间的部分施加较大的压力。该部分被发热体(72a、74a)加热到约280℃而碳化、分解。生物体组织(L1、L2)中的、第2作用区域(82b)与第4作用区域(84b)之间的部分(S)被发热体(72b、74b)加热到约200℃而凝固、接合。这样,同时进行生物体组织(L1、L2)的切开与接合。

Description

处理器具及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使用能量对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理的处理器具及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1-170069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用于使用能量对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理的处理器具。
例如在US2010/042101A1中公开了一种通过供给生理盐水等导电性流体而使生物体组织的特定部位引起蛋白改性并能够接合生物体组织的处理器具。
例如在US2008/045944A1中公开了一种在一对电极的中央具有包括绝缘部分的突出部并能够防止电极彼此之间短路的处理器具。
在接合生物体组织彼此时,需要使生物体组织的接合面彼此密合的按压力以及在接合面上大致110℃以上的温度。如果使温度高于大致110℃,则存在接合力增大的倾向,但是公知的是在生物体组织达到大致280℃时生物体组织的分解(碳化)急剧推进。因此,如果将生物体组织加热到280℃,则能够同时进行生物体组织的接合与切开,不需要进行接合面的机械切开。
在日本特开2001-170069号公报、US2010/042101A1或US2008/045944A1所公开的处理器具中,在设为了能够使生物体组织的保持面暂时上升至280℃的情况下,生物体组织的分解区域(切开区域)比生物体组织彼此的接合面积大的可能性较高。因而,在上述处理器具中,虽然能够同时进行生物体组织的接合与切开,但是在生物体组织之间难以获得较高的接合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使用能量对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理时能够同时进行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接合与切开、而且能够在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之间获得较高的接合力的处理器具及处理系统。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用于对生物体组织施加能量而对该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理的处理器具包括:一对保持部,其能够相对开闭而能够保持所述生物体组织;第1能量输出部,其在所述保持部中的一个保持部上设置为与另一个保持部相对,且具有在被施加了能量时以去除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方式发挥作用的第1作用区域和配置于所述第1作用区域的周围并在与所述第1作用区域同时被施加了能量时以接合所述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方式发挥作用的第2作用区域;以及第2能量输出部,其以与所述第1能量输出部相对的方式设于所述保持部中的所述另一个保持部,在相对闭合所述保持部而将所述生物体组织保持在所述保持部之间时所述第2作用区域比所述第1作用区域远离,施加于该第2能量输出部与所述第1作用区域之间的生物体组织的按压力比施加于该第2能量输出部与所述第2作用区域之间的生物体组织的按压力高,且该第2能量输出部能够对生物体组织施加能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第8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的概略图。
图2是第1~第8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的概略框图。
图3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第1处理部的概略俯视图。
图3B是表示利用第1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处理部保持着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状态的、沿着图3A中的3B-3B线的概略横剖视图。
图3C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处理部的第1及第2能量输出部之间保持着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状态的概略横剖视图。
图4是表示第1~第8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变形例的概略图。
图5A是表示利用第2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处理部保持着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状态的概略横剖视图。
图5B是表示在第2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处理部的第1及第2能量输出部之间保持着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状态的概略横剖视图。
图6是表示在第3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处理部的第1及第2能量输出部之间保持着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状态的概略横剖视图。
图7是表示在第4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处理部的第1及第2能量输出部之间保持着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状态的概略横剖视图。
图8是表示在第5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处理部的第1及第2能量输出部之间保持着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状态的概略横剖视图。
图9A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处理部的第1及第2能量输出部的概略立体图。
图9B是第6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处理部的概略侧视图。
图9C是第6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处理部的、沿着图9B中的9C-9C线的概略横剖视图。
图9D是第6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处理部的、沿着图9B中的9D-9D线的概略横剖视图。
图9E是第6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处理部的、沿着图9B中的9E-9E线的概略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一对处理部的一个能量输出部的概略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一对处理部的一个能量输出部的概略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第9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的概略图。
图13是表示在第9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处理部的第1及第2能量输出部之间保持着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状态的概略横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参照图1~图3C说明第1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能量处理装置)10具有处理器具(能量处理器具)12和用于对处理器具12施加能量的控制器14。控制器14将处理器具12的后述的第1及第2能量输出部62、64(参照图2)的温度控制为合适的温度。
在控制器14上连接有脚踏开关16,该脚踏开关16具有用于切换对处理器具12施加的热能的接通/断开的踏板16a。处理器具12与控制器14之间利用由多条引线、信号线捆束而成的第1线缆18a电连接。控制器14与脚踏开关16之间利用由多条引线、信号线捆束而成的第2线缆18b电连接。脚踏开关16能够利用踏板16a的操作等向控制器14输入信号,控制器14能够根据脚踏开关16的踏板16a的操作等来控制对处理器具12施加的能量。
如图2所示,控制器14具有控制部(CPU)22、能量输出电路(发热部驱动电路)24以及显示部26。能量输出电路24和显示部26被控制部22控制。显示部26在显示控制器14的状态或者进行各种设定时使用。显示部26例如优选使用触摸面板。
另外,脚踏开关16与控制部22相连接,若按压脚踏开关16的踏板16a,则从能量输出电路24向后述的第1及第2能量输出部62、64分别同时输出能量。
如图1所示,处理器具12具有用于对生物体组织L进行处理的处理部42、插入部44以及操作部46。
如图3B所示,处理部42具有作为生物体组织的保持部的能够开闭的一对钳构件(第1及第2钳构件)52、54和配置于钳构件52、54的能量输出部(第1及第2能量输出部)62、64。第1钳构件(第1保持部)52和第1能量输出部62形成图3A所示的第1处理部42a(参照图1),第2钳构件(第2保持部)54和第2能量输出部64形成第2处理部42b(参照图1)。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第1及第2处理部42a、42b形成得相对于由后述的长度方向Y和宽度方向X(参照图1、图3A~图3C)形成的面对称。
第1能量输出部62具有例如电阻加热器等第1发热部72和将第1发热部72发出的热量向生物体组织传输的第1传热板82。第2能量输出部64具有例如电阻加热器等第2发热部74和将第2发热部74发出的热量向生物体组织传输的第2传热板84。
如图3A所示,第1钳构件52具有由顶端部52a与基端部52b限定的长度轴线(长度方向)Y和被限定为与长度轴线Y正交的方向的宽度方向X。第1钳构件52形成为在沿着插入部44的长度方向Y的方向上较长、且与长度方向Y正交的宽度方向X小于长度方向Y的、大致平板状。第2钳构件54形成得与第1钳构件52对称或大致对称。第1及第2钳构件52、54利用公知的机构通过操作部46的开闭杆46a的操作而进行开闭。即,若操作开闭杆46a,则利用例如配置于插入部44的内部的线、杆等公知的部件使第1及第2钳构件52、54沿图3B和图3C所示的Z方向进行开闭。另外,第1及第2钳构件52、54既可以利用公知的机构通过操作部46的开闭杆46a的操作仅使第1及第2钳构件52、54中的一者运动,也可以使两者运动。即第1及第2钳构件52、54能够相对开闭。
第1及第2钳构件52、54例如适当地使用陶瓷、具有耐热性和电绝缘性的树脂以及被进行了绝缘处理的金属材料等。另外,优选的是,第1及第2钳构件52、54使用具有隔热性的原材料。
能量输出电路24能够控制处理器具12的第1及第2能量输出部62、64的表面温度。具体地说,从能量输出电路24对第1及第2发热部72、74施加能量而使第1及第2发热部72、74发热,在将该热量(热能)传输到第1及第2传热板82、84时,能够控制第1及第2传热板82、84的表面(生物体组织保持面)的温度。而且,通过经由第1及第2传热板82、84的表面向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1、L2传输热量(热能),从而使生物体组织L1、L2脱水。即,该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12能够利用控制器14的控制从第1能量输出部62和第2能量输出部64输出热能。而且,使热能从第1能量输出部62和第2能量输出部64作用于生物体组织L而进行生物体组织L的处理。
第1及第2发热部72、74既可以使用多个发热元件(微型加热器),而且也可以使用板状的加热器。优选的是,如果第1及第2发热部72、74是多个发热元件,则配置或埋设于第1及第2传热板82、84的背面,如果是板状的加热器,则配置于第1及第2传热板82、84的背面。也优选的是,第1及第2发热部72、74具有在第1及第2传热板82、84的长度方向Y、与长度方向Y正交的方向(宽度方向X)上较长的杆形状。
第1及第2传热板82、84例如使用不锈钢合金等金属材料、例如氮化硅等精细陶瓷等导热性良好的原材料。如图3B和图3C所示,第1及第2传热板82、84彼此相互相对,并被用为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的保持面(把持面)。
另外,图3C省略表示了图3B中的第1及第2钳构件52、54、第1及第2发热部72、74。另一方面,将后述的第1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详细示出于图3B中。
如图3A~图3C所示,第1能量输出部62的第1传热板82具有其宽度方向(X方向)中央的第1作用区域(保持面)82a和配置于第1作用区域82a的周围(宽度方向X的端部)的一对第2作用区域(保持面)82b。即,第1作用区域82a被沿着宽度方向X夹于一对第2作用区域82b之间。第1及第2作用区域82a、82b沿着宽度方向X连续。第1作用区域82a比一对第2作用区域82b朝向第2传热板84、即第2能量输出部64突出。
第2传热板84具有其宽度方向中央的第3作用区域(保持面)84a和配置于第3作用区域84a的周围的第4作用区域(保持面)84b。即,第3作用区域84a被沿着宽度方向X夹于一对第4作用区域84b之间。第3及第4作用区域84a、84b沿着宽度方向X连续。第3作用区域84a比一对第4作用区域84b朝向第1传热板82、即第1能量输出部62突出。
如图3B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第1发热部72具有配置于宽度方向中央的第1作用区域82a的第1发热体72a和配置于第1作用区域82a的周围的第2作用区域82b的一对第2发热体72b。也优选的是,第1发热体72a和一对第2发热体72b沿着长度轴线Y配置有多组。在此,在按压了脚踏开关16的踏板16a的状态下,第1发热体72a被控制器14控制为第1传热板82的第1作用区域82a的顶部92c的表面(把持面)例如在时间t1(例如数十秒钟~数分钟等任意时间)内升温到大致280℃,并维持该温度。在按压了脚踏开关16的踏板16a的状态下,一对第2发热体72b被控制器14控制为第1传热板82的第2作用区域82b的表面例如在时间t2(例如数十秒钟~数分钟等任意时间)内升温到大致200℃,并维持该温度。另外,第1发热体72a和一对第2发热体72b同时开始升温。
第2发热部74具有配置于宽度方向中央的第3作用区域84a的第3发热体74a和配置于第3作用区域84a的周围的第4作用区域84b的一对第4发热体74b。在此,在按压了脚踏开关16的踏板16a的状态下,第3发热体74a被控制器14控制为第2传热板84的第3作用区域84a的顶部94c的表面(把持面)例如在时间t1(例如数十秒钟~数分钟等任意时间)内升温到大致280℃,并维持该温度。在按压了脚踏开关16的踏板16a的状态下,一对第4发热体74b被控制器14控制为第2传热板84的第4作用区域84b的表面例如在时间t2(例如数十秒钟~数分钟等任意时间)内升温到大致200℃,并维持该温度。另外,第3发热体74a和一对第4发热体74b同时开始升温。
另外,优选的是,第1~第4发热体72a、72b、74a、74b同时开始升温。
如图3B和图3C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第1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均形成为台阶状。第1作用区域82a在宽度方向X上具有多个台阶92。如图3C所示,第1作用区域82a的台阶92具有朝向相对的第2传热板84的多个第1相对面92a和与第1相对面92a正交并朝向第2作用区域82b、即处理部42的宽度方向X的外侧的多个第1竖立设置面92b。第1相对面92a与第1竖立设置面92b相邻,随着朝向宽度方向X的大致中央去,利用第1竖立设置面92b使第1相对面92a靠近第2传热板84。特别是,第1处理部42a的宽度方向X的大致中央的第1作用区域82a在其宽度方向X的大致中央(第1作用区域82a的中央)具有最接近第2传热板84的顶部92c。即,第1作用区域82a比第2作用区域82b朝向第2能量输出部64突出。另外,利用这些第1相对面92a、第1竖立设置面92b以及顶部92c形成第1作用区域82a的生物体组织保持面。
在此,为了便于说明,说明了第1相对面92a与第1竖立设置面92b正交的情况,但是只要形成为台阶状,就未必必须使第1相对面92a与第1竖立设置面92b相互正交。
第3作用区域84a在宽度方向X上具有多个台阶94。第3作用区域84a的台阶94具有朝向第1传热板82的第2相对面94a和与第2相对面94a正交并朝向第4作用区域84b、即处理部42的宽度方向X的外侧的多个第2竖立设置面94b。第2相对面94a与第2竖立设置面94b相邻,随着朝向宽度方向X的大致中央去,利用第2竖立设置面94b使第2相对面94a靠近第1传热板82。特别是,第2处理部42b的宽度方向X的大致中央的第3作用区域84a在其宽度方向X的大致中央(第3作用区域84a的大致中央)具有最接近第1传热板82的顶部94c。即,第3作用区域84a比第4作用区域84b朝向第1能量输出部62突出。另外,利用这些第2相对面94a、第2竖立设置面94b以及顶部94c形成第3作用区域84a的生物体组织保持面。
在此,为了便于说明,说明了第2相对面94a与第2竖立设置面94b正交的情况,但是只要形成为台阶状,就未必必须使第2相对面94a与第2竖立设置面94b相互正交。
优选的是,第1及第2相对面92a、94a在宽度方向X上的长度(宽度)例如为大致0.3mm左右,第1及第2竖立设置面92b、94b的高度例如为大致0.3mm左右,但能够适当地进行设定。即,既可以使第1及第2竖立设置面92b、94b的高度大于第1及第2相对面92a、94a的宽度,也可以使第1及第2竖立设置面92b、94b的高度小于第1及第2相对面92a、94a的宽度。
第2作用区域82b作为朝向第2传热板84的生物体组织保持面发挥作用。即,一对第2作用区域82b作为分别保持生物体组织的一对保持面发挥作用。第4作用区域84b作为朝向第1传热板82的生物体组织保持面发挥作用。即,一对第4作用区域84b作为分别保持生物体组织的一对保持面发挥作用。优选的是,该第2及第4作用区域82b、84b相互平行地相面对。
在对第1及第2作用区域82a、82b的宽度方向X的宽度进行比较的情况下,优选的是,一对第2作用区域82b加在一起后的宽度方向X的宽度大于第1作用区域82a的宽度方向X的宽度。
接着,说明该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10的作用。
一边用一只手把持着操作部46,一边使处理部42与接合及切断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L1、L2)相对峙。如果接合及切断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L1、L2)位于管孔内,则将处理部42和插入部44插入管孔内,使处理部42与接合及切断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L1、L2)相对峙。
操作开闭杆46a,打开一对钳构件52、54。然后,闭合钳构件52、54,如图3A和图3B所示,在第1及第2传热板82、84之间保持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1、L2。
此时,第1能量输出部62的第1传热板82的第1作用区域82a与第2能量输出部64的第2传热板84的第3作用区域84a之间的距离小于第1能量输出部62的第1传热板82的第2作用区域82b与第2能量输出部64的第2传热板84的第4作用区域84b之间的距离。而且,第1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的第1及第2相对面92a、94a位于与钳构件52、54的开闭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因此,在生物体组织L1、L2的边界上,利用第1及第2传热板82、84的表面的第1及第2相对面92a、94a之间施加有按压力。第2传热板84的第3作用区域84a接近第1传热板82,第4作用区域84b比第3作用区域84a远离第1传热板82。第1传热板82的第1作用区域82a接近第2传热板84,第2作用区域82b比第1作用区域82a远离第2传热板84。因此,特别是在与第1作用区域82a的顶部92c及第3作用区域84a的顶部94c之间及其附近对生物体组织L1、L2的边界施加最大的按压力。因此,能够使把持生物体组织L1、L2的把持力越朝向处理部42的宽度方向X的中央侧越比宽度方向外侧大。因而,生物体组织L1、L2彼此的边界越朝向处理部42的宽度方向X的中央侧越比宽度方向X的外侧密合。
第2及第4作用区域82b、84b位于与钳构件52、54的开闭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因此,生物体组织L1、L2的边界被第1及第2传热板82、84的表面的相对面92、94之间施加有按压力。而且,特别是在第1作用区域82a的顶部92c及第3作用区域84a的顶部94c及其附近对生物体组织L1、L2的边界施加有最大的按压力。
在此,在将生物体组织保持在第1及第2能量输出部62、64之间的状态下,控制器14将第1作用区域82a和第2能量输出部64控制为去除生物体组织中的、第1作用区域82a与第2能量输出部64之间的生物体组织的温度。另外,在将生物体组织保持在第1及第2能量输出部62、64之间的状态下,控制器14将第2作用区域82b和第2能量输出部64控制为接合生物体组织中的、第2作用区域82b与第2能量输出部64之间的生物体组织的温度。
第1传热板82的第1作用区域82a、第2传热板84的第3作用区域84a的顶部92c、94c的表面温度被控制为大致280℃。因此,夹持在顶部92c、94c之间的生物体组织L1、L2的外表面被加热到280℃。夹持在顶部92c、94c之间的生物体组织L1、L2的边界被加热至大致280℃左右。因此,夹持在顶部92c、94c之间的生物体组织L1、L2的边界被表面温度为280℃的传热板82、84碳化、分解,即利用烧灼而被切开。换言之,通过向顶部92c、94c之间的生物体组织自身输入能量而去除夹持在顶部92c、94c之间的生物体组织L1、L2。
另外,由于顶部92c、94c的表面温度被控制为大致280℃,因此夹持在顶部92c、94c之间的生物体组织的附近的生物体组织因来自表面温度为280℃的传热板82、84的传热而碳化、分解,即利用烧灼而被切开。换言之,通过向夹持在顶部92c、94c之间的生物体组织输入能量而去除顶部92c、94c之间的生物体组织。去除的范围根据所输入的能量的大小、生物体组织的成分等进行变更。
随着从夹持在顶部92c、94c之间的生物体组织沿着宽度方向X远离,彼此相对的第1及第2相对面92a、94a之间的距离变大。因此,随着从顶部92c、94c沿着宽度方向X远离,彼此相对的第1及第2相对面92a、94a的生物体组织的夹持压力逐渐减弱。因而,在第1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之间,随着从顶部92c、94c沿着宽度方向X远离,生物体组织L1、L2之间的密合力也比顶部92c、94c之间的生物体组织L1、L2之间的密合力低。因而,随着从夹持在顶部92c、94c之间的生物体组织沿宽度方向X远离,在第1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之间,温度也不会上升至夹持在顶部92c、94c之间的生物体组织的边界的温度(例如280℃)。因此,在第1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之间也是,随着从夹持在顶部92c、94c之间的生物体组织远离,虽然生物体组织L1、L2的边界上升至相接合的温度,但是不会达到碳化的温度、即分解的温度。
另外,第1相对面92a与第1竖立设置面92b之间的边界部分、第1相对面92a与第2竖立设置面94b之间的边界部分随着从顶部92c、94c沿着宽度方向X远离而难以接触到生物体组织。因此,在第1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之间,也产生了热量难以从传热板82、84直接传输到生物体组织的部分。因而,在第1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之间,随着从顶部92c、94c沿宽度方向X远离,也防止了生物体组织被加热至达到分解的温度。
这样,随着从顶部(宽度方向中央)92c、94c沿宽度方向远离,在第1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之间,也防止了生物体组织L1、L2的边界部分超过接合温度并达到分解温度。因而,在从顶部(宽度方向中央)92c、94c沿宽度方向远离的位置,能够将第1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之间的生物体组织L1、L2的边界设为接合状态(凝固状态)。
在第2及第4作用区域82b、84b的第3及第4相对面92、94中,在从顶部92c、94c沿宽度方向X远离的位置将生物体组织的外表面的温度加热至大致200℃。此时,由于第2作用区域82b的第3相对面92及第4作用区域84b的第4相对面94呈彼此相对的平面状,因此生物体组织的外表面与这些平面密合,生物体组织彼此的接合面被加热至大致200℃左右。因此,第2及第4作用区域82b、84b能够将生物体组织L1、L2彼此加热到适合接合的温度。
因而,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10,能够在第1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的顶部92c、94c之间及其附近使生物体组织分解,并能够加热为与切断生物体组织的情况相同的状态。另一方面,在第1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之间也是,随着从顶部92c、94c之间沿着宽度方向X远离,而且,在第2及第4作用区域82b、84b之间,也能够在使生物体组织彼此密合的状态下将生物体组织L1、L2的边界加热到适合接合的温度。通过将第1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设为以顶部92c、94c为顶点的台阶状,从而能够利用一次能量输出来进行生物体组织的分解、即切断以及接合。此时,能够使生物体组织的接合区域S不仅扩大到第2及第4作用区域82b、84b之间的生物体组织,还扩大到与第2及第4作用区域82b、84b之间的生物体组织连续的第1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之间的生物体组织的一部分。因而,能够在宽度方向X上较大的范围内接合生物体组织彼此。当然,不仅在宽度方向X上,而且也在轴向Y上较大的范围内接合了生物体组织彼此。因此,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10,能够发挥接合生物体组织彼此所需的较强的接合力。
另外,对生物体组织施加能量而对该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理的处理器具12特别使第1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的顶部92c、94c之间的按压力高于从顶部92c、94c远离的位置的按压力以及第2及第4作用区域82b、84b之间的按压力。因此,能够对生物体组织中的特别是第1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的顶部92c、94c之间的待切断的部位高效地施加能量。因而,该处理器具12能够高效地切断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并且能够增大切断部的周围的生物体组织的接合面积。
另外,在图3A和图3B中,将接合区域S的一部分描绘为位于比传热板82、84的宽度方向X的端部靠外侧的位置,但是也优选的是,接合区域S位于比处理部42的宽度方向X的端部靠内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限定对生物体组织带来热影响的范围。例如,若使第1钳构件52的边缘部比第2作用区域82b接近第2钳构件54的边缘部并使第2钳构件54的边缘部比第4作用区域84b接近第1钳构件52的边缘部,则第2及第4作用区域82b、84b中的、宽度方向X的外侧附近的按压力减弱而能够降低生物体组织彼此的密合力。因此,能够防止比第1及第2钳构件52、54的外缘靠外侧的生物体组织彼此的密合,能够将接合面的范围设为比第1及第2钳构件52、54的外缘靠内侧。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3A所示,说明了第1能量输出部62使用电阻加热器等第1发热部72(第1发热体72a和一对第2发热体72b)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使用能够控制为沿着宽度方向X不同的温度的一个或多个面状加热器。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用加热器等发热部72、74对传热板82、84进行加热的例子,但只要是光、高频电极等能够控制施加于生物体组织的温度,就不限于加热器。这在后述的实施方式中也是相同的。另外,在对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理时,当然也可以适当地组合光能、高频能量、由发热部72、74产生的热能。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处理器具12具有插入部44的例子,但是像图4所示的处理器具12a那样,插入部44未必是必需的。
接着,使用图5A和图5B说明第2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与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5A和图5B所示,该实施方式的第1能量输出部62的第1作用区域82a不是台阶状,而是形成为从宽度方向(X方向)中央的顶部92c朝向宽度方向X的外侧的第2作用区域82b倾斜的平缓的斜面92d。同样地,第2能量输出部64的第3作用区域84a不是台阶状,而是形成为从宽度方向(X方向)中央的顶部94c朝向宽度方向X的外侧的第4作用区域84b倾斜的平缓的斜面94d。
当在第1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之间把持着生物体组织L1、L2时,在从顶部92c、94c沿宽度方向X远离的位置,向与从上下方向(Z方向)施加的压力不同的方向(与组织把持面垂直的方向)施加有按压力。此时,当在除顶部92c、94c以外的第1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之间保持着生物体组织时,如第1实施方式所说明的那样,施加有比从上下方向(Z方向)施加按压力弱的按压力。
顶部92c、94c之间的生物体组织的保持力大于其他部位的保持力。另外,在对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理时,顶部92c、94c及其附近的温度被控制为上升至大致280℃。因而,夹持在顶部92c、94c之间的生物体组织L1、L2被表面温度为280℃的传热板82、84分解,即利用烧灼而被切开。因此,夹持在顶部92c、94c之间的生物体组织L1、L2因输入能量而被去除。
随着从夹持在顶部92c、94c之间的生物体组织沿着宽度方向X远离,斜面92d、94d之间的距离变远。另外,如上所述,对生物体组织L1、L2的按压力作用于与斜面92d、94d垂直的方向上,因此随着从顶部92c、94c沿着宽度方向X远离,生物体组织的夹持压力逐渐减弱。因而,在第1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之间,在从顶部92c、94c之间沿着宽度方向X远离的位置,生物体组织L1、L2之间的密合力也降低。因而,随着从夹持在顶部92c、94c之间的生物体组织沿着宽度方向X远离,在第1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之间,温度也难以上升至夹持在顶部92c、94c之间的生物体组织的温度(例如280℃)。因此,在第1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之间,随着从夹持在顶部92c、94c之间的生物体组织沿着宽度方向X远离,生物体组织L1、L2之间也相接合,但不至于分解、即去除。
这样,随着从顶部92c、94c远离,在第1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之间,也防止了生物体组织超过接合温度而达到分解温度。因而,能够将第1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之间的生物体组织设为接合状态(凝固状态)。
第2及第4作用区域82b、84b如第1实施方式所说明的那样,能够将生物体组织L1、L2彼此加热到适合接合的温度。
通过将第1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形成为以顶部92c、94c为顶点的斜面92d、94d,从而能够利用一次能量输出来进行生物体组织的分解、即切断(去除)以及接合。此时,能够使生物体组织的接合区域S不仅扩大到第2及第4作用区域82b、84b之间的生物体组织,也扩大到与第2及第4作用区域82b、84b之间的生物体组织连续的第1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之间的生物体组织的一部分。因而,能够接合在宽度方向X上较大的范围内的生物体组织彼此。当然,在轴向Y上较大的范围内接合了生物体组织彼此。因此,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10,能够发挥接合生物体组织彼此所需的较强的接合力。
接着,使用图6说明第3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是第1及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与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6所示,第1能量输出部62的第1作用区域82a和第2能量输出部64的第3作用区域84a的横剖面分别形成为大致梯形状。即,第1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具有彼此相对的平面状部分92e、94e。通过适当地调整第1作用区域82a的平面状部分92e相对于第2作用区域82b的突出高度、第3作用区域84a的平面状部分94e相对于第4作用区域84b的突出高度,从而能够使第1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之间的生物体组织L1、L2的保持压力高于第2及第4作用区域82b、84b之间(比宽度方向X的中央靠外侧的位置)的生物体组织L1、L2的保持压力。
另外,通过调整第1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的彼此相对的平面状部分92e、94e在宽度方向X上的长度,从而能够容易地调整切断区域。即,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12,生物体组织彼此在宽度方向上的接合区域能够小于在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状态的生物体组织彼此在宽度方向上的接合区域,但是通过第1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在宽度方向X上的长度的调整(平面状部分92e、94e的宽度的调整),能够适当地设定切断区域在宽度方向X上的长度和接合区域在宽度方向X上的长度。
因而,通过将第1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设为具有平面状部分92e、94e的大致梯形状,从而与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情况相同地能够利用一次能量输出来进行生物体组织的分解、即切断(去除)以及接合。
接着,使用图7说明第4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是第1~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与第1~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该实施方式特别是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如图7所示,第1能量输出部62的传热板82与第3实施方式的传热板82相同地形成。在该实施方式中,第2能量输出部64的传热板84的第3作用区域84a形成为与第4作用区域84b共面的平面状。此时,第2能量输出部64的传热板84的宽度方向X的中央被控制为大致280℃,第2及第4作用区域82b、84b之间(比宽度方向X的中央靠外侧的位置)被控制为大致200℃。而且,利用第1能量输出部62的传热板82的第1作用区域82a的、朝向第2能量输出部64的传热板84的突出量,能够调整把持生物体组织时的按压力。
因而,将第1作用区域82a设为具有平面状部分92e的大致梯形状,将第3作用区域84a形成在与第4作用区域84b共面的平面上,能够利用一次能量输出来进行生物体组织的分解、即切断(去除)以及接合。
接着,使用图8说明第5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是第1~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与第1~第4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该实施方式特别是第3及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如图8所示,第1能量输出部62的第1作用区域82a的横剖面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状。第2能量输出部64的传热板84的第3作用区域84a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地形成为与第4作用区域84b共面的平面状。
因此,利用第1能量输出部62的传热板82的第1作用区域82a的、朝向第2能量输出部64的传热板84的突出量,能够调整把持生物体组织时的按压力。
在此,将第1作用区域82a的横剖面描绘为了大致三角形,但是也优选为与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1作用区域82a相同的形状(参照图3B和图3C)或与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1作用区域82a相同的形状(参照图5A和图5B)。
因而,将第1作用区域82a设为具有顶部92c的大致三角形状,将第3作用区域84a形成在与第4作用区域84b共面的平面上,能够利用一次能量输出来进行生物体组织的分解、即切断(去除)以及接合。
接着,使用图9A~图9E说明第6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是第1~第5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与第1~第5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9A~图9E所示,第1能量输出部62的第1作用区域82a在该实施方式中具有沿着长度轴线Y延伸出来且比第2作用区域82b朝向第2能量输出部64突出的带状体102。而且,第1作用区域82a还具有比带状体102朝向第2能量输出部64突出的多个凸部104。
如图9A和图9C所示,第2能量输出部64的第3作用区域84a具有沿着长度轴线Y延伸出来、且比第4作用区域84b朝向第1能量输出部62突出的多个带状凸部112a、112b、112c。多个带状凸部112a、112b、112c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在相邻的带状凸部112a、112b、112c彼此之间,第3作用区域84a与第4作用区域84b是共面。即,第3作用区域84a具有不连续部114a、114b。而且,不连续部114a、114b与第1作用区域82a的凸部104相对,供凸部104配置。因此,如图9B~图9E所示,在闭合了一对钳构件52、54时,凸部104收纳于不连续部114a、114b。
在此,生物体组织L在凸部104与不连续部114a、114b之间受到更高的压力。因此,生物体组织易于高温化,且容易被切断。另一方面,由于第2作用区域82b和第4作用区域84b为平面状,因此利用恒定的压力保持生物体组织且有助于接合。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10中,也能够利用一次能量输出来进行生物体组织的分解、即切断(去除)以及接合。
而且,通过凸部104与不连续部114a、114b对生物体组织L呈“楔状”施加压力,从而能够防止能量处理中的生物体组织L的偏移。
接着,使用图10说明第7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是第1~第6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与第1~第6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10所示,第1作用区域82a形成为沿着长度轴线使凸部122和凹部124依次光滑地连续的波型。虽未图示,但是第3作用区域84a沿着长度轴线形成有与凸部122相对的凹部、与凹部124相对的凸部。因此,在第1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上形成以比第2及第4作用区域82b、84b之间的按压力高的按压力保持生物体组织的部分,能够容易地切断生物体组织。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10中,也能够利用一次能量输出来进行生物体组织的分解、即切断(去除)以及接合。
接着,使用图11说明第8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是第1~第7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与第1~第7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11所示,第1作用区域82a在该实施方式中沿宽度方向形成为3列。在第1作用区域82a中沿着长度轴线Y配置有多个突起(凸部)132。在第1作用区域82a中,进一步从长度轴线Y分别沿宽度方向X偏移且与长度轴线Y平行地配置有多个突起134。即,第1作用区域82a的多个凸部沿着长度轴线Y排列为多列。
因此,在第1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之间形成以比第2及第4作用区域82b、84b之间的按压力高的按压力保持生物体组织的部分,能够容易地切断生物体组织。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10中,也能够利用一次能量输出来进行生物体组织的分解、即切断(去除)以及接合。
接着,使用图12和图13说明第9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是第1~第8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与第1~第8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该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12b为圆环类型。处理器具12b具有用于对生物体组织L进行处理的处理部242、轴244以及操作部246。在操作部246上借助线缆18a连接有控制器14。
轴244形成为圆筒状。该轴244考虑到向生物体组织插入的插入性而适度地弯曲。当然,也优选的是轴244形成得笔直。
在轴244的顶端配置有处理部242。处理部242包括形成于轴244的顶端的第1处理部(主体侧处理部)242a和能够相对于该第1处理部242a脱离的第2处理部(脱离侧处理部)242b。
如图13所示,第1处理部242a具有主体侧保持部(第1保持部)252和第1能量输出部262。第2处理部242b具有脱离侧保持部(第2保持部)254和第2能量输出部264。
主体侧保持部252和脱离侧保持部254由隔热构件形成。主体侧保持部252形成为第1能量输出部262收纳于内侧的环状。脱离侧保持部254形成为第2能量输出部264收纳于其内侧的盖状。主体侧保持部252一体形成于轴244的顶端,具有中心轴线C和与中心轴线C正交的径向R。脱离侧保持部254具有中心轴线C和与中心轴线C正交的径向R。
第1能量输出部262具有例如电阻加热器等第1发热部272和将第1发热部272发出的热量向生物体组织传输的第1传热板282。第2能量输出部264具有例如电阻加热器等第2发热部274和将第2发热部274发出的热量向生物体组织传输的第2传热板284。第1处理部242a的第1传热板282和第2处理部242b的第2传热板284能够以利用固定于第1处理部242a的第1传热板282的中心轴线C的定位销242c将第2处理部242b的第2传热板284定位于配置在其中心轴线C上的定位凹部242d的状态相连结。定位销242c使用具有耐受至少超过280℃的温度的耐热性的树脂材料、具有良好导热性的金属材料。如果定位销242c由具有良好导热性的金属材料形成,则能够从第1传热板282向第2传热板284传输热量,而且,能够从第2传热板284向第1传热板282传输热量。
另外,若按压脚踏开关16的踏板16a,则同时从能量输出电路24向第1及第2能量输出部262、264分别输出能量。
第1及第2传热板282、284使用例如不锈钢合金等金属材料、例如氮化硅等精细陶瓷等导热性良好的原材料。如图13所示,第1及第2传热板282、284彼此相互相对,并用作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的保持面(把持面)。第1传热板282具有中心轴线C及其附近的第1作用区域282a和配置于第1作用区域282a的外周(径向外侧)的第2作用区域282b。第1及第2作用区域282a、282b在径向上连续。第2传热板284具有中心轴线C及其附近的第3作用区域284a和配置于第3作用区域284a的外周(径向外侧)的第4作用区域284b。第3及第4作用区域284a、284b在径向上连续。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1发热部272呈面状。在此,被控制器14控制为第1传热板282的第1作用区域282a的表面(把持面)例如在时间t1(例如数十秒钟~数分钟等任意时间)内升温到大致280℃,并维持该温度。另外,被控制器14控制为第1传热板282的第2作用区域282b的表面例如在时间t2(例如数十秒钟~数分钟等任意时间)内升温到大致200℃,并维持该温度。
第2发热部274与第1发热部272相同地呈面状。在此,被控制器14控制为第2传热板284的第3作用区域284a的表面(把持面)例如在时间t1(例如数十秒钟~数分钟等任意时间)内升温到大致280℃,并维持该温度。另外,被控制器14控制为第2传热板284的第4作用区域284b的表面例如在时间t2(例如数十秒钟~数分钟等任意时间)内升温到大致200℃,并维持该温度。
如图13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第1作用区域282a在其中心轴线C上具有比第2作用区域282b接近第2传热板284的凸部292。第3作用区域284a在其中心轴线C上具有比第4作用区域284b接近第1传热板282的凸部294。在凸部292、294上配置有连结第1及第2传热板282、284彼此的定位销242c而将凸部292、294两者相连结。另外,凸部292、294的顶部292a、294a的面积充分小于第2及第4作用区域282b、284b的面积。
接着,说明该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10的作用。
使支承着定位销242c的主体侧处理部242a接近脱离侧处理部242b的定位凹部242d。然后,将主体侧处理部242a的定位销242c的端部(相对于主体侧处理部242a的远位端部)嵌合于定位凹部242d,将脱离侧处理部242b定位并连结于主体侧处理部242a。然后,如图13所示,在第1及第2传热板282、284之间保持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1、L2。
此时,第1能量输出部262的第1传热板282的第1作用区域282a与第2能量输出部264的第2传热板284的第3作用区域284a之间的距离、即凸部292、294之间的距离小于第1能量输出部262的第1传热板282的第2作用区域282b与第2能量输出部264的第2传热板284的第4作用区域284b之间的距离。因此,在生物体组织上,特别是在第1及第3作用区域282a、284a的凸部292、294之间对生物体组织L1、L2施加有最大的按压力,第2及第4作用区域282b、284b之间的按压力比其低。因此,能够使把持生物体组织L1、L2的把持力在越接近处理部242的中心轴线C的位置越比径向外侧大。因而,生物体组织L1、L2彼此在越接近处理部242的径向的中心轴线C的位置密合力越比宽度方向外侧高。
在此,第1传热板282的第1作用区域282a的凸部292、第2传热板284的第3作用区域284a的凸部294的表面温度均被控制为大致280℃。因此,夹持在第1及第3作用区域282a、284a之间的生物体组织L1、L2的外表面被加热到280℃。而且,夹持在第1及第3作用区域282a、284a之间的生物体组织L1、L2的边界被加热到大致280℃左右。因此,夹持在第1及第3作用区域282a、284a之间的生物体组织L1、L2被表面温度为280℃的传热板282、284分解,即利用烧灼而被切开。因而,第1及第3作用区域282a、284a能够将生物体组织L1、L2设为与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切断(去除)为圆形状的情况相同的状态。
第2及第4作用区域282b、284b之间在自第1及第3作用区域282a、284a远离的位置将生物体组织的外表面的温度加热到大致200℃。此时,由于第2及第4作用区域282b、284b呈彼此相对的平面状,因此生物体组织的外表面与第2及第4作用区域282b、284b相密合,生物体组织彼此的边界被加热到大致200℃左右。因此,第2及第4作用区域282b、284b能够将生物体组织L1、L2彼此加热到适合接合的温度。
因而,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10,在第1及第3作用区域282a、284a之间使生物体组织分解,能够加热为与切断了生物体组织的情况相同的状态。另一方面,在第2及第4作用区域282b、284b之间,能够加热为接合生物体组织彼此的状态。因此,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10,能够利用一次能量输出来进行生物体组织的分解、即切断(去除)以及接合。因而,能够沿着比中心轴线C靠外侧的径向R在环状的较大的范围内接合生物体组织彼此。因此,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10,能够发挥使生物体组织彼此接合所需的较强的接合力。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第1及第2能量输出部262、264的中心轴线C的附近具有筒状的凸部292、294的例子,但是能够适当地使用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台阶状(参照图3A~图3C)、在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光滑的斜面(参照图5A和图5B)以及在第5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圆锥形(参照图8)等。另外,也优选的是,在主体侧处理部242a上形成朝向脱离侧处理部242b突出的第1作用区域282a,脱离侧处理部242b的传热板284的表面为平面。与此相对,也优选的是,在脱离侧处理部242b上形成朝向主体侧处理部242a突出的第3作用区域284a,主体侧处理部242a的传热板282的表面为平面。
至此,参照附图具体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包括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的所有实施。

Claims (12)

1.一种处理器具(12),其用于对生物体组织施加能量而对该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理,其中,该处理器具包括:
一对保持部(52、54),其能够相对开闭而能够保持所述生物体组织;
第1能量输出部(62),其设于所述一对保持部中的一个保持部(52),该第1能量输出部具有在被施加了所述能量时以切开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方式发挥作用的第1作用区域(82a)和配置于所述第1作用区域的周围并以接合所述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方式发挥作用的第2作用区域(82b);以及
第2能量输出部(64),其以与所述第1能量输出部相对的方式设于所述一对保持部中的另一个保持部(54),该第2能量输出部具有与所述第1能量输出部的所述第1作用区域相对的第3作用区域(84a)和与所述第1能量输出部的所述第2作用区域相对的第4作用区域(84b),在所述一对保持部之间保持着所述生物体组织时,施加于所述第1作用区域与所述第3作用区域之间的生物体组织的按压力比施加于所述第2作用区域与所述第4作用区域之间的生物体组织的按压力高,且该第2能量输出部能够与所述第1能量输出部的能量施加同时地对生物体组织施加能量,
所述第1能量输出部在被限定为与所述一对保持部的长度方向的轴线正交的方向的宽度方向上分别具有由多个相对面(92a)和多个竖立设置面(92b)形成的多个台阶,多个所述相对面是与所述第2能量输出部相对的面,多个所述竖立设置面相对于所述相对面竖立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器具,其中,
所述第2作用区域具有用于保持所述生物体组织的一对保持面,
所述第1作用区域配置为被夹在所述一对保持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器具,其中,
所述第3作用区域具有与所述第4作用区域共面的不连续部,
所述第1作用区域具有朝向所述第2能量输出部的所述不连续部突出的多个凸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器具,其中,
所述一个保持部具有顶端部、基端部以及由所述顶端部和所述基端部限定的长度轴线,
所述第1作用区域的所述多个凸部沿着所述长度轴线排列有多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器具,其中,
所述第1作用区域和所述第2作用区域相连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器具,其中,
所述第1能量输出部及所述第2能量输出部分别具有一个或多个加热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器具,其中,
所述竖立设置面与所述相对面正交。
8.一种处理系统,其中,该处理系统包括:
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器具;以及
控制器,其连接于所述处理器具的所述第1能量输出部及所述第2能量输出部并用于控制所述第1能量输出部的温度及所述第2能量输出部的温度,
所述第1作用区域及所述第2作用区域分别具有用于保持所述生物体组织的保持面,
在将所述生物体组织保持在所述第1能量输出部与所述第2能量输出部之间的状态下,所述控制器将所述第1作用区域和所述第2能量输出部控制为切开所述生物体组织中的、所述第1作用区域与所述第2能量输出部之间的生物体组织的温度,将所述第2作用区域和所述第2能量输出部控制为接合所述生物体组织中的、所述第2作用区域与所述第2能量输出部之间的生物体组织的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系统,其中,
所述第1能量输出部和所述第2能量输出部能够利用所述控制器输出热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器将所述第1作用区域中的与所述生物体组织相接触的表面温度控制为大致280℃,将所述第2作用区域中的与所述生物体组织相接触的表面温度控制为大致200℃。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系统,其中,
在将所述生物体组织保持在所述第1能量输出部与所述第2能量输出部之间的状态下,所述控制器将所述第1作用区域和所述第3作用区域控制为切开所述生物体组织中的、所述第1作用区域与所述第3作用区域之间的生物体组织的温度,将所述第2作用区域和所述第4作用区域控制为接合所述生物体组织中的、所述第2作用区域与所述第4作用区域之间的生物体组织的温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器将所述第1作用区域及所述第3作用区域中的与所述生物体组织相接触的表面温度控制为大致280℃,将所述第2作用区域及所述第4作用区域中的与所述生物体组织相接触的表面温度控制为大致200℃。
CN201480045545.2A 2013-08-16 2014-08-08 处理器具及处理系统 Active CN1054730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866753P 2013-08-16 2013-08-16
US61/866,753 2013-08-16
PCT/JP2014/071072 WO2015022919A1 (ja) 2013-08-16 2014-08-08 処置具及び処置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73088A CN105473088A (zh) 2016-04-06
CN105473088B true CN105473088B (zh) 2018-06-05

Family

ID=52468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5545.2A Active CN105473088B (zh) 2013-08-16 2014-08-08 处理器具及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157931A1 (zh)
EP (1) EP3034023A4 (zh)
JP (1) JP5840326B2 (zh)
CN (1) CN105473088B (zh)
WO (1) WO20150229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10269B1 (ja) 2014-11-11 2016-10-1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処置具及び処置システム
CN109963520A (zh) * 2016-11-18 2019-07-0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能量处置器具
WO2018131126A1 (ja) * 2017-01-12 2018-07-1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熱処置具
WO2018134908A1 (ja) * 2017-01-18 2018-07-2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処置具
WO2018179303A1 (ja) * 2017-03-30 2018-10-0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発熱構造体及び処置具
WO2018220736A1 (ja) * 2017-05-31 2018-12-0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処置具
WO2019167120A1 (ja) * 2018-02-27 2019-09-0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処置具及び処置具の使用方法
JP7055875B2 (ja) * 2018-07-18 2022-04-1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処置具及び処置システム
WO2022046412A1 (en) * 2020-08-31 2022-03-03 Covidien Lp Electrosurgical instruments including thermal cutting elements
WO2022046414A1 (en) * 2020-08-31 2022-03-03 Covidien Lp Electrosurgical instruments, systems, and methods including use of thermal cutting element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02301A (en) * 1998-02-23 1999-05-11 Everest Medical Corporation Cutting/coagulating forceps with interleaved electrod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67761B1 (en) * 1997-09-09 2001-07-31 Sherwood Services A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aling and cutting tissue
US20030171747A1 (en) * 1999-01-25 2003-09-1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Medical treatment instrument
JP3349139B2 (ja) * 2000-01-20 2002-11-20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凝固切開システム
JP2001170069A (ja) 1999-12-17 2001-06-2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医療用処置具
US7270664B2 (en) * 2002-10-04 2007-09-18 Sherwood Services Ag Vessel sealing instrument with electrical cutting mechanism
ATE460126T1 (de) * 2003-11-14 2010-03-15 Starion Instruments Corp Thermische kaustikvorrichtungen mit verbesserten heizprofilen
DE102004031141A1 (de) 2004-06-28 2006-01-26 Erbe Elektromedizin Gmbh Elektrochirurgisches Instrument
US7918848B2 (en) * 2005-03-25 2011-04-05 Maquet Cardiovascular, Llc Tissue welding and cut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8197472B2 (en) * 2005-03-25 2012-06-12 Maquet Cardiovascular, Llc Tissue welding and cut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080015575A1 (en) * 2006-07-14 2008-01-17 Sherwood Services Ag Vessel sealing instrument with pre-heated electrodes
JP4556000B2 (ja) * 2007-04-25 2010-10-06 有限会社リバー精工 内視鏡用モノポーラ型高周波鋏
US20090182328A1 (en) * 2008-01-11 2009-07-16 Live Tissue Connect, Inc. Bipolar modular forceps assembly
US8454599B2 (en) 2008-08-13 2013-06-04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electro-surgical device
WO2013040255A2 (en) * 2011-09-13 2013-03-21 Domain Surgical, Inc. Sealing and/or cutting instrument
US8870864B2 (en) * 2011-10-28 2014-10-28 Medtronic Advanced Energy Llc Single instrument electrosurgery apparatus and its method of us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02301A (en) * 1998-02-23 1999-05-11 Everest Medical Corporation Cutting/coagulating forceps with interleaved electrod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34023A4 (en) 2017-05-03
JPWO2015022919A1 (ja) 2017-03-02
CN105473088A (zh) 2016-04-06
JP5840326B2 (ja) 2016-01-06
US20160157931A1 (en) 2016-06-09
EP3034023A1 (en) 2016-06-22
WO2015022919A1 (ja) 2015-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73088B (zh) 处理器具及处理系统
CN104334104B (zh) 治疗用处置装置
EP1865869B1 (en) Integrated metalized ceramic heating element for use in a tissue cutting and sealing device
CN105025831B (zh) 治疗用处置装置
CN104883993B (zh) 治疗用处理装置
CN102727283A (zh) 外科钳及其制造方法
EP0558318A2 (en) Apparatus for radio frequency bipolar electrosurgery
EP3097880A1 (en) Therapeutic apparatus
JP5797348B2 (ja) 治療用処置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451670A (zh) 外科手术钳
US10512172B2 (en) System for pressing pre-tin shaping
US9242351B2 (en) Bipolar forceps
KR200426372Y1 (ko) 외부에서 온도제어가 가능한 휴대용 온열기
JP5704985B2 (ja) 治療用処置装置
CN205339107U (zh) 生物焊接终端装置
WO2016059999A1 (ja) エネルギ処置具のための制御装置、及びエネルギ処置システム
KR101008217B1 (ko) 온도 조절이 가능한 부항기
WO2014119391A1 (ja) 治療用処置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5077266A (ja) 調理器用のヒーター構造
CN208192764U (zh) 一种改善热量分布的电烹饪锅具
JPWO2019102552A1 (ja) 処置具及び処置具の製造方法
CN106798587A (zh) 眉毛种植用微创针以及眉毛种植器械
JP6405552B2 (ja) ヒータ線及び温熱治療器
WO2018193493A1 (ja) 処置具
US20110174293A1 (en) Apparatus For Heat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